浅谈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时间:2019-05-14 13:25: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第一篇:浅谈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江西教育》第十届“与课改同成长”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类别:语文学科论文

单位:小学

姓名:梁 X X

电话:134

浅谈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摘要]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它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传承文明的必备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打破一直困扰着广大的师生的“作文难”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本人基于自己的教学经历,反思总结,从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的意义和写作难的现象原因进行研究,并从激发兴趣、阅读积累、多样评改、尊重个性四个方面提出写作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小学生 写作能力 培养策略

浅谈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也是许多语文教师不断探索、思考的热点话题。上作文课时,许多老师都倍感烦恼,因为现在不少学生害怕写作文,提起作文就像是“老鼠见了猫”,还有不少学生对作文“敬而远之”。学生长此下去,不仅影响到作文水平的提高,而且制约了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呢?现就本人的教学实践和反思,谈谈对培养小学生学做能力的见解。

一、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意义

新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一种书面表达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能力的高低它反映着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层次和生活积累沉淀。对于小学生而言,作文是学生思想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无处不在的,所以,从小就培养其写作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可以让他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有兴趣,更能熟练、顺畅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其次,写作对于小学生是新型的事物,是从动到静,由表及里的转变,作文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认知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促进语文知识的综合积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社交能力。

最后,宏观上讲,写作是一种文化艺术,一篇好的文章,不但是作者的成就,也是对全人类文明和思想的贡献,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和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二、小学生写作难的现状及原因

(一)小学生写作难的现状

老师费时费力作文教学效率低下,学生一听到作文就害怕,“作文难”几乎成为每个小学生的困扰,主要表现在:

1、缺乏写作素材,无内容可写。当老师布置题目后,学生往往苦于没有素材而发愁,几经周折,百思过后,陷入困境之中,发现仍然没什么好些的内容,于是东拉西扯凑字数,有的干脆三言两语结束战斗。

2、不会组织材料,不知道该怎么写。学生对于自己所积累的素材缺乏串联的能力,对必备的表达技巧所知甚少,于是表达混乱,“流水帐式”的作文屡见不鲜,作文无关紧要的东西一大堆。

3、内容假大空,写得不具体、不生动。不会取舍材料,跟着范文照搬照套,天马行空,语言空洞、乏味,整篇文章空话、假话、套话,加上语文素养薄弱,用词不准、词不达意,无法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想写的想法,缺乏真情实感。

我还常运用多媒体提供写作素材、指导他们练笔„„一段时间后,学生对作文课有了兴趣,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教学实践表明:因地制宜,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丰富训练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的一剂“良药”。

(二)加强阅读交流,提倡多渠道的积累。

写作文时,学生常有“无米之炊”的烦恼。要让他们“有米下锅”,就要从平时入手,积极引导他们积累写作素材。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素材,认真建立自己的“材料库”。

1、引导多读多看多思,不断积累写作素材。“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大量地、反复地、入神地读书,间接地看到许多平时生活中未曾见到的事物,学到许多不曾学过的知识,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认识,陶冶了他们的情操,也增强了他们的语感,发展他们的语言。在平时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早读多背诵优美的篇段、多积累常用的成语、句子;指导学生看有益的课外书籍,摘录其中的好词好句。

灵感源于生活,指导学生坚持写各种“观察日记”,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时刻做个有心人,留心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书面语表达出来,写成片段或日记的形式加以积累。一段时间后,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材料库”,写作文时再也不愁“无米下锅”了。

2、鼓励学生“走出去”,主动与别人进行交流。让他们把自己拟定好的作文题目、写作提纲与别人进行探讨,广泛听取他人的意见;把写好的作文拿给别人评价或修改;组织他们把自己的作文编成小册子,多方进行交流。通过交流,不断取长补短,大大提高了他们的作文能力。

(三)培养写作能力,提倡多样化评改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新课标中强调“评价应注意发挥其诊断、反馈和激励的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评改中注重方法的渗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增强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努力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提高。

1、注重作文评语的多样化。

在评改时,对进步特别显著的学生,我采用了鼓励性的评语。如,“这次作文,你进步真大,真了不起。”“能写出这样好的作文,真让老师吃惊”等,以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对一些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为了让他们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我采用了协商性的评语,在与其共同探讨写作方法的同时,委婉地指出他们的不足,向他们提出更高的写作要求。如,“要是你的作文更有条理些,老师一定会更喜欢的。”“如果你的想象更大胆些,你的作文一定会更棒的。”这些评语就可让学生明白

(5)塑料袋的诉说(6)我的家在哪儿„„,此外他们还可以自己命题。由于可供选择的作文题目多了,学生的写作思路也就宽了。

2、上交可先可后。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要求那些“小作家”们写好后,只要经过认真检查,就可以拿给老师批阅。这样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要,使他们能够集中精力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宝贵的写作素材。对于一些作文水平不高的学生,我则允许他们用更多的时间去构思、查阅资料及修改自己的作文,满意后才上交。如果作文质量太差,我就加以指导,再让他们重新构思、写作。作文上交有先有后,不仅照顾到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而且让学生认识到了作文的不可应付性。

3、训练疏密有致。

“题海战术”或密集型的训练其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智力发展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加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有效地培养起来。对于优秀的学生,适当加大作文训练的密度,如每周安排写两篇作文,看两篇课外优秀作文,让他们熟悉各种题材的作文,不断提高自己的作文能力。而对于作文水平不是很高的学生,则坚持少而精的训练原则,最多每周安排一篇作文,让他们能够“精雕细刻”,课外也只安排看一篇优秀作文。训练时有疏有密,学生才不会疲于应付,作文训练也才会有效果。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就如溪水,泉水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不停。”他的话深刻地揭示了作文和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学中老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鼓励他们在平时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同时教学设计上应该因地制宜,不断丰富作文的教学形式,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切实培养起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我评改的能力,那么在学生的眼里作文将不再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学生见了作文也才不会是“老鼠见了猫”。

第二篇: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三川小学——凌丹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一)基于时代发展的需要

21世纪是科学技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在这个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中,人们越来越重视以语言文字作为载体,介绍科技成果,传播科学知识,交流社会信息,储存精神财富,人类已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写作时代。

(二)基于学生一生发展的需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的高低,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如何有效地进行写作教学,切实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课题。

(三)基于我校作文教学现状的思考

我们农村小学的教育历来比较薄弱,尤其是作文教学,教师还采用“教师命题——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教学程式。这些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很多学生在平时写作练习中,采用的写作方式是:抄(抄袭习作选上的作文)、编(胡编乱造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临(即像临帖练字般地仿写作文,事件一样,只变换了人物)。而在考试时,他们的方法就更为简单了,那就是“默”——将平时背好的优秀作文有选择地默写在试卷上,以换取高分。这样的现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及意义

(一)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乐学、善学,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

(二)通过研究,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基本知识和技巧,了解一些写作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克服作文虚假空洞的现象,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三)通过研究,探索提高小学各学段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完善作文教学的评价体系。

(四)以实验为依托,提升教师自身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研究能力及教学能力,促进教师 个性的健康发展。改变我校作文教学的现状,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三、研究方法及运用

在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中主要采用了调查法、观察法、资料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

(一)调查法:我们针对学生现有作文水平、教师作文教学方式等,通过对1—6年级学生的问卷、谈话有目的、有计划地调查搜集到了相关材料,然后进行分析,找出了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现状的成因。

(二)观察法: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掌握第一手材料,以作为理性认识的依据。

(三)资料研究法:通过搜集资料,总结实验学校、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经验,及时了解同行的研究动态和特色,从而不断调整本课题的研究策略。

(四)行动研究法:根据研究目标与策略进行实践,边实践边反思,通过教育实践诊断矫正教师的教育方法和行为,优化教学效果。

(五)个案研究法:从教育研究对象中找出一个有典型性的,加以深入研究。不断调整矫正教师的教育行为,形成理论认识。以点带面,达到整体推进的效果。

四、研究步骤 本研究共分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0月,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1.根据县级课题,学校确立个人研究子课题。2.明确研究目标和内容,设计研究方案。

3.学习相关理论,做好理论摘抄,为实验打下良好的理论根基。4.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实验前调测问卷,并撰写调查报告。5.撰写准备阶段的个人专题研究计划。

(二)第二阶段:2016年10月-----2016年11月,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1.进行个人专题研究,完成本阶段实验和子课题研究。以课堂教学为根基,落实实验计划。

2.结合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生活实际,以年级为单位,制订出学生作文训练内容,并安排好各阶段的实施任务。3.与课题组其他教师交流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教研活动为载体,加强与其他教师的合作与交流,借鉴他人好的经验,逐步完善个人子课题的研究。

4.进一步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思想认识,更新教育观念。

5.及时提炼过程性研究成果,及时做好文件资料的归档。在班级组织学生开展作文竞赛活动,创编班级作文集。

6.撰写本阶段的计划、总结。

(三)第三阶段:2016年11月至2016年12月,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1.撰写个人专题研究报告。

2.收集有关资料,提炼个人研究的成果材料及学生的成果材料。3.成果鉴定和验收

五、研究措施

(一)抓住兴趣,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1.从观察插图中练习想象说话。

2.从编故事中练说话,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扩大阅读,丰富知识,为学生作文创作奠定基础;

1.学校开放图书室,让学生广泛的阅读各种文学作品,积累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学生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2.坚持做读书卡片或读书摘记,组织读书班会或专题沙龙,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

3.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三)激活思维,标新立异,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1.观察现实生活,激发相关想象 2.利用多媒体,启发想象,开拓思维 3.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

(四)坚持写生活日记。做到实话实说,实事求是,写出真情实感,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写作方法。

六、研究影响及效果

本课题研究得到了上级的肯定,产生了较好的影响。课题的成果在奉节县大树镇中心小 学作文教学中广泛的运用,教学效果良好,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认同。

七、问题与反思

1.本课题研究的初期我们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后期这种结合的力度不够,部分人员的研究没有形成理论体系,少数教师缺乏理论层面的学习与深入的探究,还仅是拘泥于课堂教学的实践操作层面的浅层次问题的研究,对深层次问题的思考较少。

2.本课题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提高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取得了显著地效果,教学成绩也不断攀升。但由于诸多因数,在后期的推广中有少部分教师还没真正领悟到“五大策略”的精髓,在教学运用中出现了偏差。

3.课题研究为我校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成长构建了一个新的平台,但教师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也制约了课题的深入实施。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让课题研究在农村小学普遍起来,使课改在农村焕发新的生机,还需要从根本上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

4.有些课题组教师有认识的误区,认识课题结题了,研究就结束了,其实研究不会因为课题的结题而终止,如何将研究的策略运用于教学中去,这是我们今后思索的方向。

八、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1.“赏”之策略,让学生的兴趣浓起来; 2.“记”之策略,让学生的语言妙起来; 3.“联”之策略,让学生的想象飞起来; 4.“仿”之策略,让学生的经验囤起来; 5.“创”之策略,让学生的构思奇起来;

(二)研究建议

课题研究虽然结束了,但我们在教育改革方面的探索却永无止境,建议今后还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1.课题研究不像一篇论文那样简单,是对一个问题的系统思考,其呈现形式可以是多样的。

2.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解决问题,在问题的解决中提高自我。

3.在研究的过程中完全可以参考其他学校中好的做法,将之加以提炼,有创造性地利用他人的研究成果。

4.分析理论性的问题、得出总结性的结论时,最好由教学情境和教学案例切入。5.在研究过程之中如何保证老师们研究的工作的稳定性,如何收集数据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如何保证课题开展时对老师们实实在在的关心与鼓励,这些都需要有力的支持。让教师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课题研究的的快乐。

6.两年来,每一个课题组教师,都伴随着这一课题的研究学习着、思考着、成长着,收获着„„但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研究还只是开始,在作文教学广阔的天地中还有许多值得探索的话题,如怎样对学生作文评点后进行意见交换、二次作文的评价等等,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实践。5

第三篇:小学生作文创新能力培养策略11

小学生作文创新能力培养策略

一、拓宽训练时空,是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从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现状来看。教师给学生的思维时间和创新空间都很有限,为了改变这个现状,教师必须创造条件,拓宽训练的时空,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

1.从训练时间上来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克服为文而文的倾向。学生的习作是他们对日常生活感悟后的产物。这样的习作往往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并体现着表现自我的创造性,它没有时间的限制。学生的习作冲动绝不会只等到作文课时才产生。如果把学生的习作都框定在作文课上,学生也许因为缺乏兴趣而走上为文而文的歧途。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作文的时间放在平时,让学生有了感触就及时地记录下来.作文课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素材进行加工、润色和提炼,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2.从训练的空间上来看,教师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拓宽习作训练的渠道。

(1)开放学生的多种器官,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①绘画。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时,可先出示“小桥、花卉、动物、游人、天空„„”等词语,让学生根据这些词语借助想象画成图画,然后要求将这些图画剪下来拼成一幅完整的、自己喜爱的图画,最后让学生把这幅图画的内容写下来。这种训练使文字与形象配合,画面与习作互补,从而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②实验。教师可先布置学生运用自然课或课外阅读中学到的某一科学知识自己做一个科学小实验,然后让他们把实验的过程写下来。

③制作。有的课文在学习之后,可让学生完成一个小制作,如学了《琥珀》,才让学生制作一个琥珀,并让学生把制作的过程、感受和新的发现写下来。

④操练。小语课文中安排了不少说明文,在学习了这类课文后,我们不妨让学生亲自实践操作一下,如学了《我们的新朋友——电脑》一课后,有条件的学校可让学生操练一下,并让他们把操作后的感受写下来。

⑤表演。好动、好表演是小学生的天性。小语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有很强的故事性,非常适合学生表演,学生表演的过程也是对教材语言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因此,要提供学生表演的机会,在表演中提高创新能力,在表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表演后的感受和发现写下来。

(2)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文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新习作的资源,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结合课文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的主要形式有:①情节扩展式。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两句话:“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教学时,教师可启发学生结合课文插图,由邱少云的外表,推想邱少云的内心活动,把这两句话扩写成一段内容具体的话。②文尾续写式。如,根据《穷人》一课的结尾,让学生续写《桑娜拉开帐子以后》;根据《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结尾,让学生续写《卖火柴的小女孩子真的来到了天堂》;根据《凡卡》一课的结尾,让学生结写了《凡卡梦见了爷爷》。③多向改写式。根据课文内容,有的可以改变人称;有的可以改变叙述的顺序;还有的可以改变体裁。④图文转换式。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配有插图,教学时,可启发学生在独立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出与课文不同的文章。⑤相关迁移式。这种形式或是抓住课文的原型特征,调动已储备的表象,把思维的触角由甲迁移到相关或相似的乙上来。例如:学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让学生写《爸爸妈妈对我的爱》;学了《凡卡》,让学生写《我和凡卡比童年》。

(3)在学校和班级的板报墙上开辟“自由谈”“小评论家”“心里话”“新发现”等栏目,引导学生将班级、学校以及社会上出现的好人好事或一些带倾向性的问题发表议论,这种写作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对某一问题发表三言两语的看法也可以,其目的是为了向学生提供一块说理的园地。

(4)不断丰富班队活动内容,为学生提供写作机会。班队活动内容越丰富,学生动笔的机会和创新机会也就越多。如,小队之间的挑应战、摆台赛;班级开展的参观、游览活动;班级举行的智力竞赛活动、小记者采访活动和文娱表演活动等。教师应抓住这些机会让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5)结合课外阅读、看电影和电视,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评论电影(或电视)中的人物等等。

二、强化创新思维训练,是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创新思维具有三个特性,就其思维的广度而言,具有发散性;就其思维的灵活性程度而言,具有变通性;就其思维的个性而言,具有独特性。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根据创新思维的这三个特征来安排系统的作文训练。

1.冲破定势,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学生作文为什么会出现众多的雷同现象?这与学生作文时的思维定势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要引导学生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把作文训练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有机结合起来。所谓发散性思维,是指以某一事物为触发点,多角度、全方位引出问题,展开思路,提炼创意的一种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的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同一题目多角度选材。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作文指导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同一题目多种角度选择材料。例如,写《我的妈妈》,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从妈妈的性格、脾气、品德、才能、爱好、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选材。学生一旦学会了发散思维,就会从“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觉得有写不完的材料。

(2)同一中心多种选材。有些作文题由于限制了文章的中心,学生在习作时更容易出现雷同。这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写出各具特色的习作来。例如:《在学雷锋活动中》这个作文题,一般来说,中心应该歌颂助人为乐的精神。如果不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很有可能出现前面所讲的“五子登科”的情况。教师在指导学生写这一类习作时,可启发学生思考:①可采用对比的手法,选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材料来表现中心;②打破只写一个健全人的思维定势,可以写一个身残志坚的活雷锋;③可采用一群人的材料来表现中心;④可通过写一个人的变化来反映这个中心。

(3)同一材料多种立意。为了克服学生习作思维的单一,不善于变通的弊病,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同一材料的习作时,要引导学生挖掘同一材料的多义性。

例如:在指导学生写《登山》这篇习作时,可启发学生从这样几个角度去立意:①通过记叙登山途中看到的赏心悦目的美丽景色,把中心写为“对大自然的热爱,或对家乡美好的赞美”;②受《挑山工》一课的启发,通过写登山途中的感受,把中心定为“做任何事,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脚踏实地地去努力”;③通过写登山远眺的感受,把中心定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又如,有一位老师在指导学生与《“滥竽充数”读后感》时,为了突破“滥竽充数”的思维定势,启发学生另辟蹊径:①南郭先生很有自知之明,他比那种占着位置不做事的人强;②造成南郭先生得以“充数”的多年的根本原用是“大锅饭制度”,说明要发展必须改革;③南郭先生在乐队里“充数”多年,没有一个人举报,这与乐师们普遍存在的明哲保身的思想有关。

(4)同一材料多种体裁。学生的思维是多侧面的,有的善于逻辑思维,有的擅长形象思维,还有的直觉思维见长。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思维特点和写作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同一材料多种体裁的训练。例如:围绕“学校”这个材料,可设计这样一组题目。《我们的校园》(侧重于记叙和抒情)、《我们的学校》(侧重于说明)、《我爱我的学校》(侧重于议论)、《我们学校的未来》(侧重于假想)。

2.启发相关联想,训练思维的变通性。

相关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某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它是创新思维的重要形式。通过相关联想,能不断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例如:在指导学生写“雪”这一自然景观时,可启发学生开展正相关联想和反相关联想。

3.充分展示个性,训练思维的独特性。

创新思维必定是个性思维。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换角度”思考,运用“批判的眼光”思考,让学生获得与众不同的思维方法。

从选材来看,异向思维就是一个新路子。例如:写《我的一家》,大多数学生都可能会写家庭的和睦幸福、尊老爱幼、互敬互爱等。如果反向写家庭父母之间,妈妈和奶奶之间的“摩擦”,希望自己的家庭和谐起来,这将会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又如:写《我们的学校》,中心是通过对学校人事、景物的具体描写来反映学校的美。大多数学生只会写校园的景色美、校园里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教师工作认真负责等等。如果采取“反弹琵琶”的思维方式,写教师住在简陋破旧的教工宿舍楼里,而工作的热情却那么高,两者对比,歌颂老师的奉献精神,既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又体会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独特个性。

从立意来看,可通过审美立意的途径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深刻性。有一位老师在指导学生写《生日》这篇习作时,先让学生自选材料,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写自己过生日时,长辈、同学给自己祝贺生日,感到很快乐,显然,这样的立意缺乏“美”。后来经老师指导,学生有的写为长辈过生日,有的写为同学、老师过生日,还有的写为孤寡老人、残疾朋友、失去亲人的同学过生日,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些立意进行“比美”,通过比较,学生发

现立意从“我”→家庭→社会,一个比一个美丽,一个比一个深刻。那么,立意深刻是否可以写自己和家庭呢?为避免学生产生立意深刻只能写大事不能写小事的错觉,老师在指导时强调:写自己过生日,通过写礼品的丰富、亲人的欢聚,可以反映党的富民政策给千家万户带来了欢乐,这样的立意同样是深刻的。这样可以启发学生从凡人小事中发现“美”的素材,使学生个性化思维得到发展。

三、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模式体系及教材体系

目前那种封闭的、僵化的“教师讲——学生做”的作文教学模式,严重妨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模式体系。这种教学模式体系的结构为:

营造氛围,诱发创新热情→放胆表达,拓展创新思维的空间→交流合作,激活创新思维的火花→评优激励,激发新的创新动机。

(1)营造氛围,诱发创新的热情。创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氛围环境。为此,教师应采取生活再现、表演展示、实物演示、音乐渲染等手段。并用充满情感的教学语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诱发学生创新的热情,让所有的学生进入“我要写”的精神状态。

(2)放胆表达,拓展创新思维动空间。所们放胆表达,就是教师提供一种或几种习作的范围,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选材立意,不限体裁,不规定字数、时间,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让学生的习作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这时,学生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鼓励学生放胆表达,不是说就可以不需要教师进行习作方法的指导,而是说学生刚进入习作状态,教师不宜用太多的框框束缚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习作时考虑较多的不是写作的方法,而是学生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生活。至于教师的写法指导应在学生完成习作初稿之后,指导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才会有真情实感。

(3)交流合作,激活创新思维的火花。交流合作就是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通过交流产生思维碰撞,从而激活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合作的形式通常有小组合作和全班合作两种形式。小组合作的成员构成,可以按学生的作文程度搭配成组,也可以采取自愿组合的形式。这里指的交流合作,是指在学生习作初稿完成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互评互改。

(4)评优激励,激发创新动机。目前的作文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习作产生畏惧心理,这与教师在批改和评语中惯用的“纠谬法”——只罗列学生习作中的不足,不肯定学生习作中闪光点有很大的关系。据心理学家分析,缺乏肯定与鼓励的批评,会使人的情绪低落,而情绪会直接影响人的行为。一个人的情绪越低,所投注到所要从事的事情上的注意力就越少,任务也就完成得越糟糕,进而陷入更为低落的情绪中。如果这时有一句鼓励的话,便会使人重新估计自己的能力与信心,重新审视、注意所要完成的任务,情绪状态就会提升,从而促进自己更好地完成任务。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变“纠谬法”为“评优法”。“评优法”的实质就是激励。就作文教学而言,激励应贯穿在习作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而在作文的批改和讲评环节尤其需要激励,通过高分、给予鼓励性评语、提供“发表”机会等激励形式,让学生树立“我能写”“我能写好”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新的创新动机,使作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作文教材是作文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是作文教学实践创新教育的载体和施工蓝图。作文教材的改革,始终是作文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核心环节。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至今为止,全国还没有一套科学的、权威的、系统的、独立的小学作文训练教材。为了充分发挥作文在实施创新教育的独特功能,我认为必须构建新的小学作文教材体系,并根据这个教材体系统写出一套供师生用的作文训练教材。其理由如下,(1)我们必须承认作文是一门科学,一门学科。如果一门科学、一门学科,处其于附庸地位时,是很难得到长足发展的。作文,也只有从以讲读为主的语文中分离出来,才能真正成为一门科学。一门真正的学科,只有这样,才能真天发挥它在实施创新教育中的特有功能。

(2)作文为什么长期沦为讲读的附庸,恐怕与长期受“读是写的基础”和“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的思想束缚有关。不错,读与写是有着整体的联系,读是由外到内的吸收,写是由内到外的表达。没有吸收就没有表达。但是,阅读和写作毕竟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整体。但是,阅读教学中的“读”与作文教学中的“读”不是一回事。首先,阅读教学中的“读”,其功能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作文教学中的“读”,其功能主要是提供模仿的范例。其次,从读的要求上看,阅读教学“读”的要求远远高出作文教学中的“读”。阅读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名家的小说和散文,但不要求学生写小说和散文。作文教学时,教师提供的范文,一般是与学生生活实际接近、作文水平相当的学生习作。就作文教学而言,阅读教学中的“读”对写来说追求的是长期效应,作文教学中的“读”对写来说追求的是即时效应。

(3)从2000年3月颁发的修订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来看,首先,原版中的作文训练体系“词句(低年级)→片断(中年级)→篇章(高年级)”已被打破,取而代之的训练体系是“乐于说写(低年级)→自由写(中年级)→学会写(高年级)”。其次,从训练的内容来看,增加了“想象作文”。这两个方面的修改,一是进一步拓宽了学生作文的空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二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如何根据修订版大纲的精神,构建新的、可操作的作文教材体系,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我们还有许多问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作深入的研究。

第四篇: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摘要]能力是一个人做事的根基,是智慧人生的基石,主要包括阅读力(学习阅读)、思考力(思考想象)和表达力(运用创新),而这三种关键能力的基础则是自主阅读力。当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自主阅读力是关键能力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三种关键能力的基础。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阅读力,笔者从激发动机、引导扣疑、强化实践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归纳出一些行之有效的策略,以期对培养小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有所借鉴。

[关键词]阅读力;策略;动机;扣疑;实践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笔者长期的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也证明: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以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自主阅读能力为最终目标,让自主阅读成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关键能力。

一、激发动机,让学生乐于阅读

阅读动机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细致的过程。实践证明,学习动机的培养,首先应从学生的认知兴趣、?J知需要及自信心入手。我们要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阅读实践活动获得感受和启发,产生主动阅读、自主探究的愿望,这种愿望或动机是我们开展自主阅读教学的重要前提。

1.知识吸引。在阅读实践中,许多文本知识因其跌宕的故事情节、独特的人物个性、出众的写作技巧而极具吸引力,极易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潜在的阅读动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文本的内在吸引力,利用课始、课末或阅读课等机会以“吊胃口”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让他们产生自主阅读的急迫心理。前不久,我在解释“鞠躬尽瘁”一词时,谈到了诸葛亮和《三国演义》,当学生听得入了迷,我却戛然而止,故意制造悬念,然后告诉他们自己去阅读。这样,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欲望被激发出来了,阅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由此得到加强。

2.目标牵引。为了强化阅读动机,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本身的吸睛之处或疑难之处,牵动学生思维的神经,以目标牵引激发学生读之而后快的冲动,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从而主动阅读。如《汤姆?索亚历险记》一文的阅读,可让学生紧紧抓住“历险”二字,在浏览梗概抓住主要内容之后,让学生思考:汤姆主要历了哪些险,其中最惊险的是什么?汤姆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最后推荐学生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原著,相信学生会有“欲读之而后快”的感受。

3.兴趣导引。一个成功的自主阅读者,首先是一个兴趣阅读者。学生只有对所学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才能乐此不彼地去阅读。如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组前,我先让学生课前了解家乡的春节习俗、地方文化和风土人情,激发他们了解不同地方习俗的兴趣,再引导他们阅读本组课文,进北京看西藏出新疆,最后展开一系列的课外阅读。北京春节的习俗、独具一格的藏戏、各具特色的民居以及和田维吾尔的风俗人情无不让学生眼界大开。这样的兴趣导引,大大激发了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学生轻松求知,教师轻松教学,教与学达到高效的有机交融。

二、引导扣疑,让学生善于阅读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以问题为主线,使学生在存疑、质疑、释疑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欲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达到“学校中求知识的目的,不在于知识本身,而在于使学生自己获得求知识的方法。”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阅读才能事半功倍,学生的阅读力才能得以养成。

1.存疑――引导学生勤于发现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个“疑”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问题,有了这个“疑”,才能促使学生去主动阅读、深入探究。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发现问题的习惯,在学习一篇文章前布置预习,让学生在自读中发现问题,将阅读中不懂的地方划上记号或将问题写下来;若学生不懂得怎样去发现问题,应引导学生根据单元导语、课后提示或随文气泡去发现问题。当然,学生发现问题有一个由不会到会、由不成熟到成熟、由浅入深的过程。刚开始可能不分巨细地有疑必问,小至一个字的读音、一个词的意思,大至作品的时代背景、写作特色,教师都应予肯定,并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抓重要的本质问题,如作品的思想内容、人物特点、事情的前因后果、发展变化等。

2.质疑――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就是明确阅读的目标,是学生进行下一步阅读的基础。我们提倡“勤学好问”“不耻下问”,它既是一种学习态度,也是一种学习方法。有些学生虽然在阅读时想到了一些问题,发现了一些问题,但羞于提出来,耻于提出来,怕人取笑。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提问,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不成熟或很幼稚,甚至是错误的,教师也应予以肯定、引导和鼓励,切忌进行否定讽刺,以免挫伤学生提问的热情。

3.释疑――帮助学生善于解决问题。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智慧与潜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阅读,要根据儿童的心理需要和教材特点,让学生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探究,可以独立探究,可以小组讨论,可以查阅资料,可以动手实践,可以一种方法,可以多种结合。这样,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又增长了知识,还通过动手实践掌握了实验的探究方法。

三、强化实践,让学生形成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课文和课堂,要着眼学生从课内到课外、从课本到课外读本、从教师导引到自主自觉的不断积累与实践,借助行之有效的抓手,强化学生的阅读实践,逐步养成学生自主阅读的拓展延伸能力。

1.拓宽阅读内容。一是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选学课文,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阅读能力,自读课文,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二是让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将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让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在课外阅读中得到运用和升华。

2.搜集资料信息。不管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教师都要鼓励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调查采访、实验、观看音像制品等途径,大量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如学习一篇课文,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作家、作品、时代背景等的资料,课后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其它资料或链接,收集资料的过程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

3.做好读书笔记。要求学生把做读书笔记作为一种阅读习惯,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意识。读书笔记分随文笔记和摘录笔记,随文笔记是一边读一边在文中旁记,及时记下自己的所思所感;摘录笔记是统一记在读书笔记本或读书卡上,当读到好文章或好书时,随时摘录下其中的好词好句好段,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感想,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使阅读有所收获。

4.增加背诵积累。一是语文课本上要求背诵的词句段篇,包括课文中的和单元组要求的,以及相关的课外拓展;二是《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优秀诗文的积累;三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生活环境自由选择的积累内容,让学生在积累中体验,形成良好的语感。

5.注重读写结合。小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所学到的写作方法和技巧,要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叶老说过,作文离不开借鉴和模仿。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文本材料,通过引读借鉴,让学生领会一些写作的技巧,学以致用,以读促写,这样不仅可以简化繁复的作文教学,又可以有效提高作文质量。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小学生语文自主阅读能力培养的各种策略,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切不可截然分开。不能只单单进行某一方面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各种培养策略要灵活综合运用,确保达到效果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袁帅.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语文天地,2014,(09).(责任编辑 史玉英)

第五篇:培养小学生英语会话能力的策略

培养小学生英语会话能力的策略

新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英语口语能力的要求在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目标中是较高的。那么,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怎样才能落实新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英语会话能力所提出的要求呢?本文拟就如何培养小学生英语会话能力进行探讨。

一、营造英语会话表达的氛围

近年来,不少教师对如何营造小学英语会话表达的氛围做了积极和有益的探索。教师和研究者都强调要创造让学生说英语的空间。但是,笔者以为,仅仅强调创造会话训练的物质条件还是不够的,还应营造一种英语会话表达的氛围,而且后者对提高学生的会话表达能力更重要。这种氛围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1、用英语组织教学,对学生进行语言熏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用英语组织教学。这不仅是外语教学本身的需要,也是营造英语会话表达氛围的需要。只有教师首先带头说英语,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示范和榜样。

2、建立和谐的失声关系,营造宽松的会话表达氛围

和谐的师生关系其最基本的特征是师生平等和教学民主。宽松的语言表达氛围是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气氛的调空和渲染来营造的。营造这种氛围的成功与否只要取决于教师对鼓励机智和纠错策略的运用。

就纠错策略而言,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口语表达错误纠正的时机把握不当或采取逢错必纠的热情,并将导致学生口语表达的热情,并将导致学生因追求语言表达形式的规范而降低口语表达的流畅性(Hadfield,1992)。

二、关注每个学生,引导学生养成用英语主动交际的习惯

从课堂教学时间来看,小学生基本上还是乐于尝试用英语进行简单交际但是也不可否认,在英语课上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心理方面的原因不敢开口说英语。还有一些学生常常被教师所忽略而没有机会开口说英语。Cajkler和Addelman(2000)认为,每个班上都有一些不被注意的学生。他们并不是那种特别聪明,或者特别愚钝,特别调皮,特别循规蹈矩的学生。他们就在哪儿呆着。这些学生对自己不被老师注意已经习以为常,甚至借此躲避课堂操练。对这样的学生,教师除了要做好必要的心理疏导工作外,还应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我认为教师应尽可能多地运用Pair work和Group work的教学形式。一些学生在课堂上不开口并不意味着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乐于开口。Pair work和Group work的教学形式可以在客观上缩小口语活动的范围,会减轻这些学生的心里压力,以使他们大胆地开口说英语。教师应尽可能将一些难度较低的任务交给那些不敢大胆开口的学生去做,并为他们顺利完成任务创造条件,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和成功感。

实践证明,儿童学习外语口语有一条良性循环的基本轨迹:越是有成功体验,就越愿意继续尝试;越愿意继续尝试,就越熟练;越熟练,就越能够产生成功感。

三、正确处理培养学生会话能力的几对关系

培养学生英语会话能力需要认真对待和正确处理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英语会话训练的全面性与持久性

英语会话能力是对全体学生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有计划的和循序渐进地开展会话教学;既要善于挖掘和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本身所蕴涵的英语会话教学资源,又要善于捕捉和巧妙运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动态教学资源,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对学生进行英语会话的训练。

英语会话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对小学生英语会话训练决不能急功近利,而必须持之以恒。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难以培养学生规范的语音语调、良好的语感与语流以及恰当的语速。

2、英语会话话题的真实性与趣味性

当前,小学英语会话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会话话题的真实性与趣味性不强,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会话训练的实效。

比如,我们常常看到有些教师手里举着一支钢笔问学生“What's this?”。从交际角度来衡量,提出这种问题显然是不真实的,也是没有意义的。如果教师换一种问法,如“What's this in English?”,就是比较自然的准交际话语了。

在会话话题的趣味性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方面话题过于空泛,让学生无话可说;另一方面话题的难度过大,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口语语料的储备。有些问题学生即使用母语也可能讲不清楚。相反有的教师设计话题时对学生的认知水平估计过低(比如,教师为了让学生运用选择疑问句,指着班上的某个学生问其他学生“Is...a boy or a girl?”),以致学生对话题根本不感兴趣而不愿表达。

其实,教师只要注意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这方面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就上面所举各例而言,教师可以做如下教学设计:

T:Excuse me, John.Do you have any friends?

S:Yes, I do.T: What’s your best friend’s name, please? Could you tell me?

S: Liu Chang.T:Is Liu Chang a boy or a girl?

S: A boy./ A girl.T: Oh, I see.Thank you.Is he/she tall or short?

S: He/She is tall/short.通过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师不仅可以让学生口头操练选择疑问句,而且让学生在自然、真实和有意义的氛围中进行了英语交际活动。

3、英语会话表达的交际性与主动性

不少英语教师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培养学生英语会话能力的有效方法,把英语会话训练等同于朗读、背诵或表演教科书中的对话,即使偶尔组织学生进行模拟交际会话,也存在机械操练的痕迹,不够自然,不但缺乏相对完整性,而且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另外,不少教师也不善于将学生所学的内容与当前正在学习和操练的内容较好地结合起来,致使交际活动变成若干学生简单而刻板的重复。

我认为培养学生的主动交际意识比培养学生的会话能力更重要。真正的会话能力只能在实际口语交际中形成和发展。教师只有首先培养学生主动交际的意识,才能改变其被动应答的局面,养成其主动交际的习惯;才能使其在交际中学会交际,训练和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会话交际的能力。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搭建会话训练和展示会话能力的平台

立足课堂教学并不排斥其他可以促进学生英语会话技能发展的课外学习途径;相反,后者恰恰是对前者的必要补充。小学生课外口语活动应体现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特征,应体现由课内向课外、由校内向校外延伸的特点。活动形式可以是口语兴趣小组活动,课本剧或小品表演,讲故事或笑话,猜谜语,召开班级英语联欢会,开展口语比赛等。

五、注重教学反思,改进英语会话教学的策略

对于小学英语教师来说,教学反思尤为重要。只有积极的进行教学反思才有可能开展反思型教学。教学反思是对教学过程的批判性描述更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教师以这样的方式来回顾和反思以前所做的工作就是为了总结经验教训,以指导以后的工作。我认为以下会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特别值得教师思考:

1、学生会话表达的积极性是否得到了充分调动;

2、如何让会话表达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

3、学生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会话教学方法是什么;

4、会话训练中是否渗透了交际教学的基本理念,学生用英语进行简单交际的能力是否得以发展;

5、教师对听说读写语言技能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处理的是否得当,会话训练与听读写技能的训练是否能有机结合;

6、是否建立的积极的评价机制,如何实施评价措施;

7、如何在会话训练形式上 有所创新;

8、如何更有效地引导学生适度拓展会话实践的空间。

对小学英语教师而言,不断地总结教学的得失和进行教学反思不仅是改进和调整英语会话教学策略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六、完善会话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进行教学评价改革,而对学生的学的评价又是改革的重点。虽然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已经被广泛接受和采用,但是就英语学科的特点而言,我们还可以依据新课程标准所设定的分级语言目标和技能目标进行专门的英语会话能力评价。开展这项工作不仅能使学生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英语会话学习,而且能使学生明确英语会话学习的阶段性目标,有效地激发学生提高会话能力的动力。

下载浅谈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想象作文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小学生想象作文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一)、我国著名作文教学专家吴立岗教授也认为:小学生的年龄是想象力发展的黄金时期,用想象和幻想来观察和解释世界是他们的天性。其实,最有权利......

    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摘要】在21世纪知识经济的新时代,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养、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适应新世纪竞争合格人才的光......

    小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策略

    小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策略 绥阳县太白镇中心学校:唐伦波 一、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刻不容缓 (一)这是时代赋予教育的重要使命 目前,我国尚属于“创新落后型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到......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 无锡市大桥实验中学李蔚 关键词自主学习自学能力 学习方法 有效策略 摘 要 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四个......

    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推荐五篇)

    小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策略研究 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

    教学论文:培养小学生习作评改能力的有效策略5则范文

    抽象: 工作不断修改成为一个好工作,能够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体验到乐趣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能力的能力的提高对提高学习的整体能力至关重要。我们必须从研究开始时......

    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策略之我见(写写帮推荐)

    小学生口语交际教学的有效策略之我见 朝天一小 凡小容 根据2012年新修订的《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口语交际中努力要学会正确使用普通话,学会听故事并简要复......

    浅谈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

    浅谈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 【摘要】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创造问的机会,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会问,要拓展问题空间,让学生带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