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提高小学生想象作文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想象作文能力
想象作文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新的形象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在作文教学中,想象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写作能力的优劣。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想象之源,捕捉、创设生活情景中的想象之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想象,养成想象习惯。那么,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写作中的想象能力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观察生活,激发想象。
想像离不开现实,离开现实的想象是空洞的,无论哪一类想象作文都脱离不了现实生活。例如童话式想象作文,它是根据小学生喜爱动物的特点,用动物代替人类的形象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在想像力作用下的动物附上了人的动作、语言、神态和思维。这类作文实际上是对现实的再现。如想像作文“未来的×××”,这一类写未来生活的想象作文对学生而言有难度。未来是什么样的,学生除了接触到一些科幻片、科幻小说以外,其他的十分抽象,不知如何写。教师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现实生活,展开想像的翅膀。例如现在的房屋,一旦完工,它便固定下来。如果让学生大但想象,让未来的建筑由一个个组装件构成,根据不同的需要进行不同的组合,这样既适合不同人的需求,又便于搬迁、移动,还可以维修,那该多好。这些现实中人们追求的更加便捷、完美的东西,都可以大胆想象它的样子、形状、功能。如果激发了学生想象的火花,那么展现在学生面前的空间不知有多大!
二、借助课文,再造想象。
课文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材料,也是学生写作的典型范例。教师可充分利用课文资源,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练习改写、续写、扩写等想象性作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再造想象途径,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如《穷人》一课,故事就在“桑娜拉开了帐子”处结束了,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他们后来的生活怎么样呢?于是我让学生以《桑娜夫妇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之后》为题,把握故事情节的主线和人物性格特点,将课文续写下去。这样的想象作文,学生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着自己的思维构想,故事的发展就会在他们的想象中延伸。又如《凡卡》一文,当凡卡满怀希望地把信寄出去后,爷爷能收到吗?爷爷在乡下会怎样想念凡卡呢?小凡卡后来的命运又会如何呢?让学生大胆去想象,续写出符合事情发展的故事,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激活了学生想象的火花。
三、填补空白,设置形象。
在教学中选取一些相关的事物或词语,让学生进行整合,填补其中的空白,也是提高学生想象能力的重要手段。例如:画下几种不同的小动物,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想象出这些小动物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然后进行口述表演,这样激起学生的童趣,他们的想象力就会更活跃。或者随便写下几个词语,让学生编上一段故事,用上这几个词语。这类填空白的训练,可以让学生的想象能力得到逐步提高。坚持长期训练,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观察图形,任凭想象 想象的基础是表象,而图形则是表象的缩影,是人们最形象直观的表象。同一图形,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可以产生不同想象,教师经常引导学生对一些简单的图形,多角度、全方位地仔细观察想象,可以培养学生求异想象思维、逆向想象思维,拓宽学生想象空间。如:教师画一个“○”,有的学生会想到是一个“ 0”,于是一桩关于“ 0”的往事就会浮现在眼前;有的略加几笔会想到像一个红太阳或像向日葵等。又如:在一次考试时,我出了这样一个作文:将“□、△、○、◇”等图形进行组合,再产生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想象作文。学生大胆想象、设计,有的想象成一辆汽车;有的想象成未来的建筑物;有的想象课桌椅等等。这样的想象任意驰骋,通过不断地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和创新能力都会渐渐提高
五、变换角度,换位想象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用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态度去观察、思考、探索,有时会产生奇迹般的惊讶。真可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如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后,我出了一个作文题目《假如我是……》。要求学生变换角度,设身处境,把自己当作是邱少云或文中的“我”,来描述自己当时的心理活动,变换角度想象。又如学生对学校有什么建议,就可以让学生写《假如我是校长》,用不同观点产生不同的想象。因此教师在教学或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换位想象,可以增强学生认知感。
总之,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与教师的训练密不可分。我们应该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善动脑子,力求科学、有效,为学生作文插上想像的翅膀,让他们飞得更高、更远。
第二篇:小学生的想象作文能力
一(7)班课外阅读计划
盐城市第二小学汪娟 27号
一、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才开始系统地学习拼音,大部分学生识字还很少,还不能够自己阅读课外读物,需要“陪读”。我尝试让学生先识字后学拼音,然后再一些绘本让学生喜欢上读书。阅读是一个享受的过程,需要通过家长读故事,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二、总体目标
激发阅读热情,养成阅读习惯。
三、具体措施
1.教师每天阅读一个通俗易懂的童话或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经常在班级群里与家长多交流,告诉他们阅读课外书的好处,要向家长和学生推荐适合一年级小朋友们看的书籍,通过班级群我先后推荐了很多海豚花园的系列绘本丛书给学生家长。
3.每天教师领读、指导背诵《弟子规》书中的4小句:如:“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当天晚上要求家长《弟子规》书中链接的和上面四句话有关的一个故事读给孩子听。
四、推荐书目
1.《小猪唏哩呼噜》(小布头丛书)2.《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3.《小老虎历险记》4.《亲爱的笨笨猪》5.《吃黑夜的大象》6.《小巴掌童话百篇》
孙幼军著周锐著汤素兰著
杨红樱著
白 冰著
张秋生著
梅子涵著薛涛著张乐平著
7.《戴小桥和他的哥们儿》
8.《泡泡儿去旅行》(小布老虎丛书)9.《三毛流浪记》
10.《小脚丫图画书系列》张美妮编
11.《爷爷变成了幽灵》、《我的爸爸叫焦尼》等海豚绘本花园第1辑。
一(7)班课外阅读总结
盐城市第二小学汪娟 27号
一学期很快结束,现将本学期一(7)班的课外阅读情况小结如下:
一、给了学生读书的时间。
由于午间阅读时间比较短,因此,我把课外阅读活动分散为几个阶段。首先是晨间阅读。每天早读课前利用十分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进行《弟子规》的阅读背诵活动。
每周安排一节阅读交流课,根据学习内容进行定期的课外阅读指导,让他们看说说自己喜欢的课外书,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从而形成定期阅读的良好习惯。
二、让每个学生都有了读物。
这学期我向学生推荐了《小猪唏哩呼噜》、《大个子老鼠小个子猫》和海豚绘本花园第1辑等优秀儿童读物,并且动员学生有条件的话至少要有两本课外书,在我的动员下,我们班的学生人手一册《弟子规》,只要有时间,他们就会拿出来看,养成了自学阅读的习惯。
三、让更多的家长参与进来。
教师一有时间就在教室里给孩子们大声读一个通俗易懂的童话或故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利用家长会、校讯通平台等方式指导家长如何帮助学生购买书籍、如何激发学生阅读乐趣等。
经过一学期的课外阅读指导,学生已经初步养成了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班主任工作漫
谈》读后感
作者:吴素红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
击数:17更新时间:2014-1-20
《班主任工作漫谈》读后感
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吴素红53号
世界也许很小很小,心的领域却很大很大。班主任是在广阔的心灵世界中播种耕耘的职业,这一职业应该是神圣的。
—题记
《班主任工作漫谈》这本书不是一部教科书,他并没有用系统的、理论性的语言教我们怎样当好一个班主任,而是自己当班主任的随笔,以轻松叙事的方式教给我们许多实际方法。记得作者曾这样说过:“我是属于愿意当班
主任的那类老师。做教师而不去当班主任,那真失去了增
长能力的机会,吃了大亏。”读到这儿,想到自己从踏上工作岗位,就当起了班主任,学生就一直是我生活中的主要部分:与学生谈心;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遵守纪律;批评学生不团结,不讲文明礼貌;辅导学有困难的同学等等„„种种琐碎而又繁杂的事情充斥着我的每一天,每天的心情也很糟糕,烦躁不安,乱发脾气。读了这本书,我终于明白自己离一个真正的班主任还差很远很远。
班级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互相帮助着,鼓舞着,成长着。可作者觉得班级更像一个社会,社会上有什么,一个班级便可能有什么。学生走出家庭,通过在这个小社会里实习,才具有了一定的适应大社会的能力。既然是社会,就有一个管理问题。
魏 老师在班级管理上做到人性化。全员参与,相
互制衡。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管理因时而动,权力彼此制约,而教师则处在一个驾驭、服务的位置上。魏 老师采用写日记的方式让学生剖析自己,分析自己,从而改变自己,改造自己。每天为学生点一盏思想的灯,指导学生摘抄,背诵名言警句,让格言的光芒照亮学生的精神世界。日趋完善的“班级日报”、犯错误写“千字说明书”、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周”等等,正像他自己所说“班级就像一个小社会,就有着一个管理的问题”。这个小社会在 魏 老师的科学管理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一人为全班,全班为一人”,小气候温馨融洽。想想自己平常对“差生”的态度,缺少的就是这种真诚地爱心,持久地耐心、不变地信心。班主任应该走进学生心灵,以爱自己孩子之心去爱学生。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做他们的良师益友,才能实现民主化管理。
魏 老师在班级管理上做到自主化。有人管卫生、有人管做操、有人管默写单词。有多少事情就有多少学生来管,各管一项,负责到底。这样就形成了由班主任、班级干部、学生组成的三级管理网络,人人参与管理,同时便于人人接受管理。通过选好“常务班长”,设立“值周班长”“值日班长”“班规班法”“一日常规”“一周常规”“每月常规”“学期常规”“学年常规”等,最后变为自我行动的自我管理的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还培养了学生高度的责任感。所以即使他不在学校,班里也管理的井井有条;所以他才有时间去观察,去思考,去做更需要他做的事。这就是他当班主任轻松的所在,这就是他的班级管理艺术。值得我们用毕生的精力去学习和研究。
魏书生老师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称之为科学管理班集体。而且他不仅以“德”治班,更是以“法” 治班。正因为工作如此细致,又能有监督,有执行,才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虽然小学生不可能做到像中学生那样管理班级,但在他们能力之内我们应该放手让他们去做。这让我想到,班主任工作,一定要细,一定要实,要有科学的管理方法。
魏老师的观点给了我启发,给了我帮助,值得我细细品味和学习。在以后的工作中,相信我能融魏老师的方法于我的小学管理工作中,使自己的工作不再是“烦、苦、累”,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第三篇: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
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三步曲”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笔者以为,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把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一切,通过思考,进行有意选择,在写作的天空中任意飞翔,创造奇迹,写出精彩文章。然而小学生特别是农村小学生,写作基础差,视野窄。结合多年农村执教经验,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必须走好“三步”。
一是激趣。激发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激发作文兴趣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难度入手,把握好作文教学的度。《大纲》要求学生会写“简单”的记叙文,教师要准确把握“简单”这个度。如三年级的学生,作文刚起步,就不要急于让其写成篇作文,可以是三言两语,可以不要求有开头、结尾,可以没有文题等等,只要把话说清楚就行了,内容比较具体,语句比较通顺连贯,就算达到要求。这样让学生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对待每次作文,彻底消除畏惧情绪,就容易激发兴趣。
(二)从内容入手,指导学生写自己周围的事。从封闭式的作文教学走向开放式的作文教学,让学生广泛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可组织丰富多彩的参观、社会调查、游览
等活动;有目的地安排学生从自己最熟悉的家庭生活去观察,去体验;搞好形式多样的课内外活动。使学生作文从自己最兴趣的材料入手,做到言之有物。例如上个学期我们学校进行了装修,学校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发现,就这个内容写一篇习作,学生兴趣盎然,习作内容丰富多彩,学生的整个习作过程都充满了激情,创作欲望空前高涨,文章自然能有感而发。
(三)从写作目的入手,让学生走“有所为而作”之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把握时机,诱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如教师节时让学生给教师写一封信,“三八”妇女节时给妈妈写一封信;指导学生写日记,使之把内心烦恼的事记下来等。通过给学生提示写作的实用价值,使学生在习作中逐渐悟出作文是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需要,畏惧感则自然消除,兴趣随之而来。
(四)从增强成就感入手,使学生享受写作的快乐。一是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作文作出适当正确的评价,尤其是表扬和鼓励,可增强学生内心的成功感,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积极写作的动机。二是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满足学生的发表欲,教师每隔一段时间就将学生作文中的优秀片段、优秀词句挑选出来,在班上朗读,放入“作文园地”里,在广播中播出,选送到各级报刊推荐发表。这样,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更强烈的写作欲望。
二是累材。积累素材,就是为作文“蓄足”底气。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同样如此。作文困难的学生,往往感到“无话可说”、“无话可写”。鉴于此,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的广泛搜集素材,让学生提高主动选择、分析素材的能力。
(一)让学生多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吸收”写作素材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学生有了写作兴趣以后,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多读。要达到多读的目的,除了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外,还应该引导学生阅读有益的课外读物,从中吸取写作“营养”。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阅读。例如《伊芙找海龟》的阅读片断中,有一段伊芙寻找小海龟的描写:“听了妈妈的话,伊芙双膝跪下,翻起厚厚的落叶,拨开密密的草丛……发现了小海龟……。”学生经过阅读和教师讲解,就能了解描写中“翻起”、“拨开”、“发现”等词与后面名词搭配的准确性。学生对这些看似平常的词语有了深入的认识之后,作文时自然有材可用、有规可循了。
(二)让学生多看。观察是写作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是智慧的主要能源。”素材的积累需要训练学生平时认真观察,观察是学生直接运用感官在实际生活中获取第一手材料的重要途径。学生通过细致观察周围生活的人、事、物,将会得到许多作文的好材料,也将会把文章写
得更生动、更细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如:下雨时,指导学生自由观察体验雨的美景,听雨的声音,品尝雨的滋味,看一看雨中的动植物,观察一下下雨时的天空、田野,体验一下雨后的舒爽。学生们写出的作文就不再是“瓢泼大雨”、“倾盆大雨”、“春雨贵如油”、“蒙蒙细雨”等华丽词语的组合了,也就不会是一片赞扬雨的雷同作文了。有的可能把雨比成“七仙女”,“玉皇大帝被人类节水的举动感动了,派来了和人间感情至深的七仙女下凡,她迈着轻盈的脚步,带着串串珍珠撒向人间”。善于整体观察的同学,就会写出:“雨像挂在天地间的一幕白纱,把世间的一切都笼罩在其中”;有的同学会把自己融入雨中,“看,雨似珍珠,如丝线,像牛毛,掉在我头上,滑滑的,掉在我脸上,爽爽的,掉在我的嘴里,甜甜的。”性格内向的孩子会默默感叹道:“夜晚,绵绵的细雨下了一夜,好像怕惊动了熟睡的人们。”逆向思维的孩子会写道:“雨呀,你如果不来到我们这儿,我们明天就会结伴到郊外踏青,你影响我们的大事了。”怕热的同学会赞叹道:“大雨呀,我爱你,你使我挣脱了那个大蒸笼,好爽哟!”学生眼中有物,心中有情,笔下便不会干枯。
(三)让学生多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多记,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主要方式之一。一是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指的是人们在阅读书报时所作的一些文字记
录。做读书笔记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在积累丰富写作素材的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但要指导学生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还要做好课外读物的读书笔记。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摘录书中的优美词语、妙语妙句、精彩片段等,只有经过日积月累,语言才会丰富,写作时大量生动的语句就会涌向笔端。二是要引导学生把平时所见所闻有选择地记录下来。茅盾告诉我们:“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枝铅笔和一本草簿,无论到哪里,你要竖起耳朵,睁开眼睛,像哨兵似的警觉,把你所见所闻随时记下来。”三是要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写日记同样可以积累写作素材。日记的内容可以千变万化,长短不限,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思都可以写。写日记要防止记“流水帐”,应该有所偏重、突出新颖。
三是练技。练习写作技巧,就是一个不断升华学生写作能力,突破学生写作瓶颈的过程。学生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丰富的词汇后,要在作文时运用自如,没有捷径可走,关键在“练”。
(一)循序渐进法。在学生练笔过程中,教师在命题、选材、表达诸方面应进行周全的考虑,分步让学生深入体会。一是由局部描写向整体成文渐进。小学生最常见的是记叙文,而记叙文又分为记事和记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先进行片段描写。例如写人,就可以专门进行外貌
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等等。等到学生局部描写掌握熟练后,教师指导再进行整体结构的合成。看开头是否有吸引力,结尾是否深刻,段落之间联系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等等。二是命题由浅显向抽象渐进。作文时,如果让题目一步到位,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遥不可及的题目容易使他们失去信心。因此,在题目展示的过程中要体现渐进性,要将每一项的题目目标分解成一项项有一定梯度的子目标,逐层展示。例如在指导小学生练习写“小动物”的作文时,可以设计系列题目:我喜欢的小动物→我是××(小动物)→散文诗童话。这样渐进性的题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使学生“拾级而上”,达到既定目标,甚至向更高目标纵深发展。
(二)综合训练法。一是将“作文”与“生活”结合起来。“人情练达即文章”。作文教学是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师可以在开学之初,就把本学期的作文题目(一般提供一个范围)告诉学生,让学生据此广泛收集材料(包括到网上、到图书馆)、开展研究、探索、交流等。到时学生就可以积累一大本图文并茂的研究、创作成果,并相互阅读、欣赏。这样,学生的作文过程就成了一个探索、研究社会和自然的过程,也成了一个培养包括语言交际能力、兴趣和审美能力、审美情趣在内的整体素质的过程,这种作文综合技能的训练过程,就充分体现了“综合教育”
“整体教育”的思路和方向。二是多元化练习。对于同一命题、同一内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按不同人称、时态、感情色彩进行描述,让学生获得多样化、多层次的训练。
“兵无常态,水无常形”,作文教学亦无固定的模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也非一朝一夕可造就。作为师者,在教学中只有循序渐进、大胆改革创新,使作文过程充满情趣,先让学生“心动”,再让学生“笔动”,从而培养学生作文的灵气和活力,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第四篇: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
文章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常常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或无处着手感到头痛,这些问题的存在,促使老师们必须不断地探索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以消除小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因素.七年来的作文教学研究,我觉得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有以下一些基本途径.一, 重视说话训练--以“说”促写.上好说话训练课;组织各种活动;利用语文兴趣课,让学生即兴发言.二,围绕阅读中心--以“读”促写.充分利用课文教材;增加课外阅读量,使知识扩展和延伸;多动笔杆--以“写”促写.三,多为学生提供写作“源”.四,作文批改要重鼓励,重交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常常为学生的作文内容干瘪,贫乏无味,词不达意,思维混乱而伤透脑筋;学生则为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或无处着手感到头痛,这些问题的存在,促使老师们必须不断地探索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以消除小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因素.七年来的作文教学研究,我觉得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有以下一些基本途径.一, 重视说话训练--以“说”促写.说话人人都会,而要做到逻辑性强,条理比较清楚,则并非每个小学生都会,尤其是农村的孩子,方言语,口头禅比较多,这对作文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因为作文本身是一个说写结合的过程,说是写的前提和基础,写又使说得到升华,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说话训练,为写作铺好基石.(一),上好说话训练课.根据大纲的要求,小学每册语文教材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说话训练内容,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些教材,让学生进行练习.这些教材,除了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思维等能力,而这些能力又是学生作文时必不可少的.(二),组织各种活动.为学生的说话训练提供第一手材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是说和写的最现实,最客观的材料.教师应根据小学生好活动的特点,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参观,访问,游览,清明节扫墓等等,而后让学生说说活动的经过和感受.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活动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说话水平,还能使学生产生写作的欲望.使写作兴趣在学生的浅意识中逐渐产生.(三),利用语文兴趣课,让学生即兴发言.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不拘一格.如:今天早上来学校的路上遇见什么或昨天晚上家里发生什么事等等.当然说话训练必须遵循从易到难,由浅入深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二, 围绕阅读中心--以“读”促写.如果说“说”是写的基础,那么阅读教学是作文的关键,教师通过阅读教学这一主渠道,将写作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一),充分利用课文教材.现行的语文教材,遵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践能力编写的.每册教材都安排了不同的知识内容,如低年级从一句完整话到有条理地说几句话;中年级训练重点为片断;高年级则将章为重点,要求文章有中心,有重点,懂得开头结尾的基本方法等.教师在教学时,要抓住每个写作知识点,做到胸有成竹,训练扎实到位.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潜移默化地从不自觉到自觉地获取写作的知识与技能.(二),增加课外阅读量,使知识扩展和延伸.教材内容对学生的作文起到导航之效应,但它有局限性:其一教材内容必竟较少,不可能襄括所有的写作知识和技能;其二,写作并非数学公式,每篇文章都有其不同的特色;其三,祖国语言文字博大精深,语文教材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如班级设立图书角,利用学校图书馆等.例如:在平日的教学中,我每星期都要抽出
二至四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到学校的图书馆借阅自己喜欢的图书,课前准备的材料,写作素材.借书看的同学,看后可以写一篇读后感,或摘录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通过长期的坚持下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让学生在大量的课外阅读材料中,学习和掌握丰富的语言文字,并将课内外的写作知识融合为一体,使之转化为写作技能.当然教师要帮助学生选择阅读的材料,加强阅读的检查和指导.三, 多动笔干--以“写”促写.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质的提高都必须建立在一定量的基础之上.作文教学也是如此.当学生初步懂得写什么和怎么写后并不就能写出顺理成章的好文章,教师就要鼓励他们多写多练,以达到举一反三,融类旁通之效果.真所谓熟能生巧,勤能补拙.(一),写好教材中规定的文章.教材中作文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写作规律.它是学生学习选材,理材,编材,改材的良师益友,教师要抓住教材内容,指导学生写好每一篇作文.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写作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如《写一次活动》时,我事先组织学生开展一场比赛,做一个有趣的游戏,去田野找春天,到城市找变化等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后,再用所学知识把活动过程写成文章.既解决了无材料可写的难题,又能提高写作能力.(二),指导学生写生活作文.生活作文是学生练笔,提高写作水平行之有效的途径,也是教师了解学生生活和内心世界的好方法.生活作文其优势在于它不受时间空间,形式和内容的限制,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因此也喜欢写.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的写作愿望,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有的学生往往把不愿意口说的话通过生活作文与教师交流.教师可以通过写评语等形式与学生书面交谈,并给以写作上的肯定和鼓励,这本身也是一种写作的训练.(三),多为学生提供写作“源”.学生生活的空间和范围比较狭窄,有时他们会对无材料可写而冥思苦想,一筹莫展.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带学生走出课堂,开阔视野,感受生活,如参观访问,游览名胜古迹,参加公益劳动……以充实学生的写作内容,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依情而发,依情而写,产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四, 重视评议--以“评”促写.作文后的评议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科学的评议可以燃起学生写作的激情之火.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评议.(一),作文批改要重鼓励.作文批改要重鼓励.因为学生写作能力高低的差异,作文水平的参差不齐也是必然的.教师在批改中要因人而异,充分挖掘捕捉每个学生作文的闪光点.对优秀作文可在全班宣读,对后进生作文中哪怕一个好词一句好句都要给予充分肯定,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调动写作的积极性.(二),作文批改重交流.作文完成后,可让学生相互交流评议,还可以选取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全班点评.针对交流中出现的问题或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再由教师进行评议.在交流过程中,学生要经过一个复杂而细致的思维过程,学生就可以从好作文中获取经验,也可以从较差的作文中吸取教训,使之达到互相启发,共同提高的目的.作文教学无固定的模式,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还在于教师们敢于冲破传统教学方式,在实践中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
第五篇:浅谈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
者
论文题目 :浅谈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 作 :冯燕玲作者单位 :高要市金渡镇第二小学参评学科 :小学语文科
浅谈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
肇庆市高要(市)金渡镇第二小学冯燕玲
邮编:526108电话:8503100
【内容摘要】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作文能力是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培养创作兴趣、培养学生注意生活积累,丰富素材等可以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
【关键词】提高作文能力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作文能力是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表达,使学生具有实用的写作能力。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培养学生创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会有意地去学、去记、去运用。要培养兴趣,首先老师应该让学生写感兴趣的事,如记自己《难忘的第一次》、《我最熟悉的人》、《我的学校》等。其次,要经常采用一些有趣的教学方式,不仅仅让学生感觉有话可写,还要安排相当数量的口头作文,如可以利用讲故事,指导学生把故事讲得流利、清晰;或者组织学生续故事,让某一个学生讲故事的开头,其他学生把这个故事连下去,这样由于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不同,所表达的意思就有差别,故事的结局就自然不同;或者让同学们注意观察班上的某一位同学,然后不指名地用口语或文字描述其特征,叫另一个同学猜他是谁,猜对了,说明这位同学的描写是准确的。这样通过长期训练,学生的作文兴趣将会大大提高,作文水平也会有所长进。最后是每次作文后,我选出一些佳作,利用黑板报、墙报等,开辟“作文园地”,登上去,供大家阅读、欣赏、学习,让小学生有成就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大提高他们写作文的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注意生活积累,丰富素材
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常常是因为平时素材积累不够。所以老师要有意识地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乐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下来。
(一)语言方面要建立“语汇库”。语汇是文章的细胞。广义的语汇,不仅指词、短语的总汇,还包括句子、句群。建立“语汇库”途径有二:第一是阅读。平时要广泛阅读书籍、报刊,并做好读书笔记,把一些优美的词语、句子、语段摘录在特定的本子上,也可以制作读书卡片上。第二是生活。平时要捕捉大众口语中鲜活的语言,并把这些语言记在随身带的小本子或卡片上,这样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说话 就能出口成章,作文就会妙笔生花。
(二)要加强材料方面的积累。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许多学生由于平时不注意积累素材,每到作文时就去搜肠挂肚,或者胡编或者抄袭。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积累素材。平时有条件的可带着摄像机、录音机,深入观察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并与写生、写日记、写观察笔记等形式,及时记录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见闻。记录时要抓住细节,把握人、事、物、景的特征,这样,写出的文章就有血有肉。
(三)要加强思想方面的积累。观点是文章的灵魂。文章中心不明确,或立意不深刻,往往说明作者思想肤浅。因此,有必要建立“思想库”。方法有二:第一要善思,“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获”,平时要深入思考,遇事多问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这样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还要随时把思维的“火花”、思索的结论记录下来。第二要辑录,也就是要摘录名人名言,格言警句等。总之,作文要加强积累,建立好“语汇库”、“素材库”、“思想库”这三大写作仓库,并要定期盘点、整理、分门别类,且要不断充实、扩容。
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练笔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只学理论不实践,无论达到提高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处处留心,挖掘阅读教学中的作文训练点,不失时机的给学生提供练笔的机会。如教学《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话,用具体事实说明一个观点;《匆匆》新授课后问: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的?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再写几句;再如《北京的春节》,布置学生简单写写自已是怎么过春节的。这样安排,不但可以使学生及时把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法自然迁移到习作中,更能使动笔成为学习的一种常态,成为学生的一个习惯,这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好办法。此外,还要重视常见应用文的写作,如日记、书信、随笔、读后感等,要让学生不仅会写,而且常练,用来为日常学习和生活服务。
四、培养学生修改作文能力修改是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作文习惯,既能激发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又能让老师有更多的时间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因此,鼓励学生拿出自已修改的文章与其他同学相互交流、相互展示、相互评价,从中吸收他人的长处,反
思自已,不断地调整提高。还有一得是无形的,也是最为重要的,那就是经常进行作文的评阅训练,学生会于无形中养成检查修改作文的习惯,从而在自已作文后能反复斟酌推敲,以提高作文质量。同时,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无论写得怎样,都要首先给予肯定和表扬,毕竟都有其闪光点,有好的一面,在表扬之后,委婉指出不足之处,让其知道作文的优点和缺点,这样才能增强自信,提高写作兴趣,乐于多读多写,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作文内容并不太好,但在用词、造句方面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我们也要给予表扬和赞美,让其产生写作兴趣,能够勤读多练。如果教师在评学生的作文时,批评的多,表扬的少,那无形中象泼了一盆冷水,使之对写作文的热情倾刻间消失,失去自信,增加了畏惧感,对提高写作水平更加不利。
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是“授之以渔”,而非“授人以鱼”。遵循生活积累—艺术构思—写作—修改的过程,学生一旦掌握这些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别致、新颖、匠心独运的文章就会脱颖而出,作文教学的预期目的也就达到了。
参考文献:
1、《新世纪新课程》
2、《教师教学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