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教学中培养农村小学生写字能力策略的课题研究
在教学中培养农村小学生写字能力策略的课题研究
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写好汉字是小学阶段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训练,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有效进行书面交流的基本保证,是学生学习语文和其他课程,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写字不仅仅可以巩固识字,也不仅仅是一项技能训练,它是一个接受文化熏陶、形成良好习惯、培养高尚品质的过程,是一个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学习做人的过程。让学生写好字,其意义远远超出写字本身。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教育“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落实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正确的写字姿势,并有一定的写字速度,具备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我通过调查发现极大多数学生对写字不感兴趣,他们完全把写字当成一项任务来完成,马马虎虎,敷衍了事。部分学生写字能力较低,达到新课程标准“规范、端正、整洁,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要求的仅占一小部分。翻开学生的作业,就不难发现,不少学生写字不符合要求,主要表现为:①占格不当。有的字写得“顶天立地”,有的字缩在格中像小蚂蚁,大小不
一、歪歪扭扭;②比例失调。不该写大的写大,不该写小的写小,有的像“火柴棒”,有的如“扁南瓜”,“千姿百态” ;③错字较多。音近字、形近字乱写一气,或把合体字写得“分了家”。
2、针对是什么原因造成部分学生写字兴趣低下,造成他们书写字体欠端正,结构不均,笔画松散,无章法可循,错别字连篇呢?我们对此做了进一步的思考与分析,主要成因分析如下:
(1)认识上的偏差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写字教学一向不大被学校、教师、家长所重视。虽然大纲上有要求,课程表中也排入了写字课,但实际上常常马马虎虎,草草了事。部分语文教师偏重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忽视了学生的写字习惯的养成。过重的作业负担使学生无暇顾及书写的质量,教师批改也只注重字的笔画的对错 忽视对字写得是否美观、规范的评价。其他学科的教师认为写字教学是语文学科的任务,对于学生的书写情况关注得就更少了。写字教学被置于可有可无的境地。而在家中,学生做作业时,不管强光还是弱光,学生都在写,家长也不给予劝告,1 以致于孩子的视力日益下降,现在小学生中近视眼数量日益增加。
(2)学生身心的局限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手掌肌肉尚未发育健全,力量较弱,对笔的控制能力较差,且姿势也不够端正。另外小孩子对写字兴趣爱好程度相对于其他较为直观形象的学习内容来说要低得多,性格特点的影响使有些孩子难以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许多教师不为学生作范写指导,原因是自己写不好;有些教师范字写了,但不规范,随心所欲,为“范写”而范写。教师缺乏写字基本功,手下无“功”,是当前写字教学所以搞不好的因素之一。到小学中段时,老师不能坚持用正楷教学生字,在教学时使用非正楷字教学,在黑板上书写和写评语时寥寥草草,长期以来没有给学生有到模范作用,就导致学生也不用正楷字书写。
(3)电脑普及的影响
经过调查我们在各书店发现,学生字帖销售专柜前显得非常冷清,与作文、习题等专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据大部分工作人员介绍,平时很少有学生买字帖,倒是中老年人比较多,这种情况已经持续好多年了。他们说,以前练字是学生的一种主要课外兴趣活动,现在则成了不少中老年人的消遣方式。
据了解,目前中小学生写得一手好字的越来越少。许多孩子都能熟练地用电脑键盘敲字,但写字却会“爬”,十分难看,且没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写字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都有重要作用。可随着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的日臻成熟,使一部分人误认为有了电脑,写字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加上应试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学生、家长重知识、成绩,疏忽了写字基本功训练,相当一部分学生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不正确,书写字迹潦草,错别字连篇,更认识不到书写水平对学生品格养成教育的影响。我们将通过写字训练,让学生充分认识写字能力的重要,并培养学生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意志品质;通过写字这一基本训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行为规范。教会学生写一手好字,并学会做人,促进学生品格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课题界定:
课堂教学 :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
写字能力:指学生的主体在较长的写字过程中,逐渐养成的能力。
三、目标要求
通过对学生有计划、分步骤的系统训练和培养,使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形成正确的写字观、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1、提高教师写字能力。首先,在教师中形成写好字的良好风气,通过一些活动,使教师从书法中找到乐趣,并使书写质量不断提高。
2、锻炼学生写字能力。使学生自觉纠正不良写字习惯,逐步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在写字前观察、思考和写规范字的习惯,克服在作业中依赖橡皮的毛病,把“写出一手好字”当成自己的一项技能,养成“提笔即练字”的习惯。逐渐提高写字速度和质量,努力使学生的写字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3、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从小掌握汉字的写字技法提高写字技能,从写字中发现美,进而去创造美,在创造美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快乐中修身养性,陶冶情操。
四、实施步骤第一阶段:
1、准备阶段(2009年9月-2009年12月)
这一阶段主要是对学生“写”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确立阶段目标。采用的方法有:各科任教师协助,对学生“写”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包括写字姿势、质量、速度),调查问卷,确立阶段目标。制定班级小学生良好写字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计划。
第二阶段:(中期研究阶段)针对“现状”开展活动。
1、组织学习,明确目标。向学生提出正确的导向,引导学生确定自己的阶段奋斗目标,各学科渗透良好写字习惯养成教育活动。(2009年12月份——2010年6月份)
2、多形式评价,集体提升。纠正与激励相结合,采用方法有:自评、互评;小组评、班级评、年级评;日评、周评、月评、学期评。(2010年6月份——2010年12月份)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对自己承担的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总结以及积累的个案材料和大量的零散的各种相关材料加以分析、提炼、整合,形成最终的研究成果和报告,完成《结题研究报告》、《结题申请报告》、《课题工作报告》、《自查报告》。(2010年12月份——2012年5月)
五、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 :组织教师充实自己的理论,明确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开展日常的研究活动。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探寻好的方法,使学生乐学。同时进行优质高效教育教学研究的教学评比活动和子课题研讨活动,邀请专家指导,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高研究的水平。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改进工作,解决教育实际问题。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
调查法 :在课题实施阶段,采用问卷、测试等方法适时向学生了解学生对写字习惯的态度、所需,以便及时调整研究的方法。
文献法 :阅读有关文献(包括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材料),得出一般性结论或者发现问题,寻找新的思路 实验研究法:通过对实验对象变化、发展状况的观察,确立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有效的验证和完善假说。
经验总结法:课题实施过程中,根据研究的重点,总结研究的得失。
六、具体措施
低段学生尤其是我们现在学校一、二年级的学生写字习惯较差,交上来的作业不管是拼音还是抄写的生字都是东倒西歪的,格式也不正确,所以语文老师每天都花很多时间在纠正,教他们正确的书写方法。而且小学生在生理上对写字的细微动作不注意,心理上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写字了,我们可以对进步较快的学生进行适当的小奖励,如一枝小铅笔、一本小本子,乃至低年级的小朋友,奖给他们一颗小红星,都会给他们带来莫大的精神动力。
中段学生在一、二年级写字的基础上学习笔划特点,用钢笔正确书写偏旁、词语、句子;学习用毛笔描红;继续巩固字的笔划特点、作文书写用钢笔正楷誊写,知道字的结构特点,以词语、句子书写为主;学习用毛笔仿影;在习字时,相应地练习一些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内容,如:国歌、校训、校歌、小学生守则、行为规范等。写字教师设计生动、活泼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调动学生练字的积极性。针对不同班级学生的实际书写状况,加强习字指导,通过示范、比较、观摩、展示成果等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写字的兴趣,增强习字的成功感。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首先把正确坐姿及握笔的要点编成顺口溜如:“右手握笔背挺直,眼离书本约一尺,胸离桌子约一拳,手离笔尖约一寸。让学生熟记成诵,并印发给家长,让家长配合学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其次于学生中出现的问题采取反复抓,抓反复,尤其应引导学生亲自体验,自悟问题的缘由,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过去抓学生的坐姿,握笔,只要求做到“三个一”,至于为什么要“三个一”,学生就不得而知了,常常难以坚持,现在,我把工作做到细微处。先让他们执笔写字时靠近笔尖,学生立刻就会发现这样执笔是看不见笔尖的,为了看到笔尖,身体就得往前倾,头向左偏,时间久了,学生感到很不舒服。告诉学生这样不仅人易疲劳,而且容易造成近视和脊柱弯曲。再让学生手指离笔尖稍远些,他们就能感到腰板可以挺直了,胸部就能与桌沿一拳的距离了。这样,使学生在体验养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
另外,在家长的积极配合下让家长不断的提醒孩子,在写作业、练字时都保持正确的写作姿势和握笔姿势。这样老师、家长、齐抓共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人们常说:“字是人的第二张脸面”。这是因为字写得如何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学识、性格、气质、风度等。《新课标》提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小学生身心特征来说,写字不仅可以巩固识字,字写得正确端正,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有助于更好地完成各科作业,也为将来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可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们做写字的习惯真是让人担心。有的书写方法不当:有横握着笔,有拳握着笔,有的一直握到笔尖处,有的又远离笔尖。有的落笔太重,每字的一笔一画都是那么用力,仿佛是在刻字。有的落笔很轻,仿佛蜻蜓点水。有的坐姿不正:斜着坐的(摆出喝茶老人的姿势),弯弓坐的(像上了年纪似的),有的手托下巴,(好像头会掉下来似的。)那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呢?这是此课题急需解决的问题。具体操作如下:
1、培养学生正确坐姿及握笔的好习惯
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良好的写字姿势是基础。小学生写字姿势不正确,危害不小,轻者影响写字质量,养成不良习惯;重者影响生长发育、不利于身心健康。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以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书写,不仅有利于书写的规范,也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首先把正确坐姿及握笔的要点编成顺口溜如:“右手握笔背挺直,眼离书本约一尺,胸离桌子约一拳,手离笔尖约一寸。让学生熟记成诵,并印发给家长,让家长配合学校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2、培养学生写好规范字的好习惯
要掌握千变万化的书写线条,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学好规矩,循序渐进”。写字技巧的学习离不开这条基本原则。如果把一个字看成是一部组合巧妙的“机器”的话,那么,八个基本笔画则是组成“机器”的“零件”。“零件”是否精确,直接关系到“机器”是否能正常运转。为此,写字课中,对规范、漂亮的基本笔画、笔画的变化及汉字部首进行教学是重中之重。在课堂上,我们把八种基本笔画、部首写法结合范字教给学生,让学生反复练习,直到笔笔到位,各个象样。学生有了这样的基础,就能学以致用,逐步写成规范的正楷字。
3、培养学生认真读贴的好习惯
读帖是指临摹者在写前对字帖静观默察,细想体味,对范字形成清晰的印象,做到成“字”在胸,意在笔先。在众多正楷字帖中,一些著名硬笔书法家庞中华等的字帖都是很好的范本。而实际教学中,学生常常不读贴,或对字帖稍作浏览,就匆匆下笔,以至顾此失彼,徒劳无功。要提高写字教学的效率,就必须培养学生的读贴能力和习惯。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临笔画,临间架结构,临行气,临章法等。如临笔画,引导学生观察笔画的位置,起笔和收笔的方圆,藏露,笔画的长短、精细、俯仰、斜正、曲直等。让学生养成“整体把握,细致观察”的读帖习惯。
4、培养学生“勤学苦练”的习惯
勤学苦练是古今书家的共同之处。如何让学生做到这一点,我们的做法是讲故事,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爱听故事是小孩的天性,自古至今有许多书法家或书法爱好者练字的轶事趣闻。我们在写字课中有重点地介绍他们勤学苦练书法的事迹。如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为了洗笔方便,索性就到庭院的池塘边去写,在池塘边洗笔。天长日久,那水塘里的水就变成黑的了,成了后人传为美谈的“墨池”。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看到晋古碑,在碑前观了三天才离去。这样既教育学生学习他们勤学苦练的精神,又激发学生写字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与自己的惰性做斗争。我们坚持识字、写字有机结合,即教学生字时有机地进行写字指导。当然,仅靠一周一节写字课,学生是不可能把字写好的。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练字的计划。确定每天练字的时间,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前15分钟练字,回家练15分钟,并要求家长督促,真正落实“天天练”。因为有了老师的指导,家长的督促,学生进步更明显了,兴趣更浓了。
5、培养学生“提笔即是练字时”的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咱们天天为了实际需要而写字,其实天天在练字”。我们常常见到的情形是:学生练字时是一种书写,做作业时又是另一种书写。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作业多,难以顾及书面质量;另一方面是学生没有实现知识的迁移,没有形成自觉写字的习惯。为此,我在写字课上,对学生反复强调,一定要将练字融入日常的各科作业之中,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要有“提笔即是练字时”这种意识,就应该做到不管是什么场合,不管什么时间,只要提起笔来写字,就要严格遵守正确的写字姿势。特别要抓紧日常各门作业这一练写字的最好机会,和各科老师取得配合,共同督促学生的写字姿势,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良好的写字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也是磨练学生意志、性格、品质的过程。对此,教师一定要从严、从实、从点滴抓起,要抓住小学阶段的最佳时期,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七、预期成果
1、推出成功的学生书法作品集10本。
2、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报告若干。3.提高学生书写能力,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4.形成较优秀的写字教学案例若干。
5、形成研究论文若干
八、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
我校开校以来这是第一次进行课题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既锻炼我们的科研 7 意识和科研能力,激发我们的科研热情我们坚信在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专家、同行们的指点、帮助下,经过全体主研人员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会搞好本课题的研究。我们的研究人员,都是乐于钻研、敢于吃苦的中青年教师,为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十字保障。
九、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1、学校课题领导小组名单 顾问:
组长: 蒋凯(成武小学校长 小学高级教师)副组长: 刘宗霞(成武小学执行校长 小学高级教师)
杨开锦(成武小学副校长 小学高级教师)谌镜宇(成武小学副校长 小学高级教师)
成员: 龙沛军(成武小学总务主任 小教高级教师)
徐中强(成武小学总务主任)
课题领导小组负责组织保障、人员保障、制度保障、经费保障、宏观调控研究进程。
2、课题主研人员名单
主研负责人:郑瑾(小教一级)
参加课题研究,负责课题立项、申报工作,对课题研究进行各方面的协调,确保课题的顺利实施,负责撰写开题报告、研究方案、阶段性计划、阶段性总结、结题报告并负责课题资料的保存。
课题参研人员:
高山(科研组长 小学高级教师)夏定富(语文教研组长 小学高级教师)李小敏(德育主任 小学高级教师)徐冰(安全办主任 小学高级教师)
参加课题研究实验,负责撰写开题发言稿,收集整理资料负责专题论文,具体实验实施方案及总结,形成主报告。
康斌(小学高级教师)及时写好简报,实践操作,形成教学案例 刘丹(小学一级教师)参与写字习惯变革的实践,总结形成教学案例 参研人员:
黄萍(小学一级教师)收集学生的优秀写字习惯的方式 吴锦(小学一级教师)实践操作,形成教学案例 刘廷玉()实践操作,形成教学案例 詹万珍(小学高级教师)实践操作,形成教学案例 李乔 实践操作,形成教学案例 黄丽萍 参与实践,总结形成教学案例
十、参考文献 《语文新课标》
《新课程教学基本策略》 《有效教学方法》
《低年级写字教学的几点新做法》 《新课程的教学模式构建》 《个性化教育与学生自我发展》 《新课程的教学策略》
第二篇:《农村小学生写字能力培养》课题阶段总结
《农村小学生写字能力培养》
写字课题研究阶段总结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载体,是传播文明信息的工具。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蕴含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和深刻的民族精神,在世界文化交流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和世界上其它文字相比,汉字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和无比的优势,加强写字教学的研究,对于继承和发扬祖国的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素质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规范地书写汉字,掌握汉字的书写技巧是小学生学好语言文字的基础,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不同学段的写字教学提出了不同的阶段目标。我们对学生必须从小学起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写字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培训学生的写字能力,提高写字水平。
一、确定研究目标及任务
1、纠正执笔姿势。小学生的写字姿势,特别是执笔姿势的正确与否是影响学生写字质量、写字能力的重要因素。通过改进措施,解决小学生握笔姿势的问题。
2、培养学生的习字兴趣。小学低年级的识字写字既是小学生汉字学习的起步,也是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开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写字兴趣,使学生从机械的写字中解脱出来,变为愿意写字并能写好字。
3、提高学生写字水平与考试成绩。改善学生在学习或考试时出现不规范字、错字、别字等,影响了实际掌握知识水平的发挥。进一步提高学生写字水平。
4、促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写字教育中的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起到了创设情境、优化过程、激发兴趣、提高效率的重要作用。力求将其应用于写字教学,发挥其优势为写字教学服务。
二、强化课题研究师资力量
1、我们努力以课题研究的形式,规范写字教学和评价研究活动,提高我校师生写字教学质量,以课题组长亲自抓,副组长重点抓,全体课题组成员具体抓写字教学,紧紧围绕“硬笔字宜首重结构再及点画”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促进素质教育在我校的深入开展。
2、加强教师的写字业务能力培养。自我校开展写字教学课题以来,写字教学已成为我校特色之一。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写字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正常、有效地开展学校各项写字教育活动,本着变“一枝独秀”为“百花齐放”的创新理念,本学期学校举行了多次写字展示会,以不断提高教师的写字教学与科研理论水平。通过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交流与提高,理论水平得到了提高,书写能力得到了提升,整个学校的书法师资力量也在不断加强。
三、合理安排写字教学。
低年级学生初入学,即使是学习一种简单的执笔姿势,对于他们而言都是困难的,更何况是要长期坚持下来。所以,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教材,减轻学生的书写负担。如:识字
(一)《一去二三里》出现了笔画横的书写,紧接着出现了“一”、“二”、“三”这三个生字,而在第二课中紧接着出现了笔画竖、撇和捺的书写,继而出现了“十”、“木”、“禾”这三个生字,难度有了明显的增加,尤其是“禾”字,无论是间架结构还是笔画,书写难度对于一个刚刚学习书写汉字几天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挑战。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本课只讲笔画竖和“十”的书写,并且把第三课中出现的相关生字提到本节课学习。这样不仅从数量完成了学会书写三个生字的教学任务,还进行了笔画归类的识字方法,降低了书写难度,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汉字,增强里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各年级写字教学结合本班实际,安排在学生身心放松的时间段来进行,避免孩子过度劳累,厌烦心理的产生,以便于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写字中去。
四、规范写字基础从低段入手
学生写字姿势与初入学时的习惯息息相关,长期的习惯一经养成,很难纠正。因此,我们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注重从低段入手,抓好写字习惯的培养。
1、重视正确执笔姿势的养成
在低段语文教学中杜绝错误的执笔姿势和书写姿势。强化执笔姿势和书写姿势的训练,教给学生正确的执笔、写字的姿势,让学生记住顺口溜,头正,肩平,臂张,脚分开,“三个一”要求记心上。即指笔尖离手一寸,眼睛离书一尺,身子离桌一拳。正确的姿势一旦形成,会使学生受益一生。
2、严格训练正确的读书写字姿势
良好习惯要从小培养,越早越好;三要抓“小”,即从细微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学生读书写字时必须坚持用“三个一”的标准提醒和督促学生;四要抓“严”。教师在改革教学方法时,也不能忽视良好习惯的养成,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督促。
3、提高家长的重视程度,督促子女养成正确的执笔姿势。我校教师利用家长会向家长讲明执笔姿势和写好字的关系,提高家长的重视程度。让家长明白家庭教育一对一的优势,学生在家中要写作业时,家长要密切配合,时常提醒子女注意执笔姿势的正确性,手把手纠正其错误姿势。
五、在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硬”轻“软”现象突出 大纲明确规定,小学生不仅要练习铅笔字、钢笔字,还要练习毛笔字。但一些学校或一些班级的写字教学重“硬”轻“软”现象突出,毛笔字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学生有责任了解并继承,教师也有传承祖国优秀文化的职责,而且,实践证明,软硬结合,可互相促进。所以,写字教学也应改变这种重“硬”轻“软”的现象,要从观念上重视毛笔字的教学,加强训练,教学生“学会写”,为今后毛笔字的书写打下一定的基础。、重“点”轻“面”后果堪忧
写字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的对象应是全体学生,应着眼于学生将来的学习、工作,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这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然而,写字教学中只注意抓特长生,淡化面的提高这种现象普遍存在,有些班级,仅靠写字尖子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或奖来撑门面,张声势,写字困难生和写字水平一般的学生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和关爱,很难得到指导,致使他们的写字水平不能提高,有甚者,干脆我行我素,对老师交给的写字任务敷衍了事,养成一种极不负责任的态度,这不利于学生完整人格的培养。
憧憬美好未来:
当然,对照开题时的目标,结合我校的实际,今后我们计划在以下几方面着力开展工作,进一步推动《农村小学生写字能力培养》这一课题的深化研究:
1、加强常规管理
学校领导加强写字课堂常规的督查:课前,看教师的备课情况,师生的准备情况;课中,随时随堂听课;课后,查学生的作业书写情况及作业的批改反馈情况。确保了把写字时间用好,用足,用出最高效果。
2、加强宣传力度
为了使全体师生从心底里“要写字”、“好练字”。评选书法小能手,以积极推动我校写字教学的有效开展,推动写字课题的深化研究,努力出好成果。
3、加强评价研究
在平时作业和竞赛活动中,让教师注意评价形式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写好字是宏扬祖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继承和发扬祖国的传统文化也是一种爱国的实际行动。在写字教学过程中,经常地反复地把这些知识灌输给学生,不仅能使学生增强把字写好的信心,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热爱母语,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我们相信,有专家和领导的悉心指导,我校的课题研究工作将会取得更大成绩,书法艺术将在我校开出艳丽的花朵。
第三篇: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三川小学——凌丹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一)基于时代发展的需要
21世纪是科学技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在这个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中,人们越来越重视以语言文字作为载体,介绍科技成果,传播科学知识,交流社会信息,储存精神财富,人类已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写作时代。
(二)基于学生一生发展的需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的高低,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如何有效地进行写作教学,切实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课题。
(三)基于我校作文教学现状的思考
我们农村小学的教育历来比较薄弱,尤其是作文教学,教师还采用“教师命题——指导——学生习作——教师批改——教师讲评”的教学程式。这些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很多学生在平时写作练习中,采用的写作方式是:抄(抄袭习作选上的作文)、编(胡编乱造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临(即像临帖练字般地仿写作文,事件一样,只变换了人物)。而在考试时,他们的方法就更为简单了,那就是“默”——将平时背好的优秀作文有选择地默写在试卷上,以换取高分。这样的现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及意义
(一)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乐学、善学,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
(二)通过研究,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基本知识和技巧,了解一些写作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克服作文虚假空洞的现象,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三)通过研究,探索提高小学各学段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完善作文教学的评价体系。
(四)以实验为依托,提升教师自身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研究能力及教学能力,促进教师 个性的健康发展。改变我校作文教学的现状,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三、研究方法及运用
在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中主要采用了调查法、观察法、资料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
(一)调查法:我们针对学生现有作文水平、教师作文教学方式等,通过对1—6年级学生的问卷、谈话有目的、有计划地调查搜集到了相关材料,然后进行分析,找出了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现状的成因。
(二)观察法: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掌握第一手材料,以作为理性认识的依据。
(三)资料研究法:通过搜集资料,总结实验学校、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经验,及时了解同行的研究动态和特色,从而不断调整本课题的研究策略。
(四)行动研究法:根据研究目标与策略进行实践,边实践边反思,通过教育实践诊断矫正教师的教育方法和行为,优化教学效果。
(五)个案研究法:从教育研究对象中找出一个有典型性的,加以深入研究。不断调整矫正教师的教育行为,形成理论认识。以点带面,达到整体推进的效果。
四、研究步骤 本研究共分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0月,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1.根据县级课题,学校确立个人研究子课题。2.明确研究目标和内容,设计研究方案。
3.学习相关理论,做好理论摘抄,为实验打下良好的理论根基。4.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实验前调测问卷,并撰写调查报告。5.撰写准备阶段的个人专题研究计划。
(二)第二阶段:2016年10月-----2016年11月,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1.进行个人专题研究,完成本阶段实验和子课题研究。以课堂教学为根基,落实实验计划。
2.结合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生活实际,以年级为单位,制订出学生作文训练内容,并安排好各阶段的实施任务。3.与课题组其他教师交流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教研活动为载体,加强与其他教师的合作与交流,借鉴他人好的经验,逐步完善个人子课题的研究。
4.进一步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思想认识,更新教育观念。
5.及时提炼过程性研究成果,及时做好文件资料的归档。在班级组织学生开展作文竞赛活动,创编班级作文集。
6.撰写本阶段的计划、总结。
(三)第三阶段:2016年11月至2016年12月,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1.撰写个人专题研究报告。
2.收集有关资料,提炼个人研究的成果材料及学生的成果材料。3.成果鉴定和验收
五、研究措施
(一)抓住兴趣,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1.从观察插图中练习想象说话。
2.从编故事中练说话,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扩大阅读,丰富知识,为学生作文创作奠定基础;
1.学校开放图书室,让学生广泛的阅读各种文学作品,积累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学生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2.坚持做读书卡片或读书摘记,组织读书班会或专题沙龙,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
3.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三)激活思维,标新立异,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1.观察现实生活,激发相关想象 2.利用多媒体,启发想象,开拓思维 3.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
(四)坚持写生活日记。做到实话实说,实事求是,写出真情实感,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写作方法。
六、研究影响及效果
本课题研究得到了上级的肯定,产生了较好的影响。课题的成果在奉节县大树镇中心小 学作文教学中广泛的运用,教学效果良好,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认同。
七、问题与反思
1.本课题研究的初期我们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后期这种结合的力度不够,部分人员的研究没有形成理论体系,少数教师缺乏理论层面的学习与深入的探究,还仅是拘泥于课堂教学的实践操作层面的浅层次问题的研究,对深层次问题的思考较少。
2.本课题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提高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取得了显著地效果,教学成绩也不断攀升。但由于诸多因数,在后期的推广中有少部分教师还没真正领悟到“五大策略”的精髓,在教学运用中出现了偏差。
3.课题研究为我校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成长构建了一个新的平台,但教师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也制约了课题的深入实施。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让课题研究在农村小学普遍起来,使课改在农村焕发新的生机,还需要从根本上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
4.有些课题组教师有认识的误区,认识课题结题了,研究就结束了,其实研究不会因为课题的结题而终止,如何将研究的策略运用于教学中去,这是我们今后思索的方向。
八、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1.“赏”之策略,让学生的兴趣浓起来; 2.“记”之策略,让学生的语言妙起来; 3.“联”之策略,让学生的想象飞起来; 4.“仿”之策略,让学生的经验囤起来; 5.“创”之策略,让学生的构思奇起来;
(二)研究建议
课题研究虽然结束了,但我们在教育改革方面的探索却永无止境,建议今后还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1.课题研究不像一篇论文那样简单,是对一个问题的系统思考,其呈现形式可以是多样的。
2.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解决问题,在问题的解决中提高自我。
3.在研究的过程中完全可以参考其他学校中好的做法,将之加以提炼,有创造性地利用他人的研究成果。
4.分析理论性的问题、得出总结性的结论时,最好由教学情境和教学案例切入。5.在研究过程之中如何保证老师们研究的工作的稳定性,如何收集数据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如何保证课题开展时对老师们实实在在的关心与鼓励,这些都需要有力的支持。让教师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课题研究的的快乐。
6.两年来,每一个课题组教师,都伴随着这一课题的研究学习着、思考着、成长着,收获着„„但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研究还只是开始,在作文教学广阔的天地中还有许多值得探索的话题,如怎样对学生作文评点后进行意见交换、二次作文的评价等等,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实践。5
第四篇: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小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策略研究
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的高低,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如何有效地进行写作教学,切实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课题。
虽然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5、6年,但是我们农村小学的教育历来比较薄弱,尤其是作文教学,教师还采用“教师命题一一指导一一学生习作一一教师批改一一教师讲评”的教学程式。这些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改革农村小学作文的教学方法,大面积提高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已是当务之急。我们曾经对我校学生的作文情况作了深入地调查了解。其结果令人担忧:很多学生在平时写作练习中,采用的写作方式是:抄(抄袭习作选上的作文)、编(胡编乱造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临(即像临帖练字般地仿写作文,事件一样,只变换了人物)。而在考试时,他们的方法就更为简单了,那就是“默”——将平时背好的优秀作文有选择地默写在试卷上,以换取高分。这样的现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朱自清先生称写作基本的训练是“生活技术的训练一一说是做人的训练也无不可”作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的生活体验及思想认识,影响着他们的做人准则。试想,一个只会编假话、说套话,抄袭拼凑的孩子,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一个缺乏了敢想、敢做、敢说、敢写勇气的孩子又怎可能成长为新世纪急需的创造性人才呢?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作文现状足以令我们警觉,我们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现状。弄清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并分析解决的对策,有利于我们教师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
一、究的理论依据及主要参考文献:
(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工具性能力培养在于语文实践,人文性在于熏陶,二者相辅相成。在作文教学中,应结合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实际,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二)教育学理论认为,教育要适应人物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策略的研究.就是根据农村小学生在不同年段学生的身心规律,在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给学生作文指路,使其作文更具目的性。
(三)心理学理论表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是在实验活动中,通过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发展起来的。小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策略就是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课题的界定
作文能力:《小学语文大纲》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这种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统称,就叫做作文能力。
作文能力培养策略:通过科学方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基本知识和技巧,了解一些写作途径,增强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性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策略研究》实质上就是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作文能力培养的原则、方法、途径,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情感和兴趣使作文教学富有生命力。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及意义
(一)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乐学、善学,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
(二)通过研究,让学生掌握一些写作基本知识和技巧,了解一些写作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克服作文虚假空洞的现象,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三)通过研究,探索提高小学各学段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完善作文教学的评价体系。
四)以实验为依托,提升教师自身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研究能力及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个性的健康发展。改变我校作文教学的现状,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五、研究对象及范围 本课题研究对象为:小学生; 研究范围:天池小学3---5年级学生。
六、研究方法及运用
在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中主要采用了调查法、观察法、资料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
(一)调查法:我们针对学生现有作文水平、教师作文教学方式等,通过对3-5年级学生的问卷、谈话有目的、有计划地调查搜集到了相关材料,然后进行分析,找出了小学生作文水平现状的成因。
(二)观察法: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掌握第一手材料,以作为理性认识的依据。
(三)资料研究法:通过搜集资料,总结实验学校、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经验,及时了解同行的研究动态和特色,从而不断调整本课题的研究策略。
(四)行动研究法:根据研究目标与策略进行实践,边实践边反思,通过教育实践诊断矫正教师的教育方法和行为,优化教学效果。
(五)个案研究法:从教育研究对象中找出一个有典型性的,加以深入研究。不断调整矫正教师的教育行为,形成理论认识。以点带面,达到整体推进的效果。
七、研究步骤 研究共分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2016年2月一一2016年3月,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
1根据县级课题,学校确立研究方向。2明确研究目标和内容,设计研究方案。
3学习相关理论,做好理论摘抄,为实验打下良好的理论根基。4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实验前调测问卷,并撰写调查报告。5撰写准备阶段的个人专题研究计划。
(二)第二阶段:2016年3月一一2016年11月,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
1.进行个人专题研究,完成本阶段实验和子课题研究。以课堂教学为根基,落实实验计划。
2.结合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生活实际,以年级为单位,制订出学生作文训练内容,并安排好各阶段的实施任务。
3.与课题组其他教师交流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以教研活动为载体,加强与其他教师的合作与交流,借鉴他人好的经验,逐步完善个人子课题的研究。
4.进一步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思想认识,更新教育观念。5.及时提炼过程性研究成果,及时做好文件资料的归档。在班级组织学生开展作文竞赛活动,创编班级作文集。
6.撰写本阶段的计划、总结。
(三)第三阶段:2016年11月至2016年12月,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
1撰写个人专题研究报告。
2收集有关资料,提炼个人研究的成果材料及学生的成果材料。3成果鉴定和验收
八、研究措施
(一)抓住兴趣,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1从观察插图中练习想象说话。
2从编故事中练说话,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扩大阅读,丰富知识,为学生作文创作奠定基础; 1学校开放图书室,让学生广泛的阅读各种文学作品,积累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学生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2坚持做读书卡片或读书摘记,组织读书班会或专题沙龙,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
3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
(三)激活思维,标新立异,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1观察现实生活,激发相关想象 2利用多媒体,启发想象,开拓思维 3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
(四)坚持写生活日记。做到实话实说,实事求是,写出真情实感,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写作方法。
九、研究重点及取得的主要成果
我校从2016年2月开始着手于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在实践中我们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不断总结,在各年级的作文教学中以“五个策略”为方法和手段开展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主要有以下成果:
(一)通过近一年的研究,我们探索和归纳出了小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五大策略”。
1.“赏”之策略,让学生的兴趣浓起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文教学也不例外,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写作兴趣很重要,特别是对那些不愿写、害怕写作文的学生,需要我们对美文的欣赏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需要我们蹲下来,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孩子的作文,通过对产生在学生身边的平民佳作进行赏析的办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美文就在生活中,美文就在我们身边,我们都能成为写美文的人,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具体做法如下:
(1)用欣赏的眼光学习课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作文教学应渗透在我们的每节语文课中,特别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应有机结合起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将课文的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在阅读教学中强化作文训练的写作要求。编者为我们精心设计了一篇篇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的范文,题材、体裁、风格是丰富多样的。教师要充分挖掘文章的美,引导学生品味、感悟其中的魅力,使他们受到熏陶和感染,发现优美的文章竟如此吸引人、打动人,故产生创作的冲动和兴趣。
如《桂林上水》这课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了桂林秀丽的景色,那如诗如画,宛若仙境一般的美景深深吸引大家。桂林山水的魅力不正来源于作者笔下的优美文字吗?我们是否也能写出如此优美的文章呢?学生在对优美词句深刻体会和产生美感享受的一刹那,一定有人会怦然心动、跃跃欲试,写作冲动和热情会油然而生吧!
(2)要用欣赏的心情指导学生写作,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学生的作文常被评为“假大空废”,很多学生在平时写作练习中采用的写作方式是:抄、编、临,而在考试时,他们的方法就更为简单了,那就是“默”这样的现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叶圣陶先生曾告戒我们:“平时对于学生训练是不是适应他们当前所有的积蓄,不但不阻遏他们,并且多方诱导他们,使他们尽量拿出来?”因此一节好的作文指导课应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使学生能够由原来作为被动接受训练的容器自觉探求创造写作技法的主人公,让作文教学由“要我写”到“我要写”、“我会写”。首先要了解学生近期积累到的写作素材并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然后师生共同选择一个共性话题进行分析、并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分析中老师是引导者、聆听者,学生是述说者、评论者。最后当学生兴致高昂时,教师要给与鼓励和激发,让学生将自己的见解见闻、所思所想用书面的形式将它表达出来。
(3)要用欣赏的语言评价学生的作文,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否则,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同时还应注意一下几点:一是批改时多给原著以尊重,少用大面积的删改,教师要让学生有重点地去接受、去改正。如果太武断认为他这不行,那也不对,时间长了,他们就会认为,自己是写不好作文的,只有老师改的才是最好的,对作文产生一种恐惧感。二是注意评语的鼓励与提示功能,让评语充满童趣;有的老师写作文评语经常用“内容不具体”、“条理不清楚”等这些话语,学生看后不明白具体问题在哪儿,修改起来如“老虎啃天一无处下口”。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的语文老师非常注重作文评语,老师写的评语总是先肯定优点,再婉转指出不足,学生读了不但心灵受到熏陶和启迪,而且获得难忘的教益。如赞美鼓励性的:“春天的景色,在你的笔下如诗如画,美不胜收,让我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温馨提示性的:“小花猫的顽皮淘气确实很可爱,但是,小猫的样子怎样,颜色如何,如能再仔细观察,生动地写下来,小花猫就更可爱了!”也有倾心交流性的:“锅碗总要碰瓢盆,同学和同学之间难免会有磕磕碰碰,我们要相互理解、包容。”还有真诚祝愿性的:“只要你博览群书,留心观察,勤于练笔,你写好作文的心愿定会变成美妙的现实!”三是讲评时多读精彩的句段;讲评作文时,老师习惯只读那些优秀学生的好文章,当作范文,供大家学习、借鉴;其他学生鲜有机会展示,偶有机会,也主要是被当作病文,供大家共同修改,口诛笔伐,得到肯定的机会少。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小学生作文能做到文质兼美的少之又少,但在某一方面写得出色的却不乏其人。老师讲评时,除挑选几篇精彩文章在班上读外,还要重点关注那些作文一般、有困难的那些同学,用放大镜去发现他们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他有一个词,一句话写得好,也要抓住这次机会在班上读一读,并且给予表扬,增强他们习作的兴趣和信心。
(4)要用欣赏的手段和方式肯定学生的作品,增加学生的写作成绩感;
我们要让学生的作文流动起来。语文老师不是学生作文的唯一读者,同学、家长等也可以参与进来,让学生接受来自各方面的评价及修改意见,为作文教学带来活力和生机。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有的教师设计了极富创意“活页作文”,学生每次作文都写在稿纸上,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先批阅,小组成员把分到小组内的作文轮流都批改一遍,都写上简单的、不重复的评语,发现问题,还可以找到作者当面交流。老师最后进行批阅,将每次习作装订成册,让学生在上阅读课或晚上带回家阅读,作文不再被束之高阁,而是在班级中有效地流动了起来。然后指导学生编撰自己的“作文集”,并举办多姿多彩的展览:优秀“作文集”展、优秀习作展、优美句子展。作文能力较强的自不必说了,自己的佳作“上墙”了,当然喜上眉梢;作文能力较差的也尝到了甜头,因为他们文中的佳段、佳句也参展了,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们创作的积极性。
总之,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只要老师能“蹲下来”,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以孩子的的心理观察世界,以孩子的标准赏评孩子的文章,就一定会发现孩子习作中的许多优点,就会激发孩子的写作兴趣和潜能。在老师的赞赏和鼓励中开始习作的孩子,是不会还会害怕作文,孩子们在老师的尊重和引导下,也一定会敞开了心扉,畅所欲言。
2.“记”之策略,让学生的语言秒起来;
无论是口头的说,还是笔头的写,无非是调动大脑中储存的语言信息,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而成的。能否听懂别人的话,能否在朗读的过程中迅速抓住文章的要点,也都是以自身语言储存作为基础的。就连思维、审美、鉴赏等一系列心智活动,无一不是以语言的传递、转换来完成的。看来,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在于帮助学生不断积累语言,不断熟悉语言,真正把古今语言的精华据为己有。《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中,也先后提到指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学生“有较丰富的积累”。怎样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呢?通过近一年的研究,我们悟出了以下几点方法:
(1)利用传播媒介,在听中积累语言。当今传播媒介丰富多彩,电视、广播、录音机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文字传播手段。通过这些传播媒介学习语言,对学生来说是没有负担的,反而能从声情并茂的讲解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的个性,知道事物的善恶,对所听的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未讲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会有再听的欲望。学生耳熟能详,就会从中积累语言文字,有时会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受。这些都有赖于教师对学生的引导,特别是要努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我们充分利用学校的广播、电视,组织学生认真收听、收看美文欣赏、童话故事、新闻报道、各种活动等,碰到一些新词、妙句,随时记载。不仅如此,我们还把“听”从校内延伸到校外,平时选购一些优秀的富有儿童情趣、富有生活气息的中外儿童诗或短小精美的文章的磁带,让学生带回家听,学生十分感兴趣,有些句子自然而然就会背了,久而久之,学生的语言就丰富了;并教学生利用吃饭或休息时间通过传播媒介听些评书之类,让学生从听中认识文学名著,由此产生读的欲望。这样,并没有强迫性的要求,“听”到“看”,自然水到渠成,并为进一步丰富学生语言作了铺垫。
(2)强化熟读背诵,在诵中积累语言。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实践证明,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读”和“背”,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记忆力,更能让学生吸收和积累语言材料。汉语词汇丰富,运用灵活,要使学生对语言的运用不假思索、得心应手,必须对语言文字作千百次的重复,才能使语言文字的规律、含义、情味等在头脑中固定下来,使大脑皮层的细胞之间,形成牢固的联系系统。熟读和背诵便是完成语言强化的必由之路。强化诵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已为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完全证明。书读得多了,背得熟了,学生对书中的文与道似懂非懂,愤悱在心了,教师才开始讲解。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经过一定的时间,就会产生如朱熹所说的“豁然贯通”的效果,既领悟了道,也掌握了文,头脑中那堆“死”的语言材料一下子活了。这种读书方法看起来非常笨拙落后,其实,这正是符合汉语特点教学的高妙之处。很多专家都痛心于语文课堂很少听到琅琅书声,一些范文佳作,虽经语文教师二、三课时口干舌燥的讲析,但仍有学生不能熟读课文。这与我们古人“口舌成疮“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强调熟读背诵,就是要学生不能浅尝辄止,而应把握实质将范文中的语句化为己有。为此,对所学课文,我们要求所教中、高年级学生有选择地尽量多背,或记住大意复述课文,并且根据学校安排把小学生应该背诵的70首古诗词落到实处。不仅如此,我们还根据现有教材,增加一些诗文或优美片断,鼓励学生熟读背诵。经过几年的实践,学生写作水平明显上升,大量的好词、佳句在学生作文中随处可见,“米”源充足,胸藏万汇,何愁孩子不能做出可口的饭菜呢?
(3)扩大课外阅读,在读中积累语言。吕叔湘先生说过:“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回想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得之于课外阅读”。积累语言材料光靠课内加强对课文的朗读和背诵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课外引导学生广泛地进行阅读。如果让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待到自己说话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许多文字上有造诣的作家、学者总结自己成长经历时,总少不了青少年时期博览群书,即便是班上语文成绩较好的同学也常常是对课外书刊情有独钟。“博览”才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而且,在阅读过程中,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已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基于此,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尽量扩大自己的课外阅读面,具体要求:每人每天要保证至少20分钟的课外阅读,并从阅读的读物中摘录精彩的语句语段。
(4)开辟说话园地,从说中积累语言。毛泽东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说话是对语言材料的一种使用,它能让学生一方面运用积累的语言,另一方面进一步积累语言。说话处在一个不断建构的动态过程中,其终端就是所谓“内部语言”。说话在其建构过程中不断向“材料仓库’7提取合用的材料,并不断前行,由含糊变得逐渐清晰起来,按照一定的顺序,用一定的“所有”语言表达出来。为此,我们教师开辟了说话园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如开展课前五分钟系列演讲训练,让学生按座位顺序,每人一次,提前准备自己课外阅读的精彩片段;每周举行一次好词好句欣赏会,让学生将自以为优美的词、句、段与同学一道仔细品味;每两周举行一次故事会,或诗歌朗诵会、好词好句接龙比赛、辩论会等,活动中,人人必讲,这不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读书积极性,促使学生读相关方面的书,而且巩固并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在这些活动中,我为学生创设了表现自我的舞台,设计说话情境,让学生畅所欲言,有条理地说,倡导学生充分利用自己在阅读中获取的知识,谈收获,议看法,评瑕瑜,让学生一方面在活动中体会读书的成功喜悦,另一方面在“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窘况中进一步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与渴望,同时也在说话中帮助学生积累了新的词汇、短语、句子,掌握了新的语言结构,既提高了学生说话的技能,又达到了巩固平时学习的语言材料的目的。
(5)增加习作密度,从写中积累语言。熟读背诵是通过语言的输入增加大脑皮层的语言信息,习作训练则是调动大脑中的语言信息来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息回忆、交流、筛选,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因此,习作是更高层次的积累语言。要使大脑内语言信息系统灵活自如地运转,必须加大语言周转的密度,为此,我要求学生常练笔。不过,千万不能让他们觉得这是一种负担,应该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来做这件事。这就要求我在设计习作练习和讲评习作上花力气,经过探索,我们做到口头与书面结合、片断与成文结合、大作与日记结合、自由作与统一作结合,可以分步练、集中练,可以教师评、学生评,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学生在不断运用语言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他人的新鲜语汇,不断丰富了自身语言。善闻、诵读、博览、多说、常写,多管齐下,又都以语言积累为轴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加之教师适当指点,何愁学生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
3.“联”之策略,让学生的想象飞起来;
爱因斯坦说过:“想像比知识更重要。”作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启迪学生的想象力,用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儿童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是想象逐步从无意想象发展到有意想象,让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任思维驰骋,想象力应该贯穿整个作文教学之中,没有想象力,学生作文思路就会闭塞,内容空洞,立意不新。所以学生的写作欲望靠想象来燃烧,观察力靠想象来培养,立意新颖靠想象去创造,思路靠想象去拓展,人物形象靠想象去塑造,语言的色调靠想象去渲染,通过想象力的培养,让学生把如婀娜多姿的世界描绘出来,把未来世界的美好蓝图勾勒出来。如何发挥学生的想象呢?通过这几年的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几点做法:
(1)假设想象,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小学生都是天真浪漫、充满幻想的,如果恰当地启发他们想象,引导他们无拘无束地把想象写出来,你就会发现他们的思维太活跃、太开阔了,他们的想象太奇妙了。我们教师常常用假定的作文题目来让学生写作,如:《假如我是??》、《20年后我在??》、《未来的交通工具》、《假如我生在三国时》等。对于这些作文题,教师不作任何字数、格式等方面要求和限制,而是鼓励学生充分地自由发挥,快速作文,往往会写出令老师预想不到的好作文。
(2)大胆联想,激活创新思维。作文命题敢于创新,就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一个符号可以像这,可以像那,有时同一个图形,同一个算式可以想象出许许多多的形象来。如:“0”是什么?“1+1=?”或放一些动物的声音,让学生根据声音想象,有哪些动物?在干什么???并以“我听到??”为题进行练笔。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材料,或缺开头或缺结尾,或缺中间某个情节,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进行合理推想。去年9月我校一班级发生被盗事件,当时教室的一扇窗户开着,班里的饮水机和一些书本都不翼而飞,当发现这种情况时,教师引导学生推想会是什么人干的呢?他是怎么进来的呢?然后以《班级被盗了》写篇作文,学生根据事实推想出不同的结果,想象合理、新颖。
(3)延续想象,利用教材激发写作的情趣。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好些课文,因围绕某个教学目的,或因年级工作的需要,到一定阶段就结束,而后面往往还有很好的能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的内容未得到很好学习。如《玩出了名堂》课后安排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美丽的小兴安岭》课后安排写一处景物,《给予树》课后安排替小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穷人》、《卖火柴的小女孩》、《小摄影师》等一些课后都安排了续写故事。这些内容的安排都紧密联系学生阅读和生活实际,同时学生们在写的时候还可以借鉴和运用课文中的一些表达方法和写作方法。
(4)合理想象,把真人真事写生动。小学生作文有两大通病:一是没材料可写;二是有材料也写不好。这是因为我们在教学上一味强调“写真人真事,表达真情实感”。其实我们教材中一些广为流传的故事、童话并不就是真实的,而是作者结合了社会现实,加上自己的想象进行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这写作中称之为“虚构”。因此引导学生在写作中适当加入一些合乎情理的想象是完全可以的,鼓励学生写作时不要被真人真事框死,恰当的添油加醋,把见闻、感受、想象融为一炉,岂不更好?
4“仿”之策略,让学生的经验囤起来;
小学生作文仿写能力的培养也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作文训练的一种方法。所谓仿写就是模仿范文作文,它好像小学生写字要临帖一样,是作文入门训练的必由之路。从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过程来看,仿写是起步阶段的“临帖”。《语文课程标准》把原来小学阶段的“作文”改称为“习作”,“习作”就是“练习写作。”仿写是就要经历由“读进去”到“写出来”的实践过程。这样以来学生们有了要写的材料,有了写作的方法,又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经验,所以学生写起作文来就有了兴趣,写出的文章就比较生动。具体做法如下:
(1)模仿起步,例文引路。作文可不可以模仿?我们通过研究认为可以。当然,我们首先要鼓励学生的作文要写得有新意有特色,但也允许适当地模仿别人的作文。写字、画画都有临贴、临摹这个阶段,作文也会有个先模仿的阶段,尤其是小学生,尤其是刚开始作文起步的中低年级小学生。教师可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章或学生习作,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这样,可以降低作文难度,先“扶”再“放”,不至于一开始就产生作文难的心理。从现今教学成功案例和教学实践证明,仿写顺乎小学生模仿心理,能把阅读和写作紧密结合起来,是小学作文教学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只要引导得法,扬其利,避其弊,仿写就不会束缚学生思维,一些消极作用完全可以避免。引导学生在作文时借鉴名篇的某些情节,学一学名家的语言表达技巧和风格,时间长了,就能在写作时找到自己的感觉,同样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更为值得提倡的是,仿写能面向全体,适应各种层次的学生学习写作,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质量。经过长期的大量的巧妙引导的仿写练习,学生的作文就很少有文理不通、词不达意的。
(2)仿写培养学生创新作文能力。模仿与创新一直是一对孪生姐妹存在于我们的一切生活实践中。作文更是如此,如果只有模仿,大家的作文无法避免其雷同,千人一面的现象又如何应对呢?学生的求异创新的意识又如何培养呢?新课标第二学段习作目标前三条这样写道:“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这就为我们确立了作文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的新理念,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到十分重要的位置。所以,在模仿的基础上更需要大胆的创新。比如,在教学小学语文课文《可爱的草塘》一文时,学生通过阅读体会,不仅为又大又美的草塘的景色所陶醉,同时又为草塘丰富的物产感到惊讶!就会情不自禁的想起自己的家乡的美和物产丰富来,家乡的桔子、葡萄、桃子、柿子。在老师的引导和直接鼓励下调动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产生了写一篇喜爱自己家乡的作文的欲望。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都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安排的内容进行有效的、高效的形象思维能力训练,只要我们细心的把握好、处理好教材和基础的关系,把握好形象思维训练的几个阶段,学生的创新作文能力是会有提高的。
(3)仿写让小学生掌握作文入门途径。从中年级起,利用范文,引导学生创造性地仿写。一是利用教材进行仿写。根据课文的类型和学生的实际,选那些文情并茂语言优美,结构严谨的课文或片断让学生进行仿写。二是利用“下水文”进行仿写。老师要和学生一起写,启发他们的想像,使他们爱读爱写,感悟到写作文并不难。三是利用学生习作进行仿写。在学生完成初稿之后,挑选好的文章或片断,让小作者自己当众读,读者满怀信心和喜悦,听者赞叹不已,并萌发出“你写得这样好,我并不比你差”念头。通过这些途径,写作水平好的同学就得心应手,语言发展略差的同学也能“照着葫芦画个瓢”。同时对标点的写法、修改符号的应用、应用文的格式,学生对照模仿,运用中记忆,水到渠成,教师不需赘述,自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5.“创”之策略,让学生的构思奇起来;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而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作文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创新思维的训练过程,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写出一点新内容、发表一点新思想、吐露一点新见解,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得到培养,作文构思也会变得巧妙合理。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敞开思维的大门;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个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创造性活动的原动力。为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他们提供一些问题,使他们开动脑筋,引起争论,争取让他们积极讨论、参与讨论,并且给他们提供发表他观点的场地。就小学作文教学来说,观察是基础,表达是目的,而思维是核心。观察是认识事物,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方法,作文是观察、思维、表达的密切结合,而良好的观察员能力又是学生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形成的前提,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是中学作文教学中的重要形式之一。让学生坚持写日记,就是一种培养学生观察力,加强思维训练的有效方法。首先,日记的内容十分广泛。在学校里、家中和社会上接触到的事情,见到的各种人物,学到的各类知识都可以记。教师要求学生:日记可写一日中自己所做的事,也可以写一日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感。但是,要选择最值得记忆的、印象最鲜明的、感受最深刻的内容完整地记下来,必须真实。例如:2003年10月15日一16日这两天,要学生观看电视节目,节目中连续报道了中国军人杨利伟乘坐“神舟八号”载人飞船顺利升空并返回的种种震撼人心的场面,使人敬佩,令人难忘。有的老师要求学生不仅仅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那惊心动魄的场面记录下来。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插上思维的翅膀;
想象是在人头脑中把记忆表象经过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作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把所见到的景物、人物、事物,通过语言描述,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画面,把学生的思维带入到所想象的意境中去。在进行作文教学时,一定要多方面的训练,给学生创设情境,培养其想象力,给学生思维空间,多方思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一是悬念可以促进想象。为了引起学生写作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我们要训练学生学写童话,充分拓展想象空间,让学生插上思维的翅膀,学会把不会说话的事物,通过观察、思考、创意,想象成有生命、有语言、有动作的活的生命来写。有时可以故意把引人入胜的故事讲个开头,戛然而止,让学生去想象、分析、推理这个故事应如何发展下去,结局如何。学生面对这样的习作,充满了好奇心和写作欲望,带着高涨的情绪去思考,这种训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它是学生正确认识事物、掌握知识和将来创造性地工作所必不可少的。二是续编故事,丰富想象。一位教育家说过:“故事是少年儿童第一大需要,故事中生动的情节,不仅能够吸引学生进入教学情景,也符合学生形象记忆的特点。”续编故事,是让学生在原有的故事基础上再续编结尾。这样使学生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养成多角度,多方向思考问题的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三是大胆设想,发掘学生独创能力。如题目为“春天里的人是×××’,学生会想到忙碌的、幸福的、朝气蓬勃的、精神抖擞的、快乐的、飞翔的等。这些作文会激发学生的想象,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更新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运用以上这些训练形式,能够使学生得到更加自主、活泼的锻炼。
我们教师就是要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合理的想象,沟通知识间的纵横联系,融会贯通地运用知识,这样学生作文构思才会“奇”起来。
(二)经过近一年的研究,学生写作水平明显提升。学生从不敢写到喜欢写,从写得平铺到写得精彩,近一年以来,数名学生的作文先后获得各种征文等级奖。
(三)教师作文教学水平和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科研能力进一步得到增强,形成了一些有价值的经验论文、教学随笔、教学案例等理论材料。
(四)学校语文整体教育质量得到提高。从近两学期的成绩来看,语文成绩上升幅度很大,这得力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五)科研队伍形成,研究成果丰富。通过两年半的课题研究,我校语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更上了一个台阶,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部分语文教师逐步成了学校的骨干教师。
十、研究影响及效果
本课题研究得到了上级的肯定,产生了较好的影响。课题的成果在奉节县大树镇中心小学作文教学中广泛的运用,教学效果良好,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认同。
十一、问题与反思
1本课题研究的初期我们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后期这种结合的力度不够,部分人员的研究没有形成理论体系,少数教师缺乏理论层面的学习与深入的探究,还仅是拘泥于课堂教学的实践操作层面的浅层次问题的研究,对深层次问题的思考较少。
2.本课题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提高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取得了显著地效果,教学成绩也不断攀升。但由于诸多因数,在后期的推广中有少部分教师还没真正领悟到“五大策略”的精髓,在教学运用中出现了偏差。
3课题研究为我校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成长构建了一个新的平台,但教师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也制约了课题的深入实施。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让课题研究在农村小学普遍起来,使课改在农村焕发新的生机,还需要从根本上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
4有些课题组教师有认识的误区,认识课题结题了,研究就结束了,其实研究不会因为课题的结题而终止,如何将研究的策略运用于教学中去,这是我们今后思索的方向。
十二、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1.“赏”之策略,让学生的兴趣浓起来; 2.“记”之策略,让学生的语言妙起来; 3.“联”之策略,让学生的想象飞起来; 4.“仿”之策略,让学生的经验囤起来; 5.“创”之策略,让学生的构思奇起来;
(二)研究建议
课题研究虽然结束了,但我们在教育改革方面的探索却永无止境,建议今后还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做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1.课题研究不像一篇论文那样简单,是对一个问题的系统思考,其呈现形式可以是多样的。
2.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要不断地解决问题,在问题的解决中提高自我。
3.在研究的过程中完全可以参考其他学校中好的做法,将之加以提炼,有创造性地利用他人的研究成果。
4.分析理论性的问题、得出总结性的结论时,最好由教学情境和教学案例切入。
5.在研究过程之中如何保证老师们研究的工作的稳定性,如何收集数据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如何保证课题开展时对老师们实实在在的关心与鼓励,这些都需要有力的支持。让教师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课题研究的的快乐。
6.一年来,每一个课题组教师,都伴随着这一课题的研究学习着、思考着、成长着,收获着。但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研究还只是开始,在作文教学广阔的天地中还有许多值得探索的话题,如怎样对学生作文评点后进行意见交换、二次作文的评价等等,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总之,对学生作文的训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喊喊空洞口号就能完成的,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坚持持久。对于已经总结出的研究成果需要继续不断完善,继续改进,争取有新的突破;对于我校的作文训练校本教材,继续做好修改,使其更规范更科学更具实效性;对于存在于教师身上的问题,我们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的道德修养和业务能力;对于学生的指导继续坚持系列化训练的途径,并使作文教学生活化、活动化、人文化。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与实践,争取把我校的作文教学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形成一个更切合小学作文课堂教学实践的工作模式,让作文教学生活化、个性化。那么,作文教学就一定会变得绚丽多彩。
第五篇:浅谈新课标下农村小学生写字教学培养策略
浅谈新课标下农村小学生写字教学培养策略
摘要:写好字小学阶段是关键,小学语文教师又是关键中的关键。写字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所展示的汉字书写规律,及其所揭示的深刻精神内涵,对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写字兴趣的激发、维护、强化成为写字教学的任务之一,应贯穿在整个写字训练之中。
关键词:写字 训练 转变 模仿
《新课标》明确指出,小学生应能正确、规范、整洁、熟练地书写汉字。小学阶段正是打基础的阶段,写字基础打不好,学生将来长大了,要想写出一手好字就特别难。因此,小学阶段一定要加强写字教学,培养学生写出一手好字,使学生终身受益。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电子时代高科技产品电脑的出现,有人认为,写字完全可以由电脑代替,写字教学也可以束之高阁了。我认为时代的发展和弘扬民族文化不是互相矛盾的,方块字是我们的国粹,写好汉字是每个中国人应该掌握的最起码的基本功。民族文化是最具有生命力的,是永远也不会被时代所淘汰。写字教学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基础工程,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具有直接功能;对学生意志的磨练、情操的陶冶、良好习惯的养成、坚强品格的培养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字如其人”、“字正人正”,写字的过程,其实就是育人的过程。而这一切,电脑是无法取代的。未来社会需要素质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写字教学的育人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农村小学生写字存在着写字姿势差、习惯差、外围因素困扰三大难点,为了有效地改变上述令人堪忧的现状,首先老师要进一步加强对写字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大力改进写字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其次积极研究探索一系列有利于引导绝大多数学生对写字产生兴趣,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具有基本规范的写字技能的习惯方法和策略,从而较大程度地提高小学生写字水平。那么,如何抓好写字教学,让我们的学生都能把汉字写好呢?
一、转变对写字教学的片面认识,创造浓郁的写字氛围。
可以说导致具有千年辉煌历史,并曾引以为荣的写字教学走到今天如此尴尬的境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对写字教学认识的偏颇。写字教学与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都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不该有轻重之分。但现实中教师和学生往往偏重于识字、阅读、写作教学,而轻视写字教学。因为书写的优劣与考试成绩不挂钩,在大家的心目中,字迹只要能看得清认得出就行了,是否端正美观就显得无关紧要。在这种功利思想的驱使下,教育者是这么想,处在作业压顶的环境中的学生当然更乐意这么做了。在我国古代,写字一直是读书人的必修课,能否写一手好字,成为衡量一个人文化修养高低的重要标准。许多朝代的统治者还以写字为途径来培养和选拔官吏。可以说,在古代从上层的统治者到下层士人都十分重视写字教学,他们以能写好字为荣耀。正因为有了这种认识,祖先们创造了无数的书写奇迹,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财富,至今让后人难以超越。
其实,写字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所展示的汉字书写规律,及其所揭示的深刻精神内涵,对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从领导到老师都应该改变对写字价值的片面认识,重视写字教学,以写好字为荣,以写差字为耻,积极营造营造一个浓厚的写字氛围。加强写字教学研究,举办多种形式的写字竞赛,把书写质量纳入对学生成绩与教师业务考核的范围。把祖先们留给我们的优良的写字传统发扬光大。,二、加强写字指导,发挥教师的示范效应。
学生写不好字的又一原因,是教师写字指导不力。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缺乏对字迹鉴赏能力,教师们当看到书写整洁美观的作业时不禁会啧啧称赞,当看到那些龙飞凤舞、模糊不清的作业时也一定会摇头叹息,没有谁会喜欢欣赏那些书写马虎潦草丑陋的字迹的。但是,大家把对写字的关注往往只停留在评头论足上,缺少实实在在的行动。写好字不可能天然生成,也不可能一簇而就,它需要教师科学的耐心细致的指导。汉字群总共只有六七种笔画,几十个偏旁,教师应通过自己的板书,将汉字的笔画、偏旁的书写过程呈现给学生,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让学生的写字能力在耳熏目染中得到发展。另外,教师还要从汉字的笔画、结构和运笔等方面讲清基本要求,教给学生正确的书写方法。
写好字小学阶段是关键,小学语文教师又是关键中的关键。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发达,并且模仿能力很强,他们的习字的过程,就是模仿老师写字的过程,因此,老师就是最直观、最生动、最有效的活字帖。学生亲眼看到教师起笔、行笔和收笔的全过程,直观地感受到运笔的轻重缓急和间架结构的均匀、协调,同时也领略到书写汉字的韵律美和汉字的结构美。一位字写得好的老师,常常会自觉不自觉地影响一个班乃至一所学校的习字的风气。因此,为了教学的需要,教师自身还需要有过硬的书写基本功。俗话说:“乡下人挣面子,全靠一件大褂子。”粉笔字就是教师的“大褂子”。能在黑板上写一手漂亮的粉笔字,自然会让学生敬畏三分。
三、激发写字兴趣,培养良好习惯。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写字教学比较枯燥乏味。指导学生练字,如果只是一味地向学生讲解偏旁部首,结构造型,机械重复点、横、竖、钩等写字技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乏味。写字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各种手段,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针对不同学段,不同班级学生的实际书写状况,加强指导,通过示范、比较、观摩、展示等各种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增强写字的成功感。在课堂教学中时不时地穿插一些写字比赛,展出一些优秀的作业,使学生视写字为一大乐趣。在练习中要加强检查,及时评讲,对写得好的即使是一笔写得好,也要提出表扬,注意激发和保护孩子的写字兴趣,为孩子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写字氛围。写字兴趣的激发、维护、强化成为写字教学的任务之一,应贯穿在整个写字训练之中。兴趣与技能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写字兴趣培养起来了,就会促进写字技能的提高;写字技能提高了,写字的兴趣也就更浓了。因此,在写字教学中,培养写字兴趣和提高书写技能,两者不可偏废。写好字还需要良好习惯的支撑,如正确的握笔、坐姿习惯,尤其是“提笔即是练字时”的好习惯,教师不要把写字教学寄托在那几节所谓的写字课上,而要将写字指导有机地渗透在平时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把写好字落实在平时的书写行为上,做到提笔就要认真写,只有这样写字教学才能真正收到效果。
总之,写字是小学阶段一项重要的基本基本功训练,学生写字技能的形成,要坚持不懈地重复,练写充分,才能形成。写字教学要遵循技能形成的规律,就是要精讲多练,且反复练,直至达到自动化的程度。要使学生“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需要家校的密切配合,需要师生的不懈努力,还需不断地探究,搞好写字教学研究,我们任重而道远。
浅谈新课标下农村小学生写字教学培养策略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固堤街道固堤小学(261106)
牟洪霞
杨珍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