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策略的研究
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界定:
“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板块,对培养学生多个方面的能力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渗透在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高年级的教学应该侧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灵活性,并鼓励学生对不同的策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从中选出最好的方案。解决问题不只是获得具体问题的答案,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的发展,使学生根据掌握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思维训练。如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应重点加强对数量关系、解题思路的训练,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所以我申报了关于“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希望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能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平时的教学中,能时刻的关注对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解题思路和数量关系放在教学的首位。
二、课题研究需解决的问题
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无论是总体目标还是分段目标,都明确表述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这一目标。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标志。因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研究所探讨的重要方面,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处于一种核心地位。然而教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特点及如何培养他们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却不是很清楚。
作为新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板块,“解决问题”伴随着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这对于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以及教师的专业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积极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的新方法值得每一位数学老师思考。
1、使学生有一定的数学意识,能主动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2、掌握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地过程和结果,并对自己的解题方案进行反思。自己碰到不懂时能认真听同伴讲述,并不断质疑;有独到见解时能清楚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pages_luzhuba]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实验研究以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为指导,结合小学数学的教学实际,探索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的研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思路,就是通过高水平的思维(创造性的思维)来学习、基于问题解决来建构知识: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在建构意义过程中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
解决问题能力策略的培养有可能使学习者更主动、更广泛、更深入地激活学生自己的原有经验,理解分析当前的问题情境,通过积极的分析、推论活动生成新理解、新假设,而这些观念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又在问题解决活动中自然地得以检验,其结果可能是对原有知识经验的丰富、充实,也可能是对原有知识经验的调整、重构。
四、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和效果比较法,力图在阅读中理解、在实验中研究,在总结和观察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
(1)文献资料法: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学习、分析和占有,了解国内外关于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策略的培养的最新进展和实际状况,掌握先进理论和方法为促进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策略的培养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2)案例研究法:结合学生课堂中的学习表现以及本人“教学反思”的案例研究两方面为主要的案例研究。3)效果比较法:对学生的日常练习、测验的前后效果比较。本课题研究的其它辅助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等。[pages_luzhuba]
(二)研究内容:
笔者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一种操作性强的“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策略”的教学模式;探索出一条重实际、重实效,适合农村学校实际情况的培养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策略的方法和途径。包括感知与理解问题的能力、寻找和确定解题策略的能力、实施与调整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交流、评价与反思的能力。
1.准备阶段(2010年9月到2009年12月)(1)确定课题。
2009年9月,我担任的是五年级的数学,在教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这单元是初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学习困难以及“两极分化严重“等问题也更加突出,这些存在的问题使我感觉困惑。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我面对并急待解决的问题。面对这样的困难,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结合传统“应用题”教学的经验和名家的教育理论、名师的教学实录,构建出操作性强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确定以此为个人研究的课题。
(2)学习理论:期间,在网络上搜集了大量关于“解决问题”的理论、教学案例、教师反思等,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中对“解决问题”的要求,并进行分类整理,全面了解相关课题研究方面的信息,站在问题的前沿,寻找研究问题的理论,明确开展“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研究”的重要意义。(3)制定方案:制定研究方案并广泛征求其他数学教师的意见,对方案进行研究、修改。2.实施阶段(2010年1月到2010年12月)(1)问卷调查,了解情况:课题实施初期,根据本校学生特点,设计相关“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认识与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希望怎样的课堂教学;同时对校内所有数学教师进行了调查,从教师对使用苏教材的感受、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存在的困惑、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方法等进行调查,既使个人研究有方向,又从中吸取有益意见与方法,促进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2)制定策略:联系学生问卷分析、教师调查记录及学生已有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结合相关理论资料,制定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策略。
期间,拜读了金春平主编的《走向数学生态课堂——特级教师詹明道数学教育思想研究》、《成长路径》、《小学数学教育评价》、《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新课程教学案例与评析》、《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设计》等,选择有价值的案例,有价值的思想方法,初步制定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运用于个人教学中。
3)记录撰写案例:通过个人教学、听课、阅读,记录有价值的教学案例,并反思案例间隐藏的策略、可让笔者学习参考的理念、对笔者的启示及笔者的感悟,并整理撰写多篇教育案例。
(4)交流反思:通过对教师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学生的表现,及相关练习与测试,与数学教师沟通、交流,不断反思总结,改进教学策略。3.总结阶段(2011年1月到2011年3月)
(1)整理和归纳:对与研究问题有关的各种现象进行回顾、归纳和整理,精练策略,精练案例。
(2)评判和解释:在回顾、归纳和整理的基础上,对研究的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对有关现象和原因作出分析和解释。
(3)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结果:
一、认真总结自己的成功与失败
1、认真拟定了课题实施方案,并围绕此方案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研究。为了更好地进行课题研究,我再次学习了《走进新课程》及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通过这些具有针对性的业务学习,我从思想上明确了课题研究的方向和要点,为深入地进行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在4月份精心阅读了《小学数学教育评价》这本书,感觉受益匪浅,于是在4月底写了一篇读后感,题目为“好的数学课”的反思与构建——读《小学数学教育评价》有感。我上过《找规律》一课后认真总结和反思,写了一篇营造有效教学感悟艺术之美——《找规律》案例与反思,总结自己的得与失,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在镇优质课评选中深入研究教学内容,认真备课,精心制作课件,上了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之后我把课件上传自己的博客,并认真总结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写了一些教学随笔。
2、在课题研究实施阶段,我再次学习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法》及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这一段时间,我经常暗示自己多读书,用教育理论武装自己的大脑。我精心阅读了《小学数学教学策略》随后写了“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读后感。接着又在6月份全身心阅读了《成长路径》这本书,感觉受益匪浅,于是在7月中旬写了一篇读后感,题目为“以书为友 以勤为径”的心得体会。在教学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的第一课时,教学“用倒推(还原)”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之后,我写了一篇教学案例。我观看过《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后认真总结和反思,写了一篇观后的感想,总结别人的优点与不足的原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我深入研究教学内容,认真备课,精心制作课件,自己又上了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之后我认真总结自己的成功与失败,写了一篇课后反思。11月份我写了读后感《始于心动 成于行动》,12月份又写了案例与反思《适时引导 自主探索》,我在这段时间的研究中总是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运用,在运用中提升。促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大的进步,提高自身的修养。
[pages_luzhuba]
二、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伴侣”
生活中充满着数学问题,许多问题就发生或潜藏在孩子们的身边,怎样将这些问题经过组织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到熟悉亲切,进而产生想解决的冲动?通过教学实践,我们体会到:在小班化数学教学中应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感知、认知的气氛中想学、乐学、学会、会学,并结合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为解决数学问题积累经验,养成善于运用数学眼光观察、分析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良好习惯,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三、加强数量关系的教学,掌握一定的解题策略
可以采用“还原法”。通过图文转化等方法,将一些图画式与对话式习题还原成叙述式习题。再构成基本数量关系。教师还要在关键处,为学生架起从“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之间的桥梁,使学生充分体验从“直观算理”到“抽象算式”之间的过渡和演变过程,逐步完成从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发展过程,让学生深层次理解和切实把握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掌握一定的解题策略。
四、反思教学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不仅要解答问题,还要通过这些问题为今后在日常生活和继续学习中解决更复杂的问题积累经验。因此,解决问题之后的思路是不可缺少的。(1)要围绕刚才是怎样解决这个实际问题的,怎样理解解题思路的,怎样估计得数是否合理的等环节组织学生反思。(2)把反思和交流结合起来。通过交流,学生之间互相了解、评价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时,可能只会想到一种解题的方法,在交流中可以学到其他方法,通过比较,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方法。
五、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小调查、小研究,撰写数学小论文,小故事等。例如学习了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之后,我班学生赵尊效写了一篇数学小故事《弹珠战士勇闯永夜城》。李硕也写了一个数学小故事:《巧妙推算价格》等。还要在实践、分析、讨论后,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化归为数学问题。[pages_luzhuba]
六、课题研究的反思:
1、教师要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养成不断反思的习惯,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教师应及时反思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与解决的方法;反思新授教学时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差距,对预设进行修改;反思学生对教师的提问、新知所作出的反应;反思作业反馈中出现的问题、所采用的解决方法以及效果……从而由经验型教师转变为研究型教师。
2、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每一个年段的教师都应注意引导,采取合理有效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七: 今后的设想: 从对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分析来看—《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策略的研究》,培养了学生的读题审题能力,注重了培养训练学生掌握数量关系,分析正确的解题思路,关注了对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和多样化的培养训练,让学生在学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路得到了扩展和提高。同时老师也知道了应该怎么去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内容,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只是这一课题的研究,应该是个长期的过程,在这短时间内的效果还不够明显,并且这一课题的研究应该与整个小学阶段的解决问题的教学都应该结合起来,这样才更加有利于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篇: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提出:“使学生能够解释和掌握所学知识,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一些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更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由此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现实中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谈几点粗浅的做法:
一、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敢于发现问题。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现实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包含着数学概念、数学思想和方法。只有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与创造的源泉。例如,在教学“用加、减法两步运算解决问题”时,老师在最后的练习环节,利用课件多媒体播放一段录像,根据一个小学生的日记提供的信息,自己去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当学生看到录像中“公共汽车上原有17人,到站后有5人下车,又有10人上车”、“我们班一共有25女同学人,可这学期我的好朋友XX转走了,但班上又转来了两位女同学”等画面时,纷纷提出“现在公共汽车上有多少人?”、“我们班现在一共有多少女位同学?”等问题。这样用学生身边的事情,呈现学习内容,既增加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现实性,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又使学生获又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老师在教学时,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和周围事物,敢于发现和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往往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景,把问题隐藏其中,以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索研究的兴趣,渴望解决问题,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广大数学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的确,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从中能有所感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例如:教学“二十以内进位加法”时,可以设立一个情景;一个动物王国,小动物们正在做题比赛,谁做对了,就可以得到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小朋友们想不想也和小动物们一样得到一把金钥匙?。学生的兴趣盎然,进入了情景,教师出示十以内加法复习题,让学生快速解答,然后教师宣布“答对的小朋友已拿到金钥匙”,现在要开启第一道只是大门。面临新任务的挑战,学生们充满好奇和期待,这时出示新授内容:一只篮子里放了8个胡萝卜,篮子外放了5个,小兔子在思考:一共多少个胡萝卜?小朋友们能帮帮小兔子吗?怎样列出算式?怎样很快得出答案?这时,让学生拿出学具自己探索、思考、讨论、交流,自己找到了“凑十法”这把“金钥匙”产生了一种成就感。接着打开第二道门,第三道门……形式各异的练习题,从各种角度引发学生思考、求索,始终保持着学生的认识兴趣,有效集中了他对解决新问题的注意力,从而不仅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更激励了学生强烈求知欲望。
三、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善于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就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去自主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中解决问题,并初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例如在教学低年级“分一分”时,老师出示了许多水果和蔬菜,让学生分一分。至于怎样分,按什么标准分,老师不作任何的提示。学生通过小组之间的合作交流找到了不同的分类标准,形成了不同的分类结果。有的是按水果和蔬菜分的,有的是按不同的颜色分的,还有的是按吃法的不同分的(生吃和熟吃)。值得一提的是,还有的学会了二次分类,先按水果和蔬菜的标准分为两类,每类中再按颜色不同分,利用多种分类标准进行细化。这个结果是小组合作交流的结果,是出乎意外的结果,引起了学生很大的兴趣,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努力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在探索性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数学问题“再创造”,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再创造”的动机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自主实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老师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如组织学生开展调查、实习作业、小课题研究等活动,向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也可以在校内通过模拟现实,引导学生自觉运用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生活问题数学化,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让学生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会解决问题,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时代对我们的数学提出的要求。在课程改革的过程,每一位老师都应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把解决问题与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发展融为一过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独李镇贺段小学
成飞
第三篇: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一、实验目标
1、探索出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并利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来验证,初步掌握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策略的模式、途径和方法。
2、教师通过理论学习,把学到新的观念、新的方法和新的技巧同课题研究以及课堂教学实验有机结合,从而改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水平。
3、定期开展研讨活动,探讨出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等。
4、根据实验总结相关经验,形成一定质量的相关论文。
二、实验对象
在课题组成员所在学校选择两个平行班级作为参照对象,其中一个班级正常教学,另外一个班级根据课题组的研究进行教学。
三、研究途径
1、建立课题组QQ群
课题组成员都有自己的QQ号,为了方便联系与交流,课题组间建立QQ群,以便不同校区班级于年级的教师进行交流。
2、进行校本培训
(1)、培训内容:
A、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现代教育理论的培训。通过学习、研究,能够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系统的现代教育理论培训,及时跟踪国内外教育发展动态,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从而树立新观念、新思想,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更好地服务教学。
B、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如何激发和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 》、《有效教学的策略》等内容,使课题组成员了解和熟悉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和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师素质。
(2)、培训的方法:
A、集中培训和分组培训相结合。
B、全员参与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四、实验方法
鉴于本实验具有创新性、探索性,内容丰富,实践性强,因此,研究方法主要有:实验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结合运用调查法和经验总结法。
五、实验价值和意义
自主学习是终身学习和终生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基础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式,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也是我们教研组教师教育教学中一个重要目标。长期以来,广大小学教师偏重于“满堂灌”教学,“保姆式”教学,总是搀扶着学生“摘果子”,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总是重知轻能、重教轻学,使得课堂教学出现高耗低效的局面。近年来,随着课堂教学的改革,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教师要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
六、实验步骤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2011年4月—2011年9月)
1、走进课堂,进行课堂观察与调研,对我校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实况作
进一步的了解、分析与评价
2、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对国内外该课题研究的状况进行了解,对课题研究的价值和可行性作初步论证,形成初步的研究方案。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1.9—2012.12)
1、根据前期的课堂调研与分析,根据自身存在的迫切的主要的问题,根据“有效、优化”的原则,共同确立实验班和对比班,并跟踪进行研究,探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2、定期开展课题研究的研讨活动,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作定性与定量的分析,作好阶段性总结,并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与发展,作出相应的研究调整与改进。各实验老师严格按计划操作,以随笔的方式及时记录实验中遇到的困惑或取得的成绩。每学期举行一次专题研讨会和两次研究课汇报活动。
3、撰写课题中期报告,邀请有关专家作中期评估。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12—2013.4)
1、对课题研究和开展的工作进行系统反思,整理和升华。
2、写出研究总结报告。
3、理课题研究期间各位成员在实验中取得的原始资料和相关成果(如获奖的论文、教案、课件、观摩课、评优课和竞赛课的获奖证书和资料等),接受专家评估。请上级课题主管部门进行课题成果鉴定。
七、预期成果
1、研究方案,研究报告
2、有关论文
3、归纳、总结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策略,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推广,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落实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全体学生的主体作用,确保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地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学校智育工作要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要让学生在感知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进而获取今后生存、发展所必须的能力、意志和品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曾提出:“21世纪的文盲,不是指不识字的人,而是指不会学习的人或学了不会用的人。”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因此,学科教学中加强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既是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发展、全体公民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目标,也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2.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广大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探索新的教育教学管理策略,寻求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和学习内容的安排以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教师的指导和管理下使广大学生增强自主学习意识,掌握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
3.长期以来,广大农村小学教师偏重于“灌输式”教学、“保姆式”教学,总是搀扶着学生“摘果子”,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消极的地位。在课堂教学中,总是重知轻能、重教轻学,使得课堂教学出现高耗低效的局面。近年来,随着课堂教学的改革,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教师要让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
二、课题的界定:
1、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即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是不依赖于别人的独立自主的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的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学习活动,完成学习目标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具有能动性、独立性和异步性的特点。
2、自主学习能力,则是指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具备这种能力的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并且能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精神、自主性学习的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为重点;坚持科研兴教,推进学校教育的整体改革;转变教师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深入研究指导学生自主性学习的途径和方法;对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同时又为新课程提出的改变学习方式丰富了一定的理论;提高教师科学执教的能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为学校科研兴校奠定基础,为学校课题研究积累经验。
四、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和内容
1.本课题研究主要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树立“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的教育理念,重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2)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构建有效教学课堂模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着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发展。
(3)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广泛的实践探索,制定各年级各阶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具体策略,形成学科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生动活泼的局面。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验,促使广大教师更新教学观,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那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树立创新意识,推动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对当前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实际情况的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学生在这些方面存在的积极因素和具体问题,以便针对性地研究确定具体的策略。
(2)对本校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作调查研究。更新教师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大胆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以读为主,自主学习”阅读教学模式,变“灌输式”为“启发式”,变“保姆式”为“自主式”。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
(3)对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作调查研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主体式教学,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前提,以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为条件,以教师激励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为特点,以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1.第一阶段:(2013年2月——2013年5月)准备阶段。
(1)确定课题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有关理念,结合学校实际,初步拟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作为研究课题,并成立课题组
(2)理论学习开展新课程改革相关理论学习,比对新课改相关要求和现代课堂教学基本要求,找出学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确立研究课题提供背景资料。
(3)制定方案 征求课题组成员意见,制定整体方案讨论稿,对方案进行研讨、修改、定稿,提出立项申请。
(4)开题报告 召开课题组成员和参与讨论课题获得的教师会议,邀请有关领导参加,对课题实施方案进行评审和修订。
2.第二阶段:(2013年6月—2013年9月)全面实施研究阶段。
全体研究人员针对课题研究方案中拟定的研究内容,分年级按计划全面实施研究工作,做好研究记录,加强过程监控,反思行动结果,定期组织研讨,并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初步形成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式方法。
(1)教学实践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几个方面的内容,每学期组织若干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尝试。
(2)案例分析 结合每学期课堂教学实际,开展讨论,探讨实践中取得的实效和存在的问题。
(3)交流小结 每学期都对教学实践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并相互交流
(4)撰写论文 每学期都根据研究专题撰写论文,并以此补充,以初步完成专题论文
3.第三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12月)研究总结、结题阶段。
收集整理研究成果(科研论文、案例设计、课堂教学影像资料等),形成资料汇编,完成课题研究成果报告。邀请相关专家对课题成果进行论证,课题如期结题。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以调查法、实验法、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准实验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为使研究尽量地靠近目标,我们采用“讨论—行动—反馈—调整”,即边研究边行动,边反馈边改进,边实践边总结,边收集情报,边修改方案的做法。
⑴调查研究法。
以本校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这些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心理素质、智力品质等情况,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在研究和实验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观察分析和策略指导。
⑵文献研究法。
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教育教学理论,分析他人的成功教学经验,借鉴外地的教改成果,研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⑶准实验研究法。
按照课题设计和实验方案,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实验。通过实验,探索出对广大学生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和训练以完善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成功经验,从而促使学校各科教学改革向深层次发展。
七、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健全组织:注重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培养,加强学校教科研人员的配备,由骨干教师组成了课题实验组。
2、资金保证: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我校将拨出专门资金,应用到课题研究上来,保证课题研究的正常进行。
3、制度保障:完善学校教科研制度,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奖励对课题研究有贡献者。
八、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及分工(略)
第四篇:《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中期总结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中期总结
计算是数学学科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能力之一。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但是我们高度重视计算教学的同时却发现我们的学生在计算能力方面仍然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平时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错误,仅有少数是由于没有掌握运算方法不会算而造成的。绝大多数是学生粗心大意、观察马虎、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在本学期我们课题组从理论探究到实践教学中不断研究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方法,从中收获了不少经验同时也有一些不足和改进的地方。下面我就总结一下本学期的课题工作。
一、课题研究的进展。
本学期我们坚持每周一次的交流活动和会议,目的在于及时沟通交流课题问题。每月进行一些研讨活动以及趣味数学活动。并且在三课活动中紧密结合课题进行公开课的展示。学生从计算意识和计算习惯方面都取得了一些进步。
二、课题研究经验。
1、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在日常教学中不论学生的知识水平高与低都应该有一个良好的计算习惯。从认真审题到专心校对体现了学生的读题理解题意的思想意识,接着积极验算和规范书写。学生在计算是绝不是万无一失需要细心验算才能保证正确,同时更需要有一个规范的书写这样才会做的完美。
2、注重学生理解算理。传统教学的计算教学只是注重结果忽视算理推导,学生的学习只是停留在算对算快的层面。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以及算理的理解。注重让学生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3、注重错例分析。学生虽掌握了计算方法,可是在计算是仍然会错误百出。因此在教学中把错例问题拿出来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就会真正理解问题知道错在哪里也就是“不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发挥学生的纠错能力。
三、今后研究方向和目的。
1、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课题队伍的理论知识水平。
2、从学情入手结合教材,设计合理教学进程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3、从兴趣出发加强学生细心计算的习惯。
4、定期开展各种趣味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计算热情和自信心。
第五篇: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能力策略研究总结
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能力策略研究总结
2009-2010学,我承担了《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能力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以下,就这一个阶段的工作,总结如下。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尽量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练习,并且习惯性的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也是素质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所以开展好这个课题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我们现在新课标的要求也是紧紧的扣着这样一个主题。在每一册教材的编写中也都凸显了这个特点。教师使用好教材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实际教学操作,合理引导学生投入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研究当中去,是顺理成章的教育教学过程。现在的课堂教学基本上就是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期过程。本身就不能与现实脱节。
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知识点主要有四个方面的重难点。分别是:
1、小数乘法。
2、小数除法。
3、解方程。
4、多边形的面积。
一、用小数乘除法知识解决数学的实际问题。
这部分内容的应用研究,首先应该与以前的整数乘除法相联系,结合以前解决问题的经验,解决新出现的问题。其次,弄清楚小数乘除法与整数乘除法的计算上的区别和应用,利用小数乘除法的计算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1、小数乘法。价钱的计算是学生感兴趣且乐于去研究的实际问题之一。如果以元为整数,那么元以下就是小数了,角是十分位,分则是百分位。另外,测量单位也很好引入。如长度单位和重量单位的教学都是常见的形式,也是学生经常要面临解决的实际问题。例如,如果米是整数,那么分米就是十分位,表示0.1米,厘米则成了0.01米在百分位上。往后依此类推。如果以重量单位千克为整数,那么小于千克的单位则都属于小数,我们试问克应该在什么样的位置上呢?这样时间长了,计算的多了,学生对小数的理解也就加深了。但是,要注意学生形成形而上学的毛病。
1、小数除法。利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重点是解决商的近似值在实际问题当用的应用。
课本中要求学生掌握的主要有两种计算方法的使用。一是,参考商的近似数,使用“进一法”。二是参考商的近似数,使用“去尾法”。这也是对传统的四舍五入法的一个不小的冲击。但是也与之有着很密切的练习。这里的关键是学生如何判断的问题,当问题出现的时候,究竟使用哪一种方法更加合适。
二、解方程。过去,解方程的教学过程是与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是分开的,前者属于计算,后者属于应用。现在的教材恢复了计算禹应用的天然联系,在实际的教学中就是以实际的问题引入方程,在现实背景下解方程并检验,这样处理有助于学生理解解方程的过程,也有利于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教学应用意识。在学生的学习当中出现比较普遍的问题是不能够及时准确的整理出问题当中的量的关系,这样对等式的使用造成了很大的麻烦。这也是要求我们在低年级的时候就要坚强对问题中量的关系的理解,并且能够学会语言和文字的合理表达。这样在解列方程的时候就容易的多了。
三、多边形面积的知识应用。注意培养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运用转化的方法推到面积计算公式可以有多种途径和方法。结合实际,学会多边形尤其是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能力。使学生知道多边形面积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让他们知道这部分知识会帮助他们解决日常的许多生活问题。例如,计算田地、建筑、菜地、纸张、和不规则的某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只有切实的抓好知识联系实际的关键,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我们的所学知识能够转化为学生解决生活工作问题的能力和源泉,转化为帮助学生生活成长的有效良好的素质。
小课题研究:利用画图的策略培养小学生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教学研究
11:02:46
Post By:2009-10-13 【研究缘由】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学生认知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解决问题的策略反映了在信息加工活动中,学习者依据一定的要求而采用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很多,在小学阶段,我认为比较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征,容易被接受和使用的是画图的策略。画图是指用形象的图、实物或表格对问题进行具体化的策略。它可以有效地帮助审题、分析、检验。
不过,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还存在很多问题。那就是:会做的题他不画图,不会做的题他找不到画图的思路,想不到画图。学生利用画图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不强,画图的能力也不强,利用画图来检验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结果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因此,培养学生强烈的画图意识,提高学生利用画图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画图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等目标,是我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方向。
【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强烈的画图意识。
2.提高学生利用画图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感受到画图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研究内容】
从学生对画图策略的认识、意识、感受、使用情况等方面入手,选择有针对性的数学问题,进行系统的训练。主要利用六年级数学中的部分解决问题的题目,来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研究策略】
1.初期初步调查,了解学生对用画图解决问题这个策略的认识、应用程度。2.设立专门的课时,重点讲解如何分析问题,画示意图、草图等,培养学生画示意图、草图的能力。
3.进行前测和后测,比较学生画图能力的提高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