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数学服务生活的重要途径。因此,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能力不是靠强化记忆和反复练习培养出来的。它需要培养学生学会整理信息,学会分析数量关系,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我从以下几点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
数学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因此,不论是教科书里,还是练习题中的问题,都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因此,学习数学的起点是培养学生以数学的眼光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应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创设有趣的、可探索的、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现实情景,引导他们走进情景中,去发现数学问题,并提出数学问题。我们的教材为教学活动提供了大量的情境活动,但教材的情境只是提供了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在教学时,教师要在把握住教材编写意图的前提下,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有创造性、有发展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不要一味的按部就班,当然,更不能脱离教材。
二、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改变例题,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用连乘解决问题这一课时,我知道我们班孩子很喜欢上体育课,因此,根据他们的喜好我创设了这样的情景“我们每个周有3节体育课,每节课40分钟”然后我问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立刻有孩子举起手说,”每个周能有多长时间在操场上体育?”马上又有人说”目前第8个周结束,我们已经上了几节体育课?”很快一个孩子说“这个周结束,我们已经上了多长时间的体育课?“就这样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既复习了旧知又引出了新知,不但培养了孩子提出问的能力,而且还锻炼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去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中解决问题,并初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使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作用,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驱使他们自主参与探究新知、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
四、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能力
解题思路及策略是非常重要的,而对结果的反思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解决问题的反思,可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并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在学生的学习中,要经常要求学生反思这样的问题:你是怎样想的?刚才你是怎样做的?等等。用这些问题来引导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逐步具有反思的意识和习惯,以培养认真的学习态度。
“要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数学教师应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