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研究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研究》
【摘要】当前,面对知识经济社会的挑战,当代小学生承受着过重的心理负担,致使他们产生学习焦虑情绪。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民“抛家弃子”大量涌入大城市,其子女或留给老人或托管,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另外,这些学生思想负担重,学习困难,遇到困难一蹶不振,心理比较脆弱,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缺乏抵抗挫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 体育教学 抗挫能力 心理素质 健全人格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背景:
当前,面对知识经济社会的挑战,当代小学生承受着过重的心理负担,致使他们产生学习焦虑情绪。一部分学生由于生活一帆风顺,家长过分宠爱,部分学生依赖性很强,承受能力差。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民“抛家弃子”大量涌入大城市。他们常年在外,甚至多年不回家。其子女或留给老人,或托给亲朋管护,或上寄宿学校。这些留下来的“特殊人群”,我们称之为“留守学生”。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这些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我校学生群体中最为突出。父母外出打工后,与他们聚少离多,沟通少,远远达不到其作为监护人的角色要求,这种状况容易导致学生“亲情饥渴”,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出现偏差,学习受到影响。在工作中,我们发现:这些学生思想负担重,学习困难,遇到困难一蹶不振,心理比较脆弱,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缺乏抵抗挫折的能力。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上一帆风顺,事实上没有哪个人一生顺顺当当、毫无挫折。既然人生挫折不可避免,对学生挫折教育当然也应成为孩子的重要一课。
而体育课能对学生进行挫折能力的培养起到积极地作用。体育运动本身就是使参与者在克服和战胜各种内部(生理、心理)困难和外部(环境)困难的过程中,培养顽强的意志,锻炼自我,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使学生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感悟挫折,在一次次的成功中体验战胜挫折的愉悦心情。所以,我们把中小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研究、探索有效途径,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解决学生的学习、思想上的问题,提高他们的抗挫折能力,化蛹为蝶,健康成长。
意义: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掌握应对挫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我们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技巧,让我们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在体育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抗挫折教育,通过体育活动来建立自尊自信,调节情绪状态,使其懂得如何对待失败、困难,从而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他们将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与研究价值
(一)理论依据
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从未成年人抓起,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至此,为本课题研究指明了研究方向。
⒉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通过多种形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其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坏境的能力。”至此,为本课题研究提出了明确要求。
(二)研究价值
抗挫折能力和其它心理品质一样,可以通过学习和锻炼而获得提高。一个人对抗挫折的能力,与年龄的增长有一定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他曾经应对挫折的经历。遇小挫而胜之,可以为受挫者留下宝贵的经验,增强其应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所以,经常应对小挫折的人,往往能在大挫折面前坚韧不拔,而那些毫无挫折经历的人,一次大的挫折就可能使其一蹶不振。当代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缺乏坚强意志、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承受能力较差。他们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会遇到各种挫折,有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和正确疏导,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和人格缺陷。尤其是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发展,在他们不断向周围生活环境进行自主探索时,会与周围的环境发生各种矛盾,难以避免地会遇到大 大小小的挫折。这时对他们进行抗挫折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1、本研究课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是目前学校教育中,尤其是小学学校教育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的在于帮助儿童、青少年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各种挫折能力和处理挫折危机的能力,为迎接将来社会的严峻挑战,提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途径,2、本研究课题有科学的理论指导,有实践经验的理性概括,其成果具有普遍应用的价值,力求解决如何在小学中开展抗挫折教育活动的途径和方法。
3、本研究课题试图将小学抗挫折教育活动的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方式,为小学生挫折教育活动打开绿色通道,力求体现科学性、针对性、应用性、可操作性,力求做到理论创新、实践创新。
三、目标和内容 目标:
通过对小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的研究学习,学生将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集体的温暖和请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掌握应对挫折的方法,提高抗挫折的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内容:
⑴培养抗挫折教育能力要以体育实践活动课为主阵地。采用直观引导、设置障碍、情境体验、磨难训练、活动竞技、模拟探究等多种教学形式,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在不同情境下抗挫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创编符合小学生的特点,便于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与课外活动中广泛开展的抗挫折 活动练习。
(2)培养抗挫折能力要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体育以外等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有关不怕困难,战胜挫折的内容,渗透抗挫折教育,启发学生懂得每个人在成才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必须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挫折面前不气馁,敢于夺取胜利,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抗挫折意识。
⑶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课的教育与培训。帮助学生发展积极正确的自我观念,学会自我心理的调节,以此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健康活动,磨炼学生的意志,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形成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健全、独立的人格,从而提高学生成绩,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他们抗挫折的能力,使他们身心健康,茁壮成长。
⑷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创建符合实际的条件和场景,促进学生成长。具体做法:
1、召开家长座谈会,交流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心得,探讨家庭教育中面临的问题。
2、组织亲子趣味运动会。
3、学校要加大力度加强各类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去认识社会、参与社会、服务社会。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和步骤
1、因材施教原则
我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少数有障碍的学生心理运用各种方法进行不 同的指导与行为的矫正。
2、发展性原则
我们充分认识到抗挫折教育对每一个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逐步以全体学生为服务对象发展为主、治疗为辅。
3、实践性原则
针对当今孩子的生活条件、家庭教育等因素因此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要运用实践性原则,开展一些实践性活动让学生去接触社会参加社会的各项实践活动通过动手动脑在实践中受到磨练增强学生的果断性和自制力培养学生意志坚强。
4、实效性原则
在教育过程注重实际效果实效就是在实践中所形成的价值。课题的开展要紧紧围绕实效性来进行达到真正的有所成效有所提高。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有重点地分步实施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基础理论,收集有关抗挫折教育的资料。
2、做好课题的选题申报工作。
3、成立课题研究小组,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掌握相关研究理论。
4、对课题研究方案进行讨论和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5、做好前期课题的研究收集整理。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
1、根据调查问卷 进行情况统计和分析,掌握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状况。
2、开展与本课题相关的主题活动。如心理咨询、个案调查与分析等。为 下一步研究掌握应对的度。
3、定期开展课题研究阶段性经验交流研讨活动,通报研究进展情况及布置下一步的工作。加强过程管理和调控。
4、开展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教育活动。
第三个阶段:总结阶段
1、收集整理、汇编课题相关资料、论文集,对课题进行后测和终结性评价,完善课题档案。
2、撰写结题报告。
五、研究过程及操作策略
1、成立课题组,加强课题管理
成立课题组,制定课题研究制度;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实验教师定期交流课题研究进度,确保按照预期方案顺利实施。
2、制定课题方案,培训实验教师。
由董亚兰、王亚维两位教师负责课题立项、论证、结题。并制定出课题研究方案。并及时学习课题研究方案和相关的心理学理论知识,为课题研究的展开奠定基础。
3、作好研究准备
初步确定研究对象,作好摸底情况统计,并作好课题的准备工作。确定研究课题后,做好课题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现实问题,并做好相应的应对方案。
(1)课题组调查:目的是搞清学生挫折来源,寻找学生耐挫折能力低下的原因,进行分析。(2)分析调查数据,根据学生耐挫折能力低下的原因分析,提出针对性指导策略。
4、探索小学生抗挫折的方法。(1)、情景教学法(2)、活动磨练法。(3)、榜样学习法。(4)、心理咨询法。(5)、学科渗透法。
5、再一次调查,再测试。
六、预期研究成果
1.通过初步调查,找出研究对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制定出详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整改措施和相关数据,为第二次调查做好铺垫。
2、根据第一次调查的数据分析报告,改进实施方案和研究方法,进一步分析和研究,得到相对应得数据和分析成果。
3、邀请上级或专业的专家,指导形成分析报告的雏形。
4、研究成员进一步修改和查看数据,撰写分析报告。
5、进一步邀请教研组长和专家进行修改,形成最终的分析报告。
七、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认为:造成小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耐挫力心理问题的主观原因是现代学生面临激烈、高压的学习竞争,主体地位被弱化、忽视,形成自闭孤立的人际关系。客观上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不够,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家庭生活物质富裕,对学生学习的高期望值,隔代抚养较多,教育方法不良,一旦遇到突然、意外的刺激,将引发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值得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有些心理问题是发展性心理问题,有些是障碍性问题,而心理障碍是动态性的,如果发展性问题得不到解决,也会积累变化成心理障碍。因此从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的角度,必须采取有效途径和方法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对挫折的正确认识,培养耐挫能力。据此筛选出研究的重点,初步建立了挫折教育目标,为后一阶段的研究典型和全面研究确立方向,做好铺垫。
第二篇: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作者:北安市
徐宇鹏
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时期,中学生由于学业负担沉重,竞争压力大、父母期望值过高,心理调节能力差等原因,使得学生抗挫折能力差,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甚至于轻生自杀。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伤害和损失。做为体育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具有深刻的感悟,并通过学科教学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和实践,认为应该加强体育课教学研究,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一、加强学生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教学和研究中发现,学生抗挫折能力差主要是心理障碍造成。“近日发布的2010年上海中小学生安全情况报告也提示,心理问题很可能影响学生安全。据统计,上海中小学生自杀死亡人数呈上升趋势,2010年全年自杀死亡学生8人,初中学生2人,高中学生6人,比2009年增加2人。其中,因与家长发生争执或不满意家长管教方式而自杀的6人,因情感、学业压力等原因自杀的2人。”【1】 “湖南女作家阮梅7年来跨省对2000~3000名未成年人、留守儿童做心理和生存问题调查。在她与孙云晓合著的新书《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讲述了10余名男女中学生因心理危机而导致离家出走、沉迷网络、盗窃犯罪、割脉自杀、吸毒卖淫、同性恋等极端个案,让人触目惊心。”【2】此类现象和问题在网络和报刊屡见不鲜。在我们身边的学校,因学习压力而自杀的较少,但是沉迷网络的有之,离家出走有之。孩子们为什么要自杀?为什么要离家出走?我们经常高喊:“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可孩子们却好日子不过而自杀啊!反思我们教育方法的同时感到现在孩子的心理太脆弱了,承受压力,独立解决问题,勇敢面对挫折的心理能力太差了。我们的教育过分强调尊重、宽容和赏识而缺少挫折教育,惩罚教育,使本就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养成更加严重的以我为中心的自私心理。
二、体育课教学加强学生抗挫折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当前由于功利思想严重,从家长、学校到教师多数轻视体育课和体育运动,特别是初中学校,越是升学率高的学校越不重视体育教学,一切为中考学科让路。学生自身为了考入重点高中也不重视体育课学习和体育锻炼,因此在不良的环境中竞争学习,恶性循环。因而导致学生的不良心理和极端行为的产生。在此,我结合体育学科的功能和特点及自身的实践和感悟,谈谈体育教学中进行抗挫折教育的方法和认识。
1、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的自尊和自信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不同程度的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能。因此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存在个性差异。如:有的同学数理化学得好,有的同学喜欢音乐或美术,有的同学擅长体育运动。每个人都有“才”,都有各自优势和劣势。这一点在体育运动中非常明显,看似简单的动作要领,由于个人的身体素质差异,有的同学不但掌握快而且娴熟姿势优美,有的同学尽管很卖力气,不但学得慢而且显得很笨拙,这就是不能每个人都能成为体育冠军的道理。对于文化课的学习中也是同理。国家和社会既不能缺少体育健将,又不能缺少科技人才,更不能缺少拥有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正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确定努力方向。学校和班级是一个整体,学生差别因人而异,上好体育课,有目的的开展各类体育活动,既可以缓解学生学习压力,释放压抑心理,又可以为特长学生搭建展示的平台,由此就会是一些学使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找回自尊。
2、在体育活动让学生学会调节情绪
心理学研究认为“情绪能影响人的方方面面,积极的情绪对人体活动常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提高体力和脑力劳动效率,使人保持健康;而消极的情绪如愤怒、怨恨、焦虑、忧郁、恐惧、痛苦等,如强度过大或持续过久,可导致神经活动机能失调。”这也是有些学生会走向极端的原因所在。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刚刚步入青春期,正处于情绪的不稳定时期,作为教师要引导和教会学生调节情绪。不要根据学生的表面现象和行为判定学生的优劣,进而对学生进行怒斥或严厉批评。《体育与健康 》具有专门的内容和要求。不能把体育课看作是简单的体育锻炼和游戏。至于说体育工作者“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既是对体育工作者的不尊重,也是无知的表现。体育课前的准备活动,课中间的游戏活动都是具有目的性、科学性的设置。它可以暗示、引导、调节学生的紧张恐惧情绪和心理,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热情。另外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有计划、有目的的体育运动有助于宣泄学生在文化课学习中学习中的紧张情绪。
3、在体育活动中磨炼培养学生的意志 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实现人生目标的关键,当前学生的普遍特点是,不能吃苦,见硬就回,经不起挫折打击。体育教学中有目的的设置运动项目,设定运动难度有益于培养学生意志的独立性、果断性、坚韧性。例如,耐久跑教学中,通过增加跑步距离,缩短跑步的时间,增加技术动作难度等手段,给学生设置困难、挫折的情境,可以提高学生应付困难的能力。在体操教学中,学生在器械练习,如跳马时,经常会产生畏惧心理,教师要通过自身动作示范,学生榜样带头,教师语言引导鼓励等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一旦学生闯过难关就会体验成功的喜悦,就会产生自信,反复的训练强化,就可以使学生养成坚强的意志。
4、在体育活动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当今时代和社会,时时处处充满了竞争,社会越发展越进步,竞争就越激烈。“胜负乃兵家常事”,胜不骄败不馁。要教育学生从小树立竞争意识,但要懂得和掌握竞争的原则,就如同体育运动竞赛要遵循规则一样。当前学生的学习升学就业都存在激烈竞争,有的同学害怕竞争,采取逃避心理和行为,如自杀、离家出走就是逃避竞争的一种表现。还有的同学采取不正确的竞争手段,如有的同学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通过体育教学让学生懂得不正当竞争是就是违背比赛规则,是不道德的表现,人生就是一场竞技赛。要把奥林匹克精神迁移渗透到学习、生活、做人之中。因此教师体育教师要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深刻认识体育课教学的意义和作用。用奥林匹克精神教育引导学生,用体育竞技规则规范引导学生的行为,用体育健儿的团结合作精神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让学生懂得既要有竞争意识,又要懂得合作,发挥团队作用。在教学中通过游戏,通过专项比赛,有目的的强化竞争与合作意识。如举行不同年组、校际间的篮球、排球、足球赛等活动。在友好和谐的气氛中培养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目标。
体育课教学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具有其独特的直观性,具体性和优越性,是其他学科不能比拟的。体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作用,创造性的上好体育课,学校要本着对学生和社会负责的态度开齐上满体育课,让学生在得到体质锻炼的同时,也使其心理、情感得到释放和升华。
参考文献: 【1】摘自http://www.xiexiebang.com 2011年01月27日 08:32 东方网-文汇《中小学生心理问题进入高发期 6成称学习压力大》
【2】摘自http://www.xiexiebang.com 2011年03月20日07:06 中国青年报《谁动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第三篇: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时期,一些中学生由于学业负担沉重、竞争压力大、父母期望值过高、心理调节能力差等原因,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甚至于轻生自杀,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伤害和损失。中学生日益严重的心理问题,已经引起了许多教育学者和教师的高度重视。
体育运动本身就是人为地设置“困难”,使参与者在克服和战胜各种内部(生理、心理)困难和外部(环境)困难的过程中,培养顽强的意志,达到锻炼自我、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的目的。学校体育教学是以锻炼身体为基本形式和手段,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的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意志品质、心理活动以及个性特点,都表现得极其直观、具体、生动、鲜明。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抗“挫折能力”教育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优势。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呢?
一、在体育活动中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懂得:人的一生要遭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挫折,能忍受挫折的打击并保持自身的平衡是适应力强和心理健康的标志。遇到挫折不要怕,学习中的挫折和磨难虽然给人以打击,带来失望甚至痛苦,但也能使人奋起、成熟、坚强起来。人生之所以丰富多彩,是因为在生活、学习、工作中要不断克服困难,不断与挫折作斗争,并且最终战胜困难和挫折。如果我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遇到困难和挫折,不妨将它们看作炒菜时用的调味品,因为有了挫折,生活才有滋有味。在练习中当学生遇到很难掌握的技术动作时,教师除了对学生进行技术上的指导外,还要进行思想上的引导,使学生正确地面对所遇到的困难,并通过适当的方法鼓励他们去努力克服困难。当学生克服困难后,就会体验到成功的快感,同时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还要加强个别辅导,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失利,保持心理平衡。通过各种情境教学,教育学生对挫折要有积极态度,并有较强的忍耐力,把挫折变为动力,通过挫折磨炼意志、强化精神,增强百折不挠、知难而进、奋发进取的勇气。
二、在体育活动学会调节情绪
心理学研究认为:“情绪能影响人的方方面面,积极的情绪对人体活动常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提高体力和脑力劳动效率,使人保持健康;而消极的情绪如愤怒、怨恨、焦虑、忧郁、恐惧、痛苦等,如强度过大或持续过久,可导致神经活动机能失调。”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刚刚步入青春期,正处于情绪的不稳定时期,因此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调控不良情绪。有些学生把体育课看作是简单的体育锻炼和游戏,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要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帮助学生认识到:体育课前的准备和课中的游戏等活动有助于放松心情;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有计划、有目的的体育运动有助于宣泄学生在文化课学习中的紧张情绪。
三、在体育活动中磨炼学生的意志
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实现人生目标的关键。当前学生的普遍特点是不能吃苦,见硬就回,经不起挫折打击。体育教学中有目的地设置运动项目、增加运动难度有益于培养学生意志的独立性、果断性和坚韧性。例如,耐久跑教学中通过增加跑步距离、缩短跑步时间、增加技术动作难度等手段,给学生设置挫折情境,提高学生耐挫折的能力。在体操教学中,学生在器械练习时经常产生畏惧心理,教师要通过动作示范、语言激励等方式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一旦学生闯过难关就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再辅以反复的训练强化,就能帮助学生养成坚强的意志。
四、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
体育教师要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深刻认识体育教学在培养和谐人际关系方面的意义和作用。要通过体育教学让学生懂得不正当竞争就是违背比赛规则,是不道德的表现;要把奥林匹克精神迁移渗透到学生的学习、生活、做人之中,用奥林匹克精神教育学生,用体育竞技规则规范学生的行为,用体育健儿的团结合作精神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让学生既有竞争意识,又懂得合作,发挥团队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定期举行集体项目的体育比赛和体育游戏,如接力游戏、拔河、球赛等,多创造一些让学生相互合作的机会;要多和学生们接触,和他们一同游戏活动、一同比赛,一同享受成功,共同体验体育带来的快乐;要主动接受学生的求助,同他们一起合作,寻找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措施,培养学生的友谊感、合作意识,强化“抗挫折”的信心。
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具有其独特的直观性、具体性和优越性,是其他学科不能比拟的。学校要本着对学生和社会负责的态度开齐上满体育课,体育教师要上好体育课,使学生在身体得到锻炼的同时,其心理、情感也能得到释放和升华。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第四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抗挫折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抗挫折能力
人生就像一条奔流不息的河,难免会遇到激流和险滩。在面临挫折的时候,人们一般都会产生紧张、消极、烦躁、伤心、气愤等心理反应。这些反应如果处理不当,难免会使人意志消沉,丧失斗志,影响人的各方面健康发展。而现在在校的小学生绝大多数是独身子女。有人形象地将那些养尊处优的独身子女比作温室里的花草、大棚里的蔬菜,这些孩子大多意志薄弱,抗挫折能力不强。而且很多家长还没有意识到挫折教育,想给予孩子的多是最好的条件,最好的照顾,而往往忽视了孩子的“抗击打能力”。
为了让小学生能够茁壮成长,最终使之成为国家有用之才,就必须对小学生进行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如何培养小学生抗挫折能力呢?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培养学生在挫折面前克服胆怯、懦弱的心理反应。人的一切活动均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因此,人们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我曾经多次发现我班学生往往表现出胆怯、懦弱的心理反应,其结果是放弃了活动目标而一事无成。
针对小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而产生的胆怯、懦弱之心态,我有意识地利用课外活动课,想方设法开展一些能够锻炼和培养学生克服或战胜胆怯、懦弱心理反应的小型体育活动。比如:攀登凹凸不平的小山坡,让学生一上一下地试着攀登;架设低矮短距离的独木桥让学生往返穿行。活动一开始,只有个别男孩子奋袖出臂,摩拳擦掌,欲试攀登,其余学生望而生畏,面面相向,终不敢前。面对此情此景,怎么办?我对同学们说:“首先是要大胆不害怕,其次是要冷静,沉着,心里不要慌,第三是要正确选择能上能下的落脚点。”鼓励性的话语,明确性的要求,正确攀登方法的示范动作,激发了大多数学生的攀登欲望。在攀登过程中,同学们大都能按照老师所讲的攀登要求、要领去实践操作认真体验。经过几次练习,多数同学能顺利完成这一锻炼,他们的脸上也流露出欢欣而愉悦的神情。
二、培养学生在挫折面前克服意志不坚定的行为表现
如果一个人缺乏经得起任何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他就不能很好地为社会做出多大贡献。因此,教育孩子从小就要有克服困难、不怕艰苦的勇气和毅力。多年的教育教学活动证明,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在困难面前虽然也能拼搏一阵,但对战胜困难与挫折的意志不够坚定,不能坚持到底,且容易满足已有的成绩,其主要表现为临阵脱逃,屈服于困难和挫折。这样的人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老师要告诉学生,在学习中会有很多的困难,有很多的挫折。上课听不懂,成绩不如别的同学,作业不会做。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困难,父母的教育方式不满意,老师不了解自己,同学的关系不好等。面对这些挫折,我们同学就想到这就是自己提高看自己看挫折能力的机会到了。面对这些挫折,首先应该明白每件事情不可能总是成功,总会有失败,总会有痛苦,这是很正常的。其次当挫折来临时要有战胜它的勇气,寻找解决的办法。比如成绩考的不理想,尽力从主观上寻找原因,是上课没认真听还、是作业没有认真完成、是没有及时复习、还是考试的时候有什么因素。找到真正的原因,然后再制定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能品尝成功的喜悦。
三、重视在实践中培育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培育学生抗挫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是多开展一些丰富多彩、富有童趣性的抗挫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实践中去学习抗挫折的技能;去体验抗挫折的经验;去增强学生的生理技能和心理素质以及对待挫折的承受力,力求把认识、感受、适应和实践操作有机地融于教育活动之中。在家庭中家长要有意识从小事中来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积极组织各种竞赛活动,让学生在竞争中提高抗挫折能力。比赛中就会有输赢,就会有人失败。在组织这些活动的时候,先让学生明确比赛总有胜负,竞争就会有输赢。当比赛输掉以后,对于学生需要积极的引导,帮助寻找失败的原因,鼓励学生下次再接再厉。新课程所提倡的激励性的评价在这里就派上用场了,但是绝不能所有的事情都采取激励性的评价。有的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所有评价都是肯定,这不见的是好事情。对了得到的是表扬,错了得到的也是表扬,学生听到的都是好话,用的多了也就没有是非之分了。
对于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更多的是帮忙找出原因,让他克服困难,找回自信。而对于成绩好的学生,老师就要制造“挫折”比如在考试的时候,改他们的卷子改的特别严一点,给他们做的题目就难一些等。
综观上述培养方式,我已经看到孩子们吃苦耐劳的能力和抗挫折能力都得到明显提高。对那些由于自身能力和水平的限制经再三尝试仍不达目标的学生,还需要帮助他们调整目标,降低挫折感,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正确对待输和赢,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增强他们继续奋进的自信心。
培养小学生抗挫折能力,说到底是教育者对其学会自理、立足自立能力的培养;是“一切为了学生”的有效举措;是教育者为国家培养有用人才的光荣职责。
第五篇: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乌兰浩特市兴安第一小学
连丹丹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进入新世纪,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新课程改革中大部分老师采用的是一种赏识和奖励教育,从很多的案例和论文中都显现出了这种教育模式的优越性。可是在这样的模式进行的教育下,学生由于承受不了生活、学习的压力而自杀的例子还是层出不穷,于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摆在了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面前,那就是关于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的问题。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也是当今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有待解决的一大课题。
据一项小学生耐挫能力现状:“同学们的苦恼与困难 ”调查,结果如下: 有41.9%的同学表现在学习中有苦恼:担心学习成绩、苦于没有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时间紧任务重;
有24.5%的同学表现在同伴交往中有苦恼:人际关系紧张、麻烦多、不会交往、孤单、被同学议论、传言;
有19.6%的同学反映与父母相处有苦恼:报怨父母管得太多、自己的意见得不到尊重、自己的隐私被侵犯;
19%的同学则在对自我形象或自身变化的认识中有苦恼;
4.3%的同学因为身体不适或疾病而烦恼,当然也有因为家庭关系和师生关系而烦恼的。
通过这些事实,让我们深刻的意识到开展挫折教育的迫切性,挫折教育是一把双韧剑,掌握的好,挫折能让强者收获成功,掌握的不好,挫折让弱者无法自拔。我们所应该做的就是适时的向我们的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小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设置适量适度的困难处境,磨炼学生的意志;在孩子退缩时给予鼓励,并引导其正视挫折;设置交往情境,给学生创设宣泄交流的空间;提高学生对抗挫折的能力等,这都是提高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对策。
通过挫折教育来增强抗挫折能力,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两千多年前孟夫子就写过:“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孟老夫子的这一名句之所以千古传诵,就是因为它揭示了人才成长的规律:经受过大的挫折磨难的人才会有大的作为。
我认为可以采用如下的方法进行。
一、“感”:即感动,感染,利用榜样的的力量进行耐挫折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儿童往往会在具体榜样形象的感染下,加深挫折的认识,激发上进热情。如通过班队课讲述名人故事:你看,“爱迪生抗挫折能力真强,在失败五千多次后,终于发明出钨丝灯泡!”,“居里夫人也不甘示弱,在经历上万次失败后,提炼出了一克镭。”等等通过这些名人事迹感染学生。
二、“爱”:挫折教育并不排斥人文关怀。我们往往会认为优秀学生所犯的错误是合情合理的,对一些后进生,所犯错误觉得是不可饶恕的,同样是一件错事,受到两种不同的待遇。对待一些后进生,也许你让它取得好成绩已无望,也许你能从他身上找到100个不喜欢它的理由,也许你已教育了百遍,千遍,但明天他的坏习惯,毛病依然存在。我想,我们还不能放弃,或许并不是他不可教也,而是我们没有找到正确的教育方式。我们要用自己的大爱来接纳他们,及时发现其优点而鼓励之,哪怕是一个鼓
励的眼神,也会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受教师的爱,感受教师的人文关怀,应该向学生多投射爱的目光,或许在你的目光下会产生新的好学生。
三、“异”:所谓的异指的是因材施教,作为优等生,因为“光环效应”
一好百好,这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都比较顺利,而他们心理抗挫能力相对比较差。尤其是对一些于心高气傲,乃至桀骜不驯,不易接受外界忠告和批评的“优生”最好的办法是适时泼点“冷水”。时常,我在批评一些优生使他伤心落泪时会用比对法,你看某某同学虽然成绩不如你,但他有一样比你强,你看他不管老师们怎样批评他,他总是不屈不挠,依然笑呵呵的乐着,这说明他抗挫折能力比你强,你要学着点。另外,那些调皮捣蛋生,他一直在老师的呵斥中成长,在某种程度上他们经受了较多的挫折,抗挫折能力已不是一般的强,而是超强,软硬不吃,你表扬和批评他,他会说:你说吧,我就是这样的人,你说了也白说。类似这种学生产生问题与优等生相比又有所不同。这种学生身体往往比较健壮,精力充沛,应当在心理上辅导他,激发她的学习兴趣,使之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当然,学生性格类型也是各种各样的,如外向型、冲动型,抑郁型、上课爱做小动作型,还有少年痴呆型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因学生不同性格、不同类型采取不同方式的挫折教育。
四、“合”:挫折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常听老师讲,五天的辛苦努力,等到周末两天一过,全都烟霄云散了,为此,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首先要善于协调三者认识的一致、态度的一致、言行的一致、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其二,要多为孩子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在同伴群体中,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这样他们必然要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更好地相处与合作。
五、“恒”:挫折教育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滴水成河,聚沙成塔”,要培养学生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并非一日之功,这需要贯穿于整个成长过程中,我们要从点滴细微小事做起。
总之,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现代、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重要条件,在成长中一帆风顺的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较弱,因此,应重视培养他们的承受挫折的能力。作为班主任应善于抓住生活中各种教育机会,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只有这样,我们的挫折教育才会越走越好,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坦然面对挫折,让每个挫折都发挥他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