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研究
结题报告
课题编号:B11071
课题主持人:郭亚东
课题组成员:王启航
罗月丽
郭安乐
完成单位:鲁山县库区中心校
时
间:二0一二年九月
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研究
内容摘要:
由于中学生自身身心特点、学校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社会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现阶段的中学生大多存在着危机意识下降,缺乏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等问题。因此,本课题组申报了《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研究》这一课题。通过一年多的研究,我们分析总结了中学生抗挫折能力低下的主要表现为:自理能力差、独立能力差、学习积极性差、心理承受力差、与父母关系不和谐、与老师的关系不融洽等;通过研究我们也探讨出了形成中学生抗挫折能力低下的主要表现为:学习压力大、学生自身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交流渠道断裂,学生缺乏必要的宣泄渠道、个别学生遭受意外刺激、我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等;通过研究和实践,我们形成了提高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策略:学校教育策略和家庭教育策略。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学生的抗挫折能力稳步提高,大多数学生能够客观地对待别人的赞赏与批评,能正确地面对困难,勇敢地承受挫折,能够乐观、向上、合群、积极地面对生活、学习等来自各方面的困难与挫折。另外通过进行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课题组所有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合理的工作分工能力和协调能力,组织、教育教学能力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中学生 抗挫折能力 家庭 学校 教育
一、前言
(一)问题的提出
中学生虽然正在经历心里成熟期,但是还未完全成熟,社会化刚刚开始。激烈的学业竞争,沉重的学习压力,枯燥的学习生活,复杂的环境,人际关系不协调,情感受挫等都会导致他们心理上的挫败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心理健康指导,就难以走出挫折困境,经不起风浪吹打,往往在遭遇挫折时,便会产生极其痛苦的情绪和消极的处理方式,甚至走向极端。由此可见,中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良好的抗挫折能力不仅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更是中学生坦然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项挫折、顺利地完成学业、健康生活和成长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课题组成员经过认真的分析讨论,确定申报了“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研究”这一科研课题。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1、2012年西南大学蒋峰硕士在《当前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现状及其培养对策研究》一文中提出: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社会环境也日趋复杂化,当前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挫折能力问题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对广大中学生进行“抗挫折能力培养”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当前中学生在优越的物质精神环境、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下成长,加之社会、媒体等各方面的负面影响,教师、家长、社会带来的过度压力以及教育的局限性,使得广大中学生各种问题日益增多,面对挫折不能理性对待,以不 正确形式或极端形式表现的人数不断增加。很多的事实证明,社会群体中的每个成员都需要进行抗挫折能力培养,特别是对当前中学生而言,尤其需要对他们进行抗挫折能力的培养。2、2001年蒋重清、杨志在《浅谈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一文中提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有人在挫折后奋起,有人在挫折后沉沦。其原因在于各人的抗挫折能力有强弱之分。抗挫折能力,是指个体遭遇挫折情境时,能摆脱困扰而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能力。对于挫折及抗挫折能力的研究尤其是对中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的研究,是当务之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2011年胡晓兰在《中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策略研究》一文中提出:根据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和对策,主要目的在于如何加强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4、2010年徐晓蕾在《浅谈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一文中提出:中学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他们积极热情,勇于展示自我,对任何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但依赖性较强,抗挫折能力普遍较差,遇到挫折往往会不知所措,烦躁焦虑,有的甚至消极悲观、轻生厌世。因此,正确对待挫折,养成顽强的意志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无论对于他们个性的培养,身心的可持续发展,还是中华民族的未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5、2009年李梅云在《论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一文中提出: 客观分析中学生挫折产生的原因,科学把握中学生挫折心理的类型和表现,是提高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基础。
以上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也为本课题的研究找到了一定的指导理论,使我们的研究能够少走弯路,更具可操作性。(三)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挫折研究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近百年来,心理学者对挫折心理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但针对农村地区的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研究还较少涉及,所以本课题的研究成果,能够进一步丰富农村中学的抗挫折能力教育研究内容,并为农村中学的一线教师展开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2、实践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经济的腾飞,许多困惑和问题已经十分明显地显现出来。根据有关的资料显示,在中学生中有各种心理问题的占87.6%,其中较严重的抗挫折心理缺陷者占 32.1%,而存在严重抗挫折心理问题的占7.8%,并且这个比例还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有些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和正确的疏导,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和人格缺陷,所以对他们进行抗挫折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课题组经过教育实践与研究,采用多种方法,加强对学生的抗挫折教育,努力寻求减少问题的途径,是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规范、健康人格和较强的适应能力。这 些研究能为一线中学教师提供抗挫折教育策略,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方法,从而改善问题学生的性格,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研究对象、内容与目标
(一)课题界定
1、中学生:指在初级中学就读的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学生。
2、抗挫折能力:现代汉语词典中指的是:抗挫折能力是指当个体遇到挫折时,能积极主动的摆脱困境并使其心理和行为免于失常的能力。我们课题组经研究,确定本课题中的抗挫折能力主要指:中学生在家庭、生活、学习和思想等方面,遇到困难能够勇敢面对,并且能够以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去解决困难的能力。
(二)研究对象:
鲁山县第十三中学七------九年级学生。
(三)研究内容:
1.中学生抗挫折能力低下的表现 2.中学生抗挫折能力低下的成因分析 3.中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策略
(四)、研究目标
1、调查了解我校七--九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自控能力的方法。
2、通过对学生们的跟踪调查,适时引导,让学生正确认识挫折。
3、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创设情景等一些中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来影响他们,指导他们如何有效掌握抗挫折的措施和方法,提高抗挫折的心理能力。
4、在学生中间树立榜样,以榜样的力量来感染他们,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
三、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 以我校七—九年级的大部分学生为问卷调查的对象,形成调查报告,建立学生的档案,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家庭教育的状况,并确定下一步重点研究的对象。
个案研究法 在问卷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上,深入典型、有代表性的学生中了解个体情况、家庭,实行跟踪调查研究、动态管理,为问题学生的个案研究奠定基础,形成一定数量的个案研究范例。
经验总结法 对于在研究过程中的总结出来的科学有效经验、方法进行分析,归纳整理。
文献资料法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理论,并能运用理论来指导课题的研究和实施,便于更好地按照实施计划进行具体的研究。
主题活动法
利用学校心理咨询室进行个别谈心,通过组织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主题教育引导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二)研究流程 调查统计----总结归类----分析成因----商讨措施----实践验证----反馈更正----论证结题。
(三)研究分工
郭亚东:组长:课题组负责人,负责课题规划,人员调配研究报告撰写。
王启航:副组长:负责课题日常工作安排与指导,参与研究报告撰写。
罗月丽:负责收集整理材料、数据的搜集与分析,研究结果总结。
郭安乐:实验操作管理与分析。(四)、研究步骤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9—2012.1)
1、做好课题的选题申报工作。
2、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研究实验小组,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掌握相关研究理论。
3、对课题研究的方案进行讨论和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法。
4、组织编写“中学生抗挫折能力调查问卷”。
(二)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12.2—2012.6)
1、根据调查问卷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掌握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现状。
2、开展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主题活动。如:主题班会、集体讨论、演讲、面谈、心理咨询、个案调查与分析等。
3、对课题进一步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4、召开课题研究阶段性经验研讨会。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7——2012.9)
1、搜集整理相关活动的资料和总结,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比较,找出适应学生的相关应对措施。
2、做好课题研究报告和相关论文的撰写与收集,做好结题工作。
四、研究结果
(一)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现状调查
现在的中学生,由于受社会、环境、家庭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在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在学习、生活、与人相处时的能力却在下降。一部分中学生只要遇到挫折,常常成为了生活的弱者,在挫折面前,不知所措、麻木不仁、自暴自弃,甚至一蹶不振、绝望轻生。
我们针对我校七—九年的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科学分析,主要问题统计如下:
1、自理能力差
在平时的生活中,不会合理的安排生活。例如:在平时的伙食方面不知道科学、合理的安排自己的餐费,每周内经常出现前奢侈后紧张的局势;不会科学合理的饮食,经常吃垃圾食品,生病的现象不断发生。
2、独立能力差
遇事不知道如何的处理,依赖性比较强。缺乏基本的为人处事的能力,和同学关系不融洽,缺乏基本的沟通能力,不能清除的表达自 己的意图,以致于把很多事情搞砸。
3、学习积极性差
在平时的学习中,不能以正确乐观的态度对待学习。遇到问题退缩,不敢直面的应战,对于学习中的挫折,缺乏基本的深度探究和创新的能力。
4、心理承受力差
对于思想上的破折,不能坚强的应对。主要表现为不能以公正、平和的心态对待赞扬和批评,经受不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甚至采取极端的方式解决。
5、与父母的关系不和谐
当自己的相法和父母的相法不一致时,不能客观的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惟我独尊!造成亲人之间不和谐情景。
6、与老师的关系不融洽
在平时的学习中,对于老师的教诲不能诚心地接受。不能理性的分析老师的良苦用心,有时甚至用敌对的态度反击。
根据以上分析,对今天的中学生进行适当的抗挫折教育已经不容忽视。增强中学生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使他们懂得如何正确对待挫折、困难,从而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对于他们将来的成长,对于我们民族素质的提高,都有着非同寻常的积极意义。一个人坚毅性格的形成,具有较强的自我调控能力、较高的承受挫折、较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需要学校、家庭都重视起来,学校、家庭、社会联动,创造良好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各方面坚持长期、一贯、一致的抗挫折教育。
(二)中学生抗挫折能力低下的成因分析
1、学业压力大
学业压力是学生最易受到挫折的一个方面。现在虽然都在大力提倡学生减负,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但是由于家长对成绩的过度重视,学校的质量评比,学生的学习压力还是很大的,甚至是较以前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漫长的学习经历中,会承受到繁重的作业和学业任务,会遇到学习困难,会经历考试失败等,这些都在考验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我们课题组设计了一份《中学生学习压力状况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如下:
(1)你感觉到学习有压力吗?选非常大占17.9%,较大占25.32%。
(2)如感受到较大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哪些方面?(多选)选择作业压力占32.6%,考试压力占44.2 %,升学压力47.4%,课外学习压力6.3%,家长压力8.4%,老师压力11.6%。
(3)你觉得学习是件很累很烦的事吗?选是的占13.7%,有时是占51.6%。
(4)你觉得作业对你来说多吗?选很多18.9%。
(5)你觉得作业对你来说很难吗?选很难占4.2%,较难占38.9%。
(6)当你的成绩下降,考试失败时:(多选)选会遭到父母的打 骂的占21.1%,遭到父母的批评32.6%。
(7)当你课堂提问回答不上来、考试成绩差时:经常遭受老师的体罚或羞辱的占14.7%,有时会遭到老师的体罚或羞辱20%,会受到严厉批评7.4 %。
现在的家长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学校老师,害怕教学质量下降,对孩子们一再加压。家长放心了,学校质量有保证了,却苦了孩子们:孩子每天生活在作业堆中,赶在培训班的路上。难免遇到学习的拦路虎,时常要承受一点失败,他们没有时间向家长倾诉,不能得到家长的帮助和安慰,成长的烦恼不能及时的得到疏通,“问题”长期压抑在一些性格内向学生的心中,久而久之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2、学生自身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簇拥下活动,在长辈的羽翼屁护下生活。生活条件变得很优越,但是磕磕绊绊变少了,经历也变得简单了,有的只是虚拟世界里为所欲为的满足,有的只是现实世界里是物质优越,比吃穿,比玩。心理变得十分脆弱,经不起风浪,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一旦遇到阻力、遭遇失败、惨遭不幸都可能让这些一贯顺风顺水的孩子难以承受,甚至自暴自弃,一蹶不振。
3、交流渠道断裂,学生缺乏必要的宣泄渠道
孩子们有孩子们的心理发展过程,可能在家长眼里是稚嫩可笑,但是每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少年维特”式的烦恼,他们的交往圈子 恰恰是这些烦恼悄悄消失的自然通道。农村的现实导致大量留守儿童的存在,已经成了父母还健在的孤儿,缺乏与父母的交流,更渴盼着父爱母爱的滋润。在他们面临一些困难和失败时,多么希望父母来扶一把,那怕是一句安慰的话,一个关爱的眼神,但对一些留守儿童来说,已经成为奢望。这些现实问题的存在,让一部分学生逐渐变得内向、敏感、脆弱,已经成为制约学生性格发展,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
4、个别学生遭受意外刺激
学生在亲人伤亡、父母离异或家庭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中,往往会使有直接关联的学生表现出非理性的行为或消极处世的心理,性格上也会出现种种不良倾向。如狭隘、抑郁、自卑、孤僻、对立等。当前,社会上的离婚率增高,给孩学生个人造成的心理挫折也越来越大。
5、我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我国的教育传统与国外的教育有别。如日本教育很注意对孩子的意志的磨炼,而中国的教育传统则是“三思而后行”。中国教育自古以来提倡亲、善、友、爱,忽视了独立自主教育,缺乏社会锻炼教育,也是造成学生抗挫折能力弱的因素之一。
(三)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策略
1、学校教育策略
(1)关爱学生,及时发现问题
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起点应该是及时发现问题,比如老师在接触学生过程中要全面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和特长、家庭环境、学习态 度和学习方法等,以便随时准确地分析和观察出学生的异常反应及其心理状况,就能及时的对那些承受挫折心理的学生做工作。如八年级(2)班的韩顺祥同学,经常玩不成作业,说谎话,故意扰乱课堂秩序,时不时与班干部发生矛盾等。老师通过调查走访,了解到他家是个富裕户,父母娇惯,不注重家庭教育。家长的钱随便乱放,他时不时就拿一些,家长也不过问,久而久之,养成了随便拿钱的习惯,手里的零花钱多了,就上网、打老虎机赌博。影响了学习,成绩下降以后,班长职务被老师撤掉,就自暴自弃,越发的上网玩游戏,打老虎机赌博,与新班干部作对。通过老师家访纠正了家长的一些错误做法,通过与他谈话,帮助他树立目标,改正错误,过了一段时间,通过学生民主选举当上了劳动委员,又看到他在班级里非常积极活跃的身影了。
(2)利用课程资源的德育功能,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引导学生正视挫折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有关不怕困难,战胜挫折的内容,采用讲明道理、直观引导、设置障碍、模拟训练等方法,启发学生认识到每个人在成才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必须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挫折面前不气馁,敢于夺取胜利,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抗挫折意识。如在一节九年级数学课上,让同学们做操作并计算出概率的实验中,每组同学计算的差距都比较大,通过鼓励学生克服困难,戒骄戒躁反复实验计算,得出比较接近的结果。即解决了本节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的耐心和毅力。在语文、体育与生活等科目的教材中还有很 多体现教育学生坚强、有毅力、不怕困难的德育内容,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促进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的形成。(3)巧妙地利用各种挫折事件,让教育融入生活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初级中学的学生,针他们的认知规律,采用具体的、直观的事物容易引发他们的兴趣,触发联想。进行耐挫折的教育,如果空对空地讲道理,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须使学生从“挫折中悟挫折”,把握教育机会,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身边发生的挫折事件,不失时机的进行教育。① 利用自然环境挫折,不失时机的进行教育。自然灾害一旦爆发,人的力量就显得渺小和苍白。例如:在一年一度的冬季送温暖活动中,在结合学校的捐款活动的同时,我不失时机的向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联想“如果自己是一名非常非常贫困的孩子,在冬季到来时衣食都没有着落,该怎么办?”② 利用身边挫折,因地制宜的进行教育。由于社会条件的限制,人的某些需要和动机可能无法实现。对此心理准备不足,就可能导致心理失衡。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在班干部选举之前,抓住时机,在班中开展“假如我落选”、“为啥别人不投我的票”的小型讨论会,让学生有充分的心里准备,这样,就可以防患于未然了。
(4)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实施抗挫折教育,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课外活动是我们进行抗挫折教育的有利阵地。学生都非常喜欢参加课外活动,我们可以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确定切实可行的抗挫折教育内容和抗挫折目标。定时间、定地点、定辅导内容,让 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磨练意志。如春天时我们会安排学生进行登山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磨练意志,表扬活动中有突出表现的学生,让学生接受挫折教育,效果要远比空洞说教好的多。再如设计一些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完成的活动,像观察植物动物生长记录的活动,锻炼学生的毅力和耐心。
(5)在学校文化建设中,体现抗挫折教育,营造浓厚抗挫折教育氛围
我校在学生抗挫折教育实践过程中,注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利用板报、墙报、广播的形式渗透抗挫折教育,收到较好效果。重视环境氛围的教育作用,努力营造抗挫折教育的内部和外部环境氛围。如在橱窗里设立抗挫折教育专栏,展示英雄人物的事迹图片以及身边学生战胜困难的事迹图片,有我国的张海迪,英国的霍金等;在班级墙壁上挂上名人战胜挫折的警句等,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氛围中接受教育。
(6)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给学生树立伟人榜样,树立身边的英雄,时刻激励每位学生
榜样给人以鼓舞,榜样给人以力量。我们要把课本、媒体的坚强典型介绍给学生,如:感动中国人物洪战辉。我们还要把身边的坚强典型竖立起来,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让学生感受到更生活化的抗挫折教育,随时鼓舞有困难的学生。如七年级学生程景的父亲常年卧病在床,该同学不仅学习优秀,团结同学,积极劳动,乐观向上。在家还能帮助母亲干农活,照顾父亲,懂事听话。通过共青团活动,号 召大家向程景同学学习,为大家树立了学习的榜样,程景同学更努力,更坚强了。
(7)学校教育不能回避现实
为了保持学生的心灵纯洁,学校教育总是把最好的、最美的一面教给学生,总是回避甚至不让学生了解社会的丑恶现象。这样,学生总是长期与社会隔离,对社会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一旦接触社会,看到某些阴暗面后,就会感到很茫然,无所适从。教育内容要实现社会化,要把社会上的贫富不均、城乡差别等社会现象让学生了解,要让学生了解一些社会名利之争、违法犯罪案例,教给学生正确看待这些问题,正确处理这些社会问题的方法。我们不仅仅把学生看待为学生,还是社会人。尝试把各种社会“阴暗面”引入到学生教育中,引导学生思考和解释各种社会现象,引导学生走向社会生活,正确认识社会和生活,学会处理一些不可避免的社会问题,学会保护自己。
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是一个全方位、动态的系统工程,必须由学校、社会、家庭协同合作。
2、家庭教育策略
(1)做一个了解孩子的家长
我们不能苛刻的要求每位家长都成为教育专家,但是,每位家长都要充分的了解自己的孩子,了解一些教育常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关心孩子,引导教育孩子。家长不能借口工作忙,压力大就忽略对孩子的教育;家长不能仅仅停留在注重孩子吃穿上,不仅要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还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发展。一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有烦恼。需要有人倾诉,急需有人引导,在家庭中,父母就是最好的倾诉对象和引导者。父母能坚持陪孩子,了解孩子,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得最好。
“留守儿童”的父母不能常和孩子相伴,更要多和孩子联系,如和孩子耐心的煲煲电话粥,坚持写家信,告诉孩子在外的艰辛,告诉孩子你们有多想他,让孩子讲讲他的状况、所思所想,多些安慰和鼓励,多从心灵上弥补父母不在家所给孩子造成的空虚,切忌用物质金钱代替心灵的关怀。
(2)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家长要有意识地创设困境,为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
一位儿童心理学家说,“有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我们不能把孩子保护的严严实实,应该有意识地为孩子创设挫折情境,让孩子在困难和挫折中锻炼成长,让孩子学会承担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性劳动及家务劳动,让孩子自己去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克服依赖性,使他们具有强健的体魄,较强的动手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并积极支持鼓励孩子们参加学校组织的军训、义务劳动等社会活动,以锻炼他们吃苦耐劳、勇敢顽强的精神。有条件的,还可以给孩子报名参加夏令营活动、野外生存训练活动。
(3)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会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在孩子退缩时给予鼓励,并引导其正视挫折
拥有自信的孩子是乐观的孩子,乐观的孩子不是没有痛苦,而是能很快地从痛苦中解脱出来,重新振奋。一个对自己充满信心的孩子 面对困难与挫折时能够积极面对、勇敢挑战。由此可见,在家庭教育中激发孩子的自信心是培养孩子抗挫能力的基础。
其实家长培养孩子自信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针对孩子的优点表扬鼓励孩子,消除自卑。研究显示绝大部分家长都有鼓励孩子的意识,但是真正落实到行动上的却很少,家长要学会发现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对孩子的进步进行有针对性和具体的鼓励和表扬。同时在布置任务时依据循序渐进的要求提出目标和任务,让孩子时刻有“跳一跳,够得着”的感觉,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愉悦,增强前进的信心和毅力,消除自卑。
(4)设置交往情境,给孩子创设宣泄交流的空间。
孩子遇到挫折,心里肯定不好受,而宣泄一方面能起到缓解焦虑,难过等情绪;另一方面,有些孩子宣泄完了自己就能很好地走出困境。因此,家长一方面要注意多跟孩子沟通,及时地提供帮助;另一方面,要鼓励孩子交朋友,遇到困难时找朋友倾诉寻求支持。
(5)多渠道地教育、熏陶,加强学生对抗挫折的能力
家长可在平时的教育中教给学生对抗挫折的方法,如给孩子讲自己在碰到一些类似的情况时是怎么处理的;或者给孩子看一些世界名著(如《鲁宾孙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轮椅上的梦》等),从名著中学习如何对待挫折;或者放一些励志歌曲《少年壮志不言愁》、《真心英雄》等,通过音乐的熏陶,使孩子明白挫折并不可怕,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会给人打击,带来悲伤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奋起、成熟,变得坚强起来;家长还可以带孩子出去体验一些艰苦的生 活,如到敬老院去帮老人做家务。总之,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通过各种渠道来锻炼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以自信乐观的状态展示给孩子。(6)创造挫折情景,要由易入难,把握适度
现在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容易走极端,要么不管不问,要么恨铁不成钢,拔苗助长。挫折教育是应该的,但决不是越难越好,也不是越“苦”越锻炼人。实施抗挫折教育还需要目标适度。目标过高,孩子一时难以达到,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目标过低,孩子不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就可以达到,容易让孩子滋生成功不难的思想,结果一遇挫折,还是无法应付。“跳一跳,摘果子”这对那些自信心不强的孩子比较适宜。过多过量过难的抗挫折教育不但难以实施,还会产生负作用,甚至使孩子在抗挫折过程中失去信心,自暴自弃,走向反面。要遵循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发展,要注意观察,及时调整。
总之,心理健康是青少年走向社会、走向未来的重要条件。而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精心周到的教育,父母和教师仅仅关心孩子身体健康和学业进步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把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把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十分重要的任务。
五、研究成效
通过课题组成员的努力工作,调查了解了中学生的心理状况,尤其是抗挫折能力;研究作为教师、学校在学生抗挫折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和方法;研究了家庭教育抗挫折教育现状和问题,为学校的抗挫 20 折教育提供了科学的方法指导,提高了学校学生抗挫折教育效果,进而提高了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一)中学生在学习中抗挫折能力得到稳步提高
能够客观的面对和分析自己在学习中所遇见的各种问题,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处理来自于学习中的挫折。能够在学习中自觉地做到提前预习、认真听讲、课后及时的复习。在学习当中遇到问题时能够认真的思考,寻求解决的办法。学习的积极性得到稳步的提高。
(二)学生生活方面的自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由于本次我们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方法得当、科学合理,学生在我们每次所预设的活动和情景当中,都能够顺利的完成任务。并且在完成的同时,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学生生活方面的自理能力有了显著地提高。主要表现为:衣洁脸净、合理的安排自己的食宿等,因为生病和想家等种种原因请假的现象明显的消除。
(三)行动的果断性增强
由于认识能力的发展和逐渐成熟,学生面对充满矛盾的问题时,能够按照一定的观点、原则、经验比较迅速地辨明是非,作出决定并执行决定。与以前相比,他们的轻率和优柔寡断的都相对减少,动机斗争过程也逐渐内稳、快捷。
(四)自制能力增强
他们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逐渐增强。此时,他们使自己的行为服从于原定的目的和计划,能较好地调节自己的激情。行动的理智性比较强,当然有时也表现出稍微的冲动。
(五)富于坚持精神
由于在研究中我们的课题组成员的工作到位,使得我们的研究对象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的坚持性明显增强。他们勇于求成,凡事不肯轻易的服输,即便受挫,亦不灰心。
(六)课题组成员的科研能力得到提高
由于我们在研究中的刻苦钻研、探究,工作的细化上做到了合理分工,课题组成员的配合到位。我们的研究工作不仅开展的很顺利,而且取得了预想到的成效。我们在抗挫折教育实践过程中,总结形成了一些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借鉴的案例:有课堂教学渗透挫折教育方面的,有挫折教育主题活动,有挫折教育主题班会等。同时在收集资料和查看文献当中,我们也学习到了很多的科研知识,有助于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六、课题研究的问题与思考
由于学校领导重视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我们的研究工作得到全校师生和家长的大力支持配合,最终我们圆满的完成了各阶段的研究工作,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条件有限、经验不足和我们课题组成员知识水平的局限性,在社会教育和中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等方面研究还不够,如何保持中学生抗挫折教育的良好效果,做到不反复,不走形式,坚持持久;这些都是我们课题组将来着重努力解决的 问题。今后我们还会继续的关注本课题的研究,如果有机会会将本课题做进一步探究,达到推广的程度,进一步拓宽教学、科研、育人之路。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海洲 《挫折教育论》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5年9月出版
2、张仁贤 《零距离接触:优秀班主任工作案例解读》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年7月
3、朱月龙 《人一生必须突破的心理障碍》 海潮出版社 2006年9月出版
4、郭思乐 《教育走向生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年6月第一版
5、朱伟生、邹云龙 《挫折心理的自我调节》 2004年《青少年心理健康》
6、张俊丽 《教育领域中的“惩罚”问题试探》教育科研 2002(11)34-35
7、白日勤 《抗挫折教育断想》 辽宁教育出版社 附录:
中学生学习压力状况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们:
为了全面了解中学生的学习压力状况,以及中学生健康发展的影响,改进教育工作,促使广大学生健康、活泼、全面地发展,我们设计了如下的问卷调查。本问卷不记名,希望同学们能结合实际,实事求是地填写问卷,为我们开展研究提供可靠依据,多谢同学的合作。
学校: 年级: 是否独生子女: 是否留守儿童: 选择。(结合你的实际情况,如实填写答案。)
1、你感觉到学习有压力吗?()
A、非常大 B、较大 C、一般 D、不确定 E2、如感受到较大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哪些方面?(A、作业压力 B、考试压力 C、升学压力 D E、家长压力 F、老师压力
3、你觉得学习是件很累很烦的事吗?()
A、是 B、有时是 C、不是 D、很开心 E4、你觉得作业对你来说多吗?()
A、很多 B、较多 C、一般 D、不多
5、你觉得作业对你来说很难吗?()
A、很难 B、较难 C、一般 D、不难
6、你觉得考试、测验的次数多吗?()A、很多 B、较多 C、一般 D、不多
7、你觉得考试、测验的内容难吗?()A、很难 B、较难 C、一般 D、不难
8、对教师的提问你感到紧张吗?()A、很紧张 B、有些紧张 C、不紧张
9、考试前你感到紧张吗?()
A、很紧张 B、有些紧张 C、不紧张
10、你对自己的学习成绩很在意吗?()
性别: 年龄:、没有)
课外学习压力、较开心 A、很在意 B、有点在意 C、无所谓
11、你感到老师对你的批评次数多吗?()A、太多 B、较多 C、一般 D、不多
12、你觉得家长对你的期望:()A、要求过高 B、要求适中 C、要求过低
13、当你学习遇到困难时:()
A、及时得到家长的帮助 B、偶尔得到家长帮助 C、很少得到家长帮助 D、家长从不帮助
14、当你的成绩下降,考试失败时:()(可以多选)A、总能得到父母的安慰和帮助 B、有时能得到父母的安慰和帮助 C、很难得到父母的安慰 D、会遭到父母的打骂 E、会遭到父母的批评 F、父母从不过问
15、当你课堂提问回答不上来、考试成绩差时:()
A、经常遭受老师的体罚或羞辱 B、有时会遭到老师的体罚或羞辱 C、会受到严厉批评 D、会得到老师的耐心帮助
16、你对自己的学习前景有自信心吗?()A、有 B、不强 C、没有
17、当你学习有了进步或取得好成绩时,你希望怎样?()(可以多选)A、家长表扬 B、老师表扬C、让同学知道 D、自己知道就行了 E、有物质奖励
18、当你学习进步时:()
A、能得到家长的表扬 B、家长提出更高要求 C、家长没态度
19、你在生活中是否有以下感觉?
(1)早上起来还很困乏,还想再睡会 A、经常有 B、偶尔有 C、没有
(2)白天眼睛会疲劳 A、经常有 B、偶尔有 C、没有
(3)喉咙痛、容易感冒 A、经常有 B、偶尔有 C、没有
(4)自己玩的时间 A、经常有 B、偶尔有 C、没有
25(5)不能集中精力听课、看书、写字 A、经常有 B、偶尔有 C、没有
(6)不顺心就会生气 A、经常有 B、偶尔有 C、没有
(7)头晕眼花 A、经常有 B、偶尔有 C、没有
(8)手脚发冷、出汗 A、经常有 B、偶尔有 C、没有
20、你对学习压力的情况有什么想法、建议和要求?
第二篇:《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省级课题《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教育研究》于2011年9月10日被立项为吉林省教育教育科学院“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学校生命与安全教育的深化研究》的子课题,课题批准编号为:[JLSA11246]。参与研究课题成员均为我校一线领导和教师,主要针对我们农村学校在培养小学生抗挫折能力中的研教育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背景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挫折。心理学认为挫折是“当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障碍或干扰时所表现的情绪状态”。挫折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活内容之一。一个青少年的生活目标越高,越是好强上进,就越容易敏锐地感受到挫折。如果在少年时期受到积极的抗挫折教育,就会理顺受挫折的情绪,给自己开拓出可以容纳自己奋进的心境。
2、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心理学研究表明,抗挫折能力和其它心理品质一样,可以通过学习和锻炼而获得提高。前不久,有研究人员对一些地区的中小学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孩子的心理素质呈降低趋势,尤其是一些小学生经受不起一点点的挫折。有的孩子甚至因为一些小挫折就发生心理扭曲,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个别孩子还因此而逃学,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当代的学生是新的一代,他们中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缺乏坚强意志、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承受能力较差。他们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会遇到各种挫折,有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和正确疏导,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和人格缺陷。这时对他们进行抗挫折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教育过程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对创建和谐社会,进行素质教育,处理好学习生活等各种关系将提供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
3、课题研究现状及本课题的创新点
目前,理论家们发表了成千上万篇论文,论证“抗挫折能力”、“磨难教育”、“压力教育”、“死里逃生教育”的必要性。在国内对中学阶段抗挫折教育的研究有一定的进展,例如,某学校对学生耐挫能力进行研究,认为孩子心理耐挫力的培养要有一定的过程,父母应充分利用主客观条件,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指导,培养孩子稳定、成熟、开放的心理状态,以立足现实、适应社会,成为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
本课题研究有以下创新的地方:
⑴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撰写《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教育研究》研究报告,编写《提高小学生抗挫心理能力研究》的个案集。
⑵构建文化、德育、心理三结合的传统文化抗挫折教育综合网络,打造一支抗挫折教育的师资队伍。
二、研究目标:
1、探讨如何引导孩子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受挫折的教训经验,养成受挫折不慌不馁的良好心理品质。
2、引导孩子掌握抗挫折的有效措施和方法,以增强抗挫折的能力。
3、通过课题研究研究者要总结不同学生面对挫折应采取的正确态度以及引导孩子掌握抗挫折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4、通过课题的研究学校管理者要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的抗挫折教育立体网络,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针对不同学生、不同环境下成长的学生,提高抗挫折能力。
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将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提高农村小学生抗挫心理能力的系列教育方法。编写《提高小学生抗挫心理能力研究》的个案集。
三、研究内容:
1、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挫折。
2、创设情境,培养抗挫折能力
(1)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2)利用活动课程和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这一重要途径。
(3)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的抗挫折教育立体网络。
3、总结影响培养抗挫折能力的因素以及可以采取的恰当手段。
(1)开展心理咨询,帮助受挫学生摆脱心理压力,消除心理负担
(2)教会学生正确面对挫折与失败。
(3)总结:教师应采取的正确态度以及引导孩子掌握抗挫折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四、研究的方法
调查法、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于个案研究法。
五、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1年4月)
(1)调查本校学生的家庭环境、文化背景等。
(2)制订研究计划,设计调查方案,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与发展。
(3)文献资料研究。
2、实施阶段(2011年5月-2013年3月)
(1)对本校学生的受挫折能力的现状调查。
(2)对调查进行数据处理,进行原因分析,确定研究方向。
(3)操作阶段:受挫折能力的培养阶段。
通过心理辅导课,心理辅导室,心理测量,班集体心理辅导小组活动等形式,使学生抗挫折能力逐渐呈现为他控--互控--自控。
3、总结阶段(2011年4月-2011年5月)
分析理论实施阶段的资料,总结小学生抗挫折能力培养的及操作模式,并写出相应的研究报告。
六、研究成效
1、准备阶段设计了《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现状调查》表,实施阶段实践研究,撰写案例,总结阶段撰写《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教育研究》研究报告,编写《提高小学生抗挫心理能力研究》的个案集。形成了研究报告及个案集。教师在研究中发表了一些论文。
2、总结出教师进行抗挫折教育的“五部曲”。
(1)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教育。在挫折教育实施过程中,让学生明确并认同两个基本观点:一是挫折不可避免,人生的道路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二是挫折成就人生,挫折处理得好往往就会成为人们走向新天地,进入新境界的起点,是人生的一种“特殊财富”。
(2)正视挫折的非凡勇气教育。这里讲的勇气既包括思想认识上的勇气也包括行为实践上的勇气。孔子说:知耻近乎勇,即帮助自己树立自信心和勇气,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力,学会战胜自己的虚荣和胆怯。
(3)战胜挫折的信念教育。人的行为,只有以坚定的信念作支撑,才能不屈不挠,持之以恒。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面对各种考试或竞赛名落孙山这样的严重挫折,如果缺乏信念,失去信心,就会前功尽弃。如果信念坚定坦然面对,吸取教训,重振旗鼓,就会条条大道通罗马。
(4)克服挫折的务实行动教育。一般有四种:一是升华,变挫折为向上的动力;二是加倍努力,在措施上加大力度;三是改变策略,降低行动目标或重新选择达到目标的方法;四是补偿,亦即人们常说的东方不亮西方亮。“不在一棵树上吊死”,以其他方面的成功,弥补某一方面的缺陷,仍不失为明智之举。
(5)挑战挫折的实力教育。战胜挫折也要靠自身实力。面对挫折,青少年学生一方面要冷静分析产生挫折的原因,仔细审视自身的优劣,扬长避短,不断调整自己的生活目标;另一方面要精于谋划,巧用方法出奇制胜。一般说来,学生时代一份失意,走向社会后就可能多一份实力。
以上五种教育,构成了挫折教育“五部曲”,在教育实践中应同步实施并有机统一起来,采取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实施“挫折教育”。
3、总结出正确引导学生面对挫折的三种教育方法。
(1)适度批评法。对于逃避挫折,不愿承认自己的不足的学生可以委婉的指出其缺点并适度批评,使其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形成容忍挫折的品格。
(2)情境迁移法。就是通过改变情境,迁移注意力或兴趣,把心理矛盾冲突转向身体症状以满足自己的欲望,来改变受挫折时的心情与态度。
(3)合理释放法。就是为受挫折的学生提供一个特定的场所自由地表述他们受压抑的情感,抒发他们的抱怨,从而冷静下来到恢复常态。
4、总结出导致学生产生挫折的家庭方面的原因。
(1)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导致心理压力过大
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不顾孩子的智能、体能、年龄特征等实际情况,盲目攀比,任意拔高,强迫孩子完成过量的作业,上各种培训班。家长也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一旦不如意,就指责、叹气,造成孩子学习负担过重,思想压力过大。
(2)家长溺爱孩子,一切包办代替,产生依赖性。
独生子女,小皇帝,家长的关照无微不至,只要搞学习,其他的事一律大包大揽,削铅笔、装书包„„正是这种关照,使孩子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对家长产生了依赖。自己不自觉、不自信。
(3)家长只重视文化成绩,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
家长惟分至上,只要成绩好,其他方面的教育可以省略,孩子的缺点和错误也可以宽容和迁就。使孩子优越感极强,滋生娇骄二气,一旦自我需要得不到满足,就容易走向极端。高傲、自私、无礼。
(4)生活的道路上缺少挫折,耐挫折力不强。
家长把孩子的生活安排得很好,受到很多的表扬和鼓励,稍微受到一点批评,就承受不起。没有艰苦的磨练,缺少坚强的意志。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逃避,或者怨天尤人。
5、归纳出在家庭中进行挫折教育的具体做法。
⑴期望合理,正确评价。
家长对孩子,孩子对自己,凡事做两方面的心理准备。
⑵家庭氛围,民主和谐。
平等尊重、交流沟通、互相关心、真诚坦率。
⑶正视挫折,从容镇定。
冷静分析、沉着应战,忌空洞说教、不理不睬。
⑷树立榜样,潜移默化。
家长以身作则做表率,找名人或身边的人做榜样。
七、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本课题存在一些遗憾,比如由于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不同时期造成学生挫折感的原因也不同,时代的影响不可避免的体现在校园中和学生身上,近年来经济因素带来的挫折感越来越明显;另外,由于独生子女受溺爱较多,导致出现抗挫折能力极差,作为老师有时也会出现力不从心的感觉。因此,我们认为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不只是学校一方面的责任,也需要家庭和社会的积极参与,大家携手共进,才是最佳思路。
另外,由于课题组成员都是一线的教师,理论知识相对较弱,所有的课题组成员都从事班主任的教学工作,因此,在总结、提炼方面,理论、精力不足的缺陷就显露出来,所以得出的具体措施相对较少,具体操作过程显得相对困难。
《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教育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榆树市太安中心小学课题组
2013年9月20日
第三篇: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培养课题结题研究
《小组合作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生物教学传统的教育观念与现代素质教育观念上的矛盾。2.初中生物被视为“副课”。学校领导不重视,学生不愿把精力用到生物课的学习中来。
3.学生学习性不高,知识浅显,能力欠缺。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生物教学不仅使教师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也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必须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教师在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时应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以此提高实验能力。
2.建构主义教育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全新的实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实验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实验情感。因此,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生物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研究正是顺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要求提出的。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让生物课充满活力,我对《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培养研究》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其过程如下:
1.课题准备阶段
进行理论学习,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课题方案”以及有关情境教学的多篇文章,制定课题研发方案及方法,准备申报立项。
2.课题实施阶段
(1)根据方案要求开展生物情境教学,写好中期读书笔记;(2)课例研讨,写好教学案例;
利用学校例会,我校领导作了“个人课题研究例谈”重点介绍了课题研究中常用的科研方法。对个人课题研究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师把个人课题与教学研究有效的结合。
(3)进行调查问卷,反馈情境教学;
对学生的生物学习现状展开调查,并对调查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制定对策。附1:关于生物课的问卷调查关于生物课的问卷调查同学们: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让生物课充满活力,我将对《小组合作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作用》这一课题进行研究,请同学们完成下列问题: 1. 你对原先的生物课满意吗?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2. 你认为生物课程趣味性高吗? □比较高 □一般 □不高 3. 你原先上课能认真听讲吗? □能集中注意力 □一般 □不能集中注意力
4. 你的生物作业能在5-10分钟内独立完成吗? □能 □大多数能 □不能
5. 以前生物课你是怎么学的? □ 自学,不会的请教; □ 教师讲,学生听记。
6. 你对生物课有什么建议吗? 谢谢!
附2:问卷调查情况统计与分析 问卷调查情况统计与分析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注重对实验研究的效果定期进行总结、对比,可以发现研究中出现的问题。
我对即将参与本实验研究的初二(1)的学生进行了第一次问卷调查,以便掌握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心理,以利于本实验的开展,共抽取40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18人。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85%以上的学生对原先的课堂教学感到一般,提不起兴趣,课上纯粹是师生关系,教师教,学生学,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兴趣与求知欲,更谈不上主动的学习了。70%以上的学生学习方法不够科学,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课后巩固率较低。因此,研究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转变学生在生物课堂上的学习方式,使生物情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是有必要的。后来我们把《小组合作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作用》课题材料报送到教体局评审。
写好阶段报告;(见阶段性报告,已写好)教学实录,进行观摩研讨,体验情境教学
2012.4上了一堂公开课,课题组所有成员全部参加,并对课堂的情境、实验研究进行分析,寻找出问题的原因、解决的条件、方法和成效;对课题的研究成果和经验进行整理和归纳、提炼和总结,形成具有一定结构体系的经验和研究成果
四、课题研究的结果:
《小组合作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作用》课题研究报告一份。课题论文或案例一篇。论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浅析》 案例:《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案例。回顾课题研究的过程,有几点体会:
1.对课题的研究促使我更多的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以前的生物课堂中我也把情境融入了实验教学中,但大多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课题研究让我在创设情境时有了理论依据和指导,让我以后的生物教学有了方向。
2.课堂教学水平和教育理论水平都有提高,2011年中考生物成绩稳中有升。3.在做课题过程中把一些教学点滴随时随地记录下来整理好,这就是一笔谁也拿不走的宝贵财富。在记录点滴的同时,能使自己不断丰满起来。
4.促使我发现与捕捉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提高了对问题的反思和解决能力。
五、存在的问题与后续的研究:
总之,课题研究促我成长,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的不足与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乏深度,我的实践与研究仅停留在低层次的水准上,这与我自身的理论水平有关。所以加强自身的教育理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用理论武装自己是我努力的方向。最后,课题的结题并不是研究的结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将有目的的对创设情境进行实验研究与反思,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六、参考文献:
1.丛峰松主编.生物化学实验.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社,2005.6 2.萧能庚,余瑞元,袁明秀等合编.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8 3.厉朝龙主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6 附1:
关于生物实验小组合作学习的问卷调查
亲爱的同学们: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让生物课充满活力,我将对《小组合作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作用》这一课题进行研究,请同学们完成下列问题:
1. 你对原先的生物课满意吗?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2. 你认为生物课程趣味性高吗?
□比较高 □一般 □不高 3. 你原先上课能认真听讲吗?
□能集中注意力 □一般 □不能集中注意力 4. 你的生物作业能在5-10分钟内独立完成吗?
□能 □大多数能 □不能 5. 以前生物课你是怎么学的?
□ 自学,不会的请教; □ 教师讲,学生听记。□通过实验学习6. 小组合作进行生物实验教学你喜欢吗? □喜欢 □一般 □不喜欢
7、生物实验小组合作学习,你现在对生物课有什么感受和建议 :
第四篇: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演讲稿
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演讲稿
培养孩子抗挫折能力演讲稿
前段时间有一则新闻,一位学习非常优异的中学生由于没能考上理想中的大学,受到了很大的打击,放弃学业,从此每天窝在小房间里,既不出门也什么都不做,足足好几年的时间。后来由于不忍心看到单亲的下岗母亲每天捡垃圾维持两个人的生活,也和妈妈一起捡垃圾,以此为生。当高的期待不能实现,有一些心理承受力差的孩子,就像这个学生一样,从此一蹶不振。这种现象在生活中是经常见到的,对自我的原有认识出现了反差、对期待的不能实现的时候,脆弱的孩子就会自暴自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应对逆境、应对挫折的一种能力。什么是挫折?心理学的解释是指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消极反应。这种需要,可以是物质上的、可以是精神上的、也可以是情感上的。
挫折是现实生活中人们不可避免的事实可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是一样的。当孩子的目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的时候,他就可能会产生挫败感。那么挫折对于孩子的影响一定是消极的吗?
不然,虽然挫折会让人产生失望、痛苦、沮丧、不安等消极情绪和反映,使意志薄弱者妥协,但挫折也可使意志坚强者接受教训,在逆境中奋起。挫折是对勇气的最大考验,就看一个人能否做到败而不馁,失败挫折可以锻炼出优秀的人物。挫折是人生的历练,挫折是一种珍贵的、难得的、极好的教育,是一种高贵品质与人格的塑造。
所以正确看待挫折是很重要的,我们不应害怕孩子面对正常的挫折,重要的是让他们培养、锻炼出抗挫折的能力,让他们能在挫折的学习中锻炼出坚忍不拔、克服困难的优秀品格。
我们需要注意到的是我说的是正常的挫折,如果是非正常的挫折或者过于频繁、不断地遭遇挫折,那么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比如父母离异、一些重要亲人的离世,这样的挫折对孩子心灵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尤其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更是这样。我们需要帮助孩子面对并疏导这样的挫折带来的情绪。当然,今天我们主要讲的是正常的挫折,这部分暂时就不详细说了。
那么什么是正常的、并且孩子极大可能会遇到的挫折呢?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学业上的问题就是他们遇到挫折的极大可能因素。当学习不能获得理想的分数、当不能考上理想的学校,孩子就会可能产生挫败感。
对于学业问题可能带来的挫折,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学会面对呢?
首先,要帮助孩子明确正确的学习目的,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然而这一点往往得不到家长的重视与正确的引导。在孩子的学习中,很多家长把关注点放到了分数上,只从分数方面去评估孩子的学习情况,只要孩子拿到高分才觉得放心,才认同孩子的努力与能力。不从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去关注孩子的学业,过于单纯地关注孩子的分数,甚至有的家长用金钱、用物质去驱动孩子去争取高分的做法,长期来说是对孩子极大的损害。要鼓励孩子的学习,要更多关注孩子学习能力、学习方法的提高,同时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当人有了明确而坚定的目的,那么当中的过程所遭遇的挫折,也只不过云淡风轻。
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我对我的孩子说:“你现在的身份是一名学生,‘学生’是什么意思,那就是学习生活。“学习生活”有两层含义,第一,就是学习如何好好地生活;第二,就是学习是你现阶段,以及未来十多年的时间里的主导生活,而不是游戏生活。“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孩子学会更好地生活,培养生活的技能,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与人际交往能力。当这种目的非常明确的时候,孩子才能知道他在为了自己、为了自己拥有更美好的人生而学习。他不是为了父母、更不是为了眼前的分数而被迫学习。当人只顾眼前的目标、甚至学习成为了一种功利的时候,就很容易被眼前的困难与挫折所吓倒。帮助孩子建立明确的长远学习目标、订立他们的理想,另外我们还要帮助通过实现一个个短期的学习目标去实现最终的目标,这样才能真正有益于孩子全面的发展与成长。在这里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个案,有一个男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他的祖父就是以金钱促动着他的学习动机。这位祖父是退休的某个领域的专家,他很在意自己的脸面,他需要大家都知道他们家的子孙后代都能像他学习优异、学业有成。为了这点,他不惜以金钱的代价去促进孙子的学习动机,只要考试能拿到前三名,就奖励孙子500块钱。这种功利的做法起到了很大、甚至是全部的促动作用,小学五年级之前孩子的学习还是很优秀的,他说我就是为了500块钱的奖励而努力的。但五年级开始,孩子渐渐走下坡,不只是学习上在走下坡,而是整个心智在走下坡,孩子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厌学情绪、抵抗老师的情绪,最终不得不休学。这个孩子被成人混乱的价值观念弄乱了心智,还不到十三岁,但他却对我说:“我爱钱,我不相信人,我只相信钱。我恨老师、恨妈妈,恨逼我学习的人。”发展到这种地步,是有很多复杂的情况造成的,但功利的学习方式、学习目标是其中很关键的因素。所以我们一定不要用功利的、眼前的利益去诱使或逼使孩子去学习,这是对孩子心智极大的损害。
第二,帮助孩子寻找失利的正确归因。
当孩子学习上失利的时候,不要骂孩子:“你真笨、你真没用,你看别人怎么怎么了不起,瞧你那样真没出息。”有的家长以为这些话语可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这是相反的后果,会更大程度地加剧孩子内心的不平衡,促发的不是上进心,而是嫉妒和自卑。这些不良的心态和个性,是低抗挫折能力的根源。
面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作为家长我们要理性地帮助他们做出归因,是学习不够努力的问题还是学习能力不足的问题。如果是努力程度不够,那么我们就要做一个善于鼓励的家长,用真实的经过艰辛努力取得成功的人的故事去鼓励他,为他们树立学习的榜样。如果是学习能力的问题,那么我们更应作出理性的归因。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孩子的学习水平、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学习方法,通过这样的分析,找准了孩子学习中的问题和原因,也就有了解决的办法。前段时间我帮助一个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作了这样非常详细分析,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小孩在班上的名次提升了二十多名。准确的分析、学习问题症结核心的寻找是对孩子很大的帮助。未来我希望推广这种学习能力、智力结构分析的方法,帮助更多的孩子提升学习的能力。
第三,健康乐观人格的塑造
相同的事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应对方式。有的人遇到困难百折不挠,有的人遇到一点点的挫折就会一蹶不振。那是因为每个人的认知模式、人格基础、个性各异。前段时间,有个女高中学生因为上课被老师收了课外书,和老师有了轻微的冲突,就跳楼自杀了,这种极低、甚至等于零的情商,还是基于她脆弱无比、甚至病态偏激的人格。
一个人的人格基础、个性建基于他的家庭,虽然随着孩子的成长,社会、同伴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但人格的根基还是基于他的家庭。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是我们的文化与观念,而实际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好像也表明了这点。很多爸爸会认为,教育孩子是妈妈的事,我只管赚钱就可以了。这是错误的想法,父爱是天、母爱是地,孩子不但需要妈妈的教育,同样也需要爸爸的教育。尤其在孩子13岁之后,爸爸的教育影响会超过妈妈的影响。在过去在没有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前,许多家庭中有男孩也有女孩,很多孩子可以从哥哥那里感受男性的力量。而现在城市里大都是三口之家,如果父亲常年不在家,孩子就是生活在女性世界里。他对男性没有深刻的感受,会发生缺钙一样的精神营养不良。夫妻组成家庭,孕育了生命,生命的成长需要物质的营养,也需要精神的营养。妈妈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家庭即便不富有,只要家里有一个勤劳、善良、节俭、温厚的女主人,这个家也是让人眷念的。很多著名的人物,他们的出身都是贫苦的,但每当他们回忆自己的母亲,都总结到我上面所说的可贵的品质对他们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让他们不断努力、并且有着百折不挠的精神克服困难。所以作为一名女性、一名母亲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我们首先要重视自己的品质修养,修炼自己的可贵品质,让孩子感受这份温暖,也让他们有学习的榜样。一个和谐的家庭、和谐的夫妻关系、和谐与相互尊重的亲子关系,就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土壤。
第五篇: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研究》结题报告
城关高庙小学
陈娇艳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阅读是人类认识世界特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在现代社会中,要使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正常运转离不开阅读活动,要使后代学习前人所创造出来的经验也离不开阅读活动。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休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阅读是识字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阅读能够进行听说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同时阅读也是孩子相伴终身的精神家园。作为一名学生每天都要看书学习,学习知识就离不开阅读,特别是语文的学习,学会阅读显得尤为重要。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外阅读不但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有利于学生提高认识、陶冶情操,更有利于发挥学生阅读的自觉能动性。学生有了阅读的积极性,再加上读书方法得当,阅读能力肯定会大大加强,也会推动课内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可见,以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为核心的阅读教学活动,在语文素质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承担着特殊的任务。
纵观小学生当前的阅读现状,我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不想读。有的学生阅读是老师和父母要求的,纯粹是为了完成阅读作业而阅读,久而久之,阅读成了学生学习的一种负担,是一种“要他读”的状态,这造成的后果就是“不想读”,没有尝到阅读的乐趣,所以没有兴趣。
2、不能读。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课业负担重,大量的作业塞满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学生处于被动阅读的状态,阅读范围狭小,为考试而读。例如,除了教科书外,学生所接触的课外读物大多是《好词好句》、《优秀作文选》。
3、不会读。拿起书来,无从读起,不知吸收,不知消化,迷迷糊糊读了,也没有收获。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如“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中问,问中读”,“勤于查找资料”等等。有的学生阅读方法不正确,看书时浮光掠影,走马观花,看书后很少做读书笔记,即使做了笔记,也无非是几个好词,几句好句。不能深入感悟文本。学完一篇课文,读完一篇文章,了解了内容就认为是读好了,读过了,其中的感情、意义、道理以及表达方式没有深入领会,读书只是停留在表面。
4、盲目读。由于受社会和传媒的冲击,许多学生沉湎于世俗流行的卡通读物、漫画武侠小说、校园言情小说、黑色幽默等另类文学作品,这些书大多缺少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和人性的闪光,内容不利于开阔学生的眼界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加之缺乏及时有利的指导,学生容易走向某种极端。在读书过程中,真正读进去的学生比较少,大部分学生容易受同学的影响,同学之间流行看什么,自己就看什么。
5、缺少阅读氛围。父母文化素质低,不爱阅读,家长用于孩子玩具、零食等方面的消费远远高于购买书刊的费用,对阅读认识不足,家庭没有阅读氛围,孩子无法得到熏陶和指导。
鉴与此,进行“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课题,通过研究,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掌握科学的读书策略和方法,提高小学生
自主阅读的能力。
二、课题的界定
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主动与文章作者形成对话、交流的关系,以引起共鸣,产生感悟,从而达到阅读活动真正的目的,即考虑教材与学生的因素,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能力:就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相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具体活动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也不能发展人的能力。
自主阅读: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结合自己的语文知识水平、兴趣爱好去选择阅读材料,制定读书计划并付诸实施的阅读过程。在阅读过程中拓展知识、提升能力、丰富思想感情和人生体验。
自主阅读能力:指学生在没有教师指教的情况下,独立的阅读、分析、理解、品味阅读材料,处理、筛选、搜集、接受各种有效信息的能力;调动已有的认知基础、阅读经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同时包含各种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形成。
总而言之就是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阅读目标,达到阅读效果。
三、研究依据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
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小学阶段的阅读总量不低于150万字。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的兴趣,感受、体验阅读的乐趣。培养求知欲,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提高素质和修养。
2、营造利于学生读书的氛围,培养学生在课内和课外积极、主动的读书习惯,提高小学生的读书学习活动质量。
3、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和阅读技能,提高阅读能力,使学生具有独立获取、搜集和处理知识信息的能力。
4、实现小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能够愉快的和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真正实现创造性的阅读。
5、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水平、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更新教育观念,寻求理论与实践创新。
2、调查分析法。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阅读现状。采用观察、谈话、问卷、座谈等多种形式,积累多种信息,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活动,使研究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3、行动研究法。在重视理论指导的基础上,强调实践与探索,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边修改,边完善。
4、经验总结法。按时将自己在课题研究中取得的心得体会、成功做法及独到见解等,进行梳理、总结和提炼。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过程及方法
1、准备阶段(2017年2月-2017年3月)
主要工作: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申报工作,确定研究对象,做好调查工作,制定课题研究方案的总体设计。
2、研究阶段(2017年3月-2017年5月)
主要工作:根据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具体的阅读目标体系,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向学生推荐与课堂教学相配套的课外阅读材料的同时,引领学生针对自己的兴趣进行广泛阅读。
3、总结阶段(2017年6月)
主要工作:分析处理在实践中积累的有关记录,总结实践,研究,探索的理论,撰写研究报告。在实践操作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对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
2、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重视教师的指导,使学生掌握自主阅读的方法。
4、家校联合,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七、课题研究成果
(一)培养兴趣,营造氛围
1.教师都能根据学生的特点推荐适宜的课外书,激发阅读兴趣,学生阅读热情高涨。
2.真正发挥“班级图书角”的作用,学生随时可以借阅图书,有专人负责管理和登记。这样使学生有足够的自主阅读空间,班级里形成了人人都阅读,人人都乐读的良好氛围。
3.在学生中大力推广“书籍互换”活动,扩大阅读范围。成立了“读书小组”,小组成员定期轮流对全班同学推荐好书,并要有推荐理由和内容介绍。
(二)重视指导,掌握方法
1.教师在课堂上非常注重指导读书方法,如:“精读法”重在质量,汲取起精髓,探求其义,明其习法;“浏览法” 重在广博,读得更多;“品读法”品味文中的语言,感悟文中的情感。学生们也已经养成阅读时勾、画、圈、点、批、记的习惯、品词评句的习惯、善于联系的习惯、想象的习惯,提高了阅读效果。
2.加强课内和课外的关系,坚持“一篇带多篇,课内得法,课外受益,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所谓“书越读越厚”,学生的阅读
不再局限于语文书,学完一篇课文,教师都会推荐学生去读同题材的文章,或者同一个作者的不同作品,如此的课外阅读,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增加了他们的知识量,同时加深了他们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实现了“立体地读”,效果颇佳。
八、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一)存在问题
1.如何处理好学业负担和阅读时间上的矛盾还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老师和家长留给孩子的作业较多,导致学生阅读的时间比较少,或者难以保证每天的读书任务。
2.阅读是一种需要身心高度投入的脑力劳动,小学生意志薄弱,注意力容易分散,觉得读书不如玩游戏或上网来得轻松,对于读书就应付差事,主要表现是装样子,离开了老师和家长的监督,就会分心。
3.我校的生源多为外来打工人员子女,部分家长文化素质较低,缺少家庭学习氛围,对孩子的阅读学习不够重视或者没有能力指导,不能配合教师完成阅读教学指导工作。
4.课题研究中注重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如何照顾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使他们都能在阅读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受益,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深入思考。
(二)解决思路
1.教师和家长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保证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间和阅读量。
2.营造阅读氛围,培养学生的专注力,教师和家长要做好指导和
监督。以提供学生展示的机会为平台,以家长与老师沟通配合为桥梁,以学生持续发展为归宿,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个性的、健康的、充分的发展。
3.阅读能力的形成与提高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应该长期地搞好自主阅读教育。
4.在本校有组织地推广研究成果,更好地运用课题成果,及时发现不足,不断改进,使课题研究意义得到充分的体现,真正发挥课题研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