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研究阶段性总结

时间:2019-05-13 19:40: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高中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研究阶段性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高中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研究阶段性总结》。

第一篇:农村高中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研究阶段性总结

农村高中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阶段性总结

巴东二中课题组

巴东二中承担的恩施州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农村高中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研究”,是恩施州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的“十一五”重点课题“中小学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子课题。课题于2007年5月正式立项并开题。课题开题之后,在学校党支部、校委会的领导和关心下,课题组做了很多的工作,采取了许多的措施,不仅保证了课题研究的有序进行,而且还取得了系列阶段性的成果。现简述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措施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巴东二中向来高度重视课题研究工作,从2003年至今,学校曾承担过或正处在研究过程之中的课题共10多项,其中有2006年底结题并被评为A等成果的全国“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社区德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利用研究”,2007年春结题的由湖北省电教馆立项的课题“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2009年3月结题的包含政治教研组负责的“趣味故事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研究”、数学教研组负责的“教学反思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研究”在内的七个湖北省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目前,巴东二中还承担着包括本课题在内的共九个课题的研究,这些课题既有国家级、省级的、也有州级的,都正处于有序的研究进程之中。由此可以看出,我校有着良好的课题研究传统和坚实的课题研究基础,这为“农村高中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研究”的课题提供了优越的前提条件和良好的研究氛围。这种优越的研究条件和良好的研究氛围得益于学校领导对课题研究工作的长期重视。正是有了学校领导的长期重视,才有全校上下对课题研究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才会有对搞好课题研究于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和培养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具有的重大作用有深刻的领会,才会有绝大部分教师积极支持并热情参与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学校领导经常以开会、座谈、询问的方式关心本课题的研究,以解决课题研究中的实际问题来积极支持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尽力照办与课题研究有关的各项事宜,尽力提供课题研究的物质、资金、制度的保障,充分保证了课题研究工作的正常、有序运行。

课题组成员扎实工作为了搞好本课题的研究,课题自开题以来,课题组根据课题实施方案的规定实行了定期会晤的制度,通过这个制度,一方面对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进行汇报总结,另一方面对下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通过这一机制,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的原则始终有科学的把握,对课题研究的目标始终有明确的认识,对课题研究的重大意义始终有深刻的领会,保证了课题研究工作既服从、服务于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长远大计,支持、配合学校的各项重大工作,又让课题研究在学校全面持续发展,学校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的大局和前提下,1

得到很好地开展。在课题组的科学指导和学校领导的有力支持下,经过全体课题组成员的认真努力、勤奋工作,课题的研究工作得到了扎实有序地开展。毛兴凯、覃鑫山老师负责的农村高中校园文化活动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充分利用我校重大活动多且水平高的优势,认真开展有关研究工作。在这些活动中以全校一年一度的“劝农亭杯”体育艺术节,团校委和语文教研组共同组织的演讲、合唱、书法、绘画等活动最具代表。两位老师既是这些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参与者之一,又是这些活动的研究者与总结者,拍摄了大量的照片,撰写了大量的通讯报道并在各级报刊和网站上刊登。陈宏斌、田世仲老师负责的农村高中校报校刊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两位老师积极带头,勇作表率。田世仲老师作为学校党支部副书记主持编辑了《学校党建探索》杂志,收录党员教师的各类理论学习与体会文章。陈宏斌老师作为学校团总支书记,主持编辑了《新叶》、《二中校园报》、《学习报》等校报校刊,为学校的文化建设增添了一朵奇葩。田宗学、何永明老师负责的农村高中人文环境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两位老师充分利用我校已有的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展牌、展板、专栏、横幅、标语、图画、锦旗、雕塑、盆景、广播等多种形式把学校装点得文化气息十分浓烈,使校园成为文化校园,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到校园文化的熏陶。向汉宇、张明辉等老师负责的学生在农村高中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两位老师联合各位年级主任和各位班主从抓学生的衣着发型、言谈举止、教室寝室卫生等细节入手,狠抓学生的行为管理、净化校园、美化教室,营造了一种和谐的文化氛围。向汉宇老师为此还编写了十多万字的德育教材,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作出了相应的贡献。田代胜、胡阳新老师负责的文化制度在农村高中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两位老师充分发挥在理论研究方面的特长,仔细查找资料,认真总结归纳,并结合学校实际进行概括提升,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比较厚实的理论基础。除上述这些课题组主要成员的辛勤工作之外,课题组的其他成员和非课题组的广大教师都能够顾全大局,服从安排,尽力做好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各项工作。

二、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经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扎实工作以及全校师生的积极配合,本课题的研究工作主要取得了下列阶段性的成果。

1、对课题内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把握“农村高中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这一课题的内涵,通过研究,我们认为主要应包含下列几层含义。第一是“农村高中”这一界定主要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农村高中不同于城市高中,农村高中相对于城市高中而言,一方面在办学条件、学校实力、内外环境、师资水平、教学质量、生源质量等方面有较大的差距,另一方面又具有自身的办学特色与优势。其二是农村高中不同于农村的初中和小学。农村高中的校园文化建设与农村初中、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既有相同相通的一面,又有相异相对的一面。第二是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解更进了一步。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其他建设诸如学校硬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建设等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它们既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一面,又有相对独立的一面。第三是和谐的校园需要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客观要求和具体体现,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校园的应有之义。和谐的校园一定是文化的校园,一定是校园文化建设搞得非常好的校园。第四,对什么是“农村高中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有了更为准确的把握。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从弄清什么是“文化”这一概念入手。对于什么是“文化”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古今中外对“文化”的解释有数百种之多。在此,我们只能引用现代较为正规的说法,既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主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版,1996年7月修订第3版,第1318页)。其次要弄清什么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学校生活的存在方式的总和,其主体包括生活在校园内的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三大群体,它是在物质财富、精神产品和氛围以及活动方式上具有一定独特性的文化类型。狭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学校精神文化,是在学校发展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反映着人们在生活方式、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百度网:作者:佚名)。还可以表述为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共同创造和享受的学校各种文化形态的总和。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次。校园物质文化主要是指学校教学设施、生活设施。校园制度文化是指学校的校纪、校规、制度、公约以及习俗等等。校园精神文化是指包括校园历史文化传统和绝大多数师生认同的文化观念、价值体系、生活信念等意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校园精神,它属于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百度网,作者:白水)。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它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现象。理解至此,我们对什么是“农村高中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研究”这一课题的深刻内涵应该有了一个比较完整、准确而深刻的把握。

2、校园文化硬件建设有新的进展校园文化硬件建设也可以叫作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它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完善的校园设施将为全体师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使师生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将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将有助于陶冶师生的情操,将塑造师生的美好心灵,将激发师生的开拓进取精神,将约束师生的不良习气和行为,将促进师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客观地讲,我校由于近10年来的快速发展,学校在硬件建设方面取得了骄

人的成绩。学校前后筹资三千多万元修建了教学楼、科教楼、女生宿舍楼、教工宿舍楼、篮球场、田径场以及校园道路硬化、校园绿化等工程。如今学校教学区、运动休闲区、生活区、绿化区的格局初步形成,布局较为合理。本课题研究启动之后,学校又吸纳社会投资兴建了男生宿舍、又引资600多万元修建学生食堂,此工程目前正处在紧张的施工之中。除此之外,学校每年还要花费数万元用于置办大量的展板、展牌、专栏、横幅、墙报、雕塑、标语、镜框等校园文化硬件设施,这些硬件建设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优越的前提条件。如今的巴东二中,校园整洁、景色漂亮、空气清新、环境宜人,不仅成为全校2000多师生学习、生活的美好场所,也成为野三关集镇的一大景观和附近居民运动休闲的理想之地。

3、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成果显著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校师生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所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

(1)校风建设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因素,体现着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在校风体现形式上,校风主要表现在校训、校歌、校徽和校旗上。我校建校于1956年,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中,学校立足巴东江南这片热土,秉承土家民族的历史传统,经过当代二中人的总结提炼,形成了巴东二中自己的校训校风。即“立德树人为宗旨,教学质量为核心、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校训理念以及厚德博学、创新笃行“的校风。校歌校徽也已于2004年相继形成。校歌校徽、校训、校风既是对我校50多年办学底蕴的高度凝炼,成为今后我校各项工作的总方针和总指导,也成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突出体现。

(2)教风建设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教学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通过长期教育教学实践的积累,我校形成了“博学善教、德才并重”的教风,学校高度重视将这一教风贯彻和指导于现今的教育教学实践并不断丰富充实。在学校的各项工作尤其是教育教学实践中,要求教师要努力学习,广泛学习,加强研究,提高教学技能,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做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教师,以实际行动来体现和适应“博学善教、德才并重”的教风。只有在全体教师中树立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治学严谨、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开拓进取的教风,才能引导和促进勤奋学习、积极向上、严谨求实、尊师重教、遵纪守法、举止文明的优良学风的形成,也才能培养和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学风建设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我校是一所农村一般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整体比较差,与重点高中的学生有很大差距。尽管如此,在老师的培养和教育下,绝大多数同学能够做到严格要求自己,勤学守纪,积极向上,单纯朴实,表里如一,因而形成了我校“勤学睿思、知行合一”的学风。这一学风激励和鞭策着一届又一届的土家儿女努力学习、拼搏进取,勉励和鼓舞着一批又一批的二中学子从巴东二中校园走向各类高等院校,走向广阔的社会,成为各行各业的行家里手和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优良的学风像校风、教风一样,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人品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对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4、学校制度文化建设初具规模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教育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体制,教育教学教研体制、管理体制以及各种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保障,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近年来,我校在高度重视校园文化硬件建设的同时,也非常重视抓好以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软件方面的建设。在这方面取得成绩可谓既多又大,粗略统计,我校近年来共制订规章制度100多件(套)。这些规章范围涵盖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搞好学校的各项管理提供了具体直接,详实可行的依据。具有健全完整、符合实际的规章制度,才能保证学校各项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才能促进学校的发展。我校近年来从一所农村一般高中能够取得州级示范高中、州级文明单位、省级安全文明卫生学校,湖北省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学校、全省唯一农村高考考点等一大批荣誉表彰,这些规章制度的制定和落实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这些制度在推动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为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了丰富的内容,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

5、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校园文化建设为全校师生的学习和生活创设了一个和谐宽松、优雅宜人的环境与氛围,身处校园总给人有一股扑面而来的浓烈的文化气息,时时养人,处处育人,让人于有形无形之中受到感染与熏陶,从而规范师生特别是学生的举止言行。一张照片、一个名字、一个小提醒、一个小告示等能够起到教师平时说教难以起到的作用,这些对于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增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实效性起到了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同时,教育质量的提高,也带动了学校教学质量的大提高。因为教育质量的提高,德育工作富有实效,端正了学生的品行,端正了学生学习的态度,明确了学生学习的目的,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论学习基础好坏、学习能力高低,绝大部分同学都能够努力学习、认真学习,从而达到了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目的。单就高考成绩而言,我校近几年来的高考升学率都达到了98%以上,省线上线率各项指标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多个百分点,高考综合评价始终位列全州一般高中前三位,并战胜几所县城重点高中,数年获得全州高考教学质量奖牌。这些成绩的取得,虽然不是由校园文化建设直接带来的,但却与我校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狠抓校园文化建设有着紧密不可分的联系。

6、其他重要成果

(1)《献礼----巴东二中50年风采录》----《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年12月北京第一版。

(2)“巴东二中管理制度汇编(部分)

(3)《新叶》、《校园报》、《巴东二中》、《学校党建探索》、《笔耕录》等校报校刊若干。

(4)“校园文化”图片、照片200余张。

(5)促进了学校其他科研课题的研究以及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发展。

(6)“校园文化建设”课题研究论文若干篇。

三、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1、课题研究还较多地滞留在理论研究的层面,相对于学校其他工作而言,还处于被动的一面,具有滞后性,课题研究较多地局限于对学校过去或现在已做工作的总结归纳概括提炼之上,研究成果不能够或难以对学校的有关工作形成主动的影响,提供先异性的指导。这个问题也许是所有课题研究的共性。

2、部分教师对课题研究的认识不够,积极性有待提高。

3、课题研究的全校性、共同性、实践性、持久性有待进一步提高,课题研究与常规的教育教学工作、教研教改工作、学校其他工作的联系还须进一步密切。

综上所述,农村高中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在学校领导的关心爱护下,在课题组老师的辛勤劳动下,在全校师生的支持配合下,在上级领导的悉心指导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尽管还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我们仍有信心、有决心在今后的课题研究工作中,发扬成绩,修正不足,克服困难,拼搏进取,奋发努力,扎实工作,圆满完成本课题的各项研究工作,力争取得更多更优异的研究成果。

执笔人:邓传选

2009年4月

第二篇:农村和谐文化建设

农村和谐文化建设

主要问题分析:

一、文化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农村文化活动形式还不丰富,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文化活动相对贫乏。

二、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

三、农村文化活动内容比较单一,容易被低俗、不健康文化侵入,并且缺乏文化创新。

主要措施:

一、加强农村文化活动建设,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

二、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和农民提供优质和优秀的文化产品。

三、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抵制腐朽文化,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

第三篇:当代中国和谐文化建设研究

当代中国和谐文化建设研究

习静

【摘要】: 文化作为一种“软国力”,对一个民族、国家和地区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它可以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所以,在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要求把和谐文化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胡锦涛同志2006年5月在云南考察时强调指出,要树立共同理想,打牢共同思想基础,弘扬民族精神,开展道德建设,特别是要宣传和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和谐文化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道德力量。这一重要讲话,首次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的战略思想。和谐文化,是我们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以文化形式外化的一种表现和展示,也是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柱和具体方式。当前建设和谐文化已成为大势所趋、当务之急。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生产与消费,人与自然的矛盾空前尖锐。这其中,社会思想道德层面的变动尤为剧烈——传统的道德规范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原有的一些指导人们行为的重要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在不少人那里日趋淡漠,有的甚至直接被抛弃。与此同时,与蓬勃兴起的市场经济相适应,价值多元化逐渐成为社会文化生活领域的重要趋势。而和谐文化的提出,为解决我国思想文化领域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没有和谐的文化,就没有和谐社会的思想根基,也就不可能有社会和谐发展的实践追求。建设和谐文化,是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也是学术界关注的重大的理论问题。本文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着重阐述了和谐文化的本质和基本特征及和谐文化在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文化产品、制度体制为一体,是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知、反映和评价,是和谐社会的灵魂,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除具有时代性、现实性、民族性、继承性、人民性这些文化的共同特征外,还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和谐文化是坚持和倡导和谐理念、和谐精神的文化;和谐文化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和谐文化的灵魂与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谐文化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的文化;和谐文化是对和谐社会总体认识和评价的文化体系。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精神家园,它的地位与作用主要体现在: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和谐文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协调发展的根本要求;和谐文化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和谐文化有助于实现文化自身的和谐。第二部分:侧重分析了当前我国和谐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当前我国和谐文化建设面临着两方面的挑战:一方面是当前社会发展发展对我国和谐文化建设带来的挑战,主要包括全球化时代的“西方文化霸权”对我国和谐文化建设提出的挑战;市场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和谐文化建设带来的挑战;信息网络化对我国和谐文化建设提出的挑战。另一方面是不同文化间的冲突对我国和谐文化建设带来的挑战,主要包括中国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冲突;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现代文化与后现代文化的冲突。第三部分:重点阐述了构建当代中国和谐文化的主要对策。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培育和谐的社会风尚;坚持文化创新与文化自觉,形成“和而不同”的文化氛围;大力发展经济,坚持“五个统筹”,奠定和谐文化的物质基础;加强道德、制度、法律体系建设,构建和谐文化的保障机制;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繁荣社会文化,维护文化安全。

第四篇:农村小学诚信校园文化建设途径研究

农村小学诚信校园文化建设途径研究

摘要:诚信是人类社会共有的一项根本性道德原则和行为准则,是我国自古以来尊奉的道德原则和立身治国之本,也是当前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司法、教育等活动中的一条重要原则。加强农村小学诚信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学校、家庭等层面,具体论述了诚信环境文化、精神文化、课程文化、活动文化、制度文化等的建设途径。

关键词:农村小学 诚信文化 建设途径

一、构建诚信校园,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

(一)优化诚信育人环境,以境育诚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他周围——在学生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经常看到一切,对于他的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环境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身处良好的环境中,才能形成良好的品质。学校是学生最经常、最主要的生活、学习的环境。因此,加强校园道德氛围建设,优化诚信教育的环境,才会使学生在思想上受到启迪,情操上得到陶冶,从而使他们诚信品质得到升华。

1、加强校园大环境建设。

深化以“诚信”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和德育环境建设。学校将“诚信”作为校训的第一内容,安装在教学楼的正面,每周一升旗仪式上全校师生都要诵读;主题文化墙有《诚信赋》、《诚信理念》、《诚信释义》、《诚信师生评选标准》、《诚信教育实施方案》、“十佳诚信师生”事迹等;教学楼走廊、办公室悬挂古今中外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经典诚信故事;每学期的“国旗下讲话”,都要用不同的故事、事例阐释“诚信”的涵义;通过宣传栏、校园网站、红领巾广播站、展板、征文比赛、故事会等平台,在广大师生中大力宣传诚信,褒奖校园内诚信的人和事,鞭挞失信的人和事,让广大师生置身于浓厚的诚信氛围之中,以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二是要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在收费、招生等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工作中,杜绝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等不良作风和行为。

三是在日常管理中,严肃认真,始终如一,不搞突击应付,不搞“面子”工程。学校将严格实行校务公开,重大项目的建设、人事调整等校内大事提请校职代会讨论通过,确保评优、晋级、表彰等过程透明、结果公正。各类奖惩责任制及时兑现,真正做到坦诚相待,讲究信用。

2、加强班级环境建设。

每个教室都设置“诚信教育园地”,在这个专门的园地里,有各班级制定的“诚信公约”、诚信书画作品展、“诚信曝光台”、“每月诚信之星”、“我身边的诚信故事”等专栏。各班级每学期创办一次“诚信”黑板报,开展一次以“诚信”为主题的班(队)会、故事会、征文比赛、手抄报比赛等。各班级的班训都包含有诚信内容。通过这些班级环境建设,促使学生牢记“诚信为本、做人在先”的道理,自觉地从上课、作业、考试、值日等小事做起,努力作一名诚实、守信、正直、履约、不欺、不瞒、不说谎话、品德高尚的中国公民。

(二)打造诚信教师队伍,以师范诚

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一方面应当是学识渊博的人,另一方面应当是诚实守信的人。陶行知先生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诚信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言行会成为学生效仿的典范,教师的一举一动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教师的人格素养越高,其榜样作用也就越强。开展诚信教育,教师应以身立教,以德育德,以行导行,用爱和诚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并通过各种制度建设把诚信教育落实到全体教师的教育行为上。

作为教师,平时要做到:

(一)平等诚心听真话。要鼓励学生讲心里话,用自己的语言讲话,引导他们不讲大话,讲真话实话。

(二)情理交融讲真理,讲党的方针政策,讲制度纪律,不能言不由衷,要把自己的真情实感放进去,要有个人的创见和感受,让学生感受到教师讲的是真心话。

(三)言行一致做真人。教师要保持良好的师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使学生通过教师的人格榜样体会“真”的高尚、“假”的渺小。

为此,学校应采取以下几项措施:一是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二是开展 “教师诚信之星”评选活动。三是坚持提供诚信服务。

(三)打造诚信课堂,以理倡诚

课堂是教育实践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教师要主动地、有意识地将诚信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时机,结合教学内容,将诚信教育有机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

1、充分发挥品德课的主渠道作用。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专门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课程。学校应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这一特殊功能,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对小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不仅要向学生阐释诚信的涵义,诚信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通过多种教育手段,如情境教学法、道德两难法、榜样激励法等,提供与现实生活同构的环境,使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产生道德冲突,培养道德判断能力,培养诚信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最终将诚信理念内化为自己的道德需要并外化于道德行动之中。

2、坚持其他学科渗透诚信教育。

无论是人文学科还是自然学科,都蕴含着丰富的诚信教育内容,只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挖掘、去发现,去领悟,就一定能对小学生诚信品质的培育起到很好的作用。如在语文教材中就处处闪耀着诚信教育的光芒,像《狼来了》、《诚实的孩子一一列宁》等都是脍炙人口的诚信教育经典之作。历史教材中凡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起过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无不是诚信的典范,而对社会历史发展起阻碍甚至破坏作用的反动人物几乎都是背信弃义、言而无信的小人。在自然科学的各科教材中更是处处充满了诚信。科学上的每一项发明或发现,无不是科学工作者求真务实、不懈探索的结果。没有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态度和作风,就不可能有科学上的发明或发现。因此,教师要做有心人,要心中时刻装着“育人”二字,善于利用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接受诚信的熏陶,在不知不觉中树立诚信理念,立志做诚信之人。

3、编好、用好校本教材。

分年级编撰一套诚信教育专用校本教材,其中的内容全部来自生活,是生活的再现。教材以故事为载体,每个故事为一课,每课前有导读,课后有“想一想”、“议 一议”、“做一做”,引导学生做到“知行统一”。各班级要充分利用班会、午会和自习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讨论,着力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

(四)大力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以行践诚

实践性是道德与一般知识的主要区别,是品德形成的关键。品德的形成需要道德主体通过长期的实践体验,将道德知识、道德原则内化为自我的一种内在需要、内在信念而逐步形成为自我的道德情感,落实到道德行动之中,正所谓“知道为智,体道为德”。实践证明,主题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教育形式,在特定的教育氛围中,容易产生整体效应,往往容易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集中力量开展“诚实守信我先行”的主题系列教育实践活动。

1、礼仪教育先行。

中国是有着几千年优良传统的礼仪之邦,诚信与礼仪密不可分,“礼于外而诚于内”。礼仪教育是我们学校的传统教育,我们将诚信教育与学生礼仪结合结来,更使学生感爱到诚信就在他们身边。学校每学期结合行为规范教育,把每学期开学第一周为“礼仪周”,开设礼仪教育讲座,包括“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等讲座内容,全方位的展现礼仪在人们生活的的作用,而其本质是“内诚于心”。

2、举行“诚信宣誓”。

每学期开学初全校师生都要签订“诚实守信承诺书”,并由学生代表在开学典礼上进行宣读。一年级新生入学要进行诚信宣誓,六年级学生毕业时,要在毕业典礼上进行终生诚信宣誓。学生诚信宣誓仪式作为小枧置信小学的特殊宣誓,从形式与内容上逐步成熟,让每一位师生在这样的宣誓中接受一次次洗礼。

3、创编、演讲诚信故事。

学生收集、整理身边的诚信典型故事,并参加班级、学校组织的演讲会,学习他人的诚信品质,促进自己诚信品质的养成。对好的诚信故事将编进诚信教育校本教材。

4、收集、学习、背诵、编写诚信格言。

学校在校园内悬挂古今中外注明的诚信格言、诚信故事,让学生随时置身于诚信文化氛围之中。各班级组织学生收集诚信格言,并在班上进行交流,择优组 织大家学习、讨论,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自己编写诚信格言,再在班级交流,并择优推荐到年级、学校参赛,由学校最终评选出最佳格言,在全校展出。

5、举办诚信主题竞赛活动。每学期举办一次诚信黑板报、诚信手抄报、诚信征文、诚信书法、诚信绘画比赛,诚信知识竞赛,诚信演讲比赛等,以比赛促修炼。

6、举办诚信之星、诚实守信好人、诚信班级评选和报告会。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有无数视信誉为生命的名人佳事。在现实生活中,也有许许多多重视信誉、恪守诚信的真人真事。所有这些,都是对小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好材料。学校每学年评选一次十佳诚信教师、十佳诚信学生,并在文化长廊进行展示。根据游仙区教体局《关于广泛设立好人榜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通知》精神,每个月评选一次诚实守信好人,并在校内张榜表彰。同时,在全校举办报告会,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和感召更多的小学生树立诚信意识,学做诚信之人。

7、记录诚信足迹。

从三年级起,开展撰写成长日记活动,每周必须要有一篇与诚信主题有关,并由教师做出批阅。每学年组织一次“成长足迹大家谈”,对典型的事例和精美的文章进行表彰。同时,为每一位孩子设立诚信档案,记录在小学阶段的成长足迹、包括重要事例、表彰、批评等,每学期由班主任老师评定诚信等级。

8、抓住阶段重难点,积极开展专项主题活动。

从理论上说,诚信重要性的理解不成问题,但现实社会带给少年儿童许多反面的教育,理论与现实的反差就造成诚信教育的无奈、无力。因此小学生诚信品质教育既是本次实验的重点也是难点。学校在不同时期确定不同的重点,在学生中开展专项主题教育。比如在期末统一检测前,我校开展“文明考试教育活动”。具体做法是:开展“文明考试”申报活动,组织学生参加“诚信从我做起”签名活动,在考试前与学生、学生家长签订“考试诚信承诺”等,加强文明考试的教育。在运动会前,开展“文明比赛主题教育”,引导学生文明参赛,赛出风格,赛出水平。让这些活动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体验的很好形式,也尝试出一种“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形式。

9、组织学生开展诚信社会实践活动。

一是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让学生走向社会进行调查,感悟社会的诚信度,用自己的诚信感动别人。调查结束后分班组织汇报交流,让学生懂得讲诚信与不讲诚信的得与失,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是开展“诚信回归”手拉手活动,让学生和社会各界站在同一平台上,大手拉小手,小手拉大手,共同“明礼诚信,诚信立人。”让孩子们和大人一起郑重宣誓:“诚信从我做起,诚信从身边做起,诚信从今天做起。”庄严的宣誓不仅回荡在广场上,更回荡在学生们的心中。

三是指导学生行为实践,促使他们知、行有机的统一。假期组织雏鹰假日小队,开展雏鹰大行动,组成小记者团,到各个岗位“寻找诚信”,撰写调查报告或小论文,举行“诚信”演讲,让大家都懂得,无论学校、家庭、个人、国家,都必须以诚信为本,要倡导诚信之风,在精神道德领域中弘扬诚实守信。使学生在具有趣味性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自觉培养诚实守信的品质。

(五)建立健全学生诚信评价体系,以评促诚

人的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从道德他律逐渐走向道德自律并最终实现主体对道德自由把握的过程。小学生诚信品质的形成也必然要经历这样一个发展过程。所以在诚信教育中,一方面教育者要有足够的耐心,坚持开展长期的教育活动,另一方面要促使学生自律、自觉地践行诚信,养成诚信的习惯。这就要求学校制定一套较为完善的学生诚信监督评价体系,将学生的日常行为和各阶段的诚信状况纳入评价体系之中,以便给予及时的、系统的教育与引导,做到监督护诚。一是制定《学生日常行为诚信守则》,《教师诚信之星评选办法》、《学生诚信之星评选办法》、《诚信班级评选办法》等,使学生有规可循且使学生的诚信状况有据可查。二是制定学生诚信状况评估条例,定期对学生的诚信状况进行评估,评估过程也是教育的过程,要在充分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前提下进行,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估和家长评估相结合的方法,根据评估办法对学生诚信状况进行量化并分出相应的等级。三是制定诚信赏罚制度,将评估结果与赏罚机制联系在一起,且与评优评奖挂钩,通过表扬、奖励或批评、惩罚等手段,使学生明辨是非,坚持诚信行为,克服失信行为。四是建立学生诚 信档案,以便对学生诚信道德形成过程进行长期的跟踪和系统的教育。给每一个学生建立一份诚信档案,将其每个阶段的诚信评估结果及赏罚情况记入档案,其目的主要不是为对学生形成终结性的评定或作为选拔的依据,而是为了使教师能及时地了解每个学生的诚信状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从而使整个教育过程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学生诚信监督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使小学生诚信教育制度化,能有效避免教育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对小学生诚信品质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

二、营造诚信家庭氛围,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独特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古人云:“家风淳,子孙贤”。良好的家庭诚信教育氛围,是孩子成长的沃土。诚信品质的养成,要靠长期的熏陶。在家庭生活中,每个家庭成员良好的言谈举止,诚实守信的品质,特别容易潜移默化,相互影响,从而共同进步。

1、开好家长会,做好家校沟通。

在家长会上,学校向家长汇报学校诚信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让家长明确诚信教育的目的,理解诚信教育的作用,征求家长对诚信教育的支持与帮助。

2、积极主动引导家庭教育,指导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一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家庭教育知识讲座以及创办家长学校、家长培训班等活动,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二是引导家长营造民主的家庭氛围。有研究表明,在宽松、和谐、民主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较少说谎,家长要率先垂范。三是引导家长重视子女的“成人”教育。中国古代教育家张载说:“德薄者终学不成也”。学校必须努力引导家长从当前片面追求子女成才教育变成关注子女的成人教育,把诚实守信作为培养孩子做人的要领,教育子女从小树立诚信理念,学做诚信之人。

3、讲“我的诚信故事”。

召开家庭故事会,父母和孩子同讲在成长过程中的诚信故事。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的故事,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对孩子都有极浓的兴趣。对孩子的故事,家长要正确加以引导,帮助孩子明是非,正言行。

4、评选诚信家长。学校每学期评选一次诚信家长,先由学生及家长自己申报,班级审核,最后学校审定公示,并进行表彰奖励,对特别突出的,邀请参加学校报告会。

三、强化学生自我教育,提高学生诚信自律能力

所谓自律,是指学生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的一种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觉意识升华的约束机制。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自我教育乃是教育的真谛和核心”,“只有能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魏书生说得更透彻,他认为:“真正的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使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克制”。从某种角度来讲,教育的方向和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教会学生如何自律。道德教育的最高目标是教会学生学会自律。然而,在自律方面,青少年学生存在的问题表现在自我评价障碍、意志薄弱、人格障碍、挫折心理等。中国古代道德修养论中的“慎独”、“主敬”与西方的“有得于内,无待乎外”对我们培养学生自律能力有很好启示。

1、将诚信道德规范的内容深深根植于学生的心中。组织全校学生认真学习相关规范,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规范“是什么?应当怎么做?”,还要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这样规定?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从思想上接受它,在行动上践行它。

2、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体会诚信道德的深刻内涵,从而提高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如开展“道德银行”活动,学生将自己在学校、社会、家庭的优秀道德行为兑换成一定的道德币,存入“道德银行”,如有不良行为习惯,将消费一定的道德币,其目的在于通过这一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自律能力。开展“我做合格小公民”五小行动,即在家做父母的小帮手,在社会做文明礼貌的小标兵,在学校做团结友爱的小伙伴,在社会做遵守秩序的小卫士,在独处时做心理健康的小主人,活动体现主动性、互动性和参与性,将德育(含诚信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团结友善、遵守秩序、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

3、创设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良好外部环境。

学校要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提高学生诚信自我管理能力的发展目标,根据管理目标,构建能促进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发展的学校管理网络、班级运 行机制以及科学的评价体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诚信育人新格局。同时,学校还要加强人文关怀,强化教师的服务意识,深化校本课程开发,建设有利于学生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课程体系,创设有利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的校园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

4、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也称逆境磨炼,是指通过展示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挫折因素,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及驾御挫折的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即让学生不在挫折中消沉、徘徊,而向挫折学习,在挫折的锻炼和考验中成熟、奋进、崛起,自处逆境仍然保持心理平衡和正常活力,从而培养对未来生活的适应性和调节周围环境的能力。在诚信教育实践活动中,对学生遭受的挫折,教师要多渠道疏导,积极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找到改进的措施和动力,帮助学生增强学生挫折心理免疫力,克服输不起的心理障碍, 把挫折看做是丰富人生的经历,真正明白“吃一堑,长一智”的道理,增强学生品德实践能力,提升诚信品质。

参考文献:

1、李玉兰:《诚信校园文化探究》,《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年第6期。

2、梁爱清、韦有隆:《诚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路径》,《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第6期。

3、曹跃华:《加强诚信教育是当前文化建设中的首要任务》,《商情》2014年第48期。

4、金光琴、丁邦东:《构建和谐校园与校园诚信文化建设研究》,《时代教育》2013年第1期。

5、楼黎社:《诚信校园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

第五篇:和谐校园 网络文化建设

和谐校园 网络文化建设

校园网络文化是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交叉融合而形成的新型校园文化,网络作为全球最重要的信息传播工具之一,已成为现代社会信息交接、传播、收集的重要渠道。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是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部分。

一、校园网络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1、重视和加强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自我校1999年建成校园网以来,校园网网络规模逐年扩大。2002年3月我院开始规划建设大学城新校区,新校区的校园网规模大、结构复杂、档次高。核心交换设备采用Cisco6509交换机,主干仍然采用千兆,百兆交换到桌面。主干光纤到新校区十幢大楼、信息点分布到每个办公室、实验室和每个教室。新校区每个学生宿舍都布有信息点,信息点总数2万多个。满足了教学管理上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需求。

2、提供功能丰富的网络服务

通过校园网提供各类网络服务,Internet服务、邮件服务、文件共享和打印服务、FTP服务、视频点播服务。

2、建立功能强大的校园一卡通系统

学院将校园一卡通系统作为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校园信息化数据采集的基础工程之一,高起点、高目标、高要求,建立了功能完善的校园一卡通系统。

目前校园一卡通已取代就餐卡、图书借书证、学生准考证、学生身份牌等各种证件的全部或部分功能,并实现了银行圈存、食堂收费、超市收费、宿舍水电消费、机房上机消费、宿舍上网消费、学生公寓门禁等功能。

二、校园网络管理平台建设

1、建立了各类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第二课堂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系统、图书管理系统、学生选课管理系统、网站发布平台、通知发布系统。

2、建立了数据交换平台,实现各信息系统数据交换与共享。

3、实现校园一卡通系统与学生宿舍上网系统、图书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的对接,实现了学生数据共享、学生宿舍上网消费、图书借还等功能,进一步拓展校园一卡通的应用。

三、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培训

(1)建立学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和网络文化建设。

(2)组建校园网网站管理员队伍,定期组织专业技术培训和讲座,不断提升网站质量和网站管理能力。

(3)加强与教学相关的人员的培训,增强他们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和管理软件的能力使其能达到进行教学、辅助教学和管理教学的目的。

(4)不定期的举行全校范围内的关于网络技术的相关讲座,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学生学习网络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努力实践我院“知行并进”的校训。

四、校园网络管理体系建设

1、建立了《学院校园网管理及安全条例(暂行)》、《学院校园网用户管理规定(暂行)》、《学院学生宿舍上网暂行管理条例(暂行)》、《学院校园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条例(暂行)》、《学院信息发布审查、登记、保存、清除和备份制度(暂行)》等制度。

2、校园网络管理模式

学院建立了安全高效地的网络管理模式。全院上网采用自行开发的认证系统,实行统一身份认证,并建立了强大的上网日志管理系统。

3、建立信息安全监管机制(1)学院建立了信息发布审核机制,保障学院信息的安全。

(2)学院设立了专门安全部门监管内网和外网的信息,以主要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为主,对网络文化建设工作进行总体监督,网络中心机房全天候的有专人监控校园网。各系和部门的网站内容由所属部门负责人负责监控。

五、校园网络文化管理机制建设

(一)建设和谐开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1、建立了思政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网等专题和主题网站,高扬马克思主义的鲜明旗帜,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积极倡导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师生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

2、建立心理在线、教务在线、学工在线等专题学生网站,解决学生生活和思想的问题,把诚信教育作为校园文化建设和道德建设的重点,确保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二)建立和谐互动的育人机制

1、建立以学院网站为主体,部门网站相结合的网站模式。充分发挥网站的信息沟通的桥梁作用。

2、建设Web发布平台,将部门网站信息与学院网站信息进行整合,实现信息共享。

3、建立学生与学校的互动机制。

设置院长信箱、留言板等,提供学生与学校领导和各部门互动交流的途径。

4、建立毕业生与学校的互动机制。

建立校友会网站和校友录系统,保持学院与毕业生的联系和沟通。

5、建立了校信通系统,通过手机短信加强了学生与学校、家长与学院的联系。

(三)营造和谐活跃的学术氛围

1、引进数字图书馆,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读秀学术搜索、书生之家、金图国际外文数字图书、高校英语学习资源总库、EBSCO、Springer、大学城文献资源共享等各类资源,为全院师生提供丰富的数字资源,给教师和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和发展空间。

2、大力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建立了数十门网络课程,形成了学生与教师互动的教学模式。

3、实现课件资源网络化,建立视频点播系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4、建立科研网,积极倡导学术思想,调节教师行为,形成学术激励系统,激励教师从事科研活动,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提升高质量的教学水平,为创造性思维提供良好的土壤。

5、开辟学术交流园地、科研成果查询、各类成果评审公示等专栏,形成专家学者自由、平等地表达学术观点和思想,开展学术争鸣,敢向权威挑战的风气。

下载农村高中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研究阶段性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高中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研究阶段性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

    加强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 泉州第十一中学 黄振华 学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建设和谐校园。和谐校园,就是把学校建设成最适宜学生成......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人文校园——岚山区安东卫街道二中课题组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

    江北高中校园文化建设总结汇报材料范文

    秦巴劲松参天起汉水明珠应潮生 ——汉滨区江北高中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总结 汉滨区江北高级中学创办于1989年,是一所全日制区直属高级中学, 2008年12月成功创建为省级标准化高中,......

    高中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高中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高中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总结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

    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经验材料大全

    人文校园静待花开——区实验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经验材料当你走进蔡甸区实验高中的大门,你就会被那浓郁的校园文化深深地吸引。在校园里行走,墙壁标语比比皆是:“迎着晨风想一想:今......

    农村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方案一:农村校园文化建设方案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一所学校外在的精神形象,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学校办学水平重要体现。为了提高学校办学品位,提升学校教育......

    浅谈如何加强农村校园文化建设郑

    浅谈如何加强农村校园文化建设 新店中心小学 郑军节 校园文化展现出一所学校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校园精神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它对学生的人生观产......

    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但它过分的系统化、知识化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再加上现在班额普遍偏大,老师无法顾及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