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3 16:45: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

第一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

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校园精神以及培养这种精神所需要的文化环境的总和,它包括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等,集中表现为一种共同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具有先导、辐射、熏陶、教育、约束等功能,在大学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各个高校都比较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大学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敏感点,其建设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手段不断探索与尝试,已初具规模,初有建树,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校园文化总体水平还有待提高。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体现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高校是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体现校园文化建设的“人文观”、“发展观”和“和谐观”。

一、体现校园文化的人文观

21世纪,人才是第一资源。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作为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把人的需要和人的发展放在第一位,把人作为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充分发挥人的作用来满足人的需求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所在。高校通过和谐校园文化的建设,赋予师生全新的面貌和理念,用道德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用理性来战胜情绪的冲突,用文化来引导正确的思想,关注师生的真实需要,传递丰富的文化知识,鼓励师生的创造精神,使他们在体力、智力、心理和伦理各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这才是高校校园文化构建中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倡导和谐的人文精神。就目前而言,大学人文精神的失落是不争的事实,造成失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的原因,也有教育的原因。然而,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国民综合素质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呼唤人文精神,加强素质教育,是当前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努力营造和谐的学术、文化氛围。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是一种着力于以文化因素去挖掘师生的潜力,尊重和重视人的因素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它更多强调的是环境和情感的作用,以

建立一种以人为中心,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的机制和使人奋发进取的文化氛围。营造和谐的学术氛围就是要提倡学术自由,鼓励学术争鸣,体现兼容并包,使不同的学术观都能在追求真理的旗帜下乐享其成。和谐的学术环境取决于自由的学术氛围、师生平等交流的氛围、宽容失败的氛围、敢于冒尖的氛围、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的氛围等多个方面。这诸多氛围的形成需要长期沉淀、积累,而形成之后便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最优秀的潜课程,对人们的作用是无可估量的。努力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校园人际交往指的是校园内的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与师生之间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交往和联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亲和的文化氛围是校园文化内涵的体现,表现为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尊重,承认师生员工的工作和做出的成绩,构建高校上下左右良好的沟通系统,让“人才”了解和参与学校的决策与管理,学校切实为他们提供各种必要的保障,增强他们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忠诚心,从而激发教职工自发的、长久的奉献精神;和谐的人际关系就是要使学生在爱中成长,具有美好的品格和心灵,使他们能够用正确的观点看待事物,按照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信任人的原则处理人际关系,用平和、有助于与对方交流的方式进行沟通,使学生的激昂情绪得到缓和,从而使学生的情绪更加理性。高校校园只有形成一种心情舒畅、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的精神状态,建立起一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沟通、心情舒畅、行动便利、生活安逸的和谐的人居环境、工作环境与学习环境,才是抓住校园文化建设的“本”。

充分调动师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校园文化建设的落脚点在人,归根到底是对人性的充分肯定,对人的潜能智慧的信任,对人的自由和民主的追求,最广泛地调动人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建立一种“以人为本”的内在激励体制,以形成学校的精神凝聚力。

二、体现校园文化的发展观

早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就提出,我们党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发展是大学永恒的主题,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文化,是中国大学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然途径。高校的所有工作的落脚点就是育人,因此, 高校校园文化在发展中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形成大学校园文化的新格局,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全面发展。校园文化是由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构成的有机整体。它们之间相互交叉、相辅相成,通过灌输、引导、感化、制约、激励、凝聚的方式,来达到育人的目的。其中物质文化层次侧重于服务育人,制度文化层次侧重于管理育人,行为文化层次侧重于实践育人,精神文化层次侧重于教书育人。科学、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协调发展。如果说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以人为本解决的是发展的动力和目的问题,那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解决的是发展方式问题。知识社会是一个高度分工又高度协作的社会,校园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建构一种共生和协同发展的校园文化,其主要理念是实现人与人、人与学校、人与社会和自然的协同发展。显然,只有在协同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中,高校才能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协同系统。校园文化建设要坚持可持续发展。高校校园文化对师生的影响是长期的、深远的,而不是暂时的,因此,在进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时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以能够持之以恒地对师生的发展起作用为目标。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既要求发展既要满足于当前需要,更要着眼于未来的发展,要形成具有可持续性的发展能力和发展后劲,促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健康、稳定地前进。

三、体现校园文化的和谐观

2006年10月11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决定,既是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又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我党的全新理念。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是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和谐社会文化的一个子系统的和谐校园文化,在建设和谐社会方面,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重视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校园制度文化是指学校的校纪校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校园管理、宿舍管理、奖罚等各种规章制度。校园制度文化隐藏在学校的日常活动、人际关系、教育观念、课程与知识、教学方法和技术、学校管理结构、发展规划、教育组织形式、传统习俗,乃至师生的心理氛围中,健全完善科学合理规范的校园制度文化,是实现学校在各方面的科学管理,促进业务能力、塑造高尚师德、提高教学质量、严肃纪律、约束与规范大学生行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的重要管理机制,科学化、规范化的校园制度文化对于充分合理利用学校所具有的日益完备的物质文化设施,对于尊重历史,立足现实,进一步促进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精神的形成,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它既是联系两者的纽带,也是开发前者、促进后者的途径。校园制度文化在构建学校和谐校园文化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规范师生行为、塑造高尚人格、培养高雅文化三个方面。

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物质文化是指物质形态的内涵及其表面附着物所包含的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的硬件设施环境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唱响和谐

主旋律。精神文化是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外的所有精神活动所形成的成果。主要是指学校领导和师生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也是校园文化建设所要营造的最高目标。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是丰富多彩的,大学校园的文化活动是高层次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待于高校各个部门以及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和积极创造。构建和谐校园是新形势下教育发展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教育内在规律的体现。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载体,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规范学生的行为,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各个高校应注重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以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生物工程07-2班聂永生

2010-4-16

第二篇:加强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

加强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

泉州第十一中学 黄振华

学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建设和谐校园。和谐校园,就是把学校建设成最适宜学生成长发展的“生态系统”,具备民主、科学、人文、开放的育人环境,体现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人类已经进入一个“文化”的时代,促进人的发展,建设和谐社会逐步成为现代社会的最高追求。因此,建设“和谐校园”,必须从学校文化建设入手,唤起教育者的文化意识,立足于学校实践,着眼于学校未来,积极构建开放、民主、和谐的学校文化,全面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笔者尝试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入手,就如何构建和谐校园进行初步的阐释。

关于校园文化的定义,在我国主要有四类:第一类认为它是学校的一种精神生活(吴修艺,1988);第二类认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徐建新,1989);第三类认为是课堂教学过程以外的校园存在方式(程振响,1989);第四类认为是指 学校的环境、气氛和风气(刘佛年,1989)。蔡元培先生也认为校园文化由学校的环境、良好的校风等因素构成。在此我认为校园文化应是一个学校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连续的精神状态和行为风格,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它的形成应是物质环境和精神生活共同作用的结果。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是学生群体赖以求学、生活、社交的环境;它是以文化形态参与的非强制性教育手段,其特点是通过创造一种教育的环境,影响教育的效果,以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的情感陶冶、思想感化、行为养成的方式,达到教育的目的。学校里的任何一种教育手段,都只能部分地完成部分的教育任务,要最充分地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必须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充分运用各有所长的教育手段,并使之构成一个相互配合、互为补充的教育系统。校园文化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其系统内又可分为若干个层次:精神文化,即由校园文化创设的思想与心理氛围;制度文化,即由校园文化的组织、机构及其规章制度确定的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即由校园文化物质条件构造的各种教学、科研、生活的设备、设施、房屋等。也有论者将校园文化分 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四个层次。上述几个层次的校园文化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一定的精神文化的作用有赖于一定物质文化的保证。正如物质文化的建立有赖于一定观念体系的支配和支持一样,它们相互依赖、互相补充。而制度本身要有精神文化的内涵,而精神文化的倡导与开掘则是制度和规则的集中反映。精神文化深入到比制度更深的层次。我们常讲的学校的氛围、风气、风貌等等,都正是校园文化品位和作用的自然体现。

(一)、营造团结友爱的人际关系,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

校园文化是师生共同创造且共同享受的,校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安排自身活动,选择自身行为方式的需求,这就决定了学校群体中的每个成员都必然要在一定程度上参与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的主体是人,校园文化的组织与建设要以人为本。校园建设,文化设施,环境布臵,园林绿化,设备配臵等学校显性文化的建设要以人为本,校风的形成、价值观念的认同等隐性文化的建设也要以人为本,学校的各项活动、人际交往等实践行为更要以人为本。从人与环境的关系看,校园文化是育人的文化,校园文化环境是育人的环境。以人为本,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创造一个舒适、优美、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给人以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是建设先进的校园文化的必然要求。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校园文化,直接影响校园文化建设,影响教育效果和教学质量。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还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学校树立良好的校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学校的人际关系是多维的,它包括校长与领导班子成员、校长与教职工、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几个层面。“亲其师”才会“信其道”。首先,要求教师要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善待每一位学生的过错,以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还要敢于承认错误,以理服人,取信于人,做学生的表率。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尊敬教师,勤学守纪,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出现乐教乐学的生动局面。其次,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同学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的不良心理,提倡同学间团结友爱、相互尊重、互相帮助、互相督促、共同提高,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引导学生建立宽松健康的人际 关系。第三,作为教师,应当杜绝“居功自傲、文人相轻”的不良思想,从事业出发,互相理解,求大同,讲究群体意识,团结合作,建立起良好的协作关系,为学生树立榜样。在各个层面的人际关系中,最关键的是校长和其他学校成员的人际关系,它起着示范、导向的作用。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校长要善于根据不同层面人际关系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

(二)、优化良好的物质环境,发挥校园文化的激励作用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历史上“孟母三迁”的典故,正说明了在一种文化环境熏陶下对人成才的作用。长期在某一校园文化环境中的师生,在这独特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下,会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在学校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氛围,无疑会对师生心灵熏陶,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实践证明,优美的校园环境,具有陶冶学生身心,熏陶学生行为,启发学生美好的想象作用,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愉悦身心,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促进文明,焕发师生青春的激情,催人奋进。如果再在优美的环境中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联想等思维,使校园物质文化的潜在的规范的育人功能更显著,更有利于陶冶高雅的情趣,塑造健全的人格。例如,在校园中艺术地设计林荫小道,曲经水池,假山亭榭,标语画廊,科学家头像,名人名言,科技景观等等,都将给人一种庄重、幽雅、怡情、愉悦的感觉,若再配以鲜花香草、绿茵石凳,则更能让人感受其中的闲情逸致,奥妙无穷。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整齐光洁的道路交通,美观科学的教室布臵,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设施……这些无不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薰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学生在幽静的环境中学习,感到舒心怡神,从而增强环保意识更能规范学生的行为,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真可谓“此处无声胜有声”;让校园的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都能成为无声的语言,从而促进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应文明而得体。如在教室外布臵学生优秀的美术、书法作品,在橱窗内展示学生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照片,在校园内开辟出生态小花园,使用“花草树木像小孩,真情爱意献出来!”“绿草茵茵,步步留心!” 3 “学校是我家,美化靠大家!”等人性化的劝导牌让学生臵身于知识的天空,徜徉于欢乐的海洋,陶醉在美的意境中茁壮成长,促进师生们在这和谐的环境中共同进步和发展。

(三)、创建多彩的校园文化阵地,发挥校园文化的渗透作用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大批有知识、有能力、有良好人格和个性的人才。相对而言,课堂教学是一种共性的教育活动,而校园文化活动则可更充分地使学生施展才华,发展个性。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发展兴趣爱好,发挥特长,并为在各种创造性活动中挖掘学生个体的潜在能力,评定自己的品质、行为和人格充分认识自我,克服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等方面提供了内在的尺度,它使学校成员自觉地用这种尺度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群体的要求。校园文化作为一所学校特有的环境力量,渗透于学校的活动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各个方面。

例如:我样已经形成制度化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的举办、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性学习探索、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校园田径运动会的举行、校园广播室的开通、宣传长栏的设臵、校园小记者的组建、校园网站的建设、校园刊物《洛源》的出版等等无不渗透着校园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深刻内涵,引导和鼓励着全校师生一起参与,形成一种浓烈的校园文化氛围,影响和教育着全校师生。

总之,文化阵地的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要兼顾教育与情趣、知识与娱乐、活动与安闲、努力让学生根据天资所好、扬长避短,各得其所,各行其乐。变命令式为倡导式,变禁绝式为诱导式,变接受式为参与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组织,主动参与,寓教于乐。文化阵地建设的完善和加强,形成了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文化教育的图、文、声、像几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形成了强大的舆论氛围,可以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操得到升华和加强,能力特长得到展现,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四)、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发挥校园文化的约束作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实现其最终目标的必要保障。

制度文化建设实际上包括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校园文 4 化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校园文化队伍的勤奋与能干,对校园文化活动能否顺利正常开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首先,要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机构,例如成立由校长、各部门负责人研究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并就校园文化阵地、环境卫生、校园保卫等进行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同时在学生中建立执勤队、校园文明监督岗等,开展学生“自我服务日活动”,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其次,要加强常规管理,进一步修订完善一系列校园管理制度,如德育工作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学生一日常规管理制度、课外活动制度、公物管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师生操行考核评定制度等等。把校园文化建设任务纳入分级目标管理体系,同教学科研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确保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其他工作同步进展。第三,教师群体作为制度建设的设计者和执行者、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建设者,其素质的高低及工作作风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水平。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一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做到“心中有爱、目中有人”,弘扬“敬业、奉献”精神,二要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与时俱进,超越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健全的规章制度及健康的集体舆论对师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言行具有规范作用。当师生的思想言行不符合制度规范及集体舆论的要求时,他就会自我调节矫正。优美的校园环境同样能规范师生的行为,试想:你会在地面光洁、环境优美的场所乱扔纸屑、随地吐痰吗?你会在雪白的墙壁上乱涂乱画吗?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还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的密切配合,只有大家都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人为本,以对国家、民族,对师生和谐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发展促和谐,以改革推动和谐,以公正求得和谐,以稳定保证和谐,以道德素质推动和谐,以真爱感染和谐,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才会得到真正加强,师生才能真正健康的发展,才能构建一个和谐文明的校园。

第三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人文校园

——岚山区安东卫街道二中课题组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

古人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学校育人环境的好坏,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习惯的形成、知识才能的获得等,都有着多么重大的影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学校育人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

我们认为,校园文化应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行为文化等多个方面。它渗透于校园的各个角落,小到一句简单的问候标牌,大到一座庞大的建筑物。随着时代的要求和新课程的逐步推进,学校应致力于把一些具有强烈现代文化的教育意识,透过多形式、多渠道沁入全体师生的心田,并逐步把它深深根植于我们的整个办学过程中,力争让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事一景都染上浓烈的文化色彩,体现出一定的文化意蕴;让学校的人、事、物以及信息、环境,都随时随地对全体师生进行着娓娓动听的说教;让它们散发出的文化气息,都无处不在对全体师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浸润、熏陶;让学校的每事、每章、每制都成为和煦的阳光、知时的春雨,时刻沐浴在每个师生身上,促进他们健康发展、茁壮成长。

那么,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构建和谐人文校园呢?我校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我校把打造整洁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当作一种重要的管理手

1段,充分发挥其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使学生在其间耳濡目染、日积月累,最后形成观念,化为行为。通过物质文化教育和精神文化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一套较为明确、完整的办学思想体系和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并以此来培养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比如:营造整洁优雅的校园环境,按照“文明、洁美、安全、有序”的目标,不断加大校园环境建设的力度,校园达到四季常绿、四季见花、景色宜人,使人一走进学校就有一种清新亮丽的感觉油然而生,尽享“绿色校园”的惬意;用名言警句、诗画雕塑及宣传警示牌等点缀于花坛之中,使花坛更富有育人的内涵,物在景中,情景交融;在校门大厅内或其他醒目位置,将学校办学历程、办学成果、办学特色以及学校标志进行展示、简介,既宣传了学校,又能引人注目,彰显学校文化底蕴,激发师生爱我校园的自豪感;教学区、运动区内,可适当设置错落有致、曲径通幽的绿化带,或气势恢宏的大型围墙宣传字画,已达到怡情励志的作用;形成极富特色的楼层文化,根据校舍特点,设置了“艺术走廊”、“文化走廊”、“名人走廊”等楼层文化,在其间布置了师生书画作品、名人画像、名言警句、各种专项教育常识等等,使广大学生在榜样的激励中不断增强自信、不断超越自我;设置内容丰富的专栏橱窗和功能完善的教育活动室,使之成为开展宣传教育、展示师生及学校办学成果的窗口,学校定期在专栏橱窗或活动室中公布师生参加各项比赛的成绩、荣誉,公布优秀学生名单,师生活动剪影,优秀教师事迹介绍等,以此让师生相互激励共同进步。

二、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构建和谐进取的校园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育人目标的高度概括,表现为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工作目标。突出表现在校风、教风和学风上。我们认真总结提炼本校优良传统,紧密结合时代精神,努力营造团结和谐、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

园精神文化。

我校利用制作的系列标志来提炼和展现校园精神文化:如创办校报,制作校风、教风、学风宣传牌等等。在征集评选、制作和使用系列学校标志的活动过程中,必需要融入学校的办学思想和追求目标,融入教师的职业理想、信念、情感和准则,尤其通过坚持升国旗、唱国歌、穿校服等常规活动,激励师生对校园精神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而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全体师生中广泛开展“三项教育”,以整体提升教师师德、社会公德水平;在领导干部中开展“以德行政”教育,使本校各层管理者能够保持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用自己的言行发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在广大教师中开展“以德育人”、“以德兴校”的教育,通过开展德育案例分析与论文评比,座谈会、报告会、外出学习参观等活动,引导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道德形象去引导教育学生;在全校师生中大力开展“以德修身”的教育,把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自觉为人师表,作道德的表率。

三、利用办学特色优势,健全民主规范的校园制度文化

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既是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通过它可以把学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机的结合成一个整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严谨规范、实用有效的规章制度,合理的组织管理机构,合格的管理人员是保证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建设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

我校多年来坚持突出交通安全教育特色,建立并完善了系列常规管理制度,不但抓好了学校的纪律秩序、清洁及校产公物爱护等常规管理工作,又提高了师生自己管理自己的意识和能力。在深化素质教育、凸现办学特色上,提出了“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教育全体学生,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理念。建立并实施班务

公开制度,加强校园班级文化建设。学生对集体的归属感、凝聚力首先是表现在自己所在的班级里,因而我校把班级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图书角”、“黑板报”、“班级日志”“学生成长档案”。班级的文化建设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和成才都起了重要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开展多种育人活动,追求高尚多彩的校园行为文化

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教育活动,既能够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又能活跃思想、陶冶情操。在加深和拓宽课堂知识、开发潜能及学生个性心理方面都大有裨益,同时更能促进校园文化整体水准的提升。

我校成立并发挥好校园播音室的宣传导向作用;成立书法、合唱、舞蹈、田径、篮球等多个兴趣小组和《浪花》学生文学社团等;定期举办全校性的艺术、科技和体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性情,增强能力,提高素质,提升校园文化水准。积极探索“学校、家庭、社区、社会”共育机制,并与司法、检察、公安、团委、妇联、工商、环保及社区等单位积极实施共建活动,借助共建单位或部门的优势,走出单纯的聘任校外辅导、举办讲座的单一模式,变被动为主动,将共建机制生动地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全过程,促使学校各项工作环境不断优化,教育力量不断增强。

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详细制定了《 安东卫二中“文明单位文明行”活动实施方案》,活动的主题和范围:一是基础文明修养。重点培养学生的文明礼貌、科学精神、创新精神、自立和自理能力、环境意识。二是团队精神。重点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正确的竞争观念、集体荣誉感、协作精神、良好心理素质、全局意识和大局观念。三是社会责任感。重点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法律意识、爱校精神和奉献精神。四是理想信念。重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理念。

五是好学精神。重点培养学生勤学好问、求真务实的态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能创造性地学习。以班级为单位召开“讲文明话、做文明事、成文明人”为主题的班会,每生认真剖析自己在“我承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活动中的思想和行为,发扬优点,弥补不足;开展“说文明话、做文明事、成文明人”讨论、征文活动;举办“说文明话、做文明事、成文明人”演讲会。开展了“和四川地震灾区同龄人的心一起跳动”5.12纪念活动,结合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组织开展网络文明教育,倡导文明上网。设计一次主题班会,讨论如何文明上网,举行文明上网签字承诺活动;“文明单位文明行”启动仪式后,组织全校师生上街宣传和参加“洁岚山爱家园”义务劳动活动。结合学尚科学、反对邪教教育,组织“校园拒绝邪教”图片展览,让广大师生都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将感恩教育贯穿学期始末,“三八”前后各班级召开一次主题班会,以“我感受最深的父母之爱”为主题,引导青少年搜索记忆深处的一件小事、一个细节、一句话、一个动作,用自己质朴的语言讲述出来;书写一句感恩的话,组织学生思考一句最想对父母说的心里话;各班举行一次“大爱岚山感恩父母养育”演讲会;阅读一组亲情文章,班级可为学生选择,如《背景》、《母亲,我不认识的文学教师》等。引导他们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实现由思想到行动的转化。开辟岚山区老干活动中心为第三个德育基地,充分利用社会德育教育资源。

五、挖掘家乡文化底蕴,传承先辈人文精神

安东卫,地处鲁苏交界、黄海西岸、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政府驻地。明朝洪武年间(公元1384年)设卫,时与天津卫、威海卫齐名。如今坪岚铁路、同三高速、204国道、342省道、222省道交汇于此。境内有全国最大的海产品批发市场,江北最大的绳网市场和日照市南部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是全国最大的海洋仿生食品生产基地和重要的木制家具、电力金具、化工、食品、绿茶生产基

地。这里人杰地灵,物阜民康,文化底蕴丰厚。

我校凭借得天独厚的条件,依托“卫文化”,开发校本课程《走进安东卫》,在起始年级开课。通过开展“寻访安东卫历史遗迹,了解家乡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了解了昔日家乡的悲壮;通过开展“我的家乡—安东卫”演讲、征文、摄影、手抄报等系列比赛活动,学生讴歌了今日家乡的新变化;通过举办“未来安东卫”征文、绘画比赛、手抄报比赛,学生畅想了明天家乡的辉煌。校本课程的开设及组织的系列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情感。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校真正形成了文明、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校风和班风良好,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素质得到显著提高,各种能力得到较好的锻炼。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总和,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一项长期、细致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的建设中,物质文化建设是基础,精神文化建设是核心,制度文化建设是保障,形成高尚的行为文化是目的,它需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特色发展。让我们携起手来、开拓创新,在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共同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新的内涵,做出新的业绩。

日照市岚山区安东卫街道第二初级中学

2010年11月25日

第四篇:加强寝室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

加强寝室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

在校园,在一个知识层次、文化素养较高的群体里,硬性的、呆板的制度管理,只会让人按部就班、墨守成规,决不会有积极性、创造性的勃发。鉴于此,我们认为,对学生的管理,更多地应采用暗示、认同、探讨,应致力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文化的管理特色,创造出一种民主、和谐、宽松、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使管理的模式真正与我们所处的诗意的环境吻合一致。

校园文化是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组成的有机整体,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表现一个学校精神价值的取向,表现一个学校的校风校貌,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寝室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整体校园文化层次、水平的提升发挥着重要影响。

寝室文化是近几年来校园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文化,概括起来,具有导向、育人、规范、调适及激励等多种功能。

1.导向功能。学生寝室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知识、信息密集的文化阵地,是校园文明创建的窗口。优秀的学生寝室文化能激励学生自觉培养重集体、讲道德的高尚情操,具有导向功能。

2.育人功能。优秀的寝室文化,不但能显示一所学校整体素质,也展示着一所学校的特有风貌。优秀的学生寝室文化能形成一种良hao的育人环境和氛围,能增强学生的凝聚力,树立集体和“家园意识”,起到课堂教育之外的育人作用。

3.规范功能。学生寝室文化中的制度文化是一种行为规范。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寝室文化虽然没有强制学生去遵守什么,但它在个体成员的心理上却起到一种自我控制的“软约束”作用。从而,将自我行为纳入集体规范要求之中。

4.调适功能。相对于课堂和其他集体场所,学生寝室具有较大的自由空间和宽松和谐的氛围,学生往往可以进行适度的自我表现,合理的情绪宣泄。如平时的“辩论会”,晚上熄灯后的“卧谈会”,对个体间冲突的调解等有其作用,是学生宣泄情绪以进行心理调节的较hao形式。

5.激励功能。学生寝室文化一经形成,就给广大学生一种内在的驱动力和激励力。这种心理的驱动和情感的激励,能促使学生从内心回答为什么要这样做,又为什么不要那样做,形成自我思考、自我完善、自我激励,即借助非经济手段,使广大学生在一种共同价值观念的驱动下,形成自豪感、使命感、责任感,在学校文明建设中调动出各自巨大的潜能来。

因此,加强寝室文化建设,应该说是当前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自我建设的一种基本理念和常规实践。石门中学是一所全封闭的寄宿制学校,校宿管办面对新的形势和情况,大力加强寝室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寝室文化的功能,努力营造学生自我教育氛围,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提升学生自我服务意识。

一、构建寝室有形文化,营造学生自我教育氛围

寝室有形文化,即寝室中的环境和设施等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形态,这些文化形态无不折射出某种价值和观念,是一种很有教育意义的潜在课程。校宿管办在寝室文化的建设中,遵循了自主、系统、教育和实效的四项原则,即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影响住校生行为习惯的各种潜在因素,然后以明确的教育目标为导向确定了寝室文化的具体内容。(1)宿管办精心挑选了一批名言警句布置在寝室楼道,还有一块展示寝室生活的宣传栏和一块宿管办公示栏,及时公布每天寝室动态和张贴当天报纸,在整个学生公寓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宿管办非常注重寝室内部的美化,平时定期进行的寝室评比,其中一项主要的组成内容是寝室文化建设。在主题突出、和谐优雅、符合中学生特性和时代特点的前提下,寝室可根据同学们个性、爱hao、特长来确定寝室文化主题,突出各自特色;每间寝室可自由为寝室命名,可将寝室成员的照片、个人介绍等张贴于寝室门上;寝室内可以依照同学们的文化主题布置,如张贴墙纸或海报,在桌上摆放盆景或其它装饰物品。(3)每学期还开展一次以“爱我校园,美化环境”为主题的寝室比美活动和举办一次以“寝室是我家”为话题的征文比赛和书画比赛,宿管办近期还将筹办“寝室文化节”,以学生宿舍这一校园文化的重要阵地为载体,通过开展一系列以寝室文化为主题的娱乐活动,寓教于乐,将极大地丰富了课余文化生活,也为众多学生提供施展自身才艺、培养个人能力的舞台,使寝室成为一个“愉快的场所”,让学生置身于优美境界的同时,陶冶情操,培养正确的审美感。

二、构建寝室制度文化,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寝室管理既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又要“约之以规”,完善的规章,可促使学生的行为规范化。反之,缺乏必要的管理条例无法保证寝室管理的质量。校宿管办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先后制订和修正完善了《石门中学住校生管理制度》、《石门中学学生公寓楼管理条例》和《石门中学寝室评估细则》等一系列寝室管理规章制度。这些条例就学生寝室活动、内务管理、寝室用具及生活用品摆放,内务检查评比、奖励和处罚等方面进行了科学的规范,并要求各寝室进行张贴。宿管办还建立健全的学生管理网络,宿管会、楼长、寝室长管理机构,定期进行制度学习,每天进行温馨提醒,与较差的寝室定期的进行交流,培养同学们的自我管理能力,使他们逐步由服从转向内化;同时,宿管会下设办公室,对寝室存在的问题及时向所在寝室和班主任反馈,并进行统计,每周评出优秀寝室和整改寝室若干个进行通报,每月评出20个文明寝室给予奖励。

三、构建自主管理文化,提升学生自我服务意识

现在的高中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从幼儿园到初中毕业,一直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多数学生以“小太阳”或“小皇帝”自居,生活上一向不用自己操心。上高中后,学生进入了崭新的寄宿制生活环境中,这使他们在养成教育方面的缺点暴露无遗。主要表现为:生活自理能力弱,自律意识薄弱,自习时间不能自我约束,不适应全天候的集体生活作息制度。针对学生的现状,除了男女两个专职生活指导师专门指导外,宿管办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由全体寝室长参加的寝室管理研讨会,加强对学生的生活指导;同时,还分批组织部分住校学生到县武警中队等地参观学习,逐步树立起他们的自主意识,培养的他们生活能力。

新课程评价方面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坚持引导,进行自我教育,使学生在他人教育的引导下,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心理,人格特征正常、健康地发展;智慧潜能和才干才会在有计划、有步骤的挖掘下得以发挥,各方面的素质能得到逐步提高。

在积极进取的寝室文化氛围中,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个别素质不高的同学,迫于积极向上的寝室文化氛围,也逐渐被环境影响着、改善着。美国教育家布莱森曾经说过:“任何一所学校环境都在默默地对孩子们发表演说,而且孩子们的确会注意它,不知不觉中接受熏陶和影响”。《荀子•劝学》中也有这样的话:“蓬生麻中,不扶自直”。长期以来,石门中学宿管办用先进的寝室对学生进行熏陶和影响,使寝室管理开创新局面、再上新台阶,努力构建和谐、优雅、富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校园,为学校持续健康发展开拓广阔的前景。

第五篇:注重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

注重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

[内容摘要]人与校园和谐 师与校园和谐 生与校园和谐

[关键词]文化建设环境建设和谐校园

学校是传播和发展文化的重要场所,俗话说:环境可以育人,教育要直面人的生命,学校应成为师生健康成长的家园。要达到这个目标,在重构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同时,学校文化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如何将精心构筑一个符合现代教育的人文环境,以提高师生的生活质量,成为我们聚焦的焦点所在。注重环境建设,构建人与校园的和谐

基础教育培养的是一代新人,新人的培养离不开与此相适应的新文化的创建。学校的管理者以其不同的信仰、价值观和生存样式造就了不同的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环境的设计就是对校长办学思想的诠释,校园文化就是对校长办学理念的一种体现。

在农村初中,校长的办学理念通常包括校长对基础教育的意义、功能、价值观、过程观和评价观的理解与认识。它是学校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学校追求成功的动力。校长的办学理念,只有被广大教职工所了解,所认同,才能形成一种文化,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教育行为。因此,在进行基础教育过程中,校长要按照基础教育培养理想新人的要求,对现有文化进行取舍、整合与转化,形成富有学校自身特点、面向未来的学校文化。校长要将该使命融入学校文化环境的创建中,要让师生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中,品读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教师们习惯于按部就班、慢慢来的生存方式。改变这种习惯必须撼动教师的心灵,赢得教师的心智。2002年,学校提出了“创一流名校,树一流教风”的目标,学校在较短的时间内完善好基础建设,力争成为岳阳市农村中学中硬件建设方面最好的学校,创设良好的外部育人环境;组织教师进一步搞好学习,我们采用“带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去长沙、走金海等名校,从教师师德、学识、基本功、教学水平等方面进行督查,努力形成安定中学独特的教学风格。

我们生活的不再是岳母当年树枝加沙子的教学年代,我们的教育需要良好的教学环境,自2001年起,我力争党政重视,游说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先后耗资 1

四百余万元,兴建了一幢高标准的集语音室、多媒体、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微机室于一体的综合楼;平江县农村初中中第一幢高标准的学生公寓;平江县农村初中中第一幢冲水厕所;在校园内铺上了彩砖,搞好了校园绿化带,布置了校园几处宣传窗„„

在学校门口的围墙上,我们布置了一个文化长廊。上面著名书法家李自由老师的作品。

在老师风采栏中,没有领导的照片和豪言壮语,有的是教师充满生活情趣的照片和富有真情实感的心声。例如:“用信心塑造自我,用智慧改变学生,用创造开创未来”,“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水平,才能培育出新的学生”,“要学生好学,教师自己首先要乐学,善学”,“创意,应从改善学生身边的生活做起”„„

学生的智慧也渗透在学校文化环境的设计之中。我们为学生提供了展示其成果的平台,让学生能够充分体验自身的价值,获得成功的喜悦。学生对教学楼的走道进行了美化设计,挂上了学生的书画作品;在教室的墙报上,教师让学生用文字描述了浓郁的校园文化特色,学生的周记----“学校变了”富有真情实感„„校园处处充满了生机。

注重教师建设,构建师与校园和谐

校园文化的营造改变了教师的生存方式及精神状况,学校文化建设过程成为了教师生命质量得到提升的历程。杜威认为:“所谓人的成长,就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更新了自己。”教师应该能够与“境”俱进,与时俱进,在与环境的主动适应和改造中,使自己变得视野开阔,变得更加自信。

基础教育提出的教育具有“未来性”、“社会性”和“生命性”等价值观念为依据,学校倡导“求实、致远,勇于探索”的教风。“求实”,要求教师抓常规工作要“实”,要夯实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致远”,要求教师视野开阔,用明天的眼光办今天的教育。“勇于探索”,要求教师改变旧的生活方式。勇于探索、不断超越自我、与时俱进的过程,是一个艰苦的,有时甚至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从提出学校教风到真正落实学校教风有许多工作要做。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持之以恒、不断努力的过程。例如:在以前,上课铃响后,教师迟到五六分钟不足为奇;现在,教师主动要求参加各类学习,主动要求参加集体活动,主动要求写文章、上公开课„„前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学校用充满挑战性的事业引领教师,用丰富化的工作锻炼教师,用有效的培训培养教师,使教师价值观的确立有充实的实践基础和丰富的知识文化背景。学校创造各种条件让教师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培训。例如:开展青年教师的学历达标培训,对确有发展潜力的教师“领头羊”采取专家引领式培训,在全体教师中尝试以“教师成长袋”为载体的个别化培训。鼓励教师在纵向比较中不断自我实践、自我研究、自我反思和自我激励,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专业水平。学校还积极组织教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中数自辅”等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个体的思维水平、研究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这些能力与水平的提高,使教师的工作更富有活力,教师生命的潜力得到更好的开发。

随着学校文化环境的变化,教职工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变化,教师越来越注重自己的文化品位、内涵、气质与修养。从校园文化环境的变化中,教师的积极性、进取心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敬业精神也得到了发扬和广大。在营造校园文化环境的同时,教师也提升了自己生命的价值。

对高品位文化艺术的追求,也是教师精神面貌的展示。一件件出自教师灵巧之手的十字绣作品、编织作品、简笔画作品及电脑画作品,以其独特的语言向人们展示:教师在追求高品位的文化生活中,自身的精神也得到了提升;在辛勤付出的同时,教职工享受了生活,增强了对美的追求。

这一切都表明,学校环境建设的过程是个体智慧和集体智慧综合开发的过程,文化渗透是凸显教师生命流动和精神价值的有效途径。学校文化是一种活生生的文化。她反映了教职工待人处事的态度和生活的境界。只有追求高格调的校园文化,才能引领教师传播和创造高品位的文化产品,才能塑造积极的、富有生命活力的学校精神,才能提升学校的文明水平。一个有精神追求的学校才是最具生命潜力和发展价值的学校。

注重学生建设,注重生与校园和谐

学生主体人格的培育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学校文化与学生的行为方式和学生在学校中的生存地位密切相关。

学生的生存地位和生命价值的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主体人格发展的水平。学生的生存地位不仅取决于学生是不是学校的主人,而且取决于其是不是具备了当主人的自主精神和自主能力。对学生生命价值的尊重,体现在他成长

过程中迸发出的火花能否得到及时的捕捉与呵护。学生还是未成年人,他们的生命需要得到精心的护理,他们的精神需要得到及时的满足,他们的能力需要得到充分的展示。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我们重视做好“抓彩”的工作。有些事在教师眼里是小事,而在学生的心里可是天大的事。教师要做有心人,及时把学生发展中的光彩、奇特的思想和美好的行为,用语言或文字加以彰显,使其各有所长,各有所为,各有所乐。

这几年,在抓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同时,我们还重点抓了班级文化建设:(1)“把班级还给学生”。在班级日常组织管理与活动中,我们着力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实施班干部民主选举制、岗位轮换制和小班主任制,发挥每一个学生“参政”、“议政”的能力。此外,发动全体同学针对自己班级的情况,制定适合于本班的班级管理制度。(2)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注重文化的积淀和人文精神的培育。校园文化只有植根于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才是富有生命力的。“风月无今古,情怀自浅深。”学校文化是古今中外文化的交汇与碰撞,选择与积累。我们要求在各班开展读名著、名篇等读书活动,倡导读千古名句,以此来丰厚学生的人格和文化的底蕴;倡导以文养文,以教师的文明修身培养学生的修身文明,着力于班级文化建设的人文环境和班级管理的精致化。

我校生源有本乡镇的,也有外乡镇的,还有慕名来借读的。根据这个实际情况,也根据基础教育理念,我们提出了“乐群、有恒、不怕困难”的学风。(1)“乐群”,就是要求学生不分地域、不分家境、不分学业成就高低,彼此融合在一起,成为一家人。因为,“乐群”体现了合作,体现了包容,只有今天能包容自己的同学,明天才能包容世界,所以“乐群”是培养国际人的基础。(2)“有恒”,就是倡导学生改掉旧习惯要有恒心,学习知识、做文化人要有恒心,创新探索要有恒心。“有恒”,需要意志来支撑,“有恒”,就能成就事业。(3)“不怕困难”,就是鼓励学生克服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做一个乐观、豁达和坚强的人。我校学生中家境困难的不少,特别是来自我镇边远山区秋湖的学生。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让这些学生懂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要现在能战胜超常的困难,将来就有可能取得超常的成就。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利用放学前的一段时间,组织学生开展读报、读书活动,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而今,这一活动已成为学校团总支的工作特色,学校团总支连续两年被评为平江县优秀团总支。

以上各方面的努力,都在致力于一个共同的目标:使学校文化环境渗透人文关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一方面,我们从细微处着手,力求使走廊、墙壁、餐桌等每一个小场所都充满温馨,在对细节的关注中,实现自己独特的品牌追求。另一方面,我们将人文关怀体现在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上。学校领导者与教职工,教师与学生,只有相互尊重、民主平等,才能达到资源最大的共生。正如心理学家布卢姆所言:“教育中如果没有尊重和信赖,就没有激情和启示,就没有情性的陶冶和净化,也没有灵魂的飞升和投入学习的热忱。”这种尊重植根于这样的信念:一个生命,它懂得感情!她需要亲情!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体。”我校有着许多的先天不足,但我们相信,文化重建后学校所具有的凝聚力和团队精神,会激发起学校中每一个人的生命活力,大家共同营造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家。人融于家,家呵护和促进着每一个生命的发展。

下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揭阳市卫生学校杨伟鹏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学校精神风貌的具体体现。建设校园文化与构建和谐校园相辅相成,密不可......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五篇范文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操军中学 徐小明 有人认为,制度、校长和校园文化是推动学校发展的三驾马车。“教育贵于薰习,风气赖于浸染。”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构建文明和谐校园(精选5篇)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构建文明和谐校园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 古人云:......

    加强学校管理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

    加强学校管理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学校管理文化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也是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惯性力量。学校的全面和谐,离不开每个人的快乐与自尊,离不开......

    如何构建和谐校园

    摘要: 共创和谐社会,在我们的校园里,和谐更是不可或缺的,和谐的校风和学风是打造一个优秀的接班人的群体前提和保证。“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

    构建和谐校园

    构建和谐校园 蓝天和白云的心一样,希望白鸽自由翱翔。 老师和父母的心一样,希望你们健康成长。 花开的日子你们走进校园这个快乐的地方,在平安校园愉快歌唱;花开的日子你们遨游......

    构建和谐校园

    构建和谐校园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你心中的和谐校可能是一部风情万种的小说,也可能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而我心中的和谐校园是一座宏伟的摩天大厦,它的建立,需要......

    构建和谐校园

    构建和谐校园,培育成功之人 ——苏州市湘城中学德育工作简介 苏州市相城区湘城中学严永兴、王进荣邮编:215138 坚持德育首位,学校发展才能产生不竭的动力。我校的德育始终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