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操军中学 徐小明
有人认为,制度、校长和校园文化是推动学校发展的三驾马车。“教育贵于薰习,风气赖于浸染。”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成长成才的内在动力,更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特别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校园文化在育人功能方面的独特作用越来越彰显,成为适应新课改形势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校园文化的特色决定着学校的品位和发展方向。校园文化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一所学校要发展和壮大,必须花大力气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内容丰富的活动,不断创新形式和载体,拓展空间和渠道,丰富师生文化生活,陶冶师生情操,提高师生综合素质,从而培育学校精神,构建和谐校园。
一、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初步营造校园文化氛围
环境对人有警示和熏陶作用。人性如水,流于清渠则清,注入浊渠则浊,好的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和人格升华。
我校的校园环境在去年省合格学校建设中,已经基本达标。如何去爱护、维护它,这就是一个文化氛围的问题。
1、美化校园人文环境,做好绿化、美化环境工作。针对学校实际对校园进行绿化、美化,以实用、经济、美观为原则,以绿色植物、花坛花为主,适当设置景点,做到点面结合,使校园成为工作、学习的理想场所。加强对绿化工作的目标责任制管理。设专职绿化人员,定期对全校花草、树木、绿篱进行修剪、养护。对教室、办公室、功能教室、活动室内部设施进行全面的检修或升级;对各功能室实行承包到人制度,并把管理好坏与平常工作量奖进行挂钩,为教工开展活动提供舒适的外部环境;开展“文明班级”、“文明寝室”、“文明办公室”的评选活动,定期、不定期进行各种形式的检查与评比。同时,我们通过德育处和团委会,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知识竞赛和教育活动,加强环卫评比督查,真正做到校园内垃圾无死角、卫生无盲点,让全体师生感觉生活在一个干净整洁、舒适卫生的环境中。
2、适当设置人文景观,充分利用教室内外墙壁,在学校醒目位置设置体现公民道德规范、职业道德要求、素质教育实施、课程改革目标、人文精神培养、终身发展需要等内容要求的名人名言语录牌和匾牌。我们在所有草坪、花圃、道路转折处树立起醒目标示牌,上面写上诸如“手下留情花似锦,脚下留情草如茵”、“顺手捡起的一片纸,纯洁的是自己的精神;有意擦去的一块污渍,净化的是自己的灵魂。”、“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等之类的文字,既对环境爱护有警示作用,同时也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依此类推,在各办公室和教室墙壁上,我们也张贴(或悬挂)了多幅中国和世界的名人图像和格言警句,让师生随时随处可以见到,于无形中受到影响和教育。另外,根据不同时期的需要增设宣传橱窗、黑板报、布告栏等,如“爱心大联盟”、“疾病预防”、“祖国利益高于一切”、“感恩教育”之类,增强校园文化色彩。
3、那些体现学校文化内涵的形象标志,如校徽、校旗、校歌、校训、校服等,成为凝聚学校精神的生动标志。我们通过广泛宣传教育,让学生做到人人知晓,牢记心中。另外,逐步完善的教学设施、合理的布局、宽敞的学习和运动场所,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这些外部环境都有助于陶冶师生的情操,塑造操中人的美好心灵,约束操中人的不良风气和行为,激发操中人的开拓进取精神,从而促进操中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开展文体娱乐活动,着力打造和谐融洽文化品位
活动是文化的载体,文化的精神实质是和谐、是融洽。要形成和谐融洽的文化品位,师生员工只有通过活动来实现。基于这样的认识,为了真正实施好素质教育,着力打造和谐融洽文化,培育学校文化品位,本学期来我们决定在校园内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从此,一场群众性的体育运动在操中校园蓬勃兴起。班级篮球赛、教工排球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等活动此起彼伏,校委会成员与老师们打成一片,班主任、各科任老师深入学生之中,或为裁判,或参赛,或服务与喝彩,群情激昂,氛围融洽。早训、午休或其它课外活动时间,只要天气不下雨,就可见到学校新修的水泥运动场上,人头攒动,欢呼震天,热闹非凡。这里要么进行着激烈的篮球赛,要么是羽毛球赛或乒乓球赛,使校园充满勃勃生机,也形成了学校新型的八小时之外文明的休闲方式。
另外,学校还利用资源和时间组织开展了“修四德、树形象、促和谐”征文和演讲比赛、师生读书活动、艺术节、感恩活动、学生德育系列活动等活动。我们还充分利用校园之声广播站、小记者站、校宣传窗橱等文化传播载体在创建校园文化活动中的功能,营造正确的文化导向,提升师生的精神修养。
通过以上文体教育活动的开展,培养了师生正确的身体观、生活观、教育观和道德观,改善了学校人际关系,拉近了师生之间、上下级之间的感情距离,密切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同事关系,促进了校园内和谐融洽的文化氛围的形成。
三、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培养校园文化精神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文化因精神伟大。校园精神是学校师生共创和认同的文化价值的表现,具有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力。良好的校园精神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作用。学校将形成鲜明的校园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努力培养校园文化个性,树立全员共识的“尊重、平等、奉献”等价值观念。
王婕老师是一位优秀的英语教师,同时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班主任。去年因家庭经济问题和个人身体原因几次想调走,她爱人也多次想下海。觉察到她的思想波动之后,我们通过她的老师做她的思想工作,并几次到她家看望她的病情。今年又委以初三毕业班班主任的重任,并在住房调整、坐班督查、评先评优上给予她特殊关照。王婕老师深受感动,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严抓实管,勤督善诱,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他爱人也打消了下海的念头,安心工作。今年中考果然不负所望,王婕老师所教班级在毕业会考中夺得全镇第一的好成绩。
我们十分重视女教职工“半边天”的重要作用。在今年“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学校从有限的公用经费中挤出资金,为全体女教职工买了一份防“双癌”(子宫癌、乳腺癌)保险金,同时以工会牵头送上一句祝福,体现一点关心,集体会一次餐,进行一次歌舞联谊。这“五个一”活动,花钱虽不多,但全体女教职工心里感到温暖,精神得到放松,心情觉得愉快。大家工作的更有劲了,与学校“大家庭”的感情更贴近了。食堂有个女工友甚至说,她感到从来没有这么被重视过。
砚溪小学是我镇最边远的一个教学点,仅有三四十名学生,四位老师坚守在那儿。为了实现人文关怀,体现教育平等,今年端午节前夕,我和行政一班人亲自赶赴砚溪学校,与老师们共同进餐,向该校师生表示慰问,并送上一份节日礼,表达一份关心,体现一片深情。全体老师深受感动,工作的劲头更足了。
文化精神的内涵宗旨是员工积极性的发挥和整体效益的提升。要实现这一目标,校长必须坚持以师生发展为本,关心尊重每一位教职员工,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注重学校的长远发展。总之,文化是氛围,文化是品位,文化是精神,文化是宗旨。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永恒的旋律。我们只有重视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严格遵循教育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务本求实、开拓创新,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促进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促使学校特色及文化精神的最终形成,努力构建和谐校园,学校才能整体上得到不断发展!
第二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揭阳市卫生学校杨伟鹏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学校精神风貌的具体体现。建设校园文化与构建和谐校园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本文从校园文化建设涉及的环境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精神文化等角度谈构建和谐校园的几点浅见。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和谐校园
所谓校园文化,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物质环境和多形式活动为载体的文化交流和文化渗透,具有时代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现象,它是学校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创造和积累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也是一所学校办学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反映,“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学生”。校园文化具有凝聚力、渗透力、约束力和亲和力,它就象物理学上的“场”具有巨大的能量,对置身其中的每位成员都施加着一定的制约力和影响力,规范着每个人的思想、言论和行为,这就是校园文化的独特魅力。校园文化建设只有遵循教育性、知识性、艺术性的原则,努力做到以环境文化为载体,以活动文化为形式,以制度文化为保障,采用体系化、全方位的教育活动,培育校园精神,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下面就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效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努力构建和谐校园,谈几点浅见。
一、环境文化,润物细无声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周围世界的美感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变得高尚文雅。”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能纯洁师生的心灵,陶冶师生的情操,具有催人向上的教育力量。良好的人文环境能净化师生的心灵,改善师生的心志,陶冶师生的情操。环境文化追求的是立足实际,因地制宜,让每一棵花草、每一堵墙壁都成为育人的载体,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一草一木皆传情”,让德育融化在环境中,让环境蕴含着德育,不露教育痕迹,润物于无声之中。
首先,学校要结合实际,注重突出教育主题,加强内涵建设,提升育人内涵,不断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渠道和空间,既要有整体的统筹安排,又要有局部 1的精雕细刻,要根据实际合理规划好教学区、生活区、运动区,并根据各功能区的作用和特点设置文化主题。要尽可能地让学校可绿化地得到绿化,使校园一年四季绿树婆娑、花团锦簇,使广大师生参与其中,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受到美的熏陶和心灵的净化。
其次,合理利用公共活动场所,加强内涵建设。如可利用校道两旁,设计成文化长廊,集中展示学校的办学成果和师生的精神风采,张挂学校全景图,校训、校微、校歌等标志,让师生们在这里接受教育,体验成功,分享快乐,有效地增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再次,是要重视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班级文化是班集体积极向上的内在力,有利于营造更加和谐融洽、积极向上,富有特色的班级文化氛围,促进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建设要有计划,要以教室环境布置为载体,营造积极向上、高雅优美的班级文化氛围,倡导个性化、特色化的班级文化。如学校可组织开展班级形象设计大赛,并实行量化评比,内容包括教室环境卫生状况,学习栏、宣传栏、黑板报、图书角、文化角、绿化角等的布设,班级制度的建设,班级特色的设计等等,激发师生的参与热情,学生在班级文化活动中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显示个人的志趣和才能,培养了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实现班级目标的过程中,学生懂得了合作,理解了团队精神,形成了共同的价值取向,增强了责任感,学会了自我发展。班级文化建设为师生创设了具有精神的、文化的、心理的和谐氛围,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情境,师生之间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情感交融。教师的品格、旗帜、文化素养影响着学生,学生的朝气、热情、积极进取也感染着教师,由此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了优良的文化环境。
二、制度文化,习惯如自然
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办学、治校的基本保证,如果把校园文化建设比作一个完整的人,基本建设是躯体,环境建设是外衣,文化建设是眼睛,活动建设是血脉,那么,制度建设就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大脑和灵魂,运用得好能极大地调动积极性、促进工作;运用不好则会适得其反,产生消极作用,制约学校的发展。所以,实行制度管理要与人本管理相结合,不能只是控制人、约束人,而且还要能促进人、激励人,将制度约束与人文关怀和谐结合起来,达到“规矩”与“方圆”地有机统一效果。
首先要求领导班子要率先垂范,带头执行。所谓律人先律己,身正不令而行。领导班子只有本着服务师生的理念身先士卒,才能维护制度的刚性和管理的权威性,师生也才会真正信服。
其次,在完善制度管理方面一定要发挥师生的主人翁作用,要始终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以尊重为前提,多一些理解支持,少一些简单粗暴;多一些表扬鼓励,少一些批评指责;多一些关心帮助,少一些威逼命令。要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人文氛围,打造一支乐观向上、同心协力的队伍。只有这样,制度才能跳出纸张,转化为无形的感染力、凝聚力和控制力。也只有这样,制度才能真正内化为师生的自主活动,真正让师生产生自觉认同并形成习惯。
再次,加强学生管理是制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是被管理者,同时又是自我管理者。一方面,学生自我管理的内容受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的影响,另一方面学校制度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直接影响学生自我管理的执行水平。学校制度应为学生自我管理提供一定的空间,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民主性则给学生的自我管理提供了可能。因此,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中的管理制度必须是学生能够接受的制度文化,能够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体现在学校各项教育活动之中,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根据不同学段学生身心成长的特点和接受能力,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深入浅出,寓教于乐,循序渐进,进一步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活动文化,校园变乐园
活动是校园文化的血脉,它让校园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为师生提供了展示才华、发展个性的舞台,而且能使学校充满生机和活力,让校园成为师生共同向往的乐园,使每一名学生都进得来、留得住、学得欢。
首先学校要创设以“校园情结”为主题的文化活动项目,多开展有特色文化的系列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深厚感情,让学生毕业后对曾经生活过的校园有一份美好的回忆。要本着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原则,开展爱校荣校教育、感恩教育、校园文明礼仪教育和知、情、意、行教育,培养学生的校园情结。如在开展感恩教育活动中,要坚持贴近学生实际,注意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使学生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时刻怀有感恩的心,做到“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学会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爱他人。我们还可以以黑板报的评比、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为活动载体把“感恩”的意识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有计划有步骤地积极开展“倡导感恩,美化心灵”和“倡导感恩,强化责任”等为主题的德育主题活动,着力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
其次,学校要面向全校每一个学生,搞活校园学生社团文化建设。我校大部分学生是远离家乡求学的,平时很少回家,业余时间大多在校园内度过,而学校、班级、社团组织的活动有限,且一些活动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缺乏吸引力和感召力。不少学生业余生活单调,靠上网消磨时间,网络对学生的影响日益增大。沉溺于网络,学生会愈加不愿意也不善于与他人沟通和交流,以致更加远离业余文化活动,而且网上信息内容良莠不齐,有相当数量的不健康网页或网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大危害。因此,学校要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力强的学生社团活动,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报名参与,扩大求知领域,丰富内心世界,培养兴趣爱好。学生开展社团活动,要做到定计划,并阶段性举行成果展示,给学生搭建表现自我、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平台,充分展现学生个性风采,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同时也弘扬校园正气,增强了学校的吸引力,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的乐园,有力地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四、精神文化,引领新气象
校园精神简言之就是一个学校的育人理念和办学宗旨,是一个学校办学的灵魂,没有了它,学校就像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失去了动力和灵气。校园精神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挂在教学楼顶端的一句标语,它是一所学校长期累积、逐步提炼、不断深化的内在力,能够深深地刻烙在全校师生的心中,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校园精神,它也是一所学校教风、学风、校风的集中反映。所以,培育校园精神,教师是重要的主力军,教师思想的高度直接决定了校园精神的深度。首先,教师一定是要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的,他们的爱体现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体现在教学上,体现在师生的交流中。他们的爱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给学生带去永留心中的温馨,让学生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成长。其次,教师还一定是博学的,他们的博学,缘于终身学习的理念,缘于响应胡锦涛总书记所要求的“静下
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培育校园精神,还应当鼓励学生乐观向上、公平竞争;帮人所需,学会感恩,加强责任感教育。提倡同学间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生活上一人有难,八方相助;纪律上互相督促,相互提醒;思想上互相交流,共同提高。学生如果能够在这种团结友爱、互相尊重、共同进步的氛围中健康成长,校园里清新向上的优良校风自然而然也就形成了。
校园精神的培育,其实也就是教风、学风、校风的培育。一所学校,如果能够做到教风好、学风正、校风优良,那么,它的精神文化也就能够不断巩固和发展,并能够时时散发出无穷的魅力,引领着全校师生向着更高、更好的方向迈进。
第三篇:加强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
加强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校园
泉州第十一中学 黄振华
学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理应担负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任,建设和谐校园。和谐校园,就是把学校建设成最适宜学生成长发展的“生态系统”,具备民主、科学、人文、开放的育人环境,体现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人类已经进入一个“文化”的时代,促进人的发展,建设和谐社会逐步成为现代社会的最高追求。因此,建设“和谐校园”,必须从学校文化建设入手,唤起教育者的文化意识,立足于学校实践,着眼于学校未来,积极构建开放、民主、和谐的学校文化,全面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笔者尝试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入手,就如何构建和谐校园进行初步的阐释。
关于校园文化的定义,在我国主要有四类:第一类认为它是学校的一种精神生活(吴修艺,1988);第二类认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徐建新,1989);第三类认为是课堂教学过程以外的校园存在方式(程振响,1989);第四类认为是指 学校的环境、气氛和风气(刘佛年,1989)。蔡元培先生也认为校园文化由学校的环境、良好的校风等因素构成。在此我认为校园文化应是一个学校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连续的精神状态和行为风格,以及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它的形成应是物质环境和精神生活共同作用的结果。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是学生群体赖以求学、生活、社交的环境;它是以文化形态参与的非强制性教育手段,其特点是通过创造一种教育的环境,影响教育的效果,以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的情感陶冶、思想感化、行为养成的方式,达到教育的目的。学校里的任何一种教育手段,都只能部分地完成部分的教育任务,要最充分地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必须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充分运用各有所长的教育手段,并使之构成一个相互配合、互为补充的教育系统。校园文化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其系统内又可分为若干个层次:精神文化,即由校园文化创设的思想与心理氛围;制度文化,即由校园文化的组织、机构及其规章制度确定的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即由校园文化物质条件构造的各种教学、科研、生活的设备、设施、房屋等。也有论者将校园文化分 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四个层次。上述几个层次的校园文化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一定的精神文化的作用有赖于一定物质文化的保证。正如物质文化的建立有赖于一定观念体系的支配和支持一样,它们相互依赖、互相补充。而制度本身要有精神文化的内涵,而精神文化的倡导与开掘则是制度和规则的集中反映。精神文化深入到比制度更深的层次。我们常讲的学校的氛围、风气、风貌等等,都正是校园文化品位和作用的自然体现。
(一)、营造团结友爱的人际关系,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
校园文化是师生共同创造且共同享受的,校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安排自身活动,选择自身行为方式的需求,这就决定了学校群体中的每个成员都必然要在一定程度上参与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的主体是人,校园文化的组织与建设要以人为本。校园建设,文化设施,环境布臵,园林绿化,设备配臵等学校显性文化的建设要以人为本,校风的形成、价值观念的认同等隐性文化的建设也要以人为本,学校的各项活动、人际交往等实践行为更要以人为本。从人与环境的关系看,校园文化是育人的文化,校园文化环境是育人的环境。以人为本,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创造一个舒适、优美、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给人以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感染,是建设先进的校园文化的必然要求。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校园文化,直接影响校园文化建设,影响教育效果和教学质量。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还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学校树立良好的校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学校的人际关系是多维的,它包括校长与领导班子成员、校长与教职工、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几个层面。“亲其师”才会“信其道”。首先,要求教师要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善待每一位学生的过错,以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还要敢于承认错误,以理服人,取信于人,做学生的表率。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尊敬教师,勤学守纪,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出现乐教乐学的生动局面。其次,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同学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的不良心理,提倡同学间团结友爱、相互尊重、互相帮助、互相督促、共同提高,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引导学生建立宽松健康的人际 关系。第三,作为教师,应当杜绝“居功自傲、文人相轻”的不良思想,从事业出发,互相理解,求大同,讲究群体意识,团结合作,建立起良好的协作关系,为学生树立榜样。在各个层面的人际关系中,最关键的是校长和其他学校成员的人际关系,它起着示范、导向的作用。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校长要善于根据不同层面人际关系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
(二)、优化良好的物质环境,发挥校园文化的激励作用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历史上“孟母三迁”的典故,正说明了在一种文化环境熏陶下对人成才的作用。长期在某一校园文化环境中的师生,在这独特的校园文化的熏陶下,会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在学校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氛围,无疑会对师生心灵熏陶,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实践证明,优美的校园环境,具有陶冶学生身心,熏陶学生行为,启发学生美好的想象作用,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愉悦身心,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促进文明,焕发师生青春的激情,催人奋进。如果再在优美的环境中注入丰富的文化内涵,则更能激发人的想象、联想等思维,使校园物质文化的潜在的规范的育人功能更显著,更有利于陶冶高雅的情趣,塑造健全的人格。例如,在校园中艺术地设计林荫小道,曲经水池,假山亭榭,标语画廊,科学家头像,名人名言,科技景观等等,都将给人一种庄重、幽雅、怡情、愉悦的感觉,若再配以鲜花香草、绿茵石凳,则更能让人感受其中的闲情逸致,奥妙无穷。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整齐光洁的道路交通,美观科学的教室布臵,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设施……这些无不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薰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学生在幽静的环境中学习,感到舒心怡神,从而增强环保意识更能规范学生的行为,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真可谓“此处无声胜有声”;让校园的一景一物,一草一木都能成为无声的语言,从而促进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应文明而得体。如在教室外布臵学生优秀的美术、书法作品,在橱窗内展示学生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照片,在校园内开辟出生态小花园,使用“花草树木像小孩,真情爱意献出来!”“绿草茵茵,步步留心!” 3 “学校是我家,美化靠大家!”等人性化的劝导牌让学生臵身于知识的天空,徜徉于欢乐的海洋,陶醉在美的意境中茁壮成长,促进师生们在这和谐的环境中共同进步和发展。
(三)、创建多彩的校园文化阵地,发挥校园文化的渗透作用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大批有知识、有能力、有良好人格和个性的人才。相对而言,课堂教学是一种共性的教育活动,而校园文化活动则可更充分地使学生施展才华,发展个性。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发展兴趣爱好,发挥特长,并为在各种创造性活动中挖掘学生个体的潜在能力,评定自己的品质、行为和人格充分认识自我,克服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等方面提供了内在的尺度,它使学校成员自觉地用这种尺度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群体的要求。校园文化作为一所学校特有的环境力量,渗透于学校的活动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各个方面。
例如:我样已经形成制度化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的举办、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性学习探索、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校园田径运动会的举行、校园广播室的开通、宣传长栏的设臵、校园小记者的组建、校园网站的建设、校园刊物《洛源》的出版等等无不渗透着校园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深刻内涵,引导和鼓励着全校师生一起参与,形成一种浓烈的校园文化氛围,影响和教育着全校师生。
总之,文化阵地的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要兼顾教育与情趣、知识与娱乐、活动与安闲、努力让学生根据天资所好、扬长避短,各得其所,各行其乐。变命令式为倡导式,变禁绝式为诱导式,变接受式为参与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组织,主动参与,寓教于乐。文化阵地建设的完善和加强,形成了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文化教育的图、文、声、像几乎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形成了强大的舆论氛围,可以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操得到升华和加强,能力特长得到展现,综合素质显著提高。
(四)、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发挥校园文化的约束作用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实现其最终目标的必要保障。
制度文化建设实际上包括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校园文 4 化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校园文化队伍的勤奋与能干,对校园文化活动能否顺利正常开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首先,要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机构,例如成立由校长、各部门负责人研究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并就校园文化阵地、环境卫生、校园保卫等进行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同时在学生中建立执勤队、校园文明监督岗等,开展学生“自我服务日活动”,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其次,要加强常规管理,进一步修订完善一系列校园管理制度,如德育工作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学生一日常规管理制度、课外活动制度、公物管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师生操行考核评定制度等等。把校园文化建设任务纳入分级目标管理体系,同教学科研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确保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其他工作同步进展。第三,教师群体作为制度建设的设计者和执行者、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建设者,其素质的高低及工作作风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水平。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一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做到“心中有爱、目中有人”,弘扬“敬业、奉献”精神,二要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与时俱进,超越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健全的规章制度及健康的集体舆论对师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言行具有规范作用。当师生的思想言行不符合制度规范及集体舆论的要求时,他就会自我调节矫正。优美的校园环境同样能规范师生的行为,试想:你会在地面光洁、环境优美的场所乱扔纸屑、随地吐痰吗?你会在雪白的墙壁上乱涂乱画吗?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还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的密切配合,只有大家都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人为本,以对国家、民族,对师生和谐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发展促和谐,以改革推动和谐,以公正求得和谐,以稳定保证和谐,以道德素质推动和谐,以真爱感染和谐,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才会得到真正加强,师生才能真正健康的发展,才能构建一个和谐文明的校园。
第四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人文校园
——岚山区安东卫街道二中课题组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是学校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要求。
古人云:“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学校育人环境的好坏,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心理素质的锻炼、道德习惯的形成、知识才能的获得等,都有着多么重大的影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学校育人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
我们认为,校园文化应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行为文化等多个方面。它渗透于校园的各个角落,小到一句简单的问候标牌,大到一座庞大的建筑物。随着时代的要求和新课程的逐步推进,学校应致力于把一些具有强烈现代文化的教育意识,透过多形式、多渠道沁入全体师生的心田,并逐步把它深深根植于我们的整个办学过程中,力争让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事一景都染上浓烈的文化色彩,体现出一定的文化意蕴;让学校的人、事、物以及信息、环境,都随时随地对全体师生进行着娓娓动听的说教;让它们散发出的文化气息,都无处不在对全体师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浸润、熏陶;让学校的每事、每章、每制都成为和煦的阳光、知时的春雨,时刻沐浴在每个师生身上,促进他们健康发展、茁壮成长。
那么,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的育人环境,构建和谐人文校园呢?我校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我校把打造整洁优美的校园物质文化当作一种重要的管理手
1段,充分发挥其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使学生在其间耳濡目染、日积月累,最后形成观念,化为行为。通过物质文化教育和精神文化教育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一套较为明确、完整的办学思想体系和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并以此来培养学生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比如:营造整洁优雅的校园环境,按照“文明、洁美、安全、有序”的目标,不断加大校园环境建设的力度,校园达到四季常绿、四季见花、景色宜人,使人一走进学校就有一种清新亮丽的感觉油然而生,尽享“绿色校园”的惬意;用名言警句、诗画雕塑及宣传警示牌等点缀于花坛之中,使花坛更富有育人的内涵,物在景中,情景交融;在校门大厅内或其他醒目位置,将学校办学历程、办学成果、办学特色以及学校标志进行展示、简介,既宣传了学校,又能引人注目,彰显学校文化底蕴,激发师生爱我校园的自豪感;教学区、运动区内,可适当设置错落有致、曲径通幽的绿化带,或气势恢宏的大型围墙宣传字画,已达到怡情励志的作用;形成极富特色的楼层文化,根据校舍特点,设置了“艺术走廊”、“文化走廊”、“名人走廊”等楼层文化,在其间布置了师生书画作品、名人画像、名言警句、各种专项教育常识等等,使广大学生在榜样的激励中不断增强自信、不断超越自我;设置内容丰富的专栏橱窗和功能完善的教育活动室,使之成为开展宣传教育、展示师生及学校办学成果的窗口,学校定期在专栏橱窗或活动室中公布师生参加各项比赛的成绩、荣誉,公布优秀学生名单,师生活动剪影,优秀教师事迹介绍等,以此让师生相互激励共同进步。
二、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构建和谐进取的校园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育人目标的高度概括,表现为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工作目标。突出表现在校风、教风和学风上。我们认真总结提炼本校优良传统,紧密结合时代精神,努力营造团结和谐、开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
园精神文化。
我校利用制作的系列标志来提炼和展现校园精神文化:如创办校报,制作校风、教风、学风宣传牌等等。在征集评选、制作和使用系列学校标志的活动过程中,必需要融入学校的办学思想和追求目标,融入教师的职业理想、信念、情感和准则,尤其通过坚持升国旗、唱国歌、穿校服等常规活动,激励师生对校园精神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而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全体师生中广泛开展“三项教育”,以整体提升教师师德、社会公德水平;在领导干部中开展“以德行政”教育,使本校各层管理者能够保持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用自己的言行发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在广大教师中开展“以德育人”、“以德兴校”的教育,通过开展德育案例分析与论文评比,座谈会、报告会、外出学习参观等活动,引导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道德形象去引导教育学生;在全校师生中大力开展“以德修身”的教育,把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自觉为人师表,作道德的表率。
三、利用办学特色优势,健全民主规范的校园制度文化
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既是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通过它可以把学校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机的结合成一个整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严谨规范、实用有效的规章制度,合理的组织管理机构,合格的管理人员是保证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建设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
我校多年来坚持突出交通安全教育特色,建立并完善了系列常规管理制度,不但抓好了学校的纪律秩序、清洁及校产公物爱护等常规管理工作,又提高了师生自己管理自己的意识和能力。在深化素质教育、凸现办学特色上,提出了“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教育全体学生,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理念。建立并实施班务
公开制度,加强校园班级文化建设。学生对集体的归属感、凝聚力首先是表现在自己所在的班级里,因而我校把班级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图书角”、“黑板报”、“班级日志”“学生成长档案”。班级的文化建设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和成才都起了重要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开展多种育人活动,追求高尚多彩的校园行为文化
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教育活动,既能够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又能活跃思想、陶冶情操。在加深和拓宽课堂知识、开发潜能及学生个性心理方面都大有裨益,同时更能促进校园文化整体水准的提升。
我校成立并发挥好校园播音室的宣传导向作用;成立书法、合唱、舞蹈、田径、篮球等多个兴趣小组和《浪花》学生文学社团等;定期举办全校性的艺术、科技和体育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性情,增强能力,提高素质,提升校园文化水准。积极探索“学校、家庭、社区、社会”共育机制,并与司法、检察、公安、团委、妇联、工商、环保及社区等单位积极实施共建活动,借助共建单位或部门的优势,走出单纯的聘任校外辅导、举办讲座的单一模式,变被动为主动,将共建机制生动地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全过程,促使学校各项工作环境不断优化,教育力量不断增强。
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详细制定了《 安东卫二中“文明单位文明行”活动实施方案》,活动的主题和范围:一是基础文明修养。重点培养学生的文明礼貌、科学精神、创新精神、自立和自理能力、环境意识。二是团队精神。重点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意识、正确的竞争观念、集体荣誉感、协作精神、良好心理素质、全局意识和大局观念。三是社会责任感。重点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法律意识、爱校精神和奉献精神。四是理想信念。重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理念。
五是好学精神。重点培养学生勤学好问、求真务实的态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能创造性地学习。以班级为单位召开“讲文明话、做文明事、成文明人”为主题的班会,每生认真剖析自己在“我承诺: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活动中的思想和行为,发扬优点,弥补不足;开展“说文明话、做文明事、成文明人”讨论、征文活动;举办“说文明话、做文明事、成文明人”演讲会。开展了“和四川地震灾区同龄人的心一起跳动”5.12纪念活动,结合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组织开展网络文明教育,倡导文明上网。设计一次主题班会,讨论如何文明上网,举行文明上网签字承诺活动;“文明单位文明行”启动仪式后,组织全校师生上街宣传和参加“洁岚山爱家园”义务劳动活动。结合学尚科学、反对邪教教育,组织“校园拒绝邪教”图片展览,让广大师生都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将感恩教育贯穿学期始末,“三八”前后各班级召开一次主题班会,以“我感受最深的父母之爱”为主题,引导青少年搜索记忆深处的一件小事、一个细节、一句话、一个动作,用自己质朴的语言讲述出来;书写一句感恩的话,组织学生思考一句最想对父母说的心里话;各班举行一次“大爱岚山感恩父母养育”演讲会;阅读一组亲情文章,班级可为学生选择,如《背景》、《母亲,我不认识的文学教师》等。引导他们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实现由思想到行动的转化。开辟岚山区老干活动中心为第三个德育基地,充分利用社会德育教育资源。
五、挖掘家乡文化底蕴,传承先辈人文精神
安东卫,地处鲁苏交界、黄海西岸、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政府驻地。明朝洪武年间(公元1384年)设卫,时与天津卫、威海卫齐名。如今坪岚铁路、同三高速、204国道、342省道、222省道交汇于此。境内有全国最大的海产品批发市场,江北最大的绳网市场和日照市南部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是全国最大的海洋仿生食品生产基地和重要的木制家具、电力金具、化工、食品、绿茶生产基
地。这里人杰地灵,物阜民康,文化底蕴丰厚。
我校凭借得天独厚的条件,依托“卫文化”,开发校本课程《走进安东卫》,在起始年级开课。通过开展“寻访安东卫历史遗迹,了解家乡文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了解了昔日家乡的悲壮;通过开展“我的家乡—安东卫”演讲、征文、摄影、手抄报等系列比赛活动,学生讴歌了今日家乡的新变化;通过举办“未来安东卫”征文、绘画比赛、手抄报比赛,学生畅想了明天家乡的辉煌。校本课程的开设及组织的系列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情感。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我校真正形成了文明、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校风和班风良好,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素质得到显著提高,各种能力得到较好的锻炼。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总和,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一项长期、细致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的建设中,物质文化建设是基础,精神文化建设是核心,制度文化建设是保障,形成高尚的行为文化是目的,它需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特色发展。让我们携起手来、开拓创新,在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共同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新的内涵,做出新的业绩。
日照市岚山区安东卫街道第二初级中学
2010年11月25日
第五篇: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努力构建和谐校园
—温宿县依希来木其乡中心小学创建地区级文明单位汇报材料
依希来木其乡中心小学本着“以人为本,为学生的发展而奠基,为教师的发展而铺路,为学校的发展而改革”的教学目标,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动力,遵循“依法治校、以德育人”的办学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切实把争创地区级文明单位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臵,扎实有效地开展各种生动活泼、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逐步树立起和谐、发展的优良校风,在各方面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就我校创建“地区级文明单位”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基本情况
温宿县依希来木其乡中心小学位于依希来木其乡巴扎中心,距离温宿县城17.5公里,创建于1939年,占地面积19127平方米,建筑面积1836平方米,绿化面积达到32%,现有10个教学班级,375余名学生,36名教职工,其中本科学历4人,专科学历25人,中专学历3人,技工3人。经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学校曾先后荣获县级绿色学校、2009年“法治六进”法治学校、2009教育系统行政目标管理考核工作二等奖、“五个好学校”学校党支部、2009目标管理考核一等奖、“民族团结模范学校”、“无烟学校”、地区级绿色学校、反分裂斗争再教育工作先进单位、2010教育系统行政目标管理考核四等奖、地区级花园学校、安全工作先进单位、201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考核优秀单位、2011教育工作目 标考核管理一等奖、2011安全稳定工作先进集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一、加强党建、领导班子建设,优化教师队伍建设素质。
我校不断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党支部的建设,逐步打造一支精诚团结、坚强有力、廉洁奉公、务实创新的教师队伍,充分发挥以党支部为龙头的党员教师的中坚力量,为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处,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在此基础上,我校还不断加大教职工队伍建设,始终以加强师德建设为工作重点,不断抓好教职工五业(敬业、爱业、勤业、精业、创业)的教育,要求每位教师要热爱和教学工作,热爱学校和学生,倡导自律、自省,为人师表,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的师德风范。
1、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发扬民主,增强领导班子活力。多年来,我校领导班子不断发扬“鉴定、正直、敏锐、实干”的工作作风,始终贯彻民主集中制,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升了领导班子活力。一是坚持每周召开一次行政会,每两周召开一次校委会,每月召开一次党支部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民主生活会,每年召开一次职代会。共商大事,互通情况,民主决策,分工负责,增进班子团结。二是在职称评定、评选、评优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上,坚持集体研究,公开标准,严格程序。三是每学期领导班子成员都深入到教师职工、学生家长中,广泛征求大家对校领导班子的意见,并积极落实各项建议,每学年都安排校领导干部在全体教职工面前述职,测评全面接受教职员工的监督。通过大力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作风效能建设,在党员干部中开展述廉活动,党风廉政警示教育活动,大讨论活动,收集以 廉政文化为主要内容作品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廉政警示教育知识测试,重视党员干部作风建设,争取成为人民满意的党员干部。
2、加强师德和行风建设,优化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一是大力开展行风教育活动。我校坚持以争创文明办公室、评选优秀教师为抓手;以“铸师魂,倡师德,练内功,树形象”为主题;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标准;广泛开展以敬业爱生为核心的行风教育活动,坚持贯彻教委提出的有关要求和学校制定的“教工十不准”规定,利用评教、问卷、座谈等形式广泛听取家长、学生和社会对教职工和学校的评议。二是结合教育行风建设,先后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恪守师德规则,抵制以教谋私和教育为人民服务,为学生着想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不断加强对教职工的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修养教育,时刻要求教师对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自律,处处做学生的表率。三是加大培训交流力度,提高教职员工业务水平。
3、加强学习性党组织建设活动,提高教职工综合素质。利用学习日、教师职工之家、大小会议等时机,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党章》、十七大精神、“八荣八耻”以及《民族区域自治法》、《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等法律知识读本,及与教育管理相关的《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安排教职员工写读书笔记、谈心得。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不但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大力推进依法治校,进一步提高了全校教职员工的综合业务素质和政治理论素质。通过落实集体学习,个人学习,和主题培训学习考核等形式在党员教师的言传身教下,学校工作出现了勃勃生机和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
4、通过开展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提高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积极性。
在党员干部中大力开展向李森林,余文丽等五名自治区级优秀党员先进事迹学习,提高党员干部争当先进党员,争做标兵党员意识。近几年来多次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帮助了150多名师生,资助金额达8000元。开展赴基层为民服务活动,赴基层人员达600人次,解决问题达10项。在党员干部中设立“党员示范岗”及“党员先锋岗”示范党员达15名,先锋党员达20名。同时每年开展一次党员公开承诺活动及每月一次领导点评活动,提出每位党员存在的问题,让党员及时整改落实,并将党员践诺情况进点评结果向群众公示,监督群众监督,促进创先争优活动。
二、加强道德建设、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德育建设。
1.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做文明公民意识。
在师生召开专题动员大会,以诚实建设为核心,开展道德宣传教育及道德实践活动,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每年开展“公民道德宣传日”和“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在师生中开展学习及宣传“八荣八耻”,“ 二十字”公民道德建设规范和“十二字”“新疆精神”,“形成“八荣八耻”,“ 二十字”公民道德建设规范和“十二字”“新疆精神”,“人人皆知,人人践行。同时大力宣传“四德”、“共铸诚信”、“文明礼仪”、“文明交通行动”等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培养师生诚信观念,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质。
2、大力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活动。在师生中召开专题学习动员大会,乡师生大力宣传雷锋同志生活期间的感人事迹及新时代活雷锋先进事迹。动员师生向雷锋同志学习开展做好事活动。以“讲文明,树新风”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助人为乐,扶贫济困,奉献他人、服务社会活动。
3.开展道德模范学习活动。
在师生中大力开展艾海提.托克孙,阿里木。卡里克,王艳娜,艾尼.局玛等道德模范学习宣传活动提高师生争做道德模范意志。同志在师生中开展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宣传典型,用榜样引导教职工自觉覆行法定义务。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组织青少年开展“五心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家庭孝敬父母、在社会奉献他人、在学校尊敬师长。同时积极配合先关部门做好学生会思想道德建设,形成学校、社会、家庭齐抓共共管的良好局面。
4.每逢主要节日及每周一隆重举行升旗仪式,向师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教育、民族团结教育。
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加强文化建设。
举办以“新年创新成绩”为主题的新年文艺活动,举办以“党员、师生为什么不能信仰宗教”为题的演讲活动,把我校妇女教职工送到红十字会体检,举办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演讲文艺活动,举办以“我自豪自己当教师”为题的庆祝妇女节文艺活动,举办以“给女人指望”为题的庆祝妇女节文艺活动,举办“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发挥雷锋精神”动员会,举办开学典礼及“家长开放课堂日”活动,举办以“学习雷锋精神,树立新风,雷锋精神一直与我们一起”为题的总队活动,送我校患重病的老教师 奥古丽罕〃依达耶提温暖,举办“植树造林绿化祖国”为题的师生植树活动,举办以“我与健康消费”为题的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宣讲活动,举办以“手拉手一起进步”为题的困难家庭子女送温暖活动,对报考疆内初中班的学生进行人口与计划生育优惠政策宣传,举办庆祝拿吾肉孜节文艺活动,举办以“热爱伟大祖国,建立美丽家园”为题的飞风筝比赛活动,举办以“重视文化、重视道德、树立新风”为题的公民德育活动,组织开展“爱国卫生日”做好事活动,举办“信任科学,反对封建”为题的演讲图片展览活动,组织开展党员参观林继璐纪念馆,举办庆祝清明节活动,举办第二次青少年民族团结芽杯、足球比赛、乒乓球比赛,乡派出所官兵来我校进行以“当守法的小公民”为题的预防青少年犯罪法法制宣传,全校举办以“我爱绿”为题的种花活动,与浙江省金华市斌冲学校教师开展交换教学工具友谊活动,乡派出所官兵来我校进行宪法知识演讲活动,举办“未成年人保护法”“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习宣传活动,对困难家庭子女进行“人口与计划生育”为题的计划生育优惠政策宣传,举办“科技与发展”为题的模式作品展览活动,举办庆祝劳动节活动,举办庆祝青年节、劳动节文艺花农杯排球、篮球、乒乓球、摩托车比赛活动,举办开展第二十九个民族团结友谊活动,举办依希来木其乡中心小学授观摩课比赛评选授课带头比赛和表彰大会,与阿克苏市园林学校一起举办民族团结文艺排球比赛友谊活动,举办“反对分裂,高举民族团结旗臶,手拉手前进”为题的演讲活动和升旗典礼活动,举办宣传教师在民族团结先进事迹“双语演讲”比赛活动,举办依希来木其乡中心小学授观摩课比赛评选授课带头比赛和教学选手活动,举办“母亲伟大”为题的庆祝母亲节活动,举办“关怀 残疾人”为题的第二十四次帮扶残疾人活动,举办开展第12届少年科技展览会,举办“珍惜生命,重视安全”为题的消防讲课,召开民族团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举办“家里的小图书柜”、“我爱读书”为题的读书、心得体会、送书活动,举办向全疆道德模范、团结媒人阿力木〃哈力克投票活动和学习道德模范阿孜古丽的活动,举办少先队员招新生典礼,举办关于以“世界杯境日”为主题的保护环境内容的活动及讲课,与浙江省金华市斌冲学校教师开展写字、交换文艺作品友谊活动,举办以“远离毒品”内容的演讲活动,举办“地球覆盖花”为题的花丛展览活动,举办庆祝党建90周年书画比赛活动,举办向女生捐1元款的送心活动,举办“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为题的唱革命歌比赛活动,举办红千房、大湖等体育基地参观活动,举办庆祝“建军节”、“军民双拥护”文艺,向学生送书友谊活动,举办户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考试,举办“保卫祖国,保持平安”为题的国防教育活动、从电视观看庆祝建国50周年演练演习活动,举办庆祝第28届教师节文艺汇演,举办庆祝中秋节活动,举办“弘扬民族精神,养成民族感情”为题的教育月活动,举办抗震模拟训练活动,举行关于人口与计划生育知识讨论,与阿克苏市电视台一起举行的庆祝中心小学建立70周年少年买西来甫活动,举行“国旗下成长”为题的演讲比赛,组织开展师生观看优秀影片活动,举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宣传活动,举办平安建设1000人签名活动,向家长进行法律宣传,庆祝毛泽东出生纪念活动,在全国法制宣传日宣传宪法,举办“艾滋病日”知识宣传活动。通过开展上述活动,进一步促进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德育工作。
四、大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一是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组织师生认真学习和宣传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列”、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四个认同”及新疆“三史”等活动和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主题实践活动形成各组教职工平等、团结、互助、友爱,的良好局面。
二是开展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几年来我校按照教育局党委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教育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精心组织安排,认真实施,在每年五月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同园林学校举办民族团结联谊活动,互相赠送礼物,交流经验,举办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对民族团结先进个人进行表彰。深入扎实地开展各项民族团结主题教育,使广大师生牢固树立了“三个离不开”思想。
三是加强师生无神论教育,紧密联系清真寺与宗教场所负责人以及教职工,签订责任书,禁止师生从事宗教活动,有效防止了宗教向学校,课堂,学生中渗透;
四是通过开展民族团结先进个人学习,千人签名仪式,以民族团结为主要内容知识竞赛,演讲比赛,书画展览等活动认真贯彻民族团结教育条列。
五是师生中认真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加强民族团结,增进“四个认同”促进各组师生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增强师生爱国教育,“五观”,“四个认同教育。
六是 开展“共同团结奋斗、统统繁荣发展”,创建 “民族团结办公室”,“民族团结班级”等活动。
五、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促进平安建设工作。安稳、法制等综合治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师生正常工作与学习。我校领导、教师都非常重视此项工作,使学生在校安全、家长放心、社会称心。自“7.5”事件发生后,我校不断加大维稳工作力度,在全校范围内深入细致地开展各项民族团结主题教育。一是组织师生反复学习各级党委、政府关于维稳工作的部署和安排,提高师生思想认识,增强师生反分裂,后渗透的免疫力;二是在师生中开展了摸、排、查工作,把思想认识不到位的教师和师生列入重点对象,并选派党、团员和师生骨干,做好他们思想转化工作,使他们远离宗教,崇尚科学;四是建立了师生政治档案,针对加强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开展了政治评议活动,并将结果记录入档;五是成立学生校外活动小组,小组组长定期向班主任汇报活动情况,有效的掌握了学生在校外活动的真实情况;六是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向学生家长宣传教育法规和关于稳定工作相关文件,提高家长的思想政治觉悟,争取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七是举办以“党员、师生为什么不能信仰宗教”为题的演讲活动。八是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推荐法制宣传教育进校园,形成师生自觉学法、知法、用法、守法的良好局面。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有效防止“黄毒赌“等现象在校出现。
六、改善育人环境,构建绿色生态、自然和谐校园
如今校园小巧别致,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与黑板报、宣传栏等交相映衬,形成了“喜有绿荫伴书香”的浓厚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发挥了环境育人的作用。
1、加大校园环境建设。为使学校处处成为有效的育人场所,学校制定了校园建设五年规划并付诸实施。争取社会各界的各种援助,对校园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对教师办公室和学生教师进行了维修新建,各种规章、制度装框上墙,添臵了各种盆景花,在走廊中和墙上悬挂爱国人士、科学家的画像,张贴名人警示名言,使每一块墙壁教育引导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激励与启示。今年来,我校新培植树木1100余株,花草6304平方米,建花园25个,绿化面试达到32%,校园内园林整齐美观,校内建筑完好,整洁规范,无违章乱建乱搭,乱堆乱放现象,校内路灯明亮美观,为全校师生营造了一个幽雅舒适的育人环境。
2、大力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学校重视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在校园大力倡导以净化、绿化、美化为内容的环保主题,把环境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中的方面面,逐渐形成了“学校是我家,人人都爱她”的优良作风,全年坚持“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的良好习惯,校园内,整洁如一,教师内,窗明几净。
3、加大对硬件设施的投入,全力提升教学质量。为使全校学生享受到一流的教学服务,我校不断加大投入,着力改善全校的硬件设施。近两年内,学校不断新添、新建了卫生保健室,远程教育室,计算机教室,备课堂,语言室,实验室,实验仪器室,学生阅览室,音美器材室,劳技器材室,体育器材室等,共计投入300余万元。通过硬件设施的逐渐改善,使我校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七、深化课改、扎实促进双语教学工作
多年来,我校始终以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结合学校实际,不断探索 创新,在课改、双语教学工作中取得了桌有成效的成绩。
1、立足实际,全面落实课改。我校以“培训良好习惯,探索评价机制,促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扎扎实实开展课改工作。为使课改工作全面落实,学校课改领导小组成员经常深入课堂随堂听课,了解课堂教学状况,掌握课改的第一手资料。针对存在问题,寻找原因,通过讨论,达成共识,及时调整努力方向。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倡导教师的角色要彻底转变—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是学生学习的朋友,营造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求,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人格的发展;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和研究性的学习方式与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相辅相成的学习方式。目前,学生的学习方式已告别了传统意义上的“看客”或“听众”,课堂中更多的是热烈的讨论,生动的游戏和投入的竞赛、认真的操作和研究、形式多样的探索,学生学得开心,学得扎实。追求让学生们喜欢学习、让生活走进课堂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中我们针对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艺术规则,开展了示范教育活动,用真实的人和事进行示范,让学生现场做作文、真人现场素描、现场计算等方式方法,让学生们感受到学习就是生活,生活离不开学习。
2、统筹兼顾,推进双语教学。我校以创新发展“双语教学”理论、实践及管理模式为支点,全力加强师资建设及“双语教学”课件等附属设施的建设。一是广泛借鉴友校办学经验,加强沟通合作。先后组织校“双语教学”教职员工到拜城县、温宿县托乎拉乡等教学单位进行经验交流,结合我校实际,取 其精华、弃其糟粕,为进一步认识差距,明确今后我校软件硬件的投入模式和投资方向,为我校“双语教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强化“双语教学”师资力量,加大“双语教学”培训力度。我校一直在加大招录有“双语教学”经验的老师来校从事教学工作,目前,全校16名45岁以下教师14名教师已通过汉语水平4至8级等不同等级的考试。在“双语教学”培训方面,从2009年至今,我校先后派8名教师选派到乌鲁木齐、阿克苏地区等专业双语培训中心进行培训学习,并及时组织安排学成归来的教师在全乡各小学进行巡回演讲,交流学习心得体会,讨论培训学习的经验。现如今,我校“双语教学”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双语教学”的质量全面提升,在校学生的汉语水平大幅提高,学习双语的积极性不断高涨,部分学生在家还当起了父母的教师,教父母学双语,有力的推动了全乡青年和农民群众的双语进步,为全乡各族人民的和谐相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八.加强创建文明工作,为创建自治区级文明单位打下扎实基础。
1.加强文明建设组织领导。
创建文明单位领导小组,由监理学校校长书记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实施创建工作“一把手工程”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领导班子创建活动中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每年召开一次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对教职员工安排工作,层层签订创建责任书。开展调研工作,查出存在问题和不足,按时整改落实。制定创建文明单位长期计划及计划,将创建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考核内容,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同表彰。
在创建文明工作中建立文明单位的领导责任制和工作运用制度,建立精神文明工作领导小组,确保有组织领导,人员机构,管理协调,资金投入,检查监督,和奖惩激励。2.开展创建活动。
按照创建文明单位标准开展文明办公室、文明班级、文明宿舍,文明家庭,促建创建活动取得实效。开展军民共建活动,“双拥” 工作中取得了良好成绩。
近年来,依希来木其乡中心小学在创建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上级部门的帮助、各位领导的支持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密不可分,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如既往的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工作热情,努力工作,开拓进取,为开创我校有一个崭新局面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