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两个环境大讨论心得体会
学习“两个环境”大讨论心得体会
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关系当前与长远、国计与民生、和谐与稳定。着力抓好“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建设,是省委近日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意义重大而深远。所谓生态文明,就我理解,它是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 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 眼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种文明观念。这种文明观 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 促进、共处共融。十七大关于“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们 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严酷的现实告诉我 们,人与自然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 与自然不存在统治与被统治、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相 互依存、和谐共处、共同促进的关系。人类的发展应该是人 与社会、人与环境、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协调发展。人类的发 展不仅要讲究代内公平,而且要讲究代际之间的公平,亦即 不能以当代人的利益为中心,甚至为了当代人的利益而不惜 牺牲后代人的利益。而必须讲究生态文明,牢固树立起可持 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首先,要树立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的理念。大自 然提供给人类可资利用的资源是相对有限的,就我国来说,我们的家底并不厚,“老本”并不多。必须把合理开发
资源
和保护环境,作为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树立地球 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的理念,热爱大自然,珍借自然 资源。其次,树立人与自然协调与和谐的理念。目前我国面临的日 益严峻的生态状况告诉我们,必须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 置,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万物是唇齿相依,息息相关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而 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人是自然的产儿,自然是人类的家 园,珍惜自然就是珍爱人类自己,爱护地球就是爱护我们的 生存空间。第三,树立珍爱和善待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我们在 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仅不能违背经济规律,同样也不能 违背自然规律、生态规律。规律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 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你对它承认与否、认识与否,违背了规 律都必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第四,树立生态效益是长远的经济利益,保护资源和环境就 是保护生产力,加强生态建设就是提高竞争力的理念。资源 和环境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奋斗目标,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作保 证。而日前我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状况已构成制约我国经 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在资源方面,我国人均资源 占有量少,且分布很不平衡,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十
分突出;在生态方面,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在环 境方面,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加快,“三废”问题十 分突出。现实向人们提出:是该转变“资源无限,环境无价” 的观念为“资源有限,环境有价”的观念的时候了;是该摒 弃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 来换取经济暂时繁荣的不文 明、不科学、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的时候了。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维护 生态安全,而且包括环境建设和改造,修复环境,并且更应 该加强生态文明意识形态建设,发展生态文化,培育生态道 德和生态法律体系建设。只有有了文明的社会生态意识,才 能有符合生态要求的生活和生产行为,以科学发展观,正确 处理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 的关系,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只有形成社会生态意识,政府、企业、群众在生产生活 中才能以生态环保作为出发点和行为准则,才能积极参与环 境保护和建设。社会生态意识的缺失,其危害比某次具体灾 害的损失更大。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全面提高社会生态意 识,正确宣传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 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建立清洁的优美的生态环 境及健全发展和高度文明的人类意识环境,不断提高人们对 环境保护和建设的认识,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态意识环境。宣 传部门所肩负的重要任务就是通过各种有效手段,积极营造 良好的生态建设舆论氛围,以不断提升各级各部门的生态意 识和广大群众的生态文明理念,充分调动大家环境保护和建 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全面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将生 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起来,不断推进生态环境的发 展和建设,必将掀开我国生态环境发展建设的新纪元 人是一切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的主题,人的素质的提 升,是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的根本要素。而且,经济越发 展,对经济发展环境的要求越高,对人的素质要求也越高。在这场效能革命中,我们的广大干部群众必定要经受一次观 念重塑和心灵洗礼,我们要以饱满的作风和精神去迎接,去 面对,才能赢得这场革命的胜利,成为勤政为民,干事创业,促进发展的干部。抓环境改善必抓干部作风,抓干部作风就是抓发展环 境。干部工作作风如果浮而不实,只说不做,多少少做,办 事光打雷不下雨,将对投资环境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在这 样一个开放的社会,竞争的社会,不要说外地企业 家不来本 地投资,就连本地企业家也可能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反之,如果一个地方的干部作风扎实,亲商重商,诚信高效,则可 能成为该地在资本竞争中的最大优势,不仅可以引入资本,留住资本,甚至可以实现以商招商,以企引企的良性循环。资本的流入,有两个先决条件,一是要安全,二是要回报。我们就是通过狠抓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提高行政效率,想尽
一切办法为投资者搞好服务。“对企业家好一点,对人民群 众好一点”看似简单,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却需要拿出极大 的勇气和魄力,从根本上破除官即管的陋习和观念,学会降 低身段,学会平等相处,学会将心比心,学会换位思考,能 够时刻站在企业家的立场上,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以 良好的服务,为企业家和投资者赢得最好的效益。打造优良的发展环境,就要在服务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 中体现办事效率。要以工业化思想支持企业,快字当头,营 造高效的政务环境,因为只有快节奏,才能体现公务人员的 紧迫感、责任感,才能彰显政府的高效率,才能为我市在资 本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赢得先机。作为民政局工作人员,首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自 觉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在工作中我们要努力营造 一个开明开放、亲善热情的文明单位形象,为群众提供高效、全方位的服务,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其次,必须树立敬业奉献,恪尽职守的精神,培养自己 对工作岗位的浓厚感情,热爱项目工作,增强责任感。始终 保持勤奋敬业、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工作作风,坚持做到 “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同时,我们还 要努力钻研业务,做终身学习的学习型人才,不断学习新的 知识,掌握新的本领,始终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第三,必须拓展新的思路,以创新的精神,创新的胆识。
投入到工作中去。我们更要有强烈的创意识,勇于创造,开 拓进取,敢为天下先,积极探索做好项目工作的新机制、新 方法。总之,要认清形势,增强全局观念、大局意识和服务意 识,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解放思想,更新观 念,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劲头,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更浓的开发意识、更实的发展举措、更大的工作干劲、更好 的和谐氛围,推动民政工作再上新台阶,要更加优化发展环 境,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两个环境心得体会
学习“两个环境”心得体会
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关系当前与长远、国计与民生、和谐与稳定。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建设,是省、市委近日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意义重大而深远。
生态文明,它是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种文明观念。这种文明观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人与自然不存在统治与被统治、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和谐共处、共同促进的关系。
首先,要树立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的理念。大自然提供给人类可资利用的资源是相对有限的,就我国来说,我们的家底并不厚,“老本”并不多。必须把合理开发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树立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的理念,热爱大自然,珍借自然资源。
其次,树立人与自然协调与和谐的理念。目前我国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生态状况告诉我们,必须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万物是唇齿相依,息息相关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
第三,树立珍爱和善待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仅不能违背经济规律,同样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生态规律。规律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你对
它承认与否、认识与否,违背了规律都必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第四,树立生态效益是长远的经济利益,保护资源和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加强生态建设就是提高竞争力的理念。资源和环境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资源方面,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且分布很不平衡,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在生态方面,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在环境方面,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加快,“三废”问题十分突出。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维护生态安全,而且包括环境建设和改造,修复环境,并且更应该加强生态文明意识形态建设,发展生态文化,培育生态道德和生态法律体系建设。只有有了文明的社会生态意识,才能有符合生态要求的生活和生产行为,以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的关系,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
人是一切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的主题,人的素质的提升,是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的根本要素。而且,经济越发展,对经济发展环境的要求越高,对人的素质要求也越高。在这场效能革命中,我们要以饱满的作风和精神去迎接,去面对,才能赢得这场革命的胜利,成为勤政为民,干事创业,促进发展的干部。
作为组织部的工作人员,首先必须业务的修养,自觉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在工作中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开明开放、亲善热情的文明单位形象,为群众提供高效、全方位的服务,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第三篇:两个环境心得体会
学习“两个环境”心得体会
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关系当前与长远、国计与民生、和谐与稳定。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建设,是省、市委近日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意义重大而深远。
生态文明,它是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种文明观念。这种文明观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人与自然不存在统治与被统治、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和谐共处、共同促进的关系。
首先,要树立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的理念。大自然提供给人类可资利用的资源是相对有限的,就我国来说,我们的家底并不厚,“老本”并不多。必须把合理开发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树立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的理念,热爱大自然,珍借自然资源。
其次,树立人与自然协调与和谐的理念。目前我国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生态状况告诉我们,必须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万物是唇齿相依,息息相关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
第三,树立珍爱和善待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仅不能违背经济规律,同样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生态规律。规律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你对
它承认与否、认识与否,违背了规律都必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第四,树立生态效益是长远的经济利益,保护资源和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加强生态建设就是提高竞争力的理念。资源和环境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资源方面,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且分布很不平衡,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在生态方面,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在环境方面,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加快,“三废”问题十分突出。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维护生态安全,而且包括环境建设和改造,修复环境,并且更应该加强生态文明意识形态建设,发展生态文化,培育生态道德和生态法律体系建设。只有有了文明的社会生态意识,才能有符合生态要求的生活和生产行为,以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的关系,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
人是一切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的主题,人的素质的提升,是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的根本要素。而且,经济越发展,对经济发展环境的要求越高,对人的素质要求也越高。在这场效能革命中,我们要以饱满的作风和精神去迎接,去面对,才能赢得这场革命的胜利,成为勤政为民,干事创业,促进发展的干部。
作为组织部的工作人员,首先必须业务的修养,自觉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在工作中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开明开放、亲善热情的文明单位形象,为群众提供高效、全方位的服务,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第四篇:两个环境心得体会
学习“两个环境”大讨论心得体会
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关系当前与长远、国计与民生、和谐与稳定,意义重大而深远。
“两个环境”第一个环境是发展环境,发展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正说明了我国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才是硬道理。没有发展什么都是零,更没有我们的和谐生活。第二个环境是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和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人离不开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受力,实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良好的循环发展。“两个环境”的提出就告诉了我们社会经济发展,我们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碧水蓝天。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按照市委组织部的安排部署,我县全面开展学习“两个环境”大讨论活动,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对于我们乡镇干部来说,优化发展环境,改善生态环境尤其重要。
环境污染的远期影响,是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不只是致癌,而且可能通过胎盘危及胎儿,以及引起遗传变异,染色体畸变和遗传基因退化。这不只是第二代、第三代的问题,严重时可能使人类的质量退化,贻害子孙后代,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自然资源的破坏,有的要几十年、上百年才能恢复,有的则难以逆转。
当前,我国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破坏的情况也是相当严重的,非认真解决不可。生产建设和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是经济建设中的战略性问题。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失调,花几年功夫可以调整过来。而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没有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是难以调整过来的。这样来分析问题,才能更深刻地认识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迫切性。因此,作为环境保护工作者、要既有生产观点,又要深刻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发展生产的过程中搞好环境保护,保护环境也要促进生产发展,作到环境效果与经济效果的统一,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为人民创造一个美好。
我们做为宣传文化干部要从自身做起,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学习“两个环境”重要意义,切实增强投这项活动的紧迫感、责任感和自觉性。
首先,要树立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家园的理念。就我国来说,我们的家底并不厚,“老本”并不多。必须把合理开发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树立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的理念,热爱大自然,珍借自然资源。人与自然不存在统治与被统治、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和谐共处、共同促进的关系。其次,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境界。不断充实自己,在学习中提高思想觉悟。努力工作。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机会是为有准备的人留着的。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党员素质。用知识武装他们的头脑,依靠党员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来引导人民共同为改善“两个环境”而奋斗。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第三,形成人与自然协调与和谐的观念。目前我国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生态状况告诉我们,必须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万物是唇齿相依,息息相关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
第四,认清生态效益是长远的经济利益。资源和环境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在资源方面,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且分布很不平衡,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在生态方面,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在环境方面,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加快,“三废”问题十分突出。保护资源和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加强生态建设就是提高竞争力。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维护生态安全,而且包括环境建设和改造,修复环境,并且更应该加强生态文明意识形态建设,发展生态文化,培育生态道德和生态法律体系建设。只有有了文明的社会生态意识,才能有符合生态要求的生活和生产行为,以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的关系,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人是一切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的主题,人的素质的提升,是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的根本要素。而且,经济越发展,对经济发展环境的要求越高,对人的素质要求也越高。在这场效能革命中,我们要以饱满的作风和精神去迎接,去面对,才能赢得这场革命的胜利,成为勤政为民,干事创业,促进发展的干部。
总之,“两个环境”的提出是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进一步深化,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深一步举措。在工作中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开明开放、亲善热情的文明单位形象,为群众提供高效、全方位的服务,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我们要学好,用好。
第五篇:两个环境心得体会
学习“两个环境”大讨论心得体会
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关系当前与长远、国计与民生、和谐与稳定。着力抓好“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建设,是省委近日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意义重大而深远。
所谓生态文明,就我理解,它是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种文明观念。这种文明观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十七大关于“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人们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认识深化的必然结果。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人与自然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与自然不存在统治与被统治、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相互依存、和谐共处、共同促进的关系。人类的发展应该是人与社会、人与环境、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协调发展。人类的发展不仅要讲究代内公平,而且要讲究代际之间的公平,亦即不能以当代人的利益为中心,甚至为了当代人的利益而不惜牺牲后代人的利益。而必须讲究生态文明,牢固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观。
首先,要树立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的理念。大自然提供给人类可资利用的资源是相对有限的,就我国来说,我们的家底并不厚,“老本”并不多。必须把合理开发资源
和保护环境,作为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树立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的理念,热爱大自然,珍借自然资源。
其次,树立人与自然协调与和谐的理念。目前我国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生态状况告诉我们,必须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万物是唇齿相依,息息相关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人是自然的产儿,自然是人类的家园,珍惜自然就是珍爱人类自己,爱护地球就是爱护我们的生存空间。
第三,树立珍爱和善待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我们在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仅不能违背经济规律,同样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生态规律。规律都是客观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你对它承认与否、认识与否,违背了规律都必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第四,树立生态效益是长远的经济利益,保护资源和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加强生态建设就是提高竞争力的理念。资源和环境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作保证。而日前我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状况已构成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在资源方面,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且分布很不平衡,经济发展与资源短缺的矛盾十
分突出;在生态方面,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在环境方面,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加快,“三废”问题十分突出。现实向人们提出:是该转变“资源无限,环境无价”的观念为“资源有限,环境有价”的观念的时候了;是该摒弃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 来换取经济暂时繁荣的不文明、不科学、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的时候了。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维护生态安全,而且包括环境建设和改造,修复环境,并且更应该加强生态文明意识形态建设,发展生态文化,培育生态道德和生态法律体系建设。只有有了文明的社会生态意识,才能有符合生态要求的生活和生产行为,以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的关系,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
只有形成社会生态意识,政府、企业、群众在生产生活中才能以生态环保作为出发点和行为准则,才能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和建设。社会生态意识的缺失,其危害比某次具体灾害的损失更大。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全面提高社会生态意识,正确宣传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建立清洁的优美的生态环境及健全发展和高度文明的人类意识环境,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建设的认识,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态意识环境。宣传部门所肩负的重要任务就是通过各种有效手段,积极营造
良好的生态建设舆论氛围,以不断提升各级各部门的生态意识和广大群众的生态文明理念,充分调动大家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全面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将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起来,不断推进生态环境的发展和建设,必将掀开我国生态环境发展建设的新纪元
人是一切经济行为和经济活动的主题,人的素质的提升,是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的根本要素。而且,经济越发展,对经济发展环境的要求越高,对人的素质要求也越高。在这场效能革命中,我们的广大干部群众必定要经受一次观念重塑和心灵洗礼,我们要以饱满的作风和精神去迎接,去面对,才能赢得这场革命的胜利,成为勤政为民,干事创业,促进发展的干部。
抓环境改善必抓干部作风,抓干部作风就是抓发展环境。干部工作作风如果浮而不实,只说不做,多少少做,办事光打雷不下雨,将对投资环境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在这样一个开放的社会,竞争的社会,不要说外地企业家不来本地投资,就连本地企业家也可能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反之,如果一个地方的干部作风扎实,亲商重商,诚信高效,则可能成为该地在资本竞争中的最大优势,不仅可以引入资本,留住资本,甚至可以实现以商招商,以企引企的良性循环。资本的流入,有两个先决条件,一是要安全,二是要回报。我们就是通过狠抓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提高行政效率,想尽
一切办法为投资者搞好服务。“对企业家好一点,对人民群众好一点”看似简单,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却需要拿出极大的勇气和魄力,从根本上破除官即管的陋习和观念,学会降低身段,学会平等相处,学会将心比心,学会换位思考,能够时刻站在企业家的立场上,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以良好的服务,为企业家和投资者赢得最好的效益。
打造优良的发展环境,就要在服务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中体现办事效率。要以工业化思想支持企业,快字当头,营造高效的政务环境,因为只有快节奏,才能体现公务人员的紧迫感、责任感,才能彰显政府的高效率,才能为我市在资本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赢得先机。
作为民政局工作人员,首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自觉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在工作中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开明开放、亲善热情的文明单位形象,为群众提供高效、全方位的服务,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其次,必须树立敬业奉献,恪尽职守的精神,培养自己对工作岗位的浓厚感情,热爱项目工作,增强责任感。始终保持勤奋敬业、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工作作风,坚持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同时,我们还要努力钻研业务,做终身学习的学习型人才,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本领,始终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
第三,必须拓展新的思路,以创新的精神,创新的胆识。
投入到工作中去。我们更要有强烈的创意识,勇于创造,开拓进取,敢为天下先,积极探索做好项目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
总之,要认清形势,增强全局观念、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工作积极性,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劲头,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更浓的开发意识、更实的发展举措、更大的工作干劲、更好的和谐氛围,推动民政工作再上新台阶,要更加优化发展环境,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