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阅江楼有感
观阅江楼有感
李洪雁 12行管1班
大一时,我就想去阅江楼,但又没有车,所以一直都没有去到,直到最近一个周六我自己一个人骑自行车去了。当然我去了之后我班就随后组织去参观了。我觉得我们还是年轻人,还有健康有力身体,就应该骑自行车去而不应该坐车这样匆匆的去了,又匆匆的回来了,没什么意思。
不过算了,还是来说一说我去阅江楼的一些感受吧。第一次我去那里时,阅江楼虽不大,但里面有一个非常出名的人物——叶挺。他虽然在一次飞机失事中死亡(是国民党制造的),但他的事迹却永远的留在我们的心中。以前学历史的时候,很久就听说他的一些故事,从中知道他的一些事迹,但了解不深。然而历史书本写关于他的事情不是很多,而且那时我还小,记忆不深。如今通过参观阅江楼让我对叶挺有了更深的了解,真是不枉此行啊。叶挺是中国北伐战争的第一支独立团,当年国民党不肯动用自己的军队去攻打三大军阀,然而谁去呢,而当时中国共产党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没有属于自己的军队。叶挺看到了一情况,明白了必定要有一个做出牺牲才能打赢北伐,所以叶挺毛遂自荐做了北伐先锋,当时叶挺带领着只有2100多人的团从广东肇庆出发到湖南攻打北洋军阀之一的吴佩孚,他军队有几万或更多的军队。对于这么强大的军队,他脸不改色,带着军队勇往直前,他军队的装备只有三支机关枪,几十支手枪,100多支长枪。然而吴佩孚军队的装备单单机关枪就有好几百了,是叶挺的两百倍左右。就从这里可以看出这差距有多么大,但叶挺不管,因为他知道他不是为自己战斗而是为了人民的解放与和平以及幸福在奋斗,所以正义的战争在叶挺身上是不会有失败的事情。何况他在军队管理上有他的独到之处,他一直坚持“三讲四操”的管理方法,使得军队的纪律非常好,才有战无不胜的事发生,当然后来,也有国民党的帮助和中国共产党的其他的军队的帮助下,终于打败了北洋军阀。
虽然北伐战争赢了,但由于叶挺却得罪了国民党,被国民党软禁,然而由于在中国共产党的强烈要求下,国民党不得不用飞机将叶挺放了但国民党哪有这么好心就这样放了这么强大对手呢,于是在飞机上做了手脚,使得叶挺在回来的路上逝世了。
叶挺在肇庆高腰,德庆等地做了很多令人值得回味的事情,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叶挺的事迹垂青千古,我们都不能忘记,他的精神在这物欲横流,形式主义布满,官僚主义和奢靡之风盛行的现代尤其需要。所以我们要向他学习。
第二篇:阅江楼观后感后
肇庆阅江楼游后感
是日,风和日丽,晴空万里,我携同好友一起来到了肇庆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阅江楼。
阅江楼,是广东省四大名楼之一,南临西江,楼台高耸,重檐飞阁,蔚为壮观。“江楼晚眺"自古以来是肇庆八景之一。此地原建有石头庵(年代不详),明宣德六年至十年间(1431~1435年),将庵改建为嵩台书院。嘉靖二十五(1546年),增建北楼以及东西两廊和号舍。崇祯十四年(1641年)命名阅江楼。明末清初之际,该楼一度塌毁。顺治十四年(1657年)重建,至此,阅江楼基本形成现有格局。此后曾多次修缮。清代阅江楼是文人墨客云集吟咏之所,清代著名诗人朱彝尊、陈恭尹、翁方纲等均有题咏。真可谓是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阅江楼也被叫做肇庆博物馆,顾名思义,里面很多肇庆的特色。最出名的就是端砚,端砚居中国四大名砚之首。端砚的历史悠久,石质优良,雕刻精美。阅江楼里面展出肇庆当代制砚名家、收藏家和砚厂、砚坊的端砚精品100多方。古今端砚的生动组合,辅以模型、雕塑、场景、绘画等形式,把已逾千年的文房瑰宝端砚的独特风采,生动直观地给我们展示了。端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收藏价值和人文价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机械生产冲击着手工端砚制作,传统记忆的传承。
阅江楼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造型宏伟,与中国革命时期的息息相关也是它的魅力所在。南明永历帝曾亲临阅江楼检阅抗清水师。光绪年间,中法战争期间的主战派彭玉麟,曾在此指挥军事。大革命时期,当地农民自卫军总部就设在阅江楼。1925年11月21日叶挺独立团在阅江楼成立。1959年,阅江楼被辟为叶挺独立团团 部旧址纪念馆,1962年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与肇庆市博物馆合署办公。馆藏文物数千件,其中有著名的中国文房四宝之一的端砚珍品、珍稀的康熙御书、宝贵的“铁军”叶挺独立团史迹文物。陈列面积2780平方米,分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临时展览三大部分。主要有《叶挺独立团史迹陈列》、《馆文物陈列》、《端砚春秋》陈列,国内各地的艺术珍品也经常在本馆临时展出。我们所在的二楼陈列的就是叶挺独立团的史迹。陈列的文物有很多。有一些报纸杂志等科普读物,还有一些军人用过的炊具以及其他的日用品,军人用过的床等物品也保留着,难以想象他们怎么在这么简陋的地方住那么长时间,而且是一个团的人住在那么小的地方。最吸引我们的房间应该是叶挺的房间了。说是房间,其实只是在大厅的一个角落用木板间了一点儿小空间出来,一张小床,没蚊帐的,床上只有一张很薄的军被,一张小桌子,外加墙上的一扇小窗子,这就是叶挺房间的全部了。这个所谓的房间,还没有一个厨房那么的。很难想象,那一支支和日本的先进装备相差那么远的步枪是如何把日本侵略者打得无处可逃的。我们国家的英雄们在那么艰难的时期里所表现出的崇高的品质——艰苦朴素、忠于党和人民、驱除鞑虏,复我中华的那种大无畏的精神即使在现今社会也还是值得我们去敬佩和学习的,好好缅怀,同时更应将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发扬光大。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培养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21世纪的青年、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子,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我辈光荣的任务。而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珍惜此刻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刻苦学习文化知识,以人才强国,以知识强国,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繁荣与强大,也让和谐的生活更加美好!
第三篇:阅江楼心得
游“阅江楼”,读“叶挺”心得体会
自从来到肇庆学院求学之后,就慢慢地听说有关于肇庆阅江楼的一些事情了。原来阅江楼就是叶挺独立团的团部旧址,也称作是“叶挺独立团团部纪念馆”。而学过一点历史的我对叶挺的认识是不陌生的,当然听得最多的就是铁军“新四军”的英勇事迹了,不过在这里读书之后我才了解到了叶挺早期是在这里工作过的。因此,怀着对伟大英雄的敬仰,今天我在班级的带领下来到了阅江楼。
印象最深刻的是要数西楼了,西楼上展出了不少的文物,特别是详细地介绍了“叶挺独立团”的历史,包括民国1926年1月,高要岭村农会与地主豪绅组织的 “神打团”的流血事件,这是叶挺独立团成立后的首次战绩。
此时,想起那些为共和国作出卓越贡献的先烈,我是肃然起敬,仿佛感受到了他们热烈的爱国血液在我的灵魂深处奔腾。怀着这种极度的崇拜之情,我寄情于红色读物,渴望了解他们心中曾有的一丝一缕的革命情怀。
在众多的英雄之中,一名军人以他独特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着我,他就是叶挺将军——中国革命的早期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杰出的军事家。
高挑的身材,微微上翘的眉毛使他显得虎虎有生气;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放射出睿智而刚毅的光芒;挺秀的鼻梁,下堤岸般坚毅的嘴唇透露出倔强的性格;硕大的耳轮给人以入世不凡的预兆。叶挺将军的器宇轩昂、刚毅果断、百折不挠无不令人折服。
一八九六年,叶挺出生在广东省惠阳县秋长区周田村,出生于农家的叶挺自幼性格坚毅。在十五岁那年,有一身“反骨”的他因不满封建专制,剪掉长辫响应革命而被捕入狱。成年后,胸怀强兵富国之志的叶挺参加了革命,先后立下战功。北伐战争,叶挺率领“铁军”痛击军阀,名声大振;抗日战争,叶挺指挥新四军威赫日寇。其后,叶挺将军遭遇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暗算,被囚禁。但他却没屈服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威逼利诱,表现出了革命党人坚贞不屈的铮铮铁骨。四月八日,一个天人共悲的日子,在飞向延安的途中,叶挺遭遇空难,不幸殉难,结束了他伟大而传奇的一生。
百余年的磨砺,终于让中国走上历史发展的正轨,您再度腾飞。今日强大而富强的中国,少不了仁人志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与探索,他们所表现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以及自强不息、锲而不舍、团结协作的高尚品质,诠释了中华不屈的民族之魂,激励着我奋勇向前。
热血已注入我的灵魂——那是我永不泯灭的中华魂。
祖国啊,您用不竭的乳汁喂养了我,我要用我忠贞之魂为您增光添彩,哪怕付出我的所有!
经济与管理学院
10国际经济与贸易2班
郑晓奕
2011年3月23日
第四篇:阅江楼观后感
阅江楼观后感
阅江楼又名嵩台书院。位于肇庆市正东路尾,江滨堤内的石头岗上。此地原建有石头庵(年代不详),明宣德六年至十年间(1431~1435年),将庵改建为嵩台书院。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增建
北楼以及东西两廊和号舍。崇祯十四年(1641年)命名阅江楼。明末清初之际,该楼一度塌毁。顺治十四年(1657年)重建,至此,阅江楼基本形成现有格局。此后曾多次修缮。民国期间,该楼屡遭日机轰炸,后楼、西楼破坏尤为严重,1959年按原貌重修。1971年大修,将楼面改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
楼筑于高约8米的山岗上。坐北向南,为四合院式古建筑。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其中院庭面积248平方米。楼高两层,分南、北、东、西4座。其中北(后)楼比南(前)楼高,东、西两楼等高。4座楼通过4座耳楼衔接通连。南北两楼为歇山顶,屋脊上均饰有鳌鱼宝珠。东西两侧楼为卷篷顶。院内设水池、假山,植米兰、葵树,清幽雅静。南门前石阶下置石狮1对。北楼地下大厅原有清康熙两广总督郭世隆所建立的康熙御书碑6块,现存5块。南楼檐下,悬挂两广总督劳崇光书的“阅江楼”木匾。
清代阅江楼是文人墨客云集吟咏之所,清代著名诗人朱彝尊、陈恭尹、翁方纲等均有题咏。阅江楼还是商讨军机大事重地。南明永历帝曾亲临阅江楼检阅抗清水师。光绪年间,中法战争期间的主战派彭玉麟,曾在此指挥军事。大革命时期,当地农民自卫军总部就设在阅江楼。1925年11月21日叶挺独立团在阅江楼成立。
1959年,阅江楼被辟为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1962年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与肇庆市博物馆合署办公。馆藏文物数千件,其中有著名的中国文房四宝之一的端砚珍品、珍稀的康熙御书、宝贵的“铁军”叶挺独立团史迹文物。陈列面积2780平方米,分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临时展览三大部分。主要有《叶挺独立团史迹陈列》、《馆文物陈列》、《端砚春秋》陈列,国内各地的艺术珍品也经常在本馆临时展出。
秋收起义是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即红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1927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江西边界领导发动的农民武装起义。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受中共中央的委派,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前往长沙,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8月18日,改组后的湖南省委在长沙市郊的沈家大屋召开会议,讨论制定秋收起义的计划。毛泽东在会上着重阐述了枪杆子出政权的思想。会议决定要与国民党彻底划清界限,旗帜鲜明地以中国共产党的名义号召群众,并确定集中力量在湘东赣西发动以长沙为中心的武装起义。
坚持中国人民共产党。
第五篇:阅江楼考察策划案
阅江楼考察策划案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阅江楼考察报告:组织学生参观阅江楼叶挺独立团团址,考察叶挺独立团的活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传承北伐先锋的精神,写出调查报告。
成员基本信息
汇总全部成员信息(梁旺娣负责)
选题意义
关键词:参观叶挺独立团团址意义、革命传统意义、爱国主义意义、北伐先锋的精神意义等等。(大概朝这个方向想。自己也想一下有什么可以加的)。(陈烨负责)
实施方案
(招颖妍负责)
1.目标任务2.工作内容3.工作步骤4.工作要求。
(大概朝这个方向想。自己也想一下有什么可以加的)
过程记录
(梁冬滢负责,周婉健协助拍照)
关键词:
记录参观前准备,记录参观过程,记录信息整理,记录报告的生成。(大概朝这个方向想。自己也想一下有什么可以加的)
项目成果正文(2000字)
(林亦齐、倪泽森负责)
结合全部信息,写成报告,初步完成报告,交给大组长审查,完成报告
附属材料
① 调查问卷(余泽恩负责)② 相关照片(周婉健负责)
拍全部成员照片、拍相关文物照片、汇总其他小分组照片。③ 访问语录(陈浩梅负责)
汇总小分组每个人的观后感。
其他
① 所有信息于5月31号或者31号前汇总给小组长,然后复制到同一个报告,审查成功后打印。(梁旺娣负责)
② 调查问卷负责人完成问卷后,其他成员一起展开调查。
小组长:梁旺娣
组员:林亦齐,陈烨,周婉健,陈浩梅,余泽恩,招颖妍,梁冬滢,倪泽森。
如有想调整任务,请联系小组长。有什么建议请联系小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