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坚定政治定力 强化四个自信
坚定政治定力
强化四个自信
第三督察组领导、党员同志们,大家上午/下午好:
按照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的工作部署,我们已经进入了第三专题学习研讨,综合四个意识、四个合格的学习内容,今天,三厂机关党支部组织第三专题学习研讨,下面,结合近期的自主学习情况,围绕四个自信内容进行如下发言交流。
第一部分 谈认识
10月13日,***厂党总支诚邀&&**党校老师***来厂内围绕“四个自信”主题进行了专题党课,在授课中,我学习到:我们的国家从鸦片战争以来经过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伟大的复兴之路展现出了光明的前景,而我们要实现伟大的复兴、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前提便是要有“自信”。在听课中,我们还学习到,四个自信相辅相成,但又是各有深意,例如。道路自信是方向;理论自信是指导;制度自信是保障;文化自信是基本(灵魂)。
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在习总书记长达210分钟的讲话稿中,共有33个“最”字,而在这33个最字的后面,让我们看到、听到党对当前形势的清醒认识,对前途命运的深刻思考,对社会民生的高度关注。在这些最中,这句“把纪律挺在前面,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含有“最”的话印象深刻,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党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也深刻的体会到制度自信是保障的深刻内涵。
第二部分 自学情况及第二专题整改情况
在9、10月的自学中,按照自学计划安排,我学习了《党章》第七章党的纪律,在重温入党誓词的同时,对党员的纪律处分进行了认真学习。自学了《总书记系列讲话读本》之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学习中让我明白,只有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切实的把一件件事情办好,干好,才能赢得民心,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对近期新增的学习内容《习近平的七年知情岁月》一书进行阅读,知道了总书记有过曲折的少年时期,有过奋斗的青年时代并且在很多的岗位上历练过,从中学习总书记在艰苦环境中磨练的意志和品格。
第三部分 查摆出的问题
对照“四个自信”中的制度自信,结合岗位职责,我个人认真查摆在四个自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条:
一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体制度体系中,最为一名党员,只是大概了解制度体系中部分内容,对制度体系中的制度停留在口口相传上,并没有对制度体系的内容进行了解,基础知识也是知道不多。二是制度自信大到国家的制度体系小到本单位的制度体系,也存在知而不深,学而不全,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出现人情大于制度等情况,例如:在5S检查考核过程中,对熟悉的、关系好的部门领导提出的考核的时候松一点,少扣点分等问题上就会讲情面,想着大家的面子还是很重要的。
第四部分 下一步的整改措施
根据查摆出的问题,我积极的分析了问题情况,结合自己的学习内容,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整改:
一是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体制度内容的学习与了解,结合钱格祥老师的授课课件,认真学习需要知道的基础知识内容,把口口相传的制度内容变成自身的实际需要,主动学习。
二是提升我的政治定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按照制度办事,做到人人平等,不让感情左右了理智。作为党员,更应该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各项制度,尊重各项制度,保持制度的严谨性,做好法律法规、各项制度的培训及宣传工作。坚决抵制“钻制度空子”“打擦边球”的行为,带头同不守制度、破坏制度的现象作斗争。
实践充分证明,我们只有不断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规范化、程序化,就能更好的发挥它的优越性,为党和国家的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
我的发言完毕,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发言人:
2017年10月17日
第二篇:第三专题:坚持政治定力,强化四个自信
坚持政治定力,强化四个自信
根据公司关于开展“坚持政治定力,强化四个自信”的第三阶段专题讨论活动,我本人再次认真学习了《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廉洁自律准则》的全部内容,并按照主要要求学习了中央、神华神东两级公司重要文件精神,本人主动聚焦“四个自信”,认真开展党性分析,结合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认真查摆问题,深刻剖析原因,进一步明确整改方向,形成个人对照检查材料。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对坚持政治标准,强化四个合格的学习认识
所谓政治定力,就是在思想上政治上排除各种干扰、消除各种困惑,坚持正确立场、保持正确方向的能力。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意识形态领域斗争长期而复杂的新形势下,领导干部的政治定力主要表现为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坚决与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具体地说,政治定力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从诞生之日起,我们党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把实现共产主义确立为最高理想。马克思主义科学论证了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以及实现这种转变的途径,是共产党人坚信不 1 疑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最终要达到的最美好、最进步、最合理的社会形态,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纵观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是千千万万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甘于奉献、一往无前、所向披靡的动力源泉。
对中央决策部署的有力贯彻。政治定力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口头上、纸面上,而要落实到实践中、举措中、行动中。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各级党组织、党员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中央要求开展的工作,毫不迟延地开展;中央决定禁止的事项,毫不犹豫地禁止。无论遇到怎样的阻力,无论地方、部门的眼前利益受到怎样的影响,都敢于负责、敢于担当、敢于较真、敢于碰硬。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自信。习近平同志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就是要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不断开创新局面、取得新胜利。
道路自信是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从19世纪中叶起,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成为最紧迫的历史任务。哪条道路才能解决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那么多革命斗争最 终却留下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遗憾。直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真正的焕然一新,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主义理想从此成为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富国强民的最终选择。历史雄辩地证明:走上这条道路后的三十年,新中国成立,中国人站起来了;再一个三十年,社会主义制度和形态在中国实现了;改革开放,又一个三十年,站起来的中国人富起来了。当前,中国共产党“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在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路。这是实现中国梦的道路自信,也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的理性而科学的方向把握。
理论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正确性的自信。19世纪中叶的中国,各种主义和思潮“你方唱罢我登场”,但都未能改变国家和人民的悲惨命运。“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找到了向哪里去的思想灯塔。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地上太成功了,以至于在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中曾一度被脱离实际地神圣化。在遇到对马克思主义的教条化自信严重束缚着中国的生产力等问题时,富有创新精神的中国共产党人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指导思想,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理论。这是实现中国梦的理论自信,也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的理性而科学的思想确信。
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制度优势的自信。即使在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这方面还做得不够好,但一切的自信都源于对问题的正视与解决。习近平强调:没有坚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同样,离开不断改革,制度自信也不可能彻底、不可能久远。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是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植根于中国实际的制度,具有自我生发的生命力。它不但彻底改变了旧中国积贫积弱状态,而且让新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实现中国梦的制度自信,也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的理性而科学的方案确信。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性的自信。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化是世界各民族文化中的“活化石”。以汉唐盛世为巅峰的古代中华文化对周边民族和国家,甚至是当时的人类社会进行了势不可挡的文化浸润和文化统领,成为人类文明的旗手。迄今为止从来没有断裂的中华文化让华夏子孙引以为豪。曾经,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如此的自信。
到了近代,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文化受到了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有逐渐式微的危险。所幸,马克思主义来了,产生了中国 共产党,诞生了新中国。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国人民建国、立国、强国之后,中华文化就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尽管当前我国的文化软实力相对来说是一块短板,对世界文化影响力和浸润力不够,但正如习近平所讲的: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这样一个大的文化概念里,民族复兴理应有文化复兴的内在自豪感。这是实现中国梦的文化自信,也是基于历史和现实的理性而科学的自豪。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不断继续前进。更好地继续前进需要不忘初心。不忘初心,就是秉持着对“四个自信”的坚持和实践,所以,让我们相信,坚持“四个自信”成就“一个梦想”。
二、第二专题学习研讨查摆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通过个人认真学习、组织帮助指导,对“四个合格”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一是,政治意识尤其是政治敏锐性有所提高,考虑问题首先站在全局和谐稳定大局角度思,特别是要考虑政治影响。对社会中出现的闲言碎语和对网络敏感新闻猜测的热议做到不看、不传,有条件的时候主动、坚决反对。二是,充分认识到执行组织纪律的严肃性。做到主动维护政治纪律;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坚决同一切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作斗争,坚决维护纪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三是,加强了在党性修养、道德操守方面的警惕,对自己世界观的改造进一步强化,积极传承党的优良作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刻用正反两方面典型教育警示自己,打牢保持立身做人的思想基础。四是,做到主动发挥党员的作用,在履职责任上敢于担当,在精神状态上起到带头作用。减少求稳思想,增加创新力度。工作中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要求大家做到的事,自己一定要做到。
三、存在问题
一是,主动学习不足,对党的政策理解不全,贯彻乏力。对政治理论学习不够,心存侥幸意识。认为只要跟着党组织学习就已足够,积极干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了。没有将加强自我学习提高政治素养放在完善自我的高度,没有自觉和系统地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导致自己理论水平不够高。进而对政策的理解存在偏颇,影响了贯彻的力度,不仅体现在个人思想上而且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部门、支部的政策贯彻、执行。
二是,对“四个自信”理解深度不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目前仅停留在直观的理解上,知道党员应当做到四个自信,也能从浅层上去理解四个自信,而未能够从更深层次的根源上剖析,比如:“四个自信”的根源是什么?动力是什么?工作中、生活中如何更好的体现其含义?这些都是需要通过学习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四、整改措施努力方向
1.丰富学习形式,增强学习意识。
一是,重视集中学。认真参加每次总支、支部组织的学习活动,做到预习、学习、复习三步走,以增强学习效果。二是,自觉开展自学。利用业余时间主动学,每周保证自学4小时,深入扎实地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三是,增强互学意识。积极主动向身边的党员学习,不分职位、不分岗位虚心求教。四是,珍惜外出学习。对总支、支部组织的对标学习,认真对待,争取做到带着疑惑去,取得真经回,要善于通过对标学习启发思考、借鉴应用。
2.加强对“四个自信”的进一步领悟
通过组织下发材料以及网络咨询,进一步深挖“四个自信”的内在含义和现实意义。从根源上深刻体会,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进而从思想上更加深刻、坚定的树立“四个自信”信念。
以上是我的个人的民主生活会发言,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三篇: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心得
一、坚定“四个自信”
学习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坚定“四个自信”就要做到:
坚定道路自信,就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深刻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想问题,办事情要以是否符合基本路线来检验,必须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在党护党,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坚持理论自信,就是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深入学习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做到真学、真做、真懂、真用,自觉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等重大问题,使理论对实际工作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
坚持制度自信,就要深刻认识到坚持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观念,在工作中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好处,自觉听党话、跟党走。
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善于打造行之有效的形式、平台和载体,让广大群众参与到文化建设中,使中华文化的创造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充分展现出来,让中华优秀文化融入每个人的血脉,影响每个人的思维。
二、树立“四种意识” 通过学习习近平讲话精神,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四种意识之间是一个有机整体。政治意识是根本、大局意识是关键、核心意识是保障、看齐意识是基础。
增强政治意识,就是要做到对党忠诚。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要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特别是在一些重大是非问题上,要始终旗帜鲜明,在路线原则上立场坚定,始终拥护党的集中统一。
增强大局意识,就是要做到从大局出发,敢担当敢作为,履职尽责。党的集中统一就是最大的大局,必须正确认识大局、全面把握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要善于从全局高度,用长远眼光观察形势、分析问题,自觉在顾全大局的前提下做好本职工作。增强核心意识,就是要明确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核心。要把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根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模范遵守党章、党纪、党规,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坚决执行中央的决定,注重发挥党组织和领导班子的核心地位和作用,切实做到政治上坚定自信,思想上同心同向,行动上高度自觉,使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更加有力。
增强看齐意识,就是要明确看齐是重大政治原则,是党的力量所在,优势所在。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先进分子看齐,向榜样看齐。在贯彻党的路线政策上雷厉风行,在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上坚决有力。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
第四篇:强化四种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强化“四种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
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行动纲领,是我们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行动指南。
学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就是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坚持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不断深化对讲话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理解把握,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努力成为“四讲四有”的合格党员。
牢固树立“四种意识”
通过学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四种意识之间是一个有机整体。政治意识是根本、大局意识是关键、核心意识是保障、看齐意识是基础。
增强政治意识,就是要做到对党忠诚。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要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特别是在一些重大是非问题上,要始终旗帜鲜明,在路线原则上立场坚定,始终拥护党的集中统一。
增强大局意识,就是要做到从大局出发,敢担当敢作为,履职尽责。党的集中统一就是最大的大局,必须正确认识大局、全面把握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要善于从全局高度,用长远眼光观察形势、分析问题,自觉在顾全大局的前提下做好本职工作。
增强核心意识,就是要明确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核心。要把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根本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模范遵守党章、党纪、党规,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坚决执行中央的决定,注重发挥党组织和领导班子的核心地位和作用,切实做到政治上坚定自信,思想上同心同向,行动上高度自觉,使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更加有力。
增强看齐意识,就是要明确看齐是重大政治原则,是党的力量所在、优势所在。要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先进分子看齐,向榜样看齐。在贯彻党的路线政策上雷厉风行,在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上坚决有力。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
始终坚定“四个自信”
坚定道路自信,就是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深刻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兴国之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想问题,办事情要以是否符合基本路线来检验,必须有强烈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在党护党,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
坚持理论自信,就是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深入学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做到真学、真做、真懂、真用,自觉按照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从实际出发,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等重大问题,使理论对实际工作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
坚持制度自信,就是要深刻认识到坚持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观念,在工作中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使广大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好处,自觉听党话、跟党走。
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善于打造行之有效的形式、平台和载体,让广大群众参与到文化建设中,使中华文化的创造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充分展现出来,让中华优秀文化融入每个人的血脉,影响每个人的思维。
在实际工作中,强化“四种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四讲四有”,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加强理论学习。在不懈的学习中,不断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深刻领会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集中学习与自发学习相结合,面授与网络多媒体教育并进的方式,通过参加各级党组织的理论学习、专题党课,参与网络知识竞赛、党建微信平台的推送文章等各式各样新颖的学习,投入各种主题党日活动、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在书本上,实践中,不断地增强“四个自信”的基石,强化政治意识。
第二,始终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党员。在工作和生活中,在思想和言行上,始终保持大局意识、核心意识。服从党的领导,听从组织的安排,执行各级党组织的决议。在群众中,正确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讲怪话、歪话,在言行举止等各方面保持与党中央及各级党组织保持一致。支持上级领导机关,本单位、总支的各项工作决议,耐心地对其他员工做好宣传、解释和鼓动
第三,践行党员的榜样作用。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创先争优”等各项活动,自觉交纳党费,在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处处以共产党员的高标准、严要求约束自己。时刻提醒自己党员身份,带头遵纪守法,自尊、自重、自爱、尊重领导、团结同事,一言一行起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同时,向身边优秀的同志学习,向明星员工学习,努力提高自身修养。
第四,积极参与单位的各项党政建设。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身心地投入鼓浪屿的文明建设中去。立足实际工作,结合自身所处的门票岗位直接面向广大游客的特点,以服务游客为切入点,带领班组同志,服务游客,展现5A级景区的精神风貌,在工作中践行党员的先锋承诺。积极地为单位党政建设献计献策,提出合理化建议。生活上,主动关心同事,多方面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心理波动,疏导他们的负面情绪,反馈他们的意见,让他们能够安心本职工作,确保各项工作的有序、高效地开展。
第五篇:坚定四个自信
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
——论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构
原标题:从“三个自信”到“四个自信”
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他还强调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总书记关于“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拓展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谱系,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根基、文化本质和文化理想,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更加明确而开阔的文化建构。
“四个自信”重要论述,从历史创造的厚度上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依据
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这就表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实践的选择,也是当代中国和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懈进行文化建设、文化创造、文化选择和文化超越的总体性成果。展开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是一种奠基于道路、理论和制度之上的文化创造与意义建构,是我们党和人民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革命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百年历史进程中,坚韧不拔而又与时俱进地进行文化建设、文化创造、文化积累、文化提升的历史性成果,是中华文化的历史连续性、空间广延性和价值普遍性在当代中国充满生机活力的现实展现与意义拓展。
“四个自信”重要论述的提出,反映了总书记坚持以中国为主体并注重从总体性这一内在属性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造,也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提出了必须要在更为广阔的历史时空中去坚守并担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使命、文化权利和文化责任的历史要求,本质上是在贯通历史、当下与未来的文化创造的长时段历史尺度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依据的深刻呈现。
在95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推动中国先后跨过了“落后就要挨打”和“贫穷就要挨饿”这两道巨大的历史沟坎,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正所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然而,面对当今世界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迅猛发展的历史趋势,面对当代中国成功实现大国崛起和民族复兴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能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现经济崛起的同时进一步实现文化崛起,能否成功跨过“失语就要挨骂”的新的历史沟坎,进而为21世纪和人类世界对美好精神家园及其意义秩序的探索和造就贡献中国力量,无疑也在深刻地考验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眼光、文化胸怀、文化想象和文化本领。
人类历史的演进和经验反复告诉我们,物质成就的创造是具有基础性、前提性的实践和创造,而意义世界的创造则是更具超越性、稳定性和深刻性的实践和创造。因此,“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的提出,不仅意味着我们必须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去回溯并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更提示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还必须在努力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进一步展开当代中国伟大的文化创造与意义建构,从而在当今世界的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自觉地、牢牢地把握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使命、文化权利和文化责任。
“四个自信”重要论述,从意义诠释的深度上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本质
总书记明确指出:“全党同志必须牢记,我们要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被终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美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这就表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要展开物质的、经济社会形态的建设实践,以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然—历史本质,而且还必须同步展开能够体现“以中国为主体”的文化建设和价值观建设实践,并以之作为我们判断、把握、认同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依据和价值观标准。正是这一意义上,“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的提出,正是从意义诠释的深度上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本质。
从“文化自信”的角度来诠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性、主体性和总体性,无疑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的又一重要理论创新。这一理论创新的意义就在于:只有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本质,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才能获得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力量之源。而之所以说它更基础,就在于文化本质的把握与阐明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价值前景,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在人们的精神实践领域获得信念扎根与牢固认同;之所以说它更广泛,就在于文化本质的把握与阐明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坚实地走向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世界并获得最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成为担当并兑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庄严承诺的历史进程;之所以说它更深厚,就在于文化本质的把握与阐明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具有延续并讲清楚中华文明的历史连续性、实践主体性和价值普遍性的文化能量和意义功能。
就此而论可以看到,首先,“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总体,是以文化这一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力量为支撑的具有中国主体性的伟大事业。这样的一种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性把握与意义建构,正是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制高点。
其次,“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创造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过程中和基础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指导,坚持以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和文化强国实践为基础和本体,不断追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身进行文化表达、价值创造和意义建构的历史成果。
其三,“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不断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过程中自觉地把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文化自觉与文化借鉴结合起来,不断开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卓越的文化高度的历史成果。
其四,“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还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内涵就在于,它始终坚持以中华文明5000多年发展中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源头和根脉,始终坚持以我们党和人民开展结束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完成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社会变革的伟大斗争孕育的革命文化为基础和依托,以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新的伟大革命孕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题和主线,推动了中华文明、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不断焕发出新的蓬勃的文化生机与活力。也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本质,就在于它内涵了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了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开启了中华民族最广阔的精神创造。
“四个自信”重要论述,从理想建构的高度上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魅力
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这就表明,中国共产党是有理想和追求的政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有理想和文化魅力的伟大事业。“四个自信”重要论述的提出,由于把文化自信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维度和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力量源泉,实际上也就从理想建构的高度上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恒的文化魅力。
首先,“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是对中华民族天人合一、大同社会、天下为公、协和万邦等古老理想的合理继承。中华文明能够延续5000多年而不中断,以天人合一等为代表的理想境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华文明一系列古老而维新的理想追求把每一个中国人都紧密地连接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和而不同”的社会意义与伦理网络之中,形成了超强的凝聚力、包容力和转化力,成就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个人理想和人文精神。因此,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首先就是对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理想的继承与自信。
其次,“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更是对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承诺和现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实现人类解放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昭示,确立了人类解放的永恒精神灯塔;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奠定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文化理想包括“翻身求解放”“建设新中国”“为人民服务”等,培育了亿万群众参加中国革命与建设的政治激情、牺牲精神和道德追求;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新的历史时期的文化理想的自觉与倡导,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成就、雄浑力量和辉煌前景。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丰满内核和连续谱系。
其三,“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还是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坚定把握和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心诚意。进入21世纪以来,时代变化和中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已经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与此同时,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事业的新发展和遭遇的新情况新问题,不仅需要我们在实践上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而且也需要我们在文化理想上实现新的充实和高瞻远瞩,通过面向并指向未来的“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把当代西方文化霸权的现实性和不合理性都视为“当下的东西”而收摄并涵化在中华民族和我们党的文化理想的视野和把握之中,从而牢牢占据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实现人类美好理想的道义制高点。对此,总书记明确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就表明,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远而务实的文化理想,并坚持以这一文化理想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的、具体的文化创造与意义建构,坚持文化自信,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把握世界潮流,坚定地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始终不渝地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不仅将全面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永恒魅力,而且也必将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美好、更为广阔的进步前景。
从“三个自信”迈向“四个自信”,是我们党总结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进行不懈奋斗的实践历程和历史经验的战略抉择,是立足当下并面向未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含的总体性、主体性和普遍性的科学诠释与意义把握,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达到了一种更新、更高的整体自信水平。正是在这一意义上可以说,总书记关于“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及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构,正在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等一系列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一道,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迈向一种新的、具有总体性的话语表达和理论建构。
专家解读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自信”有何深意? 来源: 新华社2016年07月02日 14:55:34显示图片
新华社北京7月2日电(记者朱基钗、姜潇、刘奕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总书记提出的文化自信,有何深意?新华社记者第一时间采访相关专家进行解读。
文化与道路命运息息相关
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把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并提,显示了习总书记对文化自信的高度重视,也表明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更趋成熟,给我们的自信提供了坚实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白烨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结果,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结晶。
中国社科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尹韵公表示,文化与道路命运息息相关。近代以来,多少民族精英、仁人志士为了救亡图存引进了多少思想理论,直到最后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我们讲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在于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这个中国具体实际就包括了与中国文化的结合,才能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和生命力。”尹韵公说。
文化来自历史面向未来
中国有五千年悠久历史,中华文明是人类四大文明中唯一赓续不绝,没有中断过的文明。
总书记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一川认为,总书记讲话在已有“三个自信”基础上增加第四个自信即文化自信,意味着将我们民族的生活价值系统及其表达形式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层面,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正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沃土,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生命力滋养,获得活的灵魂。
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认为,“四个自信”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把我们党对文化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正如总书记所说,文化自信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因此,我们的自信不仅具有传统的和历史的根基,更是面向时代面向未来的。”
文化彰显民族生命力
习近平指出:“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被终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
“文化作为一种基因、血脉和传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渗透到人的活动的方方面面,也渗透到道路、理论和制度中,影响更广泛深远。”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兼哲学部主任韩庆祥认为。
“文化是一个国家持久发展的不竭动力,文化自信是国家兴旺发达的重要支撑。”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表示,将文化自信与“三个自信”上升到同一个高度,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文化自主和文化自觉。
“一个民族的文化力强盛,这个民族的生命力就强盛。”尹韵公认为,“中国方案”必须包含文化色彩和文化符号。“国家和民族的繁荣富强,不仅要靠经济实力,最终还要通过文化符号来表达,文化力量来展示。提出文化自信,实际上是中国软实力的最好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