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雪老师讲座心得体会总结
《学生干部的人际交往和口才培养》讲座心得
2013年11月13日,我聆听了张雪老师的讲座,听她的讲座有很大的亲切感。她的讲座具有非常幽默的风格和轻松愉快地氛围,从拉家常式的开篇到围绕学生干部的人际交往和口才培养进行针对社联人的宣讲。
首先,她告诉我们:情商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有重大影响,有时作用甚至要超过智力水平,实际工作中,情商很重要。事实上我也这么认为,智商是很重要,可是情商在人际交往中更加突出地发挥着作用。因为人是社会性动物,是群居动物,我们不可能不跟别人打交道,只要有交流,就有摩擦,怎么解决在人际交往中的问题,情商高的人往往会更有办法。
然后,她向我们讲述了学生干部在人际交往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比如自负、自卑、孤独、嫉妒等等一系列的负面情绪,让我对我自身的心理状态产生了思考,我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认真听取了老师的意见。
她还向我们介绍了学生干部在取得成功的人际交往当中的前提:交往是双向的;交往是平等的;交往是有选择性的;交往的期望值不要太高;交往过程中要相互信任。让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了身为一个社联人我们要本着平和的心态交友,工作,我们应该谦虚谨慎,摆正位置,平等相待,真诚相处,打开心窗,主动开放,换位思考,合作协助,友好竞争,不应该把自己放在一个有莫名优越感的地位。在之后老师还向我们讲述了身为一个学生干部在人际交往当中所需要注意的礼仪规范,要学会倾听的艺术,尊重他人,别人才会尊重你。
最后老师还告诉我们怎么样培养自己的口才。丰富的知识,开阔的视野,严密的逻辑,具有思维语言表达技巧,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都是有好口才的基石。
老师的讲座对我有很大的作用。进入大学以来,我们逐渐不满足于那种高中的填鸭式教育,我们更加倾向于根据自身的特点,活出属于自己的不一样的精彩人生。这时候我们需要的就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书本知识固然重要,而我们更加想从人际交往中,从社会上,学到书本上没有的为人处事的道理。我们不再把自己局限在教室里,宿舍里,书本前,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提高自己的情商,也成为我们走向成功的一部分。
第二篇:听张四保老师讲座心得体会
听张四保老师讲座心得体会
3月22日,我有幸参加了府谷县教育局组织的课改报告会,认真聆听了太谷县教研室主任张四宝老师的讲座:“做智慧型教师,创建高效课堂”。三个多小时的报告聆听之后,我更加坚定了两个信念:
第一,要生存,必课改!
古人云“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自2000年至现在,课改已进行了十三个年头,而这恰恰是我步入教坛的十三年。在传统应试教育培养下的我,在一番身份的转变后,被要求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尤其是在无一条路可循的时候,颇感为难。彼时,全国的课改轰轰烈烈,成功经验被大家模仿,然而,无论是洋思,还是杜郎口,亦或是其他教学成功经验,似只是一阵风,试过之后未有后文。而且,身在农村的我们,信息量相对闭塞,加上小心翼翼,从不敢大刀阔斧进行课改,即便有想法也尝尝自我遏止在萌芽状态。当看到有人为班级学生出书,有人收集学生优秀作业,有人班级成为楷模时,不由惊叹:我也曾这样做!可是为何自己未能成功呢?思来想去,只有几条原因:
1、不相信自己。
总觉得课改是那些“大家”探索出来的经验,他们不是凡人,肯定是有“神助”,不会像我们一样耽于柴米油盐,疲于应对各项检查,抑或忧于成绩起伏----事实上,这只是自我欺瞒的一个天大的借口,自己同样有着课改的优势啊:扎根农村基层,身在教学一线,满怀教育热情,教育认知结构尚未牢固形成,年轻,接近学生,接受新事物、新理论、新想法超快„„可是,骨子里的谦卑,习以为常的仰视,加上不可原谅的懒惰,放任自己只会羡慕“外来的和尚”,全然不晓得自己也在日日念经,一样可以有玄奘之志,一样可以修成正果。
2、不相信学生。
思维定势,亦是性格使然,凡事总是亲力亲为,低估学生能力,或者,是由于自己教学方法、管理方式的欠缺,课上课下,总是不由自主地多说、多讲、劳心,弄得自己疲惫不堪,缺乏职业幸福感,也搞得学生唉声叹气,缺乏学习兴趣、奋斗激情。一直都拿一句话来勉励自己“你的能力远远超过你的想象”,其实,应该修改一下,每日这样告诫自己,坚定自己的信念“学生的能力远远超过我的想象”!
想要改变这种“宅”的现状,不至于沦为坐井观天的可怜青蛙,就必须适应时代要求,必须坚定课改决心,切实拔掉自己这两个错误的观念,换之以“要生存,必课改”的信念,才能在这信息时代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第二,要课改,看行动!
1、尝试使用“24字教学模式”。
“24字教学模式”是太谷在学习杜郎口、洋思等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兼收并蓄,经过6年锤炼而成的。既然可在山西取得非凡的成功,那么一定有可行可鉴之处,不试焉知“24字教学模式”能否在伊滨的土地上开花结果?一试便知!大胆尝试这种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努力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真正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也许,我们可以从这番尝试中窥见伊滨的课改之路呢?
2、发挥小组的作用。
依据“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将班内学生划分成若干学习小组,精心安排座位,实现“平行分组 互助竞争”,由小组成员自我拟定响亮的团队名字和最强宣言,课堂上通过组织不同的教学活动,增强小组的凝聚力,加强各个小组成员自我的团队意识,同时强化小组间的良性竞争,力争以小组为起点,以团队为助力,以活动为载体,以合作竞争为形式,最大限度的迅速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及各个方面的学习素养。
3、完善评价机制。
没有落实,小组作用难以发挥。可借鉴太谷经验,对小组进行“捆绑式”评价,实行小组长周评价制、小组积分制、建立班级“荣誉栏”等,通过合作学习和“捆绑”评价,能较好的激励学生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进而塑造良好的班风、学风。
4、师生课后及时反思。
学生要学会做学后记,就是以前导学案设计时的“一课一得”:学生要把对课堂学习的经历,体验进行总结,包括本节课所获得的收获,学到哪些知识、技能,解决了哪些问题,还要哪些问题有待解决,学习方法上有何收获,哪些方面需进一步改进等。
作为教师,也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要把自己完成每一次教学活动后,对实施教学活动的自我感觉记录下来,反思应包括对本节课教学目标,实现程度,教学效果的好坏进行自我评价和原因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哪些问题的讨论还不够深入,有待下一节课或课后继续进行探讨和研究,特别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表现,以便通过沟通交流,提出个别指导方案与补效措施,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的质量。
这些想法需要实践,而实践出真知——我们从不欠缺学生,从不欠缺爱心,也不欠缺热情,欠缺的只是明确的方向,具体的行动。愿我们都尽快能行动起来!
第三篇:张文质老师讲座妙语
张文质老师讲座妙语
词:现场感 对话 恐惧感 大国之道 同步思考 代表意识
极度的奢华与极度的贫困 无限的放纵与无限的禁锢 极度的贪欲与极度的无助
以现实中为参照物 理念意义的参照物 人性光芒 从现实 从当下 建构教育 个人的色彩(所长、所短)审视 所短中又有他的魅力 从容与理性 威权时代 民主时代 局限性 独特色彩 体制掌控下 太多功利 教育病态 安心做自己
脚下的土地 自己的历史 本土化的各种资源 每个教师的特质 课堂上的生命姿态 新鲜的词汇 独特的见解、判断 真实的学识水平趣味、眼光、学识、鉴赏力 倾听、观察、分享、交流
丰富、完善、提升
职业认同感、荣誉观 教育的美妙 热切 积极导向
愿意分享的文化姿态
平心静气 谨言慎行 笃行与坚持 耐心、温和、慈悲、包容
安静、简单、统一
自然的生命方式 美好的想象与期待 职业的自豪感 自我期许 内在竞争 正向推进 流动的监狱 文化子宫 禁锢 对风险的预估 教育的价值取向
句子:
1.教育常常做非教育的事。
2.圆是相对的,只有理论上的圆才是最圆的。
3.理念意义上去思考教育,始终是不可能实现的。4.不是用仰视的目光,而是用审视的态度。
5.跟狡猾的人打交道,你没被骗,其实是可怕的。6.好的学校是向自己学习。
7.读懂了自己就读懂了世界。
8.好校长想法不要太多,话不要太多,思路不要太多,静下心来思考,沉下心来做事。9.本来是本分,但没有当做本分来做。10.从能够改变的开始。
11.不能只有批判,重要的是我能做什么,我能改变什么。12.好老师的特点——身体是前倾的。13.很多评价,要么不抓,一抓就变态。
14.回到真实的现实,回到具体的学校,回到具体的课堂,因材施教,因学施教,以学论教。15.课题研究不要做成工程样的。
16.回到学校生活的常态,做一个学习者、思考者、实践者。17.某些教育思想在推动学校的发展。
18.换个视角去看那些学生,我们满怀慈悲与同情。
19.教育是母性的事业,有慈悲,有温暖,有同情,有包容,有鼓励,有赞美。20.教育是慢的艺术,一种信念,一种文化意识。21.教育中的大道理其实都是最素朴的,从无数的细节体现出来。
22.只要你出自真诚,鼓励越多越好。
23.我们需要平心静气。回到一个常态,更从容一点,更细致一点,更耐心一点。24.在浮躁的社会,学会呼吸。
25.也许他能记不住你的名字,但他能记住你的伤害。
26.我们小学教师做的是与孩子童年相关的事情,要特别谨言慎行。27.理念不是停留在嘴巴上。
28.走到哪里都像一个国王一样,把赞美和谢谢挂在嘴边。29.正向推进,激发诱导出内在的力量。30.自我成全的方式来成全自己。
31.从常态意义上来说,鼓励一定是有效的。
32.我们是人文工作者,同时又是专业工作者,不能把教育做简单了,简单就是粗暴。33.没有了解就没有真正的教学,没有个别化就没有真正的教学。34.当我们不知道怎么走的时候,不妨走老路。35.走新路一定要小心走。36.教育很难高效的。
37.重视微笑的快乐,创造快乐,累积快乐。38.虚假的表扬也比冷漠好。
39.教师健康秘诀:吃早餐,多喝水,见谁都微笑。
40.校长是话不要太多的,是安静思考的,是在学校生活的人。
41.好的学校越小越好,小到每个人可以叫出对方的名字,像一个家一样。42.回到教育的常态思考,“人之常情”,人性就在其中。
43.我们当教师的一定要把我们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当成最重要的学生教育好。44.或许有些家庭还没认识到,如果不为了孩子,很多劳动变得没有价值。45.麻烦的学生一定来自有问题的家庭。46.家庭教育失败以后,学校很难疗治。
第四篇:听张惠老师讲座有感
听张惠老师讲座有感
2017年*月*日晚上,我非常荣幸在今晚的家长会上聆听到由上海市家庭教育专家团的张惠老师带来的《家庭建设》为主题的精彩教育讲座,张惠老师用铿锵有力、诙谐生动的语言结合生动的案例为家长讲述当下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引导我们家长要重视家庭,提高自身素质,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通过聆听今天的讲座,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双向互动过程,只有家庭积极重视起来,才能主动去学习并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保持良好的夫妻关系,给孩子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家庭环境,也是非常重要。像我的父母虽然是文化不高的农民,但是他们干活早出晚归,孝顺自己父母,一急一慢从不吵架,就是用这些日常行为教会我要勤俭持家、孝顺有道、乐观积极的性格。所以说要重视家庭教育观念,坚持立德树人。
2、掌握教育方法
我们的孩子都是“00后”一代,他们所处在优越、信息化的环境生活中,追求个性,比较敏感,欠缺受挫力和意志力。我非常认同张惠老师讲到的说他们其实最需要的就是理解和信任。这点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满难的,因为我自己就很容易站在家长的立场来强制孩子做一些自己意愿的事情,但并没有真正去理解和信任孩子。因此,要学会跟孩子做朋友,用一种乐趣、享受的心态寻找适合自己的教育方式。
3、提高教育能力
张惠老师提到家庭教育之道——父母的成长,父母自身成长才能推动孩子健康成长。我自己也深有体会。从孩子出生到现在,很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各个阶段成长,翻阅了挺多的育儿书籍,包括《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哈佛家训》、《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级》等,同时,也不间断学习各方面的专业和技能,给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让孩子掌握学习的能力,这样你就不脱离社会,跟孩子能无间的沟通。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每个人都在不断地成长、进步、成熟,并不是因为你为人父母就什么都懂什么都对。与孩子共同成长吧,体验这其中的乐趣!
第五篇:李镇西老师讲座心得体会
用心做教育——李镇西老师讲座心得体会
对于社会进步而言,教育当然有着重大的意义,但对教师和学生这一个个生命体而言,教育就是浪漫,就是温馨,就是情趣,就是诗情画意。每一个教师都应该是教育童话的创作者。——李镇西
李镇西老师的名字早有耳闻,今日有幸当面聆听,感触颇多。感动于他永保一颗童心,对教育充满热情与激情;感动于他爱生如子,和孩子们之间彼此的依恋之情;感动于他“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朴素的教育情怀;感动于他“朴素最美,关注人性做真教育;幸福至上,享受童心当好老师”的教育理念„„ 听了李镇西老师的讲座、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不禁感慨万千:原来我们可以成为这样的教师!让职业充满诗意,把教育编织成童话。一个日子,一个孩子,就是教育。擦亮每一个日子,陪伴每一个孩子就是教育的全部。一个有故事的教师就是幸福的教师。幸福比优秀更重要!1.心中有学生,以学生为主体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这句话在李老师那里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真真切切的行动。他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和他们平等地对话,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学校校门门头题字不请领导,不请名家,而是请本校的学生题字——学生才是学校的主人;艺术节不惜“牺牲”两天教学时间为的是让所有学生体验参与的快乐;学校的陶行知雕塑和苏霍姆林斯基雕塑以平易近人的形象出现——教育应该是平等的。给优秀的孩子展示的机会,给每一个孩子参与的机会,给犯错误的孩子改正成长的机会„„所以我认识到,教育不仅要教会孩子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成为科学家、工程师、医生和艺术家,可是所有的学生都要成为丈夫和妻子、父亲和母亲,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一个善良、正直、勤劳的社会主义公民是教育的真生目标。2.通过研究享受成就感和幸福感
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尊重和感染,应该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所以我们对学生的爱应该是民主的爱,对学生的教育更应该是弯下腰来跟学生平等对话。“每个特殊儿童都是研究对象,每个突发事件都是教育资源,每个教育难题都是研究课题,每个孩子都是故事”。把每一个后进生都当成研究对象。和他们真诚地沟通、交流,做朋友,以真诚赢得真诚,用人格塑造人格,这就是教育的真谛,学生需要的就是这样真诚的没有居高临下的真教育。让孩子们体验成长的快乐与幸福,让老师享受“春风化雨”的成就感和幸福感。3.用心做真教育
教育首先是教会人如何做人,它不是外在的强加,而是内在的唤醒,唤醒他本身就拥有的善良因子,教会学生保持原有的善良、童真。这才是我们的教育目标。
李老师的教育教学形式多样,丰富多彩,他经常带学生到野外上课,带学生亲近大自然,任何一件小事都可以成为他的教育资源,所以李老师的教育绝不是急功近利的教育,而是用真心来做教育,正是因为这样的真心,才使他和孩子们的心灵彼此吸引。然而我们缺的就是这种用心做教育的精神和耐心,这点应该向李老师学习。
4.自己培养自己
李老师的成长与成功的故事也值得我们思考。“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思考,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爱教育,爱孩子。从中可以看出李老师自身的不懈努力与对孩子的一片爱心。这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具有的素质与情怀。
李老师和他的学生们的故事,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向李老师学习,爱教育,爱学校,爱班级,爱孩子,爱自己,不断实践,不断思考。有了这份深入心灵的爱,我们就能从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获得一份源自“教育本身的乐趣”,这也许是做一个纯粹的教师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