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聆听张正茂老师讲座之感想(精选)
聆听张正茂老师讲座之感想
严方海
昨天上午,聆听了张老师的讲座,我昨晚一夜没有睡好。让我感想很多,思考很多。以前听的讲座也很多,正同邓校所说,都是高深的、前沿的理论,使我们云里雾里。然而听张老师的讲座,感觉如同是富饶而肥沃的土壤里茁壮成长的“理论”。最重要的感想有以下几点:
首先:我们校推进的教学改革,是几十年来单一的应试教育的必改之处;是发展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大势所趋;是校领导睿智的决策。
其次:把发展学生能力的高效课堂与完善基础知识的传统课堂完美的结合。我记得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我们的教育改革不应是把以前的全否定掉,而应是在好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而张老师就是在进行完善走向完美的人。
第三:非常感谢张老师将自己的成功管理经验和教学方法与我们共享,讲座突出“实用”,详细具体,易行实用。比喻培养阅读习惯,让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应用鼓励和唤醒的激励机制等等。很多的方法都是我要学习、借鉴和思考的。
第四:教师要多走进学生,与学生活动,与学生互动,对学生要进行情感上的培养。教师要多和学生平等交往,教师要爱护学生,使学生喜欢老师,相互建立亲密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温馨和谐的教学环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亲其
师,信其道”。
第五:印象最深的三句话:
“老师一定要坚信鼓励的力量”,“教师的作用重点不在于传授,而在于鼓舞和唤醒”,“要平衡 “爱的力量”和“警告的力量””。
每一位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亮点。要激发孩子的正能量,使孩子越来越优秀;要淡化孩子的负能量,进行教育使之慢慢减小,直到转化为正能量。给孩子一盏“心灯”,照亮孩子的希望(千万不要磨灭孩子的希望)。
正同邓校所说:心动不如行动。昨晚的失眠不仅仅是以上几点感想,而是接下来我这么做?对我来说,这是实验、挑战也是自我的突破。
我决心要做,以下是写给领导的话:
接手八年级快两个月了,在月考一中,成绩有一定的进步,但我并不满意。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每一位学生能全面发展,真正落实素质教育。我一直思考突破口,张老师的方法,是我临帖的范本。
在接下来的实施中,一定有很多的问题:比如实验之初,马上就要期中考试,期中考试的成绩是否有一定的波动;实验过程中学生和家长的理解。还有很多,现在预想不到而在实施时出现的问题。
但是我坚信,问题一定有解决的办法。恳请领导的支持。
写在感想后面的话,如有不当之处,只当没说:
我听了几十场讲座:任何一场关于教学改革的,都是用两考的成绩来证明教学改革的成功。在这个“竞争激烈,一职难求”的社会,“分数、两考、高学历”把学生和家长逼成这样,不是某一个单位或某一个人能改变得。不能改变国家和社会,就从改变自己做起。张老师做到了,把发展学生能力的高效课堂与完善基础知识的传统课堂完美的结合,两者兼得,成功了。一位聪明的老师。
严方海
二0一三年十月二十日
好的教育从不因考试而改变,也不会在考试中败下阵来。学校支持一切形式的教学改革,让我们一起努力把我们所从事的教育办的更好!
邓启真
10.21
第二篇:聆听讲座感想
2016“国培计划”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提升工程培训心得
[文]张丽群
1.通过聆听陈莎老师“微课及实用制作”使我充认识到制作微课的方法其实是很接地气,并不是高不可及,微课的核心是微视频,同时可包含与该视频内容相关的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微反思等内容。它有别于传统单一的教学类型,运用这一类型,能做到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
2.通过聆听专家袁超伟对“互联网+在教育的智慧运用”的讲解,明白网络学习资源的应用对现在课堂教学的高效作用,才真正的意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还是非常的欠缺,需要不断提高。
3.谢文斌老师提出“让智能手机进课堂” 是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新思维。如今智能手机已经成为当今几乎所有成年人须臾不离的随身之物,其带来的迅捷与实用价值几乎难以被拒绝。越来越强大的功能,越来越低廉的价格,越来越普及的网络连接,越来越丰富的优质学习资源,我们的教师将不得不与这个横空插足的“第三者”在课堂上和平共处。查资料、做练习、看视频、搞统计、师生家长间交流信息、授课时便携式掌上电脑等,让手机进课堂,正确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将是课堂教学的得力助手。
当今以计算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这一层面上。面对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我们的学习和提高已迫在眉睫。正如马云所说“这是一个摧毁你,却与你无关的时代;这是一个跨界打劫你,你却无力反击的时代;这是一个你醒来太慢,干脆就不用醒来的时代;这是一个不是对手比你强,而是一个你根本连对手都不知道的时代。加强学习,对于我们来说己是刻不容缓。
总之,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受益匪浅,其感触非一一能言尽。这将在我今后的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知识更好地应用到现代化的教育教学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合格新型教师。我会一如既往的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优化自我的专业技能,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兴人才。
第三篇:聆听张四宝主任讲座心得体会
聆听张四保主任讲座心得体会
蟒河中学 张兵斌
聆听了太谷教研室张四宝主任的专题讲座,张主任从理论到实践,给我们做了细致生动的解说。
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整天忙碌于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学生教育等等,往往忽视了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深入思考。张主任讲的几点很值得我们思考:
1、教师的任务不再是教学生“学会”,而是如何教学生“会学”。所以我们课堂的出发点,就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和精神状态,主动学习,主动探究。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导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钻研的习惯。这样学生学会学习,不仅学习知识容易又牢固,而且为学生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2、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是干扰好学生,制造差等生。讲的越多,差生越多。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许多东西自学就可以解决。教师三番五次地讲就是在干扰好学生,浪费好学生的时间和生命。而差生没有学习的自觉性,你再讲多少,他也听不进去,而且越发懒得动脑子,肯定越来越差。所以我常异想天开,如果将学习主动性强的学生组成一个班级,学习效率肯定会大大提高。学习自觉性差的学生组织在一起学习,既不会因老师着急而挨训,也不会总是挨训而自卑。竞争对手水平相当,学习起来也会有点自信,有点劲头。
3、学习小组考核采取捆绑式评价。这一点让我顿悟,只有捆绑在一起,小组整体评价,好学生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后进生也才会有集体主义观念,努力学习。捆绑式评价才能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作用,互相督促,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张主任的指导思想是非常正确的,他的观点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作为教师,我们还是有很多的疑惑和值得实践思考的问题。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有成为一名智慧型教师的强烈意识,只要我们在新课程的实践中作出不懈的努力,我们就会摸索出适合自己和自己的学生,适合所教学科的好的教学方式,我们的学生就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教无定法,贵在用心!张老师的讲座不仅仅带给我们许多的方法和启示,更带给我们思考和激励:这个时代,要用心去做一个智慧型的教师!
通过学习,感触极深,课改: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拔?能否真正地把学生引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教具;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里,使学生能够与老师发生共鸣。生物学科与自然界紧密相联,和生活,生产密切相关。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发挥想象,积极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
面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对于教学课而言,不能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那种追求“能够教好一节课”或“教出了几个能考高分的学生”为目的的教学已经不符合课改精神了。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学生应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从头讲起;一些具有较高综合性和较高思维价值的问题,教师却将知识点分化,忽视了学生自主探究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一些本该让学生自己去动手操作、试验、讨论、归纳、总结的内容却被老师取而代之;一些学生经过自己的深思熟虑形成的独特见解和疑问,往往因为老师的“就照我教的来”而扼杀。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构建开展研究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灵活使用挖掘教材。有许多教师不适应新教材,不知道把教材与实际联系起来。实际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同时,学会灵活、能动地运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进行必要的增删、调整,这样才能从“有限”的教材中无限延伸。
追求形式和效果统一的课堂。现在,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组织有效的、科学的活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问题情境必须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活动内容必须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同步;其次要让学生有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让他们带着自己的观点去充分地讨论研究,发现自己的不足,构建完整全面的知识体系;还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和观点,让学生在交流、探究、比较的过程中将知。
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听了张四宝主任的报告,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会迷惑彷徨,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掩卷沉思,这次培训我受益匪浅,真正懂得了为什么要进行新课改。
第四篇:听讲座之感想
听讲座之感想
听了冯雅静老师的专题《知根 植根 育慧根》的讲座,我的感触很深,受益匪浅。从学习中我知道,新时期的教师,我们应转变陈旧的教育理念,树立民主的、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新课程的实施所带来的教学行为的改变,要求教师学会理解、学会宽容、注重帮助和引导、学会反思、学会合作,我也深刻地对过去教学中习惯了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多方面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反思,并对照新课程的要求,查不足、找差距、想对策,从而进一步理清了实施新课程的思路和方法,明确了前进的方向。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我们在教学中要改变以往的教育理念。对问题要拓宽思维,多想想为什么?怎么办?就像冯老师讲的那样,对有问题的幼儿或要多用问号,少用句号。教师上课前首先要对幼儿的情绪进行调动,这样既可以将幼儿注意力快速转移到当前教学内容,又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动机。课堂上老师要把关注的目光聚焦到每个幼儿的眼神和表情,对于投入不够的幼儿及时给予个别提示。老师的目光不时的提醒每一个幼儿,可以制造一种适度紧张的氛围,激励和督导幼儿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快速而有序的完成学习任务,减少了个体学习对合作学习的依赖心理。讲座中《橡皮的故事》这段视频给了我许多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当代我国教育存在着摧残儿童自尊的现象,根本达不到教育引导的目的。教学的目的是帮助每一个幼儿进行有效的学习,使每一个幼儿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只顾自己上课,而要更多地关注我们的每一个幼儿,关注每一个幼儿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上课的思路、策略,充分地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让每个幼儿在课堂上都能有效的学习,快乐的学习。
第二,教师要关注课堂上“调皮”的幼儿。因为教师提出某一要求时,往往只有一部分幼儿先举起手来,另一部分幼儿则需要继续阅读思考,此时教师要善于耐心等待,给没举手的幼儿留出足够的时间,急于组织讨论,就会把另一部分幼儿的思考机会挤掉。给幼儿及时、恰当、热情的表扬鼓励,鼓励要发自内心充满激情;时时注意及时提醒。可用语言、眼神、手势等给以暗示提醒,引导他们积极投入学习,经常提供表现时机,如有意提出难度适宜的问题让幼儿发言等。课堂上全体幼儿都应在教师的注意范围之内,不应有任何一位幼儿被冷落,哪怕他一点都不懂,都要会用眼神、手势或微笑给予适当的提示,让他们觉得老师没有冷落他们。这样才能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关注全体幼儿的发展。讲座中的一段微课程《我们班上“专家”多》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和感悟,让我们知道作为一线的幼教老师更应该关注所谓“调皮”的儿童,而恰恰是这些幼儿很有可能就是将来的科学家、发明家、创造家。
第三,教师要掌握幼儿的“心里”变化。老师是幼儿心目中最尊敬的人,是掌握着幼儿在园命运的人,是幼儿崇拜的人物,老师对幼儿的关注无疑会为幼儿注入学习的动力。当一个人能感觉到自己崇拜的人关注自己时,其隐藏在心底的潜力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老师关注幼儿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一个轻轻的微笑,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展示自我的机会,无论何种形式,只要是发自内心的对幼儿的爱,都会让幼儿从内心体验到一种幸福,从而产生无穷的动力。课堂上在关注全体幼儿的前提下,教师要把自己的视角和言
行多在中下等幼儿身上停留一下。因此为了每一个幼儿的成长,为了每一节高效率的讲课,为了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都要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中下等幼儿身上。幼儿在每节课的学习中都有相对的难点和重点,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充分预计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从而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和补救。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时,大多数幼儿会迫不及待的举手,有的幼儿甚至离开座位站了起来生怕老师喊不到他(她)的名字,当你遇到这样的情景时你会怎么做呢?下面两位老师的态度截然不同,A老师:“根本没有注意已经下位子的孩子” B老师:我请举手举得好的小朋友来回答。”很显然前一位老师用的是一个无效策略,离开座位的这位幼儿没被老师点到,表情很沮丧,幼儿根本不知道老师为什么没有选他;而第二位老师表达的很明白,幼儿马上就知道要坐好,举起小手老师才会选他回答,显然这是一个有效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给我们的启示中有四句话给我的印象最深 启示
一、人的潜能具有无限丰富性;
启示二、一位真正的教师首先是一位真正的人; 启示
三、热爱读书是成长的阶梯;
启发
四、任何一位教育家的成长都是他自觉能动性的生成与释放。今后我也将用这四句话来勉励自己,学习、学习、再学习。向上、向上、再向上,加油!
——2013.08.09
第五篇:张文质老师讲座妙语
张文质老师讲座妙语
词:现场感 对话 恐惧感 大国之道 同步思考 代表意识
极度的奢华与极度的贫困 无限的放纵与无限的禁锢 极度的贪欲与极度的无助
以现实中为参照物 理念意义的参照物 人性光芒 从现实 从当下 建构教育 个人的色彩(所长、所短)审视 所短中又有他的魅力 从容与理性 威权时代 民主时代 局限性 独特色彩 体制掌控下 太多功利 教育病态 安心做自己
脚下的土地 自己的历史 本土化的各种资源 每个教师的特质 课堂上的生命姿态 新鲜的词汇 独特的见解、判断 真实的学识水平趣味、眼光、学识、鉴赏力 倾听、观察、分享、交流
丰富、完善、提升
职业认同感、荣誉观 教育的美妙 热切 积极导向
愿意分享的文化姿态
平心静气 谨言慎行 笃行与坚持 耐心、温和、慈悲、包容
安静、简单、统一
自然的生命方式 美好的想象与期待 职业的自豪感 自我期许 内在竞争 正向推进 流动的监狱 文化子宫 禁锢 对风险的预估 教育的价值取向
句子:
1.教育常常做非教育的事。
2.圆是相对的,只有理论上的圆才是最圆的。
3.理念意义上去思考教育,始终是不可能实现的。4.不是用仰视的目光,而是用审视的态度。
5.跟狡猾的人打交道,你没被骗,其实是可怕的。6.好的学校是向自己学习。
7.读懂了自己就读懂了世界。
8.好校长想法不要太多,话不要太多,思路不要太多,静下心来思考,沉下心来做事。9.本来是本分,但没有当做本分来做。10.从能够改变的开始。
11.不能只有批判,重要的是我能做什么,我能改变什么。12.好老师的特点——身体是前倾的。13.很多评价,要么不抓,一抓就变态。
14.回到真实的现实,回到具体的学校,回到具体的课堂,因材施教,因学施教,以学论教。15.课题研究不要做成工程样的。
16.回到学校生活的常态,做一个学习者、思考者、实践者。17.某些教育思想在推动学校的发展。
18.换个视角去看那些学生,我们满怀慈悲与同情。
19.教育是母性的事业,有慈悲,有温暖,有同情,有包容,有鼓励,有赞美。20.教育是慢的艺术,一种信念,一种文化意识。21.教育中的大道理其实都是最素朴的,从无数的细节体现出来。
22.只要你出自真诚,鼓励越多越好。
23.我们需要平心静气。回到一个常态,更从容一点,更细致一点,更耐心一点。24.在浮躁的社会,学会呼吸。
25.也许他能记不住你的名字,但他能记住你的伤害。
26.我们小学教师做的是与孩子童年相关的事情,要特别谨言慎行。27.理念不是停留在嘴巴上。
28.走到哪里都像一个国王一样,把赞美和谢谢挂在嘴边。29.正向推进,激发诱导出内在的力量。30.自我成全的方式来成全自己。
31.从常态意义上来说,鼓励一定是有效的。
32.我们是人文工作者,同时又是专业工作者,不能把教育做简单了,简单就是粗暴。33.没有了解就没有真正的教学,没有个别化就没有真正的教学。34.当我们不知道怎么走的时候,不妨走老路。35.走新路一定要小心走。36.教育很难高效的。
37.重视微笑的快乐,创造快乐,累积快乐。38.虚假的表扬也比冷漠好。
39.教师健康秘诀:吃早餐,多喝水,见谁都微笑。
40.校长是话不要太多的,是安静思考的,是在学校生活的人。
41.好的学校越小越好,小到每个人可以叫出对方的名字,像一个家一样。42.回到教育的常态思考,“人之常情”,人性就在其中。
43.我们当教师的一定要把我们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当成最重要的学生教育好。44.或许有些家庭还没认识到,如果不为了孩子,很多劳动变得没有价值。45.麻烦的学生一定来自有问题的家庭。46.家庭教育失败以后,学校很难疗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