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中国》正道沧桑观后感

时间:2019-05-12 15:33: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筑梦中国》正道沧桑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筑梦中国》正道沧桑观后感》。

第一篇:《筑梦中国》正道沧桑观后感

《筑梦中国》正道沧桑观后感

《筑梦中国》正道沧桑观后感一:

近期,我认真观看了历史文献纪录片《筑梦中国》,这部影片通过回顾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生动阐释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

《筑梦中国》纪录片共有7集,在这7集的中华民族百余年“追梦史”中,回顾了几代中国人的艰辛探索,展示了伟大复兴的美好明天。影片主题鲜明突出,思想性强,尤其突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这个主题,把握了探路寻路、追梦筑梦的历史主线。叙事生动感人,教育性强,当中的一些故事细节令人难忘、发人深思、给人力量。

第三集的《正道沧桑》,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逐步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前进。讲述我国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艰辛历程。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既遇到了“文化大革命”冲击的艰难和挫折,也取得了工业化突破的成就和辉煌,当中有我们共产党人的血汗和泪水。就像影片中讲的那样:“英雄的篇章书写在当时的中国大地上,焕发起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大精神力量”。本集重点讲述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筑梦中国》正道沧桑观后感二: 《筑梦中国》是中组部、中宣部、中央电视台和国家博物馆联合摄制的历史文献纪录片,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从6月30日20:30时开始首播,每天一集(共7集,每集30分钟)。观看《正道沧桑》心得体会总结如下,透过社会主义运动陆续上演的一幕幕有声有色的活剧,总感到眼前像有一支理想的火炬在熊熊燃烧,无论是黎明还是黄昏,是风狂还是雨骤,它都始终引导着人们向着崇高的目标奋然前行。空想社会主义者虽然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和支持自己的力量,但美好的理想还是鼓舞着他们一直走到了人生的终点,留下了令人至今感动的人生。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后,巴黎公社社员对资产阶级堡垒的首次攻击虽然失败了,但《国际歌》唱出的“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奈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雄壮歌声,一直激励着各国无产阶级向旧世界发起一次接一次的猛烈战斗。而在列宁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下,等到“冬宫炮声”响起的时刻,资本主义的链条终于被炸得断裂开来,社会主义理想第一次结出了轰动世界的果实。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正如电视中那位接受采访的专家所言:“十月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成为现实,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是的,有梦想,更需要有动力,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是多么的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在十八大后,“中国梦”已经成为13亿人民群众的共同理想追求,而“正能量”也成为了实现“中国梦”必须动力。或者说在中国,只有“正能量”才能推动 “中国梦”圆满实现,“负能量”对实现“中国梦”没有积极作用。还记得,清末启蒙思想家龚自珍有一句名言:“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意思是说,要掌握“大道”,必须先研究蕴含着“大道”的历史,而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要实现中国梦的“大道”,就必须研究社会主义的历史,以史为鉴,寻找传播正能量,去掉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负能量,去伪存真,去糟粕留精华。而现在我们可以分析古今中外历史上对社会主义发展影响深远的经验教训,同时深入挖掘、认真梳理、总结升华,得到我们最需要、最精华的理论、实践经验,它们将会是我们实现“中国梦”漫漫征途中不可多得的巨大精神财富。

近代世界,无数的社会主义先驱们不顾一切地追逐立志实现社会主义理想,甚至不惜为此牺牲生命。为什么,他们是为了什么?答案很简单,他们有理想。

很多人可能会说又是这种俗气、无聊的话题。当然,曾经的我也是其中一员。说理想,谁不会,“理想是美好的,而现实是残酷的”,这是我们的感慨,也是我们的无奈。要说我们的理想,其实也很简单,因为中国梦不仅仅是我们对祖国的期许,更多的也是包含着我们对自己未来的美丽规划蓝图。就业压力、住房、婚姻等等,都是我们21世纪大学生面临的不可回避的压力,我们只是想平平淡淡的生活,或者说生存下来,而这就是我们的理想。

看到这儿,可能又有人想到了,不少历史学家、哲学家讲过理想信念产生引领社会风气之先的时代英雄。而现如今中国正需要这么一群为了“中国梦”立志高远,努力奋斗的继承者,现在的80、90以及00后,自私心太强,个人主义盛行,还不堪担当如此重任。客观的说,我个人而言很反感这种观点,要实现中国梦,确实我们任重道远,或许我们缺乏那种担当,但是丝毫没有逃避自己的责任。自私、个人主义更是无从谈起,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在各种前所未有的压力、竞争中,生存下来才是我们面对的首要目标,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更别提实现梦想,奉献祖国这些话题。在我们看来,实现自己的小中国梦,就是在为实现大中国梦开路搭桥。

综上分析所述,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我们必须认真学习社会主义500年的发展史,只有做到以史为鉴,我们才能居安思危,盛不忘衰,也才能看清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具备的素质,更好的促进我们的学习和工作。

以史为鉴,筑梦中国。

《筑梦中国》正道沧桑观后感三:

观看了由中组部、中宣部、中央电视台和国家博物馆联合摄制的历史文献纪录片《筑梦中国》,我感触很深。对我国近代百年的沧桑变化由衷的感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筑梦中国》分“风雨如磐”“中流击水”“正道沧桑”“伟大转折”“世纪跨越”“发展新境”“圆梦有时”共7集。每一集都是那么的主题鲜明突出,版块脉络清晰自然,叙事说理恢宏大气,以事论理形神兼备。内容丰富凝炼,史实性强。把握探路寻路、追梦筑梦的历史主线,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生动阐释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叙事生动感人,教育性强。解说思维严密、朴实生动,注重用典范文物和典范细节说话,一些故事细节令人难忘、发人深思、给人力量。

“风雨如磐”“中流击水”这两集主要向我们阐述了中华民族革命前辈是如何千方百计的寻找让国家强盛,不受压迫的方法。无论是清王朝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还是资产阶级的辛亥革命都没能改变中华民族被压迫的命运。直到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催生了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确定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华民族复兴之路走上了正确的道路。毛泽东思想带领中国共产党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1949年10月1日成立了新中国,从此中华民族再也不受外国列强的压迫了。看完这两集让我明白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中国走出困境,只有强硬的工农阶级才能打破中国被压迫的命运,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正道沧桑”“伟大转折”这两集向我们说明了新中国发展的艰难历程。新中国刚刚成立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但是却迎来了朝鲜战争。美国严重威胁到了中国安全,毛主席做出了抗美援朝的战略方针,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志愿军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把战线维持在了“三八”先附近,迫使美国在停战协议上签字。从此中华民族真正在世界上站立起来了。此后,我国的工业以极快的速度发展起来,“两弹一星”计划的成功让我们感到自豪。但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让我国的工业及科研停止甚至倒退。1977年7月16日至21日,党的十届三中全会,恢复了邓小平的党政军领导职务。从此新中国的发展道路迎来了一个伟大的转折改革开放。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事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最具有创新的政党,虽然在发展的道路上遇到了些波折但还是能够找到新的出路,走上正确的道路。邓小平理论带领中国共产党找到了走中国人自己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中国共产党新的理论篇章。

“世纪跨越”“发展新境”“圆梦有时”这三集向我们展现了中国高速发展的面貌。1990年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都离不开共产党2届领导班子的努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带领中国走上了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道路。中国这二十多年来是经济腾飞的二十年,虽然期间发生了国企改革的阵痛、1998年特大洪水、XX年的非典、XX年的汶川地震等事件,但是都被我党的艰苦奋斗精神给很好的克服了,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的态势。XX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习近平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中国梦是要让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百年坎坷复兴路,世纪沧桑强国梦。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只有自强不息坚定梦想的奋斗才会有当今强大的中国。

一整部记录片看完,我感慨万千。深刻的领悟到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真正的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筑梦中国》第三集正道沧桑观后感

《筑梦中国》第三集正道沧桑观后感

《筑梦中国》以历史的厚重感、鲜明的博物馆特色和深邃的政论,彰显了复兴之路的宏大主题和中华民族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坚定信心,兼具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和教育性。欢迎阅读本文,更多优质内容,欢迎关注聘才网。

《筑梦中国》第三集正道沧桑观后感

在十八大后,“中国梦”已经成为13亿人民群众的共同理想追求,而“正能量”也成为了实现“中国梦”必须动力。或者说在中国,只有“正能量”才能推动“中国梦”圆满实现,“负能量”对实现“中国梦”没有积极作用。还记得,清末启蒙思想家龚自珍有一句名言:“欲知大道,必先为史”。意思是说,要掌握“大道”,必须先研究蕴含着“大道”的历史,而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要实现中国梦的“大道”,就必须研究社会主义的历史,以史为鉴,寻找传播正能量,去掉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负能量,去伪存真,去糟粕留精华。而现在我们可以分析古今中外历史上对社会主义发展影响深远的经验教训,同时深入挖掘、认真梳理、总结升华,得到我们最需要、最精华的理论、实践经验,它们将会是我们实现“中国梦”漫漫征途中不可多得的巨大精神财富。

《筑梦中国》是中组部、中宣部、中央电视台和国家博物馆联合摄制的历史文献纪录片,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从6月30日20:30时开始首播,每天一集(共7集,每集30分钟)。观看《正道沧桑》心得体会总结如下,透过社会主义运动陆续上演的一幕幕有声有色的活剧,总感到眼前像有一支理想的火炬在熊熊燃烧,无论是黎明还是黄昏,是风狂还是雨骤,它都始终引导着人们向着崇高的目标奋然前行。空想社会主义者虽然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和支持自己的力量,但美好的理想还是鼓舞着他们一直走到了人生的终点,留下了令人至今感动的人生。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后,巴黎公社社员对资产阶级堡垒的首次攻击虽然失败了,但《国际歌》唱出的“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奈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雄壮歌声,一直激励着各国无产阶级向旧世界发起一次接一次的猛烈战斗。而在列宁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下,等到“冬宫炮声”响起的时刻,资本主义的链条终于被炸得断裂开来,社会主义理想第一次结出了轰动世界的果实。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正如电视中那位接受采访的专家所言:“十月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成为现实,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筑梦中国》根据《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创作而成,主题与内容有所延伸,既展示了中华民族百余年的复兴历程和辉煌成就,又紧密结合当前形势任务作了相应阐释。结构上,《筑梦中国》按照各个历史时期,分为“风雨如磐”“中流击水”“正道沧桑”“伟大转折”“世纪跨越”“发展新境”“圆梦有时”等7集,清晰再现了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复兴史。

《筑梦中国》充分发挥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丰富的文物资源独特优势,片中展现了鸦片战争中虎门抗英的大炮、太平天国运动天王洪秀全的玉玺、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李大钊英勇就义的绞刑架、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木船、新中国成立时中央人民政府的牌匾、安徽凤阳小岗生产队实行大包干的合同书等等。

XX年7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始不久,总书记在河北调研指导时指出:“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和党的历史,有助于党员干部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继承和发扬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光荣传统,有利于党员干部提高文化素养、思想政治修养和工作能力与领导水平。

《筑梦中国》第三集正道沧桑观后感月10 日,赫山党支部组织党员学习观看历史文献纪录片《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该片共分“ 风雨如磐、中流击水、正道沧桑、伟大转折、世纪跨越、发展新境、圆梦有时”7 集,从近现代以来一件件史实、史物、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思想中,映照出国家图存求亡、人民共和建立、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改革开放共逐中国梦的现当代中国史。它通过光与影的电视纪录片方式,将一部中华民族复兴史,立体而真实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逝去的历史,已无可更改,梦想的未来,却能从此把握。这一切,更需要我们每个人在回望与反思历史的基础上,脚踏实地,走好当下,一步一个脚印,由此,筑梦中国的理想,才能万丈高楼平地起。每个中国人,都应在了解自己国家历史的基础上,走得更为坚定有力,向着人生目标与理想不懈前行。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或大或小的梦想,梦想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的变化。要想实现梦想,应当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是学会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俗话说的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经历过风雨才能见到彩虹,作为一名移动市场线员工,每天在客户中行走,虽说辛苦,但是辛苦给我们带来了收获,心里多了一份责任,在工作中也收获了快乐,为我的筑梦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是学会坚持。笨鸟先飞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告诉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也许会失败两次或者更多次,但是只要我们去坚持,相信有一天成功也许光临我们,有时候当我们再坚持一下也许离成功就更近了,每天工作也许会累,但是我们每天都要记得总结,在这一天收获了什么,那些没有做好,为明天做事情提前做准备,相信这样坚持下去,我们定会成长的更快,我们的人生也会发生质变。

三是用心工作。它是一种态度,这种态度,是对移动这个大家庭所特有的感情,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这份工作的热爱。我们作为移动的一员,工作中,要把握好自己的位置,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态度决定一切,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拥有一个美好的心情,这样工作起来不仅能带给自己快乐,也会给周围的同事带来快乐。

四是学会思考。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去多想这件事情为什么这么做,这么做的依据是什么,想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去做这件事情。思考多了,我们处理事情的能力也就提高了,才会学到更多的东西。

《筑梦中国》第三集正道沧桑观后感 《筑梦中国》让我又一次重温了中国的近代史。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回顾历史,反思屈辱,你我有梦,中国有梦。

当中国梦都变成每一个国人为之追求和执着攀登的希望之梦时,那么国之强大就不远了。曾记得有这样一段鼓励中国人为梦而挥洒激扬的文字,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唤起了无数仁人志士为追寻中国梦而求索。“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 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 则国雄于地球。”如果说少年无梦,那么这是我们民族的悲哀,如果说少年有梦,那才是国之大幸。《筑梦中国》要让年少者为“梦”引起共鸣。

在实现伟大中国的复兴之梦的今天,《筑梦中国》再一次唤醒有些沉醉的年少者,其实中国梦还需靠每个国人为之努力奋斗,还未到享受和品味中国梦的时刻,前辈们在留下中国梦胜利果实的同时,给我们后来者寄托了更高更远的期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还得靠一代又一代怀揣中国梦的后来者。“三民主义”的缔造者孙中山曾有过这样一句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是对追求中国梦的真实推进。

《筑梦中国》,风雨如磐,沧桑历史,让我既为我国千年辉煌而自豪,又为百年沧桑而感慨,更感到习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的真切,让全中国人民充满希望。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社会和谐,这不是梦想,而是通过我们全国人民共筑中国梦,一定能实现的!你我有梦,国人才有梦,中国才有梦。让我们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朝着实现伟大中国的复兴之路奋勇前进吧。

第三篇:以史为鉴,共圆中国梦——《正道沧桑》观后感

以史为鉴,共圆中国梦

——《正道沧桑》观后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多个场合阐释了“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其实就是正确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必然结果。通过观看《正道沧桑》,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历经高潮与低潮,成功与挫折,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500年历史进程, 我懂得,实现梦想的过程,从来不会一帆风顺。但唯有经历苦难,经过奋斗,追梦的意志才能更为坚毅,圆梦的能力才能更加强大。历史不是涅瓦大街的人行道,必然有不平,有曲折,一厢情愿地想着“骏马坦道”“顺风扬帆”,不过是幼稚的幻想。我们一定要不断地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养料,坚决像十八大要求的那样:“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古希腊阿波罗神殿的石柱上刻着“认识你自己”。一个人要认识自己,一个民族要认识自己,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亿万人民群众同样需要认识自己,即要认清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你在干什么,该怎样干,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才能头脑清醒,意志坚定,不被困难所压倒,不被迷雾遮住双眼,不为各种流言飞语而心神不定,不因暂时的低谷而惊慌失措。昔日,创造了贞观之治的李世民曾大发感慨:“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既是他的经验之谈,也是世间普遍真理,《正道沧桑》就是对社会主义历史之兴替得失的一次集中总结和深入回顾,就是在教我们如何认识自己,如何从历史兴替规律中正确认识自己。

观看《正道沧桑》,透过社会主义运动陆续上演的一幕幕有声有色的活剧,总感到眼前像有一支理想的火炬在熊熊燃烧,无论是黎明还是黄昏,是风狂还是雨骤,它都始终引导着人们向着崇高的目标奋然前行。空想社会主义者虽然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和支持自己的力量,但美好的理想还是鼓舞着他们一直走到了人生的终点,留下了令人至今感动的人生。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之后,巴黎公社社员对资产阶级堡垒的首次攻击虽然失败了,但《国际歌》唱出的“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奈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雄壮歌声,一直激励着各国无产阶级向旧世界发起一次接一次的猛烈战斗。而在列宁的直接领导和指挥下,等到“冬宫炮声”响起的时刻,资本主义的链条终于被炸得断裂开来,社会主义理想第一次结出了轰动世界的果实。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正如电视中那位接受采访的专家所言:“十月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成为现实,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正道沧桑》第十一集到十五集,忠实地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曲折发展的艰辛历程。那是一个血与火的时代,是战争与革命的时代,是在惊涛骇浪中迎接东方曙光的激动人心的时代。伟大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站在时代潮头,筚路蓝缕,前驱先路,为社会主义运动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理论指南和历史经验。其中,在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上所进行的成功探索和实践,至今仍然对我们有着巨大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启示一: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必须要由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来领导。工人运动要从自发的斗争转变为有组织有领导的斗争,在思想上必须要有马克思主义作理论指南,在组织上则必须要有无产阶级政党作领导力量。马克思对第一国际的高度关注,恩格斯晚年对第二国际所投入的巨大精力和心血,列宁为在俄国缔造一个完全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所进行的大量舆论准备和实际工作,为建立第三国际所作的卓越贡献,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革命导师极为关注党的建设的光辉范例。从而昭示我们,在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中,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至关重要。只有建设一个坚强有力的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才能在千难万险中开创出新的局面。启示二: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是由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1875年,爱森纳赫派和拉萨尔派实行合并,在起草合并纲领的时候,爱森纳赫派的领导人李卜克内西却无原则的作了巨大让步,以致使合并的纲领中充满了拉萨尔主义。为了使德国民主工党的领导人深刻认识到,这是一个“会使党的精神堕落的纲领”,马克思抱病撰写伟大著作,对拉萨尔主义进行了极为深刻的批判,并在批判中对未来的社会主义制度做出了科学预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终认为,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是高举科学理论旗帜的政党,只有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如果放弃了先进的科学理论,其结果必然会改变党的性质,损害党的先进性,最终断送党的前途和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

启示三: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是具有严格纪律和高度集中统一的政党。没有一个高度战斗力的无产阶级政党,就不可能夺取革命事业的胜利。党必须具有严格的纪律,必须高度集中统一。为了捍卫这一建党原则,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列宁与马尔托夫之流进行了激烈论战,列宁竟先后做了多达120次的发言,终于赢得了党内多数人的赞同,奠定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中的布尔斯维克派。正是由于有了俄共(布)这样一个组织严密,纪律严明,高度集中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才能在1917年大革命的惊涛骇浪中,承担起坚强的领导责任,最终取得“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起划时代的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政权。

启示四: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始终掌握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领导权。自从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以后,无产阶级政党就应站在一切民族民主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前列,牢牢掌握运动的主动权、领导权。对于这一阶级之权,人民之权,无产阶级政党一定要争,而不能采取“温良恭俭让”的态度。在俄国1917年革命中,二月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但是它只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奏,不应该也不能够由此在俄国建立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而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则认为,既然其属于民主革命的性质,那么理所当然这一阶段应该由资产阶级来领导,并由资产阶级来建立政权。为此,列宁与之作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坚决捍卫了布尔斯维克对于整个革命斗争的领导权,并毫不妥协地提出,必须把政权交给无产阶级和农民。列宁的这一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中,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仍然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

在《正道沧桑》中,有一种属于今天和未来而永不过时的东西,那就是荡气回肠、催人奋进的英雄气。今天,我们长期生活在和平安定的环境中,生活日益富饶,一些人沉迷灯红酒绿,追求奢侈豪华,渐渐滋长了贪图享受的平庸气,而疏远了革命前辈身上那股“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的英雄气。这不能不让人感到惋惜,也值得引起我们警惕。在历史上,贪图享受的罗马军团不战自垮,清八旗兵自废武功,教训不可谓不深。

习近平同志指出,“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30多年来,我们能够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走出了正确道路是根本原因。现在,最关键的是坚定不移走这条道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现实和未来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习总书记的论述,鲜明地表达了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是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立场。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和外部环境考验,面临着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和消极腐败危险;比起我们的远大理想和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比起人民群众对我们提出的新期待,比起实践的发展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差距。为了继往开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经常仰望历史的星空,自觉地接受和光大凝结在浩渺天宇的那股英雄气,是非常必要的。罗曼·罗兰在《贝多芬传》中曾经深情地指示世人:人类中最优秀的和你们同在。汲取他们的勇气做我们的养料吧,倘使我们太弱,就把我们的头枕在他们膝上,呼吸一下英雄们的气息。

欲知大道,必先知史。《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用丰富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崇高的理想是引导人类社会前进的火把。没有理想,就没有方向,没有希望;没有理想,就没有追求,没有动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所以我们一定要不断地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养料,坚决像十八大要求的那样:“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共同创造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第四篇:正道沧桑观后感

正道沧桑观后感

最近观看了“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第11集 “路的奠基”,第12集“暮年壮怀”,第13集“世纪曙光”,感受颇深。

在19世纪的欧洲,工人阶级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那些在迷雾中探寻出路的人们,充满了幻想。然而,幻想从来与马克思无缘。

《哥达纲领批判》这篇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献仍然熠熠生辉,作为马克思在真理拓荒之路上的重要著作,它让我们看到,一条真正通往科学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不平坦的。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批判的焦点之一是,在未来社会制度下,工人是否可以获得全部劳动产品。为此,马克思在预见未来社会发展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要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两个阶段的理论。马克思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其分配方式也主要是以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按劳分配原则,这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只有到了高级阶段,“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马克思、恩格斯在《哥达纲领批判》等著作中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作出了科学预测和设想。但是他们强调,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运用“随时随地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的道路奠定了坚固的基石。《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论述未来社会的主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提出了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过渡的理论,共产主义阶段划分理论,概括了共产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他在这部著作中阐述的认识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对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根本指导意义。

马克思的挚友,恩格斯对世界无产阶级的贡献也很大。从19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欧美各国的工人运动出现了新的高潮,许多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相继创立。68岁的恩格斯放下手边所有的事情,全身心地投入一项新的工作——在世界范围内,指导建立一个新的工人联盟。他亲自指导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像少年人一样投入战斗”。在恩格斯的指导和推动下,18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100周年纪念日这天,国际社会主义工人代表大会,在巴黎召开,第二国际宣告成立。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主要包括5个方面:一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组织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二是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解,实行按劳分配原则;三是按照自然规律改造和利用自然;四是建立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五是最终向消灭阶级和剥削,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过渡。但他们还一再强调: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具体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坚决反对教条主义。俄国的无产阶级领袖,列宁。

为了揭露这这场战争的本质,迎接即将到来的革命高潮,列宁对帝国主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在瑞士伯尔尼,列宁在两年的时间里,查考了数百种文献资料,写了20本关于帝国主义的笔记。他呼吁农民和工人不要为资产阶级发动的“帝国主义战争”流血卖命,主张将这场战争转变为国内战争,转变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战争。1916年春天,列宁出版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这部划时代的巨著,总结了《资本论》问世后半个世纪资本主义的发展,指明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帝国主义阶段,是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大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中叶曾经明确表示,社会主义革命“是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的革命”。列宁根据帝国主义时代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这就为俄国革命有可能率先取得胜利提供了理论根据。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对世界无产阶级做出了大贡献,我们应该时刻牢记这三位伟人。

第五篇:正道沧桑观后感

《正道沧桑—— 社会主义500年》观后感

之前看过无数纪录片、电影、电视剧,其中最震撼人心要数《正道沧桑—— 社会主义500年》了。

该片展示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发展,历经高潮与低潮,成功与挫折,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500年历史进程。在观看过程中,我的心也随之跌宕起伏,思绪万千。

本片以500年来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重要思想为核心内容,共50集,分为六大部分,突出道路与抉择。第一阶段“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共5集,分别讲述莫尔、康帕内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谱写的空想“悲歌”;第二阶 段用7集篇幅,集中阐释马克思、恩格斯如何将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开启拓荒之路;第三阶段讲述列宁如何缔造、捍卫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第四阶段反映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经验与教训,这两个阶段共用14集篇幅;第五阶段展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长卷;第六阶段展现了在改革开放后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历程,中国的两个阶段共用24集篇幅。

《正道沧桑—— 社会主义500年》的震撼人心在于富含“正能量”。十八大后,“中国梦”已经成为13亿人民群众的共同理想追求,要实现“中国梦”必须“正能量”,只有“正能量”才能推动“中

国梦”圆满实现,“负能量”对实现“中国梦”没有积极作用。《正道沧桑—— 社会主义500年》富含的“正能量”激发人民群众实现“中国梦”的前进动力。

500年,社会主义历史500年,震撼人心的500年!人生如梦,那为何不让梦,更精彩一些呢!

下载《筑梦中国》正道沧桑观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筑梦中国》正道沧桑观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沧桑正道》观后感

    《沧桑正道》观后感学习了《沧桑正道》后,我对中国指导思想的发展与变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特别是对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更加坚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额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红色......

    正道沧桑观后感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观《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有感 20125309 连恩婷 在毛概老师的介绍下,我认真观看了《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这部系列片,同时也产生......

    《正道沧桑》观后感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观后感 最近在党支部的组织下,观看了《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从第一集《乌托邦岛》的内容可以看出,本部系列片形式新颖、内容丰富、信息充......

    《正道沧桑》观后感

    《正道沧桑》观后感 第一集《乌托邦岛》看完,我的疑问变成了兴趣。《乌托邦岛》介绍的是莫尔和他的那本著作《乌托邦》。作为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起点,莫尔的《乌托邦》这部开......

    以史为鉴,用心筑梦---《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观后感

    以史为鉴,用心筑梦——观《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有感学院:专业:姓名:学号:以史为鉴,用心筑梦——观《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有感在这个影视圈以娱乐为主,各种低俗、无......

    《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第三集 正道沧桑

    历史文献纪录片 《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解说词 第三集 正道沧桑 简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

    《正道沧桑》观后感(五篇材料)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观后感大型电视系列记录片《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总共有50集,以500年来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脉络为叙述骨架,宣传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正道沧桑》观后感(党员)

    《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观后感观看了《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后,我对社会主义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该纪录片回顾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的世界社会主义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