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如何在大学里脱颖而出》有感
学会总结你的习惯
——读《如何在大学里脱颖而出》有感
寒假里,收敛心神,读了一本美国作家卡尔·纽坡特写的大学成功指南,名叫《如何在大学里脱颖而出》,读完的感受可以用相见恨晚来形容了。的确,在不知不觉中,一大半的大学时光已经过去了,只剩下不足半年的时间,这个时候再读类似这种“如何度过大学”的书籍,似乎有点马后炮的感觉,但细读之后却别有一番风味,就好像刚刚进行完期末考试然后老师拿来标准答案让我们对一样,有欣喜,有难过,有恍然大悟,也有懊恼不已,这时的心里好似五味杂陈,再回想起虚度的光阴和逝去的年华,不禁感慨万千。
显然,我不会再有这样的大学时光了,然而这本书对于我并非毫无用处,我反而觉得,当自己亲身经历过一遍大学生活之后再去揣摩作者的意图会更有启发,书中介绍的75个黄金法则不仅仅适用于大学阶段,无论是今后的读研、工作,还是在未来的日常生活中都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这条法则:一旦派给长期任务,当天就将一部分事情完成 当我仔细思考的时候,我发现拖延病是我最大的一个毛病。当我遇到一个长期任务的时候,往往要把它拖到最后的一两天才去着手完成,比如一个学期的课程往往要拖到最后一个晚上的疯狂学习去搞定,而且不光是我,彷佛学校里的大多数人都深谙此道。我们都善于应对即将来临的最后期限,如果你知道第二天是最后期限,通常你就会聚集所有的资源集中注意力,全力以赴完成要做的事,但是一旦最后期限大大的往后推迟,那我们分配学习实践的能力实际上也会大大降低。
如果论文还有十天期限,我好像没有必要现在就动笔。如果三个星期后才是交期末作业的最后期限,那么我现在为什么不看看电视呢?这样做的直接后果是你会在抓狂中把你的最终作品敷衍了事,成功当然会离我们远去。如今,我们面临着做毕业设计的任务,我们有一个学期的时间去完成,那么我想我要汲取以前的教训,别把东西都留到最后,从现在开始就忙碌起来,杜绝拖延。
另外令我惭愧的是这条法则:在某方面比所有人出色
还记得我和导员谈话时,他告诉我,我这个人最欠缺的就是拥有自己的专长。的确,我到现在还没有自己的特长,也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地方。以前我一直质疑有特长真的很重要吗,现在想来,那是必须的了。人需要其他人的赞叹、欣赏乃至敬仰和崇拜才能凸显自己的价值,保持强烈的自我认同,培养出一种专长令你小有名气是提高个人自信的诀窍。我曾经尝试过很多东西,想写一部小说、想学一种乐器、想会玩一种运动、想学做一手好菜、想唱一嗓子好歌、想变魔术、想„„结果都无疾而终了,现在我正在学习一些新的东西,也许可以找到一种好的东西让我能脱颖而出。
我做的不到位的地方是这条法则:经常与导师会面。
与指导老师打交道的关键在于创造机会让他们给自己忠告。随着学习的展开,要习惯性的给指导老师多发发电子邮件,多提些问题,学期初,与指导老师约定个会面的时间,保证正确的学习方向。这里的关键在于,作为学生,必须采取主动,好好的利用的导师这个有利的资源,把指导老师当作学校赐予自己在学业上的好伙伴,我们要多付出些毅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这么多的法则涉及到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总结这些黄金法则,我做了以下归纳: 第一、在思想上,要有远大的理想,长远的目标。涉及到的法则有要创建总体学习计划,设定更高远的目标,争取担任协会领袖,围绕远大计划开展活动,每年申请十项奖学金,取得最棒的成绩,寻找非凡的成功者,在某方面比所有人出色,使用质量上乘的笔记本,以获得普利策奖为衡量标准来写作。在心理上,既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又要每天给自己点积极的心理暗示。涉及到的法则有学会放弃,第一周就投身到集体活动中去,尽快投身到研究当中,寻找解脱之法,别做常规的事情,不要攀比分数,学会聆听,每天微笑,寻找乐趣,默默无闻的多做义工,不要拉关系
第三、在学习生活和工作方法上,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善用学习技巧,丰富自己的阅历和知识。涉及到的法则有不必通读全书,形成一个星期天惯例,每个学期翘翘课,一旦拍给长期任务立刻开始动手,整理你的床铺,每天读报,不要罗列每日任务,不要打盹,选修艺术史和天文史,每节课上提一个问题,利用五十分钟的时间段学习,合理安排闲暇时间,穿戴整齐去上课,装点你的房间,提前两周开始复习,课外多练笔,每天单独就餐两次,今早选择难度更大的课程,不要在房间里学习,不要扎堆学习,参加高等课程,每天做些作业,每周运动五天,多选一门选修或辅修专业,用三天时间完成论文,不要睡眠不足也不要睡眠过足,考试前多多放松,不要酗酒,别第四、熬通宵,自行设定绝对的最后期限,健康饮食,另辟蹊径
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营造适合自己发展的社会环境,让自己左右逢源。与教授交朋友,做好分内之事,积极参加客座讲座,保持联络,经常与导师会面,把朋友摆在首位,参加社会活动,最大限度的利用你的暑假
虽然如此多的法则我们不可能一一遵守,但是它所传达出来的精神我们要懂得,不做不健康的事,多做增长知识的事,多做丰富心灵的事,学会总结自己的习惯,学会掌控自己的人生。
2013年2月20日 第二、
第二篇:如何在大学里脱颖而出
如何在大学里脱颖而出
1.不必通读全书——尽可能大量阅读必须掌握一口气看完上百页书的技能—秘诀:仔细阅览绪论和结论,然后扫视其他部分
2.星期天要为接下来的一周设定基调切忌:不要让星期天控制你
3.每个学期翘翘课
4.一旦派给长期任务,立刻开始动手首先必须在日历上把学习时间标出,草拟一份计划
5.整理你的床铺
6.每年申请十项奖学金
7.创建总体学习计划在对学习的内容、方式和时间没有系统计划之前,千万不要开始学习
8.与教授交朋友
9.担当协会领袖
10.每天读报——每天更新大脑
11.在某一方面比所有人出色¬——只要培养出一种专长能让你小有名气就行
12.不要罗列每日任务——罗列每日任务在大学里根本行不通 每天清晨上第一节课之前,从笔记本上撕下一页纸,然后在左边空白处每隔一行标出每日除睡眠之外的时间。在上课时间栏涂色,把吃饭的时间栏、会议或其他既定事项的时间涂色。那剩下的空白处代表你当天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13.学会放弃
放弃是一种战略技巧。而非示弱——取舍关键在于成效
14.不要打盹任何使人心跳加速的运动都通常能让你振奋起来
15.学会看人
最快乐的学生同时也是最具积极参与性的学生
16.“远大计划”展开行动——培养“万事皆有可能”的态度随时记下金点子
17.选修艺术史和天文学至少每学期在一堂课的一次作业中获得一次夸奖
18.每节课上提一个问题——这样可以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高度的注意力
20.尽快投身研究中——研究是所有活动的基础
21.做好份内的事
22.利用五十分钟的时间段学将能使学习的过程更有系统系
23.合理安排闲暇时间
制定计划 必须做到两大点:第一 确定当天的界点
第二 确定一天中具体的放松时间
24.穿戴整齐去上课——每天早上上课前,都应该刷刷牙,洗个澡,自信满满告诉别人:你 已准备好启动这一天,并主动控制这一天
25.装点你的房间
营造一个既舒适又能反映健康个性的空间
26.提前两周开始复习——以一个或两个小时为单位的时段
27.课外多练笔——对大学生来说,写作真的非常重要
28.每天单独就餐两次
29.寻早解脱之法——在大学里的艰难阶段里保持心理的平衡和快乐
30.尽量选择难度更大的课程——应当有一班左右包含“入门”二字
31.不要在房间里学习——去图书馆学习
32.不要扎堆学习
33.先不管学校里是怎么规定的,只要你有机会参加高等课程,就赶紧抓住机会
34.每天做些作业——能防止低落情绪的产生
情绪低落往往发生在你学习期间的放松时间过多,而不能跟上原来的学习节奏的时候
35.每个月至少要参加两次客座讲座
36.每周运动五天
快速而剧烈的运动之后,体力和精神状态的增强,可以胜过任何高浓度的咖啡所起的作用——每次运动尽量都在相同的时刻并持续相同的运动量
37.和家里的朋友保持联络
38.多选一门主修或辅修专业
39.经常与导师会面
40.别做常规的事情——尽量有策略地在大学里 找份工作
41.通常你应该用三天的时间完成短论文
42.不要睡眠不足,也不要睡眠过足
43.考试前多多放松
44.把朋友放在首位——切忌:你不可以让忙碌的计划把你和朋友分离
45.不要酗酒
46.不要攀比分数
47.寻找非凡的成功者
48.学会聆听
在大学里,综合观点的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
聆听的秘诀:永远别做第一个提出意见的人
49.别熬通宵
50.每天微笑——每天找出让你微笑的事
51.使用质量上乘的笔记本——会让你养成认真负责的态度
52.拥有一本学习进展记录本、买一本螺旋装订的的笔记本,每晚记录 要求 简洁凝练,长度不超过一行
53.寻找乐趣积极主动的为生活策划些新鲜和冒险的活动
54.设定更高远的目标
把握目前你所从事的最为重要的活动或任务,并提升你对成功标准的界定
55.多关注你的专业学院
一周至少参加一次活动,多关注学院老师,看他们的论文,参与讨论
56.关心单科分数,忽略平均分数
只要你全力以赴,就不必介意偶尔有那么一次不理想的情况
把精力放在为学习而学习,而不是为考试而学习的层面上
57.常去上课
58自行设定绝对完成的最后期限
59.健康地饮食
把周末定位可以尽情享受美食的时间
60.默默无闻地做义工
61.以获得普利策奖为衡量标准写作 www.xiexiebang.com
62.参加社会活动
63.最大限度地利用你的暑假
64.选择目标,另辟蹊径
一旦选定目标,就开拓多种途径实现它
65.课间不放松——保持冲劲
66.不要拉关系
把拉关系的行为留给商业人士
拉关系在互惠互利的情况下最为有效
前提:要有对专业的热情和对主题的深刻见解
67.发表专栏文章
每个学期写一篇专栏文章
68.利用档案柜使存放有条有理,加强资料管理
69.寻找一个隐秘的学习场所
70.运用提问——回忆当天所得
71.定时清空你的邮箱
72.睡前放松一下
睡觉前至少放松半个小时
73.快速开始,缓慢结束——改变思维方式
74.出国学习一个学期
75.不必追求完美
快乐源于成功的机遇,而不是成功本身
如果你能在大学四年里做到75条,那你就可以成为总统;如果你做到了50条那你可以做到国务卿的职位;如果你做到了25条,那你还有望做到公务员;如果你只完成了其中的几条,那你现在就可以去“家里蹲大学”了。
——美国前总统 克林顿
《My life》
第三篇:读在人间有感
读《在人间》有感
“我扑在树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这就是著名作家高尔基的读书名言。
《在人间》是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的一部著名的作品。高尔基,被列宁誉为是“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1913年高尔基创作了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三部作品主人公均为阿廖沙,环环相扣。
《在人间》讲述了十一岁的阿廖沙丧失母亲后走入了社会,独立谋生。先后在鞋店、圣像作坊当学徒,也在绘画师家、轮船上做过杂工,饱尝了人世间的痛苦。在轮船上洗碗时认识了厨师斯穆雷,并开始读书,在裁缝妻子等多位好心人的帮助下在书的海洋中越游越畅。五年后,他怀着进大学的梦想去了喀山。
故事的主人公是阿谬沙,在他11岁的时候,母亲不幸去世。他不能过寄人篱下的生活,便渐渐地走入了社会之中,白手起家,独立谋生。阿谬沙在鞋店圣像作坊当了学徒,也在绘图师家轮船上做杂工,饱尝了人世间的疾苦,知道了在社会上立足是多么的难。他在轮船上做杂工时,结实了正直的厨师斯谬雷,他让阿谬沙步入了书的殿堂。过后,阿谬沙又结识了裁缝妻子、“玛尔戈皇后”,在他们的点滴帮助下,畅游了书的海洋,开拓了自己的世界。当我翻开这本书的书面,本以为会向大部分书籍那样用优美的词语来开头,却只是短短的一句话:“我来到人间,在城市主街上的一家“时尚鞋店”当学徒。”这句话很普通,却淡淡的透着作者的文化底蕴,下面开始了阿廖沙这位小主人公的艰难生活,他在店里每天干杂活,生活在别人的脚下,他感到苦恼、寂寞。他已习惯于自由自在的生活,从早到晚,在库纳维诺街的沙土地上溜达,呆在浑浊的奥卡河边,在旷野、在森林里。可是这里没有疼他的外祖母和小伙伴,也没人可以说说话,而生活又向他展露了它丑恶、虚伪的一面。
阿廖沙在人间受尽各种艰苦,也认识了人们可怕、邪恶的一面,就像书中所说:“外来的乡下人向他们问路,他们总是故意把错路告诉人家。有时他们捉来两只老鼠,把老鼠尾巴打上结,放在地上,瞧老鼠走反方向、互相咬噬的样子,高兴的不得了。有时候,他们在老鼠身上脚上火油,把他烧死。”
我不喜欢嫉妒别人、没有同情心的人,更不喜欢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的人,我深深的恨他们,因为他们是没有心的人!我可能言重了,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人间有许多这样的人,他们时人间变得乌黑,但还是有些好人的。就像斯穆雷一样。
在店里,有时候顾客什么都没买,其他伙计就会觉得自己受了委屈,连他的老板也收起他“甜蜜”的微笑,开始骂起了人。这又展现了人性丑陋的一面。《在人间》中高尔基成功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说实在的,我很佩服阿谬沙的坚强毅力。在如此艰苦的生活环境中,他仍然手不释卷的坚持读书。阿谬沙不理会他人的反对,认认真真的读书学习。因为他经历了许多,阅读了许多,所以他也明白了许多,当然也包括“生活”这本难念的经。“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读书正如高尔基所说是快乐的,读书之乐,在于开阔了眼界。眼界有多大,心中的世界就有多大。人生因书而充实,人生因书而快乐,人生因书而精彩。
《在人间》反映了人的善恶丑美,它不会直接告诉你道理,只能靠你细心的去体会,揣摩人生的宝贵哲理,它启发及告诉了我,人生就是一个百味瓶,酸甜苦辣百味尝;人生是一个精彩的剧本,它冲破了宗教的传统。这本书告诉我太多太多,我终于悟了:人生的道路只能靠自己走!或许,它还会告诉我更多、更多……。
读完高尔基的《在人间》这本书后,感触非常深。尽管作品中描写了那么多目不忍睹的惨事与丑事,整部作品仍然象阳光透过云层一样放射出了乐观主义的思想光辉。文中除了外祖母外,那个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小茨冈”;那个老实忠厚,教导阿廖沙要做“正直的人”的老长工格里戈里;那个献身科学的进步知识分子“好事情”;以及他先后遇到的许许多多的好人……他们都是阿廖沙的良师益友。正是这些善良,平凡的“普通粗人”哺育培养了阿廖沙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反抗精神。致使主人公阿廖沙没有被艰辛、痛苦和屈辱的生活所压倒,他满怀信心,奋斗拼搏,冲破种种障碍与不幸,不断探索新生活,这种乐观主义精神使作品在思想内容上带上了积极的色彩
人生的路很长,而且这一路上也遍布着坎坷。但是我们总会有独立面对社会的一天。
第四篇:读在星巴克要买大杯咖啡有感
读《在星巴克要买大杯咖啡!》有感
由日本作家吉本佳生所著的《在星巴克要买大杯咖啡!》是一本探讨价格与生活的经济学的书。书中用我们生活中显而易见的例子来为我们阐述和解剖了其中所蕴含的经济学知识,比如“星巴克的咖啡有大小之分,买那种杯子的咖啡更划算?”;“一元店的便宜秘密究竟在哪里”等等。这本书从经济学的视角审视了此前人们一直认为“想当然”的社会结构,带来许多意外发现,让人颇有所感。
我们常说学以致用,但生活中处处蕴含的经济学知识,我们这些学生特别是学经济的学生却视而不见。如书中用来命名的那个例子“在星巴克要买大杯咖啡!”,作者以著写此书时的2007年5月的日本星巴克连锁店的咖啡价格和容量为标准,说明了大杯W号咖啡的容量是小杯S号咖啡容量的两倍,但价格上W却只比S号咖啡贵了100日元,分别是280日元和380日元。从大小杯咖啡的成本来说,大杯只比小杯增加了一点点,但是从营利和效率上来说,星巴克更愿意提供大杯咖啡,而对消费者来说,大杯咖啡也更划算。总结一条就是节约交易成本能使经营者和消费者共同收益。所以时至今日,星巴克已然取消了小杯咖啡的销售。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思考下自己平时的消费习惯,在肯德基麦当劳买可乐的时候,是否因为小杯可乐便宜而买它?而其实这只是表面的便宜,简单计算就会发现大杯往往更划算,如果分量嫌多的话还可以共享,这样也比较低碳。诸如此类,生活中处处有经济,我们只是太过容易忽视。
那么除了星巴克我们还可以发现什么?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比如我和寝室的A同学今天都要去充值饭卡和网费,我今天在实验楼上课,而A同学在2教上课并且只有一节课,如果我们各自去充值的话就会显得麻烦,所以更聪明的办法是我去实验楼充值网费,而A同学下了第一节课去充值饭卡,这样我们都达到了目的又节约了时间。这个例子里,我相比A同学来说在充网费上有比较优势,A在充饭卡上有比较优势,我们这样合理的资源配置达到了帕累托最优。又比如如今游码头的订票费用已达到火车票3元一张、汽车票5元一张,那么如果在回家的同学有一定数量并且刚好有认识的人要下山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摆脱对游码头的代购依赖,自行购票呢?这样粗略下来也可以节省十几二十块,一学期或者几年下来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数目。又比如说今天是周二,刚好学校有一场学术报告我准备要听,下午的时候老师却突然通知说今晚要补精读课,这时候我就有了选择,是去学术报告还是补课?听了学术报告可以加分长知识,补精度课也可以长知识但不能加分,但是我已经为这节课支付了学费,所以此时的精读课的沉没成本更高我将选择精读课。但是如果我在此后的时间里一直思考我没去听的这场学术报告的话,那么它的沉没成本将会直线上升,因为其贵在当机立断,作决策时排除干扰,沉没成本会在你持续思考时增加。又如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去选择考什么证能获得最大回报,在哪里买西瓜更划算等等,我们生活中处处有经济学的影子,只是我们没有去发现思考而已。
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相信我们的容量是很大的,生活中有太多现象值得我们去思考,有太多其背后的隐含意味需要我们去发现,我们“饱读诗书”,无非为了学以致用,何而不为?我们需要更多对经济的敏锐度,生活不会欺骗我们,是我们自己蒙蔽了自身,所有的名商大贾之所以成功都在于其对生活的灵光一现,我们可不是缺乏慧眼之人,我们要作配得上财经院校的“经济人”。
第五篇:读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有感
今天,我读了《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这篇文章,让我感动万分,讲的是这样一件事:著名的动物学家卡尔▪施密特博士在观察一条南美洲毒蛇时,不幸被蛇咬伤,他把生命置之度外,艰难地记录了自己被蛇咬之后的症状,在他被咬的5小时候之后,这位可敬的老人去世了,但他的名字在科学之坛上永放光辉。博士在被蛇咬后的第一感觉是想着自己应该再做些什么而不是赶紧求救,博士一心只为科学,完全不会顾及到自己,这一点令我十分震撼,为了科学,牺牲自己。其实,有许多的科学工作者为了给人类做出贡献,追福于后代,不惜一切,把生命的最后一刻奉献给了科学事业,为后人树立了榜样。卡尔·施密特博士就是这千干万万人当中的一个。用一句恰当的名言来概括卡尔▪ 施密特博士那就是“生的伟大,死的关荣。”
卡尔▪施密特博士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他惊人的研究结果为给未来的科学事业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我非常佩服、尊敬他,佩服他遇事镇静的态度,尊敬他无私地为科学事业献身。
生命很宝贵不应该浪费,在有限的生命中要做些有意义的事。不需要轰轰烈烈。爱尔兰的哲学家伯克曾说过:“生命在闪耀中现出绚烂,在平凡中现出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