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有感
茫然间、竟然发现自己又多了两根白发!感慨万千:自从来大学以后,经历了很多事情,感觉自己已经成熟和长大了许多。但在有些问题上依然有点纠结。面对困难和挫折,我喜欢一个人去从内心的方向来激励自己!一个人骑着自己的车子、品味我面临的困难,思考自己的解决办法,根据我的需要和自己的核心利益来确定自己事情该怎么办!可是有时一个强大的外表依然无法掩盖内心的凌乱、、、生命依然在继续、我的路也不会停!我之后好好的走,坚持自己的原则,坚持自己的方向,我允许自己犯一些小错误,但是、我的大方向不能错,千万不能在大学结束后碌碌无为!我必须有收获,以后的工作、以后的生活,都会有我大学的实力来决定,我必须居安思危,必须,坚持,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我是农村的孩子,咱没有金钱,也没有背景,我必须学会靠自己的力量去奋斗,因为,自己依靠自己才是最可靠的依赖!!
第二篇:读《大学》有感
读《大学》有感
王正海
《礼记•大学》中“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几千年来影响经久不衰。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与精神象征,校长要想管理好一所学校,首先也要从“正心、修身”开始,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思想素养,内外兼修,努力做到“九正”,即“正心、正行、正言、正身、正德、正听、正视、正事、正思”,聚和谐之力,养浩然之气,方有可能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有所建树,实践自己的教育理想,完善自己的教育历程。
正心 :作为校长,首先对教育事业要抱有崇高的情怀,心专意诚。要学会不断在学习中、工作中进行心灵的自我历练与升华。坚定教育理想,做一个忠实的教育工作者和精神的高贵者。要有自知之明,清楚地知道自己所长所短,扬长避短,博采众家之长。
正行:校长的行为方式与价值取向会影响学校的风气,经常性的检视自己的教育与管理行为将有助于工作的开展与学校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校长在采取行动前,应该具有创新性的思想,把学校的发展,教师与学生的合理诉求进行综合性思考,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的管理,避免呆板苛刻的平面化的管理,不断丰富管理的内涵。
正言:校长是代表上级管理学校的,讲什么话及怎么讲话对学校和教师而言都十分重要,同时也是校长自身素质的一个重要表现。校长要坚持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讲、不利于稳定的话不讲、空话套话不讲、违背上级政策和教育规律的话不讲、兑现不了的话不讲,危言耸听的话更不能讲。校长要练就“色思温、言思忠、貌思恭”的气质;要言行一致,少说空话与套话,言必信、行必果。
正身:作为一位校长,要想办好一所学校,自身的修养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本人认为,当好校长首先要大气,要有一般人不具备的博大的胸怀与气度,既能入世、又能出世,“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懂得有所为而又有所不为。《论语.子路》中,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正德:办好一所学校与校长的道德、学识、能力、思想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但相比较而言,道德比其他几项更重要。“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校长良好的人品与口碑是学校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与结盟即墨、胶州传统名校的校长交流就能够发现,这些校长们表面看起来并无过人之处,但仔细品味就能感受到,他们身上有一种朴素的道德力量---“常怀平常心、做平常事”。把平常事做好做出色就是不平常;把简单的事坚持不懈去做就是不简单。“团结才能做事,合作才能出众”。做校长要学会与人为善,“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注重感情投资,打造一个优质的教育教学团队是校长义不容辞的责任,需要长期默默的坚守。
正听:“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听不正则事不达”,校长要多听取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和其他渠道传递的讯息,寻找教育的最佳契机,力争未雨绸缪,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争取主动。教育的智慧在老师和学生中,校长要努力做到“从谏如流、从善如流”,要明白思路决定出路的道理。正事:校长要做到“格物致知”,经常性的思考教育规律,明晰学校管理的内在规律,心中始终明白哪些事情该做,怎样做最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在工作中坚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汲取教训、立足现实、谋划未来,实事求是,认真对待每一个问题,对正在开展的工作力争做到视野开阔,心中有数。
正思:目前,学校繁琐的事情比较多,我们慢慢没有了学习思考的习惯和时间,久而久之,感到事业的苍白和思想的匮乏,与教师和学生愈行愈远、与教育事业本身愈行愈远,这是校长的悲哀,也是教育的悲哀。“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当今教育改革一日千里,各种新教育理论与实践层出不穷,不学习和思考最终必将被淘汰。多读点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方面的书可以使校长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流畅。“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找点时间,找点空闲,读几本好书,工作修身两不误。在困难面前,唯有“理性分析,合理抉择”,方显校长的智慧与才能;“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是教育的永恒信条,创新性的思考方能彰显教育的生命力。
综上所述,要做一名合格的校长,必须时常反躬自省,坚守“要做事,先做人。人不正,事必败,人若正,事半则功已”的道理,在喧嚣与繁杂中,时刻坚守“正心、修身”,为自己点一盏心灯,不断提高自身的涵养,坚持教育创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三篇:大学社团有感
大学社团有感
刚开始步入大学的时候,对所有的一切都是一无所知,但是大概了解到,大学其实是一个很纷繁复杂的群体,就拿大学的各式各样的社团来说吧,我所在的学校——徐州医学院,说实话,我们学校不算大,但是个人觉得社团的种类还是多种多样的,像有些办得比较出色的社团:海翼羽毛球社、墨缘书画社、女子篮球社等
还记得大一军训结束之后一个月,各种社团都开始招新了,我是随着大流凑凑热闹去看看的,前辈们都说大一的时间还是比较充裕的,也没有必要整日整夜地看书学习,多参加一些社团活动还是会有很多益处的,我当时可以说有些没有主见吧,看到哪儿人多就往哪儿聚,典型的中国人(自嘲),最终选定了两个社团:勇敢者协会、女子篮球社。这两个社团的性质可以说还是有很大的差异的。先说说勇敢者协会吧,首先我出生于护理学院,周围差不多都是女生,这个外来院系的社团里面的男生可真是多啊,对我的“冲击“确实不小,总是感觉融入不到这个集体当中去,当然一开始的一段时间总归是比较生疏的,可是我们的社长确实是个交际的人才,在他的带领之下,社团里面的人员都相互熟悉,社团的凝聚力也变得不小了,平时我们社团会在学校举办一些小活动,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当然,这些活动的成功举办可以为我们的社团影响力加分的,而且大家也都乐在其中,并且,每一次活动都又认识了新的朋友,感觉收获还是很大的。除此之外,我们社团内部的活动也是很丰富的,像是去徐州的云龙湖徒步环湖走,还有去淮海纪念塔,都是受益匪浅,让我们的周末变得有滋有味。打心底喜欢曾经所在的这个社团,是因为我在其中收获了快乐,得到了成长。
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学院的女子篮球社了,顾名思义,一群打篮球的女孩子怀着一样的兴趣聚集到了一起,每个星期可以拿出那么一两天出来打打球,锻炼身体,结交新的朋友,这个社团平时的活动主要也是与篮球有关,除此之外,我们每个人也都交了一定的社费,但是具体的用处我也不是十分清楚,应该使用在篮球用具这些个方面了吧。还有就是每个星期,学姐都会教授我们新的篮球玩法,满足了我们发展的需要,包括知识技能的增长、社会交往、社会承认以及获得新的发展途径等,但是我不是很喜欢这种规规矩矩的社团,虽然也交了社费,但是由于自己缺少毅力和日益减低的兴趣,也慢慢地远离了这个社团,其实想想利弊共存吧。
看到网上的很多评论说加入社团是一种浪费时间的行为,我觉得这样的说法太片面了,首先,我有发言权因为我不只是一个观众,而是我参与到了其中,学习到了,成长了,收获了。社团无所谓好坏,一切还是在于自我的把握,就像我所参与的两个社团,第一个我感受到了乐趣,享受到了快乐,所以我觉得是幸福的,觉得是充实的。然而第二个社团,我不否定它的存在,毕竟它的成功也是我们大家有目共睹的,只是从个人的角度出发,它不适合我。
哲学上有句话是这样讲的:存在即为合理。我觉得是非常有道理的,只要存在一刻,没有被淘汰就说明它就有它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关键是看我们有多大的能力去挖掘出其中的价值,每一个社团都是这样,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有资格作出相应的评论,因为此时的评论也就是自我改进。
所以,大学期间,每个人的选择都是自己成长道路上的一个十字路口,社团是风景,我们可以欣赏也可以创造出更美的风景,没有社团的大学就像是铺满荆棘的道路,会走得很疲惫很迟钝!最后,还是一句,挑选适合自己的,无所谓好坏。
第四篇:读《大学》有感
读《大学》有感
这个暑假重新拜读了经典儒家著作《大学》,这本书其实不长,全书宋代儒家大师朱熹统计一共有1753个字。其中分为两个部分,经和传,经有一章共205个字,传10章共1548字。然而就是这不到两千多字的文章中蕴含着巨多的哲理。如今我们随便写一篇文章就是3000字以上,硕士博士论文更是洋洋洒洒就到了几万字,还有些博文、知乎文章却读之无物。“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看来墨不在多,有意则灵呀。
这次读后感重点分享我特别喜欢的句子,也是对我非常有启发的句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刚开始还真把“大学”当成我们的大学,但是这里的“大学”是大学在古代其含义有两种:“博学”之态;与“小学”相对的“大人之学”。古代儿童八岁上小学,主要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之类的文化课和基本的礼节。十五岁后可进入大学,开始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两种含义虽有明显的区别之处,但都有“博学”之意。解释过来就是:《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高尚的德行,在于关爱人民,在于达到最高境界的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我自己理解的意思是: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意志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沉静,沉静才能够心神安定,心神安定才能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大学》里面有很多类似的句子,总是从大到小,从宏观到微观地给我们讲道理,告诉我们我们确实可以做大事,但是我们需要一步一步从小处着手,只有把一件件小事做好了,把基础打牢了,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实现最终目标。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讲的就是这意思。
《大学》其实就是告诉我们怎么做人的一部儒学著作,在其中它特别强调诚信,指出诚信是安身立命之本。“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这段话中最后落脚点到了格物致知,但是也在告诉我们“诚”,其实我觉得“诚”也并不是讲的诚意,一个人对别人要诚信,对自己也要诚意。很多人都喜欢自己骗自己,有时候明明知道事实不是他所想的,他却偏偏自己安慰自己。有时候明明想做成一件事情,明明知道做那件事情自己需要付出什么努力,但是由于自己的懒惰恐惧贪婪最终还是没有做,自己忽悠自己。“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修学不以诚,则事杂;为学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其心而弃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这段话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学者”要“诚”,如果不“诚”,那么就不能做善事,也不可能是善良有善心的。这是在做人方面,做事方面也是一样做学问,学习心得事物,如果不诚心,那么事情最后也是做不好的。现代社会中很多人只注重短期利益,眼光却不放长远,殊不知,不守信约,我们可能有暂时的财利;有了诚信,我们却会获得终生的财富。诚信是安身立命之本,是人生成功的基石。在成长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注重修养诚信的美德,它将会使我们未来的人生和事业受益匪浅。
“大德教化,兼善天下;小德川流,独善其身”。在《大学》中还强调我们要修身,认为做人的要诀就在于把全部的力量用于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古人也说过“兰芳不厌古幽,君子不为名修”、“高于微言,所以修身”、“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苦;君子道玄而修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可见古人对于修身是多么的看重。在《大学》中写道“为天下及国,莫如以德,莫如行义。以德行义,不赏而民劝,不罚而邪止”。治理天下和国家,严峻刑法虽可收敛一时,但却会引起潜在的忧患,不如修养道德,推行仁义,广布德择,凭借德政,推行仁义,则山不可当,水不可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儒家的治国理念﹣﹣推行仁政。其实纵观整个《大学》,它无处不在给我们传递正能量,无论是治理国家还是做人它都告诉我们要仁义,要诚信,要着眼长远,要温和。我认为身处在这个物欲横流、快节奏的社会,我们需要静下心来,读读老祖宗的书,听听他们的话,及时摆正自己的心态,更需要的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时刻唤醒我们心中的善良。人之性好比千里马,因后天气拘物弊,有的变成千里马,有的变成驽马,有的变成病马。我们本性善良,只因物欲所扰,情欲所障,而迷失了自我。所以我们一定要了解人生的真谛,认识自己,修将自己,明白大道之本,识透生命之源,成就自己。
《大学》已经流传几千年了,这么多年一直被人们钻研学习着,虽然我已经翻阅学习《大学》几次了,但仍然是只有粗浅的认识,想必还是要继续学习学习,可能才会有更深的了解,也希望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去读一读,学一学。
第五篇:读《大学》有感
读《大学》有感
13通信1班 张扬雪
初次接触《大学》,不求甚解,读完一遍以后最大的感受即是感动。可能有人觉得奇怪,《大学》讲的并不是声情并茂的煽情故事,为何会感动呢?此时的感动不只源于文中所讲,还源于著书者及注疏者。
总结一下,让我感动的有三点。首先,我读的版本是朱熹的《大学章句集注》,一直对宋朝的学者无好感,尤其是朱熹,印象中总觉得他是个迂腐古板,呆滞严厉的学者,毫无灵气可言,看过这篇集注之后才发现人家并非徒有虚名。他的注疏严谨而详尽,对原文的理解深刻而通透。想来能千古留名果然是有它的道理的。朱熹只是古代学者的一个典型代表,从他身上可以看到古代文人学者极为严谨的治学态度。他们毕恭毕敬,兢兢业业地学习钻研孔圣之道,几乎是带了一种虔诚的。这种对待学术的虔诚也许在今天的学者身上很难再发现,这是一种不计功利的严肃和认真,也是最让我感动的地方。它纯粹源于治学者本身。
接下来是第二点,《大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就是个人道德修养与治理天下之间的辩证关系。前面很大一部分讲的是个人道德修养,“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此句同孔子的“君子日三省乎己”道理是一样的。古人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视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们对自己提出了严格,甚至是几近苛刻的要求。“治骨角者,既切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而复磨之。”君子自身的修炼恐怕比治骨角,治玉石更要严厉。这种对于完美人格的执著追求,令人肃然起敬。这是令我大为感动的第二个地方。在当今这个标榜个性的时代,人们我行我素,安于自己的本来状态,“个性”在张扬其魅力的同时也为不少不思进取者提供了放任自己的理由。古人对于完美的极致追求也许并不会实现,实际上实现的人确实很少,但是他们这种对美的人格的不懈追求却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尊敬,敬重。
第三,“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从这句话中,我看出的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即有所作为,换句话说,就是用行动去改变现实,将目标一步步分解细化,从而逐步实现。与此同时,在实现目标的时候也要注意方法,分清本末然后循序渐进。“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因如此,古人认真而严肃地经营人生,严格要求自己,修身养性。相比之下,我们现代人面对问题要消极得多,颓废与无奈也多得多。许多时候,我们也给自己树立光辉高远的理想,然而却仅仅是止于口头,懒于行动。只是说说而已,真到要为理想吃苦的时候却畏畏缩缩,止步不前。想想古人,再看看我们自己,真是汗颜。
以上三点是我最有感触的地方。此外,《大学》是世界观人生观与方法论的综合,它的“三纲领”,“八条目”论述了一个理想的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该采取的行动。实际上,理想也是《大学》的一个主题。
还有,文中字字珠玑,包蕴万千,读来让人受益匪浅。
学生签名: 提交时间:201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