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有感(最终版)
《大学》有感
我对于《大学》这部书或者这门学问知之甚少。我求学之时,没有接触过它。我参加工作之后,亦没有接触过它。心目中的《大学》,只是一部书,是《四书五经》之一。并且,我一直认为,这部书应该很厚、很艰涩深奥、很封建。
如今,单位组织读经典书的活动,发现《大学》居《四书》之首,分“经一章”和“传十章”两个部分,很简短,统共只占十五页(32开)。文章仍采用古书的“竖排”,每页共9列字,每列23个字符。也就是说,去掉标点和段首断尾的空格,每页不足200字,全篇不足3000字。这和我心目中的厚书相去十万八千里。更何况,“传十章”是解释经文的,真正讲道理的只有“经一章”。我数了数“经一章”只有4段,共206字。206字,讲明了“大学之道”之深刻道理,真不愧为“字字珠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逐字读之,朗朗上口,明白如白话,和心目中的深奥艰涩亦相去甚远。越读越有“相见恨晚”之感。很不明白,从小学到毕业,语文课本上为何没有它的一席之地呢?早就知道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工作了这么长时间的我为何从来没有主动接触一下它的愿望呢? 一定是因为它的“封建”!从小只接触新文化的我不反对传统文化,但一直反对传统中的封建思想。我一直以为《大学》是传播封建思想的书,所以,骨子里自觉不自觉的远离了它。我把《大学》通读了一遍,虽然有个别地方不是很懂,但还是被它所讲的“大学之道”深深震撼了。这就是教我们如何为人处事的文章,哪里有什么封建思想。说其封建,太冤枉
它了。我决心研读一下它,于是上网搜索,看有没有相关的讲座。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土豆网上我找到了徐醒民先生主讲的《大学》视频。该视频共14集,每一集50分钟左右。
工作之余,我从第一集看起,用了不到10天的时间,就把14集讲座全部看完了。看完讲座,重读《大学》,我干脆把“经一章”背诵了下来。背诵之后,仍觉得不解渴,我又用钢笔在书法纸上誊写了一遍。
我在《大学》里收获了很多。
《大学》,“两纲八目”,共讲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什么是大学之道,一个是如何实现大学之道。
什么是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和“亲民”就是“两纲”。“明明德”的意思是发掘自身好的德性,讲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如何自修大学之道。“亲民”的意思是为天下人谋福利,讲一个人如何对待他人和社会,如何用大学之道教化他人。“止于至善”的意思是让“两纲”都完备。
如何实现大学之道呢?这就是“八目”所讲的内容了。前“四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明明德”的方法。也就是说,要想“明明德”,必须做好这四个方面。后“四目”——“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亲民”的方法。也就是说,要想“亲民”,必须做好这四个方面。
“传十章”是对“经”的解释。内容是孔子对“经”的见解。我个人感觉比“经”要难懂一些。特别是它所引用的《诗经》里的句子,因时代离
我们太久远,所以,在读的时候有些艰涩。但并不是不可懂。现把我读《大学》的心得撰写下来。我采用想到什么说什么方式来写。也许会有些凌乱,但却是我的真实想法,盼大家务怪。
一、《大学》是古人初学入德之门。相当于现代学校中的“品德”课。一个人德性的高低,品德的好坏,关键是看这个人如何为人处事。如果一个人处处只想到自己,只想自己的名誉、地位、利益,“宁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那么这个人的德性就低,品德就不好。如果一个人时时处处心中有他人,有社会,“宁让天下人负我,我决不负天下人”,那么这个人的德性就高,品德就好。我国的传统文化乃“恕道”,讲求的是利他。现代文化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讲民主,讲科学,讲人权,特别是讲人权,容易让人自私自利。这大概就是现代人不愿接受传统文化的原因所在吧。全世界都在追求真、善、美,然而受传统思想影响的中国人更注重善,企盼人由善达到美的境地。而外国人更注重的是真,希望由真达到美的境界。孰是孰非,谁又能说得清楚呢。我个人认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低层次的需要往往对自身考虑的多,而高层次的需要才是对他人和社会关注的多。高层次自然高尚,但在低层次没有满足的时候,高层次的需要是无法实现的。
二、走上“大学之道”的根本是“修身”。虽然,“大学之道”分八目,但这八目并不是同等重要的,其根本是“修身”。用“经”中的话说,就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如何修身呢?当然要“格物、致知、诚意、心正”。再说得具体一点,我认为要做到如下几点:
要“知止”,止于至善。不同的身份,止的内容和方法亦不同。“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时代不同了,世上没有君臣之说了。在这里我们可以把君臣理解成上下级关系,老板和雇员的关系,领导和员工的关系。只有社会上所有的人都安于自己的本分,尽自己的本分,社会才能够和谐和发展。否则,处上级职位,不仁爱下级,处下级职位,不敬业做事,当子女的不孝顺,当父母的不慈爱,人与人之间没有了诚信,只有勾心斗角,那么这个社会的社会风气就要败坏,人生活在其中就没有了幸福和快乐。
要“毋自欺”,要“慎独”。“如恶恶臭,如好好色”,就是毋自欺。好就是好,坏就是坏,是非要分明。分明了是非,要坚持好的,反对坏的。这种坚持和反对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自己心甘情愿的,一贯坚持的。即便是没有人看,没有人注意,也要如此,这就是“慎独”。做一件好事容易,难在做一辈子好事。在人前做好事容易,难在有人无人都做好事。慎独者让这些说法不再有市场。
要“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这和马克思的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是一个道理。不要因为自己喜欢这个人或事,就看不到它们不好的一面,也不要因为自己讨厌这个人或事,就看不到它们好的一面。只有看问题全面,才能避免古谚“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如果有了话语权,有了影响力,处在了“领导”岗位,不要小觑了个人的作用。“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国。”“火车跑得快,全
靠车头带。”领导者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所以,处在这样的位置,要谨言慎行。
要“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领导者要处处以身作则,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自己都做不到,就不要要求别人做到。当然君子有絜矩之道,“所恶于上,毋以使下……”下级所喜好的,自己也要喜好,下级所讨厌的,自己也要讨厌。这才是“父母官”。
处在领导岗位,要以德为宝。“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领导要摆正德与财的关系。“有钱能使鬼推磨”,财有大用。但与德比起来,“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德是本,财是末。“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富润屋,德润身”。领导者不可不察。
当领导的,不要与下级争利。要做到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否则会灾害并至。用《大学》中的话说,就是“畜马乘,不察于鸡豕。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
《大学》中的学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读《大学》,收获自然不同。
第二篇:大学有感
茫然间、竟然发现自己又多了两根白发!感慨万千:自从来大学以后,经历了很多事情,感觉自己已经成熟和长大了许多。但在有些问题上依然有点纠结。面对困难和挫折,我喜欢一个人去从内心的方向来激励自己!一个人骑着自己的车子、品味我面临的困难,思考自己的解决办法,根据我的需要和自己的核心利益来确定自己事情该怎么办!可是有时一个强大的外表依然无法掩盖内心的凌乱、、、生命依然在继续、我的路也不会停!我之后好好的走,坚持自己的原则,坚持自己的方向,我允许自己犯一些小错误,但是、我的大方向不能错,千万不能在大学结束后碌碌无为!我必须有收获,以后的工作、以后的生活,都会有我大学的实力来决定,我必须居安思危,必须,坚持,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我是农村的孩子,咱没有金钱,也没有背景,我必须学会靠自己的力量去奋斗,因为,自己依靠自己才是最可靠的依赖!!
第三篇:读《大学》有感(定稿)
读《大学》有感
三年级以来,我们学习了经典古文《大学》,它不是大学的那个高等学府,而是大学这们学问。学完让我受益匪浅,使我懂得了许多修身做人、理财持家的道理。
《大学》总结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四个人一生实现实现远大理想的品德。“修身”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做人”,一个人只有先学会了做人,然后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进而才有能力去治理一个国家,达到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如果一个人没有学会做人,连自己的事、自己家庭的事都管不好,那么,他就没有资格去做官、去治理国家,否则,将会给他人、给社会造成损害。
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一点是书中说的理财,“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意思是:生产的人多,消耗的人少;管理财富的人勤奋,动用财富的人节省,才能使国家的财富经常充足。《大学》里的大道理大学问很多,还需要我们去慢慢理解。相信只要我们认真地思考,并做出行动,明天我们一定会成为一个高尚、纯粹、有道德、对人民有益的人,团结携手建设我们的美好明天!
第四篇:读大学有感
读《大学》有感
广州是黄埔区荔园小学 六<1>班陈念慈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又一个寒假过去了,寒假不仅有游戏,也有学习。虽然寒假作业很无聊,但是也有一些有趣的作业,今年的寒假我就读了《大学》的9—-12章。
虽然9—-12章看起来不多,但是要真的背起来,还是满费劲的。因此我想了一个法子:先理解文章的现代文,再把文章读熟,读熟了之后,就开始一小段一小段的背,背的时候集中精神。这样,背起来就轻而易举了。
《大学》使我明白了许多。如果你上面的人不以诚心待你,那你就不应该不诚心对你下面的人;如果你左边的人不以诚心待你,那么你就不应该这样对你右边的人;如果你前面的人不以诚心待你,你就不应该以这种态度对待你后面的人。这不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吗?生活中也应该像文中所说的“以诚心待人”这样,这个世界才会充满爱。如果每一个人都是拥有着一种报复心理的话,那这个世界将会多么的无情啊!应该拥有一颗宽容的心,不要有一点事情就斤斤计较。
第五篇:大学有感
大学有感
我在想一个问题,我们大学上的是否物有所值,或者说我们怎么应该让其物有所值?有时候老师布置作业会埋怨,会吐苦水;有时候自习课要么拿着手机刷空间,摇一摇要么睡一觉,甚者仔细都不想去;来教室上课总是赶点; 玩电脑会连饭都忘记吃;晚上不玩手机睡不着;上课不睡觉都觉得对不起老师;写学期论文,找百度,你还考虑一下下抄那段好呢?会不会和别人一样呢?会不会被老师发现退回去重写呢?一边抄着还要埋怨一下“这老师不是人啊,3000字,还不让电子稿!”;有大把大把的时间追剧,逛街,找兼职.......(只能说我好像都经历过)
我觉得最搞笑的一点,就是高中想考得越多越好,现在无形中有种观念是别让我挂了我就感谢批卷老师全家,反差够可以吧
还有大学活动够多吧,一遇到活动,高中的时候高兴的要命,现在呢,不想去,去了也是凑人数,玩个手机,舞台的上的人排练一遍又一遍,为的是什么?一方面也是为自己加分啊什么啥的,另一方面就让观众不说坏话,可是我们这些口中的“观众”有谁好好看了一个活动,是加分的原因让你有兴趣?还是哪个专业的美女帅哥?一边是玩手机,一边是表演,我们互换一下位置,假如你在表演,你在说话,你在开讲座,你希望台下的人怎么做?而当表演者坐在观众席上时,会不会拿着手机玩起来呢?(突然觉得高中学校不让带手机是一件超对的事,否则控制不好,结果堪忧),选修课选的目的是什么,加分?选修老师好,不用点名,也不留作业?还是就是你感兴趣,想学习一下?
觉不觉得有点颓废啊???你说我们当时初中就辍学多好,学做个厨师,一流做不到最起码也快差不多了吧,多好!有固定的工作,不用像现在这样还要以后提心吊胆,忙死累活的,还要说竞争压力好大
可是这样想对吗??
上网和学习真是一件令人蛋疼的事!上网吧,学习落了,学习吧,流量在那,你不用的话堵得慌,这什么国二培训班得到证加分,那什么国家二学历包过还加分,神马四六级培训班,英语报,提高你的英语成绩,它能把你弄得天花乱坠,欲罢不能,且不说其中你被多少人骗,又有多少人收到了好处,谈谈你到底学了多少??如果你学到东西了,我祝贺你,如果没有,好好反省一下,你TM的当时在干吗
人的成长,真要付出点代价,这个大学没你想的那么美好,这个社会没你想的那么简单(unless 你是什么这个二代,那个二代,诶,也对,if 你是的话,还用上大学??还用屈居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