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有感

时间:2019-05-13 13:38: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有感》。

第一篇:读《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有感

读《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有感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一看到这个书名,我就沉入了深思。进入大学也快一年了,可是从未去思考过:进入大学,究竟要做些什么,究竟要学些什么,应该怎么做,才能怎样做才能拥有更多的能力来适应以后激烈的工作竞争。而且这一年似乎都是在蒙混日子,有时候真的感觉好迷茫,不知道路在何方,该往哪走……

而且,说实话,进入大学后,相比比以前有了更多的课余时间,然而看书的时间还相对减少了。即使拿起教科书以外的书来翻阅,也很少看什么有营养的书。而这一本书也是经人推荐才去看的。但是给了我无限的感想。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这本书中涉及了很多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恋爱,人际交往,兼职等一系列关于大学生的事。而这些内容无一例外的都是在引导我们如何读大学。并且书中最强调的一点是:大学生一定要有系统分析能力,大学生的思想一定要有一定的深度。这是作者开篇提出的一个关于大学生和非大学生的区别的观点。我很认同作者的这个观点。专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不能成为大学生和非大学生的区别。非大学生通过努力学习实践专业方面的能力,同样可以达到大学生的标准。大学生,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思想深度。一个人思想的深度,对这个人对外界事物的看法,对主观意识的发展,对生活和人生的认识和把握等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大学这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生活环境,对你的思想深度的发展和变化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那么,读大学,我们究竟读什么呢?以下是我看完这本书所得出的结论:

第一:学会思考。想法决定活法,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结局。大学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塑造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知识体系构建的黄金期,这个时候的积累影响着一个人未来的发展。通过思考,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及大学目标,制定详细的计划,然后不断去实施。

第二:学会学习。学历不能代表能力,文凭不能代表水平,只有学习力才能代表将来。大学时,我经常告诫学弟学妹一定要学会学习,首先把专业知识学好,日本战略管理之父大前研一在《专业—你唯一的生存之道》中也反复强调了专业的重要性;除了学好课本上的知识以外,还要学习如何利用身边的资源,如延边大学得天独厚的韩国语学习氛围,东北亚区域国际合作交流等等资源;还要抱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适应大学,学习如何和同学、朋友、老师相处……

第三: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衡量干部的重要标准!这是我进入公司后最深刻的感悟。大学期间,一些学生过于关注学习成绩,而缺乏社会实践,不具备解决问题的操作技能,当遇到问题时,不知如何去解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也说,管理的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就。可见,一个人的成功最需要的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解问题的能力又源自于思考、学习及实践的综合。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思考、学习,再加上解决问题的方法(实践)。

第二篇:读《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有感

迷雾之后是晴天

迷茫,几乎成了当代大学生的口头禅,它就像浓雾笼罩在人们的头顶,让人失去了方向感,但又有人说“浓雾之后常是晴”。确实,当人们摆脱了迷雾也就离成功更近一步了。

“我很迷茫!”当我们大吼之后,抱怨之后,发泄之后,迷茫就烟消云散了吗?不,肯定不会。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来消除迷茫,重拾方向呢?我最近看了一本书,叫做《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我觉得受益匪浅。作者以前辈的身份,把他自己的经历、朋友的故事通俗而又详实地介绍给了我们这些后辈,让我们少了些许迷茫,少走了些弯路,多了丝丝方向感,多了解决的招儿。

首先,我们到了大学会觉得很无奈,感觉没有学到什么切实可用的知识,整天也就是无所事事型,更有人会觉得大学还没有技校学到的技能多,确实,就专业技能而言,大学生还比不过技校生,但大学生和非大学生最主要的区别绝对不在于是否掌握了一门专业技能,而是是否经过系统的思维训练,是否对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这是一个合格大学生最本质的特征,社会需要的也正是大学生这种系统分析能力,所以,我们不能再为这种问题迷茫,抓紧时间锻炼思维能力,多掌握点儿理论知识吧!

其次就是课余时间怎么安排。尤其是我们大一的学生更有这

个迷惑。课程比较少,几节课之后就觉得无聊了,但再无聊也不想看书,于是躺在床上睡觉,窝在寝室玩电脑的同学就大有人在了。不过想到家长花着大把大把的钱让我们来学习,我们却荒废了,这又让自己觉得惭愧。那么,我们要怎样来有意义的度过闲暇时光呢?大学之大不在大楼,而在大师,同学,图书馆等。我们可以多听听一些大师的讲座,要尽量抓住机会与老师交流,这是思想对话的重要方式。同时,“三人行,必有我师”,同学之间的交流也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可以与同学一起参加一些活动,钻研一些问题,那么我们就间接地获得了不同的知识。还有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进图书馆,说得夸张点儿,图书馆就是大学的心脏,但大多数同学去图书馆借书是比较功利的,只借与考试相关的,那是不够的,我们应该把进图书馆当作享受,看书之后再写写读书笔记就更有用了,让我们多补充补充精神食粮吧!

然后就是考研,在校园内它也算个流行词了吧。有些人考虑得比较长远,可能从刚进大学就开始考虑是否考研了,但我们是否应该也去凑凑热闹,这又令我们迷茫了。学历高固然是好事,但考研需要综合很多条件考虑,千万不能随波逐流,否则也就等于服用安乐死了。让我们经过深思熟虑再决定考研吧!

除了以上的一些迷茫之外还有很多让人纠结的事情缠绕在我们身旁,这也是考验我们的时候,让我们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穿过迷茫,前途宽广。

第三篇: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有感

、爱因斯坦说过:“没有实践的理论是苍白的,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

如果,生命终究用来挥霍,最好的时光只能在路上。如果,选择离开的理由不仅仅是为了看风景,那么,出发需要更多的勇气,更多的担当,需要放下一切,甚至付出代价...我当时惊讶得差点患上老年痴呆症!

社会需要的究竟是专才还是通才?十个百分之十和一个百分之百,究竟哪一个在社会上更受欢迎?

所以说,在用人单位的眼中,十个百分之十并不是百分之百,而是零。

千招会,不如一招熟

李敖自称“天文地理无所不知,三教九流无所不晓”

毛爷爷告诉我们: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在考研的考场上这句话可还真是真理了。

华为老总任正非曾经对员工说:你们买房子一定要挑套阳台大一点的,如果家里的钱发霉了,好拿到阳台上来晒一晒。

娱乐天王吴宗宪的话来说:努力就会有结果,但不一定是好结果。

不管你是什么专业,都有必要适当学习一些关于经济、经营和市场等方面的知识,并通过《中国经营报》、《南风窗》、《南方周末》之类的大众报刊杂志大致了解目前中国各个行业的情况,还需要对身边的经济现象勤于思考,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商业思维。

独立的人格理应比一切都更重要。马上正色纠正道:“其实,我是一个演员。”

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对于同一个人来说,先后两次掉进同一条河流当然是不应该的,但两个人相继掉进同一条河流却往往在所难免,除非第一个掉进河流的人爬起来以后为后来者做出显眼的警示标志。可惜的是,掉进河流的人很少会想办法让后来者不再重蹈覆辙,没有掉进河流的人也不会为后来者刻下成功的足迹。失败的人总觉得没有资格说,成功的人却又不屑于,或者是没有时间说。于是,一批又一批的人相继掉进了同一条河流,相同的迷茫和困惑在一届又一届的大学生身上重演。

比如说,大家都认为逃课是不思进取的表现,我却说不逃课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第一次,有家电器公司通知我面试,出门前打扮得太久,加上路上堵车,结果整整迟到了一个小时。工作人员扬起手上一堆报名表对我说:“小姐,你不适合做员工,适合做老总。”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大学生的这种非功利的历史使命感迅速消退了。大学生面对的就业压力越来

越大,就业被放在了大学生活最重要的位置,对于哲学、历史、社会等问题的思索变得越来越举足轻重,甚至如果有人拿一本尼采或者哈耶克的著作去自习室,宿舍的同学还会觉得他是吃饱了撑的。

一批又一批的思想侏儒从大学的流水线上生产出来。

要做一个思想深刻的人,以下两个方面是缺一不可的:第一,多看有思想深度的书;第二,将自己的思想植根于现实的土壤。

宋代的太学生陈东、明代的东林学士、清末的“公车上书”,都曾在中华民族的兴衰史上书写过动人的篇章。

不是只有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才能研读弗洛伊德,也不是只有近现代历史专业的学生才有必要翻看《独秀文存》。

在“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的同时,还应该与社会现实为友。

见微知著

每天都有很多件小事从我们的身边悄悄溜走。看到一则广告,听到一则新闻,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件事情。可是,只要你善于思考身边的这些看上去似乎毫无意义的小事,你会发现,生活就是一本最好的教科书。

保洁公司多品牌战略 我发现飘柔强调的是发质的柔顺,海飞丝专注于去屑,潘婷突出的是营养,而沙宣给人的印象是专业,走美容院路线。

联通就是“廉通”让我们享受年轻。

同样是走回宿舍,同样是接着坐车,少想一个问题根本就不会让自己更轻松一些。我想,对于一个喜欢思考的人来说,如果用这些时间来考虑更深层的东西,应该会从这种思考中得到一种快乐和满足吧。

《铁屋中的呐喊》里有一篇叫做“那塔·那湖”的文章,其中有一句话的大意是:我们皆非草木,草木可以在这片校园年复一年地生长,而我们却注定要很快被另外一群人替代。

过客。只不过是一个匆匆的过客。可是,更多的人却不能及时地意识到这一点。当他们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过客无法带走那些曾经引以为荣的大楼时,他们也已经无法带走原本可以带走的东西了。

《资治通鉴》有一句话:“经师易遇,人师难遭。”大师应该是经师与人师的统一,也就是“道德文章,堪为师表”白天是教授,晚上是禽兽。

《现代化的陷阱》这种曾经非常畅销而且很有思想深度的书籍也难免被打入冷宫。

看书为什么一定要抱着“有用”的心态呢?看书的过程或许本身就是一种思辨的享受。

罗素、杜威、尼采、哈耶克、昆德拉、拉德布鲁赫、朱苏力、何清涟……这些不同国籍不同时代不同学术领域的人被我们同时引用了。

要想走更远的路,既要马不停蹄地赶路,还要尽量不走弯路。不走弯路就是捷径。

大致说来,每个人大学毕业以后有三条可供选择的路:仕途,商界,学术。削尖脑袋挤进

《无间道2》里倪永孝说的一句话: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人在河边走,怎能不湿脚?既然湿了脚,何不洗个脚?既然洗了脚,何不洗个澡?既然洗了澡,干脆一顿乱搞。

李宗吾的《厚黑学》可谓是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官场哲学演绎到了极致。脸皮够厚心够黑,你就可以去做官了。

每次考试的分数高得让人爬上去就会缺氧,曾经获得的奖学金如果换成硬币恐怕足以砸死一头年轻力壮的大黄牛。

在很多领域,学术腐败现象根本就不用去找,它会像茅厕里的熏天臭气一样扑鼻而来。

2004年10月,各大网站纷纷刊登了一篇名为《中国的学术界到底有多腐败》的文章

努力不一定有结果,但只有努力才可能有结果。

工作职位所要求的基本专业技能好比是鸟的身体,而专业以外的特长就是鸟的翅膀。鸟无身体自然无法存活,但没有翅膀就无法振翅高飞。对于大学生来说,一方面要做到“术业有专攻”,不断让身体变得强壮结实,同时还要有针对性地锻炼特长,不断丰满羽翼让自己能够有朝一日展翅高飞。

如果你想抓住满山的麻雀,你就一只也抓不到。

很多老师唯一的本事就是误人子弟

什么课都不逃,跟什么课都逃掉没什么两样。

我想大部分中国的大学生也愿意像哈佛的学生那样“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与真理为友”,填鸭式教学唯一的作用就是扼杀精英

大学之所以为大,就是因为它的包容。

想找这种老师学东西,那还不如去找拉登借武器呢!

第四篇:读《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有感

读《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有感

这本书是我在暑假看过感触最深的一本书,让我队大学的一些看法有了很大的改变。这本书的作者以一名成功的创业者,同时也是一个大学毕业不久的过来人身份,结合自己在求学、求职和创业过程中的经历,跟大学生深入、全面地谈论了大学生在学习、生活、考研、留学、求职、创业等方面要注意的问题,观点新颖、全面、深刻、实用......其实现在太多的大学生被一些看似传统却并非传统的观念牢牢地束缚着,走了一段又一段的弯路,绕了一个又一个的圈子。而这本书将我明白怎么主宰自己的大学生活。

这本书共分为自序:其实,我是一个大学生

第一部分【大学不是绩技校

第二部分人生规划;三岔路口的抉择

第三部分;专业无冷热。学校无高低

第四部分‘

四、不可一业不专,不可只专一业

第五部分;不逃课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第六部分;勤工俭学的辩证法

第七部分。做事不如做人,人脉决定成败

第八部分;互联网:倚天剑与达摩克利斯之剑

第九部分;花开堪折直须折

第十部分;痛苦的安乐死

作者通过从每个方面举一定的事实例子,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度。

自序-----作者以周星驰的喜剧之王里的一个片段来引入主题,说明了当代大学生在社会上面临的现状。让大家通过书中的建议在以后能有底气的说,其实,我是一个大学生。

第一部分,大学不是技校,其实这个部分是给我感触最深的部分,确实,若不是从事那种专业的研究又会有多少人的专业和以后的工作会对口,又会有多少人会在工作十几年后还记得当初在大学里学的课本知识。。书中举了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几个学政治生物的大学生在房地产公司做着有关容积率的工作。但是因为通过大学期间系统的思维训练,已经学会了深入分析问题的方法,当这种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应用在上面这项工作上时自然游刃有余。第二部分;人生规划,三岔路口的抉择。本部分主要讲了仕途—风光无限,如履薄冰。学术---孤独并快乐着。商场—一切皆有可能。作者从三方面给读者分析了利弊。

第三部分,专业无冷热,学校无高低。我觉得里面有一句话讲的很好请记住:你只是你自己!没有哪个用人单位会认为你代表了你的学校或者你的专业。这里面讲了关于冷门专业与热门专业,不管你是学什么的只要你努力就会学到东西。

第四部分—不可一业不专,不可只专一业。在这个部分一个问题贯穿其中那就是社会究竟需要的是专才还是通才。哪个将更受欢迎。作者的主要观点还是术业有专攻,但在这同时掌握其他的技术也是需要的,例如,在一个外企公司面试的时候公司面试的时候,两个实力相当的人,但其中有一个人英语过了8级而另一个只是四级而已,那结果可想而知。我们应该让专业之外的一门专长成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第五部分则是指出了,与其在一些无用的课程上玩手机睡觉还不如去听一些你感兴趣的课程或者是讲座,同时他还提出了逃课的方法,嘿嘿。。

第六部分指出了现在部分大学生并不是兼职员工而完全沦为了兼职学生,完全分不清学习和兼职孰轻孰重。

第七部分则是讲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做人的问题。现在大学各式各样的人都有其中就不乏那种人脉特别好,能在偌大地一个校园随处可见认识的人,但还有一种极端就是读了四年书连一个班的人都认不全的人。这样的人可以说很大的可能会失败。人际交往的能力是我们

在以后的社会上必不可少的的一项技能,在这方面还有需要注意的就是自身素质的提高,因为人际交往不只是一味的提高交际技巧。

第八九部分则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互联网-一把双刃剑,需要好好使用。而恋爱,则是大学普遍的现象,但有许多人都只是一时热血和寂寞才谈的,这样太不成熟。。

第十部分,痛苦的安乐死,这个标题就有点矛盾,但对于考研确实如此。在当今的大学校园,“考研”可能算得上是最流行的一个词语了。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和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膨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考研的行列,有些人可能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开始便在考虑考研的事情了。各种考研辅导班的广告贴满了大学的每一个角落,一些自称考研猜题大师的所谓著名教授像明星一样四处走穴,并受到了比明星更热烈的追捧。书中指出考研并不是赶集,并不是看他考我也去考。书中指出了是花时间在考研上还是寻求工作经验的这个问题上做出了一系列的讨论,在作者看来还是不建议读研的。当然在我看来这种事还是取决个人的,若一两次就考上了,那还好,若死考都考不上就是在没有必要了。

读完全书,对我还是有很大启发的,最起码对于我四年的大学生活安排有了很大的帮助作用,虽然对于有些观点我还是不大认同作者所说,但是大部分还是可以采纳的。毕竟大学四年还是性格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我们需要利用这段时间来充实自己,不要当一个整天很迷茫的青年,若这个时期发展好了,对于我们以后的工作也是很有帮助的。

第五篇:读《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有感

读《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有感

大学究竟读什么,这是个困惑了了几乎所有大一新生甚至老生的问题,有人说,读大学是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有的人认为是为了获取文凭,有的人是为了帮父母圆梦,也有的人是为了毕业找份好工作,有的人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也有的人不知道为什么上大学,且从未思考过,而大学又应该怎样去读,是随随便便混一混?还是把专业课学好就好?

今天,我读了覃彪喜的《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这本书,读完之后,我想到毕业之后,这已经不遥远了,我现在觉得每天都过得很快,三年时间会很快过去。人们常常说“人生没有草稿纸”,可是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拿青春来挥霍。或许正如覃彪喜所说:“世界上最大的悲剧莫过于有太多的年轻人从来没有发现过自己想做什么”。如果我们不想毕业就是失业的开始,那么在大学,我们一定要有上进心,或许这样,我们就可以骄傲的说“其实,我是一个大学生!”,难道这不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吗?

2012年8月31日,来到这里,一切都没准备好、什么都没考虑到就匆匆忙忙踏上了征途,而生命中某些不可或缺的东西却仿佛一点一点从脑海中淡出了……

无聊的时候,我就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思索,思索我辛苦了三年、忙碌了三年考到这里来,到底是为了什么、到底该做些什么。难道仅仅是每天吃饭、睡觉、听课、聊天?难道仅仅是交交朋友、逛逛街?曾经的誓言呢?曾经的梦想呢?这些最初在我的心灵中高贵而神圣的东西究竟到哪里去了?

一晃眼,大一就快完了,我居然浑浑噩噩到没有为自己的脑海中留下些许回忆。难不成我还要继续这样走下去?走完大学四年甚至一生的时光?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这个问题是否值得所有大学生思索。当我们在大型超市里随心所欲地购物时,当我们在饭店里觥筹交错时,当我们成群结队地奔向网吧时,当我们和女朋友谈情说爱时,我们是否问过自己的良心:这样做,对自己、对亲友意味着什么?这样做,对得起父母对你的付出吗?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学生进入大学后首先必须慎重思考的一点。只有去静下来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在以后几年的大学生活中才会一直有着清晰明确的目标。而只有有了明确的生活和追求才不会盲目,才不会变得毫无意义。只有有着明确清晰的目标加上坚持不懈地努力付出你才会有可能成功。世界上有多少事等着我们去做,我们为什么偏偏选择了堕落,明明在午夜梦回时空虚得无以复加,却还是在清晨醒来的时候带上面具开始新一天那自欺欺人的生活.我们能够依赖父母的时日不多了、能够如此单纯平静地生活的时日不多了、能够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学习的时日不多了,当我们收拾行装准备踏入社会的时候,我们的羽翼是否已经丰满,我们是否能够在无垠的天地间自由的翱翔。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的热情在哪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大气在哪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刚毅又在哪里?难道这些振奋人心的诗句只是考卷中的唱词、高考作文中的钱币?难道它们只配做我们奔向所谓的“天堂大学”不可或缺的工具吗?

浙江大学郑强教授在一次讲座中说过这样一段话“孩子如同商品,从幼儿园开始生产,走过小学、初中、高中到了大学,这商品早就已经坏掉了。你以为中国男足换个教练就能够将乾坤扭转吗?不可能了,同学们……”下面哄堂大笑——我笑不出来,我想哭,我觉得,我也坏掉了。

商品坏了还可以做一件,而人,是不是也可以回到娘胎里再活一次? 我不是悲观的人,但我乐观不起来……

下载读《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有感

    读《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有感 曾经夜夜憧憬的大学梦如今已经实现。但在大学里,并没有当初想象中的那份欣喜,我们开始迷茫,开始颓废,开始堕落。因为我们不知道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大......

    读《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有感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这本书作者简单的把它分成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关在大学里的知识学习与个人能力的全面发展,第二部是讲述在大学学会该如何为人处世,第三部分则是关于恋爱与......

    读《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有感

    读《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有感读大学,这是一个很大范围的话题。作为大一学生,我们应该都已经发现,大学的真实模样和我们曾经脑海里想象的有所出入。但是我们还是不能很好的说出读......

    读《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有感[推荐]

    读《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有感 每次去学校对面的工薪超市时,总习惯在进门口的书摊上逗留片刻。买几本5元3本的杂志或者10元一本的名人著作。在多人的介绍下那次我买下了覃彪喜......

    品《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有感 2011

    品《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有感随着暑假的悄然到来,我在热辣辣的日子里读了覃彪喜先生的《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这本书。读了它,顿时感觉如灌醍醐、发人深省、催人奋进。如今说起这......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读《读大学,究竟读什么》有感在《读大学,究竟读什么》一书中,覃彪喜先生以他的经历经验为基础,用独特的视角讲述了他对于大学生活、学习等多方面当代大学生非常关心,甚而迷茫的问......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每个安慰你挂科算什么的人,最后都默默拿了奖学金; 每个夸你肥嘟嘟的脸好可爱的人,最后都瘦成了万人迷; 每个在你面前说自己前途渺茫的人,最后都成了各界精英; 只......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覃彪喜 序言其实,我是一个大学生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 读大学,究竟为什么 读万卷书:读大学的三种路径 推荐大学生阅读的50本书 行万里路:从无字句处读书 学生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