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史问廉心得体会(5篇)

时间:2019-05-12 15:57: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鉴史问廉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第一篇: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一):以史为鉴 廉系兴衰

——李平

总书记曾经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最近,观看了大型历史文化记录片《鉴史问廉》,这种体会更加深刻,历史就是一面逼真的镜子,历朝历代的兴衰,都遵守着特定的发展规律,而官员的廉政又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作为领导干部,确实应该以史为鉴,敬畏历史,学习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

一、以历史为镜子,可知群众心中永远有杆称。通过观看《鉴史问廉》,我们发现民间有许多群众自编的反映贪官污吏的>戏剧、民谣等,这充分说明了群众对腐败的痛恨。包拯不持一砚归、强项令董宣据理力争,这些一身正气、一身硬骨头的清官早已在人们心中立下不朽的丰碑。在贪与廉、清与浊上辨明大是大非,我们人民群众的眼睛是如此雪亮。历史清楚地告知我们,国家的兴衰、吏治的清廉与否,与我们各级官吏的作风具有最直接的关系。

二、以廉吏为楷模,对照改正自己的作风。包拯有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诗的大概意思是,清心是治国的根本,正直是做人的大道。只要你是一棵参天之木,最后总会成为国家的栋梁。包拯以其清正、清廉、清明的一生为这首诗做了最好的诠释,赢得了'包青天'的美誉。海瑞是浑身是胆、一身硬骨,他对国之忠心几乎无人能及。向皇上上疏时,他已做好死的准备,坐在为自己准备的棺材旁他一脸坦然。为官的海瑞生活极其清贫,生活极其朴素,去世时家徒四壁,自发送葬的群众伍绵延百里。包拯和海瑞这样的清官将世世代代活在人们的心里。作为领导干部,我们更应当自觉地以这些清廉的楷模为榜样,抓紧改掉自己的那些坏心态、坏习惯、坏作风,安心工作,实实在在地做些对人民群众有益的工作。

三、以共产党人的艰苦创业为佳话,立足岗位认真干好本职工作。奢是祸胎,奢是坏兆——奢必将引起腐败,腐败必将失掉人心,失掉民心,必将亡国。从我们共产党的历史可知史,从建党之初,我们党就继承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特别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等,建国后我们还有鞍钢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等,这些都是共产党人在执政条件下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生动体现。当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由于我们党长期执政,地位变了,权力大了,有些人逐渐脱离群众,出现一些干部抵御不住各种诱惑,不是用手中权力为人民工作,而是用来谋求私利想方设法维护和扩大既得利益。因此,我们应当弘扬共产党人艰苦创业的优秀精神,以其为佳话,自觉遵守'八项规定',切实反对'四风',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立足本职岗位,干好本职工作,从而无愧于党组织、无愧于人民群众、无愧于时代对我们的信任。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二)——郭 群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这是唐太宗李世民留下的警世名言。历史是一面镜子,人的内心是一面镜子,美与丑都会尽现其中。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每个人更需要有一面镜子,既让人看清自己、也让人明白社会,把个人放在它面前,能照出行为的正邪、品格的高下;把社会放在它的面前,能照出公德的存废、世俗的清浊。

近日,中央电视台、河南省纪委和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拍摄的《鉴史问廉》,梳理这些丰厚的廉政文化资源,对于雷霆反腐的当下而言,无疑不无现实意义,作为一名普通党员,看过此片之后,感触颇深,以此片为镜,我看到了自己在工作、生活、作风上需要改进的太多。众所周知,廉政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可谓源远流长,翻开中国五千年历史的漫长画卷,我们不难看到:凡是清正廉洁、务实为民的清官廉吏,总是受到百姓的崇敬与爱戴。如北宋的包拯,刚正清廉,千百年来家喻户晓;明朝的海瑞,一心为民,两袖清风,博得举国爱戴;清代的于成龙,一身清廉,蜚声朝野。现代的人民公仆孔繁森、焦裕禄、任长霞的事迹震撼人心,影响甚广。

我们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腐败的危害性是全方位的。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如果不坚决防范和惩治腐败,任凭腐败现象蔓延,最终将导致经济衰退、政治动荡、文化颓废、社会混乱,导致党严重脱离人民群众、失去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就必须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2014年,在市委领导下,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更是有效提升了党群、干群关系。通过活动的开展,我们进一步明确了群众路线是党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进一步锤炼了自身的党性修养;进一步增强了自己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了开展群众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通过观看记录片,我认为工商干部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增强广大党员的廉洁意识。

(一)加强作风建设。作风体现党风、影响政风、带动民风,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基础,是当前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总书记在中纪委十八届三次全会上指出:'作风问题都与公私问题有联系,都与公款、公权有关系。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工商部门处在监管执法第一线,涉及问题更具体,加强作风建设更现实、更必要。一是严格执行八项规定。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第二次廉政会议上强调,八项规定必须严格落实,这是一条'高压线',而且要确保通上'高压电',谁也不能碰,谁碰就处理谁。全系统党员干部要紧紧扭住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不放松,健全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机制,坚决纠正党员干部借婚丧喜庆、乔迁等名义,大摆宴席、收受礼金等行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二是严格遵守《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古人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我们要从节约一滴水、一张纸、一度电等小事做起,切实发挥率先垂范、身正令行的示范作用。

(二)加强纪律建设。纪律是做好工作的根本保证。当前,工商事业正处在改革创新的关键时期,严明纪律意义更加重大。要严守政治纪律。工商干部必须始终坚守政治纪律的底线,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确保促进'四大一高'政策措施在本部门贯彻好;坚持以案为鉴,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牢固理想信念,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提高自我约束能力,提高自我警能力。

(三)加强自身建设。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出样子给人看,领导干部要从自身做起,正己才能正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干部要严格遵守各项规定,勤政廉政,廉洁自律,任何情况下都要稳住心神、管住行为、守住清白,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绝对不做。要强化自律意识,时刻绷紧拒腐防变这根弦,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官,守住做人的底线,守住党员干部的底线,'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做一个组织和干部群众信赖的人,一个同事和朋友尊重的人,一个家人和亲属引以为荣的人,一个没有负担可以轻松享受生活的人,一个回顾一生能够问心无愧的人。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鉴史问廉》的制作和播出正当其时,它将为建设风清气正的官场新生态吹响嘹亮号角。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三):鉴史问廉 兴衰之思

——曲振群

由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纪委、中央电视台、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8集大型历史文化记录片《鉴史问廉》在央视记录频道(CCTV-9)晚8点播出了。观看毕,不由想到习近平曾经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提出学习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的重要性;王岐山也曾强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是啊,历史这本教科书真的值得我们去好好读一读。于是,《鉴史问廉》这部纪录片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速读'历史、鉴往古今的平台。

邪不压正,在中国人的价值观、道德观中,腐败从来都是被唾弃和否定的对象。在贪与廉、清与浊上辨明大是大非,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进步发展的条件。国家的兴衰、吏治的清廉与否,不仅仅决定于高居庙堂之上的君王和各级官吏,而是需要全体国人共同的努力。中华文明的前途,取决于这个文明共同体的所有成员。几千年来,正是无数中国人的坚守和戮力牺牲,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才得以不断发展兴旺。这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就在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之中。

包拯不持一砚归,狄仁杰断案如神、强项令董宣据理力争……这些一身正气、一身硬骨头的清官早已在人们心中立下不朽的丰碑。纵时光流逝,斗转星移,他们是恒星在历史的星空熠熠生辉,照亮了世人的眼睛。

包拯有诗云:'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做钩。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悲。史册有遗训,无贻来者羞。'诗的大概意思是,清心是治国的根本,正直是做人的大道。只要你是一棵参天之木,最后总会成为国家的栋梁。而好钢是不能用在做鱼钩那样的小用途的。仓库里粮食多了老鼠就会高兴,草原上荒芜了,兔子和狐狸也会发愁没有吃的。古代的典籍中已经有很多的教训了,作为我们千万不要成为被历史嘲弄的人。

包拯以其清正、清廉、清明的一生为这首诗做了最好的诠释。他无愧于'包青天'这一称呼。像他这样青史留名、流芳百世的清官还有很多,海瑞就是不得不提的一个。

海瑞是一个浑身是胆、一身硬骨头的人。他对国之忠心几乎无人能及。向皇上上疏时,他已做好死的准备,坐在为自己准备的棺材旁他一脸坦然。一个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人,他的心里装的是什么?是天下百姓的疾苦,是社稷江山的安危。为官的海瑞生活极其清贫,所吃的菜都是夫人亲自种的,衣服更是缝了又缝补了又补。在他老母亲过生日那天,他破例买了一点肉,'海瑞买肉了'竟成了爆炸性新闻。海瑞死时,家徒四壁。得知海瑞逝世的消息,自发送行的队伍绵延百里。

臧克家在纪念鲁迅先生的一首诗《有的人》中这样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为官一任,理应造福一方,要先百姓之忧,后百姓之乐而乐。这样的清官将世世代代活在人们心里。

那些鱼肉百姓、贪婪自私的为官者无不遭到人们的唾弃。印度诗人泰戈尔说:'顶不住眼前的诱惑,就会失去未来的>幸福'.那些被贪欲蒙蔽双眼的官,也许一时能享受物欲上的满足、然而,金钱、权力、美色……就像天边的晚霞,绚丽而易逝。浮华散尽,他们将陷入无边的黑暗和痛苦之中。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人,终被人们狠狠地摔下,终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看罢《兴衰之思》,李商隐的这句诗蹦了出来,奢是祸胎,奢是坏兆——奢必将引起腐败,腐败必将失掉人心,失掉民心,必将亡国。这就是'历史老师'给我们传授的明鉴。共产党人最知历史,从建党之初,我们党就继承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南泥湾精神等具有共产党人革命风格的艰苦奋斗精神。靠着这种精神,我们吃草根、咽树皮,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用'小米加步枪',推翻了'三座大山',解放了全中国。夺取全国政权后,党又率领全国人民继续发扬战争年代的拼命精神,冲破封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了初步繁荣昌盛的新中国。鞍钢精神、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等等,都是共产党人在执政条件下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生动体现。当然,我们党也清醒地看到,由于党长期执政,地位变了,权力大了,有些人逐渐脱离群众。特别是一些干部抵御不住各种诱惑,不是用手中权力为人民工作,而是用来谋求私利想方设法维护和扩大既得利益。但是,我们党的领导人保持着清醒的头脑自>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我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认识的腐败是附着在党的肌体上的毒瘤,严重影响了党的健康和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于是,狠抓开展作风建设、反对'四风',反腐倡廉、打虎拍蝇,清除党内毒瘤,把那些贪腐的官员一个个拉下马,从严治理党风,赢得了民心,就是以史为鉴的最好体现。

'以史为鉴、鉴往古今',国人,尤其是党员干部,都应该好好去看看这部纪录片。

第二篇: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观《鉴史问廉》有感

8集反腐倡廉纪录片《鉴史问廉》,用个8个言简意赅的题目,分别是:兴衰之思、清官之念、清浊之辨、道德之择、文化之力、律令之矩、制度之重和千秋之评。通过反思历史,追思廉吏,研思律令,历史一直存在着光明和黑暗的交织,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一直饱含着血泪与悲情,也一直充满着豪迈与伟大。不论历史如何演进,对于公平正义的追求一直是我们中华文明的永恒主题。

秦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帝国,开创了中国的新纪元,但是,一个帝国,仅仅15年就倾覆了,真是千古兴亡多少事。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是呀,放眼看看“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永宣之治”、“康雍乾盛世”,但是繁华过去,终将为后人哀。在历朝历代的更替中,告诉世人一个简单的道理。作为一个为政者,应该正也。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应当公也。廉则兴,贪则衰。自古定理也。

一、历史是人民的历史,人是国家兴亡的根本。人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都是主角中的主角。尤其是治理国家,能臣廉吏尤为显得重要。“李沆、寇准、包拯、狄仁杰、董宣、张伯行、海瑞、屈原、文天祥、诸葛亮、王安 石、张家淦、张养浩、顾炎武、梁启超、杨震、羊续、郑板桥、范仲淹、岳飞、孙叔敖、召公……”,一个个鲜活的清官廉吏,仁人志士,用自己毕生的奋斗留下了供后人评说的人生传奇。历史不仅存在于浩瀚的史书之中,也存在于天下芸芸众生的良知和公正的评判之中,他们相信历史一定会记住自己的奋斗、牺牲和气节。是的,历史浓墨重彩的记住了他们的奋斗、牺牲和气节。

悬鱼太守羊续的故事告诉我们“大必作于小,多必作于少”,既然选择入仕,就等于选择了责任和清廉。东汉的羊续面对下属送给他的一条白河鲤鱼,公然的将他挂在了府衙的大门上,第二次他的下属又送来一条更大的鱼的时候,羊续让来人将上次送的已经风干的鱼干一并带走。自此,羊续用自己的清廉,赢得了百姓的拥护,匡正了当时的南阳郡的政风。包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一个清正官员的化身,一个青天文化的标志。包拯曾在端州为官,当他调离时,百姓挣拥相送,当包拯在路途的船上发现有人送的一方端砚时,毫不犹豫的将砚台抛入江水中。自此有了“包公不持一砚归”的人间美谈。“一清二白”的美谈也为后人经久传颂。说的是在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位名闻朝野的清官,他就是张伯行。他出任江苏巡抚的时候立即发布《禁止馈送檄》的檄文,文中写道:“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因 科考舞弊案,张伯行遭噶礼陷害接受审理,当地的百姓罢市抗议,哭声震动了扬州城。扬州百姓知道张伯行清廉不贪,不接受礼物,便用水果蔬菜相送。张伯行依然婉言拒绝,百姓们哭道:“公在任,止饮江南一杯水;今将去,无却子民一点心。”最后张伯行只收了一棵青菜,两块豆腐(一清二白)。死后,皇帝赐谥”清恪",意思是为官清廉,恪勤职守,很精确地概括了张伯行的一生。

纵观历史朝代,但凡有明君,就有能臣廉吏相扶,政治就清明,百姓就能安居乐业;但凡有昏君,就有贪腐恶吏相衬,搞得民不聊生,导致国破家亡。我们党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贪腐不治,亡党亡国,这是历史给我们总结的深刻教训。

作为国家的管理者,身处在国家机关中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应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以国家前途为己任,以服务人民为根本,甘于奉献,甘于吃苦,甘于清贫,甘于寂寥,甘于屈辱、甘于平凡。否则,就不要当官。当官是一种责任,不是享受;当官是一种奉献,不是索取;当官是苦差事,不是光宗耀祖。而在现实生活在,很多官员颠倒了黑白,舍本逐末,忘记了本职,丢掉了党性,强调了自己,忽略了百姓。

二、正本清源,清廉文化薪火相传

正义可以迟到,却不会缺席。正心、齐家、修身、平天下是仁人志士追求的境界。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一直都是公平、公正和正义。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公问政孔子,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政者正也”,说的就是一个国家的领导者要行得正。在浩瀚的中华文明中,人们通过诗作、史书、戏曲、文物等等表现形式,表达心中对公平正义清官的向往。《诗经》中有这样朗朗上口的句子“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在现今河北省内,有一个诗经村,是诗经文化的发祥地。西汉时期学者毛苌和毛亨来到这个村子,一直研究、传授《诗经》,使得秦朝焚书坑儒的文化浩劫之后得以流传下来。自此,该村的人以诗书传家,虽然是以农为主,都是庄稼人,但是只要家里稍微有点条件,都供孩子上学,一直就是这样。他们村的人以继承祖辈悠久的诗书传统为己任,自发地组织起来学诗、写诗,使绵延了两千多年的诗香书香继续传承下去。河南宝丰的马街村,每年都有盛大的说书大会,人们自发的延续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剧目《七品芝麻官》、《窦娥冤》都深刻的揭露了黑暗的朝政,用戏曲来表达自己对清明政治,清廉官员的渴望。郑板桥,一个小小的知县,但是他的一枝一叶总关情,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他的“板桥竹风”,展现了文人狷介高格的风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范仲淹的千古绝唱,一个心系国家命运,关心百姓疾苦,呕心沥血推行庆历新政改革,惩治贪腐,精简机构,却落得贬官,当他看到好友送的《洞庭晚秋图》时,一个一生都没有去过岳阳楼的人,却写下了气势恢宏的《岳阳楼记》,范公的勤奋、正直,为国为民的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国人。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品格也成为中华民族品德的代表。

历史是天下苍生抒写的,每一种文化符号的背后,都有着对现实的警示与告诫,穿越历史的风雨,人民感受了历史深处传递出来的声音,走过时间的长河,文化的力量历久而弥新。一代代清官廉吏,力量和正气文化是根基,传统文化是动力和源泉。正是因为有历史,才有了今天的传承,“毛泽东、周恩来、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任长霞、吴金印、吴英、程浩、史来贺、雷锋、时传祥……”这一个个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他们都叫共产党员。

三、律令之矩,制度之重,国家兴旺的保障

在今河南南阳内乡县衙大门口外东侧,矗立着一通明代万历年间的石碑,这是内乡县衙的镇馆之宝之一:《三院禁约碑》。碑文中禁约的第一条是:禁止滥用应付;第二条禁约是:禁止前站勒索;第三条禁约是:禁止矿税差使牌外横索;禁约的第四条是:饩廪通义成规。此条中详细的规定了地方驿站招待各级官员的用餐标准:招待京堂科道(一品或 二品)一桌膳银是二钱五分,招待本省两院(一品或二品)一桌膳银是三钱,招待司道(三品或四品)一桌膳银是二钱,招待府、厅(五品或六品)一桌膳银是一钱五分。所有的招待标准刻在石碑上,永以为例,官员按照此规定执行,谁也不能逾越一丝一毫。碑文被人们称为刻在石头上的反腐宣言。秦朝开创了监察制度。汉朝有了察举制度,回避制度;隋朝推行恩科,自此影响后世的科举制度诞生;唐朝的谏官和御史制度;宋代的监察制度更加完备。

每一个朝代为了巩固政权,都在管家管理和人事管理上出台很多行之有效的制度,以保证官员正常履职。邓小平说的更是直接“好的制度可以让坏人无法做坏事,坏的制度无法让好人做好事”。是的,制度,是一把双刃剑,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历朝历代都创立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监察制度,在防治贪腐方面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社会中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总是如影随形,但是曲折的道路前方,总是有正义与光辉在前方照耀着我们前行的道路。我们先人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护佑我们开创中华文明的新辉煌。

第三篇: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鉴史问廉》观后感

从2015年1月9日至16日中央九套播出由我省摄制的大型历史文化记录片《鉴史问廉》,按照县里要求,我全部看完了。这部纪录片播放的非常及时,对我们当前全国的反腐形势、廉政风暴是一次有力的配合。从文化根源上对我们反腐倡廉和民族心理进行一次总结和认知,使人民群众增强对反腐倡廉的民族自信心,还有我们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是一次综合性的文化解剖,给全国人民上了一堂很好的历史课。

《清浊之辨》通过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展示在历史上的转折点上清官能臣和贪官乱臣不同的人生轨迹,剖析他们在大是大非面前的选择,向观众讲述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价值追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邪不压正,在中国人的价值观、道德观中,腐败从来都是被唾弃和否定的对象。在贪与廉、清与浊上辨明大是大非,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进步发展的条件。国家的兴衰、吏治的清廉与否,不仅仅决定于高居庙堂之上的君王和各级官吏,而是需要全体国人共同的努力。中华文明的前途,取决于这个文明共同体的所有成员。几千年来,正是无数中国人的坚守和戮力牺牲,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才得以不断发展兴旺。这生生不息的力量之源,就在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担当之中.廉洁的对岸就是腐败,当廉洁的意识不能占据主流的时候,人们往往会不自觉的滑向腐败的彼岸。每一个腐败的故事都是从廉洁意识的淡漠开始的。可以说,礼物是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但是,并非礼物越重,感情越深。相反,从现实的角度来讲,礼物越重,越容易起到相反的作用,容易将你的恩人变成罪人,容易将原本的好意变成坏心。每一次的腐败都是幕后的那双“温暖”的黑手模糊了廉洁的意识,从而打开廉洁的堤口,一发而不可收拾。

以铜为镜,可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今天看《鉴史问廉》,引人深思,让人清醒。要想做到“政治清明、政府清廉、干部清正”,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干部清正”守住自己的节操。同时加强制度建设,真正“把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样才能达到政治清明、国家安宁、和谐向上的治国目的。

2015年元月16日

第四篇: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坚 守

——观《鉴史问廉》后心得体会

范聪聪 送表矿区初中 2014年1月

坚守

——观《鉴史问廉》后心得体会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江湖好汉来投奔,王朝和马汉在身边。”相信二十多岁的人,多大多数都对这句歌词异常熟悉,包拯,包青天,铁面无私,为民解忧,不畏权势,大义灭亲,让千年后的我们仍然感怀这位古人,仍然对他持有崇高的敬意。

很多人都说中国古代的百姓有一种清官情结,希望他们那个朝代有能为民请命的廉官能史来守护他们,其实,现代人依然有清官情结,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村长,一个街道办的主任,只要是能帮助百姓解决生活中的小麻烦,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人民心中的守护神。所以,清官还是很容易做到的,只要在为政的岗位上,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贪不占,那就是清官,就是好官。

作为新时代的一名教师,我们该从哪些方面来要求自己,坚守好自己的岗位呢?我认为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首先,好教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现在的时代是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就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

其次,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坏材,用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将他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因此,应该爱每一个学生。

第三,一个好教师还必须十分重视“言传”之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生,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因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

总之,廉政对我们教师来说就是师德师风,良好的师德师风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师德师风良好的环境,学生才能健康茁壮的成长,老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努力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就是最棒的,继续加油吧!Never give up!

第五篇: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Xx中学

xxx

接到学校短信通知,利用周末时间观看学习了《鉴史问廉》,是自己有很多的想法和收获,下面把自己的心得体会说说;西晋的富豪官员们为何喜欢斗富?唐朝何以从“贞观之治”演变出“安史之乱”?北宋为何从一个空前富裕的盛世消失在历史深处?

众所周知,廉政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可谓源远流长,从先秦典籍《周礼》中提出的“六廉”概念,到魏征、包拯、海瑞、张养浩、孙嘉淦等清官廉吏的不断涌现,廉政文化几乎贯穿了一部中华文明史。梳理这些丰厚的廉政文化资源,对于雷霆反腐的当下而言,不无现实意义。

和“廉政文化”相对应的就是“腐败文化”。腐败文化严重损害着党风、政风和民风,在这种情况下,以廉政文化提高官员的防腐拒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总书记曾指出,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在此意义上而言,中央电视台、河南省纪委和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拍摄的《鉴史问廉》,无疑是具有深刻现实意义的文化力作。如果说,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旗下的河南影视集团之前推出的电影纪录片《永远的焦裕禄》为我们呈现了一位现代“廉吏”的榜样,那么,《鉴史问廉》则深入历史的肌理,让我们从历史的镜鉴中寻找到反腐的文化力量。从这一点而言,这部纪录片的拍摄把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推向了一个新高度。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鉴史问廉》的制作和播出正当其时,它将为建设风清气正的官场新生态吹响嘹亮号角。近日,中央电视台连续播出廉政教育记录片《鉴史问廉》,坐下来观看了一集《清浊之辨》,感触颇深。

在看完这集影片之后,沉思良久,清浊之辨的标准是什么?孟子说“君为轻,民为重,社稷次之。”我觉得这应该是明辨清与浊的标准。君,古时候应该理解为国君,但是拿到今天来理解,应该解释为为官之人;民,古代指下层的百姓,今天应该解释为人民大众吧。如果这样理解的话我们就可以看到,古人就清楚的指出了为官之道是要看轻自己,把人民大众看得很重,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为官清廉。由此,我又想起了臧克家的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其实这就是诗人总结的清与浊的结果。也告诉了我们,对清与浊的评价,不是决定于我们自己或者某一个人,决定于人民大众。人民大众的心中有一杆秤,这杆秤是最公平的。为官者必须认识这杆秤,知道这杆秤的标准,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对为官者清廉的写照。“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对为官者提出的要求。文天祥,于谦这脍炙人口的诗句道出了人们的心声,也是他们本人真实的写照。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会得到人民的拥戴,得到社会的认可。

纵观中国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正是因为李世民的清正,才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贞观之治,正是因为李隆基对清廉的正确的认识,才出现了大唐的开元盛世。也正是因为对清正廉洁的正确的认识。历史上才出现了包公,狄仁杰,魏征等这样一批为人民所讴歌的清正廉洁的人物。人民的爱与憎是分明的。他们所给予的评价是公正的,合理的。无论你是一个七品芝麻官,还是权倾朝野的将相。就算你是统领天下的帝王,他们也会给你一个公正合理的评价。大明的魏忠贤,2 满清帝国的和珅,尤其是和珅,其财富恐怕拥有了大清的半壁江山。但是史册上留下的是什么?是骂名,是臭名。还有陈后主,一曲《后庭花》唱出了家破国亡的悲剧。“西湖歌舞几时休,直把杭州作汴州”的诗句道出了南宋王朝灭亡的根本。尽管他们是将相,他们是帝王,但是他们都无法来改变人民对他们的评判。

细观《鉴史问廉》我们深深懂得了读史可以知兴替,一个朝代的兴起,往往是因为清正廉明所致,一个朝代的灭亡往往是奢侈腐败所致。我们要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心。常怀“居安思危”之心,警钟长鸣。让廉政之花常开,拒腐败之风与千里之外。只有如此,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人民才能幸福安康。廉如幽兰,其形虽然朴实无华,其馨久而不灭。腐败之风若罂栗之花,虽艳丽无比,仅是一时之艳。总之,作为一名光荣的人名教师,更要廉洁执教,班级管理要以传统文化《弟子规》为向导,坚持每天早晨和本班六十六名学生诵读《弟子规》晨起思勉文—下午放学后诵读《弟子规》——夜幕心思文。让德促教 让德促学,教育学生见贤思齐,孝亲尊师,日行一善,从孝敬父母开始,婉言谢绝家长的宴请。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困生,挣取做个家长满意,学生喜欢,校领导放心安心的优秀老师,模范班主任,做好自己,让文明廉洁之花开满平罗四中这块公平净土的每个角落。

下载鉴史问廉心得体会(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鉴史问廉心得体会(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陕县教师进修学校 程 倩 从2015年1月9日起,中央九套播出由我省摄制的大型历史文化记录片《鉴史问廉》。这部纪录片播放的非常及时,对我们当前全国的反腐......

    鉴史问廉

    《鉴史问廉》纪录片观后感汇总 8集纪录片《鉴史问廉》是一部回望历史、展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精华的作品。该片深入中国历史,试图从总体上探寻廉政建设与社会及文明兴衰的关......

    鉴史问廉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按照市住建局的要求,我认真观看了由中央纪委、中央电视台、河南省纪委、河南电视台联合录制的《鉴史问廉》8集连续专题片。该片纵览中华民族五千年朝......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5篇

    鉴史问廉个人心得体会【篇一】 《鉴史问廉》第一集“兴衰之思”看后,引人深思,让人清醒。“廉则兴,贪则衰”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治国之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五篇材料)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按照市住建局要求,我认真观看了中央九套播出由我省摄制的大型历史文化记录片《鉴史问廉》,该片纵览中华五千年朝代演进,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视野,以“廉”为......

    观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观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观鉴史问廉>心得体会(一) 《鉴史问廉》是一部回望历史、展示中国古代廉政文化精华的作品。众所周知,廉政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可谓源远流长。在先秦典籍《周......

    鉴史问廉心得体会5篇

    《鉴史问廉》观后感 近期,接上级文件通知,我单位组织观看了大型历史记录片《鉴史问廉》,通过观看学习,使我们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站在反腐败的角度上,更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

    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 观看鉴史问廉>心得体会(一) 我认真观看了大型历史文化记录片《鉴史问廉》。该片是由中央电视台、河南省纪委、河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联合摄制的大型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