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二次磨课心得——高慧娟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第二次磨课心得
史庄小学
高慧娟
在进入《秋天的收获》这一课学习时,已经是瓜果飘香的丰收季节了,农村到处是硕果累累的果园、金灿灿的田野、潺潺的小溪,这些农村小学生熟悉的环境都是本课丰富的教学资源。秋天是粮食丰收的季节,果实成熟更使农民们欢欣鼓舞,所以可着力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丰富他们对秋天收获的体验与感受。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学生,很少或根本就没有机会去了解农业劳动。另外,还有一部分孩子认为劳动丢人,浪费粮食的现象在孩子身上也常有发生。因此要想办法激发他们对劳动换来的成果的珍惜和喜爱。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验丰收的喜悦,愿意与他人分享快乐。教学难点是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和技能,让他们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付出劳动的人。为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性活动,如让学生在“丰收啦”的图片中,欣赏丰收的景象,分享秋收的喜悦;通过回忆农民劳动的情景,诵读古诗古训,激发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通过“举办丰收会”和“神奇的口袋”等活动,引导学生寻找更多秋天的收获。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懂得了要珍惜劳动果实,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第二篇:第二次磨课心得——郭明亚
《秋天的收获》第二次磨课心得
辛集镇于村小学
教师:郭明亚
在李娜老师执教完《秋天的收获》一课,我们又一次进行了讨论,各抒己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又一次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大家家开始探讨到底该如何安排这些环节。首先,我站在教材的角度为探讨了执教的目标。接着,大家仔细斟酌教学目标的制定。因为只有制订了明确的目标,才能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真可以说是一点点在抠目标。有了清晰的目标之后,我们开始交流怎样安排教学环节。在李娜老师原有设计的基础上,大家都提供了自己的想法,交流了该怎样呈现。甚至每一处的小结语,每一处的课堂生成预设,大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正所谓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在大家思维火花的交流碰撞下,这堂课的骨架渐渐构建起来,血肉慢慢丰富。比起第一节课更加稳重。
经过一个小时的琢磨,这堂课经过删减、充实、调整、重组,可以说是有了巨大的变化。经过各位教师的悉心指点,李娜老师对课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也对这堂课的设计有了新的理解。每一次磨课,都是一种蜕变。磨课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是破茧成蝶的瞬间是美丽的!细细反思取得以下几点感悟:
一、认真钻研教材是上好课的基础
教材是教师呈现教学艺术的依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深入理解教材,抓住核心目标、分清主次。通过本轮的磨课我对教材的理解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二、好的教学方法是上好课的前提
有人说:好课是“磨”出来的,我想是很有道理的。在“磨”课的时候,一般的做法是先让执教者自主设计一种教法,找出对策,不断反思,改进教学行动。把别人的教育经验内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在不断的磨练中,我想,要上出一堂好课应该考虑到的各种因素。如此往复下去,何愁教学水平和教学智慧得不到提升呢?
三、丰富教学手段是上好课条件
一节好课不应该脱离教学实际,教学手段不应该过于花哨,教学评价不应以是否运用多媒体一票否决,这是毫无意义的。花大量的时间制作精美的课件,这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更让课堂蓬筚生辉。从李娜老师的这次授课,我感受到教学手段的至关重要。
四、注重细节
在磨课中,先通过自己的学习,吸取精华,加以改造,灵活运用于该课教学之中。李娜老师的评价语、过渡语和ppt制作出现的问题,让我认识到细节处理的好,会增色,处理不好,会导致一节好的教学设计变的平淡无奇。
总之,磨课活动促进了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个人业务水平,今后我将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磨课中去,不断地历练、完善自己!
第三篇:磨课心得
学习《观课磨课》感悟
赵燕
秋雨,悄然无声的飘落着,密密地斜织着,勾勒出它独特的美。可是今日,她的美并没有够起我们的欣赏的欲望,因为我们的目光全被老师们精彩的课堂呈现所吸引。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地参与磨课,由开始地不知所措,到后来的从善如流。真是经历了一个全新的过程。在这次<角的初步认识>的课例打磨中,我一点一点得成长起来了。下面就自己的一些感受写出来和大家共享。
新课标十分注重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磨课中,我们能够从试教者提供的多种教法中认真思考并选择适合学生的有效学习方式。在有了可比性、选择性的情况下,更能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最大限度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营造出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会学习。
磨课是我对本课例进行试教、反思,再试教、再反思、再上课的过程。它的优点在于教师经过反复的实践、思考、改进,可以在最大限度上让教学过程贴近学生的实际,帮助学生找到最佳的学习方法,可以深入地思考教学中出现的某个问题,找到相应的最佳解决办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精品课”。这种磨课,对教材的钻研和驾驭应该是最深入、最通透的。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自信心,培养了教师的成熟度,进而焕发了积极性。
磨课能指导教师深刻理解教材。磨课的过程首先就是对教材理解的辩论,教师在与同组老师讨论教材时,大家就有不同的理解,由此可能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通过相互研讨,最终就能作出合理判断。每次研讨,组内的的老师们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深度,谈自己的个人意见,并提出了很独到的见解,抛弃了以前评课过程中戴高帽,讲空话的不良习惯,而是真诚地说出自己的真心话,目的只有一个:为了共同提高。的确如此,教学还能相长,更何况我们老师之间的真诚互助。老师们在态度上的转变极大地提高了组内成员们的磨课热情,大家互动得越真诚,提高得越快!
第四篇:磨课心得
磨课心得
八月是火,八月是热,八月是盛夏的尾巴,是砥砺奋进的前奏,今年的八月是成长的、感动的、收获的。
在短短三天的磨课期间,我觉得自己无论是精神上还是工作中都成长了很多。
回想起一年前,惶恐、茫然笼罩着整个八月。刚走上讲台的不适应、混乱的板书、不成熟的教态、散乱的课堂、所有的一切都这么的不尽人意,被批的一无是处时即便感到无助,也暗自骂自己活该。今年磨课前,我仍旧非常紧张,担心自己没有长进,给新进教师不好的示范。看了新进教师的教学,感叹他们优秀的同时内心充斥着羞愧。新进教师们不论从教态、板书还是课堂掌控力上都比我刚进学校时好很多。
怀着这份不自信与忐忑,我回到家积极备课,查阅资料、观看示范课、结合本校特点备课,首先,我要上的是古文,为了避免枯燥,我设计了许多与学生互动的问题,又怕在实际课堂上耽误时间于是不断的修改。其次,因为特别喜欢陈老师课堂上衔接语的连贯,我在每部分的衔接语上也下足了功夫,希望自然的将每个部分连接起来,使学生感受到课堂是一个整体,而不会因为老师特定的学习任务而感到乏味。最后,我考虑到课堂的重点,怎样设计才能将三个重点过渡自如,同时目标明确,使学生学有所获。一堂课设计完成,我又一个人上了一堂课把握时间,留出充裕的“课堂检测”时间。
课后老师们都说我进步很大,可能是因为去年太差,才更衬托出今年的转变。对此,我更加的认清自己。这一年里,在王老师的指导下已经能够抓住重点了,在陈老师的提点下能够更多的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校长的督促下板书也清晰起来。课后,我反思了自己的不足,板书不够好、设计问题不够全面、细节处理还不到位,有了问题,我才能更好去解决。这次,我不再害怕,不再迷茫,正视自己的缺点,直面不足,内心更踏实。
当我整理自己所打印的一份份教案时,当我回看U盘中的一个个课件、一个个文件夹时,当我拾笔构思这份体会时,回顾我们全体老师经历的每个日子,让我明白,繁忙给我们带来的是充实的生活,忙碌给我们留下的是丰厚的积淀,顿悟过后是深层的体会和思考。
第五篇:培训心得 崔慧娟
“学课标,通教材”
学习培训
心
得
体
会
冯村博爱学校:崔慧娟
二零一四年九月十六日
明确方向,落实行动
本次培训由县教育局组织举行,各中心校参与,来自晋城市教研室的刘文军和冀静老师为我们进行培训。培训围绕新课标要求以及近年中考的特点,并对比平时的教学进行反思提出改变我们平时教学的方向以及策略。
刘老师从教学理念、教学策略、专题教学以及评价四个方面以问题、课标再现、教学反思为线索进行了深刻的讲解。在教学理念方面,刘老师运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河流为什么是弯曲的? 因为弯曲可以加大容量。同样我们怎么能让课堂丰富起来,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才能,特别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就在于我们要像河流一样懂得迂回,懂得在课堂上变换情境,让学生感受知识,内化知识,运用知识,而不是直接性的灌输。在这里刘老师还讲了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兴趣,初中的的兴趣点不再是游戏、奖励等一些简单短期的刺激,初中生需要的是一种长期稳定的学习动机,初中生的兴趣点是成就感和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这也就是说我们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强调语境的创设和注重语言的运用。在教学策略方面,刘老师讲到了分层教学、教材的处理以及课堂知识、课外阅读活动的组织等问题。在这些里面我感受深的有两点,一是教材的处理。上初中以后我们明显感觉课本内容增多,课时少,课堂任务重,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且符合我们各自的学情,我们必须对教材进行补充、删减、替换、调整顺序等动作,而且为了有针对性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要拓展教学活动,延伸原有活动。在专题教学方面,刘老师给出的教学建议是多让学生听。而且强调词汇的学习要在与片中进行,检验单词是否牢记的标志是看是否能在不同环境中认识单词。对于评价方面刘老师特别强调了形成性评价,并指出要发挥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除此以外刘老师还针对近年的中考特点提出了教学建议。刘老师指出近年中考英语呈现出五大特点: 强调基础,强调能力立意;注重思维能力的考查;卷面语言灵活、丰富、复杂。理解难度大;贴近生活,并将教学过程纳入考查范围。针对中考的特点刘老师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我从中学到的有以下几点: 第一,单词要在语境中学习,而且强调认识单词而不是背写单词,而这里的认识单词是指在不同语境中认识单词,这就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记忆单词的办法,要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在阅读中学习单词,理解单词的意义和用法。第二阅读课注重思维的培养,中考的阅读除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好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概括、推理、判断等的能力,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设计这样的一些题目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除此,阅读教学还要注重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比如刘老师讲到2013年的中考完形“改变自己改变世界”告诉学生看问答题的角度;2014年的完形教育学生怎样看待错误,2014年的词语运用折射的是一种多元价值观,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精心设计综合分析判断能力的题,还要给予学生人文素养德育方面的引导,让英语学习成为德育的载体。第三,由于中考语言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灵活。因此脱离学生的生活脱离时代只教授课本知识远远不够,要善于利用报刊、电视媒体等多种教学资源,大量输入语言,广泛阅读拓宽知识面,才能应对中考,才能培养具有个性特点的人才。
最后刘老师重点讲解了对于初中阅读课的教学指导。我感受最深的是刘老师关于阅读教学策略的指导。我们都知道阅读课分为读前、读中和读后活动,但是如何让这些活动切实有效我们还有待研究,本次刘老师指出了各个活动的目的。读前活动就是为了激活背景,做好知识准备,做好情绪准备,做好活动准备。所谓的知识准备就是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处理文章中的生词难句,并且要对词汇进行分层处理,以不影响阅读为准的单词处理适合于读前活动,而需要深层次理解的则需要课后处理。读中活动重点是对阅读基本技能的训练,这里强调技能的训练决不能灌输,而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去用去体验,逐渐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一种阅读习惯,一种无意识的做法,这样才会形成真正的技能。在这里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策略部课拘泥于课本,不可超出学生的接受范围。关于读后活动,刘老师强调可以运用把文本转化为表格或者是图片、关键词提示、重点句子的汉译英来让学生复述课文,并在词基础上延伸到写作的训练。
除了刘老师晋中教研室的冀静老师也给我们进行了如何进行有效教学的理论指导,感受最深的冀静老师的一句话“不要以学生差为借口,那不能掩饰老师的懒惰,日过我们坚持懒惰的做法,那么我们只能教这样的学生。所以,做为老师我们不要一味地顺应学生而要引领学生。
总之,本次学习给了我们有效的指导,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对于我们初三的老师来说是一次方向性的指导,让我们受益匪浅。希望县里能多举行这样的培训,让我们在教育的路上走的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