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假如教案.(第二次磨课主案)
假如教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研讨课
一、教材分析
《假如》是一首儿童诗,借助“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和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它从独特的儿童视角展开,富有深厚的情感积淀,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学生分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一位儿童都是一名诗人。”我们应当看到,儿童与诗歌有着紧密的血缘关系。作为教师,应当积极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三、学习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目标:在文中认识“良”等九个字。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使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且在读中有所感悟和生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有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四、学习重点分析
1.读中识字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从而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五、学习难点分析:读悟结合,理解文意。
六、课前准备
(1)教具:课件(2)学具:红色心形卡片
七、学习过程
(一)故事导情,激趣入题
1.讲故事,奠定情感基础:
(教师:古时候有个孩子很喜欢画画,可是他家里很穷。后来他得到了一支神笔,为穷人做了许多事,你听说过这个故事吗?
b激情引说:是啊,这枝笔可真神奇!画什么,什么就会变成真的。假如,你有一枝这样的神笔,你最想画什么?)
2.揭示课题,板书齐读
(引语:同学们的愿望是那么纯真而美好,今天让我们一同去看看另一位同学的愿望,她写了一首小诗,名字叫《假如》,把课本翻到108页)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2遍)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三)指导朗读,读中感悟
1.指读正音,并思考:
善良的小作者用马良的神笔画了什么?送给谁?干什么?
2.指名回答,出示课件、并板书。(太阳 谷粒 好腿)
a.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一个红红的太阳。
b.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c.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一定给不幸的朋友西西画一双好腿,还他一个健康的身体。
3.创设情境读,练读第一小节:
a.出示课件,创设情境:冬天来了,寒冷的北风呼呼地吹着,一棵小树孤零零地站在窗外,被风吹得摇摇摆摆,冻得瑟瑟发抖。小树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b.老师相信,现在,你一定有自己的感受,那么,就带着这种体会和感受有感情地读这几个词。(出示词卡: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c.小作者感受到了小树的寒冷和孤独,于是,她画了一个红红的太阳,阳光好温暖啊!这样,小树在冬天也能———(出示词卡“快活地成长”)谁来快活地读一读?
d.带着你的独特感受练读第一小节,老师相信,这次你一定能读得更好。(学生自由练读。)
e.谁来展示读给大家听一听?(展示读)
你认为他哪儿读得好?(评读)
你能比他读得还要好吗?(激读,赛读)
4.同桌合作读,读中感悟第二节:
a.激励引读:小朋友把第一小节读得这么好,相信你们也一定会把第二小节读得很好。请同位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检查,练读第二小节。
b.同位展示读。(可引导同桌每人读一句。)
c.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d.联系生活,引发情感共鸣:当你饿了的时候,在家等妈妈,你当时的心情怎么样?(学生回答)
小鸟的心情和你一样,它只能呆在家里,干什么?(引读“苦苦等待,饿得哭泣”,读出感情。)
e.小作者想到了小鸟的可怜,就给树上的小鸟画了许多好吃的谷粒。鸟妈妈再也不用到„„(师生合作,接读课文。)
f.指名读第二小节。5.小组合作读,读出对西西的祝福。
a.小组合作练读第三小节。
b.小组展示读。
c.置疑导读:我们都有健康的身体,能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而不幸的西西只能„„现在小作者给不幸的西西画了一双好腿,有了一个健康的身体,他可以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他还可以„„
d.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第三小节,共同为西西祝福吧!
6.合作练读,感悟全文:
a.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每小节的第一句话,女生读每小节的第二句话,最后一小节,男女齐读。
b.师生合作读:教师读“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学生接读。最后一小节,师生齐读。
c.读完全文,你明白了什么?
(四)情感拓展,练习写话
1.教师激情总结:
(小作者极其渴望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他没有给自己画好玩的玩具,好看的衣服,而是帮助了小树,小鸟,还有不幸的朋友西西,帮助了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多么善良,多么有爱心的人啊!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所写的也都会实现,那么,你最想写什么呢?拿出你手中的神笔,模仿诗中的格式,把你的想法尽情地表达出来。)
2.课件出示: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我要给______
3.学生在心形卡片中写话。
4.在音乐声中,学生展示读,并把写话内容贴到墙壁上的“爱心家园”中。(播放《爱的奉献》,升华情感)
(五)课外延展,布置作业
把你美好的愿望用手中的画笔画出来,并给这幅画起个名字。
第二篇:语文磨课教案
语文磨课教案(第二轮打磨)
主备人:刘贤云(授课时间:9月22日)
练习1 教学目标:
1、学习轻声。了解同样的词,词尾读不读轻声所产生的意思就不相同。
2、通过诵读积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3、通过口语训练学会有所侧重地介绍一个民族。
4、继续写好钢笔字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理解有些词语尽管写法一样,但读音不同,意思也就不一样,在句子中必须结合上下文先理解意思,才能进行正确朗读。教学准备:搜集一民族的居住地、风土人情和民族习惯。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朗读第四课的第一首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问:第三句中的“妻子”(板书)应怎么读?为什么?
现在一般怎么读?为什么?
总结:同样写法的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由于表达的意思不同读音也就不同,这种现象在汉语里很普遍,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练习一要着重讨论的问题。
二、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1)学生读题,审题。
(2)讨论:题中丁大勇所总结的“一个词尾如果是‘子’、‘儿’、‘头’,就应该读轻声”对吗?举例说明。
(3)归纳明确:例如,孔子(zǐ),桌子(zi);花儿(er),幼儿(ér);抬头.....(tóu),木头(tou)…… 这些例子说明,丁大勇说的话不完全对,不能一概.而论。
(4)过渡到下一部分内容:刚才我们列举的是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里读音可能不同的例子,其实有时候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读音和意思都会完全不同。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读题,明确要求。
(2)齐读写法相同而读音不同的几组词。
(3)学生思考,然后根据平时积累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每组词的意思有什么不同。(4)教师归纳:课件出示几组词的读音、意义及用法举例。(5)小结:相同写法的词,读音不同意义就完全不同。
那么,见到这样的词,怎样确定它的读音呢?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读题目中的四个句子,了解具体的语言环境。
(2)读每个句子中加点的词和括号里的不同读音,了解它们的意思,辨别它们词义和词性的不同。
(3)再次让学生仔细阅读四个句子,尝试选择正确的读音。(学生交流,教师指导,订正)
(4)共同评议,小结:要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这个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再根据意思确定读音。
三、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阅读理解:(1)学生读《爱我中华》,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试读,相机正音。(3)学生朗读全文,做到熟读。
(4)在熟读的情况下,学生试着说出歌词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2、欣赏
(1)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所学课文理解歌词的意思。
(2)引导学生找出歌词中自己体会最深的一句或几句话(爱我中华),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3)让学生联系自己对祖国的情感来说说自己读过歌词后的体会。
(4)播放《爱我中华》演唱视频,学生欣赏并试着跟随旋律和画面练唱,加深对歌词情感的体会。
3、诵读:学生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四、课堂总结
第三篇:英语磨课教案
第一次磨课
1.课本图片在ppt上有些暗,需要再亮一些,在清晰一些。2.说的英语,有时候学生听不懂可以适当的翻译出来,提示一下学生。
3.贴在黑板上的句子条单词有些小可以换的大一些。
4.开始的时候放的歌,让学生跟着唱,老师也可以大声的唱出来。5.口语说的时候有些快,要适当的放慢速度。6.适当的增加小组的活动。
7.重点句子It will…./It will be ….多加练习。8.注意板书的书写,汉字要按正确的顺序。9.适当的要给予学生奖励。
10.最后一部分的游戏的时候音乐声音有些大盖过了学生的声音,可以适当的换一个声音小一些的音乐。11.掌握好时间,安排的时间尽量要紧凑一些。
12.老师要及时,尽量多的表扬孩子,更加亲和一些,多笑一笑。13.单词的跟读太多一些,可以适当的减少。
14.讲到使用It will …/It won’t ….解释一下will和won’t.第二次磨课
1. 上课的时候多用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
2. 可以穿颜色鲜亮一些的衣服,会让课堂看起来更加活泼。3. 每个环节之间加上连接语,这样不会显得很生硬。4. 把给学生的粘贴换成大一些的,直接粘在衣服上。5. 视频如果可以直接点开更好,不然换成歌曲的形式不用来回换。
6. 最后的游戏换成轻音乐效果也不是很好,可以换成其他的游戏形式。
7. 天气的卡片黏上去可以不用在拿下来了。8. 单词的阅读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展现。9. 时间没有把握很好,注意把握好时间。
第三次磨课、1.最后的游戏的卡片有点小,可以换成大的。2.一定不能忘记主板书。
3.做游戏前给孩子充分的时间来准备。4.最后的游戏试着换成更好的方式来训练。5.提前准备好教案。6.in Beijing/ Hangzhou on Friday/Monday 尽量板书上给学生注意一下。7.教师要更加热情一些。
第四篇:第一次磨课教案
识字三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雾、霜”等13个生字,会写“和、秀”等6个字。
2、知识技能:正确、流利地读好对子歌,激发学生对对子和收集对子的兴趣。
3、情感态度:体会大自然的美妙,享受大自然的神奇,产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了解一些自然景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三教学难点:感知对子的语言形式,激发学生对对子和收集对子的兴趣。四教学课时:两课时
五、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小朋友们,我们生活在美丽的地球上,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上有许多的自然景观,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还有许多小动物,你们一定很喜欢他。那你能用你所学过的词描绘大自然吗?好!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同走进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大自然吧!
1、初读课文,自主识字。学生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对子,边读边画出生字。
2、指名朗读课文。
3、展示生字,说说那些生字你已经知道了,在哪儿认识的?分享给同学们听。请该生带读已经认识的生字。
二、可还有些字我们还不认识,那么就让我们小组合作起来讨论记字方法。
预设:
(1、雾、霞、霜:雨字头,跟雨水有关。雾的下面是任务的务,是个形声字。霞VS假,霜是西瓜霜的霜
2、蝶、蜂:虫字旁,与昆虫有关。蜂VS锋
3、李,杨。木子头,木字旁
4、碧,字谜:一个王子手拿一把白剑站在石头上)小组汇报之后,组间评价。
三、师领着齐读生字。
四、同桌合作,互相指认生字后,开火车检测。(检测和评价结合)
五、随文识字,理解词语。
1、出示句子“云对雾,雪对霜。” 指名读句,理解“雾、霜”。板书:晨霜、秋雾
2、出示图片,师提问:看到图画,——你找到了课文中的哪一句话? 师相机出示句子: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齐读。
出示句中生字:朝、霜、夕。指名读。结合图片理解“朝霞、夕阳、和风、细雨”
指导学生去掉“和风对细雨”中的“对”字,再读读词语“和风细雨”,在什么时候你见过和风细雨?有什么感受?
3、出示“花对草,碟对蜂”。指名读,指名认读“蝶、蜂”;男女生对读句子。
a)出示“蓝天对碧野,万紫对千红”。指名读;去掉对子再读读词语“万紫千红”。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万紫千红”。生齐读“碧”并组词;出示图片来理解“碧野”;生齐读句子。
4、出示句子“桃对李,柳对杨”。指名读;
出示“李、杨”,指名认读;提问:它们还用在什么地方?学生体会它们在姓氏上的应用。
5、出示句子“山青对水秀,鸟语对花香”。
齐读,去掉“对”字,认读词语“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出示图片让学生理解这两个词语,感受词语所描绘景色带给人的舒适的感受。
6、齐读黑板上开出的一朵花上的词语。
六、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跟小伙伴读,可以拍手读、可以背。
2、男女生结对子读。
3、师生合作读。
七、写字指导“和、秀”
A请大家仔细观察,写禾子头和禾子旁有什么不同?你有新发现吗?(禾子头;上下结构;)
B师范写“和、秀”,提醒和 禾字旁很懂得谦让,要不然两撇都那么长,就会打架了,这样一让,这个字就更好看了。要写得紧凑。C秀”重点指导“禾子头”:写扁一些;撇和捺尽量舒展,要盖住下面部分。D学生自由练写。同桌互相看一看,看他的字好看在哪里,有什么毛病?
八、总结,作业。
今天我们的收获真大,认识了13个生字,会写2个字,还学了一首很有意思的对子歌,其实呀,只要你善于观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你会发现更多有趣的对子。课下分组找一找,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词语可以对对子?下一节课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找的多。
第五篇:第二次磨课心得——高慧娟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第二次磨课心得
史庄小学
高慧娟
在进入《秋天的收获》这一课学习时,已经是瓜果飘香的丰收季节了,农村到处是硕果累累的果园、金灿灿的田野、潺潺的小溪,这些农村小学生熟悉的环境都是本课丰富的教学资源。秋天是粮食丰收的季节,果实成熟更使农民们欢欣鼓舞,所以可着力结合学生的生活经历,丰富他们对秋天收获的体验与感受。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的学生,很少或根本就没有机会去了解农业劳动。另外,还有一部分孩子认为劳动丢人,浪费粮食的现象在孩子身上也常有发生。因此要想办法激发他们对劳动换来的成果的珍惜和喜爱。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验丰收的喜悦,愿意与他人分享快乐。教学难点是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和技能,让他们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尊敬付出劳动的人。为突破教学重难点,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性活动,如让学生在“丰收啦”的图片中,欣赏丰收的景象,分享秋收的喜悦;通过回忆农民劳动的情景,诵读古诗古训,激发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的情感;通过“举办丰收会”和“神奇的口袋”等活动,引导学生寻找更多秋天的收获。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懂得了要珍惜劳动果实,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