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赏识你的学生》读书心得
《赏识你的学生》读书心得
最开始接触这本书是在大二上学期教育学课程中,那时候教育学老师要我们阅读一篇有关教育方面的书,当时选的就是这本书。最近几天我又读起了《赏识你的学生》这一书,读后感受颇多。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封面上的那句话----本书不仅会改变许许多多教师的教育理念,而且会影响千千万万孩子的一生,当时脑袋就一个想法:若干年后我会成为一名老师,会成为一名赏识自己学生的老师吗。全书用许多生动的案例诠释了“期待效应”试验、“需要层次”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教育理论知识,阐释了实施“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可行性,通过一个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教育故事,喊出了教师要善待每一个生命的教育理念。
两年过后再一次读《赏识你的学生》,由于自己的阅历和经验的丰富,强烈的感受到有一些词语在我的头脑中反复闪烁,那就是“赏识、鼓励、宽容、理解、信任、责任、奉献……”
一、让每个学生都享受一份关爱
德育需要一种宽松、宽容和温馨的环境,对学生偶然的错误和闪失,不要过分求全责备,因为教师偶尔也会有背离道德的言行。学生在形成良好品行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教师的关爱。爱,是一种重视,一种呵护,这种爱它并不深奥,它也许就是一句“你很聪明”,“我就知道将来你能成为科学家”,就是摸摸孩子的头、牵牵学生的手、就是把没有自信的学生推到赛跑道的起跑线上的,或者是在学生的作业本上画上一朵小花,甚至它还可以是一句“我以有你这样的学生而感到骄傲”。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爱抚的动作、一次表现的机会往往就蕴含着赏识,就能生动地表达你的赏识。
我们要站在珍视每个生命价值的高度去关爱每个生命个体的成长,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去保护学生的自主发展权。我们要重视每个个体的存在,每个人都是同样重要的。所有的人都应该得到发展,不管是优秀的,还是发展有困难的,甚至是家庭特殊的,要不带任何功利的。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因此,当教师能够以“赏识”的言行对待学生,就会激励起学生无穷的勇气,唤醒他深埋的潜能,鼓舞他向着成功之路大踏步前进。而要让教师拥有“赏识”这一法宝,根本就是要激发起教师的爱,让教师出于爱来工作,而不仅仅把教育当成一个职业或是一种谋生的手段。“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欣赏孩子每一个幼稚的想法和行为。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以宽容之心对待孩子,理解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理解、接受、运用“赏识”这一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教育的花园中耕耘。
二、让每个学生都享有一次机会
“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的教育课程理念。我记得高中的时候,每次语文上课的前五分钟老师都会给每个学生一次表现自我的机会,这个机会可以是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唱一首离别之歌,或者是与大家分享一篇优美的文章……而这些举措很好的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每一个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而发展潜能的金钥匙就是自信心。学生在形成良好的品行过程中,尤其是后进生特别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表扬。鼓励和表扬的力量大于批评和处分的力量。学生在校接受教师的表扬和赞扬中,他会自觉地放大自己的优点,对自己表现出强烈的自信,极力使自己变得优秀,一些不良的品行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赏识。“赏识”这个词,《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这就告诉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必须首先认识到学生的才能,然后再予以重视和赞扬,要有针对性。也就是说并非“拉到篮里就是菜”,胡乱指着学生的某一言或某一行大加赞扬、夸奖之能事,而是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赏识。赏识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是教师的一门必修课。教师要通过不断的钻研、深入的学习,掌握赏识这一有效手段,并在适当的时机、合适的场合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三、赏识虽不是万能的,但可以接近万能。
《赏识你的学生》中无数的成功者的经历都告诉我们:外因并不是决定因素,内因才决定了事物的最终走向。学生的成长应该是学生自己的事,只有调动和依靠学生自身积极因素才能真正做到。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七八岁时写了第一首诗,母亲对他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父亲的评价恰恰相反:糟糕透了。从母亲的“赏识”声中,他得到了爱的力量,那成了他今后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从父亲的批评声中,他得到了警告的力量,于是不时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在这两种力量的鼓励下,他终于成为一个著名的作家。透过这个事例,我们可以认识到,赏识是很多促进学生成长的催化剂中的极为有效的一种,它能够激励、唤醒、鼓舞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从而使很多的不可能成为可能。
赏识学生,把每个学生都当作自己的孩子来看待,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理解和相信学生,并不断地鼓励表扬他们,我想我们也一定会得到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其实,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人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都不会拒绝别人的赞扬和奖励,都会令被表扬者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长期如此学生也一定会朝着你引导的方向前进的。
第二篇:读书心得赏识你的学生
读书心得
《赏识你的学生》这本书以生动活泼的案例,通俗浅白的语言,从教师,学生,家长的视角,全方位展示了本书的中心意图:期待教师赏识自己的每一个学生,让被赏识者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同时也能享受到为师者的幸福和快乐。该书对曾经或正在困扰着众多教师的教育话题“后进生的转化”的思考与讨论,更有专家理性深入的点评分析为我们指点迷津。附录中还收录了具有激励作用的评价性语句,以及建议阅读好的书刊和网站目录。该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趣味性。
青少年可塑性很强的时期。因此我们在教学工作中不能忽视后进生。班主任应该把后进生的转化作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也是建立良好班风班貌的必然过程。
由于后进生的兴趣、意志、情感、动机、信心、习惯、性格、毅力较差, 他们在班集体中常常处于被孤立、被歧视的地位。如果他们在学习、生活以及思想、情绪上的遇到困难,又得不到指导和帮助,他们就会因此越发地自卑、缺乏自信、意志力薄弱,思想不稳定,情绪起伏大,内心比较难以捉摸,对老师和同学存有戒心,不合群,班级体观念淡漠,缺乏集体荣誉感,甚至缺乏是非观念等。这也会导致他们学习成绩差、纪律差以及其它方面差。因而班主任必须重视后进生的转化。班主任要认真分析这些学生的情况,找出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转化工作。
一、注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家庭教育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有的家长对孩子非常溺爱;有的家长随便打骂孩子;有的家长对孩子的在校表现不关心;还有的家长在外忙碌,疏于对孩子的照料和管理;还有的家长有一些消极为人处世观点。这些都可能导致后进生形成。曾有个学生在校我行我素,对别人的意见臵之妄闻,因为有妈妈的教导“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作为班主任的我不能随便否定妈妈对他的教育,以及妈妈在他心目中的分量。但是,这也不能因此成为他不改正错误的依据。我意识到:与家长沟通是十分必要的。当他的母亲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真实情况后,非常支持和配合我的工作。这样就有了家长和老师一同督促他改正缺点和错误。此后,这位学生渐渐变得关心集体和他人。因此,对后进生的转化,要注重联系家长,争取取得家长的配合。这对后进生的转化非常有用。对后进生小吴的转化,也让我感受到了:取得家长的配合,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小吴是位转校的学生,言行桀傲不训。我及时找他家长了解情况,而且时常进行家访,把了解的情况告诉家长,争取和家长一起对他进行教育。由于和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对他又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小吴终于改掉了一些
不良的行为习惯。我深深地体会到,要转化一个后进生,离开家长的配合与协助是不行的。如果与家长密切联系,工作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与后进生多沟通和交流,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
“关爱”后进生,能密切师生间的关系,消除师生间的情感隔阂;还有利于班主任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因为“爱是教育的源泉和动力”。由于后进生常常处于被孤立、被歧视的地位,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自卑和自暴自弃的心理。对他们一定要克服偏见,施之以爱,找适当的时机与他进行面对面的诚恳交流;与他分析他成长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并给予鼓励和鞭策;与他们分享快乐和悲伤;与他一起鉴别是非曲直;给他讲明为人处事的道理;对他在学习或纪律上的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为他指出今后的努力方向;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班级体活动;尽量满足他的健康精神生活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慢慢消除消极的心理,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和融入班集的信心。他们不论是在学习方面,还是在纪律方面,都有了较大的进步。可见,克服偏见,与后进生多沟通和交流,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后进生是转化工作的重要步骤。
三、注意方式和技巧
班主任要关心和爱护后进生;要对后进生要真诚相待;要热情地鼓励他们;耐心地指导他们。因为,后进生思想比较复杂,自身缺点特别多,常被人看不起。如果班主任不关心、信任他们,他们就会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情绪。如果对他们有诚挚地爱,就能开启他们的心灵。曾经,一位女同学在课堂上一直发呆,神情沮丧。我预意料到她肯定有难过的事,不能抑制自己的情绪。如果我在班上点名批评她,只能适得其反。对这样的学生进行教育时,教育的方式很重要。方式不同,教育的效果就截然不同。课后,经过与她谈心,我才得知,她父母吵架要离婚。她因此很难过。我问她,“他们会不会因此不爱你?”她很肯定地说“不会”。我说:“你肯定希望父母不吵架。但是,你光难过是没用的,你能做的就是在他们之间建立起爱的桥梁,别给他们添乱,别让他们为你而操心。”她点点头,如释重负,心情也豁然开朗。因此,班主任要注意自己的工作技巧,要多从爱的角度出发,学生会接受你的教育的。
四、趁热打铁,抓住有利时机加强教育和管理。
有一次,我在办公室休息时,有个比较调皮的学生到办公室要开水,我便和他聊聊。他情不自禁地告诉我,他中午救了个人:他和几个同学下河洗澡,小廖一下河就呛了几口水,然后开始下沉,他连忙把他拖上来。我一听了非常震惊,一方面,我称赞他见义勇为,另一方面我把相关人员叫到办公室,给他们讲明私自下河洗澡的危害。他们听后,都有一些害怕,表示再也不这样了。由此可见,学生的行为很复杂。班主任要多了解学生,对他们的行为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尤
其对一些突发事件,班主任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抓住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加强教育和管理。
五、对后进生多一点包容,再多一点鼓励和表扬。
由于后进生行为习惯、自制力等方面较差。他们做错事的时候多。他们因此受到的歧视和批评也多。班主任应对他们多一点包容,多一点指导和鼓励,再多一点信任,相信他们会有进步。小袁不爱学习,上课不认真。有一次,他在上课时战了起来。我问他,你为什么站起来?他说“因为我想睡觉。”我没有批评他,点点头说“好吧。当你觉得不困了,就坐下来吧。”因为我明白:小袁已经意识到上课时不应该睡觉,而应该学习。他也在努力克制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那我还应该做一些什么呢?那就是课后鼓励和辅导,并给予适当的表扬。
六、发掘后进生的优点和长处,培养其自尊心与自信心。
李白曾说“天生我才必有用”。作为班主任,应该相信每个后进生有差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只要你善于发掘后进生的优点和长处,你的学生、你的班级都会受益非浅。有的后进生往往是运动会、班会课、体育课以及其它活动的积极分子。作为班主任,就要抓住其闪光点,鼓励和表扬他们,为他们提供表现才能的机会,这样才能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取得他们的信任。只要多关心和尊重后进生,并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善于从一些小点滴中发掘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消除自卑感,树立信心,直至向好的方向转化。我班上有一位后进生,我发现他有一个优点:喜欢画画。我看了他的画后,在班上称赞了他,并让他负责这期的黑板报。他大受鼓舞,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查阅资料。在很短的时间办了份不错的黑板报。我又一次表扬了他,并让他担任宣传委员,从这以后他的坏行为也大大减少了,学习更努力,并且有了很大进步,他自己也有成就感。由此可见,班主任发掘后进生的优点和长处,培养其自尊心与自信心,这是非常有利于后进生转化的。
有时,要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况且,有些闪光点是一闪而过,很难察觉。这就要求老师要用辨证的思想,敏锐的眼光,深刻的洞察力,锲而不舍地挖掘后进生的闪光点。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只要“扬其长,避其短”,就会取得
七、注意提高后进生的心理素质
后进生的心理素质差,感情很脆弱。当他们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挫折时,他们的应对能力很差。而且,他们会变得烦躁不安、悲观、失望,甚至自暴自弃。这就要求老师抓住适当时机进行疏导,帮助他们积极应对,引导他们在挫折面前学会自我调节,克服脆弱心理,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曾经,有一位女学生和一位男同学发生纠纷,还打了起来。她觉得自己吃了亏,心里特别委屈,就趴在桌子
上哭,午餐也拒绝吃,别人劝了也没用。我只好把那个男同学叫来问明原委。他也非常激动地说,她在吵架时把他的本子撕了,所以才动手打人。两人都有错,都有委屈,批评谁,谁都不依。于是,我先不追究两人的过错。我换了个话题,给这个南同学讲“绅士风度”以及男女之间的礼节。这个男同学听了后变得很惭愧,主动说,他不该打架。我问他愿不愿跟这个女同学和好?他点点头。然后,他主动跟这个女同学道歉。待这个女同学情绪转好后,我找她聊了很久,跟她讲了女性不是弱者;保持冷静是处理好任何事件的先决条件;忍一下,退一步海阔天空;人与人之间和为贵……从这以后,这个女同学不再那么脆弱,与同学发生的纠纷也少了。由此可见,班主任对于一些不良事件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班主任工作是要采取措施,杜绝这些纠纷事件;另外,班主任还可以把这些事件变为提高后进生的心理素质的工作内容。用学生亲身经历的事件来教育和引导他们,如何自我调节,自我控制;如何克服脆弱心理;如何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这远比空洞的说教容易理解和接受。
八、后进生转化工作需要反反复复,持之以恒地抓。
后进生的转化是有反复的。因此,班主任要反反复复,持之以恒地抓,因为后进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自信心、思想情绪不稳定。如果一松懈,以前的努力可能功亏一篑。请相信“老师的量变,一定会引起学生的质变”。以前,我班有位很胖的男学生较懒散,不喜欢运动。上体育课时,同学们都跑步,他却站在一边不愿跑。我就动员他的几个好朋友带着他跑。他做广播体操不认真,我就把班长和体育委员安排在他的前后,给他做个好榜样,他就不再随随便便,也学着把体操做好了。我也常常问他上体育课的情况,督促他多运动。我还找班干部指导和协助他完成各项体育锻炼。对于这些特殊“待遇”,他也感到不好意思,慢慢地改掉自己懒散的坏毛病。
后进生并非永远都是后进生,他们也会有进步的。处于成长中的中学生可塑性很大。关爱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职责;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也是教师应尽的义务。在后进生的转化过程中,班主任要在他们身上多花时间和精力,“勤”关注他们:要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后进生心理特征及形成原因;要多动脑,注意工作技巧,采取多种方法和措施,然后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转化工作,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只有重视后进生的转化,狠抓后进生的转化,才会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班主任应该把对后进生的转化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本书深刻德说明: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好的教育。当我们埋怨学生的时候,赶紧拿起书来充实一下自己吧,让自己眼界更开阔,让自己多一份包容,多一份关爱,多一份赏识。
黄华君
第三篇:赏识学生--读书心得
生命如水,赏识人生;善待生命,学会赏识!
作为一位教师,说实话,我们的每一天都是充满噪音,充满疲惫的。为了教学质量,为了班风班纪,为了各项评比,为了一份责任,为了一种良知„„我们的每一天都工作得尽心尽力。但是在工作过程中,又容易烦心上火,于是批评学生、教育学生就会在所难免。虽然我也知道表扬与批评结合的道理,我也知道表扬比批评更有效的结论,但事实上,我还是经常控制不住自己,批评学生,搞得学生、自己都没了好心情。
周弘老师的《教你如何赏识你的孩子》一书,不仅是一部让家长深受启发的家庭教育著作,同时也是一部让我们老师深受启发的教育参考书。在这本书里,作者从一个父亲的角度谈了他对自己聋哑女儿周婷婷的教育历程,怎样把一个三岁半时还一个字不会说,震耳雷声都听不见的女儿周婷婷养成了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并用这种方法,在中国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早慧聋童。作者经过18年的生命体验,把追蝴蝶的教育方法提升为赏识教育,这是一种神奇而又普通的教育方法,也是一种新鲜而又古老的教育方法,让我再一次感受到此书带给我的震撼。我也充分感悟到赏识教育的核心就是尊重,我们应当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赏识孩子,尊重生命,让孩子得到真正的快乐,引导他们走向成才、成功之路,这是生命成长的规律使然。同时,我也深深地领悟到赏识教育并不只是简单的表扬加鼓励,赏识的概念里也有批评,也有惩罚,古语“玉不琢不成器”,“无规矩不成方圆”能很好地概括这层意思。
首先,我们要知道赏识是是一种爱,是尊重、理解、宽容前提下的爱,是包含信任和等待的,是和谐而平等的爱,是鼓励孩子追求成功的爱,更是陪伴孩子品尝失败的爱。
爱赏识教育的本源是爱,如果我们的老师、家长都能用爱的眼睛去发现孩子的优点,用正确的方式指出和改正孩子的缺点,那我们的孩子或许会是另外一个样子。“你能行”,“你真棒”,在老师、家长的鼓励下,许许多多的孩子在快乐中改变,在快乐中成长。在本书中有这样一段使我感触颇深:记得女儿七岁刚接触应用题时,有一次,十道题只做对了一道,周弘老师满怀深情的对女儿说:“简直不可思议,这么小的年龄做这么难的题,第一次居然就作对了一道。”女儿这时露出了喜悦的表情,她还想进一步证明自己。就说:“爸爸,你小时侯会不会做?”爸爸说:“我肯定不会做,像你这个年龄,这么难得应用题,爸爸连碰都不敢碰。”女儿顿时信心倍增,仿佛插上了飞翔的翅膀,自由的翱翔在数学知识的天空里,仅用三年时间学完了小学六年的课程。读到这里不由得使我想到,换了其他家长‘十道题只做对一道时’可能两记耳光早就过去了。错一道应用题还情有可原,错九道那就不可饶恕。而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孩子哭大人叫,乱作一团。什么也干不下去。更无从谈孩子会喜欢数学,成绩优异。对数学不反感就已经不错了。
周弘老师的成功也提醒我们反思我们在教学中的做法,赏识孩子是使我们教育成功的有力武器。我们何不拿起他运用于我们的教学之中呢?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在课堂上你的一句表扬,一个肯定,会让不自信的孩子变得自信,会让他们快乐一天,不断的鼓励会让他们爱上你,爱上你的课,这就是赏识的魅力。
当然,赏识孩子是赏识孩子的优点、长处和进步,而不是忽视孩子的缺点和弱点。该指出的问题应当及时指出,该批评的问题应当及时批评,该制止的问题应当及时制止,这是不能含糊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人把赏识仅仅理解为表扬加鼓励,于是走进了误区——为赏识而赏识,结果是得不偿失。那么赏识教育到底还能不能批评孩子呢?我认为应该批评,最好的批评应该是没有痕迹的批评,不伤害孩子自尊的批评,但这种批评是建立在“我们是朋友”的基础之上的。周弘老师说他自己也曾打过孩子,不但打过,打的还是别人的孩子。有一个孩子有明显攻击他人的行为,冲撞或动手打别人。周弘老师为此对孩子提醒了三次。第一次是:打人是不对的,你打别人,别人也会疼的;第二次是:老师反对打人的行为,如果你再有这种行为,老师就打你手心一下;第三次就轮到行动了,周弘温和地说,你又打人了,现在老师要惩罚你了。孩子似乎并不相信温和的周老师真的会打他。于是在孩子不太相信的眼神中,周弘提起孩子的手,在他手心上重重地打了一下。孩子不相信这是真的,对老师反击了一下,周弘又抓住他的手,狠狠的打了一下。孩子放声大哭。在周弘老师的坚持与引导下,这个孩子最终改掉了打人的坏毛病。
说实在话,我是非常赞赏周弘老师的做法的,并且,我也一直认为真正的尊重,真正的赏识,是基于维护学生尊严之上的“严格要求”,并不是像前段时间某所学校提出的“不能批评学生和变相批评学生”“学生在上课时间可以自由喝水,可以自由去上厕所”,“学生可以不站起来回答问题”等等这些片面细化了的“要求”;更不是在“学生漫不经心地答错了”,仍不给予指正,还一味的表扬“错了并不重要,你是一个勇敢的好孩子!”这些表面上所谓的“尊重”,并不是真正的“尊重”。美国的学生上课很随便,也许有如像以上学校要求的种种,但是他们的基础教育质量怎样?他们不也在像我国的基础教育看齐吗?真是“美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吗?我看未必吧!我们学习西方的教育本质(如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断章取义”,更不是拿什么表面的皮毛的东西来曲解,何况“拿来主义”更需要“因地制宜”。当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学会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使其得到最好的发展,但这不意味着“不要批评”、不要赏罚分明的规章制度了。俗语说“良药苦口利于病”。真正的尊重,完全的教育,是包括适宜的批评和相应的章制的,只要是批评和惩罚基于关爱学生,那就是最好的尊重学生,我认为。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确定整个惩罚制度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尽量多地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要求他。”这与古语“玉不琢不成器”不是同出一辙吗? “温柔的提醒,坚定的惩罚。”这就是周弘老师所倡导的赏识教育。
总之,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有爱心,充满自信,全面发展的人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相信在我们爱的感召下,加上“永不放弃,永不言败”的信念,将教育进行到底吧!用周弘老师的一句话结尾吧:生命如水,赏识人生;善待生命,学会赏识!
生命如水,赏识人生;善待生命,学会赏识!
红山小学
郑建忠
2010.2
第四篇:《赏识你的学生》读书分享
《赏识你的学生》读书分享推荐
中桥小学 张璐路
作者介绍:
山东邹县人。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为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所长、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文艺批评家协会副主席、辽宁作协副主席。法国、日本、台湾等传媒曾发表过对其研究的评论和介绍。
内容简介:
由孟繁华主编(海南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一版)的《赏识你的学生》这本书,总会被封面上那句“本书不仅会改变许许多多教师的教育理念,而且会影响千千万万孩子的一生”所震撼。本书作为一本探讨教育理论与方法的著作,并没有从理论上对我们进行空泛枯燥的说教,而是以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在说明着一个道理:书中《老师,您听我说》、《要帮助,不要教训》、《我以性命担保她行》、《谁错了》、《难忘的体罚》、《迟到的理由》、《恨,铁就成钢了吗》等折射出一个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案例,从教师、家长、学生的角度诠释了赏识教育的真谛,读着这些文章,我不由得联想到了自己,联想到了身边的学生,联想到了那些对我们教育满怀希望的家长们。折射出教师善待每一个生命的教育理念。它像一轮又一轮的波浪不断冲击我的心灵,让我沉思,让我审视我的教育方式,寻找我的可取与不足。读罢《赏识你的学生》,强烈的感到有一些词语在我的头脑中反复呈现。那就是“赏识、宽容、理解、信任、责任、奉献„„”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这样的话:“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无论年龄大小,地位高低,人们都希望得到别人的不同,都不会拒绝别人的赞扬,来自别人的赞扬或奖励,都会令被表扬者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那么学生也一定会朝着你引导的方向前进的。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领悟到不仅要尊重每一个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个学生,赞赏每一个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赞赏每一个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个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赏识就是爱的体现。它不是虚情假意的作秀,不是居高临下的宠幸,不是不讲原则包办代替的溺爱,它是发自内心的真诚关爱与殷殷期待。它并不深奥,它
也许就是一句“你很聪明”,“我就知道将来你能成为科学家”,就是摸摸孩子的头、牵牵学生的手、就是把没有自信的学生推到赛跑道的起跑线上的,甚至它还可以是一句“我以有你这样的学生而感到骄傲”。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爱抚的动作、一次表现的机会往往就蕴含着赏识,就能生动地表达你的赏识。
我们将托起祖国明天的太阳。如果我们不对太阳倾注殷切的期望,那么太阳也将不会放射绚丽夺目的光芒,让我们都来做一个美丽的教育者!
第五篇:《赏识你的学生》读书心得体会
《赏识你的学生》读书心得体会
榆林市第七小学 方娥
我认真阅读了孟繁华教授的《赏识你的学生》一书,这本书从家长、学生、教师等角度,选择了一个个典型的案例,来诠释成功教育的奥妙所在,每个故事的后面还附有家长留言,专家评析,生动而又引人入胜,故事情节又往往出人意料,处处闪耀着智慧的火花。故事的主人公往往是一些被人们认为智力低下的学生,这些学生,在教育者的启发、赞赏、激励下,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走上成功之路。下面,我主要阐述一下我的几点感触:
一、赏识是爱,赏识是尊重
赏识是沟通、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真爱学生,才会像书中那个和花儿说话的孩子,低着头、弯着腰,与学生进行心灵的交流,才能从每位学生身上找到金子般的闪光之处。长期以来的“精英教育”致使很多学生因为评价制度的偏颇成为所谓的“差生”,而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最广泛地提高人的素质。现代智力理论也表明,人的智力绝非仅是学习能力。“一支铅笔有多少种用途?”——无数种,更何况万物之灵的人!
爱是尊重。作为教师,尊重每一个学生是最基本的师德的表现。尊重学生就是尊重每位学生的人格、自尊心、个性、情感、甚至隐私。教师应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更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一个人若没有了自尊,没有了自我,是难以想像的。
二、赏识是不经意的一次鼓励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写到:当学习困难的儿童跟能力较强的儿童在一起上课、学习的时候,需要对他们有特别的关心和耐心。不让一句话、一个手势使得儿童感到教师已经对他的前途失去了信心。
书中有这样两个故事:有一个爱拉小提琴的男孩,每天吱吱喳喳地拉,每个人都忍受不了他的嘈杂的声音,甚至连家人都不愿多理会他,他觉得自己失败极了,只有跑到后山,面对着花花草草,他才有继续拉的勇气。有一天,出现了一个老人,安静地听他拉完,甚至为他鼓掌,小男孩兴奋极了。老人说“我是聋的,但我能感受到你拉得很好~~”男孩子开心极了,每天早早起来,到后山只想为唯一的聋了的老人听众拉上一段,几个月后,男孩子的琴技突飞猛进,而其实这位“聋”老头是一个资深的小提琴演奏家。
美国有一个家庭,母亲是俄罗斯人,他不懂英语,更看不懂儿子的作业,但每次她都认真地把儿子的作业拿在手上,仔细地看,由衷地赞叹:“太棒了!”然后小心翼翼地把作业挂在墙上,逢客便讲:“瞧,我的儿子的作业多棒!”客人当然点头附和:“真不错!”儿子受到了鼓励,每次都争取比上一次好,成绩一天天地提高,成为杰出的人。
三、赏识是用生命诠释的艺术
《赏识你的学生》中专家说道:“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和理解至关重要。只有善于理解生命,才能真正达到对孩子的理解。”要理解学生,必须把学生看成一个独立的人格体,必须与孩子进行平等地对话,善待每一个生命,用真诚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要达到这种境界,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不断去摸索,实践——试着去了解每一个学生,试着去知道学生需要什么,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才是他们能够接受的……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形成自己的一种技巧,甚至形成一种人格魅力。《让孩子摆脱噩梦》中写到李圣珍老师救治了许多的“问题孩子”,她的成功正是教育教学艺术、人格魅力的体现——用自己的生命去理解与爱另一个生命赏识的辨证观。
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既有知识结构、教育方式等方面的更新,又有对教学目的和对学生评价方式的调整,其核心便是教育对“学生主体”的尊重,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而《赏识你的学生》——就是这本书,为教师们提供了与学生最直接、最深切、平等的心灵关照的机会。
从《赏识你的学生》这本书中,折射出一个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案例;折射出教师善待每一个生命的教育理念;折射出几个永不磨灭的关键词:尊重、信任、理解、欣赏、激励、宽容……天下的孩子相貌不同,性格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渴望听到喝彩。作为一个教育者,又何必吝啬简单的一句:“孩子,你能行”呢?
我坚信“给学生多一点关爱,多一份宽容,就有多一份收获”,只要有爱,学生健康成长的梦想就可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