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依法治国学习心得
依法治国学习心得
依法治国学习心得
同志们:
这次全会开得很成功。会议听取了县委常委会的工作报告,增补了6名县委委员,审议通过了《中共xxxx县委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县的实施意见》,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
县委全会通过的实施意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和州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紧密结合xxxx实际,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加快建设法治xxxx进行了全面部署。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州委十届五次全会的安排部署,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县的有机统一,着力推进依法决策、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依法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面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推进依法治县、建设法治xxxx,为转型跨越、率先小康、强县富民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下面,我代表县委常委会,就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州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县讲五点意见。
一、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和省委、州委决策部署上来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以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党在依法治国道路上的一次历史性跨越,是党治国理政思维的突破、方式的创新。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对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省作出了新的部署。州委十届五次全会对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州各项工作作了具体安排。全县上下要进一步深化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迅速行动、认真抓好十八届四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州委十届五次全会的学习贯彻,学深学透、入脑入心,切实做到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第一,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与中央、省委和州委保持高度一致的政治坚定上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高瞻远瞩、运筹帷幄,不为任何干扰所动,不被任何思潮所惑,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奋勇前进。坚持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谋划推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围绕为民务实清廉,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狠刹“四风”、狠抓作风,依法依规、严惩腐败,为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在思想、组织和作风上作了充分准备;坚持抓大事、谋全局,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开创外交新局,展示大国形象,国际地位大大提升;坚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蹄疾步稳推动各项部署落实,党和国家事业各项工作亮点纷呈、成就卓著,开辟了治国理政新时代,迈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赢得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赞誉。近年来,省委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主基调主战略不动摇,大力实施开放带动、创新驱动战略,守住了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两条底线,形成了加快发展、稳中向好、开放创新、团结奋进的良好态势。州委围绕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发扬“追赶、领先、跨越”的“FAST”精神,全面实施开放带动、创新驱动、“一圈两翼”区域发展“三大战略”,全州经济社会建设实现了新的跨越、迈上了新的台阶。我们要坚决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坚决贯彻落实省委、州委的部署要求,始终把中央精神和省委、州委决策部署与xxxx实际相结合,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之保持高度一致。
第二,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州委全面推进法治建设的政治自觉上。总书记明确提出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把依法治国作为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不仅是党带领人民进行艰辛探索的结果,也是党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的总结,更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庄严选择和执着追求。我们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处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阶段,只有站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不断赢得胜利,让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我们要充分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历史意义,更加自觉地按照中央要求和省委、州委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各项工作。
第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州委推进法治建设的政治方向上来。我国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反映了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我们必须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这是我国法治与西方所谓“宪政”的根本区别。我们要正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坚持党的领导,有力有序推进法治建设;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从根本上保障人民权益;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不照搬外国法治理念和模式,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切实做到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
二、全面贯彻中央精神和省委、州委决策部署,切实做好依法治县各项工作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州委十届五次全会站在不同的高度直面不同层级法治领域的突出问题,分别对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作出工作部署。加强法治建设,对我们xxxx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6.28”事件尽管发生在六年前,但省委赵克志书记一直在告诫我们州和县要不断吸取教训,其中就有法治建设方面的教训。“6.28”事件发生以来,xxxx从乱到治、到大发展的过程就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县的过程。这次县委全委会出台的《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县的实施意见》,围绕中央、省委和州委关于法治建设的部署要求,充分汲取近年来我县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县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保障措施,标志着我县依法治县迈上了新的征程。我们要以久久为功的精神和善作善成的作风,只争朝夕,抓细抓实,确保我县依法治县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第一,必须加强党对依法治县的领导。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把党的领导贯穿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一条基本经验。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我们落实党对依法治县的领导,一要保证党依法治国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在我县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全面清理并修改废止与宪法和法律不符合,与四中全会精神不符合的>规章制度、政策文件,牢固树立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方式、坚守法治底线。二要建立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县工作的制度和机制,充分发挥党在依法治县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县委常委会已把依法治县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与改革、发展、民生、稳定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人大、政府、政法机关要主动研究解决依法治县的重大问题、重要事项,定期向县委汇报工作,供县委决策参考。三要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的能力。坚持管方向、管政策、管原则、管干部,支持政法部门依照宪法和法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着力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引导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到在推进依法治县方面肩负着重要责任,要带头学习法律、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充分认识到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法律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法律实施就是保证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实现。
第二,统筹推进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三者紧密衔接、互为支撑,都是法律实施的重要环节。
着力强化严格执法。政府是执法的主体。严格执法,重点就是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我们要以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确保法律公正有效实施。一要依法规范政府行为。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健全市场规则,确保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秩序;行政机关要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庸政现象,坚决惩处缺职、失职、渎职行为。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建立政府权力清单制度,防止行政机关法外设定权力,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二要健全依法科学决策机制。将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作为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落实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建立重大行政决策记录制度和实施情况后评估制度。规范和严格重大决策档案管理,完善行政决策监督制度。积极推行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切实防范法律风险。三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按照保证力量、减少层次、整合队伍、提高效率的原则,推进综合执法,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全面落实执法责任制,确保每一个执法部门、执法岗位、执法环节、执法人员都有明确的执法依据,都遵循严密的执法程序,都承担相应的执法责任。严格执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建立行政执法风险防范机制。严格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细化、量化行政裁量标准,完善执法程序,规范裁量范围、种类、幅度,建立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审查制度,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共享,提高执法效率和规范化水平。四要全面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坚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县、乡(镇)政府要依据权力清单,向社会全面公开政府职能、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职责权限、管理流程、监督方式等事项。加强政务服务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电子政务平台建设,对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建设项目的批准和实施,都要依法依规进行公开。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发布机制,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社会评议、年度报告、责任追究等制度。
着力促进公正司法。总书记强调,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决不能让不公正的审判伤害人民群众感情、损害人民群众权益。公正是司法的生命线,司法机关要维护司法权威和公平正义。提高司法公信力,一要坚持司法为民。以人为本,坚决克服对诉讼参与人冷硬横推的现象,推进法院“一站式”诉讼服务、检察院综合性受理接待中心等窗口建设。因地制宜地开展好节假日预约办案、巡回办案、网上立案等便民利民举措,完善巡回审判制度,拓展巡回审判范围。健全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法律帮助。建立和完善司法救助援助制度,加大对困难群众、弱势群众的法律援助,加强司法救助制度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健全司法救助体系,充分发挥司法救助基金作用,维护社会弱势群体和特殊人群的合法权益。二要确保司法公正。支持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优化司法职权运行机制,健全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探索实行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的体制改革。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严格执行案件办理期限制度,确保案件处理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还要按照中央《决定》要求,积极探索行政诉讼立案管理制度改革,解决行政诉讼立案难、审理难、判决难、执行难问题。三要推进司法公开。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狱务公开。加强人大对司法工作的监督,扩大人民监督员监督范围,完善监督程序,健全人民监督员、陪审员制度,逐步扩大人民陪审员参审范围。健全和规范司法机关与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络制度,探索建立法院、检察院办案人员权力清单制度。建立生效文书统一上网公开查询制度,依法及时公开执法司法依据、程序、流程、结果和裁判文书,确保司法活动在阳光下运行。
着力推进全民守法。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使尊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为。一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理念树立和强化,作为普法的着力点和工作目标。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把法治教育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和国民教育体系,健全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机制,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宣教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宪法至上、守法光荣的良好氛围。二要树立法律威严。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引导全体人民遵守法律,有问题依靠法律来解决。继续深入实施“5531工程”、“六项工程”建设。依法规范信访秩序,依法保障信访人合法权益。实施诉访分离,强化源头治理。完善“12348”法律服务咨询平台,发挥好各乡镇(办事处)、村(社区)法律援助工作站(点)作用。让群众相信合理合法的诉求一定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彻底杜绝“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象。三要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使其转化成为人民群众共同遵循和维护的理想信念、精神支柱和行为准则。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办好道德讲堂,广泛开展“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党员干部带头加强道德修养,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良好道德风尚,引导全县人民讲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促进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和文化支撑。
第三,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打铁还需本身硬。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为依法治县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障。一要建设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执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畅通具备条件的军队转业干部进入法治专门队伍的通道,健全从政法专业毕业生中招录人才的规范便捷机制。完善职业保障体系,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二要坚持依法从严管理。坚持执法办案“五严禁”,实行“一案双查”,严格落实执法责任“终身制”,健全错案防止、纠正、责任追究机制,严格按照原则和规矩办事。三要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大力加强律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把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法治作为律师从业的基本要求,加强律师职业道德教育,充分发挥律师队伍在依法治县中的作用。要发展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人民调解员和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发挥他们在法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要关心爱护法治工作队伍,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地投向基层,把大批有经验、有水平的法治工作者稳定在基层一线,带着感情帮助法治工作者解决一批实际困难。
三、以法治建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着力创造新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法治是社会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法治环境是新时期经济竞争力和软实力的重要指标。当前,全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处在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中央明确提出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内陆开放作为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最大潜力,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新一轮发展的强大动力。省委提出在坚持主基调主战略的同时,大力实施开放带动、创新驱动战略,全力打造“两高”经济带。州委围绕中央、省委部署,也对开放带动、创新驱动、“一圈两翼”区域发展和“两高”经济带进行了谋划部署。尽管我县不直接处在“两高”沿线,但两高经济区全省覆盖,随着“四高一铁一港口”的陆续建成,我县交通条件即将迎来大改善,为开放带动、创新驱动创造了更多有利条件,我县必将进入大开放、大合作、大发展的大交通时代。在新的时代背景和新的发展机遇面前,我们要更加清醒地认识法治对市场经济的支撑作用。经济建设只有与法治建设相结合,才有生命力和竞争优势。我们要把法治精神贯穿到市场经济活动中,把市场经济活动纳入法治化轨道,为xxxx开放创新、转型跨越、后发赶超提供新的强大动力。
第一,培育法治市场,为经济发展营造平等的市场环境。“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市场主体是市场经济的细胞,是创造财富的实践者、推动者。我们要紧紧围绕市场主体的培育、引进和保护完善法治体系,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民营经济不合理的规定,消除各种有形无形壁垒,落实相关优惠政策,确保各类市场主体平等地获得政策支持。不断完善政策体系,推进发展环境法治化,创新利用外资管理体制,增强对外来投资者的吸引力并搞好配套服务。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经济产权和合法权益,依法保障各类市场主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保证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正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类市场主体,坚决杜绝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推进工商注册便利化,探索推行“三证合一”(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制度,清理工商执照的前置性审批,充分激发人们创业的活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激发市场主体加快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
第二,建设法治政府,为经济发展营造优质的政务环境。要通过法治建设,更好地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促进外来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与本地优势资源相结合,加快我县改革发展步伐。对政府而言,要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对市场主体来讲,要落实“法无禁止皆可为”。要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大力开展减政、减负、减支“三减”工作,定期开展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对于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不适应我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需要的,中央和省、州已经取消的,坚决予以取消。对中央和省、州下放管理层级的行政审批事项,逐项梳理,沟通对接,明确承接机构,制定办事指南和操作规程。依法规范权力行为,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使权力运行守边界、有约束、受监督。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止权力滥用。强化政府公共服务,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转变,创新服务方式,为资本的生长创造适宜的土壤,为投资兴业提供良好的平台。要形成完备的政策法规体系,为支持科技创新提供适合的“水分、湿度、光照”,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创新活力。加快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改革,以解决权责交叉、多头执法问题为重点,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行政执法体制。争取省试点推进综合执法,大幅减少政府执法队伍种类,重点在食品药品安全、工商质检、公共卫生、安全生产、文化旅游、资源环境、农林水利、交通运输、城乡建设、渔业等领域内推行综合执法。当前,尤其要积极做好城管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加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建设,探索建立与社区、行业协会、社会组织共管机制,提高城管执法和服务水平。
第三,构建“平安xxxx”,为经济发展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和谐社会是法治社会,实现社会长治久安,根本上要靠法治。当前,我县正处在工
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压力大问题多,必须不断深入实施“5531”工程,保障和改善民生,规范社会行为,惩治违法犯罪,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要依法持续改善民生。要逐年全面提升我县民生水平,不折不扣执行好各项民生政策。建立比较完善的配套制度措施,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医疗、就业、住房、养老和生活保障。建立更加严格的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监管、社会救助制度。着力抓好精准扶贫机制体制建设,积极探索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有偿使用、滚动发展机制,推动扶贫工作由“救助型”向“开发型”转变,由单一扶贫到多措并举,把就地脱贫与转移脱贫结合,提高扶贫工作成效。二要依法做好信访维稳工作。完善对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强化法律在化解矛盾中的权威地位,建立健全畅通有序的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心理干预机制,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加快改革信访工作制度,按照诉求合理的解决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置到位的要求,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法合理诉求,维护正常信访秩序。要继续坚持依托群众工作中心,完善一个平台、两个渠道、诉访分离、依法办结、综合施治、属地化解的机制,将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化轨道,妥善处理征地拆迁、项目建设等工作中的矛盾纠纷,对因失职、渎职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要严肃追究责任。三要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坚持严打犯罪,深入开展严打整治,坚决打击“八类”刑事犯罪,打好禁毒禁赌人民战争,从严整治社会治安混乱、黄赌毒、涉黑涉恶突出问题,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地区,每年有针对性地开展几次专项严打整治。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政法系统绝不能掉以轻心,要百倍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依法打击针对外来投资者的违法犯罪,确保外来投资者在我县的人身财产安全。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努力使影响社会安定的问题得到有效防范、化解、管控,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稳定在全省前列,提升平安xxxx建设能力和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xxxx长期稳定。
四、突出重点,统揽全局,确保全面推进依法治县的顺利实施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我们党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体现了党履行使命的自律与担当。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是新形势和新任务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姊妹篇,共同构成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两大中心任务。从严治党、依法治国,对全面深化改革具有不可替代的保驾护航作用。我们必须把三者有机统一起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第一,坚持从严治党与依法治县的统一。善治人者,必先自治。中央《决定》指出:各级领导干部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这既是从严治党的要求,也是依法治国的题中之义。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老虎”、“苍蝇”一起打,依法查处了一大批党员领导干部包括党的高级领导干部,体现了依法治国、铁腕治吏的强大力量。国家宪法和法律是全体公民和法人的行为规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任何个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党章》是党内宪法,党纪党规是党内法律。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必须在国家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内行事,必须严格遵守《党章》和党纪党规。纪检监察和组织部门要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从严治党的纪律规定,依法引导党员干部严守法律底线、严守纪律红线,严格依纪查处违纪案件,凡是触犯法律的一律依法处理,绝不能姑息迁就,既要用从严治党来体现依法治县,也要用依法治县来保障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第二,坚持深化改革与依法治县的统一。总书记指出,“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法治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遵循。有了法治的护航,改革才能不走样、不变道、有章法,真正做到蹄疾而步稳、勇毅而笃行。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把法治思维和改革精神有机统一起来,运用法治的思维和方式推进改革,确保让改革“列车”始终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想问题、作判断、出措施,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为实现发展目标凝聚人心、汇聚力量。要紧跟改革步伐,在依法行政、司法公正、生态文明建设、社会管理创新等方面突出xxxx特色、体现xxxx亮点。要保持改革定力,只要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有利于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有利于维护人民权益、维护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不管遇到什么阻力和干扰,都要坚定不移向前推进。公检法司要强化大局意识,要有自我革新的胸襟,不拘泥于部门权限和利益,确保各项改革顺利推进。第三,坚持法治与德治的统一。以德治国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支撑,也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并行不悖、缺一不可,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西方社会也不是仅仅靠法律来治理,西方社会是依法治国与宗教治国相结合,宗教就起着道德教化作用。所以,我国历史上强调德刑相辅、儒法并用的思想,是有它的道理的。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法是他律,德是自律,需要二者并用”。在我县依法治县的进程中,要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他律和自律紧密结合起来,实现良法和美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在推动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同时,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增添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诚信精神,弘扬公序良俗,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常态化,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推动形成全民守法的良好氛围。广大党员干部要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良好道德风尚,争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同时要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把道德领域的一些突出问题纳入法治调整范围,加大执法、司法工作力度,弘扬真善美,制裁假恶丑。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把加强道德教育和依法解决问题、健全制度保障结合起来,让违法行为不仅受到法律制裁,而且受到道德谴责,引导人们强化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推动形成崇法守信的社会风尚。
五、全力以赴,确保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xxx年即将结束,各项工作都进入了最后冲刺攻坚阶段。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对照全年目标任务,认真梳理,找出问题,坚持不懈,有始有终,确保今年的工作圆满收关。第一,关于全年目标任务完成。根据统计分析预测,县内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项主要经济指标能确保完成任务;财政总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项主要经济指标离目标任务还有差距。现在离年终只有十余天时间,全县上下特别是离年度目标任务还有差距的部门,必须奋力冲刺、合力攻坚,不到最后时刻决不收兵。确实因客观原因存在较大困难的,指标部门要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要一天一调度,及时带领部门的同志与上级部门协调,要尽最大努力缩小差距,力争完成。各乡镇要对照年度任务,各部门对照全年业务指标,进行最后冲刺。第二,关于全年经济发展综合测评。今年,省委、省政府对增比进位考核指标进行了调整,划分了经济强县和非经济强县两个类别,进行综合测评排位,不再搞一刀切,同时,取消了10个国家级贫困县GDP考核。今年上半年,我县综合测评排在全省非经济强县第10位,全州非经济强县第3位。这不是我们应该处在的位置,绝不能满足这一现状,在今年全年综合测评中要争取在全省、全州排位中提位。各综合测评指标部门特别是短板指标部门,一定要认真分析原因,找准症结,加强对接和协调,努力确保每个单项测评指标都在全州、全省靠前,因工作出色,为全县综合测评排位作出贡献的,和因工作不力,指标完成不好,拖了全县后腿的,要严格兑现奖惩。第三,关于全年小康创建。我县2013年小康总体实现程度为86.4%,比上年提高了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全州平均数。排名全省第29位、全州第5位,在州的排名比2012年下滑了1位,落在了荔波后面。通过自测我县小康实现程度预计在今年可突破92%,大部分小康监测指标在去年基础上有较大提升,但人均GDP、城镇污水处理率、就业水平指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等指标在全省、全州范围内还相对比较滞后,部分指标未能真实反映我县小康创建实际水平。全面小康是党的中心任务,全县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职责、强化责任,要建立以分管领导分块调度和总调度相结合的调度制度,分管领导、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和具体负责人要强化各自责任,上下对接、左右配合,对监测指标做到胸中有数,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今年必须确保在全州排名,非强县第一,在全省提升2位以上。)
第二篇:依法治国学习心得
近日,镇党委组织我们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全民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通过学习文件内容,自己对依法治国有个更深刻的体会,对依法治国、据法工作、遵法生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重大任务,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全会强调,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如何认识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的关系?如何把中央关于依规治党的要求落到实处?本文结合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就此谈几点体会。
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提出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经验教训,在顺利实现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基础上,也逐步理顺党与法的关系。1982年,党的十二大在对党的领导如何运用法律的问题上有了重大突破,在十二大修改通过的党章中,首次提出: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党必须保证国家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经济、文化组织和人民团体积极主动地、独立负责地、协调一致地工作。这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历史性进步,标志着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向前迈出关键一步。1997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会议上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正式写入宪法,使之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在党的十六大会议上,胡锦涛同志进一步强调,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之一。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治国方略和治国理念上随着实践不断深入。党的十八大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指出:“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这些不仅阐明了宪法和法律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治国与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与依宪执政的高度统一。
依规治党是管党治党的重要原则。人们常说“党规国法”,“党规”就是“党内法规”。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就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指出,“为使党内关系走上正轨,除了上述四项最重要的纪律外,还须制定一种较详细的党内法规,以统一各级领导机关的行动”。此后,党的历届领导人都对党内法规作出重要阐述。1978年,邓小平指出,“国要有国法,党要有党规党法。党章是最根本的党规党法。”1990年,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正式确立了“党内法规”这一概念。2001年,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讲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时指出,“各级党组织和每个党员都要严格按照党的章程和党内法规行事,严格遵守党的纪律”。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讲到党风廉政建设时更明确提出要“加强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大后,新一届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内法规工作,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要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2013年发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对“党内法规”做了明确规定:“党内法规”是指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党内规章制度的总称。党内法规的名称为党章、准则、条例、规则、规定、办法、细则。同年发布的《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提出力争经过5年努力,基本形成涵盖党的建设和党的工作主要领域、适应管党治党需要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框架。在我们党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过程中,依规治党以党内法规的形式规范和约束每名党员的行为,维护全党的团结和统一,成为管党治党的重要原则。
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关系
依法治国必然要求依规治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法律的权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党章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以执政党纲领保证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依规治党是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法治信仰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体现,是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法治建设,把依法治国同党的自身建设、人民当家作主一道置于政治建设的首要地位加以强调。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就必须对自身建设提出更严标准、更高要求,就必须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坚决追究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等行为和现象,做到用制度治党、依规治党。
依规治党切实保障依法治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这些深刻阐述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要加强党的领导,则必治党从严;要治党从严,则必依规治党。邓小平曾说,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就很难保障。依规治党是依法治国的有力保障。党不治,则国不治;党无纲常,则国无纲常。依规治党搞好了,依法治国才有可能。
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都体现了执政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必然要求。两者从根本上是一致的,是相辅相成、相依共存、相促共进的,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之中。因此,我们党依法执政,既要依据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又要运用党内法规管党治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
把从严依规治党的要求落到实处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体现推进各领域改革发展对提高法治水平的迫切要求,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大方面作出工作部署,并对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从严依规治党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应以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动力,务实采取有力措施,努力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促进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努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这是依规治党必须抓好的基础性、全局性、长期性工作。应重视党内法规制定工作,广泛听取党员干部的意见,搞好党内法规的配套衔接,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要增强党内法规执行力,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处理违反制度、破坏制度的行为,维护党内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是要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应带头学法、知法、守法,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要模范遵守党规国法,自觉依法依规按权限和程序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各级党委要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党员干部要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中增强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
三是加强基层依法治理,提高基层法治水平。各级党组织应从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推进基层法治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把基础、重点放在基层,切实加强基层依法治理工作。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治工作机制,努力提高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积极解决群众在司法领域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让群众从身边案件的查办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在全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以遵纪守法的优良党风带动形成知法守法的政风民风。
四是要坚持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应认真贯彻总书记关于坚持从严治党的八项重要要求,切实做到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设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坚定反腐败斗争的既定立场和目标,做实党委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强化纪委以监督执纪问责为核心的监督责任,毫不松懈地纠正“四风”、持之以恒地从严执纪,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重点查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治病树、拔烂树,坚决遏制腐败蔓延的势头,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有力保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重大任务,提出了关于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观点新举措。全会强调,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经验教训,在顺利实现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基础上,也逐步理顺党与法的关系。1982年,党的十二大在对党的领导如何运用法律的问题上有了重大突破,在十二大修改通过的党章中,首次提出: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党必须保证国家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经济、文化组织和人民团体积极主动地、独立负责地、协调一致地工作。这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历史性进步,标志着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向前迈出关键一步。1997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会议上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正式写入宪法,使之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在党的十六大会议上,胡锦涛同志进一步强调,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之一。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治国方略和治国理念上随着实践不断深入。党的十八大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书记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指出:“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真正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这些不仅阐明了宪法和法律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也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治国与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与依宪执政的高度统一。
依规治党是管党治党的重要原则。人们常说“党规国法”,“党规”就是“党内法规”。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就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指出,“为使党内关系走上正轨,除了上述四项最重要的纪律外,还须制定一种较详细的党内法规,以统一各级领导机关的行动”。此后,党的历届领导人都对党内法规作出重要阐述。1978年,邓小平指出,“国要有国法,党要有党规党法。党章是最根本的党规党法。”1990年,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程序暂行条例》,正式确立了“党内法规”这一概念。2001年,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讲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时指出,“各级党组织和每个党员都要严格按照党的章程和党内法规行事,严格遵守党的纪律”。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讲到党风廉政建设时更明确提出要“加强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大后,新一届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内法规工作,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要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2013年发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对“党内法规”做了明确规定:“党内法规”是指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党内规章制度的总称。党内法规的名称为党章、准则、条例、规则、规定、办法、细则。同年发布的《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年)》,提出力争经过5年努力,基本形成涵盖党的建设和党的工作主要领域、适应管党治党需要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框架。在我们党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过程中,依规治党以党内法规的形式规范和约束每名党员的行为,维护全党的团结和统一,成为管党治党的重要原则。
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关系
依法治国必然要求依规治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法律的权威。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党章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以执政党纲领保证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依规治党是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法治信仰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体现,是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法治建设,把依法治国同党的自身建设、人民当家作主一道置于政治建设的首要地位加以强调。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就必须对自身建设提出更严标准、更高要求,就必须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坚决追究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等行为和现象,做到用制度治党、依规治党。
依规治党切实保障依法治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这些深刻阐述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要加强党的领导,则必治党从严;要治党从严,则必依规治党。邓小平曾说,没有党规党法,国法就很难保障。依规治党是依法治国的有力保障。党不治,则国不治;党无纲常,则国无纲常。依规治党搞好了,依法治国才有可能。
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都体现了执政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必然要求。两者从根本上是一致的,是相辅相成、相依共存、相促共进的,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之中。因此,我们党依法执政,既要依据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又要运用党内法规管党治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实践。
把从严依规治党的要求落到实处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体现推进各领域改革发展对提高法治水平的迫切要求,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大方面作出工作部署,并对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从严依规治党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应以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动力,务实采取有力措施,努力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促进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努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这是依规治党必须抓好的基础性、全局性、长期性工作。应重视党内法规制定工作,广泛听取党员干部的意见,搞好党内法规的配套衔接,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要增强党内法规执行力,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处理违反制度、破坏制度的行为,维护党内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二是要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应带头学法、知法、守法,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要模范遵守党规国法,自觉依法依规按权限和程序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各级党委要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党员干部要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中增强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
三是加强基层依法治理,提高基层法治水平。各级党组织应从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推进基层法治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把基础、重点放在基层,切实加强基层依法治理工作。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建立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的法治工作机制,努力提高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积极解决群众在司法领域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让群众从身边案件的查办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要在全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营造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以遵纪守法的优良党风带动形成知法守法的政风民风。
四是要坚持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应认真贯彻总书记关于坚持从严治党的八项重要要求,切实做到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设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坚定反腐败斗争的既定立场和目标,做实党委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强化纪委以监督执纪问责为核心的监督责任,毫不松懈地纠正“四风”、持之以恒地从严执纪,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重点查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治病树、拔烂树,坚决遏制腐败蔓延的势头,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有力保证。
第三篇:依法治国学习心得
依法治国学习心得
通过对依法治国有关知识内容的学习,加强了我对法律知识的认识,使我对法律内容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形成了良好的法律意识。民众对法律的心理认同是最高层次的,依法治国,要使民众形成真正意义上对法律的信仰和价值认同,是任重而道远的任务,也是亟待完成的任务。
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转型时期,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因此在转型时期,环境对于人的观念和意识的形成就显得十分重要,建设和完善社会制度社会法治环境,为依法治国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是重要的一步。通过学习,我认识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所传递出的法律的威严,提高了我的法律意识,也加深了我对法的精神的理解,使法律内化成为我的精神观念。在现阶段,制约我国法制化建设的最主要因素是国民法律信仰的缺失,所以重点培养我们公民的法律信仰显得尤为重要。
十八大以来,党内法规的梳理、清理、修订、制定和体系化努力,迈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新形势下依规治党的第一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也进一步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部署,正为了法治中国的目标的达成。这一目标,必须依靠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和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能力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的协同运转。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认识到必须清晰的认清形势,明确任务,进一步深入学习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的内容核要,进一步夯实党执政兴国的法制基础,巩固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力量。
于我们个人而言,依法治国与我们息息相关。法律保障我们的利益,同时也规范我们的行为,依法治国需要每一个人的自觉遵守与维护,我们要做到知法守法,如此才能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秩序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依法治国下,公民尊法守法,并受到法律保护,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我们每个人都能获得法律给予的平等的基本权利,我们每个人也都是维护国家法律法制建设的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整个社会和全体公民都必须树立法律意识,自觉遵守,自觉尊重,自觉服从与维护法律,自觉将法律作为考核规范自身在社会活动的基本行为准则。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障,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因此,维护法律权威,首先要维护宪法权威。
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和谐社会必定是法治社会,法治是安邦固本的基石,要实现政治清明,民心稳定,长治久安,就必须依靠法治,依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通过学习,我深刻认识到,只有通过整体、全面、合理的依法治国,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才可以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2015级新闻一班朱悦
文学院新闻专业学生支部
第四篇:依法治国学习心得
学习依法治国心得体会
14020140049
刘海峰
一、依法治国的概念 :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 化、法律化,从而保障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二、依法治国的内涵: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法制是民主的确认和保障,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 割。一方面,包括公民民主权利在内的各种权利都由宪法和其他基本法律所确认和保护;另一方面,公民民主权利也必须通过法律规定的程序规范而有序地行使,才 能真正得到实现。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 变。”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什么时候重视法制建设,什么时候人民民主就 有保障。最典型的反面例证莫过于“文化大革命”,无法无天,践踏法制,砸烂公检法,搞所谓的“大民主”,其结果是人人自危,每个人的权利都得不到保障。反 过来,也只有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法制的轨道上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才能保障社会主义民主的健康发展。实行依法治国,就是把社 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证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 业,管理社会事务,真正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不仅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保障,而且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治国的过程,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 导下制定法律,并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各项事务的过程,法治重视和强调公民的依法有序参与。因此,这一过程的本身也是一项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动实践。依法治国 方略的深入实施,必将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断发展。只有依法治国才能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才能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以法治维护公平正义,科学立法是引领。把公正、公平、公开原则贯穿立法全过程,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才能筑牢人们共享人生出彩机会的坚实平台。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以法治维护公平正义,严格执法是关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尊重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解决好执法不规范、不严格、不透明、不文明等问题,惩治执法腐败现象,才能确保法律公正、有效实施,牢牢树立起法治权威。
法治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要手段。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律师作为自由职业者,是宣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推进法治建设的重要主力军之一,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牢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既是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要求,也是正确领导、管理律所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三、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法治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言,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从根本上要求我们实行法治。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而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保障。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完善的重要标志。只有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才能保证公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完善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律师参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必须通过自身的工作,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促进社会主义法治的建设。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客观上要求我们实行法治。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制经济,对权利、平等、自由等法律价值有天然的依赖和促进作用。如果市场主体没有产品所有权,就不可能有交易行为,如果没有交易主体的平等和契约自由的规则,交易行为就必然难以为继和是在讲究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基础上持久进行。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律师必须在所经办的案件或其他工作中,保证当事人权利的实现,追求平等和自由的理念,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和我党宗旨,也要求我们实行法治。社会主义的终极目标要求我们的各项制度设计和安排要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而只有实行法治,才能充分保障人权,充分体现对人的尊严的尊重和爱护。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共产党的宗旨,除了人民的利益,党没有任何自己的私利。为实现人类的完全解放,也需要用法治体现党的追求公平正义的终极价值。律师是社会主义法律工作者,是法制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立场,维护党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第五篇:学习心得-依法治国
随着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两会的召开,我对党有了新的更加深刻的认识。依法治国
对于当下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只有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才能彰显法治力量,不至于成为摆设。
法治的重要性,古已有之。《管子 霸言篇》:“我国亦法令如牛毛矣,然曾无所谓法治精神者以贯注之,是以有法等于无法也。”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努力,我国的法治已达到了新高度。
刚刚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已经进入改革的“深水区”,教育、住房、医疗、养老、就业等问题,都牵扯广泛的利益。如何推进改革,就要从制度上挖掘“红利”。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兼具调节利益格局的功能,法治就是改革的制度选择。从实践上来看,依法治国是一项系统工程,即便有了完善的法律框架,从法律到法治再到依法治国,都需要漫长的积淀。正如古语所言,行百里者半九十。况且,我国有着2000多年的人治传统,邓小平说过:“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治传统很少。”在现实生活中可以听到类似说法:“明规则干不过潜规则”。人情、金钱、关系等因素都是实现法治的“绊脚石”。如此,法治的权威难以“服众”,一些人信“访”却不信“法”,不按常理“出牌”,动辄以威胁的方式解决问题,实则却深深地伤害了法治。
在改革过程中,各方面都会提出创新要求,但必须要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内进行,尽量做到先立法后推行。原因就在与,立法本身就是“开门”听取民意的的过程,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才能制定出拥有最大公约数的法律。法治精神才能彰显,党的领导才能得到巩固,社会需求也能满足。当然,这一过程要注重以宪法为核心,确保其没有违宪。
法律并不是法治的终点,最终要被落实。据统计,我国有80%的法律,需要行政机关来实施。严格执法的同时,也要采用宽严相济执法方式。对于重大问题,法律“该出手时就出手”。一旦“出手”不及时,不仅有损与法律的权威,还会导致事态的扩大。当然,对于一些较小的案例,比如城市行政执法,就不妨多一些柔性执法。不但不会影响法律的权威,反而能达到更好的执法效果,提升政府的形象,达到依法治国的目的,何乐而不为。
法治,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追求。即使拥有再精巧的法律,不能贯彻执行,法律等同于一纸空文,何谈法治精神。在依法建设的过程中,不妨将艰涩的法律条文,变成一个个鲜活的场景。“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在处理个案过程中,要防止执法者选择性执法,特别要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如此,让法律成为人们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依法治国才能如期而至。依法治国,是中国未来的目标,也是底线,决不能随意击穿,这是常识。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依法治国提出了全面要求,并让依法治国理念直抵人心,这是机遇。此时,我们已经出发。不过,我们还在路上。
1、如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首先,坚定道路自信,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质内涵和重要性.坚定道路自信就是坚持一切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尽快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其次,坚定道路自信,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民来说,我们现在走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或者说在现实上给每一人民带来了好处和利益,90后一代就能够明显的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性,因为我们接受了比以前更好的教育,享受了比以前更好的生活水平,体会了比以前更开放的观念和视野.所以我们更应该自信的坚定这条正确的道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2、如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
第一,坚定理论自信,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改革开放的关系.党在改革开放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不断回答重大的理论问题,从而形成并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第二,坚定理论自信,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这一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毛泽东思想)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第三,坚定理论自信,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部的逻辑关系.邓小平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基础性组成部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开创性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回答发展的重大问,是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部逻辑严谨,体系完善,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提出了重要的理论指导.这些理论通过每一届国家领导人的更替而与时俱进的更新,并不断更加实践的变化指导中中国人民前进的道路和方向.所以我们要坚定理论是正确的,自信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3、如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首先,坚定制度自信,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与优势.社会制度的本质是对社会发展的根本支撑作用;我国能在经济全球化大潮和激烈国际竞争中显示优越性,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制度符合中国国情、体现发展规律,这是制度的优势.其次,坚定制度自信,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原则.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阶段性原则的有机统一.最后,坚定制度自信,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需要通过一系列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来体现和实现的.制度是具体如何实践目标的具体要求,如果制度构建的好,并且执行的好,中国的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等一定能走的更加坚定.现在我国虽然有很多制度上的缺陷,但是我们应该自信,在国家进步的过程中一定能不断改进现有的不足,最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两个一百年的目标!
作为一名大学生党员,一、大学生应该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理想是人们的一种追求、向往和奋斗目标。它有理性特点,是比 较成熟或比较深沉的一种理念当代大学生,无论是怎么样的一个人,都应该有理想,而且是应该树立一个崇高远大的理想——共产主义理 想。
二、大学生应该端正学习态度
学习是当前大学生最为重要的事情,在任何时候大学生都应该将
学习摆在首要的位置,并且坚持终身学习。只有学好了专业知识,有 了一身本领,才能在走向社会之后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当代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完成好自己的学习任务,培养多方面的能力,掌握过硬的为人民服务本领,努力学习马克思主
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知识,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坚持履行“崇尚科学,辛勤劳动; 团结互助,艰苦奋斗;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义务才是对“大学生如 何实践党的根本宗旨”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