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驻村工作的一点感想观后感
驻村工作的一点感想
----观电影《第一书记》有感
畜牧发展中心西许洼驻工作组 侯继光
我不是第一次观看这部影片了,但这次是我驻村工作后再次观看,感受和上次相比截然不同。第一次是看电影,只是看情节,好奇,看沈浩到底为什么受到全国媒体的关注,几大政治局常委纷纷送来花圈,他有什么和别人不同的地方。这次看,我潸然泪下,心里对自己说,太苦了,是对沈浩,也是对自己说。
确切点说,沈浩在单位并不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人,有他没他都行,我和他一样,特别有同感,领导不重视,提拔别指望,在熬日子。沈浩主动提出下小岗村任第一书记,有胆魄,有抱负,我作为一名国家干部,一名有着十七年基层工作的老同志,是按照区活动办的安排下村驻队的,只是一名普通的干部而已,真没有沈浩同志思想高尚。
说太苦了,看电影是看不到的,只有亲身经历的人才知道成群的苍蝇,白天也敢出来叮人的蚊子有多可怕,吃水要自己拎桶到农户家去借,大汗淋漓衣服发馊无水能洗等等这些电影里根本没有表现,也许不是重点而已,但我却深有体会。
沈浩同志之所以得到小岗村群众的拥护,是因为他一心想着百姓,想着村集体,想着村里每一位群众,不管他是干 部还是一般群众,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一视同仁。他不怕恶势力,敢于同歪风邪气作斗争,站得直,站的正,从不考虑个人安危。在集体利益受到侵害时,利用法律武器保护集体利益,这些我很有同感。
我们所住的西许洼村是一个矛盾纠纷不断、两委班子瘫痪多年、连续上访多次的乱村,别说发展,就稳定一项让镇党委头痛得要命。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维稳,解决上访问题这个老大难。和沈浩一样,刚到村中,上访户的各种刁难接踵而来,如不解决就有马上进省、进京上访的可能,并时不时用语言相威胁,其实想通过上访左右村两委班子建设,以达到其幕后操纵两委班子的目的。
驻村工作组通过两个月左右的走访弄清了事件的来龙去脉,果断出手,采集证据,利用区信访研判的大好时机,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并得到了上级领导的的鼎力支持和相关部门的全力配合,利用法律手段对上访户开展了综合治理。由于前期工作做得细,证据确凿,狠狠打击了这些违法上访的不安定分子,保护了集体利益不受损失,维护了西许洼村的安定团结,为西许洼村以后的经济发展扫清了道路。
这次西许洼村上访案件的解决与沈浩解决私人霸占小岗村推土机事件具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利用了法律武器。
沈浩在三年时间内为群众做了许多实事、好事,三年后,群众自发签字要求沈浩留任三年,看到这儿我流泪了,还要 受三年罪,已经功成名就,如果是镀金,沈浩该毫不犹豫地走了。然而他没有走而是带领大家架铁路桥,引外资,直至他倒在小岗村的土地上。他用他无私的奉献诠释了什么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什么是一名真正的驻村工作者,我要向他学习,学习他不顾小家,顾群众;不要政绩,要实绩;不是镀金,是掘金的真真实实为群众办事的精神。
西许洼村一清二白,村民主要依靠种地,打工生活。由于是岗上水利条件不好,种地收成低,特别是旱季,因浇地时常发生矛盾,群众吃水也成了问题。驻村工作组通过走访了解到主要原因是线路老化,电压不足造成的。工作组利用节假日、晚上拜访电业部门协调更换老化线路,终于电业部门答应为西许洼更换老化线路。村里干部群众都说这个事办得好。
驻村工作组还利用自身优势为养殖户牵线搭桥进仔猪,办养蜂证。利用休息时间开挖排水沟等等。只要是群众的困难就是驻村工作组的困难,就要想办法、动脑筋,哪怕再苦再累。当然,这些与沈浩同志的成绩无法相提并论,只要我们想着百姓,能为百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无怨无悔。
小岗村富了,可我们的西许洼还很穷,看过电影,我们也在自问,怎样才能让西许洼富起来?这是驻村工作组正在考虑的迫在眉睫的问题,《第一书记》给了我们启示,土地 整理、招商引资,腾出有限土地,用于发展高效农业、观光农业、采摘农业不失为西许洼发展的一剂良药。
《第一书记》带给了我许多许多,我要向沈浩同志那样,以村为家,与群众共荣辱、共甘苦,为西许洼经济发展,再现辉煌交上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2012年9月10日
第二篇:浅谈驻村工作
创新驻村工作替身指导能力
——滨海工业区(马鞍镇)驻村中心许关水
今年以来,滨海工业区(马鞍镇)贯彻落实中央“基层组织888建设年”和县委、县府“联村促发展”指示精神,实行了机关干部专职驻村(居)工作制度我有幸被镇党委,政府挑选到华阳、东联两个居委会担任驻村(居)指导员,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虽然有多年农村工作经验,在新的形势和挑战下,经过半年多来的实践和探索,怎样当好一个驻村(居)指导员有一下三点感受。
一、专职驻村首先要摸清“三个底”
1、两套班子情况底。主要看班子战斗力强勿强,工作协调能力好勿好,党员队伍凝聚力有勿有,居民群众向心力高勿高,如果这些条件完全具备,就是团结和谐的好班子,驻村(居)工作就能顺利地开展,上级交办的任务就能不折不扣地完成。反之,如果班子不和工作不力,信任度不高,那么作为驻村(居)指导员,就要认真思考,做好参谋,当好娘舅,这是驻村(居)工作的首要任务之一。
2、居民群众思想底。尤其是北片。由于开发建设需要,一部分居民群众由于拆迁安置,居住地分散,他们在做什么、担什么、求什么?缺少更多了解和教育管理。谈心交心难度相对加大,结合上半年
1省,市,县开展的“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为驻村(居)工作提供了更好的有利条件,通过走访摸清了居民群众的居住分布情况,家庭生活情况和思想要求情况,为进一步做好驻村(居)工作打下了扎实的群众基础。
3、(村(居)经济实力底。俗话说:“有章理事,有钱办事,有人管事,”村(居)经济的强弱关系到社会各项事业能否有保障,村(居)工作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所在,如果村(居)经济匮乏,甚至入不付出,那么作为驻村(居)指导员,一方面要鼓励村(居)干部尽心尽力做好工作,另一方面要帮助他们开展“增收节资,开源节流”,要坚持花小钱办大事,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千方百计取得居民群众的支持和理解,从我驻华阳、东联两个村(居)的情况调研来看,东联常年收支保持平衡,结存资金尚有近百万元,华阳每年需要上级补助,15万元,收支才能平稳度过。
二、专职驻村重点要做到“三个子”
1、放下架子。实行专职驻村(居)工作,指导员有更多的精力与村(居)干部交谈,有更多的时间与党员群众接触,要放下架子与他们一起同甘共苦,把村(居)工作当作自己的责任,把群众要求作为服务宗旨,不要自以为是高高在上,认为我是政府机关派驻的干部,不与村(居)干部心连心。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遵守机关干部行为规范。否则,驻村(居)工作始终打勿开局面,则将一事无成。丧心威心。
2、出好点子。驻村(居)指导员既是一名联络员,情报员也是
一名服务员,战斗员,要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联,在上级领导交办任务时向村干部要讲清意义,讲明意度,布置工作时要讲透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帮助召开有关人员会议作出部署,提出意见建议,做到不拖,不推,不回避。如果对工作无动于衷,不问不响,听之任之,那作为一个驻村(居)指导员是不受欢迎的。如上半年全镇上下开展的“大走访”活动,根据上级入户率要达到100%,所以我就主动与两个村(居)主要干部商讨,提出了在家居民实地走访,上班居民干部夜访,外出居民电话约访”的“三访”工作举措,收到较好的访问效果。也受到村(居)干部的赞赏,确实是一个农村老干部的经验总结。
3、敢挑担子。一个驻村(居)指导员虽然职小无权,但在一个村(居)中有最大的发言权、建议权、反映权;当县体工作中村(居)干部遇到危难时驻村指导员要敢于解危;当居民群众遇到困难时要敢于解忧,在社会管理遇到困难时要敢于解脱;当工作遇到投诉时,要敢于承担责任,妥然处置,不扩大事态,不矛盾上交,不推诿扯皮。要在指导员的职权范围内全权驾驭,争做一名合格的,称职的驻村指导员。
三、当职驻村关键要树立“三个感”
1、工作要有责任感。一个充满责任感的人,才有机会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因为责任是一种担当,一种约束,一种动力,一种魅力,一个人只要有了责任感,才能实现自己的承诺,才能克服各种困难,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每个人不管处于什么样的职位,只要怀着珍惜工作,珍惜一切的态度,才能有更好的心态投入,才能有敏捷的思维方式。工作才能出色完成。驻村半年多来,两个村(居)工作不管大事、小事,不管热点、难点,我都能动手,动口,动脑,亲自参与做到。
2、工作要有事业感。县机关有位领导说过,不当领导了,但们然是一名共产党员,一个员名员而这两个“员”的身份实际上还是一名机关办事员,办事员就要办事。他的这些话对我启发很大,我是从人大岗位退下来,离退休还有整整五年,目前实质的工作岗位没有了,管管下一代,当当指导员,工作比较轻松,但是要对地起党,对得起自己是多年农村工作富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农村干部,还有一定作用可发挥。所以,年初党委主要领导征求我和一些同志时,我就主动提出当一名驻村(居)指导员,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这样做。人民的要求需要我们这样做。
3、工作要有荣誉感。荣誉是每个人所追求的目标,但要在平时的工作中赋予更多的使命,才有资格获得荣誉。首先要善于把握宏观形势,在行动上率先垂范,其次要把工作做好,做得更有成绩,成为全镇的典型,如果没有荣誉感,工作就无所事事,我曾经有过这种想法,2007年组织要求从人大岗位退下来,当时人大工作我做得比较出色,心理感到很不愉快,什么事都不想干,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心也静下来,思想也转变了,无论做什么工作,只要脚踏实地地去做,都能得到收获。09年、10年、11年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并荣获三等功。领导的信任,又给了这么大的荣誉。我是没有理由不把工作做好。而且要做得更好。做到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区
(镇),后进创先进,先进更先进。
半年多来的驻村工作,使我深深感到,只要摸清“三底”、做到“三子”、树立“三感”,创新驻村工作,提升指导能力,确保村基层组织创出新水平,作出新成绩。
第三篇:“驻村蹲点”活动感想
*****村“驻村蹲点”活动汇报
为切实掌握农村基层实际情况,为深入了解群众意见,倾听群众呼声,帮助群众排忧解难,解决实际问题,旗委组织部开展了党员干部“驻村蹲点”下基层活动。为响应**委组织部号召,积极参与走基层活动,本人***随组长***,组员***,在*****村进村“驻村蹲点”活动。在一个星期的走基层活动中,驻村小组与村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对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有了进一步了解,对本职工作也有了新想法、新认识,下面我对本次活动中了解到的一些情况作简要阐述:
一、***基本情况
***村是青龙山镇唯一一个少数民族村,村内少数民族总数占全村人口的80%以上。*****镇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土地面积****亩,现有居民***人,****户,年人均纯收入****元。该村以农业与畜牧业为主,主要经济作物为玉米,全村年产粮食****万斤。全村牲畜存栏量***只,其中羊***只、毛驴***只、猪***口。
二、****村已取得成绩
(一)扶农政策得到进一步贯彻落实
近年来,****村民委员会按照上级要求,严格落实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做到资金落实到位,无截留现象。
切实维护了农民的根本利益,鼓舞了农民的生产热情,确保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基层民主建设初见成效
2012年8月,***村真实反映村民意愿,严格按照选举程序,遵守选举细则,顺利平稳的完成小城子村两委班子换届与村民代表的选举。现任两委班子更加注重基层民主建设,积极主动实施村务公开,在重大问题决策上,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会议,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真实反映群众诉求,力求决策公开、公正、透明。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
***村在2000年铺设自来水管网,人工挖掘自来水井2口,解决全村***户村民人畜饮水问题。自2011年初以来,由于地下水位下降,一口自来水井出现干枯现象,直接导致全村75户村民人畜饮水困难。当地村民为解决人畜饮水问题,只得采取农用柴油车、畜力车等方式到2公里以外的水源处拉水,不仅给当地村民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而且消耗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增加村民的生活成本,降低村民生活质量。解决小城子村吃水难问题,已成为悬在村民心中的头等大事,村两委班子多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会议,并且已制定解决方法和施工方案,但由于资金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落实。随着小城子村的农民持续增收,城镇化水平不
断深化,小城子村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有待提高完善。
(二)农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调整。
近年来,****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绩,但现有成果还不能满足当地农民持续增收、过上小康生活的诉求。总体看来,***村经济结构仍存在不合理之处:小城子村大部分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于粮食种植收入,由于农业基础设施落后,种植品种老化,种植过程机械化程度低,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等问题直接影响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经济效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的同时,现有农业产业结构牵制了大量有效劳动力,致使小城子村村民投入二、三产业比例偏低,增收效果不明显。总结起来,农业结构矛盾主要在于结构调整的方向不明确、重点不够突出,品种结构与生产布局变化不是十分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一项长远任务,需要村两委班子顺应时代要求,及时更新观念,进而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四、对***村的两点建议
(一)加大资金争取力度,完善村阶梯水价制度
自来水饮水问题已经成为小城子村村民关注的、丞待解决的首要问题。资金问题是解决小城子村自来水问题的难点与关键。
加大力度,争取多方面资金支持,是解决资金问题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小城子村的定点帮扶单位(*****与****
公司)作用,组织汇报材料,向帮扶单位真实详细反映村内人畜饮水现状,组织相关单位到本村现场了解情况,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关注与帮扶单位支持,在不增加本村村民负担基础上,争取各方面资金支持。
另一方面,在加大节水宣传力度的同时,组织制定实施村阶梯水价细则。在过去的几年里,村民节水意识淡薄,使用自来水进行自家菜地灌溉,严重浪费本已匮乏的水资源,造成当地地下水下降,自来水井枯竭。新的自来水井建成后,组织起节水监督小组,定期检查各家水表,按用水量进行阶梯收费,利用经济手段控制村民用水量的同时培养农户节约用水良好习惯。
(二)提高文化素养,增强致富本领
***村民致富愿望迫切,但由于文化水平限制,不能掌握行之有效的致富本领,阻碍了村民持续增收。
****村民应以全旗开展的“培育新型农民”活动为契机,努力学习新的种养技术,丰富自家种植、养殖项目。充分发挥村内大中专毕业生文化接受能力强的优势,以大中专毕业生为培训先导,根据村民文化构成层别,逐层教育学习,大规模培育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本领、有作为的“五有”新型农民大规模培育“政治素质高、文化水平高、群众威信高、发展能力强、服务能力强、协调能力强”的农村党员干部。发挥有知识村民党员积极作用,通过开展先进思
想传播、科学文化教育、技能培训、良好行为养成、亲子阅读、文明传承等活动,使广大农民群众提高思想觉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掌握一技之长增强创业致富能力。使农村干部和党员群众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带头致富本领和服务群众的能力,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党员干部下基层“驻村蹲点”活动,反映了*委*政府对农村工作的重视,体现了旗委组织部对党员干部的新要求。下基层工作组向基层群众直接传达了旗委旗政府的关怀,与此同时,反馈回基层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新期望。本小组在组长张德玉的带领下,对老乡一字一句解释政策,对上级一息一声的反映基层呼声,最终圆满的结束了本次下基层“驻村蹲点”活动。
第四篇:2019《驻村第一书记》观后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驻村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近日《焦点访谈》栏目播出了系列报道《驻村第一书记》也备受欢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2019《驻村第一书记》观后感8篇大全。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驻村第一书记》观后感1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焦点访谈》栏目播出了系列报道《驻村第一书记》,报道了我国优秀的驻村第一书记,其中的事迹使我深受感动。我作为一名基层选调生,看了《驻村第一书记》系列报道后,让我渐渐理清了思路,也为未来的工作提供了更多的经验。
全国道德模范黄文秀的故事告诉我,应该做人民的贴心人,只有用心去跟群众交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这样才能走进群众心里,进一步开展工作。黄文秀刚到白坭村的时候同样也是不被群众理解、接受,甚至有村民说“她进门我们关门,不让她进来,她什么事都做不了,不相信她。”面对这样的窘境,黄文秀没有气馁,静下心来从百姓的角度想问题,思考百姓的需求,比如她安排村干部轮值制度,还有她帮助贫困户给小孩办理户口、报销医药费等等,黄文秀根据每家每户不同的情况都做了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扶贫工作,真正做到了精准扶贫。
黄文秀作为优秀的选调生前辈,到白坭村任职的时候也比我大不了几岁,但是她这种能够俯首甘为孺子牛,踏踏实实为百姓办实事的精神感动了我,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们在工作中也要有黄文秀这种精神,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从群众的生活实际、所急所需出发,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为老百姓服务。
驻村第一书记,这个称呼在老百姓心中早已不在陌生。为更好地完成脱贫攻坚,很多优秀的机关人员都被选派到基层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们在乡镇党委的领导和指导下,紧紧依靠村党组织,带领两委成员开展工作,在脱贫攻坚战中“驻村第一书记”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他们是党的理论的宣传员。在自己工作的地方,他们宣传国家关于脱贫攻坚和强农惠农的各项方针政策,同时做好贫困群众思想发动、宣传教育和情感工作,激发当地群众摆脱贫困内生动力。
其次他们是党的政策的引导员。为更好的抓实精准扶贫,他们指导开展贫困人员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工作,推进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到村到户,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
再次他们是助推乡村振兴的服务员。他们帮助年轻人回家创业,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就业,推进农村生活环境治理,加强农村思想道德教育,建立美丽和谐乡村。
驻村第一书记在短短的时间里,给农村带来了极大的改善,我们要为这些肯吃苦、肯付出的第一书记点赞。
《驻村第一书记》观后感2
近期,中央电视台精心组织拍摄了“驻村第一书记”系列节目(共5集),分别报道了广西、贵州、甘肃、青海、陕西等地的第一书记先进典型。系列节目的总标题为《驻村第一书记》,于9月16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及新闻频道的《焦点访谈》栏目,以一天一集的频率陆续播出。
有人会问,什么是第一书记呢,让我为大家解答:第一书记:是指从各级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优秀人员和以往因年龄原因从领导岗位上调整下来、尚未退休的干部中选派到村(一般为软弱涣散村和贫困村)担任党组织负责人的党员。他们看似普通到尘埃里,但心中却默默肩负起不普通的使命。他们倾力于脱贫工作,努力在精准扶贫上做文章,积极在扶贫第一线贡献力量。他们生而平凡,但“第一书记”的名称,在他们的青春岁月里留下了不平凡的一笔。
他们放弃大城市“体面”的工作,放弃城市里优渥的生活。毅然决然地一头扎进扶贫工作中去,誓死守在脱贫攻坚第一线。
可能大部分身边人不解,但“扶贫攻坚第一线”的观念在他们心中早已生根发芽。他们想村民们有更好的生活条件,更为丰富的日常生活;也想让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去外面的世界提升眼界,让作为祖国中坚力量的青年一代变得更好。
他们一直为全村的脱贫工作奔走效劳,却从来毫无怨言。他们带领全村人发家致富,发展特色产业,真正做到了精准扶贫,智慧扶贫。他们每一位扶贫干部都把贫困户当成自己的家人,当家人遇到了困难,竭尽全力去帮助,主动去担当。把贫困户的诉求当成第一要务,第一时间帮助解决。
“驻村更驻心”,这是每一个“第一书记”内心不言而喻的行事准则。他们不流于形式,不虚有其表。我相信只要每位扶贫干部心中有群众,眼里有愿景,脚下有沃土,奋进有动力,脱贫攻坚战定会获得全胜。
《驻村第一书记》观后感3
近期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中播出了一期关于驻村第一书记的记录节目,展示了一位来自北京审计局名叫姜海泉的驻村干部于2016年以来到贵州省丹寨县甲石村任第一书记的工作生活状况。他从刚到这个偏远贫困小山村的不适应,向通过几年的扎根农村带动大家改善贫困条件舍不得离开。
通过观看节目,有几个镜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一是,姜海泉说刚到甲石村时,真是两眼一摸黑,村里干部和村民都在不信任中善意调侃他为“小北京”,与当地环境格格不入的感觉,他的感受也或多或少反映了我刚到东街社区为第一书记的感觉,从熟悉的工作转向不很了解的基层村委工作,确实有些茫然,从何处入手,如何融入新的工作环境,也是摆在眼前的第一道难题;
二是,姜海泉从种植香菇、火龙果等产业帮助增加收入,改善贫困状况,遇到寻找水源时,他亲自上山、背水管,与村民一道劳动在一线,此时我在试问自已,同样的情况我是否能够做到,不是说出不出力的问题,而是能否从思想上扎根群众,而不是以第三人的姿态指导工作,这点思想上的转换,是能否继续做好下一步工作的基础。我们的工作才开始,同时也突然感受到了差距和责任;
三是,让我动容的是在姜海泉任期到时,村民集体挽留,并且他本人也因扶持的产业项目关键时期,最终选择留下一年的决定,让基层的群众如此挽留和爱戴,不正是我们党的一贯宗旨,服务群众、扎根群众。
只要你真心以群众集体利益出发,将心比心,工作不是一撮而就,从小事、身边事做起,一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贡献有多有少,我们只要是付出辛劳,群众的眼睛是明白的,有时总抱怨工作那么多,也没人看在眼里,图什么,要是什么事情都是等价交换的话,说明我们是不称职的,最起码不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驻村第一书记》观后感4
第一书记,这是个光荣而又有使命感的称谓。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农村驻村第一书记也如雨后春笋,在广大农村发挥着巨大作用。在这个岗位上,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他们用生命、鲜血、汗水、泪水,编写了一曲曲英雄赞歌。
黄文秀就是一个第一书记的代表人物,她用年轻的生命,给这个称谓又增加了更加光彩的一笔。进村入户,调查研究、了解情况用自己的知识、帮助了贫困、真心帮助村民解决各种困难,带领全村改造农村的面貌,她把群众当成了自己的朋友、亲戚,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办,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实践了共产党员的誓言。
第一书记,多么光荣的名称,你是党在农村脱贫攻坚战中的先锋,是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纽带,把党的各项政策宣传运用到农村、农户,把群众的各种需求呼声反馈到党的组织中,沟通了党与群众的联系。如果脱离群众,各项工作是根本完不成的。
通过深思,我做为第一书记的一员,应该对照先进、查找不足,尽快找出工作中的短板,迎头赶上,紧紧跟随着第一书记这个方阵,把脱贫攻坚占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各项工作搞好,用心用智、真心实意,使农村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与群众打成一片,把他们当成自己的朋友、亲戚,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开拓可持续发展的项目,使他们能持续增收。我一定要在脱贫攻坚战、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驻村第一书记》观后感5
近日,认真观看了中央电视台拍摄的《驻村第一书记》栏目,对于这个节目的模式和做法,深表赞同。身为驻村第一书记,我感触颇深。节目真实记录驻村第一书记的坚实脚印,展示了他们的风采。
我作为驻村第一书记,通过四年多的任职锻炼,与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积累了宝贵的基层工作经验,提高了做好群众工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吃苦耐劳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以及服务和奉献的意识;丰富了自己的工作阅历,工作能力也有了较大提高。
我认为要想做好农村工作必须要有“驻心”:
“驻心”,就是工作要有“责任心”。责任心是最持久的动力,只有把对组织的责任、对群众的责任、对事业的责任高悬于心,才会以满腔的热情干事创业。“第一书记”要牢记自己到村挂职的责任,切实把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扛在肩上,记在心里,踏踏实实为群众服务,实实在在为村里做事,坚决杜绝不作为、乱作为和各种花架子、假大空。
“驻心”,就是工作要“细心”。基层的工作比较繁杂,而且多是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小事”,可在群众心里却是“大事”,稍一粗心,就会遗漏或办不好,达不到群众满意的效果。所以,“第一书记”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时,务必要细心,要从大处着眼,小事做起,既要帮助村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抓好党的建设,更要善于发现和解决群众生活小事,特别是在给群众办事时,要站在群众的角度上,把每一个小细节都想到,用细心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得不简单,赢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驻心”,就是工作要有“恒心”。“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做任务事情,贵在坚持。“第一书记”如何在挂职服务过程中避免“兴奋——平淡——无趣”的“高开低走”,使自己始终激情如初、劲头不减?这就需要从快乐中找答案。有了快乐,就有了恒久做好一件事情的“动力源”。“第一书记”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吃得了辛苦,把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当做一件快乐的事情,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中享受快乐、收获快乐。
最美丽的风景在基层,最动人的故事在基层,最需要的服务在基层。在基层锻炼服务期间,“第一书记”只要真的“驻心”了,就会收获更多更实在机关无法得到的知识、智慧和真情实感。
《驻村第一书记》观后感6
怀着激动的心情写《驻村第一书记 心在这里扎根》的网评,想要扶贫见成效,关键要看是不是做到了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总书记日前在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强调,扶贫攻坚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这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后,党中央更有针对性的要求。
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推进,贫困人口的情况也在发生变化,既有集中连片的特殊困难地区,也有零散分布的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实现精准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这就需要改变以往扶贫工作中存在的福利化、平均主义倾向,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
实现精准扶贫,深入调研、准确识贫是前提。富裕的生活大体相似,而贫困的原因各有不同。各地要改变以往大水漫灌、手榴弹炸跳蚤的工作方式,深入调查,把扶贫对象摸清,把家底盘清。一些地方在识贫工作中总结出了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能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就是实践中管用的好方法。各地要通过建档立卡,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确化、规范化管理,做到心中有数、一目了然。
精准扶贫意味着精准施策。各地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对那些有劳动能力的,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对那些居住地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通过移民搬迁实现脱贫;对那些丧失了劳动能力的,通过低保政策实施兜底扶贫;对那些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通过医疗救助帮扶,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需要看到,现在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由此产生大批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精准扶贫,需要切实解决这一群体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提供更加精准、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各地要通过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大病保险和新农合等政策,确保留守儿童和老人不成为被遗忘的群体。各级党委政府和基层组织要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更加精准的管理和服务,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和对老年人的关怀照顾,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入山林。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做出的郑重承诺。实现这一承诺,需要各地付出更大努力。贫困不是一两天产生的,要想根治,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和发展相结合。各地要围绕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相关要求,下定打攻坚战的决心,以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让真正需要帮扶的群众享受到扶贫开发的阳光雨露。
《驻村第一书记》观后感7
近期,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连续播出《驻村第一书记》系列节目。通过观看、学习和思考,作为下派微子镇后河村第一书记的我,收到很大启发教育,心中更为明确了所担当的责任,更为自身树立了扑下身、抓实效、敢担当的工作作风和干好工作的信心,体会如下:
首先,我们要明白为什么要选派 “第一书记”下基层的问题。选派 “第一书记”下基层,就是为进一步深化基层创先争优,深入开展治理和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重要举措,是夯实基层基础、增强党的“凝聚力”的有效途径,是推动我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是,我们要明白该怎样做。
第一,认真做好摸底调研。紧紧围绕和谐稳定、经济发展、组织建设工作等重点,结合所驻村实际情况,认真开展摸底调研工作。采取入户座谈、召开党员群众代表研讨会、到相关部门吸取采纳好的建议方式等,抓“难点”、“热点”和“亮点”开展调研,准确掌握第一手信息,提炼形成实效性强的调研报告,以典型引路,为有针对性的开展下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探索建立配套制度。在充分摸底调研的基础上,明确工作方向和具体要解决哪些问题。要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群众出主意、想办法、指路子的积极性,更好更快的解决问题,从而探索建立相关配套制度。
一是建立工作报告制度。定期组织召开支村两委干部和党员、村民代表会议,通报工作完成情况。
二是建立学习研讨制度。在通报工作完成情况后,继续召开研讨会,结合实际,学习相关文件政策,集中讨论近期工作重点和工作措施。
三是建立沟通协调制度。各支村委干部原则上是在召开研讨会时负责将汇总的信息反馈给支村两委,但若遇到突发性问题应以最快速度向支村两委进行报告,支村两委干部还应经常性到镇相关部门汇报工作和了解掌握相关信息,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适应度;
第三,牢固树立良好作风。作为组织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要深知自己的一言一行代表着整个下派单位、代表着区委区政府的形象,因此我们要牢记“第一书记”工作使命,做到真干实干,纪律严、作风实,用实际行动展现下派“第一书记”的良好形象和精神风貌。
《驻村第一书记》观后感8
近日,按照上级党委的安排部署,我观看了《驻村第一书记》纪录片,学习了各位第一书记的先进事迹以及对党和人民的高度忠诚,为贫困村鞠躬尽瘁忘我工作最终改变贫穷面貌的革命精神深深打动,总结起来我有以下两方面体会并将此体会运用到以后的工作中提高自己为民服务。
一是学习第一书记们的因公忘私、扎实工作的奉献精神。要把《驻村第一书记》里的先进事迹和工作方法转化为前白村脱贫攻坚工作的具体行动,学习他们对加快发展、扎根山区的那种坚定和崇高境界,要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切实强化“不发展最不科学、抓发展必须科学”的理念,坚持将做好巩固脱贫成果、壮大村级经济、提升村级治理作为前白村支部、驻村第一书记的第一要务,以心无旁鹜的执着、咬定青山的坚韧、永不放弃的顽强,加速发展不懈怠,树立强烈的争先进位意识,拓展视野,提升标杆,坚定信心,奋力赶超,争取前白村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和胜利。
二是学习先进经验和敢为人先的精神。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敢闯敢试,勇于担当,要组织村两委成员定期学习党的各项政策、法规,解放思想,积极研究新情况、敢于解决新问题,努力在解放思想中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在更新观念中理清发展思路、激活发展动力,切实做“结合”文章,把中、省、市、区相关的精神与前白村实际情况相结合起来,把发展所需与群众所求相结合起来,找准切入点,寻求突破口,创造性的开展工作。通过观看《驻村第一书记》,使我不仅在思想上受到很大的教育,更是在心灵上受到了净化和洗礼。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党的基层工作者、驻村第一书记我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更加要将总书记强调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贯穿到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去。要不断的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在本职岗位上努力工作,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清明驻村》观后感
《清明驻村》观后感
3月13日,我院组织全体职工在六楼会议室观看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纪录片《清明驻村》,推动活动深入开展。
《清明驻村》的主人翁——王清明是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的一名干部,受组织安排来到连南县三排镇三排村承担扶贫开发任务。三排村是瑶族聚居地,地处粤北山区,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王清明同志说是这辈子第一次到如此贫穷的地方。但是,他坚守驻村岗位,通过走家串户搞好调查研究、分门别类做好扶贫开发项目、宣传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亲力亲为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想为群众所想,转换工作方式方法,改变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克服种种困难,带领着贫穷的三排483名贫困村民通过种桑养蚕、养母猪、种植金银花、危房改造等扶贫项目,于2011年底告别贫穷,人均收入从原来的1000多元达到13068元,走向脱贫致富道路。
《清明驻村》的事迹体现了实干和奉献精神,我们应当自觉学习王清明同志的感人事迹,真正在思想上有所触动、行动上有所实践。王清明同志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的工作方式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通过观看《清明驻村》纪录片和学习政策法规,更加坚定了我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意志和决心,只有通过扎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尽心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