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暑期考察心得体会
壮美的古代“丝绸之路”
--暑期敦煌考察心得体会
2013年9月和10月由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由此,“一带一路”的概念形成,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作为连接国家意识形态与大学生的意识桥梁,我们更应该从理论和实践上对“一带一路”进入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地考察。
一、考察背景
2000多年前,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用智慧、勇气和汗水开拓了连接亚欧非大陆各文明的人文、贸易交流通路,与沿线各国人民共同铸就了辉煌的古丝绸之路。千百年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已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灵魂与血液中,成为了中国参与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活动的重要依托。
进入21世纪,面对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形势、纷繁复杂的国际和地区局面,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9月访问哈萨克斯坦时提出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覆盖中国西部9个省区及中亚、西亚、高加索地区甚至南亚相关国家;同年10月,习主席访问印度尼西亚时又倡议“建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中国由海路与东亚、东南亚、南亚乃至欧洲、非洲国家的合作,这两个倡议合并简称为“一带一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快与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这标志着“一带一路”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3月28日,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开幕式当天,中国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中国将秉承丝路精神,与“一带一路” 沿线各国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建设将以政策沟通为重要保障。我们将本着求同存异理念,积极推动沿线各国构建多层面的政策交流机制和联动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协商研究确定有利于深化区域合作的制度安排,探索建立“一带一路”双多边合作机制,推动共同编制合作规划或签署合作备忘录,促进政治互信,深化利益融合,努力形成合作“最大公约数”.“一带一路”建设将以设施联通为优先领域。我们将在尊重国家主权和安全关切的基础上,推动沿线各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对接,共同推进交通、能源、信息等国际骨干通道建设,突出抓好区域间互联互通,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提升通达水平,努力为沿线各国合作交往提供多元优质、便捷畅通、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
“一带一路”建设将以贸易畅通为重点内容。我们将与各国一道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努力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推动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促进各经济体间发展自由贸易关系,形成覆盖“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贸区网络,激发释放合作潜力,做大做好合作“蛋糕”.“一带一路”建设将以资金融通为重要支撑。我们将与沿线各国深化金融合作,加强亚洲货币稳定体系、投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共同发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撑作用,积极稳妥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融资机构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加快组建并发挥丝路基金的作用,推动沿线国家加强金融监管合作,逐步在区域内建立高效监管协调机制,构建区域性金融风险预警系统。
“一带一路”建设将以民心相通为社会根基。我们将传承和弘扬丝路精神,推动沿线各国间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互动、旅游合作等多种形式的人文合作,支持各方互派留学 生、访问学者,共办文化年、艺术节等活动,联合打造具有丝路特色的世界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加强民间组织交流合作,使“一带一路”成为连接不同文明的纽带,培育情感共同体。
“一带一路”将以共同发展、共同繁荣为第一要义,赋予古丝绸之路新的时代内涵,不限国别范畴,不搞封闭机制,所有有意愿的国家和经济体都可以参与进来,成为“一带一路”的支持者、建设者和受益者。“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中国愿意与沿线国家一道,和衷共济、相向而行,再现古丝绸之路曾经的荣耀与辉煌,共同铸就团结、发展、繁荣、文明的希望之梦。
二、考察经过
2015年7月20日,我们踏上了考察“一带一路”中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即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敦煌。在炎热的夏季来到敦煌,我们感受到了壮美的古代“丝绸之路”。
敦煌市是甘肃省酒泉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处,东经92°13′~95°30′,北纬39°40′~41°40′。总面积3.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8万,全市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旅游服务业次之,敦煌因曾经的辉煌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敦煌位于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曾经拥有繁荣的商贸活动。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2012年,入选“2012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指出:“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
这里的天气十分的晴朗,在炎热中有着丝丝的凉风,似乎是让初来人们感受敦煌的热情和温润。我们考察的第一站是离市区不远的鸣沙山和月牙泉。鸣沙山是由于各种气候和地理因素的影响,造成以石英为主的细沙粒,因风吹震动,沙滑落或相互运动,众多沙粒在气流中旋转,表面空洞造成“空竹”效应发生嗡嗡响声的地方称为鸣沙地。在中国西部地区鸣沙地主要是沙漠,这些沙丘堆成山状,因此又称为鸣沙山。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古称沙井,又名药泉,一度讹传渥洼池,清代正名月牙泉。数千年来沙山环泉,泉映沙山,犹如一块光洁晶莹的翡翠镶嵌在沙山深谷中,“风夹沙而飞响,泉映月而无尘”。流沙与泉水之间仅数十米,但虽遇烈风而不被流沙所淹没,地处戈壁沙漠而泉水不浊不涸,这种“沙水共生,山泉共存”的地貌特征,确属奇观。古人有诗唱咏:“晴空万里蔚蓝天,美绝人寰月牙泉。银山四面山环抱,一池清水 绿漪涟!”鸣沙山的壮观与月牙泉的优美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就像一个美丽的姑娘守候着自己的爱人,相映成趣、形影不离!
考察的第二站是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和雅丹地貌。玉门关,又称小方盘城,建于公元前111年左右。为丝绸之路通往西域北道的咽喉要隘,位于敦煌城西北90千米处戈壁滩中。关城为正方形,黄土垒就高10米,上宽3米下宽5米的城墙保存完好,东西长24米,南北宽26.4米,面积633平方米,西北各开一门。阳关,位于敦煌市西南70公里外的阳关镇境内,为汉武帝开辟河西,“列四郡,据两关”的两关之一,自古为丝绸之路西出敦煌,通西域南道的必经关卡,西部边境之门户。唐代诗人王维“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使阳关名扬千古。在这两个关城,我们感受到了古人建国守城的不易,也感受到中国自古以来的勤奋刻苦精神!
敦煌雅丹地貌(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地处敦煌西200公里处,分布区长宽各10公里,土丘高大,多在10~20米,长200~300米。又名三陇沙的地名始见于汉代,位置在古玉门关外,丝绸之路北线由此通过。三陇沙雅丹地貌,其走向与盛行的西北风向垂直,而与山地洪水流的方向一致,和玉门关形成敦煌第二大景区,因其怪异特点,故有魔鬼城。这样的地址特征是见证了地球的变化发展,也更提醒世人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考察的第三站是这次的重点,汇集古代“丝绸之路”文化的世界遗产“敦煌石窟”、“敦煌壁画”。莫高窟,又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县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下,因地处莫高镇而得名。它是中国最大、最著名的佛教艺术石窟。分布在鸣沙山崖壁上三四层不等,全长一千六百米。现存石窟492个,壁画总面积约45000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198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顶着烈日,我们参观了莫高窟里面的石窟和壁画。这里的石窟和壁画栩栩如生地展现了从西汉到近代敦煌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这些石窟和壁画像一本纪实的历史书,记载着敦煌的故事,也见证着中国的历史变迁。
三、考察心得
这次考察经历给了我很多体会,我想我们在感受美景的时候更应该感受历史、感受现实,在感悟中明白前行的方向和坚持脚下的路。
首先,这次考察让我感受到历史的壮美。丝绸之路是张骞于西汉(公元前20 年―公元9年)出使亚洲中、西部地区开辟的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起点,经关中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到锡尔河与乌浒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大伊朗,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主要道路,推进了人类文明进步,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用智慧、勇气和汗水开拓了连接亚欧非大陆各文明的人文、贸易交流通路,与沿线各国人民共同铸就了辉煌的古丝绸之路。千百年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已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的灵魂与血液中,成为了中国参与全球政治、经济、文化等交流活动的重要依托。
其次,考察让我明白现实的不易。当今世界正发生复杂深刻的变化,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发展分化,国际投资贸易格局和多边投资贸易规则酝酿深刻调整,各国面临的发展问题依然严峻。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秉持开放的区域合作精神,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建“一带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人类社会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是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将为世界和平发展增添新的正能量。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习近平主席准确把握国际秩序深刻调整、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的大趋势,高屋建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有关国家积极响应。建设“一带一路”,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将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推动更多国家和地区开展全方位合作,共克时艰、共创辉煌。这充分展示了中国主动参与国际事务的积极姿态和负责任大国的形象,表明中国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起应负的责任与义务,为世界和平、繁荣与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最后,考察让我更加坚定脚下的路。在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的时期,“一带一路”这样的道路是历史与现实的科学选择。新加坡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认为,丝绸之路既是中国古老文明的一部分,也是当代中国文明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自信和复兴的有效方法,是大国崛起所依托的时代精神。“一带一路”构想与“中国梦”的理念相辅相成。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 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我想中国将一以贯之地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尽全力支持祖国复兴的道路。我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坚持做好自己的工作,把“一带一路”的思想分享给学生,让我们与祖国同行!
第二篇:立足本职 学以致用 ——暑期赴右玉考察心得体会
立足本职 学以致用 ——暑期赴右玉考察心得体会
晋源区姚村教办 王有生 武进文 2010年9月
立足本职 学以致用
——暑期赴右玉考察心得体会
为了进一步在全区教育系统内掀起学习和弘扬“右玉精神”的热潮,按照区教育局的安排部署,今年暑假期间,区教育局专程组织我们赴我省右玉县及朔州高中进行了参观学习,使我们对“右玉精神”有了一个深刻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
右玉县位于晋西北地区,毗邻毛乌素沙漠,右玉县曾经是一个长期风沙肆虐、气候寒冷、降水稀少、条件恶劣的贫瘠之地,但是在右玉县历届党政班子的领导下,全县党员干部群众,坚持不懈植树造林,坚韧不拔改善生态环境,使全县森林覆盖率由解放前的0.3%提高到目前的52%以上,创造了变“不毛之地”为“塞外绿洲”的生态奇迹。60年前,右玉人不懂得什么是“生态建设”,植树造林只是出于生存的需要;60年后,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右玉人正全力诠释着“生态文明”,把造林绿化、改善环境与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相联系,创造着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新的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60年来,右玉县18任县委书记、17任县长几十年如一日,右玉县党员干部群众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换届不换方向,换人不换精神,这种在苦干加实干的艰辛探索实践中铸就的以“执政为民、尊重科学、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为核心的“右玉精神”,诠释的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
右玉靠过硬的作风落实责任、靠过硬的作风推进发展,“右玉精神”是领导干部良好作风的典型,是作风建设的一面旗帜。在当前全省上下开展学习弘扬 “右玉精神”的时候,我们教育机构应该怎么学习弘扬 “右玉精神”呢?我们认为必须要充分立足本职工作,活学活用。
学习“右玉精神”就是要立足教育实际,学习他们穷则思变、自强不息的优良品质;学习他们勤政为民、以人为本的宗旨意识;学习他们艰苦奋斗、矢志不渝的优良作风;学习他们负重奋进、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进一步转变作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鼓足干劲,实现我镇教育事业又快又好发展。
学习“右玉精神”,就是要求我们每位领导干部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务必带头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廉洁自律,无私奉献,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务必奋力爬坡,负重赶超,在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中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对于学校而言,就是要打造团结协作拚搏奉献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带领广大师生员工不懈奋斗、无悔追求,在教育改革中不断创造崭新业绩,在育人伟业中建树辉煌功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学习“右玉精神”,就是要求我们每位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加强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的作风建设,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对学校而言,要切实关心广大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认真解决师生员工教学、生活中的各项困难和问题,让他们快乐发展、幸福成长。
学习“右玉精神”,就是要求我们每位领导干部始终坚持实事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政绩观,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坚决反对急功近利、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对学校而言,就是要大力实施新课程改革,真正落实新课程精神,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纵深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师生和学校持续、和谐、健康发展。
学习“右玉精神”,就是要求我们每位领导干部,毫不动摇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新,把各项事业推向前进。对于学校而言,学习右玉精神,就是要不断探索改革新路,致力教育创新,构建课本、课程体系,转变课堂教学方式,营造符合科学发展观,适应我校校情的管理运行机制,促进学校各项工作不断实现新跨越迈上新台阶。
学习“右玉精神”,就是要求我们每位领导干部,要做一名不断学习的领导者。右玉的实践证明,工作靠“拍脑袋”不行,靠单纯出大力、流大汗不行,必须靠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增加知识储备,更新改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要在学校中努力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努力建设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干部队伍。
通过实地参观,使我们对“右玉精神”有了一个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的认识,对于加强个人修养、大力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推动全区教育的新跨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今后,我们一定要以此次参观学习为契机,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右玉精神”的内在实质,内化于心,外践于行,进一步做好自身本职工作。
第三篇:暑期支教考察纪实
暑期支教考察纪实
2013年4月29日,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2012级的大学生华芳等人组成的“阳光筑梦队”志愿者组织(共计12人),到隆兴乡xx村实地考察,确定暑期支教相关安排。
一、活动总部署——不远万里来
此次支教,由成都中医药大学学生与南充市xx区志愿者协会联系,最后统筹安排定在了隆兴乡。志愿者们不远万里,从成都专程过来实地考察,了解当地情况,落实支教事宜。明日,他们将返回成都。志愿者们预先准备了详细的活动策划书,对于此次支教活动进行了详细规划,确保有序进行、成果最大化。
二、现场齐考察——xx村小
该日,志愿者们先是参观了此次支教活动大本营——xx村小。隆兴乡人民政府副乡长张文、xx村书记张勇、村委会主任杨朝俊、村委会副主任杨文科等人热情接待了他们。看到学校的偏远、听到村干部们讲述孩子们的教育存在很多问题,他们当即表示,要尽力去做好这次暑期支教活动,给山区的孩子们带来更多的关怀和爱护。
三、签订意向书——干部极支持
考察结束后,志愿者们拿出了事先准备好的介绍信和支教意向书,村干部们现场签字盖章。村干部们热情感谢他们将知识与希望带到了xx村这样的偏远山区,他们将全力支持,确保志愿者们来得开心、住得安心、教得舒心、走得放心。
乡干部、村干部与志愿者们现场进行了交流,就支教活动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志愿者们表示活动内容可以进行相应调整。他们预计7月中旬将正式到此支教。临行前,志愿者们与乡干部、村干部亲密合影。
第四篇:考察心得体会
考察心得
尊敬的领导:
8月31日,我单位10人在领导的带领下到&&&&、&&&&等进行了考察。考察的目的,一是感受先进单位的工作氛围,振奋精神,鼓舞干劲;二是为了学习借鉴先进企业的管理模式、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等一系列的工作经验,开拓视野;三是制定并改进我们的各项工作,取长补短,加快%%%%的发展建设。
虽然我们考察学习的时间不长,只能观其表面,不能深刻了解其内在精华,但是这段时间的考察学习,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得到最多的则是震撼、深思及压力。下面,根据这段时间的考察学习情况,结合我自己的工作任务,谈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1、形成完善的管理理念及管理风格:无论是%%公司还是%%都根据自身的管理特点,确定自己的管理理念,形成自己独特的管理风格。无论是从设施配置、工作氛围还是企业文化都与之息息相关。例如,%%公司信息化管理、实施的无纸化办公、员工的工间操及举办集体婚礼活动等,都是管理制度先进的体现。
2、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这两个单位都具有良好的工作氛围,我们看到的每个人都埋首于自己的工作,各尽其职,看不到躲闲偷懒的现象出现,其工作流程井然有序,有条不紊;但在工作之余又不缺乏活力,每天上午及下午都有健身操活动,这样使员工的身体及心理都
得到了很好的休息,提高了工作效率。
3、创建高氛围的企业文化:%%公司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就注定了企业文化是其亮点,我们在考察学习期间对其完善的企业文化管理叹为观止。比较特色的活动有青年员工集体婚礼、职工运动会、工间操比赛、主题晚会等活动。
归根结底,这些都是较完善管理制度的功劳,所以严格的管理是治理企业的关键。我们的工作主要就是制定一套严密且适合我单位的管理体系,并建立细致的岗位职责说明,使一切工作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次执行力又是一个重要的部分,我们要改变过去懒散的工作态度,将工作放在第一位,并且从领导做起,形成一种良好的执行形式。
通过这段时间的考察学习,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知识,使我们感受到了先进企业的先进文化,也让我们学到了他们的经验、思想和理念。感谢领导给了我们这次难得的机会,让我们这群刚毕业的大学生见识到书本上或是本单位根本学不到的东西,让我们懂得“学无止境”、“学到老,活到老”的道理,虽然这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压力,但“有压力才有动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鼓足干劲、解放思想、脚踏实地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发展%%%%%为目标,以优异的工作成绩来回报领导对我们的培育!
第五篇:考察心得体会
考察心得体会
2014年5月17日星期六,马克思主义原理学习小组和毛泽东思想学习小组在胡丽美等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为期一天的室外考察,考察地点共两处,分别是四川省荣县双石镇蔡家堰吴玉章故居和四川省自贡市盐业博物馆。通过此次考察,我获益匪浅,以下即为考察所学知识和心得体会。
我们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到达了吴玉章故居,四川省荣县双石镇蔡家堰。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参观我们了解到:1958年革命家教育家吴玉章(1878-1966)把家产全部捐赠家乡办学,当地为示纪念保留旧居一角。故居为二楼一底共7间房,占地约100多平方米,主要是吴老当年卧室、书房。1988年全面维修吴玉章故居,占地扩至1500多平方米,与原旧居剩余部分连成一体,形成旧居四合院原貌,重建部分与原捐办学校只一墙之隔。陈列馆庄重、典雅、大方,规格为砖木结构的四合院,再现了故居原貌,占地约15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50平方米,有专人管理。馆内馆外已植树绿化。培育花草,环境整洁幽雅。
陈列馆大门匾额上镌有原国家主席杨尚昆亲笔书写的“吴玉章故居”;吴老半身胸像座落在四合院坝中央,塑像大理石底落上嵌有邓小平同志书写“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吴玉章”;故居内有毛泽东给他的六十岁寿辰的贺词“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我们的吴玉章老同志就是这样一个几十年如一日的人。”故居内还陈列有徐向前元帅亲笔书写的“革命先驱”手迹;以及吴老生平事迹照片、史料,吴老用过的总分实物,全国各界知名人士书写的字画等2400余件。吴玉章故居陈列馆,从1989年元月正式开馆以来,已接待国内外参观者数十万人次,成为自贡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1年4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后来通过查询资料我了解到:吴玉章,名永珊,号玉章。1878年12月30日出生于四川省荣县双庙乡,父母早死,1896年与游丙莲结婚。先后就读于乡塾,成都尊经书院,贡井旭川书院(自贡市旭川中学的前身)、泸洲经纬学堂。吴玉章是清末著名革命家。早年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和辛亥革命,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任革命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1928年到1937年,由党派往苏联、法国和西欧工作,参加过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1938年回国后,历任陕甘宁边区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鲁迅艺术学院院长、华北大学校长等职,20世纪40年代同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一起,被誉为我党著名的“延安五老”。1945年12月随周恩来一起去重庆,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建国后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1966年12月12日因病去世。同时,吴玉章学识渊博,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
第一站吴玉章故居参观结束后,我们赶往自贡市盐业博物馆。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是中国科技史专业博物馆。位于四川省自贡市市中区龙凤山下的釜溪河畔。
1959年建。馆址为修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的西秦会馆。这是一座由陕籍盐商集资修筑的同乡会馆,融明清两代宫廷和民间建筑风格于一体。保存完好的碑文、木雕、石刻、泥塑,是研究鸦片战争前清代社会生活、经济状况、宗教艺术的实物标本。1959年,由邓小平同志倡议在西秦会馆内建立了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
从零开始,经过41年来的努力,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在执着的追求中茁壮成长起来,成为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的中国唯一的盐业历史博物馆。建馆四十多年来,该馆在收藏、研究、陈列、保护以井盐为主的中国盐业史文物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成为中国现有近2000座博物馆中的佼佼者,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地县级博物馆、全国文博系统先进集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博物馆》季刊,曾对本馆做过专题介绍。
该馆馆址由两座古建筑组成,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秦会馆及其附属建筑,占地6303m2;一是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王爷庙,占地705m2。该馆收藏有关井盐发展的史籍、文献和档案资料,其中实物和工具等藏品1322件。其中盐井传统钻凿和修治井工具503件,是中国目前唯一保留的较为完整的古代顿钻工具群。这些不同时期、不同形制和用途的工具,体现了历代盐工创造的井盐技术和工艺,标志着中国钻井技术的发展。馆藏清乾隆至民国时期的井灶经营契约、岩口簿、帐册,对研究科技史和社会经济史具有价值。
《井盐生产技术发展史》陈列,从钻井、采卤、天然气开采、制盐等方面再现了井盐生产技术的演进和发展,表现了以深井钻凿技术为中心的古代井盐生产工艺,体现了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陈列中的清代凿井机械碓架,靠人力踩动,以铁制钻头冲击井底岩石,可将盐井凿达千米以上深度;用以钻进各种岩层的钻头多达10余种。这些实物是世界钻井史上的重要文物。该馆还在馆外保护和复原了开凿于1772年的小桥井,1835年凿达1001.42米,在世界上率先突破千米深度的□海井。盐运商会馆王爷庙,是反映清代井盐生产和运输的现场陈列。馆刊有《井盐史研究》。
此次考察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在指导老师和导游的带领下,我增长了不少见识,同时也得到了一定的放松,是一次具有实践意义的考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