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钱币博物馆参观感想(范文模版)
钱币博物馆参观感想
2月9日,我和机关单位的多位同事一起参观了钱币博物馆。在讲解员详细认真的介绍下,我了解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也经历了数次变化。例如,在钱币博物馆中,我看到了清代发行的官钞和私钞。官钞即由官府金融机构发行,私钞由民间金融机构发行,纸钞又可分铜钱票(可兑换方孔铜钱)、铜元票(可兑换铜元)、银两票(可兑换白银)、银元票(可兑换银元)四种。发行纸币开始有库银准备金、钞本来凭证。讲解员还介绍了该馆的镇店之宝,一枚全中国唯一的肖像纪念币,令大家深感惊叹。芦书记也给大家讲了她对钱币的认识和感受,大家频频点头,被她精彩的介绍吸引。
从钱币身上,我们可以了解到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艺术以及科技等很多方面的知识,通过这些知识使人们受到各种教育。从钱币人物图案上可以了解各国不同时期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钱币流通的世界性,决定其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宣传品,具有任何一种宣传媒介无法比拟的广泛性,因此,人民币的普及知识和教育功能是不容低估的。
钱币作为法定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作用,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这是钱币作为法定货币在流通领域中具有的职能。然而,当抛开其作为法定货币的角色,而作为一种艺术品和文物,钱币又具有了另一种特殊的职能——收藏价值。不论是人民币金属币,还是人民币纸币;不论是普通流通人民币,还是纪念性流通人民币;不论是已经退出流通领域的人民币,还是现实流通的人民币;不论是古钱币,还是外国钱币,其图案不仅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图像,也有名山大川、风景名胜、国卉名花,这些艺术图案都是经过著名的艺术家群体反复揣摩、精心设计的,它们都是一幅幅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因此,从钱币身上可以得到美的享受、艺术的熏陶。随着钱币收藏队伍的不断壮大,一些停用退出流通领域的钱币和限量发行的金属流通纪念币越来越少,受价值规律影响,这些钱币价值直线上升,并随时间推移,增值潜力越来越大。例如:第一、二套人民币和金属流通纪念币,其市场收藏价值已超过其面值数倍,有的甚至数百倍,就连即将退出流通的第三套人民币也都增值数倍甚至数十倍。因此,人民币作为收藏对象,具有明显的保值增值功能。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将更加丰富多彩,一股新的群众性的钱币收藏热潮必将更加高涨。钱币的艺术性、知识性、史料性和娱乐性在全国人民文化生活中也必将发挥它独特的作用。
在整个参观过程中,大家学到了很多东西,也长了不少见识,纷纷表示以后还要继续积极参加类似的活动。
第二篇:钱币博物馆观后感
钱币博物馆观后感
中澳13-2 黄锴 2013311099 4月26日的早晨,我们都如约在钱币博物馆的门口集合。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起走进了这个充满钱币的气息的博物馆,开启了钱币历史的旅程。
博物馆分为三层,一层主要是以打假为主题的展厅,而二层与三层则陈列着中国古代与近代的钱币,将钱币发展的历史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首先参观的是一层展厅。
一进门,就是一个非常具有表现力的写着“反假货币,人人有责”的打印章样的雕塑。在参观这个展厅之前,我一直觉得假钱跟自己的生活交集不大,但是在讲解员讲解之后,我却忽然理解了很多时候人们在进行交易时,分辨假钱的那些动作。主要来说,分辨假钱一看水印,二看安全线,三摸凹凸感。知道了这些之后,不难理解为什么很多商人在收了钱之后喜欢对着光照着看之类的动作了。为了增加我们对凹凸感分辨法的认识,展厅里还特意放置了反假活动中搜查出的制造凹凸感的机械。讲解员解释说,真纸币上的凹凸不会是一面凹一面凸的,因为只有用这种机械压出来的钱才会这样。看了这个机械之后,我对这种识别方法记忆犹新。
事实上,钱币的造假在古代就开始了。最初的时候,钱币的造假非常不专业,有的甚至连大小都差很多,但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造假技术似乎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北宋时,四川地区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而纸币作为一种价值符号,使得伪造纸币的利润非常巨大。那时候宋、金王朝流通的纸币中存在大量假钞,宋、金王朝面临着极大的反假压力。在展柜中,我们看见了一组特别的假钞,它们竟然是在报纸背面徒手画的。虽然说造假者的画功确实厉害,但是只画一面的行为未免有些搞笑。然而无论如何,从这些形式各异的造假方式之中,我们确实可以看出造假带来的高额利润诱惑以及严抓造假的重要性。
走上二楼,在展厅介绍的大牌子前立着两个不久前才刚捐献的大石碑。听讲解员说,这是清代的中国银行的标志。二层的展厅中主要展览着中国古代的各种钱币。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唐朝的开元通宝,因为我觉得它的设计十分大气美观。“开元通宝”铜钱铸行于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开元”寓意着开创新纪元,开元通宝消除了钱币的纪重痕迹,成为名副其实的计数钱币。展厅按时间顺序排列,早在秦国,充满智慧的劳动人民就已经开始使用贝壳作为一般等价物了。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赵国、燕国与北方少数民族地区使用刀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刀币形似古人的随身工具削,不同地区所使用的刀币大小不一,形状也略有不同。除了刀币之外,其他地域流行的是布币与圈钱。战国末年,不同地区钱币形制相互融合,表现出统一的趋势。但直到秦国一统天下(公元前221年),货币才得到了统一,并颁布实施了统一货币的法律“金布律”。值得一提的是,接下来有一个展柜专门展示的是新莽钱币。之前在金融史课中总是学习关于王莽币制改革的内容,但直到亲眼看见那些缤纷的货币,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那些钱币由于数量少,不易配套,如金错刀、六泉十布,都成为了难得的珍品。能够在钱币博物馆中看几眼这些年代久远的货币也是值得感到高兴的。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虽然经历了近300年多政权分立割据的时期,但各个地域与民族都普遍接受和使用了五铢钱币,同时在五铢的铢两体系基础上又铸行了一些各具特色的地方钱币,非常具有收藏价值。最后一种五铢钱铸造在隋朝统一全国时,之后便是开始铸行开元通宝的唐朝了。事实上,由于丝绸之路的开辟,唐朝的钱币混入了许多外国的因素,显出相当的复杂性。唐末,形成了混乱的五代十国局面。各政权都铸造了自己的钱币,而各地钱币的风貌也反映着当地的经济发展程度。宋代是中国最早使用纸币的时代。到了元朝,开始推行纸币,但由于纸币发行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后世仍曾发行少量的铜币。明朝初年推行钱钞并行制度。到中期后,商业经济的发展使钞法已不能适应,遂改为银钱并行制度,成为近代银两制度的源起。1911年的武昌起义终结了方孔圆钱的历史。较为有趣的是展厅中间还摆着一株摇钱树。它出土于四川地区墓葬,树枝上的钱币、人物、动物、物品表现了人们对另一个世界的美好愿望。
参观完二层展厅,我不禁感受到了从古至今钱币在人们生活中所长久占有的特殊地位。它从一种简单的特殊等价物,已经上升成为一种文化,一种对社会、政治与经济的反射。钱币在历史的演变中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从中也可以体味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
三层展示的就是中国近代钱币了。1840年以来的中国,风云激荡,而中国的钱币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光绪十二年(1886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向英国伯明翰订购造币机器,筹建广东钱局,并于光绪十五年铸出样币,开创了近代机制币先河。最初打造的光绪元宝以蟠龙为图,称为龙洋,每枚重七钱三分。后改为七钱二分。龙洋投入市面之后,各省纷纷仿效,称为清末市场主要流通币。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李鸿章总督两广,开始铸造机制铜元,并迅速流传全国,称为制钱的替代。省官银钱号始设立于咸丰年间,原是为推行官票宝钞而设立的。以后各省发现发行纸币可以维护财政,纷纷创办省政府的官银号或官钱局,经理省库。清朝末年,虽然各省都建立了官银钱号,但民间资本的商业银行却很少。辛亥革命时期,银币铜元都非常具有革命年代的印记,多为孙中山像,开国字样,十八星图案或十八星旗。民国初年,北洋政府颁布国币条例,以袁像银币为标准国币。但各省财政为军阀保持,滥发纸币。地方军阀又以军用券掠夺人民,币制及其混乱。国民政府曾力图统一货币,实行币制改革,终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发动内战而失败。在展厅中央,还展览着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央银行与交通银行的法币券。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或用发行“军用手票”的手段,或利用傀儡政权发行纸币,以掠夺中国人民的方式支持侵略战争。展厅中有一面墙专门呈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主要抗日根据地的货币示意图。抗日根据地货币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每一个革命根据地的货币都有它鲜明的特征。第一套人民币诞生于解放战争的特定历史时期,由于处在战争环境中,它是在各个地区分散设计、制版、印刷和就地发行的,因此第一套人民币设计思想不够统一,版别多,面额差别大,印刷质量参差不齐,具有明显的战时货币特征。第一套人民币于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到1955年5月10日停止流通,共有12种面额,62个版例。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人民币成为全国统一的法定货币,结束了国民党统治时期恶性通货膨胀和外币、金银在市场上流通、买卖的历史,对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促进城乡物资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之后我又仔细看了看展厅中罗列的第二到第五套人民币,由此结束了我在钱币博物馆的参观。
参观钱币博物馆对我而言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活动。之前我并没有觉得钱在历史长河中发挥着什么作用,但参观完之后,我对钱币有了新的认识,能够更加透彻地去理解货币的含义,为之后的学习又做了一层铺垫。
第三篇:参观博物馆感想(模版)
世界博物馆日我校学生参观博物馆
回首历史
——参观博尔塔拉博物馆感想 新疆自古以来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地区,也是一个多民族文化的接触交错地带。一些民族兴起,消亡,更多的民族则逐步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现在新疆多民族聚居的格局。诸多古代文明在新疆相互融合,逐步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西域文明,其基本内核逐步融入到中华民族的主流中之中,成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是世界博物馆日,我们高二16班全班同学有幸地跟着老师参观我们美丽的家乡的博物馆,作为文科生,我们为此感到深深地崇敬,对于历史,我们学会了敬畏,我们会记住历史给我们留下的教训,特别是对于新疆地方史,我们觉得,也很稀缺,更多新疆史实,让我们了解了生我们养我们的这片热土,耸立这一座令人向往的丰碑。
首先,我们第一个进入的是历史馆,正对着我们的是一尊鼎,虽然我们已记不清它出土什么时候,它叫什么名字?但是,我依然可以记得那个锈迹斑斑的鼎,显然已经历了无数的沧桑岁月,可以想像,在那个时代,它是多么的辉煌。接着身后,就是数年前的化大——象牙,它们象征着时间匆匆而过。再接着,我们走过一个弯曲处,看眼前,如同天边苍穹虽然近在眼前,感觉却是那么辽远,看脚下的复活节的石人,庄严而肃穆,它们好像在等待着什么?在遥望着什么?在祷告着什么?……任苍穹变幻,他们依然不改自己坚守的位置,再往
前走,这是科技的发展,利用物理的倒影成像,给我们展现了察哈尔部落西迁的艰难历程,如各种各样的历史文献典籍,各种饰物……还记得我们第一个伊犁将军朋瑞,不远千里,来到这里,这是何等的精神力量。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时代,要向前发展,就要让我们高中生以史为鉴,明辩是非,这样,才能成为祖国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011年5月18日
高二16班博尔截拉蒙古自治州博物馆观后感 2011年5月18日下午,我们班组织去参观博物馆,对于从未去过的地方,内心总是充满期待,我们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一路上都吵吵闹闹的。
博物馆颇为壮观,还没有进入馆内,就被博物馆特殊的气势所感染,我们尤其钟情于楼梯上铺的红地毯,有一种参加颁奖典礼的感觉,鲜艳的红触动了我们那根不安分的神经,大门两侧具有民族风情的雕饰,精致又华丽,让我们对馆内的好奇更深了一层。
博物馆分上下两层,历史馆和民俗馆,步入历史馆,就像是进入
了时空隧道,把你带入了那远古的洪荒时代,我站在那古朴,泛着铜锈的青铜器前,我欣赏的它不是它的器形,凝缩了博州几千年的信息向你释放着。当我俯视那一件件美轮美奂的玉器时,我脑海里浮现的是古人琢玉的场面,过去人们形容大自然的造化是鬼斧神工,看到这些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你就理解什么是巧夺天工了。在浏览神来各异的瓷器时,想的更多是不可思议,我想到古人,金木水火的运行,让一种物质,你不得不感叹造物主的神奇。
步入民俗馆,有种步入大草原的感觉,蒙古包、银耳坠、人物像、牛羊像、蒙古刀应有尽有,值得一提的是一塑塑逼真的人物像,精细的,每一根胡须,每一根眼睫毛都分明可见,掌心的纹理也清晰分明,刚看到时,心也不禁为这颤动,活灵活现的,蒙古包更是迷人,毡内摆设齐全,像家一样温暖,甚至边蒙古人的民俗元素丰富又美妙,各式各样的衣着让我们眼花缭乱,馆内还展示了蒙古人的历史,蒙古人的文字,蒙古人的生活用品。让我们对民族风情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当然还展示了关于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的一些历史及物品,扩展了我们的知识面。
离开博物馆,我们还意尤未尽,还三五成群的讨论着馆内的物品,我们不得不赞叹,中华文华这真是博大精深啊。
2011年5月18日
参观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博物馆留念
第四篇:博物馆参观感想
博物馆复兴之路观后感
今天我们党课第三小组来到了国家博物馆参观了复兴之路展览。
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馆围绕着千年巨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六大主题的基本陈列。通过详实的史料,恢弘的气势,深沉的语言,珍贵的历史图片,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民族复兴的画卷。回顾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改革开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充分说明了历史的正确选择,使中华民族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
看完展览,我的心中充满感慨、感动与感激。感慨的是中华民族百余年来所遭受的苦难,感动的是许多仁人志士为国家救亡图存所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感激的是中国人民经历了很多曲折艰难、甚至是一些痛苦的选择,最终在党的领导下,走上了一个成功的发展道路,使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稳定的生活。
今天,中华民族的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展望未来,任重道远!一个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一个致力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中国,必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征程中,谱写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璀璨篇章。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智慧和爱好和平的伟大民族,中华文明曾对人类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民族兴旺、国家强盛是一代代中华儿女的不懈追求。
历史总是沉默着不说话,复兴之路基本陈列馆就这样默默向我们展示着一段段过往,当我们即将走出陈列馆时,回想起这一路来一代代中国人努力奋斗的艰辛与不易,我不由得想起《苦难辉煌》的作者金一南的话:“那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他们历尽苦难,我们获得辉煌。他们的生命都没有超过一个世纪,但他们的故事,将一个世纪接着一个世纪地传诵下去。”而我想,金将军所说的故事,将由我们来承接,来改写。而我们,也必将如斯,珍重地接过这历史的篇章。
雪后的北京分外宁静安详,走出陈列馆,走下国家博物馆的台阶,踏上归途,同时,也走上了另一条心灵的道路。
几代人,一个梦,我们在路上。
第五篇:博物馆参观感想
博物馆参观感想
课程:服装史
学号:170812128
姓名:王九艳
指导老师:孙庆国
参观地点一:翁同龢故居
灰黑青砖,斑驳白墙,带着股雨后的清新湿润,伴着傍晚的余韵,透着股岁月的沧桑,这是我对翁同龢故居的第一印象。
进入之后,没有想象中的雕梁画柱,金碧辉煌,处处透着的是朴素大方和细致。印象最深的是那长着青苔的斑驳白墙和那门上细致精美的雕花,时间在白墙上留下了岁月的痕迹,却丝毫没有退却雕花大门的风华,一种强烈视觉的冲突,让人心灵受到了震撼,原来时间过了那么久了,原来也就是那中华几千年历史上短短的一篇。
老先生爱书法,或草书,或楷书,或隶书,或行云流水,或严谨细致,虽不通书法,却能感受到作者的雅致淡然。素雅的青花瓷,处处可见的形态各异的假山石,古木框中摇曳生姿的花,即使只有那浅浅淡淡的墨色,也透着股清新淡雅的色彩,突然就觉得,奥,这就是江南啊!
院子里,沿着长着青苔的青砖小路,或一座小假山,或一方石桌,边上摆着三两个石凳,或一小片的竹子,或一颗倚着墙的树。。。从这个小院到那个小院,一边走一边想象着老先生的生活,好不惬意。
许多话道不明,留下的是很多触动。
参观地点二:南京博物馆
不同于翁同龢纪念馆的江南古韵,南京博物馆给我们带来的是恢宏的气势,仿佛来到了古代帝王的住所,金碧辉煌,气势磅礴。
恢宏的外观之下,是一个比一个夺人眼球的展馆:
民国馆——感觉就像情深深雨蒙蒙的拍摄年代,那个年代的交通银行,照相馆,火车站,当铺,首饰铺,理发店,报社,服装店,邮政局,中药铺,加上灰蒙蒙的天空布景,仿佛置身于民国时期的街道上,繁华落寞,依旧能想象出当时的繁荣热闹。
特展馆——走进佛前——清代帝王和皇室崇信藏传佛教,佛像有泥·石木·金铜等多种材质,其中金铜佛像形制规整,比例精确,堪称艺术珍品。没有亲眼目睹过莫高窟佛像壁画的精美绝伦,但特展馆的佛像给我视觉冲击力也很震撼,细腻的雕工,一根丝带也能用坚硬的石头表现出其轻柔的质感。
金色中国首饰展——金枝玉叶·珠光宝器——包括头饰,耳饰,项饰,手饰及配饰。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衣服蔽体之外的装饰功能远满足不了人们一颗爱美的心,从远古的石头贝壳,到古木青铜,到金银珠宝,越发的夺目璀璨。展馆内的首饰,精美的让人不敢相信那是古董,很难想象在那个没有精密仪器的年代,人们是如何制作如此精良的首饰的。犹记得明太祖的那顶皇冠,入眼便是象征皇家地位的金黄,华贵奢侈,雕工繁复的龙盘旋而上栩栩如生。
时间的原因,没有细细的看每一个馆,遗憾的同时又带着大大的满足,不虚此行。
参观地点三:杭州丝绸博物馆
虽说是丝绸博物馆,但我觉得更像是中国服装和面料的的发展史。让我们感受到历史年轮的运转轨迹。
从先秦两汉到魏晋南北朝直至清王朝的覆灭而来的民国时期,不大的展厅展示出了中华几千年的服装历史。带着刘姥姥进大观园般的心情,感受着古人们的智慧结晶,精美的服装面料,繁复细致的刺绣,即使是荷包、腰带、扇套、鞋子上,都绣着华美的刺绣,不禁让我感慨古代女子的细腻和对美的向往的热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料的发展也造就了今日服装的多样。在面料的发展中毛麻绫罗绸缎,各种刺绣对面料的二次加工,印花,即使已过数载依旧熠熠生辉的展现在我们面前诉说着他们的故事。
身至二楼,便满眼的花花绿绿的面料,土家锦、西兰卡普、土家织锦、图案从生活中去寻找,从神话中去寻找,有热闹喜庆,有朴素大方,有清新淡雅,有气势磅礴,看得人眼花缭乱,感慨古人们的智慧和勤劳。
参观地点四:江南大学纺织学院博物馆
刚听说时以为是在市区的一个博物馆,后来才知道是是江南大学纺织学院的博物馆,惊讶的同时又艳羡了。
他们的博物馆让我记忆最深的就是旗袍、云肩、和三寸金莲。
从原先的褂子和百褶裙到了后来合体修身的旗袍,不得不说是对女性身体的一大解放,更展现出女性的窈窕身段,其中一件黑色镂空旗袍让我非常讶异,即使在开放如今天的时代,也是没多少人穿着如此薄透衣服,感叹当时女性的大胆前卫。
当然,云肩是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听老师说,一个云肩的制作需要很长很长时间,一个女孩从会刺绣起,就为着自己婚嫁之日绣起云肩,而且是和自己的姐妹们一起制作,因为来之不易,制成之后通常是谁有重大喜事的时候使用,上面绣满了少女对美好生活向往,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各种象征美好的事物她们恨不得都绣上去,满满当当。在现代这种快节奏的社会里,能有几个人能花费这么长的时间去做一件事呢,老师笑着说,你们看看,她们绣的多精细,叫你们画个画都说难。。。我们悻悻然,觉得未免自己心思太过浮躁。
这一次也让我接触到了畸形审美下产生的三寸金莲,一双比我手还短的鞋子,我很难想象能塞下一只脚绣满绣花的鞋子解像是一种讽刺,讽刺男人们对女人的禁锢,讽刺畸形的审美。
还有熨斗,还有护额,还有皮鞋,还有肚兜,许许多多的东西都在向我们诉说着属于他们的故事,源远而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