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师范学校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方案
塔城地区师范学校“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动员大会特别是自治区党委陈全国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自治区实施方案要求,塔城地区师范学校结合地区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深刻认识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重大意义 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是自治区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新疆民族团结的系列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重大举措和生动实践,是从事关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事关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祖国统一、边疆巩固、国家安全,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局战略高度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为新疆加强民族团结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塔城是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的地区,扎实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有利于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有利于更好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和群众血肉联系,有利于更好地保障改善民生、凝聚争取人心,有利于更好地巩固和发展塔城各族人民长期团结和睦的优良传统。
二、“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总体目标:以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为统领,充分发挥全校教职工的主体作用,激发全校教职工共同促进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形成人人参与、人人有责,人人维护、人人争当民族团
结模范的校园环境氛围。
(二)主要任务
1、全校教职工深入学习宣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和各项惠民便民政策措施,进一步增强各族群众“五个认同”意识,感恩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
2、持续深化“去极端化”宣传教育,丰富载体、创新形式、提升效果,进一步增强各族群众抵御防范宗教极端思想渗透侵蚀的能力,坚决与“三股势力”作斗争。
3、全校教职工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在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中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推动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交往活动。
三、活动主题
民族团结一家亲 同心共创中国梦
四、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的具体办法
按照自治区实施方案确定的活动范围和“结对认亲”“经常走访”“互学语言”“关爱帮扶”“开展活动”“表彰激励”六个方面活动内容的要求,从我校实际出发,切实保证“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日常化、经常化和规范化、制度化。
(一)“结对认亲”
“结对认亲”两种方式:①由我校“访惠聚”工作队提供沙湾县柳毛湾镇柳毛湾村村民信息,和我校教师一对一结对(民汉搭配),根据柳毛湾村民族比例实行结对活动,汉族教师可与本校民族教师一对一结对。②校内民汉教师一一结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共同学习提高。每两个月组织一次集体会亲活动。民汉结对教师一起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党的民族宗教理论基本知识等,不断增强“五个认同”意识,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自觉抵御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坚决与有害于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
共谋致富门路。发挥教师优势,帮助村民收集提供有利于结对认亲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各类信息,通过微信或QQ的方式宣传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民汉结对教师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互动互助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就学、就医、就业等问题,让有困难的村民或教师更多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共教语言文字。每两周组织一次语言学习交流活动。汉族教师积极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由结对的民族教师帮教或教务处组织集体学习,强化民汉交流),加强与少数民间的交流帮助结对认亲户更好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汉族教师帮助少数民族教师学习汉语,(每两周组织一次读书交流会)通过结对进一步提高汉语水平,搭建起相互沟通交流的桥梁。
共同参加劳动。农忙时节利用节假日时间,组织教师主动参与结对认亲户生产经营活动,同吃同住同劳动,学习劳动群众吃苦耐劳精神,锻炼意志品质,在共同的劳动中增进感情、加深友谊。
共庆传统节日。教师在春节、古尔邦节、中秋节、肉孜节等传统节日期间,与结对认亲户互相走动拜访,了解各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促进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
共建“朋友圈”。教师与结对户发挥现代即时通讯工具便捷、迅速等优势,与结对认亲户共同建立微信群、QQ群,有效克服空间限制,— 3 —
畅通沟通交流渠道,经常通话聊天谈心,及时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随时随地提供有益的信息和帮助。
共办家庭聚会。结对双方家庭利用节假日、农闲时节相互到对方家里作客,共同制作品尝不同民族的菜肴,相互了解饮食习惯和风俗,融洽感情,增进亲情。
共学民族歌舞。在校结对教师每两周组织一次集体民汉歌舞学习和欣赏活动。相互学唱歌曲、相互学习舞蹈增强对各民族文化的认同和欣赏,在愉悦的活动中拉近心与心的距离。
共同“走亲戚”。结对认亲户到城里来走走看看,结对教师之间多在业余时间走动联系、串门。结对教师们孩子之间多接触嬉戏玩耍,切身感受到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切实增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教师到乡村踏青郊游,能亲眼看到富饶美丽可爱的家乡,激发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的强烈情感。
共照“全家福”。结对教师两个家庭所有成员亲密相依的定格,形象地诠释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和谐团结,一张张温馨幸福的笑脸,在每一个人的心灵中镌刻了亲人永远难忘的记忆。
(二)广泛宣传,让民族团结深入人心
举办以“民族团结一家亲”为主题的情景画创作大赛。组织专业教师对参赛作品进行指导以及评选工作。通过鼓励在校各个民族学生亲手绘制情景画,加深其对民族团结的理解。为更多的师范学子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将从各班征集的作品进行筛选展览,扩大活动影响效果。——
开展“民族团结全家福”创意照片征集活动。鼓励同学们在班级、宿舍等校园内场所拍摄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学习、快乐生活的图片,积极展现师范学子互帮互助、团结进步的优良风貌。
以班主任老师和心理学专业老师为成员组建师生一对一心理咨询站。针对在学习和生活中和他人相处有困难、思想上有障碍的学生进行单独的心理辅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积极引导其与同学和谐相处,乐观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对于特殊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以及解决对策要做好统一记录,做到保密、尊重、贴心的原则。
各班设立“民族团结”才艺展示角。每周定期组织学生轮流到各班参观班级同学创作的手工作品,观看民族歌舞展示。促进班级之间的交流,为进一步构建和谐校园打下坚实的基础。
举办校级“民族团结一家亲”精品团活观摩会。通过统一策划、作品征集、集中展示,帮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深刻内涵。以精品团活作品的展示形式,积极形成示范效应,更好地起到思想引导作用。
开展以“民族团结一家亲 我爱师范大家庭”主题演讲、征文比赛。鼓励语言表达出色、热爱民族团结、整体风貌积极向上的同学参加比赛,通过语言和文字表达对民族团结的重视以及爱国爱校的美好感情。举办民族风俗文化交流座谈会。邀请各民族教师以及学生代表,以座谈会的形式畅所欲言,交流民族文化,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可安排ppt进行现场展示以及相关主题的讨论活动,实现各民族同胞彼此了解、互相尊重、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的目的。
组织学生利用假期或者周末进行民族美食制作分享的活动。在学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一同制作民族美食、感悟各民族饮食文化加深对彼此的了解与交流。
设置校园“民族团结一家亲”留言墙。鼓励同学们畅所欲言,记录下每个人对民族团结的领悟和如何用自身的实际行动推进民族团结。
开设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道德大讲堂。围绕民族团结的深刻内涵、新疆民族文化发展、如何维护民族团结等内容开设教育课堂,通过授课教师讲解、心得总结让民族团结深入人心。
此外,工会还进行了学唱民族歌曲、举办民族团结为主题的舞会、学唱民族歌曲、《民族团结应知应会》有奖知识竞赛、教职工之间帮扶我校困难职工等活动。
五、活动要求
1、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一系列活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结合我校学生实际,力争开展的活动学生感兴趣、想参与、有收获。
2、活动的组织工作合理分工,各级团干部通力配合。做好活动的前期宣传和组织工作。以校团委为工作实施点,逐级传达到各班团支部,鼓励更多的青年团员积极参与其中。
3、及时总结、扩大宣传。对每一次活动进行影像资料的留档和活动信息的记录提交工作。通过校园公告栏、广播站、新媒体平台对活动进行宣传和集中展示,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德育加分以及表——
彰奖励。
六、领导小组
塔城地区师范学校成立“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领导小组,校党委书记王爱英任组长,校长黄志国任副组长,教务科、学生科、工会等教职工广泛参与,充实工作力量。其他各科室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
2016
塔城地区师范学校 年10月26日
第二篇:师范学校“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总结
学校“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总结
为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动员大会特别是自治区党委陈全国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自治区实施方案要求,塔城地区师范学校结合地区实际,于2016年10月27日开展了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通过本次活动,达成了预期的目的,收到了明显的效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结对认亲”
通过“结对认亲”活动,通过我校“访惠聚”工作队提供沙湾县柳毛湾镇柳毛湾村村民信息,和我校教师一对一结对(民汉搭配),汉族教师与本校民族教师一对一结对,校内民汉教师一一结对,切实保证了“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日常化、经常化和规范化、制度化。
通过共同学习,充分发挥教师优势,帮助村民收集提供有利于结对认亲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各类信息,通过微信或QQ的方式宣传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民汉结对教师在工作、学习、生活中互动互助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就学、就医、就业等问题,让有困难的村民或教师更多地共享了改革发展成果,切实感受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通过每两周一次的语言学习交流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民族教师的汉语水平,搭建了相互沟通交流的桥梁。农忙时节利用节假日时间,组织教师主动参与结对认亲户生产经营活动,同吃同住同劳动,锻炼了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与意志品质,在共同的劳动中也增进了彼此的友谊。通过共建“朋友圈”,教师与结对户发挥现代即时通讯工具便捷、迅速等优势,与结对认亲户共同建立微信群、QQ群,有效克服了空间限制,— 1 —
畅通了沟通交流渠道,通话聊天谈心,及时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随时随地提供有益的信息和帮助。通过共办家庭聚会,有利于彼此了解饮食和风俗习惯,融洽感情,增进亲情。通过共学民族歌舞。有利于双方在相互学唱歌曲、相互学习舞蹈中增强对各民族文化的认同和欣赏,在愉悦的活动中拉近心与心的距离。通过共同“走亲戚”,有利于激发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的强烈情感。通过共照“全家福”。有利于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二、加大民族团结教育宣传
全校教职工通过深入学习宣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了各族群众“五个认同”的意识及各族群众抵御防范宗教极端思想渗透侵蚀的能力,提升了各民族同胞感恩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的的动力,促进了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推动了多层次多方位多形式的交往活动。
学校教职工通过政治学习活动,组织主题班会活动,深刻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对促进民族关系和谐的重要作用。通过黑板报、宣传栏加强宣传,营造“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良好校园氛围,有利于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有利于更好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保持党和群众血肉联系,有利于更好地保障改善民生、凝聚争取人心,有利于更好地巩固和发展塔城各族人民长期团结和睦的优良传统。
通过举办以“民族团结一家亲”为主题的情景画创作大赛,加深——
了其对民族团结的理解,以班主任老师和心理学专业老师为成员组建师生一对一心理咨询站,帮助其树立了正确的生活观念。各班设立“民族团结”才艺展示角,有利于促进班级之间的交流,为进一步构建和谐校园打下坚实的基础。举办校级“民族团结一家亲”精品团活观摩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示范效应,更好地起到思想引导作用。开展以“民族团结一家亲 我爱师范大家庭”主题演讲、征文比赛,鼓通过语言和文字表达了对民族团结的重视以及爱国爱校的美好感情。举办民族风俗文化交流座谈会,有利于实现各民族同胞彼此了解、互相尊重、共同浇灌民族团结之花的目的。组织学生利用假期或者周末进行民族美食制作分享的活动,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与交流。设置校园“民族团结一家亲”留言墙,有利于提高每个人对民族团结的领悟力,用自身的实际行动推进民族团结。开设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道德大讲堂,通过授课教师讲解、心得总结让民族团结深入人心。
此外,工会还进行了学唱民族歌曲、举办民族团结为主题的舞会、学唱民族歌曲、《民族团结应知应会》有奖知识竞赛、教职工之间帮扶我校困难职工等活动,都加强了各民族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了民族团结的进程。
三、领导重视,抓落实、求实效
塔城地区师范学校成立“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领导小组,校党委书记王爱英任组长,校长黄志国任副组长,教务科、学生科、工会等教职工广泛参与,充实工作力量。其他各科室齐抓共管、密切配合,— 3 —
全社会共同参与,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做到了“三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认真安排,精心组织。二是学习宣传到位,做到普及面广、了解的人多。三是活动落实到位,使师生参与面不断扩大,各项活动丰富多彩。
2016
—— 塔城地区师范学校
年10月28日
第三篇: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方案
准东三小“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方案(学生篇)
依据自治区陈全国书记2016年10月16日电视电话会议的讲话要求,为进一步增强民汉学生之间的理解和互相交流,加强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各年级在本方案相关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本年级特点,制定实施本年级班班结对及生生结对的实施细则,在1月底,将本年级班班结对和生生结对名单上报德育处,同时将两份名单进行公示,德育处会按照各年级实施细则进行不定期检查。
按照同一年级结对子班级之间,每个民汉学生进行生生结对活动。以“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关心”为宗旨,利用各年级的班会、自习课、第二课堂时间,从生活、学习、活动三个方面更进一步加强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之间的团结,意在通过此次活动,不断加强民族之间的团结,共创和谐六中校园。
一、“民族团结一家亲”实施方案领导小组 组长:(党总支书记)
(德育主任)成员:全体班主任
具体事务有德育处牵头,各班级级配合。
二、总体要求:
1.尊重双方的生活习惯,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相互学习对方的语言,相互的传统节日时能给予温馨的问候和祝福;
2.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不参加任何宗教活动和非法集会游行;
3、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做文明的中学生,严格遵守校纪校规,共同维护学校荣誉;
三、各年级结合本年级特点,从以下活动中选取部分或全部,也可自行增加活动内容(每年级不少于三项);
(1)每月1次的主题班会,结对班级共同召开(2)每天课间操结对班级共同组队进行
(3)结对学生每学期一次学生家庭互访(学生之间进行,不含家长)(4)传统节日结对学生相互走访祝贺(同上)(5)传统节日班级共同联欢
(6)在学习上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好的学习方法相互介绍,好的学习资料相互共享,好的书籍和文章相互分享,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7)结对子学生每学期至少联合办一期手抄报,介绍各自民族的灿烂文化。
第四篇: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方案
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方案
三年级二班 为加强学校民族团结,进一步加强各民族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大好局面,按照学校的安排,三年级开展民汉同学“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开展此次民族团结活动,目的是让学生珍惜民族之间的友谊,将学校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此次活动以“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关心”为主旨,坚持“注重实效,积极参与”的原则,利用班会课时间,从生活、学习、活动三个方面更进一步加强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之间的团结,鼓励和倡导学生,不断加强民族之间的团结。
五十六个民族的兄弟姐妹都有着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民族团结,国泰民安。新疆这个多民族聚集的富饶之地,各民族之间一直都是那么的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
活动具体安排:
以班级为单位,按照分配好汉族同学和少数民族同学多对一的分好,将分好的名单上交班主任。
1、尊重双方的生活习惯,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
2、在食堂就餐时,注意不要把不清真的食物带入清真餐厅。
3、有伤害民族团结的话不说,有破坏民族团结的事不做。
4、游戏开展活动
在活动结束时,将活动的材料及时上交,同时要积极大力的为此次加强民族团结的活动做充分的准备工作。
第五篇: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方案
巴州特教学校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
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总目标再动员会议和自治区、自治州“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动员大会精神,加强加深我校各族干部与联系村群众之间交流交往交融,努力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按照州教育局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现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开展活动的重要意义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是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新疆工作、关于民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有力抓手和载体,是筑牢各族人民生命线,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有效渠道,是改善民生、凝聚争取人心的迫切需要,对密切党群关系,夯实基层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总体要求
以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新疆工作、关于民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自治区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总目标再动员会议精神,自治区“民族团结一家亲”动员大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我校全体教职工与联系村群众之间主动交友结对子,增进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牢牢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增强“五个认同”观念,形成各族干部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浓厚氛围。
三、主要任务
“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以“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为主要结对形式,以“交朋友”、“结亲戚”、“手拉手”、“心连心”为宗旨,重点是先联系我校存在的困难家庭、“四老”人员、宗教人士、失联人员和重点人员亲属、流动人口以及特殊群体,每人结对认亲至少一户,广泛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通过宣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宣传国家法律法规和各项惠民便民政策措施,经常走访,开展“去极端化”宣传教育,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帮扶就业、增收脱贫,互学语言等活动,增强干部职工、联系群众民族团结意识,增进民族感情,以实际行动和形式多样的活动,树立各族群众“一家人”思想。
四、成立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王玉新校长
副组长:王振林书记、蒋萍副校长
成 员:陈叶红、李战顺、王春光、谢利君、赵怀、赵庆国、罗欢、五、活动内容
(一)召开动员大会
宣读《巴州特教学校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实施方案》,明确活动重要意义、总体要求、工作目标、主要任务、活动范围、内容、工作措施及相关要求。(二)召开结对认亲现场会
在巴州特教学校召开与结对认亲现场会,签订结对认亲连心卡,开展认门、认亲活动。(于11月21日前完成此行工作)
(二)常态化开展结亲活动
1、坚持每月开展1次与结对认亲户见面交流活动。通过入户宣讲、拉家常等方式增进与认亲户感情。
2、通过经常通电话、发微信、聊QQ等方式加强联系沟通,切实掌握认亲户家庭成员思想动态、生产生活状况。
3、组织开展进城、相互进家做客交流活动,增进相互了解,增进亲情友情。
4、按照节气时节,由单位统一组织到联系村结对户家中干农活(埋、挖、修剪、采摘、晾晒葡萄等),也可自行联系前往。
5、春节、古尔邦节、肉孜节期间要互相走访看望,开展家庭聚会。
6、红白喜事要互相帮忙和参与。
(三)经常性开展文化活动
1、由单位统一安排,每季度组织局机关干部职工与鲁克沁镇英夏村、木卡姆村认亲户开展互观互学和经验交流活动,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2、由单位统一安排,每月到鲁克沁镇英夏村、木卡姆村与认亲户集中开展1次文化活动,通过文艺演出、趣味运动会、播放电影、惠民政策、法律法规宣讲、家乡对比变化教育等活动丰富群众生活。
3、每年统一组织2次结亲户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景区、企业、合作社参观、学习,促进结亲户解放思想,开拓眼界。
(四)深入开展“去极端化”教育
各分组、结对干部要采取集中和分散的方式,通过“一对一”、“一对一户”、“一组对多户”的方式,常态化宣传党的宗教政策,宣传自治区党委11号、28号、地委28号文件精神,宣传“二十一条”禁令,深刻揭批“三股势力”反动本质,戳穿“圣战殉教进天堂”的荒唐谬论,引导结对群众自觉远离宗教极端。
(五)扎实开展帮扶就业、增收脱贫工作
1、结对干部要理清认亲户发展思路,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结亲户外出务工、参加技能培训和就地创业,促进结亲户脱贫致富增收。
2、结对干部要认真梳理结亲户在生产生活、就业、就学、就医方面存在的困难,认真填写走访记录,个人能解决的要尽快解决;不能解决,需要协调的先在分组小组内讨论解决,切实不能解决的提请局党组研究解决,梳理的问题由各分组一月统计一次,做好台账记录。
(五)加强互学语言
1、将互学语言与日常学习相结合,加强局机关干部双语学习,坚持每天一句话,每年进行2次测试。
2、局机关干部要切实加强双语的自身学习,增强与结亲户的语言交流,通过语言增进感情。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局机关全体干部要充分认识组织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是实现自治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市委、市政府推进民族团结工作的重要举措,是财政干部讲政治、顾大局的重要体现,全局干部要上下一心,服从安排,相互配合,不折不扣的做好结对认亲活动。
(二)健全机制、强化落实。办公室负责印制《“民族团结一家亲”结对交友记录本》(人手一册),各分组要制定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细化方案和活动台账,每月做好总结向局党组汇报,局党组每季度召开点评会,通报活动开展情况。
(三)严明纪律,落实责任。局机关干部在结亲走访中要注意尊重结亲户意愿,尊重风俗习惯,把握方式方法,注重沟通交流,以增进感情,增进认同感,帮助致富增收为主。严禁摆架子、摆身份、官僚作风,严禁走过场、一阵风,形式主义。活动开展将作为干部年终考核、评先评优、职务晋升和维稳补助,综合治理、精神文明、民族团结奖励发放评比内容,严格考核,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四)收集资料,做好宣传。各分组要做好各项活动、图片等档案资料的收集归档,年底统一交办公室存档。开展活动要及时上报信息,由办公室统一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