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赴清华大学学习心得
分享清华——赴清华大学学习心得
非常荣幸,被组织选派赴北京参加清华大学社会管理创新高级研修班学习。清华大学举办的这种高级研修班,主要是面向全国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就行政管理、社会服务等专题进行短期培训。带着组织和领导的嘱托,我们首批清华学习团于10月9日到达清华大学,10月10—15日全天候封闭式上课。有道是,“走进清华园,就是清华人”。短短一周的脱产集中学习,时间虽短,感触却深,受益匪浅。
一、初识清华,留下深刻印记
走进清华园,不仅欣赏到了清华秀美雅气的校园环境,更感觉到了清华特有的精气神。其中两点让我印象极为深刻:
一是看到了平实质朴的清华细节。当日我们打开清华公文包,翻开培训教材,简单的服务指南与别具匠心的简要教案让我们倍觉贴心。没有华而不实的客套和喧宾夺主的内容,服务指南简洁温馨,授课资料篇篇实在,每篇教材旁均附有笔记稿纸,课前预习、课堂笔记、课后温习时均可受用。点滴细节,看到了清华人处事的平实和质朴,给人以感动和启示。
二是看到了丰厚独特的清华魅力。无论是坐在安静的课堂还是徜徉在美丽的校园,所到之处无不渗透和折射着浓浓的清华文化和清华精神。不管是聆听教授上课还是路遇行色匆匆的学子,无不体现着清华人的严谨和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和“爱国、实干、追求、完美”的清华精神,便是清华魅力所在,给人以心灵的震撼,激励着每一位清华人健步前行。
二、得遇大师,受益匪浅
这次培训的主题是社会管理创新及领导干部领导力的提升,故从课程的设置、教师的选择等,都是严要求、高标准。给我们授课的教师中,有来自清华、北大的教授,有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的学者,还有国务院参事室的领导、中央电视台的名记等,皆为国内一流专家学者。他们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思维开放、理念精深,对自己从事的研究都有独到的分析和精辟的见解,不管是从理论到实际,还是从耳闻到目睹,使我们的思想理念不时受到新的冲击。老师们的授课,有的紧扣时政、入木三分,有的温文尔雅、条理清晰,有的节奏疾速、汹涌澎湃,有的慢条斯理、娓娓道来……对于我们这些在地方工作的基层干部来说,的确是一次高层次、大系统的理论学习。通过交流学习,教授们有许多精辟入理的观点,给我以启发。其中有些观点鲜明新颖,让我铭记在心,倍受启迪。
(一)公务员对群众的态度应当是“让我们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在传统社会管理中,公务员对公民的回答是:“不行,我们不能提供这种服务。”而社会管理创新中,公务员的回答是:“行,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同时,授课老师对我国几个重要阶段的社会管理创新与依法管理事务作了简要概括,即建国前,党的中心任务是军事建设;建国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政治建设;1978年后,党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2004年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建设。如此,在当前时代中,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与依法管理社会事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则不言而喻。
(二)应对突发事件,必须坚持信息先行、快速反应。授课老师强调,要不断深化安全和应急管理规律性的认识,突出信息的掌 2
控和报送,并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迅速处置。为阐述这个观点,老师用了“五早”来说明,即早发现、早报告、早研判、早处置、早解决。在谈到处置突发事件方法和全过程时,老师概括了“六个必须”,即必须进基层、夯基础,必须做好风险分析工作,必须做好应急资源的普查和整合,必须增强应急预案的操作性,必须加强培训和演练,必须建立健全应急能力的科学评价体系并切实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听课时我细致地发现,在谈到处置过程中的工作重点时,闪老师始终提出一定要坚持救人第一,并避免发生次生事故,注意救人的人的安全。闪老师的铿锵字句,对我们地方领导干部如何应对危机和风险,如何提高研判力、决策力、掌控力、协调力和舆论引导力很有帮助。
(三)领导用权应从命令转向服务,服务要多于命令。授课老师强调,领导在行使职权或进行管理时,用权要逐步走出固有思维和模式,从行政命令慢慢走向行政服务。为阐述这个观点,他特别提到领导与管理的“五个不是”,即领导用权不是自己决策后发号施令,不是自己一个人独立决策,不是自己一个人包揽决策,不是单纯地授权下属决策,不是对所有人都提供服务。而且,他用翔实的事例、诙谐的言语作了具体的阐述。回首细想,小到一个科室,大到一个部门、一个乡镇、一个县市等,道理均亦如此。经历几千年“管制”思想的浸染,如何寻找当前背景下领导者新的定位,如何寻找基层政府新的定位,切实从“管制”转向“服务”,是我们必须认真审视的问题。
(四)社会总体上是稳定的,但维稳任务还很艰巨复杂。我国社会总体上是稳定的,但刚性稳定中存在一定潜在的危险。为进一 3
步阐述这个观点,授课老师列举了当前国内发生的一系列社会冲突事件,其中因利益冲突引发的维权活动和因社会心理失衡发生的社会泄愤事件对社会秩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这些事件并不能从根本上动摇我国政治统治的统一性和社会管治的有效性,社会总体上是稳定的。但也要看到,当前的稳定是与权威体质密切相关的“刚性稳定”,存有潜在的危险。于教授的洞察和判断,对警醒我们地方领导干部的头脑十分必要。在社会矛盾凸显期,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因素较多,维稳任务十分艰巨,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五)媒体是事件的放大镜,能将细小的事件无限放大。中央电视台知名主持人为我们授课时强调,媒体是朋友也是敌人,是诱惑也是陷阱,是原告也是法官,能为你锦上添花,也可能落井下石,是你必须真诚面对、真心相处、真诚表白、真心感动的“特殊朋友”。他从媒体的重要性、媒体关系的误区、领导者公众形象塑造、危机传播的应对技巧等方面作了相应的阐述。中央党校的授课教授也在《提高领导干部网络虚拟社会管理能力》一课中也强调,作为媒体的一种重要形式互联网,亦然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它推动社会进入“大众麦克风”时代。两位老师都用鲜明的观点、翔实的案例阐述了媒体、网络的本质和特性,对我们地方领导干部提出了“借力媒体,传播致胜”的愿望和目标。
三、静心凝思,感悟良多
回想清华之学,回忆大师精彩讲课,我脑海不断迸发出几对关键词,感受特别真切。这些关键词孰重孰轻?孰主孰次?虽然之前已有所知,但通过这次学习,感悟更加深刻、透彻。
感悟一:实干 > 多言。从清华回来,“行胜于言”这句名言已经深深的烙印在我记忆的深处了。不管哪一堂课,老师在正式上课前都会概述本堂课的框架思路、具体时间分布等,而且在整整三四个小时的课中,始终按照计划严格进行,若是有所出入,总会跟我们表示歉意。这仅仅是“行胜于言”的一个细节表现,却足以让我感动。有人说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是观念,只有观念不断更新事业才能有彩。而我却觉得,在确定理念之后,行动与实践却是决定性因素。所谓“行胜于言”,就是不空谈,讲实干,对待学习、事业要树立“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经得起孤独,耐得住寂寞,兢兢业业,吃苦耐劳,脚踏实地。
感悟二:立德 > 立智。清华大学正门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个大字,我虽早知其乃清华校训,但对其意却了解得不够透彻。聆听了老师们的课之后,我才对它有了全新认识,也懂得了其博大精深的丰富内涵。“天行健,自强不息;地势坤,厚德载物”,这是《周易》中的内容,其渗透着的“刚毅坚卓,奋发图强,增厚美德,容载万物”之思想,仿佛涓涓细流深入心灵。所谓“自强不息”,就是人要有百折不挠、永不言败之意。所谓“厚德载物”,我感到其中所言之“德”不仅仅是尊敬守礼、乐善好施等传统美德,还涵盖着个人的价值观。一个人的价值观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领导科学强调决策。有什么样的价值观,站得有多高,就能看多远,就会做出什么样的决策。这对每一个人很重要,对一个领导干部尤其重要。领导有什么样的执政价值观,会决定或影响一项工作、一项事业或是一个团队、一个部门、一个地方。一个人仅有学历、聪明还不够,唯有实现德的厚度,方能承载万物、走得长远,成为一个对家庭、5
对单位、社会有用的人才。
感悟三:应对 > 应付。要敢于应对、积极应对。这是一个态度问题。作为基层党员领导干部,面对矛盾问题,要敢抓敢管,对矛盾、问题、困难不回避、不遮掩。群众有问题上访,要直面应对;哪里发生突发性事件,要迅速应对;网络舆情反映了问题,要理性应对。其次,要善于应对、科学应对。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处理事件的方式方法问题。面对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因素,我们要讲究策略,善于运用科学发展观来考虑问题,处理问题。比如,在应对突发事件问题时,从现场指挥、到疏导工作、到信息披露、到善后工作等每个环节,都要科学、有力应对到位。
感悟四:服务 > 管制。对于我们基层政府或是部门而言,如何有效实现从管制型向服务型转变呢?我想,关键是要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政府的管理理念决定着其行为方式,坚持以人为本也就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往管制型政府的“命令—执行”模式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建设法治国家的目标也不相符,只有坚持为人民服务,才是服务型政府的职能目标。二是坚持依法行政。传统管制型政府倾向于将政府管理权限放大,职权范围宽泛且不明确,这样就很容易造成政府的越位或错位。依法行政是法治政府建设的一项重要原则,强调把一切政府行为纳入法治轨道,清晰界定部门职能和责任,实现政府职权、职责的一致性。三是坚持优化队伍。通过整合资源、加强培训以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加强公务员的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强化廉政、服务和群众观念,打造廉洁高效的基层服务型政府。
四、立足本职,更上一层楼
组织委派我外出学习,旨在进一步增强自己的素养,锻炼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面对方方面面的工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提高效率。
一要不断学习,提升水平。清华之学,着实让我感觉到自己知识结构的不平衡和知识量的缺乏。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务必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多向领导名家学,多向书本报刊学,多向生活实践学,在学习中吸收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思路,并以新理念、新角度重新去审视、开展自己的每一项工作,力求做到有新思路、新变化、新效果。
二要率先垂范,带好队伍。从自身做起,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要把学到的财富奉献给团队,传递知识理念,达到整体提高,促进全面工作。带领大家进一步加强学习,磨炼品性,增强能力,争取打造一支作风优良、素质过得硬、战斗力强的政务队伍。
三要爱岗敬业,创造佳绩。深刻领会并切实践行“行胜于言”,干一行爱一行,勤于思考,用心工作,积极进取。在本单位的核心业务信息、督查、办文、办会等方面,要勇于探索新办法,确保工作质量,提升工作效率。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将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创造佳绩。
水木清华,钟灵毓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分享清华,就是分享一种精神。相信这种精神,会激励我一如既往地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为加快万安转型发展、跨越发展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 7
2012年10月18日
第二篇:清华大学学习心得
感 受 清 华提 升 自 我——赴清华大学培训心得
2012年4月14日至22日,满怀着对清华大学这所世界名校的憧憬与向往、对前沿管理知识的渴求,我走进了清华大学,参加了包钢(集团)公司第四期中高层管理人员高级研修班,第一天上午班主任老师给全体学员细致地介绍了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理念,之后我们深入学习了领导科学与艺术、财务管理、企业执行力、精细化管理、集团管控、项目管理、宏观经济分析、周边安全形势分析等课程,通过学习进一步深化了管理理念,完善了管理思维,对一些管理方法有了新的理解,同时也领略了名家、教授、专家的风采,让我们真实地融入到了清华的校园,真切地感受到了清华的魅力,可谓是收获颇丰。
五天的集中培训,教学内容非常饱满,清华园的教授们有的谈吐幽默风趣,有的妙语连珠,讲台上警句名言不断,台下大家的掌声笑声一片,他们的讲解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既有很强的理论指导,又有成功的实践经验;他们抓住重点,层层剖析,让人豁然开朗、茅塞顿开,让我们真正领略和见识到了清华大师的风采。教授们从不同的观察视角、不同的学科领域对所授专题进行讲解,使我对管理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对领导者管理方法与思路有了
第三篇:清华大学学习心得
清华大学——学科带头人高级研修班
学习心 得
在阳光明媚,柳絮飘飞的五月,我非常幸运地参加了“清华大学——XXX学科带头人高级研修班”为期10天的学习,10天的学习虽然短暂,但经历难忘。在学习中,我认真聆听专家与名师的报告与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开阔了眼界,更让我亲身感受了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和“行胜于言”的清华精神与校训,还有幸结识了一群优秀的同行。这10天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老师们的高屋建瓴、博文广识、生动讲解、精彩案例无不在我的脑海里留下来深刻的印象,让我在肃然起敬的同时,更引发了我对自己教学和专业发展的不断思考。学习,让我看到了和同学们的差距,学习,也让我有了继续前进的动力。现将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新一轮课改,冲击了校园,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改变了教师的角色,新课标对教师提出了师德品位,专业高学识,能力多方面的三个方面的高要求,这就要求教师找准学习的路经,成为学习型的教师,教学相长。自己也知道“活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了。”的道理。但是,人的惰性使得平时总为自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去逃避学习。于是思想僵化,头脑迟钝,专业吃老本,教学步骤陈规,教学已没有了创新。幸好,在清华的第一堂课上,田彩凤老师就给了我当头棒喝:“一天不练功,只有自己知道,三天不练功,同行们知道,一个月不练功,所有人都知道。”是呀,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如果教师不能经常的更新知识结构,不能对新知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教师就有可能被学生看不起,就会成为学生眼里的“老古董”!一旦教师不被学生看重,那么,老师在学生和家长的心中,又何来威信可言呢?因此,教师必须认清终身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自觉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点,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现代的教育需要。
二、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要“行胜于言”。
高尚的师德,是做教师的前提。清华的校训是“厚德载物”,在清华的10天里,我所看得的清华的老师们也确是用自己的言行在践行着这所百年学府的校训和他们引以为傲的清华精神。就拿讲授《课堂教学方法与教学艺术》的张学政老师吧,每堂课他会提前20分钟来到教室,并在教室门口迎接每位学生的到来。他的座右铭是“不误人子弟”,而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辛苦自己,让学生多得,这也是师德!”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从教40年,他写了138备课本,20本读书笔记,为了让学生多得,他广泛收集资料——茶几本、枕边本、口袋本,随时随地想着学生,想着怎样教好课!
然而在生活中,师德失范现象却时有发生,比如说:有的教师缺乏事业心,“人在曹营心在汉”;有的教师缺乏进取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教师缺乏热情与爱心,“道是有情却无情”;有的教师物欲熏心,成了金钱的追逐者;有的教师无法安于山区教师的清贫,放弃了教师的梦想„„
师德不是喊喊口号“我爱我的学生,尊重我的学生”,不是形式化做做样子,而是将师德规范真正内化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职业道德认识、陶冶职业道德情感、养成崇高的职业道德习惯,像张学政老师一样真正做到“行胜于言”,才能塑造高尚的师德。
三、静心教学,潜心钻研,完善自我。
我们很多人,很多时候,仅仅是把教书当成谋生的一种手段,无所谓热爱,也无所谓用心。其实教学是一种完善自我、挑战自我、融化自我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灿烂的,是人生魅力的立足点之一,只有静下心来教学,专心致志地教书育人;才有可能实现自我价值,才能提升教师人格的魅力。怎样才能静下心来搞教学呢?王国维老先生在《人间词话》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作为教师,第一境界就是要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要摆脱现时社会的种种纷扰,把苦乐、毁誉、利害得失都抛到九霄云外,心中坚定一个终身为之奋斗的远大目标。第二境界就是为了实现这一远大目标而 努力拼搏。前进的道路上不会是一帆风顺,有急流、有险滩,布满荆棘,困难重重,但为了实现既定目标再所不惜,决不轻言放弃。第三境界就是在经过无数次挫折,经过多年的磨练之后,你的奋斗目标就会水到渠成,自然实现,回头一看目标就在你面前,你就会尝到奋斗和成功的喜悦!
四、拥有阳光的心态。
罗丹阳老师说:“我们拥有的越来越多,但快乐却越来越少;沟通工具越来越多,但深入的交流却越来越少;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但真诚的朋友却越来越少。哪里出了问题?心态出了问题。”是的,作为教师,我们必须面对诸多方面的压力。比如和学校领导的关系,和同事之间的关系,工作分配不均,工作负荷过重,教师的角色冲突以及教师自身发展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在或轻或重的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但想来,这些压力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对压力的目的不是不让压力发生,而是学会有效应对压力的方法,化尴尬为融洽,化压力为动力,化痛苦为愉悦,保持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于是,我们不再为待遇的低下而哀声叹气,不再为一些
小事而火冒三丈,不再为偶尔的挫折而黯然神伤,不再为意外的打击而精神崩溃。
其实,我们教师的幸福就在自己的手中,看你是否攥紧;快乐的生活就在我们眼前,就看你如何选择!我们不应该过多去埋怨和指责,我们不妨试着用“享受”的心态来看待我们的职业。其实幸福只是一种感觉,虽然,我们不能选择我们的学生,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不管是平常之心、宽容之心,还是感恩之心,我们只要拥有阳光的心态,就会少些烦恼多些快乐,将教育视为一种艺术,乐此不疲,虽苦犹甜,就让我们一起去拥抱幸福吧!
此次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犹如为我打开了一扇窗,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使我不仅得到了不少教学上的启迪,更感受到了大师们的人格魅力和理想追求,让我们意识到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应是永不枯竭的河海,应有广阔的知识,饱满的激情,横溢的才华。这次培训,像梳子,帮我反思梳理过去的教学理念;像春风,给我送来了春的气息;像舞台,给我展示自我、收获自信的机会;像灯塔,照亮了我努力的方向„„
第四篇:清华大学学习心得
清华大学学习心得
今年3月4日,在集团公司领导的安排下我们如期的来到了清华大学学习。离校3年,再次回到学校的是回到了清华这么有文化底蕴的大学。心理一方面感到无比的激动,另一方面感到压力巨大。
一、魅力无限,留下深刻印记
走进清华园,不仅欣赏到了清华秀美雅气的校园环境,更感觉到了清华特有的精气神。无论是坐在安静的课堂还是徜徉在美丽的校园,所到之处无不渗透和折射着浓浓的清华文化和清华精神。不管是聆听教授上课还是路遇行色匆匆的学子,无不体现着清华人的严谨和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和“爱国、实干、追求、完美”的清华精神,便是清华魅力所在,给人以心灵的震撼,激励着每一位清华人健步前行。
二、知识丰富多彩,受益匪浅
在这次为期三个月的学习时间里,我们接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大师的教导,他们博古通今、学贯中西,思维开放、理念精深,对自己从事的研究都有独到的分析和精辟的见解,不管是从理论到实际,还是从耳闻到目睹,使我们的思想理念不时受到新的冲击。老师们的授课,有的紧扣时政、入木三分,有的温文尔雅、条理清晰,有的节奏疾速、汹涌澎湃,有的慢条斯理、娓娓道来……对于我们这些在地方工作的基层干部来说,的确是一次高层次、大系统的理论学习。通过交流学习,教授们有许多精辟入理的观点,给我以启发。其中有些观点鲜明新颖,让我铭记在心,倍受启迪。
在这次课程中学校给我们安排了大量的课程,主讲了60多个课 题,其中包括有个人修养方面的,团队建设方面的,全国经济形势的,企业投资方面的,企业文化的,突发事件处理方面的和领导干部身心调节培养等等方面。内容包罗甚广,讲解内容焕然一新,在思维方式上为我们打开了新的方向。
二、自我提炼,感悟良多
回想清华的学习内容,回忆大师精彩讲课,我脑海不断迸发出几对关键词,感受特别真切。这些关键词孰重孰轻?孰主孰次?虽然之前已有所知,但通过这次学习,感悟更加深刻、透彻。
感悟一:实干 > 多言。从清华回来,“行胜于言”这句名言已经深深的烙印在我记忆的深处了。不管哪一堂课,老师在正式上课前都会概述本堂课的框架思路、具体时间分布等,而且在整整三四个小时的课中,始终按照计划严格进行,若是有所出入,总会跟我们表示歉意。这仅仅是“行胜于言”的一个细节表现,却足以让我感动。有人说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是观念,只有观念不断更新事业才能有彩。而我却觉得,在确定理念之后,行动与实践却是决定性因素。所谓“行胜于言”,就是不空谈,讲实干,对待学习、事业要树立“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经得起孤独,耐得住寂寞,兢兢业业,吃苦耐劳,脚踏实地。
感悟二:立德 > 立智。清华大学正门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个大字,我虽早知其乃清华校训,但对其意却了解得不够透彻。聆听了老师们的课之后,我才对它有了全新认识,也懂得了其博大精深的丰富内涵。“天行健,自强不息;地势坤,厚德载物”,这是《周易》中的内容,其渗透着的“刚毅坚卓,奋发图强,增厚美德,容载万物”之思想,仿佛涓涓细流深入心灵。所谓“自强不息”,就 是人要有百折不挠、永不言败之意。所谓“厚德载物”,我感到其中所言之“德”不仅仅是尊敬守礼、乐善好施等传统美德,还涵盖着个人的价值观。一个人的价值观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领导科学强调决策。有什么样的价值观,站得有多高,就能看多远,就会做出什么样的决策。这对每一个人很重要,对一个领导干部尤其重要。领导有什么样的执政价值观,会决定或影响一项工作、一项事业或是一个团队、一个部门、一个地方。一个人仅有学历、聪明还不够,唯有实现德的厚度,方能承载万物、走得长远,成为一个对家庭、对单位、社会有用的人才。
感悟三:团队 > 全体。作为一个现代化的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打造一支能够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目标一致、技能互补的高绩效团队。要想能够发展更好的企业就必须打造无数能够高效完成任务的团队。而不要是一个个在一起组合的群体。
感悟四:文化 > 制度。经过学习,使我们也看到了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并且这个作用将是未来的企业竞争的最主要内容。不管是能够立存于世界上百年以上的伟大企业,还是新兴的有发展情景的企业,都会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来建设。
四、立足本职,更上一层楼
集团公司不惜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旨在进一步增强自己的素养,锻炼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工作水平。面对方方面面的工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提高效率。
一要不断学习,提升水平。清华之学,着实让我感觉到自己知识结构的不平衡和知识量的缺乏。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务必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多向领导名家学,多向书本报刊学,多向生活 实践学,在学习中吸收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新的思路,并以新理念、新角度重新去审视、开展自己的每一项工作,力求做到有新思路、新变化、新效果。
二要率先垂范,带好队伍。从自身做起,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要把学到的财富奉献给团队,传递知识理念,达到整体提高,促进全面工作。带领大家进一步加强学习,磨炼品性,增强能力,争取打造一支作风优良、素质过得硬、战斗力强的政务队伍。
三要爱岗敬业,创造佳绩。深刻领会并切实践行“行胜于言”,干一行爱一行,勤于思考,用心工作,积极进取。在本单位的核心业务信息、督查、办文、办会等方面,要勇于探索新办法,确保工作质量,提升工作效率。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将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创造佳绩。
水木清华,钟灵毓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分享清华,就是分享一种精神。相信这种精神,会激励我一如既往地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为加快万安转型发展、跨越发展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同煤青干班:罗树
2013年5月9日
第五篇:赴清华大学研修学习体会
赴清华大学研修学习体会
今年6月中旬,我有幸来到了令当代学子魂牵梦绕的一流学府——清华大学,参加了市局组织的为期一周的“清华大学——质监系统干部能力建设首期高级研修班”的学习,短暂的学习培训,聆听了那些学术界、教育界顶尖名师在10个专题的40个学时中为我们多层面、多角度呈现的宏观经济与对策、食品安全、社会行政管理与创新、国学与领导智慧、突发事件与媒体应对、公共安全与行政问责等精彩讲座,让我们的知识和修养在享受中得到了升华。我深切感受到了百年清华的博大精深,沉溺于其独特的精神魅力,让我受益终身!
我的体会主要有三点:
一、学习是成功的基石。韩愈说:“学知不足,业精于勤”。这次研修期间,不管是聆听教授们授课还是路遇行色匆匆的学子,无不体现着清华人的严谨和一丝不苟的治学精神。“清芬挺秀、华夏增辉”的清华风采、“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百年校训、“行胜于言”的清华校风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无处不在打动着我。那些满腹经纶、博古通今的专家教授,他们的讲解生动有趣、旁征博引,既有很强的理论指导,又有成功的实践经验;他们能抓住重点,层层剖析,让人豁然开朗、茅塞顿开。我从他们身 上,深切地感受到:人的一生中,学习是必须坚持的,要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追求,成为一种享受,用孜孜不倦的学习为成功奠定基石。清空杯子,空杯朝上;注入新水,装满新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一切从零开始……我们要提高质监工作领导艺术和管理水平,必须注重学习,加强自身修养,把学到的工作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应用到实际中去,将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精神真正融入到质监工作中来,这样才能争先进位、勇创一流,实现质监事业新的跨越。
二、做人是一生的学问。有一句古话,叫“半部《论语》治天下”,其实《论语》的思想简洁地说就是“做人”。清华的校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带给我们关于做人的更多思考与启迪。做人要正直。人间正道是沧桑。凡事要坚持真理,遵循规律,把握原则,这样你才能在别人心目中有地位,树立自身的威望,赢得更多的信任,凝聚向心力。做人要清白。“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我们要做一泓没有杂质的清澈井水,要做没有裂缝的鸡蛋,做到慎初、慎微、慎独、慎欲,算清廉政政治账、经济账、名誉账、家族账、亲情账、自由账、健康账,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纷扰面前,以淡泊之心,看待金钱、权势和地位,进一步加强自身修养,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工作习惯,以更多的精力,更好的状态,更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工作中,这是得到人生幸福和快乐的大智慧所在。
三、做事要有长远目标。清华之行让我深切感受到清华之所以长期蜚声中外,就是在于它不竭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精神。我想这便是清华魅力所在,给人以心灵的震撼,给人以行动的力量,给人以前进的勇气,给人以成功的信心。走出清华,回到质监工作岗位,我就应该秉承清华大学“行胜于言”的校风,在工作中树立“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成为一名优秀的质监工作者。我们要放眼长远,从质监事业健康发展的高度制定工作目标,做到高瞻远瞩,顾全大局,朝着既定目标不断奋进,不断的达到,不断的超越。工作中要有激情与思想,只要生命在激情就在,做到激情不老,务实肯干,积极进取,在现实生活的土壤中找到自己的生长点,并以自己的成长影响周围你我他。要怀有一颗火热的心,用行动来抒写对事业的忠诚,处处做个有心人,勤于思考,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敢为人先的气概、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去不断开创新的工作局面,共同缔造质监事业美好明天。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一步一步从头再来,从一点一滴小事做起,从自身目前工作做起,认真做精、努力做好。
这次学习对我本人触动颇深,让我们把在清华的研修学习当作新的起点,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去继 续学习,努力工作。最后,愿用清华校园日晷石碑的碑文作以自勉——行胜于言。
我相信:质监未来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