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加强以孝道为基础的家风家教建设大全
浅谈如何加强以孝道为基础的家风家教建设
清镇市暗流中学 杨毅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出土的甲骨文看,早在殷商时期,“孝”字便已产生,而从文献资料看,《尚书》中则有“克谐以孝”的记载。而关于孝道的传说故事,更可追述到五帝时期的舜,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父瞽叟顽,母嚚,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适不失子道,兄弟孝慈”“舜年二十以孝闻”。舜,可以说是已知的最早的孝子,后被列为二十四孝之首。到了汉代,孝不仅作为一种伦理道德为人们所奉行,更作为一种政治指导思想被统治者确立为治国的方略。汉文帝刘恒也是著名的孝子,文帝十二年的诏令里有奖励孝悌力田与廉吏的条文。且从汉文帝起,汉代皇帝的谥号前必冠有“孝”字(也有说从汉惠帝开始的),以示对先帝先后的尊崇孝顺。而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朝廷在用人制度上更专门有“举孝廉”,而《孝经》也与《诗》《书》《礼》《易》《春秋》《论语》一起,被列为汉代治国的经典中的“七经”,并设有专门的治经博士。魏晋以后,“以孝治天下”更为当朝统治者所倡导沿袭奉行。可见,孝作为百德之本,自古以来便为大家所重视。
当然,传统的中国家庭不仅重视“孝”这种伦理道德的传承,还注重以孝道为基础的家风家教建设。人们都崇尚、向往底蕴厚重、有着浓厚文化氛围的家风家教。而且一些封建士大夫更将治家的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并由此产生了许多家风家教的经典著作。除了《论语》《孝经》《三字经》《弟子规》等这些公共的家教经典外,《颜氏家训》 《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等更是家风家教的杰出著作。不过,这样所进行的家风家教归根结底都是为封建社会服务的,其终结目标并无二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或曰:“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这显然带有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风家教建设对于社会风尚健康发展的意义在我国越来越形成普遍的共识。2012年11月8日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大家应该清楚地意识到——今天以孝道为基础的家风家教建设,已经不再停留在封建社会里“光宗耀祖”“光耀门楣”的层面上,而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不仅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更要推进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建设。
那么,怎样进行新时期以孝道为基础的家风家教建设呢?
一、家教经典的阅读,有助于提高家庭成员的道德修养 虽然前面说了,《论语》《孝经》《三字经》《弟子规》《颜氏家训》《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等家风家教经典有其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如“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身体不敢毁伤倒是孝顺的表现,可是今天,毛发肯定会根据自己的喜好修剪,只要符合职业要求,大约父母倒也不会认为子女有何不孝的。又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今天,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一对夫妇生育一个 孩子,生男生女都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都同等重要。但是,这些经典里面有更多永远不会过时的东西。如“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德有伤,贻亲羞”,“ 步从容,立端正”,“仁义礼智信”„„所以,这些经典还得引导子女去读,只是应该弃其糟粕,取其精华的读,吸收我们所需的营养成分,弘扬时代所倡导的正义、正气、正能量。如果可能的话,家中最好拥有这些经典。反复的阅读,对于促进良好家风的形成必然不无裨益。
二、名人故事,良好家风的榜样力量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曾经闪耀过多少璀璨的明星,他们是“历史的脊梁骨”。他们的故事,涵盖了各种传统美德,诸如孝顺、爱国、自信、诚信、励志、惜时、勤俭、谦逊等。让我们一一看看:孔子韦编三绝、闵损芦衣顺母、季布一诺千金、匡衡凿壁偷光、孔融让梨、陆绩怀橘、祖逖闻鸡起舞、郑余庆烂蒸葫芦、杨时程门立雪、黄庭坚涤亲溺器„„宗悫“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李白“铁杵磨成针”,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些故事,皆是进行家教的好题材,是良好家风的榜样力量。我们相信:如果每个家庭都让孩子去看看这些名人的故事,或者给孩子们讲讲这些名人的故事,那么,久而久之,不知不觉中已为建设良好的家风添注了心血。
而且,不光是名人,就是我们身边,也不乏这样的榜样力量。记得一个朋友讲过教育儿子的故事,说他儿子才读小学六年级,但已经 有些追求“时尚”的苗头,理发不想再理学生头,而想模仿社会上的一些流行发型。令他理了学生头,借口某阿姨说他发型“像牢中放出来的”,一直闷闷不乐。朋友便带他到某一优秀示范性高中,让他遍观该校男同学发型。直到发现该校学生全部皆是学生头,他儿子才无话可说,不再抱怨。而且,从此以后,每次理发自觉要求理学生头。这,就是典型的榜样示范的作用。
三、父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众多名人的故事,固然对子女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正面引导作用。但是,父母毕竟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于管理者如此,对于教师如此,对于父母,又何尝不是如此。作父母的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要求子女怎么样做,子女也会跟着行动起来;反之,如果父母自身不端正,而要求子女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子女也不见得会听从。或者,口头答应了,在行动上也是阴奉阳违的。
就以教育孩子要孝顺来说吧,据《史记》记载,西汉时的万石君石奋,被司马迁赞为“笃行君子”,他是最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他的言行举止“子孙遵教,亦如之”,且“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万石君家能形成这样优良的家风,令天下向往,难道不引人深思吗?但是,如果为人子女的你整天都只知道干工作、找大钱,逢年过节也不回家看看,老父老母生病了也没有一句关心问候。张口闭口就说“是不是没钱了”。你想想:家中的父母真的仅仅就是希望你拿点钱吗?现在看到你对爷爷奶奶、外 公外婆这样,将来你的子女又会怎样对你呢?从前曾听过一个故事,说旧时某一男子有弃老恶行。其父老迈,该男子携其子,用一破背篓背其父弃于荒野。正欲返家时,其子问:“为何不把背篓带回?”男子说:“一破背篓,留下何用?”其子说:“留下,以后我好背你丢啊!”男子听后,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赶紧把其父背回家去。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父母对子女的教材效应,可以说是立竿见影。故事中男子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虽不至于给予高度赞扬,但至少他避免了自己将来被遗弃的悲剧发生,实为庆幸。古人云: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至理名言啊!于是,我们明白了胡适为何会由衷感激的说“受了她(母亲)极大极深的影响”“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至于在诚信教育方面,曾子杀猪的故事应该说对我们做父母的也是很有教益的。
四、情感和心理投资远比物质金钱重要
也许有人会认为,要进行良好的家风家教建设,只要肯投入,舍得花钱就行了。你说让孩子们读读家教的经典,好!你开出书单,我给他(她)买全套;你说让孩子们看看名人的故事,好!我没时间给他(她)讲,但是名人的故事,书店里有的是这方面的书,我拿钱给他(她)买不就得了。这种看法不完全正确。不可否认,一定的物质或金钱投资,固然可以促进子女的发展和家庭的和谐,但这仅仅只是一种手段或条件,不是全部。较物质和金钱而论,父母的情感和心理 投资价值更大,意义更深远。现在农村普遍存在的留守儿童问题和城市存在的“富二代”问题,就折射出了很多家庭情感和心理投资的问题。
在农村,很多农民工出门就是一年,然后只在过年时回家一趟,过完年,又是匆匆而去,周而复始。这样长年累月的在外,电话成了与子女、家庭沟通的唯一渠道。而电话通了,匆匆三两分钟,要么询问有钱没有,要么询问成绩如何,就是不问问子女需要什么,想些什么,全凭一己之见,然后急急挂断。子女在校读书,希望父母来开一次家长会也成了一种奢望。在短暂的回家过年期间,由于各种应酬、人情因素,也很少有时间与子女交流沟通,于是又把金钱看成是万能的,三百两百发些压岁钱,或带子女去买两套衣服,以为这样就算尽到父母的责任了。其实不然,孩子的健康成长,优秀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是需要父母情感和心理投资的。为什么留守儿童问题成了当今全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不能不说我们很多家长是有责任的。
城市的“富二代”问题也是如此,更多的就是家长错误的看待了金钱的作用,忽略了情感和心理投入,从而导致了子女缺乏正确的人生导向,因而“富二代”蔑视道德,泯灭良知,藐视法律的事时有发生。现在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总的说来,进行以孝道为基础的家风家教建设,最基本的就是要做到言传与身教相结合,严慈相济,循序渐进。因为家风家教作为一种文化,它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通常需要经过若干年,几代 人的努力,我们不能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而良好的家风家教一经形成,必然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国家的繁荣富强起到强有力的助推作用。
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体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不懈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愿我们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家族努力进行以孝道为基础的良好家风家教建设,为早日实现国家和民族的伟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以家风为话题范文
家风
父母虽然没有带给我优越的生活,却给了我健全的人格。
记得那是一个上午,一个让我难忘的上午。爸爸给他的合伙人打电话,打了一个接一个的,可是电话那边总是传来一位女接线员的回答:“您好,您所拨打的用户已关机,请稍后再拨。Sorry,......”后来爸爸经过四处打听,才知道了他是逃跑了。之后,爸爸便坐下来,平静的跟我们说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几天后,上门要债的人陆陆续续来“拜访”我家。爸爸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欠人家的钱一定要还清!爸爸妈妈为下的这个决心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日夜操劳,不怕辛苦,把乌黑的头发熬成了一缕一缕的银发。周围的亲朋好友都劝我父母说:“别还了,你不还钱他们也拿你没办法!”但我父母却说:“谢谢你们的好意,我既然做出了这个决定,就要履行诺言,承担这份责任!人家的钱也是辛辛苦苦,一分一分赚来的,我不能不还!”
终于,在父母的努力下,还清了所有的债务。爸爸只淡淡地说了一句:“真是无债一身轻啊。” 父母用自己的言行教给我的诚信做人的品质是会让我受益一生的。
还有一次那是爸爸妈妈带我们出去玩,回到家后才发现因为着急而忘了关门。于是急忙走进家门,往屋里瞧了瞧,并没有丢东西,长舒了一口气。在这时,突然听到了传来了声响,爸爸便轻手轻脚地走了过去。一看原来是隔壁的王大娘在偷我家的粮食。王大娘的儿女常年在外,很少回家,也不寄赡养费,老伴也已经去世了。一定是家里没钱买粮食了,才迫不得已到我家来偷。我们都很同情她,没有责怪她。爸爸还时不时地叫我过去送粮食。
父母教给我的善良使我受益匪浅。感谢命运,让我能生活在这个家庭里!
第三篇:家风家教
立家风 树德行
家是人们最温馨的港湾,给予人们温暖。但是家也要有家的规矩,老人们常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规矩不成方圆。”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他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氛围、理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这些建构成一个家庭或家族独特的特色。
好的家风,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的保证,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
人们常说:百善孝为先!我们家的家风便是孝字当头。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常常对我们讲:“一个人有孝心,要有孝道,要爱长辈,要感谢长辈的抚养教育。一个没有孝心的人,是可耻的人,是没有道德的人。”爸爸妈妈常常为我们讲羔羊跪乳,乌鸦反哺等故事,让我们明白动物尚且知道感恩父母,何况我们人类,更应该感恩父母,孝敬长辈。爸爸和妈妈是孝敬长辈的人。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长辈都不爱,那么他还爱什么?所以至今我们一家四代还都生活在一起,父母年龄渐老,奶奶早已年逾耄耋,我想此时陪伴才是最好的关爱。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由于父亲也是教师,所以从小父母就教育我做人做事,堂堂正正,清清白白。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榜样是最好的教育,我始终牢记父母为我树立的榜样,他们虽然平凡普通,却给了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从事教育工作以来,父母时常提醒我,做教育工作,必须自身清净,洁身自好。父母的叮嘱,让我倍加珍惜自己的工作。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深知师德的重要性,除了主动搞好教育教学工作之外,我严格自律洁身自好,维护教师形象。
作为教师,家风连着师德。作为教师,治好家、树立良好家风,绝不只是个人的家务事,而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家风虽是一家之风范,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从这点讲家风对国家、社会的影响也很大。
大宁县东关小学
史海莹
第四篇:家风家教
家风是文化在家庭中的体现,是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一种满足家庭成员可持续成长与发展的精神需求,并实际引领这种需求的意识存在。它使家庭成员能从中寻找到精神归属感,使家庭文化得以延续。与众多文化相同,家风的核心是价值取向,并以价值为焦点向各个方向弥散开来,是常态家庭重要的文化资源。
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代际之间传播家风就成为家教,对家教进行文字的提炼就成为家训。所以,家教和家训都是家庭文化的一种传播方式,也是在家庭内部发生的文化过程。
中国古人十分注重“正本”“慎始”,强调“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并试图从男女婚姻对象的选择上实现这一目标,因为父母本人及其家族的血缘族姓关系、品格操行、胎孕情况这些都是子孙成长发展之本。
在中国数千年家风内容的组成中,“慈幼”是最基础的部分,简而言之就是“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爱护幼儿意识。慈幼在中国古代即实现了由家庭观念转变为社会习俗和国家制度的过程,中国历代政府常将慈幼观念见诸政策和法令,春秋战国时期甚至将“慈幼”与“王霸”基业密切联系起来,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家风的其他基本组成包括俭朴,强调勤俭为本;自立,“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自律,如“戒多言”“与善人居”“慎交游”;立志,“志不立则智不达”;还有忠厚等。
从另一个方面说,家风又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亚文化,以家庭为纽带促进个体文化化,并使个体的精神世界与外在的既有文化融为一体,培养完美的人格。家风与社会主流文化有所不同,又有积极与消极之分,是整个社会文化谱系的组成成分。
在一个良性社会里,政风、学风、民风、家风是相互影响的,端正家风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中国也有着世界上传承最悠久的家族,比如孔子家族,至今已传承两千五百多年了,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家族。
这样的国,这样的家,必是文化深厚德行敦厚,并因此而承传绵久。这样的家,一定是有“家风”的。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家风的形成往往是,一个家族之链上某一个人物出类拔萃深孚众望而为家族其他成员所宗仰追慕,其懿行嘉言便成为家风之源,再经过家族子孙代代接力式的恪守祖训,流风余韵,代代不绝,就形成了一个家族鲜明的道德风貌和审美风范。
家风对家族的传承至关重要。没有淳厚家风,无法使一个家族瓜瓞不绝,更无法使一个家族不分崩离析。有认同感的家族才有凝聚力,这种认同感显然不可能是家族财产,因为财产常常被瓜分而最终罄尽,只有一种东西可以被家族中所有成员分沾,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因此增值——那就是让所有家族成员引以为豪的“家风”,家风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族必备的要素,也是一个家族最核心的价值。
家风往往体现在有德望的祖先定下的家训家规中,这些家训家规在中国有着诸多的名称:“家规”“家矩”“家训”等等,若一言以蔽之,就是“家教”。无形的家风必须依赖有形的家教而得以流传并发扬光大。
“家教”是所有民族都拥有的一种对子孙的教育方式,但以中国为最有特色,因为,在中国,“家教”尤为重要和必要。中华民族历几千年而血脉不断文明不坠,我们自有我们全社会共同尊崇的价值基础。这个价值基础是以儒家道德信仰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我们民族的信仰系统不是仰仗宗教,而是仰仗对自身传统道德的尊崇和修习,修习的最普遍方式,非仪式而是“教化”。
“教化”的方式包括多种:宗法制度的熏陶和约束、官方倡导鼓励以至于全民崇尚的读书(以读儒家经典为基本内容)、良风美俗中的礼仪习得等。而家教,是“教化”中最重要也最普遍的形式,直言之,没读过儒家经典的人在古代中国比比皆是,但是,完全没有接受过家教的人几乎没有。很多没有受过学校教育、又无宗教信仰的人,其基本价值观并无悖谬,甚至道德信念极深,为人极其诚悫敦厚,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中国式的“家教”。
中华民族创造过世界民族中罕见的奇迹:那就是,国民整体的教养气质,都是彬彬有礼温柔敦厚的,国民的行为举止,也是有理有据规矩方圆的。这是“教化”之功,而“家教”,在“教化”之中,居功至伟。
中国人安身立命之处不是天国,而是家国。家风乃吾国之民风。
家风、家教,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诗书传家、勤俭持家、尊老爱幼、明事知礼„„这些,是家风家教的永恒主题。好的家风家教,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的保证,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旧时代的家风家教,常常是糟粕与精华并存。
第五篇:家风家教
我的家风家教故事
家风,作为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更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态度、价值理念、文化氛围、处世之道,是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的保证,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正能量。
家风是什么?
家风是一个家庭的氛围,它是存在的,不可否认,并且家庭的每个人都浸染其中。每个人身上都会打上这个家庭家风的印记。家风的好坏甚至直接影响了后代在社会上的发展。虽然这些事情都不绝对,但古往今来,这个道理都依旧存在着。格里梅尔斯豪森说过,没有教养,没有学识,没有实践的人的心灵好比一块田地,这块田地即使天生肥沃,但倘若不经耕耘和播种,也是结不出果实来的。
古往今来,那些历史上优秀的名人往往都有优秀的家风及教育。
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俭以立名,侈以自败”。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
曾任过美国总统的里根,不仅有名望而且富有,但他严格要求自己子女自立,绝不让他们依赖父母。儿子失业后,一边寻找工作,一边靠领取救济金度日。
在我的家庭里我的父母虽然没有高深的学问,但是他们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动来感染着我和妹妹。我们家一直坚信勤为本,只要踏踏实实,付出必定有所回报,父母勤勤恳恳在乡下做着他们的小本生意,做买卖有点“大大咧咧”,零头不要了,称高了就这样吧,这个不值什么钱,你拿上用吧,因为这种经营风格,小本买卖做的红红火火,不仅供我和妹妹读大学,还在县城买了房。我当年读高中,也算是闻鸡起舞者,每天沉浸在题海战中,无论天气变幻,我不觉得冷,也不觉得热,一心只读“高考书”,最终以理想的成绩考入自己理想的大学;妹妹亦是如此,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培养出两个本科生,这在村里是何等荣耀的事,父母一时间成为人人羡慕的对象。现在想想,我和妹妹性格之中那些勤恳的因素确实是受父母持家的影响而来的。而且会影响我们一生,在我们一生中都会起着积极的作用,我特别希望我能将这种积极的东西传给我的孩子。
谢谢父母对我身体力行的教导,你们也许是不起眼的小农民,却是我和妹妹人生最好的导师。
蔚村小学幼儿班班主任工作总结
(2016------2017第一学期)
贺凤琴
期末接近尾声,每到这个时候我都会慢慢的闭上眼睛回想这个学期发生的点点滴滴,打扫卫生,做好报名工作,迎接孩子们到学校,安抚个别有情绪的孩子、常规教育、如何让孩子们适应学校、爱上学校、爱上学校的老师,每一次接到的任务都有收获和感想,因为这些收获和感想让人慢慢在教育工作上变得成熟和有经验。因为忙碌而充实,因为充实而收获,因为收获而成长,就因为如此才感觉光阴似箭、岁月如梭。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能得到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的副班主任的工作作出总结。
一、对自己的要求;
1、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认真备课,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和知识准备工作。
2、注意将理论贯穿于教学实践中,善于总结经验,以提高自身能力。
3、在教学中要处理好幼儿的主体地位及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多种形式引导幼儿有兴趣的参与活动,并主动去学习,更好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二、做好幼儿的习惯培养;
1、用心教育幼儿关心集体,关心同伴,礼貌待人。
2、同家长一起纠正幼儿不良的习惯。(如喜欢含手指、翘脚、驼背、不喜欢喝水、饭前饭后要洗手、上厕所要冲水„„)
3、强化幼儿健康意识,保证了幼儿进餐时心情愉快,注重培养幼儿好的进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进餐时不打闹讲话,不掉饭粒。
4、练成喜欢睡午觉的好习惯、准点睡觉准点起床,不赖床。
5、对幼儿针对书本进行品德教育,使幼儿养成有道德、有智慧、有礼貌的好孩子。
6、并同家长密切联系,听取家长意见,根据幼儿在家时的表现,对幼儿进行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三、在幼儿的教学方面;
1、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机会与条件,根据班上幼儿的年龄特征,充分调动各种感官感知事物,使之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认知和掌握事物的特征与属性。
2、在一日活动中,注意教给幼儿初浅的,简单的生活知识经验,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供幼儿活动材料,更好地培养幼儿的全面发展能力。
4、根据制定的教学目标、内容与要求组织好教育教学活动的各环节,保证好幼儿每天的游戏活动及户外活动时间,四、反思不足,努力改进;
值得我沉思的一点是对自理能力较弱的幼儿不够耐心对待。我班的孩子自理能力基本不让我担心,有些孩子还可以帮助我做很多事情,如传话、拉窗帘、关窗、放东西、整理作业本等等,因为他们的灵活、聪明把我误认为孩子就应该这样。为什么你就不行呢?每到脱衣服的时候她就在那发呆,不知所措,直到我来了她才慢慢的走到我的跟前说老师我不会脱衣服,我当时就在想其他孩子的聪明能不能分一点给她呢?老师如果不在呢,孩子你是不是不换衣服了呢?这孩子就是应变能力不够,胆子小,对于这样的孩子我确实是有点急,因为这急给孩子施加不少压力,几次对她急之后孩子就没找过我说不会换衣服了,我仔细观察这孩子按照我教的方法去找小朋友帮忙了,自己也学会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完成几次自然也就会了。希望接下来的工作对孩子们的爱多一些再多一些,甚至把他们都当自己的孩子对待。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更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