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颜氏家训看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传统家风

时间:2019-05-14 02:53: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颜氏家训看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传统家风》,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颜氏家训看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传统家风》。

第一篇:从颜氏家训看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传统家风

从《颜氏家训》看以儒家思想为基调的士族家风

——忠孝仁义的齐家治国之道

【摘要】:在传统文化体系中,《颜氏家训》是一部流传广、影响深的家训名著。但《颜氏家训》的深刻影响不仅体现在治家教子和为人处世上,更多地是通过对忠孝仁义观念的叙述以表现士族家学家风的严谨。在文中,通过颜之推的叙述,我们可以体会到儒家礼教精神在社会中的渗透,不仅使以儒家思想为基调的士族家风得以充分体现,而且将以儒家忠孝为核心的士族家学得以传承和发扬,对于理解儒家礼法思想理念具有重要文化价值。

【关键词】:《颜氏家训》

儒家思想

忠孝仁义

重视家庭教育一直是我国一贯的优良传统,而家庭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便是家训。家训较早的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而其中最为著名且流传最久当推颜之推所著《颜氏家训》。《颜氏家训》作为一部家庭教育类书籍一直为人们所传颂,从而致使忽视其在文化价值上的作用。《颜氏家训》作为一部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著作,是颜之推历四朝而著,其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可见一斑。魏晋南北朝时期,北齐黄门侍郎颜之推,通过《颜氏家训》不仅向世人传达了治家教子之法,还有忠君孝亲之道,为后人所宣扬。

颜之推与《颜氏家训》

颜之推(公元531年——?),字介,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我国南北朝时期具有远见卓识的思想家、政治家。出身门阀世族,其九世祖颜含是“中原冠带随晋渡江者百家”之一,其祖父颜见远“博学有志行”,随南齐南康王萧宝融出镇荆州,举家从金陵迁至江陵(今属湖北),其父颜协“博涉群书,工于草隶”,曾在湘东王萧绎身边任要职。颜之推本人一生中于四朝为官,但并未像其他世族那样沉迷奢靡浮华,崇尚世卿世禄,反而“出淤泥而不染”,成为当时乃至如今的大思想家,其著作《颜氏家训》作为一部“整齐门内,提撕子孙”的家教书也流传至今。

《颜氏家训》自问世以来,深受历代士大夫的极力推崇而长盛不衰,表明了此书适应了封建社会中儒家知识分子的需要,它继承了传统的儒家道德学说,阐发了一套教子、治家、为人、治学的方法,体现了作者以儒家思想为主的思想主旨,书中所彰显的儒家思想也为历代贤士所继承发扬。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族门风与儒学发展概况

自汉末魏晋以来,随着北方少数民族的内迁,曾经的华夏文明核心地中原,以及汉族王朝政治中心都城都已失去其核心地位,而散居的世家大族则成为了华夏民族文明的传承者,而其中的主要传承人是世族中的文化士族。“永嘉之乱”后,中原惨遭沦陷,黄河中下游流域汉族士族纷纷南下避祸。由于此次南渡的士族多为文化士族,由此不仅造成人口的大量南迁,且导致了文化中心向南转移。颜氏家族便是其中一高门大户。

余英时先生曾言,士族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士与宗族的结合体。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关于士族的研究一直方兴未艾,学者们多角度多方面的对士族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从思想文化上来说,门阀制度使得南方士族门第差别所导致的文化差异,以及士族重视家学的思想,促使儒学有一定发展;而北方士族由于政治、经济环境,以及崇尚武功等原因,士族层次较低,为了入主中原,建立政权,所以在北方士族中敦尚儒学成为一时风气。

陈寅恪先生曾指出“东汉以后学术文化,其重心不在政治中心之首都,而分散于各地之名都大邑。是以地方之大族盛门乃为学术文化之所寄托。中原经五胡乱华。而学术文化尚能保持不坠者,固有地方大族之力,而汉族之学术文化变为地方化及家门化矣。故论学术,只有家学之可言,而学术文化与大族盛门常不可分离也。”由此可见,学术文化家门化已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一大特征,而要了解这一时期学术文化发展则必须从文化士族入手。陈寅恪还在其著作《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指出:“所谓士族者,其初并不专用其先代之高官厚禄为其唯一之表征,而实以家学及礼法等标异于其他诸姓。……夫士族之特点即在其门风之优美,不同于凡庶,而优美之门风基于学业之因袭。”因此,我们不得不谈谈这些文化士族的家风。所谓家风指的是世族精神文化传统,它是士族文化的基调,具有相当高的稳定性。家风的传承有赖于家族精神,而家族精神的继承则依赖其家族内部的家诫、家训、门规等等。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自秦汉以来形成的以汉族皇权为中心的专制统治崩溃,漠北诸胡相继内迁,北方民族大融合局面形成。在这种社会**中,儒学经学途穷,名教礼法并毁,“礼乐文章,相继扫地”,于是为人亲者“恐恐然虑教敕之亡素,其后人或纳于邪也”,于是作家训以“丁宁饬诫”。士族家训由此兴起并发展。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便是其中最杰出的作品。颜之推通过家训保存了**中残留的儒家伦理的基本精神,抑制了文化向非儒方向发展。颜之推是一位世俗化的儒士,在《颜氏家训》中所展现的儒家礼法,更多地是一种世俗化的儒家信仰与生活准则。这种世俗化的儒家伦理观在之后对后人影响颇深。

儒家思想在《颜氏家训》中的体现

从马凤岗《论颜氏家族的家风与学风》和程时用《六朝时期颜氏家族的家风与文化》中可以概括出颜氏家族家风为好学慕贤、孝悌治家、忠君教子、淡泊勤俭。先秦诸子中的孔子所创立的儒家,以注重血亲人伦、道德修养、忠孝仁义、好学多通而影响后世,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也深入人心。而我们今天主要探讨的是儒家孝悌治家与忠君教子在《颜氏家训》中的集中体现。

(一)修身教子

魏晋南北朝时期,家族在政治文化领域都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家族的荣誉与兴衰关乎每一位家庭成员,每位成员的德行品行都彰显着家族的声誉,因此,个人修身便成为时代特征。

颜之推通过对南北朝时期士大夫贪图虚名、附庸风雅的学风的批评,对贵游子弟学士浅陋、学文匮乏的批判,努力向世人宣扬要好学多通,慕贤修身。

《家训·风操》专述修身,教导子孙加强自身修养,遵循礼仪规范。颜之推对修身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认为,礼仪规范应随着世事的变迁而作相应的调整:

“吾观《礼经》,圣人之教:箕帚匕箸,咳唾唯喏,执烛沃盥,皆有节文,亦为至矣。但既残缺,非复全书;其有所不载,及世事变改者,学达君子,自为节度,相承行之,故世号士大夫风操。”

此篇通过对避讳、取名、丧葬、称谓等的细致讲解提醒士大夫必须时时刻刻遵循礼仪规范以完善自身修养。而对于不守礼节的粗野戏笑,颜之推表示出了极大的反感:

“昔刘文饶不忍骂奴为畜产,今世愚人遂以相戏,或有指名为豚犊者:有识旁观,犹欲掩耳,况当之者乎?”

颜之推对礼仪规范的独到见解,体现出在当时情境他所崇尚的儒家的“礼”的复归。

在人的自身修养方面,颜之推还注重慕贤修身,重才重贤也是儒家的一贯主张。颜之推主张人们应在自身完善上下功夫。儒家把人的自我道德完善看作是立世的根本,颜氏家训中提出了“德艺周厚”的主张自然包括对个人道德修养的要求。颜之推认为:“身而求令名于世者, 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名实》)。

在教子方面,颜之推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他主张从早期胎教入手,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性:

“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书之玉版,藏诸金匮。”

古时候,圣明的君王尚能注重胎教之法的重要性,推及平民,也是如此。平民百姓纵然不能做到像君王那样礼法并重:在太子刚出生尚在襁褓中的时候,太师、太保就阐明孝仁礼义的道理,以此对他引导教育;而平民则是在孩子刚刚懂得看别人的脸色、辨识别人的喜怒的时候,就对孩子加以教诲,让他去做,他才去做;让他不做,他就不做。这样,等他长到数岁的时候,就可以少挨笞杖之责。做父母的既威严又慈爱,那么子女敬畏谨慎,并由此而生出孝心。俗谚曰“教妇初来,教儿婴孩”,便是这个意思了。

在《教子》篇中,颜之推列举多个事例旨在说明教育子女的重要性以及方法、目的,反对“无教而有爱”,强调对子女的教育应严格,应有正确的方向和目的,不可为了仕途而谄媚权贵。另外,他强调对待子女应一视同仁,不可有偏宠之心:

“共叔之死,母实为之。赵王之戮,父实使之。刘表之倾宗覆族,袁绍之地裂兵亡,可为灵龟明鉴也。”

颜之推认为贤能俊秀的孩子固然值得赏识和喜爱,顽劣愚钝的孩子也应该予以同情和怜惜,那些有偏宠之心的人,虽然本意是想要厚待自己偏爱的孩子,却反而以此害了他,并且伤害了其他孩子。

《礼记·学记》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足可见教育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深刻意义。

(二)忠君仁孝 在儒家伦理观念中,君臣关系、亲子占据着重要位置。因此,儒家分外重视君臣之道、亲子之礼。颜之推认为下级官吏必须要忠君,不应追求个人禄利,为了实践这个道德准则,君子应该不惜一切代价。作为君子,就应该谨守正道,推崇德行,“如有逆乱之行,得罪于君亲者,又不足恤焉”。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颜之推反对犯上作乱,而是主张“诚臣徇主而弃亲”。

早在《礼记·大学》中,就有“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的格言。把齐家放在治国之前,视齐家为治国的前提,反映了历来士大夫对理好家政的高度重视。颜之推也不例外。在《治家》一卷中专谈治家必须注意的种种事项,诸如父兄要以身作则,这是齐家的重要前提:

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则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

治家不能没有章法,但又必须宽严适度:笞怒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治家之宽猛,亦犹国焉。

在强调宽严适度的同时,颜之推还倡导躬俭节用,又要乐善好施的治家原则。孔子曾言“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颜之推很崇尚孔子这种节俭的良好品性,他认为节俭就是节省俭约以合乎礼数,如果能做到肯施舍而不奢侈,能节俭而不吝啬,那就再好不过了。

另外,颜之推在书中还就家庭人伦关系、兄弟关系、妯娌关系、父子关系、婆媳关系等方面做了论述。总的来说,颜之推的齐家思想在大方面与儒家的纲常礼教相适应,是对儒家所倡导的家庭伦理原则的具体应用。传统中国以家族为社会结构的基础,个人的责任即延续和发扬家族的繁荣,以维持和传承既有的家风门业,《颜氏家训》所倡导的齐家思想的核心在于儒家的“礼”,其最终目的在于修身立名、扬名显亲,这突出了家族制度鼓励士族好学博通、勇担责任的积极影响。

“忠君”理念是传统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这一思想在《颜氏家训》中也有诸多体现。如为了避隋文帝父名讳,《家训》中全篇以“诚”代替“忠”。

宋代史学家范祖禹曾言“天下之乱系于用人“,君主要想王图霸业长盛不衰,任用贤能忠君之臣必不可少。《家训·文章》中就忠君一说有以下论述:

“不屈二姓,夷、齐之节也;何事非君。伊、箕之义也。自春秋以来,家有奔亡,国有吞灭,君臣固无常分矣;然而君子之交绝无恶声,一旦屈膝而事人,岂以存亡而改虑?陈孔璋居袁裁书,则呼曹为豺狼;在魏制檄,则目绍为蛇。在时君所命,不得自专,然亦文人之巨惠,当务从容消息之。”

不屈身于另一王朝是伯夷、叔齐的节操,他们没有因时势所迫,没有接受利禄的诱惑而改变自己对君主的忠诚;而像陈琳那样,在袁绍处称曹操为豺狼,在曹魏使有叫袁绍为毒蛇,这种朝秦暮楚、背信弃义的作风实在有违君子之道义。

颜之推在认为“忠君”的方式有很多,不仅仅表现在战乱年代为国战斗,还有和平年代事君之法。例如作者在《家训·省事》篇中记载:

谏诤之徒,以正人君子之失尔,必在得言之地,当尽匡赞之规,不容苟免偷安,垂头塞耳;至于就养有方,思不出位,干非其任,斯则罪人。”

处于谏诤之位的人,是要纠正人君的过失的,必须在应当说话的地方,尽其匡正辅佐之责,不容许苟且偷生,侍奉人君也应有方,考虑问题不要超出自己的职位,若去干犯不是自己权限的事,可能就要成为朝廷的罪人了。

《养生》篇中也谈到忠君。恪行忠孝而被杀,奉行仁义而获罪,舍一身而全家,捐一躯而救国,这些事情发生之时,君子应是毫无怨言,尽忠职守的。

总的来看,颜之推的齐家忠国之道与儒家礼法相互融合,是魏晋南北朝这一特殊时期的特殊存在。这一时期儒、道、佛三家合流融合创新,玄学兴起发展,颜之推却仍能把握住儒家命脉,为儒家礼法复兴提供借鉴。

四 《颜氏家训》与儒家复兴

儒家文化植根于宗法制,最初的儒家思想在仁与礼,经过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大兴儒学之后,儒家思想转变为倡导“三纲五常”,侧重礼法,到魏晋时期儒学衰微之势以无法阻挡。这一时期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人们日常行为方式的转变,都对儒家思想有深刻影响。

魏晋时期门阀世族的兴起对儒学是以重大打击,自汉末以来,传统礼教废弛。晋室南渡之后,原本在中原地区衰落的儒家衰亡危机也南渡江南。在这里,文人墨客倡行清谈之风,他们放诞不羁,追求个性解放。他们蔑视礼法,笑傲王候,“不为物用”,追求感官刺激,“皆为任放为达”。或狂博滥饮,裸袒躯体;或坐隐手谈,纵情山水;或宽衣博带,“扪虱而谈”;或熏衣剃面,“行步顾影”。这些现象足可见废礼之风的盛行。

但是,在这些现象发生的同时,一些像颜之推一样的关心儒家礼法的士大夫们开始准备革新。他们将复兴儒家作为当务之急。在颜之推这些士大夫看来,魏晋门阀制度的维护需要儒家礼法的支持,士族家学的振兴需要儒家礼法的帮助,因此,儒学的复兴势在必行切不可逆转。

从《颜氏家训》来看,士族家学是儒学复兴的基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逐步渐进。通过自身修养的提高到严谨家风的出现,演化到以德治国的实行,修身慕贤,忠孝仁义观念从个人到家庭,直至社会,植根于人们心中,从而改变儒学衰落的趋势,达到复兴儒学的目的。《颜氏家训》中将儒学的精神实质落实到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具体行为上,使儒学的历史文化功能在具体事务上得以实现。

【结语】

颜之推通过撰写《颜氏家训》将人们重新拉回崇尚儒学的正轨,正是因为颜之推等人的行为,儒学在后来的历史中才得以更加发扬光大。隋唐科举制的开创实施,学子们主要研习儒家经典,为儒学步入政治生活创造条件;宋明理学的出现使儒学发展到达巅峰;至此现代社会,尊孔之道,尊儒之法深入人心,祭孔活动,大谈国学成为风气。可以说从颜之推开始倡导的儒学复兴获得了成功。

参考书目: 《颜氏家训译注》,庄明辉 章义和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金明馆丛稿初编》,陈寅恪,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3 《士与中国文化》,余英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4 《近十五年魏晋南北朝士族研究综述》,卢朝,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12月 《魏晋南北朝士族文化与中华文明传承》,王永平,河北学刊2009年3月 《血脉传承与扬名显亲——论<颜氏家训>的齐家之道》,钱国旗 7 《在礼与情之间——<颜氏家训>对礼俗风尚的论述和辩证》,钱国旗 《中国文化史》,冯天瑜 杨华 任放 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第二篇:以家风为话题范文

家风

父母虽然没有带给我优越的生活,却给了我健全的人格。

记得那是一个上午,一个让我难忘的上午。爸爸给他的合伙人打电话,打了一个接一个的,可是电话那边总是传来一位女接线员的回答:“您好,您所拨打的用户已关机,请稍后再拨。Sorry,......”后来爸爸经过四处打听,才知道了他是逃跑了。之后,爸爸便坐下来,平静的跟我们说了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几天后,上门要债的人陆陆续续来“拜访”我家。爸爸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欠人家的钱一定要还清!爸爸妈妈为下的这个决心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日夜操劳,不怕辛苦,把乌黑的头发熬成了一缕一缕的银发。周围的亲朋好友都劝我父母说:“别还了,你不还钱他们也拿你没办法!”但我父母却说:“谢谢你们的好意,我既然做出了这个决定,就要履行诺言,承担这份责任!人家的钱也是辛辛苦苦,一分一分赚来的,我不能不还!”

终于,在父母的努力下,还清了所有的债务。爸爸只淡淡地说了一句:“真是无债一身轻啊。” 父母用自己的言行教给我的诚信做人的品质是会让我受益一生的。

还有一次那是爸爸妈妈带我们出去玩,回到家后才发现因为着急而忘了关门。于是急忙走进家门,往屋里瞧了瞧,并没有丢东西,长舒了一口气。在这时,突然听到了传来了声响,爸爸便轻手轻脚地走了过去。一看原来是隔壁的王大娘在偷我家的粮食。王大娘的儿女常年在外,很少回家,也不寄赡养费,老伴也已经去世了。一定是家里没钱买粮食了,才迫不得已到我家来偷。我们都很同情她,没有责怪她。爸爸还时不时地叫我过去送粮食。

父母教给我的善良使我受益匪浅。感谢命运,让我能生活在这个家庭里!

第三篇:如何加强以孝道为基础的家风家教建设

浅谈如何加强以孝道为基础的家风家教建设

清镇市暗流中学 杨毅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出土的甲骨文看,早在殷商时期,“孝”字便已产生,而从文献资料看,《尚书》中则有“克谐以孝”的记载。而关于孝道的传说故事,更可追述到五帝时期的舜,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父瞽叟顽,母嚚,弟象傲,皆欲杀舜。舜顺适不失子道,兄弟孝慈”“舜年二十以孝闻”。舜,可以说是已知的最早的孝子,后被列为二十四孝之首。到了汉代,孝不仅作为一种伦理道德为人们所奉行,更作为一种政治指导思想被统治者确立为治国的方略。汉文帝刘恒也是著名的孝子,文帝十二年的诏令里有奖励孝悌力田与廉吏的条文。且从汉文帝起,汉代皇帝的谥号前必冠有“孝”字(也有说从汉惠帝开始的),以示对先帝先后的尊崇孝顺。而在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朝廷在用人制度上更专门有“举孝廉”,而《孝经》也与《诗》《书》《礼》《易》《春秋》《论语》一起,被列为汉代治国的经典中的“七经”,并设有专门的治经博士。魏晋以后,“以孝治天下”更为当朝统治者所倡导沿袭奉行。可见,孝作为百德之本,自古以来便为大家所重视。

当然,传统的中国家庭不仅重视“孝”这种伦理道德的传承,还注重以孝道为基础的家风家教建设。人们都崇尚、向往底蕴厚重、有着浓厚文化氛围的家风家教。而且一些封建士大夫更将治家的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并由此产生了许多家风家教的经典著作。除了《论语》《孝经》《三字经》《弟子规》等这些公共的家教经典外,《颜氏家训》 《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等更是家风家教的杰出著作。不过,这样所进行的家风家教归根结底都是为封建社会服务的,其终结目标并无二致——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或曰:“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这显然带有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风家教建设对于社会风尚健康发展的意义在我国越来越形成普遍的共识。2012年11月8日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大家应该清楚地意识到——今天以孝道为基础的家风家教建设,已经不再停留在封建社会里“光宗耀祖”“光耀门楣”的层面上,而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是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不仅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更要推进社会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建设。

那么,怎样进行新时期以孝道为基础的家风家教建设呢?

一、家教经典的阅读,有助于提高家庭成员的道德修养 虽然前面说了,《论语》《孝经》《三字经》《弟子规》《颜氏家训》《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等家风家教经典有其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如“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身体不敢毁伤倒是孝顺的表现,可是今天,毛发肯定会根据自己的喜好修剪,只要符合职业要求,大约父母倒也不会认为子女有何不孝的。又如:“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今天,国家实行计划生育,一对夫妇生育一个 孩子,生男生女都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都同等重要。但是,这些经典里面有更多永远不会过时的东西。如“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德有伤,贻亲羞”,“ 步从容,立端正”,“仁义礼智信”„„所以,这些经典还得引导子女去读,只是应该弃其糟粕,取其精华的读,吸收我们所需的营养成分,弘扬时代所倡导的正义、正气、正能量。如果可能的话,家中最好拥有这些经典。反复的阅读,对于促进良好家风的形成必然不无裨益。

二、名人故事,良好家风的榜样力量

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曾经闪耀过多少璀璨的明星,他们是“历史的脊梁骨”。他们的故事,涵盖了各种传统美德,诸如孝顺、爱国、自信、诚信、励志、惜时、勤俭、谦逊等。让我们一一看看:孔子韦编三绝、闵损芦衣顺母、季布一诺千金、匡衡凿壁偷光、孔融让梨、陆绩怀橘、祖逖闻鸡起舞、郑余庆烂蒸葫芦、杨时程门立雪、黄庭坚涤亲溺器„„宗悫“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李白“铁杵磨成针”,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些故事,皆是进行家教的好题材,是良好家风的榜样力量。我们相信:如果每个家庭都让孩子去看看这些名人的故事,或者给孩子们讲讲这些名人的故事,那么,久而久之,不知不觉中已为建设良好的家风添注了心血。

而且,不光是名人,就是我们身边,也不乏这样的榜样力量。记得一个朋友讲过教育儿子的故事,说他儿子才读小学六年级,但已经 有些追求“时尚”的苗头,理发不想再理学生头,而想模仿社会上的一些流行发型。令他理了学生头,借口某阿姨说他发型“像牢中放出来的”,一直闷闷不乐。朋友便带他到某一优秀示范性高中,让他遍观该校男同学发型。直到发现该校学生全部皆是学生头,他儿子才无话可说,不再抱怨。而且,从此以后,每次理发自觉要求理学生头。这,就是典型的榜样示范的作用。

三、父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众多名人的故事,固然对子女成长具有不可忽视的正面引导作用。但是,父母毕竟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对于管理者如此,对于教师如此,对于父母,又何尝不是如此。作父母的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要求子女怎么样做,子女也会跟着行动起来;反之,如果父母自身不端正,而要求子女端正,那么,纵然三令五申,子女也不见得会听从。或者,口头答应了,在行动上也是阴奉阳违的。

就以教育孩子要孝顺来说吧,据《史记》记载,西汉时的万石君石奋,被司马迁赞为“笃行君子”,他是最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他的言行举止“子孙遵教,亦如之”,且“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万石君家能形成这样优良的家风,令天下向往,难道不引人深思吗?但是,如果为人子女的你整天都只知道干工作、找大钱,逢年过节也不回家看看,老父老母生病了也没有一句关心问候。张口闭口就说“是不是没钱了”。你想想:家中的父母真的仅仅就是希望你拿点钱吗?现在看到你对爷爷奶奶、外 公外婆这样,将来你的子女又会怎样对你呢?从前曾听过一个故事,说旧时某一男子有弃老恶行。其父老迈,该男子携其子,用一破背篓背其父弃于荒野。正欲返家时,其子问:“为何不把背篓带回?”男子说:“一破背篓,留下何用?”其子说:“留下,以后我好背你丢啊!”男子听后,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赶紧把其父背回家去。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父母对子女的教材效应,可以说是立竿见影。故事中男子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虽不至于给予高度赞扬,但至少他避免了自己将来被遗弃的悲剧发生,实为庆幸。古人云: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至理名言啊!于是,我们明白了胡适为何会由衷感激的说“受了她(母亲)极大极深的影响”“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至于在诚信教育方面,曾子杀猪的故事应该说对我们做父母的也是很有教益的。

四、情感和心理投资远比物质金钱重要

也许有人会认为,要进行良好的家风家教建设,只要肯投入,舍得花钱就行了。你说让孩子们读读家教的经典,好!你开出书单,我给他(她)买全套;你说让孩子们看看名人的故事,好!我没时间给他(她)讲,但是名人的故事,书店里有的是这方面的书,我拿钱给他(她)买不就得了。这种看法不完全正确。不可否认,一定的物质或金钱投资,固然可以促进子女的发展和家庭的和谐,但这仅仅只是一种手段或条件,不是全部。较物质和金钱而论,父母的情感和心理 投资价值更大,意义更深远。现在农村普遍存在的留守儿童问题和城市存在的“富二代”问题,就折射出了很多家庭情感和心理投资的问题。

在农村,很多农民工出门就是一年,然后只在过年时回家一趟,过完年,又是匆匆而去,周而复始。这样长年累月的在外,电话成了与子女、家庭沟通的唯一渠道。而电话通了,匆匆三两分钟,要么询问有钱没有,要么询问成绩如何,就是不问问子女需要什么,想些什么,全凭一己之见,然后急急挂断。子女在校读书,希望父母来开一次家长会也成了一种奢望。在短暂的回家过年期间,由于各种应酬、人情因素,也很少有时间与子女交流沟通,于是又把金钱看成是万能的,三百两百发些压岁钱,或带子女去买两套衣服,以为这样就算尽到父母的责任了。其实不然,孩子的健康成长,优秀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是需要父母情感和心理投资的。为什么留守儿童问题成了当今全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不能不说我们很多家长是有责任的。

城市的“富二代”问题也是如此,更多的就是家长错误的看待了金钱的作用,忽略了情感和心理投入,从而导致了子女缺乏正确的人生导向,因而“富二代”蔑视道德,泯灭良知,藐视法律的事时有发生。现在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总的说来,进行以孝道为基础的家风家教建设,最基本的就是要做到言传与身教相结合,严慈相济,循序渐进。因为家风家教作为一种文化,它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通常需要经过若干年,几代 人的努力,我们不能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而良好的家风家教一经形成,必然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国家的繁荣富强起到强有力的助推作用。

今天,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体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不懈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愿我们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家族努力进行以孝道为基础的良好家风家教建设,为早日实现国家和民族的伟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从儒家思想看廉政文化的渊源与发展

从儒家思想看廉政文化的渊源与发展

任城区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岳秀银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泉和主流,从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开始,历经两千多年,形成了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的思想体系,其中的许多政治主张和道德规范,即使从现代角度来看,也是超越时代、具有永恒价值的。儒家的德治思想、伦理思想、“仁义礼智信”、修身观、人文精神、功利思想、人才观等儒家思想的精华,至今仍使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得到教益,得到陶冶,得到启迪。在儒家思想体系中研究和探索廉政文化的渊源和发展,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强化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和党性修养观念,在全社会形成知学好进、尚廉知耻、崇德思贤的良好氛围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借鉴作用。

一、儒家思想与廉政

有人把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概括为礼乐文化,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孔子对春秋末期“礼崩乐坏”的乱局非常不满,主张复兴礼乐,认为“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论语〃子路》)又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即认为礼并非指物质享受,乐并非是敲钟打鼓,礼乐不只是娱乐享受,而是严肃的政治文化。

在儒家的礼乐文化中,有所谓“德音”之说,即以音乐象征政德。儒家经典《礼记〃乐记》篇记载说:“先王之为乐也,以法治也。善则行,象德矣。……乐者所以象德也;礼者所以缀(止)淫也。……廉直、劲正、庄诚之音作而民肃敬。”是说以往的高明统治者是按照一定的法度制礼作乐的。音乐象征德政,礼仪用以制止骄奢淫逸之风。奏响象征廉正、庄严、诚信的德音,就会使人民肃然起敬,服从统治。该篇又引孔子弟子子夏之言说:“纪纲既正,天下大定。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颂,此之谓德音。”可见德音是配合德政的。其中“五声”,指钟、石、丝、竹、鼓鼙之声。而丝声与廉德相配。所谓“丝声哀,哀以立廉,廉以立志。君子听琴瑟之声,则思志义之臣。”就是说,有德之人倾听音乐,不是起骄奢淫逸之心,而是立廉正之志,自觉地当个实践礼义的好官。这就是中国传统儒家的礼乐文化,这个“礼乐文化”即可视为廉政文化的重要乐章。

儒家创始人孔子以及孟子等历代大儒,可以说是廉政理论的倡导者,也是廉政文化的实践者。孔子所谓“政者正也”一语,就是千古不易之言。他的“仁者爱人”(《孟子〃离娄下》转引)、“修己以敬”、“修己以安百姓”(《论语〃宪问》)、“礼,与其奢也宁俭”(《论语〃阳 货》)等等主张,就包含了丰富的廉政思想。孟子基于其“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提出了“君民同忧乐”的廉政思想。他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这就是宋儒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的源头。《管子〃牧民》篇说:“国有四维”、“四维张则君令行”、“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以礼、义、廉、耻为维系国家生存发展的根本道德,成为历代儒家的重要政治伦理思想。而在四德之中,“廉”实际上处在核心地位。不逾节,不自进,自然包含了公正无私之义;廉者必知耻,知耻则知廉。可以说,儒家以“礼义廉耻”为准则的政治文化,是以廉德为核心的廉政文化。

二、廉政传统的形成与发展

尽管在中国长期封建、半封建社会中,由于阶级社会的固有本质和封建意识形态消极因素的流毒,其社会政治局面往往是衰世长而盛世短,官场中则往往是清者少而浊者多,廉者寡而贪者众,但真儒、清官、廉吏依然不绝如缕,从而形成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一股清流——儒家廉政文化传统。这个廉政文化传统,我们可从历代正史的 《循吏传》可见一斑。例如:在治国方面“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高宗及武则天时代的名臣狄仁杰,人称“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他任大理丞时,有两名武将误砍了昭陵(太宗陵园)的柏树,罪当免职。但唐高宗却要下诏诛杀二人,狄仁杰面奏皇上,力辩其罪不当死,奏称:“今误伐一柏,杀二臣,后世谓陛下为何如主?”这才说服高宗免了二臣死罪。武则天称帝时,许多大臣唯唯诺诺,独狄仁杰一身正气,敢言直谏。武则天把狄仁杰从河南调入中央任宰相,为了笼络狄仁杰,对狄说:“你在汝南有善政,但有不少人暗地里举报你,你想知道是谁吗?”狄仁杰回答说:“陛下如认为臣有过错,臣当改过;如认为臣无过错,则是臣之幸运。臣不愿知道是谁暗中告状。”武则天赞叹说:“真有长者之风啊!”武则天要立侄子武三思为太子,狄仁杰以儒家伦理为说予以反对。武则天要费银数百万造大佛像,官库不足,诏令天下僧众“日施一钱助之”,狄仁杰以“边陲未宁,宜宽征镇之徭,省不急之务……(造佛像)既费官财,又竭人力”等理由力谏,使武则天罢除此役。如此等等,体现了一位廉正官吏的高尚人格。北宋初期的名相范仲淹(989—1052年)是著名的儒家改革家和廉政文化实践者。他担任参知政事时,推行了以澄清吏治、重视民生为主要 内容的“庆历”新政。他以人为本,忧患天下,在著名的《岳阳楼记》中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成为激励士气、修炼官德、坚持廉政的箴言。他以身作则,常将俸禄节余,用于接济族中贫苦之人,并在乡里购臵义田扶贫济困,成为后代许多清官学习的榜样。其子范纯仁深受乃父人格影响,在刚出仕任地方官时,遭遇地方大饥荒,他敢于承担政治风险,未经奏准朝廷就开仓赈灾救济难民,深得民众爱戴。

在爱民方面司马迁的《史记〃循吏列传》与班固的《汉书〃循吏传》,记录了很多这种类型的清官廉吏,有宽政为民者,有以身作则者,有引咎请死者,更有廉正奉法、严拒贿赂送礼者。他们笔下的“循吏”,大多是儒家政治人物,是“奉法循理”、“谨身帅先,居官廉平”从而获得人民爱戴、使得远近效法、政治清明的好官。如身为鲁相的公仪休,以“不与下民争利”、拒绝客人送鱼而深得民心(见《史记〃循吏列传》);官至大司农的朱邑,为人淳厚、廉平公正,“身为列卿,居处俭节……家无余财”(见《汉书〃循吏传》),算得上是清官。

在修身方面,被明太祖朱元璋赐封为“江南第一家”的浙江浦江县郑义门家族,可以说是以儒学治家的典范。这个家族之所以在宋、元、明、清四代历经数百年而门第 兴盛,其治家秘诀就在儒学的“孝、义、忠、廉”四个字,他们坚持了“以孝治家,以义济世,以忠报国,以廉居官”家族文化传统。郑义门的家长们深明“俭可养廉,奢则生腐”的道理,特别在“家规”中制订了惩治贪赃之徒的“家法”,即“子孙出仕,有以赃墨闻者,生则削谱除族籍,死则牌位不许入祠堂”。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我们从上述儒家思想家、政治家有关廉政的理论与实践事迹,足以看到中国廉政文化传统的源远流长、影响深远,也可具体感受到历史上那些清官、廉吏清正廉明的人格魅力。古人云“廉吏足以为民之仪表”,今人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信哉斯言!廉吏的表率作用,不仅在于他们的廉洁,更在于他们怀有一颗敬德爱民之心,在于他们以民为本、公正无私、刚正不阿的处事风格。所以,他们理所当然地受到了人民的爱戴与历史的褒扬。

三、廉政传统与艰苦奋斗、反腐倡廉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廉者昌,贪者亡”。“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士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制薄”。这是我国劳动人民总结的千古警句。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际实践证明,腐败是国家动荡的主要原因,坚持艰苦奋斗勤政廉政是国家稳定的根本条件。这一规律,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均概莫能外。

回顾党的历史,在革命战争年代,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带领中国共产党人历尽艰险,饱受磨难,不坠革命之志,在艰难中成就伟业,在困苦中创造辉煌。靠着艰苦奋斗勤政廉政的精神克服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红米饭,南瓜汤,挖野菜,也当粮”成为井岗山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真实写照。爬雪山、过草地、啃树皮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就是一部共产党人英勇顽强、艰苦奋斗的壮丽诗篇。延安时期,面对敌人的经济封锁和缺吃少穿的生活条件,共产党人开展了著名的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度过了艰苦的难关;抗日战争中,党领导人民建立抗日根据地,团结奋斗、消灭敌人;解放战争中,党领导人民靠着小米加步枪打败了用坦克大炮武装起来的国民党,创造了革命战争历史上的伟大奇迹。西柏坡时期,土坯垒墙的农舍成为大决战的指挥所,军委作战室只有三张简陋的办公桌,就连七届二中全会都是在一个大伙房召开的。在生活上,领袖们更是严格要求自己:作为一个已掌握了大半个中国的党的领袖,毛泽东同志一直保持着普通人民的生活习惯,带头发起“每日节省一把米”活动,他的衣服每件都是补了又补;朱德同志 多次帮老乡拉耧种地、割麦插秧;任弼时同志的寝室内铺着在延安大生产时织就的破毛毯;刘少奇同志的房间里放着跟随他转战南北的旧木箱……正是凭着艰苦奋斗精神,凝聚了党心、军心、民心,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队伍成为一支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力量。血与火的洗礼,革命斗争的印记,艰苦奋斗的精神,溶入到共产党人的思想、道德、情操和精神境界之中,成为崇高的风范、光荣的品质。革命的熔炉铸就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这是革命取得胜利的一条重要的成功经验,在党的历史上闪耀着灿烂的光芒。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依靠艰苦奋斗,在短短的三年内恢复了国民经济。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毛泽东同志从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实际出发,把体现艰苦奋斗精神的勤俭建国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方针。他说:“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其中包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团结奋斗,勤政廉政,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改变了国家“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取得了建国初期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使新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改善。然而,与此同时,在新旧体制转轨时出现的大量体制性漏洞与摩擦、经济利益的巨大诱惑以及国外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冲击,少数党员干部艰苦奋斗勤政廉政的意识有所淡化,认为艰苦奋斗是战争年代困难时期的事,现在再讲不合时宜;也有的认为,现在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领导也应该“轻松”一下,“潇洒”一回。这些人在生活态度上,奉行及时行乐;在生活方式上,贪图安逸;在生活追求上,向往西方腐朽的生活方式。有的用公款大吃大喝、游山玩水和出国旅游;有的讲排场、比阔气、比待遇,车子越坐越豪华;有的挥金如土、铺张浪费;有的沉湎于酒绿灯红之中,流连于软玉温香之间等等。这些决不是一般的生活小节,而是一个十分严肃的重大政治问题,在人民群众中间产生了不良影响,损害了党员领导干部形象。如果不加强艰苦奋斗,勤政廉政教育,加强反腐败斗争,做好廉政工作,就可能使我们的改革成果毁于一旦,并将破坏国家的长治久安。在这种新形势下,我国进一步加强了廉政建设,一再强调要坚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反腐倡廉作为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来抓。一方面,进一步加强了勤政廉政的制 度建设,如提出了反腐败斗争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明确了反腐败斗争的指导思想、领导体制、工作格局和基本原则等,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关于党政机关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的规定》、《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的规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若干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等有关反腐倡廉的法规制度。另一方面,我国加大了对腐败的惩处力度,查处了一批像胡长青、成克杰、李真、李嘉廷等大案要案。这些反腐倡廉措施巩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维护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确保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四、执政党的廉政建设和大众的、社会的廉政文化 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就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放在头等位臵来抓,从教育、制度、监督、立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党风廉政建设有了明显好转。但是,我国仍处于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时期,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处在逐步确立过程,新旧体制交替、新旧观念转变之中,使党风廉政建设还面临着不少新问题、新情况。因之出现的各种各样利用手中权力的官员求取不正 当利益的腐败现象时有发生。所以,抓党风廉政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如何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关键是在全社会营造崇廉尚俭的浓厚氛围,发挥廉政文化的作用。

所谓廉政文化,是以廉政为根本内容的文化传统、文化形态与文化精神,主要是指赖以建立公正廉明政治局面和政治氛围的思想、精神、制度、风俗及文化素养。

当然,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代,廉政文化的实际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远非下一个定义那么简单。但我们从对这个定义的理解上,大致可以从五个方面去分析廉政文化的具体内容:第一是思想,即建设廉政文化的根本指导思想。第二是精神,即建设廉政文化的人文精神。第三是制度,即建设确保长期维持廉政局面并能及时揭露腐败行为的文化鞭挞制度。第四是风俗,即通过舆论宣传与道德教育发挥其文化功能,促使社会上形成一个以廉正为荣、以贪渎为耻的良好风尚。第五是文化素养,社会需要建立一套衡量执政者素质优劣的从政道德标准,从政者本身则应自觉培养廉政意识,做到“行己有耻”、“三省吾身”,不断加强自我道德修养,做一个格高行廉素质的从政人才。

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三次全会上指出:反腐倡廉教育要面向全党全社会,要全面加强对广大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对公职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对公民的社会公德和家 庭美德教育,增强全党全社会反腐倡廉的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近年来,各级党组织在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工作中,逐步认识到文化功能的重要性,并大胆实践,把先进文化建设与党风廉政宣教工作有机结合,创造性地开展了廉政文化建设,使之成为加强“三个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崭新载体。

廉政文化建设在突出加强对领导干部教育这个重点的同时,要面向社会、面向大众,着眼于在全社会营造廉荣腐耻的舆论氛围,在全社会形成廉洁奉公的道德风尚。宣教不等于说教,提高党风廉政宣传教育的艺术性,做到寓教于乐,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是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应有题中之义。

拓展延伸廉政文化建设层面。教育者首先要接受教育,领导干部如果搞“自己生病群众吃药”那一套,把自己变成教育的“免检”对象,迟早都会出问题。各级领导干部是推动廉政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是搞好廉政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在抓好自身学习的同时,还应学以致用,带头上党风廉政教育课。要积极运用现代传媒,唱响廉政文化主旋律。现代传媒对于传播廉政文化、发挥廉政文化的教育、激励、导向作用和社会认同功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 农村,扩大廉政文化的辐射面。廉政文化只有走进千家万户,让更多的人认知、感受、参与并积极付诸行动,才能焕发勃勃生机和活力。

第五篇:请以“家风”为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人们历来就重视家风的教育作用。所谓家风,又叫门风,是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事方法。

作为武汉商业领军人物,中百百货董事长程军说,从小对自己影响最大的是曾祖母程瑞芳,她立下的家风让他终身受益。程军的记忆里,这个有文化、见过世面的老太太对后辈非常严格,特别是生活细节上。程军记得自己四岁时,有次回家没先向老太太请安,而是回房直接找玩具,老太太几天没有理他。他恭敬地到老人面前,磕头认错。老太太“借题发挥”,送给他终身难忘的三句话:做人要有礼貌,做人要饮水思源,做人要知恩图报。老人还常说:“择高处立,就平出坐,向宽处行。”意思是看问题要高瞻远瞩,做人应低调处事,做事要留有余地,这至今影响着程军的经营管理哲学,让他学会换位思考,不断创新,关心员工。

程军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家风对人的影响。

请以“家风”为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下载从颜氏家训看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传统家风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颜氏家训看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传统家风.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传统家电营销看净水器营销

    从传统家电营销看净水器营销 净水器厂家营销,净水器经销商营销,无论是家电企业还是经销商都会忍不住问:家电市场怎么啦?有时候家电商场搞一些促销也很能唤起我们消费者的购买欲......

    从韩剧看儒家思想对当代韩国的影响

    从韩剧看儒家思想对当代韩国的影响 学 生 姓 名:尚 欢学 院:辽东学院专 业:对外汉语班 级:B0902 学 号:1315090212 从韩剧看儒家思想对当代韩国的影响 摘 要 中国几千年源源流长......

    以运输为基础(推荐阅读)

    一、以运输为基础 Menlo Logistics(CP)门罗物流、 Roadway Logistics(ROLS)罗德威物流服务公司、 Yellow Logistics Service美国货车运输、Schneider Logistics美国斯奈德物流、......

    构建以人防为基础

    构建以人防为基础“四防”一体化的安全防范体系确保实现监狱安全稳定随着监狱法制化,规范化建设的推进,监狱工作“首要标准”的提出和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改造罪犯的必然要求,都......

    以家风家训为话题作文范文大全

    无论大家、小家都要有一定的家风家训,“国有国法,校有校规,家有家风”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家风家训是什么呢?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以家风家训为话题作文范文,希望对大......

    以《家风》为话题的作文

    以《家风》为话题的作文1 我的家是一个和谐的家,一个温暖的家。因为我们家是一个感恩的家,父母经常用感恩来教导我们,也把感恩融入生活,父母教导我什么是感恩。 感恩是一种回报......

    以“家风”为话题作文习作

    我与“家风” 最近,我在电视节目《新闻联播》里看到了一个有趣的话题:家风是什么?这使我认识了一个新词——“家风”。一开始,“家风”到底是什么,我并不是很清楚,但我很想知道。......

    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思想演变和发展的历程[精选]

    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思想 演变和发展的历程 一、基础知识整合 (一)儒家思想形成——先秦 春秋: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他提出以“仁”为核心的学说,主张以仁爱之心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