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切实转变观念,适应企业转型升级”活动第一阶段小结
“切实转变观念,适应企业转型升级”活动
第一阶段小结
随着深入开展“切实转变观念,适应企业转型升级”主题活动动员大会的召开,“切实转变观念,适应企业转型升级”主题活动全面启动。根据活动方案,截至4月底,活动第一阶段的各项工作已完成。从总体上看“转变思想观念”阶段具有以下特点:
一、设立机构,建立制度,保障活动的顺利进行。为确保活动的有序并卓有成效地开展,加强对转型升级活动的协调指导工作,集团公司成立了以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xxx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及建立领导责任制、领导干部联系点责任制和督导制度,通过责任分工的细化,为“切实转变观念,适应企业转型升级”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积极动员,广泛参与,推进活动全面开展。
3月22日,集团公司召开了全体副主管以上人员参加的转型升级活动动员大会,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xxx同志,总经理xxx同志亲临会场作动员。会后,各单位、各部门分别通过班子会、员工大会等形式传达会议内容,开展动员,使本次活动人人知晓,较好地激发了员工的参与热情。
三、宣传造势,促进交流,为活动开展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自集团启动转型升级活动以来,各单位充分利用板报、简报、网站、LED等宣传载体,集中精力对转型升级活动展开立体式、全方位的宣传,目前,集团公司及各子公司共出板报7份,专题简报4期,网站上刊登与服务竞赛相关的稿件二十余篇,在集团公司所属场站的LED显示屏滚动播出“切实转变观念,适应企业转型升级”,为活动的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地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四、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为做好第一阶段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调动广大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自觉性,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各单位各部门在学习《深入开展“切实转变观念,适应企业转型升级”主题活动实施方案》和xxx董事长在动员大会上讲话的基础上,采取外请专家学者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开展转型升级心得体会征文竞赛等形式,使大家深刻领会企业转型的必要性,为做好第一阶段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以上四点工作的开展,我们较好地完成了第一阶段“转变思想观念”的工作,顺利转入第二阶段的工作。
第二篇:浅谈企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
【主题】
浅谈企业在现有资源下如何转型升级
【副标题】
暨2011企业家讲企业大讲堂会后报告
【每日一句】
最不给力的是工资,最痛恨的是荒废,最塞牙缝的是每月花完剩下的1毛钱。
【内容】
当下后金融危机时期,一个企业如何走出困局、缓解融资难题,在化解风险与调整战略中赢得发展动力。(在我看来,早上的讲话基本都是套话,下面稍微列下)
早上的领导级人物花了1个多小时说了两点内容:
一、企业要坚持基础创新;
二、企业家要做到以下三点——有梦想、有危机和学习意识、有道德底线。领导总归是领导,精确的告诉企业家们要做的东西,而根本不用考虑做不做或者说如何做,这就是“太监不急,皇帝急”。不过做到这个层面,已经很好了。
那么现如今的中小企业应该如何创新转型与升级呢?早上的张秀清老师讲了很多,我也没来得及记多少,以下不全是她的观点,也有本人的愚见。
中小企业要以全新的引擎、全新的模式、全新的突破、全新的价值来实现企业自身的转型和升级。
首先,原始我们企业有那些引擎呢?请看下图。
我们有外部引擎和内部引擎,催动着整个企业的运作和发展。这里讲到温州的有个企业老板,做了3年的企业的利润不及他老婆在上海炒作的一座楼盘,于是企业老板都跑了路玩楼盘去了。当然,这只是一个例子。那么我们企业当然不会像这个温州老板一样,一心的投机取巧,要是都这样的话,那我们就没有中小企业而言了,况且现在楼市政府已经开始了调控。而针对我们有些企业,在内外引擎都没有实现的情况下,如何谋求新的动力,寻找新的能源,对于企业家来说是很大一个困惑。比如我们很多公司,内部引擎四部分都没有做到
完全的释放,存在一个镂空的状态,也就是我所要谈到的一个新引擎的出现。那便是,企业的管理引擎。有了企业的管理引擎作链接,结合企业批量生产人才的策略,才能适应当下原材料、人力资源等涨价的情形。我们有些公司的领导就是这样,不会去看企业自身发展有多少空间,不会去注重人才根本需求,更不会去想如何有机化地管理人才、管理企业,这就导致了大批量的企业倒闭。不是倒在竞争力上,而是倒在你自己的手上,倒在血泊里才知道疼了。
一个企业的成功,往往跟一个企业家的正确领导和大批人才化的企业管理发展模式是分不开的。会上也谈了一个公式,我认为很好,是这样子的:
企业持续成功=战略X组织能力
它理解起来并不难,当一个企业拥有一个长远的战略的时候,往往就需要有组织地去实行它,正真地调动起我们的引擎和现有资源来。这就需要我们企业家们对企业有一个准确的分析,和准确的定位。那么我们企业有什么呢,或者说需要做什么呢?请看下图。
一个企业如何实现行业价值的关键,就是充分利用企业的组织能力将以上三部分即人才、模式和体系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有的企业家说,我的企业里人才太少了,都是些吃白食的人。我觉得这些个家的思维模式是根本性抑制企业发展的因素。
企业要快速内生人才。这是张老师崇尚的一种方法,我把他认为是批量化地生产人才。人才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有的,人才并不是企业一开始组织,一开始招聘就有的,人才是需要长期性的培养和磨练的!这一点很多企业家并没有这个意思,而导致上层一句话就是真理,下层鸦雀无声,会就开不下去了。张秀清老师说的很好,人才区别于人的三种模式,即思考模式、沟通模式、行动模式(TCA模式),而人只是简单意识上的劳动力、苦力,跟搬砖头的没什么两样。我们不能老是做人,我们要使人变为人才,我想也是设立这个群的目的吧。关于企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这个问题很庞大,还有一部分就暂时不写了,因为这部分涉及的东西比较偏离作为一个员工该说的,至于以上的观点仅仅是本人的愚见。希望大家择优而取。
【高潮】以上都是高潮。以下也是!
【尾声】最后有什么complaint的话,都可以发在下面!
【祝愿语】HAPPYEVERYDAY!
第三篇:企业的转型升级(讨论稿)
企业的转型升级-讨论稿
目录
一、概述............................11、怎样的企业需要转型升级?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几类企业:........12、如何选择企业的转型升级模式?企业要做好转型或升级,必须考虑三个
主要的因素:.....................13、如何实施企业的转型升级?在以上的基础上,在实施企业的转型升级过
程中,企业须把握好几个关键环节:................1二、定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路...................21、调整产业结构或主营业务是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22、自主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33、提升服务,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34、破解难题,努力强化企业要素保障.............45、齐抓共管,切实做好企业减负工作.............5(1)对政府及其主管部门来说,就是切实做好企业的减负工作.....5
(2)对个体企业和企业组织来说,全面争取政府的减负。......56、联合互补,着力提升企业应对能力.............5企业的转型升级-讨论稿
一、概述
过去曾有学说认为,企业的转型升级是“为了适应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实现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折,原有的国有企业向股份制企业转化。”这一个说法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企业的转型升级,不仅仅是股权结构的转变,也不仅是国企需要面临的发展瓶颈,更应该包括广大的民营企业,应该包括企业发展方向的转型和业务升级,具体可以包括:战略定位、股权、经营范围、商业模式、产能更替、产品、渠道、激励措施和人才组合等系列的调整甚至转向。
二、怎样的企业需要转型升级
企业的转型升级,是一个历史性的命题。面临当下国内、国际经济形势,但凡是不满足于现状或既有的商业模式不能适应于当下经济形势的企业,都面临转型升级的现实或设想。当否进行产业的转型升级?如何选择进行转型、升级?是企业主要投资人经营企业的谋略核心。
1、怎样的企业需要转型升级?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几类企业:
(1)企业遭遇发展瓶颈,不转型升级,企业无法实现进一步的发展;
(2)企业既有的商业模式倍受冲击,若不转型或升级,势必走向淘汰;
(3)企业所处的行业处于劣势地位,整个行业企业利润逐步下滑;
(4)企业投资人想进入更有发展潜力和空间的行业。
在以上几种情况下,企业决策者,往往反复思考企业转型和升级的问题。
2、如何选择企业的转型升级模式?企业要做好转型或升级,必须考虑三个主要的因素:
(1)企业待转型或升级的目标行业或主营业务方向;
(2)目标行业或业务营运成功所需要的保障性资源;
(3)企业现有资源与转型或升级目标营业的匹配度。
3、如何实施企业的转型升级?在以上的基础上,在实施企业的转型升级过程中,企业须把握好几个关键环节:
(1)企业转型或升级的预期业绩、成本、周期;
(2)企业转型升级的决策人或决策团队思想统一;
(3)负责企业转型升级的团队组成确定;
(4)企业转型升级的调研、实施方案、运营策略;
(5)转型升级失败的对应策略,不是每一个企业都能成功实现转型升级,成功几率不高于5%。
以上,均为企业转型升级的基础型准备,唯有做好这些基础工作,企业才谈得上着手转型升级。
三、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路
目前,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许多新问题、新矛盾,部分企业还出现生产经营困难,这些都是转型升级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我们要抢抓机遇,充分利用宏观政策、微观发展形成的“倒逼”机制,在调整中提升,推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加强调整,积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1、调整产业结构或主营业务是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
(1)对政府及其主管部门而言,主要集中在对区域内企业产业机构调整: 一是要发展和培育一批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继续做大做强五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探索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虚拟经营。
二是改造和提升一批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商贸、金融、物流、会展等四个中心建设,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用现代服务业提升制造业,形成工贸互动的良好局面。以“万元田”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农艺科技、服务体系、经营体制、产业体系、投入机制五大创新。
三是扶持和壮大一批重点企业。鼓励企业通过走产品经营、资本经营、品牌经营相结合的道路,重点扶持当地各行业的龙头企业,加快培育“专精特新”的“小巨人”企业,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
(2)对企业而言,则集中在现有主营业务机构的调整:
一是审视主营业务各部分构成的盈利能力。对不能盈利要以壮士断腕的意志予以清除;对盈利甚少的“鸡肋”业务,予以下沉或放弃;对前景渺茫但在一定阶段尚可盈利的业务,未雨绸缪、早辟蹊径。
二是客观了解企业现有的各种优势资源,并设法将其放大,以走向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调研新的业务方向,通过数据分析列出可进入的行业或业务增长点。
四是选择一个新的行业或业务增长点,企业,在一定时期拥有新的增长点的行业或业务很多,但并不等于都能适合自身企业。选择的方法很多,但有几点是需要权衡的:你的志趣、你的内部资源包括资金和团队、你的外部资源、你对风险的驾驭能力或支撑力。
2、自主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
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能力,积极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一是观念创新,改变、抛弃原有甚至经过验证为曾经正确的观念,以全新的思维,不受限制的去激发观念的创新力,这是一切创新的基础。
二是商业模式创新,对传统的批发、零售、定制渠道进行分析、分级,找出一条更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商业模式。
三是营销模式创新。积极运用网络等新型的销售渠道,通过网上下单、就近配送、就近安装等方式,努力缩短销售渠道,降低营销费用,增强竞争能力。四是供应链创新。在当前高成本形势下,与供应系统形成阶段性甚至是长期的战略合作,要特别重视和加强配套协作过程中的产业供应链管理,积极寻求供应链变革与再造,提高供应质量、减少经营成本。
五是科技创新。高度重视传统产业的科技创新与改造,加快构建“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联、政府扶持”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条件成就,须适时考虑在公司内建立相关部门或专门人员予以策划、执行。
3、提升服务,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1)对政府及其主管部门而言,需要善待企业
牢固树立“善待企业”意识,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实实在在为企业办事。对转型试点企业在办证办事、政策适用及资源投放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职能管理部门要对试点单位涉及产业结构调整的项目给予优先优办,最大限度地提供便利。同时,将上级扶助专项资金优先考虑试点行业和试点单位。继续开展“两年”活动,建立以各类中小企业为对象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功能、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网络。成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中小企业技术开发风险基金,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和新产品开发风险大等问题。
(2)对企业而言,则须“善待合作者”
合作者,不仅仅指客户,对外还包括上下游供应商,对内包括普通员工、管
理层、股东。
一是善待上游供应商,最大化盈利是每一个企业的追求,于是乎不少的企业都在设法对上游供应商实施无底限的价格压榨,终成双败:上游供应商要么瞒天过海提供给你低劣原材料,要么舍弃“鸡肋”不在进行合作。那么,正确的作法应该是怎样的?这需要我们共同来探讨。
二是善待我们的客户,这一点,我们的企业投资人做得都很不错。不过,在这里,我想强调的是,如何降低我们客户的经营风险和个人风险,如何做?这一点,也是需要我们来共同讨论的。
三是善待我们的员工,也许,企业投资人的综合能力超过企业的每一个成员,但,其精力是有限的,如何最大化的利用与发挥出员工为企业谋略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勤奋工作,则是企业投资人需要随时思索的课题。
四是善待我们的管理层,管理层是企业正常营运的核心保障,对管理层要有正确的激励方法和手段,其激励方法多有高薪、红包绩效、年终分红甚至股、期权激励,无论使用哪一种激励方法,都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并了解、把握管理成员的心思而定。如何激励,大家都会有自己的经验,建议开放性的分享。五是善待我们的股东,这里有有个绝对和相对的概念。所谓绝对,包括100%的尊重、充分及时的沟通、共同谋略。所谓相对,指的是共同决策,但最终的决策权的必须集中,即在讨论、解决某一个问题的时刻,可以集思广益,最终贯彻大股东的意志。如何处理股东的建议和决策?需要共同思索。
六是履行社会责任,这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企业最基本的要求,具体包括企业的依法经营、环境保护、节约能源和扶弱济贫。当做不当做或具体运作,每一个企业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建议讨论。
4、破解难题,努力强化企业要素保障
(1)在财务方面,力争做好三点:
一是把握好整体和子业务的盈亏平衡点,至少做到每月心中有底。
二是保持现金流,保持公司的现金流,在未确定新的发展机会的时刻,握紧有限的资金,以应对并不明朗的经济形势。
三是掌握好应收、应付账款的粘性,平衡好客户关系和资金风险关系。
(2)在对政府的关系中,做好维护、争取扶持的工作。
(3)对客户、合作者方面,做到善待。
(4)重视企业的安全生产和风险防范。
(5)对目标市场,在预测的基础上,权衡好需求和供给、库存的关系。
(6)正确处理环境保护、节能降耗与生产运营的工作。以上,限于个人经验的短缺,期待共同讨论。
5、齐抓共管,切实做好企业减负工作
(1)对政府及其主管部门来说,就是切实做好企业的减负工作
给企业减负解困是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重要举措,也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和当务之急。要引导企业用足用好国家有关减免税收政策,制定优惠政策,放水(转下页)(接上页)养鱼,并根据财力承受能力,该减的减,能免的免,重点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支持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支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等。坚决执行省、市核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缓、停”项目,抓紧清理行政性收费,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和行政执法监察行为,停止各类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坚决查处“吃、拿、卡、要”等行为。继续开展“送温暖、送政策、送服务”活动,尽快帮助企业走出困境。
(2)对个体企业和企业组织来说,全面争取政府的减负。讨论:企业有哪些过重的负荷?怎样的负荷才能更好的实现企业的发展?企业或企业组织以怎样的方法促成政府对行业企业的减负?
6、联合互补,着力提升企业应对能力
由政府支持、企业自愿,建立完善各种行业协会,加强行业协会的协调自律功能,努力形成政府、协会、企业三位一体的良性互动局面。通过企业间的联合,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引导发展重点突破的产业和领域。对具有产业优势的企业,实行兼并联合,组建集团,实现其产业优势的快速扩张。由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或者以名优产品为龙头,以骨干企业为核心,以产权联合为纽带组建跨行业、跨地域的企业集团,依靠集团带动调整企业组织结构,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综上,基于个人对企业发展瓶颈的思索,并在借鉴百度百科的一篇关于“企业转型升级”的文字,草拟而成,旨在抛砖引玉,期待新的突破。
四、案例借鉴(略)
鲁 琳
2013年11月5日
第四篇:路桥施工企业如何转型升级
路桥施工企业如何转型升级
(中华铁道网、《路讯》杂志特约通讯员 常魁星)2013年6月,中国一场银行间“钱荒”,是对央行掌控的一次压力测试。市场的过激反应,是人们对经济增速乏力、以往增长模式走到尽头的担忧的集中体现。而此次央行的态度变化,既给了那些不守规矩的银行一个警告,又向市场发出了逼迫中国经济转型的强烈信号。去银行贷款更难了,银行公司化了,经营不善也会破产。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尤其是新一届国家领导集体上任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受到国内外各类复杂环境因素的影响,经济增速放慢,投资增长减缓,施工企业发展面临业务量减少,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融资渠道不畅,市场不规范等新问题。“十二五”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如何在应对当前挑战的同时,加快路桥施工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路桥施工企业亟需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几年来,欧美债务危机持续发酵,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拉动国内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受到严重影响,经济发展步入了慢车道。路桥施工企业普遍感觉市场环境不景气,面临较大的生存发展压力。劳动力成本大幅攀升,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企业融资难度加大;与压级压价、最低价中标、垫资施工、拖欠工程款等这些行业“顽疾”,交织在一起,极大地挤压着企业的利润空间,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高投入、高能耗、低效率、低利润”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已不可持续。调整经济结构和经营结构,实现路桥施工企业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收紧,银行贷款紧缩,国内外经济发展持续放缓,基础建设投资大幅度减少,施工企业市场份额严重萎缩。面对国家适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路桥施工企业必须加大转型升级的步伐来适应外部市场变化。
面对新形势,一些路桥施工企业采取了实施产业链上下游领域的延伸、大力拓展海外市场、推动内部管理变革、开展科技创新等多种措施和手段,积极展开了转型升级的探索与实践。中交集团提出了打造“五商”中交,即:全球知名的工程承包商、城市综合体开发运营商、特色房地产商、基础设施综合投资商、海洋重型装备与港口机械制造及系统集成总承包商。构筑生命共同体,打造品质中交;走出去拓市场,打造全球中交;推进管理提升,打造效益中交;加强党的建设,打造活力中交”。爬坡过坎,举重若轻破难题;克难前行,上下搏击渡难关。坚定信心,凝心聚力,落实责任,扎实工作,打造“升级版”中交,实现“中交梦”。中交一公局提出了实施“交通设施一体化”战略。笔者认为转型升级是路桥施工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实施多元化经营、完善一体化战略
2013年6月20日,国务院批准了《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年-2030年)》,国家公路网规划方案由普通国道和国家高速公路两个路网层次构成,总规模约40万公里。升级改造大约10万公里、新建8千公里的普通国道,新建高速公路大约3万公里,总投资大约是4.7万亿元。其中普通国道约2.2万亿元,国家高速公路约2.5万亿元。这一消息对路桥施工企业来说是久旱逢甘露,是新机遇,也是新挑战。
路桥施工企业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就要依托前瞻性的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以提高企业经济运行质量为主线,立足于以路桥、市政、铁路、房建、港口、水利、机电设备安装为主的多元经营战略,走以路、桥、隧、港、水利、房建、机电设备一体化施工设计总承包 道路,在应对市场变化中不断调整经营结构,积极开发主业相关联产业,不断优化新领域与传统领域协调性,加速实现从单一施工型向集设计、施工和机电设备采购安装一体化的综合型、现代型企业转变,为企业生产经营规模攀升和经济效益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从外延型增长向内涵型增长升级,从低劳动成本支撑向高技术支撑升级;从单纯的工程施工,向设计施工总承包、技术研发、采购、物流等完整产业链升级;从低层次、低附加值的施工作业,向高端、高附加值的工程产品升级;从以国内市场为主,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并举转变升级;从由一头独大的“承建商”,向总揽全局的“投资商”、“承包商”、“制造商”升级,实现路桥施工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本质要求,真正实现企业转型升级。
二、优化产业结构、探索投资新模式
前几年,因为国家加大基础建设投资,有的工程集团扩大规模,成立几个公路局,并同处一地,造成主体局人才流失,业态重叠,机构重复,管理费用增加,成本加大。急需通过重组整合,来实现主体局转型升级,增强综合实力。强化企业资源整合力度,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是路桥施工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并在升级中有效规避风险的必要手段。针对路桥施工企业业务结构相对单
一、跨国指数偏低、管理基础比较薄弱、部分财务指标下滑、“实力派”人才稀缺、“适应性”组织建设进展缓慢等现实问题。路桥施工企业必须通过改革、创新、调整、提升,通过打造升级版,注入新动力,重新激发活力,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一方面要客观认识到企业当前所处阶段的本质,继续全面发掘支撑路桥施工企业平稳较快发展的综合潜力,进一步改革解决“成长的烦恼”问题;另一方面针对内外变化,强化顶层设计,实现组织再造和管理提升,将产业链转变成价值链。基于路桥施工主业,打造上、中、下游产业链。上游:进行资本运作,投资运营以路桥为主的BT、BOT等项目,逐步过渡到其他领域BT、BOT项目。企业要开发建设单位和地方政府的资源,充分借助各方的力量。中游:路桥施工工程作为过渡阶段的支撑,稳步跨入其他业务。下游:形成路桥结构部件产品、路桥养护维修等为上游、中游配套和服务的产业,实现产业链的延伸。
路桥施工企业转型升级要坚持“七化”方针,即,坚持区域化经营、专业化发展、精细化管理、标准化运行、信息化驱动、国际化协同、科技产业化推进,建成企业管理信息化系统,全面提升企业效率。积极探索创新商业运作模式,实现企业由施工总承包转向施工投资联动,由“修路”到“造路”,大力拓展综合建设业务,探索采取BT、BOT、BOT+EPC、FBT“融资建造+移交”模式、CCBP“城市综合建造+专业联动”模式、CPD+BIP“城市综合规划设计+建造+产业专业联动”等模式,创新项目管理体制,完善企业治理结构,促进项目管理向集约化发展。只有这样,路桥施工企业才能打破天花板,进入新天地。
三、改革生产方式,延伸产业链,不断技术创新
路桥施工企业转型升级要紧紧抓住路桥行业生产方式和工程技术的变革、集成和创新等关键环节,努力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速度型向效益型、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桥梁、钢结构部件工厂化制造、机械化安装的先进生产方式,达到减少工程用工、缩短施工工期、降低施工成本、确保工程质量、节能降耗、提高综合效益等各项预期目标,形成“路桥施工工业化”产业链,实现路桥施工企业由施工总承包向工程总承包转型。打造以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于一体的产业链,建设精品工程,拓展企业发展新空间。
路桥施工企业转型升级要延伸产业链、不断技术创新,以“投资带动、设计引领”,提高内部产业协同能力。借助投资业务带动市场地域和领域的开拓,带动业务模式(BT、BOT、PPP“公共私营合作制”、股权合作等)创新,带动业务规模的乘数效应,带动外部资源的引入;借助设计的超前特性,超前跟踪市场动态、引导市场研究和决策、引领企业总承包业务的发展方向和业务结构调整。不断技术创新,稳步推进产业链的发展。以公路桥梁技术为依托,组建工程技术中心;以市场为导向,走合作研发、二次开发的创新道路,使企业成为国内领先的集研发、生产、设计、施工、技术咨询为一体的公路工程企业。
今天的路桥施工企业不能再通过简单地引进、模仿来走捷径,必须要通过扎实的、系统的自主创新,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只有强化观念创新,切实加快由速度规模向质量效益转变,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才能实现产业升级、企业升级。要加快创新步伐,着力实施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增强升级的活力。要努力培育尊重创新、鼓励创新、崇尚创新的创新文化,不安于现状、不固步自封、不墨守成规,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路桥施工企业转型升级要更加突出做强做优,更加突出深化改革,更加突出创新驱动,更加突出管理提升,更加突出企业文化建设,更加突出发展后劲。企业要聚人气宁人心,提倡“高效工作,快乐生活”的文化理念,让员工拥有共同的方向、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精神、共同的价值观,并严格遵守组织的章程。从而建立起企业内部的动力机制,注重从“文”到“化”的过程。将企业文化融入企业的员工、客户、伙伴之中,变成“生产力”。让“诚信、务实、担当、创新”的工作理念具有整体冲击力,亲切感人,员工愿意接受,并影响其行动,不断传递正能量。企业转型升级没有固定路径可走,没有现成模式可资借鉴,唯有勇于改革,强化创新,才能突破思维禁锢,化解转型风险,突围出困境,实现升级成功,打造“队伍精干、主业清晰、资产优良、文化积极、商誉良好、充满活力”的现代化企业。
四、变革管理、再造流程、建设信息化
路桥施工企业实施转型升级,要进行组织机构变革,推行扁平化,压缩管理层级,成立风险管控部;对人财物资源进行集中协调与管理;大力推行项目标准化管理;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形成严格的管理闭环。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信息化管理年”活动,固化全新的管理体系和制度体系,开发基于企业转型升级的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企业管理效益,形成“信息化建设和企业管理有机融为一体”的管控模式,实现质量和效益双丰收。路桥施工企业在加快完成企业原始积累的基础上,要建立融资平台,逐步完善现代企业新的管控体系,实现企业由单一施工承包向集施工总承包、投资开发等多元经营为一体化投资主体的经营方式转型。成立联盟投资管理公司,整合发展要素、拓宽发展空间、加强品牌协作,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文化共建的新型联合体。使企业既有路桥施工、铁路、房建、机电安装等主营业务,也有涉及钢结构生产、设备制造、商贸物流、房地产开发等多元领域业务,具有一定的产业链优势。让不同规模、不同阶段的和团队互生共长、包容发展,可以充分利用联盟“小生态”,做足抱团发展的“大文章”,切实体现“分得清楚、合得愉快”的理念,从而争取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实现互利多赢的目标。
路桥施工企业转型升级,是一个从传统经济增长函数关系上升为新型经济增长函数关系的过程。传统经济增长函数主要依靠资本、资源和劳动投入,升级版的经济增长函数则是主要依靠体制机制进一步变革和技术进一步创新的新型函数关系。目前,路桥施工企业的增长还主要依赖资本、资源和劳动投入,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企业转型升级就是要着力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激发活力和优势,推动创新,让资本、资源、劳动的投入形成更大的产出,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五、完善转型升级机制,加强风险管控
目前,路桥工程招投标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路桥施工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小,再加上一些企业缺乏科学有效的成本控制管理,很多企业为了生存,不顾成本盲目承揽工程,甚至出现垫资的不良现象,最终造成企业财务运转困难,使企业难以继续运营下去。一些企业在投标中,不管投资多少、规模大小、施工难易、利润肥瘦等因素,到处撒网,四面出击。为了中标,不惜花血本、走关系、摸标底,竞相压低报价,对成本、利润缺乏科学、缜密的分析和预测,隐含了一些不可见的让利因素。据悉,施工企业让利的平均幅度高出工程造价的10%以上,有的甚至降到40%多。加之一些中介机构提取中介费的比例一般在2~5%,使项目油水几乎榨干。有的企业抱着“只要能中标”的思想,饥不择食,把获利的希望寄托在变更索赔上。还有一些资金不到位、手续不齐全的垫资项目等埋伏着风险陷阱,企业的效益无法保证。如果企业在管理上再存在漏洞,不能很好地消化投标时的让利因素,势必出现亏损的风险。今年6月的银行资金危机,给本来贷款就难得BT、BOT、BOT+EPC等项目资金来源带来更大困难,一些项目迟迟不能开工,给施工企业带来了经营风险和难度。
山有弯,路有坎,转型升级路上各种挑战与风险同在。当前的路桥施工企业还有成本控制意识淡薄、缺乏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制度及完善的成本控制奖励机制、忽略施工组织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等问题,存在合同风险、项目运作风险、技术风险、投资决策风险、计施工风险、分包队伍风险等。路桥施工企业要强化成本控制和竞争意识,建立并完善成本管理制度及奖惩制度,加强工程施工各个阶段的成本管理,克服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增强企业成本观念和意识,建立科学的风险管控体系,有效的去防范、规避风险。要认真总结成本控制经验,保障企业经济效益,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综上所述,路桥施工企业转型升级,既是系统工程,也是持久之战,同时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全面提升,是企业发展和职工发展的有效统筹,是技术水平、产业结构、产品档次、商业模式、企业声誉等方面的全面升级,是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整个体系和各个环节的系统工程。路桥施工企业必须要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体制机制,在更宽领域、更大纵深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解决影响和制约企业科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科学统筹,系统规划,循序渐进,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建立管理改善和管理提升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管理效率、效益、效能,推进企业综合实力提升,使企业稳步健康发展,做大做强做优,成为行业霸主。
第五篇:对外贸易企业转型升级心得体会
免费
分享
创新
对外贸易企业转型升级心得体会
自以来,我市已有1600多家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来料加工企业转为法人企业,约占总数的三成,odm(原始设计制造商)生产制造产品出口占全市加工贸易出口超过60%,有988家加工贸易企业拥有自主品牌,内销总额增长了34.4%。同时涌现出生益科技、多宝针织、品质电子等一批傲立潮头的标杆企业,这些企业向世人交出的闪亮成绩,让我们看到了东莞加工贸易整体突围的光明前景,更让我们提振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必胜信心。
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市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任务。其中,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又是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市作为广东省建设“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试点城市,肩负着为全省乃至全国探索转型经验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在国家、省市系列政策支持下,在金融危机倒逼机制作用下,我市广大加工贸易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努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了技改、研发以及供应链拓展等方面的可喜突破,在全省率先实现来料加工企业不停产转型。自以来,我市已有1600多家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来料加工企业转为法人企业,约占总数的三成,odm(原始设计制造商)生产制造产品出口占全市加工贸易出口超过60%,有988家加工贸易企业拥有自主品牌,内销总额增长了34.4%。同时涌现出生益科技、多宝针织、品质电子等一批傲立潮头的标杆企业,这些企业向世人交出的闪亮成绩,让我们看到了东莞加工贸易整体突围的光明前景,更让我们提振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必胜信心。当前,风暴已颓然止步,胜利亦初现端倪,但使命却依然紧迫艰巨,在转型升级路上已领先一步的我市,绝不能来得半丝懈怠,而必须乘势而上,以更高的视野、更大的气魄,更有效的手段,加快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使企业绿树长青;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使我市实现更高水平、更为持久的领跑与崛起。
一、主要经验
后危机时代,经历了三十多年风调雨顺的东莞加工贸易企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成长烦恼”,资源吃紧、人民币升值、海外市场萎缩、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这些集中爆发的压力交织在一起,加速倒逼企业通过转型升级来消化成本,对比那些沿袭旧路勉强度日的企业,以生益科技、品质电子等为代表的一批加工贸易企业超前谋划,主动出击,借助研发、管理、创意等现代发展要素重新开拓疆土,免费
分享
创新
从价值链低端逐步游向了价值链高端,为全市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可参的典型范本。
(一)转型,要靠超前理念激活潜能。
思路决定出路。一场金融海啸,使东莞加工贸易企业唯利短视的传统理念遭受了颠覆性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了传统模式的山穷水尽,而进入到转型升级的行列中来,如果说倒逼转型只是企业在金融风暴下无奈的应景之举,那么依靠创新驱动向产业链高端攀升已成为当下加工贸易企业的一种自觉共识。至今,我市已有1400多家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来料加工企业转为法人企业,新增加工贸易高新技术企业184家,出口300强企业基本上实现了“设计+生产”的运作模式,odm生产制造产品出口占全市加工贸易出口超过60%。行动与数据有力地证明了东莞加工贸易企业的思维转变,而让我们更感欣喜的是,不少加工贸易企业的发展理念已比较超前,这其中不仅有泛蓝科技等新兴明星企业,更有东聚电子等老牌知名企业,这些富有远见的加工贸易企业,在危机到来甚至更早的时候就跳出单纯依赖代工赚取薄利的陈旧套路,他们前瞻性地关注和策划未来,重新定位发展方向和核心优势,通过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深度挖掘和创造新的市场需求,不断强化产品的差异化和市场的定价权,进而找到了适合自身的突破路径,使企业以崭新的形象实现了行业晋位,更成为了新时期东莞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二)转型,要靠先进工艺掌握主动。
技术改造是加工贸易企业走出困境的一条必由之路,尤其对传统产业来说,实施生产工艺的更新换代,大幅提高生产效率,无异于给老迈的行业肌体注射一针强心剂。我市企业更新改造投资首次突破200亿元,工业更新改造投资首次突破10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5倍和1.5倍,总额和增速在珠三角各市都排名前列,技术改造已成为我市传统企业寻求突破的法宝利器。位于常平镇的东莞多宝针织服装有限公司就是一间从中初尝了甜头的企业,该企业产品主要销往美国市场,在美国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在技术更新方面多宝针织有着自己独到眼光和心得,从起,他们便陆续引进德国全自动电脑针织机1400余台,使企业设备处于全球领先水平,目前该企业已全面实现电脑全自动化生产,一名工人可同时操作8台织机,单位产量是之前手织机的15倍。同时,该企业还投入200多万元
免费
分享
创新
对生产流程、工艺分析等领域进行系统完善,大大降低了单位生产能耗,也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目前该企业的制造工艺水平保持世界同行业前列。正是由于多宝针织决策早,转型快,在传统行业发展疲软,不少企业主动压
缩生产规模,谨慎接单的大背景下,该企业在国外市场上仍敢于拿较多的订单,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三)转型,要靠强势研发抢占高点。
加工贸易企业转变的核心就是要掌握关键技术领域的知识产权。经历金融危机后,企业和政府都意识到,我市产业环节中技术创新的先天“贫血”已严重限制了加工贸易的转型步伐,要摆脱外界“制造车间”的刻板印象,必须恶补研发环节长期存在的空白。在政府10亿元转型资金的刺激鼓励下,代表着东莞创新能力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一举跃升至全省第二,超过了之前的总和,新增外资企业研发中心近200家,企业创新热情一浪高过一浪,并已经有部分企业开始突出重围。位于我市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的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回首生益科技的发展历程,无不烙下“技术新则企业兴”的痕迹。该企业早在上世纪就成立了由公司骨干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组成的技术委员会,每五年制定一次“技术发展纲要”,明确未来的研发方向和着力点,即便是在企业最困难的时候,生益科技也义无反顾地将6%以上的利润投入到研发创新中,而在产品环保化、短小化、高性能化等关键技术研发方面每年投入不少于1亿元,目前企业98%的产品为自主研发产品。而正是基于如此执著的努力,生益科技在金融危机后表现出愈发强劲的市场竞争力,企业实现利润3.86亿元,比增长了256%,一跃成为全国最大、全球第三的覆铜板生产商。更为超前的是,在不断进行自主创新的同时,该企业还卓有远见地制定了知识产权战略,为公司的安全经营、自由发展和国际竞争提供保障,最具代表意义的是去年该企业打赢了广东第一宗在美国维权的知识产权大案,迫使世界覆铜板行业第一巨头美国埃索拉公司向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动撤诉。目前,生益科技已提交国外专利申请10件,中国专利申请90多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超过了60%,近三年专利产品销售收入累计超过45亿元。
(四)转型,要靠创意产品撬动市场。
国内外先进企业的实践表明,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创造
免费
分享
创新
财富的新机会,所以创意是工业化时代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动力。危机后的东莞,不少有眼光的加工型企业已经开始试水创意经济,他们把创意、时尚等现代元素与传统产业优势融合在一起,找到了以创意驱动产品提升的新路径,也使企业发展获得了新动力。落户石龙的泛蓝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凭借创意产品异军突起的一个典型。泛蓝科技成立之初仅为一间家具代工企业,同质化恶性竞争等传统弊病一度让企业步履维艰。在困难面前,企业敏锐地发现跨行业的产业整合也能成为一种产品创新,并大胆地认定电子与家具的创意组合可以创造出一个新的产业。几年来,他们坚持以此为方向,不断探索具有时尚潮流气息的新产品,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智慧电子家具的概念,首创了沙发音响产品,继而又马不停蹄地开发出音响椅、游戏椅、健康休闲椅等系列电子家具,极大丰富了产品的文化附加价值,产品远销北美、欧洲、东南亚、中东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泛蓝科技顺势而为,在拥有拳头产品的前提下不断加大开拓自有品牌力度,自有品牌“aiv”销售网点遍布国内外,形成了强大的销售网络。通过创意拉动产品升级,泛蓝科技已成功转型为一家拥有自主品牌、自有技术的电子家具制造商。目前在国际电子家具市场,泛蓝科技以超过60%的市场份额排在第一位,综合竞争力远超其他对手。
(五)转型,要靠人本管理凝聚士气。
后危机时代,企业经营者们越发感到原有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生代工人日益提高的尊严诉求,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模式,同样成为新时期加工贸易企业升级的迫切需要。在转变管理模式上,东莞长安品质电子制造厂做出了很好的示范。投产八年来,品质电子厂坚持突出“关爱员工”这一主题,推行人性化管理,将“爱心”融于企业的经营理念:他们着力为员工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媲美花园的厂区由多名员工分8组合作设计,从构思到摆设完全由员工自己完成,四栋宿舍大楼艺术化地将楼身涂成红、蓝、紫、绿四种颜色,分别以“软红香土、筚路蓝缕、紫气东来、绿野仙踪”冠名,平添一份文化韵味;他们着力为员工提供富足的精神生活,开展了丰富的文体活动,营造出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他们着力为员工搭建进步平台,由专人帮员工设计规划职业生涯,鼓励组织员工参加各种技能大赛。更为突出的是该企业不仅从大处着眼营造家的氛围,更从细微的生活小事着眼关爱员工,比如该企业有这样一个规定,员工家属来探亲,只
免费
分享
创新
要能证明家属关系,就可以在厂里免费吃住一个星期。这种人性化管理就像春雨润物一样,让员工感觉到了浓浓情意,找到了一种主人翁的尊严,更使整个企业的生产效率、工作主动性与团队精神得到了显著提升,有效促进了企业发展。随着经济回暖,在加工贸易企业普遍又面临“招工难”尴尬的时候,品质电子厂却从没为找不到员工或员工不稳定而发愁,企业正是凭着这种先进的管理、优秀的员工以及持续不断的技术改良,发展成为世界顶级的引线框供应商,并先后荣获“东莞市青年文明社区”、“东莞市文化建设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
(六)转型,要靠延展链条拓宽空间。
长期以来,我市加工贸易企业被视为制造环节的代表,始终贴上了“低端”、“低附加值”等标签。然而经历金融危机洗礼后,不少企业已悄然从单一制造稳步向市场环节进军,东莞加工贸易的“微笑曲线”正向更宽广的领域展开。一方面,国内市场正成为企业转型释放产能的战略要地。不少企业在外需短期难以大幅反弹的情况下,采取内外销市场并举的全新策略,如东莞东聚电子电讯制品有限公司是我市一家大型加工贸易企业,头顶“世界第一碎纸机制造商”等系列光环,其产品远销欧美各地。然而,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企业欧美订单严重萎缩,曾一度下降20%左右。在困境面前,东聚电子及时把眼光转向了国内市场,在“外资企业产品内销”,“广货北上”等政府帮扶措施推动下,企业主动寻求与联想、海尔等国内知名企业合作,产品内销获得了质的飞跃,今年上半年,内销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70%。另一方面,料件国产化也成为企业升级的一个可施之策。过去,我市加工贸易企业的零部件和原材料过度依赖进口,增值率极低,导致企业发展往往受制他人,金融危机后,不少企业已做出了积极转变。位于石碣的东莞巨千家具有限公司就是这样的一家企业,他们的产品原料多为五金和玻璃件,材料成本占生产成本的80%以上,如何最大化降低采购成本、缩减采购流程,对于依靠控制成本增强竞争力的巨千家具来说,是最为头疼的环节。为此,该企业及时转变思路,不再采取“大进”的采购策略,代之以“进口与国内采购并重”的战略思维,目前超过六成的料件采购在国内完成,使企业在一个月内就可实现备料、生产和成品出口,国际接单能力大增,同时对国内相关的产业也形成了明显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使企业的产业合作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免费
分享
创新
二、有益启示
生益科技、品质电子等企业在危机后的叠加压力下依然走出了漂亮的转型之路,成绩得来实属不易,令人倍感鼓舞振奋。但客观来看,一批企业的华丽转身并不意味着东莞加工贸易整体的脱胎换骨。恰恰相反,绝大多数加工贸易企业除了要继续消化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外,还必须正视人口红利减弱的全新环境,更必须经受转型阵痛的严峻考验。路漫漫其修远兮,企业之难,政府感同身受,然而典型企业的成功让我们有理由相信,经历了转型阵痛的蜕变,发展之路也必将更为宽广。在这个事关我市加工贸易发展大局的关键时刻,政府应与企业同担当、共进退。全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发挥我市产业基础稳固、文化包容等优势,努力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在工作中既服务企业发展,又助推企业提升,不断提高企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推动我市加工贸易实现更高层次迈进。
(一)推动转型,政府要比企业站得更高。
毫无疑问,加工贸易企业的逐利特质会局限他们对于自身调整的眼光和步伐,随着危机阴影日益远去,出口订单不断增多,淘汰落后压力逐渐减弱,以往那种依赖订单的传统模式很可能又会重新抬头。各级政府务必认清形势,巩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良好开局,通过政策调控等各种手段严防传统模式复归。同时,应从全球新一轮产业洗牌的大视角对加工贸易进行再定位,以“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城市”为契机,抓紧制定完善“十二五”时期加工贸易增长效益和质量的约束性指标体系,转变以承接发达经济体产业梯度转移为主的被动跟随模式,在产业统筹布局上切中要害,以更高更宽广的视野引导企业的转型升级。特别要意识到危机后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孕育和发展的重要阶段,把新兴产业发展纳入全市各镇街目标管理体系,科学制定实施新兴产业统计、监测、分析和发布制度,强化对新兴产业发展规模、重点项目、示范基地和创新平台等重点内容的考核,主动引领加工贸易企业投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此外,还要看清金融危机推动全球绿色经济的兴起,以“低碳”化为目标,主动引导加工贸易开展国际低碳技术合作,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创造绿色经济新优势。
(二)推动转型,政府要与企业贴得更近。
能否实现从“危机”到“机会”的嬗变,取决于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要
免费
分享
创新
加快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升级,政府服务就必须率先升级。从长远来看,政府应从直接扶持企业发展向建设完善的服务体系转变,形成既“贴身”做好各种行政服务,更“贴心”满足并引领企业升级需求的全新局面,打造出“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东莞外向经济服务品牌。从近期来看,政府要突出抓好几项实际工作,要做好企业转型的“领航者”,积极为加工贸易企业度身制定转型方案,落实专人为转型企业提供业务指导;重点跟进资金、技术密集型来料加工企业,打消企业转型疑虑;组织小分队到境外企业总部推动总部经营决策转变,鼓励更多的加工贸易企业设立总部和研发机构。要做好企业转型的“推销员”,实施出口企业内销辅导计划,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外贸产品展销活动,扩大东莞外贸产品的影响力;构建“东莞制造”等网页专区,推动加工贸易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开拓国内市场,为外资企业产品进入国内商贸流通领域搭建对接平台。要做好企业转型的“牵线人”,充分发挥“科技东莞”、“加工贸易升级转型”等专项资金的导向作用,创造条件让企业将境外研发机构逐步转入东莞,在我市设立国家设计中心,建设更多公共科技平台,为广大加工贸易企业提供产品研发设计等服务;加强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台湾生产力中心等产业服务机构合作,在品牌认定、质量检测等方面引进更多知名专业机构,形成先进、实用、高效的生产服务格局。
(三)推动转型,政府要助企业行得更稳。
从“微笑曲线”的中端向两端提升,对于绝大多数加工贸易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痛苦过程,与简单的加工装配相比,它需要大笔资金投入,更需要大量人才支撑和政策支持,为了能让企业毫无顾虑地释放升级潜力,政府要想方设法帮他们荡平前进障碍。当前,人才、资金、土地历史遗留问题依然是我市加工贸易企业转型的三大“心病”。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围绕这些突出问题,拿出具有特色和实效的办法来,切实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要解人才之急,制定更具弹性人才引进和管理机制,鼓励企业以项目引进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形成自由多元的人才“磁场”,同时鼓励加工贸易企业与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建立人才基地,采取订单培养、定向招生、委托培训等多种形式,培养一批发展急需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素质产业工人,为企业转型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要破融资之冰,把加工贸易企业转型中遇到的“融资难”问题放在更突出的位置,疏通融资渠道,用好用活10亿元“重点中小工业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融资支持专项资金”,积极探
免费
分享
创新
索加工贸易风险投资基金等各种可行制度,形成政府引导,企业投入,金融、信贷、风投多元参与的投融资体系,推动有条件的加工贸易企业直接上市。要攻历史遗留问题之难,以镇街为单位,抓紧梳理分类好企业遇到的具体情况,第一时间给予企业明确答复和详尽解释,同时责成有关部门尽快出台解决各类历史遗留问题的操作细则,采取并联审批等各种方式进一步提高效率,加快对加工贸易企业已有土地房产的确权发证。
(四)推动转型,政府要为企业做得更细。
东莞加工贸易企业群体庞大,而政府资源有限,对于企业帮助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在扶持企业的过程中应当摈弃“撒葱花式”的普遍支持,做到因企而异,对企业进行分类支持。建议参考借鉴周边地区的经验做法,实施“加工贸易领军企业培育计划”,结合我市的产业布局特点,每两年选择一批重点骨干加工贸易企业、新兴产业优质企业以及部分成长型中小加工企业,改变以往以资金补贴为主的扶持方式,而是按照普惠制、先转先得的原则,集中有限资源,从强化融资服务、推动科技创新、拓宽营销渠道、提升发展能力等几大方面,给予计划内企业系统支持,使政府、社会和金融等资源形成合力,推动加工贸易领军企业快速发展,加快改善我市加工贸易企业“群龙无首”的尴尬局面。与此同时,加大力度建设各类公共服务平台,帮助企业解决融资、人才、就地不停产转型等共性问题,力求形成更好的营商环境,实现加工贸易企业整体发展的均衡兼顾。
资料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data/xd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