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12 15:52: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科学新课标的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科学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第一篇:小学科学新课标的心得体会

学习小学科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潘姗姗

新课标用高度概括的语言,表述了科学课程的性质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基本理念是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总的思想和原则。它是现代科学、现代教育的新思想和新观念的反应,是课程标准其他部分的总纲。全面认识和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就能从整体上把握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这对于学习、掌握、实施课程标准其它部分的内容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标准》强调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基本理念。通过学习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

小学科学新课标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探究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因此,小学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基础,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习惯,是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手段,是以从培养学生科学习惯出发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从这个意思上讲,科学课的科学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进行有效性的科学探究,也间接地影响着科学习惯、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态度及科学精神等科学基本素养的养成。

1、探究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只有培养具有一定科学素养,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才能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对他们进行科学知识学习的启蒙教育是适合其身心发展规律的。所以培养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在小学生素质发展中所应起作用的科学定位。科学素养的内涵在科学课标中,包含为:“科学探究,情感与态度,科学知识”三个方面。

2、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以往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来学习的,死记硬背得到的结论,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所以关注学生探究的过程与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会探究的关键。科学教学的最好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体验未曾经历的独特经历。科学课程应该为儿童提供充分探究的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因此,科学探究是学生科学学习的核心方式。

3、亲身经历探究活动是科学学习的主要途径。在教学中运用“探究”给我的启发很大,使我觉得这样真的会让学生走出课堂,面向社会,关注环境,关注自然,关注人类的发展,关注自己的发展。科学探究活动也由教室扩展到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使课内、课外、生活、社会互相结合。真正在体现了“做中学”。让科学成为做的科学,而不是纸上谈兵。发展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的科学课才是真正地在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

二、从“封闭的课堂模式”转向“开放的课堂模式”。

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关系,老师是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探讨,这样才会使孩子们的身心得到彻底解放。因为多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所以他们的许多想法和做法是不合常理的。教师要打破常规,千万不能怕课堂纪律“乱”而过多地限制他们,要让学生放开胆子活起来,课堂上允许学生提出质疑,还可以随时发表个人的见解,同学之间的辩论。在这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中,学生当然会感到新鲜、很刺激。才能以良好的心态去主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有了,学习的自觉性就会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真理的能量就会被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小学科学新课标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探究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因此,小学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基础,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习惯,是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手段,是以从培养学生科学习惯出发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从这个意思上讲,科学课的学习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进行有效性的科学探究,也间接地影响着科学学习习惯、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态度及科学精神等科学基本素养的养成。

把以“教学”为中心的课堂活动转变为以“探究”为轴心的科学活动,即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又要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运用多种感官在活动中参与知识的发生和再创造过程,注重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亲自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

在教学中运用“探究”给我的启发很大,使我觉得这样真的会让学生走出课堂,面向社会,关注环境,关注自然,关注人类的发展,关注自己的发展。科学探究活动也由教室扩展到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使课内、课外、生活、社会互相结合。真正在体现了“做中学”。让科学成为做的科学,而不是纸上谈兵。

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关系,老师是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探讨,这样才会使孩子们的身心得到彻底解放。因为多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所以他们的许多想法和做法是不合常理的。教师要打破常规,千万不能怕课堂纪律“乱”而过多地限制他们,要让学生放开胆子活起来,课堂上允许学生提出质疑,还可以随时发表个人的见解,同学之间的辩论。在这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中,学生当然会感到新鲜、很刺激。才能以良好的心态去主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有了,学习的自觉性就会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真理的能量就会被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第二篇:小学科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科学学科带头人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新课标用高度概括的语言,表述了科学课程的性质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基本理念是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总的思想和原则。它是现代科学、现代教育的新思想和新观念的反应,是课程标准其他部分的总纲。全面认识和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就能从整体上把握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这对于学习、掌握、实施课程标准其它部分的内容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标准》强调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基本理念。通过学习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叶圣陶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一堂课究竟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比如常见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从教学观念上来看,教师仍然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担心学生读不懂课文,于是就包办代替,结果适得其反。用现代教育思想来看,不仅要看“教”,而且要看“学”。而且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上来看教师怎样教

二、从“以教师讲授为中心”转向“以探究为核心”。小学科学新课标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探究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因此,小学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基础,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习惯,是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手段,是以从培养学生科学习惯出发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从这个意思上讲,科学课的科学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进行有效性的科学探究,也间接地影响着科学习惯、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态度及科学精神等科学基本素养的养成。

1、探究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只有培养具有一定科学素养,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才能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对他们进行科学知识学习的启蒙教育是适合其身心发展规律的。所以培养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在小学生素质发展中所应起作用的科学定位。科学素养的内涵在科学课标中,包含为:“科学探究,情感与态度,科学知识”三个方面。情感与态度是科学学习的动力,科学知识是科学学习的材料,而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是科学学习的目标之一。小学生在科学知识的认识过程中,通过探究,培养探究的乐趣、信心和认识事物的科学态度,科学知识又是通过探究而获得。所以达成了探究的目标,才能真正体现科学学科的意义。

2、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以往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来学习的,死记硬背得到的结论,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所以关注学生探究的过程与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会探究的关键。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因此,科学教学的最好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体验未曾经历的独特经历。科学课程应该为儿童提供充分探究的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因此,科学探究是学生科学学习的核心方式。

3、亲身经历探究活动是科学学习的主要途径。把以“教学”为中心的课堂活动转变为以“探究”为轴心的科学活动,即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又要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运用多种感官在活动中参与知识的发生和再创造过程,注重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亲自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培 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

在教学中运用“探究”给我的启发很大,使我觉得这样真的会让学生走出课堂,面向社会,关注环境,关注自然,关注人类的发展,关注自己的发展。科学探究活动也由教室扩展到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使课内、课外、生活、社会互相结合。真正在体现了“做中学”。让科学成为做的科学,而不是纸上谈兵。发展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的科学课才是真正地在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

三、从“封闭的课堂模式”转向“开放的课堂模式”。教师要是能够打破束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条条框框,开创一种崭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定会得到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目的是要孩子知道知识是什么。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我们把认识知识是什么,倾向于研究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综合分析等更方面的能力。

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关系,老师是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探讨,这样才会使孩子们的身心得到彻底解放。因为多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所以他们的许多想法和做法是不合常理的。教师要打破常规,千万不能怕课堂纪律“乱”而过多地限制他们,要让学生放开胆子活起来,课堂上允许学生提出质疑,还可以随时发表个人的见解,同学之间的辩论。在这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中,学生当然会感到新鲜、很刺激。才能以良好的心态去主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有了,学习的自觉性就会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真理的能量就会被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从评价模式的单一化转向评价模式的多元化

传统的教学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作为评价的唯一尺度,且具有甄别和选拔的“精英主义”功能倾向。这压抑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使他们成为应试教育下潜在的牺牲品。真正的评价应该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 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1.评价的目的: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

2.评价的内容:全面化。评价要涵盖科学素养各个方面的内容,既要考察学生对科学概念与事实的理解,又要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探究的方法能力、科学的行为与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

3.评价的手段:注重多样性和灵活性。强调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对学生进行评价。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评价方法都应得到肯定与赞赏。

4.评价的主体:多元化。评价不只是教师的权利,更应是同伴、自我主动参与的过程。教师不再是裁判员的角色,而是学生科学学习的伙伴和激励者。

5.评价的时机:全程化。评价要伴随在教学过程之中,而且学生在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形成科学素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小学科学课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每个学生科学素养主要方面的培养与发展进行持续不断的跟踪和调控。评价时空要从“课堂教学”转变为“全方位学习”,从注重书本知识转变为注重实践活动。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和实施在时空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对学 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不利。教师可以利用地方各种各样的课程资料设计校本课程,把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当地的有关人文社会资料及校本课程紧密结合起来,开发课堂之外广阔的学习空间,在引导学生全方位学习的同时,也应当进行全方位的评价。

小学科学在新的课标、新的理念下,已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学习环境。特别是教育评价的改革,为小学科学教育,培养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找到了很好的切入点,也为小学 科学课教师提供了新的发展和创新的平台。总之,教师是教育的灵魂,课程是教育的核心,两者缺一不可。只有两者的步伐一致,齐头并进,教育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飞跃!作为我们一线教师我想,只要每个科学教师,从我做起,从每节课做起,从每个孩子身上做起,不断地积累和创造,引领学生走进生机盎然的科学殿堂,点燃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孩子们投入到真实的情景中,在亲自动手操作,动手试验,自行探究的实践中学习科学,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对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第三篇:学习小学科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学习小学科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新课标用高度概括的语言,表述了科学课程的性质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基本理念是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总的思想和原则。它是现代科学、现代教育的新思想和新观念的反应,是课程标准其他部分的总纲。全面认识和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就能从整体上把握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这对于学习、掌握、实施课程标准其它部分的内容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标准》强调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基本理念。通过学习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并且面向全体学生”。叶圣陶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一堂课究竟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比如常见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从教学观念上来看,教师仍然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担心学生读不懂课文,于是就包办代替,结果适得其反。用现代教育思想来看,不仅要看“教”,而且要看“学”。而且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上来看教师怎样教

二、从“以教师讲授为中心”转向“以探究为核心”。

小学科学新课标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探究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探究式学习方式的主要特点是学生亲自收集和获取资料和数据,有时也包括运用已经证实的第二手资料;在实证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和思考,联系自己的经验和有关的理论,作出判断和结论;通过交流、讨论、辩论和再思考,逐步建立起对科学概念的理解,而不仅仅是依靠听讲来接受科学概念。

1、小学科学课程中,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只有培养具有一定科学素养,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才能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对他们进行科学知识学习的启蒙教育是适合其身心发展规律的。所以培养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在小学生素质发展中所应起作用的科学定位。科学素养的内涵在科学课标中,包含为:“科学知识、设计与技术、科学探究”三个方面。情感与态度是科学学习的动力,科学知识是科学学习的材料,而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是科学学习的目标之一。小学生在科学知识的认识过程中,通过探究,培养探究的乐趣、信心和认识事物的科学态度,科学知识又是通过探究而获得。所以达成了探究的目标,才能真正体现科学学科的意义。

2、小学科学课程中,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并不意味着学生自发地和自主地探究,更不意味着降低教师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科学研究不仅揭示了儿童的发展潜能,还证明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包括家庭、学校、教师、同伴和社区文化会对学生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当学生进入学校以后,教师成为他们学习环境的重要提供者。在探究式学习活动中,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组织和支持作用,让学生主动而有目的地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需要通过自己的示范和与学生的互动,以及组织学生和学生之间的讨论和辩论,将学习引向深入。

3、小学科学课程采用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和科学素质形成的评测体系。对学生学习的评测,为课程目标的实现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评测应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课程各项目标的实现;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评测内容应该是全面的,包括科学素质的各个方面。评测包括对学习的形成性评测和总结性评测,应以形成性评测为主;并考虑采用多种方式和多个主体的评测方法。

三、从“封闭的课堂模式”转向“开放的课堂模式”。

设置教学情境,从学生前概念出发,引导学生聚焦到合适的探究问题。有效的探究式科学学习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看法和经验为起点,以学生通过自己努力,或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可以达到的发展程度为阶段目标。在教学时需要设置与学生生活经验和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情境,关注学生的前概念,可以通过提问和 讨论,以及画图(网状图、KWLH 图、概念图)、回答选择题、情境设置的预测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并以此为依据调整教学的内容和策略,引导学生聚焦到合适的探究问题上。探究式学习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程序,而是一个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生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根据学生和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确保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小学科学在新的课标、新的理念下,已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学习环境。特别是教育评价的改革,为小学科学教育,培养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找到了很好的切入点,也为小学科学课教师提供了新的发展和创新的平台。总之,教师是教育的灵魂,课程是教育的核心,两者缺一不可。只有两者的步伐一致,齐头并进,教育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的飞跃!作为我们一线教师我想,只要每个科学教师,从我做起,从每节课做起,从每个孩子身上做起,不断地积累和创造,引领学生走进生机盎然的科学殿堂,点燃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让孩子们投入到真实的情景中,在亲自动手操作,动手试验,自行探究的实践中学习科学,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对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第四篇:学习小学科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学习小学科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新课标用高度概括的语言,表述了科学课程的性质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基本理念是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总的思想和原则。它是现代科学、现代教育的新思想和新观念的反应,是课程标准其他部分的总纲。全面认识和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就能从整体上把握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这对于学习、掌握、实施课程标准其它部分的内容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标准》强调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基本理念。通过学习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

小学科学新课标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探究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因此,小学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基础,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习惯,是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手段,是以从培养学生科学习惯出发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从这个意思上讲,科学课的科学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进行有效性的科学探究,也间接地影响着科学习惯、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态度及科学精神等科学基本素养的养成。

1、探究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只有培养具有一定科学素养,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才能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对他们进行科学知识学习的启蒙教育是适合其身心发展规律的。所以培养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在小学生素质发展中所应起作用的科学定位。科学素养的内涵在科学课标中,包含为:“科学探究,情感与态度,科学知识”三个方面。

2、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以往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来学习的,死记硬背得到的结论,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所以关注学生探究的过程与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会探究的关键。科学教学的最好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体验未曾经历的独特经历。科学课程应该为儿童提供充分探究的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因此,科学探究是学生科学学习的核心方式。

3、亲身经历探究活动是科学学习的主要途径。在教学中运用“探究”给我的启发很大,使我觉得这样真的会让学生走出课堂,面向社会,关注环境,关注自然,关注人类的发展,关注自己的发展。科学探究活动也由教室扩展到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使课内、课外、生活、社会互相结合。真正在体现了“做中学”。让科学成为做的科学,而不是纸上谈兵。发展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的科学课才是真正地在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

二、从“封闭的课堂模式”转向“开放的课堂模式”。

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关系,老师是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探讨,这样才会使孩子们的身心得到彻底解放。因为多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所以他们的许多想法和做法是不合常理的。教师要打破常规,千万不能怕课堂纪律“乱”而过多地限制他们,要让学生放开胆子活起来,课堂上允许学生提出质疑,还可以随时发表个人的见解,同学之间的辩论。在这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中,学生当然会感到新鲜、很刺激。才能以良好的心态去主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有了,学习的自觉性就会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真理的能量就会被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第二单元 奇妙的人体

《呼吸与交换》一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认识呼吸器官,了解呼吸的过程;二是通过比较呼出和吸入气体的不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本课的研究点是科学课堂学生探究教学模式,课堂设计的程序是:发现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归纳结论。本课在设计时以实验探究呼出和吸入气体不同为重难点,为突出学生的自行探究设计实验为本课的教育特色,设想学生先利用教师准备的材料进行自行的实验探究,然后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通过相互交流和教师的适当指导,让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并完成实验。经过上课,对这一教学目标体现的较好,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一、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在教学中,从开始的憋气竞赛到以后的反复呼吸体验、感受呼吸时身体的变化等活动,让学生能在一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下进行感知,实际效果不错,学生通过多次的体验活动和相互交流,能认识到人的呼吸器官名称。在学生不能观察的情景,让他们在反复的体验中进行猜想,再借助人体模型和肺呼吸时变化的模拟实验,使他们能直观的认识呼吸器官在人体中的位置和肺的变化,使他们对人的呼吸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感知,学生在各种体验活动中比较轻松的达到了教学目标。

二、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训练。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呼吸器官和呼吸过程后,我设置了一个问题:呼出的气体和吸入气体的有什么不一样?设置这样一个问题主要是想让学生对下一步探究呼吸的作用进行一个铺垫和思考。使学生通过体验和相互交流,来初步思考呼出气体和吸入气体在容量和成分中可能的差异。学生通过反复的体验感知和相互间的交流,能发现呼出气体和吸入气体在容量上没有多少变化。这样就进一步的促使学生思考:既然呼出和吸入的气体在容量上没有什么变化,那么是不是会在成分上有不同呢?接下来的研究中,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将思维的方向就转向了对呼出和吸入气体成分上的研究上。借助排除法来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思维,虽然占用了一些时间,但个人认为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三、注重学生科学探究的培养,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探究。

在收集呼出和吸入气体的时候,最开始并没有对他们进行启发和引导,而是让他们利用教师提供的器材去自主探究、在尝试中想办法,再通过相互的交流和教师的引导来学会收集气体的方法。课堂中,学生都很积极的进行探究和尝试,在相互交流和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基本掌握收集气体的方法。在后面的实验中,还是进一步的让学生自行去实验,让他们在实验中去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通过本课教学,我体会到,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并在实际教学中去不断实践探索,才能真正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在教育教学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生理与适应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生理与适应》是河北省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科学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下册《奇妙的人体》单元中的一课。

学生在上一单元的学习中,对建筑物的形状、结构、功能、结构与力的关系等已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学习了分析一个系统层次构成的方法,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单元将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引领学生利用类比的方法探究人体的组成,认识从细胞到系统的层次关系;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学生学习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的组成及其功能,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体验运动协调、身心健康、生长发育的快乐;鼓励学生关注医疗技术的发展及其给人类健康带来的帮助。本单元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思路编排各课,“人体的组成”是本单元的起始课,起着统领本单元学习内容的作用。本课将引领学生从整体上学习人体的构成,此后3课则分别侧重人体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从系统的组成、主要功能、卫生与保健等方面引导学生加以学习;“健康成长”作为本单元的结束课,与“人体的组成”一课相呼应,帮助学生认识到人体作为一个复杂的整体,是在各个系统共同作用、相互协调下,达到一个相应平衡、稳定的状态,促使孩子健康成长,进入人生中最关键、最宝贵、最美好的青春期。在学生学习了消化、呼吸、血液循环等系统的功能基础上,本课将在引导学生学习感觉、思维、情绪等功能的过程中,渗透神经系统在维持人体正常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通过真实的体验活动感悟人的心理感觉、思维等功能。课时安排1课时。

二、学情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掌握了一些科学概念和规律,在教学中重在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法、学法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体验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我将在教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讨论法、归纳法、比较法,让学生亲身体验,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教学。教法的选择固然重要,但是学法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规律,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让学生在活动和交流中产生个性化的经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提倡学生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结合学情,在本课教学中学生主要采用“提出问题-----大胆猜想-----科学证实------解释现象(应用)的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以观察、提问、记录、讨论、小组合作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协作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产生“反应时”现象的原因。

能举例说明什么是错觉。

2、科学探究目标

能对游戏中出现的反应现象的原因提出自己的假设。

能辨别出每一个刺激——反应中的刺激、接受刺激的感官、反应行为和参与反应的结构。能用比较法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适应现象”。

3、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目标

能举出3个以上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适应现象的实例。能设法找出自己身边利用错觉现象的实例。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的兴趣。(围绕着教学目标,下面我们一起来看整个教学流程)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1、1、相关课件:适应现象图片,错觉图片2、2、小棒3、3、P38游戏记录表4、4、实物500克铁和500克棉花

(二)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的知识和技能目标,我将本课分为体验刺激与反应;认识适应现象;体验错觉;教师小结四个板块。教学环节设计如下:

1、体验刺激与反应 ①激趣导入 这一课的教学,如何导入才能够激发起学生勇于探究的欲望呢?最终我选择了这样的导入方式:“上课!”“起立!”“请坐!同学们,在刚才的这一幕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家同时听到老师的指令,但起立的动作却有快有慢,这是为什么呢?想知道其中的来龙去脉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科学去寻找答案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大家司空见惯、见怪不怪的生活现象中却蕴含着深奥的科学知识,因而激发起来学生的学习兴趣。②做游戏体验刺激与反应

接下来的探究活动是本课的重点环节,我以“做一个快速抓棒游戏,来考考你的反应能力”引领学生进入下一个活动。“请四位同学到讲台前做游戏,其他同学认真观察,你能从中发现什么?”学生的积极性高涨,下面的同学对游戏进程也很关注。③ 大胆猜想

学生通过观察游戏中的现象展开研究,交流游戏中的发现:有的同学抓住小棒了,有的没有抓住小棒,掉到地上了;有的同学抓住了小棒的上部,有的同学抓住了小棒的下部,有的同学抓住了小棒的中间部分;有的同学快,有的同学慢。“三位同学都抓住小棒了,如何区分谁快谁慢呢?”我适时发问,启发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有的同学说:“可以从抓棒的位置来判断速度的快慢。”有的同学说:“小棒抓得越靠上,速度越慢,抓得越靠下,速度越快。”“同是一根小棒,在它下落的过程中,为什么大家抓住的位置会不同呢?你能试着说说其中原因呢?”我再次发问,同学们有的在回忆游戏过程,寻找答案;有的则几个同学凑在一起交流讨论自己的想法。最后汇报猜想结果:有的说动作越快抓小棒就越快,位置就越靠上;动作慢抓棒就慢,位置就靠下;有的说反应快抓棒就快,反应慢抓棒就慢。④应用科学解释现象

在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之后,我给予大家充分的鼓励:“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大家刚才亲身体验了一下科学家探索奥秘的过程,充分发表了自己的猜想,再加上科学的理论依据,那我们离真正的科学家就越来越近了。打开课本38页,认真阅读‘科学在线’的内容。”阅读之后,鼓励学生再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课前的现象以及游戏中的现象。教师适时小结并示范填表。⑤ 合作探究

初次体验之后,学生自选喜欢的刺激——反应游戏:正说反做游戏、指认五官游戏、逃避打手游戏、快速抓棒游戏等等,再次体验刺激与反应,游戏之后小组讨论整理填表,并展示学生作业。

在科学探究中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不是不要老师的指导。探究前的活动主要是围绕着要探究的问题而设计的。学生由于受知识经验和能力的限制,考虑问题缺乏周密性和严谨性,这时就需要老师的指导。为此,我在游戏中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各种现象,在游戏后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最后示范填表。这一环节让学生亲身体验了刺激与反应的过程,大胆猜想之后的科学知识学习,让学生对“反应时”这一概念有了深刻记忆,再用科学知识去解释刚才的现象,学生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此环节让学生经历了一次完整的探究过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2、认识各种适应现象

“在生活中,我们的人体对某些刺激反应很敏捷,但对于某些刺激却不那么敏捷,甚至感觉不到。我发现咱们班好多同学都戴着手表,谁想说说你第一次戴手表和现在戴手表的感觉?”科学教育要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科学。首先我以“第一次戴手表的感受”为话题,引导学生进入第二板块,进行科学探究。学生交流第一次戴手表和现在戴手表的感受,教师适时小结。接着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认识各种感觉上的适应现象,鼓励学生列举生活中的适应现象的实例,并试着分析每一适应现象的刺激物、所作用的感觉器官是什么。这些图片唤醒了学生的生活记忆,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有的同学说爸爸爱打呼噜,一开始和父母在一起睡时怎么也睡不着,后来就慢慢适应了;有的同学说老是吃糖就感觉不出甜来了;有的同学说刚一上课时觉得老师的声音很小,可是上到现在已经感觉不出声音小了。我笑着说:“那是因为大家已经适应我了!”

最后我指导学生用左手写自己名字,体验另一类适应现象。五个表格,在第5格用右手写下自己的名字,然后换左手写。一开始写时,左手很别扭,后边几个越写越顺手,逐渐适应了写字这个动作。比较5个名字,左手写出的第一个名字越看越难看,而后面的几个名字越来越顺眼,越来越好看,越来越像右手写出来的。活动之后展示学生作品,交流写字时的感受。此环节又是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再次亲历科学。

3、体验错觉 第三板块“体验错觉”是本课的拓展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较全面地认识人体对刺激的感觉。科学课不但要动脑、动手,还有手脑并用。下面来考考你的眼力和手的感觉。

①考考你

看看老师准备的这俩样东西棉花和铁,给你的第一感觉哪个重?学生抢答,“谁想来用手掂一掂,分辨一下轻重?”学生踊跃来体验,并说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同学说铁重,有的同学说好像棉花重,还有的同学说好像一样重。听到这里,我笑着说:“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这块铁和棉花都是500克,所以它们应该是——一样重!你眼睛看到的,身体感觉到的和真实情况并不相同,这就是错觉。”接着课件出示几幅错觉现象的图片,先让学生判断。

②眼睛也骗人

学生交流自己的判断之后,再让他们实际量一量,才发现自己的的判断与实际并不相符,这是我及时解释“这就是错觉”,也就水到渠成了,学生的理解也就更加形象深刻了。

③巧用错觉

这时教师启发鼓励学生去生活中寻找错觉现象以及巧妙运用错觉的事例,没想到学生的观察力是如此敏锐,知识面是如此广阔:有的同学说利用镜子来装饰房间可以增大面积;有的同学说老师你比较适合穿横条的衣服,因为你很瘦,横条会让你看上去胖一些;还有一个同学从网上下载了有名的《老妇与少女》图画,来和大家分享。这些实例巩固和拓展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和兴趣。

4、教师小结

这节课的最后我是这样小结的:“今天我们大家一起研究了神经系统刺激与反应这一复杂的心理过程,还认识了生活中的错觉和适应现象。原来科学就在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留心观察,用心探索,就会有更多的发现与收获。”

学生的探究活动不应该因课堂教学的结束而终止,课的结束应成为学生新的探索的起点。教学反思:

总的来说,这节课我突出了以下几点:

1、充分体现了科学要以探究为中心。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在体验中探究,在探究中体验,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在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任务,提高了自身能力。

2、关注学生科学概念的形成。其实,知识与能力、知识与技能、情感价值观这三者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忽略了科学知识,是不恰当的。因此这节课我在学生充分体验游戏之后再阅读“科学在线”的知识,这样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刻。

3、注重引进课堂教学中的评价机制,灵活运用教师观察、与学生谈话等方法,通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情况,并运用语言和体态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让学生在评价得到各方面的发展和提升。

因为前面游戏环节占用的时间过多,后面错觉部分没有充分展开,有些前松后紧了。以后在教学时间的安排上还要在科学一些。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KhHbJT-MVkmejACcDUfH84ein9xQWkIKqHOcw6jhEKJuTkurfI3zXVRoXlYjE13816uQOr8ZNdYmglOZwKiRXeMW70myjLZBOtd93XiHTVS

第五篇:小学科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高峰小学王恒昌

任何一种教育其目的是培养终身的学习者。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补充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更新观念,拓展知识面,不断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始终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热爱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暑假里我认真学习了《小学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通过学习,收获颇多,获益匪浅。我体会到:新课标用高度概括的语言,表述了科学课程的性质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基本理念是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总的思想和原则。它是现代科学、现代教育的新思想和新观念的反应,是课程标准其他部分的总纲。全面认识和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就能从整体上把握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这对于学习、掌握、实施课程标准其它部分的内容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标准》强调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基本理念。通过学习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

叶圣陶说过,他并不称赞某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一堂课究竟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比如常见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从教学观念上来看,教师仍然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担心学生读不懂课文,于是就包办代替,结果适得其反。用现代教育思想来看,不仅要看“教”,而且要看“学”。而且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上来看教师怎样教。

二、从“以教师讲授为中心”转向“以探究为核心”。

小学科学新课标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探究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科学教育只有引导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来发展其科学素质,才能实现科学本质与教育宗旨的内在统一。因此,小学科学课程应以探究为基础,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习惯,是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一种手段,是以从培养学生科学习惯出发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从这个意思上讲,科学课的学习习惯直接影响着学生进行有效性的科学探究,也间接地影响着科学学习习惯、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态度及科学精神等科学基本素养的养成。

1、探究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只有培养具有一定科学素养,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才能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对他们进行科学知识学习的启蒙教育是适合其身心发展规律的。所以培养科学素养是科学课程在小学生素质发展中所应起作用的科学定位。科学素养的内涵在科学课标中,包含为:“科学探究,情感与态度,科学知识”三个方面。情感与态度是科学学习的动力,科学知识是科学学习的材料,而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是科学学习的目标之一。小学生在科学知识的认识过程中,通过探究,培养探究的乐趣、信心和认识事物的科学态度,科学知识又是通过探究而获得。所以达成了探究的目标,才能真正体现科学学科的意义。

2、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以往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是通过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来学习的,死记硬背得到的结论,掩盖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所以关注学生探究的过程与方式是引导学生学会探究的关键。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和创造的过程。因此,科学教学的最好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体验未曾经历的独特经历。科学课程应该为儿童提供充分探究的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因此,科学探究是学生科学学习的核心方式。

3、亲身经历探究活动是科学学习的主要途径。把以“教学”为中心的课堂活动转变为以“探究”为轴心的科学活动,即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又要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运用多种感官在活动中参与知识的发生和再创造过程,注重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亲自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

在教学中运用“探究”给我的启发很大,使我觉得这样真的会让学生走出课堂,面向社会,关注环境,关注自然,关注人类的发展,关注自己的发展。科学探究活动也由教室扩展到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使课内、课外、生活、社会互相结合。真正在体现了“做中学”。让科学成为做的科学,而不是纸上谈兵。发展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的科学课才是真正地在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

三、从“封闭的课堂模式”转向“开放的课堂模式”。

教师要是能够打破束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条条框框,开创一种崭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定会得到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向学生传授知识,目的是要孩子知道知识是什么。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发展,我们把认识知识是什么,倾向于研究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在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综合分析等更方面的能力。

在课堂上,师生之间应该是平等关系,老师是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探讨,这样才会使孩子们的身心得到彻底解放。因为多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所以他们的许多想法和做法是不合常理的。教师要打破常规,千万不能怕课堂纪律“乱”而过多地限制他们,要让学生放开胆子活起来,课堂上允许学生提出质疑,还可以随时发表个人的见解,同学之间的辩论。在这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中,学生当然会感到新鲜、很刺激。才能以良好的心态去主动学习,学习的主动性有了,学习的自觉性就会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真理的能量就会被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下载小学科学新课标的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科学新课标的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小学科学新课标心得体会[本站推荐]

    学习小学科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新课标用高度概括的语言,表述了科学课程的性质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基本理念是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总的思想和原则。它是......

    小学科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课程准标》学习心得体会 回军小学 姬俊平8月28日,我参加了钟家庄教办组织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培训活动,通过这次培训,改变了以往自己对科学教学的一些偏见,让我对科......

    小学科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任何一种教育其目的是培养终身的学习者。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补充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更新观念,拓展知识面,不断提升自己的整体......

    再读《小学科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再读《小学科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印江实验小学: 任凤萍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读一本好书胜过一顿丰盛的晚餐。在学生时代枕头下时时几本喜欢的书放着,每晚睡前最后......

    学习小学《科学》新课标心得体会(推荐5篇)

    学习小学《科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新课标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探究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活动的本质在于探究,科学教育只有......

    小学科学新课标学习心得

    小学科学新课标学习心得新课标用高度概括的语言,表述了科学课程的性质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基本理念是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总的思想和原则。它是现代科......

    小学科学新课标学习心得

    科学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石嘴山市第十一小学王红 新学期开学我认真的研读了《小学标准》,让我受益匪浅。下就来谈谈我的体会: 一、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学习我明白科学学习要......

    小学科学新课标学习体会

    小学科学新课标学习体会 要教好小学科学课这门功课,我认为教师首先要吃透课标,把握整个体系,因此我认真学习了《新课标》,积极参加相关培训。通过理论学习,我知道课程改革并不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