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院2016年美育教育发展报告(美育教育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12 15:53: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职业学院2016年美育教育发展报告(美育教育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职业学院2016年美育教育发展报告(美育教育工作总结)》。

第一篇:职业学院2016年美育教育发展报告(美育教育工作总结)

**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美育教育发展报告

“美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目的是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是学校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它有着其它教育方式所没有的、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学年,在广东省教育厅正确的领导指示下,在我院领导高度重视下,美育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具体总结如下:

一、有机结合,把美育教育工作渗入整个教学过程

为了确实能提高学生的美育教学成果,利用美育工作多面性的特点。我院把美育工作渗透到各项各科的教学工作中去。

1、开设公共艺术选修课

秉承“潜心教学,大爱育人”的教风,我院教师积极开设了学生感兴趣的公共艺术选修课程,各位兼职美育课老师不辞辛苦,认真备课,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我院卿 老师的《日语影视欣赏》、金 老师的《韩语影视欣赏》、龙 老师的《宫崎骏动画作品欣赏》、李 老师的《电影与科技》、李 老师的《影视鉴赏》、向 老师的《英文影视大片欣赏》、万 老师的《音乐欣赏》、邵 老师的《社交礼仪与形体训练》、李 老师的《漫画入门》、周 老师的《看电影学沟通》、古 老师的《茶艺茶道》等,都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并且在课堂教学中,强调教师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来完成课堂教学,学生通过听录音、看投影、录像等多位一体的教学手段,不断提高美的意识,树立美的思想。特别是音乐、体育、美术的课程,尤其是美术课。

2、加强艺术教师的配备、艺术团队的建设和艺术教育的管理

我院开展美育教育的老师们都是兼职教师,从学院各科任课老师和辅导员队伍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大部门多才多艺,能歌善舞,艺术天赋很足,可以胜任艺术教师的职责,胜任美育课程的教学。我院艺术团队建设方面也颇有特色,其中团委文艺队同学们艺术娱乐能力很强,在学院大小艺术演出中表现突出。我院文艺队的同学们,不辞辛苦,坚持训练,彰显广铁人特有的精气神。我院各级领导和老师也比较重视艺术教育的管理工作,学院团委有相关的规章制度,加强对美

育教育的管理。老师,同学们也积极投入到美育教育的管理之中,每次文艺表演都会积极参加,出谋划策,为我院美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3、优化艺术场馆的建设及艺术设施设备的配备

在我院现有资源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进行艺术场馆的建设,进行艺术设施设备的配置,尽最大的努力,为美育教育提供条件。如:我院本部礼堂的重新改善,灯光、音响、舞台等的重新布局,校园内各个宣传栏的合理规划利用等,为开展各类文艺活动,文艺节提供条件,为更多引进高雅艺术进校园等艺术实践活动提供合理的设备。礼堂等艺术场馆的建设不仅服务于美育教育,也服务于其他的主题活动,如:‘助学,筑梦,铸人’主题系列活动、“青年之声”、“智慧团建”、“1+100”团干部联系青年工作等,把美育工作渗透在各项、各科教育教学活动中。

4、加大艺术教育经费的投入

在我院领导的重视下,美育教育工作有专项经费投资,本学年,就投资大约二十多万用于修建场地场馆、灯光、音响、舞台设备等。在美育教育教学方面也有经费投入,如:经常提供条件让美育老师进修深造,去专业艺术院校学习充电。

二、积极开展课余艺术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参加艺术实践

我院依托科技文体艺术节,让学生把自己对美的理解表现出来,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现的舞台。在2016学年之际,我院为全面提高青年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鼓励我院学生从自我做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及“互联网+”的创新创业氛围,学院

类活动及竞赛项目,承接好团省委“挑战杯”、“彩虹人生”、“创青春”、“科技文体艺术节”等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

三、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院是工科院校,没有配备专职艺术教师;艺术教育投入资金需进一步加强;用于艺术建筑的面积不足,艺术场馆需进一步扩大。

四、今后工作的打算

社会主义社会的美育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育学生心灵美、行为美服务的。它用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反映在艺术形象中的先进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活动来感染受教育者。今后,我院无论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还是在课余活动中,都会更加积极开展美育教育。

总之,在接下来的美育教育工作中,我院将从以下三点做起:

第二篇:美育教育

美育教育

自古以来,中国就十分重视美育。孔子提倡诗教、乐教,诗教、乐教就是美育。他提出一个人的人格塑造的步骤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他看来,美育在整个人格的塑造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美育和艺术教育能影响一个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能影响人的无意识的层面,这对于培育全面发展的、健康的人格是非常重要的。

美感教育即美育。它不仅仅包括绘画、雕刻、建筑等方面,而“凡有美化的程度者,均所在包”,所以说这是一种广义的“大美育观”。它与上述所说的人格教育密切,人格教育强调教育是对人的教育,是对人的全面的、健全的人格进行培养和塑造,这本身也是美育的方向和前提。蔡元培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原理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蔡元培美育论集》)他认为,在现象世界,凡人皆有爱恶惊惧喜怒悲乐之情,这种感情随离合生死祸福利害之现象而流转,只有美感教育能够使人脱离杂念,脱离现象世界相对之感情,与造物为友。因此,这种教育的目是在于超越现实利害,架起进入绝对自由的观念世界之桥梁。

蔡元培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中说道:“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体育、智育、德育、美育。”美育以陶冶我们的情操为目的,从而使我们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欲知更详尽的答案请参考百度百科。

美术的基础教育作用

第三篇:美育教育工作总结2013

试验站小学美育教育工作总结

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给我们学校的美育教育带来了新的契机。2013年我校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指导下,经过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美育教育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从教师到学生,从社会到家长,对美育教育有了新的认识,学生艺术水平、观赏能力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新的提高。我们在艺术教育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为了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的认识,学校利用教师集中学习的机会,向教师宣传美育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作用及长远影响,提高全体教师对艺术教育的思想认识,转变教师“唯分是从”的片面认识,为顺利开展美育教育活动打下扎实的思想基础,全面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

二、加强宣传,得到家长的支持。

为了得到社会、家长的支持,我们利用家长会的机会,向家长介绍学校的美育教育项目及学校的开展情况,宣传早期艺术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对家长提出在家庭里要着力培养孩子学习艺术的兴趣,给家长在如何培养孩子的美育兴趣方面予指导,鼓励家长支持孩子参加各类比赛活动。

三、挖掘潜力,健全美育教师队伍。

要搞美育教育,必须要有一支素质比较高、热爱艺术的教师队伍。音、体、美组教师热爱本职工作,工作热情高涨,任劳任怨。除做好本职工作外,还积极帮助完成一些学校的艺术活动。本学期,全组教师通力合作,很好地完成了一系列活动。

四、强化教学,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我校将美育教育常规工作作为学校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普及提高相结合。一方面要求老师上好艺术课,敦促教师精心备课、认真上课,牢牢把握美育教育的主阵地——课堂,严防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庆六一文艺汇演比赛活动中,都能拿出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作品。我校剪纸在老师教----学生学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慢慢爱上剪纸。

五、注重环境建设,营造艺术氛围。

随着学校规范化验收的通过,我校的环境充满艺术气息,在校园建设上优化育人环境,创造良好艺术氛围。每月的学生作品展览继续进行,得到了校领导和老师学生的一致认可!我校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开展艺术教育工作,不断更新教师们的艺术教育观念,努力提高艺术教育工作的管理水平和教学水平,把美育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各个领域,使学校艺教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培养了学生在艺术方面的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艺术修养。

试验站小学 2013年7月

第四篇:高校美育教育

高校美育教育

程啟鹏

101103204 2012.3.28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实践证明,音乐、美术等课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领域,是实现美育的重要途径。我们都知道,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所关注的对象不同,如果说自然科学更关心的是物的话,人文科学更注重人的发展。

当下的美育状况

大学生层面的反映出的问题比较及表,主要有:

1.大学生普遍缺乏最基本的美育常识。很多大学生不明确甚至不清楚美学及美育的含义,访谈中发现很多大学生普遍认为美学是与美术有关的,美育是美术教育的简称而已,更不用指望他们体会美育对自己培养一个健全人格的意义了。他们了解智育、德育及体育远比美育深刻,这个结果对于实行多年的高校美育是很遗憾的,从本质上讲高校的美育大部分努力是付诸东流的。

2.部分大学生审美能力缺失,审美观念偏颇。由于美育在高校教育中没有健康地发展起来,当下的大学生由于理论上的迷惑和实践上的困窘,导致部分大学生的审美能力缺失,审美观念偏颇。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度的开放的市场经济体系不仅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还深刻的改变了大众的消费观念,来自西方社会的物质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感性欲望,大众化、快餐化的文化环境,尤其对当代大学生产生十分深刻的影响,导致许多大学生极端物质,缺乏了理性的规范与道德意志。

高校方面中存在的美育问题:

1.高校缺腿发展,美育受冷落。我调查到的,在广西的主要高校中,提及美育的都是停留在转发上级的指示上,在教学大纲中提及美育也是寥寥几字,另外的形式就是出现在高校教师对美育的研究成果中。由于美育在高校实际教育行动上没有得到重视,美育没有得到也智育、德育和体育一样的平衡发展的机会,表现在美育教师的严重贫乏,教材寥寥无几,相关经费匮乏。

2.教师的引导不足,美育贯彻流于浮浅。令人欣慰的是多数高校教师对中外美育理论是有一定了解的,还有不少的教师在不同程度上探索美育的出路,但是我们应该承认的是高校教师在教学艺术及美育方法方面仍存在较大的不足,在对大学生的审美联想、创造能力方面引导相对不足,美育就仅仅定在了表面。

3.美育课程凤毛麟角,甚至鱼龙混杂。在高校里面实施美育的重要方式就是开设美育课程,让美育进入寻常同学的课堂。在广西的几大高校中,我发现美学相关专业他们都是在文学类学院开设,其他系院就有类似《人文科学概论》、《影视艺术欣赏》等与美育沾边的课程,很有鱼龙混杂的嫌疑,更没有哪个高校是把美学相关课程列为公共课的。目前高校美育方面的课程开设的比较“少”且“散”而“乱”,且很多高校在这个问题上也只满足于“做了”,至于“做得怎么样”,很少去想,上级教育管理部门也不加考评和检查。

从总体上看,我国高校美育还是有待提高的。

大学生是美育的最终归宿点和受益者,也是美育要发挥作用关键性对象。尽管我们处于大众文化、快餐文化横行的的社会环境里,但培养自己的健全的人格仍然是至关重要的。大学生们戒骄戒躁,避免急功近利的心态,我们不单单只能看到与职业前途联系紧密的知识,也要注意自身人文知识的积累,多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经典名曲,多参加美术展览、摄影展览,重视美育对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断的培养自己健全的人格。

我认为美育应象陶渊明诗作一样“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以舒缓之笔写豪放之情,以平实之语表坚毅之志,内融刚韧外收锋芒,进入了至境。人们的审美习惯,金刚怒目不如返朴归真,疾言厉色莫若深入浅出,美育的研究也是这样。

目前,应下大力量拓展与研究这几个问题。

(一)美育的特质、内涵

美育的特质与内涵,用傅雷的话来说即是把教育对象培养成德才兼备、人格卓越、心理健全的人。这也是我们社会主义大美育的目的观。我们先要强调以德为首,德才兼备,德艺双馨。有德先才,建不成四个现代化,于国无补于民无益;有才无德,容易干错事干坏事,以致于祸国殃民。我们美育培养的必须是德劭才高,德高艺精。再说人格卓越,这也很重要。有德有才不见得人格卓越,人格力量、人格魅力有一种特殊的亲和力、凝聚力、影响力,人品高洁,道德崇高,是我们竭力倡导的,人格美是美育塑造人的重要旨归。美育还有个重要任务就是把人培养成心理健全的人,这一点似乎更为重要。加强心理素质培养,是绝顶重要的,美育中心理教育占有特殊重要的位置。心理残缺、心理变态、心理畸形的人决干不好工作;心理素质强、生理心理健康的人干起工作才得心应手。我们尤其要注重加强对在蜜罐里长大的年轻一代心理承受力的培养,增强他们抗挫折能力、排难奋进能力,使他们虽败犹荣,虽挫犹刚,勇往直前.(二)美育的生存状态及理论形态,教育主体美、教育内涵美、教育对象美、教育环境美、教育成果美、教育活动美、教育心理美、教育形态美这八个具象及其在教育中的位置、作用及表现形式、存在价值.美育的生存状态实际上是将生态美学渗透于美育的交叉研究,是教育对象与被教育对象对于一个整体维度的肯定,以求在共同的价值体系中共同守护教育与世界教育与美学的整体和谐。“亲和”与“创造”作为美育与生态美学共同反映出的核心命题,美亲和一切,美创造一切。美育亲和教育,美育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教育亲和一切,教育亦能创造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美育的理论状态在于中国教育美学以其特有的理论姿态与伟岸风姿屹立于世界教育之林,理论之林,美学之术。这就是以理想人格追求与塑造为中心的教育美学理论,以理性美为基础,以真善美和谐 为前提,以美育功能为表征的中国教育美学系统。这与西方的教育美学不同,美育目的性明确,教育功能性明确,追求美但不唯美,有功利但不唯功利,重实操但更重理论。中国当代美育颇为重视审美教育的二重选择,即很注重教育主体美、内涵美、对象美的开掘。教育智能化在向教育大众化演绎,教育在由诗意地栖居变为兴国之大业。这里既反对“教育苦旅”式的皈归,又反对降格以求,不顾质素,导致教育走向泛化。美育始终要把握适度,稳健发展。教育语境要全方位敞开,构建公正、公平、公开、科学、规范的价值尺度与价值取向。美育的效用是多方位多层次的,是一种开放性的审美体验,这是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人的解放与自由的需要。美育是社会生活中最平常不过的人的精神需求与心理活动的产物。净化教育环境,扩大教育成果,丰富教育活动,健全教育心理,优化教育形态都会在一以贯之的审美体验与愉悦中得以实施。创新与开放是紧密相连的,没有开放的心态和开放的行动,创新就无法产生,创新又为进一步开放做了奠基。美育以其独具的强烈震撼的美,时常成为新时尚、新思潮的引爆点,美育这个综合学科的引爆力是极强的,创造力是无穷尽的,其拓展为教育整体发展 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

(三)美育如何强化理论建设,美育的教育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个体功能如何体现,如何加强。美育强化理论建设,即如何建构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美育,主要应着力于拓宽美育的人学方向。美育比文艺美学蕴涵着更为浓厚的人学精神,因为教育存在于世界的每个角落,教育的对象就是千变万化、各式各样的人与人群。马克思主义美学理想主要表达了对人的终极关怀和对人的精神重塑的期冀,马克思主义美学教育观有着不可比拟的历史活力与现实活力。众所周知,人道主义是人文精神的内核。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基于对社会失衡后的人道主义思索而探寻出共产主义雏型与范式的,人道主义与共产主义的融合过程正是社会发展的渐进过程,而负有重大使命的美育正是有力的助推器之一。

美育这一理论体系是研究与诠释人与教育对象的审美关系的综合科学,教育审美是主线。美学说穿了就是“感觉学”,有主体“在场”,又有客体“存在”,重在研讨与教育对象 的审美关系,有极大的定向性与广延性。

美育的教育功能多体现为实际审美生活样态,使人在审美愉悦中接受教育,这也可说是将审美精神巧妙融化在教育活动中。美育又善于用审美方式排除人的心理障碍,使受教育者在美的陶冶中选择正确的审美趋向,获取教育心理美。陶渊明的田园诗就有这样的功用。美育理论旨在为推进教育整体发展,社会功能显而易见。每一个教育个体的受益更为 明显,毋庸赘述。从幼儿到老人,都在不同程度地受益,这是其他美学办不到的事情。

(四)美育与教育心理学的辩证关系。

美育与教育心理学的辩证关系即是都注重于个性的弘扬与创造性的释放。心理学普遍认为个性是指个人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特点(包括性格、气质、兴趣、能力、才气、秉赋、爱好)的总和。美国大教育家杜威干脆把个性概括为人在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的独立性。美育与教育心理学均极为重视对个性的培养,只不过前者从审美教育角度,后者从心理教育角度。美育与教育心理学皆注重对人的创造潜能的挖掘与发挥,前者多从美学诠释上挖潜,后者多从排除心理障碍上释能,这就是两者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我认为,对一个人,对一个民族来说,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欲,创造力,没有美育就没有社会进步,教育发展。美育是教育心理学的哲学根据,教育心理学是美育的实践依据。

(五)如何研析与评价美育。如何正确研析与评价美育,这是拓展美育的关键所在。在研究这个问题前,我想起了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美学思想。美育这一门新兴科学正是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融汇了西方不少有益的教育与美学营养成份,长成了大树,形成了气候。美育,离不开民族的土壤,中国教育美学更离不开古老而多彩的神州大地,处处渗透着民族传统的教育思想与美学内涵。举一例说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讲究“仁者爱人,朴质无华,乐善好施,礼让谦逊”。广大人民对真、善、美有极其乐于接受的心 理感召力;当代美育中衍化或巧用了这些传统美德,加以新的内容,新的发展,诸如成功做好后进生转化;因材施教,广育贤才;倡导见义勇为;扶贫济困;倡导坦诚待人,团结互助„„教育创新离不开民族与伦理的审美需求,离不开人民大众的审美旨趣。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美育更要对中国传统美学、教育学有着透彻的了解,以便发展与超越。

我认为当代美育在塑造现代人格与能力上功不可没。人格问题的研究具有交叉性、国际性、广义性。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自身发展是一个综合发展过程,人的才能的发挥,有赖于社会性品质的发展。做出大事业者,起码是人格健全的俊杰。当代美育尤其侧重于对人格塑造,侧重于对人的整体精神面貌的塑造,侧重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形成合力,重塑现代人格与能力。从这个角度讲,美育融合了哲学、社会学、人类学、伦理学、教育学、美学、心理学、人学八大学科,重塑人格的核心,即培养人的理想、信念、潜能、道德品质。成功的范例不胜枚举。

美育可使受教育者实现精神上超越现实存在的需要,追求 美好的人生境界,使自身的生命维度获得自由延伸。读懂审美与教育的关系,就弄清了审美与超越,审美与自由的关系,使人生变得更辉煌更美好。当代大中小学生的主流是健康的,向上的,原因很多,其中一点就是有赖于当代美育的正确导向功能。求真,向善,尚美,这是美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但应严正指出,当代美育对学生特别是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注不足匡正力度不够。据1998年国家教委报告称,对全国12.6万大学生抽样 调查表明:大学生中心理疾病患者高达20.23%。这是个怵目惊心的数据。有人对北京16所高校本科生调查也表明:因精神疾病退学者占病休人数的37.9%,因精神疾病退学者占退学人数的64.4%。这两项比率中,精神疾病均高居首位,大学生心理疾病的疗治乃当务之急。有不少大学生适应环境能力很弱,自我评价失当,人际交往能力极差,发展下去,容易产生心理异化、变态,做出过激或出轨的举动,以至触犯刑律。大学生的心理美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明显滞后。用美育观点看,大学生心理健康应属专门的心理教育,不能全推给政治思想教育。大学生承受着学习上,经济上,精神上,异性情感上,人际交往上的诸多重负,这就要求高校创建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专设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专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专抓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促使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这也是当代美育的一项紧迫任 务。

当代美育成绩不小,问题不少,但发展潜力很大,前景很是光明,这是公允之论。

这五个问题我认为是加强美育理论建设的重点,也是强化美育内涵的根本所在。加强教育美学理论建设须学懂弄通邓小平的教育思想,须切实掌握现代教育的基本规律与特点;须深入理解现代心理美学;须摆正教育学、美学、心理学三者的关系。现代心理美学的崛起与拓展,已与传统的哲学美学双峰对峙。而心理美学对现代教育的发展绝顶重要,它对于教育的实践功能与社会功能作用甚大,可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化教学改革。当前,如何在对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理论进行科学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各方理论的有益营养与科学结论,博采众家之长,寻求创新发展,丰富与拓宽一种能够正确阐释教育领域审美经验与心理机制的新理论,已成众望所归。

总之,美育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促进其智力的发展。美育就是通过美的情感、美的言辞、美的理性、美的气度、美的结构,揭示新思想、新学科的科学性、真理性来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之受到美的熏陶、美的启迪,培养学生对科学与真理的美好追求,从而开发学生智力。以语文教学为例,语文美育是教师指导学生发现美、感知美、理解美,进而创造美的实践活动过程。语文课本的内容极为丰富,它集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于一炉,使大自然和人类社会多姿多彩的风貌十分和谐地融汇在语言文字之中。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去感受、理解、鉴赏、表达美的文章、美的社会、美的自然、美的人生,从而在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艺术鉴赏能力、想象能力,显示出美在智育中的激发功能。

第五篇:美育教育论文

改进美育教学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素养

成才先要成人,而审美和人文素养是成人的关键要素和基本的衡量指标。缺少审美素养,人会变得越来越世俗、低俗;缺少人文关怀,人会变得越来越隔膜、冷漠。如果美特别是内在美被轻视,我们怠慢的不是思维的深度,而是民族的灵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是在党的基本文献中对于美育谈得最具体的一次。它对美育定位准确,非常有针对性,为我们今后改进美育教学指明了方向,意义重大,影响也必将是深远的。

美育在育人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独特作用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界对美育在育人方面的重要意义和独特作用,已经形成共识;美育研究、美育理论、美育实践都有了较大发展;教师对于美育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也不断得到提升。同时,由于一些人在艺术教育方面的过度专业化和极端功利化倾向,加之在观念上又往往把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这就会产生有些学生的艺术专业和职业能力增强了,反而在审美和人文素养方面趋于弱化或缺失的现象。艺术教育的发展并没有同美育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二者有时不仅不成正比,反而是成反比的。这就表明我们的美育,特别是美育教学在一定范围内出了问题。

“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一要求把美育明确定位为素养教育、通识教育,而非职业教育、专业教育;定位为以人为本位的情感教育,而非以技术为本位的单纯的知识教育。这无疑对改进美育教学,让艺术教育类通识课程回归美育,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这一要求还指明了改进美育教学的目标。审美素养是脱俗的、纯洁的,人文素养是入世的、为民的,因此,“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意味着改进美育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育以脱俗的态度入世的人,即培育以纯洁、高尚、先进的价值目标和情感态度,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利人和为民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从而为社会进步发展做出贡献的人。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怎样坚持和践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这一对于改进美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呢?

改进美育教学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改进美育教学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以动人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的情感世界得以纯洁化和高尚化。美育主要是一种情感教育,是作用于人的情感和心灵的教育。在我们的美育教学中,美育发生作用的机制或效果是“感动”,是“动之以情”。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当好这个角色,美育的实施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它是教师走进学生情感世界或心灵世界的捷径。所以,美术课的色彩、音乐课的音符、语文课的文字、历史课的记忆,都应是富有动人的情感的,而非单纯的技巧和知识。美的特征之一就是动人性,就是能感动人、打动人;不能动人,就没有美,也不会有美育。

那么,我们以什么来打动人呢?或者说我们要使受教育者发生怎样的情感变化呢?美育应以纯洁和高尚来打动人,使学生的情感纯洁化和高尚化。法国美学家库申说过:“美的特点并非刺激欲望或把它点燃起来,而是使它纯洁化、高尚化。”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感情和信念端正。经过长期美的陶冶,会在不知不觉中使人感到丑恶的东西是不可容忍的。让美把丑与恶排挤出去,这是教育的规律。”无疑,这也正是美育的规律。

由于一定范围内社会价值取向的功利化倾向,一些学生的情感常常背负了许多成人世界中世俗的东西,比如被功利目标所支配的东西,使情感功利主义化了,世俗化、庸俗化了。甚至生活中一些高尚的人和事,在一些人的眼中,也成了功利的了。因此,美育就是去世俗化和功利化,把情感从资本和欲望的冰水之中打捞出来。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就是说审美可以把人从各种世俗束缚中解脱出来,超越出来,获得情感和精神上的自由。美育教学应该是开放的,让生活美、自然美走进课堂,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生活中处处有美育。教师应更多地利用生活中的素材来开展美育。鲁迅先生《一件小事》,描写一个人力车夫,车把挂住了一位衣服破烂的老女人被风吹起的衣服,老女人慢慢倒在地上说她“摔坏了”。或许是真的摔坏了,或许只是她“装腔作势”,人力车夫不理会这些,毫不犹豫地搀着她的臂膊,一步一步向前面的一所巡警分驻所走去。这就是生活中的美,鲁迅先生当时的感受是“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情感在车夫的美面前被净化了,被纯洁化、高尚化了。

现代化的多媒体视听教学手段,使自然美进入课堂已经不是一件难事。“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自然美对于情感的陶冶和净化功能是不言而喻的。对于一片蓊蓊郁郁的森林,世俗的眼光就是以商业价值为中心的木材商人的眼光,而纯洁或纯粹的眼光,则是排除了自我野心的诗人、艺术家的眼光——真正的审美的眼光。不难想象,对于森林,木材商人欣赏之后是砍伐;而诗人、艺术家欣赏之后是珍惜和爱护。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自然,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解的重要方式之一。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就是要养成他们纯洁化和高尚化的情怀和眼光,让高尚和纯洁成为他们人生的基本前提。改进美育教学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改进美育教学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深入的课堂教学,培育学生关怀人、关心人的情感与情怀,使其情感世界得以更好地社会化。人文素养的核心内容就是关怀人,关怀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理想。它要求美育教学要着重培育学生关怀人、关心人的情感倾向,养成他们以人为本的价值情怀。

这就要求美育教学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为中心,培育学生仁爱友善的价值观取向。孔子家的马厩失火了,孔子上朝回来后,首先问伤到人没有,在得知人没有受伤后,又问马怎么样,根本不去询问马厩被损坏得怎样了。这就体现了孔子关怀人、关怀生命的仁爱之心。课堂教学应从这样的素材中深入挖掘它们的美育意义。

人的发展趋向是改进片面发展,实现全面发展。关怀人主要就是关怀人的发展不足或发展缺失的方面,以这种关怀促进这个不足或缺失的方面的弥补和建构。比如,想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就需要我们更加关心那些社会上的“被侮辱者”与“被损害者”,关心社会上最基层的劳动者。这就是我们的美育教学所要实现的人文素养。有了这样的素养,我们才会有现实的人道主义的操守,才会在实践中为着人的全面发展而努力工作,从而也才会成为一个在一定意义上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人。在美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其关键在于情感的社会化。情感社会化是人的社会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美育教学的基本任务。情感社会化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与前提。情感社会化程度低下,情感往往容易扭曲变形,甚至形成自私、偏激、褊狭等不良性格,难以以有益于社会的方式融入社会,更难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美育教学所促成的情感社会化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美育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与社会相和谐,它能够推动形成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的情感品质,跟其他人和谐相处。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第二十七封信中写道:“只有美才能赋予人合群的性格,只有审美趣味才能把和谐带入社会,因为它在个体身上建立起和谐。”美育使人和谐地融入社会,并因而也使社会更加和谐。第二个方面是情感作为一种动力对具备这样的情感的人的行为具有正向推动作用,进而对社会进步发生积极的影响。正如蔡元培所指出的,美育陶养感情的目的,在于使感情变得强大而深厚,并以之来推动人们“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进而推动社会的革新与进步。

应该说,人文素养体现在人身上的往往是一种内在美,或者说是心灵美。外表的美,容易被人发现和捕捉,而内在美则需要更高的思想修养与精神境界去把握。美育教学要让学生认识到外在美、形式美,但更应侧重的是对于内在美的揭示和培育。只懂得欣赏财富或权力所装饰起来的富丽的光彩,不懂得欣赏劳动或汗水凝结起来的素朴的荣光;只懂得欣赏白云,却不懂得欣赏黑土;只注重养眼,却不注重养心;只知道周迅的表演,却淡忘了鲁迅的呐喊„„内在美被轻忽,我们怠慢的不是思维的深度,而是民族的灵魂。这些显然不是我们所说的美育所要达到的效果。因此,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情感的社会化,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是深入的,或者说是深刻的。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应该有深度思考的能力和深刻辨析的意识,把情感教育建立在深刻的思想性之上。当然,这一点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成长特征,来循序渐进地进行培育。

教育是人的建设的基础工程,成才先要成人,而审美和人文素养是成人的关键要素和基本的衡量指标。缺少审美素养,人会变得越来越世俗、低俗;缺少人文关怀,人会变得越来越隔膜、冷漠。因此,围绕“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来切实改进美育教学,是美育内涵建设的根本,也体现着人的建设基础工程的时代要求;是审美教学革新、发展进程中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也是提高美育教学科学化水平的必由之路。

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黄前镇中心小学 邱选军 【论文摘要】:教育是人的建设的基础工程,因此,围绕“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来切实改进美育教学,是美育内涵建设的根本,也体现着人的建设基础工程的时代要求;是审美教学革新、发展进程中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也是提高美育教学科学化水平的必由之路。

一、教学方法要“灵活”,与生活并行,课堂中感受与众不同的快乐。

二、教学方法要“灵活”,与生活并行,课堂中感受与众不同的快乐。

三、教学方法要“灵活”,与生活并行,课堂中感受与众不同的快乐。

四、美术教学中材料利用的“多样化”。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六、教师现场示范的时机选择

成才先要成人,而审美和人文素养是成人的关键要素和基本的衡量指标。缺少审美素养,人会变得越来越世俗、低俗;缺少人文关怀,人会变得越来越隔膜、冷漠。如果美特别是内在美被轻视,我们怠慢的不是思维的深度,是民族的灵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是在党的基本文献中对于美育谈得最具体的一次。它对美育定位准确,非常有针对性,为我们今后改进美育教学指明了方向,意义重大,影响也必将是深远的。

一、教学方法要“灵活”,与生活并行,课堂中感受与众不同的快乐 听过许多特色的展示课,课堂表面的热闹非凡、花枝招展,难道这就代表了让学生体会到美术课的快乐吗?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趣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所以,我们在知识的传授中应该充分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高兴还是冷漠呆滞,对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对学习的信心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这种关注应有机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更要关注学生在师生互动、自主学习、同伴合作中的行为表现、参与热情、情感体验和探究、思考的过程,不能拘泥于教材。教学有法,亦无定法,贵在创造,妙在灵活。对于外来经验,教师应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借鉴、运用、发展。对不同的教材可采用不用的方法,让学生对教师的教法常有一种“新鲜感”,以引起学生求知的兴趣,让美术课更接近生活。

二、鼓励、引导学生创作方法要“多变”

感受与众不同的快乐创造性思维训练能有效地开拓和更新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具有明显的效用性,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为美术课堂练习注入了新的活水。低年级学生较侧重“联想”训练。方式一:图形联想训练。教师在宣纸上用各种颜色晕染形成肌理效果,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纸上变出了什么?有的学生说变成岛屿,有的说变成老鹰、鹿角„„还可以利用图形让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如白色的背景上画上几个五彩的小圆圈,由此让学生展开联想:由这张画你会想到什么?有的学生说:天空上放飞热气球;有的学生认为,这是绿色的海洋里鱼娃娃们吐的小水泡„„这样,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尽情想象,去享受图形的变化带来的快乐。方式二:添画联想训练。教师提供一些不完整的线条或图形,让孩子们大胆地进行联想添画、补充画面,比比谁完成的作品更生动、更有创意。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的年龄阶段,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能想到成人不能想到的东西,如奇形怪状的建筑、五颜六色的天空、漂亮的精灵等世界上不可能存在的事物或没有见过的东西,他们的这种创造能力是不可多得的。现代社会正需要这种不拘于格的创造意识,需要孩子们把想象运用到创造上,而美术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最具成效的课程之一。

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在活跃的氛围中体会美术学习的乐趣

在玩的过程中享受快乐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教师要积极鼓励孩子进行探索性玩耍,创造玩的条件,使其享受玩带来的快乐,将枯燥的知识转变为有趣的游戏,如智力抢答、讲故事、变魔术等。在书中看到一位老师的《色彩的世界》一课是这样导入的:课前,教师在桌前放了一杯无色的水,调动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教师以魔术师刘谦的形象出现,搅动杯中的无色水,谁知水在老师的搅动下慢慢散开变出很多种颜色,让学生初步体验色彩变化。像这样的导入,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感到无比快乐,从而使我们的教学目的得以实现。除此之外,在学生艺术创作的实践中,我们还可以换换环境来教美术,而不一定让孩子仅仅在教室这个单一的环境中创作。教师可以引导性的,让他们自发地组织、设计、分工、讨论,可以在音乐室、实验室、操场上、校园里,有条件的甚至可以到学校附近的乡间或小溪边,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寻找美术、参与美术活动,让学生走进美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享受美术的快乐,表达个人的情智,获得审美体验。

四、美术教学中材料利用的“多样化”,尝试多角度的个性组合小学生兴趣的稳定性较差,如果提供的工具材料是单一的、固定的,久而久之,会使他们感到乏味,降低学习积极性。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改变拓展工具材料的新鲜性和独特性,引发学生兴趣。要积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可利用的材料,引导孩子从多角度去联想和制作,逐步养成从多思路创作作品的好习惯。如学习《装饰画》一课,有的学生带来了麦杆、稻草、麻绳、鹅卵石,有的带来了匾、贝壳,纽扣、啤酒瓶,有的还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花瓣、花生壳、废纸板„„通过粘贴制作,一个个别具风格的装饰画就这样诞生了。又如第五册《植物籽粒拼图》的教学,提早让学生收集各种植物籽,包括小的饰品(纽扣、珠子等)。在教学中,学生就可以自由地去粘贴图片,获得学习的乐趣。

在平时的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善于选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增强“变废为新”的创新意识,如把生活中常见的废纸板制作成个性化的镜框、小画夹等手工作品;并且还可以启发孩子多角度地去思考利用这张废纸板,如用彩绘的形式、水粉画装饰的形式、线描的形式。作为新课程下的美术教师,应该注重所学知识的滚动性,培养孩子把书本知识用“活”的意识,把课堂上的知识延伸到课外。如上《植物写生》这堂写生课时,发给孩子不同的植物种子宝宝,让孩子们当一回农民伯伯,体验植物宝宝生长的乐趣,并且要求孩子们把每个阶段植物的不同变化描绘下来。

这就是生活中的美术,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了体验和感悟,在体验感悟中又发展了新的情感、能力和觉悟。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要让创新的火花在课堂中不断地闪现,让我们的美术教学永远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孩子们尽情地享受着美术带来的魅力,这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

五、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后的课堂教学对学校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直观地感觉教材,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学生们喜欢活动的画面,有趣的情节。而多媒体的直观具体、变换灵活,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正符合学生的要求,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这种学习方式就需要老师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凭借自身的感受、观察、思考、体验、发现、讨论、搜集、尝试、反思等学习完成学习目标。把思维和表现的空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摆脱教师和课本的思维圈子,在美术的天地里展开联想的翅膀。

六、教师现场示范的时机选择

教师课堂示范的内容与形式有了恰当的安排,示范的时机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同样的内容、同样的形式,示范的时机不对,仍然会阻碍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曾在书上看过一位教师上《梦中的我》,开始用动画导入,引出“梦的话题”,然后引导学生追忆“梦中的我”,最后指导学生描绘“梦中的我”。经过前两个环节的引导、挖掘,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他们争先恐后地用语言、动作来描述自己梦中的情景,想象如小鸟一样在蓝天上自由自在飞翔。到第三个环节指导学生描绘“梦中的我”时———教师:老师昨天做了一个有趣的梦,说给你们听听,好吗?教师引导学生评析范画,指导学生描绘“梦中的我”。很显然,这节课学生的作品全是“教师的梦”。教师在课堂现场示范是最直接、最具体、最直观、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教学“中国画”时,对墨色浓淡的调配、用笔用墨的方法、色彩的配置、干湿的衔接等等,教师在课堂上亲自挥笔做具体详细的 示范指导,学生目睹了作画的关键,则心领神会。学生在练习中还会不时提出作画的种种问题,教师均当场示范,其效果远远超过任何口头上的解答方法。

“美是教育的本质”,美育是立教之本。叶圣陶认为,“美育正是帮助学生的美好天性自然生成的最好方式,也是生命质量自然形成、自然提高的最好方式”。一是美育是立于学生成长的教育。美育的实质,就是以自然之美滋润学生自然成长、以生活之美启迪学生自己成长、以艺术之美促进学生自由成长、以崇高之美引领学生自觉成长。二是美育是寓于全面的教育。“没有美育,就不可能有个性充分的全面发展。”美育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渗透在学生的心灵深处。蔡元培强调“美育代替宗教”。美育以它独特的功能,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美育是伴于终身的教育。孔子认为教育是“兴于诗,立于德,成于乐”,王国维认为孔子治学之道就是“始于美育,终于美育”。四是美育是隐于具体学科的教育。每一门学科尽管研究对象有所不同,但每门学科所展示学科的知识之美、境界之美、人生之美,无时无处不在,给学生以启迪和激励。五是美育是显于艺术的教育。柏拉图说,“艺术是教育的基础”。艺术就是“呈人之美”,艺术教育就是“成人之美”,那么教师就是善于“成人之美”的人。

改进美育教学应着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一是增强审美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引导学生自觉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梁启超曾说:“情感教育的目的,不外将情感善的、美的方面尽量发挥,把那恶的、丑的方面渐渐压制淘汰下去。这种功夫做得一分,便是人类一分的进步。”帮助学生提升审美文化修养。马克思认为:“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人生态度。一方面发掘教育生活中固有的美来启迪学生,培养学生高品位的生活情趣;另一方面在帮助学生提高艺术生活能力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

二是增强学生审美能力。首先,培养学生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感受能力是学生进行一切审美活动的出发点。学生审美感受能力不是天生的,一靠教育,二靠实践。如果缺少对美的敏锐感受能力,就不可能获得丰富多彩的审美感受。其次,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辨别是审美的关键,理解是审美的核心,评价是审美的升华。再其次,培养学生审美创造能力。应在帮助学生树立审美理想、提高创造美的心理素质、发挥个性特点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创造外界美的同时,也创造自身的内在美,从而造就有丰富个性、完美人格、全面发展的新人。改进美育教学应着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流淌在学生心中的一股清泉,既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气魄,更是一种气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必须把美育寓于各门学科教学之中,并使之相互渗透,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文素养体现在人身上的往往是一种内在美,或者说是心灵美。外表的美,容易被人发现和捕捉,而内在美则需要更高的思想修养与精神境界去把握。美育教学要让学生认识到外在美、形式美,但更应侧重的是对于内在美的揭示和培育。只懂得欣赏财富或权力所装饰起来的富丽的光彩,不懂得欣赏劳动或汗水凝结起来的素朴的荣光;只懂得欣赏白云,却不懂得欣赏黑土;只注重养眼,却不注重养心;只知道周迅的表演,却淡忘了鲁迅的呐喊„„内在美被轻忽,我们怠慢的不是思维的深度,而是民族的灵魂。这些显然不是我们所说的美育所要达到的效果。因此,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情感的社会化,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是深入的,或者说是深刻的。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应该有深度思考的能力和深刻辨析的意识,把情感教育建立在深刻的思想性之上。当然,这一点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成长特征,来循序渐进地进行培育。

教育是人的建设的基础工程,因此,围绕“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来切实改进美育教学,是美育内涵建设的根本,也体现着人的建设基础工程的时代要求;是审美教学革新、发展进程中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也是提高美育教学科学化水平的必由之路。

美育的实质,就是以自然之美滋润学生自然成长、以生活之美启迪学生自己成长、以艺术之美促进学生自由成长、以崇高之美引领学生自觉成长。

怎样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是在党的基本文献中对于美育谈得最具体的一次。它对美育定位准确,非常有针对性,为我们今后的改进美育教学指明了方向,意义重大,影响也必将是深远的。

《周末画报》的撰稿人邵忠指出:“我们这个世界里,从来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能力。而发现美的能力与学问和知识无关,更重要的是心灵与视觉的修养与感受„„我一直认为,美盲比文盲更可怕„„现在的中国博士,其审美特别是视觉品位却不如发达国家的一个普通蓝领。审美和视觉品位的提升,已成为当今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紧迫的教育首要任务。”

改进美育教学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深入的课堂教学,培育学生关怀人、关心人的情感与情怀,使其情感世界得以更好地社会化。人文素养的核心内容就是关怀人,关怀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理想。它要求美育教学要着重培育学生关怀人、关心人的情感倾向,养成他们以人为本的价值情怀。

“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一要求把美育明确定位为素养教育、通识教育,而非职业教育、专业教育;定位为以人为本位的情感教育,而非以技术为本位的单纯的知识教育。这无疑对改进美育教学,让艺术教育类通识课程回归美育,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这一要求还指明了改进美育教学的目标。审美素养是脱俗的、纯洁的,人文素养是入世的、为民的;因此,“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意味着改进美育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育以脱俗的态度入世的人,即培育以纯洁、高尚、先进的价值目标和情感态度,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利人和为民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从而为社会进步发展做出贡献的人。

第一,改进美育教学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以动人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的情感世界得以纯洁化和高尚化。

美育主要是一种情感教育,是作用于人的情感和心灵的教育。在我们的美育教学中,美育发生作用的机制或效果是“感动”,是“动之以情”。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当好这个角色,美育的实施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它是教师走进学生情感世界或心灵世界的捷径。所以,美术课的色彩、音乐课的音符、语文课的文字、历史课的记忆,都应是富有动人的情感的,而非单纯的技巧和知识。美,最大的特征就是动人性,就是能感动人、打动人;不能动人,就没有美,也不会有美育。

那么,我们以什么来打动人呢?或者说我们要使受教育者发生怎样的情感变化呢?我觉得美育应以纯洁和高尚来打动人,使学生的情感纯洁化和高尚化。法国美学家库申说过:“美的特点并非刺激欲望或把它点燃起来,而是使它纯洁化、高尚化。”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感情和信念端正。经过长期美的陶冶,会在不知不觉中使人感到丑恶的东西是不可容忍的。让美把丑与恶排挤出去,这是教育的规律。”无疑,这也正是美育的规律。

第二,改进美育教学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深入的课堂教学,培育学生关怀人、关心人的情感与情怀,使其情感世界得以更好地社会化。

改进美育教学还必须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的核心内容就是关怀人,关怀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理想。

它要求美育教学要着重培育学生关怀人、关心人的情感倾向,养成他们以人为本的价值情怀。

这就要求美育教学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为中心,培育学生仁爱友善的价值观取向。孔子家的马厩失火了,孔子上朝回来后,首先问伤到人没有,在得知人没有受伤后,又问马怎么样,根本不去询问马厩被损坏的怎样了。这就体现了孔子关怀人、关怀生命的仁爱之心。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杜甫的“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张养浩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郑板桥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都是关怀人的典范。课堂教学应从这样的素材中深入挖掘它们的美育意义。

应该说,人文素养体现在人身上的往往是一种内在美,或者说是心灵美。外表的美,容易被人发现和捕捉,而内在美则需要更高的思想修养与精神境界去把握。美育教学要让学生认识到外在美、形式美,但更应侧重的是对于内在美的揭示和培育。只懂得欣赏财富或权力所装饰起来的富丽的光彩,而不懂得欣赏劳动或汗水凝结起来的素朴的荣光;只懂得欣赏白云,却不懂得欣赏黑土;只注重养眼,不注重养心;只知道周迅的表演,却淡忘了鲁迅的呐喊„„内在美被轻忽,我们怠慢的不是思维的深度,而是民族的灵魂。这些显然不是我们所说的美育所要达到的效果。因此,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情感的社会化,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是深入的,或者说是深刻的。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应该有深度思考的能力和深刻辨析的意识,把情感教育建立在深刻的思想性之上。当然,这一点应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的成长特征,来循序渐进地进行培育。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们应根据国家三类课程的不同特点,充分利用场馆资源,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要时刻关注美术场馆的最新动向,结合美术课堂教育内容进行宣传,张贴热点展览信息和海报广告,引导学生主动走进美术场馆。教师还需亲自带领学生参观美术场馆,听取博物馆的系列讲座,编写走进美术场馆的校本教材,并结合学校课程建设,让美育渗透到校园生活的点点滴滴,如:让学生动手制作“上下楼梯靠右走”等指示牌、制作毕业纪念册、美化主题墙等,并将其校本化、课程化。通过行动研究探寻资源利用的多种模式,尝试值得推广的具体教学方法。做为一名教师,我将身体力行,促进区域内美术教育的改革。

最后我想说,美育不仅仅是一项单一的教育,不是简单地教会孩子绘画、弹琴的技巧,更是对孩子启智的过程,引导孩子寻找美、发现美,把美渗透到孩子的内心世界里,才算是真正成功的美育教学。让我们停下来花时间用心感受和更细心一点去观察这个世界,到那时,世界就会像鲜花一般绽放,出现我们从未察觉到的丰富色彩和形态„„

下载职业学院2016年美育教育发展报告(美育教育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职业学院2016年美育教育发展报告(美育教育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园美育教育

    幼儿园美育教育 幼儿美育是运用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培养幼儿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其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培养健康审美态度的教育。美育在提高幼儿素......

    小学美育教育工作计划2012

    小学美育教育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美育教育工作将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美的学校文化为统领,以深化课程建设、强化有效教学、提高教育质量为工作目标,以艺......

    以美育促教育

    构建具有时代性的德育工作管理模式 ——以美育促德育,以德育益智育 龙港区完全中学 2004年9月 以美育促教育,以德育益智育 充分领会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的“......

    浅议学校如何实施美育教育

    浅议学校如何实施美育教育 美育亦称审美教育,是一种按照美的标准培养人的形象化的情感教育。它以特定时代、特定阶级的审美观念为标准,以形象为手段,以情感为核心,以实现人的全......

    学校美育教育标语

    学校美育教育标语 爱心是一盏小橘灯,照亮你和我;诚信是一朵小花儿,芬芳你和我;美德是一滴小露珠,滋润你和我;文明是一棵小树苗,需要你和我。 读书穷理,识趣为先;为人处事,坦诚为......

    美育工作总结

    美育工作总结 在新的一轮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中指出,教育力求调整培养的目标,改变人才的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关注学生经验和多样化发展......

    2017美育工作总结

    新密市第二初级中学 2017年美育工作总结 新密市第二初级中学 2018年1月 新密市第二初级中学2017年美育工作总结 2017年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

    美育工作总结

    苏木塔什乡中心小学2013-2014年度第一学期美育工作总结 在新的一轮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中指出,教育力求调整培养的目标,改变人才的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实现学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