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人民服务第二课时教案
为人民服务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文章是怎么样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论证的,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教育。
3、背诵课文。
重 点:初步了解文章是怎么样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论证的,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难 点:理解课文内容,受到革命人生观的教育。
一、导入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要说服别人,先要明确自己的立场,提出自己的观点。如何让自己的观点深入人心呢?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第12课(学生齐读课题),学习毛主席的论证艺术与论证魅力吧。
二、学习论证方法
课件出示: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师:请大家自由读这一段,回顾这一段讲了一个什么观点? 生:要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师:在这一段中,你发现了什么论证方法?
生:“‘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一句引用了司马迁的说过的话。” 师:对,你知道司马迁是什么人吗?
生:他写过《史记》。
师:司马迁是西汉夏阳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就是他编写的。为何要引用司马迁说过的话呢?
生:因为司马迁是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家喻户晓,用他说过的话就具有权威性。生:司马迁是个伟大的人物,他说的话更有说服力。
师:对啊,引经据典,会让自己的观点更具权威性,更有说服力。我们一起来看看,司马迁所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固”字怎么解? 生:固,本来。人本来就有一死。师:对,那“或”是什么意思?
生:“或”是或者,死的价值或者比泰山还要重,或者比鸿毛还要轻。
师:联系全文来讲,你的解释像是合情合理,但是,“或”字在古文里,一般指有的人或有的事,你再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生: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要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要轻。
师:这就对了。古人中外,很多人对于生死,都有过自己的观点,我们一起来回忆回忆吧。
生: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师:这是李清照说的。
生: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师:对,这是谭嗣同说的。
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师:这是诸葛亮所说的。
生: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师:这是曹植说的。
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师:这是文天祥说的,还有外国诗人裴多菲曾说过“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课件出示这些诗句),古今中外,许多像司马迁一样有作为的人,他们都认为,死并不可怕,只要死得有价值。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诗句吧。生读
师:引经据点,很有说服力。我们再读读这段文字,你还能找出什么论证方法?
生:“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这句运用了对比论证。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我,我在里面找到了反义词,轻对重。
师: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好对坏,是对非,高尚对卑鄙。你们觉得鲜明的对比有什么好处呢? 生:鲜明的对比会把好与坏说得更清楚。
师:对,鲜明的对比,能让读者形成强烈的是非观,从而更容易接受作者的观者。谁能读一读这一句? 生读。
师:你读的时候,“重”的读轻了,“轻”的反而读重了,谁来说说读这个句子的语气? 生:前一句应该读重一些,读出赞美,后一句要读轻一些,读出鄙视。师:你来试试。生读。
师:读得真好,就是这种爱憎分明的效果,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
师:再看看这段的最后一句话,你还发现了什么论证方法? 生:还举了张思德的例子。
师:张思德是个什么人?举他的例子有什么好处?
生:张思德是一个舍已为人的人。他在煤窑塌方时推出自己的战友,自己却牺牲了。师:是的。
生:这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很有说服力。
师:说得真好,活生生的例子,有说服力,这就叫做事实―― 生齐:事实胜于雄辩。
师:毛主席就是运用这些方法来教育大家要树立正确的生死观,人都有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其实,除了死的价值不同外,死还有不同的说法呢,“死”有很多同义词。我们一起来说说。生:去世。生:逝世。
生:驾鹤西去,与世长辞。生:牺牲,就义,捐躯,献身。生:长眠。生:夭折。生:驾崩。
师:专用于皇帝之死 生:圆寂。
师:专用于长老之死。生:下地狱,上西天 生:见阎王。生:挂了。
师:是的,这些词都是“死”,但感情色彩完全不同。我们来举例说说。生:雷锋同志牺牲了。生:董存瑞为国捐躯了。生:季羡林先生与世长辞了。生:郝副营长英勇献身了。生:刘胡兰英勇就义了。生:李大钊英勇就义了。生:蒋介石挂了。
师:蒋介石也曾领导着国民党为抗日战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对这样一位历史人物的“死”,我们称“去世”比较好,而不适合用“挂了”。生:汪精卫见阎王了。
师:对,这样的大汉奸死不足惜,可以用这个词。生:日本鬼子被八路军打得上了西天。师:(课件出示,为人民利益而死,这个“死”,被人民心怀敬意地称为_______)
生齐:为人民利益而死,这个“死”被人民心怀敬意地称为“牺牲”、“就义”、“捐躯”、“献身”。师:(课件出示: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这个死,被人民唾弃称为_______)生齐: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这个死,被人民唾弃为“上西天、下地狱、见阎王、挂了”。师:我们再读读句:(课件出示: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生齐读。
师:除了张思德,同学们刚才还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的名字。我们再回忆一下,还有哪些人,他们的死重于泰山?
生:舍已为人的老班长。生:憧憬光明的郝副营长。生:左权。生:江姐。师:(引读)对啊,这些可亲可敬的人,他们在牺牲时,他们一定记得:
生齐读: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师: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无数革命战士为了赶跑侵略者,为了打倒反动统治,为了赢得全国大多数人民的利益,他们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数字。(课件出示:抗战八年中国军队伤亡约381万。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方面伤亡130万人,其中,牺牲26万人。)孩子们,看了这组数字,你想说什么?
生:是无数革命先烈的热血造就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生:战争是残酷的,我们中国人热爱和平,但不惧怕战争。师:说得真好!为了人民的利益,我们选择了英勇战斗。(引读)孩子们,这些我们知道名字的和不知道名字的英雄,他们在英勇就义时,心里一定会响起这样的最强音:
生齐: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
师引读:今天,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享受着自由与幸福时,我们应该这样缅怀他们――
生齐读: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师小结:这短短的一段文字,运用了引用、对比、举例子等方法,教育了人们要树立正确的生死观。议论文除了要用到多种论证方法外,还要格外注意语言的严密性。我们一起来学学毛主席的语言魅力。
二、学习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课件出示: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师:读读这一段,你发现了哪类词语最多?
生:我发现了很多关联词。
师:再具体地说一说。
生:因为…所以… 如果…就… 不管…都… 只要….就…
师:为了明确这一段的意思,毛主席用到了四组关联词,这样一来,这一段话的意思就非常明确了。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话的意思?(课件出示: 我们接受________________批评。)生:我们接受批评。师:哪些人?没明确。
生:我们接受任何人的批评。师:不正肯的也接受吗?没明确。生:我们接受任何人的正确的批评。
师:还是不行,没有告诉我怎么判断批评是否正确。生:我们接受任何人提出的对人民利益有好处的批评。
生:我还想补充一句――我们应该而且会接受任何人提出的对人民利益有好处的批评。师:来点掌声。“应该”用得好,说明有理由要接受批评,就是“因为 所以”表达出来的意思,“会”表达出了“只要 就”句所包含的意思。看,毛主席的这段话说得多么严密。除了这处,你还能找到哪些类似的句子?
生:“要奋斗就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前一句讲了牺牲是不可避免的,第二句讲的是牺牲是有价值的,最后一句再强调要减少不必要的牺牲。
师:你真会思考。对啊,这三句话,毛主席想得多周到,牺牲是不可避免的,但牺牲不是目的。在可以避免的情况下,保存实力,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同学们上午看了一个视频,你们还记得当张思德的死讯传到毛主席那里时,毛主席是怎么一个态度? 生:我记得好像是说毛主席很生气。他说――
生:他说前方战场上死人是必然的,但后方也死了人,实在是不应该。
师:你们真是些细心的孩子,记得这么清楚。毛主席的这三句话,非常严密也非常明确。如果没有第三句话的补充,就会让人产生歧义。所以,在阐明自己的观点时,意思要说得明确,语言要严密。师:正是这篇著名的演说,极大地鼓舞了革命战士,他们都知道了自已身在的这个队伍,是――(课件出示: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生齐读: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师:这一句话概括地说出来,就是―― 生齐:为人民服务
师:正是这篇著名的演说,使革命战士更加清楚自己的使命,即“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深深地刻在了他们的心里,并代代相传。战争年代,中华儿女为赶跑侵略者,赢得解放,他们奋勇抗争,舍生忘死,因为他们铭记,他们的宗旨是―― 生齐:为人民服务。
师:和平年代,中华儿女不计个人得失,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奉献着青春与热血,他们铭记,他们的宗旨是――
生齐:为人民服务。师:我们中华少年,也将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将来,我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我们也应该时刻记得,我们的宗旨是―― 生齐:为人民服务。
三拓展延伸
师:学习了这么精彩的议论文,我们也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下实际问题吧。(课件出示:你如何说服妈妈同意你看课外书?)要记得,说服别人时,可以引经据典,可以对比,可以举例子等。生:我亲爱的妈妈,求求你让我看看课外书吧。你不让我看,我就躺在地上不起来。师笑:这种办法不是说服,前一句是乞求,后一句是耍赖皮。达不到效果。再想想。
生:妈妈,古人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不多读课外书,怎么能写好作文呢? 师:你什么课外书都读吗?不良读物也读? 生:我只读作文书。
师:那好,其它书都收起来,从即刻起,只准读作文书。生犯难:我还想读故事书?
师:名著就不读了?怎么说才让妈妈不能钻到空子?要注意语言的严密性。生(重新来):妈妈,古人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不多读有益身心的课外书,怎么能写好作文呢?
师:这就对了,你说得条条是道,句句在理,还拿出了古人的话来证明,妈妈只好同意你看书了。还有谁愿意说说?
生:妈妈,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广泛阅读,人类怎么会进步呢?你看我们班周津宁,经常看课外书,作文写得特别好。
师:我不知道什么高尔基,你也别看课外书,弄不好你上课开小差看书,严重影响你的学习成绩。生:妈妈,您看,这就是不看课外书的坏处吧,您连高尔基都不知道是谁,传到外面,会闹笑话呢。只要我有效利用课余时间,看些有益身心健康的课外书,我的写作水平就会提高。而且,课外书让我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古今中外,许多有成就的人都爱看课外书呢。
师:语言严密,理由充足,妈妈无话可说了,好孩子,妈妈同意你看课外书了。
师:由此可见,我们在说服别人时,要有理有据,要语言严密。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第二篇:122、为人民服务(第二课时)教案 .
12、为人民服务(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论点论述的。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教学重点:
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教学难点:
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以及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课的类型:新授讲读
教学方法:引—扶—放—练—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通过学习课文,你还记得课文中心论点是什么吗?哪个句子点明了这个观点?(指名答,板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课文从哪些方面对这个观点展开叙述?(指名答,板书:死的意义、正确对待批评、团结人民)
3、板书课题,说明:议论文论点:观点
论据:材料
论证:方法
二、引扶放创,突出重点
(一)学习“死的意义”一部分。
1、教师出示:
?
(1)朗读课文,划出中心句。
?
(2)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句进行论述的?
2、学生朗读完成。
3、交流,板书:说理—引用:司马迁—实际—张思德
4、重点指导学习以下句子。(出示)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这句话是谁说的?怎样理解?
?
(2)作者认为,什么人的死是重于泰山的,什么人的死比鸿毛还轻?联系实际说说。
(二)学习“正确对待批评”一部分
1、结合上部分学习,合作提问。
2、交流,出示:
?
(1)这段是围绕哪句话论述的? ?
(2)作者是怎样围绕这句话论述的?
3、学生读文思考。
4、交流,板书:理论——举例:李鼎铭——强调
5、重点体会关联词语的妙用:(出示)
()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我们()有缺点,()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行。()你说得对,我们()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一定会兴旺起来。
(三)学习“团结人民”一部分
1、结合上两段的学习,自己提出能引领本段学习的问题。
2、交流,出示:
(1)本段围绕哪句话来写?
(2)从哪几个方面论述这个内容?
3、生读文思考。
4、交流,板书: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开追悼会
5、重点引导学习:(出示)
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结合事例,谈谈你对这个句子的理解。
(四)利用板书,整合课文,指导背诵。
三、拓展创新,深化主题。
1、教师叙述,出示:《为人民服务》响彻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教育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邓小平同志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改革开放以来,他更明确地指出,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赞成不赞成,应当成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标准。一个又一个“张思德”式的为人民服务的英雄涌现出来,成为我国各个时代的楷模。
2、展示英雄照片。
3、值此清明之际,让我们用鲜花来祭奠那些英雄。(出示蜡烛图)
四、感情叙述,结束本课
1、为人民服务不是句空话,需要我们一如继往努力工作,心想群众,为民办事,为人民服务,正如李素丽同志说的:为人民服务没有终点站。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
—— 雷锋
2、播放歌曲《为人民服务》视频
3、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请把你的想法写下来。
板书设计:
12、为人民服务
死的意义:理论—引用—实际—张思德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正确对待批评:理论——李鼎铭——强调
团结整个人民: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开追悼会
第三篇:为人民服务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范读,学习朗读速度 2.回顾各段段意,板书。
二、重点句段分析 1.第一段分析
(1)第一段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句与句之间有什么关系?
共三句;分别说队伍的性质、任务、这次追悼的人物;并列关系。
(2)谈谈加点词的含义:我们这个队伍是完全是为着人民解放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完全“,就是百分,也就是说,除了为人民服务,再没有任何别的目的。”彻底“就是贯彻到底,也就是说,不管在什么时间,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为人民谋利益。2.第二段分析
(1)中心句: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2)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句进行论述的?
先引用司马迁的话做论据,再具体讲什么样人的死毫无意义,什么样的人死得有价值。最后肯定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要重。(3)你怎样理解司马迁的话?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4)小结:这一段是讲革命者对生死的看法,人要死得有意义、有价值,揭示了革命的人生观 3.第三段分析讲解
(1)这段是围绕哪句话论述的?
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2)是怎样围绕这句话论述的?
通过举例(李鼎铭提出”精兵简政“的例子)加以论述。(3)每句说的是什么?
第一句讲有了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第二句讲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第三句讲凡是符合“说得对”、“对人民有好处”这个条件,不管是谁的批评和意见,我们都要改正,都要照办。(4)小结:这段话一句紧扣一句,层层递进联系非常紧密。先讲不怕批评再讲不讲究批评的对象和方式方法。衡量是与非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4.第四段的分析讲解
(1)“共同的革命目标”是什么?
解放全民族,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2)为实现这一革命目标应该怎样做?
“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互相爱护”
(3)各层层意:第一层: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但要取得全民族的解放,还要团结更多的人。
第二层:讲怎样对待困难,要看到成绩、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不要灰心。第三层:讲正确对待牺牲。一是为人民利益而牺牲是“死得其所”; 二是要避免不必要的牺牲。第四层:革命队伍的人要互相关心、爱护、帮助。
(4)我们“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这个目标是什么?为什么说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目标是彻底地、完全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因为我们的目标是为人民服务。5.第五段分析讲解
1、我们要为什么人开追悼会?(开追悼会的制度是什么?)
不管是谁死了,只要他是做过一些的益的工作,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
2、开追悼会的意义是什么?
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三.总结全文,归纳中心
1.中心思想:本文通过悼念张思德,讲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2.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课文。四.文体写作的补充与扩展 1.简介演讲稿的特点。2.简介议论文的写法。
第四篇:《为人民服务》第二课时
《为人民服务》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大连市沙河口区华北路小学徐锦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回顾课文内容及中心论点。
2、指导学生模仿第二段的论证方法,仿写片断。
过程与方法:
进行对比分析,了解二、三段的论证方法的异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应该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的道理,激发为人民服务的热情。
教学重点:
运用第二段的论证方法,仿写片断,阐述自己的一个观点。
教学难点: 仿写中注意论证方法的正确使用,事例恰当运用。
教学过程:
(上课前同桌互相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一、回忆课文的总体论证方法。
1、还记得这篇文章的文体吗?(论说文)
2、想一想作者是怎样一步步阐述自己观点的?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
3、学生汇报:(教师同时板书)
中心观点——我们是完全地、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
(1)人死的不同意义;
(2)正确对待批评;(3)团结互相;
二、品读课文2.3自然段,1、出声读课文2、3两段,比较这两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出示表格课件)
(1)相同点:①这两段都围绕中心意思进行了分段议论。
②分段议论中,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前后顺序严谨,层层递进。这是议
论文的突出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层层深入地说明观点。
(2)不同点:
第二段:毛泽东主席在说明“人死的不同意义”时采用的是:引用、对比、举例子的论说方法
第三段:毛泽东主席在论说“正确对待批评”内容时,用关联词将句与句之间紧密联系,采用“举例子”的方法证实自己的观点。
2、小结:这两段虽然论说方法不同,但都是围绕各自的观点,有条理地层层递进,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前后顺序严谨,共同论说了中心观点——我们是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3、同学们出声读文,再次体会这种论证方法的严谨。
三、学习范文:
像这样的论说方法,在许多文章中都使用,看看这篇文章《团结就是力量》,用第几
段的论说方法,怎样论说的?(出示大屏幕)
(用第二段的论证方法,中心论点是:团结就是力量,分别运用了“引用”、“对比”、“举例子”的论证方法)
四、指导写作:
1、如果同学们掌握了这种方法,今天我们也来尝试用这种方法来写一篇小练笔。(出
示课件:珍惜时间)
2、学生自读要求:
3、提示:应该先写什么?再怎样写?(先写观点,再通过引用、对比、举例子的方法
说明自己的观点)
4、学生动笔写作,教师巡视辅导。
五、作文点评:
1、出示讲评要求:
(1)中心观点明确;
(2)运用所学论述方法:引用、对比或举例子的方法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3)语句通顺,流畅,条理清楚。
2、全班共同评改一篇作文。(点评时就围绕“讲评要求”进行评改)
3、小组内讲评一号同学的作文,共同评改。
4、学生自读作文,进行第一次修改;
5、全班共同评改两篇作文。(指读修改前后的文章,全体学生共同分析修改后的好处)
6、学生动笔,再次修改自己的作文。
五、拓展作业:
用第三段的论证方法,论证观点。
附:
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就是力量。中国有句谚语“人心齐,泰山移”。拔河比赛时,大家把劲拧成一股绳,齐心合力获得成功。反之,拔河时大家心不齐,步调不一致,结果只能是输。我们把许许多多的砖头垒筑起来,可以砌成万里长城。我们把许许多多的水滴汇集起来,可以形成浩瀚海洋。蚂蚁虽小,但许多蚂蚁团结起来,能拖动一根很大的骨头;大家的力量汇在一起,能移山填海。团结是无坚不摧的力量。
第五篇:为人民服务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活动一:品读赏析疏通课文
1.回顾字词加强学生掌握,领悟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2.分层学习课文,了解各层次与“为人民服务”主题的关联。
学习第一段,自由读第一段,结合这一段中的词语说说什么是为人民服务?学习第二段,讲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启发学生理解“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从而引出革命的生死观。学习第三段、第四段,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划出重点句子,在小组中谈谈各自的理解,互相补充。最后集体讨论。教师点拨。加深学生对背诵部分的印象。学习第五段,让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要开追悼会?指导学生理解开追悼会为了怀念死者,怀念那些曾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做过贡献的人,同时开追悼会也能使人民更加团结,使整个民族团结起来。
3.提问:这篇讲话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这个中心是怎样一层一层表达出来的?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课文,然后按提示指名谈一谈。
活动二:升华主旨提炼情感。
1.朗读全文并练习背诵。
2.选取课文中的警句作为生活中的座右铭。
3.选择感受深刻的句子抄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