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时间:2019-05-12 16:47: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篇: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 1课题 变花---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信息窗解读:这幅图呈现的是魔术师在舞台上表演魔术变花的情景。图中的信息有:魔术师变花,变了3次每次2朵;有4个鱼缸,每个鱼缸4条鱼;空中挂着5串灯笼,每串3个;有4盏聚光灯,每盏有6个灯泡。情境创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借助情境图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2.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根据图意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体会乘法的意义,体现算法多样化。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魔术表演吗? 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精彩的魔术表演吧。(出示主题图)

二、新授,解决问题。

1、初步感知画面。师:多神奇的魔术表演啊,你都看到了什么?同学们这里会也藏着很多奇妙的数学知识,不信大家仔细的观察一下。

2、提问题。

师:小朋友观察得很仔细请你们接着看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和你的小伙伴交流一下。学生可能回答:

一共有多少朵花? 一共有多少条鱼? 一共有多少个灯笼?

3、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们很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谁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生:2+2+2=6(朵)第二题:4+4+4+4=16(条)第三题:3+3+3+3+3+3=15(个)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几个算式,你发现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连加 生1:加数相同。

师:对每一题的加数都相同。2+2+2是几个2相加? 生:3个2相加,(依次说出后几个算式。)师:请同学说一说20串灯笼的个数,怎么写算式? 生动手写:3+3+3+3…… 师:你觉得写起来怎么样? 生:很麻烦。

师:怎么就不麻烦了? 生:用乘法。

师:你真爱学习。这个内容我们在下节课里学。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图:生说,师判断

2、出示图:师说题意,生填写,集体订正。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板书设计: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了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上,引出多种不用的解决方法,然后着重认识几个几连加。引导学生充分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这样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都是非常有益的。

2课题 体验相同加数连加

课型:练习课。教学目标:

1.借助练习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练习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

2.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学习和练习过程,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教学难点: 根据题意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体会乘法的意义,体现算法多样化。教学方法:谈话法,讲解法,练习法。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出示教具模块,分三组摆好。

进行提问:想知道一共有几块模块怎样列算式?

2、学生回答:3+3+3=9(块)

3、说说算法:一共有三组,每组有三个。

二、巩固练习。

(一)练习第三题:数一数,算一算。

1、让学生数数图中水果的个数。

2、列出相应算式。

3、找学生说说算法。

(二)练习第四题:小鸡种禾苗。

1、先让学生观察图,自己说说图意(个性设计)

2、小组交流图意,独立列出算式。

3、集体交流

4、教师提示;禾苗有多少棵?可以有几种算法?

5、提示算法多样化:不同的观察角度有不同的算法,同学们一定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三)练习第五题:洗照片(讲解法)

1、仔细观察图画,你看到了什么?

2、小组交流图意,教师加以指导。

3、独立列出算式。

4、集体交流。

5、教师讲解:一共有三张照片,每张照片上有三个人,每人洗一张照片。

(四)练习第六题:找规律、涂颜色。

1、先让学生巩固复习单数、双数。

2、让学生观察图,自己说说图意。

3、独立列出算式。

4、集体交流。

三、补充练习。

1、利用投影出示电脑图,让学生仔细看图。

2、组织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四、布置作业

完成基础训练。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六、布置作业。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简便。

教学反思:在这节练习课中,我采用了同桌合作,小组讨论交流,交换学具的个数等形式,反复进行练习,不仅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几个几连加运算的基础,还进一步理解了乘法算式的意义。

3课题 变葫芦---乘法的初步认识

信息窗解读:这幅情景图是第一个信息窗的继续和发展,呈现的是魔术师变葫芦的情景。图中的信息有:8串葫芦,每串5个;3个笼子,每个笼子里有4只小鸟;4盏聚光灯,每盏灯有6只灯泡……情境创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乘法意义的学习。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数与算的过程,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以及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捷性,初步有符号感。

3.体验乘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个性化学习及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4.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生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使学生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教学难点: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加法和乘法间的转化。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刘谦的魔术表演吗?魔术表演不仅非常神奇,在魔术表演的过程中还隐藏着很多数学知识呢,我们今天就来一起研究隐藏在魔术表演中的数学问题。

2、学生观察信息窗,搜集有关信息。师:从舞台上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师:看魔术师的表演,你能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根据信息提出的数学问题。

二、师生合作探究。

1、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如:6+6+6+6=24,4+4+4=12,5+5+5+5+5+5=30

2、初步感知加法算式的繁琐:魔术师变出了这么多宝葫芦,在列式计算时你有什么感觉?

初步思考:魔术师如果变得串数更多呢?比如8串呢?

3、明确探究问题。

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在板书时,老师故意写成9个5相加。学生发现老师的错误后帮助找出写错的原因。

师:那我们能不能想一种新写法,既能让人看懂是8个5相加,写起来又不易出错比较简便呢?

4、小组合作交流,创造数学符号。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学生讲述自己创造方法的想法,然后大家来比较每种写法的优点。

5、引入乘法。

8×5=40或5×8=40 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意义和读法。引导学生观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学生交流。

师生小结: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另一个因数是相同加数的个数。

师生一起用手势表示从加号到乘号的过程。

进一步让学生明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三、练习拓展,巩固新知

练习1:根据魔术师的表演把写出的加法算式改写出乘法算式。练习2:寻找生活中的乘法。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后反思: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已经学完,也为学生作了相应的检测,总体来说还可以,但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有许多同学对乘法的意义理解还不透彻,如7个6相加,有些同学列式为6+7.而求8+8+8+8+8+8+8+8的和是多少,有些同学列式为8×8.另外,学生对生活中的题目解决不够好,(1)一星期有7天,3个星期有()天。(2)我们每天在学校的时间大约是6小时,一周(过双休)在校学习时间大约是()小时。这两个题目可以说是拔高的题目,仍有大部分的同学做对了,但也有老师讲解完还是不明白的同学,还需多进行生活实践类题目的指导。

4课题 乘法的初步认识练习

课型:练习课。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

2.能正确地写、读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得出乘法的积。教学重点:使学生体会乘法的意义。教学难点: 根据图意和加法算式列出相应的乘法算式。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钢笔挂图,教师问:同学们仔细看图,一共有几个两枝? 回答:(3个)

谁会列加法算式?2+2+2=6(个)

小组讨论交流:根据加法算式列乘法算式。

出示小花图,教师问:同学们仔细看图,一共有几个5朵? 回答:2个,下面小组讨论交流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怎么列。汇报学习结果。

二、补充练习

(一)动手操作题:

1、每堆摆2个,摆4堆。

2、小组讨论交流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怎么列。

3、汇报学习结果。

(二)动手摆一摆

1、每堆摆4个,摆2堆。

2、小组讨论交流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怎么列。

3、教师和全班学生讨论结果

三、自主练习

(一)练习第三题: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1、让学生观察题意

2、全班进行交流

3、教师提示:题目中有乘法,有加法,注意仔细审题。

4、学生完成

5、全班交流

(二)练习第四题:找朋友

1、先让学生观察图,自己说说图意

2、小组交流图意

3、集体交流

4、教师提示;秋天到了,枫树上的叶子掉了下来,要仔细帮他们找到家。

5、学生做题

(三)练习第五题:大手小手秀一秀

1、同学们把手拿出来,摆一摆,你看到了什么?

2、小组交流图意,教师加以指导

3、独立列出算式

4、集体交流

5、教师讲解:注意观察好图片

(四)练习第六题:找规律、画一画

1、先让学生巩固复习乘法算式的意义

2、让学生观察图,自己说说图意

3、独立画一画

4、集体交流

四、补充练习

1、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5+5+5+5 3+3+3 2+2+2(5×4 或 4×5 2×3 或 3×2 2×3 或3×2)

2、练习第一题,出示投影,学生做练习:

每堆有几个胡萝卜,有几堆,一共有几个。每盘有几个草莓,有几盘,一共有几个。同桌讨论后,把答案填上。

3、先摆一摆,再说一说:

()个()相加以及乘法算式,进一步理解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2个3相加 2×3=6 或3×2=6 3个4相加 3×4=12 或 4×3=12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六、布置作业。

完成基础训练,提前预习下一课。

教后反思:在这节练习课中,我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每组选出一名学生代表发言,再集体订正讨论,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5课 题 教科书第8-9页信息窗

3、自主练习。

信息窗解读:这幅情景图是前面信息窗的继续和发展,用连环画的形式呈现了魔术师变鸽子的情景。原来桌子上有三顶帽子,每顶帽子里面有1只鸽子,经过魔术师一变,帽子里一只鸽子也没有了。借此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引入1和0的乘法。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巩固所学内容,能根据图意列出连加的算式,说出是几个几相加。

2、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关系。

3、总结出1和0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总结出规律。教学重点:理解乘法的意义,能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教学难点: 有关0的乘法。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一填(投影出示)3+3+3+3=()×()7+7+7=()×()5+5+5+5+5+5=()×()6+6+6+6+6=()×()

2、写出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4 × 3 = 12()()()

3、谈话:神奇的魔术家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新的节目,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魔术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魔术家的表演吧!语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授。

出示挂图:第一幅图

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说魔术师在变什么魔术?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几个数。

老师引导学生提问:第一幅共有几顶帽子?几只鸽子?板书:原来三顶帽子中一共有几只鸽子?谁来解决他的问题?(指定5名以上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列式板书)。

提问:谁能列出加法算式?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出示挂图:第二幅图

思考:魔术师现在在变什么新花样?谁看懂了?老师引导学生第二幅有几顶帽子?几只鸽子?

老师想问问大家现在三顶帽子里一共有多少只鸽子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回答出0只。提问:谁能列出加法算式?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

(老师在黑板上列式板书)。

出示书中的思考题: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思考1和0的乘法算式的得数分别有什么规律?然后通过小组的合作,实践、体验,最后总结要点,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结论:1和任何数相乘,得数就是这个数。0和任何数相乘,得数都是0。

三、巩固练习。

1、提问:

(1)图中一共有几棵树?你是怎么知道的?

谁能列出加法算式?说的对吗?为什么他说得对?

谁能列出乘法算式?你为什么要这样列算式?(学生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

(2)树上一共结了多少个果子?你是用什么办法算出来的?

什么方法数得快、算得快?

请你在书上列出加法和乘法算式。(让学生比较数数的方法、连加的方法、乘法哪种方法最快)

2、根据插图,按顺序回答。

(1)吊椅上现在坐了几个人?指名上黑板列出加法和减法算式。(学生说出乘法算式的意义)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只要学生的问题符合题目内容,都要给予肯定。

3、自主练习第4、5题。

4、自我检测:我学会了吗?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1+1+1=3 1×3=3 0+0+0=0 0×3=0 教后反思:学生能根据图意列出加法算式并说出算式的意义,列出乘法算式,并能和加法算式进行联系,学生在找0和1的乘法算式的规律时,很容易总结出规律,但在具体做题时个别学生还是把乘法和加法的结果搞错,应让学生多多练习,加以巩固.

第二篇: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感受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初步建立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能依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衡器称物体的质量。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培养初步的估算能力。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与质量有关的简单问题。

3,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体会质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这是刚刚开始学习有关质量知识,它是今后解决有关质量问题的基础。质量的知识比较抽象,特别是克与吨这两个质量单位,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较少,缺少必要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教学中要切实组织好观察、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初步形成质量观念。

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克、千克、吨的认识,克、千克、吨的简单应用。教学重、难点:

重点:克、千克、吨的认识和对常见物品质量的估计

难点:初步建立质量观念 教学设计思路: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利用情境图和收集到的实物材料,给学生创设一个提出问题的情景。

(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1,猜测: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加以猜测

2,验证:运用工具测量或运用材料证明

3,总结出克、千克、吨

(三)抽象概括,小结所学

(四)类化练习,拓展创新 教学方法和措施: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动物趣闻”这一素材,由动物世界的奇闻趣事引出对质量问题的探究,可以让学生课前调查有关动物体重的资料,课堂上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会对蜂鸟、蓝鲸等动物质量的大小感到好奇和兴奋,主动提出“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1吨有多重”等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2,重视估计、验证、调查,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形成对克、千克、吨的初步认识。

质量观念的形成必须靠丰富的感性经验支撑。教学时,要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通过估、掂、称等一系列活动,充分感受、体验。教师还可以充分挖掘现实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找出质量是1克、1千克的物体,在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加深对物体轻重的理解。

3,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熟悉的物品的质量,巩固和深化对克、千克、吨的认识,同事还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体重的变化情况,认识自我,体会成长的快乐。

教学准备:课件、天平、盘秤、砝码、各种包装物品、二分硬币、花生米、黄豆、一些小物品调查和收集动物质量方面的材料 单元实践活动:

称称自己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的体重 课时划分:共5课时

①,克的认识

------1课时

②,千克的认识

------1课时

③,吨的认识

------1课时

④,自主练习

------1课时

⑤,你学会了吗?------1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动物趣闻----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学教材上册第2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算物品质量的意识。3,发展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的运用数学。

5,使学生顿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提高审美意识。教学重点: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和认识质量单位克 教学准备:

1,教师用一课件、盘秤、天平、砝码、一袋大包装的洗衣房 2,学生用2分硬币、收集小食品的包装袋、其他一些小物品调查和收集有关动物质量方面的资料。

预习要求:根据课本情境图中的信息查找资料,调查有关动物质量方面的问题。

展示、交流课前调查的有关动物质量方面的资料,说一说动物质量方面的趣闻。

如果学生没有收集到情境图中的几种动物的信息,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在课件中出示出来。

预习检查:采取活动课集中检查和课间分散检查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激趣

师:瞧!大家收集到了这么多的信息,真棒!现在,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下,看看你能从中发现什么?

2,引导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师: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3,学生自主阅读课件中情境图的信息内容,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这几条信息都用到了克或者千克等单位,从而产生疑问:克是怎么样的一个单位?一克有多重......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1,谈话引入:是啊!一克到底有多重呢?根据前边几条信息,你能不能估计一下?

2,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结合身边常见的物品来估计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估计结果:

大概和一粒花生米差不多重?可能比一块口香糖还要轻,也许和一个乒乓球差不多重......3,思考:到底谁的估计更准确?让我们一起来称一称,验证一下。

4,小组合作:从提前准备好的学具袋中拿出花生米、口香糖、乒乓球以及一枚二分硬币,分别用天平称一称、得出结论。

教师巡视,在各组中进行指导,如天平的使用,规范的操作等。三,汇报交流,评价反思

1,谈话引入:每个小组都认真进行了称量,都得出了自己小组的结论,下面,哪个小组愿意交流你们验证的结果?

2,小组代表交流称量结果:一枚2分硬币重1克。3,感受1克有多重?

让学生把2分硬币放在手中掂一掂,感受一下1克的重量 4,小组成员轮流掂一掂,有的同学会发出感慨,1克原来这么轻呀?

四,抽象概括,小组所学

通过这节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在表示一些较轻的物品质量时,常用“克”来做单位,“克”还可以用g来代表。

板书:较轻物品、克、g。

思考: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克(g)? 学生自主交流:在很多物品的包装袋上,同时拿出桌面上的虾条、牛肉干、牙膏、食盐等,先掂一掂,估一估然后看见包装袋上的标示验证。

五,限时作业: 842g-358g=()

842g+358g=()

1000g+230g=()

一块糖重15()

1角的硬币重3()

七,总结:本节课你们都有那些收获?说给大家听一听。

第二课时

课题:动物趣闻----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学教材上册第3页 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单位千克。

2,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感受1千克有多重。会称整千克物品的质量。

3,培养初步的自主探索求知意识,提高估算能力和操作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千克

教学准备:课件、食盐两袋、天平、一些食品包装袋、桔子、饮料、花生等

预习要求:回家找出用千克作单位的物品,掂一掂一千克质量的重量 检查预习时,提问学生,让学生回答哪些物品用千克做单位,千克与克的关系是什么?

预习检查:采取自习集中检查和课间分散检查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克,我们已经认识了,关于克你都了解哪些呢? 师:对于千克,你都了解哪些呢?

师:大家收集的资料中,有没有关于千克的?谁能起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出示情境图,让大家自己提出问题。估计大家可能提出下面一些问题:

1,1千克有多重? 2,千克和克有什么关系呢? 3,哪些物品用千克表示质量? 二,指导探究,建立模型

1,师:1千克到底有多重?你有什么办法让大家认识一下千克?估计大部分学生会说:1千克就是1000克那么重。

2,师:为什么呢?说一说你的理由 3,小组内讨论,整合意见。4,全班交流。估计学生会这么推理:

以前学过米和千米,1千米=1000米,所以1千克=1000克,或者1千克前边有千,所以是1克的1000倍。

5,师:同学们说的真好,1千克的确比1克重的多,能有1000个1克那么重,所以我们在表示一些较重物品的质量时,常会用“千克”,“千克”还可以用“kg”表示。

板书:较重物品、千克、kg 6,感受1千克有多重

小组内有食盐,让孩子看商标标示,有多重?(500g)思考,几袋这样的食盐的质量是1千克呢?

让学生把两袋食盐放在手中,掂一掂,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7,小组成员轮流掂一掂两袋食盐的质量,可以交流一下感受。8,称一称1千克重的物品

师:想不想自己动手称一称桌上的物品 师:称完后称出1千克来

师:要称比较重的物品,需要其他秤。9,出示课件:学习生活中常见的秤。10,小组内称量物品,辅导学生用小组中的秤来称一下物品 11,学生小组合作 12,小组展示汇报交流 各小组到前台展示称量结果 三,交流概括,总结所学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千克,你有哪些收获呢? 四,解释应用,拓展延伸

课后请同学们用体重秤称一下自己的体重,爸爸妈妈的体重,并记录下来。

五,限时作业:小明体重35()

冰激凌重120()

1kg-320g=()g

163千克+587千克=()千克

六,总结:这节课自己表现怎么样呢?

第三课时

课题:动物趣闻----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学教材上册第5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吨。

2,通过称一称,背一背等活动,感受1吨油多重。3,掌握吨和千克的关系,知道1吨=1000千克。

4,培养初步的自主探索求知意识,提高估算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吨。教学准备:

课件。

预习要求:收集部分生活中用到吨的实例。检查预习时让孩子说出都了解哪些?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了吨?

检查时间:采取自习集中检查和课间分散检查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指导探究:

吨是一个比较大的质量单位,我们在计算大宗物品或货物时常用到。

师:刚才我们对“吨”有了个初步的了解,知道了吨是个比较大的质量单位,那么1吨到底有多重呢?大家先来估计一下!

1,可能会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猜测,对学生的猜测暂不作正误判断,暂保留后面解决!

2,根据学生猜测的情况,教师向学生介绍1吨=1000千克。板书:1吨=1000千克 3,推算感受1吨有多重?

1头牛500千克,两头牛重多少千克?重多少吨? 1袋大米100千克,多少袋大米重1吨? 4,活动感受1吨有多重?

师:大家都知道自己的体重了吗?告诉你的同桌,然后你们两个人互相背一背,感受一下他的体重。

师:计算一下多少个你同桌的体重大约是1吨呢? 二,解释应用,拓展延伸

1,通过情境图,说明蓝鲸的体重。2,生活实例:

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品或者多少物品的质量是1吨吗? 学生举例,进一步认识吨。3,我问你答

3吨=()千克

2000千克=()吨()吨=5000千克

7千克=()克 三,限时作业

1吨+2000千克=()千克 5吨-4900千克=()克 8千克+()千克=1吨

鲸鱼体重34(),每小时游30()。袋鼠体重30(),每小时跑50()。四,总结概括: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了解了吨的那些知识?

第四课时

课题: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练习课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学教材上册第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克、千克、吨,建立克、千克、吨的质量表象

2,掌握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知道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

3,提高利用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提高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收集生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学过程:

一,自主练习

1,第五题,单位换算。讲解时强调带单位的计算首先要把单位化统一。

2,第6题,(1)找出图中的信息(2)尝试解决,交流

4吨=4000千克

600*4=2400(千克)

2400千克〈4000千克

答:能一次运完

讲解时强调要加单位,最后要写“答”。

3,第7题,你还知道那些知识 4,第9题,直接写得数

5,第10题,在()里填上=,〉或〈

带字母的要弄清字母所表示的单位。6,第11题,找出图中信息(1)生独立完成(2)先说一说怎么买?

方案一:买2元/千克的大米,买5千克

方案二:先买1元/千克的1千克,再买2元/千克的4千克 哪种方案好?为什么?

(3)提出问题,解决 二,课外调查

12题

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约重1千克?记下来。三,实践活动

第13题,猜体重

先估计对方体重,根据对方提示进一步猜测,想一想怎么能更快猜中。四,总结

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收获

第五课时

课题: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学教材上册第1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我学会了吗?”引导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进行整体和回顾,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2,通过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教学准备:

包装食品,蔬菜,水果,弹簧秤。教学过程:

一,“我学会了吗?” 1,你喜欢去超市吗?

今天,我们一起去超市看一看,里面隐藏着许多数学知识。2,观看情景图:

图上都有什么?你发现了哪些信息?(1)读出袋装食品的质量。

(2)估一估:多少个香蕉大约1千克?(6)

多少个西红柿越重1千克?(5)

1个西瓜约重多少千克?(5)

一棵白菜约重多少千克?(2)(3)学生用弹簧秤称量,得出结论

3,一个西瓜大约重5千克。10个,20个......200个呢? 千克和吨有什么关系? 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丰收园

通过本单元练习,你有那些收获? 三,总结:

新学期第一单元大家收获了那么多知识,希望再接再励,争取更多的收获。

第三篇: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大数知多少 万以上数的认识

2011-08-28 23:07:08| 分类:

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学生认识万以内的数,能正确读、写万以内数的基础上,教学认识亿以内的数,通过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大数,认识亿以内的数,会读、写亿以内的数和整万、整亿的数,感受这些大数的实际意义。了解十进制记数法,会用“万”“亿”作单位表示大数。认识近似数,会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能运用认识的数进行简单的交流。

教材分三段编排:第一段结合实例,教学认、读、写亿以内的数;第二段教学了解十进制记数法,用“万”“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第三段教学认识近似数,把大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近似数。

1、结合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大数,产生学习需要。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主探索。(1)重点教学亿以内数的认识。

(2)把认识整亿的数和用“万”“亿”作单位表示大数结合起来,穿插介绍十进制记数法。(3)基于实际生活的需要,认识近似数,学习把大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近似数。

3、重视发展估计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培养估计意识、发展数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材在第一学段的基础上,继续重视这一内容的教学。教育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有掌握多位数的数位顺序;能按照数级由高到低正确的读数、写数;能根据级数单位说出数中各数字所表达的意义和数值;理解一个数所含的级数单位和它的组成;能将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能按要求求出大数目的近似数。

数学思考方面: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学习经验,积极探索,并有根有据、有条有理的进行思考;在交流中,能正确表达自己操作、思考和探索的过程。

解决问题方面:能主动到生活中收集有关的数量信息。会用大数目表示日常生活中一些数量,用对大数目的感受去解释生活中的统计数量,能恰当的使用近似数描述生活中的一些数量;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与态度方面:对本单元的学习又比较深厚的兴趣;对学习中的困难能乐于寻求方法努力克服。对学习中的错误能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找到原因,并加以改正。乐于和同学合作,并进行交流;有一些成功学习的体验。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2页整万数的读写 教育目标:

基础知识: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两个单位间的关系。掌握亿以内数位顺序表,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整万数。基本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思想教育:对本单元的学习又比较深厚的兴趣;对学习中的困难能乐于寻求方法努力克服。教学重难点: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两个单位间的关系。掌握亿以内数位顺序表,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整万数。教学具准备:演示文稿、数位顺序表及活动数字卡、计数器。学习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1.提问:

(1)说出万以内的计数单位。(板书:个、十、百、千)(2)10个一是多少? 10个十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

(3)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读出下面各数:

3876

602

57108

400

34200 3.从右到左说出3876各数字的数位。教师板书:

再说一说万以内数的读法。

(1)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2)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3)中间有一个0或几个0,只读一个“零”;(4)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我们还要用到比“万”大的数。如:我国2003年茶叶、甘蔗和油菜籽的总产量如下:

茶叶:七十八万吨 甘蔗:九千零五十一万吨 油菜籽:一千一百四十万吨

二、1.用计数器帮助数数,认识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1)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上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数,一直数到九千,再拨上一千。提问: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10要怎么样?(10个一千是一万。)板书“万”。(写在刚才板书的千位左边)(2)让学生再在算盘上一万一万地数,一直数到九万。提问:再加一万是多少?

教师明确:万位满10,向前一位进1,就是“十万”。10个一万是十万。

板书“十万”。(写在万位的左边)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一百万、一千万的认识,分别板书“百万、千万”。

然后指出,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以前学过的个、十、百、千一样,都是计数单位。(3)提问: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也就是十进关系。)练习:想想做做第1题。2.认识数位顺序表。

老师把上面板书的计数单位加上横线和竖线,在每个计数单位下面分别加上“位”字,构成一个数位顺序表: 计数单位和数位之间的关系:

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十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十,……千万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千万。也就是说几个一就写在个位上,几个十就写在十位上,几个百就写在百位上,……几个千万就写在千万位上。同一个数字,把它写在不同的数位上,它表示的计数单位就不同。认识数位分级: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向左每四个数位为一级,个、十、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个“万”。

780000 读作:七十八万 七十八万 写作:780000 举例明确写法:

今天我们学习了新的计数单位有:万、十万、百万、千万。了解了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并知道从右起每四位一级,分作个级和万级,还学会了整万数的读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亿以内数的读写 教育目标:

基础知识: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两个单位间的关系;掌握亿以内数位顺序表,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基本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想教育:对学习中的错误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找到原因,并加以改正。教学重难点:掌握亿以内数位顺序表,按数级读数。中间和末尾带零的数的读法。教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学习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1、读出下面各数:

250000 3450000 10390000 9980000

2、写出下面各数:

三十六万 五千万 四千八百万 二千零六万

3、整万数是如何读写的?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整万数的读写方法,今天我们继续亿以内数的读写。

二、自主合作,经历学习的过程

1、(1)在计数器上拨珠:5个一千万,2个一百万,三个十万,9个万,5个千,2个百,三个十,9个一。

(2)谁能读一读这个数?你是怎样读的?

(先读万级,五千二百三十九万;再读个级,五千二百三十九。)

2、(1)观察计数器,3个百万和4个千合起来是多少?(2)指名回答。(三百万四千)提问:你是怎样读的?

(先读万级,三百万;再读个级,四千。)

(3)观察:这个数中哪几个数位上是0?通过读数,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归纳: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4)你能把这个数写出来吗?试一试。

(5)归纳亿以内数的写法:使学生明确写数的顺序和读数的顺序一样,也要先写万级,再写个级,个级上的数和万以内的数的写法一样。

十万位、万位、百位、十位、个位上为什么要写0? 讨论使学生明确这些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要用0来占位。

3、(1)观察计数器,四百零八万零七是由多少个万和多少个一组成的?

(2)分析这个数的读法,对于各个数位上的0是怎么处理的?

引导学生归纳: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3)你能把这个数写出来吗?让学生对照数级和数位的顺序进行填写,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4、试一试:

针对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方法这一难点,让学生自主尝试,通过比较和交流进一步掌握读写方法。

三、巩固强化,拓展应用 想想做做 1、2、3 练习时让学生读写完毕后都要说说自己是怎样进行读、写的。

四、小结 作业设计:

基础性: 想想做做:4、5、6,创意性: 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做思考题。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整亿数的读写及整万、整亿数的改写 教育目标:

基础知识: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知道亿级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两个单位间的关系;掌握数位顺序表,知道十进制计数法,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整亿数;掌握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并能正确改写。基本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思想教育:对学习中的错误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找到原因,并加以改正。教学重难点:掌握改写方法,正确改写。教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学习过程: 1.提问:

(1)说出亿以内的计数单位。

(板书: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2)10个一是多少? 10个十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10个千、10个万、10个十万、10个百万呢?(3)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千和万,万和十万,十万和百万,百万和千万每相邻的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读出下面各数:

3876

602

57108

400

34200 560000 4325610 10020007 2307006 685030 3.从右到左说出3263876各数字的数位。再说一说亿以内数的读法。

(1)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2)每一级末尾的0不读;(3)中间有一个0或几个0,只读一个“零”; 我们已经学过“亿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我们还要用到比“千万”大的数。如:我国2003年三种工业产品的总产量如下: 水泥九亿吨;原煤十七亿吨;布。

九亿、十七亿、三百七十五亿是多少?怎么写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整亿数的读写。

二、自主合作,经历学习的过程

1.用计数器帮助数数,认识亿、十亿、百亿、千亿。

(1)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上一千万。然后一千万一千万地数,一直数到九千万,再拨上一千万。提问:九千万再加上一千万是多少?千万位满10要怎么样?(10个一千万是一亿。)板书“亿”。(写在刚才板书的千万位左边)(2)让学生再在算盘上一亿一亿地数,一直数到九亿。提问:再加一亿是多少?

教师明确:亿位满10,向前一位进1,就是“十亿”。10个一亿是十亿。板书“十亿”。(写在亿位的左边)用同样的方法,完成一百亿、一千亿的认识,分别板书“百亿、千亿”。

然后指出,亿、十亿、百亿、千亿和以前学过的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一样,都是计数单位。

(3)提问: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也就是十进关系。)练习:想想做做第1题。2.认识数位顺序表。

老师把上面板书的计数单位加上横线和竖线,在每个计数单位下面分别加上“位”字,构成一个数位顺序表。(出示 P89页数位顺序表)

提问: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3、介绍十进制计数法。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4.教学整亿数的读写。

学生看书自学,通过整万数的读写,将知识迁移到整亿数的读写上。练习:想想做做 1、2

5、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为了读写的方便,我们常可以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1)学生自己写出九百六十万和十三亿。全班交流。(2)出示小萝卜和小辣椒不同的书写方法(3)比较:那种书写方法简便?

小结:为了方便读数、写数,常常把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4)讨论改写的方法:

师生小结: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只要去掉个级的4个0,写上万。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只要去掉个级和万级的8个0,写上亿。(5)A、试一试,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54000000=()万 70840000=()万 500000000=()亿 2300000000=()亿

6、想想做做 3 作业设计:

基础性: 想想做做 4、5 创意性: 有兴趣的学生自学二进制计数法。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认数 素质教育目标:

基础知识: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知道亿级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两个单位间的关系;

基本能力:掌握数位顺序表,知道十进制计数法,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整亿数; 思想教育:乐于和同学合作,并进行交流;有一些成功学习的体验。教学重难点:掌握改写方法,正确改写。教学具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学习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前几节课学过数位顺序表,学过个级和万级,谁来说说个级包括什么,万级包括什么? 读出780000,11340000,5634890

二、自主合作,经历学习的过程

(一)、1、十个一万是十万,十个十万是一百万,十个一百万是一千万,那么十个一千万是多少?(一亿)十个一亿是多少?(十亿)十个十亿是多少?十个一百亿是多少?十个一千亿是多少?

2、翻开书,看一下例题,你都知道了什么?这几个产量的数字自己在本子上写写看看,写完了小组讨论一下。

3、看一下下面的数位顺序表,快速把它填完。

4、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把下面的一句话一起读一下,划下来。

5、想想做做1、2题

(二)、1、一起读一下90页上的例题,在本子上试着写出这两个数来。

2、有两种写法,9600000和960万,你们认为哪一种方法更方便些?把下面的一句话读一读,划下来。

3、想想做做第4题 作业设计: 基础性: 想想做做3、5题。创意性: 你知道吗?回家查资料 课后小结: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整亿数的读写及整万、整亿数的改写 素质教育目标:

基础知识: 通过复习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把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的方法,并能正确改写。

基本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思想教育:乐于和同学合作,并进行交流;有一些成功学习的体验。教学重难点:复习改写方法,正确改写。教学具准备:数位顺序表 学习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在本子上写出这些数,7600000,4500000000,80500000,7656899

二、自主合作,经历学习的过程

1、看92页的例题,先在书上对照着数位顺序表把这两个数写出来。

2、再试着写一个三十四亿五千七百万,一百三十七亿八千二百三十万

三、巩固强化,拓展应用

1、想想做做1、2、3题

2、昨天的课外拓展汇报所查的资料

四、小结 作业设计:

基础性:

1、想想做做1、2、3题

2、昨天的课外拓展汇报所查的资料 创意性: 想想做做第6题,你知道吗?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来复习本单元所学的内容,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忆以内数的读写法,比较这些数的大小,并能结合所学问题,来解决实际问题。教育目标:

基础知识: 通过复习,使学生巩固本单元所学习的忆以内数的读写法,能熟练地比较数的大小,能把一些大数目的数字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近似数。

思想教育:乐于和同学合作,并进行交流;有一些成功学习的体验。教学重难点:掌握改写方法,正确改写。教学具准备:数位顺序表、电脑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出示第3题,指名学生练习写数

2、出示题目: 请你读出下面各数:

53040000000 13054896 49000 17000000 2020000

56785 30000 35000 3220000 1294 ***0

二、巩固练习

1、电脑出示题目,巩固学生对由若干个万和若干个1组成的数的认识(第一题)

2、复习把大数目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近似数。(第4、5、7、8题)

三、小结

四、测试

第四篇: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准备课 海底世界

数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海底世界情境图。教学目标:

1、经历自然有趣的看图数数的活动过程,展示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初步知道正确的数数方法。

2、联系实际生活初步感受数学就在身边,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具准备:

海底世界挂图,数数用的表格,各种动物的图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呈现信息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去过“海底世界”吗?看来大家对“海底世界”非常感兴趣,那我们就一起去海底世界看一看吧。(出示挂图或有关海底世界的录像资料。)

二、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观察情景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提问题,师板书问题。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先独立观察图中有什么?(2)同位相互说一说在这个神奇的世界,你看到了什么?

(3)谁想谈一谈你看到了什么?(一只鲸鱼)教师在黑板上贴出1只鲸鱼的图片。

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在黑板上依次贴出水母、条纹鱼、虾等的图片。(4)你最喜欢海底世界里的哪种动物?数一数有几只?

找几名学生到黑板上指着挂图数出自己喜欢的动物的数量。在学生数的过程中,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有顺序地数,并且渗透有关位置的知识,让学生不但数清数量还要讲清楚在图中的位置。

四,引导建构,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数数。

师:同学们都很喜欢数数,下面老师给每个同学数数的机会,并把数的情况记下来,好不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数数)

师:跟同位小朋友互相说一说,你数的是什么,怎样数的,数了多少? 师:刚才我们都数了什么?各有几个?(学生回答时,教师把黑板上图片贴完,并对应写上数字。)

三、回归情境,拓展应用。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海底世界,不仅感受到海底世界的美丽,而且学会了怎样数数。

有这么多的同学喜欢数数,那么现在请同学们数数我们的教室里的东西?生数数。

师:谁来说说你数的是什么?有多少个?你是怎样数的。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美丽的海底世界里认识了许多朋友,还学会了数数,回家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数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五、课堂达标:

课后反思

第一单元

快乐的校园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数10以内的数;读、写10以内各数;10以内数的顺序;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以及认识“=”、“〉”、“〈”,并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重点是理解1—10各数的意义,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难点是写1-10各数。

二、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具体物品正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

2、通过操作活动,能理解10以内数的具体含义,会读、写0—10各数;在具体情境中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能够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结合具体实例,认识“=”、“〉”、“〈”的含义,并会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3、初步经历用1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在教师引导下学会与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最基础的知识之一,也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本单元是学习“数与代数”知识的起始阶段,对建立初步的数感、符号感以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根据刚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的机会,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充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本单元教材编写特点是选取以儿童将开始的校园生活为素材,通过“科技小组活动”、“老鹰捉小鸡”、“拔河比赛”、“快乐的课堂”四个学生感兴趣的综合信息图组成“情境串”,让学生在一连串现实的、有挑战性的解决问题过程中,系统学习10以内数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初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本单元

设有四个信息窗。第一个信息窗是“科技小组活动”,通过提出“天上有几架飞机”的问题,引起学生数数的兴趣,图中提供的信息还可以数一共有几架飞机、有几个小朋友在参观等,教材只选取了其中一个问题做引导,通过数理解10以内数的意义,并借助自主练习中数“天上大约有几只小鸟”渗透初步的估计意识。第二个信息窗是借助学生熟悉的“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在数扎小辫女孩“排第几”的过程中感知自然数的另外一个含义——序数的含义;同时通过理解穿红上衣男孩“身上的6表示什么意思”,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序数的含义。在自主练习中,借助“饭前准备”的画面,学习2个2个数的方法,初步渗透按群计数的方法。在“贴一贴”练习中培养学生简单找规律的意识。第三个信息窗是学生喜爱的“拔河比赛”,借助学生已有的游戏经验,引起学生的争论。两边人数不相等不能开始比赛,同时这幅图有动态变化的特点,跑过来的小朋友的加入使两边人数相等可以进行比赛,从而学习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第四个信息窗是“快乐课堂”,以两幅连环画的形式呈现,借助树上苹果数量减少到一个也没有来认识有关0的问题。同时图中借助直尺、温度计上的0,进一步体会0不仅可以表示一个数,也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线。自主练习中又设计了“按顺序连线”的内容,进一步熟悉0—10各数的顺序。

四、教学措施:

1、让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产生亲切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

2、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3、充分利用自主练习,扩大学习空间。

4、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逐步建立数感和符号感

5、发挥评价的作用,激励学生的学习。

五、本单元建议课时数:8课时。

第一课时

快乐的校园

信息窗一

教学内容:认识1-5 教科书第4页信息窗1,自主练习第1、5、6题。教学目标:

1、能借助主题图和实物正确地数10以内物体的个数。

2、抽象和理解数字的意义。

3、培养初步的问题意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呈现信息

1、谈话:同学们来到新学校,你觉得这个学校怎么样?(学生自由谈对学校的印象。)

2、现在我们一起到操场上看看科技小组的活动吧!(出示情境图)

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图上都有什么?(“太阳”、“树”、“飞机”、“小朋友”„„引导学生学会有序观察图)

二、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你能根据图上的内容提一个问题吗?

如:“天上有几架飞机„„”(学生提不出可进行引导,指导学生掌握看图方法)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要想知道“天上有几架飞机?”用什么办法?(数一数)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根据大家想出的办法数一数天上有几架飞机吧,注意有顺序的数数,对于能有顺序数数的学生要给予鼓励。

2、天上有5架飞机,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3、你还能提出这样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提问题后,再让全班同学或同桌解决解决。注意尽可能多的找图中的信息。

四、引导建构,解决问题 1、2、3„„除了表示1个太阳、2个火箭、3个小朋友还可以表示什么? 对于学生提出的这节课不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收集在“问题口袋”中,做好记录。

五、回归情境,拓展应用

1、学生找一找教室里的物品,来数一数。

2、自主练习第1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说一说要我们干什么(把每组物体与对应的数量连起来)。明白题意后,再来解决。

3、自主练习第6题,先让学生说一说是什么意思?再让学生数一数,涂一涂。

4、自主练习第5题,说一说,让学生根据卡片上的数说一句话。

六、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本节课你表现的怎么样?好在哪里?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七、板书设计

认识数字1-5

课堂达标:

五、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快乐的校园

1—5的写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1—5数字的写法,“自主练习”第2、3、4、7、8题。教学目的:

1、会写1-5各数。学习2、3、4、5的分成。

2、巩固对1-10各数的认识。

3、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4、使学生学会与同伴交流,初步形成合作意识。教学准备:点子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呈现信息

师:我们学会了数数,初步认识了1-5这些数。今天就来和它们做好朋友,学会写这些数(师板书1-5各数字),好吗?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观察字型,学习书写

1、先让学生观察数字,说一说像生活中的什么东西。

2、观察各数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书空,记笔顺。

4、描红,并尝试书写

“1”这个数字让学生自己来写一写就行了。“2”和“3”先让学生观察观察数字在格中的位置,教师在黑板的“田”字示范,学生描红。最后在空格中再书写两个。“4”、“5”这两个数字先让学生观察,再书空练习,最后让学生写一写、比一比,同位互相纠正。

三、引导建构,解决问题

1、自主练习第2题,按照题目设计,先让学生数一数,再进行写数。

2、自主练习第3题,让学生先用学具摆一摆,边摆边说,再进行数珠子,画点子,写数字练习。

3、自主练习4题,让学生用学具代替碗和帽子摆一摆,同时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先从左往右说,再从右往左说,几和几合起来是几。

4、自主练习第7题,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再填一填,同时让学生说一说,先从左往右说,再从右往左说,几和几合起来是几。

四、回归情境,拓展应用。

自主练习第8题,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再进行数数和交流。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本节课你表现的怎么样?好在哪里?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板书设计

1—5的写法

课堂达标: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快乐的校园

信息窗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页的信息窗2及自主练习1、4、6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序数表示的意义,理解第几的含义。

2、能正确区分几个和第几。

3、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4、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呈现信息

1、谈话:同学们在课间你们都喜欢做什么游戏?

2、我们的操场上经常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咱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景图)

二、梳理信息,提出问题

1、仔细观察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1)独立看图(2)汇报观察结果

2、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1)独立思考(2)组内交流(3)全班交流

注意从学生的问题中筛选出这节课要学的序数问题,如“扎辫子的小女孩排第几?”(教师随机板书问题)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学生自己数一数,同位交流,再全班展示。

引导学生明白从前面数和从后面数分别排第几的问题,使学生明白序数和基数的区别。

四、引导建构,解决问题 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进一步解决学生刚才提出类似这样的问题,如:戴蓝帽子的男孩排第几„„ 全面解决图中的问题,使学生深入理解第几的含义。

五、回归情境,拓展应用

1、同学们,我们很快要开家长会了,你要把自己座位的位置介绍给爸爸妈妈,怎么说能让他们听清楚呢?学生介绍,如“在第几排,从前面数第几个?或从后面数是第几个?”同学们来判断一下说得对不对。

2、自主练习1题

生自己动手连,全班订正。

3、自主练习第4题

谜语导入:你猜猜谜底是什么?让我们来看看这条彩虹,根据题目中的要求区分颜色和给彩虹涂颜色。

4、自主练习第6题

先让学生把图意说清楚,解决黄色的小鸟有几只?绿色的小鸟排第几?然后比较两个4表示的意义。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本节课你表现的怎么样?

板书设计:

课堂达标:

五、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快乐的校园

信息窗二

教学内容:认识6-10及其组成

教科书第9页6—10的写法及自主练习2、3、5、7、8题。教学目标:

1、学写6—10各数。

2、初步渗透数的组成、简单的找规律。

3、感受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呈现信息

师:数学王国今天可热闹了,原来数字娃娃在开会,6、7、8、9、10 五个数字有意见,因为1-5五个数早和小朋友们认识了,大家都会写这五个数了,可6-10 还没机会和大家作好朋友,它们都等不及了,你看它们来了。(板书:6、7、8、9、10)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师:今天,如果你仔细观察,学会写这些数字,把它们写得很美,它们就会和你成为好朋友。

2、学习6的写法

(1)看字型:你看小6先来了,出示6(在田字格中的写法)。看看它象什么?(生说,表扬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2)学写法:看一看、说一说它在格中的位置和布局(让学生充分观察,充分说)。

(3)写一写,自己试书空,师指导书写。

3、学习7、8、9、10的写法

(1)师:7、8、9、10也等不及了,它们在书上第9页等着你哪。(2)看书自学:学生自己观察字型,他们分别象生活中哪些物品的形状?先组内交流。然后全班充分交流。

(3)自己学习各数的写法。先书空练习,再尝试书写。

4、你学会了吗?有问题吗?你觉得哪个数字最难写?请学生当先生进一步指导书写。

三、引导建构,解决问题

1、自主练习第2题

指导学生把操作和言语表达结合起来,伸手指,画点子,写数,使学生经历数的抽象过程。

2、自主练习第3题

借练习时,可以利用学生手中的学具摆一摆、分一分,来理解数的分与合。在此基础上,扩大练习量,教师再自行设计其他数的分与合的练习。

3、自主练习第5题

引导学生找出数的排列规律,初步学习单数、双数。

4、自主练习第7题

这是一道简单的找规律的题目。练习时,放手让学生观察图中有什么,它们是怎样排列的,再到附页中找到对应的图来贴一贴,然后同位互相交流排列的规律。

5、自主练习第8题

学生尝试填数,有困难借助学具操作完成。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思维。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本节课你表现的怎么样?好在哪里?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板书设计:

课堂达标;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快乐的校园 信息窗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页的信息窗三及自主练习1、2题。教学目标:

1、借助“拔河”的情境感受数量之间的大、小以及相等的关系。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操作学具来比较数的大小。

2、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会用这三种符号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正确读出关系式。

3、建立初步的数感,学会观察、操作学具。

4、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提出数学问题的意识。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呈现信息

1、师:同学们今天咱们进行一场拔河比赛好吗?(左边队选10人,右边队选9人,教师当裁判,比赛开始。)

2、你观察到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你想问些什么?

(不能开始,两边的人不一样,这样不公平……)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提出问题:

师:是呀,为什么比赛不能开始?

学生你说我讲,自由发表见解,最终发现两边人数不一样多。讨论过程中,解决如何知道左边的人数少?右边的人数多?

1、探究方法:怎样能够让别人一下子就看出哪边拔河的人多?(1)数一数(2)排一排(3)用学具摆一摆。

同桌研究探讨摆圆片的方法。在操作的过程中,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方法,最终目的是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通过操作和思考,学生能够明白左边比赛的人数有9人比右边比赛的人数10人少,由人数的多少引出数的大小。

3、全班交流。

4、认识>、<(1)师:同学们像这两个队人数不一样多,在数学中我们可以用两个符号来表示。今天老师就把他们介绍给大家,他们是一对孪生兄弟,长的可像了,先请他们来和大家打个招呼吧。介绍两个符号(出示符号后学生能介绍由学生完成)

人数不一样多可以写成9<10,10>9(介绍读法和写法)

(2)手指游戏:用中指和食指表示两种符号,表示四组数的大小。7○4 8○6 5○8 7○10

5、(1)师:让我们再回到拔河的场地看一看,怎样才可以开始比赛哪?(左队减1人或右队加1人。)现在可以开始比赛了吗?为什么?你能和你的同桌说说吗?

(2)像刚才那样用圆片来摆一摆,怎样能让别人很容易的看出两边的人数同样多?(一一对应摆)

(3)认识=,学习9=9或10=10读法和写法。

6、比较拉拉队的人数

师:小朋友们都非常的爱自己的集体,不参加比赛的同学都当拉拉队员,哪边的人数多?你能用大于号或是小于号来表示哪边的人多吗?(自己尝试解决)

7、问题口袋: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还想提出什么问题?解决不了的,把它放进问题口袋里。

三、巩固拓展、实践应用

1、自主练习第1题

利用学具操作巩固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数的大小。

2、自主练习第2题 学生讲题意,再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哪些数学朋友?它是什么样的?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在本节课上的收获吗? 板书设计:

课堂达标:

课后反思

第六课时

快乐的校园 比较大小自主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14—15页自主练习第3-6题及聪明小屋。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对于数的大小关系的认识,能够正确的使用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

2、初步建立数感和逐步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3、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整体回顾

还记得前一节课我们认识的三兄弟吗?你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

二、综合应用,整体提高

1、自主练习第3题

学生先独立数叶片,然后说说后面的几大于几和几小于几,可以怎样填。

2、自主练习第4题

涂一涂,比一比。可以由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完成第一个,然后学生独立完成后两个。注意引导学生分清比较的是什么,谁多谁少。前两道具有开放性,鼓励学生填出不同的答案。

3、自主练习第5题

找规律画一画。引导学生找规律时,要先让学生独立观察。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可以让学生说说后面的比前面的多几。

4、自主练习第6题

玩一玩,比一比。开放性的游戏(剪子、包袱、锤游戏)。练习时,教师先要介绍游戏的规则,同位之间先试一试,再开始正式做游戏。每次赢的同学可以得到一粒石子(可用学具代替),每十次作为一轮。比完一轮,按照提供的方式记录比赛的结果,比较数的大小。为了让学生玩得开心,要给学生较充分的时间和自由。

三、综合应用,整体提供商 聪明小屋

想一想,怎样能让两块草地上的小鸡只数同样多?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板书设计

课堂达标

课后反思

第七课时

快乐的校园 信息窗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页的信息窗4。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0的不同含义,会读、写数字0了。

2、能比较0和其他数的大小。

3、经历创造符号的过程。教学重点:0的含义。教具准备:苹果树模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呈现信息

1、同学们,现在正是苹果成熟的季节,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摘苹果好不好?

2、教师出示苹果树模型(苹果树上结满苹果,苹果上有1——10的数字),教师提问:“树上有几个苹果?用数几表示?”学生回答后,教师将数板书在黑板上。

3、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摘苹果的游戏,老师说要求,你来摘苹果,看谁听得仔细,摘的正确。”

“谁能摘下数最大的苹果?” “谁能摘下数最小的苹果?” “谁能摘下比6大比8小的苹果?”

“现在树上有几个苹果?用数几表示?”教师板书。“哪位同学能像老师这样提要求来摘苹果?” 指名让学生提要求摘苹果,直到摘完为止。

4、教师:“现在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该怎么表示呢?”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探究表示方法

第一种情况:如果有部分学生不知道用0表示,那就让他想一想:你喜欢用什么方式表示呢?把他们想出的符号与0比较,发现0是最方便的。

第二种情况:如果全部学生都说用0表示,就肯定学生的想法,并提问:“你是怎么知道的?”鼓励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知识。2、0的其他含义

(1)、教师:“树上一个苹果也没有了用0表示,还有什么情况也是用0来表示?”“你在哪儿看到过0?”(尺子、温度计、车牌号、电话号……)(2)、它们各表示什么意思? 3、0与其他数的比较。

“0与1,2,3……等数相比,是大还是小?”怎样排队? 4、0的写法

(1)教师:“既然已经认识了0,那么,你会写0吗?”

如果有的学生说会写,就让他到黑板上写一个,大家一起来评论一下他写的怎样。

(2)0的形状像什么?

(3)教师在田字格上教学0的写法。学生在练习本上练写。

5、做游戏:进一步理解0和其他数的含义。教师说数,学生拍手、举小棒、伸手指。同位合作,好朋友合作。

三、引导建构,解决问题

1、自主练习第1题。

这个题主要是巩固0——10的数序。先按顺序连线,再看像什么。

2、补充按顺序填数。进一步巩固0——10的数序。()1()()()5()()()()8 7()()()()

3、自主练习的第3题。这是一道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题。在明确题意后,让学生独立完成。

四、回归情境,拓展应用 自主练习第2题。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没有统一的答案,只要学生说出的理由合情合理,就是正确的。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你认为本节课你表现的怎么样?好在哪里?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

板书设计

课堂达标

五、课后反思

第八课时

综合练习课 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回顾整理“快乐的校园”这一单元所学的全部知识,并加以巩固。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整体回顾

教师:同学们请想一想,在“快乐的校园”这一单元中,我们都学会了哪些知识? 二梳理归网,主体内化

学生回忆本单元所学过的知识,不完整或遗漏的地方教师补充。

三、综合应用,整体提高

结合教科书第18页的情境图,说说自己在快乐的校园这一单元都学会哪些知识。

1、会数、读、写10以内的数,0的认识。

教师:“你能从图中找出有关数数的知识吗?”(图中有什么?各有多少?)数数的时候,注意让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数。

数完后,将结果统计在图下的统计图中。(图中没有小狗,因此小狗的只数是0只。)

2、比较数的大小

教师:“刚才我们已经数了图中各种东西的多少,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重点解决比较大小的问题。

(1)统计图中任选两个数比较大小,每人至少写出5组。(2)补充练习:

5()6 8()5 0()1

3、基数和序数

(1)教师:“你能从图中找出几个和第几方面的知识吗?”

学生从图中任意寻找有关基数和序数的知识,对于合适的和能解释得通的教师都应予以肯定。最后引到图中的一排小花上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的两个问题,然后,要求学生提出类似的问题全班解答或同位解答。

(2)练习:

请第一列第五个同学站起来。请第三列的前四个同学站起来。学生提类似的问题进行练习。

四、课堂总结

1、教师:通过“快乐的校园”这一单元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在学习的过程中,你是否积极发言了?在小组和同位合作学习的时候,你是不是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在课堂上你提出过问题吗?对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你认真思考了吗?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吗?

2、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回忆自己的表现,教师指导学生把相应的苹果涂上颜色。

板书设计

课堂达标

教学反思

第五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米教案

认识米尺和米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页例

4、例5。【课程标准陈述】

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2.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学习目标】

1.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知道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2.结合米尺,认识长度单位米,通过比一比,感受1米有多高、有多长,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3.结合认识米尺,通过观察米尺刻度,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4.初步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米)。【学习重点】

在多种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学习难点】

在多种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选用合适的尺子测量黑板长度,认识米尺、用米尺量,来评价学习目标1。2.结合米尺,认识长度单位米,通过比一比,感受1米的实际长度,来评价学习目标2。3.通过总结收获,从自身找到1米的活动,来评价学习目标3。4.通过测量黑板、教室的长度,来评价学习目标4。【学习过程】

一、引入新课(评价目标1)1.活动导入。出示厘米尺与米尺。

测量铅笔的长度用()作单位,它可以用()表示。用什么尺子量铅笔的长度?来量一量。

(学生在投影上演示,教师强调测量时需要注意:把尺的刻度0对准铅笔的左端。)黑板有多长?谁来量一量?继续用用厘米尺来量,可以吗?你想选择哪一种尺子?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理由,并动手量一量黑板的长度。测量后,说出黑板长度是几米几厘米。2.点明课题。

量较短物体的长度,用厘米尺就行了,但量较长的物体长度,厘米尺就太小了,不方便。需要用老师手中长长的尺子测量方便了,像这样的尺子叫米尺,因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长度单位——米”。(板书:认识长度单位——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长度单位——米。(评价目标2)

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

1米有多高?试一试,1米的长度可以从你的脚底达到你的什么位置?再告诉你的同伴吧!

指名学生上台,用米尺测出1米的高度达到他身体的某一位置,互相比一比,感受1米的高度。

估计1米的实际长度。

你的1庹比1米大,还是比1米小?比一比。学生上台比一比1米的长度,大约比一庹略小一点。2.认识米与厘米的关系。(评价目标3)在米尺上看看1米里面有多少个1厘米?

(1)谈话:每个小组的桌上有1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用它来量比较长的物体就容易多了。

请大家拿出你们的厘米尺,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数字相同,都是从0开始,从小到大排列;刻度线相同,两根长刻度线之间相距1厘米,两根长刻度线之间有9跟短刻度线,其中正中间一根稍微长一点。不同之处就是厘米尺较短,数字较少,而米尺较长,数字也较多。)

(2)数一数,那米尺上一共有多少刻度?(100个刻度)100刻度就是100厘米就是1米。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米=100厘米。3.用米尺量。(评价目标4)问:教室有多长?量一量。

学生分组合作,测量教室的长。一人测量,一人作标记。怎样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

小结:量物体的时候,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用卷尺或米尺的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直。

三、活动巩固

1.练习一第3题(评价目标2)

2.第4题(评价目标2)

3.第5题(评价目标4)

4.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评价目标2)

四、活动应用(评价目标2)小组活动。

钢笔长15()长颈鹿高4()小华身高120()数学书长26()

要求:估计一下,用我们平时的步子走1米长的路大约要走几步?(请几个同学上来走一走)

提问:同样走1米,为什么走的步数不一样? 谈话:同学们想知道自己走1米大约要几步吗?

小组合作:在地面上量出1米的距离。每个同学都来走一走。

五、评价总结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们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长度单位——米

最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

1米=100厘米

【学习目标检测】

1.最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通常用()作单位,它可以用()表示。2.(1)量一把牙刷的长,用()做单位。(2)量篮球场的长,用()做单位。3.在()内填写合适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

教室长9()

黑板长2()

小明身高124()

课桌长50()铅笔长18()一棵大树高10()

一张床长2()

教室长10()桌子高90()

4.小刚身高有多少?

下载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看魔术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编排特点: 1、 充满童趣。本单元以儿童喜欢的“魔术”为素材,创设多种表演“情境串”。有乐趣。 2、 知识的建构有科学性。......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参加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优秀教案评选活动 青岛版小学数学(上册)第一单元 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一、本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一个信息窗组成,呈现了......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识字1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收集词语的兴趣。 4、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一单元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小学(人教版)一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廖清芳 识字1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有收集词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

    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模块

    感悟金秋,收获新知 二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模块 执笔:潘玲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围绕“多彩的秋天”来编排,共选入六篇课文(古诗有两篇),体裁多样,内容十分丰富。整组教材以秋......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第三册教案 主备:陈主娟 第一单元:认识厘米、用厘米测量 第一课时:认识厘米 教学内容:课本第1—3页 教学目标: 1.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 2.初步认识长......

    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

    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主备人:董敏 副备人: 李亚伟 窦亚菲 单元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

    2013——2014学年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2013新修订版第一单元)

    2013——2014学年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2013新修订版第一单元)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设计遵循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