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发的期盼教案

时间:2019-05-12 16:46: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白发的期盼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白发的期盼教案》。

第一篇:白发的期盼教案

活动体验——《白发的期盼》

教学思路: 《白发的期盼》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四“走进语言现场”专题的内容,文本是一则节选的广播实录。我设想以倾听广播录音的形式来组织教学,让学生在倾听中体验,通过表达倾听实现口语训练的目的。学习目标:

学会倾听,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正确倾听,二是善于倾听。结合教材内容,我主要设定了两个学习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倾听的要素,能准确传达所听到的客观信息;2.学生借助倾听,能准确领会并表达出文本所蕴含的人文内涵。考虑到广播节日所具有的听觉感染力,在学生学会倾听、善于倾听这个层面,笔者特意设定了第三个学习目标:通过活动,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赏析广播作品,能清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这三个学习目标又分别从倾听、理解、赏析三个方面提出了倾听的任务要求。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首先来做—个小游戏,我读——段文字,请同学认真听,然后请大家根据我所给的信息判断正误。

快十二点了,街上的行人不太多。珠宝店的老板正在收拾店铺。这时有一个人走了进来,好像在那里查看什么,一会儿就匆匆忙忙离开了。店里又跑出一个人:这时,警车从珠宝店门口呼啸而过。珠宝店的老板抬头看了看门外,什么话 也没有说。

多媒体投影:根据你听到的信息,判断正误: 1.故事发生的时间是晚上将近十二点的时候。()2.街上只有两三个行人。()3.珠宝店的老板正在收拾店铺,准备打烊。()4.有一个男人走进珠宝店。()5.走进了珠宝店的那个人在行窃之后慌慌张张地逃跑了。()6.店里的伙计追赶窃贼并报了警,()7.警车呼啸着追捕窃贼。()8.珠宝店的老板什么话也没有说。()学生的判断 生1:第„—项是正确的。第二项不对,因为材料里只说“街—上的行人不太多”,没说“只有两三个行人”。生2:第四项说是“一个男人走进店铺”,我好像听到老师您读的时候只是说“有——个人走进店铺”,而且也没说‘行窃”,所以第五项也是错误的。第六项也对。

生3:第七项也不对。材料里没说“店里的伙计追赶窃贼并报了警”,也没说警车在“追捕窃贼”,所以第七项也是错的。

师:你听得非常仔细。老师把这—段材料再读—遍:快十二点了,街上的行人不太多。珠宝店的老板正在收拾店铺„„”

生4:第—项和第三项也是错的。没说是“晚上”,也没有说要“打烊”。

师:也就是说,尽管题目只要求我们根据倾听到的客观信息进行正误判断,但由于同学们受到自己惯有的认知思维的影响,出现了“误听”„„(投影:参考答案)师:要避免“误听”,首先就要做到态度专注,要听仔细:第二就是要能够在听的时候适当作些记录,防止想当然”。教师说明

导入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听力检测,主要想让学生明确在倾听活动中首先要养成关注客观信息的习惯,避免下意识地判断与猜测,力求做到准确传达。设计安排这个环节时,教师在各个信息点上有意设置了一些信息干扰因素,形成判断障碍,让学生有一定的错误体验。从而使学生知道了倾听钓重要,明晰了倾听的方法。

二、学会倾听第一步:认真倾听,并准确传达出你所听到的客观信息

(出录音:1分47秒)师:这是一位记者对两位中年人的采访,你在录音中分别听到两位中年人说了些什么呢?同桌之间可以先根据所记录的信息互相交流一下,然后全班交流。生交流。

师:请两位同学来分别说一说其中那位女士和那位男士分别说了些什么? 生1:女的说,她每天早晨起得挺早的,下班回来挺晚的,一天挺辛苦。孩子上高中了,一天的家务活也忙。离她妈家也远,基本上一个月回去一次。总觉得对大人有点欠缺,有心无力,没有办法。生2(补充):孩子还没有上高中呢,只是‘面临上高中”。

师:嗯,这两位同学听得仔细,记得全面,表述也很清晰。那位先生又说了些什么呢? 生3:他跟父母住一个院里,离着不远,也就五六米,也没时间过去。他已经四十多了,工作非常忙,身体不适,太疲劳。他母亲八十多了,父亲也将近八十了,知道他们挺不容易的,但是没时间陪着他们。生4(补充):他不是没有时间过去,是因为亲生父母无所谓。还有就是他不是不孝顺。

师:同学们发现没有,这段录音的内容信息量比较大,但由于同学们态度专注,精神集中,加上有了适当的记录,我们的表达就很准确。教师说明

这是真正进入文本的第一次倾听,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导入环节提出的方法建议,避免主观判断,全面而准确地表达他所听到的内容。主要指向倾听要素之学生习惯:态度与方法,初步实现第一个学习目标。

三、学会倾听第二步: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完成对信息的分析与判断

师:倾听,使得我们的信息只能来自于对声响的捕捉,对于耳朵来讲每种声响都是一种信息,但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录音而言„—定会有一个主要意思。这就需要我们在倾听的过程中对听到的内容加以一定的分析与判断,从而明确录音所表达的主要意思。(出录音:1分35秒)生1:老人在给他养的画眉鸟洗澡,老人姓高,退休后整天和鸟做伴,连买菜都拎着鸟笼子。师:简要归纳一下,这说明了什么? 生l:老人爱鸟。

师:这是一个主要信息。那么还有吗? 生2:老人想孙子。

师:这也是一个。老人为什么会想孙子? 生3:老人爱孙子。

师:这些声音告诉了我们哪些主要信息呢? 师:录音里是怎么说的? 生4:孙子是老人从小带大的,以前一卜班不管怎么累,一见孙子就不累了。生5:拿鸟当孙子了。师:意思是说„„

生5:老人把鸟当孙子养——爱鸟就是爱孙子。教师说明

这个环节增加了难度,要求学生听完之后分析所听到的内容,这对于记录与记忆的要求都比较高。通过设问帮助学生分析所听到的内容,从中判断出主要信息,这是学会倾听的第二步,主要指向倾听要素之思维参与。

师:倾听其实不仅仅是技术层面上的事,在我们认真倾听并准确传达客观信息的前提下,我们还需要思考为什么,怎么会,我们已有的认知经验要发挥作用。比如说我们刚才知道了老人为什么养鸟,可是老人为什么要养乌呢?这就需要我们去关注话语信息背后的内容,去获得更深层次的信息,换个角度去理解所听到的内容。

说明:这里小结、提示、质疑的主要目的是要引起学生对话语背后内在信息的关注,意图指向文本的人文内涵的活动体验。(出录音:2分37秒)

师:有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说一下,录音记录了怎样一件事?要交待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几个要素。

生1:一个星期天记者到北大退休教师吴老师家里采访她。师:这段录音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 生2:吴老师的两个女儿给她寄钱,支票她都撕了。说明吴老师不需要她们物质上的帮助。

生3:吴老师说没有大病决不告诉孩子,说只要女儿们事业有成,她就满意了;还说生活原则是不拖累她们。说明吴老师和天底下所有的父母—样都希望子女平安、发达,却又不愿麻烦子女。

生4:我印象最深的是结束的时候吴老师仍在轮番地拨着两个女儿的电话。我感到这是最伟大无私的母爱,只有付出没有索取。

师:吴老师对子女没有一点点物质上的索求,一人独居不愿拖累子女,却又为什么如此锲而不舍地拨两个女儿的电话呢? 生5:吴老师并没有什么急事,可能只是为了听一听两个女儿的声音,或者想知道她们现在过得怎样。这表现了她对子女的牵挂。

师:吴老师退休了,却还每天到学校去做实验,那又为了什么? 生6:只是因为在家没事也没劲,做试验只是“等于自己玩一玩”。师:一个退休教师独自在家,“没事也没劲”,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呀? 生7:孤独、寂寞。

师:因为孤独与寂寞,所以吴老师愿意每天去学校做实验“玩”;到了周末,因为孤独与寂寞,吴老师就不由想起了国外的女儿,要拨打她们的电话——对那时的吴老师而言,能听到女儿们的声音可能就是对她心灵最大的安慰了——她需要精神上的慰藉,亲情的慰藉。

师:我们不妨再回头想想那位养鸟的高先生,他为什么要养鸟呢? 生8:也是因为孤独与寂寞。他需要寻找到一种精神寄托。

师:在对子女的牵挂与关爱的背后,我们看到了老人的孤独与寂寞。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这些老人的孤独又有谁看到了呢?吴老师的女儿看到了吗?高先生的孙子呢?先前那两个没空回家看父母的中年人看到了吗? 课题《白发的期盼》——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白发”老人们在期盼什么呢? 生10:期盼天伦之乐,期盼孩子能够常回家看看,期盼能够和自己的孩子说说话。师:这样的要求高吗?可是天底下又有几个老人能够实现这样的愿望呢? 教师说明

在倾听中体验情感,在体验中感悟主题。这个环节通过对老人“孤独”心境的解读引发学生的思考,在看似平淡的问答中阐释了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无需大多引导,无需小组讨论,在静默之中师生都感受到了心灵的触动——基本实现第二个学习目标。

四、学会倾听第三步:用心灵感受声音,用情感体验情感(出录音:3分29秒)师:这是记者在采访她的一位朋友魏先生,魏先生的父亲已经去世五年了。魏先生看到了自己父亲的孤独没有? 生1:生前没有看到,死后才明白。

师:当明白了父亲的孤独之后,他心情怎么样?他又做了什么? 生2:心情沮丧,十分后悔。他忠告所有父母都还健在的人要多陪陪父母,要多和父母聊聊天。师:你怎么理解魏先生的这段忠告? 生3:这是一个过来人的忠告,他为自己过去的疏忽而悔恨不已。

生4:他看到了老年人的孤独与寂寞,知道了父母老了需要子女的关怀和安慰。

生5:他忠告所有的子女都应关注父母的精神需求,全社会都要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教师说明

这是整个新闻广播的结尾部分,感情深沉,意味深长。承上“孤独”问题的设计。主要指向文主题的深化理解。实现第二个学习目标,为第三个目标作准备。

五、课堂小结

师:在人际交往中,倾听是一种礼貌,是人们获得尊重的一个重要途径。倾听也是一种学习,它能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作为一种技能,我们必须学会倾听。只有会倾听的人才会思考,才能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学会倾听,我们首先要有一个专注的态度,要听仔细;要有一个适当的方法,要习惯记。保证听到并传达出的客观信息完整和准确。

其次是要能对所有客观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择要梳理,学会信息归类与整合。第三要能情感参与,正确理解话语所要表达的意思,并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六、倾听拓展:赏析广播的特殊表达效果(出录音)师:相对于文本而言,广播录音有什么特别之处?你能结合文本说说这段录音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吗? 生1:录音比文字更具有感染力。比如说,文中关于魏先生与父亲度过的那个夜晚的描述,文字很平常,而录音却可以让我们从魏先生叙述的语气语调中更真切地感受到他的懊悔之情。生2:录音不可以重来,不注意或是没听清,都只能这样过去,文本可以反复读。

生3:录音能够表现文字以外的许多文字无法表现的东西,语气语调、音乐音响等都很真实。

师:看来最重要的还是声音比文字给人的触动更真实,更直接。那么你能结合录音中文字无法表现的地方说说你的理解吗?建议可以从语气、语调、语速、音乐、音响、停顿、静默等方面考虑。学生自由发言。

师:对于同样一个主题的内容,相比文本与广播,你更喜欢哪种表现形式呢?为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七、作业

课后自读广播实录全文,赏析解说串联语言。可就语言风格、结构作用两方面思考。教师说明

这个环节主要指向学生倾听兴趣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更深刻地理解节目主题。并通过文字和声音表达效果的区别感受声音的魅力,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能多角度赏析广播作品。

第二篇:《白发的期盼》教案

《白发的期盼》教案

设计指导思想

为真正体现活动体验式教学的特点,实现专题教学要求,本文的教学笔者特意准备了文本的数段录音剪辑,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倾听,在体验中学会欣赏。学会倾听,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正确倾听,二是善于倾听。教师要能够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明了倾听的要素,掌握倾听的技巧,对于文本一方面要准确传达所听到的内容,一方面要通过自主的分析与判断,准确领会并表达出文本内涵。

作为一则新闻分析,《白发的期盼》主要探讨了“老年人精神需求”的问题,对于广播节目的制作者本身的意图,学生必须在倾听中思考感悟后有所获,同时能够做出自己的表达。考虑到广播节目所特有的听觉感染力,在学生倾听、理解、表达的基础上,设计还要求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赏析广播作品,能清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通过活动体验,掌握倾听的要素,学会倾听,能准确把握并表达听到的信息。

2、通过活动体验,体验情感,感悟生活,初步学会欣赏广播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生能够在倾听活动中掌握倾听技巧,准确把握信息并予以表达。2.对于广播作品的赏析能够有自己的独特思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我读一段文字,请同学认真听,然后请大家根据我所给的信息判断正误。

(师读)快十二点了,街上的行人不太多。珠宝店的老板正在收拾店铺。这时有一个人走了进来,好像在那里查看什么,一会儿就匆匆忙忙离开了。店里又跑出一个人„„不久,警车从珠宝店门口开过。珠宝店的老板抬头看了看门外,什么话也没有说。(投影,给出信息)

1、故事发生的时间是晚上将近十二点的时候。()

2、珠宝店的老板正在收拾店铺,准备打烊。()

3、有一个男人走进珠宝店想行窃。()

4、后来从店里跑出来的人是个伙计。()

5、警车呼啸着从珠宝店门口开过只是在巡逻。()

6、珠宝店的老板什么话也没有说。()

(如此设计导入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学生在倾听文本之前对倾听要求有所了解,主要是发现问题;二是想唤起学生听的热情,改变以往的听课习惯,能够有参与倾听的冲动。一个简单的听力检测,首先想让学生明确的是倾听必须关注客观信息,避免下意识地判断与猜测,而设计所提供的信息点上一些非客观的信息干扰了学生的判断,从而使学生获得一定的错误体验。同时让学生在体验错误的基础上加深了对一些倾听要素的理解,明确了倾听的方法。)

二、倾听文本

1.出示第一段录音剪辑(从“毛女士:我在东直门卖货„„”到“陈先生:„„并不是咱不孝顺”),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并准确传达出所听到的客观信息,能概括复述录音中两位人物的说话内容。

(此环节是真正进入文本倾听的开始,是在导入的基础上对倾听要素的操练与巩固,要求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态度和方法上进入状态,迅速避免主观判断,全面而准确的记录并表达所听到的客观信息。)

2.倾听不仅仅是对声音信息的捕捉,对于一段相对完整的录音还需要加以分析判断,明确声音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出示第二段录音剪辑(从“出高先生给画眉鸟洗澡的声音”到“出逗鸟声、鸟叫声压混”)。

听完录音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在这段录音中有哪些主要信息?(2)录音里是怎么说的呢?

(这个环节首先还是指向信息的把握,因为是采访录音,对话中的信息量相对较多,这就要求学生能在倾听中分析判断出主要信息予以表达。思维参与是这一环节的重中之重。)3.倾听不仅仅是客观信息的接收与筛选,它还需要我们关注客观信息背后的内容,获得更深层次的信息。出示第三段录音剪辑(从“记者:我认识这样一位老人„„”到“„„吴老师仍在轮番地拨着两个女儿的电话”)

听完录音解决三个问题:(1)从人物身份、家庭状况、日常生活三个方面简要叙述采访对象的相关情况。(2)在这段录音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3)录音最后说“吴老师仍在轮番地拨着两个女儿的电话”这里的“仍”字表现出了老人的什么心理?联系前一段录音中那位“拿鸟当孙子”的老人的心理说说为什么。

(三个问题的设计各有侧重,第一个还是指向信息的准确把握,帮助学生有条理的表达所掌握的内容;第二个问题开始指向学生倾听的切身体验,引导学生对信息内容的的情感解读、个性解读;第三个问题是对文本深层信息的阅读导引,指向文本的人文内涵。意图通过对老人心境的体验引发学生的思考,感悟作品主题。)

4.课题名为《白发的期盼》,你认为“白发”的“期盼”是什么呢?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知道、多少人理解“白发的期盼”呢?出示第四段录音剪辑(从“魏先生:我爸临去世的那年春节„„”到结束)。

结合录音回答问题,并说说:魏先生理解自己父亲晚年的行为举动吗?他是如何做的呢?(这是整个新闻广播的结尾部分,也是情感高潮部分。这里的设计主要指向文本主题的理解与深化,让学生领悟文本深沉的人文内涵。)

三、课堂小结

在人际交往中倾听是一种礼貌,是人们获得尊重的一个重要途径。倾听也是一种学习,它能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作为一种技能,我们必须学会倾听。只有会倾听的人才会思考,才能学会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

学会倾听,我们首先要有一个专注的态度,要听仔细;要有一个适当的方法,要习惯记。保证听到并传达出的客观信息完整和准确。其次是要能对所有客观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与判断,择要梳理,学会信息归类与整合。第三要能情感参与,正确理解话语所要表达的意思,并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获得直接经验。并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四、阅读文本,对比倾听

学生直接面对文本,阅读最后一段录音内容,并再次出示录音。就声音的感染力、声响的生命力、真实感等方面与文本文字作比较,体会广播作品的特殊魅力。(这个环节一方面继续引导学生在倾听中理解、体验、感悟,更深更好的把握文本主体;另一方面又要求学生能从单一的文本学习中跳出来,通过文字、声音表现力的比较,学会对广播作品的初步赏析,拓展语文意识,真正走向生活提升素养。)

五、作业:

自由选择一段电影录音剪辑,仔细倾听并把听到的内容和感受写下来与同伴交流。

第三篇:白发的期盼同步练习

白发的期盼(节选)

一、基础训练

1.选出加点字读音全不相同的一项()A.赡.养 屋檐. 瞻.仰 詹.天佑 B.疏浚. 教唆. 竣.工 怙恶不悛. C.薄.荷 单薄. 簿.册 溥.仪 D.伦.理 纶.巾 沦.陷 美轮.美奂 2.选出字形有误的一项()A.残酷 报酬 概念 保姆 B.严竣 威胁 融恰 模式 C.境况 轮番 呼吁 弥补 D.传授 清晰 侍候 惶恐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一次活动承蒙贵公司慷慨解囊,相助,终于取得了圆满成功。

②很多老师对学生的见解不管是否独到,是否有道理,所做的只是 叫好或廉价的赞颂。③我认为,“心中有爱”应是医生人格的,只有登上它,医生才能赢得患者的尊重。A.全力 一味 制高点 B.鼎力 一味 至高点 C.鼎力 一再 制高点 D.全力 一再 至高点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这位明星曾带给观众很多快乐,不少“粉丝”竞相模仿他的表演,但这次他因醉酒驾车而触犯法律的行为却不足为训....。B.提起刘主任为群众办的实事、好事,那可真是说不尽道不完,真可谓是擢发难数....啊!C.听着他幽默风趣的谈吐,大家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D.这兄弟俩,一个擅长绘画,一个擅长书法,真可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二、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出录音)

赵女士:我有一个老领导,老伴已经去世多年了,他有好几个孩子,但都不在身边,老头退休以后就一个人在家。有一次到单位,他跟我说,这一周他就说了两句话:一句是,到公园散步,碰上

一个人问他“老大爷,您今年多大年纪了?”他回答人家;再一句话呢,是我们单位一个同事给他送报纸、杂志,他说了声“谢谢”。后来,有一天早晨,他过马路去买豆浆,结果发生车祸,老人死得很惨。

(录音止、音乐起)

记者:我一直犹豫是否用这个故事作这期节目的开篇,因为它有些令人伤感甚至残酷。如今,这位一周只说了两句话的老人已不能告诉我他真实的感受,但他却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就是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容忽视。

不容忽视的另一个原因是,我国60岁以上老人已经有一亿二千六百万。这个庞大的数字中的多少老人生活是孤独、寂寞的,我无从知道;但我敢肯定,前面提到的那位老人,他的境况在中国老人中绝不是惟一的。

5.在节选文字中,老年人生活是怎样的?

6.记者提出了一个什么看法?

7.文章一开头赵女士谈的她的一个老领导的例子有何作用?

三、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①杨澜(以下简称“杨”):您看您去过这么多地方,哪一块地方是您最心爱的?

余光中(以下简称“余”):这很难说。有人说我是乡愁诗人。我写了好多乡愁的诗,可是我觉得我的乡愁呢,不是同乡会式的,不是关乎某省、某县、某村的,因为乡愁可以升华或者普遍化为整个民族的感情寄托。这样说来呢,乡愁就不完全寄托在地理上的某一点,它不仅仅是地理的,也可能是历史的,可以说是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而且在中文里面也可以有所寄托。那一年到东北访问,我在短短的致辞里就讲到,小时候在抗战时就会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还有“万里长城万里长”。那时,我没有去过长城,更没有去过松花江,可是整个民族的一个大感情就可以融合在一起。我是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下来了。我有一篇散文,结尾两句我是这样写的:“你以中国的名字为荣,有一天,中国亦将以你的名字„„” 杨:为荣? 余:没有。

杨:没有这两个字,所以我不是诗人,就要差这两个字才好。

②杨:我们看您的人生经历,觉得您其实并没有遇到过特别大的困难,家庭很美满,生活呢,教书、写诗、写散文、写评论,也是人们想象的比较安定的生活。但您为什么却说“我写作是因为我失去平衡,心理失去保障,而心安理得的人是幸福的,缪斯不会去照顾他们”?

余:一个人不能光看他表面的职业和家庭,他内心有很多心魔,内心世界可能很复杂,比如他的愿望并没有完全达到,那就不是表面上看得出来的。我在21岁时就离开家乡,那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因为我的好朋友都忽然不见了。我投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要重新来过;而且一个人到了21岁,记忆已经很多了,所以这件事情让我念念不忘,也成为我的一个„„心结,一个中国结。

③杨: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喜欢您的诗,但人们的欣赏对象好像发生了一些变化。年轻人喜欢卡通、流行歌曲等那种节奏更快、更有形象感的东西。那么用于看白纸黑字的时间呢,相对就要减少一些了。您觉得未来的诗歌,希望在哪里呢?

余:媒体变了,价值观也就随之改变了。我向来不认为文艺要大众化,而应该小众化。可如果你连小众都维持不了的话,那就有很大问题了,像三毛也好,或者余秋雨也好,到底还是不能跟一个流行歌星比,对不对?可是,听流行歌的跟读余秋雨散文的还是不一样,所以不能够拿来比较。目前的新诗有相当多的毛病,很多诗人如果得不到知音,也应该反省一下,检讨自己的诗是不是能吸引人,这是多方面的因果现象。

④杨:现在年轻一代接触更多的是一种网络上的语言,要想保持中文原来的那种纯粹和一脉相承,已经是越来越难了。您担不担心中文的纯洁度问题,或者认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所以也要听之任之?

余:我是相当担心的,也不能听之任之。有学者说,语言就像河流,你不能阻碍它。问题是有河流就有两岸,两岸如果太模糊了,这河流就不晓得流到哪儿去了。所以很多人认为语言就由它去,它

有它的生命,其实不然。比如说我们目前的中文,如果过分西化的话,中文的特色就会荡然无存了。

(有删改)

8.这篇访谈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9.阅读访谈第①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1)如何理解余光中所说的乡愁?

(2)为什么杨澜说“就要差这两个字才好”?

10.怎样理解第②部分画线句子的含意?

11.第四部分中提到“有学者说,语言就像河流,你不能阻碍它”,而余光中认为“有河流就有两岸,两岸如果太模糊了,这河流就不晓得流到哪儿去了”。请联系中文的纯洁度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四、语言运用

12.下面是一位记者对接受采访的某著名作家之子说的一段开场白,其中有4处不得体,请找出并在下面相应的位置进行修改。

大家知道家父是一位著名的作家,作品广为流传,在文坛小有名气。我在上中学时就读过他的不少作品,至今还能背诵其中的段落。您是他老人家的犬子,能在百忙之中有幸接受我的采访,我对此表示感谢。(1)将 改为 ;(2)将 改为 ;(3)将 改为 ;(4)将 改为。

答案与解析

1.C(A项依次为shàn、yán、zhān、Zhān。B项依次为jùn、suō、jùn、quān。C项依次为bò、bó、bù、Pǔ。D项依次为lún、guān、lún、lún。)2.B(竣—峻,恰—洽。)

3.B(鼎力:举鼎之力,敬辞,大力。用在①句中比“全力”更合语境。一味:副词,单纯地。一再:一次又一次。两相比较,②句中用“一味”以必要的规范。在当今社会背景下,中文既要不断丰富和发展,更要保持其特色和纯洁度。(本题是一个探究题,要注意题干中的“联系中文的纯洁度问题”,言之成理即可。)12.(1)“家父” “您父亲”(或“令尊”)(2)

“犬子” “儿子”(3)“小有名气” “很有影响”(4)“有幸” “应邀更恰当。制高点:军事上指能够俯视、控制周围地面的高地或建筑物等。③句中显然应该用“至高点”。)

4.A(A.不足为训:不能当做典范或法则。符合语境。B.“擢发难数”形容罪行太多,无法计算。此处把意思用反了。C.“忍俊不禁”意思是忍不住发笑。此处与后文意思重复了。D.“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喻各有长处和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此处说的是两方面的特长,没有谁短谁长之意。)5.孤独,寂寞。(在第三段)

6.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容忽视。(在第二段)7.①摆出了目前有的老年人孤独、寂寞的生活状况;②引出了老年人的精神不容忽视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③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从内容、形式等方面考虑)8.①对乡愁的理解;②诗人的创作动因;③诗歌的现状与发展;④中文的纯洁度。(本篇访谈涉及四方面内容,从层次上来说也就是文本的①~④部分。每部分谈一方面的内容。)9.(1)余光中认为乡愁并不完全由地理造成,它是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可以升华为民族的感情寄托。(2)这样更有悬念,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1)这里的“乡愁”,不仅仅是地理上的,也可能是历史的、文化的。(2)省略号表达了更为丰富的内涵,更耐人寻味。] 10.(1)文学创作的动力源于作家内心世界的冲突和体验,这正是作家能够创作出优秀作品的根本原因。(2)心安理得、内心世界过于平静的人,不会产生强烈的创作愿望,也就创作不出优秀的作品。(要结合语境理解句中“失去平衡,心理失去保障”的意思。)

11.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语言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而对语言的发展不能听之任之,需要加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第四篇:白发抒情散文

清晨,窗外鸟鸣声声,三月正和春天一起穿过这人间。那复苏的婀娜柳丝,那开得正是酣畅的春花正重复着春天去岁的模样。

我窗外的万寿菊开着几朵俏丽的小红花,它们在春风中晃动着花瓣似在理红妆。而我站在镜子前窥到自己长发里白发的痕迹愈来愈多。

我每拨开一缕发丝,都会有好几根白发刺眼的亮而窗外春天那么好!这让我想起了王国维的《蝶恋花》中的几句‘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待把相思灯下诉……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我边想着‘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一声叹息从心底飘出,飘向窗外的春天。

昨天朋友和我打趣:再过三年以后恐怕你已满头白发,染了吧!黑色或别的什么颜色!

我笑:就这样吧!花开总会花落,这人世不管什么我们都需要学会接受。接受寒风的凛冽;接受春风的温柔;接受新生,接受衰老……

朋友无语,她知道我是个执拗的人。这些年我只求一个简单,简单的快乐、简单的妆容、简单的生活……我读喜欢的书,赏悦目的景,尽量为自己保留几分童真,尽量让眉目间还有丝书卷气……

我寄人间一世情深,人间还我雪满头,这自然的规律又是谁能逃离的呢?也许我们生来就是勇敢的,勇敢的爱恨、勇敢的离去……

我从家里走进春天的风里,晨风拂在脸上薄薄的凉,花园里樱花素白的花瓣在风中飘落着,一瓣一瓣似雪,飘到我的肩头,我的眉目之间。一缕阳光穿过园中鲜嫩的绿温温柔柔撒在那些花瓣儿上。

‘朱颜辞镜花辞树’,我看着那些花瓣被风拂乱,看着花落如雪。我又想起王国维的这句却觉得别样的荒凉!

我从家属院走出去,春风拂乱我的发丝,路旁的粉色樱花如初初出阁的姑娘开成娇羞的模样。广场舞的旋律就响在春天里。

我随意地望了去却见 :一位满头白发,身材清瘦的老人穿着红色的薄毛衣配一条黑色及膝盖上的短百褶裙。她穿着老式系鞋带的黑色高跟鞋,脖子上系着黑色素花的丝巾,那丝巾在风中飞。她满头白发依然那么美!

她脸上的皱纹暴露了她的年纪,她有七十多岁吧,身材绝不输于少女呢!和他跳舞的老人年纪和她相仿,他们竟然在跳探戈!他们的舞姿绝不输于我偶尔遇到的教人习舞的老师们,也是由于跳舞的缘故他们的腰身直挺,只看背影你怎么也想不到他们竟然是七十多岁的老人。

生命的美丽与优雅竟被他们诠释得如此完美!我想他们的生命中也历经过无数的风雨沧桑,到如今他们的脸上已布满了风霜。他们的满头银丝在阳光下闪亮着,那是生活无情又似有情的赠予。最可贵的是在经历过无数风雨后,他们依然记得如何优雅而孤傲地活着。

我们终知‘最是人间留不住’,那么就在有生之年记得经历磨折后优雅地转身继续前行,记得微笑,记得衣袂翩然,记得风雨皆从容!

我转身,阳光正从一棵树上刻意地穿过,留了一地斑驳的影子。风把这些影子吹得晃动着,似乎要把这浮世都荡开。

我想人生总会‘朱颜辞镜花辞树’,在满头白发时仍能对着浮世深情地微笑,翩然走过这烟雨人间也是极美!

第五篇:奶奶的白发 教案预设

第 一 课 时

(教学预案)设计构想:

扎实识字、写字教学,引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3个新的偏旁和1个多音字。

重点突破: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通课文。

难点突破:读通长句,写好生字。教学准备:教学光盘、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

1、师:金黄的向日葵露出了甜甜的笑,紫色的葡萄挂满了架,在这个充满温情的农家小院里,坐着一老一少两个人,他们是谁呢?(指名回答,点出:奶奶、“我”。)

2、师:他们是祖孙俩,瞧,他们谈得那么开心,到底在谈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课文的录音。(播放光盘)

3、交流:他们在谈论什么?(指名回答,点题并板书课题,生练习书空课题,读题。)

二、初读文本,读准字音。

1、师:读好课文能让我们认识许多的字词,学到许多的知识,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请小朋友们快快打开课本,自由地、大声地读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要多拼读几遍,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2、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3、认读生字词:

(1)出示绿色通道中的生字:指名读,正音,齐读。(2)出示田格里的生字:指名读,当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齐读。(及时正音)

(3)出示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指名读。齐读。

三、再读文本,读顺句子。

(1)出示句子:“奶奶,为什么我的头发黑黑的,你的头发是雪白雪白的呢?”

指名读,正音,评价,指导“头发”轻声的读法,与“白发”进行比较读。

(2)出示句子:“怎么啦,不高兴了吗?奶奶跟你说着玩呢。” 指名读,重点指导“奶奶跟你说着玩呢”的停顿。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及时评价,正音。相机认读多音字:“好”,并进行多音字扩词练习。

(4)分组齐读课文,说说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交流、评价,鼓励多读书)

四、指导书写生字。

1、按结构出示生字,指名分析识记方法。书空说笔顺。

2、示范写,讲解注意点。(生书空)

3、生完成《习字册》,师巡视指导。

五、课后作业 继续练习朗读课文。

第 二 课 时

(教学预案)设计构想:

扎实识字、写字教学,引导学生读通、读顺课文。凭借语言文字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读懂课文,激励表达和积累。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感情朗读走进人物内心,体味人物情感,懂得老一辈为后一辈付出的艰辛和劳苦,并学会尊重、关爱长辈不再让长辈操心。

重点突破: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真正走进人物内心,体悟人物情感。

难点突破:理解人物的对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奶奶的白发》。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主要讲了谁和谁?(指名回答:奶奶、“我”,板书:我)他们在一起谈论什么?(奶奶的白发)点题,读题。

二、精读文本,体悟文意。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课文第一自然段有一个词写到了奶奶的白发,请轻轻打开课文读一读,找一找。

1、生自由地读第一自然段。

2、指名汇报:雪白雪白(相机出示)

(1)指名读词,相机评价。

(2)指导读词:读这个词,你好像看到了像什么一样的白色? 你能读出来吗?通过评价激励朗读,体悟词意:很白很白,全白了。

3、师:奶奶的头发真白呀!那文中“我”的头发呢?

(1)指名汇报,相机出示:黑黑的。

(2)通过评价,指导读出黑得发亮的感觉。

4、引读:“我”的头发—— 奶奶的头发——

(1)师:这一比呀,我们发现祖孙俩头发的差别真是太大了!难怪文中的“我”觉得很奇怪,想不明白,却又很想知道为什么,这就是“好奇”。(课件显示变色字体)

(2)有什么让你也觉得好奇的事吗?指名结合生活实际说,师相机引导。

(3)对这些充满好奇的事儿,我们该怎么办?(交流,小结:不懂就问、仔细观察、看书、上网查资料„„)

(4)文中的小孙孙“我”跟你们一样,对不明白的事儿充满了好奇,谁来学着小孙孙好奇地问一问?(指名读,适时评价,相机指导加上表情、动作等。)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来听听奶奶是怎么说的?

1、师范读:奶奶笑着说:“这白发,一半„„,一半„„。”

2、听了奶奶的话,你明白了什么?(指名交流)板书:爸爸

3、创设情境:(音乐起)让我们把时光的镜头拉回到三十多年前,那时候,奶奶的头发也是黑黑的。后来,爸爸出生了,奶奶一天天把爸爸抚养长大,煮饭、洗衣、上班、干活,还要操心爸爸的身体和学习、工作和家庭。渐渐地,奶奶的头上有了白发。后来,我又出生了,奶奶又在忙些什么呢?(指名说,适时评价:奶奶真辛苦)

4、一天天、一年年,奶奶的头发越来越白,最后变得雪白雪白的了。怪不得奶奶会说:这白发,一半„„,一半„„。(引读)

5、奶奶真了不起,为了两代人的成长操了这么多心,忙白了头发,真辛苦!可奶奶的心里难过吗?(不难过)你能从那个词里读出来?(指名回答:笑着说)就请你笑着读一读吧。(再指名读,评价)

6、虽是辛苦的,却是快乐的,奶奶对爸爸和我的爱是无私的,这恩情比海还要深,比山还要高,这就是“情深似海、恩重如山”。(齐读)

7、听了奶奶的话,我——,没有——。(引读)

此时,我低下头,一句话都没有说,我可能在想些什么呢?(引导说话)

8、看到为爸爸和我忙白了头发的奶奶,我的心里很难过。奶奶发现了,连忙说:“怎么啦?„„?„„,奶奶„„。”(引读)

9、此时,我抬起头,望着奶奶的白发,说了什么?

(1)指名说,评价:多懂事的小孙孙!(2)指导朗读,适时评价。(表情,动作等)

(3)引导齐读:我抬起头,望着奶奶的白发,心疼地说—— 我抬起头,望着奶奶的白发,认真地说——

10、时光不会倒流,奶奶的白发也不会再变黑了,但看到小孙孙如此懂事,奶奶是快乐的,是幸福的,出示:奶奶抚摸着我的头,笑了。

(1)引读

(2)指名读,适时评价。

(3)这是充满爱的抚摸,这是洋溢着幸福的笑。让我们一起读:奶奶„„,笑了。

11、这是多么幸福的时刻,孩子们,你们又想为你们的奶奶做些什么呢?(引导说话,酌情表扬和评价)孩子们,听了你们的诉说,老师不禁想到了我的奶奶,可惜她已经离开了人世。老师真的很羡慕你们还能有好多好多和奶奶在一起的幸福时光,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学会关爱奶奶,不再让奶奶操心,好吗?

三、分角色朗读,重温爱的故事。

这是一个幸福的故事,这是一个爱的故事。让我们伴着音乐的旋律,再次走进这爱的故事吧!女生读提示语部分,男生读小孙孙的话,老师读奶奶的话。(音乐起,分角色朗读)

四、继续指导写字

孩子们,你们读得真好!我们不仅要读好书,还要写好字。上节课我们还有两个生字没有写完,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写“指”“抬”。

(1)出示生字,指名读。分析结构,说清在田格中的位置和关键笔画。示范写,生书空说笔顺。

(2)生练习在习字册上写字,师巡视辅导,及时纠正坐姿。

五、课外延伸

1、练习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课后阅读《新补充读本》P37 《棉鞋里的阳光》(1)说说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小朋友们真好奇,那就请课后好好地读一读,明天,我们一起交流阅读的快乐

下载白发的期盼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白发的期盼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奶奶的白发》教案(第二课时)(精选)

    《奶奶的白发》(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指读词语。 二、创设情境,导入第一自然段。 在一个夏天的傍晚,祖孙二人坐在庭院里,奶奶一边做着针线活,一边陪小孙子......

    妈妈的白发[大全]

    妈妈的白发妈妈的白发1有一天,我忽然发现妈妈头上有一根白发,我觉得很奇怪,我一直以为妈妈每天都很轻松,怎么会有白头发呢?于是我打算星期天观察一下妈妈都在忙些什么。我偷偷躲......

    白发的成语

    白发的成语 白发的成语1 【成语】:庞眉白发【拼音】:páng méi bái fà【简拼】:pmbf【解释】:庞:通“尨”,杂色。眉毛头发都已花白。形容老人相貌。【出处】:汉·张衡《思玄......

    奶奶的白发

    一、 启动情感,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从上学期到现在,我们已经学了很多首儿歌。最近老师又教了一首儿歌《爷爷奶奶》不知道还记不记得? 爷爷亲、奶奶好,天天为我们把心操,爷爷的......

    奶奶的白发

    《奶奶的白发》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一、二两句。 2.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一、二两句。认识......

    奶奶的白发

    《奶奶的白发》 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认识本课的7个二类生字,正确书写9个一类生字,学习3个新偏旁。 3.抓住课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白发情感美文

    最初知道人会有白发时,我只有五岁多,外婆总是让我时不时在她头上挑出一两根白发扯掉,后来大约白发增得快,两三年后便没让我挑了。那时我年幼,根本不知白发意味着什么。真正意识到......

    一根白发抒情散文

    难得的大周末,虽是北风刺骨,可这冬日的阳光愈发温暖。洗过澡,慵懒的坐在桌子前,照着镜子臭美,发现头顶那根隐匿许久的白发又冒了出来。顿时,思绪翻腾,尘封许久的感情抽丝剥茧般开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