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闻写作讲座心得体会
新闻写作讲座心得体会
“第三期青马工程”为加强校园新闻的宣传报道,帮助广大同学了解学校发生的事情,助于校园文化发展,推进校园文明建设,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培养良好的新闻意识,使青马学员具备一定的新闻写作功底。为此特邀请了党委宣传部部长助理盛晓明老师为我们青马学员讲座,盛老师的讲座很精彩,授课方式也很生动幽默,让我们听讲津津有味,授课内容丰富,让我们学生骨干了解了新闻写作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其实自从他上过我的毛概课后,我就很喜欢盛老师的授课风格了,很喜欢。校青马举行的这次新闻写作讲座,为我们这些非专业的同学创造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使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从中我初步学习和掌握了许多关于学新闻写作的知识与技巧,以及外宣的写作方法。
这次讲座中,我首先感受到一个新闻工作者对工作的严谨态度,无论你是专业或是业余,凡是写新闻,写事件必须真实。新闻就是要对最近发生的,有报道意义的事件及时报道,这就需要我们要有一颗善于思考的心。写好一篇新闻,仅有发现和思考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锻炼自己的日常写作能力,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一个实地发生的事情才是一则新闻开端和基础,你可以在写作手法小细节上虚构,但绝不是捕风捉影、无中生有,更不能弄虚作假。因为你是一个学院新闻写作者,你必须传递可靠正确信息给学校师生以及对社会上的人群,服务学校是你的职责所在。
其次,此次学习让我意识到校园新闻工作必备的素质条件,不仅需要一个较好的文字写作功底,而且更加强调对教育政策理论和校园生活的关注,所写的稿子需要具有事实行,实施性,即时性。我们在日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要不断提高对工作的理解力、生活的执行力和学习的创新力,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件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另外,要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观察研究,这样才能写出具有吸引力的新闻,这样才能写出更好的一篇新闻。所以只有熟悉教育的改革发展和方针政策,才能选择较好的新闻角度来诠释校园生活。因而我们必须要踏实地学好专业知识,熟悉各种新闻文体写法并具备敏锐新闻嗅觉,要多写、多看、勤于积累。
最后,是对常用新闻消息写作手法、重点、难点剖析和讲解。我觉得写好消息确实要要求字数尽可能少,语言尽可能简短扼要,准确无误,朴实无华。可说着容易做着难啊!我们必须要善于思考,善于观察。新闻就是要对最近发生的,有报道意义的事件及时报道,这就需要我们要有一颗善于思考的心。写好一篇新闻,仅有发现和思考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锻炼自己的日常写作能力。
总之,这次讲座虽然只有短短两个小时,可它却如指路明灯一样,为我照亮了方向。它不仅提高了我们的对新闻写作技巧和写作水平的认识,也激发了我对新闻写作的兴趣。“以贡献求支持”,“成熟从不抱怨开始”,盛老师的这些话让我顿时有种茅塞顿开之感。很有道理,我们要向这些话内容靠齐。能够收受到提升和感悟,我得感谢老师,感谢校青马,真希望学校能多开办几次这样的讲座,我相信我们的整体新闻写作水平都将会有所提高。
第二篇:新闻写作心得体会
新闻写作心得体会
如何进行新闻写作,一个从业多年的新闻工作者和一个初学者肯定会给出不同的回答,对于参加工作不久的我来说,根本谈不上什么经验,只是就新闻写作谈一点自己的体会。
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首先应该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性,要善于发现新闻线索,这是写好一篇新闻作品的前提。新闻敏感性是指新闻作者能够从纷繁复杂的日常生活中发现有新闻价值的事件的能力。面对同样一件事情,别人看不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子就能识别出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行。没有一定的新闻敏感性,就很难发现有价值的新闻,更谈不上写出一篇好的新闻作品。新闻敏感性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长期的新闻写作实践中不断培养锻炼出来的。只有刻苦学习,笔耕不辍,才能慢慢培养出善于发现的眼睛,提高自己的新闻敏感性。
其次要善于积累新闻素材,这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基础。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新闻素材的积累是十分重要的。新闻素材是进入新闻作者视野并被作者所意识,所记录的一些日常生活现象,即从社会生活摄取而来的、尚未通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没有新闻材料的积累过程,就谈不上新闻创作。同时初学者还应该注意新闻角度。新闻角度是新闻作者熟悉被报道对象的思想方法及对被报道对象各“侧面”把握水平的综合反映的结果。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记者处理采访的素材、挖掘材料的新闻价值的流程。找出最便于读者接受的角度,实质上是对材料的归纳和梳理,并对读者熟悉、接受事实起到了一个“导读”的作用。
最后要学会提炼新闻主题,这是写好一篇新闻稿的要害。新闻主题是一篇新闻作品的主旨,我们写任何东西,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到底要表现什么、反映什么,若是没有明确目的,就会泛泛而谈,没有针对性。如果想写出能够吸引人的新闻作品,就必须注重提炼新闻主题。新闻主题是灵魂,它隐藏于新闻素材之中,一旦我们把它发掘出来,它就会统领全篇,成为整篇报道的中心内容。我们要站在时代和社会的高度,坚持实事求是、不落俗套、贴近生活、读者至上等原则,运用追根究底法、对比联系法、见微知著法等方法,提炼和深化新闻主题。
第三篇:新闻写作心得体会
写作心得体会
巴特尔
各位领导,同志们,你们好!今天我代表一分厂企业文化文宣小组在这里为大家讲解我在华美公司企业文化文宣方面的一些写作经验。
在这里,首先要说的是,宣传报道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企业宣传报道有利鼓舞员工士气、提升企业形象和知名度,更是企业和谐、健康、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既然说宣传工作是企业文化的一项特殊工作,又是一项要求很高的工作,而且有着特殊的要求,我们每一名从事企业宣传报道的新人,政策性、原则性要强,要严格地遵守纪律,尤其是一个涉及企业经营情况的重大题材报道,不该泄密的不能泄密,必须经单位主要领导审稿,坚持“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这是硬规定。同时还要处处留心观察体会把握。
那么,什么可以报道,什么不可以报道呢?本人认为:就是要紧紧围绕公司总体工作思路与工作目标,结合单位生产实际情况,要突出生产组织、经营管理业绩;突出阶段性工作重点;突出重大节日、重要会议等;突出公司组织的各项活动,如计划性检修、技术改造、运营分析、技术研讨交流等;突出先进典型、岗位标兵、优秀员工事迹报道;推介先进单位集体、先进班组管理经验;注重身边的小人物的闪光点、小故事;总之,一个公司、一个单位小到员工,我想,应该报道的题材还是很多的。
在这里我想说什么是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真实的、有价值的事实的报道。先进、典型人物的报道事迹必须有说服力,令人心服口服,有教育、启发作用。所以写作时要站在公司、分厂的立场考虑问题,坚持鼓劲、引导,正面宣传为主,围绕公司主旋律,大力弘
扬企业持续发展要求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我在宣扬企业文化的同时,不定期的参加各班班前会,为员工讲解宣传和谐企业的重大意义,循序渐进的让有文学功底的员工开拓思路,善于发现,勇于写作。
大家知道,一篇新闻报道中大家最关注的是什么?就是事件本身,其它五个要素都是围绕事件在讲述、在补充。最后出现的是结果。但有些新闻是没有结果的,比如新闻系列报道的单篇新闻。通常,我们使用说新闻报道,其实就是一句话新闻。
那么怎样写好一句话新闻呢?
一句话是以简要的文字,迅速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体裁,它始终是新闻报道的主角。一句话的写作我觉得最最重要的就是导语,一个好的,生动的导语容易特别会引起读者的注意。但要贵在实在,忌空话;要简练,忌冗长;要新颖多样,忌千篇一律。导语的写作方法多样,导语具体分为四种方式,可以有叙述式,评述式,描写式,设问式,现公司一句话新闻叙述式导语用得比较多。
如何提高新闻写作的水平和技巧?
一是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修养。二是加强业务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三是重视综合素质尤其是新闻传媒素质的训练。四是关键在于不断实践和反复训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万个朋友”。新闻报道不是重复历史。过去已知发生的事实不是新闻,比如3月份发生的新闻,你4月份才去写,或者别人都知道了,你再写,就没有新闻报道的价值了。我在2010的时候就发生过类似的问题。所以说,新闻必须要及时。它不是文学作品,不是论文。新闻是饭,要保证一日的三餐。新闻重差异,求平衡,新闻就要有新闻的结构、格式。新闻要客观,准确,贴切,简练,朴实通俗。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应该注重把握四个角度:
一是思想角度,有启发性的思想常常能够吸引不少人的注意力。如一个单位
部门开展的活动,单从范围来说,算不上大的新闻,但如果从营造企业文化氛围的角度来看,却又有报道的价值。
二是特色角度,如果找准了重大活动的特色内容进行报道,就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
三是读者角度,要注意研究同员工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竟紧密相连、普遍关心的问题,选择发生班组同事工作、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才能增强新闻的吸引力。
四是时间和空间角度。有些新闻事实,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空间其重要的程度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有的事实发生在去年算不了新闻,但发生在今年却要算新闻了;要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人。” 具有了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不会感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会兴奋地发现公司内外、乃至工段班组,处处皆新闻。
我所发现的新闻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生活;然后一定要上升到理论的认知,当然,新闻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不断学习中获得的。新接触新闻的人员,不用说缺乏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是基本的新闻知识也不具备。但是,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学习,勤奋笔耕,最后才能一定能够提高自己的新闻敏感和写作能力。
最后,本人的忠告:对待写作要感兴趣,把宣传报道当作自己的一种爱好,并持之以恒地下去。不过,虚心请教,勤能补拙,多看、多听、多问、多记、多写是写好新闻稿的必要过程。我的体会是:多看就是看书、看报、看电视新闻、看网络新闻、亲自到现场察看,这些都是了解、获取、掌握新闻信息线索;
多听就是注意收听广播(调频)电台节目的信息,地方的、本省的、中央的,广播新闻节目我都经常注意收听;多问就是要有“不耻下问、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明明知道所发生的事件是一条好新闻题材,就是不清楚其来龙去脉,你不去问在场的相关人员,怎能把握新闻的变质、细节和相关背景?多记则要求你做个有心人,随身携带一个小本本,耳闻目睹的重大事件和新闻线索都应该记在本上,话说“好记性不如乱笔头”嘛。近两年以来,我养成了一个好的习惯,就是把平时所发现的,值得写的新闻报道记录下来,回到办公室或家中整理编辑。另外,也不要认为我这个月写了几篇稿子也没采用呢?这也很正常,只要是撰稿人都会有这种体会。这“五多”也就是本人二年来坚持企业宣传报道的亲身感受与体会。
作为一名新进人员或生产一线岗位职员,由于缺乏对新闻知识较为系统的学习,导致常常写出来的新闻或者格式不对,或者主题不突出,因此,写出第一篇新闻稿难免不尽如人意。要使新闻稿基本上达到发表的水平,最便捷的途径,就是虚心请教、不耻下问。只要大家根据公司阶段性宣传报道提示要求,多看各类简报内容及网络、报纸新闻的报道风格,我们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去写、去投稿,从而大大增强新闻稿件上稿率。就一定能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
2012-2-13
第四篇:大学生新闻写作讲座
会议记录
主题:新闻写作讲座
主 讲 人:张建民(副院长)
时间:2013年3月26日 下午6:30
地点:报告厅
出席人员:团委人员、各系学生干部
内容:
1、新闻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新闻:记录事实、评论,比记叙文更简洁,具有时间段性的(消息)报道。新闻的定义:新闻是以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3、举例:①在F楼(老师办公楼)后面,男女搂搂抱抱、卿卿我我,无视旁边的路人(多为老师)……
②一些同学白天没精神,晚上去上网,有时天天泡在网吧里……
评论:①交友需要浪漫,形象也需注意
②网络锻炼人才,身心也需休息
4、新闻素材:①创业超市里有2张营业执照,是市工商局发的,具有法定权益,是学生自主申请的……
②校园环境,绿绿葱葱,红花绿树相应……
5、格式:
目前,……
……,XX告诉记者:……(通过XX反映事实)
6、新闻稿不要写出公文式
好标题——新闻的眼睛
虚实结合——主副标题主标题:生动形象,吸引人 副标题:点睛之笔 7:新闻不能带个人感情
例一个劳模要到北京领奖,记者写道:劳模XX在去北京的那天,早早起来,洗脸、刷牙,洗头,吹头……
劳模从北京回来时,找到记者,就训斥记者,记者问说:我写的是事实呀。劳模说:你看。劳模拿下帽子,终日的劳作,他早已谢顶了。
感悟:在张院长的讲解下,我了解了新闻如何去写,也知道了过去的,不为人知的事实也是新闻的一种。在今后的生活中,要注意身边的事实,因为新闻就在身边。
第五篇:新闻写作讲座教案详案
新闻写作教案
教学目的:总体上给学生建立新闻写作的概念,了解新闻的分类,简单介绍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人是写作的动物,写作是人的生命和文化存在形式之一。新闻写作学也是在这一框架内的写作。因为人是需要消费新闻的动物,而新闻写作是满足人的这一消费需要的活动。
教学过程:
导语:各位同学、老师,大家好。第一次讲座由我来作主,我感到自己也是在这儿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今天我要讲的主题是《新闻写作》。大家平时可能看新闻比较多,但是写新闻比较少,是不是觉得写新闻离我们比较遥远呢?不要忙着回答,在座的各位,我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来到这里,为了共同的兴趣来到这里。这个兴趣,就是写作,当然也包括新闻写作。在我们文学社里,也许过几天,校报某篇稿子的采访任务就落在了你的头上;也许过几年,你的身份摇身一变,成了某名牌大学新闻系的学生,胸前挂着相机,两手拿着纸和笔,为了积累实践知识而穿梭在新闻的第一现场;也许再过几年,你就成为了一位知名记者,我们随手拿起报纸,就可以看到你给大家带来的信息……这一切的一切,需要我们从今天开始学起。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新闻。在中国以及其它国家,它最初是这样来的。(投影)
一、什么是新闻
(一)新闻的词源考察
1、中国古代:唐初文人孙处玄“尝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尉迟枢《南楚新闻》,主要集中为宫廷秘闻。
2、英语新闻一词News,north北方,east东方,west西方,south南方四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组合而成。苏格兰记者詹姆士在1423年首次使用新闻一词。
教师:“新闻”一词,早在我国唐朝时就出现了。唐人孙处玄曾说过“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新唐书》)。据资料记载,西方最早使用“新闻”一词的是苏格兰国王詹姆士一世。他于1423年旅行回来后对友人说:“我把可喜的新闻带给你。”他首次使用了“News”一词。不过,无论是孙处玄还是詹姆士一世,他们所说的新闻大抵是指新听到的事,与今天的新闻概念还不相同。到南宋《京本通俗小说》中,已把新闻作为“最近消息”解。1622年创刊的英国《每周新闻》则以北(North)、东(east)、西(West)、南(South)四字的第一个字母拼成News来解释“新闻”一词,意指四面八方的消息。问:了解了这些,我们就来思考一个问题,在你们看来,新闻是什么?(请一个帅哥/美女来回来,或者点班级号码。尽量使方式多样)
(二)新闻的定义
关于新闻的定义,据不完全统计,有170多种。一位外国记者曾说,有多少个新闻记者,就有多少个新闻定义。因此,中外新闻界对新闻的定义五花八门,难以尽举。较典型的有以下几种:
强调“事实”。如徐宝璜说,“新闻者,乃多数阅者所注意之最近事实”(《新闻学》)。范长江认为:“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事实”(《记者工作随想》)。
强调“报道”。较典型的是陆定一的看法,他说,“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强调了“报道”、“事实”、“新鲜”三个方面,应该说算是比较全面的概括,因此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国内许多新闻学教材和写作教材长期沿用了这个定义。
强调“传播”。如“新闻是新近变动的事实和传播”(1978年《辞海》)。
强调“信息”。如复旦大学宁树藩教授认为,“新闻是经报道(或传播)的新近事实的信息。”
教师:以上几种均是较严肃的、较严格意义上的新闻定义。还有一种对新闻的界定,严格地说不是定义,它只是强调新闻的“反常”、“猎奇”这一面。如:“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能让女人喊一声„啊呀,我的天呀‟的东西,就是新闻”。
而曾做过《纽约先驱论坛报》采编主任的斯坦利•瓦利克尔则认为,新闻是建立在三个“W”――妇女、金钱和私事――基础上的,与性、金钱和犯罪有关的事实的报道。
投影:我们对“新闻报道”的界定采用陆定一的看法,即: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提问:为什么要采用这种看法?我们来想想这个定义强调了新闻的几个方面?
明确:这一定义强调了“报道”、“事实”、“新鲜”三个方面,应该说算是比较全面的概括,因此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国内许多新闻学教材和写作教材长期沿用了这个定义。
教师:听起来我们似乎不错。那么现在假设你们都是一名小记者,要写出一篇新闻报道,你们要做到的是? 投影: 事实性、真实性、新鲜性
教师:这就是我们要说得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投影如下:
二、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教师:在这几点中,我主要要讲的是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一)事实性
新闻报道是以现实中新近发生或发现的客观事实为对象,是以客观事物最新变动状态的信息为内容的,因此客观事实的变动是新闻之母,是新闻的本源,离开了事实,新闻就不复存在。即便是新闻评论,也是来源于新闻事实和对新闻事实的评论。新闻的事实性特征同时要求其内容是具体的,常说的“新闻六要素”便是从“事实”角度着眼,即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at)、何因(why)、何果(How),简称“五W-H”。
(二)真实性
教师:我们平时经常对别人说“做人要厚道”。也就是说做人要老实,要诚实,要真实。那么,写新闻,也如我们做人一样,要尊重事实,要作真实的报道。
投影: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报道的生命和魅力在于向受众反映客观外界变动的真实情况,真实是新闻报道赖以发挥良性作用的基础和前提。
教师:如果新闻报道不真实会有什么影响呢?
投影:新闻报道传递虚假信息,信息失真、信息误导会给受众的思想和行为带来严重后果;新闻媒体也会失去受众的信任,媒体自身形象和利益会遭损害;新闻失实,还会助长弄虚作假的恶习,污染社会风气和新闻工作作风;新闻真实与否,还涉及党和政府的形象和权威的问题;从长远来看,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新闻是否真实,又关系到对历史是否负责的问题。
教师:因此,新闻工作者应高度重视新闻的真实性。
认识新闻真实性这一特征,要注意两点。一是新闻的真实性与文学作品的真实性的区别。文学的真实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真实,而新闻的真实则是客观的、具体事实的真实,它既要求所写事实、人物、细节、思想活动必须完全真实,又要求数据、引文、背景资料的准确可靠。
教师:文学作品中,可能人物的一个习惯性动作、一件“小道具”、一个巧合、甚至是一根“红头绳”等等,那是为了增加人物或故事的生动性或真实性。一般说来,不会出现错误问题——人们对文学作品在真实上的要求,相对是比较宽容的。如关汉卿《窦娥冤》中的“六月雪”,人们都能接受。感天动地,宁愿相信会有六月雪。然而在新闻中如果出现“六月雪”,就是一个常识性的错误。新闻写作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只有真实或者虚假,正确或者错误的区别。
投影:二是个别真实和整体真实的关系。有些事实就个体而言,孤立地看,它确实是真实的,但若从整体来看,它又是不真实的。如一篇报道说,一个村的农民在改革开放以后,通过解放思想,辛勤劳动,变富了,文章重点写今昔生活对比。这是真的。但关键是作者没有写他们是怎样变富的,原来,这个村的村民为了“致富”,将山林全部砍光、分光,从这一点看,报道又是不真实的。
教师:诚然,影响新闻质量有很多因素,如观察点、倾向性、立意,以及所体现的导向性等等。但在新闻采写上最容易忽略的往往是细节。采访时略有欠缺,变成文字时“想当然”一下,为了抢新闻就匆匆写进了稿件。
当记者在稿件见报后沾沾自喜时,一个电话或一封信飞来,指出你报道中存在的问题:未经核实的虚假数字、地名人名的张冠李戴、根据自己想像的描述和虚构,甚至扎眼的错别字等等。——这种硬伤,就像“弹孔”一样,直接危及的便是真实新闻的生命。
有一次,中央领导同志在中南海怀仁堂会见一个科学大会代表。大会已开了好几天了,领导接见时,一开始就说“祝贺大会胜利召开!”一语既出,声音洪亮,大家都感到茫然。“今天在怀仁堂举行闭幕式。”边上的人赶忙小声提醒,幸亏领导同志反应敏捷,他立即说“我刚才得到了一个错误的信息,应该祝大会胜利闭幕,你们这次大会开得很好。”——大家都轻松地笑了。
“闭幕”与“召开”,只有两个字的不同。写在报纸上却成了永久的错误。
这类问题,在新闻中常常发生。如某一条铁路,原定计划今天修通,记者没去现场,凭有关部门提供的一条现成稿子抢发了消息——时效对新闻来说似乎永远是第一位的。孰料,仪式因故延迟,发出去的稿子就成了假新闻,成了笑柄。许多盛大的活动,如国庆招待会春节团拜会等等,记者的大部分精力,都不在采写新闻而在核实出席人员的大名单上。你不可能认识每一位领导或老同志。一有疏漏,张冠李戴、会闹出许多麻烦来。
投影:新闻失实的表现多种多样,如无中生有、捕风捉影、夸大事实、添油加醋、曲解事实等等。概括起来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故意失实。即记者(或媒介)因自身利益的需要或其它不良、不纯的动机而蓄意搞虚假报道。二是非故意失实。这种情况或是由于记者采访未能深入、细致所致,或是因为记者认识、辨别、鉴别能力的限制所造成,或是因为记者使用的转手材料失实而造成的。
要保证新闻的真实性,要求新闻写作者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坚持实录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精神。不唯上,不唯风,不唯利,只唯实。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认识、辨别、鉴别能力,提高采访、写作的综合能力。
(三)新鲜性
新闻姓新贵鲜。新鲜性可说是新闻的本质属性。新闻的新鲜性主要包括时间新和内容新两方面。
首先是时间新。时间新指发生在一、两天之内的事件。时间新对新闻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就记者而言,要求具备较强的新闻敏感;要求具备积极的“抢新闻”意识,不能只“消极待命”,要求具备熟练的采访写作综合能力等。就记者的“装备”而言,要求具备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和条件。就写作而言,要求记者善写短新闻,或根据题材实际搞先简后详的连续报道。此外,简化审稿制度,改革新闻媒体内部体制也与新闻报道的“快”密切相关。
教师:新闻是“易碎品”,“今天的新闻是金子,昨天的新闻是银子,前天的新闻是垃圾”。就是说新闻要抢时间,在时间上是不容迟疑的。
其次是内容新。
除了时间新以外,写新闻角度也要新,要选择新的报道角度,发掘新的东西,给人以新的感受和印象。陆机说:“石蕴玉而山辉,水含珠而川媚。”新闻作品内容的“新”,就是它的“玉”和“珠”。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但并非凡“新近发生的事实”均可成为新闻,只有内容具有“新鲜性”的才可能成为新闻。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新闻的分类。
三、新闻的分类
一般而言,新闻(这里仅就新闻报道体裁而言)大体有以下几类:
(一)消息
消息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进行简明扼要、迅速及时的报道的一种新闻体裁。它篇幅短小,特别讲求时效。消息又有报刊文字消息、广播消息(口播和录音新闻)、电视消息(口播和声像新闻)。从不同的角度分,消息有多种不同的类型
(二)通讯
通讯是一种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具体、生动、及时地报道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事件、情况和问题的新闻文体。它和消息均是主要的新闻报道形式,是记者的常规武器。通讯也分报刊文字通讯,广播新闻专题,电视新闻专题等。从表现形式和内容来看,通讯也可分成多种类型。
(三)特写
新闻特写是一种“再现”新闻事件、人物或场景的形象化报道。它强调视觉印象,以描绘为主要手法,往往截取事件发展进程中的某个片断、细节或画面,绘声绘色,给人以特写镜头般的印象。新闻特写有报刊文字特写、广播特写和电视特写。
(四)深度报道
关于深度报道,一般认为它不是一种独立的体裁,而只是一种报道方式,它是完整反映重要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追踪其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的一种高层次的报道方式。各种新闻体裁都可作深度报道,几种体裁的溶合往往更适合于作深度报道。
总结:新闻体是一种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讲究真实、快捷地反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事实的实用类文体。消息、通讯、报告文学、新闻特写、深度报道等均属于新闻体。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短、快、活、强(即思想性强)是新闻体写作的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