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课题“艺术学科专题学习网站建设应用研究”结题报告

时间:2019-05-12 16:25: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子课题“艺术学科专题学习网站建设应用研究”结题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子课题“艺术学科专题学习网站建设应用研究”结题报告》。

第一篇:子课题“艺术学科专题学习网站建设应用研究”结题报告

网络信息对于艺术学科的支持与优化

宿州二中艺术教研组(执笔人:温莉 阚小玲)

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教师的思想理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就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教的就该是学生学的,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新课程改革重要的内容是课程的整合问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使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更加有趣味性,更加丰富多彩,来优化我们的艺术课堂,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这次课题的研究中,我们艺术学科的教师在音乐、美术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问题上做了一些尝试性的工作。

一、利用网络资源,体会和理解艺术的真谛

整合问题优化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它的教学方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以教师的教为主向以学生的学为主转变、打破了教师和学生的界限。教师学会使用信息技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由教学内容的设计转变为教学过程的设计,项目的学习方式是以活动为中心,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展开学习,与新课程改革一样,它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再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学习帮助,从网络中获得更丰富的知识。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感知、探求知识,形成技能,发展个性。英特尔未来教育要求我们要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和资源进行教与学,掌握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新型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1

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精神、问题解决和研究能力。英特尔未来教育给我们带来了思想的革新,让我们认识到了未来教育发展模式,让我们认识到了未来教育发展的动力在于理念的创新,用创新的理念指导教学,我们的课堂才会有生机和活力。结合网络资源,让学生体会和理解音乐。将视觉艺术的影视欣赏结合到音乐欣赏中对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影视欣赏是感染力最强的欣赏,欣赏者在观赏的同时,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体验,进一步深化对作品的理解。影视欣赏也绝不止是听觉的欣赏,视听结合的欣赏更加适合于中学生,并能帮助他们完整地体会和理解音乐。如在《走进国粹京剧》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在网上搜集了大量的视频资源,让学生通过画面的欣赏,领略了唱、念、做、打不同程式的表演,直观又形象。对所学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对这样的音乐课大为欢迎。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利用网络环境无限链接、延伸、拓展,极大地丰富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挖掘更多的感兴趣的知识,加深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融会贯通。这种学习方式给音乐课带来了无穷的魅力与乐趣,学生们对这样的音乐课表示由衷的欢迎,切实改善了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只是一个领路人,大部分的理解过程是通过大家对某一个问题的共同的讨论来实现的。让学生在网络上查询资料,充分发挥学生是主体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课本中需要了解的知识,还学到了课本以外的知识。在讨论研究的过程中形成了互帮互学、团结协作的关系。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要我们教师充分利用信息网络资源,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让教学更有生命力,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快乐地学好音乐课。

二、博客拉近师生距离

为了教学的需要,也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和教师网上交流的平台,艺术组的老师率先建立了自己的博客。美术教师的博客网名为山的那边是海、一砚花雨。音乐教师的博客网名为哈巴涅拉、雨滴飞舞。

美术博客主题鲜明、积极向上。它既是教学片段的一份采撷,也是心灵成长的一段纪录,同时也是信息化时代教师达到资源共享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综观博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类:

一、快乐美术:作为美术教师最希望看到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快乐的去感受美术、体验美术。课堂不仅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同时也是学生和老师碰撞心灵火花的地方,快乐美术真实记录了美术课堂的点点滴滴。

二、菁菁校园:记录多彩校园生活,展示当代中学生的魅力。校园的蓬勃生机,学生的个性风采和无穷想象尽显其中。

三、青蓝随笔:以青蓝代表教师和学生,寓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此类文章展示教师和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感悟和随笔。

四、多彩空间:教师个人作品展示,既有为教学需要所做的一些作品,也有教师平时的所喜所好。

五、边走边看:工作、学习、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用相机和文笔记录记录精彩片段。

六、他山之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此类文章介绍一些艺术家的作品、先进的教学理论。通过优秀的作品和理论提高认识从而推动自身的专业化成长。

音乐博客从音乐教育、教学心得、教学设计、音乐故事等几方面入手,教师和学生之间既可以通过博客进行交流又可以作为教学评价的工具,既提高了学生的眼界和审美水平又促进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独学而无友 孤陋而寡闻”信息时代博客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学习研究、工作交流的平台,也给教师提供了一个新的学习和工作方式,博客的成长亦是教师的成长。博客也是一个需要用心灵去守护,用思想去感悟的地方,在收获中去反思,在追求中去畅想,有了坚定的信念,总会达到自己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音乐教育》

《 中国美术教育》

第二篇:子课题结题报告

子课题《班级文化建设途径的研究》结题报告

发布时间: 2011/10/10阅读次数: 1276

子课题《班级文化建设途径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校于1995年建校,建校时间不长,校园文化还属于探索和初步形成阶段,但是校园文化对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引起学校领导的重视。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的通知》精神的指引下,我校开始大力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正逢此时,国家级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班级文化建设策略与机制的研究》开始了,我们感到这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难得的好机会。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得以丰富和延续的载体。因此,要想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必须依靠有特色的班级文化来支撑。为此,我们对学校的现状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发现目前尚存在着如下问题:

1、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缺乏新的管理理念,还习惯使用管、卡、压的方式管理班级。

2、班主任对班级文化建设内容和功能了解认识的不够,对班级管理和班级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认识不足。

3、有些班主任缺乏系统的班级管理方法,缺乏民主作风和民主意识,疲于应付班级的各种事物,致使整个班级没有凝聚力和自我约束的能力。

4、有些学生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消极思想和倾向日见抬头,如有的同学迷恋网吧、搞对象、学习懈怠、精神委靡;有的学生打架斗殴和社会上的闲散人员接触频繁。

5、一些学生的家庭教育不仅存在着不足,而且与学校的教育背道而驰。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力图通过多种途径构建班级文化,利用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来达到教育和管理效果,从而提升班主任的管理水平,提高学生主动参与、自我约束的能力和主人翁的责任感。于是,我们确定了《班级文化建设途径的研究》做为此次课题的研究方向。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1、挖掘班级文化的内涵,结合班级特点确定班级发展目标。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学习、交往等活动中形成的信念、价值取向、态度、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是一个班集体存在方式的总和,它是一个班集体在长期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全力塑造形成的并为全体师生所认同的班级的精神风貌的表现形式和物质形态。班级文化的本质是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精神环境,它是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构成的。具有凝聚功能、激励功能、框范功能、涵养功能。

一个具有特色的班集体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魅力的、无声的教科书,它能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审美的熏陶、塑造,具有极大的美育功能,它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力,使学生自觉的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人与环境保持和谐一致,使人在心情愉悦的氛围中获得感悟,产生蓬勃向上的力量。

我们要求各位班主任要对班级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写出调查报告,确定符合本班特点的研究方向、目标和措施。

2、结合班级文化建设的三个层面,寻找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班级文化建设通常可以通过三个层面来体现:

(1)物质层面:美化学习环境,发挥育人功能。

心理学认为: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客观现实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与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感情,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另外优美的教室与环境还可以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凡是教室环

境整洁、优美的教室,其师生荣誉感都比较强,班级的内聚力都比较大。

(2)制度层面:师生研究讨论,制定班级公约。

古人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正常运行还要靠制度。要制定合理有效的班级公约,首先要从集体利益出发;第二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方面考虑;第三从学习、纪律、生活、工作、劳动等方面入手;再就是有奖有罚,及时大力表彰先进,处罚违纪行为,关心后进生,必要的时候可以请家长一起来参与班级公约的制定。具体办法是:发动群众,小组讨论,合并提升,全体签名,督导检查。

(3)精神层面: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体现着班级的价值观,是班级一切工作和行为的理念导向,是班级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

总之,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所在,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课程,具有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

3、根据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探索班级文化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性。

(1)教育性。班级文化源于实践,并从实践中创造出来,一经形成,它对整个班级或班级中的个体都会起到一种净化、激励和促进的作用。因此,教育性是班级文化的重要特点,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2)创造性。班级文化的产生结合了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学生的年龄、周边环境等诸多因素。因此,优良的班级文化必须要有创造性,照抄照搬或者没有自身特色的班级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为此,在建立班级文化时,班主任就必须和全体同学在取得一致看法的情况下,来构筑自己的班级文化,使之具有生命力、创造力、和发展力。

(3)导向性。班级文化不仅影响学生个体的行为,而且也影响着班级的行为,引导着班级发展的方向。积极的班级文化,能够让班级学生意识到自己对班级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感受到集体的要求和期待。

(4)主体性。班级的主体是学生,班级的每一位同学都是极富个性的人,每一位同学都有不同的阅历,积累了一定的人生经验;每一位同学的个性不同,其兴趣爱好及所擅长的技能都不一样,知识的涵盖面也不尽相同。这些不同决定了集体、个体对任何意识形态认识的分歧,故我们必须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一种能为大多数学生接受的班级文化模式。因此,在建立班级文化时,我们必须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尽量多的学生能自动地接受班级文化的理念,从而使班级文化能真正发挥其在班级运作中的主导作用。

(5)驱动性。积极的班级文化能够形成催人向上的心理氛围,成为班级和学生发展的驱动力,能够促使学生孕育信心,追求成功和乐于交往,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集体的力量,集体的希望,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更加明确作为集体的一分子对集体的责任和义务,激发起为集体荣誉尽自己最大努力的强烈愿望。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学校对该课题非常重视,成立了以校长为核心,德育副校长负责、学校教科室牵头、德育干部参与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参与人员共计74人,参与班级30个。

1、认真做好培训工作,为课题研究做好充分准备。

2007年4月,总课题组组织召开了《班级文化建设策略与机制的研究》开题培训,会后我们及时组织了全体教师观看由总课题组制作的培训光盘,并把课题培训的相关内容发到校园网上,供老师们学习、参考,为更好地参与课题研究拓展思路、树立信心。

07年7 月,学校课题领导小组根据总课题组的要求,及时召开本校的课题开题培训会,学习子课题《班级文化建设途径的研究》的实施方案,详细分析学校、老师、学生和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开展课题研究给予了具体的指导,并对第一阶段的工作做了部署。

2、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保证课题研究有序进行。

学校研究方向确定后,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围绕学校课题,提出了系列子课题,供参与研究的教师们选择,课题小组要求每个实验班对本班的班级文化现状展开调研,对班级文化现状进行分析,写出分析调查报告。各位班主任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并写出可操作的班级文化建设实施方案。这样,从一开始就使课题研究与班级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使课题研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在方案实施过程中,课题组要求实施小组注重方法和效果的动态研究,本着“从班级建设中来,到班级建设中去,问题就是课题”的研究原则,根据实施效果及时矫正方法,提炼成功经验,再用于指导班级建设,从而达到课题研究与班级文化建设良性互动的研究效果。

3、定期开展评比交流活动,积极促进成果转化。

2008年10月份,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在我校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各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确定班级发展目标,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创作自己的班歌、班训、班徽,制作了班级文化建设展牌,展示了各班的班级文化建设情况。学校课题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了“我最喜爱的班歌、班训、班徽”评比活动,组织开展室内布置评比、板报评比、班风班貌评比等活动,涌现出了许多班级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刘平婷、于亚利、季宏艳老师在会上做了经验交流;举办了“主题班会观摩”比赛;开展了“诵读经典书籍创建书香校园”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对班级文化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研究成果的转化是开展课题研究工作的根本目的。某种意义上讲,只有当研究成果转化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现实决策和举措时,才能真正体现课题研究的价值。”为充分体现调研成效,我们在推进调研成果转化上下工夫。一方面以经验交流推广、应用的方式转化。另一方面以班级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提案、决定等方式下达各个班级,并以跟踪督办方式保障成果转化,有效地确保了各项调研的成果落实。

为此,2008、2009我校连续两年获得“县级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的称号。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

1、改进工作

三年中,我们通过深入推进班级文化建设,促进了学生们的健康成长,令我们感动,令我们骄傲。班中有残疾学生上下楼困难,同学们就每天课间背、扶着他上下楼,帮助他坚持来校上学;有学困生遇到难题,就有同学们给她讲题,并将自己整理得非常完整的笔记送给她;有的老师病了,学生就自发地去慰问老师,一句句真挚的话语,一封封充满关怀的信件,温暖着老师的心;楼道教室干净、整洁、美观,公共设施保存完好。在汶川地震中同学们踊跃的捐款,并自发的走上街头为灾区募捐,受到局领导的赞赏;在支援甘肃汉水“共建书屋”活动中,同学们节省自己的零花钱每人为灾区的孩子买一本新书;我们课题组老师所带的班级多个被评为“县级三好班集体”“市级三好班集体”,“状态教育先进班”、“诚信先进班集体”。同学们对自己的信心,对集体的信心更是激励着他们在成长中成熟起来。

2、提升观念

在现代教育中,班级文化建设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和重视,作为班主任,必须在班级文化建设上进行大胆的探索,不断创新,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班主任工作要定位在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要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要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充分运用制定班级发展目标、班级管理制度;创作班歌、班训、班徽;组织开展班风班貌评比、主题班会设计大赛和主题班会观摩活动等。让学生获得成功的策略,赏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舒展心灵,发挥潜能;培养学生的优势,增强他们的学习力与自信力,获得克服困难的勇气;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激励,使他们获得成功,健康成长。

3.成果展示

三年中,我校的课题研究人员结合教育实际撰写了一大批有价值的班级文化建设论文、案例,(先后获得一等奖6个,二等奖38个,三等奖74个)。我们把一段时期内课题研究人员成果论文的学习研讨作为班主任定期培训内容,不断丰富班主任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路,引领级文化建设健康发展。自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研究以来,我校开辟、制作了64块班级文化园地建设展示牌,实现了班班有文化建设园地,班班有班徽、班歌、班训,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班级精神,班级精神凝心聚力,助推了我校班级文化建设持续向纵深方向发展。

五、研究反思与讨论

在三年的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广泛研究了班级主体精神与学生个性差异之间的矛盾,深入研究了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机制,在理论与操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是课题组对班级文化经营的意义以及班级文化的内涵做出了明确的界定,对班级教育中精神文化层面的作用有了更加严谨而又富有创见的认识;二是提出了班级文化建设的构建模式,通过创作班徽、班歌、班训和制定班级目标等形式,使班级文化的作用显性化,提高了班级群体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三是课题组探索了班级学习文化的个性化浸润建设,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文化视角有了较大的变化;四是先进的教育理念在教师中得到认同,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与行为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能够更加主动自觉地对教育的许多基本问题进行思考,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得到普遍提升。

本课题立足于现状,虽然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一定的操作模式和途径,但仍需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如,班主任换届时如何做好班级文化建设的衔接工作,如何将班级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等仍需进一步研究。

第三篇:科学 课题结题报告

博乐市逸夫小学以校为本的小课题研究

《把小学科学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外

---研究怪石峪的成因》

课题结题报告

一、发现问题的过程、问题的特点和具体表现:

最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的是身边的事物,四年级下册科学课岩石单元的学习中有些孩子提出了咱博乐怪石峪奇形怪状的岩石到底是怎样形成的,虽然通过模拟实验为孩子们解释了这一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但是没能完全信服学生。所以决定以此问题为中心,师生共同经历一段科学探究活动,寻找怪石峪空穴地貌形成的原因。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怪石峪的成因;然后带着学生进行实地考察,采集岩石标本进行模拟实验。

2、充分挖掘本土资源,了解怪石峪空穴地貌形成的原因

3、激发学生探究怪石峪岩石奥秘的兴趣,进一步加强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研究的基本内容

由于怪石峪地区昼夜、冬夏温差大,岩石产生反复强烈的物理胀缩作用下崩解,再加上暴雨雪的洗刷岩面形成凹处,强风又将松散的岩屑吹走,如此反复逐渐形成了空穴地貌。

(1)让学生充分认识科学知识与学生终身学习、工作、自身发展的密切关系,提高基础科学的重要意义。

(2)纠正学生在社会生活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纠正学生不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方法。(3)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科学的兴趣。

A、探索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策略;

B、摸索小学生科学技能形成的规律及特点,有效指导学生热爱科学。

四、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的思路: 在研究过程中充分利用图片资料对照法、实地调查法、实验分析法等辅助研究活动。

研究的方法:

1、调查、摸底法:通过调查问卷,分析总结,摸清当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实验观察法。在本校三至六年级分别选出两组学生:一组三四年级学生,一组五六年级学生。

3、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4、经验总结法。课题研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归纳,撰写有关的研究报告或论文。

五、课题的研究成果与实践效果

1、学生方面

A、提高了学生认识科学的水平和兴趣,形成了良好的探究科学的良好习惯,初步培养了学生自觉探研科学的习惯,能在生活中应用简单的科学探究方法,寻找、积累生活中的科学问题,拓展自己的视野。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浓厚,积极性和主动性日渐升高,并达到了有兴趣的孩子全员参与。

B、参与学生写出简短的观察探究片段,把学生实地采集回来的岩石标本、植被标本、昆虫标本经过多次反复的分组实验、整理并分析数据最终得出了科学的结论-----怪石峪处于阿拉山口强风区,降水少,蒸发强,日照强烈,昼夜温差大,狂风携带沙石或冰雪长年侵蚀,使得岩石表面迅速崩解风化。飓风在巨石堆砌的城堡间横冲直撞,产生复杂旋流,肆意侵蚀着岩石群,经过320万年的雕刻打磨,把岩石塑造成了千奇百怪的形状,甚至雕琢出了石穴、石臼、石洞等地貌景观。并整理出学生的成果集。

C、整理并分析数据孩子们写出了调查研究报告。D、收集图片资料、影像资料和岩石标本。E、根据师生收集的图片资料、影像资料和岩石标本在学校开展了成果展。

2、教师方面

参与课题的教师在校级进行讲授公开课,设计了优秀的教学设计、案例、反思、论文等,为课题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力支撑。教师们伴随着课题也更加成熟,课堂教学也受到了教研主任及校领导的肯定。

2016年10月22日,市三小“探究怪石峪岩石的成因”课题组一行,由高娃老师带领13名学生及家长和4位课题组成员共计26人来到了距博乐市30公里处的怪石峪进行了实地探究。

孩子们的问题很多,有的做了活动前大量的预习,有的来过一两次,甚至有的孩子没听说过怪石峪,面对一张张充满好奇的脸庞,我在想咱们真是不虚此行,一次实地考察活动的收获将远远超出在学校学习一个单元的知识量。所以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喜欢上科学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才会主动的学习并富有创造性。更重要的是孩子们自己像科学家一样在进行探究。

科学课题进入实施阶段时,课题组利用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电话联系等方式与家长加强沟通交流,争取家长支持与配合,多次和学生一起去怪石峪实地考察,活动中随从的家长积极配合老师们保证了孩子们的安全,参加活动的学生也积极投入到了科学观察探究中来,有的感慨怪石峪的神奇、有的迫不及待的拿出了放大镜、还有的忙着给奇形怪状的岩石起名字呢„„总之没有一个人不被怪石峪的各种各样的形态所吸引。

通过课题实验,我们的课题老师也在不断成长,不断成熟,并积累了相关的经验,课题组的每位教师都认真撰写课题教学论文、教学心得、教学反思,不断反思,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们也在时间探究中提高了自己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同时也提高和帮助了学生养成探究科学的兴趣和习惯。

六、课题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1、部分学生在实地采集标本过程中一味的玩耍观光,忽略了本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2、大多数学生把采集回来的标本不能够按照岩石的颜色、外形、质地进行科学细致的分类。

3、个别学生的活动前收集资料这一环节准备不够充分,不能按照标准和要求逐一填写实践活动记录表。

4、根据上述存在的问题今后要把计划制定的更加细致周到,活动前准备工作要更加充分,多与各年级科学老师沟通商讨,从小培养孩子爱科学的兴趣。继续发扬优点,找到不足之处,将我校的科学课题研究工作推向新的台阶。

总之,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基础科学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热爱科学、探究科学的习惯的影响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七、参考文献 1、2011版《科学课程标准》修改稿。

2、湖北教育《科学课》2016年第三期、第六期。

3、大自然探索2016年三、五期。

博乐市逸夫小学科学课题组:叶尔登高娃

2017年6月25日

第四篇:“体验式作文”子课题结题报告

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张扬个性——“体验式作文”子课题结题报告 司春艳 发布于 2012-04-16 22:59 浏览 25 次 淄川区淄博第二十六中学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同时是“省级规范化学校”。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校就曾经开展“大容量作文”的课题实验。2007年3月,我校开展了在淄博市教研室“体验式作文”大课题下的子课题“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张扬个性”的课题研究。经过几年来的实践与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淄博市教研室针对传统观点的作文教学,提出了“体验式作文教学改革方案”。由目前中考作文的形式决定,应试作文成为许多学校作文课堂上唯一的训练形式。教师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过于注重写作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更有甚者,“以不变应万变”的训练方式也流行开来。这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观感受和体验,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张扬与发展,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致使学生作文千篇一律,言之无物,废话、假话、套话盛行。写作教学失去了原有的生命活力,作文成了只是提高考试成绩的工具,以至于违背了语文学习的综合性特点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整体性的需要。从我校实际情况出发,教师思想观念落后,作文课授课方式单一,作文教学质量不高,甚至处于几年前的停滞状态。学生写作热情更是偏低。在此背景上,结合市教研室的课题,我们提出“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张扬个性”的子课题研究。

结合教学实践,我们旨在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改变教师敷衍塞责,为上课而上课或指导过细、过多,甚至包办、代替的现状,在教师中树立开放的、融合的、全局的、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形成一种主动改革、自发研究的教科研氛围。

②改变枯燥无味、选材单

一、穷于应付的学生作文现状,积极引导学生善于从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激发创作灵感,真正使学生写出血肉丰满、情感灵动的好作文来。

③提倡“我手写我心”,作文不再是东拼西凑,断章取义,生拉硬套的产物,而是学生个性在生活中得到体现的反映,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张扬。

④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改变教师示范、学生复述;学生写作、教师批阅的现状。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调动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⑤改变单一的作文写作形式,跳出“话题作文”等应试作文的框架,使作文形式变得多样起来。

二、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具体做法。

(一)为开展课题研究搭建科研平台,为教师创造引入“源头活水”。

1、物质上创造条件。

学校给老师订阅了一定数量的、种类的教育报刊、理论专著,订购了足够 的教学参考资料,并且配备了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每个教室内都配有电脑、电视、幻灯机、录音机等;每位实验教师都配备电脑等„„这在一定意义上支持了老师们的研究工作。

2、精神上予以鼓励。我校自从建校以来,就十分注重教师对先进教育理念的学习与研究,创造机会搭建教师的自身发展平台。我们多次组织教师观看全国创新作文示范教学录像;组织教师到兄弟单位学习人家作文教学的宝贵经验;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市区两级教科研活动等等。我们组织教师到山东邹平学习“随笔化作文“的宝贵经验,并且与我校“体验式作文”子课题有机融合;派教师分批次到高阳中学学习他们的实践经验;派教师代表到杜郎口中学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等。尽管学校资金缺乏,我们还是尽最大努力支持语文组的科研工作。

3、对教师的科研成果进行奖励。

我们在《教师考评细则》中明确规定,凡是教师论文获奖,指导学生发表作文,指导学生作文获奖,教科研积极分子评比等,视等级给予精神的和物质上的奖励,从而调动教师教科研的积极性。

(二)观念上进行更新。

开题不久,我们就召开实验教师会议,同时制定课题实验计划。老师们认识到,体验式作文教学思路的提出,既是对长期应试作文教学的颠覆,也是对作文教学新秩序的建构。它改变了传统作文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回到了生活,在生活体验中实现生命的自我关怀和生命的自我提升,它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作文,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想获得体验,学生必须参与生活,主动经历和体验。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应善于给学生一双观察生活的眼睛,打开他们的心门,让他们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写出富于个性的文章。对开展课题研究来说,如果教师的思想观念得不到转变,领会不了课题理念,这样研究必定会失败。我们深深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决定在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上下功夫。

(三)制度上进行完善。

1、实验教师制定自己的教学内容。我们立足于课本来制定自己的教研计划,因为课本是一切知识的来源,尤其是我们所忽略了的“写作*综合性学习”。现在,各位教师重新对此重视起来。经过大家的共同商议,决定从每个年级的课本中选择两到三例“写作*综合性学习”来作为自己的重点的教学内容:

六年级:①我爱我家

②感受自然 七年级:①我也追“星”

②感受体育

八年级:①到民间采风去

②寻觅秋天的踪迹 ③好读书,读好书

九年级:①雨的诉说

②人间自有真情在

在开展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到图书馆、阅览室或上网查阅资料。然后将收集到的各种资料汇总、交流各自对写作专题的深刻认识。这时教师再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从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点拨指导,让学生在列出写作提纲后誊写成文。

虽然“体验”无处不在,但我们并不去刻意地、过分呆板地追求关于“体验”的花巧方式,而是注重于涓涓细流般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

2、多种形式活跃作文课。每周两节的作文课实在有限,学生的作文水平要想在短短的两节课中得到提高似乎不太可能。我们利用班级墙报、黑板报、壁报栏等形式,为学生开辟展示文采的园地;把“读书笔记”作为另一展示文采的工具,不仅提倡“读’,更要求“写”。

我校还结合国庆节期间举行的学生军训开展了一次以“军训这五天”为话题的作文竞赛活动。分为两个阶段。初赛,鼓励所有学生参加,同年级教师进行初评,每班选定十名学生参加复赛。这十名学生都已经选拔出来,并且准备一个月的时间,在期中考试之后举行复赛。届时,将选拔一、二、三等奖,对获奖学生个人、获奖班级进行表彰奖励。

同时,积极配合“语文报杯”学生作文大赛和淄川区教研室开展的“初三学生作文竞赛”活动。以此为契机,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3、教研活动记录突出对“体验式作文”理论的学习。我校规定,语文教师的教研活动记录以课题研究理论为主,利用每一点空间来实现对这一课题的贯彻实行。

4、要求每位教师必写下水作文。

为了使教师更好的指导学生作文,我们要求教师在进行作文指导时自己先写下水作文。

三、我们的研究方向。

(一)关于子课题研究的一些设想。作文教学长期以来备受关注,国内外的许多教师在这方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情智作文”,“快乐作文”,“情境作文”,“乡土作文”等。这些理论的提出,是教师尊重学生个体发展的充分体现。但是,不论哪一种形式的教学理论研究都脱离不开“生活”这个创作的根本源泉。国内外学者在研究中也认同这一点。当然,作文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学生写作的目的还是为了完成作业,应付老师,作文没有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也相对陈旧,没有把作文看成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部分,也就无从谈到关注学生的需要。

本研究课题“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张扬个性”与其他研究课题相比,同样强调生活的必要,针对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端设计提出。《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的要求。我们提倡将生活作为写作的源泉,对生活进行真切的感受和深刻理解,而不是只凭主观想象进行生搬硬造。这种感受和理解可以是直接走进大自然和社会生活进行的直接观察,也可以通过各类媒体进行间接观察。

我们注重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开阔习作思路。提倡表达真挚细腻的情感,通过对生活的真实感受,使学生个性在作文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而达到“张扬个性”的目的。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倡的,也是我们所追求的。我们更注重学生在生活中的主观体验。提倡他们将所见、所闻、所感真实生动的记录下来。并且,这种生活体验还可以由教师事先设计好活动方案,并付之实践,注重在这个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审美取向,思维方法的培养。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写作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在形成能力的同时学生个性随之灵动。

研究的依据即“体验式作文教学的指导原则”。我们认为“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张扬个性”的研究目标是多向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我们可以创设作文氛围,尽量缩小作文和生活的距离。使写作贴近学生的实际,实现“生活与作文的一体化”,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增长见识,增加体验,言之有物又有情。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还可以跨学科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尽最大限度的挖掘生活资源,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张扬个性。

(二)我们主要的研究内容。

①作文氛围的创设,内容的开放。让生活成为灵感的源泉,让作文成为生活的缩影,多方面联系,系统思考,使作文教学在深度、广度上做到既与学生的实际能力相衔接,又有利于培养和发展他们的个性。

②体验式作文生活素材、资源的研究。此研究内容在界限上与其他子课题研究有相融之处在所难免。

③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不应该将作文与思想教育割裂开来,语文教师上好作文课的同时也应该扮演“引路者”的角色。

④作文方法的研究。我们将根据学生需要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技术手段,结合多形式的操作方法,带给学生以全新的写作快乐。

(三)研究过程的设计。

第一阶段(2007、3——2007、7)方案相成阶段。由学校召开课题小组成立会议,制定相关措施,各实验教师确定自己的研究目标。

第二阶段(2007、8——2007、12)课题实施阶段。各实验教师将课题研究带入自己的作文教学课堂,以生活融入作文,以个性促进发展,将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第三阶段(2008、1—2008、7)深化研究阶段。将研究内容上升到理论层次,摸索作文课型,教师间相互展示,评比,交流,合作。

第四阶段(2008、8——2008、12)总结展示阶段。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并进行总结分析。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工作。评选优秀成果,使所有课题组成员教学理论水平再上新台阶。

(四)研究上的一些创新。创造是写作的生命,体验式作文教学首先立足于语文的综合性学习。它是一种以写作为落脚点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但是,由我们农村中学的资金水平限定,由学生家庭实际情况限定,很难开展较大范围的体验活动。于是,我们决定改变做法,结合自身实际来开展课题研究。

1、化“大体验”为“小体验”。

很多情况下我们会将学生观察体验生活的镜头缩写在室内进行。

例如我们开展的“室内品作文”活动,就是很好的形式。我们制定了“品茶”“品月”“品家乡菜”“品同桌”等的“品”活动系列。这样,所观察探讨的范围缩小之后,学生同样能够有对生活的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避免了主观想象和闭门造车。下面是学生在“品”系列作文“品茶”的作文片段:

遥想在当年明媚的阳光下,它们于山间枝头随着柔风轻盈快乐地舞蹈。自从得到一只纤手的青睐后,噩梦便开始了。几番炮制,原本光鲜碧嫩的躯体变得干瘪丑陋。而今,它们又被抛入一只细长的玻璃杯中。还没等呻吟几声,滚烫的开水就劈头盖脸地打在身上。它们在水中痛苦地翻腾着,身体被一点一点地拉长扯宽。绿色的血液从肌肤间慢慢渗出来,将折磨自己的沸水渲染成生命的绿。

渐渐地,仿佛血液已流尽,再也没有了奋力挣扎的念头。水的力量使每一片倔强的茶叶变得柔软起来。它们有的慢慢浮到水面上去透一口气,有的悠悠落到杯底去享受片刻的安闲。一分钟的沉默后,就有源于生命的茶香飘散出来,拂过鼻尖,钻进内心深处,让你萌生出一种先品为快的欲望。

作品灵动明净,语言悠然形象,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与学生课余生活紧密结合。

农村孩子有城市孩子不能比的自然条件,他们时刻与美丽温柔的大自然亲密接触。他们在承担学业的同时还会承担一定的体力劳动——跟随家长到山坡地里进行或种或收的劳动,这为孩子叙写农村生活提供了活生生的素材。我们曾经就此开展过“农村劳动”系列作为,学生大都写的生机盎然。

3、与学校活动遥相呼应。

开展一次体验式作文的活动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学生还要有正常的学习活动。怎样更好、更节约的利用学生时间呢?我们学校每次举办的课外活动让我们的作文教学有了用武之地。

演讲比赛、诗文朗诵会、辩论赛、黑板报比赛,甚至军训活动、实践基地活动都是我们体验活动的好素材。

在这一次次的活动中,动员全体学生参与进去,既高了他们自身的写作水平,也使得他们积极性得到提高,可谓一举两得。

四、我们的研究成果。

1、开展课题研究,转变了教师作文教学的理念。

实际上我们原有的作文训练方法很大程度上是在闭门造车。开展课题研究以来,老师们的视野开阔了。他们在关注学生习作(特别是习作分数)的同时,更关注了学生写作的整个过程。做到了课题伊始提出的“关注学生写作过程,看他们是否掌握了观察、阅读、搜集信息等各种方法,是否满怀激情的投入到写作过程,是否与小组内其他同学开展有效的合作与交流,是否对写作充满兴趣和信心„„” 课题组成员撰写了多篇教研论文。司春艳老师的作文课堂教学实录还在《语文教学与研究

读写天地》发表。

2、开展课题研究,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兴趣。

赵英杰同学的作文在第二届“语文报杯”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在淄川区举行的作文评比活动中,我校三名学生获得一等奖,两名学生获得二等奖。学生习作多次在《创新天地》发表,作品《月牙船》发表在《读写天地》上。

3、成功开办“山行”文学社,为学生写作搭建平台。共出版两辑社刊,发表学生作文百十篇。

4、开通“淄博第二十六中学语文组”的博客,作文师生发表作品的平台。

五、研究所得的启示。

1、个性化的作文需要个性化的老师。学生的个性来源于教师的个性。教师的个性影响学生个性的生成。

2、学生作文回归生活的时刻,是其作文闪烁最动人光辉的时刻。

3、实施课题教研,教研、教学相得益彰。提高了教师的理论写作水平和学生写作的素质。

4、积极倡导教师写作下水作文,是解决学生盲目审题、胡写乱编的根本途径。六、一些困惑。

1、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仍然感到理论支持不足。仅凭实验方案中提供的一些理论,开展更深入的研究仿佛有些底气不足。

2、课题操作性尚待完善。整个体验的过程有些漫长,有时会很难把握一个“度”。

3、有活动大于写作的嫌疑。往往是准备一两个星期的实践活动,最后的写作活动却显得并不重要了,似乎违背了开题伊始的“作文教学”初衷。

总结两年多来的课题实践活动,我们付出了劳动,也收获了珍珠。但是我们清醒的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将继续为更好的改进作文教学而努力。套用一句屈原的话就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然暂时结题,却并不等于“体验式作文”就离教学而去。我们的作文教学研究之路将无限延伸下去!

淄博第二十六中学语文组 执笔人:司春艳

第五篇:课题开题报告——学科网站群建设及应用研究

1、课题名称

《学科网站群建设及应用研究研究》

2、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计算机有规模地进入教育领域,在发达国家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我国,80年代初也已经有了相当积极的探索。在这20多年中,计算机技术本身突飞猛进,其应用更是迅速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但是,尽管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几乎已被全世界所公认,在学校里相对对其投入也很大,计算机却始终是“游离于教学的核心以外”。学校各学科课程的教学,并没有享受到多少计算机带来的效益。所以,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教学的整合,正在成为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1个热点问题。学科网站群建设及应用研究专门为整合提供素材及技术扶持,对此课题的深入研究,教师可以把先进的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中去,就像教师们在教学中使用黑板和粉笔1样自然、流畅。

3、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和发展均势

“整合”这个概念最早由英国提出。英国在“整合”实践中强调信息技术要配合教学实践,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完成1定的教与学的目标,还要利用信息技术来完成其他教学手段不能完成的任务。近几年来,世界其他教育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在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将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教学的整合放在了10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英国政府从基础教育入手,采取了有效措施,在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整合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

4、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XX年下半年以来,许多地方教育部门、1些学术机构相继举办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专题研讨会,如全国学科“4结合”教学改革试验研究总课题组举办的年会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场观摩交流会”等。许多研讨会都通过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交流,让与会者切实感受到要在教学设计中体现生本观念,着力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而且,《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2章第8条第6点还明确规定:“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是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之1。而积极参加继续教育,投身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是各级学校、全体教师在当前乃至今后1段时间内相当重要的1项工作。而本课题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为指针,同时借鉴吸取国内外有关现代技术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已有成果,丰富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既注重几年来信息技术教育的成功教学经验,又努力探索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新的教学模式,使课题研究具有创新意识和时代特色。

5、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方法

(1)本课题的主要内容是:

1、软件方面寻求合适的教学平台

2、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培训模式

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应用评价

4、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考核模式

5、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评估

(2)、本课题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调查研究法、理论研究法、评价研究法、实验研究法、信息交流研究法、评估研究法。

6、研究工作步骤

1、软件方面寻求合适的教学平台(XX年9月)

下载子课题“艺术学科专题学习网站建设应用研究”结题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子课题“艺术学科专题学习网站建设应用研究”结题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学小课题结题报告(五篇)

    《低碳环保从课堂延伸至生活的 有效途径的研究》 小课题结题报告 乌县中梁小学 马丽娟 2015.6 《低碳环保从课堂延伸至生活的有效途径的研究》 小课题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

    课题结题报告

    “新课改条件下农村中学 英语学科加强学生人文教育的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涉县河南店镇中学 李少军 摘 要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要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

    课题结题报告

    济宁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课题名称: 课题主持人: 所属单位:研究报告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的实践与研究 焦元坦 微山县鲁桥镇教育办公室 《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

    课题结题报告 文档

    扬州市“十五”规划教学研究课题 《构建乐学模式优化学生品德》 研 究 报 告 ———————— ———————— 主持人:杨嘉培 高邮市送桥镇初级中学课题组 二00七年四月......

    课题结题报告

    目录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 2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

    课题结题报告(模版)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指导策略的探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提出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

    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思品课“尊重、关爱、责任”品质培养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组负责人 何 锋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决议决定了我们......

    课题结题报告

    黄山市“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案例研究”课题实验结题报告 黟县美溪中心小学数学课题组 美溪中心小学严格按照黄山市“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案例研究”课题实验方案,在县教研室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