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 1 课 题: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课型:欣赏课 课 时:一课时1.教学目标: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2.教学重点:理解“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这一基本认识。3.教学难点: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4.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5.教学过程:(1 导入:出示 2 幅作品——〈 〉〈 〈秦始皇陵兵马俑〉、〈清明上河图〉〉提问(仔细观察上述作品后,你能理解它们所反映的历史文化以及经济、政治和生活背景吗?)教师在学生常识性地回答问题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在人类没有创造文字之前,我们对历史的了解主要是通过一些造型实物(绘画、雕塑、工艺品、建筑等)获得的。即便文字出现以后,也需要造型实物提供直观的印证。所以,一件美术作品不仅仅是由美术的意义,而且能够代表一定的文化特征,所以我们说“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2 新授:因此,我们在接触一件美术作品时,不仅要从审美的角度加以欣赏,而且要善于发掘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簪花仕女图〉〉 唐代 周昉提问:
1、从作品仕女的姿势造型中,你能看出表现了什么样的生活内容?2.从作品仕女的华美服装和精美的手饰中,你觉得唐代纺织技术与工艺水平如何3.从作品描绘的仕女面庞、体态、你能说出当时对女性的审美观吗?解释:
1、从作品描绘的几个贵妇在庭院中闲步、赏花、采花、戏犬的情节,让人感到上流社会贵妇虽然物质富足,但却精神空虚、百无聊赖。2.从画中描绘的轻纱薄翼般的华美衣裙,反映出唐代的纺织技术和工艺水平已是相当的高超。3.反映出当时对女性美的审美标准是丰腴,而非我们当代苗条。与同学讨论,共同探讨几件作品的文化意义。1.〈〈舞马衔杯纹银壶〉〉是传统的中原样式吗?2.从〈〈三彩骆驼载舞俑〉〉中的人物的面目特征来看,他们是哪里的人?4.你知道教堂和道观用途分别是什么吗?它们的外观有什么区别你能从这两种不同的建筑风格中看到两个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吗?分组讨论书中作品,教师提出要讨论的问题。服装组的图片讨论。北京街道的图片讨论。建筑图片讨论。岩画的图片讨论。
传统工艺品图片讨论。每组代表分别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6.小结: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将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与美术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对问题的整体认识和综合思维能力。教案意见:本教案的设置突出体现美术课程的人文性,旨在引导学生学会从文化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认识美术作品所折射的时代文化特征,所打上的历史烙印,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美术欣赏习惯和发现各种关系的综合思维能力个人评价:学生理解美术与社会、美术与历史、美术与文化的关系并对“美术作品以它独特的方式承载、展示人类文化”这一观点有初步的理解和认识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 2 手绘线条图象----物象的多视角表达授课时间:1 课时
(1)在对手绘线条表达物象多视角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从教学目标:多视角观察事物的习惯,全面、整体认识事物的能力和理解分析的能力,培养综合能。在绘
(2)初步掌握用手绘线条表达物象的多视画和设计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角的方法,表达物象的多个角度,对物象有个整体的认识。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分析法、分析法教学重点:对物象进行多视角观察后,能够对物象的结构、方位有明确的认识。教学难点:对物品的平面、正视、侧视图中所画的各个局部,能从空间上有正确的理解。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1.物象多视角”的理解。1实物举例。教师拿一个实物,如水壶、汽车模型,将他的前面、侧面、背面多角度让学生观察,看同一物体不同角度的特征。让学生说出物体的组成部分、结构关系,可以用简单的线条将物体的各个角度勾画出来。2.共同研讨。对物象的多视角的;理解与表达的意义。举例 A 你很熟悉的同学、老师,他们的正脸你认识,看到侧脸你也不会认错,他们的背面也认识。为什么?因为你对他们了解记住了他们的特征。因此,只有只有全面了解物象,才能更深刻感受物象。B 生活中的一些现象:a.理发时,前面的镜子,使你看到了自己正面的发型,理发师会拿一面镜子在你的头后,让你看看后面与侧面的发型。B.旅游时导游图上印出旅游景点的图象与旅游方位,使你记住了景点的特征,并且能很快找到。凡此种种说明物象多视角的表达与我们生活与艺术设计有着密切关系全面、立体的观察物体的形态、结构可以为今后的设计打下基础。3.物象多视角的表达方法。(1)将物体的结构关系进行表达,一般三个角度即可,如正面、侧面、顶面或背面,也称为“三视图”(2)将物体的形状与方位进行表达一般有主体平面图将物体的形象进行展示.(3)表达方法:用简练的线条将物体多角度形状、结构、方位表达出来。4.学生练习(1)教师拿一实物,让学生多角度观察,几分钟后收起实物,让学生根据记忆和理解画出物体的多角度的形状;或将物体放在讲台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角度想象画出其他角度。(2)画出学校的示意图。实地考察校园,画出主楼的平视图与校园平面图。(3)画出你熟悉的人物的正面、侧面和背面的头像或发型。5.评价:(1)把同一题材的多视角表达作业放在一起,分析图画是否说明了物体的形象、结构与方位,通过观察图画是否认识了物体的整体形象,讨论学习这些知识的意义。(2)将学生的设计创意进行展示。教学后记: 第3课 墨与彩的韵味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水墨画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与历史继承性。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材料和水分的关系,调动学生主动性,放开手脚,大胆创意,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对水墨画的韵味的理解和感受,并表现在自己的画上。课前准备范画数张,生宣纸数张,毛笔,笔洗,画毯,中国画颜料等。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导入新课:1.学生体验:
1拿出生宣纸和毛笔,让学生谈一谈,宣纸和图画纸有什么不同?教师总结:宣纸和毛笔以及墨是中国画的工具。这也是中国画不同于其它画种的主要特征。2让学生动手用墨和水在宣纸和图画纸上随意涂画,然后看看有什么不同?
3教师展示范画并提出问题:这些画是用什么材料画的有什么特点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这些作品是利用水和墨在宣纸上的冲化、融渗产生的浓淡变化,通过墨与彩的泼洒、点染、堆积形成墨、色、水相互辉映的效果。这种效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水墨画的韵味。2.师生共讨:(1)你知道国画的历史吗?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水墨画,顾名思义,就是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而画出来的画。中国的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所以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使它不断发展。(2)你理解水墨画的韵味吗?出示作品,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这种墨与色相互交融形成的神奇效果,令我们回味无穷,遐想翩翩。其特点在于似与不似之间,水、墨、色交融变化,颇耐人寻味,这就是中国画特有的审美标准之一“韵味”,有“韵”才美,无“韵”是不美的。3)你知道这种韵味是怎样形成的吗?教师示范: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用墨和彩点染,堆积、泼洒能形成相互辉映的效果。学生有了动手的欲望,急于想体验一下。教师因势利导。3.学生实践:教师布置作业,自己动手创作一到两幅水墨作品,用笔要大胆,注意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干湿的把握。学生作画,教师巡视,及时指导遇到的情况。
4.作品评价:提出评价标准:用笔大胆,水、墨、色相互辉映,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的把握要恰到好处。画面要体现出变化莫测的韵味。1学生互评: 2师生互评:
5.小结:这节课通过同学们的动手创作,使大家对水墨画的韵味有了很深的了解和体验,好多同学的作品都不错,希望大家课后去练习,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现,看看效果怎样?教学点评(教学反思)本课的设计,强调学生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亲身体验水墨画的独特韵味,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做到因势利导、人尽其才。对水墨画的体验,使学生体会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起到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4 中国画笔墨教学目标:1.显性内容与目标1 了解花鸟画的一些基本常识 o2 初步掌握花鸟的基本画法 o3 能临摹简单的花鸟画 o2.隐性内容与目标1对花鸟画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内涵的理解 o2中国画的内涵美、意境美。绘画中人文精神的体现
o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花鸟画特殊的表现物象的程式方法。难点:对花鸟画的精神内涵的理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绘画材料。教学设计: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欣赏导入 通过对题画诗和诗配画的欣赏导入。了解诗与画在意境上的异曲同工之妙。经典回放
欣赏古今“梅、兰、竹、菊”四君子作品,讲解其思想内涵与表现方法。感受作品的人格魅力与笔墨的情趣。互相研讨
组织学生对其所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讨论:1.画家为什么要表现这些题材 2.画家为了能在画画中体现其思想情感运用了哪些方法
学生在课前收集各种与中国花鸟画相关的资料,例如图片、文字、文章等。酝酿创作 “疏影横斜三两枝”咏梅、用古诗句或警言,给学生命题,例如“只留清气满乾坤”咏梅、“虚心劲节”竹、“犹有晚节香”菊等。
学生讨论思考用何题材来表现,并思考如何挖掘其思想内涵。教师示范
教师示范花鸟画的绘制过程,强调其程式的表现方法,并注意花鸟画的构图、题款等相关知识。学生将自己所要表现的题材用简单的构图打稿。学生作业
提出作业要求:1.能运用几种国画的表现方法如用墨、用色、造型、构图、题字等来完成作业。2,能表达画题的意境。3.注意构图,画面要求完整,包括落款题字。根据老师要求作画。展品作业教师就所提出的作业要求进行点评。
学生互相讲评作业:1.构思是否有新意与深度。2.花鸟形象把握是否有趣、特征明显。3.用笔、用墨、用色方法是否掌握。4.画面意境是否体现出来。5 一版多色版画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何为一版多色版画以及一版多色版画的类型;
2、使学生简单了解不同制版材料与不同印刷材料的一版多色版画的制作方法与过程;
3、在学习制版与印刷的过程中使学生对全局与局部关系的概念有所了解培养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锻炼动手的能力;
4、让学生学习怎样在对画面色彩的概括上从大处着眼,规划整理,对版画局部色彩处理上,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及解决的方法。教学重点
在了解了单色版画技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如何使用色彩完成一版多色版画的创作教学难点 在学生制作一版多色版画时,如何引导学生设立画面的色调(如对比与协调),对作品色相设计、归纳、组合、整理、确定后,制版印制。教学材料不同制版材料可选择木板、吹塑纸板、石膏板、胶皮扳、厚纸板等。不同印刷材料可选择水彩、水粉、丙烯、油墨等。(本课采用吹塑纸与水粉这两种材料进行一般多色版画制作)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还记得我们在第 14 册中学过的《单色版画》么?制作过程是怎样的呢?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哪位同学来说一下呢?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好,通过刚才大家对单色版画制作方法的回忆和积极踊跃的回答,看得出来,大家对版画这,同学们喜欢版画这种艺术形式令老师很高种艺术形式很感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同学们,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世界,大家学过了单色版画的制作方法,那你们想不想用色彩版画的形式来绘制心中的魅力世界么?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和探讨一版多色版画的知识和制作方法。
二、一版多色版画的含义与学生共同赏析一版多色版画的图例,总结得出:一版多色版画,顾名思义,就是利用一块版一次或多次在同一画面中印出多种色彩,并保持一致性的版画作品。
三、色彩版画与色彩绘画的不同之处以学生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总结得出:色彩绘画,例如油画,水彩画,水粉画可以利用几个色相或十几个色相与其间色、混色来绘制,最终得到一幅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绘画作品。色彩版画是在色彩绘画的基础上,根据版画画面效果的特殊要求对色彩进行归纳总结,化多为少,化小为大,化零为整。通过整理归纳后确定最终印刷的色相,通过制版印刷完成品面绘画作品。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采用“赏识教育”。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四、一版多色版画的分类教师讲解版画的制作方法,引导学生对制作版画的兴趣。同时向学生介绍一版多色版画的具体分类:一种是部分色彩法,就是在版上不同的部分涂染不同的色彩后,印染而得到。涂染色彩可以是一遍也可以使多遍,直到色彩效果满意为止。另一种是随刻随印法,即后面的色彩压前次的色彩,保留下来后刻处的原有色彩。
五、吹塑纸水粉印制作由于教学实际情况的限制,在本节教学中采用吹塑纸和水粉这两种材料来进行一版多色版画的制作最为适宜。因此本课采用以吹塑纸水粉印为例,介绍一版多色版画印制的基本方法。首先,由教师演示吹塑纸水粉印的制作方法和过程。演示的同时要及时地向学生介绍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二阶段,师生之间互相总结吹塑纸水粉印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例如:画面色调要协调,印纸和吹塑纸板印刷过程中要固定在一起,印制时注意力度等等。第三阶段,由学生动手制作吹塑纸水粉印作品。教师在学生制作的时候要随时指导。
六、作品展示评价点:造型是否新颖,色彩布局和搭配是否合理,制版印刷技法是否正确等教学反思:一版多色版画这节课是基于学生在第 14 册中所学单色版画的知识和技能基础上的再扩充。鉴于中学学生在艺术课中乐于动手的特点,在这节课的教育教学中,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先介绍一版多色版画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对其有初步的认识之后,再演示一版多色版画制作全过程,在学生对版画的制作方法了解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版画作品,最后再进行学生作品,激发他们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总体来说,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乐于积极思考,乐于积极动手制作,教学效果基本达到。
6:纸板的联想——座椅设计教材分析:一张纸条经过切割、折曲就能设计制作出各种造型新颖、风格独特的椅子,本课让学生通过座椅的设计与制作,关注生活,敢于创造。教学内容与目标:(1)
显性内容与目标:通过纸板的切割、曲折,设计制作造型美观、功能实用的椅子与沙发。初步了解立体构成知识及在设计中的应用。(2)
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椅子的设计,使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认识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培养敢于想象、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和立体造型的设计能力。在思想上关注家乡的变化,提高“三亚是我家,保护、建设靠大家”的好市民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设计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生活中充满设计,设计的前提使敢于创造。椅子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生活用品,但很少有人有意识地注意它、研究它、分析它的造型、功能、材料、色彩以及风格、品位。引导学生通过设计椅子关注生活中的其他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2)
难点:设计构思。椅子设计用材很少,技法也较为简单,关键是构思。纸板的联想是通过一张纸的切割、弯曲设计椅子,尽可能少去掉或添加纸块,这里含有立体构成的因素。教具准备:剪刀,卡纸,双面胶及各种风格纸板坐椅作品(教师)。部分学生优秀作品。学具准备:各色硬卡纸,剪刀,双面胶彩笔贴纸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导言:大家看图片并回答问题课件展示图片设问:①你能看出图片上的景物是哪里吗②你能看到与美丽的景色不协调的地方吗提问:你是否留意过该艺术椅的造型?提问:该艺术椅的作用?小结:方便.舒适.美观.情趣以三亚本市东西两河河堤上的艺术便民座椅受到人为的破坏为切入点。课件展示残缺不全的艺术卡通便民座椅展示③面对人为的破坏,作为少先队员.团员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观看、讨论自由回答:三亚河景椅子
残缺不全的艺术卡通便民座椅.例如:手、足球、动物等例如:走累了休息,好看等等。学生思考并个别回答:例如保护环境以身作则,以三亚好市民自律,爱护家园,影响家人朋友,设计更坚固更美观的便民座椅讲授新课要想设计出好的座椅就先来了解我们生活中的其它座椅.⑴生活中的椅子还有哪些呢课件展示图片生活中的座椅设问:你知道它们的社会功能、造型特点、材料、摆放的环境吗?⑵思考与讨论:课件展示问题①
体会一下坐在椅子上的感觉,座椅给你的感受是什么?点击进入:座椅的特点:座椅具有实用、舒适、稳定。以人为本②
座椅的结构你了解吗你看到的椅子都是由几条腿支撑的它们稳定吗为什么点击进入:座椅的结构: 座椅的结构一般为腿支撑点、面承重点靠背.③
你能用纸板设计制作椅子造型吗这节课我们就是把纸板想象为塑料.钢材.木版等来设计创意坐椅。课题揭示:(板书)纸板的联想——坐椅设计。课件展示设问:怎么样通过纸板来设计制作坐椅?(切换
FISH)课件展示动画教具、图例、讲解:纸板的联想(构图、卷折)小结:由一张纸上通过折、卷、利用点、线、面的角度及纸张粗细大小变化,尽量少去掉纸块或加纸块的来完成造型。注意:造型要符合现代造型设计的造型特点:简洁、艺术性强、以人为本以支撑点(椅子腿)可以是:四条 三条 两条 一条(切换
FISH)示范其中之一(四线)(两线一面)(两面)(一面)(并出示学生优秀创意作品)简述
学生看图片思考并回答:例如:①沙发、生活用椅、办公用椅、公共用椅等。②足球、逗号、花朵等。③家里、办公室、食堂、餐厅、会议室、客厅等。
学生细心体会坐着的感觉:舒服、稳定等等学生观察课桌椅,学生讨论、观察、回答:由靠背、椅面、椅腿构成。稳定,数学知识:三点确定一个平面学生欣赏 师生双边活动课堂练习以(三亚是我家“美护”靠大家)为主题① 把纸板想象为塑料、钢材、木材等材料来设计制作创意座椅.②
比一比看谁能最快设计制作出即创意、好看、实用、稳定的座椅作品可为 1、2 个小椅子或一组椅子、沙发。③
要求大胆创新,构思制作可组成小组合作可单独完成巡回辅导,必要时与学生共同完成制作,(提醒安全问题)把讲台作为学生作品的展示台。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合作并构思制作学生欣赏作品并作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展示与讨论
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并谈谈自己的创意:椅子的造型特点放在什么环境下最合适如果真投产用什么材料制作最能展示自己的创意.课堂小结
请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肯定学生的努力。从今后多留意身边的事物会发现生活中的设计无处不在。7 课 题:纸的立体组合——生活用品设计课 时:两课时课 型:制作课一
教学目标:通过立体组合的设计,理解和掌握立体构成的各种知识,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增强敢于创造的信心,体会创造的乐趣。二.教学重点: 设计的美感。通过调研、研讨、设计、制作,去感受生活用品设计的美感。本课重点就是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设计的美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三 教学难点:立体设计。既要考虑生活用品的使用功能,又要使设计既美观又有新意,这些对学生来说确有一定的难度。设计中需要立体构成的知识、纸工制作的技法及色彩搭配的能力。四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五 教学材料:色卡纸、剪子、胶水六 教学过程:1 导入:生活中的一些日常用品有的我们会认为很精美,有的我们也非常熟悉如(台灯、茶壶、桌子、椅子、家具等)有没有同学想尝试着将这些物品自己设计制作出来呢?(出示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2 新授:应当首先选择一件自己感兴趣的生活中日用品如(台灯、餐桌、茶具等)对所选定的对象进行一下分析首先确定它是由几部分组成,想象一下每部分的展开图是什么构成例如台灯是由灯罩、灯架、灯座以及电线组成将每部分的展开图画在相应的卡纸上。然后,根据图纸进行剪裁和粘贴。3 注意事项:所做物象为立体的画图纸时应考虑全面。4 教师帮助指导学生七.小结:本课制作比较困难复杂,学生应有很强的立体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如何解决这个难点,需要我们探讨。可以进行尝试抓重点、缩小范围、降低难度、开阔学生得眼界等教学方法。八. 作业:将所做物品各部分的平面展开图画在色卡纸上。教案意见:利用纸的各种立体组合关系,设计制作具有现代感的、造型美观新颖、色彩和谐的生活.
第二篇:人美版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捣练图》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欣赏与评价,使学生掌握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展示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世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从而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了解唐代人物画概况。
教学重点:欣赏、讨论画中人物的动作姿态,尤其是细节的描写。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学会分析唐代仕女画中的人物造型与其他时期人物画造型的比较,以及和西方古典绘画中的任务比较,在感性的理解学习中,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情操和认识唐代仕女画所达到的高度成就及艺术和历史文献价值。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教科书等。学具准备:收集来的资料、教科书等。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导入
多媒体播放《武则天》影视片段。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剧中人物的体型、服饰、动态等。引出问题: 1.剧中讲述的是什么朝代的故事?
2.剧中妇女的体型是胖还是瘦?她们穿戴的服饰有何特色?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我们来看看唐代的画家是如何体现他们当代的生活片段的。请同学们看屏幕。(板书课题)
二、新授
播放课件的《捣练图》全图。
(一)这是典型的中国古代仕女画,问题:什么是仕女画?
它以中国传统的长卷形式,表现了唐代宫廷妇女用木杵捣练、熨烫和缝纫的劳动场面。
问题: 1.什么是捣练? 2.什么是熨烫? 3.这幅画的作者是谁?
4.据传这幅画是宋徽宗赵佶的摹本,那赵佶是谁呢?
引导学生通过教科书或其它途径查找作者张萱及周昉、赵佶的生平及艺术特点。可在课前安排学生通过上网或有关书籍收集更多资料。
学生解答“仕女画”。学生解答“捣练”、“熨烫”。
学生查找资料,认识张萱、周昉、赵佶及相关背景。
(二)共同探讨,解读《捣练图》。
1.这幅作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捣练、织修、熨烫三个场面,请问:画中共有多少个人物?
2.画家十分注重构图的技巧,着重刻画人物的动作姿态,尤其注重细节描写,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把这些细节找出来。(播放一段古典音乐)
主要细节有:捣练部分四个妇女的朝向各不相同;左边那位妇女传神的挽袖动态;熨烫部分左侧妇女扯练时微微着力的后仰;中间熨烫妇女专注的神态;几个小孩的穿插,以及扇火小孩因怕热而回头等动作。这些细节的刻画非常真实、生动而富有生活情趣,使互相对称的构图不致呆板。
3.人物的造型(丰颊肥体)及其衣着的设色,与同时期的女性人物雕塑和绘画的造型完全一致,是盛唐时期的典型风格。
请同学们比较教科书中那三幅同时期的女性形象的画作。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
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细节描写,派代表描述。
学生对比相同时期和不同时期女性的形象及服饰,畅所欲言。
三、思考与讨论:
唐代人物画中人物造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教师再播放一组西方古代人物画作品,提出问题: 《捣练图》与你了解的西方古代人物画相比有什么不同? 同学们对这幅作品是否有新的、不同的认识?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如学生可能问:为什么唐代仕女画中的妇女都是“丰颊肥体”的?(教师启示学生从唐人和今人的审美标准进行比较。)
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或发表个人观点。教师归纳。
评价与小结这幅画着重刻画人物的动作姿态,注重细节描写。体现了中国古代工笔人物画独特的表现形式,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唐代仕女画所达到的高度成就。它对于了解唐代宫廷妇女的劳动生活,特别是她们的服饰,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四、布置作业:
课下自己查找相关资料,写一篇关于唐代人物画与不同朝代人物画以及与西方古典人物画比较的小论文,要求:1.要有自己的观点。2.条理清楚,语句通顺。3.字数不少于500字。
第一颗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
理解“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这一基本认识。
教学难点:
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2幅作品——〈〈秦始皇陵兵马俑〉〉、〈〈清明上河图〉〉提问(仔细观察上述作品后,你能理解它们所反映的历史文化以及经济、政治和生活背景吗?)教师在学生常识性地回答问题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在人类没有创造文字之前,我们对历史的了解主要是通过一些造型实物(绘画、雕塑、工艺品、建筑等)获得的。即便文字出现以后,也需要造型实物提供直观的印证。所以,一件美术作品不仅仅是由美术的意义,而且能够代表一定的文化特征,所以我们说“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二、新授:
因此,我们在接触一件美术作品时,不仅要从审美的角度加以欣赏,而且要善于发掘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簪花仕女图〉〉
唐代
周昉 提问:
1.从作品仕女的姿势造型中,你能看出表现了什么样的生活内容? 2.从作品仕女的华美服装和精美的手饰中,你觉得唐代纺织技术与工艺水平如何? 3.从作品描绘的仕女面庞、体态、你能说出当时对女性的审美观吗? 解释:
1.从作品描绘的几个贵妇在庭院中闲步、赏花、采花、戏犬的情节,让人感到上流社会贵妇虽然物质富足,但却精神空虚、百无聊赖
2.从画中描绘的轻纱薄翼般的华美衣裙,反映出唐代的纺织技术和工艺水平已是相当的高超。
3.反映出当时对女性美的审美标准是丰腴,而非我们当代苗条。与同学讨论,共同探讨几件作品的文化意义。1.〈〈舞马衔杯纹银壶〉〉是传统的中原样式吗?
2.从〈〈三彩骆驼载舞俑〉〉中的人物的面目特征来看,他们是哪里的人? 3.你知道教堂和道观用途分别是什么吗?它们的外观有什么区别?你能从这两种不同的建筑风格中看到两个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吗?
分组讨论书中作品,教师提出要讨论的问题。服装组的图片讨论。
北京街道的图片讨论。
建筑图片讨论。
岩画的图片讨论。
传统工艺品图片讨论。每组代表分别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
三、小结:
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将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与美术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对问题的整体认识和综合思维能力。
第二课 手绘线条图象----物象的多视角表达
教学目标:
1.在对手绘线条表达物象多视角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从多视角观察事物的习惯,全面、整体认识事物的能力和理解分析的能力,培养综合能。在绘画和设计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
2.初步掌握用手绘线条表达物象的多视角的方法,表达物象的多个角度,对物象有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分析法、分析法 教学重点:
对物象进行多视角观察后,能够对物象的结构、方位有明确的认识。
教学难点:
对物品的平面、正视、侧视图中所画的各个局部,能从空间上有正确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物象多视角”的理解。(1)实物举例。
教师拿一个实物,如水壶、汽车模型,将他的前面、侧面、背面多角度让学生观察,看同一物体不同角度的特征。让学生说出物体的组成部分、结构关系,可以用简单的线条将物体的各个角度勾画出来。
2.共同研讨。
对物象的多视角的;理解与表达的意义。
A.你很熟悉的同学、老师,他们的正脸你认识,看到侧脸你也不会认错,他们的背面也认识。为什么?因为你对他们了解记住了他们的特征。因此,只有只有全面了解物象,才能更深刻感受物象。B.生活中的一些现象:a.理发时,前面的镜子,使你看到了自己正面的发型,理发师会拿一面镜子在你的头后,让你看看后面与侧面的发型。b.旅游时导游图上印出旅游景点的图象与旅游方位,使你记住了景点的特征,并且能很快找到。
凡此种种,说明物象多视角的表达与我们生活与艺术设计有着密切关系,全面、立体的观察物体的形态、结构,可以为今后的设计打下基础。
3.物象多视角的表达方法。
(1)将物体的结构关系进行表达,一般三个角度即可,如正面、侧面、顶面或背面,也称为“三视图”
(2)将物体的形状与方位进行表达,一般有主体平面图,将物体的形象进行展示
(3)表达方法:用简练的线条将物体多角度形状、结构、方位表达出来。4.学生练习
(1)教师拿一实物,让学生多角度观察,几分钟后收起实物,让学生根据记忆和理解画出物体的多角度的形状;或将物体放在讲台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角度想象画出其他角度。
(2)画出学校的示意图。实地考察校园,画出主楼的平视图与校园平面图。(3)画出你熟悉的人物的正面、侧面和背面的头像或发型。5.评价:
(1)把同一题材的多视角表达作业放在一起,分析图画是否说明了物体的形象、结构与方位,通过观察图画是否认识了物体的整体形象,讨论学习这些知识的意义。
(2)将学生的设计创意进行展示。
第三课
用装饰色彩来表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全面了解装饰画及民间艺术中装饰色彩的特点,了解装饰色彩在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学习和掌握装饰色彩的用色方法,运用装饰色彩创作装饰画,提高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装饰色彩的美感,欣赏民间艺术,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装饰色彩在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的应用,了解装饰画在造型手法和用色方法上的特点,运用装饰色彩创作装饰画。
教学难点:装饰画的造型突出夸张变形,色彩鲜艳、对比强烈。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回顾已学装饰画知识: 欣赏具有装饰风格的大师作品:
让学生对装饰画及主要表现形式有较为全面地了解。
【设计意图】:感悟大师绘画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全面而深入地了解装饰画,为下一步学习装饰色彩奠定基础。
三、导入新课:
1.对比欣赏《公鸡》:分析装饰色彩与写实色彩的不同 学生思考:装饰色彩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教师小结:装饰色彩与写实色彩的主要区别: ①写实色彩
从客观真实的角度来观察、分析和再现色彩关系,把物体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做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来研究、来表现的。
②装饰色彩 以固有色为基础,研究色彩的平面性与装饰性。装饰色彩一般排除自然界中光源色与环境色的影响,把自然界中的色彩关系综合、概括、抽象出来,利用色彩的浓淡、冷暖、明暗、互补等对比手法进行色彩的艺术创造。装饰色彩可以不再是物体本身的自然颜色,而是人们根据审美需要,对色彩进行多种艺术处理和加工,装饰色彩是人们对自然色彩的再创造,是人们主观赋予物体的一种抽象色彩。
2.赏析作品:《老子出关》、《耱地》,分析画面主要内容及色彩特点。
3.民间艺术品欣赏:了解民间艺术中装饰色彩的特点和表现方法
4.讲授装饰色彩及涂色方法:
装饰色彩是提取自然形象中的色彩,进行夸张和对比,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给人以质朴、真挚的感受。
民间的装饰色彩常用补色的对比关系如:红与绿 橙与蓝黄与紫 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规律:原色搭配、纯度高、对比强烈 学生活动:从色相环中找对比色
注意无彩色的灵活运用:平衡、稳定画面
【设计意图】:学习装饰色彩知识,了解装饰色彩的基本概念以及民间装饰画的常用色彩,为学生灵活运用装饰色彩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学生涂色:
学习民间艺术的装饰色彩,为黑白装饰画作品涂色,完成一幅色彩既鲜艳又和谐的装饰画作品。
要求:色彩鲜艳、明快,对比强烈,画面整体和谐 教师巡视辅导,及时解决学生涂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五、学生作品展评并总结:“炫彩世界”----装饰画作品展
六、课后拓展:留心观察生活中的装饰色彩,创作出更多优秀的装饰画作品
第四课
用色彩表达情感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水墨画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与历史继承性。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材料和水分的关系,调动学生主动性,放开手脚,大胆创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水墨画的韵味的理解和感受,并表现在自己的画上。
课前准备
范画数张,生宣纸数张,毛笔,笔洗,画毯,中国画颜料等。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导入新课: 1.学生体验:
(1)拿出生宣纸和毛笔,让学生谈一谈,宣纸和图画纸有什么不同?教师总结:宣纸和毛笔以及墨是中国画的工具。这也是中国画不同于其它画种的主要特征。
(2)让学生动手用墨和水在宣纸和图画纸上随意涂画,然后看看有什么不同?(3)教师展示范画并提出问题:这些画是用什么材料画的?有什么特点?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这些作品是利用水和墨在宣纸上的冲化、融渗产生的浓淡变化,通过墨与彩的泼洒、点染、堆积形成墨、色、水相互辉映的效果。这种效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水墨画的韵味。
2.师生共讨:
(1)你知道国画的历史吗?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水墨画,顾名思义,就是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而画出来的画。中国的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所以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使它不断发展。(2)你理解水墨画的韵味吗?
出示作品,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这种墨与色相互交融形成的神奇效果,令我们回味无穷,遐想翩翩。其特点在于似与不似之间,水、墨、色交融变化,颇耐人寻味,这就是中国画特有的审美标准之一“韵味”,有“韵”才美,无“韵”是不美的。
(3)你知道这种韵味是怎样形成的吗?
教师示范: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用墨和彩点染,堆积、泼洒能形成相互辉映的效果。学生有了动手的欲望,急于想体验一下。教师因势利导。
3.学生实践:
教师布置作业,自己动手创作一到两幅水墨作品,用笔要大胆,注意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干湿的把握。学生作画,教师巡视,及时指导遇到的情况。
4.作品评价:
(1)学生互评:(2)师生互评:
5.小结:这节课通过同学们的动手创作,使大家对水墨画的韵味有了很深的了解和体验,好多同学的作品都不错,希望大家课后去练习,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现,看看效果怎样?
第五课
中国山水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画家之情的,是如何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美中表达中国人的自然观和审美观的。初步理解对意境的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
能力目标:尝试创作一首小诗或散文,概括的表达出所喜欢的山水画的意境。通过查找、收集有关山水画家及作品的资料,使自己对我国古今著名的山水画家及艺术风格有所了解。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分析、理解,了解山水画的成就及有关画家,使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感受自然与艺术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
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空白、墨色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的。
教学难点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思想、技巧和形式上的不同点是什么。
教学方法 启发法
演示法
观察法
情景创设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艺术是文化的产物,故,艺术要与文化相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浩如烟海,而中国画的形式和一般的绘画形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梦溪笔谈》中说到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唐代诗人、画家王维得到客人送的《按乐图》很兴奋,王维说这是画的《霓裳羽衣曲》第三遍的第一段,客人不信,请来乐工演奏那段舞曲,这才信服。因此说,图画只能画出一瞬间的演奏活动即“止(只)能画一声”而不是一段舞曲的演奏过程。唐代诗人徐凝在题画诗中这样写道“一水寂寥青霭合,两崖崔萃白云残;画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声出树难”诗的前两句是写画中景,后两句是诗人发出的感叹:画家挖空心思,终究画不出“三声”连续的猿啼,因为他止(只)能画一声,而凄楚动人的猿三声,是画面上表达不出的,此绘画之弊也……。然诗歌(词、赋)却能做到表现时间、空间、环境、音乐、舞蹈等,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及万事万物的刻画等──包罗万象 ;也正好弥补绘画之不足。但诗是含蓄的,不及画的直观通俗易懂。历来有诗、书、画同源之说,三者的最高境界是“诗情画意”;都是写心、写思想、抒发感情的。因此,从根本上说,三者是相通的。激发兴趣,敢于质疑,以达到共同探究的目的。
由故事引入。
二、新课
1.分析中国画作品《平沙落雁》。请同学们总结一下画面:溪流、荒滩(荒漠)、弹琴的老人、大雁……。在一望无垠、贫瘠的荒原上,没有树、没有草,没有野兔的奔跑、也没有牛羊的欢叫;有的只是那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漠和那一阵阵卷带着黄沙的寒风掠过……。屈大夫(我们把画中人看作屈原)在那溪边独自抚奏着古琴,时而委婉忧伤,时而悲怆激昂;陪伴他的只是那涓涓的溪流;荒漠俯首、溪流停吟,仿佛在听他述说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与大丈夫的壮志未酬……。一群大雁掠过头顶,“呀呀”地自南飞去,屈大夫多么希望那高飞的大雁和潺潺的流水能尽带走自己满腹的哀愁啊。依画之意境作诗:平地风起愁近秋①沙飞卷带百花休②落幸③屈子《离骚》④奏,雁去流水《九辩》⑤忧。
【解释】①愁近秋:古代不得志的文人对秋天的到来,总觉惆怅悲痛不已。②休:休息,这里指花谢了。③落幸:失落[失去],宠幸。④《离骚》:我国著名诗人屈原所作的文章。骚:即发牢骚。⑤《九辩》:屈原流放时做的第一篇为己辩白的文章。诗的释义: 在戈壁荒漠的平原上,忽然刮起一阵阵寒风……秋天到了,万物将失去春的生机,是多么令人愁怅呀。秋风吹起黄沙,打在美丽的花朵上,使花儿凋谢,也卷带着许许多多零落的花瓣,飞向天空、漂落远方。正在流放中的屈原面向旷野、溪水,一边弹奏着古筝,一边吟唱着《离骚》、《九辩》曲;他多么希望那南飞的大雁和涓涓的溪流能尽带走自己的满腹愁绪呀。
2.《江山如此多娇》 磅礴旭日升中华,九州沐浴金彩霞。世纪更替逐浪高,国昌民种富贵花。《江山如此多娇》付抱石、关山月
三、《万山红遍》 红遍万山染成林,飞流直下显白练。幽燕大地升紫气,而今华夏小康里。万山红遍 李可染
通过欣赏、观察、讨论,理解画的意境。讨论画的意境。
三、练习
进一步分析中国山水画是如何表现意境的。学生按几个小组分析讨论课本第8—9页的山水画作品,并在班上交流。讨论题:
(1)画家生活的背景与时代。(2)画家的风格及著名作品有哪些?(3)你在作品中看到了什么景物?
(4)你能通过作品“读出”什么样的意境?(5)这幅作品给你什么感受?
四、小结
通过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到历代画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画家之情的,是如何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美中表达中国人的自然观和审美观的。理解了意境是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
第六课
中国画的形式美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对中国画的形式美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画的整体认识和理解
能力目标:认识中国画是通过笔墨、色彩、章法等外在形式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悟到中国画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并内化为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重点
赏析中国画的笔墨美感。
教学难点
中国画形式美各因素的价值判断(对形式美的把握)
教学方法
启发法
演示法
观察法
情景创设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万山红遍》的作者是谁?
2、《溪山行旅图》的作者是谁?
3、《江山如此多娇》的作者是谁? 复习导入
二、新课
中国画的形式美是指在大小横竖不同的画幅中,通过构图将点、线、形、色等形式因素,按表现需要有规律地组合起来所呈现的多样统一的美感。在形式美的方面,大致有以下因素:
1.形象之美
无论工笔画或写意画,必须以一定的形象为基础。但是,中国画历来讲究“以形写神”,表现任何物象,形似仅仅是手段,神似才是目的。古代为人物画像,称作“传神”。齐白石笔下的青蛙、虾、小鸡等动物,使人看了感到生动活泼,有稚拙的童趣,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2.笔墨之美
充分运用毛笔的性能,驾驭墨与色在宣纸上的渗化效果,表现不同物体的形状、质感、量感,塑造出生动完美的艺术形象,这种综合性的技巧在中国画中统称笔墨,它是中国画造型的基本语言。中国画以线造型,墨分五色,以行笔的快慢、顿挫、提按与墨色的干、湿、浓、淡、枯焦等,干湿巧拙、涩畅互相交替使用,虚实相生,“笔为墨骨,墨为笔充,”从而表现出天地万物,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使观者得到美的享受。
3.色彩之美
中国画有独特的特点。以画法分,又白庙、水墨淡彩、重彩、墨骨、勾勒填彩,又有泼墨泼彩等。各种不同的画法与丰富的色彩运用,构成了中国画独特的民族特色,使之成为东方绘画的代表,是世界绘画重要的品种之一。
4.章法之美
中国画的形制有多种,如中堂、条幅、横披、手卷、斗方、册页、扇面等,在大小、长短方圆不同的形制中合理按排表现的物象叫做章法。每幅画面上有主次、疏密、节奏、变化,并可以留白,有笔墨处为实境,可以是天、地、云、水、烟、气、雪等,给观者以丰富想象的余地。中国画上的提款与印章,也是画面构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好的书法与篆刻可以为画面增色,款与印的大小、位置、文字也有很多讲究。介绍中国画的形式美。(播放课件欣赏贾又福的《太行丰碑》)
欣赏理解中国画的形象美
理解笔墨之美(课件播放潘天寿的《露气》)
理解色彩之美(课件播放李可染的《万山红遍》
理解章法之美(欣赏扇面、册页、框裱类作品。)
三、练习
1.用已学过的中国画表现方法,试作一折扇或团扇,并加盖或添画印章。
2.简述欣赏中国画的心得体会。
四、小结
通过体验中国画的形象、笔墨、色彩章法的美感,使我们能够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对中国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感悟到具有高度文化内涵的中国画精髓,更加热爱祖国的民族艺术。
第七课
三位中国美术家
教材分析:美术欣赏以美术作品为对象,美术作品由结合为有机整体的内容和形式两部分构成。所以,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就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着眼,进而整体地把握和理解美术作品 ——既体验审美感动又获得思想认识,既把握艺术价值,又理解社会价值。美术作品通过视觉接受作用于人的精神情感,这种作用主要来自美术作品的精神内涵(即内容)。美术作品的内容是美术家在作品中以一定的美术形式表现出来的,即美术形式是美术内容的存在方式。美术欣赏作为从视觉接受到理性认识的过程,美术形式无疑具有先行性,欣赏者必须通过对作品形式的感受、释读、体验,才能把握到作品的内在意蕴(即内容),这里的 “内容”不是狭义上指一些主题性绘画中的故事、历史人物或情节,而是指所有美术形象所具有的审美的精神内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学会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美术作品;(2)了解这三位美术大师及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及风格特点;(3)学会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后分析、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1)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欣赏、审美水平;(2)体会中国传统的绘画发展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3)通过作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三位大师的美术作品。教学难点: 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一、课前准备的相关资料 布置课前学习任务。教师要求学生查阅书籍,或上网查询网页、网站,收集、整理和绘画作品和作品相关的信息资料。(可制成读书卡片)。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教师:课件依次展示三幅美术作品:
1、《清明上河图》 作者是谁?
2、《群马》作者是谁?
3、《朱荷》作者是谁? 学生活动:讨论后举手回答。
二、新授部分: 学生任务:要求学生上讲台来介绍这三位大师的作品,看谁介绍的又清晰又好!
1、《清明上河图》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分析,教师引导补充。
(1)作者介绍: 作者张择端,字正道(又字文友),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末著名画家,宋徽宗时宫廷画家。他是北宋末年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其作品大都失传,存世《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清明上河图》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另外,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有署名“张择端”的小幅《西湖争标图》,系委托之作,该作品已经转到天津博物馆。
(2)作品分析: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宽24.8厘米,长528厘米,绢本设色。该画卷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期、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关于“清明”二字存在一些争议,有人认为是指入画时间为清明时节,还有人认为是在粉饰太平。对于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815人,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非常巧妙。全图分为三个段落。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 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老树和扁舟。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一片柳林,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使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 汴河是北宋国家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还有“王家纸马店”,是扫墓卖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竿钩住桥梁的;有用麻绳挽住船的;还有几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地象在大声吆喝着什么。船里船外都在为此船过桥而忙碌着。桥上的人,也伸头探脑地在为过船的紧张情景捏了一把汗。这里是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名副其实地是一个水陆交通的会合点。后段,热闹的市区街道 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座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交通运载工具:有轿子、骆驼、牛马车、人力车,有太平车、平头车,形形色色,样样俱全。绘色绘形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总计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描写北宋汴京城一角的现实主义的风俗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北宋年间的汴京极盛,城内四河流贯,陆路四达,为全国水陆交通中心,商业发达居全国之首,当时人口达100多万。汴京城中有许多热闹的街市,街市开设有各种店铺,甚至出现了夜市。逢年过节,京城更是热闹非凡。《清明上河图》着重描绘了北宋首都水陆运输和市面繁忙的景象。北宋以前,中国的人物画主要是以宗教和贵族生活为题材。张择端虽然是在翰林图画院供职,创作的作品都称为“院体画”或“院画”,但他却把自己的画笔伸向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之中,创作出描写城乡生活的社会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画了大量各式各样的人物。而且,张择端对每个人物的动作和神情,都刻画得非常逼真生动。这充分说明,张择端生活的积累非常丰厚,创作的技巧非常娴熟。
(3)历史文化与艺术值价:
《清明上河图》不仅仅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详实形象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其丰富的思想内涵、独特的审美视角、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都使其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被奉为经典之作。
2、《群马》徐悲鸿
(1)作者介绍: 徐悲鸿(1895-1953年),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汉族,江苏宜兴人。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2)作品特点:精神抖擞、豪气勃发。刚劲稳健的白描线条勾勒出马的形态。饱满酣畅的墨色扫出马的鬃尾。同时吸收西方绘画光影和明暗的表现方法,用淡墨渲染出马的结构和层次。
(3)主要作品: 《群马》:徐悲鸿早期的马颇有一种文人的淡然诗意,显出“踯躅回顾,萧然寡俦”之态。至抗战爆发后,徐悲鸿认识到艺术家不应局限于艺术的自我陶醉中,而应该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将艺术创作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所以他的马成为正在觉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征。而建国后,他的马又变“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的象征,仍然是奔腾驰骋的样子,只是少了焦虑悲怆,多了欢快振奋。《田横五百士》:是徐悲鸿的成名大作。故事出自《史记•田儋列传》。田横是秦末齐国旧王族,继田儋之后为齐王。刘邦消灭群雄后,田横和他的五百壮士逃亡到一个海岛上。刘邦听说田横深得人心,恐日后有患,所以派使者赦田横的罪,召他回来。《史记•田儋列传》原文这样记载:“……乃复使使持节具告以诏商状,曰:'田横来,大者王,小者乃侯耳;不来,且举兵加诛焉。'田横乃与其客二人乘传诣洛阳。……未至三十里,至尸乡厩置,横谢使者曰:'人臣见天子当洗沐。'止留,谓其客曰:'横始与汉王俱南面称孤,今汉王为天子,而横乃为亡虏而北面事之,其耻固已甚矣。……'遂自刭。……五百人在海中,使使召之。至则闻田横死,亦皆自杀,于是乃知田横兄弟能得士也。”文末司马迁感慨地写道:“田横之高节,宾客慕义而从横死,岂非至贤。余因而列焉。不无善画者,莫能图,何哉!”可见徐悲鸿作此画是受太史公的感召。正是有感于田横等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节”,画家着意选取了田横与五百壮士惜别的戏剧性场景来表现。这幅巨大的历史画渗透着一种悲壮的气概,撼人心魄。画中把穿绯红衣袍的田横置于右边作拱手诀别状,他昂首挺胸,表情严肃,眼望苍天,似乎对茫茫天地发出诘问,横贯画幅三分之二的人物组群,则以密集的阵形传达出群众的合力。人群右下角有一老妪和少妇拥着幼小的女孩仰视田横,眼神满含哀婉凄凉,其雕塑般的体积,金字塔般的构架无疑使我们想起普桑、大卫的绘画。普桑喜用的红、黄、蓝三原亦在徐的画面中占主导地位,突出了田横与青年壮士之间的对答交流。背影衬以明朗素净的天空,给人以澄澈肃穆的感觉。“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正是德国古典病态学家温克尔曼所提倡的艺术格调。欣赏徐悲鸿的画时,会发觉画中人物伸展的手臂、踮起的脚尖、前跨的腿、支立着的木棍、阴森锋利的长剑构成了一种画面节奏,寓动于静,透出一种英雄主义气慨。在当时流行现代主义艺术之风的中国,徐悲鸿坚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现实主义立场,借历史画来表达他对社会正义的呼唤,这些犹如黑夜中的闪电划亮天际,透出黎明的曙光。
3、《朱荷》潘天寿
(1)作者介绍: 潘天寿的指画也可谓别具一格,成就极为突出。这类作品,数量大,气魄大,如指墨花卉《晴霞》、《朱荷》、《新放》等,画的均为“映日荷花”,以泼墨指染,以掌抹作荷叶,以指尖勾线,生动之气韵,非笔力所能达。潘天寿作画时,每画一笔,都要精心推敲,一丝不苟。他在“有常必有变”的思想指导下,取诸家之长,成自家之体,他的画材为平凡题材,但经他入手的画,却能产生出不平凡的艺术感染力。(2)作品介绍: 潘天寿艺术的可贵之处,主要在于他具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他常说,“荒山乱石,幽草闲花,虽无特殊平凡之同,慧心妙手者得之尽成极品。”他的书法功力也很深,早年学钟、颜,后又撷取魏、晋碑中精华以及古篆汉隶,还能诗、善治印。平时作画,对诗文、题跋、用印方面,非常认真、讲究,绝不马虎。他对画史、画理也研究有素,著有《中国绘画史》、《顾恺之》,《听天阁诗存》、《治印丝谈》。并缉有《听天阁画谈随笔》等。
三、课堂活动:(小组讨论回答)
1、课堂说说三位美术家作品各自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2、艺术界中,你还知道哪些有名的大师?
第八课
纸板的创想——成型方法
教学目标:
通过立体组合的设计,理解和掌握立体构成的各种知识,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增强敢于创造的信心,体会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设计的美感。通过调研、研讨、设计、制作,去感受生活用品设计的美感。本课重点就是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设计的美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教学难点
立体设计。既要考虑生活用品的使用功能,又要使设计既美观又有新意,这些对学生来说确有一定的难度。设计中需要立体构成的知识、纸工制作的技法及色彩搭配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教学材料:色卡纸、剪子、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活中的一些日常用品有的我们会认为很精美,有的我们也非常熟悉如(台灯、茶壶、桌子、椅子、家具等)有没有同学想尝试着将这些物品自己设计制作出来呢?(出示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新授:
应当首先选择一件自己感兴趣的生活中日用品如(台灯、餐桌、茶具等)对所选定的对象进行一下分析首先确定它是由几部分组成,想象一下每部分的展开图是什么构成例如台灯是由灯罩、灯架、灯座以及电线组成将每部分的展开图画在相应的卡纸上。然后,根据图纸进行剪裁和粘贴。
三、注意事项:所做物象为立体的画图纸时应考虑全面。
四、教师帮助指导学生
五、小结:
本课制作比较困难复杂,学生应有很强的立体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如何解决这个难点,需要我们探讨。可以进行尝试抓重点、缩小范围、降低难度、开阔学生得眼界等教学方法。
六、作业:将所做物品各部分的平面展开图画在色卡纸上。
第九课
纸板的创想——座椅设计
教材分析: 一张纸条经过切割、折曲就能设计制作出各种造型新颖、风格独特的椅子,本课让学生通过座椅的设计与制作,关注生活,敢于创造。
教学目标: 显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纸板的切割、曲折,设计制作造型美观、功能实用的椅子与沙发。初步了解立体构成知识及在设计中的应用。
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椅子的设计,使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认识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培养敢于想象、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和立体造型的设计能力。在思想上关注家乡的变化,提高“三亚是我家,保护、建设靠大家”的好市民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设计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生活中充满设计,设计的前提使敢于创造。椅子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生活用品,但很少有人有意识地注意它、研究它、分析它的造型、功能、材料、色彩以及风格、品位。引导学生通过设计椅子关注生活中的其他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难点:设计构思。椅子设计用材很少,技法也较为简单,关键是构思。纸板的联想是通过一张纸的切割、弯曲设计椅子,尽可能少去掉或添加纸块,这里含有立体构成的因素。
教具准备:剪刀,卡纸,双面胶及各种风格纸板坐椅作品(教师)。部分学生优秀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看图片,并回答问题,(课件展示图片)设问:①你能看出图片上的景物是哪里吗?
②你能看到与美丽的景色不协调的地方吗? 提问:你是否留意过该艺术椅的造型? 提问:该艺术椅的作用? 小结:方便.舒适.美观.情趣
以三亚本市东西两河河堤上的艺术便民座椅受到人为的破坏为切入点。(课件展示)残缺不全的艺术卡通便民座椅展示
③面对人为的破坏,作为少先队员.团员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观看、讨论
自由回答:三亚河景,椅子,残缺不全的艺术卡通便民座椅 例如:手、足球、动物等 例如:走累了休息,好看等等。
学生思考并个别回答:例如保护环境以身作则,以三亚好市民自律,爱护家园,影响家人朋友,设计更坚固更美观的便民座椅
二、讲授新课
要想设计出好的座椅,就先来了解我们生活中的其它座椅.(1)生活中的椅子还有哪些呢?(课件展示图片)生活中的座椅
设问:你知道它们的社会功能、造型特点、材料、摆放的环境吗?(2)思考与讨论:(课件展示问题)
①体会一下坐在椅子上的感觉,座椅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点击进入:座椅的特点:座椅具有实用、舒适、稳定。以人为本
②座椅的结构你了解吗?你看到的椅子都是由几条腿支撑的?它们稳定吗?为什么?
点击进入:座椅的结构: 座椅的结构一般为腿(支撑点)、面(承重点),靠背.③你能用纸板设计制作椅子造型吗? 这节课我们就是把纸板想象为塑料.钢材.木版等来设计创意坐椅。课题揭示:(板书)纸板的联想——坐椅设计。
(课件展示)设问:怎么样通过纸板来设计制作坐椅?(切换FISH)(课件展示动画教具、图例、讲解):纸板的联想(构图、卷折)
小结:由一张纸上通过折、卷、利用点、线、面的角度及纸张粗细大小变化,尽量少去掉纸块或加纸块的来完成造型。
注意:造型要符合现代造型设计的造型特点:简洁、艺术性强、以人为本 以支撑点(椅子腿)可以是:四条
三条
两条
一条(切换FISH)示范其中之一(四线)(两线一面)(两面)(一面)
(并出示学生优秀创意作品)简述
学生看图片思考并回答:
例如:①沙发、生活用椅、办公用椅、公共用椅等。②足球、逗号、花朵等。
③家里、办公室、食堂、餐厅、会议室、客厅等。
学生细心体会坐着的感觉:舒服、稳定等等 学生观察课桌椅,学生讨论、观察、回答:由靠背、椅面、椅腿构成。稳定,数学知识: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学生欣赏 师生双边活动
三、课堂练习
①把纸板想象为塑料、钢材、木材等材料来设计制作创意座椅.②比一比,看谁能最快设计制作出即创意、好看、实用、稳定的座椅,作品可为1、2个小椅子或一组椅子、沙发。
③要求大胆创新,构思制作可组成小组合作可单独完成 巡回辅导,必要时与学生共同完成制作,(提醒安全问题)
把讲台作为学生作品的展示台。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合作并构思制作学生欣赏作品并作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
四、展示与讨论
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并谈谈自己的创意:椅子的造型特点,放在什么环境下最合适,如果真投产,用什么材料制作最能展示自己的创意.五、课堂小结
请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肯定学生的努力。从今后多留意身边的事物会发现生活中的设计无处不在。
第十课
布置理想的家居
教学目标
显性内容与目标
居室美化的平面设计与效果图制作。A.房间平面尺度与家具一般尺度的基本概念。B.房间使用功能与美化的正确关系。C.房间色彩与情调的营造。D.家居绿化与美化装饰。E.设计效果图的制作完成。
隐性内容与目标
A.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B.细致耐心、认真完成制作的学习态度和良好品质。C.对身边事物观察、理解的敏锐程度。D.自信、个性培养和倾听师长同学意见的包容胸怀。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居室的布置设计方案。
难点 设计中创新意识、功能意识和审美意识的完美结合。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同学们自己的家或自己的房间用的什么颜色进行装饰的?出示几张居室照片使同学展开想象从中体会居室主人的性格特征。
二、新授:
居室的空间设计,就是创造符合居住者生活情调的空间气氛,是对美的追求。而色彩设计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从出示的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并联想到居室主人的性格特征、年龄特点、性别以及文化层次等。这些方面可以从色彩的三个角度出发(明度、纯度、冷暖)
青年喜欢:明度较高、色调较暖、纯度较高的色彩
中年喜欢:中明度、纯度较低的色彩
老年喜欢:明度较低、纯度较低的色彩 高明度色彩(整洁、优雅、文化层次较高)低明度色彩(沉稳、成熟、高雅)高纯度色彩(活泼、现代、热情)低纯度色彩(朴素、典雅、清新)
依据居住者的特点对居室进行合理的色彩搭配。
三、小结:
在教学中,要强调居室设计的色彩搭配也应是“以人为本”。这里的设计是“有条件的设计”,即:以功能要求为前提的有针对性的设计,要明确设计的消费对象,做到有的放矢。
四、作业: 设计自己房间的色彩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让我们走进不同的房间,看看怎样的家居布置才是最理想的?(看幻灯)(1)书房的设计最能体现主人的兴趣、爱好和艺术品位
(2)你一定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小天地,你能把它布置得既实用又美观吗? 根据学习和休息的需要,合理地划分居室空间。
2.客厅是家庭成员进行交流的场所,请想一想布置一个理想的客厅应该考虑哪些因素?(1)体现主人的品位和生活情调
(2)家具摆放错落有致、空间利用合理,不过分拥堵(3)色彩明快,色调和谐而富有变化
(4)合理划分使用区域,满足人们的学习、生活、运动、或娱乐等需要 3.家居设计图中是否可以随意画出家具的大小?为什么? 教师出示设计图。
你能画出自己居室的平面图吗?
方法
一、用单色线条绘制的居室平面图:准确、清晰 方法
二、用色彩绘制的居室平面图:直观、鲜明 方法
三、用彩纸拼贴的居室平面图:装饰性强
方法
四、用纸片拼摆的方法展示居室布局:可变换家具摆放的位置 4.主题墙的设计是居室设计的点睛之笔。
二、小结:
发挥创造力,按着个人品味、感觉或顏色喜好,隨意自由组合自己的家居布置,设计独一无二的理想家居,甚至因不同的时间活动及节日,为家居加添色彩和心思,增加生活情趣。
第十一课
柜架陈设的艺术
教学目标
内化目标
①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②养成良好的对生活进行审美的习惯;③养成良好的物品摆放习惯;④培养耐心,增强信心,提高美术的学习兴趣。
认知目标
①理解柜架的一般形式及其特点;②基本掌握柜架陈设形式美的法则。
技能目标
①掌握柜架设计的方式方法;②能根据形式美的法则进行柜架陈设;③学会柜架陈设设计的表现技法。
教学重点:柜架设计三要素。
教学难点:创造性地在柜架设计中体现形式美的法则及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制作工具、材料等。学生预习第11课,搜集相关资料,准备好作业纸以及绘制平面图或制作立体构成所需材料、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问:想一想家中的物品放在哪儿?怎样摆放的?你觉得美吗? 生答:放在柜架中;整齐、对称、随意等;美或不美…… [设计意图]:启发思考,导向主题,同时引导学生将审美触角伸向日常生活。
二、展开
1.展示课题,播放欣赏课件,提出问题:请分析一下这些柜架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答:多宝格庄重典雅、几何形柜简洁明快、对称式富秩序美、均衡式富节奏感和韵律美、高低对比但和谐统一……
[设计意图]:进一步学会审美;理解柜架的一般形式及其特点;分析形式美的法则的运用。
2.问:如果你来设计会考虑哪些因素呢?答:功能、造型、色彩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探讨柜架设计三要素。
3.播放课件,问:柜架有哪些功能?答:储物<重实用>、展示<重美观>等 [设计意图]:理解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原则
4.问:如何按照功能确定柜架的分割方式和格层的尺寸?欣赏课件答:规格长短、存放方式;体积与形状;居室结构等。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原则,学会结合实际进行工艺设计。
5.问:这些造型给你什么印象?欣赏课件答:简洁、质朴;新颖别致;简练活泼。
[设计意图]:借鉴各种造型,学会设计。
6.问:这些色彩组合给你什么印象?欣赏课件答:庄重而有变化、神秘而高贵、鲜明而活泼。
[设计意图]:理解色彩组合的规律,学会色彩设计。
7.问:物品应当如何摆放呢?结合课本,分组讨论后答:对称、均衡;对比、和谐;节奏、律动。
[设计意图]:学会将形式美法则运用到物品陈设中。
8.问 :如何进行设计表现呢? 讨论后观看幻灯片,了解手绘、拼贴以及立体构成的表现方法。
[设计意图]:巩固已学过的表现方法。
9.提议:你也能设计,试试吧。学生分组进行设计、制作。[设计意图]:培养耐心,增强信心,养成细心做事的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和创造才能。
10.巡回辅导,解决问题。学生可以分工合作。[设计意图]:师生交流,增进情谊,提高兴趣。
三、收拾与整理 1.习作点评,小结。2.展示、介绍习作。
[设计意图]:肯定成绩,提高兴趣;指出不足,取长补短;梳理知识,完善结构,加深印象。
四、拓展
提议:为自己的居室提出柜架陈设改进方案。
要求: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思考、设计,并适当交流、展示。[设计意图]:学以致用,使养成更好的生活习惯,更加热爱生活。
第十二课
美化生活的装饰布
教学目标
显性内容与目标
A.了解装饰布是怎样扮靓家居的。B.研究装饰布的特点。C.掌握装饰布的设计方法与设计步骤,并完成一幅装饰布设计。
隐性内容与目标
A.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美的事物,并逐步学会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生活。B.培养学生头脑灵活,思维清晰,富于联想,大胆创新实践的精神。C.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D.提倡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E.培养学生做事耐心细致、认真踏实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装饰布的设计,包括纹样设计,色彩设计。难点 使装饰布的色彩搭配协调。
教学过程
一、装饰布的功能
同学们:你见过装饰布吗?你知道它是做什么用的?它在家居环境中可以起什么作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装饰布吧。利用装饰布可以制作窗帘、沙发套、靠垫、床罩、枕套、桌布等。
二、饰布的特点
装饰布与一般服装面料相比,它的幅面较宽,花型较大,色彩更加丰富,纹样的组织形式更加灵活富于变化。
让我们再看几块装饰布,请你说说它们与一般的服装面料有什么不同?它们有哪些特点?
三、装饰布的设计 1. 纹样设计
装饰布纹样的设计内容广泛,总体可以分为具象和抽象两大类。
(1)平面构成是将几何形作为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组合。因为平面构成的视觉效果独特,并具有很强的现代感,所以在现代家居装饰中被广泛应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
A.你能找出它的基本形吗?它又是怎样排列组合的?重复方向的 排列组合
B.这幅平面构成中谁是基本形?它是如何排列组合的?正负形转换的重复排列
C.这幅平面构成采取了什么排列组合的形式?不定方向的重复排列(2)重复在平面构成和图案纹样中都是常用的排列方法,它能使基本形或单位纹样在重复的排列中形成和谐的美感和多样变化的节奏感。
请你说说这些装饰布纹样都是怎样排列组合的? 2.色彩设计
装饰布的色彩非常丰富,不同的色调会带给人不同的美感。请你对照片中装饰布的色彩,谈谈你的感受。
低明度色调
深沉高明度色调
明快
看了以上这些照片,你对装饰布是否已经产生了兴趣?你一定也想用装饰布为你的居室做些什么吧,那就把你的想法先在小组里说说,然后大家一起动手来设计一组装饰布,使之成为一个系列,分别用它们来制作窗帘、床罩、靠垫、桌布等,使我们居室的整体色彩及格调搭配得更加协调。
四、装饰布纹样的绘画步骤
1.先根据用途设计排列组合的形式。2.设计一个单位纹样。(或基本形)
3.根据单位纹样的大小画好若干个格子,再想好怎样重复排列。4.将单位纹样逐一拷贝。
5.进行色彩设计,从常用图案配色方法(同种色、类似色、对比色)中选择一种方法,并选择一组颜色。
6.上底色。
7.分别填好大的色块。
8.描绘细部或勾线,最后调整,直至完成。
五、学生作品展示小结
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同学们的作品,感受一下他们带给我们的美感,并就作品的风格、色调、纹样设计、排列方法、色彩配置、整体效果等方面,发表一下你的意见。
第十三课
我的小天地——立体纸模型
教学目的
1.简单了解有关居室的功能和特点.以及不同地区、民族在设计上的不同文化和习俗。了解自己的小天地不仅有一般居室的特点,还要有表现个人的兴趣和爱好。
2.使学生能按照自己的心愿去表现和设计自己理想中的小天地。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幸福生活的喜爱之情,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人。启发学生通过设计、表现自己的居室,体验生活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有关居室设计的文化、习俗。加深对自己身边居住环境的了解,唤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难点: 绘画时房间里家具与家具、家具之间与周围环境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前后、大小关系.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前几节课已经对居室的色彩,布局以及装饰布进行专门的研究,并制定出了我们的方案。那我们大家想不想把我们的设想变成现实呢?好!那现在我们就开始做些准备工作。我们怎么把这些平面的纸变成立体的造型呢?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呢?(大胆鼓励学生,可以是多种方法,多种材料。如:纸、木、泡沫板、塑料等),(展示上届学生优秀作品)
二、理念:
理论联系实际,大胆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完成,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创意。
师生互动:
(1)师生共同讨论居室中的具体陈设及家具的制作(如:床单、窗帘可用软纸结构,以及用什么材料来制作更能体现其特有的效果。或布来做)。
(2)分组研究讨论用什么方法、材料来制作家居模型,自学课本中的〈〈纸的立体组合——生活用品设计〉〉及〈〈坐椅设计〉〉,并为自己的模型设计出一套方案:包括材料造型比例装饰品等。并作出可行性报告。
三、教学评价:
(1)由每组学生进行自己的方案陈述,并做可行性报告,其他组员为他打分。
(2)要求每组展示居室用品的简单结构及造型图,由其他组员提出质疑。(3)自评:A.是否结构合理
B.材料是否合适
C.工具、材料的可行性
D.是否有创意
第三篇:人教二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百变团花》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团花的基本特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知,思考,探索及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出团花的外形制作方法
通过师生共同演示来解决团花的纹样制作的难点
3、情感与态度:通过欣赏及学习制作团花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团花的外形的设计和制作
教学难点:纹样的设计和制作
教学策略:
本课以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活动为主线,重视探究经验。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经过探究,自己发现知识,学生的实践活动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始终。
课前准备:彩色折纸,剪刀和固体浆糊,课件,展示布置。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全班分为四个小组,在教学中进行纪律评比,纪律好的奖一面小红旗,一节课下来看哪一组的红旗累计最多,最多者奖一幅成品剪纸画。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种新的美术种类——剪纸。若将其拼成一幅画,则别有一番情趣。(板书课题。)
三、新授:
1、讲述:在古时候,印刷还不是很发达,一些年画、版画也不是很好买到,若遇喜事古人是如何美化自己的居室呢?
聪明的同学一定会想到剪纸。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剪纸——百变团花。
2、学习基本纹样的剪法。
一些复杂的图案都是由基本纹样构成的。只有对基本纹样掌握透彻,才能剪出精美的图案。下面是一些基本纹样,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
3、学习剪对称图形。
剪对称图形只需将纸对折一遍即可。
(1)、剪树叶:
(2)、剪鱼:(鱼鳞或用笔画或用刀刻,鱼翅经过剪制后再贴。)
(3)、指导学生将所剪的叶子及鱼拼成一幅水底群鱼图。再添制一些水底景物,使画面更加完美。
4、学习剪团花。
先将纸斜对角折,剪出正方形。再反复对折几次,折的次数越多,剪出的图案越复杂、越精美。
5、学习剪花瓶。
(花瓶其实也可剪成对称图形。)
6、将剪成的团花和花瓶组成一瓶花,再配上绿叶,则更完美。
7、各小组进行制作比赛,看哪一组的优秀作品最多,最形象,所需时间最少,将获胜,获胜组奖一面小红旗,以示鼓励。
8、将各小组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进行展示,以激励大家的学习兴趣。
四、作业:
剪贴一幅百变团花图。
《摆花样》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学习拼摆的知识和方法,对以后学习重复做准备。
能力:锻炼学生设计的能力。
教育:教育学生自己创造美、创设美的环境。
教学重点:如何拼摆物品。
教学难点:创造性的拼摆物品。
教具准备:书、磁铁石(彩色)。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生活中的美其实是无处不在的。在咱们的身旁。比如说,咱们用的彩笔。教师问:这样摆漂亮吗?象什么呢?今天我们就用手中一样的东西来摆出一幅画。
学生回答:“漂亮”。
二、具体讲解
摆花样主要用具就是同一种东西进行摆放,力求一致性。比如,图钉、扣子、彩笔、笔、粉笔、钉子、图钉、钉书钉……等都是可以的。
根据不同的用具拼摆不同的图案。比如,图形。
根据自己的用具拼摆不同的图形,成为一幅好看的画。
三、学生作业
学生自己亲手拼摆物品。老师指导
四、课堂小结
教师指出学生的作品的优缺点。
教师请学生参观各式各样的摆出的作品。大家选出摆出得好的作品。教师和学生表扬好的作品。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摆花样,笔也可以,希望你们的生活美术色彩越来越浓。
《杯子的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杯子各部分结构、材料、功能等方面的知识。
2、欣赏古今中外的各式杯子,丰富学生的视野,认识杯子的文化内涵,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了解设计要素,渗透设计意识,进行初步的形象设计,感悟形象与功能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观察、分析杯子的各部分设计意图,进行初步的形象设计。
教学难点:渗透设计意识,进行初步的形象设计,会在设计中感受、体会功能与形象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2B铅笔或勾线笔(师、生)。
教学过程:
一、感知认识
(一)启发导入
1、谈话: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设计。(板书:设计)
首先请同学们看这一段话:设计是一种艺术表现方式,是一种文化;是用设计的语言去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
同学们现在还不理解,希望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慢慢地去体会、去感悟。
2、揭示: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杯子的设计》,当当小小设计师。(课件)
(二)初步感知
1、谈话:请同学们想想,要设计一个杯子必须知道哪些元素?
2、揭示:你们说的很好,老师帮你们总结概括了,他们分别是杯子的结构、形象、纹饰、功能、材料。(课件)
二、观察分析
(一)分析结构
1、谈话:我们首先来了解杯子的结构,请你分析一下杯子由哪几部分组成?(根据学生的回答,用鼠标指示相应的结构)
2、揭示:现在我们回顾一下杯子的结构——杯盖、杯口、杯身、杯柄、杯底。
(二)观察形象
1、谈话: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各种不同形象的杯子。
2、欣赏古今中外的杯子图片,分析杯盖、杯口、杯身、杯柄、杯底各有什么形象特点?
杯盖:超越盖子本来功能,有时和杯身连成一体,构成一个形象整体;有时也能做杯垫。(没有杯盖也可以)
杯口:不再局限于圆形,有方形、心形、不规则形。
杯身:有简单的几何形体、动物或物品的造型;对称形和不对称形;互补形等。
杯柄:有些杯子很有特色,没有杯柄;有些杯柄的形象很简单,用花纹装饰;有的杯柄设计很有个性,瞧!这个耳朵多生动。
杯底:杯子生产的年代、生产商的logo、个性图案等。
(三)了解纹饰
1、谈话:漂亮的杯子都有各式不同的纹饰,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欣赏古今杯子图片,总结纹饰特色。
①
纹饰一般出现在杯子的哪里?(身、柄、盖、底)
②
哪个纹饰让你印象深刻?
(四)功能展现
展示图片,揭示杯子在各个时代的不同功能。
古代:酒器、水器
现代:保温杯
磁化杯
电热杯、变色杯、量杯、旅行杯等
(五)熟悉材料
1、谈话:如果我在家里喝水,我用怎样材质的杯子更合适?如果我出去旅游,我用怎
样材料的杯子更合适?如果我在一个古朴的茶馆里和喝茶,我用什么样材质的杯子更合适呢?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技的进步,杯子的材料有着怎样的变化呢?
欣赏图片
古代——现代
青铜、玉、陶瓷、竹、木、金属、玻璃、塑料、纸、合金、高分子混合(笨重、易碎—→轻巧、卫生、结构稳定)
三、初步设计
1、承上启下:现在你们能够稍稍明白一点“设计是一种艺术表现方式,是一种文化”这句话的含义了吧!
2、小试牛刀
(1)师示范(铅画纸上画出具有观赏性的杯子形象)
(2)提出要求
你是初级设计师
①
先思考形象与功能之间的联系
②
设计一个具有观赏性的杯子形象(大小与作业纸的比例合适)
(3)学生进行初级设计,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评价
①
说说你设计的杯子的形象特点,具有怎样的功能?
②
在设计有个性特点的形象时,还要考虑什么?(功能,实用性)
在清楚明白你所设计杯子的形象特点以及功能,并且能将这两者与实用性结合,那就成为一名中级设计师啦!
五、总结延伸
下一节课,我们将重点学习设计图的绘制方法,希望你们都能成为出色的高级设计师。
《大树的故事》教案
教学目的:
1、认知目标:通过回忆、观察,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树根、树干、树枝、树杈、树叶等)。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儿童画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地关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围绕大树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
2、画面构思和组织。
教学准备:
铅笔、橡皮、彩色笔、油画棒等用具。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示范在黑板上画出一棵大树的轮廓。
2、问:看了这棵大树的轮廓,你能说说大树由哪几部分组成?
树根、树干、树枝、树杈、树叶等。(通过剪贴的形式,将大树逐步拼贴完成,介绍树的结构。)
3、问:树上、树下、树洞里可能会有哪些小动物来玩?
请孩子上黑板来,将来大树周围做客的小动物添画在黑板上。
4、板书课题。(《大树的故事》)
(二)、赏析探究。
1、讲故事的活动:(翻开书本至17页)
生:围绕书本上的一张作品,同桌互相讨论。
问:你能根据书上的小朋友的作品,讲一讲他们画的是什么故事吗?
问:你是通过哪些信息了解画面故事的?(整棵树、树根
等信息)
2、看课件
对比2幅画,分别画的是大树的什么部分?
1)教师根据作品分析画面表现大树的哪个部位、构思与构图。(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图片的方法分析)
横构图
竖构图
构图要做到:画面饱满、主题突出、富有生机
引导学生构思。
(三)、创作表现。
1、教师黑板示范。
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棵椰子树,请同学根据构图来构思一下椰子树的故事。
故事1:小猴子和椰子树的故事
故事2:海鸟的椰子树的故事
2、思考:
1)准备画出什么样的有关大树的故事?
2)你准备表现树的哪部分?
3)画面中有谁?
4)用什么方法表现,绘画或制作。
2、学生作画。
引导学生绘画前先构思,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展示评价。
1、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
2、推荐画得好的作品。
3、说出理由。
4、课后延伸:大树为什么能保护我们的环境?有关大树的知识还有很多,同学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
(五)、总结。
《动物乐园》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对比、拆装雕塑动物等活动,学生明白了立体泥塑动物的制作要从基本形体入手,要抓住动物特征,采用切割、揉捏等技法创作。
2、能力目标:
在共同探究中明白了泥塑动物的制作方法,通过参考、借鉴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采用揉、捏、粘、切、刻等技法,临摹或创作泥塑动物形象,增强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
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通过共同探究、共同创作,学生意识到要热爱生活,保护动物。
教学重点:学习用基本形体塑造动物形象。
教学难点:抓住特征表现出立体动物,作品力争完整、牢固、美观、生动、新颖。
教具准备:橡皮泥或泡泡泥、泥塑作品、剪刀、小棍、牙签等材料。
学具准备:橡皮泥或泡泡泥、牙签、小棍、剪刀等材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在上课之前,咱们先到动物乐园去转转(播放视频)。
动物乐园里真是太热闹了,老师把几位动物朋友请到了我们教室,猜猜他们是谁?(展台表演)
美羊羊:今天的天气真好啊,我要好好晒晒太阳……啊,不好了,灰太狼来了,他会吃了我的!
小灰灰:美羊羊,你别害怕,我是小灰灰。
手偶:是啊,是啊,你别害怕,它不是真狼,它是我们捏出来的。我们是谁,你猜出来了吗?--我们就是老师的手指头,我们不光捏出了美羊羊和小灰灰,还有好多动物呢!(展示动物)
你们想不想用自己的双手捏捏可爱的小动物?今天我们就用自己勤劳而又灵巧的小手捏捏小动物,创建一个动物乐园。
二、合作探究:
师:要想把动物捏好,我们要共同创四关,你们有信心吗?
1、第一关:比一比
出示羊、兔、乌龟、老虎、长颈鹿等动物的图片对比图,探究:捏制的动物与生活中的动物有什么不同?
师:捏出来的小白兔与生活中的小白兔颜色上有什么不同?
生:颜色更鲜艳……
师:捏出来的小猪与生活中的小猪在外型上有什么不同?
生:外形更概括……
师:蛇与鸡各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特点更夸张……
师小结:泥塑动物
造型:概括、夸张、突出特点
色彩:更加丰富、图案装饰更漂亮
2、第二关:想一想
(1)以前我们捏过橡皮泥,你们都会哪些方法?
揉、搓、切、捏、刻……
今天,我要为大家展示一种新方法:“剪”把老鼠变成刺猬。
还有很多方法等待我们大家去发现,大家一会儿制作时动动脑筋吧!
(2)以前我们制作过橡皮泥太阳,它与动物泥塑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是平面的,一个是立体的。
怎样去做立体的呢?我们进入下一关。
3、第三关:赛一赛
(1)小组比赛:拆一拆泥塑动物,再装一装泥塑动物,看谁动作最快?讨论一下完成泥塑动物需要几个步骤?
学生总结:概括基本形----抓住特征------具体刻画-----美化装饰
(2)老师按照学生总结出的步骤想做一个平面大象,请学生找毛病。
生:基本型是平面的,所以大象也立体不起来了。
教师改正做法。
师:瞧,小马虎本来要做大象,可是鼻子做的太短了,大象变成了小猪。长鼻子是大象的什么?
生:长鼻子是大象的特点。
师总结:所以我们在做小动物时,一定要把基本形做立体,抓住小动物的特征,可不要让你的动物立不起啦呀,或是让大家认不出来!
(3)巩固知识
老师这里做了一些动物,看看你会做吗?(出示泥塑小动物)
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小朋友的作品。小朋友们把自己的作品放入了动物乐园,你想做吗?我们进入第四关。
4、第四关:做一做
说一说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动物?想突出它的什么特点?
教师鼓励学生尽可能夸张动物的动作表情,让手中的动物更加完整、牢固、美观、生动、新颖。
作业要求:互帮互助捏塑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让它到大自然中自由快乐的生活。相信在你灵巧的手下泥塑动物一定能跳起来,笑起来,活动起来。有没有信心?
学生进行泥塑制作,教师进行巡视辅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泥塑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否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师生质疑解惑。
三、交流评价
感受成功。
1、组织学生交流展示,请学生自评互评:我的动物叫什么名字,我想对它说……
2、教师小结:
动物乐园真热闹,各个动物来报道。
立体动物咪咪笑,造型夸张颜色好。
小朋友们手真巧,捏的动物真是妙。
朋友之间多友好,保护动物要记牢。
大家记牢了吗?
《过春节》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有关春节的文化、历史,欣赏不同地区不同习俗,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热爱生活、体会美好生活的情趣。
2、尝试着采用多种材料和工具来制作春节的小礼物,表达自己美好心愿。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3、将记忆中春节的美好景象用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画面要体现出春节的喜庆气氛和热闹场面。
教学重点:了解有关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材料制作各种小礼物。
教学准备:图画纸、水彩笔或蜡光纸、剪刀等。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春节是我国盛大的传统佳节,也是我们小朋友最喜欢的节日。你认为春节令你最难忘的、有趣场面有哪些?
师总结归纳并介绍春节的一些知识和习俗。
二、新课。
1、欣赏教材44页。
学生仔细观察,比一比,这两件门神作品哪一件更古老?看一看,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中国人过年时有在大门上贴门神、贴春联、贴福字的传统习俗,它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愿望呢?
想一想,你能说出门神、春联、福字可以贴在什么地方吗?贴时有什么讲究吗?
2、提问:你们想学学剪窗花吗?
教师演示纸的折法。
画花边。
花边剪法。
3、老师还想教教你们学习制作小灯笼,你们愿意学吗?
教折纸;
教剪纸;
粘贴连接。
讨论:你知道小灯笼、窗花剪纸的共同特点吗?
三、艺术实践。
画一幅表现春节花会、庙会等题材的创作画,或者和小组同学合作制作一件有浓厚春节气氛的小场景。
四、学生创作,老师巡视指导。
五、评议。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哪些作品内容丰富多彩,形象生动,色彩鲜艳?
《会变的线条》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不同种类线条带给人的美感。
3、通过学习,能用不同种类的线条组织、表现出一定的美感。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体验艺术作品中线条的美感。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不同种类线条表现美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朋友(教师出示一根彩带),这位朋友最会跳舞了,有谁能让它把身子扭动起来?(指名演示)这些线条在同学们的手里能跳出这么优美的舞姿,想不到它有这么多千变万化的姿态,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会变的线条(板书课题)。
二、审美与欣赏(感受各种线条的形态和性格)
1、欣赏艺术作品中的线条(了解人类使用线条的发展变化)
法国拉斯科洞窟壁画
新石器时代器皿
书法作品
绘画作品中的线
2、线条会变成各种各样的形态,藏在我们教室里。下面就让我们去好好找找吧
3、让我们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找一找它们还躲在哪里?
多媒体出示,自然生活中的线,同时讲到各种线条给人带来的感觉。:直线(建筑)挺拔、曲线(沙漠)柔美、折线(建筑)坚硬、立交桥(螺旋线)旋转。看来线条还真是到处都有。
三、理解和运用
1、欣赏
A、看图蜘蛛网
观察特点
蜘蛛是特别聪明的动物,用简单的线条也能织出自己的家来。
请观察它用了哪些不同的线条?
你觉得蜘蛛的网有什么特点?(有序)
(老师觉得蜘蛛的网有种独特的美感,它的线条既有规律又有变化,而且蜘蛛顽强的织网精神也很令人赞叹。)
想知道它是怎样织网的吗?
(师示范,对比范画说明线条的组织)
小结:线条既要有不同种类的变化也要有一定的秩序的组织在一起才能给人以美的感受,那我们作画得时候也要学习蜘蛛织网的方法。
B、《苗族蜡染图案》
“你觉得这幅图中的线条怎么样?说说你的感受”。
有秩序、有变化、疏密有秩,给人以装饰美感。
2、练习
刚才同学们看了这么多作品,老师也想尝试着画一画线条。
看我这有一个椭圆形的图案,请同学们学一学老师是怎样组织线条的。
(师示范)
你想画出试着画出漂亮的线吗?
现在我们来做个小游戏吧(变一变)。
游戏要求:运用线条有序的变化组织装饰图案,变出不同的效果(分组游戏,每个小组运用同样的图案)。
在画的时候不要忘了蜘蛛织网的本领,线条要有秩序的变化的交织在一起。
奖励每组最棒的小朋友。
四、作业:
新石器时代陶器皿作品。
接下来我们欣赏远古的人们用线条装饰的陶器,观察他们都用了哪些线条组织在一起。
其实老师觉得你们也可以用线条设计出比他们更美的器皿。就在刚才你们已经设计出了好多个呢?
请看(师任意将图案组合成几个陶器)
看你们设计的陶器,每个都很独特,看来你们学到了蜘蛛的本领拉。
请你们运用线条装饰这些器皿吧。
五、展示评价
老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
六、拓展
生活中线条装饰的运用。
《会变的小手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对手套进行简单的运用,设计出新的艺术形象。
能力目标:通过想象,欣赏,探究活动,学生能大胆创作。
情意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及动手能力等。
重点:
了解适形造物的方法,发散学生思维,创作出生动的形象。
难点:
创造性地使用手套,设计丰富多样的形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手套、课件、教材
学生准备:教材、手套、彩纸、剪子、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大家都带来了漂亮的小手套,把你的手套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看一看,我们的小手套像什么?如果变一变,又会像什么?
戴上手套展示给大家看。
板书:会变的小手套
二、讲授新课
1、欣赏教材中的作品。
2、小组讨论:
这些小东西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怎样能把手套变换成这样的形状呢?
3、把小手套随便摆一摆,看看像什么?
小组同学互相看看各自摆出的小手套,看看像什么?
如何使变好的形象更加生动?(添加)
4、总结方法
三、学生制作
用自己的小手套变一变,会做成什么?
鼓励学生相互学习,拓宽思路。
四、小结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手套做出的形象进行表演。
《绘画中的节日》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欣赏绘画中的节日场面,使学生初步了解到我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在不同的节日里,人们有着独特的庆祝方式,而在节日中更多的是体现出快乐、祥和的气氛。在绘画中,如何表现出这种气氛是艺术家与同学们共同探讨的问题。
教学内容与目标:
学习欣赏画面,提高通过画面获取信息的能力,会从造型、色彩方面对作品作简单的描述,发表自己的看法。了解不同地域、民族有丰富多彩的节日。培养学生尊重、发扬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传承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观察画面、分析作品,从画面获取信息的方法,谈出自己的感受。了解画家(学生)表现节日题材作品的不同特点。
难点:针对不同作品大胆谈出自己的感受。
学习材料:
少数民族节日图片、绘画作品等。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节日:
1、谈谈我们的节日都是怎样庆祝的?
2、看看书中的节日,他们是怎样庆祝的?(春节、元宵杰、端午节、泼水节)
3、你还知道哪些节日是怎样庆祝的?
二、画家笔下的节日:
1、《枣园来了秧歌队》
2、作品中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节日?
三、小朋友笔下的节日:
1、小朋友的作品中都表现了哪些节日?
2、他们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方法?共同特点是什么?
教学意图: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开拓学生的眼界,拓展学生的思维。
四、我们笔下的节日:
1、你想表现什么节日?
2、运用什么样的表现方法?
3、作业要求:表现一个节日活动,要表现出节日的喜庆、祥和、热闹的气氛。
4、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5、展示我们的作品
6、拓展:了解更多的民族风俗习惯。
《节日的装饰》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与评析,体会节日装饰的不同表现方式。
2、能力目标:结合学生自己的观察、发现,大胆地想象和联想,了解运用美术方法可以将我们的生活装扮得更美。学习发现身边的装饰,了解节日装饰的特点,尝试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对节日进行装饰。
3、情感目标: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激发学生运用美术去装饰生活,引导学生对美的发现与追求。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包括多元文化。欣赏现代、传统的装饰,体验人们热爱生活的情感。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交流意识,感受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节日装饰的色彩、造型特点,认识各地区不同的节日装饰以及各种类型、形式的装饰方法、描述自己对各种装饰的印象、体验美感。
难点:学习表现节日装饰的造型与色彩。
教具准备:卡通片光盘、课件、环境布置道具若干。
学具准备:作业纸、彩纸、剪刀、胶水、节日相关装饰品等。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问候,学生今天很高兴能和同学一起来上这堂欣赏课。出示图片门神和对联。
二、探究式学习活动
(一)教师出示课题:
-节日的装饰
师:从色彩上看,节日里的人最喜欢选择什么颜色来烘托喜庆的气氛呢?
生:红色
师: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红色是喜庆颜色,它鲜艳、热烈,代表红红火火,吉祥如意。在中外很多传统节日中总也缺不了红色!)
师:节日里除了红色,人们还会用其它大量的颜色进行点缀,使节日的色彩在红红火火中呈现丰富多彩的装饰美。
生:学生回答的内容多样
(二)从形式上分析: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
师:人们为什么要在春节时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呢?春天象征什么呢?
生: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这些风俗习惯寄托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美好的憧憬,人们总是把春天作为一个美好的象征,用春天来比喻新的开始和美好的青春。
师:还可以用哪些形式来表现春天?
生:春联、绘画、音乐、雕塑、歌曲等。学生欣赏。
教师放音乐雕塑、歌曲等的课件。
(三)从地方节日活动中分析:
1、点课件看,这是蒙古族的“那达慕”节,盛装的人们进行射箭,摔跤,骑马等比赛。
2、南方人舞狮:
3、在农村,人们还非常喜欢在家里挂年画来表达美好的愿望。(点课件)大家瞧,这张年画画的是什么?表达人们什么愿望?(莲年有鱼-----连年有余)
学生认真观看课件,认识各个地区不同的节日活动和装饰,以及各个地区的不同类型、形式的装饰方式。
(四)外国的节日活动:1、圣诞节2、复活节3、樱花节
认识各国家、地区的节日装饰。通过对比、分析感受不同。
三、学生作业: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多种材料制作节日饰品。
自评、互评作品。四、小结:用巧手来装饰生活,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丽!
五、延伸与拓展:从节日的服装、食品、环境等方面感受节日的气氛,学生回家查找资料。
《捏泥巴》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学生活动中,探究各种泥器物的制作方法,体验泥的特性,感受捏泥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2.过程与方法:通过捏泥,体会陶艺的捏制成形方法,尝试制作各种泥器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捏泥巴、玩泥巴,了解祖国古今的陶艺作品,激发创作欲望。通过对玩泥过程知识及技巧的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动手能力及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简单的陶艺制作方法,体会中国陶艺的历史文化,引导学生以生活为创作源泉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小器皿的捏制方法及造型设计。
教学工具:不同造型的器皿。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欣赏老北京的很多有趣的玩意儿,仔细观察说出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泥公鸡、兔爷、小泥罐等)展示泥制陶罐,请同学们上来摸摸。泥制的物品摸起来有什么感觉?
引出课题:捏泥巴
二、探究
1、说一说在我们生活中哪些物品是用泥制作的?
(泥面具、泥雕塑、老北京的泥玩具等。)
2、看看从古代到现代陶艺的发展历史。(课件)
中国有这么深厚的陶艺文化,你们想不想也尝试做一做?
3、分小组活动:每组准备不同样式的陶罐,小组成员通过观察、触摸,体会它的制作方法。
三、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陶罐示范制作。
示范捏泥的手法——揉、捏、搓,并将基本形组合成各种奇怪造型。
四、学生作业
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鼓励学生多想办法。
五、小结。
泥塑的技法非常丰富,在我们对不同的物象的创作中,要自己摸索方法,创作方法,才能丰富形象。
《刷牙》教案
教学目的:
1、感受绘画乐趣;通过绘画练习,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2、体验刷牙的乐趣,把刷牙时的有趣样子表现出来。
3、培养审美能力;培养创造想象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
教学准备:牙刷
牙膏。
教学过程:
(一)启发诱导
体验感悟
1、通过儿歌《天天刷牙好》体验感悟。
小牙刷,手中拿,张开我的小嘴巴。
上下刷,里外刷,牙齿刷得白花花。
早上刷,晚上刷,没有蛀牙人人夸。
2、引导学生了解刷牙的必要用具及其特点,出示实物,观察实物的模样。
(二)情景诱导
激活思维
1、结合儿歌引导学生进行即兴刷牙表演,让学生拿着牙刷、杯子,一起表刷牙歌,说一说刷牙的动作、模样、姿势等,教师给予及时表扬。
2、运用小组比赛形式试着引导学生互相观察,深刻感受刷牙时的动作、模样、姿势等,欣赏刷牙的美感。
(三)欣赏感悟
想象创新
引导学生欣赏同龄学生绘画作品,体验作品创作特色,启发鼓励学生像他们一样想象创作。
引导幼儿回忆刷牙时的有趣动作和趣事,教师给予及时的建议和肯定。
(四)引导幼儿大胆介绍自己作品的有趣场面,教师及时鼓励、点拨和表扬。
《我们身边的痕迹》教案
教学内容与目标:
能够发现、采集不同肌理的材料,并利用材料再创作。渗透学生对生活美、环境美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感知中采集不同材质的肌理。
难点:拓印的技巧。
教学准备:
彩色铅笔、油画棒、比较薄的纸张。
教学过程:
1、摸一摸,猜一猜。
准备两件质感截然不同的物品,如光滑的盒子与竹编的盒子;平滑的镜子与粗糙的砂纸,让学生触摸感受实物的质。
2、看一看,想一想。
提示学生,什么人用触觉认识文字,什么动物用触角探路,多认识体会一种功能,感受纹理。
3、找一找,拓一拓。
小实物:叶子,钥匙,鞋底,硬币。
大实物:文件架,塑料包装盒,地面,墙角,井盖,木桌椅,纱窗。
4、组织活动。
(1)活动时间,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返回教室,与学生对表加强时间观念。规定活动范围:教室,走廊,操场。
(2)规定活动秩序:避免大声喊叫,影响他人上课,使学生心中有他人。
(3)规定组长责任制:由组长按时带回教室。完成简单管理任务。
5、整理材料。
引导学生把采集的材料用文字简单地编辑一下,注明每块拓品来源于哪些实物,采集的时间、地点。
(1)当你拓完作品,心中有什么感受?
(2)看看你的拓品像什么?
(3)对拓得模糊不清的图案,找一找原因。
(4)想想自己还能做些什么加工,使它更好看。
把以上问题写在拓品的空间里,并用箭头标明方向,使整个作品图文并茂,标识说明性强,初级作品就很完整。引导学生把拓品作为素材使用。帮助他们把拓品的纹理巧妙地利用起来构成画面。
6、后期制作。
《下雨了》教案
教学目标:
1、利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条及细小的形状、创造性的表现不同的雨及雨中的情景。
2、尝试体验下雨给人与动物带来的不同感受。
3、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感受人间亲情、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回忆下雨时的情景,感受人间亲情、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难点:利用色彩、粗细、疏密、节奏不同的点、线条及细小的形状、创造性的表现不同的雨及雨中的情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示范画。
学生准备:绘画用具。
教学过程:
一、引导
谈谈下雨:
1、为什么会下雨?
2、下雨好不好,为什么?
二、讲授新课
看看下雨
1、回忆你见过什么样的雨?
2、到黑板上画一画你见过的雨。
3、欣赏书中小朋友的作品。
三、绘画练习
画画下雨:
1、提出作业要求:
2、学生作画,教师辅导。
四、小结。
赏赏下雨:
1、展示自己的作品。
2、让学生谈谈作画的体会。
《小扇子》教案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有关扇子的文化,种类及欣赏价值,尝试着采用多种材料来制作小扇子,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生活,进而创造出形状各异、图案不同,可以在不同的场合使用的小扇子。
2、能用各种不同的制作方法,制作出材料不同、外形各异、美观的小扇子。作品体现出实用性、观赏性。
3、在学习和了解有关扇子的文化、种类及欣赏价值中,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情感及对生活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扇子文化,学习小扇子的设计与制作,体验做扇子的乐趣。
教学难点:小扇子的构思设计,不同材料的选择利用,扇形的创新与装饰。
教具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各种纸材、剪刀、胶、彩笔.油画棒.自己能想到找到的可以装饰的小物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试说扇子的作用。
课件出示《西游记》中三借芭蕉扇的图片,引出扇子。
二、揭题
扇子的用途可真多!扇子不仅用途多,还有经济实用、精致美观、携带方便等优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体会这小小扇子的魅力吧!
课件
1:小扇子炎炎夏日,手拿一把扇子轻轻摇一摇,就会给我们带来凉爽。扇子除了能给我们纳凉外,还有什么作用?你看到谁用过什么扇子?(生答)
课件2
:房间里挂着大扇起美化装饰作用、舞台上人们拿着扇子跳起欢乐的扇子舞。衣衫褴褛的济公拿的是一把破芭蕉扇。诸葛亮轻摇鹅毛扇出现在金戈铁马的战场上,更显出他运筹帷幄、镇定自若的神情
。还有想象中神奇的扇子,孙悟空过火焰山时用芭蕉扇扑灭了大火。古时皇帝出行时后面有拿着大扇障的宫女,起仪仗队的作用。
三、扇子的历史
谁知道扇子最早出现在哪个国家?
课件3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扇子的国家,距今已有
4000
多年的历史。夏令时节来临,人们把丹鹊脱掉的翎毛制成扇,,这是我国第一把羽毛扇子。因此,古人据此意造“扇”字,“户”下从“羽”。
四、扇子的材质
扇子的文化历史悠久,充满智慧的人们,利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制作了各式美丽扇子。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4
:出示各种不同材质的扇子
五、扇面画
老师这里有两把扇子,谁来说说它们的形状、材质、大小。
课件五:出示空白的扇面和有绘画的扇面。
如果让你来选择,你会选择那一把?为什么?
扇面可画上什么图案呢?(生答)
六、扇子的形状
我们可以用美丽的图案来装饰扇子,那么扇子的外形可以有哪些形状呢?
1、外形变化
扇子的形有圆形、苹果形、葫芦形,那么还有什么形呢?那些同学到黑板上
来画一画,师作简单点评。
2、超级“变变变”
胖胖的圆形可变成小瓢虫、还可变成什么?学生说,师板画。
课件6
:出示各种图案的扇子。
七、扇子的制作
这些扇子是怎样做成的呢?
课件7
:扇子的制作步骤。
评析:向学生直观展示,给予学生一些做扇子的间接经验,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互相探讨,互相学习,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创作的方法,通过欣赏课件中的制作方法,为学生的创造表现提供借鉴。
1、作业要求
(1)创新;(2)合作或独立完成;(3)保持环境卫生整洁
2、在宽松的环境中自由创作
3、指导学生作业,及时表扬创新“闪光点”
八、精彩瞬间
欢迎同学们来到扇子市场,请尽情挑选自己喜欢的扇子,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如果说的好就可以把它“买”下来,说自己的扇子也行。
九、拓展阶段
请同学们课后和同学们或家人一起讨论:还可以用什么材料和方法制作装饰小扇子,尝试着做一做。
《雄伟的塔》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更多有关于塔的知识,认识各种各样的塔。
2、学生通过会设计简单的塔,加深对塔这一建筑形式的认识,引发对塔的关注。
3、培养他们保护古迹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设计一座漂亮、雄伟的塔。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塔的特点,把塔设计的更雄伟。
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实践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拼图游戏,揭题
1、拼图、猜是什么
师:小朋友们,玩过拼图游戏吗?老师带了一个拼图,谁愿意上来拼一拼?
看看他拼了一个什么?
生:塔(板书:塔)
2、揭题
师:你觉得塔是一种怎样的建筑?
生:高、大
小结:塔就是一种高耸、雄伟的建筑物。(板书:雄伟的)许多城市和国家都将塔作为一种标志性的建筑物。
三、讲授新课
A.欣赏了解塔的结构、功能
2、分析塔的结构
⑴再看拼图
师:从外面看,你发现了塔有什么秘密呢?
生:每一层都是相同的形状,从大到小,中心对称
⑵认识塔的种类
四、欣赏、设计
师:我们也来做一回小小设计师,来设计一座雄伟的塔。
1、设计绘画
⑴师:小设计师们一定也跃跃欲试了吧,你想设计一座什么样的塔呢?
生:……
⑵师:想一想,怎样使塔更雄伟?
生:在塔下画一些小汽车、小树等,在塔的上方或者中间画一些云朵……
要把纸撑满。
小结: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老师相信大家都会把塔画得很高,不过要注意,塔虽然高,一定要让塔站稳了,千万不要让人觉得你的塔会倒塌。所以塔的下面底座部分要画得大一些。
2、学生操作
五、展示评价
出示作品,说说谁的塔最雄伟?
第四篇:人美版八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完美版)
第一课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一、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
二、教学重点:
理解“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这一基本认识。
三、教学难点:
美术作品与特定时代文化的联系。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2幅作品——〈〈秦始皇陵兵马俑〉〉、〈〈清明上河图〉〉提问(仔细观察上述作品后,你能理解它们所反映的历史文化以及经济、政治和生活背景吗?)教师在学生常识性地回答问题后,提出自己的见解:在人类没有创造文字之前,我们对历史的了解主要是通过一些造型实物(绘画、雕塑、工艺品、建筑等)获得的。即便文字出现以后,也需要造型实物提供直观的印证。所以,一件美术作品不仅仅是由美术的意义,而且能够代表一定的文化特征,所以我们说“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
(二)新授:
因此,我们在接触一件美术作品时,不仅要从审美的角度加以欣赏,而且要善于发掘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簪花仕女图〉〉 唐代 周昉 提问:
1.从作品仕女的姿势造型中,你能看出表现了什么样的生活内容?
2.从作品仕女的华美服装和精美的手饰中,你觉得唐代纺织技术与工艺水平如何? 3.从作品描绘的仕女面庞、体态、你能说出当时对女性的审美观吗?
解释:
1.从作品描绘的几个贵妇在庭院中闲步、赏花、采花、戏犬的情节,让人感到上流社会贵妇虽然物质富足,但却精神空虚、百无聊赖
2.从画中描绘的轻纱薄翼般的华美衣裙,反映出唐代的纺织技术和工艺水平已是相当的高超。
3.反映出当时对女性美的审美标准是丰腴,而非我们当代苗条。与同学讨论,共同探讨几件作品的文化意义。1.《舞马衔杯纹银壶》是传统的中原样式吗?
2.从《三彩骆驼载舞俑》中的人物的面目特征来看,他们是哪里的人?
3.你知道教堂和道观用途分别是什么吗?它们的外观有什么区别?你能从这两种不同的建筑风格中看到两个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吗? 分组讨论书中作品,教师提出要讨论的问题。服装组的图片讨论。北京街道的图片讨论。建筑图片讨论。岩画的图片讨论。传统工艺品图片讨论。
每组代表分别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
(三)小结:
通过欣赏美术作品,认识美术是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从而更加喜爱美术,更加珍惜人类丰富的文化遗产。将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与美术知识结合起来,提高对问题的整体认识和综合思维能力。
第二课 手绘线条图象----物象的多视角表达
一、教学目标:
1.在对手绘线条表达物象多视角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从多视角观察事物的习惯,全面、整体认识事物的能力和理解分析的能力,培养综合能。在绘画和设计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
2.初步掌握用手绘线条表达物象的多视角的方法,表达物象的多个角度,对物象有个整体的认识。
二、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分析法、分析法
三、教学重点:
对物象进行多视角观察后,能够对物象的结构、方位有明确的认识。
四、教学难点:
对物品的平面、正视、侧视图中所画的各个局部,能从空间上有正确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1.物象多视角的理解。(1)实物举例。
教师拿一个实物,如水壶、汽车模型,将他的前面、侧面、背面多角度让学生观察,看同一物体不同角度的特征。让学生说出物体的组成部分、结构关系,可以用简单的线条将物体的各个角度勾画出来。
2.共同研讨。对物象的多视角的;理解与表达的意义。
A.你很熟悉的同学、老师,他们的正脸你认识,看到侧脸你也不会认错,他们的背面也认识。为什么?因为你对他们了解记住了他们的特征。因此,只有只有全面了解物象,才能更深刻感受物象。
B.生活中的一些现象:a.理发时,前面的镜子,使你看到了自己正面的发型,理发师会拿一面镜子在你的头后,让你看看后面与侧面的发型。b.旅游时导游图上印出旅游景点的图象与旅游方位,使你记住了景点的特征,并且能很快找到。
凡此种种,说明物象多视角的表达与我们生活与艺术设计有着密切关系,全面、立体的观察物体的形态、结构,可以为今后的设计打下基础。
3.物象多视角的表达方法。
(1)将物体的结构关系进行表达,一般三个角度即可,如正面、侧面、顶面或背面,也称为“三视图”
(2)将物体的形状与方位进行表达,一般有主体平面图,将物体的形象进行展示
(3)表达方法:用简练的线条将物体多角度形状、结构、方位表达出来。
4.学生练习
(1)教师拿一实物,让学生多角度观察,几分钟后收起实物,让学生根据记忆和理解画出物体的多角度的形状;或将物体放在讲台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角度想象画出其他角度。(2)画出学校的示意图。实地考察校园,画出主楼的平视图与校园平面图。
(3)画出你熟悉的人物的正面、侧面和背面的头像或发型。5.评价:
(1)把同一题材的多视角表达作业放在一起,分析图画是否说明了物体的形象、结构与方位,通过观察图画是否认识了物体的整体形象,讨论学习这些知识的意义。
(2)将学生的设计创意进行展示。
第三课 用装饰色彩来表达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全面了解装饰画及民间艺术中装饰色彩的特点,了解装饰色彩在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学习和掌握装饰色彩的用色方法,运用装饰色彩创作装饰画,提高学生的色彩表现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装饰色彩的美感,欣赏民间艺术,培养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了解装饰色彩在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的应用,了解装饰画在造型手法和用色方法上的特点,运用装饰色彩创作装饰画。
三、教学难点:装饰画的造型突出夸张变形,色彩鲜艳、对比强烈。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回顾已学装饰画知识: 欣赏具有装饰风格的大师作品:
让学生对装饰画及主要表现形式有较为全面地了解。
【设计意图】:感悟大师绘画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全面而深入地了解装饰画,为下一步学习装饰色彩奠定基础。
(三)导入新课:
1.对比欣赏《公鸡》:分析装饰色彩与写实色彩的不同 学生思考:装饰色彩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教师小结:装饰色彩与写实色彩的主要区别: ①写实色彩
从客观真实的角度来观察、分析和再现色彩关系,把物体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做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来研究、来表现的。
②装饰色彩
以固有色为基础,研究色彩的平面性与装饰性。装饰色彩一般排除自然界中光源色与环境色的影响,把自然界中的色彩关系综合、概括、抽象出来,利用色彩的浓淡、冷暖、明暗、互补等对比手法进行色彩的艺术创造。装饰色彩可以不再是物体本身的自然颜色,而是人们根据审美需要,对色彩进行多种艺术处理和加工,装饰色彩是人们对自然色彩的再创造,是人们主观赋予物体的一种抽象色彩。
2.赏析作品:《老子出关》、《耱地》,分析画面主要内容及色彩特点。
3.民间艺术品欣赏:了解民间艺术中装饰色彩的特点和表现方法
4.讲授装饰色彩及涂色方法:
装饰色彩是提取自然形象中的色彩,进行夸张和对比,色彩鲜艳,对比强烈,给人以质朴、真挚的感受。
民间的装饰色彩常用补色的对比关系如:红与绿 橙与蓝黄与紫 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规律:原色搭配、纯度高、对比强烈 学生活动:从色相环中找对比色 注意无彩色的灵活运用:平衡、稳定画面 【设计意图】:学习装饰色彩知识,了解装饰色彩的基本概念以及民间装饰画的常用色彩,为学生灵活运用装饰色彩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学生涂色:
学习民间艺术的装饰色彩,为黑白装饰画作品涂色,完成一幅色彩既鲜艳又和谐的装饰画作品。
要求:色彩鲜艳、明快,对比强烈,画面整体和谐 教师巡视辅导,及时解决学生涂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五)学生作品展评并总结:“炫彩世界”----装饰画作品展
(六)课后拓展:留心观察生活中的装饰色彩,创作出更多优秀的装饰画作品
第四课 用色彩表达情感
一、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验水墨画的韵味和审美情趣,从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认识美术的文化性与历史继承性。
二、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材料和水分的关系,调动学生主动性,放开手脚,大胆创意,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对水墨画的韵味的理解和感受,并表现在自己的画上。
四、课前准备
范画数张,生宣纸数张,毛笔,笔洗,画毯,中国画颜料等。
五、教学设计 1.学生体验:
(1)拿出生宣纸和毛笔,让学生谈一谈,宣纸和图画纸有什么不同?教师总结:宣纸和毛笔以及墨是中国画的工具。这也是中国画不同于其它画种的主要特征。
(2)让学生动手用墨和水在宣纸和图画纸上随意涂画,然后看看有什么不同?
(3)教师展示范画并提出问题:这些画是用什么材料画的?有什么特点?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总结:这些作品是利用水和墨在宣纸上的冲化、融渗产生的浓淡变化,通过墨与彩的泼洒、点染、堆积形成墨、色、水相互辉映的效果。这种效果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水墨画的韵味。
2.师生共讨:
(1)你知道国画的历史吗?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水墨画,顾名思义,就是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而画出来的画。中国的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树一帜。它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所以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使它不断发展。
(2)你理解水墨画的韵味吗?
出示作品,学生讨论发言,教师总结:这种墨与色相互交融形成的神奇效果,令我们回味无穷,遐想翩翩。其特点在于似与不似之间,水、墨、色交融变化,颇耐人寻味,这就是中国画特有的审美标准之一“韵味”,有“韵”才美,无“韵”是不美的。
(3)你知道这种韵味是怎样形成的吗?
教师示范:浓破淡、淡破浓、色破墨、墨破色,用墨和彩点染,堆积、泼洒能形成相互辉映的效果。学生有了动手的欲望,急于想体验一下。教师因势利导。
3.学生实践:
教师布置作业,自己动手创作一到两幅水墨作品,用笔要大胆,注意墨与彩的浓淡,以及水分干湿的把握。学生作画,教师巡视,及时指导遇到的情况。
4.作品评价:(1)学生互评:(2)师生互评:
5.小结:这节课通过同学们的动手创作,使大家对水墨画的韵味有了很深的了解和体验,好多同学的作品都不错,希望大家课后去练习,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表现,看看效果怎样?
第五课 中国山水画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画家之情的,是如何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美中表达中国人的自然观和审美观的。初步理解对意境的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
能力目标:尝试创作一首小诗或散文,概括的表达出所喜欢的山水画的意境。通过查找、收集有关山水画家及作品的资料,使自己对我国古今著名的山水画家及艺术风格有所了解。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分析、理解,了解山水画的成就及有关画家,使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感受自然与艺术的丰富多彩。
二、教学重点
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空白、墨色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的。
三、教学难点
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思想、技巧和形式上的不同点是什么。
四、教学方法:启发法、演示法、观察法、情景创设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艺术是文化的产物,故,艺术要与文化相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浩如烟海,而中国画的形式和一般的绘画形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梦溪笔谈》中说到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唐代诗人、画家王维得到客人送的《按乐图》很兴奋,王维说这是画的《霓裳羽衣曲》第三遍的第一段,客人不信,请来乐工演奏那段舞曲,这才信服。因此说,图画只能画出一瞬间的演奏活动即“止(只)能画一声”而不是一段舞曲的演奏过程。唐代诗人徐凝在题画诗中这样写道“一水寂寥青霭合,两崖崔萃白云残;画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声出树难”诗的前两句是写画中景,后两句是诗人发出的感叹:画家挖空心思,终究画不出“三声”连续的猿啼,因为他止(只)能画一声,而凄楚动人的猿三声,是画面上表达不出的,此绘画之弊也„„。然诗歌(词、赋)却能做到表现时间、空间、环境、音乐、舞蹈等,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及万事万物的刻画等──包罗万象 ;也正好弥补绘画之不足。但诗是含蓄的,不及画的直观通俗易懂。历来有诗、书、画同源之说,三者的最高境界是“诗情画意”;都是写心、写思想、抒发感情的。因此,从根本上说,三者是相通的。激发兴趣,敢于质疑,以达到共同探究的目的。
由故事引入。
(二)新课
1.分析中国画作品《平沙落雁》。请同学们总结一下画面:溪流、荒滩(荒漠)、弹琴的老人、大雁„„。在一望无垠、贫瘠的荒原上,没有树、没有草,没有野兔的奔跑、也没有牛羊的欢叫;有的只是那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漠和那一阵阵卷带着黄沙的寒风掠过„„。屈大夫(我们把画中人看作屈原)在那溪边独自抚奏着古琴,时而委婉忧伤,时而悲怆激昂;陪伴他的只是那涓涓的溪流;荒漠俯首、溪流停吟,仿佛在听他述说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与大丈夫的壮志未酬„„。一群大雁掠过头顶,“呀呀”地自南飞去,屈大夫多么希望那高飞的大雁和潺潺的流水能尽带走自己满腹的哀愁啊。
依画之意境作诗:平地风起愁近秋① 沙飞卷带百花休② 落幸③屈子《离骚》④奏,雁去流水《九辩》⑤忧。【解释】
①愁近秋:古代不得志的文人对秋天的到来,总觉惆怅悲痛不已。②休:休息,这里指花谢了。② 落幸:失落[失去],宠幸。
④《离骚》:我国著名诗人屈原所作的文章。骚:即发牢骚。⑤《九辩》:屈原流放时做的第一篇为己辩白的文章。诗的释义: 在戈壁荒漠的平原上,忽然刮起一阵阵寒风„„秋天到了,万物将失去春的生机,是多么令人愁怅呀。秋风吹起黄沙,打在美丽的花朵上,使花儿凋谢,也卷带着许许多多零落的花瓣,飞向天空、漂落远方。正在流放中的屈原面向旷野、溪水,一边弹奏着古筝,一边吟唱着《离骚》、《九辩》曲;他多么希望那南飞的大雁和涓涓的溪流能尽带走自己的满腹愁绪呀。2.《江山如此多娇》
磅礴旭日升中华,九州沐浴金彩霞。世纪更替逐浪高,国昌民种富贵花。——《江山如此多娇》 付抱石、关山月
三、《万山红遍》
红遍万山染成林,飞流直下显白练。幽燕大地升紫气,而今华夏小康里。——《万山红遍》 李可染
通过欣赏、观察、讨论,理解画的意境。讨论画的意境。
(三)练习
进一步分析中国山水画是如何表现意境的。学生按几个小组分析讨论课本第8—9页的山水画作品,并在班上交流。
讨论题:
(1)画家生活的背景与时代。(2)画家的风格及著名作品有哪些?(3)你在作品中看到了什么景物?(4)你能通过作品“读出”什么样的意境?(5)这幅作品给你什么感受?
(四)小结
通过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到历代画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画家之情的,是如何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美中表达中国人的自然观和审美观的。理解了意境是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
第六课 中国画的形式美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对中国画的形式美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画的整体认识和理解
能力目标:认识中国画是通过笔墨、色彩、章法等外在形式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悟到中国画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并内化为热爱祖国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赏析中国画的笔墨美感。
三、教学难点:中国画形式美各因素的价值判断(对形式美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启发法、演示法、观察法、情景创设法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
1.《万山红遍》的作者是谁?
2、《溪山行旅图》的作者是谁?
3、《江山如此多娇》的作者是谁?(二)新课
中国画的形式美是指在大小横竖不同的画幅中,通过构图将点、线、形、色等形式因素,按表现需要有规律地组合起来所呈现的多样统一的美感。在形式美的方面,大致有以下因素:
1.形象之美 无论工笔画或写意画,必须以一定的形象为基础。但是,中国画历来讲究“以形写神”,表现任何物象,形似仅仅是手段,神似才是目的。古代为人物画像,称作“传神”。齐白石笔下的青蛙、虾、小鸡等动物,使人看了感到生动活泼,有稚拙的童趣,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2.笔墨之美
充分运用毛笔的性能,驾驭墨与色在宣纸上的渗化效果,表现不同物体的形状、质感、量感,塑造出生动完美的艺术形象,这种综合性的技巧在中国画中统称笔墨,它是中国画造型的基本语言。中国画以线造型,墨分五色,以行笔的快慢、顿挫、提按与墨色的干、湿、浓、淡、枯焦等,干湿巧拙、涩畅互相交替使用,虚实相生,“笔为墨骨,墨为笔充,”从而表现出天地万物,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使观者得到美的享受。
3.色彩之美
中国画有独特的特点。以画法分,又白庙、水墨淡彩、重彩、墨骨、勾勒填彩,又有泼墨泼彩等。各种不同的画法与丰富的色彩运用,构成了中国画独特的民族特色,使之成为东方绘画的代表,是世界绘画重要的品种之一。
4.章法之美
中国画的形制有多种,如中堂、条幅、横披、手卷、斗方、册页、扇面等,在大小、长短方圆不同的形制中合理按排表现的物象叫做章法。每幅画面上有主次、疏密、节奏、变化,并可以留白,有笔墨处为实境,可以是天、地、云、水、烟、气、雪等,给观者以丰富想象的余地。中国画上的提款与印章,也是画面构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好的书法与篆刻可以为画面增色,款与印的大小、位置、文字也有很多讲究。介绍中国画的形式美。(播放课件欣赏贾又福的《太行丰碑》)欣赏理解中国画的形象美
理解笔墨之美(课件播放潘天寿的《露气》)理解色彩之美(课件播放李可染的《万山红遍》 理解章法之美(欣赏扇面、册页、框裱类作品。)(三)练习
1.用已学过的中国画表现方法,试作一折扇或团扇,并加盖或添画印章。
2.简述欣赏中国画的心得体会。(四)小结
通过体验中国画的形象、笔墨、色彩章法的美感,使我们能够运用形式美因素和法则,探究中国画的综合性,对中国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感悟到具有高度文化内涵的中国画精髓,更加热爱祖国的民族艺术。
第七课 三位中国美术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会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美术作品;
(2)了解这三位美术大师及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及风格特点;(3)学会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查阅、收集资料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后分析、解决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1)提高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和欣赏、审美水平;(2)体会中国传统的绘画发展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3)通过作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多角度、多视点欣赏、评述三位大师的美术作品。
三、教学难点: 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查阅书籍,或上网查询网页、网站,收集、整理和绘画作品和作品相关的信息资料。(可制成读书卡片)。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教师:课件依次展示三幅美术作品:
1、《清明上河图》 作者是谁?
2、《群马》作者是谁?
3、《朱荷》作者是谁? 学生活动:讨论后举手回答。
(二)新授部分:
学生任务:要求学生上讲台来介绍这三位大师的作品,看谁介绍的又清晰又好!
1、《清明上河图》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分析,教师引导补充。
(1)作者介绍: 作者张择端,字正道(又字文友),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末著名画家,宋徽宗时宫廷画家。他是北宋末年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其作品大都失传,存世《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清明上河图》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另外,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有署名“张择端”的小幅《西湖争标图》,系委托之作,该作品已经转到天津博物馆。
(2)作品分析: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宽24.8厘米,长528厘米,绢本设色。该画卷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清明上河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期、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
关于“清明”二字存在一些争议,有人认为是指入画时间为清明时节,还有人认为是在粉饰太平。对于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815人,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非常巧妙。全图分为三个段落。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 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老树和扁舟。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一片柳林,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使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 汴河是北宋国家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还有“王家纸马店”,是扫墓卖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地卸货。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竿钩住桥梁的;有用麻绳挽住船的;还有几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便船只通过。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地象在大声吆喝着什么。船里船外都在为此船过桥而忙碌着。桥上的人,也伸头探脑地在为过船的紧张情景捏了一把汗。这里是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名副其实地是一个水陆交通的会合点。
后段,热闹的市区街道 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等的专门经营,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座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备。交通运载工具:有轿子、骆驼、牛马车、人力车,有太平车、平头车,形形色色,样样俱全。绘色绘形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总计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五十多个各色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描写北宋汴京城一角的现实主义的风俗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
北宋年间的汴京极盛,城内四河流贯,陆路四达,为全国水陆交通中心,商业发达居全国之首,当时人口达100多万。汴京城中有许多热闹的街市,街市开设有各种店铺,甚至出现了夜市。逢年过节,京城更是热闹非凡。《清明上河图》着重描绘了北宋首都水陆运输和市面繁忙的景象。
北宋以前,中国的人物画主要是以宗教和贵族生活为题材。张择端虽然是在翰林图画院供职,创作的作品都称为“院体画”或“院画”,但他却把自己的画笔伸向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之中,创作出描写城乡生活的社会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画了大量各式各样的人物。而且,张择端对每个人物的动作和神情,都刻画得非常逼真生动。这充分说明,张择端生活的积累非常丰厚,创作的技巧非常娴熟。
(3)历史文化与艺术价值:
《清明上河图》不仅仅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详实形象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历史文献价值。其丰富的思想内涵、独特的审美视角、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都使其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被奉为经典之作。
2、《群马》徐悲鸿
(1)作者介绍: 徐悲鸿(1895-1953年),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汉族,江苏宜兴人。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2)作品特点:精神抖擞、豪气勃发。刚劲稳健的白描线条勾勒出马的形态。饱满酣畅的墨色扫出马的鬃尾。同时吸收西方绘画光影和明暗的表现方法,用淡墨渲染出马的结构和层次。
(3)主要作品:
《群马》:徐悲鸿早期的马颇有一种文人的淡然诗意,显出“踯躅回顾,萧然寡俦”之态。至抗战爆发后,徐悲鸿认识到艺术家不应局限于艺术的自我陶醉中,而应该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将艺术创作投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所以他的马成为正在觉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征。而建国后,他的马又变“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的象征,仍然是奔腾驰骋的样子,只是少了焦虑悲怆,多了欢快振奋。
《田横五百士》:是徐悲鸿的成名大作。故事出自《史记•田儋列传》。田横是秦末齐国旧王族,继田儋之后为齐王。刘邦消灭群雄后,田横和他的五百壮士逃亡到一个海岛上。刘邦听说田横深得人心,恐日后有患,所以派使者赦田横的罪,召他回来。《史记•田儋列传》原文这样记载:“„„乃复使使持节具告以诏商状,曰:'田横来,大者王,小者乃侯耳;不来,且举兵加诛焉。'田横乃与其客二人乘传诣洛阳。„„未至三十里,至尸乡厩置,横谢使者曰:'人臣见天子当洗沐。'止留,谓其客曰:'横始与汉王俱南面称孤,今汉王为天子,而横乃为亡虏而北面事之,其耻固已甚矣。„„'遂自刭。„„五百人在海中,使使召之。至则闻田横死,亦皆自杀,于是乃知田横兄弟能得士也。”文末司马迁感慨地写道:“田横之高节,宾客慕义而从横死,岂非至贤。余因而列焉。不无善画者,莫能图,何哉!”可见徐悲鸿作此画是受太史公的感召。
正是有感于田横等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高节”,画家着意选取了田横与五百壮士惜别的戏剧性场景来表现。这幅巨大的历史画渗透着一种悲壮的气概,撼人心魄。画中把穿绯红衣袍的田横置于右边作拱手诀别状,他昂首挺胸,表情严肃,眼望苍天,似乎对茫茫天地发出诘问,横贯画幅三分之二的人物组群,则以密集的阵形传达出群众的合力。
人群右下角有一老妪和少妇拥着幼小的女孩仰视田横,眼神满含哀婉凄凉,其雕塑般的体积,金字塔般的构架无疑使我们想起普桑、大卫的绘画。普桑喜用的红、黄、蓝三原亦在徐的画面中占主导地位,突出了田横与青年壮士之间的对答交流。背影衬以明朗素净的天空,给人以澄澈肃穆的感觉。“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正是德国古典病态学家温克尔曼所提倡的艺术格调。欣赏徐悲鸿的画时,会发觉画中人物伸展的手臂、踮起的脚尖、前跨的腿、支立着的木棍、阴森锋利的长剑构成了一种画面节奏,寓动于静,透出一种英雄主义气慨。在当时流行现代主义艺术之风的中国,徐悲鸿坚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现实主义立场,借历史画来表达他对社会正义的呼唤,这些犹如黑夜中的闪电划亮天际,透出黎明的曙光。
3、《朱荷》潘天寿(1)作者介绍: 潘天寿的指画也可谓别具一格,成就极为突出。这类作品,数量大,气魄大,如指墨花卉《晴霞》、《朱荷》、《新放》等,画的均为“映日荷花”,以泼墨指染,以掌抹作荷叶,以指尖勾线,生动之气韵,非笔力所能达。潘天寿作画时,每画一笔,都要精心推敲,一丝不苟。他在“有常必有变”的思想指导下,取诸家之长,成自家之体,他的画材为平凡题材,但经他入手的画,却能产生出不平凡的艺术感染力。
(2)作品介绍: 潘天寿艺术的可贵之处,主要在于他具有大胆的创造精神,他常说,“荒山乱石,幽草闲花,虽无特殊平凡之同,慧心妙手者得之尽成极品。”他的书法功力也很深,早年学钟、颜,后又撷取魏、晋碑中精华以及古篆汉隶,还能诗、善治印。平时作画,对诗文、题跋、用印方面,非常认真、讲究,绝不马虎。他对画史、画理也研究有素,著有《中国绘画史》、《顾恺之》,《听天阁诗存》、《治印丝谈》。并缉有《听天阁画谈随笔》等。
(三)课堂活动:(小组讨论回答)
1、课堂说说三位美术家作品各自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2、艺术界中,你还知道哪些有名的大师?
第八课 纸板的创想——成型方法
一、教学目标:
通过立体组合的设计,理解和掌握立体构成的各种知识,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增强敢于创造的信心,体会创造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 设计的美感。通过调研、研讨、设计、制作,去感受生活用品设计的美感。本课重点就是通过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设计的美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三、教学难点
立体设计。既要考虑生活用品的使用功能,又要使设计既美观又有新意,这些对学生来说确有一定的难度。设计中需要立体构成的知识、纸工制作的技法及色彩搭配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五、教学材料:色卡纸、剪子、胶水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活中的一些日常用品有的我们会认为很精美,有的我们也非常熟悉如(台灯、茶壶、桌子、椅子、家具等)有没有同学想尝试着将这些物品自己设计制作出来呢?(出示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新授:
应当首先选择一件自己感兴趣的生活中日用品如(台灯、餐桌、茶具等)对所选定的对象进行一下分析首先确定它是由几部分组成,想象一下每部分的展开图是什么构成例如台灯是由灯罩、灯架、灯座以及电线组成将每部分的展开图画在相应的卡纸上。然后,根据图纸进行剪裁和粘贴。
(三)注意事项:所做物象为立体的画图纸时应考虑全面。
(四)教师帮助指导学生
(五)小结:
本课制作比较困难复杂,学生应有很强的立体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如何解决这个难点,需要我们探讨。可以进行尝试抓重点、缩小范围、降低难度、开阔学生得眼界等教学方法。
(六)作业:将所做物品各部分的平面展开图画在色卡纸上。
第九课 纸板的创想——座椅设计
一、教学目标: 显性内容与目标:通过纸板的切割、曲折,设计制作造型美观、功能实用的椅子与沙发。初步了解立体构成知识及在设计中的应用。
隐性内容与目标:通过椅子的设计,使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认识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培养敢于想象、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和立体造型的设计能力。在思想上关注家乡的变化,提高“三亚是我家,保护、建设靠大家”的好市民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设计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生活中充满设计,设计的前提使敢于创造。椅子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生活用品,但很少有人有意识地注意它、研究它、分析它的造型、功能、材料、色彩以及风格、品位。引导学生通过设计椅子关注生活中的其他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难点:设计构思。椅子设计用材很少,技法也较为简单,关键是构思。纸板的联想是通过一张纸的切割、弯曲设计椅子,尽可能少去掉或添加纸块,这里含有立体构成的因素。
三、教具准备:剪刀,卡纸,双面胶及各种风格纸板坐椅作品(教师)。部分学生优秀作品。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看图片,并回答问题,(课件展示图片)设问:
①你能看出图片上的景物是哪里吗? ②你能看到与美丽的景色不协调的地方吗? 提问:你是否留意过该艺术椅的造型? 提问:该艺术椅的作用? 小结:方便.舒适.美观.情趣
以三亚市东西两河河堤上的艺术便民座椅受到人为的破坏为切入点。
(课件展示)残缺不全的艺术卡通便民座椅展示
③面对人为的破坏,作为少先队员、团员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学生观看、讨论
自由回答:三亚河景,椅子,残缺不全的艺术卡通便民座椅 例如:手、足球、动物等 例如:走累了休息,好看等等。
学生思考并个别回答:例如保护环境以身作则,以三亚好市民自律,爱护家园,影响家人朋友,设计更坚固更美观的便民座椅
(二)讲授新课
要想设计出好的座椅,就先来了解我们生活中的其它座椅.(1)生活中的椅子还有哪些呢?(课件展示图片)生活中的座椅
设问:你知道它们的社会功能、造型特点、材料、摆放的环境吗?(2)思考与讨论:(课件展示问题)①体会一下坐在椅子上的感觉,座椅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座椅的特点:座椅具有实用、舒适、稳定。以人为本
②座椅的结构你了解吗?你看到的椅子都是由几条腿支撑的?它们稳定吗?为什么? 座椅的结构: 座椅的结构一般为腿(支撑点)、面(承重点),靠背.③你能用纸板设计制作椅子造型吗? 这节课我们就是把纸板想象为塑料.钢材.木版等来设计创意坐椅。
课题揭示:(板书)纸板的联想——坐椅设计。
(课件展示)设问:怎么样通过纸板来设计制作坐椅?(切换FISH)
(课件展示动画教具、图例、讲解):纸板的联想(构图、卷折)小结:由一张纸上通过折、卷、利用点、线、面的角度及纸张粗细大小变化,尽量少去掉纸块或加纸块的来完成造型。
注意:造型要符合现代造型设计的造型特点:简洁、艺术性强、以人为本
以支撑点(椅子腿)可以是:四条 三条 两条 一条(切换FISH)示范其中之一(四线)(两线一面)(两面)(一面)(并出示学生优秀创意作品)简述
学生看图片思考并回答: 例如:
①沙发、生活用椅、办公用椅、公共用椅等。②足球、逗号、花朵等。
③家里、办公室、食堂、餐厅、会议室、客厅等。学生细心体会坐着的感觉:舒服、稳定等等 学生观察课桌椅,学生讨论、观察、回答:由靠背、椅面、椅腿构成;稳定;数学知识:三点确定一个平面。
学生欣赏。师生双边活动。
(三)课堂练习
①把纸板想象为塑料、钢材、木材等材料来设计制作创意座椅.②比一比,看谁能最快设计制作出即创意、好看、实用、稳定的座椅,作品可为1、2个小椅子或一组椅子、沙发。
③要求大胆创新,构思制作可组成小组合作可单独完成 巡回辅导,必要时与学生共同完成制作,(提醒安全问题)把讲台作为学生作品的展示台。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合作并构思制作学生欣赏作品并作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
(四)展示与讨论
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并谈谈自己的创意:椅子的造型特点,放在什么环境下最合适,如果真投产,用什么材料制作最能展示自己的创意.(五)课堂小结
请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肯定学生的努力。从今后多留意身边的事物会发现生活中的设计无处不在。
第十课 布置理想的家居
一、教学目标 显性内容与目标:
居室美化的平面设计与效果图制作。
A.房间平面尺度与家具一般尺度的基本概念。B.房间使用功能与美化的正确关系。C.房间色彩与情调的营造。D.家居绿化与美化装饰。E.设计效果图的制作完成。隐性内容与目标:
A.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B.细致耐心、认真完成制作的学习态度和良好品质。C.对身边事物观察、理解的敏锐程度。
D.自信、个性培养和倾听师长同学意见的包容胸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三、重点:居室的布置设计方案。
四、难点:设计中创新意识、功能意识和审美意识的完美结合。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同学们自己的家或自己的房间用的什么颜色进行装饰的?出示几张居室照片使同学展开想象从中体会居室主人的性格特征。
二、新授:
居室的空间设计,就是创造符合居住者生活情调的空间气氛,是对美的追求。而色彩设计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从出示的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并联想到居室主人的性格特征、年龄特点、性别以及文化层次等。这些方面可以从色彩的三个角度出发(明度、纯度、冷暖)
青年喜欢:明度较高、色调较暖、纯度较高的色彩 中年喜欢:中明度、纯度较低的色彩 老年喜欢:明度较低、纯度较低的色彩 高明度色彩(整洁、优雅、文化层次较高)低明度色彩(沉稳、成熟、高雅)高纯度色彩(活泼、现代、热情)低纯度色彩(朴素、典雅、清新)
依据居住者的特点对居室进行合理的色彩搭配。
三、小结:
在教学中,要强调居室设计的色彩搭配也应是“以人为本”。这里的设计是“有条件的设计”,即:以功能要求为前提的有针对性的设计,要明确设计的消费对象,做到有的放矢。
四、作业: 设计自己房间的色彩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让我们走进不同的房间,看看怎样的家居布置才是最理想的?(看幻灯)
(1)书房的设计最能体现主人的兴趣、爱好和艺术品位(2)你一定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小天地,你能把它布置得既实用又美观吗?
根据学习和休息的需要,合理地划分居室空间。
2.客厅是家庭成员进行交流的场所,请想一想布置一个理想的客厅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1)体现主人的品位和生活情调
(2)家具摆放错落有致、空间利用合理,不过分拥堵(3)色彩明快,色调和谐而富有变化
(4)合理划分使用区域,满足人们的学习、生活、运动、或娱乐等需要
3.家居设计图中是否可以随意画出家具的大小?为什么? 教师出示设计图。
你能画出自己居室的平面图吗?
方法
一、用单色线条绘制的居室平面图:准确、清晰 方法
二、用色彩绘制的居室平面图:直观、鲜明 方法
三、用彩纸拼贴的居室平面图:装饰性强 方法
四、用纸片拼摆的方法展示居室布局:可变换家具摆放的位置
4.主题墙的设计是居室设计的点睛之笔。
二、小结:
发挥创造力,按着个人品味、感觉或顏色喜好,隨意自由组合自己的家居布置,设计独一无二的理想家居,甚至因不同的时间活动及节日,为家居加添色彩和心思,增加生活情趣。
第十一课 柜架陈设的艺术
一、教学目标
内化目标:①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②养成良好的对生活进行审美的习惯;③养成良好的物品摆放习惯;④培养耐心,增强信心,提高美术的学习兴趣。
认知目标:①理解柜架的一般形式及其特点;②基本掌握柜架陈设形式美的法则。
技能目标:①掌握柜架设计的方式方法;②能根据形式美的法则进行柜架陈设;③学会柜架陈设设计的表现技法。
二、教学重点:柜架设计三要素。
三、教学难点:创造性地在柜架设计中体现形式美的法则及实用与美观相结合的原则。
四、教学材料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制作工具、材料等。学生预习第11课,搜集相关资料,准备好作业纸以及绘制平面图或制作立体构成所需材料、工具。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问:想一想家中的物品放在哪儿?怎样摆放的?你觉得美吗? 生答:放在柜架中;整齐、对称、随意等;美或不美„„ [设计意图]:启发思考,导向主题,同时引导学生将审美触角伸向日常生活。
(二)展开 1.展示课题,播放欣赏课件,提出问题:请分析一下这些柜架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答:多宝格庄重典雅、几何形柜简洁明快、对称式富秩序美、均衡式富节奏感和韵律美、高低对比但和谐统一„„
[设计意图]:进一步学会审美;理解柜架的一般形式及其特点;分析形式美的法则的运用。
2.问:如果你来设计会考虑哪些因素呢?答:功能、造型、色彩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探讨柜架设计三要素。
3.播放课件,问:柜架有哪些功能?答:储物<重实用>、展示<重美观>等
[设计意图]:理解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原则
4.问:如何按照功能确定柜架的分割方式和格层的尺寸?欣赏课件答:规格长短、存放方式;体积与形状;居室结构等。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美观与实用相结合的原则,学会结合实际进行工艺设计。
5.问:这些造型给你什么印象?欣赏课件答:简洁、质朴;新颖别致;简练活泼。
[设计意图]:借鉴各种造型,学会设计。
6.问:这些色彩组合给你什么印象?欣赏课件答:庄重而有变化、神秘而高贵、鲜明而活泼。
[设计意图]:理解色彩组合的规律,学会色彩设计。7.问:物品应当如何摆放呢?结合课本,分组讨论后答:对称、均衡;对比、和谐;节奏、律动。
[设计意图]:学会将形式美法则运用到物品陈设中。
8.问:如何进行设计表现呢? 讨论后观看幻灯片,了解手绘、拼贴以及立体构成的表现方法。
[设计意图]:巩固已学过的表现方法。
9.提议:你也能设计,试试吧。学生分组进行设计、制作。[设计意图]:培养耐心,增强信心,养成细心做事的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和创造才能。
10.巡回辅导,解决问题。学生可以分工合作。[设计意图]:师生交流,增进情谊,提高兴趣。
(三)收拾与整理 1.习作点评,小结。2.展示、介绍习作。
[设计意图]:肯定成绩,提高兴趣;指出不足,取长补短;梳理知识,完善结构,加深印象。
(四)拓展
提议:为自己的居室提出柜架陈设改进方案。
要求: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思考、设计,并适当交流、展示。[设计意图]:学以致用,使养成更好的生活习惯,更加热爱生活。
第十二课 美化生活的装饰布
一、教学目标
显性内容与目标:A.了解装饰布是怎样扮靓家居的。B.研究装饰布的特点。C.掌握装饰布的设计方法与设计步骤,并完成一幅装饰布设计。
隐性内容与目标:A.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美的事物,并逐步学会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生活。B.培养学生头脑灵活,思维清晰,富于联想,大胆创新实践的精神。C.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D.提倡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E.培养学生做事耐心细致、认真踏实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装饰布的设计,包括纹样设计,色彩设计。难点:使装饰布的色彩搭配协调。
三、教学过程
(一)装饰布的功能
同学们:你见过装饰布吗?你知道它是做什么用的?它在家居环境中可以起什么作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装饰布吧。利用装饰布可以制作窗帘、沙发套、靠垫、床罩、枕套、桌布等。
(二)装饰布的特点
装饰布与一般服装面料相比,它的幅面较宽,花型较大,色彩更加丰富,纹样的组织形式更加灵活富于变化。
让我们再看几块装饰布,请你说说它们与一般的服装面料有什么不同?它们有哪些特点?
(三)装饰布的设计 1. 纹样设计
装饰布纹样的设计内容广泛,总体可以分为具象和抽象两大类。(1)平面构成是将几何形作为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组合。因为平面构成的视觉效果独特,并具有很强的现代感,所以在现代家居装饰中被广泛应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平面构成的基础知识。
A.你能找出它的基本形吗?它又是怎样排列组合的?重复方向的 排列组合
B.这幅平面构成中谁是基本形?它是如何排列组合的?正负形转换的重复排列
C.这幅平面构成采取了什么排列组合的形式?不定方向的重复排列
(2)重复在平面构成和图案纹样中都是常用的排列方法,它能使基本形或单位纹样在重复的排列中形成和谐的美感和多样变化的节奏感。请你说说这些装饰布纹样都是怎样排列组合的?
2.色彩设计
装饰布的色彩非常丰富,不同的色调会带给人不同的美感。请你对照片中装饰布的色彩,谈谈你的感受。低明度色调、深沉高明度色调、明快
看了以上这些照片,你对装饰布是否已经产生了兴趣?你一定也想用装饰布为你的居室做些什么吧,那就把你的想法先在小组里说说,然后大家一起动手来设计一组装饰布,使之成为一个系列,分别用它们来制作窗帘、床罩、靠垫、桌布等,使我们居室的整体色彩及格调搭配得更加协调。
(四)装饰布纹样的绘画步骤 1.先根据用途设计排列组合的形式。2.设计一个单位纹样。(或基本形)
3.根据单位纹样的大小画好若干个格子,再想好怎样重复排列。4.将单位纹样逐一拷贝。
5.进行色彩设计,从常用图案配色方法(同种色、类似色、对比色)中选择一种方法,并选择一组颜色。
6.上底色。
7.分别填好大的色块。
8.描绘细部或勾线,最后调整,直至完成。
(五)学生作品展示小结
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同学们的作品,感受一下他们带给我们的美感,并就作品的风格、色调、纹样设计、排列方法、色彩配置、整体效果等方面,发表一下你的意见。
第十三课 我的小天地——立体纸模型
一、教学目的
1.简单了解有关居室的功能和特点.以及不同地区、民族在设计上的不同文化和习俗。了解自己的小天地不仅有一般居室的特点,还要有表现个人的兴趣和爱好。
2.使学生能按照自己的心愿去表现和设计自己理想中的小天地。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幸福生活的喜爱之情,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人。启发学生通过设计、表现自己的居室,体验生活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通过了解有关居室设计的文化、习俗。加深对自己身边居住环境的了解,唤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教学难点: 绘画时房间里家具与家具、家具之间与周围环境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前后、大小关系.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前几节课已经对居室的色彩,布局以及装饰布进行专门的研究,并制定出了我们的方案。那我们大家想不想把我们的设想变成现实呢?好!那现在我们就开始做些准备工作。我们怎么把这些平面的纸变成立体的造型呢?用什么方法,什么材料呢?(大胆鼓励学生,可以是多种方法,多种材料。如:纸、木、泡沫板、塑料等),(展示上届学生优秀作品)
(二)理念:
理论联系实际,大胆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完成,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创意。
师生互动:
(1)师生共同讨论居室中的具体陈设及家具的制作(如:床单、窗帘可用软纸结构,以及用什么材料来制作更能体现其特有的效果。或布来做)。
(2)分组研究讨论用什么方法、材料来制作家居模型,自学课本中的《纸的立体组合——生活用品设计》及《坐椅设计》,并为自己的模型设计出一套方案:包括材料造型比例装饰品等。并作出可行性报告。
(三)教学评价:
(1)由每组学生进行自己的方案陈述,并做可行性报告,其他组员为他打分。
(2)要求每组展示居室用品的简单结构及造型图,由其他组员提出质疑。
(3)自评: A.是否结构合理 B.材料是否合适 C.工具、材料的可行性 D.是否有创意
第十四课 《捣练图》赏析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欣赏与评价,使学生掌握美术欣赏的学习方法,展示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世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从而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发展,了解唐代人物画概况。
二、教学重点:欣赏、讨论画中人物的动作姿态,尤其是细节的描写。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学会分析唐代仕女画中的人物造型与其他时期人物画造型的比较,以及和西方古典绘画中的任务比较,在感性的理解学习中,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艺术的情操和认识唐代仕女画所达到的高度成就及艺术和历史文献价值。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教科书等。
五、学具准备:收集来的资料、教科书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播放《武则天》影视片段。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剧中人物的体型、服饰、动态等。引出问题: 1.剧中讲述的是什么朝代的故事?
2.剧中妇女的体型是胖还是瘦?她们穿戴的服饰有何特色?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我们来看看唐代的画家是如何体现他们当代的生活片段的。请同学们看屏幕。(板书课题)
(二)新授 播放课件的《捣练图》全图。
(一)这是典型的中国古代仕女画,问题:什么是仕女画?
它以中国传统的长卷形式,表现了唐代宫廷妇女用木杵捣练、熨烫和缝纫的劳动场面。
问题:
1.什么是捣练? 2.什么是熨烫? 3.这幅画的作者是谁?
4.据传这幅画是宋徽宗赵佶的摹本,那赵佶是谁呢? 引导学生通过教科书或其它途径查找作者张萱及周昉、赵佶的生平及艺术特点。可在课前安排学生通过上网或有关书籍收集更多资料。
学生解答“仕女画”。学生解答“捣练”、“熨烫”。
学生查找资料,认识张萱、周昉、赵佶及相关背景。
(二)共同探讨,解读《捣练图》。
1.这幅作品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捣练、织修、熨烫三个场面,请问:画中共有多少个人物?
2.画家十分注重构图的技巧,着重刻画人物的动作姿态,尤其注重细节描写,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把这些细节找出来。(播放一段古典音乐)主要细节有:捣练部分四个妇女的朝向各不相同;左边那位妇女传神的挽袖动态;熨烫部分左侧妇女扯练时微微着力的后仰;中间熨烫妇女专注的神态;几个小孩的穿插,以及扇火小孩因怕热而回头等动作。这些细节的刻画非常真实、生动而富有生活情趣,使互相对称的构图不致呆板。
3.人物的造型(丰颊肥体)及其衣着的设色,与同时期的女性人物雕塑和绘画的造型完全一致,是盛唐时期的典型风格。
请同学们比较教科书中那三幅同时期的女性形象的画作。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
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细节描写,派代表描述。
学生对比相同时期和不同时期女性的形象及服饰,畅所欲言。
(三)思考与讨论:
唐代人物画中人物造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教师再播放一组西方古代人物画作品,提出问题: 《捣练图》与你了解的西方古代人物画相比有什么不同? 同学们对这幅作品是否有新的、不同的认识?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如学生可能问:为什么唐代仕女画中的妇女都是“丰颊肥体”的?(教师启示学生从唐人和今人的审美标准进行比较。)
学生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或发表个人观点。教师归纳。评价与小结这幅画着重刻画人物的动作姿态,注重细节描写。体现了中国古代工笔人物画独特的表现形式,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唐代仕女画所达到的高度成就。它对于了解唐代宫廷妇女的劳动生活,特别是她们的服饰,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四)布置作业:
课下自己查找相关资料,写一篇关于唐代人物画与不同朝代人物画以及与西方古典人物画比较的小论文。
要求:
1.要有自己的观点。2.条理清楚,语句通顺。
3.字数不少于500字。
第五篇:八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第一课 美术概说
课型:单一型
1.教学方法:讲解,2.欣赏
3.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懂得美术的概念。
(2)通过各种图画的展示和讲解,使学生了解美术的分类,并理解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和现代设计的概念和分类。
4.教学难点、重点:
难点:美术的作用。重点:绘画的分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这堂课是美术课,那么到底什么是美术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来初略讨论学习的问题--美术概说(板书课题)
三)新授:
美术的概念:
展示小型雕塑一个,绘画作品一幅。讲解美术的概念,着重强调“物质材料”、“造型手段”、“空间”、“审美价值”。
、美术的分类
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现代设计、绘画:使用笔、刀等工具,墨、颜料等材料,在纸、纺织品、木板、墙壁等平面上,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表现手段,创造艺术形象。(绘画的分类略加讲解。)
展示作品或图片资料若干,(由于缺乏美术教学挂图及相关的幻灯片,所以应找些较大的图片,如单幅单页画、挂历中的画页等,同时应选用较成熟的艺术家的作品。另外,展示一部分自己的原作,如《女同学头像》、《临“太阳很足的晌午”》、《藏族妇人》,以增强学生的实际感受,使学生感到老师是一位名符其实的老师。讲解绘画的概念,同时强调绘画的作用: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情感。
现代绘画《钢水汗水》:反映了我国当代钢铁工人的社会生
活,“钢水的产量和工人的汗水是成正比的”。表达了对钢铁工人的一种敬仰敬佩之情,从刻画细微的画面中,我们似乎听见有人在说:“工人兄弟们,你们辛苦了!”、雕塑:是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
雕塑的表现形式一般分为:圆雕、浮雕。
举例:茶陵一中进校门处的雕塑(圆雕)。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四周的雕像(浮雕)。
C、工艺美术:指实用品的造型设计和装饰性美术。
分类:A、日用工艺(染织工艺、陶瓷工艺等)
B、陈设工艺(象牙雕塑、装饰绘画)
D、建筑艺术: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面形式、结构方式、内外空间组织、装饰、色彩等各方面的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
公共建筑:
分类:民用建筑:
纪念性建筑:、现代设计: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艺术。、美术的社会作用
美术对于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它具有三大功能:教育功能、认识功能、审美功能
(组织同学们以讨论的方式,谈谈对美术及美术的作用的认识和理解。)
总结学生的发言:
美术有很强的实用价值,广泛应用于建筑、商业、工业等领域
三、课本学生范画赏析
图:紫灰色主调,对比很弱,短直线条杂乱无章,表现出一种灰暗、乱、挣扎的情感。
图:黄绿色主调,少量红、紫色,整个画面明亮,对比强烈,犹如阳春三月,春游在外,给人以充满活力、精神饱满的感觉。
四、作业:
运用抽象或变形的表现手法表现自己的某种情感。
要求:、用少量文字概括作业表现的情感。、注意造型的基本要素的运用。
第二课美术作品造型的基本要素(1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解、行赏、比较、练习相结合1、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学习,2、使学生初步了解视觉形象的分类和造型要素的基本知识。
3、通过对美术作品中形的认识和分析,4、提高学生对艺术形的欣赏能力。
5、通过对本课的学习,6、使学生认识美术具有多种表现形式,7、从而
8、提高学生对艺术形式美的欣赏能力,9、以及美术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写实造型、变形造型和抽象造型的区别,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识别美术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
难点:掌握基本要素的特点,并能运用基本要素分析作品。
3、教具、学具准备
4、教具;自制造型要素挂图一张,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若干幅。
学生:课本、作业本、软心铅笔、尺。
5、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约2分钟)
大千世界的各种物象形体,首先是被我们的眼睛感受到的,对视觉形象进行观察和研究,会使我们获得丰富的审美信息和多种知识,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
板书:视觉形象的分类(约23分钟)
尽管视觉形象复杂多变、丰富纷呈,但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即自然形和人工形。由自然力造成的,叫自然形(如山石、河岸、动植物等),人类出于某种目的造成的形,叫人工形(如产品、工具等)人工形中以表达思想观念和审美感受为目的的,叫艺术形(如绘画、雕塑、工艺美术等)。
板书:自然形
人工形
艺术形:表达思想观念、富于审美价值。
提问:分别举出生活中的自然形、人工形和艺术形的物象。
形还可以从不同方面进行分类,如材料上分,有纸材料造型、木材料造型、金属材料造型、石质材料造型等。
(以问答形式讨论欣赏作品,再作总结)
《饮水的熊》作者在创作中,用造型的基本法则之一即对称手法,巧妙地表现了饮水的熊和它的倒影,且将石质材料打磨光洁,以表现小熊的可爱和水的清盈感。
《怀抱》以金属材料制作的富有动感的造型表现了母子欢快的神情。《母子》则用概括的手法打磨光洁的木质,表现丰润的母子形象,摇篮式的造型,激起了人们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板书:造型要素:(约18分钟)
造型要素主要有点、线、面、体块与空间、光与色、质地等。在艺术造型中,如能很好地利用这些要素,将使作品更具魅力。因此,我们必须认识了解造型要素及其功能。
(结合造型要素范图讲解)
点:最小的视觉单位。包括各种不同形状的点,能成为注意中心确定结构以及组成体面(参看课本P4生活中的点和表现点的节秦的绘画)。图①中,我们看到运用点的组织,产生疏密有致的变化,富有节奏感。
线:可看作点运动的痕迹,有方向和运动感,可以表达情感,限定形状,表现质地和描绘阴影(讲解挂图)
面:由长度和宽度构成的平面形,面的形成有三种方式:线的包围、分割和表面色、质的变化。面可以分为几何形和自由形两大类(讲解挂图)。
体块与空间:体块即长度、深度三维空间的占有形式,或者
说是由长度、宽度和深度构成的主体形。(参看P4生活中的体块)。空间指物体间的远近层次关系和包容关系。(如雕塑)具有实在的体积和空间,而绘画艺术,则是在平面上创造体块与空间的幻觉。如《长城》一画,就是在平面上通过平俯视构图,运用了大-小的透视缩形规律,以
及近实远虚的视觉规律,加上光与色的烘托渲染,画面气势磅礴,使我们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和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光与色:有光才有色,视觉世界是由光显示出来的。(参见P4大自然中的光与色)。色彩的正确表现能使画面获得真实感。不同倾向的色彩还能给予我们不同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引起情绪的变化,如红色能给人以温暖、刺激的感受,蓝色则可能给人以冷、宁静的感受。
质地:指物体表面的解觉性或这种质地的视觉表现。(参看P4《雕塑》的质地)《雕塑》用粗扩的石质表现男性皮肤的质感。
6、总结和布置下一课时内容(约2分钟)
我们认识造型的基本要素,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千变万化,千姿百态的视觉形象,认识艺术家取自自然之法则,创造出的瑰丽艺术世界。我们下节课将进入艺术家创造的艺术世界。
第三课美术作品造型的基本要素 第二课时
1、复习旧知,2、导入新课
美术造型的基本要素来之于生活,但不是对生活的复制。“艺术源于生活。但不等不生活。”在从事美术创作时,艺术家会根据特定表现目的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兴趣的美术表现形式。
3、表现形式的分类
就表现形式的明显特点而言,分成具象造型和抽象造型两种
基本形式。具象造型与抽象造型的区别在于:前者具有客观的现实形象,而后者中我们则不能看出任何客观的现实形象(结合教材范图讲解)。
具象造型又可分为写实造型和变形造型。写实造型指忠实客观地描绘事物的真实面目的造型,或者说,在这种造型中,客观物象基本上按我们日常所见的样子被反映出来(见《苹果树》之
二、《小提琴手》)。变形造型则是运用夸张、省略等方法,表现人对事物的主观认识和情感。尽管变形造型反映的对象与我们日常所见不同,但我们仍可认出它们。变形造型即处于“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形式,层次十分丰富,既可偏于写实造型,又可偏于抽象造型(见《苹果树》之
三、《人物》)。
抽象造型在古代艺术中就已出现,而现代抽象则主要通过抽象的线、形、色的不同组合表达人的主观情感(见《即兴》、《岩石间的小镇》)第三课中国古宋代美术作品欣赏(1课时)
课型:单一课
教学方法:讲述、欣赏与思考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作品的介绍与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宋代绘画艺术的空前盛况及作品的伟大成就。
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作品的艺术成就。
三、教学步骤
(一)引言与组织教学
中华民族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她有着悠久的文明史。有着自己璀璨的民族文化。中国画----则是世界绘画艺术中的一颗绚丽的明珠。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多以中国画见长。下面请欣赏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全盛时期的作品,中国古代最大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板书课题,挂出画卷,约3分钟)
(二)作者简介
作者,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生卒时间不详。约生活在十二世纪,为北宋未年著名的风俗画家。早期游学于京师。后习绘画,专攻界画,擅长舟船、车马、人物、街市、城郭等。宋徽宋熏和、宣和年间供职于翰林图画院侍诏(画院最高职称)。传世作品有《清明上河画》、《西湖争标画》、《武夷图卷》等。
三)《清明上河图》创作的历史背景
公元十世纪后期(960年),赵匡胤统一中国,建立了北宋皇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政治上实行了中央集权,经济上发展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农业上注重了精耕细作、使用良种;陶瓷、纺织等手工业产品闻名于世,畅销国外;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三大发明等科学技术使对外贸易和城市经济空前繁荣,城市集镇不断出现,并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有了专营经商的“”(商店)、“”(剧场)、“”娱乐场”等。当时的京城汴梁(今开封市)则更显繁华。但北宋后期各代皇帝为求苟安(亦称偏安),向辽国接受屈辱的澶渊之盟。给西夏纳“岁币”。向金割地、纳银、贡绢,宋徽宗时期则更甚,虽联金灭了辽国,次年金兵大肆攻宋,徽宗为求苟安,主张议和投降,罢免了主战派将领。终在1127年,徽宗成了金兵的俘虏,北宋王朝被灭亡。张择端生活在北宋末期。皇帝宋徽宗赵佶虽昏庸腐朽,却是一个出色的画家。在位期间是宋代画院的极盛时期。招录了不少有才华的画师入画院供职。宋徽宗很注重写生,他诏令翰林画院的画师都要写生。张择端根据京城汴梁繁华的集市贸易与街景(一是说清明时节,但清明时节的景象描写不多,另一说法是从清明坊到虹桥一汴河上河的街景。后者则更有说服力。人物中有赤膊的、戴斗笠的、轿上插树技遮荫的、摊位上的遮阳伞、遮荫篷等可以作证)写生而创作了蜚声世界的《清明上河图》。
第四课透视知识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解、演示和动手相结合。
教学目的
重点难点教具与学具教学过程 第五课线造型的素描(3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讲解、欣赏、观察、比较和练习相结合。
一. 教学目的
通过线造型素描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运用结构线表现物体之间的比例、轮廓、体积、对比、远近、方法和透视等的作画方法,培养学生对形体结构的理解能力,发展窨造型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讲解线造型的功能和线造型素描的步骤。说明物象形态内部的构造特点决定了处部形态的面的性质。
难点:运用结构线刻画物体内部和外观的组合关系,直至结构本身。
第一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1.线徒刑的素描作品数幅,明暗素描作品数幅;2.立方体和圆柱体框架模型一个;
学具:软芯铅笔、橡皮、课本、作业本。
第一课时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堂常规及学习用具的准备(2)。
(3)导入新课线造型素描作品数幅和明暗素描作品数幅,(4)给学生欣赏、鉴别、然后讲解。
设问:线造型的素描和明暗素描有相同点和不同点
(5)讲授新课
1. 线造型素描的特点及线的造型功能。
线造型的素描图是通过线结构的运用,直接体现和暗示物体的体积、远近、方位和对比等牲,表现出物体内外部组合关
系及前后左右的空间状态。
线造型素描剔除或减弱明暗色调层次,强调物体本质的实在的形体结构,所以表现物象的效果明确、肯定、清晰和刚劲有力。
线徒刑素描是以线徒刑的方式研究自然的造化和物象的结构,线的造型功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表现物象的外形轮廓,(2)勾画形体的边界。
(3)表现物象的内外结构、空间位置、透视变化及物与物之间的组合关系。
(4)表现物象的虚实关系、明暗关系及体积感。
(5)表现物象的势、力、节奏、韵律感,(6)抒写人的情趣,(7)气质。
线造型素描不但可以在美术专业方面方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而且以图解形式适用于理工科专业中,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一种徒刑技能服务于设计,在建筑、园林、工业设计等图纸绘制上,结构线的徒刑已成为工程技术人员的一种设计手段,广泛适用到现代建设的各个产生领域中。
1、立方体与圆柱体
(1)立方体(对照立方体框架模型分析)
立方体是一切形体的基础,它的结构是由大小相同的六个正方形平面,按照垂直关系而构成的。
圆柱体是以长方形的长边为轴,旋转360。而构成。也可以说是由无数个相同的圆面叠杨(如硬钱币叠成一圆柱体)
教材P14上图,立方体与圆柱体结合图形是说明立方体内可以产生一个圆柱体,圆柱体在立方体内的构成是以一个正方体的二分之一边为轴,以立方体一个面的中心点为圆心,旋转306而成。圆柱体的立体感可通过顶底面的透视圆面体现。
(6)作业要求
1、临摹P14立方体和圆柱体范画。
2、用3B、和6B铅笔作画,3、要求表现物象透视准确,4、结构清晰。
(7)课堂小结:
选出一部分作业讲评,指出优缺点,布置下节课的学具准备。
第五课透视知识第二课时
(1)教具和学具准备(2):
教具:
1、立方体的切挖模型;
2、用泡沫塑料做两个相等的长方体模型,把它们拼在一起是一个立方体;
3、大幅基本形体切挖挂图;
4、能进行切挖的软性固体材料。
学具:萝卜、柑桔、苹果、肥皂、泥巴等软性材料;
2、小刀、铅笔、橡皮、课本、作业本。
(3)组织教学:
(4)复(5)习旧课,(6)导入新课
我们了解立方体及圆柱体的构成,那么把这些基本形体进行切挖后,会是怎能样一种结构变化呢
(7)讲授新课
板书:基本形体的切挖:
1、立方体的切
2、割与组合:
课本P14下图说明从立方体中间切开成为两个长方体,然后将这两个长方体可以拼叠成各种造型(用二个长方体拼叠演示)
切去立方体的八分之一,首先找出立方体三个相邻的面的面中心点,并把每个面分成四等分。然后将三个相邻的四分之一等分垂直切去。
用泡沫块做一个立方体,切去八分之一,被切去部分仍可嵌入原处,以便演示,并用红色在立方体相邻的三个面上画出垂直水平线,切去后的截面用三种色区别,(自制模型进行演示)
2.圆柱体、球体、锥体的切挖:
用较规范的萝卜、桔子或苹果及橡皮泥等到物,在课堂进行切挖示范,揭示圆信体、球体、锥体被切去一部分后的结构变化,并挂出以线徒刑的切挖结构图。
(8)作业要求
作业一:临摹P/15四种基本形体切挖图。
作业二:可任选一种基本形体作切挖练习,如立方体可用肥皂块、泡沫块等;圆柱体可用萝卜等;球体可用柑桔、苹果等。将切挖后的伤口放在课桌上进行写生。
要求运用虚实、轻重不同的线条描绘声绘出对象的内部与外观铁组合关系。
课堂小结
对切挖练习及以线造型写生较好的作业进行表扬,指出普遍存在的问题,布置下堂课的准备工作。
第六课透视知识第三课时
(1)教具和学具准备(2):
教具:大幅《口杯与肥皂盒》步骤然图范画一张。口杯与肥皂盒三组静物。
学具:4B或6B铅笔、橡皮、课本、作业本。
(3)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课堂常规及学习用具。
(4)复(5)习旧课,(6)导入新课:
通过前二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获得以下两点认识:
(1)物体的外观形态特点,(2)都取决于它的构造特点。
(2)任何物体的外形都是由不同的面构成,面归纳起来有三种形式:即有方向不同的面(包括正、侧、水平、垂直、倾
叙的面等),有性质不同的面貌一新(包括平面、曲面等),有大小不同的面,这些面按照物体 的结构形式、组织、联结起来,构成物体的外部形态。
物体的外观形态只有借助于光的作用才能显示出来,然而,线造型的素描特点不是借助光的作用所产生的明暗形态来刻画物体的结构体积,而是用结构线来表现物体的内部与外观的组合关系,直至结构本身,所以,了解物象形态的构造形态的构造特点和外部形态的面的性质,是画好线造型素描的关键。
(7)讲授新课
板书:口杯与肥皂盒
线造型的素描步骤(结合课本P16“口杯与肥皂盒“进行讲解):
(1)面对写生的物体,采用剔除或减弱明暗光影的方法,从整体出发,观察和找准物体的基本形,用线和点标出,并注意画面构图。
(2)用辅助线画出物体的大体轮廓,形体结构,透视变化及物与物之间的组合空间位置。
(3)用线准确地刻画出物体的内外部结构关系、透视关系、体积感及物与物之间的组合空间关系。
(4)调整修改,使画面效果完整。
3、透视法则的运用(结合范画讲解)
平等透视法则,成角透视法则和圆形透视法则应结合步骤图渗透讲解,不宜过多涉及透视知识。
5、作业要求
要课作业可安排写生“口标与肥皂盒“,也可临摹课本16的范画。用软芯铅笔作画(4B或6B),作业要求轮廓比例基本准确,构图适当,透视准确,并能初步运用不同线条表现出物体的内外组合关系和窨立方体形态。
第七课基础图案(1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欣赏、讲授、演示与图案制作相结合。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二方连续纹样的特点及其主要构成形式。初步掌握正确绘制二方连续纹样的方法。
结合欣赏我国古代文物及兄弟民族在器物上装饰的二方连续纹样,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珍视传统风格的审美情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二方连续纹样的组成骨式及其设计制作步骤。
难点:纹样的构成与配色。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第一课时教具:
针织花边,民族花带2~3条。
2、古代及少数民族在器物上装饰二方连续纹样图例。
3、二方连续纹样骨式图。
4、不同的构成方法绘制的二方连续纹样。
5、绘制步骤分解图。
第二课时教具:
运用各种图案配色方法绘制的二方连续纹样。
第一课时学具:
铅笔、橡皮、直尺、课本、作业本。
第八课基础图案第二课时
学具:
水粉颜料(6色、12色均可),水彩笔(大、小各一支)、调色盘、盛水瓶、课本、作业本。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组织教学:检查学具,引导认真听课。(1分钟)
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约1分钟)
以提问形式,复习前面所学的内容:单独纹样——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能单独使用的纹样。
出示针织花边,民族花带向学生提问:这些东西平时称它为什么(学生答:花边),那么这些花边是怎样设计绘制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
新授知识
板书课题:《二方连续纹样》
1、概念:(约2分钟)
以一个或几个单位纹样,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带状形平面上,作有规律的排列并以向上下或左右两个方向无限连续循环所构成的带状形纹样,称为二方连续纹样。
意义:(出示古代及兄弟民族在器物上装饰二方连续纹样图例及现代日常生活用具有实物)(约4分钟)
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单独纹样、适合纹样、二方纹样……二方连续纹样由于具有重复、条理、节奏等形式,应用最多:原始社会的彩陶器上,二方连续纹样装饰已有了很高的成就;商周时青铜器上二方连续纹样风格厚重、古朴变化极多;汉代漆器上面的二方连续纹样装饰达到了很高水平;唐代唐草纹结构严谨,风格典雅、富丽。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兄弟民族在服饰和用具的美化上多用二方连续纹样,并有其各自的传统特色。如广西的壮锦,四川的蜀锦、湘西苗族花带、土家族织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生活用具器物及建筑装饰上,二方连续纹样的装饰也随处可见:如染织的花布、花带纹样、书籍的装璜、商品包装、黑板报的美化等均广泛应用。下面我们来讲讲二方连续纹样最基本的构成形式:
3、二方连续纹样的骨式:
散点式、倾斜式、垂直式、波纹式、水平式、几何式、结合式等,每种形式可有四种排列方式:顺序排列、颠倒排列、正反顺序排列、正反颠倒排列。
展示各种不同的骨式绘制的二方连续纹样,给学生欣赏并让学生通过实例辨别出各种骨式。
4设计与绘制步骤:
画两根平行线,并适当定出长度.根据长度划分若干等分单位.构思设计:根据用途,内容,表现形式确定纹样的骨式,在草稿纸上精心设计绘制出一个单位纹样.将设计好的单位纹样复拓到每一个单位上完成铅笔稿。
着色完成作业。
设计要点:
组织节构要有节奏感、韵律感。
不同题材要选用恰当的骨式。
注意各种骨式的综合运用。
注意单位纹样相结合时的关系。
学生作业
设计制作一条有4-5个单位的花边。
要求:1.以你喜欢的花卉或动物为题材,进行纹样设计,造型要简洁、概括。
2.课内要完成铅笔稿。
课堂小结:
讲评作业,布置下节课的学具准备。第二课时:
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认真听课,检查学具。
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图案的色彩是图案“纹样、骨式、色彩”三个主要部分之一,是表现物体形象的一个重要部分。正如音调不美,尽管是好台词也唱不出好戏,色彩不美,尽管是好纹样,也谈不上是好图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二方连续纹样,并完成了铅笔稿。这节课重点学习着色。
新授知识:
板书课题:二方连续纹样的色彩
(展示各种图案配色方法绘制的二方连续纹样彩图)
底色:底色是为花纹服务的,为的是增强画面层次,突出花纹。一般淡底色配深花纹或深底色配淡底色花纹,但都必须适当掌握明度。使纹样在底色上鲜明突出。底色要求均匀,一般要加入白粉颜料才容易均匀,如果用水粉颜料,就不一定要加白色。
配色方法:(以前在学习单独纹样的过程中,已学过图案的配色方法,这里可以提问的形式复习。)
设问:哪些色属于同种色配合哪些色属于类似色配合哪些色属于对比色配合它们分别会产生 第八课爱心与祝愿
第九课时贺卡设计与制作(2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欣赏,讲解演示和制作相结合。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懂得贺卡是具有纪念意义的精美艺术品,并学习贺卡制作的方法。
2、通过贺卡的制作,提高学生装的设计、制作能力,培养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的品德增进师生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剪贴手法设计和制作贺卡。
难点:1、构图设计
2、恰当选择材料。
三、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自制各种示范贺卡;示范制作备用的花纹图案资料;8开白纸,废旧彩图纸,浆糊、剪刀、画板、图钉等。&n
bsp;
学具:16开白纸对折,废旧彩图纸、浆糊,彩色笔,剪刀等。
四、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检查学具,2. 引导认真听课。
3. 课前谈话导入新课:(约2分钟)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色彩知识和美术字等课,今天让同学们运用这些已学过的知识,自己动手制作贺卡。
(板书课题:贺卡设计与制作)
贺卡是在重大节日、纪念日、生日互相赠送的具在纪念意义的精美艺术品,它能显示爱心,表达美好的祝愿,给我们增添欢乐,友谊和节日气氛,如果我们能够运用自己已掌握的图案基础知识,自己动手制作,那么,不但能够节约,而且会使人更感亲切,更有意义。
(板书:爱心与祝愿)
3、贺卡欣赏:(出示贺卡范图、边欣赏边讲解边板书)
贺卡的内容广泛:包括贺年卡,对话圣诞卡,尊师卡、生日卡等。贺年的形式很多:单页卡折页卡;有平面的、立体有声的;横式的,竖式的;心形的、树叶形的及不规则形的。
制作贺卡的方法有:摄影的,色彩绘声绘的,镂印喷刷的以及剪贴的。剪贺卡包括利用多种材料拼贴和利用废旧彩图纸剪贴制作的等。贺卡的制作要求:构思巧妙,形式新颖,造型优美,工艺精致。下面重点介绍一下利用废旧彩图纸剪贴制作贺卡的方法。
4、剪贴贺卡的制作步骤:(边演示制作步骤边讲解、边板书)(约分钟)
(1)构思、设计
我们要制作一张贺卡,首先应该有一个好的构思,准备制作一个内容,什么形式的贺卡,然后,可按自己的构思画出铅笔设计稿。
在设计时我们应该考虑赠送的对象,因人而异,如老年人喜欢爱欢乐、新颖的格调;儿童则喜爱灿烂绚丽的色彩我们只有掌握了不同对象的心理和爱好来进行设计制作的贺卡就一定会受到珍视和喜爱的。
(2)准备一张较厚的纸,按所需形状剪裁。
(3)选材、配色:
废旧的画报和图片本身就有一定的图形和色彩,我们就是要利用它选取我们所需要的部分图形。要注意色彩配置鲜艳、明快。
(4)剪贴;
剪取合适的图形,按设计稿依层次贴到纸上合适的位置。
(5)书写或剪贴赠言:
如:新年好、老师您好、生日快乐等祝愿的字句。
(6)整理画面:
看看什么地方需调整,什么地方空了需添画。
5、学生课堂作业
(1)请位同学到讲台前各拼贴一张贺卡。
(2)其它同学在座位上开始设计制作剪贴形式的贺卡。
(《新年快乐》、《友谊地久天长》、《老师,您好!》播放轻音乐。)
教师巡视辅导,交待注意事项:
构图时要注意疏密、虚实关系;配色要鲜艳明快图案和文字要眉目清楚剪贴花纹线条要流畅不要把连接处剪断了。
6、课堂小结(约分钟)
(1)与学生一起分析、讲评作业,并对优秀作业进行表扬。
(2)学生互相交换贺卡。
(3)总结课堂教学情况。
五、作业要求
利用废旧图片或画报剪贴制作一张贺卡,要求构思巧妙,形式新颖,工艺精致。
...第十一课欣赏(2课时)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关注生活中的设计的习惯,学会从不同的审美角度欣赏、分析、评述—件生活用品的设计效果,认识实用与美观有机结合的设计原则。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优秀生活用品设计作品欣赏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生活用品实物数件。
◆学生准备学具:每人带一件生活用品实物或图片。
2.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a.请学生以一件自己最喜欢的生活用品为例导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b.在几分钟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图例,师生共同分析,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提示和归纳。提示要点:
(a)果盘:缠枝鸡冠花纹的纹饰,色彩古朴典雅,构图大方简洁,放置水果时,与水果的鲜艳色彩形成鲜明的对比,缠枝加水果,同类物在平面、立体上的结合形成了统一的美感。不放置水果时,也是一件美观的案头摆设。
(b)木椅:金字塔式的造型,使人有稳固,安全的感觉,可以放心的倚坐休息;木质部分单纯的造型,朴实的色彩和原始感的木纹,与现代气息浓厚的椅垫形成对比,似乎暗示了现代人与大自然的融合。
(c)办公文具:简洁的半圆周组合造型、配以古朴的黑红色彩装饰,这种古代文化符号式的表达与现代文明的撞击所产生的视觉冲击力,谁能抵挡得住?
(d)家庭用汽车造型设计图:整体的小巧,却又最大可能的加大内部空间,流线型的外形设计使速度得以更好的发挥;柔和的外观曲线造型加强与人的体贴,使人仿佛呼吸到家庭的温馨气息。
(e)手机设计图:A款,流线外形和金属质感,传达出独特的信息:置于掌上似乎可以操控穿梭于太空的飞行器;B款,方正规整,拥有它的人应该是诚实、严谨、一丝不苟的专业人士; C款,蓝色的屏幕,游戏机式的按钮设计,外观上刻意强化的机器性特征,一定是喜欢寻求刺激的小伙子们的掌中爱物。D款,机盖合起后呈简洁的弧形造型,拿在手中、置于衣袋,都会使人感到很舒适。
(f)可爱的小汽车造型,拖着在室内移动,使枯燥的清洁地毯的劳动凭添了几分趣味。
(g)花形洗子:像出水芙蓉,口缘稍作内敛,防止水的溅出,其设计可谓用心良苦。
(h)咖啡具:瓷釉颜色柔美和谐,旋涡纹的纹饰借鉴了原始彩陶的纹饰,其色彩又与咖啡的颜色相协调。盖上无钮,防止打开放在桌上滚落摔碎。至于把手造型的设计,则充分考虑了手持时的力学原理,其舒适省力是显而易见的。
(i)椅子一组:用最少的材料、最简洁的造型、最单纯的颜色、有最舒适的感觉,也许是这组椅子的设计者所要追求的。不用时尽最大可能节省放置空间的问题也为你想到了,同时,多把椅子组合在一起形成的新的立体构成造型,像一座抽象形态的现代雕塑,不也觉得很美吗?(j)工作灯:前后、上下、左右、高低,全方位的调整光照位置和角度,可拆卸的夹座,可以牢固地固定在任何位置,其实用性还有什么可挑剔的?另外,其造型和色彩也满足了作为一个工程技术人员的视觉享受,在一个看着非常舒服的灯下学习,也许就不会觉得疲劳了吧!(2)发展阶段
请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各种生活用品,共同讨论它们的设计好在哪里,有什么缺点。
将几件相同用途的生活用品放到一起进行对比欣赏,展开讨论:同是喝水的杯子,你更喜欢哪只?为什么?进行分析评述。
师生讨论以下问题:购买某种生活用品时你如何进行选择?工业设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什么作用?生活用品的设计应该遵循什么原则(实用与美观相结合)?(3)收拾与整理
整理学具,恢复教室整洁。
3.课后拓展
(1)留心生活中各种常见的生活用品的设计,分析其优缺点和需改进之处。
(2)运用所学知识在父母、亲友购买生活用品时,尝试为他们提供参考意见。教学评价建议
1.能否自觉地以实用与美观有机结合的眼光观察和
分析周围常见的生活用品。
2.在本课的欣赏评述活动中能否联系以往所学的设计类内容。教学参考资料
中国高等艺术院校设计学科教学丛书《设计?概论》荆雷编著河北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
现代艺术设计丛书《工业设计》蔡军著吉林美术出版社1997年版
环境艺术设计丛书《家具设计》雷达编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5年版
相关教学研究课题
1.设计作品欣赏课与 “设计?应用”领域教学内容的相关性研究
2.“建立设计意识”与 “关注生活中的设计”
第13课 宣传品设计制作
教学目标:
1、了解宣传品的作用以及平面设计的方法,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2、通过调查,了解宣传品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在设计制作宣传品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和整体意识,并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探究知识,提高审美意识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在图案、文字、色彩、材料上放开手脚,大胆创意,做出符合功能要求的宣传品。
教学难点:宣传品的设计风格要做到统一化、系列化 学习材料:纸、水彩或水粉颜料、纸杯、手提袋等 [教学过程]
一、导言:同学们,在我们的校园活动中,艺术宣传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能强化主题,烘托气氛,体现文化内涵,而且可以使艺术节给人们留下美好的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系列宣传品的设计制作。
二、以竞标的形式组织教学。
师:今天我们采用一种特别的方式上这一堂课,以一次校园活动宣传品的设计制作为例,举办投标会。同学们同意吗?(生热烈鼓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好奇心)
1、了解宣传品的作用及内容
师:在竞标前,我们首先要了解宣传品的作用及内容。通过同学们课前的预习以及课本上的材料,我请一位同学归纳一下。
(一生答,师总结)
(出示课件—宣传品的作用:强化主题、烘托气氛、体现文化内涵
宣传品的内容:海报、请柬、节目单、纪念册等)
2、活动开始,师述竞标形式及规则
师:我们这次竞标活动的内容就是:金秋艺术节宣传品的设计制作。我们一共选三个项目:
1、海报、节目单。
2、请柬、纪念册、3、纸杯、手提袋。现在我先分一下组,你们每组代表一个公司,两个公司一个项目。
(师分组,六人一组,并按组就坐,指定每组组长,并明确职责。老师为主办方,各小组组长为项目经理,组员为主管)。师:对于各自的具体分工,我可以给同学们提个建议。比如经理也就是你们的组长,可以负责竞标语,介绍本公司的员工,树立公司的形象,并对公司的作品进行阐述。各公司的主管可分为:计划主管(调查搜集资料、素材)、总务主管(准备设计所需的用品用具)这两个任务我们课前都已做了充分的准备,技术主管(主笔设计制作竞标作品)、公共主管(竞标文稿的拟定、作品设计的分析、阐述文字)。当然,老师只是给你们提一个小小的建议,具体的分工还要你们讨论决定。现在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明确各自分工,然后开始。(生讨论后,开始各自竞标项目的设计制作)师出示课件中关于竞标的评价标准 宣传品要紧扣活动的主题
设计要活泼、新颖、多样、色彩和谐明快 各项宣传作品要体现它的功能
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投标项目”
竞标陈述时要求语句通顺、流畅、生动的表达设计思路及意图理念,符合以上标准的为中标公司,成绩为优秀。
3、项目展示,竞标陈述
各公司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投标项目的设计制作,并一一展示给大家,由项目经理作了竞标陈述。
4、主办方宣传竞标结果,评定成绩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上的评价标准,我们对照着这个标准来点评一下每个公司的作品。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提出,以便我们大家共同讨论。
(师生共同评价每一个公司的作品,并得出结论)
师:看了各公司的作品,听了你们的竞标陈述,现在我宣布第一个项目第一公司中标,第二个项目第四公司中标,第三个项目第六公司中标,让我们为他们的中标表示祝贺!本次竞标圆满结束!(生掌声起)
(本课采用竞标的形式,使学生在学习制作宣传品的同时,锻炼了实际工作的能力,一举两得,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
5、课堂评价:
师:通过这场竞标活动的演示,不知同学们对于宣传品的设计制作需要了解和把握的问题是否明确,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这个表的内容评价一下自己的作品。师出示课件中的表格
主题突出 形式活泼 体现功能 色彩和谐 创新意识
(生评价,师总结)
6、课堂小结
同学们,经过这一节课的实际模拟工作,我再次发现了大家的许多优秀的品质,你们的合作精神,创新意识,从你们优秀的作品以及流畅的文字叙述中,得到了一一体现,虽然有的组没有中标,但并不是说你们的作品不好,你们积
极的参与,认真的态度以及独特的创意就是你们最大的胜利!
[教后体会与反思] 这节课采用竞标的形式进行,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实际工作能力。整个教学过程气氛活跃、学生积极表现,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没上课前,我还担心,这种形式学生能接受吗?这种局面我能控制得了吗?现在看来,我的担心是多余了,看来以后,我要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没有尝试,怎知成功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