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案(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2 16:42: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案》。

第一篇: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的“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这一单元中的第一部分。

本课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孙中山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提出及影响、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及影响。本课内容一方面表明三民主义的内容在不断充实和发展; 另一方面反映出先进中国人的救国探索不断深入;同时还反映出孙中山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具有崇高的人格品质。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所以在教学时充 分利用与孙中山有关的文字与影视资料,增强学生对孙中山革命活动的感性了解,为深化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及评价;思想论战的主要内容及影响;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及评价。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新旧三民主义的材料,培养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通过比较新旧三民主义,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旧三民主义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当时的先进思想;三民主义不能指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孙中山先生具有与时俱进的伟大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四、学情分析

1、认知基础:高二学生通过初中、高一的历史学习,对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已 有初步的了解和掌握。但缺乏对孙中山和三民主义的理性认识。

2、心理特征:高中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学习态度明确;自我意识趋向成熟,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情感上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但面对大练兵专家评委,会有紧张感。

3、学习能力:自主阅读与语言文字、口头表达有一定的基础;具备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

五、教学方法

1、采取多种教学方式,讲述法与讨论法相结合,启发式教学与创设情境相结合,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相结合。

3、适时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调控与激发,实现教学预设与动态生成的统一。

4、充分肯定学生的实际参与课堂能力、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5、鼓励学生归纳、总结和对比历史事件;评述做到论从史出。

六、课前准备

1、力图创造性地处理和使用教科书,用系列探究活动整合教材内容,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见教学过程)

2、努力做到转变教师角色,发展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互动,甚至师生角色互换,共同发展。

3、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课堂学习环境;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4、鉴于“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时,他们学得最好。”的理论,不同的主题采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辩论、相互质疑)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流程 【导入】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历史背景 【探究】引导学生新闻记者教材第78页的导言和正文,归纳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1)社会基础:19世纪末期,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改良方案失败;(出示《时局图》)2)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3)思想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特别受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的影响; 4)个人因素:上书李鸿章失败后,孙中山由改良走上革命道路。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逸仙。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县)翠亨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孙中山在青少年时代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上学,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教育。但甲午战争前,孙中山受早期维新思潮的影响,尚未形成反清革命的思想。1894年春,孙中山北上天津,投书李鸿章,希望清政府能实行资本主义改革,做到“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上书失败后,孙中山毅然弃去和平改革的幻想,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这年冬,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二十多位华侨人士,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小团体——兴中会。后策划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失败后流亡国外。在此期间,他大量阅读了有关政治、经济、外交、法律等方面的书籍,接触到了西方当代的一些社会学说和思潮。他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得到了深化。

2、三民主义的提出 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a 时间、地点、人物:1905年8月20日;日本东京;孙中山、黄兴、宋教仁; b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区别:兴中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三民主义的提出

1905年11月,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创刊。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第一次将同盟会的16字政纲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

3、三民主义的内容

【教学手段】因为本内容比较难于理解,所以教师用列表的方法,将本内容尽量简化,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三民主义的内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三种革命中的表述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

同盟会纲领的表述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具体含义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统治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长的地价归国家所有 在三民主义中的地位前提核心补充与发展

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没扫荡汉族封建地主势力并不是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探究】阅读教材第79页的学思之窗,思考:孙中山为什么主张“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这三种革命和三民主义是什么关系?

4、对三民主义的评价

a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同时也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b 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教学手段】本内容学生在必修1中已经学习过,教学时主要引导学生回忆相关内容。

1、为实现民主共和而奋斗: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 辛亥革命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b 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华民国成立。d 《临时约法》颁布:1912年春颁布,其主要内容有: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大大推动了中国民主化的进程。

2、为维护民主共和而斗争:“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的失败。【总结过渡】三民主义的实践 时间地点目标依靠力量结果

辛亥革命1911湖北反对清朝的专制统治会党、新军虽然取得部分成果,但总体上失败了(两个没有)。

二次革命1913江西反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军阀 护国运动1915云南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军阀 护法运动1917广东反对段祺瑞军阀

原因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所至;三民主义本身的局限性;不敢发动群众。

教训三民主义指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活动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将旧三民主义进行发展就成为历史的必然。(必须寻求新的途径和新的力量)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背景

【教学手段】指导学生速读本栏目内容,让学生归纳概括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对历史材料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教师总结: a 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失败而告终; b 孙中山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共帮助改组国民党;

2、主要内容

【教学手段】展示“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表格 名称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新发展

民族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统治。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华民族自求解放;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不反帝到反帝;反满到民族平等;(联俄、联共)

民权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民权由资产阶级掌握到平民共有;明确提出反帝反封主张;(联共)

民生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制定劳工法更加关注工农的利益;(扶助农工)【问题探究】

1)如何理解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a 新三民主义的革命性和进步性在于蕴含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精神。b 新三民主义是纲领,是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实现此目标的方法和手段。2)新三民主义为什么能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主要是因为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相一致(即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的统治)。

3、意义

进步性: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

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小结:孙中山一生的两次转变

a 19世纪末20世纪初,放弃资产阶级改良走革命道路,提出指导革命的三民主义。

b 20世纪20年代,改三民主义为新三民主义,完成国共合作,实现其一生最伟大的转变。

九、板书设计

第1课 孙中山三民主义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背景

1、背景

2、内容

2、内容

3、意义

3、意义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1、辛亥革命和《临时约法》

2、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十、教学反思

自主、合作、交流、探究是新课程改革中着力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本节课的设计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根据教材结构和学生的客观状况,创设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环境。

本课的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在课堂教学中应尽量避免枯燥的讲解,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多种感官刺激,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在内容处理上,通过设置一系列探究问题,层层深入,层层递进,破重点,化难点,解疑点,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通过这次比赛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一线的历史教师,平时苦练基本功,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节课的重要性。只有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能厚积薄发!

第六章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二、预习内容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

(1)社会状况:鸦片战争以后,________不断加深,改良方案失败;(2)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3)个人因素:孙中山由改良走上革命道路。

2、准备: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海外,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3、提出

(1)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组建中国同盟会,提出了“________,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的纲领;

(2)在《民报•发刊词》上,孙中山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4、内容

(1)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民权主义即“____________”,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评价

(1)性质:是孙中山受美国“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提出的_____________纲领;(2)进步性

a.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b.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____________的愿望,是__________的重要理论指导。(3)局限性: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1、辛亥革命

________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中华民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这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一次实践。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颁布:1912年,孙中山根据__________思想原则而颁布;(2)内容: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

(3)意义: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__________制度具有进步意义。

3、捍卫成果

(1)背景:袁世凯窃取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位后,企图复辟______;(2)行动:孙中山领导了__________、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原因(1)_________和中共的帮助;(2)孙中山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其探索抗争陷入苦闷彷徨。

2、提出:1924年,国民党“一大”通过宣言,实际上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政策,并且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____________。

3、内容

(1)民族主义:中华民族自求解放;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真正反帝的个人及团体均享有一切自由权利。(3)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_________________的政策。

4、意义

(1)它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即____________________;(2)它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3)它推动了__________在全国展开。

5、范畴:仍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畴。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及评价;思想论战的主要内容及影响;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及评价。

2、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新旧三民主义的材料,培养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通过比较新旧三民主义,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旧三民主义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当时的先进思想;三民主义不能指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孙中山先生具有与时俱进的伟大品质。

4、教学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临时约法》的内容。

5、教学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二、学习过程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

2、提出:(学生看书列举:中国同盟会 纲领 《民报发刊词》)

3、内容:学生看书解释,教师投影内容

4、从内容中分析三民主义的进步意义以及局限性。进步性: 局限性: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通过谈话法与学生交流,回忆列举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捍卫共和的重大事件。学生思考:

孙中山为什么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中心问题探索

1、新三民主义比旧三民主义增加了哪些内容?这些新的内容反映出孙中山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

2、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原因

3、新三民主义影响及评价

(四)疑难问题解析

1、三民主义的理论

(1)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即民族革命,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朝反动统治,争取民族独立。(2)民权主义:主要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

(3)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最具有特色的部分。主要内容是“平均地权”,即社会革命,主张核定全国地价,现有的地价归原主所有,之后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做到“家给人足”。要点: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

2、三民主义内在的关系

三民主义中民族、民权、民生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第一,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展开表述;第二,在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是核心,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是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民族主义是前提,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

3、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1)新三民主义的革命性和进步性在于蕴含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精神。(2)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具体体现。

(3)三民主义是纲领、目标、指导思想,三大政策是实现纲领目标的手段、方式和途径。

三、反思总结

1、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3、孙中山一生中两次转变,孙中山先生的这两次转变说明了什么?孙中山先生一生有两次重要的转变,第一次是从医人到医国,从改良走向革命,提出三民主义;第二次是在他领导的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活动失败后,接受苏俄和中共的帮助,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实现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第三次发表北上宣言,从依赖帝国主义到反对帝国主义。

四、当堂检测

1.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总结20世纪的中国革命进程时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其中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主要是指()a.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b.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2.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包括①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改良道路的失败③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④民主革命思想的不断丰富⑤孙中山成为马克思主义者()3.据台湾《联合报》(2004年11月13日)报道,有83%的台湾民众认为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的“国父”,这主要是基于孙中山()a.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一系列斗争

b.发动和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 d.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4.江泽民2001年10月9日的一次重要讲话说:“九十年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他饿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了毕生精力。”“先生”一生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时代潮流。“先生”革命理论的最重大转变是()a.提出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b.提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d.推翻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5.(2008年辽宁)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和进步,其民族主义的最大特点是()

a.反对帝国主义 b.反对民族压迫 6.(2007年淄博)下图是孙中山先生的题词。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孙中山先生()

a.投身维新变法运动 b.提出并发展三民主义

d.领导北伐战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7.下图孙中山的题词在今天的现实意义是()

①祖国尚未统一全民仍须努力 ②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仍需进一步探索 ③改革尚未过大关仍需加大力度④各项事业与先进国家尚有差距仍需努力拼搏

8.《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质意义在于()a.人民当家作主,在政治上翻了身 b.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9.孙中山指导辛亥革命的思想核心是()a.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b.推翻满清政府,建立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国家 d.核定全国地价,解决土地问题 10.阅读下列三幅图片:

请回答:

(1)图一人物提出的重要理论成果是什么?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

(2)图二是 的机关报,图一中的人物在图二《民报•发刊词》上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阐发为“ ”、“ ”、“ ”,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图三的主要进步意义是什么?

(4)三幅图的内容有什么内在联系?(4分)

五、课后练习与提高 1:(2007年广东单科7)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演讲中指出:“八年以来的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位,实因单破坏地面,没有掘起地底陈土的缘故。”“地底陈土”指的是()a.军阀、官僚、政客 b.资产阶级保皇派 2:(2008广东单科7)《民报》创刊号刊登黄帝象(见下图)的主要目的是

a.提倡民主自由 b.宣传排满革命 3:(2008年高考海南卷)列宁在辛亥革命后指出,孙中山的思想首先是同“防止资本主义的愿望结合在一起的”。列宁具体指的是孙中山()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4:(2007年高考•天津卷)“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的主张由孙中山最先提出,但在民主革命时期卓有成效付诸实施的是中国共产党。这主要取决于后者 a.同情农民疾苦 b.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5.材料一

(一)驱除鞑虏,今年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其满洲汉军人等,如悔悟来降者,免其罪;敢有抵抗,杀无赦!

(二)恢复中华 中国者,中国人老祖宗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三)民国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从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四)均地权 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肇造社会的国家,俾家给人足,四海之内无一夫不获其所.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以众弃之!

------------------------《同盟会宣言》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阅读材料结合课本内容回答:

(1)同盟会政治纲领与三民主义关系如何?

(2)如何认识三民主义?

10:(1)三民主义。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方案屡屡碰壁;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中国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2)中国同盟会 民族 民权 民生

(3)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新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4)图一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提出中国同盟会的纲领,在图二《民报发刊词》中阐发为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依据三民主义,孙中山领导并制定图三《临时约法》,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课后练习与提高 1答案:a. 辨析:从材料中:“1919年”“八年以来的中华民国”可以知道政治不良是辛亥革命最终失败,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统治。故答案为a。2答案:b 辨析:黄帝被公认为华夏族的祖先,中华民族的象征,把他画像印在《民报》创刊号,蕴涵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意,是孙中山民族主义的体现。故选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4答案:d 辨析: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即是“平均地权”,在后来发展的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中,又进一步提出“耕者有其田”,但由于他不敢发动贫苦农民,通过自上而下的斗争来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因而最终没有真正得以实施。而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土地政策,从而使“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真正得以实行,且卓有成效。故答案为d。

第二篇: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的教学设计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的教学设计

淮海中学高二历史组

教学目标:

(1)、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比较新旧三民主义,知道新三民主义的实质性飞跃,知道它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是基本一致的。

(3)、认识三民主义在推动辛亥革命和新三民主义在推动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4)、认识到三民主义是20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体会孙中山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和为民主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2、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教学方法:问题引领教学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法 分析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一段自制视频文件,整体感知人教版必修3第六单元中国20世纪以来影响中国的重大人物及他们创立在理论成果,然后直接切入本课学习内容。新课讲授:

教师设问:三民主义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形成的?(问题引领,层层深入,从而完成三民主义形成背景的分析)具体表述如下:

利用ppt:4--6张从经济、政治、思想等三方面分析并进行总结;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之前的救国方案相继失败。深受西方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影响。

利用ppt:

8、9张说明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孙中山的思想转变密切相关。另外用一段视频概述孙中山早期的革命实践活动多三民主义形成的影响。

教师设问:三民主义与同盟会的纲领存在怎样的对应关系?

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学生依据课本自主学习,并回答)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分析三民主义的内容:

(1)依据民族主义说明资产阶级革命者的革命对象是谁?(清政府)推翻亲政府有什么历史进步性?(反封建,客观具有反帝国主义的进步性)那么资产阶级革命派主观上反对帝国主义吗?(出示材料ppt:10张,并总结:承认帝国主义在华的既得利益,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

(2)依据民权主义内容说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目标:结束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并进而总结:这有利于推进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ppt:11张。

(3)结合材料分析民生主义的内容:ppt:12——15张“…… 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赢利八千,当归 国家,为国民共享。……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窦自然永绝,……文明越进,国家越富……,人民也渐富足了。”

从“地主应得二千”分析—— 资产阶级革命派承认私有制的合法性;资产阶级革命派事实上承认封建剥削,意图减小革命的阻力;资产阶级没有彻底的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核定地价”、“平均地权”,希望达到什么目的呢?(其目的是为了避免富人专制,防止贫富分化,进而实现国富民富)

依据三民主义的内容,进一步分析三民主义之间的关系。并总结对三民主义的评价。ppt:17张(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进步性: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要求结束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与民主权利的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局限性:缺乏明确的反帝纲领,没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教师设问:资产阶级革命派又是如何在实践中践行三民主义思想?(学生自主学习ppt18张展示)

过渡:利用材料说明孙中山思想的转变,体现孙中山思想的与时俱进,并进一步总结概括新三民主义思想形成的背景。ppt:20张(卫民主共和实践的失败;孙中山先生思想与时俱进;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教师设问: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学生自主学习)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新”在哪里?结合材料分析ppt:21张。进而总结:民族主义方面:①未明确反帝→明确反帝②反满→各民族平等;民权主义方面:享受民权的范围扩大;民生主义方面:关注工人、农民生产生活。

教师设问: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之间是怎样关系?(结合材料分析ppt:22张)材料所示: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总结: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实现的手段与方法。

教师设问:新三民主义为什么能够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又是如何指导革命实践的?(学生依据课本材料,自主学习,教师通过ppt:23张展示——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反帝反封建;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课堂总结:

本课主要学习了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了对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影响与推动作用,虽然中山先生已经离开我们,但其精神依然值得我们传承。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板书设计: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一、三民主义形成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三、三民主义的发展

1、背景

1、缔造民主共和

1、背景

2、内容

2、捍卫民主共和

2、提出

3、评价

3、内容

4、影响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设计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根据教材结构和学生的认知状况,将教师分析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另外由于本课的理论性较强,概念抽象,为尽量避免枯燥的讲解,所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多种感官刺激,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至于在教材内容处理上,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的前提下,收集有针对性的材料,然后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层层深入,层层递进,破重点,化难点,解疑点,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上下来,最大的满意就是以自制视频形式导入课题,注重了对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观念的指导,比如论从史出历史现象与本质,以及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

在教材的处理方面,重点、难点知识目标明确,突破方法与教学效果较好。对于基本内容依据教材,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对于重点内容,通过材料,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体现论从史出,以便加深理解,同时提升学生分析问题与解读史料的能力。特别是对于三民主义中关于“民生主义”的分析透彻,自认为是本课亮点之一。另外,依据教学现状,充分挖掘课本教材资源,也是本课特色之一。

在教学方法方面,将教师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有机结合,结合材料设计问题,层层深入,体现问题引领教学法。另外由于本课的理论性较强,概念抽象,为尽量避免枯燥的讲解,所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多种感官刺激,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当然在本节课上也有一些瑕疵有待提高。第一,没有很好的落实好情感教育,过分关注基本事实,没有进一步升华到情感教育,把孙中山的伟人精神弘扬,讲解中也只是一带而过。第二,整体时间把握有待改善。第三,教师的语言组织还有待提高。

第三篇:高二下册《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知识点总结

高二下册《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知

识点总结

怎样理解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从“振兴中华”的救国愿望出发,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实践中,深入研究中西有关思想资料并实地考察西方社会政治的基础上提出的。

孙中山倡导的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洋人的朝廷”──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变半殖民地的中国为民族独立的中国。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前提,它继承了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主义传统,吸取了西方资产阶级争取民族独立与自由的民族主义思想。孙中山强调“民族主义”绝不是排斥满族,只是反抗满族贵族的民族压迫,推翻满族贵族的统治。孙中山认为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故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清政府,则无挽救之法也”。民族主义“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所以,民族主义反对的不是整个满族,而是反对满族统治者。也没有排外的思想,而是要联合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反对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政治上获得独立之后,必须有经济上的富强独立,这是民族主义的另一主要内容。孙中山对此作了十分具体细致的研究,提出了一个中国建设的具体蓝图──《实业计划》。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在辛亥革命前是全体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旗帜。

孙中山倡导的民权主义就是“创立民国”,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它主要来自西方资产阶级的“平等”思想和民治观念。孙中山主张“一国之人皆有自由、平等、博爱之精神”,充分享有“民权”。民权主义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派迫切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对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起了推动作用。

孙中山认为“民族革命”只能推翻清政府,却无法铲除“恶劣政治的根本”──君主专制政体,这一政体是中国长期落后和被侵略的根源。因此,他说只有“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才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因此,他坚决反对“英雄革命”和皇帝思想。在他看来,“英雄革命”和皇帝思想将使中国陷入“四分五裂”,进而被西方列强瓜分而亡国。

孙中山倡导的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平均地权”,这是孙中山经济思想的核心和社会革命的主张,是三民主义的补充和发展。土地问题和资本主义发展问题是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中心问题,孙中山对此十分关注。根据美国亨利·乔治的“单税论”,结合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孙中山提出了“民生主义”,以解决国计民生问题。具体实施办法是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孙中山试图通过解决土地问题达到两个目的:消除国民经济生活中贫富悬殊和贫富尖锐对立的社会现象,防止后来的社会革命;为消灭封建土地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因此,“平均地权”是资本主义的土地纲领。

在孙中山看来,欧美各国之所以不能解决社会问题,主要是因为没有解决土地问题。“近时志士,舌敝唇枯,唯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所以他把“平均地权”的实现,称之为“社会革命”,说:“中国行了社会革命之后,私人永远不用纳税,但收地租一项,已成地球上最富之国”。

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在推翻清王朝和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从此以后,任何违反民主的潮流,要在中国复辟帝制和建立独裁统治的人和政治集团,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列宁曾经高度评价说:“孙中山纲领的每一行都渗透了战斗的、真诚的民主主义。它充分认识到‘种族’革命的不足,丝毫没有对政治表示冷淡,甚至丝毫没有忽视政治自由或容许中国专制制度与中国‘社会改革’、中国立宪改革等等并存的思想。这是带有建立共和国制度要求的完整的民主主义。它直接提出群众生活状况及群众斗争问题,热烈地同情被剥削劳动者,相信他们是正义的和有力量的”。

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三民主义存在一些带有根本性的缺陷,如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些都表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务。

怎样理解新旧三民主义的不同

关于民族主义,旧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强调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主张“中华民族自求解放”,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内容,强调“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即废除国内民族压迫,团结、号召各民族共同奋斗,争取民主革命成功。这就抓住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弥补了旧三民主义的严重缺陷,与中共的反帝主张一致。

关于民权主义,旧三民主义的民权主义号召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的政府,国民一律平等。为此,孙中山等人领导了辛亥革命。但在君主专制政体被推翻后,真正的民主共和并没有建立起来,国民的民主自由被军阀践踏无余。且由于当时的政党仅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因此所谓的民主即使实现也仅仅是少数资产阶级的民主,带有明显的局限性。而新三民主义的民权主义强调:“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盖民国之民权,唯民国之国民乃能享之,必不轻授此权于反对民国之人,使得借以破坏民主。详言之,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凡卖国国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文中强调一切个人及团体享有一切自由权利的前提是真正反帝。这就再一次强调了反帝的必要性,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纲领发展成为建立反帝反封建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纲领。

关于民生主义,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在平均地权的同时又提出“节制资本”,孙中山对“平均地权”作出了重新解释,后来又提出“耕者有其田”的主张。“节制资本”,即将本国人和外国人在华举办的独占性或规模过大的企业改由国家经营管理,使私人资本不能操纵国计民生。也就从经济上照顾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

可见,新三民主义和旧三民主义相比,突出了反帝反封建、争取真正的民主自由、改善劳动人民生活等内容,是一个较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怎样理解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异同

相同点: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即都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因而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国民革命的旗帜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

不同点:第一,民主革命阶段上一部分纲领的不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中有彻底实现人民权利、八小时工作制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新三民主义没有。第二,有无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不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在民主革命阶段之后,还有一个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新三民主义只有民主革命阶段,没有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可以看出,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具有人民性和革命的彻底性,目标更为高远。第三,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不同,其根本原因是各自阶级立场的不同。新三民主义在理论和纲领上还没有超越资产阶级范畴,具有局限性,这是资产阶级的性质决定的。

第四篇:影视发展 教学案

第四节 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编写:赵铁军 审定:赵宏领 孔祥宏 于云燕

一、目标解读

本课是一部概要式的影视艺术起源发展史,教材分别从电影艺术的兴起与发展、电视艺术的兴起与发展、影视艺术与人类生活三个方面作了介绍。

第一目“电影艺术的起源与发展”,教材写了两个问题:第一分析了电影起源和发展的条件。第二重点概述电影起源、发展的过程。发展过程主要从电影的发明、无声片发展时期、有声片时期、20~30年代苏联电影、电影多元化趋势、世界电影生产基地、二战后电影新技术的发展等方面作了介绍。

第二目“电视的起源与发展”,教材分别从电视系统的研制、电视艺术在英、美的发展、电视艺术的普及应用三方面讲述。

二、重点、难点

重点:电影、电视艺术起源与发展进程;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难点:影视艺术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

三、知识梳理

1.电影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1)产生

①产生标志:19世纪末,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制成“活动电影机”。1895年底,他们在巴黎首次向公众放映自己拍摄的十余部电影短片,标志着电影的产生。

②影院始建:1896年,美国纽约出现第一座电影院。电影被称为“第七艺术”。

③“电影之父”:20世纪初,美国人格里菲斯被称为“电影艺术之父”(作品《一个国家的诞生》)。

④“默片时代”:最初的电影是黑白无声片,称为“默片”。这一时期最著名的演员是卓别林。他以其特有的幽默创作了《城市之光》、《摩登时代》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片,奠定了现代喜剧电影的基础。

(2)发展

①有声片的出现:1927年,美国摄制了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手》,电影技术从此进入“有声电影黑白时代”。(1927年美国华纳兄弟电影公司首次拍摄成功有声片)

②首部彩色电影:1935年,电影《浮华世界》的诞生标志着电影技术最终进入到了“有声电影彩色时代”。(世界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家》)③苏联电影成就:20世纪20—30年代苏联电影事业发展迅速,著名影片有《战舰波将金》、《母亲》等。

(3)进一步发展

①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电影艺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世界各国都在发展自己的电影业,其中最有影响的是 美国的好莱坞电影。

②好莱坞电影:近年来,好莱坞采用最新科技手段制作了一些轰动全球的影片,如《玩具总动员》、《泰坦尼克号》以及《珍珠港》等,使电影业在与众多大众娱乐媒体的竞争中继续保持着强劲的实力。

③其他各国:如中国、日本、伊朗等也都在积极地发展自己的电影业。电影以其特有的方式沟通着世界。

2.电视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1)命名:法国人塞列克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电视”这一名称的人。

(2)诞生:1926年,英国工程师贝尔德在伦敦公开演示了他发明的机械扫描电视,并于1928年在伦敦与纽约之间进行电视收发试验,获得了成功。

(3)技术突破:1923年,俄裔美籍物理学家兹沃尔金发明电子电视摄像管,并于1931年研制出了电子显像管。(4)彩电出现:1954年,美国成功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彩色电视机。

(5)电视传播的进步:20世纪70一80年代,电视实现了多路传播和卫星传播。

(6)年轻艺术:电视艺术比电影更为年轻,是人类20世纪的又一项伟大发明。(又被称为“第八艺术”。)3.影视艺术与人类生活(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1)人们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电影和电视艺术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国家乃至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2)对文明和社会时尚的影响:影视艺术既反映人类在科学技术上的进步,又直接敏锐地回应、影响文明的发展和

社会风尚的变化。

(3)满足人们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

知识探究:影视艺术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条件?(课下操作,下节课检查)

课堂大检查

一、选择题

1.1911年,意大利诗人和电影先驱者里乔托·卡努杜发表的一篇论著中第一次宣称有种艺术是继建筑、音乐、美术、雕塑、诗歌、舞蹈这六种艺术后的一种新兴艺术,它是把所有这些艺术都加以综合,形成运动中的造型艺术形式。这里“第七艺术”是指:

A.电视 B.电影 C.无线电 D.航天飞机 2.“活动电影机”的发明人是:

A.卢米埃尔兄弟 B.华纳兄弟 C.莱特兄弟 D.爱迪生 3.电影的诞生日是:

A.1894年底 B.1895年底 C.1896年 D.1897年 4.第一座电影院出现在:

A.伦郭 B.巴黎 C.纽约 D.莫斯科 5.“电影艺术之父”是:

A.卓别林 B.格里菲斯 C.卢米埃尔

D.华纳

6.第一部以镜头为基本组织单位、在电影技巧上开创性的使用了许多表现手法,发展了电影构图与剪辑效果,成为电影史上一部划时代的力作的长故事片是:

A.《一个国家的诞生》 B.《浮华世家》 C.《母亲》 D.《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7.结合课文内容,看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电影电视是社会进步的产物

B.影视引领着文明的发展趋势和社会风尚 C.影视艺术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艺术鉴赏性 D.对所有人的日常生活影响日益广泛而深刻 8.无声电影结束于:

A.1926年 B.1927年 C.1928年 D.1929年 9.被称为“东方好莱坞”之称的宝莱坞电影城,座落在: A.日本 B.印度 C.中国 D.泰国 10.第一部彩色电影问世的标志是:

A.《一个国家的诞生》 B.《浮华世家》 C.《母亲》 D.《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11.1935年后,电影具备了三要素: ①画面 ② 声音 ③色彩 ④动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20世纪20~30年代苏联电影事业发展迅速,其主要原因是: A.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B.内战争结束,政局稳定,人民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增加 C.政策开明,统治者支持 D.深受美国电影业的影响

13.20世纪20~30年苏联电影的代表作有:

①《战舰波将金》

②《母亲》

③《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④《泰坦尼克号》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14.二战后,电影艺术的发展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趋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欧洲、亚洲出现了具有民族风格的电影 B.意大利、联邦德国出现了一些优秀的电影 C.《星球大战》是唯一的优秀代表作 D.脍炙人口和气势磅礴的作品越来越多 15 .看右图,这是1958年 我国生产的第一台黑白电 视机,它最先诞生在:

A .北京 B .天津 C .上海 D .南京

视野开阔——中国影视之最

第一部无声动画短片:《大闹画室》。1926年由“万氏四兄弟”万赖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拍摄而成。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动画片:《大闹天宫》,1949年拍摄。这部动画片即使在今天看来也堪称绝对意义上的经典,并让全世界知道了中国有个孙悟空的卡通形象。

第一部影院动画片:《铁扇公主》,1941年摄制。万氏四兄弟制作的这部动画电影作品,为中国动画在国际上找到了位置。

第一部剪纸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诞生于在1958年。之后的《渔童》(1959年)、《人参娃娃》(1961年)、《等待明天》(1962年)等动画片都沿袭这一道路。

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1960年拍摄。根据国画大师齐白石的绘画作品创作而成,曾获首届电影“百花奖”。在国外放映时,观众们对这种动画艺术感到惊讶。

第一部折纸动画片:《聪明的小鸭》。折纸动画是1960年由虞哲光创造的美术片新品种,它利用儿童折纸的方法塑造电影的人物,具有稚拙的艺术特点。

第一部宽银幕动画长片:《哪吒闹海》,1979年摄制。这部被誉为“色彩鲜艳、风格雅致,想像丰富”的作品,在国外深受欢迎。它以浓重壮美的表现形式,再一次焕发出民族风格的光彩。

第一部木偶动画片:《阿凡提的故事》。这部动画造型夸张,语言幽默,生动地刻划了新疆维吾尔民族的一个传奇人物,后来发展为多集系列片。

第一部吸收了外国现代表现手法的动画片:《三个和尚》。这是一部精彩的动画作品,篇幅虽短,寓意深刻,它既继承了传统的艺术形式,又吸收了外国现代的表现手法,是发展民族风格的一次新的尝试。

第一部成功的商业动画片:《宝莲灯》。《宝莲灯》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作品。这部国产动画“大片”改变了“动画片赔钱赚吆喝”的惯例,投入产出基本持平,在当时被称为奇迹。《宝莲灯》总投资1200万元,从1995年便开始筹备。

第一部投资最大的动画片:《西游记》。1992年,央视投入3000万元巨资,耗时6年,打造出52集动画片《西游记》,从1998年开始在电视台播出,可惜至今没有收回投资。

第一部现代青春题材的动画片:《我为歌狂》,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2001年制作。

答案:1-5:BABCB 6-10:ADBBB 11-15:ABCCB

第五篇:必修三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必修三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理论的过程及其主要内容。了解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家为实现三民主义而领导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推行有利于发展经济、政治和文化教育的政策和法令,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史实。了解新三民主义提出的时代背景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教师应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引导学生了解1905—1925年20年间孙中山提出、发展三民主义理论,为实现三民主义而不懈努力奋斗的历史轮廓;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及时评价学生学习表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研究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并实地考察了西方社会后,提出了“振兴中华”的蓝图,它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理论作用。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家高举“三民主义”旗帜,组织、发动和领导了一系列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斗争。实现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 重点难点:

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辛亥革命时期三民主义的实践。难点:如何理解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和巨大的进步? 教学过程:

三民主义的提出三民主义的提出

社会基础:19世纪末期,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改良方案失败;(出示《时局图》)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来源: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特别受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的影响 经济基础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个人因素:上书李鸿章失败后,孙中山由改良走上革命道路 甲午战争前,孙中山受早期维新思潮的影响,尚未形成反清革命的思想。1894年春,孙中山北上天津,投书李鸿章,希望清政府能实行资本主义改革,做到“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上书失败后,孙中山毅然弃去和平改革的幻想,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认识三民主义提出的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自然经济也随列强入侵加剧而进一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发展,促进了思想理论的发展。同时,清政府实施新政,奖励实业的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民资的发展。

过渡: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二十多位华侨人士,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小团体——兴中会。后策划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失败后流亡国外。在此期间,他大量阅读了有关政治、经济、外交、法律等方面的书籍,接触到了西方当代的一些社会学说和思潮。他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得到了深化。

2、三民主义内容)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A 时间、地点、人物:1905年8月20日;日本东京;孙中山、黄兴、宋教仁;

3、B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区别:兴中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4、C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三民主义的提出 1905年11月,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创刊。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第一次将同盟会的16字政纲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内容 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的内容

(1)材料一: 今之满州,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同盟会宣言》(1905)材料二: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孙中山(1906)思考思考思考思考:民族主义的内容民族主义的内容民族主义的内容民族主义的内容? 民族主义就是推翻清王朝统治,夺取政权,是前提(民族革命)

(2)材料一: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同盟会宣言》(1905)材料二: 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孙中山(1906)思考思考思考思考:民权主义的内容民权主义的内容民权主义的内容民权主义的内容??民权主义就是要创建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政权,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理想所在,是核心(政治革命)

(3)材料一: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同盟会宣言》(1905)材料二: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固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两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是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大有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端自然永绝,这是最简便易行之法。——孙中山

思考:民生民生民生民生主义的内容主义的内容主义的内容主义的内容? 民生主义则是为了追求民生幸福,巩固政权,是补充与完善(社会革命)总结总结总结总结:三民主义就是围绕三民主义就是围绕三民主义就是围绕三民主义就是围绕“政权问题政权问题政权问题政权问题”所构筑起的思想理论体系所构筑起的思想理论体系所构筑起的思想理论体系所构筑起的思想理论体系。三民主义涉及到民三民主义涉及到民三民主义涉及到民三民主义涉及到民族革命族革命族革命族革命,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各个方面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各个方面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各个方面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各个方面,因而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因而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因而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因而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但由但由但由但由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妥协性妥协性妥协性妥协性,三民主义还有着明显的缺陷三民主义还有着明显的缺陷三民主义还有着明显的缺陷三民主义还有着明显的缺陷。3.评价:(1)性质:它涉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2)进步性: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3)局限性: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三民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是由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板书设计: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

2、三民主义内

3、评价

下载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案(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案(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一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案

    第一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案 www.5y kj.co m 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案一、教材分析 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

    教学案

    班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中,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成绩显著,被评为“三好学生”。特发此状,以资鼓励。 灌云县鲁河中学2010.11.18......

    教学案

    《铃儿响叮当的变迁》 学习目标: 1、欣赏作品,体验歌曲在节奏、速度、节拍等音乐要素对音乐风格的影响。 2、体验牧歌、华尔兹、狐步舞、爵士“布吉-乌吉”、摇滚的不同风格。......

    教学案

    上饶县石狮小学教师备课单 (共案) 年级 学科 议课时间 课题 课型 课时 上课时间......

    教学案

    天上的街市 预习一看 1、作者简介及其文学成就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四川省乐山县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

    教学案

    1、导入:记得孔子有一次和子路、曾皙,冉有等几位学生一起谈论志向问题。当问到曾皙时,曾皙答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曾皙的春风沂水......

    《为了集体的发展》教学案设计

    《为了集体的发展》教学案设计 【课程标准】 二1.7 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主动参与班级和学校活动,并发挥积极作用,有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领会学校生活的幸福,体会团结的力......

    《为了集体的发展》教学案设计

    课题:《为了集体的发展》 【课程标准】 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主动参与班级和学校活动,并发挥积极作用,有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领会学校生活的幸福,体会团结的力量。 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