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省高中地理优质课有感
听省高中地理优质课有感
2008年10月13日至15日,我有幸被单位安排外出学习——听省高中地理优质课。在为期三天的学习中,我感受很深,虽然专家们评论今年的省优质课,从总体上看不如往年,但依然有精英的影子时时出现。因此,学习结束后,我将自己的感受略作总结,以期和大家共同学习提高。
一、教师形象,先入为主
教师形象往往起到先入为主的作用,因为一位老师自然的亲和力往往会使学生主动的活跃起来,一点也不生硬。山东师大附中的韩春燕老师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那柔和的声音,浅浅的微笑和对学生轻轻的鼓励,让人很难忘记,尽管从课的设计上并不占优势,但她的课依然让人很愿意上,我想这种亲和力源自于老师在心底对学生的真诚吧。
二、课件制作,至关重要
“课件并不是万能的”,“课件有时是华而不实的”,尽管人们对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认识不一,但对于地理学科的教学来说,尤其是自然地理的教学,课件的制作非常关键。课件可以演示和模拟看不见、摸不着的地理规律与原理,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走到野外考察,可以在课堂上遨游太空,让学生直观感受,有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临沂罗庄一中的刘娟老师和泰山中学的陈明果老师在课件中将无法在黑板上演示的大气空间立体运动状况形象的表现出来,让学生在观察中理解,即而自主总结规律,既实用又形象,而且环环相扣,逻辑性很强,从知识铺垫到难点处理,让学生在课件的指导下自主探究,效果颇佳。
三、板书设计,画龙点睛 “板书设计都不够好。”这是专家的评价,也是大家的同感,虽然有的课让人耳目一新,但总觉得有点缺憾,有点美中不足,那就是板书的问题。主要存在于这几个方面:
1、无板书,整堂课没有一个字,完全依赖于课件;
2、板书内容太多,面面俱到;
3、随意性强,画几幅图,无针对性;
4、不能突出重、难点,或主干知识。
板书的设计是很重要的,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新颖而简洁的板书,会让学生系统而完整的掌握本书所学的知识脉络。这一点对于高中的学生尤为重要,所以,课堂教学的中的板书设计这一环节必须要仔细斟酌。
四、学案设计,关乎教学效果。
1、学案的内容与课件协调。这样既利于学生及时总结,也利于学生以后的复习。德州一中的王浩然老师在学案中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学习目标—教学过程—知识结构—跟踪训练,这样既便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也便于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2、学案的设计需下苦功。不仅在内容上需要步步为营,环环相扣。而且在形式上也要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如威海一位教师的学案中有这样的话语“想一想,相信你能行。”“小试身手”、“成功体验”等。这样针对每一环节的特色,在括号填注这样的话语,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高昂情绪。由此,学案在教学中的导学作用可见一斑。
五、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值得探讨
分组讨论法
这是最好用的一种方法。,然而在教学中能否运用得当,来自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应该对各组学生的学习情况予以及时的关注。以便给予点拨和鼓励,不可使其懈怠,并在点评中让学生有所收获。
2、物质激励法
这种方法可偶尔使用,但物的选择需与本节所学知识相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刘娟老师利用孔明灯的放飞录像让学生充满好奇,进而提出问题,并吧孔明灯送给学生,让学生课后体验所学知识和原理,深化了学生认识。同时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传染给学生。
3、语言激励法
这种方法是我们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尤其在集体都不够活跃的情况下,往往会“冷场”,这就需要教师有较深厚的语言功底和较灵活的课堂应急能力,以让学生循序渐进,逐渐“入套”以活跃课堂。这也是我们日常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方法,只是需要我们能够把握学生心理,对症下药,或“正面”引导启发,或反面“激将”,调动。
六 不虚此行,需下苦功
1、苦练书写,字是门面。
2、板书设计,定要精心。
3、课件制作,要有技巧。
4、学案导学,效果良好。
5、驾驭课堂,平时练起。
6、教态自然,需要有爱。
7、探究学习,助于提高。
8、教师下台,学生上台。
9、丰富自我,深练内功。
10、改变观念,勇于实践。题后记:
学习归来后,我在自己的教学中亲身实践了“分组教学法”的使用,具体方式有二:
一:将学生分成十组,每组学生完成不同的任务(前五组),后五组分别对前五组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行质疑和监督。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各组学生讨论激烈,而且学生能够提出较深一点的问题。不足是:一组完成任务,其他小组跟不上,接受起来有点困难,对知识掌握不系统。(各小组都存在这一问题)
二:依旧将学生分成这几组,每小组完成同样的问题,看哪个小组表现好。
这种方式的优点与不足是:学生能够对所提问题进行研究,但积极性较差,并且课堂效率较低一些。
第二篇:听省地理优质课有感
听省地理优质课有感
9月18日至9月20日,我有幸到洛阳外国语学校参加了2011年河南省中学地理优质课评比暨新课标教学研讨会,聆听了22位教师的说课和六位老师的讲课以及张东玉专家的点评,感受颇多。参加此次大会的有省基础教研室的曲忠厚主任、洛阳教研室的李玉峰主任和洛阳外国语学校的胡伟民校长、杨慧茹老师以及参赛的22位选手和各个地市的教研员、一线老师。在大会的开幕式上,省教研室曲主任作了重要讲话。他对说课、讲课、评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他要求说课说出水平、说出特色、说出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评课时优点要说透,缺点要补漏,更要说出你的建议和看法。同时也透露了下一步新教材修订的基本原则。
接下来的说课大赛中,来自各个省辖市的老师们各显神通,将他们的课程精彩的展现出来他们用<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精细的教学设计,给我们展示了一节节精彩的课堂,给了我很多启迪,对以后如何上好地理课有了很多的启示。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课堂上时时处处洋溢出的种种“新”。
一、新的地理教材观。参赛选手使用的教材版本总共有四种:大象版、人教版、湘教版、商务星球版。许多参赛教师能够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创造性的整合教材资源,不局限于教材,尤其是不局限于一个版本的教材。这种变化为地理课堂的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新课程理念下,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准绳,教材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途
径和手段。我们应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把握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整体结构,认真研究教材,吸收各种教材的精华,围绕具体的教学目标去选择、开发教学资源,组织课堂教学,设计探究性的课堂活动,形成符合新课程理念和教师个人特色的教材资源。比如:漯河市第二中学的张冲老师(她使用的是湘教版教材)干脆把“祖国心脏”北京市这节课的标题改成了歌曲的名字“北京欢迎你”,我觉得很大胆,很有创新性,而且她自己用美妙的歌声唱出来并向同学们展开怀抱,让同学们个个都有想了解北京的冲动。濮阳市三中的李喜燕老师(她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讲的是34个省级行政区,她在人教版教材的基础上加入了湘教版教材第9页活动2的内容,是关于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轮廓特征,让学生采用联想记忆的方法来掌握省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教学形式新
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地理学习方式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调,实施开放式、参与式的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潜能,树立正确的地理思想观念。本次展示课上,各种形式的活动异彩纷呈。如洛阳外国语学校秦鑫鑫讲的《地形和地势>》一课,就设置了 “快乐登山”、“地形探索”、“智勇闯关”三个学生活动。这种有趣的活动比单纯的说教对学生更具有吸引力。安阳市实验中学梁彦星《长江一课》设置了游长江、赞长江、忧长江。巩义市芝田镇第二初中赵丽娜的《宝岛台湾》一课,设置了走进宝岛、慧眼识宝、合理用宝、悉心护宝四个环节,在教师 的引导下,以探宝为主线,在探宝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同时渗透情感教育。学习完本节课,学生更加关注台湾了,更加关注祖国的统一大业了。以上这些做法可操作性强,我们不妨拿来一试
三、师生角色新
新课程教学改革虽然已经实施了多年,但在不少教师的课堂上仍不乏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教学,教师还占据着课堂的主角,一讲就是三四十分中,给学生思考和练习的时间很少。而这次优质课展示的课堂上,在新教育理念指导下,课堂更加关注学生发展的潜力和主观能动性,学生自始至终处于被肯定、被激励之中,时时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上教师的角色不再仅仅是教者、述者、指导者,同时也是学者、思者、听者;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时而高歌一曲,时而表演一番,既展示了教师的个人魅力,又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对老师又有了新的了解,萌生崇拜感。学生也从单纯的听者、答者的规定角色中走了出来,充当了论者、思者。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中,师生的相互合作是那么地和谐。
最后的评课阶段,评委老师肯定了他们这些老师的课程设计与新课标相符合,遵循课程标准,创意新颖,设问层层递进,说课环节完整,也指出一些不足,如要注意说课标,注重三板技能的应用等。评委老师的评课让我明白了说课讲课的评价机制,使我能够更加清楚的明白说课讲课要注意的事项,同时也教给我如何对别的老师的课进行评价。
政史地组:潘鸿飞 听省地理优质课有感
第三篇:听省优质课心得体会
听省优质课心得体会
10月份,我在泰山现代中学参加了在山东省“小学数学优质课”的听课活动,由各地市优秀数学教师展示的7节数学课,使我感受颇深,受益匪浅。从这一节节生动、精彩的课堂中领路了年轻教师的风采,他们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满腔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很好的反映了新课改的精神。着意创设情境,从身边熟悉的问题开始,在浓浓的情感交流中导入新课很自然、很亲切;教材分析的深入透彻,教法灵活多样,在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方面也作了很大的努力;多媒体运用的适时恰当,较好的扩充教学的信息量,发挥了多媒体对教学的辅助作用。使我对自己所教学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下面就这方面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1、扎实的教学功底
我感受最深的是选手们基本功都很扎实,组织调控课堂的能力都很强,理论水平较高。每一位教师的课都是实实在在的,不像以前的课堂追求花样,华而不实。教师完全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了解学生的起点,直面学生的教学现实。
2、重情境的创设
节节课都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每堂课都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符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看似无心,实则有意,学生在较为亲切自然的情境学习,兴趣很浓。这些情境都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鲜活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既有效也具有合理性。
3、给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数学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学生观察、猜测、实验、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过程。这些课都提供了大量自主学习的素材,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数学、体验数学。
4、能较好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听了这些课,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都能结合自己所教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通过这次听课与评课让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的完善与培养。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不管是哪节课,老师都能做到面向全体,尊重差异;主动参与,体验成功。成功是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情感体验。成功是学生的权利,帮助学生成功是教师的义务。记得有节课,老师请一位学生回答时,他很紧张,结结巴巴地说了出来。老师及时表扬了他。之后,我发现几乎每个问题他都能举手发言,也许这就是成功带来的自信吧。
2、明确教师角色的定位。
新课标把教师角色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对教师“主导作用”的补充和发展。这些课教师都是组织群体中平等的一员,“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谁还想来试一试”……这样的话几乎每节课都有。而在教材的应用上,教师所设的问题都从实际提出,而概念都从实际引入,并在小组活动中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改善学习方法,自主探索,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
学习数学是一种有指导意义的“再创造”的过程,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或知识经验学习过程,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去探索未知。其实,自主探索是否是数学学习的唯一方式呢?我认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也是必需的。这两种学习方式各有特点及公用,两者不可偏颇,相互补充,才能达到有效学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该“放”就“放”,该“收”就“收”。
4、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发表想法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思维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动脑思考获得的,有时还非常具有创造性。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使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得到培养,创新的意识也得到了发展。
5、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为课堂教学如虎添翼。在今后的教学中,利用多媒体中的几何画板、flash、网页制作等,使传授的知识形象化、生动化、直观化,让学生们在愉悦中获得知识。
这次听课学习活动虽然是短暂的,我将积累这次学习活动的经验,将它们应用于以后自己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去,努力做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
第四篇:听省优质课听课心得
秋日胜春朝
——赴邹平与会感悟
2011年10月24日——28日,山东省第六批小学语文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在滨州市邹平县第一实验小学举行,在市教研室梅老师的组织带领下,我荣幸地参加了这次观摩学习活动。金秋是收获的季节,从26日到28日上午两天半的时间,欣赏了来自全省各市地的17优秀教师带来的精彩纷呈的语文课,让我也得到了满满的收获。
一、深厚的文化底蕴
十多位老师水平不一,风格各异,他们或温婉细腻,或豪迈大气,或风趣幽默,但每一位老师都显示了深厚的文化功底和扎实的基本功。课堂上,老师们板书工整美观,教态亲切自然,语言精明扼要,讲解重点难点时触类旁通,左右逢源。例如杜玉花老师讲的《赵州桥》一课,最后引用刘百熙的诗句“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更加深了学生脑海中赵州桥雄伟壮观的形象;王丽老师的《梅兰芳学艺》,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让学生来体会梅兰芳成功的背后是许多汗水和心血的付出;潘秀玲老师的《奇异的琥珀》,由蜘蛛捕蝇,葬身松脂联想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形象而生动;亓明国老师在《开国大典》中对旧中国屈辱史的简洁概况……这些都显示着各位老师丰厚的文化底蕴。文化底蕴从哪里来?答案是从阅读中汲取和积淀。一个勤奋的教师,不仅读教材,读参考,更重要的是博览全书。这话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现在教师不是不想读书,而是没有时间去读书,大部分是以前的积累,也就是在吃老本。小学
语文虽然简单,可是基础的东西还是很广泛的,尤其是新课程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语文的定位,即要落实工具性,还要拓展人文性。如果一个教师缺少了文化内涵,就如一座山没有流水,缺少了灵气。从中使我明白,一个语文教师要始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的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不断地从阅读中汲取营养。
二、流畅简洁的语言
口语流利,发音准确,朗读规范,是语文老师最基本的素质,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学到正确的知识,提高阅读水平。一个语文教师的语言不仅要用词丰富、严密,而且要流畅、纯正。如果教师说话很随意,想什么说什么,一句话重复几遍,或改说多次,就会使学生无法快速理解老师的要求和意思,不知所从。一个有语言修养的教师,往讲台一站,神采奕奕,目光炯炯,说起话来,铿锵有力,抑扬顿挫,声声悦耳,从语气和节奏上就技高一筹,学生听着老师的讲解就是一种美的享受,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一个有语言修养的教师,应该是语言简练、准确,字字句句,条理严密,并且有很强的逻辑性。他不仅注意自己的语言,也非常注意学生的语言,总是认真地倾听学生的语言,抓住时机去规范或矫正学生的语言。“近珠者赤,近墨者黑。”教师的潜移默化,对学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王玲老师、杜玉花老师、周丽萍老师、张云杰老师等等都是我学习的榜样,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向这些老师学习,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
三、充满激情和快乐
老师上课时的情绪会瞬间传染给学生,老师精神饱满,充满激情和快乐,那么学生感觉也是愉悦的,会很快化解紧张的情绪,形成欢快活跃的课堂气氛,这种气氛再反作用给老师,师生便会和谐愉快地度过一堂课。反之,课堂气氛就会显得低沉,老师也会倍感压抑。一个激情的教师始终是想着孩子所想,始终和孩子一起共享着快乐与幸福。语文教师要有有丰富的情感,这样才能教出有激情的语文。王玲老师的《每逢佳节倍思亲》,亓明国老师的《开国大典》,谢晓环老师的《古诗两首》,张云杰老师的《最后一头战象》等皆是如此,老师用自己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共同体味作者的情感,文章的韵味。正如于永正老师所说:要想教好语文,教师首先有情感,这种情感来自于对文本的解读,来自于对生活感悟,来自于对学生热爱。教师是教书育人的,教师虽然不是演员,但必须能做到以情激情。
四、熟练的课堂驾驭能力
一节课,无论准备得多充分,多全面,多细致,但在讲课过程也常会遇到一些突发问题或预料之外的事,在这样准备时间比较仓促的评选活动中,更能检验一个语文教师的思维能力和教学智慧。一个语文老师,有了阅读积累、专业知识、丰富情感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敏捷的思维能力。所谓思维能力,就是指判断、推理、概括、顿悟、应变等能力,也就教学是智慧。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不同的是,有很大生成性。教学有预测,但又不能完全依靠预测,按照备好的教案走,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挑战。如果教师没有敏捷的思维能力,是很难驾驭课堂的,无法发挥恰当的引导作用。比如,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去读书,而问题可能是千奇百怪的、那么教师就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判断,哪些是值得探究的,哪些是没有必要的。把值得探究的问题通过讨论交流或讲解,得出明确的解释;但对于一些学生提出的没有价值的问题,也要巧妙的绕开或化解,不要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有问题还要优化问题,把语文教学落到实处。教师与学生对话,教师不仅要注意倾听,同时要迅速的分析学生的语言,要敏捷的判断出学生发言的价值所在,然后是有针对的点拨或概括。杜玉华老师执教的《赵州桥》、栾喜峰老师执教的《石榴》和曲颖平老师执教的《陶罐和铁罐》便是很好的范例。
五、返璞归真
本次观摩还有一个总体感觉,那就是课件不再花哨,而是真正和课堂内容、氛围相协调,简洁实用。对照以前所接触的课堂,老师和学生之间已不仅是导与演的关系,更多的是老师和学生的对话关系,他们在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一堂课就在心灵的交流中擦出思维的火花,完成精彩的教与学,课堂轻松自然,学生满载而归。所听到的17堂课中,让我感受颇深的是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回归文本,进行文本细读,引导学生立足文本原汁原味地品析语言。都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主体参与,教学互动,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授课老师的教学方法灵活得当,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堂思路清晰,结构合理,过渡自然,关注学生的体悟,同时不忘抓住课文中的细节,以此去发掘文章内容的精髓。
通过此次邹平一行,让我充分领略了诸多优秀教师的教学魅力,受益匪浅。对比自己的课堂,找到许多不足之处。“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为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在学习中不断思考,在思考中不断改进,在改进中不懈追求,朝着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去奋斗。
2011.10.29
第五篇:开封听省优质课体会
开封听省优质课体会
沁阳市十一中
张萱
上周三到周六,我和沁阳市另外七名初中语文老师和教研员一起到开封参加在开封教育学院举办的河南省2011年优质课评选活动。此次活动共两天半,平均一晌听四节课,共听了19节正课和一节专家评课。
在这19节课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新乡河师大附中都温中老师讲授的《乡愁》这节课。为什么他讲的课印象深刻呢?下来后我仔细思考了一番,总结出以下几条原因:第一,他讲的好,好在他十分重视对朗诵技巧的培养与训练上。短短的四节小诗,他翻来覆去,分别从不同角度讲了一遍又一遍,引领学生读了一遍又一遍。再读的过程中,将诗歌语言所渗透的感情,让学生体会了一遍又一遍。他讲授的音变,他讲的语言的结构,句式,他用他的声音传递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那种绵绵的思想爱国之情,他用正确而又恰当的方式将它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朗诵中配上优美的弦音,烘托出思乡的意境,怎能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再加上老师自身的装束(唐装),言谈举止间透露出那种书香之气,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耳濡目染中感受到那透过语言所渗透出的古典文学艺术的美,令人神往而又陶醉。这样的课才是真正的语文课,正中的语文课。
其次,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开封十四中的学生。他们的普通话说的太好了,他们的朗读水平甚至不少都超出了做课的老师,以致在听课过程中,台下数千的语文老师禁不住爆发出阵阵热烈的掌声。一些学生读书时的语音,语气,语调,至今回想起来,仍让我心中颤动,溢美之强盛于言表。想一想要是自己的学生也能有那样的朗读水平该有多好。所以说,学习语文,不会读不行。这多种读的技巧的运用能力,正是一个人语言基本功真实的体现。这让我有一种加速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冲动。
第三,给我留下印象深刻的是一个教训。一个老师的教训。一堂看似普通平常的语文课,让评委给了一个最低分,甚至比那个连普通话还说不好的语文老师的分还低。这让我很费解,最后在听了专家的评讲后,我有了答案。原来那个得分最低的老师,犯了一个低级错误,她把上课的重点搞偏了,那节课讲的是一篇说明文——《故宫博物院》,该让学生学习思考回答说明文方面的知识,以及谋篇布局,语言赏析等语文知识,而她却让学生就这课本内容回答类似于地理知识的问题,例如:故宫里面有什么?你最喜欢故宫里的什么建筑?如此等等。正是她把语文课上得没有了语文味,所以才得了最低分。她所带给我的教训就是:语文课重点一定要放在语文知识上,不能把语文课上成地理课,政治课。重在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感悟语言的美,感受语言的情上面,不能偏离语言教学的中心。就像前国足教练施拉普纳所言:“当你在场上不知道将足球朝哪里踢时,只管向球门踢就行了。”
总之,开封听课我的心得体会还有很多,我仍在细细品味之中,有些问题思考的还不太成熟,有待进一步探讨。现在我只想在我的教学中,将读作为突破口,努力提升自己读的水平,进而带动我的学生,培养他们领会欣赏语言文字的美,促使他们爱上语文,学好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