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新教科版)
八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新教科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
件www.xiexiebang.com 第十一章
机械与功
第一节
杠杆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杠杆;
(2)理解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
过程与方法:通过举例认识杠杆,会分析杠杆的几个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杠杆。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浮力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阿基米德是古希腊伟大的科学家,他在物理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有两项:浮力问题与杠杆平衡问题。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置疑:阿基米德说这句话的根据是什么?你认为这可能吗?
阿基米德用来撬动地球的工具就是杠杆,也就是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二、杠杆
、认识杠杆
要求学生观察书上图12-2-3:生活中的常见的杠杆。
要求学生举出其他生活中的杠杆。
进行讨论,找出图中杠杆的共同特征——都绕一固定点转动。
教师出示羊角锤,分析使用时有一固定点。
要求学生分析其余杠杆的固定点。
得到杠杆概念: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杆,叫杠杆。
“硬杆”指在力作用下不易发生形变的受力的杆状物体,可以是直的也可是弯的,形状也可以是各种各样,可是方的、圆的等。
要求学生再举其他例子。
例如:用来拧螺母的扳手可以使我们轻易地将螺母拧紧或拧松。
订书机可以很方便地把纸装订在一起。
2、与杠杆有关的概念
首先认识杠杆的几个概念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作力臂的步骤:(1)找准支点;(2)沿力的方向作出力的作用线;(3)从支点向力的作用线画垂线;(4)标出力臂。
教师举杠杆撬球的例子分析五个概念。
画出杠杆撬球中的各种物理量。
支点是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在分析支点时,我们可以假想杠杆发生转动,杠杆围绕哪一点转动,哪一点就是支点。如图所示,我们假设杠杆在动力作用下做逆时针转动,其中o点是不动的,所以o点就是支点。
力的作用线就是从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所画的直线,如图所示,动力的作用线是从A点起沿F1方向的直线。
从支点o向动力F1的作用线所画的垂线就是动力臂L1,从支点o向阻力F2的作用线所画的垂线就是阻力臂L2了。画力臂实际上就是作一个点到一条线的垂线,只要把平面几何中作“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方法迁移过来,就不难解决力臂作法这一难点。
必须明确: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而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如图所示中,不能把oA和oB作为动力臂和阻力臂。
例题:在黑板上画出各杠杆的示意图,画出它们的支点、动力和阻力。
如:铡刀、瓶盖起子、独轮车、铁锹等。
由4名学生分别画出它们的动力臂和阻力臂,巡回指导,最后进行讲评。
可选择分析一些实际杠杆,如:抽水机、汽车刹车踏板、胳膊、缝纫机踏板等。
三、课堂小结
认识杠杆,并介绍了杠杆的几个重要概念,学会分析生活中的杠杆。
四、实践活动
注意观察生活中有哪些杠杆,试着分析它们的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五、板书:
第一节杠杆
(一)杠杆:
1、杠杆: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杆,叫杠杆。
2、杠杆的几个概念: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阻力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第一节杠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
2、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杠杆。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器材:杆秤
分组实验器材:铁架台、杠杆、钩码等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杠杆的原理
出示杆秤,对杆秤进行分析,画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使用杆秤称水果,要求称不等量的水果,请一位学生上来演示。
置疑:
你为什么要这样称?
对,我们要使杠杆达到平衡。
杠杆的平衡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
与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有关。
画力臂的步骤为:第一:在杠杆示意图上,确定支点,将力的作用线用虚线延长;第二:从支点o向力的作用线做垂线,画出垂足,则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第三:要用虚线画力臂,支点到垂足用字母表示出来。
二、实验探究
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确定的关系。
每2人一组实验,要求讨论如何设计这个实验。
步骤如下:
将杠杆挂在铁架台上,观察是否在水平位置平衡;若不是,可调节平衡螺母,使之水平平衡。
开始实验,完成探究任务。
老师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
完成实验后,任意选择五组,请组中作记录的学生将结果投影到屏幕上。
将五组中的实验数据任意各取一组填入表格中,讨论可得到什么结论。
教师可提出各种猜想,加减乘除关系都可。
可能有学生得到其他关系式,但不适合所有数据,因此它不是杠杆平衡条件。
【课堂练习】
1.画出下图中F'和F"的力臂,并比较杠杆平衡时F'
与F"的大小.
2.下图所示杠杆,oA长20cm,AB长60cm,现在A处挂一重200N的物体,若使B处的弹簧秤示数最小,弹簧秤的方向怎样?弹簧秤的示数是多少?
三、杠杆的分类
由杠杆的平衡关系,可以得到当力不等时,对应的力臂也不等。可将杠杆分为三类:
杠杆类型
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
等臂杠杆
力臂的大小关系
L1>L2
L1 L1=L2 力的大小关系 F1 F1>F2 F1=F2 力的作用点移动距离的大小关系 s1>s2 费距离 s1 省距离 s1=s2 分析中提出相关问题:省力、费力是谁相对谁而言?省距离、费距离的含义是什么? 举例分析:从撬棒撬石头分析费距离的含义。 所谓省距离或费距离指的是动力作用点移动距离s1,相对于阻力作用点移动距离s2而言的。杠杆平衡条件说明,当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动力小于阻力是省力杠杆。如图所示,当动力作用点移动s1距离时,阻力作用点移动s2距离,且s1>s2,因此使用撬棒撬石头省力而费距离。 要求学生举例,并进行分类。 四、课堂小结 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费力杠杆、等臂杠杆。 五、实践活动 .通过探究,你能理解阿基米德的名言吗?请就此写一篇短文。 2.用杠杆知识分析、理解天平的原理和调整过程。 六、板书 第一节杠杆 (一)杠杆平衡的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第二节 滑轮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借助已有知识:理解滑轮的原理,知道滑轮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由问题的提出、猜测、经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亲身经历物理问题的研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从而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培养抽象思维和论证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收集,培养严肃认真的操作态度及科学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 教学重点:定滑轮、动滑轮的作用。 教学器材:定滑轮、绳子、钩码、弹簧测力计 分组实验器具:动滑轮、绳子、钩码、弹簧测力计、铁架台、刻度板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讨论归纳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杠杆有哪三种?各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2.剪铁用的剪刀和镊子是省力杠杆还是费力杠杆? 教师出示实物并进行演示,并画出这两个杠杆的示意图。要求学生正确画出它们的力臂,讲清道理,说明结论。 剪铁用剪刀和镊子两杠杆示意图如图所示。 二、新课引入 教师先举一个滑轮的实例,再要求学生举滑轮的例子,根据使用时滑轮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即按定滑轮和动滑轮分类)。 提问它们的特点是什么,由此给出定义:滑轮是一个周边有槽、并可以绕轴转动的轮子。 教师给出滑轮的分类。 滑轮有两种:定滑轮和动滑轮。使用时滑轮的位置固定不变的叫做定滑轮,使用时滑轮的位置跟被拉动的物体一起运动的叫做动滑轮。 再举些滑轮实例,可连接录像。 、定滑轮 观察定滑轮。定滑轮工作时,它的轴固定不动。 举例:如旗杆顶部的装置为定滑轮。 提问:使用定滑轮有什么特点? 演示实验: ①称量钩码的重力; ②演示如图所示的实验,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物体上升,拉力的方向改变,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特点是G=F。使用定滑轮吊起物体时,可以改变力的作用方向,达到操作方便的目的。 提问: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那么能否省距离?能否省功? 按照下图进行演示。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与物体上升高度h相等,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也不能省距离。”由此得出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功。 2、动滑轮 教师边讲边演示动滑轮提升重物。 要求学生讨论分析,此时提起重物使用的滑轮与刚才演示实验使用的定滑轮有何不同点? 教师在学生讨论后小结:动滑轮工作时,轴和重物一起移动。另外用力方向也不同,用定滑轮时拉力方向是向下的,使用动滑轮提升重物时拉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提问:使用动滑轮有什么好处?动滑轮中绳的拉力和做功情况怎样? 组织学生实验,按课本实验探究,参照下图进行实验。 由于研究定滑轮时教师已演示过实验,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出实验步骤。 说明:重物用2个钩码表示,有利于分析数据。用弹簧秤测出钩码重。读取弹簧秤的示数时,跨过动滑轮的两条绳要竖直、平行。 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实验完毕后,教师请几组学生分别将自己的一组数据填到教材中的表格中,分析学生数据。 总结: 使用动滑轮提升钩码,弹簧秤的示数约是钩码重的二分之一。 两根绳子吊着重物和滑轮,这两根绳子的力之和约等于钩码的重力,符合平衡力的原理。 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是物体上升高度H的2倍。 使用动滑轮不能省功。 说明:在提升钩码的过程中也把动滑轮提升起来了,当钩码重远大于动滑轮重时,动滑轮才可忽略不计,从而得出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的结论。 三、课堂小结:认识定滑轮、动滑轮。 四、实践活动建议:“发展空间”中的“我的设计”。 五、板书 第二节滑轮 一、定滑轮 1.滑轮的位置固定不变。 2.不省力,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3.使用定滑轮不省功。 二、动滑轮 1.滑轮的位置跟被拉动的物体一起运动。 2.可以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3.使用动滑轮工作,不省功。 第三节 功和功率 教学目标:、知道力学中的功的含义。 2、理解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3、理解功的计算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理解功率,知道什么是功率及功率的物理定义,知道计算功率的公式及功率的单位。 5、会用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功的概念和物体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功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功的计算式和单位,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正确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会用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器材:斜面、小车、砝码、木块、弹簧测力计、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知识准备 、力的三要素是什么? 2、水平推箱子,推力方向怎样? 3、向上提箱子,拉力方向如何? 4、重力的方向如何? 二、引入新课 依日常生活中一些做:“工”和“功”的例子。引入新课并启发学生区分“工”与“功”,进一步得出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三、新课教学、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举例几个不做功的例子: (1)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路程,也就是没有力做功。如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一物体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没受力。 (2)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如一人用很大的力推一辆汽车,汽车没移动,推力对物体没有做功。 (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不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如手提一桶水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提桶的力没有对桶做力。 3、功的计算,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1)功的计算式:w=FS (2)功的单位:焦耳,1焦=1牛•米。 (3)功的大小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跟物体通过的距离成正比。4、1焦耳的物理含义:在1牛顿力的作用下,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1米。 5、功率 (1)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功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3)功率的定义式:P=w/t (4)功率的单位:瓦特(符号w)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5)物理意义:1瓦表示物体在一秒钟内完成的功是1焦。 (6)介绍功率另一个单位:1马力=0.735千瓦=735瓦。 (7)一些机械常见的功率。(学生阅读) (8)例题,用分析法分析,板书。 P=w/t 而w=Gh、G=mg、m=ρv (9)介绍额定功率。 四、例题与练习。 五、小结及作业。 第四节 机械效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 2、理解机械效率的定义及物理意义,会进行相关的计算; 3、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和主要方法。 过程与方法: 经过举例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及机械效率;通过讨论,了解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生产、生活中各种机械的机械效率,具有用机械效率来评价机械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概念 观察教材图11-5-1或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机械做功,如起重机将砖块提升到楼顶,除了克服砖块重力做功外,也一定同时需要克服装砖的筐子、滑轮和钩子等辅助措施的重力做功;此外,由于物体之间总存在摩擦,所以起重机对砖块做功的同时,或多或少要克服摩擦做功。新课标第一网 起重机提升砖块做的功是有用功,提升筐子、滑轮、钩子以及克服摩擦做的功是额外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叫总功。 用 表示总功,表示有用功,表示额外功,它们的关系是 举例提问加深理解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的概念 提问,人用水桶从井中提水,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各是什么? 视学生理解程度可再举几个例子。 二、机械效率举例引出机械效率 学校二楼的墙坏了一个洞,修补的话需要40kg的水泥。如果你是建筑工人,你需要将40kg的水泥从一楼搬到二楼。现在你手上有重5kg的铁桶,重2kg的塑料桶,都能装下40kg水泥,你可以叫楼上的同事用铁桶或者塑料桶把水泥提上去,当然也可以自己提上去。 提问:你愿意采取哪种方法? 提问:为什么? 提问:“做的功少”指的是什么功少?有用功、额外功、还是总功? 提问:三个方法做的总功不同,有用功相同吗? 逐步引导。 任何机械所做的有用功只是总功的一部分。有用功所占的比例越大,说明机械的效率越高。物理学中把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的符号是η,读作:yita,常用百分数表示。 说明:η为一比值,没有单位。 提问:总功又等于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则η又可以表示为什么? 说明:在实际机械中,由于机械重力、摩擦力等等因素的存在,额外功 是一定存在的,即 >0,可见η<100%;只有在理想机械中,机械重力、摩擦力等等因素可以忽略,这时 =0,η=100%。 三、例题 例题: 如图利用一个动滑轮把重为400N的货物匀速提高2m,所用的拉力F是250N,求总功、有用功、额外功和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教师板演。 解:人做的总功 等于人拉绳子的力F乘以在拉力作用下绳子的自由端被拉上去的距离s。人拉绳子的力F=250N,s=2×h=2×2m=4m,h为货物提升的高度。 =Fs=250N×4m=1000j 有用功只是克服货物重力做的功。货物所受重力G=400N,提升高度h=2m。则 =Gh=400N×2m=800j = =1000j-800j=200j η=(/)×100%=(800j/1000j)×100%=80% 总结:由例题得知,只要我们知道了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三者中的任意两个,就可以算出用机械做功过程中的机械效率。 四、提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意义 机械效率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值,机械效率越大,做相同的有用功,需要的总功越少,机械能够更好地发挥效用。η的高低是机械性能优劣、质量好差的重要标志之一。 提问:如何提高机械效率呢? 提问:例题中可以采取什么方法减少 ? 当机械一定时,在可能情况下,增加 ,也可以提高η。 提问:例题中怎样增加 ? 五、与功的原理对比 说明:一般来说,用机械对物体做功,有用功 是固定的,这时候,机械效率越高,机械需要做的总功就越少,可见,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越省功。 提问:这和功的原理中说的“任何机械都不省功”矛盾吗?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机械做功过程中总功、有用功和额外功的概念,学习了判断机械性能优劣、质量好差的重要标志之一:机械效率η。通过η的计算公式: η=(/)×100% =[ /]×100% 讨论了如何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七、课后作业:学生训练手册相关内容。 八、板书: 第四节 机械效率 一、有用功: 额外功: 总功: 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 二、机械效率:η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η=(/)×100%=[ /]×100% η无单位 实际机械η<100%;理想机械η=100% 三、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在 一定时,减少额外功 ; 在 一定时,增加。 第五节 改变世界的机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能举例说明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2、能分析、解释简单的物理过程中能量转换情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列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机械,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意识到机械的发展在人类文明中的重要地位,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器材:斜槽、小钢球、弹簧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提问:从斜槽上端滚下的小球,它有没有重力势能?在它下滚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大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在滚下的过程中有没有动能?它的动能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二、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边演示边说明 说明:小球在斜槽最上端时,重力势能最大,动能为零;在从斜槽上端滚下的过程中,重力势能不断减小,动能不断增加,到斜槽最下端时,速度最大,高度最小,也就是说重力势能最小,动能最大。所以说在从斜槽上端滚下的过程中,小球重力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 演示:小球从斜槽最下端向上滚。注意不让小球滚出斜槽。 提问: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又怎样变化。 说明:在从斜槽最下端向上滚的过程中,小球的动能逐渐转化为重力势能。 总结: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提问:举出在现实生活中重力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的例子。 三、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 演示: 弹簧水平放置,将一个小球放在弹簧上,用手指压小球,使弹簧被压缩,忽然松开手指,小球在水平桌面上滚动。 说明:在一定条件下,弹性势能和动能可以相互转化。 提问:举出在现实生活中弹性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的例子。 四、弹性势能、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 演示: 将一个小球放在弹簧上,用手指压小球,使弹簧被压缩,忽然松开手指,小球弹起,上升到最高处后,又落到地面。 (可借助多媒体演示慢镜头) 提问:这个过程中弹性势能、动能和重力势能是怎么转化的? 总结:在一定的条件下,物体的弹性势能、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提问:举出在现实生活中弹性势能、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 五、机械能同其它能之间的转化 说明: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都是机械能的一种。能量除了可以在机械能内部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转化外,还可以在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量间转化。 列举教材上几个图中的例子。 总结:在一定条件下,机械能还可以与热能、电能、光能、化学能、核能等等能量进行转化。 提问:分析一下教科书图12-6-4中拉弓射箭过程中的能量。 六、改变世界的机械 凡能使我们省力或得到方便的工具,都可以称为机械。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机械的发展史,机械改变了我们的世界。我们来看看人类已经发展了多少先进的机械。 具体详细列举几种学生感兴趣的现代化机械。 如:神舟5号,机器人,等等。 可采取多媒体辅助。 七、课堂小结 我们知道了: 在一定的条件下,物体的弹性势能、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机械能还可以与热能、电能、光能、化学能、核能等等能量进行转化。 现代化机械正实现着各种各样的能量转化,改变着我们的世界。 八、作业 学生训练手册相关内容。 九、实践活动: 制作麦克斯韦摆,并通过它研究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在因特网上查找有关神舟五号、机器人等有关资料。 十、板书: 机械能的转化 一、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弹性势能和动能可以相互转化。 在一定的条件下,物体的弹性势能、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二、在一定条件下,机械能还可以与热能、电能、光能、化学能、核能等等能量进行转化。改变世界的机械 凡能使我们省力或得到方便的工具,都可以称为机械。 机械时刻改变着人类社会。 第十二章 机械能 第一节 机械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初步概念,知道什么是弹性势能; 2、知道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知道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性形变有关; 3、知道机械能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结合定义,寻找日常生活的各种形式能量的例子,初步具备从能量角度分析物理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树立起科学的能量的观念。 教学仪器:铅球,乒乓球,橡皮筋,纸弹,弹簧,小钢球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引入能量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能量,也简称为能,诸如热能、电能、能源开发等等。“能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能量的概念跟功的概念有密切联系。我们说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并且,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大,这个物体具有的能量就越大。能量的单位和功是一样的,也是焦耳。 自然界中,能量的形式很多,今天我们学习最常见的能量的形式——动能和势能。 二、动能 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具有动能的物体。 有条件时可以幻灯片演示:失控的汽车常常容易撞倒路旁的柱子、广告牌;呼啸的海浪有时会冲坏海堤,推倒房子;弹出去的玻璃球能把静止的球弹得远远的,跑动的人能撞倒别人… 这些现象说明了失控的汽车、呼啸的海浪、弹出去的玻璃球、跑动的人能够对其他的物体做功,可见它们都有能量。 提问:是什么原因使它们都能够做功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它们的能量是因为它们运动才具有的。我们把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提问:举例哪些物体具有动能。 提问: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具有的能量越大。那么物体的动能的大小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汽车速度越快出事故就越严重,对别的物体做的功越多,这说明物体动能的大小和它的速度有关。相同质量的物体,速度越大动能越大。一辆汽车以同一速度运动,重载时比空载时出事故会更严重,这说明物体的动能还和质量有关。具有相同速度的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总之,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 三、重力势能 1.重力势能概念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动能,物体还可能由于其他的原因而具有能量。 提问:举高的物体具有能量吗?也就是说具有做功的能力吗? 例如:举高的铅球,能够在落地时将地面砸个坑;举高的铁锤,能够在落下时把木桩打入地里。高处的流水能够冲击水轮碾米,磨面。它们都具有做功的能力,也就是说它们都有能量。 分析一下它们的共同特点,它们的位置,都是相对于另一物体位置较高的方向。我们把物体由于位置较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2.重力势能的大小和质量及高度有关 让学生列举具有重力势能物体的例子。 试问树上的苹果有重力势能吗? 反问:苹果没有做功啊,为什么有能量呢? 说明:注意“能够”二字,我们说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不是说物体做了功才有能量。即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就有能量,不一定显露出来。树上的苹果虽然没有做功,但“能够”落到地面把地上砸一个坑,就是具有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举例:举起同样高度的铅球和乒乓球,铅球能够在落下时做的功多(可看地上砸的坑),具有的重力势能大。可见:物体的质量越大,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同一个铅球举的高度越高,能够做的功也越大,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可见:物体的位置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总之:物体的质量越大,位置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四、弹性势能 演示并说明: 橡皮筋弹射纸弹,拉长的橡皮筋能给纸弹一个力,并推动纸弹移动一段距离,从而对纸弹做了功。 压缩的弹簧使小钢球在桌面上滚动,也能够做功。拉长的橡皮筋和压缩的弹簧都具有能量。 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有弹性的物体,在被外力改变形状时会产生一个弹力来对抗这种形变。这种形状的改变叫做弹性形变。发生弹性形变后的物体产生弹力可以做功,因此物体具有能量。我们把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弹性势能。 提问:请列举具有弹性势能的物体。 很明显,同一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如弹簧被压缩不同长度使放在上面的小球弹起的高度不同。 提问:如果外力撤消,物体恢复原状,这时物体有没有弹性势能了? 五、势能 通常,把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 六、机械能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一个物体既有动能,又有势能,那么动能和势能的和就是它的总机械能。机械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一样,是焦耳。 提问:推出去的铅球,动能是300焦耳,重力势能是200焦耳,弹性势能为0,那么铅球的机械能是多少? 七、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自然界中最常见的能量的形式——机械能。它包括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并且明白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各与什么因素有关。 八、作业 从斜槽上端滚下的小球,它有没有重力势能?在它下滚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大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在滚下的过程中有没有动能?它的动能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九、实践活动:观察现实生活中哪些物体具有机械能。 十、板书: 第一节 机械能 一能量:我们说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 二机械能 1.动能:我们把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就越大。 2.重力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较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物体的质量越大,位置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3.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弹性势能.同一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4.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 5.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第二节 机械能的转化 教学目标:、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能举例说明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2、能分析、解释简单的物理过程中能量转换情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从斜槽上端滚下的小球,它有没有重力势能? ,在它下滚的过程中重力势能将变 。理由是;,在滚下的过程中动能将变 ,理由是:、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边演示边说明 小球在斜槽最上端时,重力势能最大,动能为零;在从斜槽上端滚下的过程中,重力势能不断减小,动能不断增加,到斜槽最下端时,速度最大,高度最小,也就是说重力势能最小,动能最大。所以说在从斜槽上端滚下的过程中,小球重力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 举出在现实生活中重力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的例子。 举例:秋千,钟摆在摆动的过程中都有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举高的铅球在下落的过程中,重力势能也在不断转化为动能,等等。 2、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 演示: 弹簧水平放置,将一个小球放在弹簧上,用手指压小球,使弹簧被压缩,忽然松开手指,小球在水平桌面上滚动。在这个过程中 能转化为 能。 说明:在一定条件下,弹性势能和动能可以相互转化。 举出在现实生活中弹性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的例子。 3、弹性势能、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 演示: 将一个小球放在弹簧上,用手指压小球,使弹簧被压缩,忽然松开手指,小球弹起,上升到最高处后,又落到地面。 提问:这个过程中、用手指压住小球后,弹簧被压缩,也就是产生了弹性形变,具有了 能,此时小球的动能为零;松开手后,弹簧慢慢回复到原来的形状,同时对小球做功,将小球弹起,弹簧弹性势能转化为小球的 能。小球向上飞起后,高度越来越 ,速度越来越 ,能转化为 能,到达最高处时动能为零,能最大;之后又在重力的作用下往下落,能转化为 能。 二、机械能同其它形式能量之间的转化 说明: 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都是机械能的一种。能量除了可以在机械能内部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转化外,还可以在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量间转化。 列举教材上几个图中的例子。 总结:在一定条件下,机械能还可以与热能、电能、光能、化学能、核能等等能量进行转化。 分析课本12-2-5,12-2-6,12-2-7,三个图能量的转化 三、课堂练习、一个同学在蹦床上玩,从跳起到上升至最高点的过程中,_____能逐渐增大,_____能逐渐减小. 2、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降的过程中,他的动能_____,势能_____,机械能_______.。 3、乒乓球从高处下落的过程中,势能转化成_______能,与地面相碰的过程中,动能转化成______能,从地板反弹起来的过程中_____能转换成______能,在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4、下列情况中,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是 A.张开的弓把箭射出 B.秋千从低处向高处荡去 c.汽车快速驶上一斜坡 D.用火箭把卫星发送到太空 5、一个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则该物体 A.速度不变,动能不变 B.一定静止,机械能不变 c.动能不变,机械能可能增大 D.势能可能减小,机械能可能减小 6、两颗相同的子弹,以同样的速度飞行在不同的高度,则它们的 A.动能不等,势能相等,机械能相等 B.动能相等,势能不等,机械能相等 c.动能相等,势能不等,机械能不等 D.动能不等,势能相等,机械能不等。 7、下列各物体中只有动能的是,只有势能的是,具有动能和势能的是() A.在空中飞行的子弹 B.静止的自由弹簧 c.水平地面上行驶的汽车 D.被拦河坝拦住的河水。 8、一辆汽车在上坡过程中.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的机械能不断增大 B.它的动能不断减小 c.它的重力势能不断增大 D.重力势能的增加等于动能的减少。 四、课堂小结 知识网络: 一、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弹性势能和动能可以相互转化。 在一定的条件下,物体的弹性势能、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二、在一定条件下,机械能还可以与热能、电能、光能、化学能、核能等等能量进行转化。 第三节 水能和风能 教学目标:、常识性了解水能和风能的利用的知识 2、知道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3、知道水能和风能是清洁能源,在使用中的能量转化和我国使用能源的概况 4、通过本节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和节约能源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从动能和势能转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修建拦河坝来提高上游的水位,对于水轮机的构造和发电厂的组成不要详细分析,从联系实践来学习,并扩展对机械能的认识视野 教学过程:、用课前诊测引入新课 提出思考问题:重力势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动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河水从高处落下,说明水的能量转化情况 2、阅读水能的利用 方法1,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学生自行阅读并提出问题,组织成小组讨论,并提交思考答案,由全班同学审查.此种方法适合于班级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并组织的教师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较广的知识面. 方法2,提出思考问题:我国古代利用水能的情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水能发电的情况;拦河坝提高水位的意义;利用水能发电的过程中能量的转化.利用潮汐发电的方法和意义及其发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3、阅读风能的利用 教学方法同上,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学生提供关于风能的利用的资料(这是在上一节课应当布置的课题),学生提供的资料可以由班级共享.对于一般的教学过程,可以提出思考问题:风能的利用状况;风能的特点(优点和发展特点)等. 4、布置学生实践题目 调查本地域中水能和风能的利用状况;是否还有可以利用的水能和风能资源;实际的水电站的使用情况等 课 件www.xiexiebang.com 第一单元艺术表现的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欣赏 评述)单元总目标: 1通过本单元各种欣赏、评述活动,能够在感受、理解和体验的过程中,发现与描述美术作品某些层次的深层意蕴。 2通过欣赏、评述活动能初步了解不同美术作品的审美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并能进行判断、交流与评价。活动一 课 题 欣赏与评述 课 时 1--2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欣赏,使学生初步学习运用直观感受和形象思维来发现和认识在各种美术形象或艺术形象、艺术语言的深层意蕴的内在含义。 2、充分利用课前所收集的有关历史文化资料和美术史料,与美术作品互相印证和对照,进行研究和讨论。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 欣赏挂图或其他影像资料。尽可能选择题材内容类型相近而意蕴各异,或形成风格不同但意蕴相近的作品。 学生准备学具 教材、自己收集的中外美术作品图片和文献资料。课堂学习 引导阶段 展示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可先选择题材类型相近而意蕴不同,或形式风格不同但意蕴相近的中外美术作品,以便于学生进行比较和鉴别。可以用谈话的形式,和学生共同讨论“怎样才算看懂了美术作品”或“应该怎样欣赏美署名做”这样的问题,以启发学生探究美术作品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的动机。3根据需要,介绍所欣赏作品的创作背景和相关的资料,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 4引导学生浏览和初步阅读美术作品,根据自己的感受和兴趣,选择一些准备重点欣 赏和评述的作品。欣赏深入阶段 先选择感性形象特征比较鲜明的雕塑或绘画作品,如《跃马》、《柳牛图》、《杜甫》等,进行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与描述作品借助特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所创造的生动形象的具体特征,从而体会出艺术形象所蕴含的内在生气和生命活力。然后,再联系其历史背景来分析认识作品所表现的时代精神和思想感情。 2根据学生或小组准备的材料,分别对其他一些优秀作品进行欣赏和评述。3建筑、园林艺术的观念性、抽象性较强,应结合有关历史文化知识加深理解,但也不必介绍过多过深。 4美术欣赏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个别学习、分组学习、课堂讨论等可以互相结合;如有条件,也可以到博物馆、美术馆、雕塑园进行现场教学。 总结巩固阶段 可根据本课目标和具体情况设计总结方式和程序。 课后拓展 1鼓励学生可与自己选择其他美术作品,特别是和课本所选不同类型的外国美术作品或现代抽象表现性作品,尝试对其进行欣赏和评述。 2根据课内外欣赏的心得体会做进一步的思考,列出一些如“什么是审美意境”、“什么是文化内涵”、和“不同民族和国家的美术作品有什么不同的意蕴和审美价值”等问题,或者自己发现的其他问题。以准备在课堂上进行研讨。 活动二、三、四 课 题 研究、讨论与体验 欣赏 评述 课 时 2--3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欣赏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以审美感受为基础并结合理性分析与综合的研究方法进行欣赏,以加深对美术作品深层意蕴和审美价值的认识理解与体验领悟 1本课学习的重点在使学生认识了解美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而这些都与欣赏者个体的价值观念密切相关。因此可以在适当的活动阶段,和学生探讨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念,如人生价值、道德伦理价值、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等的含义,引导学生在欣赏中能较好地理解作品并能使自己能够初步树立和形成必要的正确价值观念。 2本课的欣赏活动,包括分析与研究、讨论与解释、体验与评价等步骤,注意把握好教学要求的层次与重点、难点,以引导学生欣赏活动的逐步深入。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 欣赏挂图或其他影像资料。参考书或专业辞书。如有可能,也可准备少量原作或复制原作。学生准备学具 教材、自己收集的中外美术作品图片、准备的问题和查找的文献资料摘录。课堂学习 引导阶段 展示一些可能引起学生不同审美反映,即有人认为美,有的认为不美的作品,让他们进行欣赏和评述。 2通过谈话说明,理性知识基础或理性认知与感性知觉的紧密联系,从而指出美术欣赏中也要进行分析与研究,讨论与解释,才能有比较深刻的体验和比较准确的评价。 欣赏深入阶段 先选择《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最后的晚餐》等类作品,结合希腊神话和基督教《圣经》的有关知识,来分析和讨论作品通过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什么样理念和意蕴。 2选择《粉色的音调》和《苹果与橙子》等类作品,联系音乐的节奏、旋律、曲调和音色等要素,来分析和讨论作品以什么样的结构与艺术语言,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和意蕴。 3选择题材或艺术特色相近的中外美术作品,结合其民族文化传统进行讨论和比较分析,尝试解释其不同的审美意蕴和文化价值。 4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所选美署名做的欣赏体验和感悟,分别进行扼要的评价与论述。 总结巩固阶段 可根据本课目标和具体情况设计总结方式和程序。 课后拓展 1鼓励学生扩大自己的美术欣赏领域和视野,布局陷于课本和课堂,要关心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各种美术表现形式和视觉传达形象,运用所学习掌握的欣赏方法进行判断与 评价。 2选择自己最有欣赏心得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评述短文的练习。 装点我的居室 —(变废为宝 因材施教) 教材分析: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城镇化的进一步推进,工业的发展。我们原本的生活环境已受到由以上变化而带来的巨大变化。由此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垃圾和废旧材料。那么,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来改变这种现状呢?以同时达到培养学生从小就懂得注重保护环境的环保意识。 装饰画是以强调装饰表现形式为特征的。培养学生对材料作为形式美感因素的认识,让学生学会对材料的艺术处理和合理利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动手能力。学生分析: 初二年的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能有意识地运用形和色对自已所感所想进行有个性地表现,并且有较强的动手制作能力,同时体验和感受生活环境的意识能力很强。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造型语言的要素和原理。 2、能力目标:体验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目标:在学习中体验乐趣产生兴趣,并行成一定的价值态度。设计理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提高学生环保意识的基础上,利用废旧材料创作自已喜欢的装饰作品,培养学生学会发现和利用废旧材料的美感因素去创造新的、美的造型。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的情趣。并且使学生了解装饰画的特点,学会发现和利用材料的美感完成一幅装饰画。提高学生的形式感受能力和学习性趣。 教学用具:多种形式的装饰作品及相关的制作材料。 学习用具:(剪刀、胶水、颜料、旧挂历、碎布料、毛线、鸡蛋壳、小石块、泡沫塑料、木片、吸管、纸盒、铅笔屑、)等具有装饰性的废旧材料和绘画材料。教学预测: 一、感受身边的环境污染 通过身边的变化来的让学生充分认识环境受污染的危害性(石材厂、制衣厂、化工厂、鞋业制造、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污染大气、污染地下水、影响环境卫生。 二、废旧物的再利用价值与利用方式。 1、可以集中焚烧发电。(火电厂) 2、利用建筑垃圾填海造地(泉州拟建新的行政中心个别地段需要填海,单此一项就可节约资金1个亿) 3、可以利用其产生沼气。 4、压制新型建筑材料。 5、利用废旧材料设计创作装饰作品。 三、展示用废旧材料设计创作的装饰作品,让学生产生性趣。从而引入到装饰画和装饰工艺品的话题上来。 1、常在什么地方见过些什么样的装饰画?(家居、酒店、餐厅、车站、咖啡、等一些娱乐公共场所) 2、装饰画它有什么作用?(起着美化、点缀的作用) 四、材料的发现、选择、利用 1、丰富的想象力附予废旧材料以新的生命。如何善于留意周围有利用价值的废旧材料? (西班牙艺术家毕加索巧妙地运用旧自行车的车座和车把组成《公牛头》的造型。《公牛头》贵在艺术家发现了废旧材料的造型因素,利用这些因素创造了新的形态,既生动又活泼。) 2、根据题材的构思来选择材料。(动物、静物、人物、风景) 3、以“点、线、面”特征选择利用不同形状的材料来进行构思。 4、根据材料产生联想,构思画面(这种方法较便于学生学习创作) 五、装饰画、装饰品的创作: 1、构思。分析材料的美感因素,形状,色彩,肌理等,产生联想。 2、构图。可以简单定位,用材料试试看怎样选用合理。 3、材料组合。用最简便的手法巧妙用料,合理地组合。如:注意运 材料的肌理,色彩和前后层次,粘贴要干净平整。 六、作业要求: 利用材料的美感因素完成一幅装饰作品。要求构思新颖、美观,形象简练、明确,做工精细、灵巧,装饰效果好,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增一分活泼、添一分情趣――室内装饰小饰品的设计与制作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设计与生活的关系,建立初步的设计观念,并通过设计与制作的实践活动,了解设计从创意到制作的全过程,增强动手能力,初步建立技术意识。 2、通过案头小工艺品的设计制作练习,发现和感知生活中的美,在动手实践中强化技术意识。 3、提高审美能力和生活情趣,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师课前准备: 家庭居室效果图,室内装饰品的欣赏投影片数张,范画一幅,录音机,学生作品数件。 学生课前准备: 课本,相关装饰画资料,废旧材料 三、新课介绍: (一)课程导入 1、教师引导性语言。 2、欣赏《家庭居室效果图》 同学谈欣赏感受 教师启发性提问:假如没有这些东西,房间会显得怎样? 学生交流:小装饰品对室内的装饰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请学生讨论并说出理由。 室内装饰品的作用非常重要,想不想知道是怎样制作的呢? (二)导入课题:室内装饰小品的设计与制作 1、欣赏室内装饰品投影片、学生作品 学生评述,充分发表自己的欣赏感受 教师指导要点:造型、色彩、种类、材料 2、教师总结并板书: 表现形式:平面、立体等 装饰方法:绘画、雕塑、立体构成、刺绣、各种粘帖(绒线,米、果壳、蛋壳,火柴棒,布贴,纸贴)等。 装饰特点:自由生动,效果独特,造型色彩主观性强,具有广阔的思维空间。 3、出示教师作品 强调装饰品的制作方法很多,并非昂贵的材料才能做出美丽的画,我们身边有很多废旧的材料,只要我们去发现,去实践,充分利用,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4、实施活动一: 学生分小组讨论:为你家里的小房间设计什么样的装饰品?选用什么材料制作。(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材料) 5、实施活动二: 学生把想法告诉教师,并实现梦想,着手设计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展示讲评 交流展示作业,师生共同评述作业的优缺点,总结出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方法。 (四)、课后拓展 1、留心观察各种人物、动物、植物等造型的装饰表现形式以及陈设环境,注意积累,记忆这些造型,作为今后创作的素材。 2、课外尝试用其它各种不同的材料设计制作室内装饰品,并注意考虑其实用价值。 3、三、教学目标设计: 1、认知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谱式、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脸谱艺术富有图案美具有鲜明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培养学生对京剧脸谱艺术的欣赏能力。 2、实践目标:学习按步骤临摹京剧脸谱。根据谱式、颜色所代表的含义分组合作设计一套京剧脸谱。 3、情感目标:通过对京剧脸谱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关心、热爱中国脸谱艺术的情感,培养民族自豪感。 二、课业类别:工艺制作课 三、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1、教学内容:学习京剧脸谱知识、设计制作京剧脸谱。 2、重点: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认识和热爱。(通过多媒体、范画、解决)。 3、难点:学习京剧脸谱图案的设计制作,线条要流畅、和谐;色彩要均匀、清爽。 四、教学具: 留心观察我们的校园,看能否为校园某空地设计一个雕塑。 1、学生:第一课时:脸谱资料、铅笔。制作好的脸谱底板。第二课时:脸谱资料、水粉色、调色盘、毛笔。 2、教师:课本、京剧脸谱资料、图片、录像、CAI课件。 五、教学建议: 教学对象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中学七年级学生,学生的感知力、理解力较强,对“时、空”观念也比较明确,理解记忆、抽象思维和创造性想象有一定的水平,有意注意占优势,并且能长久保持,兴趣稳定。模仿能力创造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对新鲜事物感兴趣。京剧脸谱艺术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种新的、不十分了解的知识,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表现欲望。教材分析及教法设计: 1、教材分析:脸谱是中国戏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以写实与象征相合的艺术夸张手法,鲜明地表现某些男性人物的面貌,揭示出人物的类型、性格、品质、年龄等综合特征。脸谱又是一种富有装饰性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脸谱艺术历史悠久,它的起源与面具有密切的关系。京剧兴起后,脸谱造型日臻完善,在构图上奠定了基本谱式,各类角色的脸谱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但仍然保持着传统脸谱的基本特点。 京剧脸谱通常分净角与丑角脸谱两大类。约有十余种谱式,净角主要有:“整脸”、“三块瓦(窝)脸”、“十字门脸”、“六分脸”、“碎花脸”、“歪脸”等。丑角谱式较少有:“豆腐块脸”、“腰子脸”、“枣核脸”几种谱式。 京剧脸谱的颜色一般以某一种颜色象征某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这种颜色成为“主色”,它是一个脸谱最主要的直觉表现手段。每个脸谱至少用三种以上的颜色,各种色彩显示不同的作用与象征,可以表现人物的忠、奸、善、恶,寓意褒贬,爱憎分明。 本课选用了学生较为熟悉且具有典型意义的传统京剧人物形象,使学生能够很快的掌握本课学习内容,能在理解教师意图的基础上完成学习任务。 2、教法设计: 本课教学属于 中学七年级工艺制作课,是学生在学习色彩知识的基础上,对色彩知识掌握的延伸、巩固,并学习运用色彩知识进行创作。针对学生特点在教法设计上采用: 观察理解法:七年级学生观察想象能力的比小学年级学生丰富,他们的感受能力很强,有耐心。在观察事物时能自己思考分析事物,在认识客观世界时具有 积极性、主动性。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由模糊到清楚,帮助学生完成由抽象的主观认识发展到具象的理解认识。 分析比较法:、七年级学生有很强的观察理解能力,他们能够分析比较出不同物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来认识教学内容,理解教师教学意图。 指导制作法:教师要在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绘制京剧脸谱,但不能越俎代庖替学生选择谱式、色彩。让学生分组讨论后选择自己喜爱的谱式来绘制。 多媒体演示法:本课件采用网页制作,以小结件形式融于网页之中。美术课教学重要大量使用图片、范画,教师也要示范画给学生看,这需要大量的时间,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可以让学生接受到大量的信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教师也可以很快地进行范画演示,师生互动。可以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得到享受和乐趣,对教学内容更感兴趣,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六、教学多媒体设计: 在本课教学中使用了CAI多媒体课件,课件中包含有电影、声音、动画、演示过程等内容。CAI课件的使用使学生能够更直观、更清楚、更快捷地掌握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也使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教学情况随时调整教学环节,有效地利用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谱式 步骤一:导入新课 [播放]—京剧唱腔片断《铡美案》、《古城会》。 1、提问:哪位同学回答下面的问题? 你知道这是什么艺术? 为什么包拯、关羽、曹操脸上都有许多的图案和颜色? 学生回答:京剧,角色图案和颜色是用来舞台化妆用的。 2、教师总结:京剧是我国传统艺术,在京剧中有些人物的脸上有一些图案和颜色,是京剧特有的舞台化妆艺术。这种用来化妆用的图案和颜色在京剧中叫脸谱。 (板书:京剧脸谱) [课件演示]:(出示脸谱资料)京剧——舞台化妆——脸谱 3、教师提问:如此美丽的脸谱,你们想不想把它表现出来? 学生回答。(略)步骤二:介绍京剧脸谱知识。点击:[课件播放]——古代面具——京剧脸谱资料。 1、起源: 教师讲解:京剧脸谱的起源与面具关系密切,人类早期的战争面具、傩舞面具、汉代百戏假面具都是戏剧脸谱的远祖。京剧兴起后,脸谱造型日臻完善,在构图上奠定了基本谱式,各类角色的脸谱进一步精致化、多样化,但仍然保持着传统脸谱的基本特点。 2、意义: 问:京剧中为什么要用脸谱化妆?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脸谱是京剧中特有的化妆艺术。是用写实和象征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把人物的形象进行夸张,以突出、强化人物的生理特征——面貌及个性,而采用的一种手段,用来造成舞台的效果。 2、京剧脸谱的艺术价值:(请学生谈一谈京剧脸谱的美感) 教师总结:脸谱既是一种舞台化妆,同时又是一种装饰性很强的图案艺术,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是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 3、脸谱在京剧中的运用: 问:京剧中那些角色运用脸谱化妆?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京剧中的脸谱通常用于“净角”和“丑角”两大类人物形象的化妆上。生、旦角很少用。 步骤三:京剧脸谱的谱式: [课件出示各种谱式]学生谈各种谱式的特点。 教师总结:京剧脸谱在应用和发展中,形成了一定的谱式,约十余种,这是其中的五种。 介绍特点: 整脸:在整个面部涂一种主色,不勾花纹,而是在主色上画出眉、眼、口、鼻的纹理,这种谱式称之为“整脸”。 在整脸的基础上,用黑色把眉、眼、鼻等在颜色上突出出来,而是使前额、左右面颊呈现出三块明显主色,平整的如同三块瓦,称之为“三块瓦脸”或“三块瓦窝”。 从脑门顶至鼻子尖,用黑色或颜色的立柱纹与眼窝大体呈“十字”形,额头涂白,有灰色小圈眉子,此种谱式称之为“十字门脸”。 与整脸相反,脸谱色彩、构图最复杂的称之为“碎花脸”。 色彩、构图不对称,表现人物形象反常、丑陋的脸谱谱式,称之为“歪脸”。步骤四: 1、演示作业过程:[播放---演示课件] 在画好的脸谱外形上定出左右的中轴线。定出眉、眼、口、鼻的位置。 用铅笔勾画脸谱纹样,勾画谱式时注意左右对称(歪脸除外)。 2、完成一副京剧脸谱的设计制作。 3、[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a、可以独立设计制作完成,也可以与邻近几个同学合作设计完成一套京剧脸谱作业,具体分工自己商议解决。如:水浒传、三国等。b、本课时完成谱式的铅笔稿勾画。c、注意事项: 1、自选谱式; 2、左右对称(歪脸除外)步骤五:学生课堂练习,教师巡回 进行辅导: 定中轴线、五官位置; 勾画谱式; [课件同时播放勾画谱式过程] 步骤六:课堂总结 选优秀作业让作者自己点品;其余同学提出优、缺点;教师表扬优点,不用自己的观点影响学生。 步骤七:宣布下节课学生用具: 脸谱资料、水粉色、调色盘、毛笔。第二课时: 主要内容:色彩 步骤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京剧脸谱资料。步骤二:学习新知识——脸谱色彩知识 1、教师提问:那位同学知道京剧脸谱上的颜色是起什么作用的? 学生回答(略)。 2、教师讲解:在京剧脸谱上有许多的颜色,这些颜色都有一定的含义,不可以随便乱用。 京剧脸谱的颜色是以一种颜色象征某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这种颜色称为“主色”,它是一个脸谱最主要的直觉表现手段。艺术家用红、蓝、白、黑、金、紫、银等颜色,以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突出剧中复杂的人物形象。重在形、神、意三个方面,表现人物的忠、奸、善、恶,寓意褒贬,爱憎分明。 3、你能说出各种颜色各代表什么意思吗? 学生回答(略) 4、教师总结:京剧脸谱的色彩非常丰富,主色一般象征某个人物的品质、性格、气度。 红色——表现忠贞、英勇的人物性格,如:关羽。 蓝色——表现刚强、骁勇、有心计的人物性格,如:窦尔敦。黑色——表现正直、无私、刚直不阿的人物形象,如:包公。白色——代表阴险、疑诈、飞扬、肃煞的人物形象。如:曹操。绿色——代表顽强、暴躁的人物形象。如:武天虬。黄色——代表枭勇、凶猛的人物,如:宇文成都。紫色——表现刚正、稳练、沉着的人物。 金、银色——表现各种神怪形象。[教师讲解同时课件演示-脸谱资料] 步骤三:着色方法 [课件演示---涂色过程] 1、先从白色入手,将所有白色涂满,2、再涂颜色,要从浅入深地顺序涂,3、最后着墨色。 步骤四:作业要求:[出示课件] 1、完成铅笔稿着色。 2、注意事项: 每个脸谱至少有三种颜色。着色时先勾边线再涂染。步骤五:课堂练习 学生分组完成作业——涂色。教师巡回辅导帮助学生完成。步骤六:点评学生作业 方式:学生将制作完成的作业戴在脸上,学生互相展示、观看、评价,教师鼓励学生认真完成制作,表扬有创意的作业。步骤七:宣布下课。 美术教案-泥塑鸡 一、创设情境,导入 新课 师:你们喜欢看迪伲斯动画《猫和老鼠》吗? 生:喜欢 师:为什么啊? 生:因为动画片拍的很好玩,笨猫TOM总是被聪明的老鼠打败 师:还有呢? 生:动画片的想象力很丰富,TOM有很多鬼主意(生十分高兴,气氛顿时轻松活泼)师:你们说的对,猫的形象是非常有趣,可是有一次啊当TOM在家睡觉时却发生了一件事…(演示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TOM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它被一阵声音惊醒,头脑出现“?”—— 这是什么声音)师:你们听出是什么声音了吗? 生:是天亮了,鸡笼里的鸡叫声生:有许多鸡,公鸡、母鸡、小鸡… 师:对!可是老师要考考你们,你们能把这些鸡画给老师看看吗? 生:能(充满自信的)(生开始在纸上画,师请两生上黑板表现)师:恩,画的很不错。 师:还有哪些同学愿意把自己的画展示给同学们看一下(将学生作品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师:同学们,你们认为这幅画的怎么样? 生:他画的鸡形象很逼真 师:对,这位同学抓住了鸡的基本形和动态特征,所以很生动。那么你们知道鸡的基本形体特征吗?今天老师也请来了一只鸡,让同学们看一看(出示公鸡标本)(生很吃惊,接着非常兴奋,有几个还学着鸡叫) 师:你们仔细看一看鸡有哪些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长的什么样。不清楚的同学还可以上来摸一摸,把你观察的结果告诉同学们(生纷纷举手上讲台,气氛异常活跃)生:我知道,鸡由鸡头、鸡身、鸡尾组成生:不,还有鸡冠、鸡嘴、鸡翅、鸡腿…(生大笑,“有点象在说卤菜了!”) 生:鸡的身体很大,头尾两头尖尖向上翘,羽毛很光滑,翅膀象扫把、腿上还有尖锐的爪子生:鸡嘴也很尖,它头上有冠和肉垂,上面有许多小点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既然你们都认识、了解了鸡,那么你们想用做陶的方法来表现它吗? 生:想!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捏塑:鸡)评析:老师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建立了一个轻松活泼、主动探索的教学氛围,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为使学生在自由中找到自我、发挥天性、真正提高各方面素质埋下伏笔。教师通过听一听、画一画、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来调动学生各种感觉,使学生真正了解鸡的特征,为进行下一步制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让学生先画再看的确是一大亮点。 二、新授 师:在做陶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下我们陶艺家和和我们同龄的学生自己制作的陶艺作品,看看他们是怎样去用陶来表现鸡这只动物的… …(多媒体演示鸡的陶艺作品,其中有陶胚、也有施釉烧制成功的作品) 师:我们每制作一件陶艺作品,都要先进行构思,之后再考虑用什么方法制作合适、怎样去制作!现在也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想做成什么样的鸡,怎样做的与众不同,又如何去表现每一部分。想好后同学之间可以进行讨论、交流一下看法。还有、我们在制作时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采取同学、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生思考、讨论) 师:你们想好了没有?哪位同学愿意把你想的或讨论的结果告诉老师和其他同学 生:我想做一只正在吃食的鸡,我首先用泥去捏鸡身体,然后再做鸡的嘴、冠、眼,这些我准备先做好最后后贴上去,鸡尾、翅膀我准备用泥条贴 师:想的真好,只不过老师要告诉你,贴时一定要用泥浆粘牢,还有我们在做时为了保证以后烧制的成功,一定要把里面—— 生:挖空师:还有没有要说的生:我准备和他们两个人合作,做一只大母鸡带着几只小鸡玩耍,鸡翅我准备用修刀刻画 师:可以,只不过你们几个要商量好各做什么哟 生:我准备和同桌做两只正在抢吃蚯蚓的小鸡 生:我做一只骄傲的大公鸡,鸡腿我做成基座,这样才稳定,能站牢 师:你的构思真妙,了不起,希望你能成功 师:既然同学们都已想好,那就开始制作,注意开始要练泥(生开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适时推荐优秀做法和讲解注意事项) 评析:教学中让学生观察各种鸡的陶器,使学生了解鸡的不同做法,提高制作欲望;让学生构思再说不仅培养了学生动脑能力、开拓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创新意识,而且使学生明白艺术创作的过程,而学生为达到成功而克服种种困难作铺垫,也为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打基础。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进行自由交流,使他们在自由的空间里自主的选择创作主题、内容和形式。改变了以前那种课堂结构,打破了传统观念,教师与他们多方面交流和发展,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中学习知识,使他们在学习上有更多的自主性和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三、小结师:同学们完成了没有? 后记:教师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评价:评价自己、评价别人好在那里、还可以怎么做,这样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参加陶艺活动每个学生都会根据自己的不同思路、独特的审美观来做自己的作品。虽然每个学生做的作品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每个学生的作品都会有自己的特别之处,所以陶艺活动中的每个学生都是成功的,他们会因此而高兴,因此而自豪。从而产生成就感,就会对这一活动更加感兴趣、更加投入,因此会提高的更快。会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是陶艺课的一大特点,这节课教师充分利用了这一特点,看到学生作品哪怕是一点点闪光点都进行及时表扬和鼓励,肯定他们的成绩,与他们一起分享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使他们能产生更大的成就感! 美术教案-绳子粘贴画 绳子粘贴画 1、教学目标 2、(一)利用不同色彩、材料、粗细的线或绳子粘贴线画作品,制成具有装饰美的工艺品。(了解) (二)通过“绳子粘贴画”的制作,培养学生创作新意识和动手制作能力,培养审美情趣。(练习) 3、课时安排 一课时 4、课前准备 5、硬纸板、各种各样线绳。示范作品 四、教学步骤 (一)展示示范作品,激发学生制作兴趣、揭题。 (二)介绍强子粘贴画制作方法。1.在硬纸板上先画出草图; 2.按设计在底版上涂底色; 3.按设计要求选择出相应色彩的线和绳; 4.按所描的线涂上胶水; 5.粘贴线或绳; 6.调整,7.使粘上去的线与所描的线吻合; 8.压上一本书或几本书在画面上,9.使粘上的线粘得牢固、平正。 10.待胶水干后,11.将盖上的书揭去,12.一幅“绳子粘贴画”便完成了。 (三)一幅作品的成功有诸多因素,但最主要的是两条: 一、作品的题材; 二、工艺质量。 如何指导学生选创作的主题,是辅导的重点;开启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实现从再造思想向创造思维的跃进,大胆地表现童心、童趣,创造出反映现实,充满精神美和形式美的好作品。 粘贴是工艺中的难点。不走样、粘得牢并保持绳与底版的洁净,这是件不容易做到和事。要在制作的过程中既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作风,又培养体味创造甘苦,锻炼灵活敏捷的思维能力,出色的表现能力,提高鉴别和审美能力。 (四)对制成的工艺品处理,也是教学过程 中不可放松的一环。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劳动与智慧的结晶。 1、组织一次展览,2、互相学习; 3、将自己制作的作敬赠亲友,4、增进友谊; 5、用亲自制作的确良作品布置居室美化环境。 美术教案-折纸装饰画 课 题:折纸装饰画 教学目的 : : 1. 认知:学会用折纸形式创作 2. 内容新颖有趣色彩明快的折纸装饰画 2.情感:提高学生的折纸技巧和对装饰美的认识 3.能力:培养学生想象、创造的能力。重 点:折纸装饰画的制作方法。难 点:装饰画背景设计及制作技巧。教具:范画、多媒体、彩纸、胶水、剪子 教学过程 : 一、情境导入 : 1. 听音乐想象音乐表现的优美画面。2. 学生说说你在音乐中看到了什么? 意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灵感。3. 教师出示范画,导入 课题。 二、讲授新课 1. 你会折动物吗?举行折动物比赛。请你告诉大家,你折的是什么动物。 2. 分组讨论,给同组同学折的设计场景和故事。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想象力和创造力。 3. 说说你设计的场景是什么色的?表达怎样的情感? 4. 你能总结一下折纸装饰画的过程吗? 根据学生回答教 师进行板书。 意图: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学生制作,教师辅导。(播放音乐) 四、作业 展评 1. 学生介绍自己作品。2. 同学互评。选出“小艺术家”。 五、总结 在这节课里,同学们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了精彩的作品。同时,也使我们对动物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们要保护动物,做他们的朋友。<吹塑纸版画>教案 吹塑纸版画 教学目标: 1、学习吹塑纸版画的表现方法,了解吹塑版画的艺术特色。 2、学会印制吹塑纸版画。 3、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形象概括能力、色彩配置能力,养成耐心细致、有计划的学习方法。教学重点: 吹塑纸版画的制作方法。教学难点: 吹塑纸版画的艺术处理。教法: 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学法: 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吹塑版画,让学生掌握吹塑纸版画的制作方法。教具: 吹塑纸、绘画纸、黑色印纸、复写纸、圆珠笔、铅笔、水粉笔、水粉颜料、拓印工具、夹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工具准备情况。 二、复习旧知识: 1、吹塑纸版画的特点: 吹塑纸版画是以吹塑纸作为底版材料,在吹塑纸面上以刻、划、剪、撕、镂等方法制作版面,然后拓印而成的版画。其特点是,制作方便,印出的线条流畅,画面肌理丰富。 2、说明本节课的任务是制版和拓印。板书课题:吹塑纸版画 三、新授课 板书:制作步骤(教师演示) 1、过稿: 用圆珠笔或铅笔把事先画好的底稿拓印在吹塑纸上。 2、刻版: 刻线法:用铅笔削尖后磨成圆头或圆珠笔在纸面上较重地刻划,刻划时注意线条要流畅要疏密结合,用力适当,不能太浅,也不宜划穿底板。其印制的效果酷似阴刻版画。 撕刻法:用双层吹塑做底版,把画稿复印上去,然后用平口刀或美工刀刻去不要的部分(仅挑去上面的一层)。结合刻线法会使形象内部更丰富。用油墨印制后的作品会带来如同木版画般的意韵。 3、拓印: 粉印法:底版用肥皂去油或在颜色里加点洗衣粉或洁净液,以增加水粉色的附着力。把制好的底版和准备好的黑色印纸用夹子固定一侧,然后用画笔沾水粉色在版式上局部着色,把印纸轻轻地盖在版上,用小瓶在纸背上轻轻滚动,版面上的颜色就会均匀地吸附在印纸上。但一次着色不要过多,分几次印完效果较好。全部印完后,要调整大的色彩关系,最后揭下印纸。 油印法:在制好的版面上用胶磙滚上油墨,蒙上白纸,用棕托压印(或用磨托磨印),揭开白纸,白纸上即印出了一张版画。 4、装裱签名 用前面讲的托裱或衬裱进行装裱,待作品干后签上姓名、时间。 四、作业练习 内容:选择一种方法创作一幅吹塑纸版画。辅导要点: 1、由吹塑纸面的质料决定,运用圆珠笔在纸面上以较重的划线塑造形象较为便利,效果也好,划线时要保持线条的流畅和力度,刻线不能太浅,防止印时模糊,也不宜划穿底版。 2、印刷用的水粉色不宜太稀薄,印纸不宜太湿,以防止颜色印糊。 3、注意保持画面的整洁。吹塑纸版画 制作方法与步骤 1、过稿 2、刻版 刻线法 撕刻法 3、拓印 粉印法 油印法 4、装裱签名 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教学设计 (色彩、设计、实践、体验)课题背景: 课程的学习方式不只是传统方式的学习和理解,还必须能反映现实社会中的问题,使学生在解决课题的过程中参与知识的创新,教学活动也不是课堂上的理论讲解和实验室的操作,还必须让学生到真实的世界中,去获得各种切身体验的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艺术教育资源,拓展艺术教育空间,丰富课程资源,使学生在真实的世界中感知生活空间,是当代教育对美术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课。活动目标和内容: 1、活动目标: 结果性目标 感受并理解色彩在生活空间的装饰效果方面所起的作用 从空间面积、空间装饰和空间设计等方面分析现代社会对空间设计的要求 掌握用线条、色彩等多种表现形式来描绘室内空间 体验性目标 感受美术创造力在创造生活空间的作用 感知不同国家地区和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生活空间的异同 理解运用色彩的自然联想和情感联想的相互关系 信息资料的收集、检索、归纳、整理 利用绘画、设计、手工模型等形式进行具体操作体验 方法反馈、评价和选择 2、活动内容: 教材分析: 《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是新教材改革初中二年级的课题内容。色彩作为一种普遍的审美形式,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人们对色彩的选择完全按照自己的喜爱且不受室内外气温的影响来进行设计。色彩在居家环境中日益成为现代人重要的设计因素。 本课重点是要把色彩知识和家居色彩设计联系起来。 知识点:1。色彩的自然联想和 情感联想。2。色彩在家居设计的运用。3。色彩与家居设计的和谐统一。 学生分析: 赤橙黄绿青蓝紫,色彩无处不在,她们宛如一道绚丽的虹,点缀着自然和生活。丰富人们的视觉感受,又赋予居室鲜明的节奏和个性色彩。而我们的学生就和这些七彩的颜色一样各具特色,作为教师要把学生对色彩不断尝试和运用与学生自身联系起来,让学生把独特的色彩运用到生活中,让色彩和学生的生活一体化、具体化。学生才会有较佳的表现。 教学方法: 运用家居影片欣赏、自拍录像的形式、纹样的动画演示和墙面的直观装饰等形式。把设计、体验和实践融为一体。设计思路: (1) 调动参与兴趣,激发学生的设计欲望 教学开始,首先播放学生拍摄的自己家庭居室的录像片段;并欣赏居室设计影片。引发学生体会生活中居室设计的色彩运用,与居室装饰材料的和谐点。促使学生从使用者和设计者的角度转化,激发学生们的设计思路。(2) 感受色彩在居室设计中的独特个性 色彩不同感受亦不同。不同设计风格中的色彩带来更多个性的体现。展开“我爱我家”的活动,学生讨论居室色彩的不同感受,总结色彩的不同联想。分析整体色彩设计,过渡到各居室的色彩设计。 a)不同色彩的联想(图)以红色和绿色为主来分析理解。 展示红色块,联想到太阳、红旗和红花等,到红色的情感联想---热情、喜悦、革命等等的象征。感觉比较温暖。 b)展示绿色调,看到绿色会想到春天和树叶,草地,给人青春,希望,和平的感觉。(3)开展“ 我爱我家”家庭居室设计活动 心动不如行动,学生用色彩展现独特个性的居室。 根据学生们的原有的色彩基础知识和设计能力,来设定由简单到复杂的设计任务。从墙面和地面入手,关注其他的色彩关系,注意点缀色的运用。。对学生设定合理又富有挑战性的设计内容,促使学生敢于想象,大胆想象。展现优秀设计师的思维方式。 教学准备: 色彩特点比较明显的生活图片和影像资料,色彩的自然联想和情感联想资料。和多种色调的居室设计作品。 预期效果: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对于色彩的运用,会更加注重与生活的联系。采用的“我爱我家”设计活动,会让学生更大胆的表达自我。中间小组合作的练习,会提高学生的反馈、评价和选择能力。达到生活中有设计,设计中也有生活的设计思路。教学过程: 一. 呈现录像(学生自带的家庭装饰片段) 教师:请这位同学来介绍一个自己的家吧。并请学生讲解自己家庭居室设计的特点。 学生:同学观察其家庭居室的色彩变化。 教师总结:我们欣赏了生活中居室的色彩变化。也看到了美的居室需要用心去创造。才能有和谐温馨舒适的家。 (出示课题----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 教师: 和谐温馨的生活空间,展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着人与建筑的和谐,人与生活空间的和谐统一。 (放映---家居设计录像) 同学欣赏艺术设计师在居室中对色彩的大胆采用。 教师:家庭居室的色彩是否合理是直接影响到使用者的生活的,也是最能体现家居设计的设计思路的。这里有设计师用色独特,设计大胆的作品。 (出示资料图片) “我爱我家----名人说家”---英达的家-----刘欢的家 教师:请学生假设自己是《我爱我家》的英达导演,来分析英达家的装饰用色。 学生:假如我是英达导演,选用的是中国传统的家具设计和装饰用色。 追求古香古色的风格。 刘欢的家装饰的色调比较重,用了别人很少用的黑色,时尚,大胆。 教师总结:家居色彩的独特魅力,是继承传统,是表达个性,是展现自己的一种方式。用色是和家居的整体设计相吻合的。 二. 色调与人的视觉心理 (出示图片资料---居室相同,色调不同) 师: 这是一组居室相同,但是色调不同的家庭居室设计。请同学找到色调搭配不合理的色彩组合。 生: 学生自由讨论。 最佳的居室色彩设计,色调不能乱。整个设计要有统一的色调。颜色杂乱会破坏人的视觉。色彩运用好,就可以有好的效果。 (出示图片资料---色调和人的视觉关系) 生: 主色调的居室。有红色调,黄色调,蓝色调,多种色调的组合,一种色调的组合。 教师总结: 居室的色调可概括为暖色调,冷色调,中性色调,对比色调,调和色调等等。 (出示图片资料----红色、绿色的自然联想和情感联想) 师: 色彩运用的好,就需要了解颜色的各种变化。 红色: 生:(讨论析出)看到红色会联想到日出,太阳,国旗。给人以热烈,温暖的感觉。(出示图片---以红色调为主的居室设计) 师:以红色调的为主的居室设计,温馨浪漫,卧室和客厅的方面比较多,如果能把色调的明度和纯度提高或者降低,色调的选择会更多,更丰富。 绿色: (出示图片--讨论析出)绿色自然联想和情感联想。 生: 看到绿色会想到春天和树叶,草地,给人青春,希望,和平的感觉。 (出示图片-以绿色调为主的居室设计) 生: 以绿色调为主的居室设计,清新,明净。心态平和。可以用在厨房,客厅等房间。 (出示图片----对比色为主的居室设计) 生: 色彩鲜明的色调,给人的感觉强烈,醒目,给人以明快,鲜明的特点。 师总结: 1.家庭居室是一个整体,在色彩设计上要有一个统一的构思;也要根据不同居室的功能和特点也有所区别。 2.家庭居室的设计色彩主要体现在:墙面、地面、家具设置、装饰物品等方面 3.:“我爱我家”设计宝典: 主题要“明” :一旦定下来某一种风格就不要轻易改变,有时候我们在选择居室色彩的过程当中会不由自主地被一些其他的色彩、造型所诱惑,最终将所有的喜好都集于一室,布置成了大杂烩。 墙面要“色” 白色是传统的色调,而要独特的个性特性就是用色大胆,其中一点就是要有大面积的彩色墙面。因此,要打破墙面由浅色一统天下的局面,让我们墙面也“秀”一把。 用色要“准” 不是所有的色彩作为装饰都好看。也要注意用色,而这些色往往是从多色中提取,比如黄色、蓝色、橙色等色,这样做会比较保险。 三.实践应用 (出示动画制作----展示多种地面,墙面的色调装饰)师: 展示空间模型中多种装饰图形,在居室设计的变化。 生: 有直接描绘的方式,色彩喷涂的方式,还有壁纸、壁布的类似效果。师: 心动不如行动----展开“我爱我家”的居室色彩设计活动。 同学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在自己设计的居室稿中,设计家庭居室色调。(播放音乐---我爱我家) 表现方式:彩纸拼贴;色彩描绘;喷绘拓印;电脑制作等表现方法。 生: 学生小组互评作品,并赋予自己的作品一定的内涵“我爱我家” “孩子也精彩” “精彩瞬间”“温馨的家”“蓝色梦幻”等等。 (分组展示小组的优秀设计作品---师生交流赏析)师: 运用电脑空间设计模型,展现学生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设计作品,生: 演示作品设计思路。介绍色彩装饰的用意。师总结: 家庭居室是每个人都可以用心去创造的空间,是个展现美好生活的途径。更是体现个性的一个方式。在相同的空间可以展现多种的装饰风格。 教学小结:赤橙黄绿青蓝紫,色彩无处不在。她们宛如一道绚丽的虹,点缀着自然和生活。丰富人们的视觉感受,又赋予居室个性的节奏和个性色彩。我们的居室在同学们大胆的设计下,一定会象这些多彩的颜色一样各具特色,各具魅力的。我们的家也会真正成为我们施展个性,表达自我的一个途径,也会真正成为我们心灵的港湾。 教学反思: 学生心灵深处迫切要求创造的基本潜能,给予他们宽松愉悦的环境,孩子才敢于自由想象,标新立异和创新使个性获得发展。本课学生运用多种手段,抓住生活中的独特视角,分组讨论,自主联想规律,在交流中找到不同色彩的联想效果,最终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收获。并且注重生活实践,丰富创新内因,给学生最大的创新空间。本节课也体现了多元综合。既超越教材内容,拓展教材内容,为学生提供大量的相关资料,扩展了学生思维的性,升华了教材的内容主题;以超越了形式,把美术同摄像相结合,把美术同音乐相结合,确立了多元综合教学模式,这既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更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 第五单元:环境艺术设计(欣赏与评述)-----室内设计/陈设艺术设计 计划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了解室内设计与陈设艺术设计的作用及含义 2.通过对各种作品的欣赏和分析,提高学生对室内设计的欣赏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视觉感受,体会视觉转达设计的实用性和美感 3.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室内设计的重要性.并运用已有的知识尝试设计 教具与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不同风格特点的室内设计和陈设艺术设计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学具:学生自收集室内设计和陈设艺术的图片或影象资料 重点难点:明确目标,了解基本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多媒体演示:运用平面室内设计没有任何公共设施稿图进行引入.(提问:一个空的,刚粉刷好的房间,没有任何公共设施.假如你们是设计师,你会怎样把这个房间设计的既漂亮又合理?)2.适时穿插陈设艺术设计 多媒体展示欣赏:陈设艺术设计的各种物品摆式 3.学生通过欣赏了解陈设艺术设计与室内设计的关系并尝试设计(师引导,并引出本课的课题<<室内设计>>)二.活动一:欣赏与评述 欣赏:多媒体展示各种风格的室内设计图.师进行室内设计的论述 *你心中的室内设计是做什么的呢?主要设计的是什么?(提问) 1.室内设计是一门集空间\色彩\形态\照明\材料\工艺\风格\与风水文化\环境艺术研究为一体的学问(指设计内容) 2.是现代文化与科学技术的体现,也是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的一个实质内容.(提问:设计与生活有什么样的联系) 3.室内设计是建筑内部空间的思维创造活动,是建筑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建筑设计的继续和深化,(学术上) *空间__室内的划分 色彩__色调的确定(老人房与儿童房的不同等)形态__不同的方式(直\圆\弧等) 材料__木\石\织物等 工艺__制作手法不同 风格__室内装修的特点 风水__室内布置与传统习俗的关系 环境艺术__绿化装饰等 *.根据以上内容并欣赏室内设计图进行总结(提问:师引导,生回答) 三.师引导通过展示欣赏,生回答室内设计的内容 1.室内的空间 2.室内的家具与设施(适时插入陈设艺术设计)3.室内的装饰(指造型与色彩)4.室内的照明 5.装饰材料 6.室内环境艺术 四.小组合作交流,进行小结 (提问:室内设计给我们生活带来什么样的重要性) 1.改善和提高室内设计的实质条件和物质生活条件,提高室内环境的精 神品格,增加人们的生活价值并开发引导人们新的生活方式. 2.满足功能__满足生活和工作的需要,适宜人体工学的需要. 五.室内设计作品欣赏 欣赏各种不同风格特点的室内设计 六.动手操作.实践新知 (运用已学知识,再次尝试设计自己喜欢的室内设计.并与第一次自己设计的室内设计稿图进行对比)七.展作品.小组交流,并点评(评出最佳设计师)八.师课后总结 思想品德湖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教案 第 周 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第一单元: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里 本单元课程标准依据: 4.1 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知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4.2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及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一定的精 神文明建设的内容) 单元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具有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并且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参与政治民主生活的意识。 (2)能力目标:具备综合归纳的能力;学会一分为二看问题的方法;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能力;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善于从全局看问题。 (3)知识点目标:建国以来,我国所取得的各方面成就;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及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含义及地位、作用;我国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才能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人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什么样的社会;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先进文化的内涵。 第一节: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共一课时)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现阶段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党的基本路线坚定信念。(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具体的新闻事例说出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能够从实际出发,分析我国现阶段国情。 (3)知识点目标:建国以来,我国所取得的各方面成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基本路线的核 心内容; 【教学重难点】重点:社会主义优越性。难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教学途径】 课前布置:搜集我国在世界舞台上所起的作用的新闻(多媒体教学)【设计思路】Ⅰ、导入新课:教师展示一组新闻,然后学生搜集的资料进行展示 (可以播放MTV《走进新时代》创设氛围)综合:这些说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是这一成就来之不易,可以说是历经磨难的。(承转)Ⅱ、新课学习: 1、社会主义制度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建国初期的情况(展示大量的图片,使学生的认识更加形象化) ○改革开放之后(歌曲:《春天的故事》展示给学生)活动探究:(资料:学生在历史与社会课程中做的调查——身边的变化农民居住的变化,三组图片)说一说:在你的身边还有哪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些变化都说明了什么问题?你能说出导致这些变化的因素吗? ○畅想社会主义中国:请你说说我国在将来的20年会有什么变化? 活动探究: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表现: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材料展示: 提出问题供学生探讨:(1)从以上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存在哪些差距?(可以补充初级阶段的表现,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面对这种局面,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对应措施?(承转) 3、党的基本路线:(播放flash动画,使学生对党的基本路线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事例讨论:在1999年美国炸毁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之后又发生了中美撞机事件,当时许多中国人都说这是美国的挑衅,我们不能忍气吞声等一些过激言行。可是,你知道我们党和政府是采取怎样的措施解决 这些问题的吗? 请你说说采取这样的措施依据是什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读读议议:(视时间而定,课外由学生自主完成) Ⅲ、课堂小结。(略) 第 周 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第二节:充满活力的经济制度(共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对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有一个积极的态度,明确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 涌流,造福人民。 (2)能力目标:学会一分为二看问题的方法;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善于从全局看问题。(3)知识点目标: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及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含义及地位、作用;我国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才能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人民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及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含义及地位、作用 难点:混合所有制经济 【教学途径】主题探究活动 【设计思路】 Ⅰ、导入新课: 提供一组图片(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图片),提出问题: 这些企业有什么不同吗? (承转:当我们看看王师傅一家在大年三十成绩汇报,我们就知道这些区别了。) Ⅱ、新课学习: 主题探究活动:王师傅一家的团圆饭 主题一:国有经济 ○学生扮演王师傅角色:讲述这一年来所取得的成绩。 ○问题的提出: (1)王师傅所在的钢铁公司属于哪种所有制经济形式?该种经济体制还涉及哪些领域?(核心:关系国民 经济命脉的重要产业和关键领域) (2)前面所提供的企业当中,哪些是国有企业?在我们周边还有哪些企业是国有企业? (3)简单讨论一下: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可以视情况而定,补充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话题供学生讨论) 主题二:集体经济: ○学生扮演刘大妈角色:讲述这一年来所取得的成绩。 ○问题的提出: (1)刘大妈所在的乡镇企业属于什么所有制经济? (2)前面所提供的企业当中,哪些是集体企业?在我们周边还有哪些企业是集体企业? (3)简单讨论一下:集体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主题三:非公有制经济: ○学生分别扮演王刚、李婧、王倚角色:讲述这一年来所取得的成绩。 ○问题的提出: (1)他们三人所从事的职业应各与什么经济体制有关? (2)举例: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人从事的行业或职业也属于这些体制的经济形式? (3)简单讨论一下: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读读议议:肥水要流外人田(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但必须明确这里是主要讲吸引外资的内容,视各校具体情况而论,可以补充,或作为一项专题活动来展开。) Ⅲ、社会调查:(可以作为单元活动部分来开展) 例如:某私营企业投资兴建了一个大型的物资集散中心和加工基地,为当地带来了将进8000个就业岗位,又促进了农业的生产等。〖主题〗非公有制经济在海宁 〖调查核心内容〗确定一个或几个企业;从企业所有制形式;资金构成;企业管理制度;该企业为当地经 济发展做出的贡献 〖途径〗可以通过实地采访、向家人询问、到当地基层机关调查等方式取得相关第一手资料 〖评比〗活动时间大致在一个月左右,完成之后进行评比。优秀作品张贴。〖交流〗(可以占用一个课时)挑选一些较好的调查在全班交流,分小组讨论其中所反映的道理(理论联 系实际) 第 周 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第三节: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参与政治民主生活的意识。 (2)能力目标:能够分析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能够通过搜集信息查找相关内容:民族区域自制制度等。 (3)知识点目标: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什么样的社会;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难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教学途径】课前搜集资料、多媒体教学 【设计思路】 Ⅰ、导入新课:(材料导入) 材料一:美国18岁高中生塞申通过竞选当上美国最年轻的市长。 材料二:新学期开始了,某班的班干部重新进行选举。 这些说明了什么呢? 接下来我们要讲的选举与材料中的选举有什么不同呢? Ⅱ、新课学习: 1、抛出问题:“在我国,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有权决定国家的重大事物”你知道人民是怎样 行使权利的吗? 2、材料展示并分析: 某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按预定程序进行大会表决,一项项议程顺利通过。当进行到对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决议表决时,参加表决的474名代表中,只有218人投了赞成票,没有超过半数。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未获得大会通过。该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未获该市人代会通过,我们可以说: 人大代表是人民群众选举产生的,是代表人民群众依法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人大代表不满意就是 人民不满意,人大代表不赞成就是人民不赞成。 体现了人大代表的民主意识增强。 体现了人大代表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职责的意识增强。 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监督权 „„ 从这件事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3、观点形成: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拥有决定国家大事的最高权力。 (可以展开: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立法权,任免权,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等都由它来选举或任命,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 说明:可以开展小活动,例如让学生举出一些例子,能够反映国家的重大决策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通过的。如《反分裂国家法》的审议通过等。 4、课前搜集资料利用:——作为知识点需要学生掌握,建议展开教学 知识回顾:联系七年级历史与社会内容,我国5个自治区是哪几个? 时事联系:05年9月1日,西藏庆祝自治区成立40周年,10月1日新疆庆祝维吾尔自治区成立50周年。 这说明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资料展示: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展示出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在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相应的自治机关,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物,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说明:由于第四单元已经有关于民族问题,所以这里的展开仅限于政治制度上。以免重复。 Ⅲ、课堂小结。(略) 第 周 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第三节: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有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意识。 (2)能力目标:能够辨别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能够通过搜集信息查找相关内容: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等。 (3)知识点目标: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什么样的社会;先进文化的内涵。 【教学重难点】 重点:精神文明建设 难点: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教学途径】多媒体教学 【设计思路】 Ⅰ、导入新课:(材料导入)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这样一些行为: 上公交车时你推我搡,互不相让 有人在公共场合因为一点小事大吵大闹 遇到困难向人求助时,无人理睬 个别人在网络聊天室里肆意漫骂他人 你是否遭遇到类似经历?当时的感受如何?(承转:社会主义国家不仅要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建 设高度的精神文明。) Ⅱ、新课学习: 1、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播放上海申博宣传片,或者是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动画) 说一说:你怎样理解片中所反映的中国文化? 2、理论前沿: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方向,最根本的是必须坚持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知道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3、查一查: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4、漫画分析及创作:三个文明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教材中所提供的漫画反映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可以让学生在课外自己设计一幅漫画反映三个文明 之间关系,之后在进行评比。 Ⅲ、社会调查: 现在各街道各村委会都相继开展文化活动,有很多地方甚至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村、市民文化活动室,请做 一个简单的调查。 第 周 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第二单元 《关注我们的人身权利》 课程标准:使学生体会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特别重视公民的人身权利,从人权的视角增进中学生对社会主义的认同。维护公民的人生自由和生命健康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既要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又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既要维护个人隐私权,又要尊重他人的隐私权,这不仅是我们大力提倡的社会公德,也是一个人有文明修养的表现。我们在努力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基本权利、人格尊严、隐私权利的同时,还要遵 法守法,尊重他人的人身权利。第一节:《维护公民最基本的权利》1课时 教学目的 1、认知——帮助学生懂得公民的人身权利所包含的内容 2、能力——在了解法律关于保护公民人身权利的有关规定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分辨能力,能正确区分 哪些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行为 3、情感——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正确行使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并且不做侵犯他人人身自由的违法犯罪行 为 重点:理解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主要是维护公民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 难点: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我们的基本权利。 新课教学 1、导入: 拥有健康才可能拥有一切,若将健康与其他利益相比,健康是“1”,名誉、金钱、友情、爱情、地位等都是“1”,后面排列的“0”,有了“1”,这个数可以是 十、百、千万乃至无穷大,若没有“1”,即失去 了健康,后面的名誉、金钱等再多也是“0”„„ 学生体会生命和健康的重要。教师总结:其实生命和健康除了自己好好珍惜之外,我们的生命健康权不容 他人侵犯的。 2、我做法官:《不能承受的生命》 材料:河南省固始县的男孩孙陈晨从小患有癫痫,脑细胞严重萎缩,随着年龄的增长,孙陈晨的病越来越严重。他的母亲何士俊不忍心看到儿子受这样的痛苦,和村医夫妇一起给孙陈晨注射了大量麻醉药品致使他死亡。提问:①孙陈晨虽然缺陷,他拥不拥有生命健康权? ②他的母亲有没有权利结束他的生命?这样的行为必将受到怎样的处罚?为什么?得出结论: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所享有的最基本的人身权利,任何人都不得非法加以侵害。“一个生命比地球还重,任何人不得非法剥夺他人的生命,即使大义灭亲也不允许,因为这是侵害生命权的行为,任何人不得故意或者过失造成他人受伤、生病,因为这是侵害生命健康权的行为。 3、出谋划策:材料见教材P20如果你是符石卫或者是他的家人,请设计你的维权方案。学生分小组讨论,讨论后小组推荐代表发言。(学生可能会提出许多解决方案,教师强调注重法律角度谈维权方案。)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权利受到侵害时,我们可以运用法律来积极有效地维护自己的权利,法律保护就在我们身边。 4、温暖一刻:搜索我们身边尊重他人生命健康权的行为?学生思考后会举出一些:如护送儿童过马路;路遇伤病着奋力抢救;为伤员献血,待死后捐献眼角膜等„„通过这一活动目的在于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关爱生灵、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远离暴力,做一个既遵守法律又乐于助人的人。 5、案例呈现:脱剩三角裤,才能证清白 深圳消费者夏某和妻子到“曼哈顿”国际服装城购物,经过出口处防盗门时,防盗器骤响,工作人员当即把他拦住。夏某虽多次声明未拿任何物品,仍被迫脱下T恤衫,赤膊向工作人员证明其清白,引来数百人围观。最后,夏某被带去搜身,脱得只剩下一条三角裤,经查证确实未拿商场任何东西,才获准离店。提问:①商场怀疑顾客偷拿货品时,有无权利对顾客进行搜查?②应采取哪些措施维护商场自身的合法权利?③这位顾客的什么权利受到侵害了?(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搜查只能由侦查人员必须严格按法律程序进行,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不得以任何借口对公民的人身和住处进行搜查。除此之外,公民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逮捕、拘禁和侵害。(转承: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除了维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之外,还要维护公民的人身自由。) 6、七嘴八舌:(1)作为未成年人,你的人身权利受到过不法侵害吗?(2)公民在自己的人身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维护自己的权利?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当自己的人身自由权利受到非法侵害时,能正确运用法律武器,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的权益。 7、知识补充:查阅相关法律,它们对公民的人身权利的保护是如何规定的? 我国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等,都对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加以保护。概括其内容有二:其一,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到非法侵害时,受害人有权依法进行自卫,其他公民有权制止侵害行为。其二,对伤害程度的两方面规定。 8、在诗歌《让我们把生命珍惜》中结束 第 周 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第二节 维护做人的尊严 教学目的 1、认知——帮助学生懂得人格尊严也是公民人身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 2、能力——让学生理解人格尊严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和隐私权等。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就从维护这些权利着手。 3、情感——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每个人都有人格和尊严。在现代社会,法律赋予我们每个公民人格尊严权。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人格尊严不可辱。并且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我们一些不经意的言行或许就侵犯了别人的人格尊严,从而自觉地改变自己的一些行为。也能在自己的尊严受到侵害时,懂得依法 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重点:理解人格尊严也是公民人身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及它所包含的内容。难点: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 自己的人格尊严。 新课教学 1、品表演,导入新课: 由四位同学扮演四个角色:小明、小明的老师、小明的爸爸、律师。 大致内容如下:中学生小明期中考试两门功课不及格,班主任老师在班会课上批评小明不努力,简直比猪还笨。小明在座位上小声申辩,老师又以不服从管教为名罚他面壁而站。对这件事众说纷纭。小明爸爸:12多岁的娃儿有啥子人格嘛!是我让老师管严点,随便打,出了事由我负责。 小明老师:严师出高徒,这是不辜负家长所托的表现,对学生负责。 律师:侮辱、体罚的行为,侵害了小明的人格尊严权。 问:你的看法呢?如果你是小明会有什么感受? 教师得出结论:我们每个人都有人格和尊严。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在于人有思想、有自尊,有受人尊重的需求。现代社会,法律上赋予每个公民人格尊严权。任何人,无论是年长还是年幼,聪慧还是愚钝,富有还是贫穷,也无论其是高官还是平民,是自由人还是在押犯,都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这种权利就是人格尊严权! 2、知识点拨: 人格尊严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和隐私权等。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就从维护这些权利着手。开展活动,通过师生合作,归纳整理,以表格的形式呈现,便于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权利名称 权利含义 侵权表现 肖像权 描绘具体人物形象的绘画或照片,它是公民身体特有的缩影或真实写照。为营利目的使用公民肖像未经本人同意的,丑化公民肖像、损毁公民肖像的、以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的等。名誉权 是社会成员对某个公民的品德、声望、信誉等方面的评价。侮辱、诽谤他人的,公然辱骂他人的、道听途说、添油加醋、诋毁他人名誉。 荣誉权 是社会、国家、组织给予公民的一种美名和称号,属于精神鼓励。非法剥夺公民荣誉称号、证书的。对获得荣誉称号的人进行挖苦、讽刺、打击的。 姓名权 是公民区别于其他公民的称号和代号。强迫他人使用某个姓名的,假冒他人姓名的,盗用他人姓名实施不正当行为的。 隐私权 公民隐瞒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的事,未经私人允许不得公开。披露他人生理缺陷的,偷看他人日记的。 3、温馨提示:一个人拥有良好的名誉益处多多! 举例:在北京,银行对用公积金贷款买房的人实行信用审查制度,信用等级达“AAA”的,最高贷款比信用一般者高百分之三十。上海市民可以在没有任何担保的情况下,仅凭自己良好的信用向银行借钱。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推出对个人的小额信用贷款业务,资信良好者最高可贷10万元。 名誉代表着他人和社会对自己的评价,代表着公民个人的人格尊严。有良好名誉者不仅可获得社会的更多尊重,还可获得经济利益。法律禁止用污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的名誉。 4.集思广义: 案例出示:15岁的小红,喜爱芭蕾舞,让爸爸给自己拍了张跳舞的照片,某刊编辑找到小红,要求 将该照片刊登于杂志封面上,小红征得爸爸同意后答应了编辑的要求,编辑将使用照片的报酬交给了小红。 问:①小红行使了什么权利?具体包括哪些部分? ②警方发布通缉令,使用犯罪嫌疑人的照片,构成侵权吗? ③试举出恶意丑化和擅自使用他人肖像的行为,并分析其危害?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当肖像权受到侵害时,我们要拿起法律武器,追究侵权人的责任,必要时可提起诉讼 以讨回公道。 4、法典摘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22条 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120条 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你加盟: 当你遇到下表中所列情景时,你应采取什么正确的处理方法,并简单说明你这样做的法律依据。 情景 正确的处理方法 法律依据 当你发现你的照片被某照相馆擅自放进橱窗时 要求照相馆改正其做法,并可要求其给一定的精神赔偿,还可向人民法院起诉等 我国公民享有肖像权,照相馆侵犯了公民的肖像权 当你的同学给你取绰号时 理直气壮地进行批评,向同学指出这种行为是违法的或向老师求 助 给别人取绰号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 当你获得“三好学生”称号时,却有同学讽刺挖苦你 进行批评,并指出这样做侵犯了公民的荣誉 权 我国公民依法享有荣誉权 当你发现有人冒用你的姓名,领取学校颁发的学习奖状时 向老师或学校领导反映其真实情况,要求查出冒充的人,并对其批评教育 我国公民享有姓名不受侵犯的权利 当你发现你的妈妈偷看了你的日记时 找妈妈谈话,指出其行为是违法的,要求妈妈改正其行 为 我国公民享有隐私权 第 周 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第三课时:《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教学目的 1、认知——帮助学生懂得人格尊严也是公民人身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 2、能力——让学生理解人格尊严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和隐私权等。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就从维护这些权利着手。 3、情感——让学生感受到我们每个人都有人格和尊严。在现代社会,法律赋予我们每个公民人格尊严权。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人格尊严不可辱。并且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白我们一些不经意的言行或许就侵犯了别人的人格尊严,从而自觉地改变自己的一些行为。也能在自己的尊严受到侵害时,懂得依法 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公民有权利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也有义务在生活中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难点: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改变自己的行为,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1.导入: 多媒体呈现材料:中央电视台《社会记录》在2004年6月14日播出了内容为学生宿舍失窃,校长组织学生选举“小偷”的节目;安徽省豪州市一服装技校学生宿舍出现失窃现象,校长于2004年4月15日组织全校学生进行了一次特殊的“民主选举”,最终有六位同学被选举为“小偷”。 讨论:你对这件事情的看法? 教师引导:这六位“榜上有名”的学生无疑是此次事件中的最大受害者,因为他们的人格尊严及权利遭受莫大侵犯;但同时也应看到,这样一种荒唐的选举,其实也将所有参加投票的同学都置于受害者之列。这样一种荒唐的“选举”也易使学生缺乏尊重他人尊严与权益的意识,而不能认识到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的重 要性。 知识转承:我们在依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的同时,还要注意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自我反省: 尊重他人人格尊严我做到了 尊重他人人格尊严我还可以这样做 尊重他人人格尊严我要避免 小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些不经意的言行或许就侵犯了别人的人格尊严。所以我们应平时注意自己的言行,自觉改正一些行为。 我思我辩: 据报道,在某市闹市区的公共交通站点,曾出现过将小偷的照片公示于路牌上的行为,并在一旁写上:这 些人是小偷。对此,人们议论纷纷。正方:小偷可爱,公示小偷照片的做法是对的。反方:小偷也有人格尊严,不应该公示其照片。操作:学生根据自愿分为两大组,即正方、反方 自评我点: 材料呈现:小力长得矮胖,有人给他取了个“武大郎‘的外号,对此,小力心里很不好受:他们为什么这样对我?但也有人认为:起外号是件很平常的事,无可指责。 问:①对此你有什么看法?理由是什么? ②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有什么危害?应承担怎样的后果? 智慧小结: 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不仅是我们大力提倡的社会公德,也是一个人讲文明有修养的表现。在我们生活中,如果每一个个体都不知要彼此尊重人格尊严,公民在人格尊严上都缺乏强烈的“自维”与“他维”意识,人的尊严能够得到充分尊重的社会环境就难以形成。 第 周 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第三节 我们也有隐私权 教学目的 1、认知:懂得什么是个人隐私,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也是人权保护的重要内容。 2、能力:理解当我们的隐私权受到侵害时,可以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隐私权;另外揭露别人的隐私 是不道德行为,也是违法行为。 3、情感:引导学生在维护自身隐私权的同时,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这不仅是建设文明社会的重要前提,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 重点:懂得什么是个人隐私,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也是人权保护的重要内容。难点:搞清楚哪些是侵害公民 隐私权的行为,学会运用法律来保护隐私权。 导入 个别学校为防止学生考试作弊,在教室里安装监视器,对此有两种意见。 意见一:教室里可以安装监视器,因为这是教育教育场所,属于公共空间,学校有教育权,安装监视器有 利于树立良好的校风和学风。 意见二:教室不应该安装监视器,因为这种行为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在种环境下学习,学生缺乏安全感,难以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思考:你认为教室里应不应该安装监视器? 对于银行和超室安装监视器的现象,你怎么看? 案例链接: 某地一所中学为教育学生,在没有经过学生本人同意的情况下,在学校公开播放的有关校园内不文明行为的电视片中,当众曝光了本校两位学生的违纪镜头。虽然他们的脸上都打了“马赛克”,但熟悉的人都知道他们是谁。这时,一阵阵嘘声和笑声从班级里爆发出来,其他班级的哄笑声也传了过来„„ 讨论:学校的出发点好吗?这种做法合法吗?为什么? 教师引导:从法律上讲,学校在教室这个公共场所安装摄像头无可争辩,但学校上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也是显而易见的。知识拓展:隐私的由来 这可追溯到元古时期,那时的人们已经对隐私有了相当的认识,在《圣经》中就有此提及,进入阶级社会后,隐私权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由于等级问题的存在,隐私权被打上深深的阶级烙印,存在着很大的缺陷。直到第一次科技革命后,人们的生活节奏变的日益加快,信息的交流,掌握进一步趋向便利,隐私问题才进而突出起来,也引起法学家们的重视,开始向隐私权领域进行探索;1890年有两位法学家发表了著名论文《对隐私的权利》,并提出了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原则和设想,自此,隐私权作为一项独立的权利在世界各国被逐步发展起来。你说我说:我们有哪些隐私权? 你喜欢将个人私生活中的事情告诉他人吗? 你喜欢打听别人的秘密吗? 教师引导:隐私权并不仅仅属于成年人,未成年人也一样有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和精神空间,也拥有自己的隐私权。对于别人的秘密,我们也不要强人所难,尊重他们的隐私。你做法官:材料见书本P32我的判决结果: 我的理由是: 热点追踪: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我们在上网时要掌握网上安全运行的知识,以避免个人隐私在网络 中浏览和扩散。相关链接:上网保护隐私九法 了解网上隐私政策 个人使用电邮登记另一个邮址 不要在网上将个人资料传给陌生人 不览网页后把相关记忆清除 不定与网络连线时资料不会外泄 拒绝接收任何不必要的信息 电邮加密后才传递 览网页时使用保密器 绝与第三者共享资料 知慧小结:我们在增强法制观念,依法律己,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例如,在向熟人敞开心扉时,要认真选择倾诉对象,因为并非所有的人都具有保守秘密的能力,有的人没有出卖朋友隐私的意图,但他的性格特质却决定了他难以保守秘密。但保护隐私并不等于自我封闭、与世隔绝,当自己遇到麻烦,产生困惑,出现烦恼时,应该学会与值得信任的人沟通和交流,以获得成长所需要的理解和帮助。 第 周 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第五课时《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教学目的 1、认知:懂得什么是个人隐私,保护公民的隐私权也是人权保护的重要内容。 2、能力:理解当我们的隐私权受到侵害时,可以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隐私权;另外揭露别人的隐私 是不道德行为,也是违法行为。 3、情感:引导学生在维护自身隐私权的同时,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这不仅是建设文明社会的重要前提,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 重点:理解尊重他人的隐私,不仅符合法律的要求,也是每个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 难点:在现实生活中怎样做到尊重他人的隐私。 1、导入: 情景设置:生活中出现某些“偷窥”的现象,学生讨论对这个词的理解,对这种现象的评价。 教师引导:“偷窥”是对别人隐私的不尊重,是严重的不道德的行为。尊重他人隐私,不仅符合法律的要求,也是每个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引出本课内容: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2、学生活动一: 材料:中学生小旺到新转来的同学小松家窜门,无意中听到小松父母的谈话,得知小松在上初一时曾因患肝炎休学一年。后来小旺在与同学聊天时,将小松这一秘密告诉大家。同学们知道后议论纷纷,不少人因此疏远小松。小松为此感到孤独、痛苦。小松要求小旺赔礼道歉,但小旺总觉得小松生病休学是真事,并非他捏造出来的,自己没有错。小松则认为小旺的行为泄露了自己的私人秘密,侵害了自己的合法权益,于是他找到班主任,要求班主任主持公道。 讨论:①是什么原因导致小松如此委屈、痛苦?小旺的想法有道理吗? ②你希望老师如何处理这件事情? 3、学生活动二: 材料:荣荣和肖肖是好朋友,荣荣将自己的日记给肖肖看,并要求为其保守秘密,但肖肖却公开荣荣日记的内容。荣荣对朋友的不守信用很气愤。 讨论:如何评价肖肖的行为? 4、学生活动三: 材料见课本P32 讨论:母亲作为女儿的法定监护人,能不能这样做?为什么?如果你是蔡蓉,你想对母亲说点什么? 基于学生的三个活动,教师总结引导: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侵扰他人私生活,公开他人隐私的行为,既是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监视、窥视他人私生活,以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手段千方百计刺探他人的秘密,道听途说,传播他人的隐私,非法利用他人的个人信息等,都属于侵害隐私权的行为。亲人、朋友、同学之间常常会分享一些个人的小秘密,这是基于彼此信任。此时,我们要承担起对这份隐 私的责任和信誉。 5、擦亮眼睛: 在银行柜台前设置“一米线“。 我们的习惯用语:你多大了?你多重?谈恋爱了吗?每月收入是多少? 网站将其注册会员的照片、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信息整理成册,卖给某信息公司。 因为有人曾将厂里的产品藏在厕所里,所以工厂在厕所安装监视器。 警察对犯罪嫌疑人的住宅电话进行监听。 进他人房间敲门。 问:①上述行为哪些是尊重他人隐私的行为?哪些是不尊重他人隐私的行为? ②选择其中的两项进行剖析。(如你对“一米线”有什么看法?你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米线”意识吗?)教师总结:尊重他人隐私,就要树立隐私意识。我们在生活中要矫正不尊重他人隐私的若干陋习。比如不干涉他人私人空间,不搬弄是非,不揭人短处、扰人安宁,不因好奇热衷于打听别人私事,传播别人的秘密。我们只有尊重他人的隐私权,自己的隐私权才能受到他人的尊重。 6、课外阅读:《尊重他人的隐私权》(见书本P33) 第 周 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第三单元 走进小康时代》 1、本单元的课程标准要求:感受身边的变化,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第一节 感受小康 第一教时 我们的小康目标 教学目的 感受身边的小康生活,知道我国已经总体上达到小康,了解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理解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增强投身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浪潮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小康目标是什么?怎样的生活才是小康生活? 【教学难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同时期,我国的小康生活的具体标准是不同的。 二、学生分析 针对的问题: 小康生活本身是与以往生活相比较的一个概念,大多数学生由于年龄原因对前后变化感触不深。这就增加 了学生的理解难度。 学生对小康目标定位认识相对模糊,这一问题也难以界定,在教学过程中他们很想弄清楚小康究竟是怎么 一回事?什么样的生活水平才是小康生活水平。 这些问题和状况需要师生共同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从而形成清晰的认识。 学生的需要: 因本课时是第一课时,学生的疑问会不少,比如说,目前我国的小康有何特点?其具体发展状况如何?未来如何发展?全面小康社会是怎样的?它能实现吗?如何实现?以上部分疑问不能在本课时教学中加以解 决,要通过本单元其他课时教学来加以解决。 三、综合设计思路 (一)导入 呈现:“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中的一句话:“„„有衣同穿,有饭同食,无人不饱暖,无处不均匀„„”,这个愿望表达了老百姓的什么渴望?太平天国运动实现这个愿望了吗?结合P37信息平台材料导入“小 康”话题。 (二)话题教学 【教学话题1】古往今来对小康的理解与追求。通过探讨与交流让学生形成对小康的一般性的认识。 【教学话题2】利用课本P38页图片材料进行情境对话,你认同哪一种观点? 结合学生的发言因势利导,转入下一话题 【教学话题3】你心目中的小康生活是怎样的? 围绕这一话题,让学生自由发挥,学生提出的目标可能过高或不全面,老师适当点拨引导,结合课本P38 页的说明性材料和P39页信息平台让学生弄清: ①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小康生活,即小康目标。 ② “小康”目标确立的发展过程,从而得出小康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体系,是一有步骤、分阶段实现的过 程。 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同时期,我国的小康生活的具体标准是不同的。”进行解释说明。 (三)小结 我们今天所说的小康目标比以往任何时代所提出的小康愿望要来得更加科学和现实,也给人们指明了明确的方向,它不再是停留在人们的思想认识上,它已经逐步化为现实。 (四)活动安排 以你的家庭为例,选取几个指标与P39小康基本标准进行对照,对自己的家庭生活是否达到小康作一 评价。 四、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同时期,我国的小康生活的具体标准是不同的。” 这样的说法在我看来是对小康目标的新的理解,查了一些资料,没有找到相关解释说明,自认为这样的说法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小康生活有多重标准”的认识,教师对此问题讲解时只能根据自身的理解进行说明。 第 周 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第二教时 我们的小康生活 教学目的 感受身边的小康生活,知道我国已经总体上达到小康,了解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理解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增强投身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浪潮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小康生活正逐步变成现实 【教学难点】小康生活的具体体现 二、学生分析 针对的问题: 由于当今的初中生对事物的认识还很不成熟,常常是感性的、片面的,如中国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还较大的差距,会认为小康生活还没有实现;或者是看到经济发展过程中很多不平衡的现实,从而否认我们 已跨进小康时代。 另外,不少学生对小康生活的认识仅限于对物质生活层面小康的认识,而忽视精神生活层面小康的认识。 学生的需要: 当说到自身进步的时候,学生总存在着某种自豪或激情,把学生现在的生活与前二十年或更早相比,学生 应该有一种幸福感和优越感。 三、综合设计思路 (一)导入 呈现:“家庭四大件的变化――上个世纪的50—70年代,‘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从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冰箱、彩电、洗衣机、录音机’ ;90年代后期,‘空调、电脑、手机、汽车’”。 这种变化反映了什么? (二)话题教学 【教学话题1】结合课本P40页的“填一填”、“说一说”参照列举我们身边的生活(我的家庭)具体发 生了哪些变化? 让学生感受生活,品尝生活的幸福。 【教学话题2】讨论:这些变化与课本P39页小康标准对照,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已过上小康生活。 【教学话题3】对学生所讲述的变化进行分类,询问小康生活应包含哪几方面内容? 主要是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说明。 结合邓小平的一句话“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以及后来对此的发展“精神贫穷同样不是社会主义。”说明 小康生活应包含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内容。【教学话题4】教材P41页读读议议 就“总体上的小康成就是大还是小”开展辩论,从而认识到总体上实现小康是我国的巨大进步。 (三)小结 有人曾说我们解决不了中国人吃饭的问题,中国的现实给了最好的回答,我们不但解决了吃饭问题,而且在品尝美味佳肴。中国人现在的小康生活,是令很多外国人感到震惊的。 (四)活动安排 可独立完成,也可成立几人小组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本地的小康生活现状,运用文字或图表或图片呈现 你的结果。 四、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政治生活的小康,需不需要提及?因为当前我们提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再加之关于全面小康目标的解释中有这一部分内容:“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第 周 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第二节 改革开放富起来 第一教时 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教学目的 知道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了解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增强建设全面小康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艰苦奋斗的意识和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教学难点】改革的性质 二、学生分析 针对的问题: 对于改革开放的背景、过程和改革的实质,学生的知识背景过于单薄,需要在课前布置学生去收集和了解 一些相关的情况。 关于体制和制度的区别学生在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开放这一问题学生理解较容易,因为国内外的合作交流比较频繁,在学生的视野范围内能较多接触到。 学生的需要: 课本中的P43“写一写”活动应该会感兴趣,因为当今的不少中学生在穿着上讲究名牌。科学运用对教学 有一定的帮助。 三、综合设计思路 (一)课前布置 收集改革开放的成就材料,如,我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故事,比如海尔的故事;申奥成功、神六的事例等等。 (二)导入 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针对其中的一句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提问:歌词中“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 般聚起座座金山”的景象是靠什么取得的? (三)话题教学 【教学话题1】 由导入引出改革开放话题 发问:改革“ 改”的是什么? 结合P43页“说一说”,揭示改革的目标。 在此基础上得出改革的实质。教师可用“足履关系”作比来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话题2】让学生列举改革成就事例 结合P43页活动建议让学生感受改革给人们带来的变化。 【教学话题3】由对外开放格局示意图发问:说出几个经济特区名称?对外开放格局怎样? 简单说明如何实行对外开放。 【教学话题4】学生展示我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故事。 让学生感受开放的作用。 【教学话题5】呈现教材申奥成功、神六图片。 提问:有何感想?结合本节课内容说明为何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四)小结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对外开放的新格局逐步形成的情况。通过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小康社会成为现实。实践证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是一条成功之路,必须长期 坚持。 (五)活动安排 请你的父母亲或爷爷奶奶谈谈他们的生活经历,把你感受最深的事情记录下来,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四、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教材中P43页的活动建议是放在课堂内完成还是放在课外完成,如放在课内完成根据现实条件,实践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可能时间也不允许;如放在课外完成,是否可把它归结到单元活动设计中去。 第 周 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第二教时 市场经济的巨大活力 教学目标:感受身边的小康生活,知道我国已经总体上达到小康,了解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理解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增强投身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浪潮的使命感;知道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了解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增强建设全面小康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艰苦奋斗的意识和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市场经济的巨大活力; 【教学难点】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信心。 二、学生分析 针对的问题: 实行市场经济前后人们生活的变化情况学生感受不深,关于市场经济及市场对经济所发挥的作用学生认识较朦胧,更难以言表。这一问题学生理解起来有很大的难度。需要在课前布置学生去收集和了解一些相关的情况。 市场经济的巨大活力来自于改革开放,它本身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成果,但学生在很大程度上看不到两者间的内在联系。学生的需要: 对繁荣的各类市场,琳琅满目的商品,学生在不时的接触和感受,与此相关的问题学生能主生共鸣,但学 生难以将其上升到市场经济这一层面来认识。 三、综合设计思路 (一)课前布置 让学生收集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前后人们生活的材料。 (二)导入 【情景模拟】结合P4 5页图片材料让一学生模拟杨杨妈妈的口吻,讲述不同时代的生活感受。 (三)话题教学 【教学话题1】上述情景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思考? 让学生初步认识不同的时代人们的生活状况的重大差别。【教学话题2】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计划经济时代的相关材料。进一步使学生认识计划经济的弊端,集体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学话题3】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市场经济时代的相关材料。 初步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 【教学话题4】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说明社会主义条件下要发挥计划的作用,更要发挥市场的作用。【教学话题5】阅读P45-P46页材料认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及措施。 教师简单讲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步骤,【教学话题6】阅读P47“我们走出苦难” 思考:走出苦难走进了什么?怎样走出苦难的? (三)小结 靠改革开放“我们走出苦难”,告别了计划经济时代,走入了繁荣的市场经济时代,我们正在享受着小康 生活,明天会更美好。 (四)活动安排 举例说明“我的生活离不开市场经济”。 四、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让学生了解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区别以及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对资源配置作用操作起来较为困难。 第 周 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第三节 走向全面小康 第一教时 共同富裕的目标 教学目标:感受身边的小康生活,知道我国已经总体上达到小康,了解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理解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增强投身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浪潮的使命感;知道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了解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增强建设全面小康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艰苦奋斗的意识和精神。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教学难点】贫富差别现实与共同富裕目标之间的矛盾。 二、学生分析 针对的问题: 共同富裕的目标与当前贫富悬殊的现实这对矛盾,使得学生产生这样的认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差距会变得越来越大,距离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会越来越远。因此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认识----并不能因为 有收入差别而共同富裕目标。 学生的需要: 本课时所提及的内容有一定的理论性、政策性教,如在讲授过程中强化政策性内容,学生兴趣不浓,也不易学生充分理解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应尽量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进行教学。P49页“查一查”这一活动,学生有一定的知识背景,学生也有一定的认识,应好好地利用。 三、综合设计思路 (一)课前布置 课前收集反映东西部人民总体生活水平的图片或材料和先富带动后富的材料。 (二)导入 分两组展示课前收集的图片或材料。 提问:我国不是已实现小康目标了吗,为什么还有如此大的差距?让学生带着疑问,教者呈现小康现状特点:总体上实现了小康。由此来探讨引入以下话题。 (二)话题教学 【教学话题1】平时我们常常会听到老师和同学这样来评价一个同学,“╳╳╳同学总体上是好的。” 对“总体”该怎样理解? 【教学话题2】我们现在实现了总体上的小康,对这一“总体”我们又该怎样理解?由此说明总体小康的特点。 【教学话题3】1987年4月26日,邓小平在接见外宾时指出:“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 由此揭示我们的目标是共同富裕,总体上的小康并不是我们的追求。 【教学话题4】学生呈现先富带动后富的事例 结合P49页“华西村”、“查一查”来拓宽对实现共同富裕途径的理解。 【教学话题5】阅读P49页李单同学的材料 发问:要不要解决?为什么?如何解决? (三)小结 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一个显著特征让人民共同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这是我们的追求与梦想,全国 人民正在为此作不懈的奋斗。 (四)活动安排 通过阅读杂志上或上网查找,搜集表明我国现在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资料,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四、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教材在P48页中写到“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在P49页中写到“共同富裕也是我们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之一”,这两种说法好像有点冲突。 第 周 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第二教时 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教学目标:感受身边的小康生活,知道我国已经总体上达到小康,了解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理解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增强投身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浪潮的使命感;知道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了解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增强建设全面小康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艰苦奋斗的意识和精神。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教学难点】全面小康目标实现的艰巨性。 二、学生分析 针对的问题: 学生对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区别在认识上有一定的难度,对全面小康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认识也同样存在认识不尽深刻,尤其是家境比较好的学生认识不到全面小康实现的艰巨性。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最关键的目标是:力争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翻,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学生会感到一些困难,或许会产生一些疑问,如,哪些不 是关键目标。学生的需要: 学生热衷于探讨“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什么样子”,因为每个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一般的人都有好奇 心,学生会展开丰富的想象。 三、综合设计思路 (一)课前布置: 让学生查阅资料: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小康的目标有哪些? (二)导入:发问:“这人各方面都好”与“这人总体上是好的”,哪一种评价更高,由此引入我们要建 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概念。 (三)话题教学: 【教学话题1】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资料,然后与总体小康指标比较,结合P50页“说一说”提问:你认为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有何区别?这两个目标之间有何联系? 【教学话题2】要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最关键的目标是什么? 【教学话题3】根据全面小康的目标,结合P50页对2020年的我国人民生活进行展往。 尽情勾画,用数据或图表与总体小康进行比较说明。【教学话题4】你认为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难度大吗? 请说说你的理由。 (四)小结 由于我们正确的方针政策,全国人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高涨的热情,我们的目标一定会实现。但任务非常艰巨,我们还面临着国内外的多种压力,有很多的事,有很多的工作等待我们去做。 (五)活动安排 运用具体数据对比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不同。 四、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信息平台中的数据让学生来具体填写是不是合适,八年级的学生对这样的问题很难作出一个宏观评价。 第 周 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第三教时 建设全面小康 我有责(结合单元活动) 教学目标:感受身边的小康生活,知道我国已经总体上达到小康,了解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理解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增强投身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浪潮的使命感;知道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了解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增强建设全面小康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有艰苦奋斗的意识和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中学生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中的责任 二、学生分析 针对的问题: 由于当今各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初中生的责任意识相对缺失,有同学会认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与中学生的关系不大,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享受小康而不是建设小康。 学生的需要: 学生的关注点可能比较多地放在对2020年的想像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应该肯定和提倡。 三、综合设计思路 (一)导入 播放《二十年后再相会》歌曲,交待这首歌曲创作时间----二十世纪末。 在播放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①歌曲中的描绘的二十年后,大约是什么时间? ②请学生相象一下歌曲中的描绘的二十年后,你的工作状况、生活状况是怎样的?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把它 表示出来。 (二)话题教学 【教学话题1】你的愿望能实现吗? 学生叙述理由。【教学话题2】依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然后综合归纳。【教学话题3】这种生活靠谁来创造?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转入下一个话题。 【教学话题4】有同学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政府的或成人的事情,与我们中学生无关。你的观点怎 样? 组织讨论。 【教学话题5】20年后的你在那个时代准备履行什么样的角色?请根据你所担当的角色作一次演讲。 对“建设小康社会我有责”进行升华,今天的责任是为了明天能尽到更大的责任。 【教学话题6】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写一份集体宣言。 【教学话题7】学生集体朗读宣言。 (三)小结 (四)活动安排 根据你对小康生活的理解为《二十年后再相会》重新填词。 四、教学中存在的疑问 由于社会大气候的缘故,学生的价值观与教学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何利用思想品德教材发挥教材的引导功能。 由于社会大气候的缘故,学生的价值观与教学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何利用思想品德教材发挥教材的引导功能。 第 周 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第四单元《民族大家庭》 本单元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第一节) 2、国家的稳定和繁荣要靠各民族人民的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第二节) 3、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 设,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第三节) 第一课时 “多民族的大家庭”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我国民族的概况。 2、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悟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大家庭,激发学生对民族大家庭的热爱 之情。 3、能力目标:通过讨论、活动、实践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国家; 教学难点:民族的内容比较抽象,如何把民族的内容呈现给学生 三、设计思路与过程:教师:通过对引言中事例的分析,我们会更多地关注民族问题,接下来,我们学习 第一节《多民族的大家庭》。 老师引入教材的歌曲,要求学生一起唱。 老师:你熟悉这首歌吗?它的主题是什么? 学生回答:《爱我中华》。老师:歌曲中唱到我国有56个民族,下面我们进行一个活动环节:查阅相关资料,尽可能多地说出我国56个民族的名称及其主要的地理分布。 要求:老师将一幅中国地图贴在黑板上,要学生将少数民族的名字贴在相应的地方。可以分组进行。 如果有错的地方,老师可以选择让其他的学生进行纠正,然后老师总结。(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让学生直观感受: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区域„„) 老师:在完成上述内容后,我们把教材打开到第56页,完成教材的“做一做:请查找资料完成下表(也可 另选其他民族)的内容”。学生填写,教师指导,补充完整 老师:从刚才的表格中,我们了解到:我国各民族在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方式,存在很大差异,但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华民族,是56个兄弟民族的总称。 信息平台:了解中华民族的形成; 说一说:炎黄子孙、华夏儿女、龙的传人 的名称由来和表达的含义 学生发言:略。教师:小结引申 观察教材57页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各民族文化交融,形成祖国大家庭灿烂的民族文化。 全班朗读《祝福祖国的新年》,感受民族大家庭的美好氛围。 课堂巩固,学生交流收获与感受 第 周 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第二课时 “和睦的大家庭”——平等团结的民族关系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民族人民的平等互助,团结合作;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感悟国家稳定和繁荣要靠各民族人民的平等团结互助,并自觉与一切形式的分裂国家 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辨别不利于民族的言行的意识与能力,以实际行动积极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教学重点:了解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民族人民的平等与团结 教学难点: 分清影响民族平等、团结的言行 旧知呈现,导入新课: 老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怎样呢?请同学 们按照自己的了解,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回答:略。 老师总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也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之间平等互助,团结合作,维护了国家的长期稳定,促进了国家的繁荣昌盛。 老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一个问题:平等团结的民族关系。 教师板书:平等团结的民族关系 活动安排:以教材第60页的“昭君出塞传佳话”为引子,要学生进行相关促进民族团结的故事接龙,完成教材第61页:“说一说:你还能举出一些历史上促进民族平等与和谐的人和事吗?”(也可以将故事的时间延伸到当代甚至当前。或是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故事 来开展活动教学) 学生回答:略。 老师总结:将上述学生所举的事例进行讲评。 老师安排播放电视剧《孔繁森》片段,介绍孔繁森的事例,要同学们进行讨论:孔繁森的行为在促进 民族团结和西藏地区发展上有什么意义? 学生回答:略。 老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6l页的有关信息平台的资料,要学生谈谈对材料中所列举的重要举措的认 识。 学生回答:略。 老师总结:可以适当讲解相关举措的内容,但不要展开,重在要学生了解我国党和政府对处理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方面所做的工作,体会建立和巩固和谐的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老师:当前在我国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方面,最敏感的莫过于“台独”分子的猖狂活动了,请同学们 谈谈对这方面的认识。 学生回答:略。 老师总结:注意该问题要把握正确的尺度,不要过于展开,适当引导学生认识到要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反对一切形式的分裂国家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 老师:为了促进民族团结,我们中学生可以做些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讨论回答:略。 课堂回顾:学生谈学习感受,教师引导。 第 周 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第三课时 “共同发展的美好前景”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现在各民族在发展上还存在一定差异,只有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才会有伟大祖 国的美好未来。 情感目标:学生从思想上明确各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的成员,在平等团结的基础上加强发展,共创我们中 华民族的美好前景。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辨别不利于民族共同发展言行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各民族在发展上还只有共同发展,才能共创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好前景。 教学难点:学生对国家支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内容的积累较少 三、设计思路与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嘉兴日报》6月30日报道:昨天,嘉兴市委、市政府举行援藏干部迎送会,热烈欢迎援藏干部卓卫明、金中 一、陈其根返禾,欢送第四批援藏干部———市人防办的吕亚军、桐乡市环保局的王正华、秀城区检察院的吕金胜赴藏工作。市领导徐士珍、朱伟、王新民出席会议。太平洋人寿嘉兴中心支公司为援藏 干部无偿提供每人10万元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教师:嘉兴为什么要向西藏自治区派出援藏干部? 学生阐述发言:略 教师小结,引出我国目前东西部地区的差异和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的话题。 导入新课; 共同发展的美好前景(板书) 教师:目前我国民族地区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还不平衡,学生讨论探究其原因: 学生:略 教师:面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还不平衡,怎样来解决呢? 我们先来阅读信息平台:了解国家民族委员会发起的“兴边富民行动”和胡锦涛同志关于民族工作的四项 要求。 教师介绍: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群策群力:说一说:你还知道我国为了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实施了哪些重大措施? 学生回答: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教师;作为中学生,我们能为发展少数民族经济,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做些什么? 学生发言:略 教师引导,总结。第二节《和睦的大家庭》实际是在阐述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各 民族共同繁荣。 课外拓展:给《嘉兴日报》报道中的一位援藏干部写一封信,表答自己的想法! 教学建议:由本课时内容较少,建议将P63—64页的〈民族大团结的世纪欢歌〉作为第二节内容结束后的教学复习与回顾使用。 第 周 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第四课时 “传承民族精神”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明确爱国主义、爱好和平、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涵。 情感目标:从自身做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能力目标:通过讨论、谈话、实践探究,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分析与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爱国主义、爱好和平、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特征,明确爱国主义是其核心内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热爱伟大的祖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三、设计思路与过程: 教师设问,导入新课 老师:每年九月,是我国“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为什么党中央和教育部要开展这个专题月活 动? 学生:加强对我们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现了国家、社会对我们的关心,„„ 老师: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精神吗?带着这个疑问,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节 “传承民族精神” 新课教学: 媒体播放:刘翔在奥运会男子110米栏比赛的图片(视频),打出记者采访刘翔时话语的字幕“谁说黄色人种进不了前八„„我要证明给他们看,我是奥运会冠军„„” 老师:在看了上述材料之后,大家有什么想法?大家进行几分钟的讨论,并请学生代表发言。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允许想到什么就讲什么。 老师总结:要注意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上靠。刘翔的言行体现了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也 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老师:请大家列举中华民族历史或现实生活中自强不息的故事或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警句。 学生回答:略。 老师:结合教材第67页的材料进行讲解和总结,并要求学生完成“说一说”。 学生回答:略。 老师:在今天,我国正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进步,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较,还有很大差距,在我们今后的发展道路上,我们应该如何发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呢? 安排学生讨论。学生发言:略。老师总结,略。 教师语言衔接: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不仅是个自强不息的民族,还是个尊重友谊、爱好和平的民族,这种精神不仅表现在各兄弟民族互相帮助,共同前进;还表现在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友 好交往。 学生:交流教材中:和协万邦、亲仁善邻、四海之内皆兄弟„„的话题。 教师小结,转入第三个话题: 老师:我们学校每周一都举行升旗仪式,到北京旅游的游客都把清晨来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国旗班战士庄严的升旗仪式作为重要的内容,„„,对此,你们又有那些话想交流呢? 学生发言,交流;„„ 老师: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热爱祖国,我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做些什么呢? 学生发言,交流,教师引导 „„ 课堂回顾与拓展升华: 学生谈本课时的学习收获;教师总结:江泽民同志十六大报告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同学们要积极参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各项活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弘扬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而努力学习。 第 周 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第五课时 单元活动课 “祖国腾飞,我们自豪”主题活动 活动目的: 通过学生讲民族故事演讲、民族名称接龙、参观展览的感受、《我为祖国建设献一策》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到祖国的强大离不开民族的团结,体会到我们伟大祖国在过去、现代取得的伟大成就,教师、同学评价激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热爱我国各族人民情感,树立为促进民族团结和国 家繁荣而发奋勤学的志向; 活动准备: ①学生准备:有关我国各民族友好团结的典故、体现民族精神的成语故事 ②《奔向太空,中国航空航天(平湖)展》的视频和图片材料、多媒体课件 活动设计思路 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主持人:同学们!“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今天,当这雄壮的歌声响起时,我被震撼。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已形容不了我的心情。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有多少人在这咆哮声中赴汤蹈火,有多少人在这呐喊声中冲锋陷阵,又有多少人在这爆炸声中贡献了一切。 正是中华各民族儿女的平等团结和无私奉献,才有了共和国的繁荣,今天,我们班“祖国腾飞,我们自豪” 主题班会活动,正式开始!下面第一个节目《民族故事讲演会》 我们请同学来讲讲有关我国各民族友好团结的典故、体现民族精神的成语故事 (学生代表讲演:同学倾听、交流,主持人、老师点评) 节目 二、击鼓传花 少数民族名称接龙活动 全班同学参与,每人说出一个少数民族的族名(一般不允许重复),最后,由多媒体展示我们56个民 族的名称。 节目 三、观看视频《奔向太空,中国航空航天(平湖)展》及相关图片展示 学生交流观后感受,主持人、老师点评,感受我国科技的进步和国家的成就、感悟“载人航天”精神 节目四 诗朗诵《祖国,我为您自豪》 节目 五、群英会我为祖国建设献一策》 思想品德老师总结讲话,评议本次主题班会活动并提出要求 结束:全班师生齐唱《光荣啊!中国共青团》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壮丽的„„ 第 周 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一、第五单元《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课程标准依据: 3.1 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树立宪法意识。 3.2 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树立法制观念。 3.3 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能够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3.4 了解健全的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监督权利。 第一节 从尊重宪法开始(二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悟到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宪法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和维护宪法的意识。 能力: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比较资料等方法,学会运用宪法有关知识来分析现实中的问题,并树立宪法 意识。 知识:让学生知道依法治国的概念和地位,知道“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了解违宪行为的表现。【教学重点】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宪法有关知识来分析现实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和维护宪法的意识。 二、教学设计: (一)、导入:图片;请学生用一句话来说说这张图片表达的意义是什么? 提问:要使一个国家井井有条,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 通过以上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认识“依法治国”的内容和目的。 (二)、新课学习: 猜谜游戏:“排行我老大,国法之根本;子由母产生,冲突我有效。” 这是我国的哪一部法律? 出示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第一条、第二条、第十五条、第二十四条的有关规定。提问:(1)从上述材料中,你可以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与你所知道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等普通法律的内容比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什 么不同的地方? (3)如果用上面的这个谜语中的一句话来概括的话,应该用哪一句话? 教师归纳:宪法规定的是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的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等国家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宪法在内容上大于其他的普通法,因此它在整个国家法律体系中处于根本法的地位。即“国法之根本”。议一议:阅读教材P7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条的规定,说一说他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有什么联系?你可以用谜语中的哪一句话来概括这种联系? 教师归纳:宪法为普通法提供了立法原则,是制定其他法律、法规的依据。即“子由母产生” 案例分析:(1)、阅读教材P73“某县公安局设卡收费”提问:该县公安局在国道上的设卡收费的行为是 否合法?为什么? 教师归纳: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2)、阅读教材P74 “周恩来总理的事例”提问:周恩来总理为什么要这么做?他遵守了宪法中的什么规定?教师归纳:宪法是一切社会团体和组织以及全体 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提问:谜语中的哪句话是以上两个案例的概括?(“排行我老大”) 案例分析:阅读课本P72“苍茫村村委会的村规民约”的事例 提问: 1、村委会的行为违反了宪法的什么规定? 2、法庭的判决印证了谜语中的哪句话? 教师归纳:违法了宪法的“公民婚姻自由”的规定。印证了“冲突我有效”。讨论:通过以上的学习,你知道宪法与普通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吗?教师归纳: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过渡:因为宪法所具备的权威性,要求宪法具备一定的稳定性,所以宪法的修改程序与其他普通法也不一 样。 出示材料:宪法的修改程序与普通法的修改程序 提问:宪法的这种修改程序说明了什么? 教师提示:宪法的制定或修改比普通法严格。 课堂小结: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全体 公民的最高的行为准则。 第 周 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悟到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宪法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和维护宪法的意识。 能力: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比较资料等方法,学会运用宪法有关知识来分析现实中的问题,并树立宪法 意识。 知识:让学生知道依法治国的概念和地位,知道“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核心,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了解违宪行为的表现。【教学重点】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宪法有关知识来分析现实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自觉遵守和维护宪法的意识。 导入:简单回顾七年级下学期第五单元所学的内容。 说一说:一般违法行为包括哪几种?一般违法行为中的违宪行为指的是哪种行为?通过复习以前学过的内 容,导入“违宪行为”的概念。 (二)、新课学习: 案例分析: 出示案例:“佘祥林案件”: 1994年1月20日,湖北省京山县雁门口镇村民佘祥林的妻子张在玉失踪。1994年4月11日,雁门口镇吕冲村一水塘发现一具女尸,经张在玉亲属辨认死者与张在玉特征相符,公安机关立案侦查。1998年6月15日,京山县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佘祥林有期徒刑15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5年。佘不服提出上诉,同年9月22日,荆门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2005年3月28日,张在玉的突然归来证明佘祥林当年被冤枉了。2005年4月13日,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在狱中度过了11个春秋的佘祥林,被当庭宣判无罪。2005年9月2日,因“杀妻”冤案提出国家赔偿的佘祥林从赔偿义务机关湖北省荆门市中级人民法院领取了25.69万余元人身侵权赔偿金(含无名女尸安葬费 1100元)。 讨论:湖北省荆门市中级人民法院为什么要对佘祥林作出赔偿? 教师归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1条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要作人员侵犯了公民权利而受到 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 案例分析: 出示案例:汉族青年谢某与一回族发青年马某相恋。不久两人到婚姻登记机关领取了结婚证。正当他们准备举行婚礼的时候,马某和马某的父兄向谢某提出一个要求,要谢某必须信仰伊斯兰教。谢某不答应,马某的弟弟就要纠集一些族内的人“好好教育”一下谢某,一时搞得剑拔驽张,难以收场。 提问:谢某是不是必须信仰伊斯兰教?马某的弟弟能不能“好好教育”一下谢某? 教师归纳: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马某一家强迫谢某信仰伊斯兰教的行为违反了宪法的有关规定,属于违宪行为,要受到法律的追究。 我当法官: 教材P75“我当法官”的四个材料。答案可参考《教师用书》P101 明辨是非: 有人认为“宪法是高高在上的一部大法,和我们的生活没有太多的关系。”,你认为呢? 可以通过学生的讨论来得出结论,也可以通过以下案例来分析以上辨析题: 案例分析: 出示案例:尤某,男,17岁,汉族,河北省某市郊区某乡中学学生。尤某由于受拜金主义思想的影响,瞧着别人发财,吃喝玩乐,他也想发财。1988年春的一天晚上10点,偷偷爬墙溜进本村电线厂,偷出铜线 10公斤,并于第二天拿出去卖时被查获。 教师归纳:宪法禁止或否定公民的某些行为。(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二条规定:“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才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 出示案例:施某,男,20岁,上海市南汇县书院乡村民。施某为2002年冬季征兵的应征公民,在乡、村干部动员其报名应征时,态度不端正,不愿履行兵役义务。后经乡村干部耐心做工作后,勉强参加了应征体检,施身体合格,经乡、县政治审查,施某合格。施本应无条件服从征兵命令,参加解放军。但施某无视征兵命令,于同年11月外出无踪影,逃避了征役。提问:你认为施某这种行为会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为什么? 教师归纳:宪法要求公民必须做出某些行为。(义务)宪法第五十五条规定:“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任 务。” 出示案例:1987年4月,云南大姚县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第一次会议。大会主席团根据县委提出的候选人建议名单通过后,提交全体代表讨论酝酿,50多名代表讨论中明确表示不赞成名单里提出的县长和人大常委会主任做候选人,提出了新的候选人名单,并向主席团要求实行差额选举。 提问:云南大姚县50多名人大代表的反对有没有法律依据? 教师归纳:宪法提倡或肯定公民的某些行为。(权利)。我国宪法《总纲》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宪法第101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分别选举并且有权罢免本级人民政府的省长和副省长、市长和副市长、县长和副县长、区长和副区长、乡长和副乡长、镇长和副镇长。”第103第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并有权罢免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 说一说:宪法与我们生活有什么关系?(以上案例也可以用其他案例进行讲解。)阅读空间:教材P76“于时俱进的宪法” 提问:(1)、宪法的四次修改说明了什么? 教师归纳:宪法要反映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宪法与人民的生活密切相关。(2)、从1954年第一部宪法制定到现在,只进行了四次修改,是为什么呢?教师归纳: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法,要具备一定的稳定性,不宜有太频繁的变化。 学以致用:阅读教材P75“黑龙江丹顶鹤自然保护区的事例” 说一说我们中学生怎样维护宪法的尊严? 课堂小结: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民的活动与行为违反宪法的有关规定,都是违宪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宪法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个公民都有责任维护宪法的尊严,保证宪法的实施。 课外延伸:查一查: 1、我国法制教育宣传日是哪一天? 2、法制教育宣传日是怎么来的? 4、从2001年到2005年的法制教育宣传日的主题分别是什么? 第 周 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第二节 树立法律的权威(二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尊重法律,有自觉维护法律权威的意识。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自觉守 法、护法。 能力: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能运用法律知识与社会生活中的不法现象做斗争。 知识: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认识依法行政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初步 树立现代法治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运用法律知识与社会生活中的不法现象做斗争。 【导入】 播放Flash《家园》,感知法制化的社会带给我们安全的生存环境,稳定的生产生活,甚至给社会带来广 阔的发展前景。【活动】(课前布置) 1. 查一查:我们已有的现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大约有多少? 2. 议一议:我国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是不是已经基本做到有法 可 依? 承接:有法可依,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和基础。是指国家有着比较完备的法律,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的关系,都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法有根据,司法有准绳,公民活动有章可循,行为有法 可依。 【讨论】对下列案件,如果你是法官,会作出怎样的判决? 呈现讨论题:一个父亲,将他罪恶多端,横行乡里的儿子打死,父亲认为自己为国家和社会除掉了一个毒瘤,村民称赞该父亲“大义灭亲”。法律将会如何作出判决呢? 在学生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个父亲的行为是违法行为,要受到刑法追究的。法律规定了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个父亲虽然有教育子女的权利和义务,但他没有剥夺儿子生命的权利,他做了就是违法 行为。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严格遵守法律,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有法必依。 教师再一次设问:面对作恶多端,横行乡里的儿子,这个父亲可以怎么做? 学生讨论(略)。【我做法官】 由学生甲乙丙丁分别扮演某村民、小偷。两警察,演绎教材079页“小偷状告失主”典型案例。表演完毕 后,展现讨论题: (1)小偷与失主已经私了,法院为何还要判决小偷有罪?(2)假如你是小偷状告失主案的审判长,你将做出怎样的判决? 承接:执法必严,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关键,是指执法和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 实施法律,思坚决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典型案例】 展示《田凤山一审被判无期徒刑》案例: 新华社北京12月27日电 记者田雨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7日依法对国土资源部原部长田凤山受贿一案作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判处被告人田凤山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查明,1996年至2003年期间,被告人田凤山利用其担任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省长、国土资源部部长的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以及利用其职权、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多次非法收受他人贿赂共计人民币 436万余元。案发后,赃款已全部退缴。 学生讨论: (1)田凤山案发前,担任过哪些职务?(2)田凤山被判刑,给我们哪些启示? 教师引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谁触犯了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依法治国要坚持违法必究,对 一切违法行为都必须追究法律责任。 【教师小结】依法治国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可依是前提条件,有法必依是中心环节,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重要保障。 第 周 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尊重法律,有自觉维护法律权威的意识。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自觉守 法、护法。 能力: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能运用法律知识与社会生活中的不法现象做斗争。 知识: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认识依法行政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初步 树立现代法治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运用法律知识与社会生活中的不法现象做斗争。 【导入】 播放Flash《贪赃的后门.》,使学生明白“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的道理,贪赃枉法者最终受到法律制裁。 【你说我说】人的一生中有可能要与哪些政府部门打交道? 承接:政府机关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政府能否依法行政,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生活质量的高低。 【课堂辩论】 以权大还是法大为题,全班学生分正反两方展开辩论。 正方:权比法大 反方:法比权大 【案例分析】 湖北省天门市优秀企业家陈远豪因不“听”市领导的“话”,先市被“双规”,尔后被批捕,最后被当地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2年。经过艰难抗争,2003年3月13日,二审法院依法正式宣布陈远豪无罪。市政府要陈拿出200万元弥补财政缺口,陈不同意;当地税务局想向陈借钱用与发工资,被陈回绝;市领 导视察了陈领导的企业后,又不想留领导吃饭。问:(1)陈远豪为什么被判处有期徒刑? (2)本案留给我们什么启示? 承接: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级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国家各种事务,依法 行政的重心和实质是依法治官,依法治权。【议一议】展教材081页“听证会”材料 问:举行听证会对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分别有什么作用? 在小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 【案例回放】 轰动全国的“杀妻冤案”当事人佘祥林及其家人与湖北省京山县公安局签订了国家赔偿协议书,共获国家赔偿45万元。当年为佘祥林案作“良心证明”的天门市石河镇姚岭村村民倪新海、聂麦清共获赔2.5万元。根据赔偿协议书,佘祥林在国家赔偿请求书中提出赔偿伤残赔偿金、医疗费、被抚养人生活费、误工费、精神损害赔偿金等赔偿请求总计126万元。双方协商确定由赔偿义务机关京山县公安局一次性赔偿佘祥林 226000元。 四川某县一位负责人,当检察机关准备逮捕他手下一位贪污、受贿的干将时,这位“大人”竟自恃“权威”,号令检察官:不经我批准,不准逮捕。后又百般阻扰,结果自己也因犯妨害公务罪而锒铛入狱。此类毫无 法治观念的官员,在现实生活中,恐不少见。设问:(1)佘祥林为什么能得到国家赔偿? (2)这两则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师小结】(略) 【课堂拓展】如果和行政机关发生纠纷,你会怎样处理? A、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B、到其上一级主管机关寻求解决 C、民不与官斗,认了 D、没想好 第 周 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第三节 我们也有监督权(一课时) 教学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大量材料、活动让学生感悟在现实生活中实施法律监督的有效途径,从而培养学生能够理解法律的规定,在现实生活中不仅要自觉守法,而且作为一个公民积极实施法律监督的能力。 能力:让学生懂得通过行使监督权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和国家、集体的利益,并依法与社会生活中的违 法和不公现象作斗争。 知识: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监督权是公民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活动的权利。以及公民根据监督权客 体的实际情况,自行选择适宜的方法。 【教学重点】知道监督权的涵义,以及明确实施监督的方式方法和途径。 【教学难点】对监督权的理解,明确监督权既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神圣权利,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二、教学设计: 导入 出示材料 书本P83 让学生自学引言材料,使学生明白:每一位公民都要积极行使监督权,维护法律的权威,做一个有责任的公民。在学习引言的基础上的拓展提问: 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经常遇到类似的情况? 发生这些情况的原因是什么?(某些人的法律意识差和有关执法力度不够)当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做? 师:从这个案例中看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仅要求我们自觉遵守法律,而且要求我们关注法律实施的和司法的公正,积极行使公民的监督权,维护法律的权威。(引出课题:法律实施与司法公正需要监督:)过渡:那么究竟什么是监督权?我们为什么要实施监督权呢?新课学习: 案件聚集、阅读教材第84页刘涌案件,并思考从刘涌案件的审判中,法律是如何得到贯彻实施的?你还 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从刘涌案件中,请你说说司法公正是如何得到维护的?师:实行依法治国保证法律有效实施,维护司法公 正,需要加强法律监督。 案例分析出示书本第85页强行集资案例,提问: 1)、在上述案例中,谁行使监督权?监督权的行使产生了什么作用? 2)、除了上述监督途径之外,法律监督还有哪些途径?在实施监督权的过程中我们应选择哪些适宜的方式?(行使批评、建议权,控告、检举权,申诉权,取得国家赔偿权) 通过学生的思考与交流,得出结论:作为公民既有依法监督法律实施和司法公正的权利,也有积极参与监 督、维护法律权威和社会秩序的作用! 引出书本第86页郭光允的事迹,让学生感受到监督权的实施是宪法和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神圣权利。 学生互动,感受行使监督权是每个公民的神圣权利。 小组讨论 我们行使监督权(结合书本第87页罗晓材料) 提问:1)、有同学认为,行使监督权是大人们的事,我们中学生无法行使监督权。你认为怎样? 2)、当你认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没有切实履行他们的责任,没有做好他们的应该做好的工作时,你有 权_____________; 3)、当你和你的家人受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不公正对待时,你有权______________ _______; 4)、当你发现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违法、失职行为时,你有权________________(学生采取小组讨论的形式,并派代表在全班发言交流得出结论: 法律实施与司法公正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关注、支持和监督。我们可以通过行使监督权来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和国家、集体的利益,与社会生活中的违法和不公正的现象做斗争。 1、学以致用 引导学生实施监督权必需合乎法律程序和法律规范。(指导学生阅读书本第87页咨询窗口) 1)、你知道你所在选区的人大代表是谁吗? 2)、你知道市长热线电话吗? 3)、你知道如何通过新闻媒体来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 5、课堂小结:在法治的国家里,法律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它是正义的化身,是人民的保护神。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就是关爱社会,关爱民生,关爱我们自己。 6、课后延伸:就你身边存在的某一个突出问题,谈谈你准备如何来行使监督权? 第 周 星期 第 课时 年 月 日 单元活动设计: 本单元活动设计中设了四个活动,其中第1、第2、第3个活动都比较容易开展,建议教师着重准备好第4个活动。 活动目的:通过学生参与、实践,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体会法庭的严肃、法律的尊严和公正,增强权利义务观念,掌握维护权益的有效方法。 活动步骤: 课前准备 (1)学生熟悉案例材料。(如教材090页上的案例) (2)确定模拟扮演分工。从本班学生中选出若干人,分别扮演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原告、原告律师、被告律师等。不扮演角色的同学也做出分工,作为某具体角色的助理,参与学习、调查、研究和准备工作。 扮演准备服装,由班干部作出安排并准备模拟法庭所用的简单道具。(3)根据案情和角色需要,分别复习、查找与此案审判有关的法律知识。 (4)开庭前布置模拟法庭现场。 2、开庭审理 审判长在核查诉讼参与人到齐之后,宣布正式开庭。遵照审判长的安排,原告宣读诉状,并出示自己有利的证据。 原告辩护律师申诉诉讼请求的法律根据。 被告(或其律师)作答或者提出反诉,并出示自己的证据。 法庭辩论。审判长宣判。 审判长宣布审判活动结束。 活动总结 扮演者结合自己的角色,说明审理中受到的制约,说明自己参与活动的体会。 全班同学交流自己的心得。 由教师归纳学生意见,对此次活动作出一分为二的具体总结,并颁奖。 导语:前有阻碍,奋力把它冲开,运用炙热的激情,转动心中的期待,血在澎湃,吃苦流汗算什么。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八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全册课件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八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全册课件 1第六章 电压 电阻教案 一、电压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知道电压的单位:伏、千伏、毫伏。 会连接电压表,会读电压表。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的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学生正确使用电压表技能的训练,使学生会阅读说明书,并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重、难点: 会使用电压表,会读数。 能正确知道电压的含义及作用。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小灯泡、开关、电源、导线、电压表 教学课时:2时(1复习电路及学电压表的使用,2读数及实验)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复习电流、电路知识,为新课做准备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电荷的运动是靠什么做动力的呢?电压进行新课: 1、电压:电压的作用就是使电荷做定向运动。 产生电流的两个因素是: 有电源电路必须闭合其中电源的作用就是提供电压:导体要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1)、符号:U (2)、单位:伏特,符号V,还有千伏(kV)、毫伏(mV)1kV=1000V 1V=1000mV 八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全册课件 2一、理想实验的魅力 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分别研究: 1、力推物动,力撤物停; 2、力撤物不停。 结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既然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刚才的实验为什么会出现两种现象呢?矛盾出现在哪里?下面我们看一个实验。 伽利略理想实验 教师指导学生达到以下效果: 1、对称斜面,无摩擦小球滚到等高; 2、减小另一些面倾角,小球要滚到等高,滚动距离更远。 3、把另一侧放平,小球要运动到等高,就会一 学生思考操作,教师演示实验。 思考 学生实验 自主探究 激发学生求知欲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直运动下去。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找出: 1.伽利略的观点; 2.笛卡尔的补充和完善; 3.牛顿第一定律。 多媒体演示三人的观点,并总结牛顿第一定律更全面,更完善。 二、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 牛一从哪几个方面阐述力与运动的关系? 教师进一步总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设疑:牛顿第一定律能否用实验验证? 三、惯性与质量 指导学生:当有力迫使物体改变原有状态时,它就会有抵抗运动状态改变的“本领”,这个本领与什么有关? 结论:惯性大小与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学生回答问题,并总结结论。 学生回答:不受力时,物体静止或匀速;受力时运动状态改变。 结论:不能,因为不受力的物体不存在。 学生举例分析:百米运动员,体重大的较难停下来。 鼓励学生发现问题,主动学习。 让学生意识到牛顿第一定律虽然描述的是一种理想化状态,但它却正确的揭示了自然规律。 小结 本节课是通过实验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1.初步理解中国的地理差异以及影响因素; 2.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并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意义; 3.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2.使学生初步掌握地理事物的划分方法。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教学重点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及划分原因。※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使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课型 综合课 ※教具准备 地图、多媒体。※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假期大家有的会留在家度过,有些同学可能跟家里人出去旅游,那么能分享一下在家或者到了外地的假期感受吗?现在请几位介绍一下那些地方情况好吗? 学生:好!(同学们鼓掌欢迎,烘托课堂气氛) 展示中国地图,指出同学介绍的地方,引导同学们分享当地的植物、河流、建筑、饮食等状况。[讲授新课] 通过大家的分享,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中国不同的地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都不同的;今天我们就一齐来认识中国的地理差异。板书: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课堂活动:将每大组的学生分为三小组,通过阅读图5.1,分别讨论我国自南向北的气温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在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的降水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自西向东的地势变化以及其景观差异,并发表小组讨论结果。板书: 1、自然方面: 自南向北(气温):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东南沿海往西北内陆(降水):距海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自西向东(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总结:我国气温、降水、地势的分布呈现有规律的变化。1 过渡:这样的变化规律形成了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环境差异的基础上,人类活动也呈现明显的差异,我国各地形成了富有地方风情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下面我们来简单了解一下。板书: 2、人类活动方面:衣、食、住、行的差异 阅读:阅读第三页文字与“阅读材料”,归纳人类活动方面的差异: 学生归纳: 人口、城市、交通:东密西疏 经济:东部高、西部低 活动:同桌间演示图5.2,并思考作息差异的原因: 学生:发表意见 师生总结:温差造成作息的不同 展示:展示节日、农业生产、饮食等图片,进一步体现地理差异的显著。总结并过渡:自然环境的差异和人类活动的差异,使得我国地理差异很显著;有些地然地理事物成为划分地理差异的界线,尤其是山脉;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板书: 3、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 课堂活动: 活动一:请同学们观察书本第四页图5.3、5.4,并完成第五页活动题1。归纳“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和以北地区的地理差异。多媒体展示:南方、北方的自然环境差异: 活动二:让同学们做活动2,了解“秦岭—淮河”一线在我国自然区划分方面的重要意义。活动三:让同学们做活动3,分析“秦岭—淮河”以北和以南地区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师生小结:活动中,了解到秦岭—淮河重要的地理意义,通过对主导因素的分析我们对中国的地理差异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且更加具体。下面来巩固练习: 课堂练习:真是多媒体练习题目,学生思考并回答。总结:中国的地理差异很大而且类型多样,今天我们主要了解了一部分,今后我们 主要学习不同区域的位置、自然、人文环境等,希望我们能带着激情、好奇心去认识大中国。作业布置:完成《初中区域地理导学》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方面: 自南向北(气温):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东南沿海往西北内陆(降水):距海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自西向东(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2、人类活动方面:衣、食、住、行的差异 3、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 2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增城根据发展方向的不同划分了各个区域:南部的新塘、永宁地区是经济区,中部的荔城中心为文化、行政区,北部的派潭、正果、小楼主要为自然生态区。我们学校在增城的中心区,请一位新塘的同学说一下新塘跟增城中心区的差异 学生: [讲授新课] 同学们学习的知识越多,对于地理的差异描述也越来越具体了,增城区内也存在页很大的差异的;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我国的地理差异很大,为了方便认识,人们根据不同的标准,把我国划分成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我国根据气候、干湿、温差的不同也有不同的划分了气候类型区、干湿区、温度带等。今天我们主要来学习四大地理区域。提问:同学们知道我国地大区域有哪四大区域吗?是以什么标准来划分的? 学生:阅读、思考并回答 师生归纳: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板书: 二、四大地理区域 1、标准: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 2、四大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展示:多媒体展示四大区域的分界线、具体位置、范围、名称。 活动:根据多媒体展示的我国四大区域,同学们也可以观察书本P6图5.5,下面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完成活动1、2、3。学生:观察、讨论并汇报小组成果。 师生归纳:通过我们的观察,了解到四大区域划分的主导因素主要有:降水、气温、地势等。过渡:既然四大区域的划分跟降水、气温、地形地势有关,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四大地理区域的地形、气候特点,究竟各个区域有哪些地形和气候类型呢? 板书: 活动:请同学们观察图5.5,利用学习过的知识,把表格完成。 提问:东部主要是季风气候,那么南方跟北方的气候差异是什么因素影响的? 学生:纬度因素。3 提问:北方跟西北地区纬度位置相差不大,为什么北方是季风气候,西北地区是大陆性气候呢? 学生:海陆因素影响造成的。提问:青藏地区的高原山地气候主要是什么因素影响? 学生:地形因素影响的。 总结:根据同学们的观察以及回答,我们基本能掌握影响中国地理差异的因素。拓展学习:下面看看大家对四大区域了解多少,请同学们呢完成《区域地理导学》P4综合题2,并思考原因。 学生:完成练习并汇报答案以及发表见解,教师适当给予引导。课堂练习:完成多媒体练习题,巩固知识。 课堂小结:今天您的收获是什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学习的内容进行小结。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作业布置:完成《初中区域地理导学》相关练习※板书设计: 二、四大地理区域 1、标准: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 2、四大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教学反思: 4 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利用地形图,找出北方与南方、青藏、西北地区的界线,指出北方地区的范围; 2.掌握北方地区气候、地形、子让景观等自然特征; 3.了解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于和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的农作物; 4.理解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解决措施。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通过分析自然环境特征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北方地区自然环境特征与农业的认识,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教学重点 1.北方地区的范围与自然特征; 2.北方地区旱作农业的条件以及农作物。※教学难点 1.北方地区自然特征的分析; 2.北方地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教学方法 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课型 综合课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景观图片等。※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回顾:展示我国四大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B C、。 2、其中B、C两地区的分界线①是,②是 小结:前面我们学习了中国的地理差异以及四大地理区域划分,通过练习看来同学们掌握情况也不错;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北方,了解北方。[讲授新课] 5 展示:多媒体展示北方的景观图,增强学生对北方地区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阅读:阅读第8页第一段的文字,归纳北方地区冬季的特点。学生:北方地区冬季寒冷。 过渡:通过图片的欣赏以及文字的阅读理解,我们对北方地区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冰雪世界,了解那里的自然特征以及农业吧。板书: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北方的概况 1、范围: 2、地形: 3、气候: 活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结合图6.3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及第9页的文字,归纳北方的范围、地形、气候。 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派代表汇报小组成果。 教师:适当引导并及时提醒学生划重点内容,板书并提醒学生做笔记 过渡: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不错,能把北方的范围找出来,区域的位置确定下来 因此三大地形区能清晰可见,所以北方的主要地形我们也能确定,气候类型也没问题;下面我们来完成第10页活动题,通过活动分析,我们来认识北方的气候差异。 活动:观察图片并回答: 学生:完成活动任务,汇报小组讨论成果。 过渡:我们需要借助学习过的知识来思考现在的问题,学以致用;通过活动我们更加了解北方的气候;好,在气候、地形等影响下,北方是什么类型的土壤,成因是什么?下面请同学们在书本中找出来。板书: 二、黑土地 黄土地 1、土壤: 学生:举手发言。归纳并板书: 1.土壤:东北:黑土地(冷湿环境)华北:黄土地(冲积扇平原)教师小结:东北地区的冷、湿环境形成黑色土壤;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的黄色泥沙在下游形成冲积扇平原,逐渐形成今天的华北平原;所以东北是黑土地、华北是黄土地。6 过渡:通过对北方土壤的了解,结合我们上学期学习过北方的耕地利用方式以旱地为主,会种植什么作物:农业生产会遇到怎样的困难以及解决措施是什么?下面请同学们阅读11页文字,了解北方的农业。学生:阅读并发言。 归纳并板书: 三、重要的旱作农业区(旱地) 1、主要的农作物: 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 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2、问题:春旱 3、措施:南水北调、节水农业 师生活动:完成12页活动题:认识华北地区春旱的成因及其影响。※课堂练习:多媒体展示题目,学生思考并回答。※作业布置:完成《初中区域地理导学》相关练习※板书设计: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地理概况 1、范围: 2、地形: 3、气候: 二、黑土地 黄土地 1、土壤:东北:黑土地(冷湿环境)华北:黄土地(冲积扇平原)※教学反思: 三、重要的旱作农业区(旱地) 1、主要的农作物: 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 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2、问题:春旱 3、措施:南水北调、节水农业 7 第六章 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加深认识东北三省的范围、位置,能归纳地形、河流和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 2.说明东北三省的纬度位置、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对东北三省雪期和积雪厚度的影响 ; 3.掌握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历史、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与湿地保护的关系; 4.掌握东北三省工业的地位、工业发展条件、工业布局和工业面临的问题。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阅读、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 2.通过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3.通过课堂活动、课堂练习。增强学习兴趣、落实知识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东北三省地理环境的认识,增强学生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教学重点 1.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特征;2.东北三省的农业与工业的地位与发展条件。※教学难点 1.东北三省地理特征的分析;2.工农业发展的条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述法、练习法。※课型 综合课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景观图片等。※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回顾:根据北方地图,请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主要的气候: 三大地形区: 土壤类型: 耕作类型: 农业作物:(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 教师小结: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 征以及农业,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东北三省,看看 里面的环境跟我们学习北方地区的有什么相关。[讲授新课] 板书: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提问:什么是白山、黑水? 学生:发表看法 教师:白山黑水的白山是指:长白山,黑水是指:黑龙江;说到东北三省,大家想到什么,或者说东北三省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小组内交流并讨论东北三省的地理特征,包括范围、地形、河流、气候等特征。学生:小组通过观察、归纳,小组上讲台汇报讨论结果。教师适当引导并板书: 一、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1.范围:黑龙江、吉林省、辽宁省——东北三省 2.3.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多 多媒体展示: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基本了解了东北的概况,下面来看屏幕,欣赏东北的自然特征。 课堂活动:通过大家小组的探讨以及汇报,再结合老师的讲解归纳,相信大家基本对东北三省的地理环境有了深刻了解,现在同学们一起来完成16页活动题: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教师:简单解释雪期始期和终期以及雪厚数据)。学生:观察地图,根据活动题目,发表小组看法;教师及时给予指导。提问:根据小组的共同学习以及活动探讨,对于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环境我们基本能掌握,下面我们思考: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 展示: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对东北三省穿、住等特点。课堂练习:巩固课堂知识。课堂小结:分享本节课的收获 学生:分享 ※作业布置:完成《初中区域地理导学》相关练习※板书设计: 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一、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1.范围:黑龙江、吉林省、辽宁省——东北三省 2.地形与河流: 3.气候: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 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多 9 第二课时 讲述: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环境,地理环境能影响我们的生活,那么东北三省这样的地理环境下的农业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东北三省“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变化。板书: 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阅读:阅读书本17页文字,归纳东北三省的环境以及发展农业的条件。学生:阅读、讨论并发表意见。 展示:多媒体展示框架图,教师适当给予引导并板书: 板书: 1.农业发展的条件:人口、河流、气候、科技…… 提问:东北三省地区通过改善从北大荒发展到北大仓,那么主要的农作物有哪些?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板书: 2.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 展示:图6.18 东北三省人口、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 过渡:通过图表数据显示可知东北三省经过大力开荒,成为了我们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开发能带来发展,但我们必须在保证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开发;东北在开发的过程中带来了哪些生态问题? 学生:阅读书本18页,并归纳生态问题。教师指导并板书: 3.生态问题:湿地锐减、生态恶化 过渡:面对这样的生态问题,国家进行了怎样的调整? 学生:结合农业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对学生的想法给予肯定并适当给予指导并板书: 4.合理开发利用:建立自然保护区 过渡:了解了东北农业的发展,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东北工业的发展历史吧!展示:播放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创造的“工业之最”的图片和资料,导入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的学习。 提问: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东北三省发展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思考并发表个人想法。 教师:多媒体展示东北三省工业发展的主要条件并板书。 板书: 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发展条件:资源、科技、政策等 阅读:图6.20,分析图中主要城市的产业结构特点。学生:观察图片并总结归纳。 师生归纳:东北三省工业特点是以重工业为主。讲述:东北的工业在我国地位重要,对我国奉献甚大,但发展过程当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对于这样的“东北现象”,国家出台了政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板书: 2.问题: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 3.政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怎样振兴? 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当引导)课堂活动: 1、对于“活动”第1题,首先告诉学生城市是重要的工业中心,然后让学生完成第1 题,要引导学生从铁路、水路两方面分析。总结工业中心大多分布在交通便利地区。 2、对于“活动”第2题,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图6.20,找出东北三省主要的矿产资源,说出主要矿产资源的分布地区,然后再对教材图6.21,分析主要矿产地和铁路线的关系。并让学生充分讨论,积极发表甲、乙修建铁路的可能原因。 3、对于“活动”第3题,分析的思路首先依据教材图6.22明确该城市的主要工业部门,再依据教材图6.20找出该城市的主要自然资源,然后分析两者的对应关系。教师先选择其中一个城市为案例讲解,剩下的城市由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多媒体展示相关练习题。课堂小结:同学们,对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你还有哪些疑问吗?或者你可以分享你今天最大的收获。学生:分享收获或提出疑问。(教师适当给予指导或给予解疑)※作业布置:完成《初中区域地理导学》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第六章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1.农业发展的条件:人口、河流、气候、科技…… 2.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 3.生态问题:湿地锐减、生态恶化 4.合理开发利用:建立自然保护区 三、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发展条件:资源、科技、政策等 2.问题: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 3.政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教学反思: 12 第六章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地图分析,初步认识黄土高原地区的特点和意义; 2.结合资料认识黄土高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并能举例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 3.掌握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并能解释黄土的成因及黄土高原的形成; 4.学会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危害,进一步了解黄土高原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和水土流失的措施。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阅读、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 2.利用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3.根据资料,分析黄土高原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并认识应对措施; 4.通过课堂活动、课堂练习。增强学习兴趣、落实知识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落实学生对黄土高原地理环境的认识,培养学生地理差异观;通过了解黄土风情,增强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爱国情怀;通过区域环境问题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分析,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小组合作学习,激活课堂气氛,增强学习的热情,并锻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自然地理特征; 2.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黄土高原环境综合治理的对策和水土保持的措施。※教学难点 1.黄土高原的成因;2.水土流失的成因以及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措施。※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述法、练习法、演示法。※课型 :综合课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景观图片等。※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视频:播放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信天游》视频,让学生感受黄土风情,通过视频简单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状况。讲述:歌词以及视频画面有简单介绍了当地的一些景观,今天我们就一齐走进黄土高原地区,了解该地的位置范围、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地貌特征、环境问题以及措施等,学习任务比较多,希望我们能通过图片结合自己拥有的地理知识,分析学习地理现象。[讲授新课] 板书: 一、文明的摇篮 教师: 请同学们阅读书本23—25页的内容,文本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呢?请共同归纳主要的知识点。 学生:阅读、讨论,教师巡堂并检查学生讨论情况,适当给予指导。13 教师:请小组在黑板上把小组的探讨结果板书出来。剩下的同学完成25页活动题。 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评价小组板书,纠正、归纳、整理,引导学生形成知识框架: 板书: 一、文明的摇篮 1.位置范围: 东起太行山脉 西至乌鞘岭 北连内蒙古高原 南低秦岭 2.地形:高原 3.河流:黄河(黄河流域)4.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5.对历史文明、风俗的影响: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小组学习,对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历史文明、民俗风情等有了初步的 了解,这里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下面我们通过25页的活动题,认识黄土高原富有特 色的民风民俗,看看这些“黄土风情”跟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展示:展示图片并请学生举例分析。 学生:根据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气候、地形、土壤、河流情况等解释图片现象或举例分析黄土高原民风民俗的来源。 教师小结:通过大家一起的探究分析,我们对黄土高原环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大家都清楚知道黄土高原地表有着厚厚的黄土和千沟万壑的大地景观,那么大家知道黄土高原表层的黄土怎么来的吗?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同学们都有个人的看法,希望通过更多的学习,我们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自己的看法是可靠的。对于黄土的来历,我们来认识前人的推测“风成说”。板书: 二、风吹来的黄土 1.风成说 14 学生:阅读教材26页“阅读材料”,认识“风成说”。 课堂活动:通过阅读,请同学们继续来完成27页活动题第1题。学生:阅读活动题材料,思考并分析材料说明的情况。 1.黄土就像冬季地面积雪那样,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2.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3.黄土的矿物成分与其下面的基岩成分不一样。 教师:好,通过阅读理解,“风成说”对黄土高原中黄土的来历这样一种解释,大家认同吗?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关注下去。 过渡:我们知道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由于黄土土质疏松、极易遭受流水的侵蚀,因此形成了地表破碎,沟壑纵横的地貌特征,下面我们来阅读图6.29,认识黄土高原地貌的形成过程: 板书: 2.地貌特征:地貌破碎、沟壑纵横 3.形成过程: 展示:展示图6.29,为学生解释黄土高原地貌的形成过程。课堂练习:完成多媒体展示的练习题,巩固知识。课堂小结:通过我们一起学习,黄土高原的历史文明以及环境特征都基本了解了,重点把握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以及“风成说”的看法,和黄土高原地区的民风民俗。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知识框架把握重难点,下一节课我们会继续学习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希望同学们预习。※作业布置:完成《初中区域地理导学》相关练习 ※ 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一、文明的摇篮 1.位置范围: 东起太行山脉 西至乌鞘岭 北连内蒙古高原 南低秦岭 2.地形:高原 3.河流:黄河(黄河流域)4.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5.对历史文明、风俗的影响: 15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教材29页活动题: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及其危害。1.阅读图6.34说出水土流失于地表植被的关系。学生:观察图,初步了解植被覆盖越高,涵养水源的能力越强,水土流失的状况相对不会特别严重。 2.讨论不同的土质(沙土和黏土)、不同的坡度(陡坡和缓坡)、不同的降水强度(暴雨和小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学生:判断 [讲授新课] 讲述: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主要是这里长期的水土流失;通过活动分析和判断,我们简单了解到水土流失的原因,下面我们来归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阅读教材28页,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请同学们小组内完成阅读理解: 学生:小组讨论、归纳并反馈。教师:适当引导并板书。 板书: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三.严重的水土流失 1.原因: 过渡:通过大家的合作探讨,相信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继续要探讨,水土流失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请同学们看多媒体展示的图片,了解水土流失的危害: 展示:多媒体展示图片 教师:一边展示图片,一边引导学生归纳水土流失的后果并板书。板书: 2.后果:①带走肥沃的土壤 ②破坏农田、村庄 ③生态环境恶化 ④河流含沙量上升,淤塞河床等 过渡:黄土高原位于黄河流域,作为我们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环境问题一定要寻找解决措施,请同学们为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献策略,下面看哪个小组想到的策略最多。学生:思考、整理小组想法,教师巡堂并给予指导与肯定。教师:请小组发表看法,并归纳板书。板书: 四、水土保持 1.方法: 16 活动:同学们的看法非常好,下面我们来阅读3、31 页活动题,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学生:阅读理解 教师:凡事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黄土高原的治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坚持长期进行,相信一定有效果的,我们来看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成效。 展示:多媒体展示图:黄土高原变绿了——大规模植被建设前后对比。小结:同学们的学习也一样,需要坚持不懈的态度,努力奋发,相信一定有收获。课堂练习:多媒体展示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课堂小结:黄土高原的学习到这里,通过板书,我们能清楚今天的知识框架,重点把握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以及措施。 ※作业布置:完成《初中区域地理导学》相关练习※板书设计: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三.严重的水土流失 1.原因: 四、水土保持 1.方法: ※教学反思 : 17 第六章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北京的位置、面积等及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对北京的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2.使学生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传统,掌握北京的城市职能和未来发展方向。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2.使学生掌握了解一座城市的基本方法和思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学习,加深学生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刻文化底蕴的认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学重点 1.北京市的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 2.北京市的未来发展方向。※教学难点 1.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2.北京市城市建设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景观图片等。※课型:综合课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北京奥运歌曲《北京欢迎你》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讲述:通过视频,我们应该清楚今天我们主要学习的区域是:北京。我国幅员辽阔,面积广大,为了经济发展和管理方便,共划分了三级行政区划,其中最高级别的共34个。分别为直辖市4个,省23个,自治区5个,特别行政区2个。那么,大家知道在这34个省级行政区中,政治地位最重要的是哪个吗? 学生齐答:北京 对,北京。北京简称京,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大家对北京了解多少?有谁去过北京?请举手。好,我们请××同学给大家介绍他所了解的北京。学生介绍。(略) 通过刚才几位同学的介绍,我们大家对北京有了一些印象,但还不全面、不系统。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认识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板书:第六章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 [讲授新课] 北京之所以成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与它的位置、范围、地理环境等密不可分。学生活动:请大家阅读图6.42“北京的地形”和图6.44“北京古今城区的地理位置示意”,以及相关文字内容。 分析、讨论、回答以下问题:(黑板副板书)18 1.北京市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 2.北京市及其周围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 3.北京市属哪种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 4.流经北京市的河流有哪几条? 副板书: 1.地理位置:2地形地势:3.气候:4.河流: 学生讨论:(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教师巡回参与指导。(根据时间要求,可安排1、2组讨论1、2题,3、4组讨论3、4题等)提问,小组代表回答,组员补充。(略) 总结讲述: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北部,东部距渤海150 km;东南临天津市,其余三面被河北省包围。北京市的地理坐标为40°N,116°E。北京市面积1.68万km,现有人口1961.9万人(2010年)。板书:一.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 1.地理位置:(板书) 纬度位置上,北京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区,干湿适中。海陆位置违约,居于内陆,但距离海洋较近。交通位置上,海路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2.地形(板书) 指图(显示北京市地形图)讲述:北京的地势西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板书),地势较高。西部的山地总称西山,是太行山的余脉,由几条东北?西南走向的褶皱山岭组成。门头沟西部的灵山海拔2303米,是北京的最高峰。北部山地属燕山山脉,统称军都山。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沿着燕山山脉蜿蜒起伏,雄伟壮丽。越山地,北与内蒙古高原相连,西与黄土高原衔接。在重叠的群山之中,由于河流侵蚀,形成了不少隘口,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地。 北京的东南是华北平原(板书)的西北角。由于靠近燕山和太行山,平原大部分为山麓冲积扇。北京城就位于永定河的脊部。平原东南地势低洼,属于冲积平原,整个平原自西北向东南平缓倾斜。板书:3.北京的气候 (显示北京市气候特征文字) 讲述:北京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秋短,冬夏长。 北京的春季气温回升迅速,多风;夏季当东南季风来临时,形成7~8月间的高温多雨天气。夏季降水占全年的70%,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秋季云淡、天高、气爽,为北京最舒适的季节;而冬季则盛行西北风,经常出现大风、降温、寒冷、干燥天气。板书:4.北京的河流 讲述:北京市的河流属海河水系(板书)。永定河、温榆河和潮白河是全市三条大河,分别自西北和东北向东南流入天津,汇入海河,最终流入渤海。注:以上各部分内容的讲述顺序可在学生回答了相应问题之后,内容的详略程度视学生接受程度和时间而定。 在了解了北京的自然环境以后,我们来看作为一国之都的北京的交通。综上所述,我们就可以分析概况出北京市位置的优越性。完成35页活动题 提问,学生回答:略。 归纳讲述:北京位置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9 2 1.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优越。北京地处中纬度暖温带,地处内陆但距海不远,这样的位置使北京有适合城市发展的冷热、干湿都适中的气候优势。 2.战略位置优越。北京的地形地势决定了北京市战争年代易守难攻,和平年代适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 3.经济区位优越。北京西部背靠我国黄土高原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南邻粮、棉、油等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平原,北抵我国最大的牧区内蒙古牧区,这些区域为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承转:正是由于北京的地理位置优越,所以北京自古就是我国的战略重镇,金、元、明、清先后在此建都,新中国成立后,又一次定都北京。提问:作为一国之都,北京最重要的职能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讲述:(板书)二.政治文化中心 活动:请大家阅读课文和图6.40、6.41,看看从哪几个方面可以说明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提问,学生回答,略。归纳: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中国的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的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以及党中央等在北京。 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北京有北大、清华、人大、中科院等数百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还有众多的体育场馆,各类博物馆,众多国家级文艺团体等。北京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往中心。北京有许多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外国新闻驻京记者站等国际交往机构,各种国际会议也在此频繁召开。[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北京的位置、地形、气候等地理环境特征,知道北京位置优越,掌握了北京的城市职能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已经成为中华儿女最向往的地方。[反馈练习] 1.填空 (1)北京位于平原北部边缘。 (2)北京属典型的 气候,其特点表现为、。 (3)北京的地势表现为 高,低。、、三面环山,东南方向是平原。2.判断 (1)北京三面被河北省包围,是河北省的一部分。(2)北京是个内陆城市,对外联系很不方便。(3)流经北京市的河流大多属黄河水系。 (4)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因此它是我国的经济中心,经济发展水平很高。3.选择 (1)北京西隔 山就到 高原()A.太行山 内蒙古高原 B.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C.太行山 黄土高原 D.大兴安岭 黄土高原(2)北京的城市职能是()20 A.钢铁工业中心 B.经济发展中心 C.政治文化中心 D.国际交往中心 答案:1.(1)华北(2)暖温带大陆性季风 冬夏长、春秋短(3)西北 东南 ;东北 西北 西南 ;华北 2.(1)×(2)×(3)×(4)× 3.(1)C(2)CD ※作业布置:完成《初中区域地理导学》相关练习※板书设计 一.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 1.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暖温带、半湿润区 海陆位置:居于内陆、但距离海洋较近 2.地形地势:华北平原的西北角,西北向东南倾斜。3.气候: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秋短,冬夏长。4.河流:海河水系:最终流入渤海。二.政治文化中心 1.全国政治中心:人民大会堂、中共中央、国务院等。2.全国文化中心:北大、清大、科学院等。3.国际交往中心: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等。21 第六章 第一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第二课时)[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北京的自然环境特点和城市职能,谁来说说北京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提问,学生回答:北京的主要职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讲述:北京的这种城市职能与它的历史文化有直接的渊源,同时也决定着它的未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节的第二部分:(板书)历史悠久的古城和现代化大都市两部分内容。[讲授新课] 活动:请大家阅读课文和图6.47,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北京建城有多少年的历史? 2.北京旧城格局形成于哪两个朝代?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这样布局? 提问,学生回答:略。 归纳、讲述:1.北京建城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建都800多年,(板书:建城时间早) 2.至元、明两代,北京旧城的格局基本形成。北京旧城之所以这样布局,从自然因素考虑,一主要是要利用现在北海和中海为城市提供充足的水源。因为城市是人口集聚的大型聚落,每天需要大量的淡水,因此水资源的分布会影响城市的布局;二是因为我国位于北半球,北京位于我国北方,冬季严寒且常刮西北风,为了有充足的光照,以利于房屋的避寒保暖,坐北朝南成为城市布局的主导方向。北京旧城的这种布局特色还体现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思想。将宫城和殿堂放在城市中心体现了“普天之下,惟我独尊”的封建帝王思想;面向南方体现了“面南而王”的传统观念。承转:北京旧城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也曾不断变化。活动:请大家阅读图6.45,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自辽代以来,北京旧城在空间上是怎样变化的? 2.北京旧城城址的变迁与水源有什么关系? 学生读图,分析、讨论。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自辽代以来北京古城的空间变化有这样几个特点。首先,北京旧城的空间范围不断扩大,其次,空间分布上从辽南京城原址逐渐向北、向东扩展,至明清时又向南缩,使旧城轮廓由辽代的正方形到金、元的长方形,至明清时期演变为“凸”字形。 北京旧城城址的不断变化与水源有密切关系。从图中大家可以看出,无论城址如何变迁,都要始终保证城市附近有丰富的水源,为城市提供充足的生产和生活用水。因此,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职能的不断丰富,水源的丰裕程度直接制约着城市的发展、城址的变迁。 承转:北京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都,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为北京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板书)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北京可以凭借这一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活动:请大家看图6.46,说说你所了解的北京的名胜古迹(板书)。 (请一两位同学给大家介绍几个景点,教师可适当介绍代表性景点,如天安门、故宫等。详细资料见备课资料。注意不要上成旅游课) 承转、提问:每个中国人都有到北京旅游的愿望,都想亲眼目睹首都的风采,加之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国际影响力增强,人民收入提高,文化品味要求提高,因此这几年到北京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加,仅“五一”“十一”黄金周期间,到北京故宫的日游容量达10万人次,给故宫的保护带来很大压力。这又出现了一个新矛盾:这一笔历史文化遗产到底如何得以充分利用,同时又能妥善保护,得以持续利用下去呢?(板书) 活动:请大家阅读P38建议,说说你的看法。22 归纳、承转:大家刚才谈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很好,有些想法还颇有见地。大家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归纳整理以后,寄到北京市有关部门,为北京的建设保护做一份贡献。课本的第四点“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虚拟旅游”就是一个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利用和保护这一对矛盾的好主意。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北京也在不断发展。那未来北京应如何发展呢?(板书)板书:现代化的大都市: 活动:请大家阅读P39课文及图6.48,回答以下问题: 1.结合你的认识和感受,说说你对城市现代化的理解。 2.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 3.为加快北京的发展速度,采取了哪些措施? 提问,学生回答,略。 归纳讲述:城市现代化表现在经济的方方面面(板书),如交通方便快捷(板书)、信息通达、环境优美、功能齐全、设施先进、文化、教育、科研水平很高等等。北京是中国的心脏所在,是中国的象征,因此北京必须朝着现代化大都市方向发展。因为北京是历史文化古城,历史深刻地影响着今天,所以在北京的建设和发展中,应在注意保持旧城格局和原有风貌的同时修建现代化建筑,这使得北京出现了传统与现代并存的特殊景观(板书)。 为了北京现代化的高速发展,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和服务功能,北京一方面加大了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方面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北京越来越成为人地协调发展的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北京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悠久的历史文化深深地烙印在北京的城市布局、经济发展等各方面。北京作为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决定了它必须朝现代化大都市发展。我们相信,未来的北京一定是功能齐全、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历史与今天同现、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国际性现代化大都市。[反馈练习] 1.填空 (1)北京建城的历史已有 年。 (2)北京旧城的格局形成于,两代,成 形。在这之前,旧城城区曾几度变迁,引起变迁的自然原因主要是。(3)未来的北京将成为一个。2.判断 (1)北京是个文化古城,历史遗留建筑很多,严重阻碍了北京的发展,应坚决拆掉。 (2)今天的北京城已一改过去的旧面貌,历史对北京的今天毫无影响。(3)北京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为提高旅游收入,应延长营业时间,扩大游客量。 (4)为加快北京的发展速度,应加大工业发展的力度。答案:1.(1)3000(2)元 明 凸 水源(3)现代化大都市 2.(1)×(2)×(3)×(4)× ※作业布置:完成《初中区域地理导学》相关练习※板书设计 23 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 二、历史悠久的古城 1、建城时间早 2、北京著名的历史古迹 三、现代化的大都市 1、北京的交通发展 2、现代化都市的建设与发展 教学反思: 24 第七章 南方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南方地区地形图,指出南方的范围; 2.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灯自然地理特征; 3.了解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不利的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作物。过程与方法 1.初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 3.通过课堂活动、课堂练习等方法,巩固知识的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观; 2.通过了解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加深对家乡的认识,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3.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重点 1.掌握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 分析南方自然环境特征以及对农业的影响。※教学方法:比较法、指导自学法、讲述法。※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型:综合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多媒体播放南方地区典型的自然景观、农田景观图片,初步引导学生感性认识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导入新课] 讲述:生活在南方,除了我们日常所观察到的,通过南方景观图的欣赏,我们对南方地区的环境更加熟悉了,今天就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我们居住的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农业。 板书: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活动一:利用教材45页图7.3南方地区的地形,学生自行在图上找出南方地区的地理范围。学生完成观察地图并发言:略 教师指导并板书: 1.地理范围:秦岭—淮河以南 青藏高原以东 东面和南面濒临东海和南海 25 活动二:多媒体展示教材45页图7.4南方地区东西地形差异的三幅图,学生小组合作在图7.3地形图上找出三处地形区的大致位置;并引导学生思考归纳这三副插图反映的我国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使学生认识地形差异是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内部差异的显著标志和形成基础。 指明学生:在多媒体地图上把三处地形区指出来并归纳地形特征。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并板书。板书:2.地形:复杂多样 西部:高原和盆地为主 东部: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丘陵 沿江:平原和三角洲 过渡:地形上南方地区存在着东西地形的差异,就气候类型而言,南方地区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请同学们观察我国气温以及降水图,归纳南方的气候特征。 学生:观察图片,阅读教材,归纳南方气候特征。教师指导并板书: 2.气候: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 温暖湿润 水热充足:湿热 讲述:通过同学们的认真观察,了解到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是湿热;由于水热充足,这里植被常绿;,湿热的环境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被称为“红土地”(板书)。 过渡: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对气候也有影响,因此并不是所有地方都是红壤的,请同学们阅读“阅读材料”了解四川盆地以及云贵高原。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材料,了解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的地理特征。活动三:引导学生完成教材46页活动题。 过渡: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我们已经认真地了解过了,这样的自然环境下,发展怎样的农业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南方地区的农业。板书: 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展示:丘陵地区、平原地区农业景观图,师生共同归纳南方地区以水田农业为主并板书。 1.类型:水田农业 展示:南方地区农作物图片,请同学们归纳南方地区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学生回答:略 教师指导并板书: 粮食作物:水稻 经济作物:甘蔗、油菜、橡胶、茶等 活动四:引导学生完成教材48页活动题。 ※课堂小结:让学生分享本节课的收获,教师适当给予指导。课堂反馈练习: 26 1.南方位于 以南、以东、濒临、; 2.主要的四大地形区:、、、; 3.气候,特征:、; 4. 农业,粮食作物:,经济作物:、、、。5.下列表示南方农作物的一组是:()A.小麦、玉米、谷子、高粱等 B.水稻、油菜、甘蔗、橡胶等 C.小麦、棉花、谷子、甜菜等 D.青稞、小麦、棉花、葡萄等 6.农作物收获次数的多少,与该地区生长期的长短有关。据此判断,下列地形区农作物收获次数最多的可能是()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答案:1.秦岭—淮河、青藏高原、东海南海 2、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南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 3、亚热带季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4、水田,水稻;甘蔗、油菜、橡胶、茶 5、B 6、C ※作业布置:完成《初中区域地理导学》相关练习。※板书设计: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1.地理范围:秦岭—淮河以南 青藏高原以东 东面和南面濒临东海和南海 2.地形:复杂多样 西部:高原和盆地为主 东部: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丘陵 沿江:平原和三角洲 3.气候: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 温暖湿润 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1.类型:水田农业 2.作物 粮食作物:水稻 经济作物:甘蔗、油菜、橡胶、茶等 ※教学反思: 植被常绿 “红土壤” 第七章 第二节“鱼米之乡”—— 长江三角洲地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利用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图评价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掌握河流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中的作用,并能迁移运用到其他区域。3.能够举例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4.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以及对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影响。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地图,培养学生对地图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2.阅读长江三角洲旅游资源分布图以及长江上、下游景观图,对比分析和归纳本区内的区域差异,初步培养学生对比分析能力。 3.通过教材活动,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初步树立区域内协作、共同发展和区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重点 1.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对生活的影响。※教学难点 评价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谈话和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或多媒体教学软件。※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请一名同学朗读教材49页第一段的文字,将学生带入长江三角洲这一地区的学习中,然后提问学生,说出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印象。学生自由分享,教师总结并板书。 板书:第二节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 [讲授新课] 一、江海交汇之地(板书) 1.教师引导学生读教材图7.13,指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大致范围(板书),并引导学生结合前面学过的知识,读图思考: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有哪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板书: (一)地理范围:上海、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并发表小组看法教师给予指导: ◆气候:长江三角洲的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地形:长江三角洲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 ◆河湖:河网密集、湖泊众多。◆土壤:肥沃 …….28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板书并总结:结合地图以及以往学习过的知识,我们知道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是我国传统的粮食产区;同时河网密集、湖泊众多,又是我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因此这里自古就是我获著名的“鱼米之乡”。板书: (二)区域优势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地形:平原为主,地势平坦 河湖:河网密集、湖泊众多。土壤:肥沃 2.结合教材图7.13,引导学生读图找出“江”、“海”,从而进一步理解标题中的“江海交汇之地”的含义,知道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教师总结并板书: (三)江海交汇之地: 长江中下游(联系内陆地区) 濒临黄海、东海(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完成教材51页活动题第1.第2题。教师通过学生的反馈及时引导。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长江三角洲地地理范围以及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地形、河流、土壤等,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此外我们需要分析长江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影响,了解河流上、中、下游对区域的影响作用。※作业布置:完成《初中区域地理导学》相关练习※板书设计: 一、江海交汇之地 (一)地理范围:上海、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 (二)区域优势: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地形:平原为主,地势平坦 河湖:河网密集、湖泊众多。土壤:肥沃 (三)江海交汇之地: 濒临黄海、东海(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播放:长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的图片,让学生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血多城市都有悠久的历史。长江三角洲地区不仅有很多历史文化名城,而且在当代的发展也很迅速,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的学习。[新课讲授] 师生互动:长江三角洲地区有很多历史文化名城,而且在当代的发展也很迅速,师生共同列举名城并板书。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 29 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板书)。由此转入对教材图7.19的分析。让学生读图,分别找出不同等级规模城市的数量。学生完成任务,教师总结并板书。二.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1.城市 教师讲述:通过图7.19,我们发现最大的城市是上海;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同时也是我国乃至世界的金融、贸易中心。活动:请去过上海的学生给大家介绍对上海的印象。 活动:介绍浦东新区,教师提前让学生一小组的形式收集整理资料,课堂期间教师收集各小组的资料并展示,让学生了解浦东新区发展的巨大变化,及其给长江三角洲地区所带来的影响。 活动:创设情境,目的让学生认识区域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并完成教材55页活动题。学生自由思考、讨论:略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生活,工作在一个地方,但经济的发展,快速、便捷的运输方式使人们可以更加方便、便捷地往来于不同城市。交通时间的缩短,使得人们在不同城市生活和工作成为可能,者在一些经济、交通发达的大城市表现得更加明显。(板书)板书: 1.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同城效应:交通运输快速发展、经济发展 承转: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地方文化特色也相当有影响力,所以旅游业的发展也很迅速。活动:学生课前分小组收集不同的、有关长江三角洲地区水乡文化特色与旅游的资料。课堂上小组介绍自己小组的内容,突出侧重点。教师:适当指导并板书。板书: 三、水乡的文化特色与旅游 ※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大家一起收集资料以及课堂上的积极介绍,本节课顺利完成各个学习任务,下面请同学分享收获,或者说出您认为的重难点知识,提醒同学们注意。学生:积极发言,分享收获或提出重难点知识。※作业布置:完成《初中区域地理导学》相关练习※板书设计: 二. 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2.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同城效应:交通运输快速发展、经济发展 ※教学反思: 31 第七章 第三节“东方明珠”—— 香港和澳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香港和澳门的位置、范围等概况以及“一国两制”政策的含义; 2.了解香港和澳门的人口密度、经济特点等人文地理特征;第二篇: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三篇:八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四篇:八年级下册物理人教版全册课件
第五篇: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全册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