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6课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1
阿长与《山海经》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典型事例刻画人物的写法。
2.体会文章详略得当、欲扬先抑的写作特点。3.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感悟作者对长妈妈的真切怀念之情。教学重难点
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略结合的写法。学情分析
在这篇回忆性散文里,鲁迅饱含深情集中记叙了长妈妈给他儿时留下的印象,人物形象鲜明,细节描写逼真,情感真挚深沉,教学中应抓住这些亮点分类突破。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可是对于问题的深度探究能力还比较弱,学生阅读量少,所以长篇课文就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互相促进,教师启发、点拨,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设计(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七年级时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中美女蛇的故事给美丽的百草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而故事的讲述者就是长妈妈。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特殊的人物。鲁迅没有专门写过回忆母亲的文章,却在他四十五岁那年,写了这篇回忆性散文——《阿长与〈山海经〉》,以纪念自己童年时期的一个保姆,可见对她的感情之深。
二、明结构,知事件 板块一:读准字音
1.借助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自学本课的字词。
惊骇()惧惮()掳去()震悚()絮说()惶急()疮疤()粗拙()孤孀()诘问()霹雳()辟头()画舫()板块二:了解文学常识
2.通过查资料,了解鲁迅及其代表作。
(1)本文选自________,这是鲁迅唯一的一本________集。作者鲁迅,原名__________,是我国现代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说集有______、________;散文诗集________。
(2)《山海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________著作,内容主要是我国民间传说的知识,还保存了不少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________,如刑天舞干戚,________……
板块三:把握重点事件
3.快速阅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重点写了什么事? ①人们对阿长的称呼以及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
②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
③她懂得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说恭喜话吃福橘。④教给我很多道理。比如: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⑤讲述“长毛”的故事。⑥谋害了我的隐鼠。
⑦阿长为“我”买《山海经》的事。前六件略写,买《山海经》详写。
三、明事件,知人物 1.文章前两段介绍了“长妈妈”称呼的由来,从中可看出“长妈妈”怎样的社会地位? 地位低下,不被人重视。
2.作者写了阿长的哪些令“我”讨厌的生活习惯?可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饶舌多事,粗俗,不拘小节。
3.长妈妈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烦的规矩?从对这些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1)元旦道恭喜,吃福橘。
(2)人死了必须说“老掉了”…… 真诚和善良
4.讲“长毛”的故事中有许多精彩的描写,这些描写可以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长毛的故事出乎我的意料,更让我感受到长妈妈的伟大神力,从此对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
无知 愚昧 淳朴
教师小结:长妈妈是一个饶舌、多事、粗俗、不拘小节、但又真诚善良,淳朴的人。
四、明精华,悟感情
思考:从文中哪些事可以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对于阿长的举动,“我实在不大佩服她”; 对于阿长的许多规矩,“我”也是“不耐烦的”; 尽管阿长在给我讲长毛的故事时,“我”也曾“发生过空前的敬意”; “逐渐淡薄了”;
知道她谋害隐鼠后,从此“完全消失了”; 为我买来《山海经》,又使我“产生新的敬意”。
实在不大佩服——不耐烦——发生空前的敬意——逐渐淡薄了——完全消失了——产生新的敬意
五、明感情,悟写法
1.课文的前半部分作者几乎都在数落阿长的缺点,诉说自己如何讨厌她,但是结尾却说“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这是否矛盾呢?
不矛盾,这是先抑后扬的写法,把普通生活中的一个保姆写得栩栩如生,尽管阿长有好多缺点,但正是这样一个人,才显得真实、亲切、自然。我们才能从中看出长妈妈不虚华的、纯朴直率的美。
文章没有入笔就写长妈妈这好那好,却用了近2/3的篇幅来写长妈妈的“缺点”和“错误”:饶舌、多事、睡相不好、有许多繁文缛节、愚昧无知。而在后文又用她给我买《山海经》的事,表现出她爽朗、热情、乐于帮助别人的性格。这就是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作者以此凸现出长妈妈淳朴、宽厚、善良、仁慈的美德,表达自己的深切思念。这样文章更加真切生动,人物形象更为丰满。
2.本文的记叙线索是什么?
提示:散文的“神不散”说的是:主题集中。写散文时要放得开,但是要受到中心思想的制约,所以还得收得拢。在阅读散文时,要注意抓住文章的线索,理清全篇的层次结构和 2 理解全篇思想内容。本文是以作者的思想变化为线索的。
3.文章为什么要叫“阿长与《山海经》”?如果改成“长妈妈与《山海经》”不是更有敬意吗?
不同的称呼,标志着不同的身份。文章前一部分所写的人物行状,多用抑笔,又是“不大佩服她”,又是“讨厌”,又是“麻烦”,倘用“妈妈”称呼,名不副实,用“阿长”,名副其实。再则,将阿长与《山海经》连接,又是一个看似矛盾的联系,一个文盲妇女与一本古典著作怎样联系起来了呢?有什么联系?令人好奇。再则,题目用的是45岁写作时的口气,宜用“阿长”称呼,而“阿”字又有亲昵的意味。
4.课文前半部分,作者大量写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但在这些充满贬义的文字后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对阿长的同情和怀念吗?
这篇回忆性的散文具有双重眼光:一是“憎恶”“讨厌”,这是儿时的眼光;二是写作时的眼光,在具体描写中流露着同情与怀念,这是含蓄的。作者透露阿长的身世,就是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有时不适合儿童心理,但心是好的。她青年守寡,非常不幸,出来做女工,没有别的奢望,但求“顺顺流流”,作者在具体描写中饱含同情。
六、小试牛刀,描述人物 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长这样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普通人?你是怎样看待他们的?请讲述他(她)的一两件事,看谁写得真实、生动、传神。
结束语
是啊,这样一个纯朴善良的人,怎不让人产生敬意和怀念呢!这篇文章凝聚着鲁迅对长妈妈的全部情思,寄托了鲁迅对善良人的衷心祝福。
教学板书设计
切切察察——饶舌多事
睡成“大”字——不拘小节讨厌阿长
元旦塞橘——迷信(隐含爱心)感激 怀念 敬佩 阿长与《山海经》长毛故事——愚昧(隐含淳朴)感激阿长——买来《山海经》——真诚热情直抒情感——抒发感情,深化主题
“阿长”由来——无名无姓、地位低下 3
第二篇: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
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
一、阅读知识点
1、详略得当:
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其中详写了哪件事,作者为什么这么安排?
2、课文的前半部分,作者大写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但在这些充满贬义的文字后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对阿长的同情与怀念吗?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二、语言运用
1、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书。
用修辞手法对书进行描写,抒发自己对书的喜爱之情。
2、用排比句写一段议论抒情的句子,抒发对阿长的尊敬、感激、思念之情。
第7课《背影》
一、阅读知识点
1、线索:
课文多次多角度描写“背影”,作者以()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先做(),后到(),感情自然。
2、详略得当:
文章剪裁详略得当,详写了()的过程,其中也分主次,()的过程写的较详细,写()的笔墨,又特别详细。
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
3、人物描写的方法:
按原文填空
我看见他„„蹒跚地()到铁道边,慢慢()身下去,尚不大难。„„他用两手()着上面,两脚再向上();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显出努力的样子„„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仔细体会这些动词的作用。并仿写一段话。
二、语言运用
1、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开头。请你用对比的手法,写一组排比句开头。
2、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给文章补个结尾。
第8课《台阶》
一、阅读知识点
1、人称:
记叙人称有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采用第一人称来写便于(),读起来有一种()感和()感。采用第三人称来写,不受()和()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叙述。
第9课《老王》
一、阅读知识点
1、揣摩语言:
比较下边两个句子,说说(1)在表达上的好处。(1)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2)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僵僵地站在门口。
2、理解句子含义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第10课《信客》
一、阅读知识点
1、赏析句子:
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
二、语言运用
1、你能不干这档子事吗?不能。说什么我也是同乡,能不尽一点乡情乡谊?
这是两个()句。请将它们改成抒情的肯定句。
*请根据特定的情景增加词语,使下面的文字表现出特定的内容。
早晨,太阳发出光芒,树上的鸟儿鸣叫着,树下的流水流向远方
(1)扩展后抒发欢快愉悦的心情
(2)扩展后抒发苦闷伤感的心情
第三篇: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新人教版
阿长与 山海经
授课时间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教 材 分 析 概述 重点
难点 教具 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法
朗读法、引导法 设计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背景音乐)
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个很有影响的人物。她讲的美女蛇的故事神秘莫测,给百草园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的散文《阿长与<山海经>》。(大屏幕显示课题,指定学生简介作者)
二、作者简介(谁来为大家介绍一下鲁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
三、识记字词(先由学生认读,然后一一指正,最后出示答案)hài lǔ sǒng huáng chuāng mù pīlì jíe dàn 骇 掳 悚 惶急 疮疤 渴慕 霹雳 诘问 惧惮
四、研读课文
1.本文篇幅较长,内容较多,但都围绕着中心人物——阿长来写的。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阿长是不是她的真名?(女同学齐读第一、第二段)
不是。她只是一个连真正姓名都很少有人知道的下层劳动者,即我的保姆。(板书:地位低下,不被人重视)2.阿长是我的保姆,对她有了基本的认识之后,作者又写了阿长的哪些令“我”讨厌的生活习惯?由此可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写了阿长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表现了长妈妈饶舌多事,不拘小节性格。
3.长妈妈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烦的规矩?从对这些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1)元旦除夕吃福橘,说是吃了它,一年到头,顺顺溜溜„„
(2)说人死了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在这些烦琐的规矩中,详细写了“元旦辟头的磨难”。对我来说,除夕最快乐的事情是用压岁钱买回自己喜欢的东西。而长妈妈却让我道恭喜、吃福橘。对我来说,这的确是一种“磨难”;但对阿长来说,这是保证孩子平安的一种最好方式。这恰恰表现了阿长的真诚和善良,4.我为什么对长妈妈产生了“特别的敬意”?
长妈妈讲的“长毛”的故事,出乎我的意料,更让我感到长妈妈的伟大神力,从此对她就 1
有了“特别的敬意”。需要我们注意的是,“长毛”的故事在令人捧腹的同时,又使我们看到了长妈妈的无知和淳朴。
5.然而,最让“我”对她产生敬意的是什么呢? 为“我”买回渴慕已久的《山海经》。这也是我们本文的写作重点。6.听课文录音。回答问题。
A.当阿长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表现了“我”什么心理? 明确: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我对从她那里得到《山海经》不抱任何希望,只是说说而已。B.阿长把《山海经》买回时,“我”有什么反应?体现了怎样的心情? “我似乎遇到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 震惊、感动的同时进而对长妈妈产生了新的敬意。
买《山海经》一事写出了长妈妈热爱、关心孩子的美好品质。7.齐读文章最后两段
文章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结束,表达了作者对阿长的深切怀念之情。它凝聚着鲁迅对长妈妈的全部情思,寄托着鲁迅对善良人的衷心祝愿。这时的长妈妈,不再粗俗,不再可笑,激荡在我们心中的只有深深的怀念,这就是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小结:下面我们再来回顾一下今天所讲的内容。文章围绕阿长写了那些事情?表现了阿长怎样的性格?“我”的感情变化如何? 事 人物性格 我的感情变化 写作手法
切切察察的毛病 饶舍多事 不大佩服 欲扬先抑 摆成“大”字的睡相 粗俗、不拘小节 令人厌烦的规矩 善良真诚 不耐烦
讲“长毛”的故事 无知、淳朴 特别的敬意 为“我”买《山海经》 热爱关心孩子 新的敬意
在鲁迅先生的眼里,长妈妈和《山海经》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这样讲,没有长妈妈就没有渴慕已久的《山海经》。所以,这四本书就成了“我最为心爱的宝书”,以至得到《山海经》后,连“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
A.隐鼠一事,文中出现了好几次,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发材料)
教师读《狗•猫•鼠》的片断。B.《狗•猫•鼠》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著名的散文集,收入的十篇文章,大都是回忆童年、少年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已40多岁了,所以取名为《朝花夕拾》,含义是:早晨的花晚上拾取。希望同学们能抽出时间去读一读。
五、作业:
课外阅读《朝花夕拾》,把你喜欢的文章讲给大家听。
第四篇: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学案 人教
第6课阿长与《山海经》学案
教师寄语: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力量。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出现的陌生字词,达到会读、会写、会用。
2、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1、学习鲁迅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来塑造人物的写法,即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2、对重要语句深刻含义的理解和主题深度的把握。
学习过程:
基础知识: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以下字音。
骇掳悚絮说惶急疮疤诘问渴慕霹雳辟头画舫
2、查工具书,记住下列词语的释义:
惶急:恐惧着急。
诘问:追问、责问。
惧惮:惧怕。惮,害怕。
疮疤:疮口表面所结的痂。
毫不相干:一点关系也没有。
情有可原:这种情况有可以原谅之处。
深不可测:深度大,难以测量。形容深奥难以理解。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名,说出。
整体感知:
3、自由读课文并思考: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怎样?边读边从课文中标出表示作者对阿长感情的词句。
自主理解:
4、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用“阿长是一个的人”说一句话,全方位感知人物。可以
用心爱心专心 1
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提示: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
合作探究:
5、同学们分小组联读课文,用简要的话概括文章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
6、这些事中哪些地方写得最细,最精彩,请找出来,并用“写得好,它写出了”的句式进行品析并说话。
品味语言:
7、本文的语言有的含义深刻,有的诙谐幽默,有的感情浓烈,细细品味,妙趣无穷。示例:“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倒应该我退让。”
品味:这是“我”听了长妈妈给“我”讲了长毛的故事之后的心理反应的一段文字中,作者以儿童的心理来认识长妈妈的“伟大神力”,实际上是对长妈妈的愚昧迷信以一种苦笑进行讽刺。整段文字寓庄于谐,增添了幽默风趣之感。
想象创新:
8、我们假设阿长现在还健在,她读了鲁迅这篇文章,会对鲁迅说什么呢?请联系课文内容与人物性格特征,放飞想象的翅膀,赋予人物新的时代特色,代长妈妈说些话。
学习小结:
9、通过本文的学习,我的收获是„„
达标检测
10、为下列词语中加括号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莫(名)其妙()
A名字B说出C名誉D有名的(2)、(念)念不忘()
A惦记,常常地想B念头C读D“廿”的大写
(3)、(疏)懒()
A分散B不亲密C粗心D不熟悉
(4)、烦琐之(至)()
A极B以至C到D至于
11、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作者是,原名,他是我国伟大的、、。
12、长妈妈懂得哪些“我”所不耐烦的规矩?从对这些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13、阿长把《山海经》买回时,“我”有什么反应?体现了怎样的心情?
弄墨园:
14、运用本文中学过的人物描写的方法,描写你班里的一位同学,请同学们猜猜他(她)是谁。
附:达标检测题的参考答案:
10、(1)、B(2)、A(3)、C(4)、A11、《朝花夕拾》鲁迅周树人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2、如说人死为“老掉了”,不能进死了人和生了孩子的屋子等质朴的品质和迷信的缺点。
13、“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写出了“我”的吃惊,对她产生新的敬意,对阿长真挚的感激、敬爱之情。
第五篇:语文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6课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3讲解
语文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第6课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
计3 教学目标:
一、掌握课文的生字生词,整体感知课文。
二、准确把握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体会作者“不虚美、不隐恶”真实写人的主张。
三、领会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领会作者围绕人物特点选择典型材料的方法。
五、学习用一两件事真实、生动、传神地写熟悉的人物。
重点:目标
二、目标三
难点:目标四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完成目标一、二、三;第二课时完成目标四;课后完成目标五。
第一课时
一、引入:有谁还记得我们初一学过的,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美女蛇的故事?记得这故事是谁讲的吗?我们今天来学习鲁迅先生专门写她的一篇文章。板书课题:阿长与《山海经》。在学习课文内容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遍生字生词。
出示小黑板或投影。
二、检查预习,完成目标一:点名回答
(一)注音:
掳()去 震悚()惶()急 疮()疤()
诘()问 惧惮()粗拙()疏()懒 骇()
(二)为下列词语中加括号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莫(名)其妙()
A 名字 B 说出 C 名誉 D 有名的
2、(念)念不忘()
A 惦记,常常地想 B 念头 C 读 D “廿”的大写
3、(疏)懒()
A 分散 B 不亲密 C 粗心 D 不熟悉
4、烦琐之(至)()
A 极 B 以至 C 到 D 至于
(三)点评检查情况并一分钟记忆。
三、导入:
现在我们看到课文的标题。作者将阿长与《山海经》连在了一起,那么,她与《山海经》有什么关系呢?
她除了给我讲过美女蛇的故事还为我做过什么事?在少年鲁迅的眼里,她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请大家将课文仔细地阅读一遍,解决下列问题。
四、课文讲解,完成目标二、三:
(一)、仔细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可以自由讨论。
1、看看文章写了阿长哪些事情?重点写哪些事情?依课文记叙顺序列出。
2、依次领会并归纳每件事情所刻画出的阿长的形象特征,再总结归纳阿长的形象,再体会这样写真人实事的好处。
3、依照文中事件的次序划出事件中表明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态度的词句,对比前后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4、领会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
(二)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1、明确问题一:适当引导,大概意思正确即可。从记叙事件的篇幅的长短、情节的具体
及表达的中心思想可得知哪些是重点。
喜欢切切察察。不许我走动。睡觉摆大字。
懂得许多规矩如元旦吃福橘,还教给我很多道理。
给我讲长毛的故事。
给我买来《山海经》。
其中“给我买来《山海经》”一事是重点。
2、明确问题二:引导归纳,教师小结
“切切察察”“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的神态――饶舌多事。
摆“大”字等细节描写――不拘小节。活画出她的饶舌多事而又不拘小节的性格特征。
元旦吃福橘,将福橘“塞在我嘴里”,虽是迷信却是真诚善良的祝福。教给我的很多道理也是出于对我的关心爱护。
讲长毛的故事,讲到“脱下裤子”“外面的大炮便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的话,更是让人看到长妈妈的无知和淳朴。
写到买《山海经》时,作者用了相当多的篇幅和非常具体的细节来写,作者只是随意地告诉阿长《山海经》的事,她却真的买了回来,而令作者对她产生了衷心的敬意。体现了这位长妈妈的善良、热心和对孩子的关心、爱护。
而文章自始至终就一直在刻画她对孩子的关心爱护的品质:从她“不许我走动”到吃福橘的祝福和“晒裤子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道理及后来买《山海经》都充分体现出来。
所以她虽然饶舌、多事、有许多令人生烦的规矩和道理,但又爽朗、热心、乐于助人、关心爱护孩子;有无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点,但更有着淳朴、善良、仁慈的美德。
点评:作者这样写阿长,“不虚美”,“不隐恶”真实写人的主张,是一种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这样把她的善良仁慈的美同愚昧落后的丑相掺杂,沙里淘金似的让她闪烁出美的光辉,将阿长这个人物写得更加真实感人。因此本文是写真人实事散文的典范之作。
3、明确问题三:
作者对她的“喜欢切切察察”和“不许我走动”及“睡觉摆大字”是“实在不大佩服”甚至“最讨厌”的。
对她的烦琐的规矩和很多道理也觉得“非常麻烦”;
而后对她讲的“长毛故事”却产生“空前的敬意”,但很明显这并不是真正崇敬和敬爱的心意,因为“这种敬意”,后来竟“淡薄起来”,甚至“完全消失”。
最后她买来《山海经》时,作者产生了“新的敬意”,这才是真正的崇敬和敬爱,才是发自内心的、深切的、永久的敬意,因为作者说: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这样才有作者后来的真挚的感激、怀念之情,所以最后作者发出一声深沉的祝福: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这样欲褒先贬,使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这种先抑低后扬起的写法就叫先抑后扬。
4、明确问题四:
总观全文,作者先是“不大佩服”,后来发生“新的敬意”,到最后发出深沉的祝福。作者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来刻画阿长这一封建社会的普通劳动妇女形象,刻画出了一个淳朴热情、善良仁慈、关爱小孩的长妈妈形象,抒发了自己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及深深的怀念。
(三)小结:将上面归纳的内容整理成表格形式,构成附表一。
五、作业:巩固性训练
1、语文练习册本课练习一、二、三、四,巩固训练目标一、二、三。
2、课文后面的练习一、二,巩固训练目标二、三。
六、板书设计:
见附表一。
附:参考资料及文章:潘旭澜《<朝花夕拾>的艺术》 施承权、黄政安《鲁迅散文、散文诗选读》
《语文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 越国旗主编的初二语文(上)《中学教材全解》
第二课时
一、回顾目标二、三,导入本堂课的讲述内容:
(一)设计问题,在思考中回顾旧知识,在思考中导入新内容:
1、上节课我们分析了阿长这个人物形象,谁能够口头表述出她的形象特征?
2、作者在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时,用了一种什么写法?
3、作者叙述的几件事情中,属于“抑”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属于“扬”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
4、如果要在课文中将这些事件划分开来怎么划?可以将课文划成几个部分?
(二)明确问题,导入新课:
1、明确:饶舌多事、有许多令人生烦的规矩和道理,但又爽朗热心、乐于助人、关心爱护孩子;有无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点,但更有淳朴、善良、仁慈的美德。
2、明确:先抑后扬。
3、明确:属于“抑”的方面的事件有:A、喜欢切切察察;B、不许我走动;C、睡觉摆大字;D、懂得许多规矩,教给我很多道理;E、讲“长毛”的故事属于“扬”的方面的事件有:F、买《山海经》
4、明确:这些事件可以划分成两部分:抑一部分;扬一部分。根据这些事件的划分,又可以将课文划分成三部分或四部分:开头部分,介绍阿长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的外形特点。然后是“抑”的部分。再就是“扬”的部分。最后是结尾部分补叙她的身世,并抒发怀念之情。其中“抑”的部分又可以划分成三个小层。让学生自己归纳段意及层意。
(三)导入:现在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第三部分--“扬”的部分。
二、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完成目标四:
(一)、检查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括号的字注音:
(霹)(雳)__ __: 震(悚)__:
粗(拙)__: 孤(孀)__:
(二)、设计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及对艺术特色的体会。
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2、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
3、“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为什么会产生“新的敬意”?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4、“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
5、文中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
6、划出描写阿长的句子,判断这些句子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
7、分析“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句有哪些精妙之处,写出了人物的哪些特点?
(三)、解决问题,学生自由讨论,老师归纳作答。
1、明确问题一:“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说明我对从她那里得到《山海经》没抱任何希望,只是说说而已。
2、明确问题二:“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说明我听到以后很震惊,很感动,表现了我极度惊喜、兴奋的心情。
3、明确问题三:为我买来《山海经》,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4、明确问题四: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过感激和“新的敬意”
5、明确问题五: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6、明确问题六:“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我给你买来了!”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穿着新的蓝布衫”写一人普通妇女的打扮。
“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写她对我的关切、爱护之情。
“高兴”写为我买来了而高兴,可见长妈妈的仁慈、善良。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写出了一个淳朴、热心、关爱孩子的阿长。
7、明确问题七:“哥儿”的称呼,有地方特色,但更透着阿长对我的亲热、疼爱之情。“三哼经”的说法非常传神地展现了一个不识字的普通妇女形象。但就是这么一个不识字的人竟给我买到了《山海经》,所以当听了这话时,“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就显得真实自然,毫不夸张了。因此这处语言描写生动传神地展现了阿长虽然不识字没文化但却淳朴、热心、关爱孩子的形象特征,非常吻合人物的特点。
(四)小结:这部分围绕阿长的淳朴热心、关爱孩子的性格特点写了阿长给我买《山海经》一事,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地刻画出了一个善良、仁慈、关爱孩子的长妈妈的高大形象。
三、作业:
1、课文后练习三,巩固目标四。
2、课文后练习四,完成目标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