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复习课型教案
九年级复习课型
课 题:课 型:课 时:上课时间:作 者:单 位:
复习课型
年10月26日
于 艳
薛城奚仲中学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比较复习
2012 复习课型教案
(一)《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比较复习
复习准备:
1.背诵第三单元《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两篇课文。2.会翻译两篇课文并熟记重点课下注释。相关课程标准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复习目标:
1.掌握“记”的文体知识和作家作品。
2.背诵默写重点句段,整理并掌握重点文言词句。3.通过比较鉴赏理解两课的内容、主旨和写法的异同。评价任务
1.通过检查背诵默写,落实重点句段。
2.通过课堂练习检查文体知识和作家作品、重点句子和文言字词的识记。3.通过比较鉴赏能理解两课的内容、主旨和写法的异同。
4、通过当堂检测训练能掌握语段阅读的重难点训练。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都是优美的写景散文,一篇写雄浑的洞庭景色,一篇写秀丽的琅玡风光,文采横溢,交相辉映,是中国文学史空前绝后的“千古绝唱”。今天我们将通过比较复习,深入挖掘文本,再一次感受这些孤独而又高贵的灵魂,聆听他们发自灵魂深处的声音„„ 二. 展示目标,明确方向
1.掌握“记”的文体知识和作家作品。
2.背诵默写重点句段,整理并掌握重点文言词句。3.通过比较鉴赏理解两课的内容、主旨和写法的异同。三. 重点回顾,夯实基础
(一)文体知识和作家作品回顾
1、“记”是古代一种文体,一般来说,作者对现实生活中某件事有所感受,而后不拘一格的记下来,都可以称“记”。记可以全是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叙事、描写、议论相结合,如《岳阳楼记》。学生回忆,梳理所学古代其他文体。
还学过“说”(《马说》《爱莲说》)、“序”(《送东阳马生序》)、“传”(《五柳先生传》)、“书”(《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铭”(《陋室铭》)、“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2、作家作品知多少(多媒体填空)
范仲淹,字_____,北宋____、政治家、军事家,作品有___________,我们曾学过他的词___________ 欧阳修,字_____,号_____,晚年号_____。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_________。
(二)美文再现,背诵默写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背诵,查缺补漏。教师抽查重点句段默写。
(1)文中范仲淹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子:。(2)《岳阳楼记》中描写“洞庭月夜”景色的几句:
。
。
(3)《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
(4)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名句是:
。(5)文中表现作者远大抱负的名句是:。(6)文中“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与“退”分别指:。(7)描写醉翁亭春夏之景的句子:。(8)描写醉翁亭朝暮之景的句子:。(9),在乎山水之间也。
(10)《醉翁亭记》表现太守与民同乐情怀的主旨句:
(三)重点词句整理复习
教师带领学生分小组按要求整理两课的重点文言词句,最后汇总归纳: 成语:心旷神怡
气象万千 水落石出 觥筹交错 醉翁之意不在酒 通假字:属予作文以记之 . 百废具兴 .
太守谓谁 .同义词:朝晖夕阴——春和景明——不见曦月 ...薄暮冥冥——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 ...古今异义: 去国怀乡
颓然乎其间
负者休于树
属予作文以记之 ....... 一词多义: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予观夫巴陵胜状(看)..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南极潇湘(尽,直通)感极而悲者矣(到极点)此乐何极(穷尽)...云归而岩穴暝(聚拢)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返回)吾谁与归(归依)...日出而林霏开(雾气)若夫霪雨霏霏(繁密的样子)...特殊句式:
判断句:环滁皆山也。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倒装句: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微斯人,吾谁与归? 固定句式:
然则何时而乐耶?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四. 巧对对联,比较欣赏
1.教师出示三幅对联的上联,要求学生对出下联。
联一: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醉翁亭里欧阳修即景抒怀。)
联二:琅琊山幽深秀丽
(洞庭湖壮阔浩淼。)
联三:范仲淹为天下先忧后乐
(欧阳修与吏民同乐共饮。)在学生所作对联中择优展示,教师引导三幅对联分别从内容、写景、主旨三个方面对两篇课文作了总结。
2.赏析《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中景物描写并分析其作用。学生抓住描写景物的精彩的句子自由赏析。例:“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这句话,使用对偶、比喻修辞,以动衬静描写了宁静的夜晚岳阳楼的景象,其中“静”字突出了夜晚的宁静,来衬托迁客骚人内心的喜悦、平静、心胸开阔,景物的特点是欢快明朗的。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作者选取最富有特征的景物加以描绘。使用对偶、排比句式描写四季变换,景物自有不同,各有其境界在,出现了四幅画面,变化有致,给人不同的美学享受。
教师点拨写景作用的异同:
同:写景时都注意了抓住景物的特点,情景交融。
异:写景的作用不同。《岳阳楼记》是通过联想写景,抒发了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悲喜之情,从而引出古仁人形成对比,抒发作者豁达胸怀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而《醉翁亭记》则是通过醉翁记事这亲闻亲见,描绘滁州的山美、水美、亭美、人更美,抒写了他与民同乐的复杂情愫。
3.《醉翁亭记》中“醉能同其乐”与《岳阳楼记》 “后天下之乐而乐”中 “乐”的内涵是否相同?
同:寄情于山水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异:
1、主题深度有别:《岳阳楼记》中范仲淹所追求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思想,主要突出一个“忧”字,先忧后乐,后天下人之乐,的远大抱负,规劝友人,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但《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所追求的是与民同乐,“醉能同其乐”,突出一个“乐”字,多少有寄情山水,排遣谪居的情怀。这两种思想是截然不同的。
2、表达主题的方式不同:《醉》文表述主题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醉翁把“与民同乐”的济民之情隐含在描写叙述之中,没有一语道破,而是在醉中写乐,在乐中写醉,因而才留下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千古名句。而《岳》文表达主题的方式是直抒胸臆。范公在比较了“迁客骚人”的仕途进退的悲喜之情后,直接道出了他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磊落胸怀,并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至理名言,展示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高风亮节。这精警之句振聋发聩,令人深省,明人心志,激人奋进。从这一点来说,范公明显高出醉翁一筹,也是醉翁难以企及的。
小结:欧阳修抛弃个人荣辱,把百姓的乐当作自己的乐,把百姓的安居乐业当作自己的社会理想,表现了自己与民同乐的思想,这是难能可贵的,但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先忧后乐,这种思想境界明显高出范公一筹的。五. 拓展延伸,了解文化
这两文的作者,几乎在同一时期,因为同一政治事件,一贬邓州,一贬滁州,可说都是“迁客骚人”,但他们都没有“以物喜,以己悲”,从他们的身上,你能汲取一些怎样的精神力量?你知道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还有哪些“迁客骚人” ?你能举例谈谈他们各自的人生态度吗?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点拨:
在数不清的遭贬人员之中,有很多“以物喜,以己悲”之人,但是也有一些人虽贬了官,失了宠,摔了跤,但创作愿望和创作激情更加强烈了。由于对人事变迁和世态炎凉有了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创作出的作品往往更有意味和品位。屈原放逐,乃有《离骚》;司马迁被宫(比贬谪更残酷),撰成《史记》; 李白流放夜郎,许多名诗传于后世;杜甫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便诞生了 '三吏'、'三别';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写出了千古传诵的近体诗;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永州八记》流传千年;刘禹锡两度被贬,终成一代大家;苏轼乌台诗案,前后《赤壁赋》闪烁熠熠光华;欧阳修多次被贬,《醉翁亭记》等名作如雨后春笋„„
这些人的作品不约而同的体现了一种共同的人生准则: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甚至“穷亦能心系天下”,无论他们处境如何艰难,但他们都能心胸豁达,借景抒怀,排解抑郁,心系天下,忧国忧民,这就是中国“儒家文化”和“贬官文化”的一大特色。(出示多媒体)六.当堂检测,轻松中考
阅读《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选段,按要求答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大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大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乙)若夫霪雨露靠,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墙倾揖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A负者歌于途()B.杂然而前陈者()..C去国还乡()D长烟一空()..2.翻译下列句子。
① 微斯人,吾谁与归?译:
②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也。译: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岳阳搂记》表达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B.《醉翁亭记》“句句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C 两文都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D.两文在景物描写上都采取了情景交融的写法,两文的语言都清丽明快,气势磅礴。
4.从上面的两篇文章看,优美的自然景物都触发了文人们的思想感情。请你联系两文,说说两人与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区别?
答:
5.读了两文,作为中国文人的杰出代表,范仲淹和欧阳修,两人的身上都闪烁着时代的进步的光芒,结合你的所学,请你概括几点体现在他们身上的时代的进步的光芒点。并说说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
答:
1.A负(背着)B.陈(摆放)C国(国都)D 一(全)2.(1)没有这种人,我同讹一道呢?(2)游人只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 3. D 教学反思:
复习课既要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还要让学生温故知新,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更多收获,因此本节复习课有以下几大亮点:
1.注意基础知识的总结归纳和落实。基础知识部分 “文体复习”和“重难点词句复习”采取 “边讲解边练习”的教学方式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达到牢固把握语文基础知识和深入提高语文综合能力的目的。2.通过比较鉴赏的方法进行复习,从两篇文章的内容到景物描写再到主旨理解,层层深入,在新授课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同种求异,异中有同,加深理解。
3.拓展延伸上升到中国文化的高度。读过余秋雨先生的散文,对中国古代文人的命运心常戚然,无论隐居还是被贬,其实都是一种无奈,但艰难困苦,玉汝乃成,正是这种无奈,使得他们的人生放射出熠熠的光华。而初中所选的课文又多此两类文章,若想读懂这些文章,并能发掘文中深层意蕴,首先要“知人论世”,对作者和作品的相关背景有所了解,并且不拘一人一时,把零散的知识点连缀起来,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因此,我把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与贬官文化作为本课的拓展升华,给学生人文文化熏陶。
第二篇:育才中学学案式教案复习课型
八年级英语(下)九单元复习导学案
一、课前任务检测
汉译英
1中国以外____________ 2著名人物_____________ 3乘船游览 ____________
4提高英语___________
5一年到头_____________ 6在东南亚____________
7靠近赤道___________ 8白天期间 ____________ 9事实上 _____________
10说英语的国家 _________________11最重要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去海南最好的时间-______________13一个更自然的环境_________________
14一个度假的好地方_______________ 15在同一个地方结束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中任务辨析
Task1
have been to、have gone to与 have been in
I _______ never ______ ____ England.我去过英国。---现在我(在;不在)英国
A:Where is Li Ping ? B:He
____
-______
____ Shanghai.他已经去了上 海。---表明他(在;不在)这儿
I ______
_____
____ this school for eight years.我在这所学校八年了 My mother _____ ____ ___Qindao twice.结论:have been to 意为“曾经去过某地”,表示曾经到过某地,现在已_____那里了。
强调去过或没去过或去过______次。have gone to意为“到某地去了”表示已经(去 过;去往)某地,现在人可能在去的途中或已经在那里了,着重指现在人(在;不在)说话的地点。have been in 意为____________, 表示一直呆在那里。
Task2 since与for She has been a teacher since five years ago.(同义句改写)She has been a teacher _______________.Have you studied in Yu Cai Middle School for more than two years ?(同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时态常常以since+___时间或for+____时间作为时间状语,如需互换,只需要在since+___时间后加上______。
Task3 neither与either A:I don`t like the shirt.B:Me ______.==___ ___ I.(我也不)They can`t skate.______ _____ we.==We can`t skate, _____.(我们也不会)I`m not strong.____ _____ he.== He isn`t strong,______._____ he ____ I ____ a student.(他和我都不是学生。)_____ of the twin brothers ___ hamburgers.(那对双胞兄弟都不喜欢汉堡包。)
结论:英语中表示后者与前者否定情况相同,“也不……”时,常用neither引起的倒装
句。形式为______ +_____/系动词/情态动词+______。与之相对应的肯定结构有
Me,____.或___+______/系动词/情态动词+_____。另外,如题5)当neither ___+复数名词做主语时,表达的意思为“两者都不”,其谓语动词用(单数;复数)形式。还应当注意neither …nor…的句型结构,它的句意为__________,当它并列主语时,请注意题4),后边的谓语动词应该遵循____原则。
6)There are many flowers on _______ side of the road.马路两边有许多花。7)______ you _____ he is going to win.要么你赢,要么他赢。8)________ of the two ways is Ok.两种方法都对。
结论:either 表示___者中的任何一个,作主语时,如题8)谓语动词用_____数形式; 也可以用作_____词,如题6)置于____数名词之前。either …or…结构意为 ___________,当并列主语时,如题7)要考虑谓语动词_______原则。
Task4
关于“population”
The population ____this city ___about 500,000.=This city has a population of about 500,000.2)______the population of China?=How large is the population of China? 中国的人口是多少? 3)_________ the population in the city ____workers.这个城市 三分之二的人口是工人。4)The population of Shanghai is _____than that in Datong.上海的人口多于大同。=Datong has a_____population than Shanghai.结论:population 意为____,为集体名词,被看作一个整体。在句中作主语时,如
题1)后面的谓语动词用_____数形式。当表示一个城市、地区或______的人口时,如题1)用以下两种结构,即“The population of+某地+be+数词”以及 “某地 has +a population of +数词”意为“有多少人口”。如题4)
a large /small population 意为“人口___/____”。问“有多少人口”时如题2)应用 ______或________提问。population 前有_____或百分数修饰时,用于指具体人数,作主语时,如题3)其后的谓语动词用______数形式。
Task5
关于完成时中的延续动词与非延续动词
改错:
1)She has borrowed this book for two month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I have bought the eggs since two days ag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Have you started learning English for two year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Mr Wan joined the Party since 5 years ag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His grandmother has died for one yea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在现在完成时态中,当谓语动词为____________动词时,不能与for 和
since 构成的短语连用,___________动词是指该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能;不能)持续,是短暂的,瞬间完成的。如:________,come,arrive,get,go, leave,______,________,_________,begin, _________,finish等等。许多________ 动词可以用意思相同或相近的__________动词来表示。如:_____/come 对应be in someplace;_______对应be in /be a member of; __________对应keep; ____对应be dead;_____/start对应be on;finish对应be over;____/go对应be away
三、课中巩固训练:
同学们,请根据本节内容自编题目,题型设置为选择或填空,每小组设计2道题
Test
Paper
1)We have two TV sets ,but ______works well.A.any
B.both
C.either
D.neither 2)I haven`t cleaned the desk.___________________ A.Neither did he.B.Neither have he.C.Neither has he.D.Either has he.3)I __________Shanghai three times.It is a beautiful city.A.have gone to
B.have been to
C.have been in
D.went to 4)---Would you like to tell your trouble to your mother or your father?-----___________.I usually keep it deep in my heart.A.Either
B.Neither
C.Both
D.None 5)The population of my city is becoming __________.A.larger and larger
B.more and more C.fewer and fewer
D.less and less 6)-----Li Yuchun sings quite well.I like her very much.-------____________________!A.So am I.B.So I do.C.So do I.D.So like I.7)---I`ll return the book to Helen, but I can`t find her anywhere.-----She ____________the teachers` office.You can find her there.A.has been to
B.has gone to
C.has left
D.went to 8)I could speak _____ Japanese _______Chinese, so I had to talk to him in English.A.not only ;but also B.both;and C.neither;nor D.either;or 9)_______ is the population of Shanxi Province ? A.How many B.How much
C.Which
D.What 10)----Here`s coffee and tea.You may have _______.A.either
B.one
C.each
D.it 11)How long have you _____________the radio? A.bought
B.borrowed
C.had
D.lent 12)Mr li ________England.He _______London for two weeks.A.has been to;has been to B.has gone to;has been in
C.has been to;has been in D.has gone to;has been to 13)---Is Runyang Bridge open to the public yet?---Yes.It _______ for almost one and a half months.A.has opened B.has being opened C.has been open D.was open 14)My aunt has lived in Beijing _______1995.A.since
B.for
C.in
D.to 15)Neither he nor I____ right.A.are B.am not C.am D don`t
第三篇:复习课教案
复习课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掌握第一、二单元的生字生词、多音字,区别行近字。
2、加强阅读理解,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3、能把句子补充完整。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1、听写词语:
坪坝、穿戴、招呼、飘扬、蝴蝶、孔雀舞、铜钟、粗壮、凤尾竹、姿势、玩耍、使劲、绒毛、假装、观察、花瓣、手掌、有趣、峰顶、白发苍苍、似乎、终于、辫子、勇气、、决心、爬山、胸脯、可惜、胶卷、捉迷藏、纪念
2、同桌互批
3、提出易错字:戴、蝶、舞、姿、耍、绒、辫、勇,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齐读。
二、复习多音字。
1、指名读P15我的发现。
2、同桌互读。
3、全班齐读。
三、区别行近字
1、出示行近字。
耍()杂()推()究()峰()郊()诚()纪()要()朵()准()穷()蜂()胶()城()记()
2、指名上黑板修改。
3、共同批改。
四、复习课文。
1、采用齐读、听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复习两单元的内容。
2、出示填空:
这么重的大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力量__________________。它应该______________。可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做复习册P18-19页的阅读
(一)4、更正、讲评。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一、二单元综合练习教学内容:
1、做一、二单元练习卷
2、讲评、注意的地方
(1)容易错的字:“拢、秘、或”不要少一瞥,“胸”字不要少一竖(2)容易错的音:“昌”是翘舌音,“鲫、桦”读四声(3)查字典的方法有:部首查字法和音序查字法
(4)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词语时,要看前面“的”和“地”
(5)阅读题要审题,注意划句子要完整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复习掌握第三、四单元的生字生词,多音字,能用比喻词造句。
2、重点了解背诵情况,要求能背诵第九课、第十一课、第十二课、第十三课,并能默写古诗。
3、加强阅读理解,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4、能区别行近字。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1、听写词语:
磨房、希望、奔跑、凉爽、加紧、争奇斗艳、娇嫩、传播、准确无误、拜访、等待、名堂、随意、大概、苏醒
2、默写两首古诗。
3、同桌互批
4、提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5、齐读。
二、区别行近字
1、指名读书p64页我的发现。
2、开火车读、齐读。
三、复习多音字
1、出示小黑板,指名学生给多音字组词。
2、更正,全班齐读。
四、复习课文。
1、采用齐读、听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复习两单元的内容。
2、指名、自由背诵课文。
3、练习用比喻句造句。
五、阅读分析。
练习:做复习册P20-21页的阅读训练
(二)第四课时
教学要求:
1、掌握第五单元的生字词、多音字。
2、能用“„„越„„”、“„„一边„„一边„„”、“有的„„有的„„还有的„„”、“既„„又„„”、“不但„„而且„„”“„„有„„有„„还有„„”等关联词的造句。
3、进一步练习加标点。
4、继续进行阅读训练,加强阅读能力。复习内容:
一、听写词语。
1、听写词语:
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迎候、止境、请教、传授、品行、宇宙、黑暗、下降、四肢、肌肤、辽阔、血液、奔流不息、茂盛、滋润、创造、设计、雄伟、横跨、冲击力、节省、坚固、石栏、精美、图案、前爪、宝贵、遗产
2、同桌互批
3、提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齐读。
二、复习多音字
1、出示小黑板,指名学生给多音字组词。
2、更正,全班齐读。
三、练习加标点。
1、出示句子:
(1)哥哥不以为然 在声争辩道 你这话不对 大雁就该煮了吃 烤了吃 烟熏火燎的 能有什么好味道
(2)弟弟很不服气 鸭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吗 皮香肉嫩的 味道多美呀 为什么大雁就不行了呢
2、试填。
3、指名交流。
4、进一步强调引号的用法。
5、结合对话习作,说说如何把提示语写完整。
6、齐读。
四、练习用关联词语造句
1、完成复习册P13_P14页的练习。
2、汇报
3、更正
六、阅读分析
练习:做复习册P21-23页的阅读训练
(三)第五课时
教学要求: 三、四单元综合练习教学内容:
1、做三、四单元练习卷
2、讲评、注意的地方
(1)容易错的字:“拜”不要少一横,“概”字不要多一撇(2)区别形近字:致和到、娇和桥、阻和粗、坊和芳(3)多音字:看、扇、磨
(4)把句子补充完整时,要注意展开想象,最好用上比喻句或拟人句。(5)阅读题要审题,将文章读通、读透再答题
第六课时
教学要求:
1、掌握第六单元的生字词、多音字。
2、背默两首古诗。
3、复习四字词语。
4、练习“把”字句和“被”字句。
4、阅读训练,进一步提高阅读水平。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1、听写词语:
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深蓝、懒洋洋、披甲、划船、威武、拣贝壳、颜色、形状、渔
业工人、肥料、祖祖辈辈、汇成、欣赏、反映、挡住、视线、浸湿、献出、药材、又 松又软、舌头
2、默写两首古诗
3、同桌互批
4、找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5、齐读。
二、复习多音字
1、出示小黑板,指名学生给多音字组词。
2、更正,全班齐读。
三、复习四字词语。
1、完成复习册P11的练习。
2、全班更正。
3、全班齐读两次。
四、练习“把”、“被”字句的练习。
1、完成复习册P13的练习。
2、全班更正。
五、阅读分析
练习:做复习册P23-25页的阅读训练
(四)第七课时
教学要求: 五、六单元综合练习教学内容:
1、做五、六单元练习卷
2、讲评、注意的地方
(1)区别形近字:县河具、案和安、肌和肢、壮和状(2)多音字:参和舍
(3)熟悉反义词,如:减轻对加重、节省对浪费(4)要会写四个AABB词(5)背默两首古诗
(5)阅读题要审题,注意划句子要完整
第八课时
教学要求:
1、掌握第七单元的生字词、多音字。
2、学会把句子写具体。
3、进一步练习修改病句。
4、进行阅读分析,提高阅读水平。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1、听写词语:
矛盾、集合、坚持、一般、招架、乌龟、攻击、炮口、坦克、战士、大显神威、士兵、后退、挖坑、鞋子、斧头、手锯、免得、房屋、抢夺、难过、当初、敌人、台阶、懂 得、陶罐、谦虚、张嘴、恼怒、吵架、感受、荒凉、捧起、朴素、值得、感受
2、同桌互批
3、找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齐读。
二、复习多音字
1、出示小黑板,指名学生给多音字组词。
2、更正,全班齐读。
三、修改病句。
1、出示句子。
(1)那晚的情景一直在我心中铭记。
(2)经过小华努力,使成绩有了很大进步。(3)我们有总共四十一个人。(4)这是鲜艳的一面国旗。
2、指名上黑板修改。
3、共同批改。
4、说说这些句子属于什么病句,进一步强调正确的修改符号。
5、齐读修改后的句子。
四、把句子写具体,并加上标点。
1、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节日里,广州的夜景真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洋里的鱼各种各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名交流,师总结。
提醒一定不能忘记加上标点。
养成好的习惯,句子填完后要再用心读一读。
五、阅读分析 练习:做复习册P25-27页的阅读训练
(五)第九课时
教学要求:
1、巩固第八单元的生字词、多音字。
2、整理错乱的句子,练习用“渐渐地”和“越来越……越来越……”造句。
3、进行阅读分析,进一步提高阅读水平。
一、听写词语。1、听写词语:
愿意、姿势、情况、慢吞吞、热烈、情绪、讲述、普通话、鼓励、投入、教育家、瓶子、茶杯、危险、顺利、不假思索、激动、获得、系绳子、堵住、给予、担心、宽裕、猜测、立即、卡片、盼望、仁爱、体贴、买卖、糖果
2、同桌互批
3、找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齐读。
二、复习多音字
1、出示小黑板,指名学生给多音字组词。
2、更正,全班齐读。
三、整理错乱的句子
1、出示句子:
()有一次,一条小金鱼游到我的身边。()文文家有个小水池,养着许多金鱼。
()我常常趴在池沿上,睁大眼睛看它们在水里游来游去。()它尾巴一摇就游跑了,可我差一点掉进水池里。()我探着身子,伸手想抓住它。
2、说说看到这种题目,应该怎么做。
3、指名说。
4、师总结:先读一读,了解大意。再根据其中的联系,找出句子的前后顺序。一般的都有是按时间或地方的顺序来写的。整理好了后,一定要再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
5、按上述方法,练习做。
6、指名交流
四、造句。
1、出示词语:渐渐地,越来越……越来越……。
2、说说应该注意什么
3、试着用两个词造句,要求如下:(1)渐渐地:(写天气的)(2)渐渐地:(写人物活动的)
(3)越来越……越来越……:(学习方面)(4)越来越……越来越……:(生活方面)
4、师生共同评议。
五、复习课文。
采用齐读、听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六、阅读分析
做《阶梯阅读》两课,生独立完成、集体更正。
第十课时
教学要求: 七、八单元综合练习教学内容:
1、做七、八单元练习卷
2、讲评注意的地方
(1)容易错的字:“姿势”的“姿”是女字底不是贝字底,“台阶”的“阶”是左耳旁不是单人旁
(2)区别形近字:脑和恼、功和攻(3)多音字:调、给、落、爪、撒
(4)熟悉反义词,如:傲慢对谦虚、危险对安全、勇敢对懦弱、担心对放心、紧张对放松、集合对分散
(5)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词语时,要看前面“的”和“地”(6)阅读题要审题,理解内容后再答
第十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讲评存在的问题。
2、进行综合练习。教学过程:
1、讲评前几次试卷存在的问题以及注意的地方。
2、进行综合测试。
(1)容易错的字:娇嫩、姿势、纳闷、穿戴、拜访、摆弄、合拢(2)容易错的音:栖、匣
(3)容易错的形近字:矛和予、朴和仆
(4)作文要审题,看清给的要求,再下笔。要将人物的样子写清楚,事情要写具体
第四篇:复习课教案
复习课案例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4课 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高二历史组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的背景、简况、结果和影响。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口号、结果和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 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甲午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影响;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中日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三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危机感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牢记甲午战争的背景、影响;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意义
2、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小组互查 3.情感价值观:激情记忆,高效学习
二、复习要求:
准确记忆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史实(战争的起因、经过、结局、影响等);战争的失败对中国政局的影响;有关义和团的基本史实、性质和评价;联系所学史实能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的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三、预习提纲(学生自学)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1),从明治天皇开始,日本逐渐形成了强占、侵略朝鲜、夺取、占领人中国,进而征服全世界的对外扩张政策。
(设问思考:全面分析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2),是中日战争的导火线。2,经过:
(1)、1894年7月,日本在 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
(2)、中日海军在 展开决战。
(3)、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清政府被迫同日本签订《 》,这是继《南京条约》以后的危害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3,影响:
(1),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到 ;外国资本的压制,严重阻碍着中国 的发展;巨额的赔款使国家的财政不堪重负。
(2),中华民族陷入了极其深重的危机。俄、德、法“ ”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各国纷纷在中国划分,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3),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进行了 改革。(4),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救亡图存的斗争。
(二)、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 1,义和团运动
(1),概况:19世纪末,广大人民群众的 斗争汇集成了义和团运动,他们怀着朴素的,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清政府无力镇压,只好,义和团在中国北部迅速发展。义和团提出“ ”的口号,势力迅速遍及京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慈禧太后在逃亡西安的途中发出“剿匪谕旨”,义和团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2),意义:体现了中国人民 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 运动。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目的:镇压中国人民的义和团运动,维护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2),经过:1900年6月,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的率领下从 进 犯北京,遭到义和团的顽强阻击,义和团还向北京 和 发起猛烈进攻。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逃往西安。
(3),结果及影响:1901年,八国联军胁迫清政府签订了《 》,使中国完全陷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在北京设立的 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
四、线索勾勒(教师点拨)
本单元的线索: 两条基本线索:
1、列强侵华史
2、中华民族的抗争史。
五个重点:
鸦片战争及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日甲午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两个观点:
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民不屈的斗争,避免了中国沦为殖民地。
中日甲午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的线索:
日本发展强盛——对外侵略扩张——列强共同瓜分中国
中国仍然落后——顽强抗击侵略——农民阶级奋起抗争——惨烈现实须继续探索
五、问题探究
1.如何正确认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点 拨】 “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在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
“半封建”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2、《辛丑条约》内容中最能体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款是什么?
【点 拨】 《辛丑条约》内容中最能反映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惩办义和团运动中曾与列强作对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这一条款充分表明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成为帝国主义代言人,即意味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对“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转折点”的理解。
【点 拨】(1)侵华方式发生变化:战前商品输出为主;战后资本输出为主,掀起瓜分狂潮。
(2)中华民族危机加剧:战前列强侵略中国边疆和邻国;战后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中国经济结构进一步发生变化: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4)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变化:战前主要学习西方技术;战后还进行政治体制、思想文化、教育制度的变革。
六、达标检测
【例题1】(2009·广东文基)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清政府;“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指英国政府;“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对联式悲歌”喻指中英两国胜败对比;由此可以判断B、C、D不正确,答案选A。
【例题2】 鸦片战争在近代中国和英国的文明发展中都有重要意义。对中国而言意味着()A.专制政体的终结 B.近代化的起点 C.农耕文明受到冲击 D.资本主义萌芽的起点 【解析】 本题的题眼是“文明”。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之前中国处于农耕文明社会。鸦片战争之后,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国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A项发生在辛亥革命时,B项近代化的起点是洋务运动,D项资本主义萌芽的起点应该在明末。答案选C。
【例题3】 关于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准确的含义是
A.政治上的半殖民地和经济上的半封建并存 B.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 C.外国侵略势力的深入使国家主权丧失
D.部分丧失了国家主权并且在保留封建主义的同时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解析】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能笼统地划为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无论是在政治还是经济方面,中国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部分丧失了国家主权并且在保留封建主义的同时又发展了资本主义。答案选D。
【例题4】 1900年以后,在天津老城南门外(南市一带)出现了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荣的地区,俗称“三不管”。这本质上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的()A.封建落后性 B.治安管理的不合理性 C.半殖民地半封建性 D.建设的散乱随意性 【解析】 注意题干材料“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租界”指列强在中国建立的“国中之国”,“天津地方当局”仍实行封建统治,二者“均不实施管理”实际上二者都在染指它,故答案选C。
【例题5】 协定关税是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之间通过协商相互给予对方以优惠的关税制度。如果一方遭受对方的胁迫,非自愿地给予对方以优惠待遇又不能享受对方给予的对等待遇,就是片面协定关税。中国的片面协定关税始于
A.《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望厦条约》 D.《南京条约》 【解析】中国片面协定关税始于《南京条约》。《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故答案选D。
【例题6】 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一内容出现在下列哪个条约签订后()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理解题目中材料的内容,两个材料中第一个材料说明了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但更重要的是第二个材料“外国公使”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就能体现不同时期列强侵略的特点。《辛丑条约》中有规定,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惩办义和团运动中曾与列强“作对”的官吏,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故答案为D。
第五篇:复习课教案(DOC)
六年级复习课教案
易攀
第一课时:字词复习教学目标:
1、巩固字词的音形义;
3、校对、订正;第二课时:句子复习;学情分析:因为新教材在语文技能学校是缺乏系统性与;复习目标:;
1、复习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改的方法;会扩句和缩句,;
2、复习省略号的用法,了解省略号在指定句子中的用;
3、复习修改句子的方法;要掌握各种类型错误句子的;
4、复习仿效例句改写句子,把肯定句改为否定句;把;
5、复习用& 第一课时:字词复习教学目标:
1、巩固字词的音形义。
2、正确认读多音字,通过练习掌握多音字的意思与读音的联系。
3、能按照词语的构词特点,照样子写词。
3、突出重点词与成语的填字,并能根据解释写词。
4、近义词、反义词的复习。重点:巩固字词的音形义。难点:部分中下生的字词掌握情况要及时反馈,组织重点词的听写。教学过程:
一、整理本册书中读读写写的词语。
1、学生自己挑选字形较难的词语抄写几遍。
2、交流理解起来有困难的词语。
3、听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4、互相批改,反馈。错误的词语集中在黑板上,说说听写错误的原因。
5、根据错误情况组织学生抄写。(对于错误较多的同学则要利用课余时间重新组织听写。)
二、多音字复习:(见练习)
1、进行多音字组词,鼓励每一个字多组几个词,从中找出规律。
2、批改,校对、订正。
3、在校对的过程中,集中学生最容易错的词,进行分析讲解。
三、成语复习:(见练习)
1、梳理本学期学到的成语,读读写写,理解词语。
2、完成练习卷上的相关练习。
3、交换批改、订正。
四、近义词、反义词复习(见练习)
1、自由练习,校对,订正
2、选择一些词语进行说话训练。
五、能按照词语的构词特点,照样子写词。(见练习)
1、说说做这类练习的方法。
2、自己练习。
3、校对、订正。
第二课时:句子复习
学情分析:因为新教材在语文技能学校是缺乏系统性与递进性,因此,这几年来,我们每次复习的内容基本覆盖了小学阶段句子练习的每个点上,这也体现了新课程大语文的观念。因此这次毕业复习,在句子复习这个点上,各种各样的类型我们的孩子都已经经历过,目前,我们的复习重点在于进一步梳理,在反复练习中懂得方法与规范,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复习目标:
1、复习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改的方法;会扩句和缩句,特别是不同类型的句子的。
2、复习省略号的用法,了解省略号在指定句子中的用法,并练习使用省略事情和顿号。初步学会使用破折号的用法和引号的又一用法,巩固书名号的用法。
3、复习修改句子的方法;要掌握各种类型错误句子的修改方法:搭配不当、矛盾、重复、不合科学与常理等,并通过具体的段落训练学会综合运用。
4、复习仿效例句改写句子,把肯定句改为否定句;把时间或地点移到句首等,感受不同的语气。
5、复习用“不是……而是……”、“差不多”、“仿佛……似的……”、“先……再……还……”、“并不是……是……”、“一如既往”等词语写句子。
6、复习运用“因为……所以……”“只要……就能”“即使……也”“不但……而且……”“不管……总……”“只有……才”“一……就”等关联词语填空。
7、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重点:复习仿效例句改写句子,把句子写具体;用上有关的词语写句子、修改病句段。难点:标点符号的用法,关联词语的用法,和省略号、破折号的作用的理解。教学过程:
一、复习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让学生在具体的句子练习中进一步巩固。具体的题目略。复习变换表示地点的词语在句子中的位置,改写句子; 复习仿效例句改写句子,把句子写具体;
在这些句式的复习中,都以句子的练习与评议为主,在练习与评议中巩固。在口头回答方面,把机会尽量多的留给学有困难的学生。
二、复习用下列的词语说句子。
复习用“不是……而是……”、“差不多”、“仿佛……似的……”、“先……再……还……”、“并不是……是……”、“一如既往”等词语写句子。
复习运用“因为……所以……”“只要……就能”“即使……也”“不但……而且……”“不管……总……”“只有……才”“一……就”等关联词语填空。(填空题略。)
1、让学生读读有关的词语,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生进行口头说句子,并请学生进行评议。
3、学生同桌相互说并提建议。
要求学生说得通顺与具体。强调在书写时标点不能忘记,别字也得注意!学生在这方面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
三、复习标点符号的用法
目标为
1、能根据具体的语境体会省略号、引号、破折号等的不同用法。
2、在段落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让孩子们回忆六年来学过的标点有哪些?其中哪些标点符号的运用还有困惑? ◆进行书面的练习,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标点符号,特别是省略号、引号、破折号、分号和书名号的运用。
第三课时:课内阅读复习
(一)教学目标:
1、复习、梳理第一、二单元课文要点。
2、复习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道理的方法;复习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复习体会作者表现民族特点的方法。
3、背诵《二泉印月》《我的故乡在北京》以及《语文乐园》中的内容,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句。教学过程:
一、《二泉印月》
1、熟读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以及重点字词的意思。
2、背诵课文。
3、知道两篇文言文揭示的道理。
二、《我的故乡在北京》
1、体会散文中所表达作者对家乡感到思恋和眷念的心情。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背诵全文。
三、《美丽的晋祠》
1、借景抒情的散文,借晋祠的美丽来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作者的感悟。
四、《雪》
1、作者鲁迅,描绘了南方和北方雪的不同与温馨、美好,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
2、文章以空间为顺序,以人们的活动贯穿全文。
3、复习体会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课内阅读复习
(二)教学目标:
1、复习、梳理第五、六元课文要点。
2、复习把握主要内容,体会表达情感;复习外国名著,体会作品人物思想感情。
3、背诵《古诗》以及《语文乐园中》的内容。教学过程:
一、《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
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3、体会首尾呼应的作用。
二、《少年闰土》
1、作者鲁迅。
2、知道课文围绕“我的好朋友闰土”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3、体会议论文逻辑的严密性。
4、背诵文中重点段落。
三、《美丽的晋祠》
1、知道作者以及其他的作品。
2、知道晋祠美在哪里?作者分别看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3、理解课文结尾的用意。
四、《二泉印月》
1、知道课文写了二泉印月中哪些方面的内容。
2、知道回忆的内容,体会用意。
3、体会文章表达上的特点。课内阅读复习
(三)教学目标:
1、复习、梳理第五、六单元课文要点以及“古诗词背诵”。
2、复习体会科学精神的含义,复习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方法。
3、背诵《延安我把你追寻》、八首古诗词以及《语文乐园》中的内容。教学过程:
一、《延安,我把你追寻》
1、知道“追寻”表现在课文的哪些方面。
2、理解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背诵全文。
二、《井冈翠竹》
1、理解课题含义。
2、背诵文中重点段落。
三、综合性学习
能给老师、同学写毕业赠言,表达感激、留恋之情。
四、古诗词背诵
1、能正确、流利背诵,会默写。
2、根据注释大概理解意思,特别是名句的意思。
3、熟读背诵。第四课时:课外阅读 复习目标:
1、复习默读的方法,能朗读、默读程度适合的文章;练习有一定的默读速度,默读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2、复习理解词语的方法,借助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3、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的效果。
4、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会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并在交流讨论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5、复习各种文体阅读方法。
6、复习综合的听说读写能力:选择贴近学生阅读能力的材料,并凭借阅读材料设计能锻炼和检测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题目,使学生在独立阅读和独立完成题目的过程中,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巩固和提高。
复习策略:结合综合复习的阅读材料、课外拓展、《同步阅读升级版》中相关阅读材料,展开复习。复习过程:
一、回顾:在小学六年的语文学习中,你学会了哪些读懂文章的方法? 学生交流,教师概括: 了解文章的写作特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理解重点句子 结合生活实际去理解 反复朗读领悟 抓住关键词语去理解 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
二、专项练习: 《在山的那边》
(一)、默读课文,指导默读的方法:默读需专心致志,有一定的默读速度,默读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学生自由默读课文,交流对这篇课文的阅读感受。围绕课后的问题
2、问题3进一步精读。交流阅读所得。
(二)、课后问题1:理解词语。推荐几种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1.运用组合法理解词语。一个词语,通常由几个字或几个词构成,所以我们只要先分开理解字义、词义,再组合起来就好理解了。如“忠勇”一词,“忠”有忠诚的意思,“勇”是勇敢的意思,“忠勇”就可解释为忠诚勇敢。
2.运用换词法理解词语。汉语中的词汇是非常丰富的,有些词可以用意思相近的词语来代替;有些词则可以用意思相反的词来进行对比理解。如“蜻蜓的眼睛很大,结构很复杂。”这句中的“复杂”可以用“不简单”来代替。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读书时还要瞻前顾后,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来解释要解释的词语或句子。
4、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敲揣摩--把握变化。有些词在实际使用时,词义有了变化。对这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语言环境分析,推敲揣摩,才能把握变化。例如:“他借到一本杂志,贪婪地读起来。”“贪婪”的本义是贪得无厌。放到句子里怎么也说不通。引导学生想一想句子讲了什么,然后再思考“贪婪”的意思,就能领会这里的“贪婪”是不知满足,专心入迷的意思了。
5、同义词法。学生遇到不理解的词时,告诉学生找这个词的同义词,如“美丽”一词,它的同义词是好看,漂亮。等等。
读读文后习题中的词语,看看你用哪种方法可以理解词语的意思?自己试着理解,并交流。根据词语的理解,定字义。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一)、怎样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理解句子含义,指的是既要说出句子的表层意思,又要说出句子的深层意思。交流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
1、联系上下文,在语言情境中理解
2、把握文章中心,整体来理解。
3、抓住关键词语来揣摩句子意思。
结合生活事例或亲身感受加深理解句子含义。……
(二)、自主阅读诗歌,找找诗歌中难理解的句子。试着理解。
(三)、交流自己的理解,并说说是怎么理解句子含义的。《少年闰土》
(一)、如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课题扩充法: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
2、段意合并法: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大段的意思,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则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合并时,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
3、重点突出法:有些文章,重点部分十分突出,而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在其中。因此,只要抓住这个重点部分的段落大意,再加上一些必要的补充交代,全文的主要内容就归纳出来了。
4、句子摘录法: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成为全文大意。运用句子摘录法,有时候我们可以直接“抄”。
5、重点罗列法: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以叙事的文章为多,我们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往往可以抓住“六要素”,先罗列出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再加以整理成一段表达通顺的话。
(二)用较快速度默读课亠,然后填写闰土的奇闻趣事。试着用句子过程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三)选择《同步阅读》中的短文,试选用上述方法,概括内容。
三、自主阅读其它六篇文章,结合课后思考题深入阅读,并交流。第五课时:作文 教学目标:
1、学会审题,引导学生能根据提出的要求进行习作,清楚生动有条理地表达。
2、能在平时生活中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按照一定顺序记录下来,有详有略,表达真情实感。能写读后感和修改自己的作文。
复习重点:根据要求围绕一定的主题,选择合适的材料,展开生动的描写。复习难点:表达的丰富多样,内容的完整,感情的真挚。
一、回顾本学期作文重点
1、师:今天这节课要进行作文的复习,先请回忆一下这学期我们的书本作文内容有哪些?(可以借助书本)教师板书、归类。
第一次()难忘的一件事 话题作文《理想》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