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教学设计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过程与方法
1.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做实验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2.学习改变磁铁磁力大小的一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细致、有序地进行实验操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经历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做实验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明白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
【教学难点】具体、细致的指导学生做一个磁铁能吸多少个回形针的实验。【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4个——6个大小相等、磁力大小一样的环形磁铁,两个杯子(或其他支撑物),塑料尺、回形针、回形针制作的小钩、透明胶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不同形状的磁铁,下面我们来认一认,看谁最棒。(出示课件:条形磁铁、槽形磁铁、蹄形磁铁、圆形磁铁、环形磁铁、方形磁铁)
二、提出问题,进行猜测
1.这是一块环形磁体,它的磁力大小会变化吗?(不会,它的磁力大小是一定。)2.我们能改变一个磁铁的磁力大小吗?(不能,一个磁铁磁力大小是不变的。)
3.两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会变化吗?(会)如果磁力大小会变化,是增大还是减小呢?(增大)如果继续吸上磁铁,磁力还会怎样变化?(继续增大)
请同学们猜一猜,一块环形磁铁可以吸多少个回形针?两块呢?
三、四块呢(学生猜测,记录并交流。)
二、测量磁力,收集数据
1.你们猜得对不对呢?让我们来做这个实验。
2.实验器材摆在你们桌上,谁来告诉我该怎样做这个实验?(把两个杯子倒扣在桌上,在两个倒扣着的杯子上放上塑料尺,塑料尺上面放上环形磁铁,塑料尺下面吸上一个掰成钩状的回形针。逐个地在小钩上挂回形针,当小钩掉落时,记录小钩挂上的回形针的数量。)3.讲解实验步骤:把两个杯子倒扣在桌上,上面放上一把塑料尺,塑料尺下面挂上一个回形针,并把它掰开成钩形。
4.进行实验时要注意什么?(要一个一个地挂,要稳拿轻放,手不要触碰杯子和塑料尺,记录员要认真计数。)
实验时,为了公平比较磁力的大小,还要注意:(1)几个磁铁的磁力大小要相同。(2)测量磁力大小的方法要保持相同:放磁铁的塑料尺要相同,用同样的方法钩住回形针,使用同样大小的回形针等。
5.学生实验,并记录。
(1)教师演示并指导学生做一个磁铁能吸多少个回形针的实验。(注意提醒学生把回形针先挂在钩子上,再把小钩子往磁铁上吸。)
(2)指导填写记录表。
(3)学生继续实验。(提示学生,最好把实验用的第一个磁铁始终放在最底下,后吸上的磁铁依次往上叠,避免因磁铁磁力大小差别带来的误差。)
6.交流汇总。
三、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观察汇总表里的数据,我们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交流发现。(两个或多个环形磁铁吸在一起时,磁力会增大,但吸回形针的数量不成倍。)
2.我们先前的猜测对吗?(不对)
3.由此,我们可以推出什么结论?(两个或多个相同的环形磁铁吸在一起时,磁力会增大,但不是成倍增大。)
四、总结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2.如果把相互排斥的两个磁铁结合在一起,磁力大小又会怎样变化呢?请课后进行研究,并与大家及时交流。
3.磁铁还有很多形状,还有很多的组合方式,它们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变化吗?同学们课外可以选几种情况,去研究研究。
板书设计: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两块、多块→相吸→增大(不成倍)
第二篇:《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教学反思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五课。我在自己学校试讲了一次,在青云里学校正式
两次教学《磁力大小会变化吗》这一课,深有感触。
一、教学环节设计应符合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在第一次
教学中,引入课题《磁力大小会变化吗》后,安排了让学生说说两块磁铁怎样可以合在一起的环节。我的意图是让学生说出两块磁铁可以相同磁极捆在一起,也可以不同磁极吸合在一起,但很显然学生是没有理解我的意图,绕了很大一个圈子,最后还是由我自己说出这两种方法。这不但浪费了时间,更是把学生的思维与上一环节割裂开来,学生处于茫然的状态。在第二次教学中,引出课题后,我真接就让学生猜测你认为两块磁铁吸合在一起磁力大小会不会变化?这样就比较顺畅,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
测出一块磁铁磁力能吸几枚回形针的实验是本课的重点。在第一次教学中,我只是自己演示一块磁铁能吸几枚回形针,并向学生讲述了实验的注意点。接下来的环节中就是让学生做一块两块三块四块磁铁的磁力大小。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1、猜测不到位。由于学生年龄关系,他们还没有形成良好的猜测习惯。我的要求是在实验过程中,先猜测一块两块三块四块磁铁能吸几枚回形针,再进行实验。但是学生由于对实验非常好奇,急于动手,不少的小组都没有进行猜测。
2、实验操作不规范。尽管自己在演示的时候强调了实验要注意的问题,但在操作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以致于影响了实验的准确性。第二次教学,我针对出现的问题,把测量一块磁铁的磁力单独拿出来,让学生先来测量一块磁铁能吸几枚回形针,并进行汇报,在汇报时,并让学生说说实验要做成功,要注意什么。这样学生经过动手,就会明确实验的要求,更有利于以后实验的准确性。测量完一块磁铁的磁力大小后,我又让学生来猜测二块三块四块磁铁能吸几枚回形针,并进行记录,交流,这样就重视了学生的猜测,使学生的猜测不流于形式,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猜测能力。
二、实验指导要有效,切中 要害。
在这两次教学中,我都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实验的指导,通过自己的演示、讲解,力求让学生明确实验的要求和方法。但是课堂中所反映出来的情况却是不容乐观。发现学生在吸回形针时,并没有按照自己的方法都挂在钩子上,而是直接吸在尺子上,这样就出现了两块磁铁比三块磁铁吸的回形针还要多的情况。课后想想,自己在讲解要求时也强调了这一点,要用相同的方法挂回形针,学生怎么就不按要求来了呢?说明自己在实验指导中还不够细致,学生这方面还考虑地不够。这个实验一定要非常仔细,对于实验中的细节自己强调还不够,有时实验要求不光可以由老师说出,更可以让学生在动手以后自己得出,怎样才能让实验做成功。
三、要随时把 把握课堂动态,关注学生的学习,及时纠正错误。
这节课在四个班级都进行了教学,每个班级都出现了不同的情况。学生是活的,教案是死的,在教学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学生实验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一课,由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致使不少小组的实验数据失真,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最后只能由老师告诉,这是非常违背科学理念的。现在想想,当学生的实验数据出现问题时,可以让这一组学生上台来还原一遍他们组当时的实验方法,让全班学生帮他们找出问题所在,进行实实在在的科学教育。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暴露了自己在处理教材,实验指导及课堂应变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这是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这节课让学生充分地经历“直接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演示和分组实验——交流评价——得出结论”这一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在自己感知、体验的基础上理解科学概念。这节课的亮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开门见山提出问题,导 入课堂教学。体现了简约有效课堂的理念。我直接出示一块环形磁铁,问学生:“你能测出它的磁力大小吗?”我还直接提供一个实验装置,学生很快进入了测试一 块环形磁铁的实验,突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便学生集中精力思考问题,为下一个教学环节做好准备。学生明白了做实验至少要做三次或三次以上,也明白了用回 形针测试一块环形磁铁磁力大小的方法。接着我再拿出同型号的另一个磁铁,紧紧拽住学生的思维。问:“两个磁铁组合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怎样组合?” 学生上台展示了两块磁铁的组合方式。我引导学生把组合方式分成两类:相吸组合和相斥组合。我提问:“你怎么知道它们的磁力变大、变小还是不变呢?”学生知 道必须做实验进行验证。我要求学生说说这个实验怎么设计,把学生的思维展现出来,做这个实验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突出探究主题,凸显重点活动。创设充分实验探究的时空,让教学更有效。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课堂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教师在教学中要打消思想上的顾虑,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去说去做。四人小组合作分工,先根据两块磁铁相吸组合进行实验,先测试一块磁铁能吸引几个回形针,再把两块磁铁吸合在一起能吸引几个回形针,3块磁铁呢?吸合情况完成后,再进行相斥组合方式进行实验得出数据。在实验时,我 们要大胆放手,给足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放“活”学生手脚,让他们探究知识形成的过程。学生失败了,教师要鼓励他们查找原因,再次实验,以挖掘学生的聪 明才智,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只有经历了这样的过程,才会不断思索,不断动手、动脑、预测、反思,真正做到“在探究中学会探究。”
激发发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探究活动两种磁铁的不同组合方式引起磁力变化的实验,从思维的角度来说比一块一块不断叠加的方式思维难度更高,能具有挑战性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动手研究的欲望。同时研究过程中的实验操作更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协助与分析。学生分析实验数据也非常重要,我引导学生横着看,发现了什么?学 生从汇报的数据中,可以看出磁铁吸合数量增加,磁力会变大,但不是成倍增加的;反之,相斥的磁铁数量增加,磁力会变小。竖着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一块 磁铁吸引的回形针个数也不同,我就告诉大家不是同一块磁铁磁力大小也不一样。同时在不同的组合方法中每一种组合的磁力变化都是不一样的,并不完全如同书本 中1—4块磁铁叠加前期所产生的有一定的增加规律,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知欲望。
回顾整节课,老师为学生创造了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给了学生尽量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科学实验操作探究活动。整堂课学生探究的氛围浓郁,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增强了学生创新的意识。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教学反思
大乐安寨小学
王 园
第三篇: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教案(推荐)
教材分析: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是三下磁铁单元的第5课。主要引导学生研究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不会改变的问题,这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许多学生在以前自己的生活或游戏经历中已有变这样的经验,两块磁铁吸在一起磁力会大一点,但他们不曾通过科学的方法来研究验证过。本课的科学问题,顺应了学生的兴趣指向,对发展儿童的科学思维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课教材安排了两个主要的探究活动,第一个活动是:测量磁力,收集数据。学生在对问题作出猜测后,进行实验,获取数据。这个实验时间较长,需要耐心和细致。第二个活动是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这个活动建立在前一个活动的基础上,如果前一个活动中采集的数据不对,那么对数据的分析就更为重要了。实践证明,由于孩子的年龄特征、实验的操作难度,学生采集的数据与理论上存在较大差距,分析数据将是科学思维培养的一个重要阵地。教材最后,自然地引发出“把相互排斥的两个磁铁结合在一起,磁力大小又会怎样变化呢?”有了前面的研究作基础,这个问题学生可以在课外自己独立解决了。
本课教学希望学生通过以上的研究活动进一步认识磁铁之间是相互作用的,相互影响的。在研究中,学生经历:理清问题,进行猜测;测量磁力,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完整过程,是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好题材。这一课教学的知识基础是:第2课《磁铁有磁性》,知道磁铁具有磁性,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第3课《磁铁的两极》,知道磁铁具有两极,两个磁极的磁力最强,第4课《磁极的相互作用》,知道磁极与磁极的相互作用,知道磁铁具有异极相互吸引,同极相互排斥的规律。这一课在过程与方法层面的基础是:第3课《磁铁的两极》中已经历过问题——猜想——验证——结论,只是没有本课这么明显地指出来。在这一课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方法是:怎样测量各部分磁力的大小。学生通过简单实验,学习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这对三年级学生来说很重要,无法跨越。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变化。
·知道磁铁之间会相互影响,使磁力发生变化。
过程与方法: ·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做实验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理解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思想,试着对一些特殊的数据作出自己的推测和解释,学习初步的质疑。
·学习改变磁力的一些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细致、有序地进行实验操作的重要性。
·体会证据的重要性,学习用证据说话。
教学重点·提出问题,作出猜测,认真实验获取数据,学习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教学难点·有效数据的采集,对数据作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准备小组材料:每组4个大小相等、磁力大小一样的环形磁铁、回形针、实验记录表(装塑料盘),两
个杯子,薄的塑料直尺。
知识储备:磁铁有不同形状、第三课《磁铁的磁极》测量磁力的方法、磁铁的想到作用、磁力大就是吸铁本领
强,磁力小就是磁铁本领弱。
一、提出问题,作出猜想。
1、同学们,你看这是什么?
2、这可不是一个特殊的回形针,它还会做运动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它是怎么运动的。(实物投影)
3、原来是磁铁在帮助它呀,3、磁铁隔着这张纸能吸引回形针,隔着这把尺子,磁铁还能把回形针吸住吗?
4、我们来试一试,(放上一个回形针)还真的吸住了,原来磁铁还有这个本领呀!
5、你觉得它可以吸多少个回形针呢?(学生预测)
6、接下来这些回形针该怎么挂好呢?不同的方法,挂回形针的个数会一样吗?
7、为了方便研究,我们今天就采用其中的一种方法,将回形针的一边往外拉,看这就是一个——钩子,我们就将回形针挂在这个钩子上。
8、教师演示实验,边演示边讨论注意点。(小心轻放、掉了重新吸、试2—3次)
9、如果我过几分钟在再来试一试,会不会多吸几个呢?(不会)
10、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11、刚才我们说了,如果只有一块磁铁,它的磁力大小是(不会变化的),有没有办法让它的磁力发生变化呢?
12、(再放上去一个磁铁)你觉得他能放多少个回形针呢?为什么?
13、如果四块磁铁吸在一起,磁力还会怎么变?
14、我们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这个想法对不对现在还不知道,科学上我们称它叫“猜想”或“假设”,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我们刚才的猜想是什么吗?我们把我们的猜想认真地写下来。
二、验证猜想,测量磁力,收集数据。
1、有猜想就要有证明,我们怎么证明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呢?
2、我们怎样才能公平地比较出不同块数磁铁的磁力大小呢?
(讨论实验公平:回形针的大小相同,挂法相同(一个钩子),)
3、做这个实验,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课件—图片)
3、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
4、汇总实验数据,先完成的把数据统计到黑板上的大表里。
测量磁铁磁力大小的记录表组别
磁铁数量(块)
吸回形针数量(个)
三、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1、把你们组的实验和我们刚才的猜测对比一下,他们一样吗?
2、你有什么发现?
3、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
4、两块磁铁在一起还有一种情况是相互排斥,如果我们把两块相斥的环形磁铁强行组合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我们来试一试。
5、板书:磁力减小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同学们,研究到这里,你觉得磁力大小会变化吗?会怎样变化呢?
2、磁铁还有很多形状,比如条形磁铁,它的磁力变化情况是不是和环形磁铁一样呢?同学们可以课后在去试一试。
提出问题,进行猜测:
1、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玩磁铁。磁铁都有吸铁的本领,我们把它称为磁性。磁铁吸铁本来的大小称为磁力。
(在讲台上摆好实验装置,手拿一块环形磁铁)问:同学们,你知道这块磁铁的磁力有多大吗?具体点,它最多能吸引多少个回形针呢?
2、师:那就让我们通过实验的方法来找到答案吧。我们把尺子搭在杯子上,磁铁放在尺子这个圆圈的位置上,把一个回形针弯成小钩子,把回形针先挂在钩子上,再把小钩子往磁铁上吸,看看磁铁能不能吸住。我第一次可以挂几个回行针呢?为什么?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猜测,决定第一次挂的个数,如果少了,可以再一个一个的往上加,如果多了,可以一个一个的往下减。
3、(师演示)一个,两个„„
原来这块磁铁最多能吸 5个回形针。它的磁力还不小呢。
4、我们能改变一个磁铁的磁力大小吗?(不能,一个磁铁的磁力大小是不变的。板书)
5、如果在这块磁铁上再吸上一块同样的磁铁,最多吸引回形针的数量还一样吗?就是说,它的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出示课题: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出示ppt,三个问题)如果会的话,磁力是增大呢还是减小?把更多个环形磁铁相互吸引着重叠在一起(演示方法),它们的磁力又会怎样呢?想一想,要说说你为什么这么猜测。
请几个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测量磁力,收集数据:
1、为了检验我们的猜测到底是对还是错,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这个实验你会做吗?请一个学生讲述一下实验过程,其他同学补充。[通过学生复述实验方法和补充保障每个学生明白实验过程。]
3、对,基本上就是这样做。那么实验时,为了公平比较磁力的大小,你觉得要注意什么?(用一样的磁铁,用一样大小的回形针,一样的方法钩住回形针等)
(出示提示)
1、用一样的磁铁
2、用同样大小的回形针
3、同样的方法钩住回形针
4、用同一块尺子,磁铁在尺子上的位置最好不变
5、第二块磁铁吸在第一块磁铁上面,第三块吸在第二块上面„„
6、挂上最后一个后,吸不起来的那个不能算
7、测完一项之后及时记录
都明白了都明白了吗?让我们来看一下实验记录单。
4、我们可以先测出一块磁铁可以吸多少枚回形针,记录下来。做2块磁铁磁力大小的时候,我们先要猜测一下,可以比1块磁铁多吸或少吸多少回形针,填到猜测这一栏上。再实验操作,把实际操作的数据填到实际这一栏上。最后计算出二块磁铁比一块磁铁多吸了多少枚回针,再填到与前面磁铁比较这一栏上。完成了之后,再以同样的方法,做三块磁铁吸在一起时的磁力大小的实验。
2、学生实验,并记录。师巡回指导
3、(师示意实验结束)学生完善小组记录单。
三、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现在我们请几个小组报告一下你们的实验结果(学生报告实验结果,师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
2、请大家观察我们的实验数据。
一块磁铁上吸上另一块相同的磁铁后,磁力大小变化了吗?是增大还是减小?继续吸上磁铁,磁力是怎样变化的?
学生应该一致得出结论:一块磁铁上吸上别的磁铁后,磁力增强;继续吸上磁铁,磁力继续增强。
每次增加磁铁后,多吸回形针的数量,是不是和我们最初预计的一致?实际多吸数量比我们猜测的多还是少?这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实际磁铁吸回形针的数量不是成倍增加而是比预计的要少。磁铁增加越多,多吸回形针的数量越少。]
猜测:如果磁铁继续增加到5块,你能猜出能吸多少枚回形针吗?
四、总结延伸:
1、如果把相互排斥的两个磁铁结合在一起,磁力大小又会怎样变化呢?如果不用环行的磁铁,改成条形的或其他的磁铁,那结果又将如何呢?请课后进行研究,并与大家及时交流。
2、今天的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四篇:《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教学反思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教学反思
这是磁铁单元的第五课,属于本单元偏后的一课,同学们对磁铁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所以本科直接复习导入,直接出示一块环形磁铁,问同学们,这块环形磁铁怎样知道它的磁力大小,一部分同学没过一会就能想到,通过挂回形针来检测。于是马上出示自制的改良后的一次性塑料杯,作为实验小工具,解释用法,并请一位同学上来演示操作,请下面的同学看上面的同学挂回形针的方法和以前一样吗。要求演示的同学测量三次,结果取中数或众数。这一环节的目的一方面明确实验的方法(特别是挂回形针的方法),另一方面明确为了实验的准确性,测量三次是很有必要的,最后还打算要得出对于某一块磁铁来说磁力大小是不变的结论,但经过两个班级的教学活动下来,这样的设计要得出这个结论显然是牵强了,三次测量多少都有一两个回形针的差别,最后同学们还会因为这个差别而认为一个磁铁的磁力大小是会变的。最后只能问同学们,测量这块磁铁磁力大小会不会我今天测出来能挂6个,明天测出来能挂16个,从而将某块磁铁磁力大小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变化这个结论硬是给扭转过来。我想也许通过测试两块磁力大小不同的磁铁(比如一块条形一块环形,或一大一小),来得出不同的磁铁磁力大小会不一样,再得出某一块磁铁大小是固定的,这样的教学环节更加符合学生的思维,但这样做的话就要测量两块磁铁的磁力大小,每一块都测量三次的话就会花费很长时间。
根据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目标,这一课只要求同学们认识到几块磁铁组合在一起后磁力大小会变化就可以了,具体怎么样变化并没有要求。做实验前先请同学们预测下两块磁铁组合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变化吗?我们要怎样知道两块磁铁组合在一起有没有变化呢?(是一开始就测量两块磁铁组合在一起的磁力大小码?)
学生通过测试一块环形磁铁和两块磁铁相吸后的结果,分析9个小组的数据得到磁力大小会变化且是变大的。紧接着问出,是不是只要两块组合在一起就一定是变大的,并提醒同学们,只有这一种组合方式吗,于是同学们想到还可以并列,还可以相斥,于是我挑选其中的相斥的情况,再请一位同学上台来演示3次,结果发现磁力又会变小。最后总结,两块磁铁组合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变化,至于到底是变大还是变小要看具体怎样组合。由于每个同学材料袋中都有三块环形磁铁,所以要求同学们回家测试三块环形磁铁吸在一起时能吸回形针的结果。
通过两次的教学活动,发现有两个地方亟待改进,一个是在两块磁铁相吸的情况下,实验前应该先让同学们预测是怎么变化的,是变大还是变小,这样可以强化学生的实验前预测意识;另一个在实验前还应该让同学们说说有哪些注意点非常重要,一旦不注意就会怎样影响实验结果,这一环节也可以放在同学们测量完一块环形磁铁磁力大小时提出,这样同学们经过一次测试也有了真切实感。
第五篇:《磁力的大小会变化吗》教学反思
(1)
本次教研活动,组长给我们定了三下最后一个单元中的一课《磁力的大小会变化吗》,我们组内三个人同上这节课。拿到教学内容后,我首先思考这节课的定位,我想这是三年级的学生,也是刚接触科学,对于科学实验探究更是刚刚开始学习,所以这个阶段应该是在老师的“扶持”之下的学习。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教学设计中我比较详细地指导学生如何科学、公平的比较磁力大小的变化,课堂上化了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去发现如何做会使实验更公平。在这个不断挖掘,不断深入,然后不断清晰明确的引导过程中,使学生明白科学实验要科学、要规范,明白科学活动的特点。从起始阶段树立起严谨的实验态度。
从实际的课堂上反映,这样的设计引起了一部分学生积极地思考,同学们的发言也很精彩,但过于严谨也带来了拘谨,一部分学生也只能做个听众。但我想这只是开始,有了这一次的思索,积累了方法,以后遇到类似的实验,学生就会想到该从哪些方面去思考,使实验更加地科学,合理。我想这样的指导是有必要的,因为反思我们的课堂,我们会发现给予孩子思考的时间显得少了些,学生真正意义上是学习的主体并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所以我们时常会抱怨为什么孩子总不动脑筋,同一个问题变一变就不会了,讲过的题做到作业本又做错了……我想关键真的是我们的孩子去认真思考的时间太少了,他们学得很浮燥。
科学课堂上要给孩子们什么呢?要给予孩子思考的习惯。我们说做任何事情我们都要动脑筋。科学课更是如此,实验活动前,我们首先要让孩子们想想要怎么去做,怎样做才能保证实验的公平,正确。有了认真地思考后,再去做实验,学生就做到心中有数,就会控制影响实验正确性的其他因素,就会使实验的科学性提高。要给予孩子学习科学的兴趣。兴趣是孩子们学习的原动力,想想如果一节课上孩子们学得津津有味,意犹未尽,那么不但是课堂上他们的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甚至于课外孩子们也会利用课堂上所学,再去探索,自主研究。
要给予孩子怎样学习的指导,学习学习,学了之后干什么?我想学了之后,学生能内化成自己的能力,去学习新的东西。这节课中我结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以小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这个课题,在课内给予孩子详细地指导如何比较磁铁大小的变化,在课内学会实验前怎样思考注意点,怎样做这个实验,怎样分析得到的数据,在此基础上再提出课外小课题:把两块相斥的磁铁强行结合在一起,它们的磁力大小又会怎样变化呢?这是课内的延伸,有了课内相吸的两块磁铁结合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增大的实验结论后,学生自然也很想知道相斥的是怎样,这既是学生自身的需求,也是让学生进一步利用课堂上掌握的技能进行课外探索的好题材,还是检验学生课堂学习的好办法。
(2)
我带着一个理念:小学科学课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我带着几分激动,也带着一种平实走上了科学讲台,与孩子们共同经历了提出问题,猜测,测量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探究过程。我带着几分憧憬,与孩子们分享着科学研究的快乐。
在课堂设计的一些细节上工力还不够,心里还没有达到从容的境界。对科学学科的研究还需要往细、往深、往远发展。自身的语言修养、课堂应变能力、教学机智等很多方面都还需要向更高一点的目标努力。
我们的科学课是快乐的,是充满挑战的。我们应该更多地去了解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科学课。更多地给予孩子自主发展的舞台。
通过这次赛课,我重新认识着科学学科,重新认识着自己。痛苦的成长过后,心里的沉淀厚重了一些、坦然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