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全册教案
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下全册教案 第一课 我们要做雷锋时的好少年
[教学内容]
一、歌曲《我们要做雷锋时的好少年》
二、综合训练
三、欣赏 合唱《歌唱二小放牛郎》
[教学目的]
一、通过歌唱和欣赏合唱曲,让学生感受合唱艺术的魅力,教育学生热爱生活。
二、学习在气息控制下的快速音阶连贯唱法与八度大跳音程唱法。
[教材分析]
一 歌曲
歌曲《我们要做雷锋时的好少年》是我国著名作曲家李群创作的儿童歌曲。歌曲为二段体节构。第一部分是齐唱,共六个乐句,其中第一与第二乐句,第三与第四乐句,第五与第六乐句的节奏完全相同,使歌曲富于动力,给人以轻松明快的感觉,展示了少年儿童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
二 综合训练
发声练习曲是由三个乐句组成。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曲调的二度模进。三句旋律都是从音阶的前五个音上下级进后接以把度大条,八度大跳均有跳音记号,仅用LA发声,显的轻快、活泼。
三 欣赏
《歌唱二小放牛郎》作于抗日战争时期的1942年。采用了叙事歌曲体材,讲术一个动人的故事。这首叙事歌曲是在民间分节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很接近我国的民间小调,曲调优美动听,感情容量大,使人回味无穷,因而不觉单调乏味调乏味。使歌曲富有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
在教学时有感情的歌唱,选定正确的速度、力度,二声部演唱的准确与和谐。[教学难点]
综合训练的发声练习,演唱时要注意音乐的流畅与弹跳。
[教学构想]
教学时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首先要做好示范,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情简析]
通过欣赏和歌唱本课二首合唱歌曲,让学生感受合唱艺术的魅力,领悟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 学唱歌曲《我们要做雷锋时的好少年》
二 综合训练
[教学目的]
一 学唱歌曲曲调,并加入歌词。
二 做好综合训练的发生练习。
[教学重点]
加强二声部的练习与合作,可用乐器试奏,以加强对二声部音响的感觉,提高音准与谐和的效果。
[教学难点]
学生在演唱歌曲时,投入自己的感情,尽情的歌唱美好的生活。
[教具、教学媒体使用]
录音机、钢琴、教材。
[课型]
新授
[教学过程]
一 听音乐进教室。
二 师生问好歌。
三 总结上学期所学内容,概括本学期将要学习的内容。
四 发声练习
小黑板出示
五.学生齐读歌词。
提问学生:这首歌说了一件什麽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讲述歌曲的风格——稍快、活泼的
本歌是几几拍的?四分之三拍的含义是什麽?
4大体看一下歌曲的谱子,默打一下节奏,注意歌曲中的连音线。
听范唱
自己用竖笛吹奏歌曲。视唱歌曲。
加入歌词,演唱的时候注意三拍子的节奏——强弱弱。
六 做综合训练
注意气息的连惯性,以及气息的弹性。歌唱时腔体打开,发生自然。
七 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 歌曲的处理。
二 欣赏合唱《歌唱二小放牛郎》
[教学目的]
一 歌唱时常好歌曲的节奏,使圆舞曲的风格与歌曲的内容连结在一起,增强歌曲的艺术感染力。
二 欣赏歌曲时,要结合歌曲的历史背景,用心去感受,并能通过欣赏,说出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点]
学习在气息控制下的快速音阶连惯唱法。
[教学难点]
在欣赏合唱曲时候,要注意情感的体验。
[教具、教学媒体使用]
录音机、钢琴、教材
[课型]
综合
[教学过程]
一 听音乐进教室。
二 师生问好歌
三 声乐训练
小黑板出示
四 歌曲处理
先有感情的朗诵一遍歌词。
把握歌曲的风格,唱出歌曲的欢乐情。3 歌曲的和声部分正是歌曲的高潮,演唱时要加强气息的运用,使声音更有力度。
五 欣赏
1《歌唱二小放牛郎》——看谱齐唱
初步欣赏改编的合唱曲,感受合唱曲的艺术魅力。
重点复听三四五段的合唱,感受其变化、发展的强烈情绪。
完整的复听全曲。
六 总结下课
教学札记
第二课 转圆圈
[教学内容]
一 歌曲<<转圆圈>
二 综合训练
三 欣赏
<<阿玛勒俄>>---女生独唱
<<阿细跳月>>---民乐合奏
[教学要求]
一 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表现儿童嬉游的情景
二 按歌词写旋律,发展学生的思维创造能力.三 通过学唱和欣赏本课作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我国各族民歌,民间音乐的丰富多彩,激发他们热爱并学习我国的民族音乐.[教材分析]
一 歌曲<<转圆圈>>是一首彝族民歌,具有浓厚的民族情趣.撒尼 使云南部分地区彝族人的自称.不少撒尼民歌中以do re mi 为重要的组成音.独具特色.二 综合训练
综合训练为旋律写作练习,要求一首短歌最后一句歌词谱写旋律.三 欣赏 <<阿玛勒俄>>是流行于西藏拉萨等地区藏族传统歌舞”囊玛”中的歌曲段落.包涵歌曲的”囊玛”常为”引子—歌曲—舞曲”的结构形式.其中的歌曲旋律典雅,节奏舒展,与急速欢快的去段落形成鲜明的对比.2 <<阿细跳月>>,在一些节日或农闲的乐夜里,居住在我国云南弥勒西山的彝族阿细人,常常聚集在空旷的草地上和树林里举行民族传统舞会—跳月.参加条约的大都是些青年男女.[教学重点]
歌曲中应着重于歌曲的意境表现,把撒尼儿童在音色的月光下欢快的歌曲场景表现出来.[教学难点]
除变换拍子外,应注意唱好倚音与反复记号.[教学构想]
采用启发式,比如综合训练必须在视唱识谱的基础上,把现有的三句唱熟后,根据前三个乐句进行发展,可以推断出它的结束音是do.[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 学唱歌曲<<转圆圈>>
二 综合训练
[教学要求]
一 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表现彝族儿童嬉游的情景和欢快的情绪.二 按歌词写旋律,发展学生的创作思维能力.[教学重点]
歌曲四三拍与四四拍的变化个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师要加以引导,一边学生更快的掌握.[教具 媒体使用]
教材 录音机 钢琴
[课型] 新授
[教学过程]
一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二 师生问好歌
三 发声练习
小黑板出示
四 教授新歌 简介一下歌曲.齐读一下歌词,让学生了解歌曲要表达的是什麽.观察歌谱 提问 歌曲是什麽调的? 歌曲是几几拍的?歌曲的风格是什麽? 听范唱 出示节奏,先让同学自己打, 老师示范纠正,再让学生打节奏.各自用竖笛辅助识谱, 老师弹琴伴奏,学生轻生的唱谱.老师随时纠正.加入歌词,演唱 老师范.唱 学生一起唱,分组唱.五 综合训练
先看一下歌曲,把歌曲原型唱一下.(唱谱)
加入歌词演唱.3 提出要求为歌曲填写缺少了的旋律.4 老师可提示学生,课从已有了的旋律中找.5 找同学出示自己填写的旋律.6 从同学的练习中统一一个答案.一起唱.六 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 歌曲<<转圆圈>>的处理.二 欣赏
阿玛勒俄 阿细跳月
[教学要求]
一 通过学唱和欣赏本课作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我国各族民歌,民间音的丰富多彩.二 通过歌曲处理,掌握好二拍子与三拍子的节奏,能表现出孩子们在皎洁如银的月光下嬉戏游玩的快乐情景.[教学重点]
由于歌曲中速度的变化与延长音记号的运用,指挥将是统一歌声的重要手段.[教具 媒体使用]
教材 录音机 钢琴
[课型] 综合
[教学过程]
一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二 师生问好歌
三 发声练习
四 歌曲处理 首先把歌的节奏唱好.读歌词,体会歌的意境,应唱出儿童在月光下跳舞的景象.五 欣赏 提问:我们欣赏过那些少数民族的民歌? 欣赏<<阿玛勒俄>>.每段的结尾有和特点? 复听 再听时,可让学生随录音哼唱,使他们对藏族民歌的音调及风格有深刻的感受.欣赏<<阿细跳月>>.提问:乐曲的演奏形势是独奏还是合奏?你听到了什麽乐器再演奏? 再听一次.提问:乐曲旋律有那几个主要音组成?旋律有和特点? 分段欣赏,对乐曲作进一步的感受.复听<<阿细跳月>> 六 总结
第三课 土拔鼠
[教学内容]
一 歌曲<<土拔鼠>>
二 综合训练
三 欣赏 <<欢乐颂>>(重唱,合唱,管弦乐)
[教学要求]
一 启发学生运用柔和,连贯的歌声和悠长,平稳的气息.唱出各种主人公对图半数的爱怜,亲切的情感.二 初步接触三声部合唱,要求保持音准和节奏整齐.三 让学生在听与唱的实践中,感受两种调式的不同色彩.四 通过本课歌曲的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德国音乐大使贝多芬的生平和创作.[教材分析]
一 歌曲 <<土拔鼠>>
歌曲是贝多芬在1789年—1792年创作的歌曲之一.者收割是根据大诗人歌德同名诗而谱写的.当时人们又随身带土拔鼠到处流浪的习惯.者首歌曲表现了流浪者和土拔鼠相依为命的情景.二 综合训练
训练(一)中的(1)是一首合唱发声曲,是捷克作家德沃扎克<<第九交响曲>>中第二乐章的一个音乐主题,旋律优美,深情并带有忧伤情绪,抒发了作者祖国和家乡的思念之情.训练二是通过听与唱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和辨别大,小调式的不同色彩.三 欣赏
<<第九交响曲>>是德国伟大的作曲家贝多芬创作的,是世界音乐宝库中最宏伟的作品之一.贝多芬从1817年开始创作词曲.到一八二三年才完成.当着不骄想区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首次演出时,听众热烈的情绪如火山爆发,无法抑制.<<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创作生活的总结.他再者步不朽的作品种表现了自己曾说过的,我的艺术只应该为穷苦的人服务”的是全人类团结友爱的理想,表达出人民对和平,自由,平等的愿望.[教学重点]
综合训练一必须放在<<土拔鼠>>教学完成后进行,由学生自己打出音乐情绪及旋律进行上的共同特点,教师课作适当的启发指导.[教学难点]
六年级的部分学生将先后进入变声期,这是他们的声音不像以前那样明亮,高音唱不上去,有的学生声音变得有点哑,所以练声的时候应让他们轻声的唱,以减轻声音的负担.[教学构想]
视唱时,注意弱起的分节,分句.在分解分句处须用急吸换气.[学情简析]
对于处在变声期的孩子,教师要适当的想他们介绍一些嗓音保护的常识,解除他们不必要的顾虑.在歌唱是适当减少练唱的时间.[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 学习歌曲<<土拔鼠>>
二 做综合训练一 二.[教学要求] 学会演唱歌曲<<土拔鼠>> 会做综合训练一 二 ,初步接触三声部合唱,要求保持音准和节奏整齐.[教学重点]
在基本学会唱谱后,用小快板的速度来唱.[教具,及教学媒体使用]
教材 录音机 钢琴
[教学过程]
一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二 师生问好歌.三 发声练习
出示小黑板
四 教授新课
1简介一下歌曲,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听范唱的音乐,感受作品的风格.歌曲是几几拍的? 它的强弱规律是什麽? 齐读一下歌词,让学生说一下,歌曲应以什麽样的情绪去唱.老师弹琴,学生用轻声唱一下旋律.学生唱一下谱子,熟悉旋律.加词唱一下谱子.分组唱,比一比谁唱的好.五 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 歌曲<<土拔鼠>>的处理.二 欣赏<<欢乐颂>>(重唱合唱 管弦乐)---贝多芬
[教学要求]
一 引导学生用柔和,连贯的歌声和悠长,平稳的气息,唱出各种主人公对土拔鼠的爱怜,亲切的情感.二 通过欣赏曲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德国音乐大师贝多芬的生平和创作.[教学重点]
一 在听了欣赏曲后,要求学生辨别旋律重复变化,和声的色彩及重唱,合唱,管选乐队的不同音色,从而感受作品的气势,性格及情绪,并给学生将首合唱运用在交响作品里的意义.[教具,媒体使用]
教材 录音机 钢琴
[教学过程]
一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二 师生问好歌.三 发声训练
小黑板出示
四学习新课 复习一下欣赏过的贝多芬作品<<土耳其进行曲>> 初听一下<<欢乐颂>>的录音,让学生对征收乐曲有一初步的印象.出示贝多芬的肖像挂图,简介贝多芬的生平.在介绍时,尤其要突出贝多芬所具有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及精神和坚强的性格.讲一段小故事,是关于贝多芬的.视唱<<欢乐颂>>的旋律,熟悉音乐的主题.复听<<欢乐颂>>,完整的感受作品.五 总结下课 第四课 盼红军
[教学内容]
一 歌曲《盼红军》
二 综合训练
三 欣赏《二泉映月》——华严钧
[教学目的]
一 引导学生找出歌曲节奏的特点。
二 通过为歌词选择旋律的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 启发学生用学过的音乐表现手法,分析作品的感情变化和发展。
[教材分析]
一 歌曲
《盼红军》表现了四川人民期待红军早日到来解放家乡的殷切心情。此次各原名为采话,是流传于四川南平的小调.歌词采用传统的民歌手法,按一年的乐序和应时的花卉咏唱,使人们得到不少生产的知识.语言朴素简练,每段仅两段歌词.二 综合训练
通过过去几个学期的节奏,旋律写作练习,学生一处步掌握节奏.和选路的连接和发展的一般规律这学期要求将这些知识运用誉为歌词田旋律的练习中.写作时除注意旋律前后的通顺流畅,还要做到旋律音调,节奏和歌词的语调.三 欣赏
<<二泉映月>>种的二泉位于无锡会沙的著名风景地,天下第二泉,作者以二泉映月为主题,表现夜深人静,泉清乐冷的意境借景抒怀,用未完而深沉的音乐来表现人们在旧中国的痛苦和不平.[教学重点]
歌词的分析着眼在盼字上启发学生的情感,教育他们继承根据地人们盼亲人,用红军的好传统.[教学难点]
识谱视唱歌曲时应注意乐句的完整性,尤其是第三小结的若排气尝试要注意分句唱准确.[学情简析]
欣赏作品时,提高各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激发他们的自豪感和对民间音乐的热爱.[教学构想]
运用启发式,启发学生运用学过的音乐表现手法,结合对作者身世的了解,感受其中的情感变化和发展.[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 学习歌曲<<盼红军>>
二 综合训练
[教学要求]
一 引导学生用热情活泼的语言来表达各种人们
对子弟兵的深情厚意.二 通过综合训练的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力,并培养学生初步写作的能力.[教学重点]
乐曲每隔一小节都出现切分节奏,使流畅的旋律略带轻盈跳荡的感觉.[教学难点]
曲中每段的句末都采用一字多音的技巧拖腔,显得灵巧轻灵,在演唱时要注意.[教具,媒体使用]教材,录音机,钢琴.[课型]新授 [教学过程]
一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二 师生问好歌.三 发声练习
小黑板出示
四 学习新歌
简介一下歌曲<<盼红军>>
说一下人民为什麽盼望红军的到来,为什麽如此的拥护红军.听范唱.说一下歌曲的风格是什麽.给你的感觉是什麽.4 大家齐读一下歌词,让学生说一下歌曲的大体意思.五 大家先用竖笛试奏一下歌曲.教师弹钢琴学生轻生的唱谱子 教学生自己视唱一下谱子,老师提问学生.学生唱一下歌词,听老师的伴奏轻轻的唱.大声的把四段完整的唱一下 让学生加入表演,一部分上台表演,一部分用歌伴唱
六 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 处理歌曲 <<盼红军>>
二 欣赏 <<二泉映月>>---二胡独奏
[教学目的] 一 启发学生运用所学过的音乐表现手法,结合对作者—华彦钧的身世了解,简单分析作品<<二泉映月>>的情感变化.[教学重点]
识谱视唱时,竹一切分节奏及乐句的完整性,尤其是第三乐句的弱拍起唱时分句要准确.[教学难点]
歌词的分析着眼于在盼字上启发学生的情感.教育他们继承根据地人民盼亲人,拥红军的好传统.[教具,教学媒体使用]
教材,录音机 钢琴
[教学过程]
一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二 师生问好歌.三 发声练习
出示小黑板
四 <<欣赏>> 在黑板上出事第一乐段的主题音乐.便欣赏主题的每个乐句,边讲解分析 分段欣赏,尤其是重点欣赏乐曲的第五部分,让学生感受作者运用旋律变化,和重复及力度对比等表现手法,新城乐曲的高潮.完整的欣赏全曲,提高和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及对民间音乐的热爱.五 总结下课
教学札记
第五课 走向太阳
[教学内容]
一 歌曲<<燃烧的火炬>>
二 综合训练
三 欣赏 <>(钢琴独奏曲)----肖邦
[教学要求]
一 用进行曲的风格,朝气蓬勃的歌声,歌颂英雄赖宁及少年儿童们学习英雄的决心.二 在教师辅导下,运用医学过的写作知识为短小歌词谱曲,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三 通过欣赏和介绍,使学生对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的创作和爱国主义精神有概略的了解.[教材分析]
一 歌曲<<燃烧的火炬>>是1900年全国掀起学习少年英雄赖宁活动中创作的一首较为儿童们爱唱的歌曲.歌曲以”燃烧的火炬”一词概括并比喻赖宁的光辉形象,给人一醒目的启示.歌曲采用进行曲的题材,贴切的表现全国少年儿童在学习赖宁活动中的朝气蓬勃.二 综合训练
1综合训练一和弦音响感觉的听辨.训练的要求是感受其明亮还是暗淡?因此,不作理性的讲解.将歌词谱诚一首完整的歌,是自三年级起进行音乐创作的一个比较难的练习.但是这一练习并不是要求学生有多麽高深的写作技巧,二是加强参与意识,发展学生的音乐思维,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这才是旋律写作练习真正目的.[教学重点]
进行曲的速度是表现进行曲风格的首要因素,必须把握准.[教学难点]
综合训练中将歌词谱成一首完整的歌,是音乐创作的一个比较难的练习.[教学构想]
教学时要求学生先熟悉歌词内容,从而确定歌曲的情绪.[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 歌曲<<燃烧的火炬>>
二 综合训练
[教学要求]
一 学会演唱歌曲,用进行曲的风格,朝气蓬勃的歌声演唱.二 通过欣赏和介绍,使学生对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的创作和爱国主义精神有所了解.[教学重点]
强调四四拍的节拍感,唱好每一小节第一拍的强拍.[教具 媒体使用]
教材 录音机 钢琴
[课型] 新授
[教学过程]
一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二 师生问好歌
三 发声训练
出示小黑板
四 教授新歌 介绍歌曲创作背景.听范唱.提问:歌曲的风格是什麽? 几几拍? 齐读歌词提问:歌曲要表达的是什麽? 老师弹琴,学生用噜音唱旋律.学生自己唱谱子,可用竖笛帮助.学生一同唱曲,老师伴奏.加入歌词,老师纠正范唱.五综合训练
看要求.2 按顺序弹奏(老师要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
综合训练二 先读歌词,体会其中的意思.4 添入旋律.六 总结下课
课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 歌曲<<燃烧的火炬>>的处理
二 欣赏<>(钢琴独奏曲)
[教学要求]
一 唱出歌曲的风格,进行曲的风格,歌颂英雄少年赖宁的英雄的事迹.二 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肖邦的创作和它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
欣赏时引导学生从情绪和意境方面去展开想象与联想,开拓其思维活动.[教具 媒体使用]
教材 录音机 钢琴
[课型]
综合
[教学过程]
一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二 师生问好歌
三 发声训练
小黑板出示
四 歌曲处理 进行曲的风格必须把握准.强调四四拍的节拍感,唱好每小节第一拍的强拍.二段体的两个层次在情绪的对比,发展,统一上的表现.铿锵有力的一音一字的咬字吐字.五 欣赏 介绍作者,作品背景.初听音乐.提示乐曲中的情绪表现有关的细节,如后半拍三连音,伴奏音型,第一与第二部分的对比,第三部分的再现等.逐步提高对乐曲的欣赏能力.讲述肖邦的一段小故事,是同学加深对作者的了解.六 总结下课
第六课 我爱沙滩 我爱大海
[教学内容]
一 歌曲 <<我爱沙滩,我爱大海>>
二 综合训练
三 欣赏 <<大海>>---选自民族交响音画<<水之声>>(民乐合奏曲)
[教学要求]
一指导学生对歌曲的旋律,节奏进行简单的分析,并选择和运用适当的速度,力度,音色及歌唱技巧来表现热爱祖国大自然,热爱生活的丰富情感.二 通过书写,视唱的活动,复习学过的调号和加深对我国民族调式的认识.三 通过感受乐曲塑造的大海宏伟壮阔的印象,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民族乐曲的热爱及了解民族乐器丰富的表现力.[教材分析]
一 歌曲
<<我爱沙滩,我爱大海>>是一首两段体结构的少年儿童合唱歌曲.第一段的歌词展示了祖国美丽的海滩风光.音乐旋律生动及表达了海波起落,浪花飞溅的情景及孩子们喜不自胜的欢呼与赞美.第二段为二声部合唱,其结构灵活,句幅自由.歌曲的前后乐段中都有以休止符隔开的一字多音处,是表示亲切,强调的语气,要求做到流畅自如.再力度上宜根据歌词的内容和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张弛作适当的变化.二 综合训练 训练(一)通过从一个音开始,按照不同调号的要求顺序作唱名的排列而构成三种我国民族调式的五声音阶.2 训练(二)是按歌词谱写旋律的练习,写作内容扩大为一个乐句,音乐发展的可能性更多,通过这一练习,进一步促进学生的音乐思维.三 欣赏
<<大海>>是一首朴实自然,逼真而有生动的从不同角度塑造,描写海的秀美,辽阔,壮观的民族器乐作品.[教学重点]
歌曲演唱要表达少年儿童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童年的留恋,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教学难点]
要求学生用自己掌握的旋律,速度,力度,音色等音乐要素
去表现歌曲的内容和情感.[教学构想]
结合学生对大海的语言描述,在心中描画大海美丽的景色.以便更好的表达歌曲的意境.[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 歌曲<<我爱沙滩,我爱大海>>
二 综合训练
[教学要求]
一 学会演唱歌曲,唱准歌曲的节奏,速度.二 学会为歌词谱曲.[教学重点]
在歌曲处理上,为了表达少年儿童们的喜悦之情,宜对重复的音型作力度对比处理.[教学难点]
二声部合唱均是平行三度与四度,在唱之前要作些听唱.[教具 媒体使用]
教材 录音机 钢琴
[课型] 新授
[教学过程]
一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二 师生问好歌
三 发声练习
四 教授新歌
介绍一下新歌.2 听一下范唱,思考歌曲的风格是什麽?
出示练习的节奏.先各自打,4 让同学起来打节奏,老师纠正示范.5 看歌曲 提问:一歌升号的调是什麽调? 歌曲为几几拍?
齐读歌词,问一下歌曲表达的是什麽意思.7 学生听老师的伴奏,轻声的用噜音唱出歌曲的旋律.8 学生各自唱谱子,9齐唱谱子.加入歌词 老师纠正示范.五 综合训练 先看一下要求.从指定的音开始,按顺序写出音.综合训练二 先观察所给的旋律,节拍, 看一下歌词表达的是什麽.根据旋律的特点和作品的风格天如旋律.六 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 歌曲<<我爱沙滩,我爱大海>>的处理
二 欣赏<<大海>>----选自民族交响音画<<水之声>>
[教学要求]
一 歌唱时用心去体会.用恰当的歌唱技巧来表现热爱祖国大自然,热爱生活的丰富情感.[教学重点]
在演唱形式上除齐唱,合唱外,还可处理成领唱,伴唱与合唱.[教具 媒体使用]
教材 录音机 钢琴
[课型]
综合课
[教学过程]
一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二 师生问好歌
三 欣赏<<大海>>
四 先介绍<<大海>>的创作背景,作品的特点.乐曲融音响造型与抒情为一体,在描绘谁的千姿百态时,抒发了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初听第四乐章<<大海>>.提问:乐曲用什麽民族乐器来表现海水的涛声? 再听<<大海>>.引导学生分辨乐曲的层次及变化,发展.复听后,讨论对乐曲的感受,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民族器乐曲的热爱.五 总结下课
第七课、天地之间的歌
教学内容]
一 歌曲<<天地之间的歌>>
二 综合训练
三 欣赏<<红旗颂>>(管线乐曲)
[教学要求]
一 启发学生用轻快的歌声,表达少年儿童们在探索科学知识时的乐观情绪.二 练习三声部合唱,并运用力度的变化加强音乐的表现力.三 感受乐曲<<红旗颂>>的宏伟气势,体验调性转换和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在作品表现中所起的作用.[教材分析]
一 歌曲<<天地之间的歌>>是一部反映少年儿童学科技的电视系列片<<天地之间>>的主题歌.他以轻快的节奏,活泼的旋律,表达了儿童们探索科学,揭开天地之间,万物神奇奥秘的迫切心情及其乐观的精神.二 综合训练 三声不得发声练习曲包含三个语句,逐句模进,形象的表达了”天天在长高”的词.练习时应辅以力度的增强,生动的表现”茁壮成长”的含义.综合训练二的图上画有11件管弦乐队的乐器.三 欣赏
<<红旗颂>>是一手表提醒管弦乐序曲.由著名作曲家吕其明作于1965年.全曲为再现的三步结构作品开始由三只小号奏出以<<国歌>>前奏为素材的雄壮宏伟的引子,随后由四支圆号吹奏,再由长号和大号奏出<<国歌>>首句音调.[教学重点]
歌曲<<天地之间的歌>>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首歌曲,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进行.[教学难点]
视唱三声部发声练习曲的旋律,四小节换一口气,注意声部之间的均衡和协调.[教学构想]
以学生为主体,无论是视谱还是歌曲处理,应让学生自己进行,教师在关键的地方略加提示.[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 歌曲<<天地之间的歌>>
二 综合训练
[教学要求]
一 启发学生用轻快,活泼的歌声.表达少年儿童们在探索科学知识时的快乐情绪.二 练习三声部合唱,并运用力度的变化加强音乐的表现力.[教学重点]
歌曲应唱出活泼的风格,表达少年儿童对科学的热爱,对祖国的热爱.[教具 媒体使用]
教材 录音机 钢琴
[课型] 新授
[教学过程]
一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二 师生问好歌
三 发声练习
四 教授新歌 介绍一下歌曲.听范唱,学生思考:歌曲的风格是什麽? 齐读歌词,感受歌曲要表达的是什麽 观察谱子 提问:歌曲的牌号是什麽?表示什麽? 学生自己视谱演唱,可用竖笛帮助 老师谈音乐,学生跟音乐唱谱子.老师范唱谱子.学生一同唱谱子,老师纠正.加入歌词,老师范唱.学生各自唱歌词.学生跟老师的音乐唱歌词.注意唱准节拍,音准.五 综合训练 先观察练习题.三声部的发声练习曲包含三个乐曲.练习时应付一力度的增强,生动的表现”茁壮”成长的含义.综合讯二的图上画有11件管弦乐队的乐器,途中按编号分别为:长笛,大管,小号.长号,圆号,三角铁,钹,定音鼓,竖琴,大提琴,低音提琴.六 总结下课
课后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一 歌曲<<天地之间的歌>>的处理.二 欣赏<<红旗颂>>(管线乐曲)
[教学要求]
一 让学生用心去体会歌曲,唱出歌曲的风格,唱出歌曲的灵魂.二 通过欣赏,感受作品的宏伟气势,体验调性的转换和力度,速度,乐器音色等音乐要素在作品表现中所起的作用.[教学重点]
感受绚丽多彩的配器,和声,转调等表现手法,使舒展,宽广的主体音调的乐思得到深化与发展.[教具 媒体使用]
教材 录音机 钢琴
[课型] 综合
[教学过程]
一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二 师生问好歌
三 发声练习
四 欣赏 欣赏前,课从复习过去所学过的<<国歌>>而引入本教材内容.初听全曲.复听引子与尾声.再听全曲.提问: 在乐曲中是否听到由一个反复出现,并用各种乐器加以变奏的宽广的旋律.这一宽广的旋律就是本乐曲的主题---歌颂红旗.全办事谱哼唱主题音调,加深对这一颂歌音调的感受与了解.让学生听辨这一主题音调在不同的调性上出现时的效果,使他们从感性上认识转调的意义.复听乐曲的第一部分.复听乐曲的第二部分.复听乐曲的再现----第三部分 复听全曲
五 总结下课
第二篇: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全册
第二学期 六年级音乐科教学教案
第一课 青春放歌(三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歌唱祖国》 教学目标:
一、通过学唱《歌唱祖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通过教唱歌曲、用口风琴吹奏歌曲,培养学生控制力度变化及用气息支持歌唱、演奏的能力。
二、通过讲解音乐知识、分析歌曲,让学生初步掌握分析二段体及三段体歌曲的方法。教学重点:掌握歌曲的情绪及演奏方法。
教学难点:对歌曲情绪的处理及对个别节奏的掌握。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口风琴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有条件可配合国庆典礼的录象,让学生感受我国繁荣、蒸蒸日上的新面貌,激起学生爱国之情。
三、新授教学:
1、先请同学演唱该曲。
2、完整欣赏歌曲,找出同学演唱所存在的问题:如节奏或情绪等。
3、学习歌曲A:师示范演唱歌曲。B:生跟琴视唱歌曲。C:学生完整演唱歌曲。D:师及时纠正。(1)这首歌曲中带附点的节奏型(板书),学生容易唱成不带附点的节奏型,这样对歌曲的艺术形象很有影响,因此,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节奏型在这首歌曲中艺术表现力的优劣是很必要的。(2)歌中一字多音的地方,学生应唱的坚定有力、富有感染力。如:“祖国” “家乡” “人民”。(3)要正确掌握歌曲的速度 复习演唱,并练习歌曲中存在的容易出错的附点节奏和休止符节奏,为学习歌曲做铺垫。E:听音乐完整练习演唱歌曲。F:处理歌曲的感情 :第一乐段同时也是第三乐段:雄壮有力,而且平稳流畅。第二乐段:节奏舒展平稳,旋律优美流畅,形成一种浩浩荡荡、昂首挺胸、阔步前进的气势。
4、巩固训练,掌握歌曲 分组比赛,看那一组唱的既有感情又准确,看哪一组能较多地、正确的指出其他组的优缺点。
四、音乐知识
1、二段体A + B
2、三段体A + B + A 或 A + B + C例:《歌唱祖国》 A + B + A
五、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表演《拉起手》 教学目标:
1、在演唱与欣赏活动中感受、体验青春的气息,激励学生珍惜青春年华。
2、能够依据《拉起手》的节奏、旋律特点,理解歌曲的情绪,并用热情、欢快、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二声部歌曲。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口风琴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学唱歌曲《拉起手》
1、以聆听前奏导入:《拉起手》是一首颇具时代特点和青春朝气的少年儿童歌曲。其歌词非常简洁,鲜明的表达了和平、友谊、团结的主题。
2、播放歌曲录音范唱。
3、问:歌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4、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5、再次聆听范唱,各个声部的学生分别熟悉各自的旋律。
6、学生用口风琴自行学习各自的歌谱:歌曲中出现的连续切分节奏必须让学生掌握准确。
7、各声部分别吹奏各自的旋律,之后针对吹奏中所存在的问题,师生进行交流、解决。
8、合奏歌曲,依然注意声部间音量的和谐,提醒学生用控制气息的方法来控制音量;其二,带着感情吹奏。
9、为歌曲画上换气记号,继续学习有规律、有气息支持的演唱。
10、各声部完整清唱歌曲旋律,注意保持正确的演唱方法。
11、完整合唱歌曲旋律。
12、带入歌词完整演唱:用热情、欢快、有弹性的声音。
三、律动表现歌曲从以下节奏中选出适合歌曲情绪的节奏,用拍手、捻指、跺脚等形式为歌曲伴奏: 1、2/4 x| x 0 || 2、2/4 x|x
四、课堂小结
五、结束课堂
-| x-||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飞来的花掰》 教学目标:
1、能表达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2、认真聆听两首欣赏歌曲,比较两首歌曲在演唱力度、速度、情绪、意境等方面的异同。教学重点:从歌曲的学习中能表达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教学难点:旋律中的大跳音程要唱准。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环节聆听《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体会歌中的情感。
三、学唱新歌
1、初次聆听作品
2、请一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要求:从同学的朗读中再次感受作品的情绪。
3、带领学生用“MU”哼唱旋律,老师用手势引导学生,注意旋律线的走向及歌曲中大跳的音程演唱。
4、随琴轻声视唱旋律。
5、在边唱中找出自己感觉较难的地方,师生通过交流讨论一起解决。
6、学生完整清唱歌曲。
7、随伴奏完整演唱歌曲。
8、歌曲处理:注意从情感的启发,渲染去体会作品所赋予的感情。
四、拓展活动:
1、教师:你们知道为什么要为教师规定一个节日?教师节这一天你们准备做点什么?你能为大家讲一个你身边的老师最另你感动的故事吗?你最喜欢什么样的老 师?
2、学生活动:与同学一起讨论,互相启发、提示,发表见解。
3、播放录音:《飞来的花瓣》(合唱),认真聆听,感受作品的意境。
4、学生活动: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谈一谈欣赏后的体会。
5、师生互动:老师要结合自己的成长过程,向学生讲一个自己当老师的故事、或自己老师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共鸣,深刻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
6、学生再次听录音,认真聆听,进一步思考并感受作品的力度、速度、情绪、情感的对比变化。再次感受歌曲的旋律美、歌词美、演唱形式美、风格美。
7、生活动:展示才艺,为老师唱一首心中的歌,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热爱与祝福。
五、课堂小结:主要以老师小结为主。
六、结束课堂
第二课 亚洲弦歌 教学目标:
1、在演唱和欣赏活动中,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世界多元音乐文化。
2、学会演唱日本歌曲《邮递马车》,体会歌曲的欢快情绪,并能用较快的速度来演唱歌曲。
3、聆听印度歌曲《摇篮曲》和科威特歌曲《运动会开幕曲》,领会这两首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
4、了解一些代表性亚洲民间乐器,并能听辨这些乐器的音色。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歌曲中改变正常重音的节拍。
2、唱好歌曲中的变化音级。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第一课时
一、请学生帮老师来寄信,由此引出课题《邮递马车》,(多媒体课件展示很久以前的邮递马车图片,了解邮递马车。)二.模唱练习:(传“信”游戏,为学唱歌曲作铺垫)跟琴模唱要求分男女声接唱,表现马车奔驰向前的情景。三.歌曲教学:
(一)听听说说:
首先引导学生欣赏歌曲《邮递马车》,说说感受,试着分析歌曲的音乐要素和表现手法。师简介歌曲:这首由日本著名作曲家古关裕而写的歌谣情绪欢快。在期待着好消息的牧场年轻人听来,每天来一趟的邮递马车的马蹄声是多么清脆悦耳,于是充满希望的嘹亮歌声油然 而起。歌曲中“啦啦啦”的衬词段落活泼、快乐、象年轻人跳动着的心那样起伏不停。这首歌在日本已传唱三十年,从七十年代起就在我国逐渐传播开来。
(二):利用白板听听动动。
再次播放歌曲《邮递马车》,让生跟着老师随音乐拍节奏律动
(三)听听唱唱:
1.复听歌曲范唱,再次感受歌曲的力度、速度、节奏、旋律。重点引导学生听辩歌曲中的变化音级。
2.指导学生用‘LU’来跟琴哼唱旋律,然后指导学生模唱歌曲,师及时纠正咬字与音准。(加强歌曲中的变化音级)
3.让学生找难点句,师及时帮助解决难点。(即歌曲中的变化音级的教唱)4.指导学生完整地跟琴声演唱歌曲。
(四)、唱唱演演:
1.让学生说说怎么来演唱好歌曲,哪些地方需怎样地处理演唱?
2.让学生结合歌曲的情绪,理解年轻人远离家乡盼望看到亲人来信的心情,从情感启发学生唱好歌曲。
3、如:指导学生简单分乐段,然后区分用怎么样的声音及速度演唱比较合适?请学生开展讨论,得出答案。
4、指导学生能音准、清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体验歌词的内容及所表达的欢快情绪。
5、引导学生跟着录音伴奏唱一唱。
6、指导学生分两组,一组选用适合的打击小乐器表现马蹄声响,并随音乐按节奏敲击伴奏,一组同学演唱歌曲。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邮递马车》
二、欣赏印度歌曲《摇篮曲》
1、初听,感受印度歌曲特有的风格。
2、简介印度歌曲的特点:歌舞在印度电影中占有重要地位,几乎每部影片都穿插绚丽多姿、优美动听的歌舞场面。电影《两亩地》反映了印度贫苦农民的生活遭遇。印度音乐是建立在印度独特的、与西欧古典音乐不同的音乐要素基础上。
3、复听,学生思考,这首歌曲可以分几个部分?
4、再次聆听,对比每部分有什么区别。
5、完整聆听,在老师的带领下,跟着音乐做几个带有印度风格的动作。
三、小结。
第三课时
一、欣赏科威特音乐《运动会开幕曲》
1、以聆听前奏导入。
2、播放乐曲录音。
3、问:乐曲表现了什么内容?
4、讨论并回答问题。
5、这首乐曲具有哪个国家民族音乐风格?
二、聆听亚洲民间器乐曲片段
1、师介绍这几首乐曲片段背景及其风格特点。《拉贾斯坦民间音乐》是印度北方的著名民间音乐,多表现思念家乡亲人的情绪及勇敢顽强的精神。
2、播放乐曲。
3、问:音乐的风格特点。
4、师生小结。
第三课 Do Re Mi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Do Re Mi》,从中体验并表现学习歌曲的快乐。
2、在学唱简谱和歌词的过程中认识七个音符,并能准确演唱歌曲尽量背唱歌曲。教学重点:体验并表现学唱七个音符和歌曲的快乐。教学难点:唱准简谱中有升号和降号的音。教学准备: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由1、2、3、4、5、6、7七个音符进行发声练习。
二、观看美国影片《音乐之声》中《Do Re Mi》歌曲的视频
(一)简介音乐剧《音乐之声》:有一部曾获得过奥斯卡奖的音乐电影《音乐之声》是罗杰斯代表作之一。,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在一座古老的修道院里,有一位叫玛丽亚的年轻修女,她性格活泼、美丽善良,喜欢唱歌,会弹吉它。应聘到一位退役的海军上校家当家庭教师,上校的七个孩子很调皮、每次家庭老师都会被他们气走,玛丽亚是他们的第十二位老师,教孩子们从学唱“Do、Re、Mi”开始,在游戏中学会了唱歌,懂得了七个音符能创造出美妙音乐的魔力。她用爱心与音乐和七个失去母亲的孩子成为了好朋友,玛丽亚教会了孩子许多歌曲,使他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并得到慈母般的温暖。《Do Re Mi》是该剧中著名唱段之一。
(二)视听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视频初听歌曲
1、设问:我们来看看玛利亚是怎样教这些孩子们学会唱歌的?(每个音符都有一个小故事)
2、师:恩,玛利亚真厉害,把枯燥的七个音符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让这些调皮不爱学习的孩子在游戏和歌声中很快学会唱这七个音符了,我们想不想也跟着玛利亚用这个有趣的方法一起来学一学?
3、观看视频,学生跟着视频一起哼唱。
(三)学唱歌曲《Do Re Mi》
1、学生自己视唱简谱。
2、教师领唱,学生跟琴视唱简谱。
3、教师提醒注意附点节奏及变化音的音准,教师分句教学进行简谱范唱,学生跟琴模唱练习。
4、全体跟琴唱简谱。
5、教师范唱歌词。
6、教师领唱,学生跟琴学唱歌词,注意音高、音准、节奏。
7、学生填入歌词完整地演唱。
8、富有弹性的演唱。学生跟音乐唱一遍,再跟伴奏音乐唱一遍。(注意表现歌曲感情
9、脱离歌谱,看“Do Re Mi Fa So La Ti”表进行集体背唱。
(四)表现歌曲《Do Re Mi》
1、分组合作表现歌曲:(1)全体分为七个小组,分别演唱“Do、Re、Mi、Fa、So、La、Ti”七句歌词,最后一句全体唱。(唱的过程中教师及时指导,进行评价和鼓励)
(2)请一排七人合作演唱歌曲(横排、竖排各请一组)。
(3)边听音乐边教师临时指定,每人一句演唱,最后一句集体完成演唱。
(4)小组互评
2、个人演唱歌曲
(1)分别请两位同学(一男一女)进行个人演唱。(2)师生评价。
3、集体演唱
(五)再次观赏电影片断,聆听完整的歌曲《Do Re Mi》并进行集体演唱
(六)课堂小结:玛利亚把每个音的唱名编成不同的故事教给孩子们,使音乐学习变得活泼有趣。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将“多、来、咪、发、梭、拉、梯”这个音阶深深地印在脑中。由于将音名编成故事来学,使得学习音乐变得轻松、愉快了。谢谢玛利亚老师给我们带来了这么一首简单好听又好学的歌。
第四课 黄河之滨 教学目标:
一、能够积极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喜欢黄河地区的民歌及民间音乐,并乐于了解其音乐文化。
二、能够用不同的力度、速度及情感演唱《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并能给这首歌曲设计一种演唱形式。
三、聆听女声合唱《看秧歌》,感受、体验歌曲欢快、活泼、风趣幽默的音乐情绪以及山西民歌的地方特点。
四、聆听河北吹歌《小放驴》及板胡独奏《大起板》,能够听辨管子、唢呐、板胡的音色,感受、体验《小放驴》那风趣、泼辣的音乐情绪及河北民间音乐的地方特点,感受、体验《大起板》那热情、奔放的音乐情绪及河南民间音乐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学习歌曲 听赏乐曲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看过《铁道游击队》这部影片吗?能说说这部影片的主要内容吗? 学生做影片的简单介绍
聆听歌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边听边想:歌曲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听歌曲,用笔在书上划分部分,并做记录
学习歌曲
再次听范唱,学生在心里跟着唱 跟着老师一起学习歌曲
放录音,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自由地学习老师巡逻指导唱得不好的地方 学生和老师一起跟着录音演唱歌曲 跟着伴奏演唱歌曲 歌曲分析与处理
歌曲的第一、三乐段歌词和旋律基本上相同,演唱时要注意把握民歌的风格,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和较深的气息演唱。歌曲第二段要用弹性的声音和充沛的感情来演唱,其中“就像钢刀插入敌人的胸膛,打得鬼子魂飞胆丧”最能表现中国人民爱憎分明的感情。分角色演唱:请学生给歌曲设计演唱形式,按自己设计的方式来演唱,四至八人合作。
第二课时
师生问好:大家听过山西的秧歌吗?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根据山西祁太秧歌改编的女声合唱曲。它以叙事的口吻及风趣幽默的音乐风格,表现了山西人民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精神面貌。
让学生初听歌曲,边听边想: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三部分)
分析:第一段歌词为第一部分,第二、三段歌词为第二部分,第四段歌词为第三部分。第一、三部分基本上是相同的,只是在结束部分有所区别。这两部分的旋律基本上保留了原民歌的原始素材,但改编者给它配上了合唱。第二部分旋律,在原民歌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展变化。
学生与老师一起欣赏分析
欣赏《小放驴》是一首在河北广为流传的民间乐曲。体裁属于河北吹歌。初听:边听边想:乐曲表现了什么?
分析:乐曲的主体部分,具有浓郁的河北民歌风格,它豪爽奔放,歌唱性很强。从结构上看,它采用了起、承、转、合的形式
复听,学生跟着想象
小结
第三课时
师生问好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板胡独奏曲《大起板》。《大起板》是根据“河南曲子”中的《小调大起板》改编而成的板胡独奏曲,《大起板》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将河南人民那种热情奔放、豪爽粗旷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请学生边听边想,乐曲分为几个部分?
分析:乐曲的第一个段落带有河南曲子的典型特征:使用了常用的典型音调,具有敲锣打鼓的节奏特点,采用对答呼应及句幅逐步增大的方式。从音乐情绪上看,它给人的印象是热情奔放的。乐曲的第二段落与第一个段落形成明显的对比。它频繁地变换节奏,采用跳动的节奏,在调性上进行对比,从而造成一种欢快、跳跃的音乐情绪。乐曲的第三段落音区移高、速度加快,重现了热情奔放的音乐情绪
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分析乐曲
复听
第五课 火车印象 教学目标:
一、能对以“火车”为题的音乐作品产生学习兴趣,乐于进一步体会音乐作品风格上的差异,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对火车极其他现代交通工具的印象。
二、能够在学习运用歌曲中表情记号的基础上,以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火车来了》。记住并能解释什么是变拍子。
三、欣赏《凯皮拉的小火车》和《太平洋123》,能够感受,体验节奏、速度、力度、旋律、音色等变化在表现音乐上的作用,并能以语言或者动作等形式对音乐做出反应。
教学重难点:
一.学习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
二.欣赏乐曲,让学生充分体会乐曲的力度、速度、旋律、音色等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民歌《火车来了》
——背景: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将铁路修建到边疆——新疆,是一件大喜事。它大大地加强了同内地的联系,促进了新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歌曲表达了新疆各族人民以兴高采烈的心情欢迎火车开进新疆的场景和对党的歌颂,正如歌词所说的:“共产党带来好时光,幸福日子万年长”。
——学习歌曲,先听范唱,边听边想:乐曲是几拍子的?你听得出乐曲带有新疆风格吗? ——学生听歌曲,思考问题 ——学习歌词
——学生自由地学习歌词 ——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学习旋律,跟着老师的琴来演唱旋律 ——反复演唱
——学生自己分四人小组演唱旋律 ——学生跟着老师的琴来演唱旋律 ——学习歌曲,词曲结合
——轻轻地和老师一起学习歌曲,词曲结合,跟着老师的琴把三段歌词结合起来演唱 ——跟着磁带伴奏演唱歌曲 ——处理歌曲:让学生划出强弱记号 ——听录音,学生模仿歌曲中的强弱 ——问:歌曲的强弱代表什么呢? ——代表火车渐渐远去 ——学生跟琴模仿 ——小结 ——师生再见
第二课时 ——师生问好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首巴西的音乐作品《凯皮拉的小火车》。
——简介:是巴西作曲家创作的,作者吸收了巴西民族音乐要素,如悠长的民歌旋律,大小调式交替特点,切分音及巴西的民族乐器:巴西铃鼓、响葫芦、卡巴萨等,运用多种表现手段,借鉴巴赫风格,以管弦乐的这种形式,创作了这首乐曲。
——欣赏乐曲,边听边想:你对乐曲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乐曲是否把你带上了穿越山野的一次火车旅行?你是否注意了音乐的节奏和音响?
——学生边听边想,听完后四人小组讨论 ——师提问,生发挥
——你知道什么是“凯皮拉”吗?这首乐曲的风格有哪些与众不同?你知道它是哪国文化的作品?
——学生学习后回答老师
——你可以在地图上找到巴西吗?(出示世界地图)——学生找
——作曲家是在哪一年创作的这部作品?巴西当时的情况怎样?作曲家使用了哪些方法表现了巴西农场的小火车?(学生通过自己准备的资料回答老师)
——你可以边听边唱音乐中的旋律吗?(学生与老师一起跟着旋律哼一哼)
——这首歌曲的情绪是因乘火车而快乐的,还是因沉重劳动而忧伤的?为什么?农场的人喜欢火车吗?
——学生面对老师提出的一连串的问题,通过再次地欣赏,进行讨论
——音乐中有哪些节奏令你感觉十分独特?与你听过的美洲、非洲、欧洲的音乐节奏、美国的流行音乐有相同之处吗?
——这首作品,作曲家真是描写火车运行和火车乘坐人的心情的吗? ——学生带着老师的问题再次讨论 ——小结 ——师生再见
第三课时 ——师生问好
——复习歌曲《火车来了》 ——欣赏《太平洋231》
——简单介绍作者:奥涅格,瑞士作曲家。音乐具有强烈的个性,他的创作手法和音乐语言大胆而自由,在和声色彩上受法国先锋派的影响,在流派上属于新古典主义。他认为自己“既不是多调性派、无调性派、也不是十二音技法派”。
——音乐作品分析:
管弦乐《太平洋231》是奥涅格于1923年创作的交响三部曲中的第一部,1924年5月8日首演于巴黎歌剧院,听众反映强烈,被称作是20世纪20年代现代派的最新作品。“太平洋231”是当时蒸汽机车中一种先进的大型火车头,因其每边共有以2+3+1组合而成的6个车轮而得名。奥涅格特别钟爱火车头,他曾说:“如同别人爱马一样,我始终热爱火车头。对我来说火车头简直是有生命的„„”
——初听,边听边想:你通过欣赏,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再听,边听边想:你能把乐曲中的具有代表性的节奏写出来吗? ——你能根据火车的速度把节奏排一排顺序吗? ——复听,对三部写火车的作品进行比较
——你乘坐过火车吗?说一说你第一次坐火车的印象。把你搜集到的有关火车的音乐、诗歌、舞蹈、图片、照片和模型介绍给大家。
——小结 ——师生再见
第六课 美妙的音乐 教学目标:
一、能用饱满、有力、较有弹性的声音演唱《一二三四歌》,知道这首歌的音乐体裁,愿意参与这首歌的编创活动。
二、喜欢聆听、演唱本课的三首歌曲,乐于了解音乐与人的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愿意参加班级音乐会的活动。
三、聆听《致音乐》和《美妙的琴声》,关注歌曲的内容、旋律、伴奏及结构形式,能够记住其主要的旋律。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演唱歌曲,体会军营歌曲的气势
2、听赏国外著名作曲家的歌曲,感受古典乐的韵味。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用具:教科书、录音机、磁带
第一课时
1、师生问好
2、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一二三四歌》
3、介绍作者: 臧云飞,作曲家。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作曲。创作歌曲有《珠穆朗玛》、《当兵的人》、《一二三四歌》、《女兵》、《三百六十五个祝福》等军队歌曲。
4、听范唱,边听边想: 你能听着歌曲,想想部队里的生活是怎样的吗?歌曲的情绪怎样?(学生听,然后举手发言)学习歌曲,再听歌曲,边听边在心里跟着歌曲哼一哼旋律。
很多同学都会唱这首歌曲,请大家跟着录音轻声地演唱,老师纠正不对的地方 指导:(唱到高音的时候,请同学们用假声来演唱)请大家跟着歌曲的伴奏,大声地用圆润地声音来演唱歌曲。
5、分小组,最多不超过八个人排练歌曲,要求:声音圆润,有不同的演唱形式,唱出歌曲的情绪,要求加上动作。
6、小结 师生再见
第二课时
一、师生问好: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浪漫派作曲家—舒伯特。
二、1、介绍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父亲是教师,自幼随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1808年开始,在维也纳皇家教堂唱诗班任歌童并开始学习作曲。1813年,在其父亲任教的学校任音乐老师,同时从事作曲。1818年辞去教师职务,专心从事作曲。因穷困潦倒、疾病缠身,一度依赖友人资助为生。后来,曾在宫廷任教几年。1828年,因伤寒病逝世。
2、介绍《致音乐》的由来:19世纪初,德国诗人肖贝尔写了一首《致音乐》的诗。这首诗的第一段内容,阐述了音乐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赶走了心中的忧郁乃至生活给自己的打击。这段诗的内容,与法国作家罗兰的体验是那样的一致。他说:“当我生病的时候,莫扎特悦耳的音调,好象情人似的,在枕畔看护我„„”当舒伯特读到这首诗后,对起颇感兴趣,于是谱写了《致音乐》这首艺术歌曲。
三、学习歌曲
1、聆听歌曲,边听边带着老师对作者与歌曲的介绍展开想象,你想到了什么?
2、学习旋律,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把旋律唱一唱,学生自己唱旋律。
3、学习歌词
4、请同学们用朗读诗歌的声音来有感情地把歌词朗读一次
5、词曲结合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跟着录音机边听边在心里面演唱歌曲 请同学们用轻轻地声音来演唱歌曲 老师指导唱得不对的地方
用悠扬、动听圆润地声音来演唱歌曲
6、学生自由组合,对本歌曲进行展示 展示评价
7、小结 师生再见 第三课时
一、师生问好
1、今天的音乐课是非常轻松的一节音乐课,因为我想带大家去欣赏一首非常幽默的乐曲,这首乐曲不仅有钢琴独奏的版本还有女高音演唱的版本。
2、是什么呢?你听听:播放《幽默曲》
这是非常著名的乐曲,我们今天欣赏的是德沃夏克的《幽默曲》,以歌唱的形式来命名的名字叫《美妙的音乐》
二、介绍作者:
1、捷克作曲家,自幼接触民间音乐,初步学会演奏小提琴和管风琴。代表作品有:《E小调第九(自新大陆)交响曲》等。
2、音乐分析:
幽默曲是一种风趣、愉悦的小型器乐曲。这种乐曲以节奏鲜明、旋律短小为特色,旋律的歌唱性较强。
3、再听: 本歌曲分为几段? 学生听,分为三段 分段欣赏,第一段:
本段运用了什么节奏型最多?(附点节奏最多)
4、第二段:
本段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带人们进入一种耐人寻味的意境之中)
5、第三段: 和第一段有区别吗? 再完整地欣赏全曲。第七课 行花街
教材版本: 《走进音乐世界》第一册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活动了解广东人民过年的风俗民情,体验行花街愉悦的情感,初步激发学生热爱广东地域音乐文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采用情景式的教学方法,歌唱与器乐结合的学习方式,通过趣味性的唱游和评价活动,引导学生唱会、唱好歌曲。
3、知识与技能目标:用少量方言、用美好的声音演唱歌曲《行花街》,并感受歌曲的音乐风格。
教学重点: 用优美的歌声演唱歌曲《行花街》。教学难点: 学习广东方言、体验音乐风格。教学过程:
一、唱游导入
以广州童谣《点虫虫》作为背景音乐,进行唱游活动。
【教学设想:通过广州童谣的唱游活动,激发学生对本次教学活动的兴趣,初步感受广州音乐的风格。】
二、感知歌曲情绪
1、聆听音乐,观看花市,初步感受《行花街》的音乐情绪
【教学设想:让学生在视频欣赏中,走进广州的花市,切身感受逛花市的喜悦。】
2、老师范唱全曲,进一步体验歌曲
【教学设想:通过教师的范唱,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及演绎风格。】
3、欣赏全曲,做律动
【教学设想:通过老师带做动作,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歌曲的风格及表现内容。】
三、体验广东方言的韵味
1、在对比教学活动中体验广东方言及旋律的特点
(1)年仨晚,行花街<年三十晚、逛花市>(2)妈妈笑,爸爸喜<妈妈笑,爸爸高兴>(3)睇唔晒<看不完>(4)拣唔晒<选不完> 【教学设想:以“手偶”载体,通过师生的游戏互动,解决歌曲中的广东方言,并运用语调的高低特点带动学习旋律。】
2、听全曲,辨方言
3、小结:这是一首由广州话和普通话结合起来演唱的具有广州地方特色的歌曲,它的名字叫做“行花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唱这首好听的歌。
【教学设想:在学好歌曲方言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了解歌曲的表现形式。】
四、通过模唱,初步演唱歌曲第一段
学生跟老师模唱,初步学会演唱歌曲第一段
【教学设想: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通过老师带唱的方式教会学生演唱歌曲。】
五、感受歌曲音乐风格
1、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广东音乐的灵魂乐器——高音二胡
2、听高音二胡演奏歌曲《行花街》,感受感受广东音乐的风格
3、随伴奏,哼唱第一段旋律
【教学设想:通过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了解广东音乐的特点,并与已学的知识构建实践的桥梁。】
六、在音乐活动中进一步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第一段
1、分句教学,进一步唱准音,唱好音色
(1)“年仨晚,行花街”
(个别演唱、问答式演唱、加双响筒伴奏)
(2)“黄花大呀,红花鲜,千朵万朵,睇唔晒”
(观看花的视频)(加动作、加釵)
(3)“迎春花放,满街排”(加动作,加双响筒伴奏)
(4)“这朵红花鲜,那朵黄花大”(学生对唱、加动作、加鼓)
2、全曲进行歌表演
【教学设想: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认知规律,让学生自主掌握歌曲的演唱。】
七、自主学唱歌曲第二段
1、听歌曲第二段
2、老师带读歌词
3、跟钢琴,唱第二段
【教学设想:在歌曲第一段学习的基础上,以半扶半放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歌曲第二段的演唱。】
八、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1、跟钢琴,唱全曲
2、综合表演,唱全曲
【教学设想:整体演唱歌曲,在表演唱中,让学生更进一步综合表现歌曲。】
九、创设情境演唱全曲
学生分角色,模拟表演逛花市的情景
【教学设想:为学生创设广州花市的情境,让学生在综合展示的同时,体验逛花市的喜悦。】
结束语:让我们记住今天的课堂,记住广州的花市,别忘了有空的时候,一定要来广州“行花街”。
第三篇:人音版六年级上册全册音乐教案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全册音乐教案
桥下六小
李银双
第一课 芬芳茉莉 教学内容分析:
“弘扬民族音乐”是新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本课的教学内容以江浙民间音乐《茉莉花》为主题,向学生展示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独特的,丰富多样的色彩与风貌,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 教学目标:
1、接触多首以?茉莉花?为题的音乐作品,能够从中认识到以?茉莉花?为代表的中国民歌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进一步收集并了解影响民歌变异的多种因素。
2、能够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来演唱根据《茉莉花》改编的合唱,并能够背唱一段歌词。
3、欣赏《图兰朵特》中的《东边升起月亮》、三首我国不同地区的《茉莉花》及合唱,能够听辨并能用语言文字表述出他们在情感、风格上的差异。
4、能用不同表演形式表现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茉莉花》,每个学生都在其中承担任务。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用欣赏茉莉花清新、小巧的心情演唱歌曲。
2、聆听不同地区的《茉莉花》,享受不同风格带来不同的感受。教具准备:光碟、多媒体设备、风琴。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1、2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歌曲《茉莉花》、欣赏《东边升起月亮》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演唱歌曲《茉莉花》对我国的民族音乐的表现能力和音乐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2.通过为旋律画小节线和为歌词配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及兴趣.3、从外国人唱《茉莉花》引发学生自豪感,从而更加认真得去感受歌曲的优美。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和演唱歌曲《茉莉花》对我国的民族音乐的表现能力和音乐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教学课时:本部分拟用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导语:
我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沙漠中的楼兰国有一位美丽动人的公主,名叫图兰多,但也很残酷。据说她给来自各国的求婚者提了个条件,能回答出她提的三个问题,就可以娶她,并赢得皇位,但如果答不出,就得被砍头。因此很多人包括国外的王子死在了她的刀下。有个鞑靼国王子也被图兰多的美貌打动,决心不顾一切要娶到图兰多,对图兰多提出的三个问题,对答如流,终于获胜,可图兰多仍不甘心。这时,王子倒慷慨地来帮她,请她在天亮之前能猜中他的名字,他就情愿象没有猜中图兰多的谜语那样,被处死刑。此夜,全城无人入睡,百姓和僧侣们都在向月神祈祷,希望图兰多诚服,从此结束杀戮。月亮出来了,僧侣的祈祷乐响起
2、茉莉花的旋律响起
或许就是这动人的音乐感化了美丽残酷的公主。终于她良心发现,从此改邪归正。音乐的魅力在这一时刻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这首曲子大家在哪里听过?有谁能哼唱两句给大家听听?
3、复听《东边升起月亮》
三、欣赏《茉莉花》与活动
1、历史简介 在中国,这首歌更是历史悠久。谁来把大屏幕中次连贯成一句话介绍给大家。(据史料记载,《茉莉花》最早发源于江苏扬州,大概是明朝时期,原来的歌名是《鲜花调》。)
2、听旋律
老师今天带来一样乐器,认识吗?(对了)这叫二胡,是我国的民族乐器。民族歌曲,就要用我们的民族乐器来演奏才能体现它的韵味。下面就请大家来听一听用二胡演奏出的《茉莉花》。
让生听一段,看学生状态,“抓住”听得入神的同学:“老师发现有些同学听得很入神,老师也一样,快要被着美妙的旋律陶醉了。你们能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达你们的感受吗?比如说,用手来表示听到的旋律的高低起伏。” 教师示范,再放第二遍。
3、原版的茉莉花(屏幕显示歌词)
先在江苏地区广泛传唱,清朝时期定名为《茉莉花》。一起听一听,边听边留意一下歌词,看看歌词是怎样赞美茉莉花的。(出示歌词、播放黑鸭子演唱的茉莉花。2-3段之间过门提示学生唱一唱)
学生回答问题:
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真的有这么香吗?我们一起来切身体会一下。(喷洒空气清新剂)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真的那么白吗?老师这里有几张照片一起来看看(播放照片)
茉莉花亦称“茉莉”,为复瓣小白花,小巧玲珑,清香四溢,素洁光润,仿佛刻玉雕琼。该花原产印度、印尼、菲律宾等国。早在宋代传入我国。
自明代起,扬州已有少量茉莉引进种植,但大批种植至少始于清光绪初年。
4、新版《茉莉花》
民歌总是在人们的传唱过程中不断发生着变化。茉莉花小巧玲珑,以它名字命名的歌曲在经过多年的传唱之后,也发生了变化。变得更加短小精致,也更加易学易唱。可以说就是几岁的孩童也时常将它挂在嘴边。(播放新版《茉莉花》
5、屏幕出现两首歌的旋律(简短的一句)。学生对比,知道的确发生了变化。
6、师生互动,说说茉莉花歌里一直唱茉莉花好,其实茉莉花并不仅仅可以用来观赏,你们知道茉莉花还有什么用吗?(泡茶、入药、做成工艺品等)
7、学唱《茉莉花》
今天能和大家一起,看花、品茶、听歌,老师非常高兴。大家觉得呢?这自古阿,高兴时必当高歌一曲。老师有个提议,不如我们一起来唱一唱这首《茉莉花》如何?
四、教师小结
总结歌曲内涵茉莉花在我国历史悠久,这首民歌轻盈活泼,淳朴优美,婉转流畅,短小精致,易唱易记,表达了人们爱花、惜花、护花,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情感,既积极健康,又储蓄柔美。
小结点题
今天,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关于《茉莉花》的内容,尤其是它在世界音乐史上的地位。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
(学生总结:感到骄傲自豪)
教师接:是呀,老师也想起一句话--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们更应该将这首经久不衰的佳作永远创唱下去。
第3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茉莉花》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茉莉花〉,使学生近一步了解茉莉花的美丽,并能通过优美、抒情的歌声表现出来。
2、指导学生熟练演唱,并能背唱
3、通过演唱、欣赏等活动感受不同版本的茉莉花中所包含的文化。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用舒展,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去过哪?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看过影片之后猜一猜我们到了哪里?
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二、放录像
同学回答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
三、师:背景音乐有没有注意到?
师:今天我们一起到江南水乡走一走,共同学习并演绎这首江苏民歌〈茉莉花〉
四、歌曲学唱
1、听录音--------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A、欢快活跃B、亲切抒情
2、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A、婉转细腻柔美B、粗犷豪放抒情
3、歌曲表现了青年姑娘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歌曲表面上是在表现年轻姑娘既想摘花又怕挨骂的天真神态,实质上是在表现青年男女之间的纯洁感情。
4、唱歌谱
就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把歌谱唱一唱(出示歌谱)学生分三组唱,第一组先慢唱,然后恢复原速。
5、歌曲教唱
师:这么动听的旋律配上美妙的歌词一定更好听 a)放录象(学生听)b)学生跟唱(多唱几遍)划拍唱-----难点纠正:
把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容易出现的错误纠正过来。并告诉学生一字多音是江南民歌的一个特点。
6、放开声音唱一唱。
7、完整有感情的演唱。
师: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茉莉花唱的更美?每一句怎么处理?(1)学生自己试着唱一唱
(2)教师可提示:从速度、力度和演唱方法上有什么想法?
(3)学生把每一句都试唱出来,说出为什么这样处理,全体在试唱,教师指导。
(4)按照同学们处理的方法大家一起感受演唱。(放录音)
五、欣赏与拓展
1、《茉莉花》是首民歌流传于全国各地,奇歌词基本相同或者大同小异,旋律上既有相同的因素,由尤其独特的地方特色,从而鲜明的表现了民歌的变异性。还有的把它改变成了器乐曲。
2、创编动作
请同学们自己为歌曲编动作
3、拓展
师:我们加一种唱法:轮唱(1)练习轮唱(2)清唱
(3)放录音请同学唱第一段,全体起立唱第二段。
六、教师总结,师生再见.说说这节课学习后的快乐之处是什么? 第4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三首不同地区的《茉莉花》,感受不同的风格 教学目标:
1、接触多首以“茉莉花”为题的音乐作品,能够从中认识到以“茉莉花”为代表的中国民歌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2、通过欣赏,让学生乐于进一步搜集并了解影响民歌变异的多种因素。教学重点:感受不同地区的歌曲《茉莉花》。
教学难点:能够听辨并能用语言表述出它们在情感上、风格上的差异。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民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统一题材的作品在不同的地区会有什么样的区别呢?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东北、河北,看看那里的茉莉花开得怎么样。
二、欣赏东北民歌《茉莉花》
1.师播放东北民歌《茉莉花》,设问: A歌曲在速度和力度上有什么特点?
B音乐的风格与东北人的性格有什么样的关系
C与江苏民歌《茉莉花》相比,歌词、旋律方面有何异同的地方? 2.小组讨论:
歌词基本相同,旋律变化比较大,显出东北人开朗的性格和音乐风格特点。3.师简介东北民歌《茉莉花》:
辽宁海城的《茉莉花》旋律进行中的大跳明显增多,衬词的处理也显出东北二人转的特点。
4.生学唱东北民歌《茉莉花》,感受二人转版的《茉莉花》。
三、欣赏河北民歌《茉莉花》
1.师播放河北民歌《茉莉花》,设问:
与江苏民歌《茉莉花》相比,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2.生交流:
旋律中加入了升“sol”和升“do”等音符,显现出北方爽朗和明快的音乐风格特点。
3.师简介河北民歌《茉莉花》:
河北南皮民歌《茉莉花》在旋律中保留了江苏民歌《茉莉花》中的一些主要因素、起始音也相近似。歌词的变化使歌曲融入较多的叙事说唱性特征。
4.师用听唱法指导学生演唱河北民歌《茉莉花》的旋律。
四、小结。
师播放三首不同地区的《茉莉花》,让学生辨别是哪个地区的歌曲。第二课 悠扬民歌
教材分析:民歌是一切音乐创作的源泉。本课以“悠扬民歌”这一人文主题命名,所选取的内容为根据民歌改编或以民歌音调为创作素材的作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聆听与学唱、分析与比较、编创与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感受和体验民歌的特点与魅力,从而加深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迪克西岛》是一首根据美国民歌改编的,由短笛、口哨与乐队演奏的乐曲,主要是结合本课的知识与技能内容,为认识短笛而安排,也是小学阶段介绍的最后一件西洋乐器;管弦乐曲《小河淌水》,是以云南的同名民歌为素材,运用绚丽多彩的管弦乐色彩,把人们带入朦胧月夜之中,这部作品,属于当代经典之作。聆听这部作品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管弦乐的表现力,也为下一课西洋乐器分类和乐队组成及排列等一系列的学习作铺垫。
《妈妈格桑拉》是藏族风格特点的歌曲,抒情优美;《赶圩归来啊哩哩》是彝族风格特点的歌曲,活泼热情,这两首歌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便于学生接受和演唱的角度,将《赶圩归来啊哩哩》做了适度删减,选取了最经舆的片段让学生演唱。通过学唱与编创表演等实践活动,进一步积累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学习经验
教学目标:
1、能记住乐曲《小河淌水》的主题旋律,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乐曲与声乐曲的不同感受。
2、聆听乐曲《迪克西岛》,感受乐曲悠然自得的情绪,认识并听辨出短笛持音色。
3、能用深情、饱满的声音背唱歌曲《妈妈格桑拉》,并能以边唱边跳舞蹈的形式表达自己祝福妈妈幸福之情。
4、能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感受歌曲欢乐、喜悦的情绪,并能与同伴用多种形式表演。教学重点:能用深情、饱满的声音背唱歌曲《妈妈格桑拉》,并能以边唱边跳舞蹈的形式表达自己祝福妈妈幸福之情。
教学难点:感受和体验民歌的特点与魅力,从而加深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1课时 妈妈格桑拉 教学内容:聆听妈妈格桑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旧歌,通过让生谈藏族风土人情,引入对歌曲《妈妈格桑拉》的学习。
二、新课教学。
1、视唱全歌乐曲,生跟着教师的琴声哼唱旋律,说说是哪个地区的民歌。
2、播放歌曲的音乐,让生寻找与之共同的音调,从而导入歌曲的学习。
3、初听歌曲,理解情感。
(1)教师介绍歌名的含义。妈妈格桑拉的意思是指妈妈幸福。
(2)初听歌曲,理解歌曲的情感。歌曲是反映妈妈的幸福,还是祝愿妈妈幸福?生从歌词、情绪、速度上谈谈自己对歌名的理解。
4、学唱歌曲,体验情感。(1)跟琴学唱歌曲旋律。
(2)带着对妈妈的深情祝愿,再唱歌谱。(3)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学唱歌曲。
(4)合唱部分通过分小组、分乐句自主学唱,各分声部都熟练地演唱后再合成。
(5)对比聆听齐唱、合唱和领唱、合唱的不同效果。
三、全课小结。
1、师生共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小组、师生、生生互评。第2课时 小河淌水
教学内容:聆听《小河淌水》,学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目标:
1、聆听三个《小河淌水》的不同版本片段,对比它们的异同点。
2、学会演唱《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全班齐唱《妈妈格桑拉》。
二、新课教学;
1、聆听三个《小河淌水》的不同版本片段,对比它们;
2、简介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意;(1)教师简单介绍歌曲;(2)学生跟着音乐哼唱歌曲的第一乐句;
3、完整聆听乐曲,引导学生从音色与器乐的表现形式;(1)你听到乐曲有哪些乐器演奏?;(2)管弦乐队与钢琴演奏、人声演唱相比,你认为哪;
4、教师简单介绍管弦乐及作者;
5、再次完整聆听乐曲
二、新课教学。
1、聆听三个《小河淌水》的不同版本片段,对比它们的异同点。
2、简介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意境。(1)教师简单介绍歌曲。
(2)学生跟着音乐哼唱歌曲的第一乐句。由于单调高,注意保护嗓子,通过哼唱,加深对旋律的熟悉与记忆。
3、完整聆听乐曲,引导学生从音色与器乐的表现形式上谈谈对乐曲的感受。(1)你听到乐曲有哪些乐器演奏?
(2)管弦乐队与钢琴演奏、人声演唱相比,你认为哪一种表现形式在表达歌曲的意境、感情上更细腻、更丰富?
4、教师简单介绍管弦乐及作者。
5、再次完整聆听乐曲。
6、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1)简介歌曲的创作背景。(2)学唱歌曲,体验歌曲情绪。(3)为歌曲伴奏,表现歌曲情绪。
(4)用多种表现形式表演歌曲,渲染歌曲气氛。
三、全课小结。
1、师生共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小组、师生、生生互评。第3课时 迪克西岛
教学内容:聆听乐曲《迪克西岛》,学吹竖笛《箫》。教学目标:
1、感受乐曲悠然自得的情绪,认识并听出短笛的单色。
2、学习竖笛的吹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竖笛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听乐曲《口哨与小狗》,边听边随着音乐的节拍做律动,并模拟吹着口哨与小狗散步情景。
二、新课教学。
1、初听乐曲《迪克西岛》片段,在律动自然导入乐曲的聆听,听后议一议: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它与《口哨与小狗》在音色和情绪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2、再听乐曲第一部分,认识短笛,记住短笛的音色。(1)乐曲除了有口哨吹奏外,你还听到什么乐器在演奏?
(2)出示短笛的图片或实物,认识短笛的形状、音色特点及演奏姿势。(3)听辨乐曲中短笛和口哨的音色,并用动作表达。
3、完整聆听乐曲,听出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复。
4、教学生学吹竖笛。
三、全课小结。
1、师生共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2、小组、师生、生生互评。第3课 美丽的童话 教材分析:
在童年时代,童话故事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带给孩子新奇,让他们充满遐想。本课以“美丽童话”为主题,是与之前的“童趣”、“童年”、“童心”、“童年的音乐”等同一系列,也是童年主题的深化和延续。围绕着这一主题,本课选取的四首中外作品,有童话色彩的歌曲,还有童话故事音乐。旨在将学生带人音乐童话之中,让学生在童话世界里感受与体验音乐的魅力,在音乐中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与积极的生活态度。
教学目标:
1、听出《波斯市场》各主题出现的先后顺序及主题国的主奏乐器,能随着音乐用?xx x?的节奏来表现主题团中的铃鼓声。
2、聆听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哼唱并记住?扫帚拎水?的主题,知道节奏、速度、力度与主题情绪的变化之间的关系。与同伴一起根据音乐片段编创音乐短剧并表演。
3、能自信地用行进速度与风格演唱歌曲《木偶兵进行曲》。
4、能用连贯、柔和的声音演唱《月亮姐姐快下来》,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表达热 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5、认识?西洋乐器分类
(一)?中所呈现的乐器,能根据乐器的形状、构造特点进行 分类。
教学重点:能用连贯、柔和的声音演唱《月亮姐姐快下来》,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表达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与同伴一起根据音乐片段编创音乐短剧并表演。
课时安排:4课时。第1课时 木偶兵进行曲
教学内容:演唱歌曲《木偶兵进行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复习旧歌,口说提示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进行曲风格。聆听前设问:这首歌曲你是否似曾相识?与你听
过的哪首乐曲的旋律相同?(管弦乐《玩具兵进行曲》)请学生边听边用手上的笔,随着音乐的节奏轻轻敲击。
2.复听乐曲,比较两首进行曲的异同。教师可从它的表现形式、旋律、情绪、风格等音乐要素上引导学生,可请学生边听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也可分小组、分任务一起合作完成,使聆听活动既节省时间又有针对性。听后,大家交流、总结。
3.再听歌曲,找出歌曲中相同的乐句,分析歌曲的结构。可请学生边昕边把相同的乐句用相同的线条、图形或颜色标出来。
4.学唱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风格。歌曲的旋律深受学生的喜欢,但填上歌词后作为歌曲来演唱,要解决以下几个难点:
(1)、第一乐段是弱起小节,两小节换气速度较快,加上歌词稍微有点绕口,因此在学唱时,宜先放慢速度学唱,待咬字清楚了再加快速度到原速。
(2)、一小节里连续三个小二度,这一小节要多用琴声带唱。同一时,要区别。两处歌词在节奏上的不同,及时纠正学生易唱错的词。
(3)、第二乐段中要注意音程间关系,还有?向前进?处的八度大跳,都要作出提示,注意唱准。
三、全课总结。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第2课时 月亮姐姐快下来
教学内容: 演唱歌曲《月亮姐姐快下来》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小组视唱、视奏歌谱的竞赛作为导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视唱、视奏能力。
二、新课教学。
1、从聆听歌曲范唱,辨别歌曲的演唱形式导入。
2、歌谱学习:
(1)采用分组自学、个别自学或集体视唱的方法,学习齐唱部分的歌谱。先练习不带连音线、没有切分音的谱子,然后再练习带切分音的歌谱。
(2)找出歌曲中出现的切分音,并说说切分音在歌曲中起到什么作用。(3)用竖笛或口风琴吹奏齐唱部分歌谱。可采用小组接龙或师生接龙的形式进行,这一环节既能把器乐学习与歌唱学习有机结合,又为下面的轮唱练习打基础、作铺垫。
(4)集体视唱或吹奏齐唱部分两遍,第二遍演唱(演奏)时,教师间隔一小节加入进来,与学生形成轮唱(轮奏)的效果。
(5)练习后请学生说出歌曲的演唱形式,此时还可以与学生重温以前学过的轮唱歌曲,如:《两只老虎》《美丽的黄昏》《嘹亮歌声》等。
3.歌词学唱:
(1)按节奏、轻声高位臵朗读歌词。可通过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帮助学生在朗读歌词时,寻找头声发声方法。高位臵的朗读,有利于歌唱的优美、和谐。
(2)学唱歌词。歌曲的意境优美,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歌词意境,要求声音唱得连贯、抒情,要把与月亮姐姐的对话唱得深情,把邀请月亮姐姐快下来的迫切心情表达出来,并注意节奏的准确。
4.轮唱练习:
(1)把学生分成两组,借助竖笛或口风琴的伴奏进行轮唱。要求学生关注两个声部的声音和谐、均衡。
(2)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每一小句的第一拍加上重音演唱,突出三拍子的韵律,在随后的一小节处理为渐弱,使两个声部此起彼伏,好似与月亮姐姐的对话。5.乐器伴奏。分组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比一比哪个小组表演得更好。活动中既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又注意引导学生恰当地表现歌曲意境。
三、全课总结。抽生谈收获,演唱歌曲。第3课时 魔法师的弟子
教学内容:聆听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课本提供的故事配图、文字解说、乐器图片等相关信息,请学生讲讲这部作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并用一个恰当的成语,说明魔法师的弟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谈话激趣,设问导入。教师可这样讲述:?1797年,德国诗人歌德写了一首叙事诗,一百年之后的1897年,法国作曲家迪卡斯根据这部叙事诗创作了一部交响诗;1940年,美国迪斯尼公司出品的动画片《幻想曲》,让观众领略到这部音乐作品的迷人魅力。你知道这部作品的名字叫什么吗??
二、新课教学。
1、教师简介《魔法师的弟子》的故事、曲作者以及交响诗。
2、完整聆听乐曲,想象音乐所描绘的故事和情景。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注意聆听演奏乐器的音色。
3、重点聆听?扫帚拎水?的主题。
(1)、第一遍,听出演奏主题的乐器。出示大管图片或实物,复习、巩固、深化对乐器的认识。力度上有什么不同,它与情绪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2)、请学生边听边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听后交流。
4、请学生谈谈,这个故事给了他怎样的启发。如果魔法师走了,小弟子以后会怎么样。
5、分小组编创音乐短剧,表演《魔法师的弟子》。教师先把几个主要的音乐段落剪辑好,让学生自己选择要表演的片段。★在欣赏过程中不要用过多的时间进行讨论,有些问题要靠聆听去解决,哪怕暂时还有
疑惑也无需详细解答。音乐只有多听多感受,才会逐渐产生情感的共鸣,领会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体会其所表现的手法。
6、了解西洋乐器的分类。
(1)回顾教科书中相关的作品,聆听其中乐曲片段,复习学过、认识的西洋乐器。如《彼得与狼》中的?彼得?主题(小提琴)、?小鸟?主题(长笛)、?猫?主题(单簧管)、?鸭子?主题(双簧管)以及?爷爷?主题(大管);《龟兔赛跑》中的?兔子?主题(单簧管)和?乌龟?主题(大管);《动物狂欢节》中的?大象?主题(低音提琴)和?天鹅?主题(大提琴);《迪克西岛》(短笛)等。
(2)出示相关乐器的图片,请学生根据乐器的形状与构造,尝试对乐器进行分类。可结合?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连一连?等多种形式进行。
(3)对照教科书提供的插图,归纳小结西洋乐器的分类。
(4)聆听音乐片段,听辨演奏的乐器,说出是属于弓弦乐器组的还是木管乐器组的。教师可结合本课的聆听曲目《魔法师的弟子》和《波斯市场》,截选其中的段落提供给学生聆听,既能对音色进行听辨,又是为听赏做铺垫。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第4课时 波斯市场
教学内容:聆听《波斯市场》、《魔法师的弟子》编创与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曲名、地理、风俗文化人手,点出课题《波斯市场》。可出示地图,提出问题:波斯在哪儿?你能在地图上指出它的位臵吗?你知道波斯有些什么特产吗?你估计波斯的市场上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等等,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见识谈谈,把学生带到一个乐曲特定的情景中,从而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新课教学。
1、简单介绍乐曲作者的生平以及波斯的民俗风情。
2、按活动提示要求,完成以下练习:
(1)完整聆听作品,听出音乐主题出现的先后顺序。请学生用数字或者图形来表示,边听边记录,并听出主题图的演唱形式。
(2)主题2是由男声合唱来表现的,当主题2音乐出现时,可在教师指导下,在音乐的?重音处?拍手,并用?啦?模唱旋律。
(3)说出主题园主奏的乐器名称(大提琴),并随主题3旋律的流动,做模拟竖琴弹奏动作。感受和表现旋律的特点。
(4)当主题团中出现铃鼓声时,让学生用手拍击?xx x?的节奏来表现,也可用铃鼓敲击?xx x?的节奏为音乐伴奏。注意使用的铃鼓数量不要过多,以免影响对音乐的聆听,破坏音乐的意境,拍打铃鼓的姿势应为一只手平拿,另一只手用手掌心拍击铃鼓的上面。
3、再次完整聆听乐曲,并根据自己对每个主题音乐的感受与理解,给每个主题起一个小标题。
4、编创与活动
《魔法师的弟子》编创与表演
三、全课总结。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第4课 京腔京韵 教材分析:
1、唢呐曲《京剧唱腔联奏》《京剧唱腔联奏》是一首用乐器模拟四段京剧名家唱段的唢呐曲。
2、京剧选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是传统京剧《铡美案》中包拯的一个唱段,是包拯审判陈世美的一段西皮唱段,表现了公堂上威严肃穆的气氛和包拯的刚直正义。
3、京剧选段《你待同志亲如一家》《你待同志亲如一家《是现代京剧《沙家浜》的选段,沙家浜》是根据沪剧《芦荡火种》改编而成的现代京剧,两剧均于1964 年完成创编任务。《你待同志亲如一家》是沙奶奶与指导员郭建光的一段充满鱼水之情的对唱。
5、歌曲《校园小戏迷》《校园小戏迷》是一首京味浓郁的戏歌,短小精炼的歌词中包含了京剧的行当、唱腔和韵味。男、女生的对唱表演,表达了校园里当代“小戏迷”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与传承。歌曲取材深圳市东湖中学原创京剧小戏 《校园小戏班》中的一个唱段。歌词是对当今少儿学习传统民族文化——京剧艺术的学习要领的描述,通俗简洁,含义深刻,朗朗上口。唱腔旋律明快、爽朗、流畅,涵盖了京剧的鲜明特点。教学目标:
1、认识京剧的行当,能听出乐曲《京剧唱腔联奏》中的行当唱腔。
2、聆听传统京剧唱腔片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和现代京剧唱腔片段《你待同志亲如一家》,体会其中的声腔特点和京韵。
3、能背唱歌曲《校园小戏迷》,并唱出歌中的韵味。
4、在聆听、学唱活动中,能说出几个京剧人物,模仿几个亮相动作和背唱一段唱腔。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从小对京剧的喜爱,能背唱歌曲《校园小戏迷》。教学难点:能说出几个京剧人物,模仿几个亮相动作和背唱一段唱腔。教学时间:4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乐曲《京剧唱腔联奏》和京剧唱腔选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学习?京剧行当?。
教学过程:
一、口说导入新课。
课前先把学生分成四组,布臵他们搜集有关京剧行当、唱腔等相关资料。
二、新课教学。
(一)聆听乐曲《京剧唱腔联奏》
1、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介绍自己小组负责收集的行当、唱腔等知识进行分享。与下面的
环节相结合,教师播放到哪一个行当唱腔时,就由哪一组来介绍。
2、辨一辨。教师播放几个唱腔片段或视频,引导学生抓住各行当唱腔的演唱特征,听辨出各是哪个行当的唱腔。
3、听一听。初听乐曲,听出演奏的乐器是唢呐。
4、议一议。再听乐曲,听出唢呐模拟了哪几个行当唱腔(分别是净、旦、生、旦)。由于学生对这些行当唱腔曲调、演唱特点还比较陌生,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多听或多看,通过议论和交流,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5、演一演。可请学生各自设计一个适合‘‘生、旦、净、丑?四个行当角色的动作,听到乐曲中行当唱腔出现时,用动作来表现。
(二)聆听 京剧选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1、复习京剧的四大行当,判断分析,?包龙图?属于四大行当中的哪一个行当,请学生
辨别教科书中剧照,说出?包龙图?是属于四大行当中的?净?。
2、教师简介京剧《铡美案》的剧情,让学生明白?包龙图?是小说和戏剧中对包拯的称 谓。教师先设问:包龙图指的是谁?铡美案是一件什么案子?提问:你知道包公吗?你知道这个故事吗?若有学生知道,先请他们来谈谈,教师最后再归纳补充。
3、初听唱腔片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知道西皮?导板?与?原板?的不同。听前 提出思考:?导板?与?原板?有什么不同?学生听后自由议一议,教师小结:?导板?
4、跟着录音,试着模唱第一句?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5、再听,听后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净?这一行当声腔;词,说说这一声腔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三、全课总结;谈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京剧的哪些知识?;
第2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京剧唱腔选段《你待同志亲如一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回顾以前听过的现代京剧唱腔片段,如:唱段的起始句,常用于剧中人感情激越奔放之时;?原板?常用于叙事、抒情和景色描述,一 板一眼,中速。
2、跟着录音,试着模唱第一句?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模唱是学习京剧唱腔必用的教学手段,模唱时可多听几遍,若能跟着京剧演员的表演来模唱的话,就更有利于掌握唱腔的韵味了。
3、再听,听后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净?这一行当声腔的感受,引导学生结合唱腔中的唱词,说说这一声腔和人物之间的关系。体会唱腔的感受,和学生一起总结出:净角用真嗓子演唱,音色更宽宏、粗犷等。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京剧的哪些知识? 第2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京剧唱腔选段《你待同志亲如一家》,学唱歌曲《校园小戏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以前听过的现代京剧唱腔片段,如:《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迎来春色满人间》等,请学生唱一唱、听一听或者辨一辨。
二、新课教学。
(一)聆听京剧选段《你待同志亲如一家》
1、简单回顾京剧《沙家浜》剧情,知道唱段中的几个主要角色。2.观看唱段《你待同志亲如一家》视频,让学生感受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的不同。
3、再听、看、唱、演,请学生随着音乐哼唱,体会京剧的韵味。让学生根据剧情创设情 境,表演其中的角色。哼唱时,教师带着学生按节奏以?一板一眼?的形式拍击,帮助更好地体会。
(二)演唱歌曲《校园小戏迷》
1、剪辑一段少儿京剧表演的视频给学生观看,拉近现代小学生与传统京剧的距离,引起学生学唱歌曲《校园小戏迷》的兴趣。
2、复唱歌曲《龙里格龙》或聆听歌曲《唱脸谱》,以复习京剧脸谱、行当导入学习。
3、播放歌曲《说唱脸谱》,从歌词中激发学生学唱京歌、学习京剧的兴趣及传承国粹的 责任感。请学生谈谈:你对歌词唱的?慢慢腾腾咿咿呀呀哼土老半天?、?怎么能够跟上时代赶上潮流?有什么看法?
4、复习京剧行当的划分、唱腔特点,请学生模仿其中行当角色的动作、造型。如果能模唱一句唱腔就更好了。
5、用听唱法学唱歌曲《校园小戏迷》:
(1)朗读歌词,了解京剧的表演形式:唱、念、做、打。(2)初听范唱,边听边打节奏跟读歌词,感受歌词的节奏特点。
(3)再听范唱,分角色模唱其中男、女生演唱的片段,可参考?作品分析?中对男腔和女 腔的介绍,按音色要求模唱。模唱学习中,教师要引导、指导学生尽量把握老生刚劲挺拔、青衣细腻婉转的演唱风格,体验京剧唱腔的字正腔圆和行腔圆润的要领。要唱出韵味来。
(4)跟教师学唱歌曲最后一句'学习京剧手位动作?拉山膀?,边唱边做,注意音准,并唱足尾音的时值。
4、完整演唱歌曲,边唱边演。教师可教学生走走京剧的基本台步,还可请学生设计,几个京剧的亮相动作,在歌曲中合适的地方表演。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京剧的哪些知识?唱一两句《校园小戏迷》。第3课时
教学内容:学吹竖笛《瑶族舞曲》。教学过程:
(一)了解京剧行当
1、复唱歌曲《龙里格龙》作为导入,学生边唱教师边展示京剧脸谱的图片或实物。唱完后设问:你认识脸谱吗?你知道不同的颜色代表的人物性格、形象有什么不同吗?
2、认识京剧脸谱。课前可布臵学生收集相关资料,课堂上让学生先分享交流,教师再作 小结补充。播放歌曲《唱脸谱》给学生听听,从歌词中给学生启发与指引。如歌词中的?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 喳!?等。
3、介绍京剧行当。介绍四大行当:生、旦、净、丑,请学生对照教科书上的剧照,分辨 出来。
4、听赏四大行当的唱腔片段,感知不同的演唱特点,要引导学生从音色等要素上感受、体验、认识京剧的行当。可选择《牧虎关》中裘派花脸唱段《贤妹暂坐雅之厅》,《玉堂春》中的梅派青衣唱段《苏三起解》,《十老安刘》中的马派老生唱段《淮河营》,《红娘》中的苟派花旦唱段《叫张生》。为学生聆听《京剧唱腔联奏》作铺垫。
5、请学生课后选择一个喜欢的行当角色,画一个脸谱。
(二)学吹竖笛
1、选择不同的节奏来表现乐曲不同的场景,体验不同的节奏给乐曲带来的情绪变化。
2、练习指导参照教科书p31所提供的步骤、方法。
3、学生选择?xxxx?节奏吹奏时,要指导学生用双吐吹奏,类似读?吐库?的字音?TKTK?,前者由舌尖后移,后者由舌根前移发音。这种发音纯气声,声带不能振动发声。
三、全课总结。
谈谈这节课的收获是什么?互相评一评。第4课时
教学内容:第四单元每课中的重点内容重温一遍。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忆一下,这个单元学了哪些知识?
二、复习。
1、复习京剧的相关知识。
京剧是一种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仅听唱段,对学生认识其综合性表演艺术的特征,会有很大的局限性。教师采用多媒体或观看录像进行教学,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视野。
2、教师提供乐曲《京剧唱腔联奏》中所模拟的唱腔片段,如《牧虎关》中的《贤妹暂坐雅之厅》,《玉堂春》中的《苏三起解》,《十老安刘》中的《淮河营》,《红娘》中的《叫张生》。让学生熟悉这几个唱腔音调
3、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各小组分别收集京剧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的相关资料,包括行当的分类、演唱特点、造型特征以及京剧的脸谱等。鼓励他们先根据四大行当的特征,自己设计相应的角色造型与动作,收集或设计制作脸谱,待在课堂学习中一起交流、分享。各小组还可以采用说、唱、看、辨、画、演等形式向大家介绍、分享课前的学习研究成果。扩大学生的参与范围,提高学生的喜爱度。
4、结合歌曲《校园小戏迷》的学习,设计一个编创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地体验?京剧行当?。把学生分成生、旦、净、丑四组,运用所掌握的行当唱腔风格、表演特点等,选用歌曲最后一句。
5、来表演不同的行当,并让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6、《京剧唱腔联奏》的聆听向学生提供口哨吹奏版,与唢呐吹奏的版本有?异曲同工之妙?。
7、教师收集一些近年来创作的通俗歌曲、戏歌等代表性作品,少儿演唱的京剧片段、经典戏曲动画片《张飞判瓜》(此片的人物以京剧脸谱造型,混合戏曲的唱、念、做、打的元素),作为课堂学习的导入或拓展内容,让学生感受不同的?京腔京韵?。
三、全课总结。让生自选一段京剧,自由上台展示。第5课 赞美的心 教材分析:
1、歌曲《五彩缤纷的大地》
《五彩缤纷的大地》是词作家郑南和作曲家杨庶正为少年儿童撰写的一部充满爱国主义激情的赞歌《大地赞美歌》中的第五首。《五彩缤纷的大地》以简朴的短乐句,精炼的音乐语言,一开始便深深镂刻在人们的脑际。细细倾诉祖国巨大变换的几个里程碑,以音感人,以情动人。歌曲中前后回旋的手法,就像童话般旋转上下的一盏盏宫灯,放射出五彩斑斓的异彩,赞颂着五彩缤纷的祖国大地。最后以丰富感人的和声、动人心弦的旋律、璀璨辉煌的合唱结束全曲。
2、乐曲《黄河颂》
《黄河颂》是钢琴协奏曲《黄河》中的第二乐章,是以《黄河大合唱》中的同名独唱曲的旋律作基础发展,描绘出黄河与中原大地的河山美景。乐曲由大提琴奏出庄严缓慢的引子,引出钢琴独奏,追溯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之后,在层次和力度上逐渐加以展开,把乐曲推向歌颂性的高潮,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的光荣革命传统。钢琴有力的和弦奏出雄伟的结束部分,象征着觉醒的中国人民犹如巍巍昆仑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3、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
歌曲创作于1989年,为两段体结构,开始的引子旋律在中低音区徘徊,透露着深深的眷念之情,引子中的钟声,宛如晨钟敲响,预示着举国欢庆的一天的来临。第一乐段共四句,旋律在中、低音区跌宕起伏,情绪显得深邃、厚重而委婉抒情。歌曲的高潮是第二乐段开始的地方,旋律的大跳和节奏的紧密如激动的诉说和热切的祝愿,变化重复后慢下来,回复到歌曲开始那深情的表达,最后以高八度结束全歌。
4、歌曲《龙的传人》
这是一首有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的歌曲,写于1978年。由台湾著名歌手李建复首唱,经香港歌手张明敏在1988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会上深情演绎,随后歌曲传遍中国,龙的传人继而成为中国人的民族别称。它的歌词本身糅合了浓厚的民族情感,“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是这首歌曲的核心,也是台湾同胞的共同心声,充分表达了台湾同胞对祖国大陆的怀念。
教学目标
1、记住《黄河颂》的主题旋律,感受乐曲壮阔而深切的激情。
2、能用多种演唱形式表现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能用亲切自然的歌声背唱《龙的传 人》,用歌声表达自己对祖**亲的热爱与祝福之情。
3、聆听合唱曲《五彩缤纷的大地》,感受孩子们对祖国大地的赞美之情。
4、认识反复记号?D.S.?,并能说出和反复记号?D.C.?的不同用法;认识?西洋乐 器分类
(二)?的乐器,能听辨并说出乐器的名字和所属的乐器组别。
教学重点:演唱《今天是你的生日》。
教学难点: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以及听辨出乐器的名字和所属乐器组别。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学习反复记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设问:你知道你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吗?你知道?祖国妈妈?的生日又是哪一天?说说你对?祖国妈妈?生日的祝福。
二、新课教学。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认识反复记号?D.s.?,可结合呈现的数字顺序,让学生去发现反复记号?D.s,?的演唱顺序,并能说出和反复记号?D.c.?的不同之处。
(1)反复记号?D.S.?出示反复记号反复跳跃记号,请学生说一说它的名字,复习学过的几种反复记号。
(2)唱~唱。在复唱《赶圩归来啊哩哩》《茉莉花》的歌曲中复习反复记号的用法。(3)看一看。认识反复记号从提示 D.S.的演唱顺序中知道它的用法。(4)练-练。请学生在本课的练习中完成?用数字表示旋律进行的顺序。(5)听一听。播放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边听边找出反复记号,知道歌曲的演唱顺序。
(6)说一说。这几个认识的反复记号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2、再听歌曲,用听唱法学唱第二乐段歌词。
(1)第一次听,找出歌词中?我们?对祖国生日的祝福语。边听边想边看歌谱,听完后,请学生把这些歌词有感情地读一读。
(2)第二次听,边听边随着音乐唱出我们的祝福(即第二乐段的歌词)。请学生唱后谈谈 怎样唱才能更好地表达我们对祖国生日的祝福之情。此乐段音域较高,在演唱时教师要提醒正处变声期的学生不要喊唱,一字多音又带连音线的地方。要注意唱准节奏。
(3)第三次听,师生合作,边听边有感情地演唱。教师负责演唱第一乐段,为下一环节的 学习铺垫,请学生边唱边体会,老师演唱的部分与他们演唱的部分,在情绪上有什么变化。学生唱后自由回答。
3、跟琴视唱,学唱歌曲第一乐段。
(l)听教师范唱,说出歌曲可分成几个乐段。教师可从乐段不同的情绪对比上作启发。
(2)跟着教师的琴哼唱歌谱。在学唱歌谱过程中复习切分音,可请学生找出歌曲中出现的 切分音,并指导学生唱准。
(3)学唱歌词。在朗读歌词中,教师渗透歌曲创作的背景、词曲作者。
4、完整演唱歌曲,表达歌曲情感。
5、请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来表现歌曲。
三、全课总结。
此歌是1989年为纪念北京解放40周年活动而写的主题歌。据词作者介绍,歌曲中饱含深情。最重要的词语是?放飞一群白鸽?。因此,在演唱歌曲时,教师可再次引导学生讨论:怎样唱这一段才能更好地表达感情。第2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龙的传人》,聆听《黄河颂》;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引入。
二、新课教学。
(一)演唱歌曲《龙的传人》。
1、初听歌曲,理解歌名的涵义。
设问:(l)你知道这首歌曲的名字吗?你会唱吗?(2)你知道?龙的传人?指的是什 么?等等。引导学生从歌词中知道?龙的传人?的根,即歌中唱的?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
2、再听歌曲,播放张明敏演唱的录音或视频'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会唱的学生可轻声跟 着哼唱。
3、学唱歌谱,比较、分析旋律。
(1)跟琴哼唱或用竖笛吹奏旋律,找出旋律中相同的地方。
(2)再唱,感受旋律的进行,谈谈从哪一乐句开始,情绪产生了变化。
4、有感情地演唱歌词。
(1)渗透歌曲的作者及创作背景,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民族情怀。
(2)可以?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黄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源地?来引导学生深入理 解歌词,产生对民族根的认同和情感共鸣。
5、再次演唱歌曲。
(二)聆听《黄河颂》
1、导入。
(1)歌唱导入。师生以接龙的方式演唱《龙的传人》第一段歌词,一问一答地自然过渡到本课的学习。
(2)聆听或观看《黄河颂》的演唱,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听后,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诵一下歌词,以便更好地理解歌词中蕴藏的对祖**亲赞美之心。2.聆听钢琴协奏曲《黄河颂》,感受乐曲表现的力量。
(l)聆听主题1,听出乐器演奏的音色。听前可先帮助学生知道什么是?协奏曲?、?钢琴协奏曲?,然后提出问题:乐曲开始时是什么乐器演奏的?钢琴再次演奏这一主题时给你怎样的感觉?
(2)学生听后交流。交流后可再次聆听,以加深对乐曲的感受。
(3)带着问题聆听全曲。设问:你听到黄河奔流的声音了吗?可让学生谈一谈:钢琴是如何表现?黄河的奔流?的。
(4)再次完整聆听全曲,听后请学生谈谈:哪一段旋律使你最为激动?教师可在听前引导学生边听边看教科书中出示的四个主题,比较一下它们的旋律进行、音区等的特点。
3.简介乐曲及歌曲创作的背景。
乐曲《黄河颂》 钢琴协奏曲《黄河》是根据人民音乐家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改编创作的。它以抗日战争为历史背景,以黄河象往中华民族,表达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于斗争的精神。在创作中运用了西洋古典钢琴协奏曲的表现手法,在曲式结构上又体现了中国传统风格,以标题性组曲的形式写成。经改编后的钢琴协奏曲《黄河》共有四个乐章,分别为:1.前奏:黄河船夫曲;2.黄河颂;3.黄河愤;4.保卫黄河。本课选听的是第二乐章《黄河颂》。
第二乐章《黄河颂》以《黄河大合唱》中的同名独唱曲的旋律作基础发展,描绘出黄河与中原大地的河山美景。乐曲由大提琴奏出庄严缓慢的引子,引出钢琴独奏,追溯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千百年来勤劳的人民在黄河两岸劳动、斗争、生活。之后,在层次和力度上逐渐加以展开,把乐曲推向歌颂性的高潮,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的光荣革命传统。钢琴铿锵有力的和弦奏出雄伟的结束部分,象征着觉醒的中国人民犹如巍巍昆仑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三、全课总结。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第3课时 教学内容:复唱《今天是你的生日》,聆听《五彩缤纷的大地》,认识西洋乐器分类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
唱《今天是你的生日》,谈谈你对此歌曲的理解。
二、新课教学。
(一)聆听歌曲《五彩缤纷的大地》
1、初听歌曲片段(第一乐段),感受歌曲的情绪。可利用图片或视频,渲染气氛。如:肥沃的耕地(黑土地)、金色的麦浪(黄土地)、飘扬的红旗(红土地)和辽阔的海洋(蓝土 地),视听结合,通过视觉的冲击力增强学生对作品所描绘的意境的感知。
2、点出歌名,简介歌曲。歌曲是《大地赞美歌》组歌的第五首,赞颂的是改革开放后,五彩缤纷的祖国大地。
3、哼唱音乐主题?5一一一一?,熟悉和记住主题。.
4、跟唱第一乐段,边划拍边唱,感受圆舞曲的欢快和流动感。
5、完整聆听歌曲,边听边划拍,感受歌曲节拍和情绪的变化。
6、再次完整聆听歌曲,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特别提示:可用诗人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 沉?做本节课的结束语。让学生课后思考:你爱祖国这片土地吗?你将会怎样让这片土地更加五彩缤纷?以触动学生心中的爱国之情。
(二)西洋乐器分类
(二)。
1、铜管乐器种类的认识,可复听《魔法师的弟子》片;
2、打击乐器种类的认识,可以通过玩?猜猜我是谁?;
3、总结回顾西洋管弦乐队的分类:弓弦乐器组、木管;
三、全课总结;谈谈这节课的收获;第6课两岸情深;教学目标;
1、能听出乐曲《丢丢铜仔》的主奏乐器二胡,说出1;
2、聆听乐曲《阿里山的姑娘》,自选乐器并设计节奏;
3、能用自然优美的歌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半屏山》;
1、铜管乐器种类的认识,可复听《魔法师的弟子》片段,请学生说出其中所演奏的乐器(圆号、长号、小号、大号)。学生边说,教师边出示乐器的图片或实物。
2、打击乐器种类的认识,可以通过玩?猜猜我是谁?的游戏,请学生根据打击乐器的音色,辨别、说出乐器的名字。此游戏可根据学校条件来做,也可以从教材提供的音响中,提取打击乐器音色作为素材,让学生根据乐器的材料、演奏方法、音色等,认识打击乐器的分类。
3、总结回顾西洋管弦乐队的分类:弓弦乐器组、木管乐器组、铜管乐器组和打击乐器组。
三、全课总结。谈谈这节课的收获。第6课 两岸情深 教材简析
民族管弦乐《丢丢铜仔》是根据台湾民歌《丢丢铜仔》改编的。二段式,本乐曲经由二胡、柳琴,唢呐等乐器连接担任主旋律的演奏,展现了不同风格的情趣,再加上中间各段的快板变奏,更增添了几分活泼的气氛。
管弦乐《阿里山的姑娘》运用经典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的旋律,由各种乐器声部轮流奏出,音色由幼细到柔和,再到深厚,仿佛众人口儿相传着什么令人喜悦的话语。首尾热烈狂放的乐队合奏,表现出民歌本色的淳美之感,将中国民歌与西洋交响乐创作技法完美融合在一起。
歌曲《半屏山》为2/4拍,徵调式,单乐段。借一山两分、山水相连的自然景观,寄托了海霞两岸人民渴望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节奏在平稳中略有顿挫,旋律则婉转起伏,优美流畅。
歌曲《阿里山的姑娘》采用高山族山歌的曲式写成,该曲在20世纪60、70年代是唯一以高山族曲调描述山地风情、人物的名歌,在1984年中央台春晚上首次在中国内地开始传唱。
学情分析
台湾歌曲及艺术形式,学生接触的比较少,高山族就更不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多利用各种途径让学生有所了解,六年级的学生对歌曲的情绪及声音的处理基本到位,但歌曲中的难点节奏还需老师指导。教学目标
1、能听出乐曲《丢丢铜仔》的主奏乐器二胡,说出1、2段旋律各自的特点及不同的情绪。
2、聆听乐曲《阿里山的姑娘》,自选乐器并设计节奏为1伴奏,表现乐曲热烈欢快的情绪。
3、能用自然优美的歌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半屏山》,并和同学合作,用多种演唱形式 来表现歌曲。
4、背唱歌曲《阿里山的姑娘》,随音乐边唱边跳,体验歌曲的情绪。
5、能按编创节奏的要求做编创练习,并能在教师琴声的带领下做视唱练习。
6、与同学一起用竖笛合作吹奏《摇篮曲》,并能编创音型。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听、唱、跳、辨、编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熟悉、感受宝岛台湾最具代表性的歌曲和乐曲,感受与体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两岸人民感情相连相融?的情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提高学生综合表演能力。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半屏山》,发声练习。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范唱,直接导入。教师可设问:在中国的东南部,有一座山被削成两半,叫做半屏山,你知道它们分别坐落在哪儿吗?
二、新课教学。
1、歌曲学唱。
(1)初听歌曲,跟着老师用固定节奏为歌曲伴奏。熟悉歌曲旋律的同时,为下面在旋律中 ?并编创节奏谱的活动作铺垫。
(2)可先请学生找出刚才为歌曲伴奏的两种节奏,然后再引导学生发现旋律中还有一种节奏用得较多—切分。(3)以上面三种节奏为主,编创4小节的节奏谱,尝试为歌曲伴奏。能力弱的班级可只选 其中一两种节奏,降低难度;能力强的班级可把编创的小节数加长,难度加大。可尝试用编创好的节奏谱为歌曲伴奏,边听歌曲范唱边拍。
(4)学唱歌词,有感情的演唱。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情感’在学唱歌词时,要注意启发学生以情带声,控制气息:
A:装饰音要唱得自然。
B:休止符的地方,要提示学生此处不是换气的地方,要注意休止时声断而气息不可断。气息不要断,一口气唱6小节。
2、尝试学习用闽南方言演唱歌曲的第一段。有条件的学校,可从网上下载台湾歌手孟庭苇 用闽南语演唱的版本,提供给学生听听、学学。
3、设计多种形式来演唱歌曲。学生小组讨论后试唱,相互评价后再确定方案,方案可以是 多种的。如:第一、二段可设计为男女生演唱或普通话与闽南方言演唱等。
4.发声练习
这是一条下行跳音的练声曲。跳音要唱得短促、跳跃,富有力度和弹性’母音?ha?的发声要注意保持?喉头下移,软腭抬起?的兴奋状态(做惊讶状),开口音?ya?声音不要散’ 下行时要做到?音高下行而感觉向上?,始终保持声音的高位臵。此发声练习练好了,则有利于解决歌曲《半屏山》从高音下行仍保持高位臵的演唱技术问题。练声的音域:上行可在1=c至1=E之间练习,下行可练至1=A。
三、课后延伸:
请学生搜集台湾当地的风俗文化资料,在下一个学习内容时分享。★ 特别提示:用编创的节奏谱为歌曲伴奏这一活动要视学生的能力、水平而定,这个环节也可以安排在歌曲学唱后再进行。
第2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与学唱《阿里山的姑娘》。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阿里山的风光视频或图片,从感受阿里山之美导入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的聆听。
让学生猜猜:这是来自哪儿的一首歌曲的旋律?
二、新课教学。
1、聆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
2、简介管弦乐《阿里山的姑娘》
鲍元恺编写的管弦乐小品《阿里山的姑娘》又名《高山青》,经典歌曲《阿里山的姑娘》 的旋律,由各种乐器声部轮流奏出,音色由幼细到柔和,再至深厚,仿佛众人口耳相传着什么令人喜悦的话语。首尾热烈狂放的乐队合奏,表现出民歌本色的淳美之感,使阴柔与阳刚之美,水乳交融令人惊奇,并将中国原味民歌与西洋交响乐创作技法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3、跟琴视唱歌谱,熟悉歌曲的旋律。先进行跟琴视唱,然后教师弹奏全曲,请学生边听边在歌谱中划出这条旋律。
4、学唱歌曲,表现歌曲热情欢快的情绪。在学唱过程中,可采取男女生对唱、分组接龙唱的形式,活跃学习的气氛。也可鼓励学生与同伴一起边唱边加上简单的动作,随音乐边唱边跳。如:四人一组手牵手(如教科书中的插图),三步一弹腿,左右方向各做1次。
5、分组表演唱《阿里山的姑娘》。
三、全课总结。
评一评哪一小组的同学演得好,好在哪儿? 第3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丢丢铜仔》,学吹竖笛《摇篮曲》。教学过程:
(一)聆听 民族管弦乐《丢丢铜仔》
1、导入新课。复唱以前学过的台湾歌曲作导入,然后进入乐曲的聆听。如:《一只鸟仔》《摇船调》《外婆的澎湖湾》和《乡间的小路》。设问:这几首歌曲都是哪个地方的歌曲?
2.初听乐曲《丢丢铜仔》,听听这首乐曲的旋律与哪一首歌相似?
3、简单介绍民歌《丢丢铜仔》的背景及意思。
《丢丢铜仔》是流行在台湾和福建闽南一带的民歌,两百多年前,顺水路运送木材的工作在返回宜兰的路上’常常唱着这首歌走过山洞。?丢丢铜仔?的意思是模仿山洞里的滴水声。
4.再听乐曲,听出乐曲是由什么乐器主奏的?听后请学生说一说对音乐的整体感受,可引导学生从主奏乐器二胡所表现的形象谈起。
5、完整聆听全曲,比较乐曲1、2段在旋律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情绪?让学生 通过唱一唱1的旋律,用竖笛吹奏2来比较。
(二)学吹竖笛《摇篮曲》
1、吹奏三声部合奏曲《摇篮曲》。
第一部分是旋律声部,主要是复习指法和装饰音的吹奏。第二部分与第三声部是以基本节奏型的和声。
2、根据学生的能力,安排他们演奏力所能及的声部,使每个学生都能参考演奏,在合奏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3、先进行分声部练习,集体吹奏第一部分,熟练后进行三个声部的合奏。
4、师提示:吹奏的技术是为表现音乐服务的,课堂上提高学生演奏能力的相关训练千万不要?为训练而训练?,也不要强求学生在一堂课的时间内必须掌握。乐曲中的装饰音,如果学生演奏有困难,省略不吹。这样,既降低了学生的吹奏难度,又不影响乐曲的情感表达。学生也能在表现音乐中尽情抒发内心的情感。
5、编创游戏?吹对子? 游戏的玩法可参看教科书的提示由易到难。先由教师出题,学生模仿并编出不同的音符。再由学生自己出题,其他同学模仿、编奏等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只要能达到编创出?自己的音?、?自己的歌?,玩什么、怎样玩,都可以让学生自己想、自己定。
三、全课总结。
说说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 第7课 七色光彩 教材分析:
《七色光之歌》是六年级教材里第七课的一首歌,本单元以“七色光彩”命题,是让学生在演唱、聆听、编创与活动中,感受音乐作品给他们带来的热情与欢乐,丰富其内心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教学目标
1、能用明亮而圆润的声音演唱《七色光之歌》,表现歌曲活泼、热情、积极乐观的情绪。
2、能用柔美的声音、恰当的速度与力度演唱歌曲《萤火虫》,并能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 为歌曲伴奏,表现出歌曲的意境。
3、能哼唱《木星——欢乐使者》两个音乐主题,并背唱其中一个主题的旋律,比较出它 们在速度、力度和主奏乐器音色上的不同与变化。
4、能听出《大峡谷组曲》之《日出》
2、3旋律演奏乐器的组别。说出力度变化在乐 曲中的作用。
5、能独立完成视唱练习,懂得西洋管弦乐队的排列。
教学重点:感受音乐作品给他们带来的热情与欢乐,丰富其内心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教学难点:结合歌曲和乐曲的学习内容,学生对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有更深的理解。教学时间:4课时
第1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乐曲《日出》,学唱歌曲《七色光之歌》。教学过程:
(一)聆听乐曲《日出》
1、导入新课。
复听四年级上册乐曲《羊肠小道》片段,让学生听后说出曲名、作者及出处。然后点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格罗菲的管弦乐《大峡谷》的第一乐章《日出》。
2、聆听乐曲,引导学生结合乐曲的标题《日出》,说出力度在乐曲表现景象中的变化与作用。
3、让学生对照教科书上的五幅画面来感受力度的变化,还可以回顾乐曲《晨景》,启发学生对比两首表现同一自然景象的作品,发现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4、重点聆听乐曲第2、3段
(1)第一遍,听出第2、3段分别由什么乐器和乐器组演奏的。教师可采取视听结合的方 式,在聆听前先出示西洋管弦乐队的排列图,让学生复习巩固;然后边听、边看、边记录。(第2、3分别由木管组和弦乐组奏出)
(2)第二遍,边听边模拟乐器的演奏。聆听时,当听到主奏的乐器出现时,用模拟演奏动 作来表现。可先熟悉主题旋律,请学生把这两个主题旋律哼唱一下。也可用竖笛吹奏第3段主题,此旋律节奏较为简单,但又包含了高音和装饰音,可以巩固之前所学的吹奏方法。
5、完整聆听全曲,再次感受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的?日出?。
6、采用音画结合,随着音乐的演奏,展示大峡谷日出时的美妙景色,丰富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演唱歌曲《七色光之歌》
1.猜谜导入,直奔主题。从生活的自然现象引入到音乐的学习,教师出谜语,学生猜。如:?天上一座桥,颜色真漂亮,雨后才会有,能看不能走。?,你知道是什么吗’(彩虹)彩虹由哪几种颜色组成?(红、橙、黄、绿、青、蓝、紫)所以人们叫它?七色光?。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速度。可在播放音乐的同时,展示彩虹多姿多彩的美景照 片,让学生入景人情,为歌曲的学唱和表现作情感的铺垫。学生听后谈谈对歌曲的情绪、速度的感受。
3、抓住难点,学唱歌谱。歌曲的难点有三:
(1)节奏的掌握。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尤其是跨小节的切分,学生不容易掌握,可在学习前 以游戏的方式作铺垫学习,边划拍边视唱,把握跨小节的切分节奏。有八分休止符的地方,停顿要短促。
(2)二声部的学习。采用分小组、分声部、分句自学,以师生接龙、生生接唱、声部分唱的形式降低学习难度,增加学习乐趣。歌谱的学习过程,借助竖笛、口风琴等乐器把音唱准。
(3)波音和下滑音的演唱。在歌谱唱得较为熟练后,再加入装饰音的演唱,学习时多采取聆听、比较、模仿的方法,即:教师演唱带装饰音的和不带装饰音的旋律,学生比较两者的不同效果,然后模唱。教师要提示、指导学生用轻柔而干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合成时,注意倾听对方的声部,使声部和谐、均衡。
4、学唱歌词时要注意:
(l)A段旋律中四分、八分休止符较多,要停顿好。下滑音要唱得自然,不要过于强调。
(2)B段出现较多切分节奏,应突出强拍才能唱出歌曲的韵味。
5、歌曲的处理。可让学生自己先讨论、设计歌曲处理的方案,试唱、交流评价,最后修改 定案。可以用稍快的速度演唱,力度上作以下强弱对比:
A段第一、二乐句用mp,唱得活泼而有弹性;第三、四乐句用mf,第三句唱得连贯、圆润些,第四句富于舞蹈性,因此可唱得活泼而有朝气,还要突出每一个短句的第一个音和切分音;
B段第一乐句,第二乐句用,mp,后面四个乐句用,mf,要唱得饱满、和谐,结束句可放慢,力度渐强至ff束。
6、在演唱形式上可设计为A段用领唱与齐唱,B段合唱。演唱时还可加入打击乐器为歌曲进行伴奏。先让学生讨论选择哪些打击乐器适合表现歌曲的情绪,然后全班分组讨论打击乐器伴奏的节奏型,并尝试一下为歌曲进行伴奏。方案可设计为:齐唱部分的情绪活泼、欢快,用碰铃、串铃、响板。合唱部分加入沙槌、铃鼓,重音的地方加入大鼓,为歌曲增加欢乐的气氛,把歌曲推向高潮。
三、全课总结。
对于歌曲的演唱处理和伴奏,应多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先让学生自己讨论方案,然后请他们个人或小组进行试唱,看看效果如何,把自评、互评、他评等学习评价与提高演唱技能技巧相结合。
第2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乐曲《木星——欢乐使者》,认识西洋管弦乐队的排列。教学过程:
(一)聆听乐曲《木星——欢乐使者》 1.导入。
有一部管弦乐组曲共有七个乐章,分别以七个行星命名。火星代表战争之神,金星代表和平之神,水星代表飞翔之神,木星代表欢乐之神,土星代表老年之神,天王星代表魔术之神,海王星代表神秘之神,给听者带来了无限宽广的想象空间。这部作品叫《行星组曲》,今天我们就来聆听其中的第四乐章——《木星——欢乐使者》。听一听,音乐是如何描绘太空神奇现象的。
2.聆听乐曲主题1。
(1)初听主题1,感受音乐的速度与力度。听后学生自由回答。
(2)再听主题1,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边听边思考:这段音乐使你联想到什么场景? 你能听出是哪件乐器主奏的吗?学生听后回答,如果不能准确听出是圆号,只说出是西洋乐器的铜管乐器组也可以。
(3)三听主题1,记录a、b、c出现的顺序。对照教科书提供的谱例,边听边用自己的方 戈记录。
3.聆听乐曲主题2。(l)哼唱主题2,熟悉旋律。吹奏能力强的班级可结合器乐的演奏来熟悉旋律、教师把主题2的后半部分旋律抽出来给学生吹奏,其余的旋律由教师负责弹奏.这样,既加深了对旋律的熟悉和对乐曲的感受,也体验了表现音乐的快乐与成功。
(2)聆听主题2,边听边哼唱旋律。听后请学生说-说主题2在速度、力度上与主题1有 什么不同,最好能用恰当的速度术语和力度记号,在教科书相应的谱例上标注。
(3)再次聆听主题2,听出主奏的乐器是什么,并比较一下与主题1在主奏乐器上有怎样 的音色变化,谈谈自己的感受。
4.补充介绍乐曲的相关资料,如: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及创作意图。5.完整聆听乐曲,再次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
6、全课小结:科普知识的导人与普及要适度、适量,不要把音乐课上成了科学课,要以音乐为本,突出学科特点,从科普知识导入音乐,在音乐体验中激活想象力。
(二)认识西洋管弦乐队的排列
1、以不同的形式复习西洋乐器的分类以及各乐器组的乐器名字、音色。
2、听一听,说一说;
4、猜一猜,填一填;
5、对照教科书中的?西洋管弦乐队排列图?,认识管;
6、结合本课聆听的曲目,听辨乐器的音色,说出分别;谈收获,说感想;第3课时;教学内容:学唱歌曲《萤火虫》,复习《七色光之歌》;出示萤火虫的图片或者有关萤火虫的科普视频,请学生;
1、初次聆听歌曲,感受并思考:歌曲营造了一种什么;
2、跟着老师的琴声,试唱歌曲开始的8小节旋律
2、听一听,说一说。播放一段音乐,学生听后说出演奏的乐器是什么,属于哪个乐器组。
3、看一看,连一连。出示乐器图片或实物,列出乐器的名字和组名,学生把相应的乐器名 字和组名连起来。
4、猜一猜,填一填。出示乐队排列分区图,教师说出乐器名字或出示乐器图片,学生在分 区上画出或摆放乐器的图片。
5、对照教科书中的?西洋管弦乐队排列图?,认识管弦乐队的组成与排列。
6、结合本课聆听的曲目,听辨乐器的音色,说出分别是哪些乐器和哪个乐器组演奏的。如 能提供管弦乐队演奏的视频,让学生边看边认识、复习、巩固管弦乐队的编制和排列方法,效果会更好。
三、全课总结。谈收获,说感想。第3课时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萤火虫》,复习《七色光之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萤火虫的图片或者有关萤火虫的科普视频,请学生谈谈自己对萤火虫的了解,激 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教学。
1、初次聆听歌曲,感受并思考:歌曲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它在赞美什么?
2、跟着老师的琴声,试唱歌曲开始的8小节旋律和歌词。学唱歌词时,先随着琴声轻轻朗读歌词,然后老师启发学生根据歌词所描写的意境,用柔和的声音轻声跟着琴唱词。
3、再次完整聆听歌曲,找出与歌曲开始8小节相同的旋律,知道歌曲分为三部分(ABA)。唱一唱这一部分的歌词,注意区别两部分的不同之处。
4、重点学习合唱部分。
(1)师生合作完整地演唱一次歌曲。学生唱前、后基本相同的部分,教师唱合唱部分,并 请学生思考:歌词中出现?让黑暗的世界充满希望?时,音乐发生了什么变化?
(2)结合歌词所表达的情感,简单介绍歌曲创作的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词的内涵。此歌是为世界展望会而作,以表达每个人都可以贡献一份力量帮助全世界的儿童。
(3)有感情地分别学唱高、低声部。
(4)尝试二声部合唱。注意声部之间的和谐、均衡。初步学会各自声部后,可安排学生一 部分负责唱,另一部分负责吹,逐步过渡到全班合唱。
5、歌曲艺术处理。引导学生思考用怎样的速度、力度演唱歌曲,才能较好地表现不同的乐段。请学生用词语、力度记号标在歌谱上,然后试着演唱。活动中多给予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空间,可进行分小组讨论、展示、相互评价,把活动表演与学习评价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的表现力与鉴赏力。
6、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7、小结:对歌曲的艺术处理和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的活动,教师要根据歌曲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来引导学生。切记不要因为?全员参与?的热闹而破坏了歌曲所营造的宁静。歌曲的演唱除了在速度、力度上作处理外,还可以从演唱的形式上加以变化。如歌曲开始的8小节,可以安排一个学生领唱或一组学生齐唱'其余学生用?m?哼呜作伴唱,效果会不错。
(二)复习《七色光之歌》。
三、全课总结。
演唱《萤火虫》,同学间评一评。第4课时
教学内容:结合本单元复习教学过程:
一、导入。说说本单元学唱了哪些歌曲和聆听了哪些乐曲?
二、复习。1.《木星——欢乐使者》
(1)聆听请学生听出第三部分是哪一部分的变化重复,提供由管弦乐队演奏这部作品的视频给学生观看,进一步增加学生对管弦乐队的组成与排列这一学习内容认识的真实感、现场感。课后为《木星-欢乐使者》的主题填上歌词、小诗或者配画,哼一哼、唱一唱、诵一诵,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2)再次聆听主题1,记录各主题出现的先后顺序。用a b c标出来。
2、由朱洪编配的合唱曲《萤火虫》,改编后的音乐优美抒情,更富于歌唱性。齐唱部分则是高声部以副旋律来衬托低声部的主旋律,随着主旋律的起伏、强弱而变化,后面的重复部分之后又加上一个小尾声,让人感到可爱、奉献、聚能的萤火虫,带着微弱的萦光渐渐消失在黑夜中,充满着诗意和宁静的气氛。为歌曲《萤火虫》选择打击乐器伴奏的编创活动,建议全部选用金属类的乐器,如三角铁、碰铃、铃鼓,目的是不破坏歌曲的整体意境。齐唱部分可选用碰铃和三角铁,碰铃的伴奏以?X 一?节奏为主。三角铁则在长音处奏出两拍或者四拍的滚奏,起加花的作用。合唱部分为了突出歌曲的高潮,三角铁改为铃鼓,全部以四拍的摇奏形式出现。在演奏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在每小节的第一拍奏出强音,声音的效果与前后形成反差,更突出前后的柔美。
3、唱《七色光之歌》让孩子们亲近自然,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歌唱生活的美好。让生在太阳下吹吹肥皂泡,唱唱?七色光?,体验和表现七色光那炫丽的光彩所带来的喜悦,进一步激起对美好生活与未来的追求的情感,走到大自然中体验歌曲的意境。
三、小结。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
第四篇:人音版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全册教案
小学三年级音乐下册
第一课《春天》
教学内容:歌曲《嘀哩嘀哩》《春天举行音乐会》欣赏《春到沂河》《春》 教学目标:1.从聆听《春到沂河》、《春》等中外音乐作品中感受“春”的意境
2.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表演《嘀哩嘀哩》、《春天举行音乐会》,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颂。
3.听辨并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春到沂河》歌曲《嘀哩嘀哩》 教学目标:1.从聆听《春到沂河》、中感受“春”的意境
2.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有感情地表演《嘀哩嘀哩》,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颂。3.学会十六分音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欣赏《春到沂河》
1.以山东民歌《沂蒙山好风光》为欣赏《春到沂河》的导入。2.聆听《春到沂河》第一部分(可以听两遍)。师问:(1)这段曲调熟悉吗?它源于哪一首民歌?(2)这段曲调给你们的情绪以什么感受? 3.介绍柳琴的形状与音色特征。
4.揭示曲名《春到沂河》,引导学生懂得《春到沂河》是以山东民歌为素材改编的乐曲。
5.再次完整地聆听全曲。
三、学习《嘀哩嘀哩》
1.导入:谁能模仿小黄鹂鸟的鸣叫声?
2.听歌曲范唱。
3.讲解十六分音符的时值。
4.再听歌曲范唱,要求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5.学习曲调:分两部分学唱,7.有感情地学唱歌词,唱好全曲。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表演《春天举行音乐会》创编活动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并进行表演
2、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创编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春天举行音乐会》的伴奏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歌
二、学习《春天举行音乐会》
1、谈话导入:
2.聆听范唱(教师示范或听录音)。3.设问:这场音乐会的指挥是谁?这首歌多么富有想像!4.学唱第一部分歌曲(前16小节): 5.学唱歌曲第二部分:
6.有感情地唱全歌,并伴以动作表演。7.以打击乐伴奏渲染其气氛。
三、创编活动
四、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春》复习《嘀哩嘀哩》《春天举行音乐会》节奏教学 教学目标:
1、通过节奏练习巩固掌握XXX和XXX的节奏型
2、通过欣赏《春》让学生感受回旋曲式,感受标题音乐的造型手法。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嘀哩嘀哩》《春天举行音乐会》学生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欣赏《春》1.在歌曲《嘀哩嘀哩》声中导入本课的欣赏。?师问:歌曲《嘀哩嘀哩》讲的是什么主题? 2.听《春》的主题音乐。?师问:你能从这一段音乐声中感到四季中的哪一个季节? 3.分别聆听第一、二、三插段音乐。
4.完整地听全曲,边听边看着课本上的图形谱及插图,想像音乐所描写的情景,并校对、调整自己刚才填写的答案。
四、音乐节奏的听辨练习1.能辨别前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后十六分音符节 奏。2.教师还可以自己编三条节奏,让学生听辨。
五、教师课堂小结
第二课《可爱的动物》
教学内容:歌曲《顽皮的杜鹃》《花喜鹊和小乌鸦》 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
教学目标:1.天上飞的杜鹃,地上跑的马,都是可爱的动物,都是人类的好朋友。
2.认识低音掌握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顽皮的杜鹃》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 教学目标:
1、认识低音掌握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
2、学会歌曲旋律,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聆听《森林深处的杜鹃》
1.导入。今天要欣赏的作品是《森林深处的杜鹃》,你能从音乐声中想像吗
2.聆听《森林深处的杜鹃》。3.再听《森林深处的杜鹃》,4.师生讨论。5.复听乐曲:
6.简单介绍圣-桑的《动物狂欢节》。7.完成教材下方的练习与思考。8.在括号内填入单簧管名称或图形。
三、学习《顽皮的杜鹃》
1.复习已学过的音高,注意唱准,尤其是两音的音准。
2.讲解低音点,在记谱中,除了从八音外,还有低音区的音,简谱中用音符下面加点来表示,如“567”的低音就用来表示。教师示范“567”的柯尔文手势。3.唱准八个音,4.出示《顽皮的杜鹃》前4小节曲谱,让学生视唱: 5.在能准确视唱前4小节的基础上,再加4小节: 6.听辨训练:
7.视唱全曲。表扬能完整地唱全曲的学生。8.学唱歌曲。注意唱“咕咕”时要短促、跳跃 9.用轻巧的声音演唱歌曲
四、教师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赛马》歌曲表演《花喜鹊和小乌鸦》创作自己的歌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学生自己创作小歌曲,激发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3、聆听赛马,通过热烈奔放的节奏,感受草原的热闹景象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歌
二、欣赏《赛马》
2.听一段二胡《赛马》演奏。
3.师问:刚才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是什么场景? 4.揭题《赛马》二胡独奏。
5.听听二胡的音色,讲讲二胡的主要结构与发音原理:二根弦一个共鸣箱,一把弓。弓摩擦弦,振动发声,由共鸣箱扩大传音。6.聆听第一乐段主题。再随主题哼唱一次。7.聆听第二乐段的主题:再随这主题哼唱一次。
8.师问:这段音乐与第一乐段音乐比较,又表达了比赛的怎样情? 9.再听第二乐段。师问:(1)第二乐段的主题反复了几次?(2)第二次反复时,独奏乐器二胡是怎样演奏的? 10.完整地听全曲,三、学习歌曲
1、用寓言故事导入课题
2、教师范唱歌曲:聆听时要注意歌曲的情绪时怎样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时哪几句?
3、放录音听范唱,模唱印象深刻的乐句。
4、教师弹琴学生听歌曲旋律
5、跟随录音,看歌谱哼长唱歌谱
6、重点解决难点部分,老师及时给予纠正
7、完整的学习歌曲。
8、学习演唱歌曲曲谱
四、创编活动
五、教师课堂小结
童趣
教学内容:
一、聆听:《猜调》《摇船调》管弦乐《木偶的步态舞》
二、表演:《一支短笛轻轻吹》《摇船调》
教学目标:1.表演《一支短笛轻轻吹》,体验其童趣。2.掌握反复跳跃记号,进行即兴节奏问答的创作活动。
教学重难点:1.在学唱歌曲时结合歌曲学习认识并实践反复跳跃记号。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请听歌曲《一支短笛轻轻吹》。2.教师范唱(或听录音范唱)。3.讨论歌曲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4.分句学唱:(1)难点突破,注意后十六分音符与前十六分音符的准确。(2)学唱第一乐段前8小节与后4小节的曲调。学唱时注意乐句的完整性。(3)第二乐段,用听唱法学唱,5.聆听《猜调》。设问:你能否听出歌中问什么?答什么? 6.再听《猜调》。设问:歌曲的演唱形式?歌曲的速度有什么变化? 7.复听《猜调》。
8.音乐知识:反复跳跃记号 9.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为《木偶的步态舞》即兴编创表演,体验其童趣。2.节奏问答编创活动。
教学重难点:通过节奏问答来训练学生的节奏感与想像力。教学过程:1.形象导入。
2.聆听《木偶的步态舞》。(1)揭示课题——标题名称。(2)欣赏第一部分音乐,(3)再次听第一部分时,(4)聆听第二部分音乐,要求合着音乐的节拍走路。?
(5)设问: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在速度上有什么变化?表现了木偶的怎样形象??
3.完整地聆听《木偶步态舞》。要求学生安静地边听音乐边根据音乐的发展变化即兴地做各人的模拟木偶的动作,4.小结:音乐给我们带来无穷的童趣与乐趣。5.编创活动: 6.教学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1.表演《摇船调》,感悟谜语的乐趣,课后收集更多的谜语进行民间文化交流。2.猜谜活动交流。3.单元小结。
教学重难点:1.感悟谜语的乐趣。
教学过程:1.由《猜调》导入:今天我们再唱一首这样的一问一答歌曲。2.聆听(录音)范唱。要求:能听出问什么?怎样回答? 3.再听范唱。要求:请用摇船的动作为歌曲伴随律动。4.用投影或幻灯打出歌谱, 5.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分男女声(或小组)试唱歌曲。6.各人自学歌曲并设计表演。
7.各组排列成船形(四组4条船)教师手执口风琴到各组轮流伴奏,全班学生随教师的口风琴伴奏边唱边观察各组的表演(即兴)。教师到哪一组中间,该组就边唱边表演,各组唱一段歌词即间→答→问答。师生评价。8.学生学习口风琴伴奏:(1)找到G音及G=1,并顺次找到“1235”四个音。(2)学奏伴奏谱8小节。(3)在教师弹奏钢琴的旋律下,学生吹伴奏。(4)学习最后4小节口风琴伴奏。
9.两组为一歌队,一问一答(表演、伴奏,均由队员自己承担)。10.评价小结。11.教学小结。
音乐会
教学目标:1.聆听《苗岭的早晨》等四首不同风格的乐曲,2.听辨乐器,选择曲名与画面的练习。教学重难点:1.熟悉乐器的音色及种类。
教材分析1.歌曲《游击队歌》是我国作曲家贺绿汀所作的一首具有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歌曲反映了处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游击健儿的昂扬斗志、乐观精神和必胜的信念。
2.口笛独奏《苗岭的早晨》这首口笛独奏曲的主题旋律取自苗族“飞歌”,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乐曲的旋律,把人们引入晨曦初露,薄雾缭绕的青山翠谷之中展现了美丽恬静的苗寨晨景春色。在那里,布谷鸟在欢叫,百鸟在呼应,犹如一幅秀丽动人的图画。乐曲旋律欢快,节奏活泼,表现了苗族人民的愉快劳动和喜悦心情。
3.器乐合奏《匈牙利舞曲》(第五号)舞曲原来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钢琴作品,后被改编成管弦乐曲。这是在世界上较为流行的两首匈牙利舞曲中的一首,另一首为《匈牙利舞曲》(第六号),也出自于勃拉姆斯之手笔。这里我们将欣赏到的是用三角琴(俄罗斯的民族弹奏乐器)、手风琴等乐器合奏的改编曲。乐曲采用复三段体结构。
4.小号与乐队《那不勒斯舞曲》是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舞剧《天鹅湖》第三幕中的一首舞曲,以小号为主奏乐器。
5.歌曲《我是小音乐家》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歌词简练、富有童趣的美国儿童歌曲。歌曲生动地表达了孩子们一个美好的愿望和共同心声“我是小音乐家”。
6.歌曲《嘹亮歌声》歌曲形象地描绘了儿童们在大自然中面对远山纵情欢唱的情景,抒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1.听觉直接导入:(1)播放《游击队歌》与《苗岭的早晨》的第一句音响。(2)设问:你能听辨出这两首作品的片段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揭示作品的名称及演奏的乐器名称:《游击队歌》——口哨;《苗岭的早晨》——口笛; 3.聆听《游击队歌》:
4.聆听《苗岭的早晨》:教师简单介绍口笛乐器。5.欣赏《那不勒斯舞曲》——小号独奏:
(1)初听《那不勒斯舞曲》。要求:该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复听《那不勒斯舞曲》。要求:速度的变化与情绪之间的关系?主奏乐器是什么乐器?“吹”、“拉”、“弹”属哪一类? 7.欣赏《匈牙利舞曲》
(1)初听乐曲。要求:该乐曲的主奏乐器是属哪一类?
(2)复听乐曲。乐曲的主题音调出现几次?乐曲可分为几段?速度有没有变代?每段的情绪有什么不一样? 9.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演唱《嘹亮歌声》中,实践轮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的情绪。?
2.活动与练习
(一)教学重难点:1.掌握轮唱的基本演唱形式。
教学过程:
1.演唱形式导入:我们两年多的音乐课上,基本上是大家一齐唱,这种形式称为齐唱。有种演唱形式,曲调是一样的,但不是一齐进入,有先有后轮流进入,这就称为轮唱。2.聆听轮唱《嘹亮歌声》。3.看歌谱再听一遍。
4.学唱第一声部。(1)教师范唱第一声部曲调。(2)每4个小节为一句,共四句。(3)分组接唱第一声部,相互纠正,教师指导。(4)交换乐句,再次 接唱。(5)完整地唱好第一声部。
5.学唱轮唱:(1)全班分为两部分,A唱第一声部,B唱第二声部。先学唱第二部最后一句。(2)在教师指挥下,唱二声部轮唱,两个声部都要注意相互倾听,相互照顾。各人唱自己的声部还要能听另一个声部,这是唱好二声部的关键。
6.活动与练习
(一)⑴教师先范唱内蒙古民歌。
⑵全班学生齐唱。⑶设问:这支歌能否唱轮唱?怎样唱轮唱?最后结束怎么办?⑷分组讨论。
7.分组展示、点评。表扬有创新的小组。8.教学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1.在演唱《我是小音乐家》中,进行编创活动,体验做小音乐家的情趣。
2.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并能在读谱实践中运用。3.活动与练习
教学重难点:1.学习演唱《我是小音乐家》,并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教学过程:1.说说自己的理想? 2.听听美国的孩子他们想干什么?——聆听歌曲录音。
3.设问:在歌曲中唱些什么内容?是哪几个国家?哪几个城市?他们各演奏什么乐器?怎样演奏?
4.讨论上述问题:(英国—伦敦、法国—柏林、法国—巴黎。吉他—弹奏、提琴—拉奏、法国号—吹奏。)5.再听歌曲。仔细听听这个歌曲在节奏上有什么特点或规律? 6.教师用点谱法指导学生唱后半拍起拍的节奏,唱好第一、二句曲调 7.学唱第三乐句时,穿插讲八分休止符。学生已掌握十六分符的时值,只要点拨适时,加上点谱法的动作,学生是能理解的。8.完整地唱好全曲后,填上歌词。9.以第一人称的角色投入即兴表演唱。
10.音乐知识:八分休止符⑴八分休止符的认识可以从八分音符引入,⑵结合本课《我是小音乐家》教学中穿插进行。
⑶八分休止符在后半拍是比较容易的,只要前半拍的音符唱得短些即可,但八分休止符在前半拍这样往往是后半拍起唱,这就有一定难度。教师可通过拍击、点谱、动作启发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这一节奏。
⑷本课的“活动与练习
(二)”就是配合这一乐理知识的实践活动,要让学生认真练习。
⑸通过四分休止符与八分休止符的比较进一步掌握和理解。
11.活动与练习
(二)⑴唱熟曲调。⑵分别用X0X0或0X0X节奏改编,再唱与奏。例:
13.教学小结。
牧童之歌
教材分析1.钢琴曲《牧童短笛》是一首短小精致、形象鲜明、风格清新、富有田园风味的钢琴曲,为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所作。全曲共分为三段。第一段描绘了美丽的田园景色,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第二段以欢快的节奏、快速的速度和跳跃的伴奏,在情绪上与第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具有民间舞蹈的特点。乐曲的第三段采用了我国民间音乐“加花变奏”的手法,再现了第一段的主题,旋律显得格外流畅。乐曲的末尾渐慢渐弱,音区上升,结束在富有民族风味的和弦上,给人以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感觉。
2.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是一部美国好莱坞音乐剧,叙述了一个发生于1938年奥地利的真实故事。一个退役的海军军官,家中有七个调皮的孩子,因丧偶而疏于教育。为了调教好自己的孩子,他聘用了一名家庭女教师。女教师能歌善舞,并喜爱这些孩子。女教师通过音乐及生动的教育方法,对孩子们进行启发及熏陶,终于使七个孩子对她产生深厚的感情,同时也赢得男主人公的爱情。歌曲第一部分的节奏紧促欢快,旋律活泼跳跃,大跳(七度、八度、九度)音程频频出现,使歌曲显得十分轻松,充满活力。3.歌曲《剪羊毛》这是一首澳大利亚流传甚的民歌。歌词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描绘了“剪羊毛”这一劳动情景,以“白云”、“冬雪”、“丝棉”夸张地形容工人们劳动而剪下的遍地羊毛,把“皮袄”比作羊儿身上的绒毛,富于想像,很有童趣。
4.歌曲《小小羊儿要回家》是一首曲调优美抒情的儿童歌曲。其曲调采用了内蒙古民歌《蒙古小夜曲》的音调和词意,使歌曲具有浓郁的民歌风特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表演《剪羊毛》和聆听《牧童短笛》。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
教学重难点: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栩栩如生的牧童形象。
教学过程:1.请听听(《牧童短笛》第一部分)。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笛子,这一情景你能想像吗? 2.再听一遍。听完后说说你的想像与感受 3.师生讨论对第一乐段的感受
4.揭题:《牧童短笛》,对照图形谱哼唱
5.聆听第二乐段。设问:这段音乐描绘牧童在干什么?在速度上、节奏上与第一乐段相比有什么变化?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6.师生讨论第二乐段提出的两个问题。
7.完整地听全曲。设问:全曲分几段?有没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乐段? 8.再次完整地听全曲,边聆听边即兴用动作来表演。9.完成课本上的涂色块及线条连接的作业。10.简单介绍作曲家贺绿汀。11.板书澳大利亚牧场的画面。12.边看画面边听范唱。
13.再连续听两遍,请大家边听边看歌谱,14.在学生试唱的反馈中学会全歌。15.再聆听一遍范唱。他们的情绪怎样? 16.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全歌。17.再完整地更有感情的唱好歌曲。18.各组展示表演并进行点评。19.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唱《小小羊儿要回家》。表演《小小羊儿要回家》、《剪羊毛》。2.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
教学重难点:掌握全音符的时值及延长记号。
教学过程:1.歌名导入。设问:谁能来解释一下歌名?小小羊儿为什么要回家?它们的家是怎样的家? 2.聆听范唱二遍。要求能感受歌曲的内容、速度与情绪。3.学唱曲调:(1)听一遍曲调的范唱。要求:边听边看谱,(2)简单复习已学过的音符。
(3)新授全音符。如果四分音符唱一拍,那么全音符就唱四拍。(4)学生再听一遍曲调范唱,找出出现几次?(5)跟着钢琴弹奏的曲调轻轻哼唱。教师纠正曲调中的音准及节奏错误。(6)完整地唱全曲。
4.学唱歌曲与处理:(1)跟着钢琴轻声地把歌词唱准。纠正错误处。(2)复习《剪羊毛》。(3)师生讨论这两首歌曲演唱的相同点与不同处。(4)从对比分析中唱好《小小羊儿要回家》。
(5)讲解延长记号。结合歌曲的意境,讲述在本歌中的作用。5.表演实践。以小组为主或以小组为主邀请外组同学参加。6.教学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1.《孤独的牧羊人》并从音乐中获得感受与体验。2.在曲调接龙活动中,以即兴创作相连接,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教学重难点:通过曲调接龙活动提高音乐基础的综合能力。教学过程:1.谁看过影片《音乐之声》?教师简单介绍一下剧情,2.聆听《孤独的牧羊人》。3.介绍这一插曲的风格: 4.复听歌曲。可边听边表演。
5.单元小结:四首作品,一个题材,三个个体,一个群体,地区不
一、风格多彩。
6.曲调接龙创作游戏 7.教学小结。
爱祖国
教材分析1.合唱《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这是一首抒发爱国情怀的少年儿童合唱歌曲。歌曲的音调、节奏乃至词曲的结合,具有现代通俗歌曲的特点,体现了浓郁的时代气息。
2.管弦乐《红旗颂》(片断)交响序曲《红旗颂》为作曲家吕其明所作,作曲家以充满激情的笔触赞颂了象征革命的红旗,讴歌了中国人民所取得的伟大胜利。
3.歌曲《救国军歌》?是冼星海从法国归国后所写的抗日救亡歌曲中最为成功的一首。歌曲的旋律高昂激越,节奏铿锵有力,表达了爱国军民齐 心抗日的坚定决心。这首歌曲立即在全国流传开来,成为救亡歌咏集会上必唱的歌曲。
4.歌曲《只怕不抵抗》这是冼星海所作的一首反映抗日战争时期的革命儿童歌曲。歌曲为三段体结构,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重复。最后两句“只怕不抵抗”的歌词,扩充了乐句、突出了主题,更加深了歌曲的感染力。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聆听《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进一步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2.学唱《一个***女儿》。
教学重难点:通过聆听和演唱歌曲,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教学过程:课前做好歌片1.设问:为什么人们把十月称为金秋? 2.欣赏《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回答问题:歌曲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主题思想?演唱的形式? 3.出示歌片,再次欣赏:边看谱边欣赏。
4.分段深入欣赏:(1)边看教材的图形谱[1],边听第一部分音乐,谈谈你对这部分音乐的感受。(2)边看教材的图形谱[2],边听第二部分,谈谈与第一部分的对比。“风”、“雨”的含义?(3)听第三部分并按曲调由自己画图形谱。谈谈这一部分的形象并与第一、二部分比较。5.细致地聆听全歌曲。(1)歌曲给你什么感受与启示? 6.谈话导入:每个人都有一个妈妈,你的妈妈叫什么? 8.太阳和月亮也有个妈妈,他们的妈妈叫什么?——光明。9.聆听歌曲范唱。10.学唱歌曲:先唱第1~12小节曲调,唱会巩固后再唱后面部分。11.唱熟练、流畅后,可以用西藏舞的基本舞步,边跳边唱。12.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聆听《红旗颂》,感受相同的曲调由于不同的表现而产生不同的情绪。
教学重难点:通过聆听歌曲,学会分析曲 情绪。
教学过程:1.熟悉、哼唱“红旗”主题。(1)听赏第一部分“红旗”主题旋律的片段。(2)出示主题曲调的歌谱,2.欣赏第一部分。设问:(1)乐曲一开始的音调你熟悉吗?是取材于哪一首歌曲的音调?(国歌)?(2)“红旗”主题给你什么感受? 3.欣赏第二部分。设问:这部分主题音调是什么曲调?与第一部分的主题音调相比较,相同与不同之处在哪里? 4.重点讨论相同曲调表现出的不同情绪。
5.完整地聆听全曲。通过以上两部分的分析、对比,要激发学生听全曲的欲望,并提出聆听的要求:
6.小结:人们赞红旗,颂红旗,用最美的旋律表达对红旗的颂扬。显示出我们民族的伟大,民族的骄傲。7.教学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演唱《只怕不抵抗》,进一步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2.聆听《救国军歌》中,感受队列行进的音乐特征并进行表演。介绍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教学重难点:了解人民音乐家冼星海。
教学过程:1.在抗日救亡歌曲中,冼星海还专为孩子们写了这类歌曲,《只怕不抵抗》就是流传最广泛的一首,作于1937年。2.聆听范唱。听后,说说歌词与歌曲的情绪。3.板书歌词、再听一遍歌曲范唱。
4.学唱歌曲:(1)板书1—10小节歌谱,教师范唱曲与歌各一次。(2)教师范唱11—17小节三遍,(3)用以上方法再学唱第二乐段10小节。(4)把第一、二乐段连起来完整的唱
(5)教师示范歌曲最后一句[5小节方法同(3)]。
5.表演歌曲:(1)认真地聆听范唱、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绪。(2)有感情歌唱《只怕不抵抗》。(3)分组讨论设计歌表演,教师巡视指导。(4)分组展示成果,6.单元小结:爱祖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以表达我们中华儿女对我们伟大祖国最真挚的感情,最崇高的祝福。
课前要求学生到图书馆及网上收集有关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及音乐作品。7.初听《救国军歌》设问:什么提出“枪口对外”?师生交流
8.再听歌曲《救国军歌》。设问:这首歌在音乐上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在音调、节奏上、风格上……去讨论。10.教师介绍这首歌是冼星海从法国归国后于1936年开始创作的救亡歌曲最成功的作品之一。12.教学小结。
第七课老师的歌
教材分析1.歌曲《我爱米兰》米兰,并不是一种名贵的植物,也不是绚丽多姿的花卉。这首歌曲正是将老师比作为米兰,颂扬了教师默默奉献的崇高精神。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节奏明快简洁,旋律婉转起伏,以叙述的口吻赞扬了米兰的朴实芳香。第二乐段一开始就在高音区出现,节奏舒展,高昂平直的音调喷涌出孩子们对老师的敬爱之情,抒发了他们对老师发自内心的赞颂。
2.歌曲《飞来的花瓣》人们总习惯将教师由辛勤劳动所培育的丰硕成果比之为“桃李满天下”,而这些芬芳的“桃李”在老师精心的培育下长大成人,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材,为祖国的建设发挥着他们的聪明才智。他们怎能不思念和感谢自己的老师呢?看,这些五彩缤纷的花瓣,寄托着学生们片片深情,缓缓飘落在老师的案前……
3.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这是一首意境优美、感情动人的抒情儿童歌曲,它歌颂了老师为培养一代新人而呕心沥血、忘我工作的精神,也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崇敬、热爱之情。歌曲为2/4拍、二段体结构。第一乐段四个乐句的节奏平稳,在舒展的级进中运用了三度、五度跳进,旋律流畅、优美,表达了学生在夜深人静走过老师窗前时充满着无限的深情。第二乐段是歌曲的副歌,从“啊”开始,曲调级进上行,起伏较大,把情绪 逐渐推向高潮。最后一句下行级进的曲调感情真挚地表达了孩子们对老师的无限热爱。
4.歌曲《甜甜的秘密》这是一首曲调轻快、活泼的儿童歌曲。歌曲借物抒情,通过饶有趣味的活动,揭示了学生的心理,唱出了对老师的热爱之情。歌曲为4/4拍、大调式,由二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较多地运用了八分休止符,把学生一连串“悄悄”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第二乐段以较自由的节奏展开,乐句从弱拍起,曲调的跳进形成高低起伏与孩子的亲切语气非常贴切,表达了学生盼望老师发现“秘密”的急切心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老师在孩子的心目中是多么光辉而崇高。《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和《我爱米兰》均表现了学生们对老师尊敬与爱戴之情。2.音乐知识--单纯音符。掌握并比较常用单纯音符、休止符的时值,及听辨曲调,为学习音乐基本知识打下较扎实的基础。教学重难点:掌握单纯音符。
教学过程:1.解题导入:为什么在那么多鲜艳夺目的花卉中,就爱米兰呢?请听这二位学生的回答。2.欣赏二重唱《我爱米兰》。设问:你从歌声中感受到了什么? 3.再欣赏:《我爱米兰》,要细细地品味。4.师生讨论歌曲怎样表达对教师的爱。5.聆听《我爱米兰》,6.音乐知识:单纯音符与休止符⑴复习已学过的音符。以“5”音为例:5四分音符一拍,5八分音符半拍5-二分音符二拍,十六分音符四分之一 拍,5---全音符四拍⑵归纳。设问:哪个音符时值最大?它的一半是哪个音符,再一半……?⑶反馈设问:①一个全音符等于几个四分音符?②一个全音符等于几个十六分音符?③有没有三分音符、五分音符、六分音符、七分音符名称?
7.欣赏歌曲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
8.学唱曲调:(1)跟琴哼唱曲调第一乐段。(2)跟琴学唱第二乐段。(3)完整地唱全曲。9.学唱歌曲: 10.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学唱《甜甜的秘密》和聆听《飞来的花瓣》,表现学生们对老师尊敬与爱戴之情。2.听辨练习。
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听辨能力。
教学过程:1.这一群学生是如何把自己的秘密告诉自己的老师?请听《甜甜的秘密》范唱。
2.按节奏朗读歌词--有感情地按节奏朗诵歌词。3.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唱第1—4小节曲调。4.跟唱第5—8小节曲调→唱好第1—8小节曲调,5.学唱第二乐段:范唱第二乐段歌曲。6.完整地唱全歌
7.师生讨论以怎样的情绪演唱《甜甜的秘密》。8.有感情地、投入地演唱《甜甜的秘密》。9.学习口琴伴奏谱:
10.选一部分学生用口琴为全班学生歌唱伴奏。
第八课爱和平
教学内容:聆听:歌曲《小小白鸽》合唱《欢乐颂》表演: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歌曲《各国儿童心连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白鸽是和平的象征,所以称“和平鸽”。从聆听《小小白鸽》中进一步了解人声分类的常识。
2.让全世界的小朋友高唱《每人伸出一只手》大家团结友爱,合作友谊,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和平一定能实现。
教学重难点:1.了解人声分类的常识。2.支持世界和平。
3.从编创节奏组合,用八个音编创自己的歌。
教学过程:1.白鸽虽小,它的作用可大着呢,你能说说白鸽的作用吗? 2.听赏《小小白鸽》。设问:小白鸽在歌唱什么? 3.再欣赏《小小白鸽》。设问:(1)你听了《小小白鸽》,在音乐声中你获得什么感受?(2)歌曲的引子与尾声音乐使你想到什么? 4.板书歌谱,边看谱边听录音。设问:歌曲的节奏有什么特点??××××|××××|?请你用“××××|”节奏轻轻地为歌曲伴奏。
5.聆听《小小白鸽》,学生可作自由选择:(1)随录音轻轻哼唱。(2)随音乐合着节奏翩翩起舞。(3)边聆听边画画,画和平鸽。
6.表演《小小白鸽》。?选择部分同学跟着音乐歌唱、舞蹈、画画 7.小结:让和平鸽带着和平的祝愿飞向远方。8.导入:有句名言,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9.聆听范唱:要求听清歌曲内容。
10.学唱歌曲:(1)教师用点谱法在板书的曲调⒈按节奏点谱,带领学生识谱。(2)完整地唱全歌。11.轮唱与齐唱。12.编自己的歌创作活动 13.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让全世界的小朋友高唱《各国儿童心连心》,大家团结友爱,合作友谊,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和平一定能实现。
2.从聆听《欢乐颂》中进一步了解人声分类的常识——每一类人声还可以细分为高、中、低三个声部。
教学重难点:了解合唱中的人声分类知识。
教学过程:1.设问:你是否知道德国有位大作曲家名叫贝多芬?本课欣赏的《欢乐颂》是《第九交响曲》的第四乐章片断。表达了人们对和平、自由、平等的愿望。
2.初听《欢乐颂》。要求感受庄严而宏伟的气势。3.再听《欢乐颂》。你能听辨出几种声音的类别? 4.复听《欢乐颂》。
5.讲解混声合唱,各声部的组成,介绍人声的分类(二)。
6.欣赏范唱。设问:这首《各国儿童心连心》与《每人伸出一只手》在 内容题材、情绪、风格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8.师生讨论两首歌曲的对比。
9.学唱歌曲:(1)放录音,看歌谱。要求大家轻声,每人都能听到录音的范唱。(2)教师随时调控、及时给予指导。四分附点节奏可采用点谱法教唱。(3)放录音,心里默唱。(4)齐唱曲调,要唱得欢快热情。(5)填上歌词。10.表演歌曲:分组选择及编创打击乐伴奏。
11.单元小结:大家团结友爱、合作、友谊,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爱和平一定能实现。12.教学小结。
第九课家乡美
教学内容:聆听:歌曲《黄土高坡》歌曲《洞庭鱼米乡》?曲《乡下的阳光》表演:歌曲《山里的孩子心爱山》《全都认识我》。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表演《全都认识我》。2.聆听《乡下的阳乐》,说说自己的家乡,赞美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歌曲体验对家乡情感的表达。
教学过程:1.欣赏歌曲《乡下的阳光》。感受一下他们在暑假里多么快乐多么潇洒,他们在讲述些什么? 2.板书歌谱,让学生看着谱再听一遍。讨论问题:(1)“乡下的阳光好”好在哪里??(2)它的演唱形式你能说说吗? 3.如果你认为好听,可以跟着录音轻轻哼唱。
4.我们再聆听一遍。如果你喜欢唱,下课后可以向我要歌谱去抄一下,自己学唱。
5.聆听范唱(最好是教师自己范唱)。感受歌曲的内容与情调。6.学唱曲调:(1)教师范唱一次曲调。(2)分组分句学唱曲调。(3)分组接唱曲调。相互纠正错误之处,教师要指导、要学生唱出每小节的强拍,标●。表扬唱得好的小组。(4)分组交换学唱乐句,直至全班学生都能唱全曲。7.学唱歌曲:(1)填上歌词(2)讨论用什么情感来演唱这首歌曲?(3)教师归纳学生的意见:用亲切地自豪地情绪来演唱。8.推荐与自荐相结合,请个别学生独唱。
9.分组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并编创节奏型为歌曲伴奏。10.完整地表演歌曲。领唱、齐唱用打击乐伴奏。11.教学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聆听“黄土高坡”、“洞庭鱼米”,因为我们爱家爱乡爱祖国。
2.表演《山里的孩子心爱山》,让我们以火热的激情体验歌颂家乡美,赞美自己的家乡。3.认识高音“”。
教学重难点:音乐知识:认识高音“”?
教学过程: 1.欣赏《黄土高坡》、《洞庭鱼米乡》。问题:这两首歌反映的地区、地域在哪里?为什么? 2.讨论:两首歌的地域、地区。从歌唱的内容上,从音乐风格上去展开讨论
3.分别欣赏。(1)《黄土高坡》。(2)《洞庭鱼米乡》。?给你什么感受?歌 唱的是什么主题?是哪一声部的独唱?你能模仿其中几句吗?唱一唱。5.音乐知识:结合歌曲曲调《山里的孩子心爱山》,认识高音“”,6.听范唱《山里的孩子心爱山》(最好教师能示范)。7.学唱第一乐段 8.学唱第二乐段: 9.完整地唱好全歌。
10.分组讨论演唱形式:齐唱、领唱、对唱、分组唱、分男女声部 11.分组表演,评出最佳方案,给予表扬。12.教学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本单元四首歌曲。2.创作活动。3.综合艺术活动。
教学重难点:学习自己创编简短乐曲。
教学过程:
一、创作活动1.创作的幅度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不要作划一的规定,可以4小节也可以是6小节、8小节。
2.学生们相互可多交流,相互试唱试奏、修改。教师积极巡视指导,更要加以表扬鼓励。
二、综合艺术活动:唱唱、画画、说说自己的家乡
1.给学生作为开放式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家长、亲友、图书馆、网上等寻找与自己家乡有关的资料。
2.各人按自己的特长赞美自己的家乡。能唱则唱、能演就演、能画就拿起笔、能说敞开地说,一个主题:赞美自己的家乡。3.推选一位节日主持人,推选一位节目策划人,在教师指导下先了解各人准备情况,然后按排顺序,唱、演、讲、画穿插进行,有声有色有讲有演,开个热热闹闹的班级联欢会。
三、巩固四首歌曲的学习、集体或分组交流。
四、教学小结
第五篇:人音版小学三年级音乐上全册教案(
第一课 童年
一、教 学 目 标
1.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唱《摇啊摇》、《小酒窝》等作品,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 回忆与热爱。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2.初步了解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3.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初步能唱准。4背唱歌曲,并进行表演。
二、教学重点:歌曲的欣赏和演唱
三、教学难点:乐曲情绪的体验
四、教学方法:欣赏法、教唱法
五、课时安排 3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 学 内 容
表演《摇啊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歌曲
1、请同学们说说最喜欢上学期的哪首歌曲或弹一段前奏问学生歌名。
2、唱一唱
三、提出本学期要求
1、分组
2、宣布平时成绩记载项目(采用竞赛法)
3、常规教育
四、新歌教学
1、导入:听《共产儿童团歌》说说乐曲情绪。听《摇啊摇》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
2、出示童谣学生朗读歌词
3、放《摇啊摇》录音,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4、放《摇啊摇》录音,体验6/8拍的强弱规律。
7、放录音,学生轻声唱歌词,最后一句重复,唱2遍。记住重复记号。重点练唱: 3 5 1 6 │5.5.│ 摇 到 外 婆 桥
9、连唱
10、跟唱歌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聆听《童年的回忆》
1、导入: 师:让学生交流童年生活中最值得回忆的一幕(放背景音乐)
2、初听音乐: 边听边用手势按图形谱的形状划动。
3、学生随音乐模仿小兔跳。再随音乐模仿乌龟爬。师:说说谁的行走速度快?谁的行走速度慢? 板书:快慢
4、再听《童年的回忆》
说说第1、2、3段速度怎样?情绪怎样?
三、聆听《我们多么幸福》
1、导入:请小朋友们听一首歌《我们多么幸福》。
2、初听歌曲:说说歌曲情绪?几拍子?
3、介绍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
4、复听,学生轻轻地随录音哼唱,即兴舞蹈。
四、听辨练习
1、用LU模唱3 5 6 三个音
2、听一听老师弹奏的两个音中哪个高?哪个低? 3 5 | 5 3 | 5 6 || 5 3 | 3 6 | 6 3||
五、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演唱《小酒窝》,并进行表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摇啊摇》:边唱边表演
三、新歌教学
1、导入:请小朋友看看谁有小酒窝?有小酒窝的小朋友笑得怎样?老师有一首歌,请小朋友听听又是怎样的呢?
2、听录音: 学生交流
3、再听录音,你能听出是两拍子还是三拍子吗?边听录音边按拍子拍手。
4、重点: 31 06│3 0 │53 05 │6 0│
5、放录音,轻声跟唱。教师范唱A B两句,各4小节。重点练唱:
06││53
05 │6 0│唱准八分休止处,采用跟唱法。
6、连唱:边唱边拍手。
7、跟老师轻声唱歌谱。
8、分组排练表演唱。分组展示 师生评价
四、反思
第二课
草原
教学目标:
1《草原上》等四首作品,初步感受这一地区的民族风格。
2、有感情地唱好《草原上》《我是草原小牧民》。
3、欣赏《草原放牧》《草原巡逻兵》。
4、唱准“3、5、6”三个音的音高,掌握四分音符及二分音符。教学重点:
1、听音乐、编舞蹈、讲故事,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2、唱准音高,进行即兴编曲。教学难点
1、唱准3、5、6、掌握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的名称、写法、时值 教学方法:欣赏法、教唱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表演《草原上》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二:新课学习: 1:导入:谈话法、教师范唱,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听后回答,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2、再听音乐,学生自由随音乐表演,教师可稍做指点。
3、学习歌曲
1)听歌曲录音《草原上》;
2)教师范唱,引导学生小声随唱,轻声跟着范唱录音唱。3)边唱边即兴表演。
三、音乐知识
1、学生跟着琴边看谱边唱唱名。
2、师:歌谱里出现最多的三个音mi、sol、la 教师弹琴,开火车游戏,学生按节奏一个接着一个的唱。
四、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歌曲表演《我是草原小牧民》,聆听《草原巡逻兵》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2、复习唱 “3、5、6”三个音。
二:新课学习:
(一)聆听《草原巡逻兵》
1、初听乐曲的“引子”与第一部分的快板音乐。
2、听主题曲调,3、听全曲。
设问:全曲与我们刚刚哼唱的主题有什么关系?速度上有什么变化?
4、听全曲。
5、完成课本上的作业,听音乐排序号。教师简单介绍“笙”的性能。
(二)新歌学习
1、导课:复习《草原上》边唱边表演
师:《草原上》这首歌的情绪是优美,抒情的,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首蒙古族歌曲,听完后告诉老师,他的情绪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回答
2、听音乐,表现了小牧民怎样的心情?(学生自由回答。)3学习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4、学生跟着范唱录音轻声演唱。(唱准八分休止符和倚音)
5、学生随音乐自由编创动作表演,老师适时指导。
三、课堂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草原放牧》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二、编创与活动:
1、复习《草原上》
2、复习《我是草原小牧民》(要求:边唱边表演)
3、分组活动:把全班分成两大组,每组再分成三小组,4、分组排练:相互交流,相互评价。
三、聆听《草原放牧》
1、导入:
师:讲解《草原小姐妹》的故事,介绍《草原小姐妹》音乐创作的背景 1)听音乐第一、二段,说说音乐情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学生讨论回答(小姐妹俩对美丽家乡和幸福生活发自内心的赞美)2)听全曲,3)再次复听全曲:要求学生即兴编舞进行表演。
四、编自己的歌
1、出示“3 5 6 ” 三个音符
2、以小组为单位,用已经掌握的3 5 6三音即兴编自己的歌,小组互听。
第三课好伙伴
教学目标:
1.《同伴进行曲》等四首作品,反映了中外少年儿童同伴间的珍贵友谊之情,欢快、热情的音乐体现了好伙伴之间的合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
2、聆听《同伴进行曲》,聆听《船歌》,能听辨合唱部分的二声部音调并画出二声部的图形谱。
3、流畅的唱好《原谅我》、《噢!苏珊娜》。
教学重点:
1、聆听、欣赏。
2、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能基本唱准。
教学难点:休止符、有感情演唱歌曲。弱起和附点的唱法。教学方法:欣赏法、教唱法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同伴进行曲》,表演《噢!苏珊娜》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
2、发声练习,师生问好。
3、复习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二、聆听《同伴进行曲》
1、初听全曲,了解音乐风格和辨别演奏的乐器类型。
2、分段听,要求能区分两个乐段不同的节奏、情绪。
3、完整复听,队列表演(行进中的)
三、讲授新课:
1、游戏导入——《找朋友》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外国的新朋友——苏珊娜
2、聆听歌曲,按节奏拍手,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
3、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4、重点、难点:弱起和附点的唱法。
四、编创活动:
1、出示节奏谱,集体念念,拍拍。
2、视唱3、5、6三个音。
五、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船歌》,表演《原谅我》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
2、发声练习,师生问好。
3、复习歌曲《噢!苏珊娜》。
二、聆听《船歌》
1、看着歌词初听全曲,(可带上身体律动)了解歌曲内容。
2、复听,说说哪几句是一个人唱的?哪几句是很多人唱的?
3、用不同的表演形式来区分不同的演唱形式。
领唱:一个人划船;
齐唱:集体划船;
合唱:分两组,一组站着划船,一组坐着划船。
三、学唱歌曲《原谅我》
1、导入:说说你如果做了对不起好朋友的事,你会怎样来向他倾诉,请求他的原谅?用一句有节奏的话来说 XX | X.X X X X | X-请你|原谅 我 原 谅 | 我!
2、下面来听一听一位小朋友是怎样用歌声来请求他的朋友的原谅的。
3、学唱:
4、为歌曲伴奏,配打击乐巩固歌曲。
四、反思
第四课 钟 声
教 学 目 标
1.本课题的四首音乐作品,都围绕中外特定的环境下的“音乐与自然”——钟声而创作的不同风格的乐(歌)曲。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提高审美的情趣。2.唱准 音高。
3.初步感受圆号、小号等铜管乐器的音色。
教 学 内 容:聆听《维也纳的音乐钟》、《灵隐钟声》,表演《钟声叮叮
当》、《美丽的黄昏》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唱好《钟声叮叮当》。并用轮唱形式表演“黄昏钟声”的情景
2、唱准 4、7、1音高,唱准do—do,3、二声部和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歌曲:《捉迷藏》,边唱边表演
三、音乐知识:
1、按教师手势唱do、re、mi、sol、la a、按音阶唱
b、打乱顺序唱
2、学习fa、si、do 出示4(fa)学生跟唱,教师介绍4和3、5是邻居,唱一唱《哦,苏珊娜》《原谅我》
出示7(si)学生跟唱,介绍4和6是邻居,唱一唱6、7,唱一唱《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出示“1“学生跟唱,介绍它和”7“是邻居,唱一唱6、7、ⅰ,出示音阶图,边做手势边唱 出示视唱曲:
2/4 1 3 5│6 6 5│6 ⅰ 7 6│5 —│1 3 5│6 6 5│4 4 3 2│1—║ 教师范唱
学生跟唱 师生接唱 连唱 指名学生唱
四、新歌教学
1、导入:幻灯出示欧洲教堂 师:这是什么地方?你见过吗? 生:互相交流
2、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澳大利亚民歌《钟声叮叮当》 出示歌词,听录音,注意演唱顺序
3、学唱歌词 a、轻声跟唱
b、比较第一段结束句与第二段结束句的不同处
4、连唱
用流畅的情绪,连贯地唱一边
5、学唱歌谱
五、小结,师生再见。
第 二 课 时
教学要求:
1、聆听《维也纳的音乐钟》和电子琴独奏曲《灵隐钟声》
2、编创与活动:用1、2、3、5、6六个音编自己的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钟声叮叮当》分声部唱一唱
二声部合唱,力求音准、和谐
三、聆听《维也纳的音乐钟》
1、讲组曲《哈里·亚诺什》的故事,介绍《维也纳的音乐钟》
2、初听全曲:你能否听到钟摆的滴答声?学生讨论
3、出示:ⅰ5 3 5 ⅰ 0 5 │ⅰ5 3 5 ⅰ│ 唱一唱主题曲调
复听全曲
师生交流
4、再次复听
四、聆听《灵隐钟声》
1、导入:你们去过寺庙吗? 师:你们听到过庙里的钟声吗?
2、放录音,学生听引子部分——钟声
3、师:在寺庙里除了听到钟声,还有什么声音?木鱼声
4、欣赏全曲
五、用1、2、3、5、6六个音编自己的歌 出示:3/4 Χ — X│X — X│X X X│X— 0║
学生拍打节奏,教师范作,学生分组试编,展示,师生评价
六、小结,师生再见
第 三 课 时
教学要求:
1、表演〈美丽的黄昏〉
2、单元总复习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钟声叮叮当》:分声部唱一唱,二声部合唱
三、表演《美丽黄昏》
1、导入:黄昏的晚霞美吗?请小朋友听一听音乐是怎样来表现的呢?
2、听录音:学生谈感受
听音乐,学生说说是几拍子的? 放音乐,学生试拍 师生随着音乐一起拍打
3、跟着录音轻唱
4、轮唱
5、学唱歌谱A、教师范唱
B、连起来唱
C、进行轮唱
四、小结,师生再见。
第五课 爱鸟
教学目标:
1.鸟,是人类的朋友。让我们唱鸟、爱鸟、护鸟,增强环保意识,增进自然常识,提高审美趣味
2、通过听辨、曲调接龙等形式,提高音乐基础能力与即兴创作水平。教学内容:聆听《对鸟》、《空山鸟语》
表演《一只鸟仔》、《小乌鸦爱妈妈》
第 一 课 时
教学要求:
1、能唱出台湾民歌的风格
2、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新歌教学
1、导入:
复习本学期学过的不同地区的民歌或童谣《摇啊摇》、《我是草原小牧民》、《放牛山歌》等等,引出课题:《一只鸟仔》。
2、初听歌曲,听后说说,这首歌曲给你怎样的感受? 再听歌曲,3、读一读歌词: 进行识字教学,重点读象声词,模仿出鸟的叫声
4、学唱歌曲
轻轻地跟着范唱录音唱(二遍)分小组自己按照乐谱练习分小组、分角色演唱和伴奏
5、学唱歌谱
设问:这首歌曲的歌谱又哪几个音组成?“ 2、5、6、1、2、3” 教师慢速弹琴,学生轻声跟唱(二遍)
唱谱是不加下滑音记号,注意八分休止符,慢速跟琴连唱。
三、小结,布置课外收集资料,师生再见。
第 二 课 时
教学要求:
1、学唱《小乌鸦爱妈妈》
2、听辨活动
3、曲调接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新歌教学
⒈导入新课:放伴奏音乐,同学戴着小鸟头饰飞入教室
⒉朗读歌词,指导学生随着音乐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细细体会小乌鸦是如何爱妈妈的。⒊学唱歌词
① 学生轻声跟着老师模唱。② 找出难唱的地方共同练唱 注意区分 5—3与 5—2 音唱准
③ 老师讲解连音线的唱法:5―∣3―∣5―∣2―∣
4、学唱歌谱
师:这组节奏共出现了几次
都是ⅩⅩ ⅩⅩ ∣Ⅹ Ⅹ ∣Ⅹ—∣Ⅹ—∣ 一起来读一读、拍一拍,然后再一起唱
三、听辨活动
教师弹奏两边,学生听辨,连起来唱一唱,听辨快的同学给予表扬
四、曲调接龙
1、复习学过的1、2、3、5、6一起唱一唱
2、将范作唱一唱,让学生找出接龙的特点
即第二个曲调的开始一个音与第一个曲调的最后一个因是同一个音 曲调与曲调的衔接要按节奏衔接,不能脱节
3、学生分小组即兴接龙
五、小结,师生再见。
第 三 课 时
教学要求:
1、聆听《对鸟》、《空山鸟语》
2、鸟鸣音乐会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聆听《对鸟》
1、导入:复习《一只鸟仔》
2、初听《对鸟》歌曲讲述了什么内容?听后学生自由回答
3、解题:“对歌”是我国民歌中重要的形式之一。如果对话名往往称“对花”,本歌是对鸟名。所以称“对鸟”
4、复听《对鸟》
再次复听《对鸟》,感受甲、乙双方对鸟的乐趣,增加爱鸟的情趣。
三、聆听《空山鸟语》
1、初听全曲
2、复听全曲
3、介绍作者刘天华
4、出示二胡让学生观察实物,并且摸一摸,拉一拉,亲身感受的音色
5、再听《空山鸟语》
四、小结,师生再见。
第六课 放 牧
教 学 目 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音乐与民族、地域有密切的关系,感受祖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音调,激发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2.在上两课掌握“ ”三音的基础上,学习“ ”三音的音高及八分音符的时值。从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知识技能的学习。
教 学 内 容:
1、聆听《小放牛》、《牧歌》
2、听辩“ ”的练习
3、表演《放牛山歌》、《小牧笛》
4、音乐知识:la do re及八分音符时值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用高亢、嘹亮的歌声唱出山歌风格的民歌。
2、学习la do re及八分音符时值。
3、编创与活动:曲调回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草原上》边唱边表演
三、新歌教学:
1、初听范唱:
2、齐读歌词
3、跟着范唱轻唱歌词:重点: 1 2 3 2 |1 6.| 方法:采用教师范唱让学生跟唱,连唱
再听范唱,用高亢、嘹亮的歌声和喜悦的心情演唱《放牛山歌》。
4、视唱教学:出示 3 2 1| 2—| 1 2 1 | 6 —| 学生读谱视唱,其余曲调采用跟唱法学习。
四、音乐知识
1、复习mi sol la 边唱边用手势表示 学习la do re 手势边唱边做
2、用手势唱准“6 1 2 3 4 5 6 ”各音的音高。
3、将6 1 2 变成不同时值的音符让学生唱 如:6 —、6、6 从而学习八分音符时值
五、小结,师生再见。
第 二 课 时
教学要求:
1、聆听《牧歌》、《小放牛》。
2、感受两种不同风格、不同音色色彩、不同情绪的音乐。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放牛山歌》
三、聆听《小放牛》
1、导入:
师:刚才我们一起唱了一首高亢的四川儿歌,下面老师请小朋友们听一首河北民歌《小放牛》
A、教师出示幻灯《小放牛》曲调,教师边弹琴边唱。B、学生跟琴哼唱
2、初听乐曲:
3、听第一段音乐:
师:这段音乐与河北民歌《小放牛》有什么关系? 听完后,学生讨论回答。
4、听第二段音乐:
设问:这段音乐旋律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在速度上有什么变化?
5、听第三段音乐
设问:这段音乐在速度上又有了什么变化?情绪如何?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6、复听全曲 听完后师生交流听后感。
四、聆听《牧歌》
五、导入:请小朋友们听一首歌曲,听完后说说你的感受。师:范唱民歌《牧歌》
学生谈感受(曲调悠扬飘逸,低回婉转)
六、请小朋友们听一首由民歌《牧歌》为素材创作的小提琴曲《牧歌》。初听音乐。
师:民歌《牧歌》的曲调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听后学生回答
七、复听乐曲
八、与《小放牛》对比欣赏,说说你的感受。教师进行总结、板书。
五、小结,师生再见。
第 三 课 时
教学要求:
1、听辨“6 1 2 ”,2、歌表演《小牧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复习《放牛山歌》要求:边唱边表演
三、新歌教学
1、导入:初听范唱录音,学生感受歌曲情绪,听后回答问题。
2、出示歌词,学生轻声跟唱
重点: 2 5 5 6 6 | 2 6 5 — | 方法:采用教师范唱让学生跟唱
连唱
3、用愉快的心情连贯地演唱。
4、找自己的好朋友分角色表演唱,5、视唱教学:采用听唱法进行。
6、分小组视唱、歌表演,并进行评价。
四、听辨“6 1 2 ”
1、出示“6 1 2 ”唱一唱
2、进行听辨
3、听辨完成后,跟琴唱一唱
五、小结师生再见。
第七课 妈妈的歌
教学目标:
1.欣赏三首中外名家的“摇篮曲”,初步了解其风格特征。2.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四拍子,并与二、三拍子进行对比学习。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唱《摇篮曲》;听《只要妈妈露笑脸》。 第二课时:听、唱《摇篮曲》(舒伯特曲),讲4/4拍号 第三课时:听二首《摇篮曲》;开演唱会。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四首摇篮曲的对比 教学方法:听唱法 教具准备:磁带、钢琴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表演《摇篮曲》
1.这是一首妈妈哄宝宝入睡时,唱给宝宝听的摇篮曲。 2.听范唱,教师做哄小宝宝入睡的动作。
3.再听一次。这首歌谱同样也是八分音符为一拍,请大家边听边打拍子。
4.为了把这一曲调的节奏唱好,我们先复习一下第三课《愉快的梦》的曲调。
5.用点谱法学唱第一乐句4小节。 6.在教师指导下再学唱第二乐句4小节。 7.学生自学第三、第四乐句(各4小节)。 8.能流畅、准确地完整唱好曲调后,唱歌词。
二、聆听《只要妈妈露笑脸》
1.这是一首孩子唱给妈妈的歌,选自朝鲜歌剧《血海》。
2.初听歌曲。要求了解歌曲的内容。
设问:(1)妈妈为什么不露笑脸?(2)妈妈什么时候露笑脸? 3.复听歌曲。感受朝鲜音乐的风格。
设问:歌曲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音乐在节奏与旋律上有什么特征。 4.再次聆听歌曲:随音乐轻轻哼唱,体验孩子对妈妈的亲切呼唤。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聆听、表演《摇篮曲》
1.本曲教学上采用一个曲目两种形式,既是欣赏聆听又作为歌唱表演,2.听唱结合,听听唱唱,唱唱听听,以加深对这一名曲的理解及表演。3.先聆听《摇篮曲》。 4.师生讨论。
5.学唱《摇篮曲》曲调。
教学提示:穿插讲解4/4拍的强弱规律及指挥图式。
第三句即第5、6小节,在划拍的同时很自然地把第5小节“2?”及“3?”唱得强一些,第6小节装饰音在唱曲调时暂时不唱。 6.再聆听《摇篮曲》。要求学生随音乐轻轻哼唱。 7.跟着音乐唱歌曲。
8.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有感情地表演《摇篮曲》。
二、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一、聆听大提琴曲《摇篮曲》
1.这是一首贺绿汀的名曲。在风格上有浓郁的汉族情调,表现妈妈在哄宝宝入睡时的情景。2.初听第一乐段。
设问:(1)这是中国风格的音乐还是外国风格的音乐? (2)从这段音乐中,你感受到什么情景? 3.师生议论。 4.初听第二乐段。
设问:这段音乐的情绪与第一乐段的情绪有什么变化? 5.欣赏第一、二乐段。边听边画画来表达你对音乐的感受。 6.聆听全曲。
7.展示各人的画图,相互交流。
8.小结:妈妈在哼着曲子摇着摇篮,宝宝睡得多香啊!
二、聆听管弦乐曲《摇篮曲》 1.欣赏管弦曲《摇篮曲》。
设问:你熟悉这曲调吗?乐队表现怎样的情景? 2.复听全曲。
设问:你能辨别出几种乐器的音色?在教材中标出来。
3.小结:这是一首欧洲风格的摇篮曲。
三、“唱唱我的好妈妈”演唱会
1.各组交流自己选的歌曲、乐曲,并推选代表。
2.由班长或课代表主持开班级演唱会,并邀请几位同学做评委。 3.评委宣布评委会的评选结果。
四、课堂小结
五、课后反思
第八课 少年的歌
教学目标:
1.本课四首中外少年歌(乐)曲,以不同的情绪反映不同时代少年的不同生活,这就是音乐人文性主题的一种表现。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音名及变音记号——升记号唱法。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我是少年阿凡提》;变音记号;编创小品。第二课时:《小小少年》;音乐知识;附点八分音符。第三课时:聆听《牧羊姑娘》、《小机灵的歌》,总复习。教学重点:表现歌曲的风格 教学难点:升记号 教学方法:跟唱法
教具准备:图片、故事书、磁带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表演《我是少年阿凡提》
1.阿凡提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你能说出他的英雄事迹吗? 2.这是一首诙谐情调的歌曲,这首歌曲学生接触不多,所以要多让学生听录音范唱感受它的风格特征。
3.在学唱曲调前讲解音名与变音记号——升记号“#”。
4.曲调学习可分为三部分,教师的指导重点在第一部分的曲调,即从第1小节到第17小节。 5.伴奏的配置:
(1)口风琴双音弹奏有困难的班级,可以用两支口风琴二个声部伴奏,以降低难度。
(2)打击乐的选择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把学生的方案归纳试奏,通过集体讨论选择一至二个方案伴奏。
二、歌词创作“谁要……”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拓展他们的思路,这是综合能力的显示,结合歌词创作进行小品设计与排练。各组可以施展集体的智慧创作表演。
三、分组展示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一、表演《小小少年》
1.这首歌反映的是从儿童到青年的过渡阶段少年的多变心理状态。其次技术上的问题,弱拍上的附点八分音符;每句的弱拍起唱。后半部分基本上是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
2.因为有一定难度,所以还得从聆听范唱切入,以加强对作品的感受。
3.在学唱曲调中结合进行附点八分音符节奏的学习,在实践中去掌握其节奏时值。
4.学唱曲调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乐段的8小节,第二部分是第二乐段的8小节。
5.这首歌曲的演唱,声音既要明亮,同时要稍稍略带忧虑烦恼感,以表达这一时期少年的复杂的心情。
二、音乐知识:附点八音符 教学基本要求
1.从骑马的象声词节奏中形象地进行附点八分音符的知识讲解。
2.从连音线的图解中讲解附点八分音符时值。
3.对附点八分音符的掌握必需从本歌的歌曲实践中体验。
4.附点八分音符的教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学习,同样要对附点作用的强化讲解。在唱奏中对带附点的音要强调重些,而附点后面的音可弱化,这样一强一弱,附点就突出了。
三、小结
第三课时
一、聆听《牧羊姑娘》
1.介绍同名歌曲的歌词,以便了解乐曲所描绘的基本情绪。 2.欣赏双簧管独奏《牧羊姑娘》全曲。
3、对照着《牧羊姑娘》原歌曲的歌词,你想像到穷苦的牧羊少女的凄凉的生活吗?再次聆听本曲。
二、聆听《小机灵的歌》教学基本要求
1.设问导入:谁看过日本动画中《聪明的一休》?谁能说说一休的聪明
伶俐的方方面面?
2.欣赏:《小机灵的歌》
这是动画中的主题歌,表达了对一休的赞美之情。 要求:边听边看着课本上的歌词理解歌曲的内容。 3.复听时要求学生随音乐哼唱。
4.在二次欣赏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编简单的歌词,最后的“小一休”改为X X X。
5.随音乐唱主题后,配上自己编的歌词,在音乐伴奏下表演“唱唱周围的小机灵”。
6.小结:这是机灵少年的歌。
三、复习本课两手歌曲
四、课后反思:
第九课丰收歌舞
教学目标:
1、本课四首反映中外农民丰收歌舞的作品,赞美人们劳动丰收的喜悦心情。
2、边歌边舞表演《桔梗谣》、《圆圆和弯弯》,表现人们喜庆丰收的欢乐情绪。
3、聆听《丰收之歌》、《丰收的喜悦》,并即兴表演来抒发丰收的喜悦心情。
4、初步了解人声分类的音乐常识。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的演唱,以情带声,做情景表演。
2、通过听辨等形式,提高音乐即兴创作的水平。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学唱《桔梗谣》、聆听《丰收之歌》
教学目标:
1、用歌舞形式表演《桔梗谣》,表现人们喜庆丰收的欢乐情绪。
2、聆听《丰收之歌》,并以即兴舞蹈的形式来抒发丰收的喜悦之情。
3、初步了解人声分类的音乐常识。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桔梗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编创动作。
教具:钢琴、多媒体、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见过桔梗呢/
二、解题:桔梗是朝鲜族人民爱吃的一种野菜。——出示桔梗图片。
三、聆听范唱:出示《桔梗谣》音乐。
四、学唱歌曲:
1.把曲调做成七张卡片,每张卡片4小节,并编号。
2、在教师指导下学唱前8小节,(1)、(2)卡片。学习时,学生边唱边拍节奏。
3、把(3)、(4)、(5)、(6)四张卡片,分给四个小组,让他们在组长的带领下自学,教师巡视指导,重点指导卡片(5)的小组。
4、把卡片按序号排列在黑板上,各小组汇报自学情况,由组长带领着来唱
一唱,教师加以指导。
5、最后加上卡片(7),再次接唱,使曲调完整。
6、再次聆听范唱,学生跟着轻声配上歌词。
7、完整地、欢乐地歌唱《桔梗谣》。
五、学习歌舞:
1、学习朝鲜的基本动作 ——出示多媒体。
2、配上伴奏,完整地边歌边表演。——出示多媒体。
3、全体表演《桔梗谣》,喜庆丰收。
六、聆听歌曲:《丰收之歌》
1、导入:每当春节人们会怎样?学生讨论,观看春节晚会的歌舞场面
2、师:人们开心时,会用歌舞的形式表达,粮食大丰收了,会怎样呢? 欣赏《丰收歌》
3、再次聆听《丰收歌》
4、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理解歌词,在歌词中找到丰收的影子。
5、探讨一下书本作业:把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结合起来,用色块来表示三段音乐的情绪变化。七.总结:
第二课时: 聆听《丰收的喜悦》表演《圆圆和弯弯》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歌
二、聆听《丰收的喜悦》
1、播放第一段录音,听后学生讨论
2、欣赏全曲:师:你能听出全曲在表达丰收的喜悦情绪中有什么变化?
听后讨论
3、再次欣赏,学生表演
4、再来一次:要比上次更投入。
三、表演《圆圆和弯弯》
1、范唱,听录音,学生讨论
2、听录音,说说歌曲情绪,听后学生谈感受
3、师:这么甜美的歌曲你觉得用什么动作表演呢?放音乐,学生表演。
5、学唱歌曲,放录音轻唱,说说最喜欢唱的是哪一句,你能唱一唱吗? 还有哪一句不会唱,谁来帮帮他? 重点练唱 5 5 5 5 ︱6 1 2 1 1 6 5︱ 5 5 6 1 1 6 6︱6 5 3 2 2 0︱ 采用听唱法
6、分组用打击乐伴奏、表演
分组展示 师生评价。
四、小结,师生再见。
第十课我们的爱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小羊爱妈妈》,在乐中树德,培养学生孝敬长辈、学会感恩的美好品德。
2、指导学生用欢快自豪的情绪演唱歌曲《画金鸡》。
3、聆听《河南的孩子爱河南》,31
教学重点:
1、有感情演唱歌曲。
2、体会河南豫剧音调的特点。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录音机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表演歌曲《小羊爱妈妈》
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二、发声练习。
三、表演《小羊爱妈妈》
1、聆听范唱
2、跟琴模唱旋律。
3、出示歌词,有感情的朗读。
4、轻声跟唱并找出不会唱的乐句。难点旋律:
把两腿跪下来;跪下去不起来。(注意切分音和休止符)
5、完整演唱全曲,根据学生实际反馈进行指导。
6、情感处理:我们的妈妈也像羊妈妈般爱着我们,不辞辛劳,为我们付出,谁能讲一讲妈妈爱你的一件事?(生积极发言)
7、通过学生对妈妈的感激,激发学生情感,动情演唱。
8、采用多种形式练习歌曲:分组比赛、表演唱、合唱
四、小结
我们要向小羊学习,爱妈妈,为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小做一个尊敬长辈、学会感恩的孩子。
第二课时:表演《画金鸡》 聆听《河南的孩子爱河南》
一、播放豫剧音乐,学生进教室
二、组织课堂,师生问好。
三、表演《画金鸡》
1、简单介绍豫剧,引出歌曲《画金鸡》
2、教师范唱,学生说说听后感。感受豫剧音调的韵味。
3、用河南话读歌词
4、按节奏朗读歌词
5、师生共同跟音乐朗读歌词
6、聆听范唱
7、采用教唱与听唱法学习歌曲
8、教师伴奏学生演唱整首歌曲
9、让学生有感情的演唱
四、用表演唱的形式展示歌曲。
五、聆听《河南的孩子爱河南》
1、范听歌曲
2、请学生讲一讲自己知道的河南的名胜古迹
3、读歌词,说一说歌曲中介绍了哪些地方?
4、跟音乐哼唱歌曲
六、展示台:请会唱豫剧的学生展示才华
七、小结,听音乐离开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