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音版第7册音乐全册教案
第一课《水乡》
教 学 目 标
1.这是一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表现一种特定的环境——水乡,充分体现了音乐与民族的关系,让我们热情地讴歌水乡,热爱我们的家乡。 2.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能辨别、比较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3.发挥集体思维合作,进行以《远航》为主题的创作活动。4.掌握竖笛的吹奏姿势。
教 学 内 容
聆听《采茶舞曲》教学基本要求 1.用江南山水风景图导入。 设问:
(1)谁到过杭州游玩?
(2)谁到过茶山,见过茶农采茶的劳动? (3)你听过越剧的唱腔吗? 2.欣赏:《采茶舞曲》 设问:
(1)你听到这种曲调的风格吗? (2)这首歌曲讲述什么内容? (3)这首歌曲是由哪一个声部演唱的?
3.学习采茶时手的基本动作:左采、右采、上采、下采。
4.复听《采茶舞曲》:按节奏配上手的动作,并随录音哼唱《采茶舞曲》。进一步感受江南地方风格的特征。 5.再次复听,要求学生用即兴舞蹈动作表演《采茶舞曲》,用自己的舞姿去表现茶农采茶时的欢乐情绪。 6.小结:水乡的另一景色。
聆听《洪湖水,浪打浪》教学基本要求
1.介绍歌剧《洪湖赤卫队》的时代背景——20世纪20年代末,我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建立革命根据地与敌人斗争的情况。 2.介绍《洪湖赤卫队》剧情(讲故事):1930年湖北沔阳县委为配合红军行动计划,暂时把赤卫队撤离彭家墩。当地恶霸彭霸天乘机卷土重来进行报复。赤卫队在乡党支部书记韩英及队长刘闯的率领下袭击敌人,彭霸天设计派密探寻找赤卫队。队长刘闯中计暴露目标,韩英掩护队伍撤退时,自己与分队长王金标被捕。王金标叛变,韩英坚贞不屈。敌人逼她母亲劝降,但韩英母女互相激励宁死不屈。敌人又把叛徒王金标放回,要他把赤卫队诱入伏击圈。韩英在彭霸天的副官(地下党员)掩护下脱险,及时赶回部队枪毙了叛徒,配合大部队消灭了土匪彭霸天。 3.欣赏女声二重唱《洪湖水,浪打浪》。这是歌剧第一场唱段,反映根据地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洪湖鱼米乡的一片好光景。学生可边听音乐,边看歌词边做摇船动作,感受音乐的内容与风格。
4.小结:这是20世纪30年代湖北洪湖水乡的一景。 聆听《渔光曲》(筝独奏)教学基本要求
1.在聆听《渔光曲》(女声独唱)后,学生在对歌曲反映的内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再听器乐曲《渔光曲》。 2.欣赏筝独奏《渔光曲》。
设问:你能听到船在海面上遇到的各种情景吗?
3.师生议论筝独奏《渔光曲》与女声独唱《渔光曲》的表现形式与内容。 4.复听筝独奏《渔光曲》,要求学生边听音乐边用动作来表现音乐。
5.小结:音乐表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同一个内容题材,不同的形式反映的情景各有特征。下节课我们将要做一个创作活动“远航”,今天的欣赏曲也是一种示范。
聆听《渔光曲》教学基本要求
1.介绍《渔光曲》的背景资料。
(1)这是1934上映的故事影片《渔光曲》的主题歌。
(2)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民(渔民)的生活受三座大山压迫的简单历史介绍。
2.欣赏《渔光曲》第一段,边看图形谱,边听音乐。
(1)介绍《渔光曲》的内容特征:反映渔民的辛酸血泪,速度徐缓,描绘了渔船在茫茫大海中随波起伏的情景。
(2)提出欣赏要求:这作品的创作年代是20世纪30年代,离开今天已有70多年,所以文化背景差异很大,要求学生认真细致耐心地听,这也是对旧社会人民生活的了解。听完后要编一个故事向大家讲述。 3.复听金曲,把歌词用投影片放出来,让学生边看歌词,边听音乐,身体也随音乐摇晃想像自己就在船上的情景。
4.师生讨论歌曲反映的内容与特征。学生中如能将歌词编成一个打渔的故事,教师要给以表扬,顺带议论为什么在形式上是女声独唱。 5.小结:这是旧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水乡。
表演《采菱》教学基本要求
1.设问导入:谁吃过菱角?知道菱生成在何处吗?介绍有关菱的知识:菱是生成在池塘的一种植物,根在泥里,叶子浮在水面呈三角形状,花白色,果实的硬壳有角,因此称菱角,果肉可吃,甜而爽(如有挂图,最好实物展出更佳)。
2.这首歌曲的节奏较复杂,识谱有一定难度,本课又是四年级第一节课,所以这首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民歌的风格,同时也为下节课的附点四分音符的学习作感性的铺垫。在教学中要吸引学生有兴趣地认真地听范唱是学好本歌的关键。因此要求教师的范唱要非常投入有情感,去打动学生的心灵。唱得要细腻亲切,在吐字和行腔上要有江南风格。 3.教师的范唱不仅是唱歌,还要范唱歌谱,歌谱的范唱要同样的有感情,流畅而动听,有力度起伏。 4.听唱、学唱曲调一定要以乐句为单位进行,切忌支离破碎。
5.(该知识在五年级教材中),而是通过划船的动作去学习,能很自然的唱好。同样D.S.的反复记号也不必要求学生去记住掌握。
这句的教学,不要讲解切分节奏 6.伴奏的加入既是训练节奏感,也是为了营造一种氛围,这是要求:(1)选择节奏,哪一节奏谱,更适合于这首歌曲的伴奏;(2)选择打击乐器;
(3)在哪里加入铃鼓使歌曲推向高潮。
教材上的伴奏谱仅是一谱例,还可让学生创编节奏谱。 7.小结:水乡一景。
表演《柳树姑娘》教学基本要求
1.歌名直接切入为导入:柳树的枝条,像什么?这首歌曲的拟人化的手法把柳树比作姑娘,枝条就是她长长的辫子,风儿一吹,甩进池塘,洗洗干净,多么漂亮。这样的风景你能想像吗?这样环境美不美?
2.聆听录音范唱。
设问:这首歌曲是齐唱还是合唱? 3.讲解附点四分音符: (1)这样的节奏
我们唱过,你能举出唱过的歌名吗?
(2)“ ·”这个音符是四分音符的后面加上一点,在乐理上我们称为附点四分音符,它与四分音符的区别就多了一附点,为了强调这附点,所以在名称上把附点放在前面称附点四分音符。我们学一下模仿蝉的叫声“知.了 ”所以蝉又名“知了”。“知了”的鸣叫就是带附点的。
4.再听录音范唱,大家看着歌谱轻轻跟唱曲调。 5.先学唱第一声部的前8小节曲调。
(1)设问:这8小节的曲调的节奏有一个规律你发现了吗? (2)我们一齐拍打一下它的节奏。 (3)慢速度地把音符唱着试试。 6.请自学后8小节。
7.完整把第一声部曲调唱好。
8.学唱第二声部。
(1)听录音范唱,注意第二声部进入的位置。 (2)第二声部“啦啦啦”表达什么情绪?
(3)学习顿音记号“”。
(4)唱第二声部,看教师的指挥进入,要唱出欢乐的情绪。 9.二声部合唱。
10.小结:又一道水乡的风景线。 听辨练习:附点四分音符
1.从听觉上巩固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并与四分音符的区别对比。 2.从视觉上通过涂色找到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区别。
音乐知识:附点四分音符 教学基本要求 1.在模仿“知了”鸣叫声中学习附点。
2.讲解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从实践中掌握。 (1)图解:
(2)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比较。
(3)从过去唱过的歌曲中找附点四分音符,如上节课《采菱》就有。
找出《采菱》曲谱中的附点四分音符,并从唱曲调中熟悉附点四分音符。
(4)结合《柳树姑娘》的实践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
(5)名称的由来:强调附点,所以把附点放在前面。
(6)附点的时值:增加原音符时值的一半。
音乐知识:顿音记号“”
1.在结合《柳树姑娘》的学唱中进行。 2.顺带了解顿音记号的作用即可。 编创与活动
命题创作——《远航》 1.筝独奏《渔光曲》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渔船出海打渔的情景。我们自己也来编创一曲《远航》的乐曲。 2.讲台及地上有很多废旧物品,瓶、罐、塑料杯、木棒……各种打击乐器等你们各自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用各种手段,如:可用人声来模仿海鸥叫等等。你们可按教材中的五个过程,各组任选一个画面创作,最后我们来开个《远航》音乐剧音乐会。 3.各组编创,教师巡视指导。 4.各组合成。
5.小结:这是我们自己创作的水乡一景。 竖笛吹奏姿势教学基本要求
1.介绍竖笛的特征与功能:
竖笛是有固定音高的吹奏乐器,由笛身与笛头两部分组成。
2.正确姿势:胸部自然挺起,两眼正视前方,身体与笛保持45度左右的俯角为宜。 3.播放一段竖笛的录音。当然最好教师自己示范吹一曲,以激发学生学竖笛的兴趣。
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用三至四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采菱》、《采茶舞曲》。
第二课时:唱《柳树姑娘》,学习附点四分音符,听辨活动。听《洪湖水,浪打浪》 第三课时:唱《柳树姑娘》二声部合唱,听女声独唱《渔光曲》,竖笛姿势讲解。 第四课时:听筝独奏《渔光曲》,编创《远航》,总复习。 教 材 分 析
1.歌舞曲《采茶舞曲》
这首歌舞曲原系越剧《雨前曲》中舞蹈《采茶舞》的声乐部分。作者周大风曾在浙江茶区劳动和生活。他以流行于我国浙江、上海等南方地区的越剧音调为创作素材,使歌曲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全曲旋律清新优美,节奏活泼明快,结构方整对称,具有鲜明的舞曲风格和特点。 歌曲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徵调式,含四个乐句,采用越剧上下句曲体结构,前句与后句相互映照,前后呼应,勾勒出江南水乡的明媚春光。
从“插秧插得喜洋洋”起是歌曲的第二部分。音乐移到商调式上。前8小节的句式结构紧缩成2(小节)+2+2,描绘了茶农灵巧勤快的采茶动作。随后句式扩展,音调上扬,抒发了茶农的劳动热情。最后的4小节乐句转回到徵调式。这是乐段的补充,也是歌曲的尾声。
2.歌曲《洪湖水,浪打浪》
《洪湖赤卫队》是我国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的一部歌剧,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为背景,描写了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和地主恶霸、反动势力的殊死斗争。
歌剧的音乐主要以湖北天沔花鼓戏及天门等地一带的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而成,既有30年代的时代气息,又有浓厚的乡土风味。这部歌剧上演至今,经久不衰。其中不少唱段在群众中广为流传。剧中人物韩英与秋菊的二重唱《洪湖水,浪打浪》便是一首最受人欢迎的歌曲。该曲取材于襄河民歌《襄河谣》,以宽广的节奏、明快绮丽的曲调,抒发了主人公韩英热爱家乡和人民以及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崇高感情。
全曲由三个段落组成。前奏的曲调悠扬轻快,描绘了洪湖的水波荡漾,也象征了韩英的心潮起伏。
歌曲的第一段是两人齐唱,由起、承、转、合的四个乐句组成,优美精致,流畅动听。第四句“晚上回来鱼满舱”以其美妙的拖腔使旋律更为动人。这个拖腔也出现在歌曲各段的末尾。歌曲的中段是二重唱,共四句。旋律由低音区开始,婉转起伏。两个声部交替出现,相互陪衬,最后又变为齐唱。这是韩英和秋菊发自内心的赞叹。
歌曲的第三段也是一段二重唱,是第一段的变化再现。主旋律由高音部唱出,低音部延后两拍在下四度上模仿进入。然后两个声部时而交错,时而补充,各自独立又彼此交融,生动地表现了革命根据地的兴旺景象和人们的欢乐心情。歌曲的三个段落结尾都使用了同样的拖腔,三个段落之间又用了相同的间奏,使歌曲既有对比,又显得完整统一。歌中衬词的使用,也让人听来倍感亲切。
3.歌曲《渔光曲》
这是1934年上映的同名影片的主题歌。由于影片参加莫斯科展出时获得荣誉奖,这首歌曲也因此驰名海外。 歌曲和影片内容一样,描绘了旧中国渔村破败凄凉的景象和渔民贫穷艰辛的生活。在质朴写实的歌词和柔婉凄楚的音乐中渗透了渔民的辛酸血泪。 歌曲采用不带再现部的三段体结构(即音乐的三个部分都不相同),但全曲都贯串了
这样的节奏型,加之引子和各段间的间奏又都取材于歌曲句首,因而前后非常统一。徐缓的速度,似波浪起伏的旋律线条以及有摇晃感的节奏型,描绘了渔船在茫茫大海中随波起伏的形象。歌曲的曲调采用五声音阶的宫调式,但却没有一般大调的明朗色彩,而是流露出浓重的压抑和忧愁。这正是歌曲魅力之所在。 由筝演奏的《渔光曲》系采用歌曲的第一部分曲调,共出现两次。第一次,低声部运用密集的分解和弦来衬托主旋律;第二次则使用宽松的分解和弦为主旋律伴奏,分别表现了海上波涛翻滚和风平浪静的情景。
作者介绍
任 光(1900~1941)作曲家。从小喜爱民间音乐。1919年到法国勤工俭学,同时学习音乐。1927年后回国参加进步的音乐活动。1934年创作了著名的《渔光曲》而一举成名。以后还创作了歌曲《打回老家去》、《高梁红了》及歌剧《台儿庄》、《洪波曲》的音乐。1940年在新四军军部工作,皖南事变时牺牲。 4.歌曲《采菱》
是一首富有江南水乡色彩的歌曲,采用六声宫调式,曲调流畅、婉转,歌曲运用了许
多十六分音符构成的节奏型;
以及切分节奏,给人以轻盈
活泼之感。歌曲是一段体结构,为五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引子后第1-4小节)和第二乐句(第5-8小节)都是方整的4小节乐句,对称呼应;第三乐句(第9-14小节)分裂为由间奏隔开的两个乐节,显得更为活跃,生动;第四乐句(第15-18小节)节奏拉宽,运用了“
”这样的切分节奏,前后模进,模拟了
划船时有力的重复的动作节奏;最后乐句扩充为6个小节,旋律较多地出现在高音区,酣畅地抒发了水乡的孩子对自己乡土的深厚情感。
5.歌曲《柳树姑娘》 是一首曲调优美,轻快的简易二部合唱歌曲。歌词简炼,它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水 乡万物一新,一片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歌曲为3/4拍,羽调式,一段体结构。全曲
“”为基本节奏型。第1-8小节,上下句对称,旋律采用了模进手法,三度、四度、五度的跳进使得曲调舒展而又优美,形象地表现了“柳树姑娘”在春风里飘柔的姿态。第二声部只用了第一声部的同音支声,配以八分音符节奏及跳音的“啦”唱法,烘托出欢乐的气氛。第9-12小节,节奏突然紧缩,向上三度的模进,使曲调更为欢快,与前形成了较强的对比。最后曲调又趋平稳舒展。结束句在富有民歌特色的衬词“啊哩啰”中欢快地结束,抒发了人们对美丽的春天的赞美之情。课后小结:
第二课《国歌》
教 学 目 标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我们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公民都必需唱好《国歌》。在21世纪里我们要以《国歌》的精神,鼓舞我们奋勇前进。2.掌握旋律行进方向——“上行”的音乐知识和进行曲调即兴创作活动。
教 学 内 容
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基本要求 1.聆听管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 (1)国歌的作者是谁,谁作词?谁作曲?
(2)你们唱过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歌曲吗?请举例并唱几句。
2.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作于1935年,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
田汉在完成影片故事后即遭反动派逮捕,歌词是他写在一张包香烟的锡纸衬底上的。聂耳在谱曲前,也因受反动派迫害即将离国,在去日本前写成初稿,到日本后不久就把歌谱完成寄回。这首歌在影片中一唱出,立刻产生巨大影响。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革命斗争中起过巨大的鼓舞作用。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将它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聆听独唱、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在什么场合演唱或演奏《国歌》。 4.师生议论。
5.聆听管弦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当国歌响起时你想到什么? 6.师生议论。
7.介绍人民音乐家聂耳生平及其代表作。
聆听《歌唱祖国》教学基本要求 1.欣赏《歌唱祖国》(第一段歌词) 设问:
(1)听到过这首歌吗?什么时间听到的? (2)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是齐唱还是合唱? 2.复听《歌唱祖国》全曲。 设问:
(1)这首歌分为几个部分? (2)每个部分讲述什么内容? (3)跟着音乐哼唱行吗?
3.师生议论。
4.完成课本上的编序号及涂色。
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基本要求
1.聆听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要求学生轻声跟着录音学唱,注意后半拍、起拍及附点音符的时值。 2.跟着录音小声唱曲调。
3.教师指出学生在唱曲调中不准确的乐句,在教师指导下把它唱准。 4.跟着录音或教师的伴奏歌唱国歌。 5.教师重点指导的部分:
带有“>”记号的要唱得加强力度。师生讨论这一句的含义,当时抗日战争的形势下的民族危机;当前21世纪我们民族是否还存在危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设问:为什么这句的力度要越唱越响? “起来!起来!起来!”的含义是什么?
设问:
(1)这一句的音乐形象,你想到什么?
(2)“前进”的谱上又用强音记号(>),为什么?
(3)为什么“前进”“前进”“前进”最后还要加一个“进”?
6.各组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由各组讨论自行排练歌唱表演、造型表演、歌舞表演。 7.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8.师生小结:在21世纪我们要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奋勇前进。
音乐知识:“上行”
用上行手法编创自己的歌: (1)先简单讲解“上行”
(2)举一反三,……
(3)以上行的手法,即兴编自己的歌。
如:
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用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四种形式)。 第二课时: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听《歌唱祖国》。
教 材 分 析
1.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20世纪30年代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当时我国正处于外敌入侵、民族危机深重之际,影片就是以抗日为主题的。这首歌曲的歌词是我国著名诗人、戏剧家田汉在被敌人逮捕前仓促地写在香烟纸上送出的。音乐家聂耳也因敌人迫害而即将离国,他主动提出:“作曲交给我,我干!”他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写成了歌曲。随影片的放映,这首歌曲在人民群众中激起强烈的反响,很快传遍了全国。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罗伯逊深切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曾多次演唱《义勇军进行曲》并灌制唱片,使这首歌曲的影响遍及全世界。1949年9月此歌被定为我国的代国歌,1982年12月4日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歌曲的引子用分解的大调主三和弦音(do、mi、sol)和三连音节奏构成号角式音调,似在热情奔放地召唤人们奋起战斗。歌曲就在这一基础上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歌曲由第二拍弱起,并作四度上行跳进,显得庄严雄伟而又富有推动力。这一进行贯穿全曲,曲末并作多次重复,给人以坚定不移、势不可挡之感。
歌曲的第三乐句“中华民族到了”用重音(“〉”)唱出,强调了形势的严峻;突然乐句被一个八分休止符打断,接着唱出“最危险的时候”,告诉人们:国家和民族正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抉择。第四乐句(“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之后,随着大三和弦不断作上行模进,在三次层层向上的“起来!”呼喊之后,号角式的音调再现了,像一声冲锋号,激励着无数战士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结尾时再三强调“前进”两字,音乐上富有动力,象征着中国人民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伟大精神。
2.歌曲《歌唱祖国》
自1980年5月起,每当人们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新闻联播时,就可听到“开始曲”雄浑有力的音乐声,这就是歌曲《歌唱祖国》的曲调。这首歌曲诞生于1950年9月。它表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崭新面貌,记录了刚刚解放的中国人民雄伟奋进的步伐。歌词凝练集中,具有鲜明生动的形象;旋律气势豪迈而充满深情,连贯统一又富于变化。这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性,又具有高度艺术性的祖国颂歌;也是一首既有进行曲风格,又富有抒情性的群众歌曲。
歌曲由主歌与副歌组成。在号角式的引子之后,副歌从弱拍开始,由分解的主和弦音构成的上行音调和铿锵有力的节奏,给人以豪迈雄健的感觉。主歌包含三段歌词,在雄壮有力的音调中,糅合了真挚深切的赞美之情。主歌与副歌在节奏、音调、结构方面形成强烈的对比。歌曲在主题、副题交替后,以副歌结束全曲,构成了带完全再现的三段曲式。课后小结:
第三课 月 夜
教 学 目 标
1.本课的四首描绘“月夜”的中外音乐作品,充满着诗意,表达了音乐与社会的人文性。让我们用轻柔的声音深情地表现这一特定的情景,体验这“月夜”的音乐带给人们的美好的意境。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连线”、“下行”的音乐知识,并用于创作活动。3.进入学习“开始吹竖笛”的实践活动——Tu的口腔动作。教 学 内 容
聆听《月亮月光光》教学基本要求 1.由于这是台湾民歌,歌词中带有方言,所以在聆听前要出示歌词,对方言要作解释(详见教材分析的谱例)。
2.欣赏《月亮月光光》,要求边听边看歌词,设问:这首歌曲讲述什么内容? 3.复听全歌。
设问:这首歌用什么速度演唱?
这样的速度对表演这首歌起什么作用? 4.再次复听。 设问:
(1)这首歌的节奏有什么特点,你能用线条把它画出来吗? (2)这首歌曲由几个声部演唱,也请用线条把它画出来行吗?
聆听《小夜曲》教学基本要求
1.解题:小夜曲原是中世纪欧洲骑士文学的爱情歌曲,是一种黄昏或夜间在室外演唱的歌曲或演奏的器乐曲。 2.欣赏《小夜曲》。
介绍作品:这是18世纪奥地利作曲家海顿所作《F大调第十七弦乐四重奏》中的第二乐章,音乐柔美、活泼动听。
3.复听《小夜曲》主题旋律。
要求:大家看着书本上的图形谱,第一个音是Mi。 设问:你能听出是几个声部?主旋律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衬托乐器的演奏方法上有什么特征。
答案:主旋律由一小提琴演奏,衬托的乐器用拨弦伴奏,由四件乐器合奏。 4.再听一次全曲。
简单介绍弦乐曲重奏的形式,结合课本上的插图。 5.小结:这是描绘“月夜”主题的器乐曲。
聆听《梦幻曲》教学基本要求
1.介绍《梦幻曲》是《童年情景》之七。
顺带介绍一下《童年情景》这部作品,有助于学生对《梦幻曲》的理解。
2.初听《梦幻曲》。设问:这一演唱形式有什么特征?是哪个声部演唱的?听完后介绍童声无伴奏合唱的形式特征。
3.复听《梦幻曲》主题旋律。
讲解:刚才听到的音乐都是由一个主题发展变化而成全曲。聆听主题音乐(出示主题旋律谱)。你感受到了什么气氛?给你的感觉是什么?跟着这段音乐哼唱一下。4.复听全曲。
要求学生闭上眼睛听音乐,用手势来表示旋律的起伏。5.小结:这是夜晚温馨而甜美的梦。
表演《愉快的梦》教学基本要求
1.开门见山导入:晚上你做梦吗?你听听这是日本孩子做的《愉快的梦》—— 聆听范唱。
2.再听一次:要听清他做一个什么梦?在梦中看见了什么?(教师参与认真听,并打拍子。)3.师生谈话议论歌曲内容。
4.你们是否注意到我刚才听的时候在做什么?——打拍子。请大家看谱,我们过去打拍子,都是四分音符为一拍。而今天的拍子不一样,是八分音符为一拍。请大家听我唱4小节曲调,我边唱边打拍,请大家认真听,认真看(教师范唱4小节曲调)。
5.请大家边看谱,边跟我打拍子。我再唱这4小节,已经领悟的同学可轻轻跟我唱。6.按刚才的方法,大家自学下面第二句的4小节曲调。也就是带色块的4小节曲调。
7.第三句曲调再听我唱,请注意在什么地方换气。 (教师示范乐曲的曲调,在换气处要示意一下) 8.大家跟着我一起唱第三乐句。
9.请大家整理一下全曲,自学把歌的曲调唱会。 10.大家要非常连贯流畅地把曲调唱一下。注意连音线。 11.再听一次范唱。 12.全体唱歌词。
设问:怎样才能把歌曲唱好? 13.师生讨论。
答案:
(1)唱的时候好像自己在梦中看到小矮人,看到金星。 (2)因为是做梦,所以声音是柔和的,要唱得连贯。 14.有感性地背唱歌曲。 听辨活动:曲调的上行或下行 1.教师弹奏二遍。
2.学生用手指向下或向下,表示听辨的答案。 3.跟着钢琴唱一唱,感受一下旋律行进的方向。 音乐知识:“下行”教学基本要求
1.结合歌曲《愉快的梦》的教学进行讲解。 2.当学生自学第二乐句时讲解。
设问:这4小节曲调的行进方向有什么特征? 答案:每两小节都是往下进行。
小结:在音乐中曲调行进的方向往下行的,我们称为“下行”。 同时复习“上行”——温故而知新。
巩固:《愉快的梦》曲调还有哪几处是下行的曲调请找一找并唱一唱,有没有上行的曲调也找一找并唱一唱。
编创与活动——编自己的歌
1.创作4小节下行的曲调,节奏与音符完全按学生自己的愿望进行创作。 2.教师对学生的创作,把典型的曲调介绍给全体学生,鼓励积极参与者。
教 学 建 议 1.本课内容拟用三至四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夜晚多美好》;音乐知识:连线、竖笛。 第二课时:《月亮月光光》、《小夜曲》;竖笛。 第三课时:《愉快的梦》、《梦幻曲》。
2.寻找“月亮”的景色图片配合歌(乐)曲,以启发学生的想像与联想。
竖笛“Tu”的口腔动作 1.吹气的练习: (1)吹纸片 (2)吹气泡
按教材的图示练习。 2.Tu的口腔动作: (1)长音
(2)短音
教 材 分 析
1.歌曲《月亮月光光》
这是一首以台湾童谣为歌词的创作歌曲。由于歌曲旋律吸取了台湾地区的音调特点,因此歌曲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它们节奏完全相同,音调上抑扬起伏,优美流畅,勾勒出一幅月夜美景。充满乡土气息的歌词更是给人以亲切、温馨之感。
合唱的两声部在音程关系上以四、五度为主,具有柔美、谐和的和声效果及我国的民族风格。
2.弦乐四重奏《小夜曲》
本曲为海顿所作《F大调第十七弦乐四重奏》中的第二乐章。
乐曲分为两个部分。首先由第一小提琴带上弱音器奏出呈下行的柔美、活泼的主题旋律:
其他三个声部由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用拨弦奏法奏出吉他伴奏的效果,第二个主题由于运用大跳和变化音,使人感到更为活跃:
第一部分反复一遍以后,进入乐曲的第二部分。这里的主题是第一个主题的变化和发展:
由于大跳和装饰音的运用,使这段音乐显得热情而富于生气。接着出现了平稳柔和的另一段旋律。
乐曲在渐弱和渐慢中结束,留给听者是一派宁静、安祥的气氛。 这首小夜曲色彩明朗,节奏轻快,旋律优美,具有典雅质朴的情调,深受人们喜爱。此曲也被改编为管弦乐曲、小提琴曲、钢琴曲和吉他曲。
作者介绍
海 顿(1732~1809)奥地利作曲家。出身贫苦,从小在艰苦条件下学习音乐。1761年在公爵家当乐长,工作繁重,地位低下,但在此逆境中创作了大量作品。至18世纪90年代初,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音乐家,后赴伦敦旅行,写了12部《伦敦交响曲》,这是他一生最优秀的作品,由此名震全欧。他的创作以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
3.无伴奏合唱《梦幻曲》
德国作曲家舒曼在1847~1848年间创作了一部钢琴套曲,题名为《童年情景》。套曲共有十三首曲子,或写景、或状物、或抒情,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儿童纯真的心灵。作者通过对童年生活的甜蜜回忆,把人们引入天真无邪的儿童世界。
根据作曲家的要求,十三首小曲要连续演奏,但是人们却常将第七首《梦幻曲》作为独立的乐曲来演奏或欣赏。这段音乐的旋律温馨甜美,和声纯朴厚实,听来令人神往。此曲除了作为钢琴曲外,还被改编成各种器乐独奏曲、合奏曲以及无伴奏合唱曲。
这首曲子为单主题的三段体结构。
主题旋律由两个四小节的平行乐句组成:
旋律气息悠长,起伏匀称,极富歌唱性,刻画了回忆和沉思的意境。中音区和低音区的伴奏(唱)声部和谐地呼应,更衬托出主旋律的隽永秀丽。
到了中段,这一主题除了在调性上作了变化处理之外,音乐性格并没有改变,依然充满了温馨与柔和的情调:
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主题旋律的变化再现。它又一次使人感受到渗透在曲中的诗情画意,勾起人们对童年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当第二乐句在高音上作延长时,速度也逐渐慢下来,柔美的旋律将人们引入了美妙的梦幻境界,留下了无穷的遐想与回味:
无伴奏合唱是一种没有乐器伴奏的合唱形式。它要求充分发挥人声特性,运用和声手段造成丰满多彩的音响,运用复调手法造成音乐的流动感、层次感,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4.歌曲《愉快的梦》
这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儿童歌曲,它描绘了儿童在梦中那神奇般的想像,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对生活、对自然景色的认知和理解。歌曲具有摇篮曲的特点,6/8拍,速度较慢,节奏平稳,无太多的变化,表现了恬静、悠闲的意境。第一乐段的旋律进行具有下行的倾向,使音乐显得深沉而带有神秘的意味。第二乐段旋律进行转为上行,音区移高,前乐句的后半部分以模进的方式将前半部分的音型带入歌曲的最高音(la),和声上构成下属调,产生了明亮的色彩,使人好像听到孩子们在看到了幻境中的神奇景象时发出惊喜的呼喊。歌曲反映了儿童对新奇而美好的事物所怀的向往和追求。课后小结:
第四课 快乐的课间
教 学 目 标
1.课间、课余是同学们放松、快乐的时刻,本课的五个作品仅仅反映学生们快乐的课余生活的一个侧面。在教育部“减负”的指示下,同学们会更生动活泼的学习、生活。2.在实践中初步掌握二拍子、三拍子的音乐知识并进行看图创作。
教 学 内 容
聆听《乒乓变奏曲》教学基本要求 1.初听变奏曲主题曲调。
设问:你听这段音乐像什么在跳动? 2.复听主题曲调。
要求:看着书上的图形谱唱一次,跟着录音的音乐唱一次。 3.初听全曲。
设问:你能听出这一主题的不断变化吗?
你能说出这一主题(包含变化的主题)在全曲中共出现几次? 4.师生讨论。
5.复听全曲。 设问:你能从音乐声中感受他们在课余打乒乓球的比赛精彩场面吗?如果你愿意,下课后也去试试。
聆听《陀螺》教学基本要求 1.解题:(城市的孩子有一部分未见过“陀螺”。) 设问:谁玩过陀螺,或见到过陀螺?说说怎样玩法?
解题:陀螺是一种玩具,请看教材中的插图:一个小孩执鞭子在打陀螺(椎形木制品两头尖的,在抽打下能快速旋转)。本曲就是作者在创作一组《儿童游戏》中的一首小品曲。2.初听全曲。
设问:你能从音乐声中感受陀螺在孩子们的抽打玩耍中飞快的转动的情景吗? 3.复听全曲。
要求边听边看教材中的两种谱——简谱与图形谱,了解快速的节奏与大跳音程所造成的欢快、热烈的气氛。
聆听《旋转木马》教学基本要求
1.如果说孩子们玩陀螺是一种传统的游乐活动的话,那么玩电动木马就是现代的游乐活动了。
2.初听全曲。
设问:你能从快速的节奏、高低起伏的曲调流动中想像到孩子们在电动木马上旋转的情景吗? 3.复听全曲。
设问:你能听出乐曲的开始部分与最后一部分的曲调是相同的吗?当最后一部分再现第一部分曲调时,请举手表示你已听出来了,好吗? 4.小结:这两首乐曲都描绘了孩子们快乐的课余活动,你能讲讲自己的课余活动吗?
音乐知识:拍号 教学基本要求
1.2/
4、3/4拍号的音乐知识教学结合歌曲教学进行。即:2/4拍穿插在《哦!十分钟》中,3/4拍穿插在《大家来唱》中。不单纯进行。
2.2/
4、3/4拍号教学的重点是节拍感,即2/4拍的强弱。3/4拍的强、弱、弱。这一节拍感在前三年的音乐实践中都已进行,现在是在理论上让学生掌握,使这一节拍感成为他们自觉的音乐实践活动。
3.这种拍号的节拍感宜通过学习指挥图式、表演活动(队列步伐、跳圆舞曲)等对比,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和巩固。
4.在掌握了2/
4、3/4拍号后,让学生自己完成“在图的下方配上节奏或用图谱表示”的创作练习。
如:“骑马”用马蹄印的深浅表示其强弱——图谱。也可用强弱的连续黑、白圆圈表示:
“荡秋千”用三拍子节奏与图谱,“时钟”当然是二拍子的节奏。
表演《哦,十分钟》教学基本要求
1.说理导入:上课时间40分钟非常宝贵,要集中注意力学习,下课10分钟也同样非常宝贵,因为只有休息、放松好,才能使下一节课精神更集中,这就是学习、休息两不误,你听听他们的十分钟在玩什么? 2.聆听范唱。
3.师生讨论这首歌曲的内容与情绪。 4.再听一次范唱,请全体看着歌谱。 5.学习曲调。
(1)先学习前8小节。
设问:这8小节中有哪两小节是一样的?重复出现了几次?这两小节你能唱一唱吗?剩下的两小节就四个音,我相信你能看着谱唱好。 (2)讲解2/4拍号及指挥图式。 (3)学习第二句的8小节。
先听钢琴弹一次,然后你们用指挥图式自学。
(4)把这16小节连接起来唱一唱。边唱边划指挥图式。 (5)再下面的8小节,请跟着我的手势把它唱出来。 (教师用柯尔文手势带着大家唱) (6)最后一句六小节跟我学唱。
6.用“啦”把全曲哼一下,要唱得轻松愉快。 7.跟着我的前奏完整地把歌唱一唱。
(注意前奏的速度与伴奏的配置,要营造欢快的气氛。) 8.练一下两小节的固定节奏型伴奏。 9.在伴奏的烘托下,欢快地歌唱。 10.小结:这课间十分钟快乐吗?
表演《大家来唱》教学基本要求
1.知识导入:刚刚我们学会了二拍子的拍号、强弱规律及其指挥图式。歌曲除了二拍子外,三拍子也非常多,下面一首歌是几拍子?你听! 2.聆听范唱,教师边范唱边打三拍子的图式。
3.这首歌就是3/4拍。再听一次。模仿我的动作一起跟音乐做三拍子指挥动作。 4.学曲调:先学唱第一声部。
用三拍子指挥图式边划动作边看谱唱。
要求:放慢速度。分成两个8小节,二次学唱。
(1)先学唱前8小节。注意1→i的跳跃要唱准,先想好音高再唱。 (2)再学唱后8小节。
5.学唱第二声部曲调,也分成两个8小节,二次学唱。 6.二声部合成(这是难点)。
(1)先唱好二个声部每句的第一个音,即:
(2)一句一句合成,唱好一句巩固一句。
要求:集中注意力,自己唱一个声部,耳朵听到另一声部。使自己的声音溶合在集体声音中间。做好一句及时表扬。让学生体会到二声部声音和谐带来的悦耳快感。
7.在曲调二声部都非常有把握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步:填上歌词,不然的话宁可唱第一声部的歌词,千万不可为了完成二部合唱而破坏了音乐的美感。一定要加强平时训练,水到渠成。
8.配上打击乐伴奏。还可以加上口风琴二声部的伴奏等。一切从班级实际出发。9.要非常注意歌唱的流畅性与乐感,表达孩子们快乐的课间生活。
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用三课时完成,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课时:《哦!十分钟》;2/4拍号,《乒乓变奏曲》。
第二课时:《大家来唱》;3/4 拍号,为三幅图配节奏。第三课时:《陀螺》、《旋转木马》;二首歌曲总复习; 2/4拍3/4 拍对比。
教 材 分 析
1.钢琴曲《乒乓变奏曲》
《乒乓变奏曲》的主题音乐取材于儿童歌曲《小小球儿闪银光》,活泼欢快,表现孩子们打乒乓球时的快乐神情和熟练的球技。
像通常的变奏曲一样,主题非常简洁,带顿音的单声部旋律由左右手交替弹奏,灵巧轻快,好像乒乓球在小球手的你推我挡之下,一来一去,银光闪闪:
乐曲包含五个变奏。
第一变奏:主旋律在上方由右手弹奏,低音部左手弹奏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
第二变奏:左手在低音部弹奏主题,右手以上面这种分解和弦音型作伴奏。 第三变奏:左、右手均弹奏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音型,但主旋律镶嵌在高音部的强位上,如:
第四、五变奏:在和弦的衬托下,主题变化为由下行旋律及上行琶音构成的旋律。两个变奏中主旋律分别出现于高音部及低音部。但乐曲最后仍由右手奏出一个旋律扶摇直上的乐句作为结束,使人如闻为精彩的球赛所发出的喝彩声。
2.管弦乐《陀螺》
1871年法国作曲家比捷创作了十二首四手联弹钢琴曲《儿童游戏》,这是一套以音乐来描绘儿童世界的小品曲。后又根据其中的五首改编成管弦乐曲,1873年于巴黎正式演出。组曲中的每一首都有标题,分别为:《进行曲——喇叭与铜鼓》、《摇篮曲——布娃娃》、《即兴曲——陀螺》、《二重奏——小先生、小夫人》、《加洛普——舞会》。第三首《陀螺》表现了孩子们在玩陀螺游戏的情景。
木管乐器奏出的主题采用以八分音符与休止符组成的节奏和连续作上行六度跳进的旋律进行:
音乐充满兴奋、热烈的气氛,孩子们兴高采烈、欢呼雀跃的神情跃然于音乐之中。乐曲还通过快速流动的十六分音符节奏生动地描绘了陀螺的飞快转动。
作者介绍
比 捷(1838~1875)法国作曲家、钢琴家。也是世界上演率最高的歌剧《卡门》的作者。比捷很早就显示了卓越的音乐才能。他4岁开始学习音乐,9岁进巴黎音乐院学习作曲。从音乐院毕业出来时已成为获奖的作曲家和第一流的钢琴家。他曾为戏剧《阿莱城姑娘》配乐,后被改编为两套管弦乐组曲。他还创作过多部歌剧,其中《卡门》于1883年在巴黎上演获得成功后,誉满全球,成为世界音乐的不朽名篇。
3.电子琴曲《旋转木马》
孩子们乘坐在正飞快旋转的木马上,怀着兴奋、激动、自豪、紧张等各种情绪,发出呼喊声、欢笑声,他们感到自己似乎正骑着一匹骏马向前飞驰。《旋转木马》这首电子琴曲就是表现了游乐场中这一幕情景。
乐曲为复三段体结构。4小节引子以旋律声部作半音进行的一组和弦及“ ” 这样的节奏提示了本曲的特点,并将人们带入了游乐场的热闹气氛中。
第一部分的主题由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节奏和高低跌宕的曲调构成,描绘了电动木马快速旋转的形象:
随后是一个带有切分节奏的短小的连接句——仿佛是一个短暂的休息,把音乐又引回到木马旋转的主题。
第二部分音乐转入下属调(g小调→c小调),节奏疏密交替,密集和弦连续的反复,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表现了孩子们兴奋、欢畅的情绪以及游艺场中热烈、喧闹的气氛。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最后以取材于主题的尾声结束全曲。乐声渐弱,好像是酣畅快乐的情景在孩子们心中久久难忘。
4.歌曲《哦,十分钟》
是一首2/4拍,D宫调式,二段体结构的儿童歌曲。曲调欢快、活泼,语言形象生动。歌曲通过对孩子平日课间十分钟的描写,表现了孩子们在紧张的学习后,自由欢乐的心情。第一段节奏紧凑,曲调反复出现
这一音型,鲜明地表现了活蹦乱跳的孩子们在课间轻松、快乐的形象和喜悦的神情。第二段音调转为舒展,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运用旋律的模仿手法,四度、三度的跳进。“哦,十分钟”唱出了孩子们对课间十分钟的由衷欢迎。
5.歌曲《大家来唱》
是一首意大利威尼斯民歌,全曲以优美、流畅的旋律,简洁的语言“你也唱,我也唱,大家来唱!”生动地描绘了快乐的孩子们围成圈,手拉手边唱、边跳、边舞的欢乐情景。歌曲是3/4拍,大调式,一段体结构,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一、四乐句曲调平稳,采用重复的手法,首尾呼应。第二、三乐句运用了旋律的模进及出现的八度大跳,把欢乐的情绪推向高潮,突出了“大家来唱”的主题,表现了孩子们沉浸在无比欢乐的心情之中。课后小结:
第五课 妈妈的歌
教 学 目 标
1.世上只有妈妈好,音乐作品中有唱不完的妈妈的歌。让我们走出教室,共同策划表现好 “唱唱我们的妈妈”表达“音乐与人”的亲密关系。 2.欣赏三首中外名家的“摇篮曲”,初步了解其风格特征。3.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四拍子,并与二、三拍子进行对比学习。4.继续学习竖笛,吹好sol、la、si。
教 学 内 容
聆听《只要妈妈露笑脸》教学基本要求
1.这是一首孩子唱给妈妈的歌,选自朝鲜歌剧《血海》。
2.由于这首歌曲不长,曲调很流畅很动听,所以可以将歌曲用投影打出来或抄成歌片展出。
3.初听歌曲。要求了解歌曲的内容。 设问:
(1)妈妈为什么不露笑脸? (2)妈妈什么时候露笑脸?
4.复听歌曲。感受朝鲜音乐的风格。
设问:歌曲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音乐在节奏与旋律上有什么特征。 5.再次聆听歌曲:随音乐轻轻哼唱,体验孩子对妈妈的亲切的呼唤。
聆听大提琴曲《摇篮曲》教学基本要求
1.这是一首贺绿汀的名曲。在风格上有浓郁的汉族情调,表现妈妈在哄宝宝入睡时的情景。
2.初听第一乐段。 设问:
(1)这是中国风格的音乐还是外国风格的音乐? (2)从这段音乐中,你感受到什么情景? 3.师生议论。
4.初听第二乐段。
设问:这段音乐的情绪与第一乐段的情绪有什么变化? 5.欣赏第一、二乐段。
边听边画画来表达你对音乐的感受。 6.聆听全曲。
没有画完的可继续画,画完的同学看着你的画,想想是否与音乐的表达是一致的? 可以作修改。
7.展示各人的画图,相互交流。
8.小结:妈妈在哼着曲子摇着摇篮,宝宝睡得多香啊!
“唱唱我的好妈妈”演唱会
1.各组交流自己选的歌曲、乐曲,并推选代表。
2.由班长或课代表主持开班级演唱会,并邀请几位同学做评委。 3.评委宣布评委会的评选结果。
聆听管弦乐曲《摇篮曲》教学基本要求
1.这又是一首名曲,是德国勃拉姆斯创作的。原是歌曲,现被改编为管弦乐曲。由于它的曲调优美动人,在音乐会上成为一些歌唱家和演奏家的保留曲目。
2.在欣赏器乐曲前,可先欣赏声乐曲,有条件的教师可以自己表演,让学生对曲调有初步的印象(把歌曲板书出来让学生边听边看谱)。 3.欣赏管弦曲《摇篮曲》。 设问:你熟悉这曲调吗?乐队表现怎样的情景? 4.复听全曲。
设问:你能辨别出几种乐器的音色?在教材中标出来。 5.小结:这是一首欧洲风格的摇篮曲。
表演《摇篮曲》教学基本要求
1.这是一首妈妈哄宝宝入睡时,唱给宝宝听的摇篮曲。
2.谈话:也许你已不记得婴儿期妈妈如何抱你、哄你入睡,但你可从影视片中,或周围邻居的妈妈哄小宝宝入睡的情景中,想像你当时的情况,这首歌就是歌唱那种情景的。3.听范唱,教师做哄小宝宝入睡的动作。
4.再听一次。请看歌谱,这首歌的记谱与第三课的《愉快的梦》是一样的。上次我讲过那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这首歌谱同样也是八分音符为一拍,请大家边听边打拍子。 5.为了把这一曲调的节奏唱好,我们先复习一下第三课《愉快的梦》的曲调。 6.用点谱法学唱第一乐句4小节(做到90%以上的学生都能唱好)。 7.在教师指导下再学唱第二乐句4小节。
8.学生自学第三、第四乐句(各4小节)。
9.能流畅、准确地完整唱好曲调后,唱歌词。 10.要求学生能用动作表演《摇篮曲》,投入角色(要指导学生用轻柔的声音演唱)。
自制弹拨乐器为歌曲《摇篮曲》伴奏
1.启发学生用家里的废料,如:线、尼龙丝、竹片、木条等进行制作。
2.教师简单介绍弹拨乐的基本要求,振动弦,运用弹、拨的方法来发出声音。
开放式教学
1.让学生课后自己去选一首符合本课题的歌,唱给妈妈听。 2.要求妈妈给孩子的唱写一个评语交给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该项活动的进行,也引起家长的重视与配合。
3.为下一节课全班开演唱会作好准备工作。
聆听、表演《摇篮曲》教学基本要求
1.本曲教学上采用一个曲目两种形式,既是欣赏聆听又作为歌唱表演,同时学习4/4拍号的知识。
2.建议听唱结合,听听唱唱,唱唱听听,以加深对这一名曲的理解及表演。 3.先聆听《摇篮曲》。
(1)初听时要求能听清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2)复听时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要能聆听伴奏如何为摇篮曲营造气氛,演唱者如何用歌声表现出《摇篮曲》的情感及风格。 4.师生讨论。
5.学唱《摇篮曲》曲调。
(1)在聆听两遍的基础上,对曲调已有所熟悉,先在教师指导下唱好第一句与第三句曲调。
(2)第一句是两小节,教师先示范唱一次并让学生跟唱,同时边唱边划指挥图式。
教学提示:穿插讲解4/4拍的强弱规律及指挥图式。其中第三拍是次强拍,所以把第三拍上的“2•”唱得稍强一点,加上有附点稍长一点,“ ”作为带过去,这样“ ”
就能唱好(切忌把“ ”单独练习)。
(3)第三句即第5、6小节,在划拍的同时很自然地把第5小节“2•”及“3•”唱得强一些,第6小节装饰音在唱曲调时暂时不唱。
(4)剩下的第二、四乐句学生稍自学一下即能唱出。 (5)连贯流畅地唱完整曲调,手还要划拍。 6.再聆听《摇篮曲》。 要求学生随音乐轻轻哼唱。 7.跟着音乐唱歌曲。
8.重点指导唱好第三句,尤其是带装饰音的这一小节。
9.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录音范唱,心里跟着唱体验音乐的特征与风格。 10.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有感情地表演《摇篮曲》。
选择《摇篮曲》的词语
1.目的是让学生用选择法来选出适合于该音乐作品的风格与特征的词语。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在自己选择的基础上集体讨论。 2.通过复习三位著名作曲家作品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所以在活动时,先听这三首作品,再独立思考进行选择。
3.不要搞标准的答案,凡是属于慢、亲切、轻柔、深情、平稳等均可,反差太大的要给予指出,如雄壮、有力等,当然是不符合的。 音乐知识:4/4拍号 教学基本要求
1.穿插在歌曲《摇篮曲》(舒伯特曲)中进行。
2.第三拍是次强拍,特别要注意。其指挥图式是由里向外打,它的力度次于强拍的由上向下打,但比第二拍与第四拍要强。 3.顺带复习2/4与3/4。
贺绿汀的《摇篮曲》是2/4拍,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是3/4拍。
4.选择打击乐器为三首不同节拍的《摇篮曲》伴奏,就是带有三种节拍的对比及加深对这一音乐题材特征风格的认识。
5.听辨两种曲调是为了加强对二拍子与三拍子的最基本的单拍子的认识。
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唱《摇篮曲》;听《只要妈妈露笑脸》。
第二课时:听、唱《摇篮曲》(舒伯特曲),讲4/4拍号;竖笛训练。第三课时:听二首《摇篮曲》;开演唱会。
竖笛“吹好Sol、La、Si” 教学基本要求 1.基本训练
(1)手指的练习。
(2)Sol、La、Si的二分音符与四分音符练习。 2.请你跟我一样吹。
在教师带领下,模仿教师的吹奏。
3.按规定的节奏,开始用四分音符的Sol,结束用二分音符的Sol,自由创作曲调。4.进一步纠正学生吹奏的姿势,使不正确的姿势纠正在萌芽期。
教 材 分 析
1.歌曲《只要妈妈露笑脸》
这是朝鲜歌剧《血海》中的一首选曲。歌曲寄托了儿女对妈妈的一片深情以及对祖国未来的美好憧憬。亲情、爱国情,交融在一起。
歌曲的基调明朗,情绪活泼,音调具有朝鲜民族的特点。歌曲可分为两个乐段。第一
乐段的节奏轻快,旋律多同音反复,平稳朴素,但四个乐句的句末落音()
高低跌宕,错落有致,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畅想和无限乐观的情绪。第二乐段的音调与前一乐段有着密切联系,但节奏舒展,与之形成对比,各个乐句旋律进行抑扬起伏,此起彼落,抒发了对妈妈深切真挚的感情。当第三乐句(“只要您呀笑一笑”)的旋律上扬达到高潮时,使人感受到一股奔涌而出的浓浓真情;而三连音节奏的运用则让人听到了儿女对妈妈的亲切呼唤。
2.大提琴曲《摇蓝曲》
这首摇篮曲是我国已故作曲家贺绿汀的佳作,和他的另一著名作品《牧童短笛》同时完成于1934年。在欧州著名作曲家亚历山大•齐尔品来我国举办的“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中获得二等奖(《牧童短笛》获一等奖)。
原曲采用三段体结构。第一段通过优美动听、真挚纯朴的曲调,描绘了一位慈母在摇篮边轻轻哼着催眠曲,轻拍着心爱的孩子催其入眠的情景。
中段出现了变化,仿佛风雨骤起,小孩被惊扰而感不安:
风雨渐止,一切又回复平静。平缓起伏的音乐主题再现,这是乐曲的第三段。结尾处音乐转入低音区,婴孩平静地进入梦乡的意境刻画得十分形象而传神。
作者介绍
贺绿汀(1903~1999)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湖南邵阳县人。1923年起修习音乐,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投身于革命,1928年创作的《暴动歌》曾在海陆丰一带流行。1931年入上海国立音乐院学习。1934年所作钢琴曲《牧童短笛》与《摇篮曲》在齐尔品举办的“征求中国风味的钢琴曲”评选中分别获一等奖和名誉二等奖。此后进入电影界,为进步影片《风云儿女》、《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谱写音乐。“八•一三”事件后,参加救亡活动,创作了《游击队歌》、《垦春泥》、《嘉陵江上》等风格清新的歌曲。1941年去苏区抗日根据地,在新四军鲁迅艺术工作团培养音乐干部。1943年到延安。解放战争期间任教于华北大学,并创作了《森吉德马》、《晚会》等管弦乐小品。解放后,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主要从事培养人才,并坚持创作,直至1999年去世前,笔耕不辍。半个世纪来,他共创作了3部大合唱、24首合唱、近百首歌曲、6首钢琴曲、十多部电影音乐等,并有不少论著。
3.管弦乐《摇篮曲》
每当人们说到“摇篮曲”,就会想起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摇篮曲》,这是在他的两百余首歌曲中最受欢迎的一首,在古今摇篮曲中颇负盛名。歌曲具有民歌风格,曲调温柔美丽,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亲切祝愿。
歌曲采用二段体结构。每个乐段都由两个4小节乐句组成。前乐段曲调比较平稳,柔和恬静;后乐段则在两个乐句句首使用了八度大跳,抒发出母亲谛视着孩子而产生的幸福、激动的心情。
歌曲的伴奏部分自始至终贯串着切分节奏,生动地模仿了摇篮摆动的律动。 被改编为管弦乐曲的《摇篮曲》,虽然离开了歌词,但由于运用了丰富多彩的器乐音色,增强了音乐表现力,不仅营造了歌曲所具有的温存、亲切、安详的气氛,还赋予这首曲子更多的色彩变化。
摇篮曲——又称催眠曲,是一种抒情声乐曲或器乐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其音乐形象一般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特点。曲调平静、抒情,起伏不大,富有歌唱性,节奏平稳,律动均匀,以中等速度的6/
8、4/4和3/4等节拍为常见。伴奏往往模仿摇篮摆动的律动,和声语言简洁。
4.歌曲《摇篮曲》
本单元的第一首由汪玲、杨存德作曲的《摇篮曲》,是一首由六个乐句加结尾的一段体歌曲。6/8拍,F宫调式。这首歌曲调优美流畅,婉转动听,六拍子的节奏更增强了动荡摇晃的感觉,在轻柔而稍慢的歌声中,生动地描绘出一幅“我”轻轻摇动摇篮,哄宝宝入睡的幽静画面。
摇篮曲(催眠曲),这类歌曲的特点是优美抒情。演唱时要控制好气息,歌声要轻柔而优美,要唱好一字多音的歌词。并注意曲调中多次出现的变化重复。 5.歌曲《摇篮曲》
本单元中另一首歌曲《摇篮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这是他19岁时以克劳蒂乌斯的诗谱写的。歌曲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每个乐段分为两个乐句,每乐句都是4小节,因此结构十分规整:
第一乐段的两个乐句除句末终止音外,基本相同。旋律以级进为主,节奏平稳而有规律,歌曲充满了温馨、静谧的气氛。第二乐段开始时,出现了一个由附点四分音符构成的附点节奏 “X.X”,突出了“摇”的感觉,加上装饰音的运用,与前面的音乐形成了小小的对比,使歌曲洋溢着母亲对孩子无限温存慈爱的万千柔情。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完全重复,使歌曲前后呼应,自始至终处于安详柔美的意境之中。
作为艺术歌曲,除了旋律与歌词外,伴奏也是参与塑造艺术形象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手段,是歌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歌中伴奏音型“X X X X ”以及和声布局上采用主和弦与属和弦的交替,造成了安详的意境和摇篮摇动的形象,使这首著称于世的摇篮曲更具艺术魅力。课后小结:
第六课 少年的歌
教 学 目 标
1.少年是人生的花季,他们最富于憧憬、最有朝气、最少保守,但“随着年岁由小变大,他的烦恼也增加了”。本课四首中外少年歌(乐)曲,以不同的情绪反映不同时代少年的不同生活,这就是音乐人文性主题的一种表现。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音名及变音记号——升记号唱法。
教 学 内 容
聆听《牧羊姑娘》
1.介绍同名歌曲的歌词,以便了解乐曲所描绘的基本情绪。
2.看着教材上的谱例,教师用钢琴奏出其旋律,简单分析该曲调由高向低的下行进行,使音乐显得苍凉而悲伤。
3.欣赏双簧管独奏《牧羊姑娘》全曲。设问:双簧管音色演奏的这一乐曲给你的感受如何?是悲哀的还是欢乐的?
4.对照着《牧羊姑娘》原歌曲的歌词,你想像到穷苦的牧羊少女的凄凉的生活吗?再次聆听本曲。
5.小结:这是旧社会少年的生活缩影的歌。
聆听《小机灵的歌》教学基本要求
1.设问导入:谁看过日本动画中《聪明的一休》?谁能说说一休的聪明伶俐的方方面面?
2.欣赏:《小机灵的歌》 这是动画中的主题歌,表达了对一休的赞美之情。
要求:边听边看着课本上的歌词理解歌曲的内容。 3.复听时要求学生随音乐哼唱。
4.在二次欣赏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编简单的歌词,最后的“小一休”改为X X X。5.随音乐唱主题后,配上自己编的歌词,在音乐伴奏下表演“唱唱周围的小机灵”。6.小结:这是机灵少年的歌。
表演《我是少年阿凡提》教学基本要求
1.阿凡提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你能说出他的英雄事迹吗?
2.这是一首诙谐情调的歌曲,这首歌曲学生接触不多,所以要多让学生听录音范唱感受它的风格特征。
3.在学唱曲调前讲解音名与变音记号——升记号“#”。
(1)要讲解音名是健盘上固定不变的音高名称,而唱名,尤其我们现在教材中的简谱唱名的音高,是不固定的、流动的,通过具体歌曲说明。如本歌是1=C,《摇篮曲》(舒伯特曲)是1=F,《哦!十分钟》1=D,《大家来唱》是1=C等。
(2)通过本歌第一乐句的第3小节,从唱的音高中让学生听
与的比较区别中讲解变音记号的作用。
4.曲调学习可分为三部分,教师的指导重点在第一部分的曲调,即从第1小节到第17小节。而在第一部分中间,主要是头4小节及第13小节到第17小节。因此这9小节可以通过听唱与跟唱法学习,其它部分可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部分即从第18小节开始到结束比较有规律,可以组织学生自学、互学进行学唱。
5.歌曲是以第一人称“我”演唱的,所以每一位学生在歌唱时,必需在歌声中体现角色的风度与气质。
6.伴奏的配置:
(1)口风琴双音弹奏有困难的班级,可以用两支口风琴二个声部伴奏,以降低难度。(2)打击乐的选择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把学生的方案归纳试奏,通过集体讨论选择一至二个方案伴奏。
7.歌词创作“谁要„„”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拓展他们的思路,这是综合能力的显示。
8.结合歌词创作进行小品设计与排练。各组可以施展集体的智慧创作表演。
表演《小小少年》教学基本要求
1.这首歌通过媒体在少年中流传很广,要唱这首歌曲有两个问题。首先是把握好风格与情绪,因为这首歌反映的是从儿童到青年的过渡阶段少年的多变心理状态。其次技术上的问题,弱拍上的附点八分音符;每句的弱拍起唱。后半部分基本上是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2.因为有一定难度,所以还得从聆听范唱切入,以加强对作品的感受。
3.在学唱曲调中结合进行附点八分音符节奏的学习,在实践中去掌握其节奏时值。 4.学唱曲调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乐段的8小节,第二部分是第二乐段的8小节。(1)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组成,教师指导学唱第一乐句的4小节,这一乐句的难点是: 这两种节奏。运用上一单元获得的4/4拍指挥图式,用划图式的方法解决节奏难点,如果第一乐句解决得好,第二乐句学生就能自学解决。另外要注意大跳的音准:。
(2)第二乐段也是要解决好第三乐句,即:
最后第四乐句就能迎刃而解。第二乐段的重点是二声部的谐和有一定难度。如果班上有口风琴吹得较好的同学分别支撑一下,可能会解法得快些,但关键还是要锻炼学生唱一声部听另一声部的能力。
5.这首歌曲的演唱,声音既要明亮,同时要稍稍略带忧虑烦恼感,以表达这一时期少年的复杂的心情。
听辨活动
1.这是两条 与 节奏的对比练习。通过对比听辨,加深对这两种附点音符的理解。 2.第二条的附点八分音符均在第二拍弱拍上,唱好有一定难度,教师要加以提示。
音乐知识:附点八音符 教学基本要求
1.从骑马的 的象声词节奏中形象地进行附点八分音符的知识讲解。 2.从连音线的图解中讲解附点八分音符时值。
3.对附点八分音符的掌握必需从本歌的歌曲实践中体验。
4.附点八分音符的教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学习,同样要对附点作用的强化讲解。在唱奏中对带附点的音要强调重些,而附点后面的音可弱化,这样一强一弱,附点就突出了。5.将
改成的练习,是为了巩固的技巧的强化而编制的大量的连续的加深学生对
节奏的记忆。
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三课时完成,主要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课时:《我是少年阿凡提》;音乐知识;音名,变音记号;编创小品。 第二课时:《小小少年》;音乐知识;附点八分音符。 第三课时:聆听《牧羊姑娘》、《小机灵的歌》,总复习。
教 材 分 析
1.双簧管独奏曲《牧羊姑娘》
乐曲系根据同名歌曲改编而成。歌曲叙述了旧时一个穷苦的牧羊女的凄凉生活。歌词是这样的:“‘对面山上的姑娘,你为谁放着群羊?泪水湿透了你的衣裳,你为什么这样悲伤?’‘山上这样的荒凉,草儿是这样枯黄,羊儿再没有食粮,主人的鞭儿举起了抽在我身上。’”
乐曲的第一部分,独奏乐器双簧管奏出充满辛酸、哀怨的主题:
双簧管的音色带有忧郁的色彩,这四句曲调又都是由高向低进行,使音乐更显得苍凉而悲伤,令人为牧羊女的不幸而一掬同情之泪。
第二部分音乐是在主题旋律的基础上加以变化和发展的:
这一部分音乐在旋律上略有上扬,节奏也较活泼,音乐的色彩略显明亮。也许是牧羊女对往日曾有过的美好时光的回忆?也许是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可是这都是瞬间即逝的景象。末尾句下行的旋律使幻想破灭,回到了悲惨的现实——荒山枯草,凉风飒飒。 在双簧管独奏的华彩段之后,悲凉的主题旋律重现,由乐队和双簧管分别演奏前、后半段旋律,将孤独的牧羊姑娘和饥饿的羊儿留在那暮色降临的山坡上。
2.歌曲《小机灵的歌》
这是日本系列动画片《聪明的一休》的主题歌。旋律活泼、开朗、热情,切分节奏和同音反复的使用使歌曲朝气蓬勃,充满了生机,赞美了聪明机智、胆大心细的一休爱惜时光、努力学习、同情弱者、助人为乐等高尚品德。
歌曲引子用“格的格的”象声词配上“ ”的旋律,把动画片人物的机械式步伐动作,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第一乐段是由四个乐句组成的,第一、第二乐句为平行乐句,第三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第四乐句则是第二乐句的变化重复。但每句第3小节中的休止符及切分节奏 给人以 “机灵”之感。
经过4小节同音重复的连接句进入第二乐段。平行(同音重复)和上行的曲调、均称有力的节奏,表现了一休不怕困难、不怕邪恶的性格。尾声是引子的重复,但最后音调提高八度,表达了人们对一休的敬佩和赞美。
3.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
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新疆民歌风格的歌曲,2/4拍,二段体,G七声羽调式。曲调诙谐,欢快,它生动地赞扬了少年阿凡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优良行为。选材颇有新意,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好题材。歌曲在11小节跳跃的引子后,情绪欢快地进入第一乐段,这乐段共有四个乐句(4小节为一个乐句),第一乐句的句中出现了下滑音的唱法和临时变化音,即刻把少年阿凡提欢乐风趣的生动形象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第二乐句旋律上扬,唱出了少年阿凡提愉快的心情。第三、第四乐句分别插入两个乐节的间奏,特别是第四乐句运用了“0 X X”切分节奏和重音记号加强了语气,更加突出地表达了少年阿凡提对破坏自然环境的不良行为的愤恨心情,突出了歌曲的主题。第二乐段以连续密集的节奏音型出现,旋律采用了模进的手法,配以富有民歌特色的衬词“啦啦啦”、“唻唻唻”更鲜明地表现了主人公活泼向上的精神面貌,最后的乐句旋律作了变化重复,曲调宽紧交替,唱出了新一代少年阿凡提自豪、欢乐的心情。
4.歌曲《小小少年》
这是德国故事影片《英俊少年》中的一首插曲。影片描写了从小失去母亲,父亲又遭陷害入狱的少年海因切,在女律师雷娜特的帮助下,以自己的诚实和善良感动了对父亲怀有很深成见的外公,最后外公和父亲消释前嫌,一家重新团聚的生动故事。影片是随着“小小少年”的歌声开始的。这首歌曲4/4拍,弱起节拍,歌曲为大调式,一段体结构。第一、二乐句,旋律变化重复,在句尾的变化上作了六度、七度的上下跳进,旋律坚定明朗,情绪愉快,充满孩子的朝气,一下子就把主人公的性格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第三、第四乐句歌曲以合唱形式出现,平行三度的和声进行,使音乐更为丰满,与前形成了对比,旋律同样是变化重复,曲调舒展而又起伏,在歌中虽然唱出了少年在成长中的烦恼,但此时此刻他仍然表达了充满欢乐、愉快的心情,表现了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课后小结:
第七课 回 声
教 学 目 标
1.回声是发生在山谷中的一种大自然现象,它充满了幻想与乐趣。本课的四首作品正是反映了音乐与自然的这一主题。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吧。 2.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力度记号:f、p,并进行情景创作活动。
3.继续学习竖笛吹奏技巧——长音的练习,并进行二声部的吹奏表演。
教 学 内 容
聆听《回声》教学基本要求 1.欣赏《回声》
设问:你听听这支歌讲些什么? 这支歌的歌名叫什么?
2.介绍《回声》是一首无伴奏合唱的世界名曲,从16世纪至今仍是一首经典的合唱曲目。
3.复听《回声》;边听边看教材中的歌词,听了这首歌使你联想起什么? 4.师生议论。
5.我们来做回声的游戏。 (1)介绍方法:刚才这支歌表演是采用一支小型合唱组(几个人)间隔一小节追随一支大型合唱组,形成声音力度强弱的对比,表现出回声的效果。我们也学着做一下,我们全班45人对5人。5人模仿45人发出的声音:“噢” “噢”。 (2)各组自己设计语言,做回声游戏。
6.选一组做得效果最佳的表演。
7.小结:我们自己做了“回声”的实验。 在音乐标记中“f ”代表强,“p ”代表弱,它是意大利文强与弱的第一个字母。
竖笛:长音的练习教学基本要求 1.复习长音
2.练习:
要求音色统一,声音谐和。 3.练习“ ”五音的指法。 4.吹练习曲(教材谱例)。
5.分句练习《划小船》(4小节一句),注意两小节换气。 6.游戏:小汽车与大卡车。
由两组学生,一组是小汽车,一组是大卡车,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或背对着以上两组同学),要求:听辨是哪一组按喇叭。 7.编创合奏曲(填空练习)。
(注意声音的和谐)。
聆听《羊肠小道》教学基本要求
1.音乐导入:听这是什么动物的叫声? 播放《羊肠小道》的引子部分的驴叫。 2.介绍作品名称及组曲《大峡谷组曲》。 3.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 提示:这一部分你能听出驴叫声及驴子在山谷的羊肠小道上上山下山的走路声。 设问:在这一段音乐中你能想象旅游者骑着毛驴的情景吗?边听讲边编一个小故事,这一段主奏的乐器叫什么名称?
4.谁能讲讲你从音乐中听的故事? 5.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提示:如果说第一部分主要是描写驴子的,那么这一部分主要描写的是什么?你能想像吗?
6.师生讨论。
7.复听第一与第二部分。
提示:两部分连起来欣赏故事就较完整了,你能编出来吗? 8.完整欣赏全曲。
9.小结:山谷里的景色真美啊!大自然真美啊!
表演《友谊的回声》教学基本要求
1.刚才我们做了“回声”的游戏,再听一首歌曲——《友谊的回声》。 2.讨论歌曲内容:为什么称“友谊的回声”。
3.学唱曲调:
(1)教师示范曲调,要求学生仔细听并手划指挥图式。
(2)先学习四行谱:前面8小节大家自学。接下去部分由教师唱。自学的时候一定要用2/4拍指挥图式一边划拍,一边轻轻的唱谱把音高与节奏唱准。
(3)师生接唱四行歌谱:即学生唱前8小节,教师接唱后面的16个小节(教师后面的16小节大量是切分节奏,所以学生有困难,通过教师范唱学生听唱逐步解法)。师生交换接唱 学生完整唱第一乐段的四行谱。
4.学生自学第二乐段(最后的14小节歌谱)。
5.完整唱全曲。中间部分的 , 要表现出回声的效果。
6.教师要指导学生唱好歌曲的意境,把作品所描绘的景色表现出来,歌唱时脑海中要有画面。
音乐知识:力度记号f、p 教学基本要求
1.力度是音乐情绪的重要手段之一,力度记号是记录力度强度的标记。 2.课文第41页三幅画,从人数的对比上可以看出力度的表现要求越来越高。 第一幅图:一人与众人,很显然,若以同样力度起唱,他们的音量对比是p-f。第二幅图:一人与三人,虽然在力度上可能有些差别,但要表现p-f,必需作些技术上的处理。
第三幅图:一人对一人,那就必需在声音技术上作精心的处理,才能做到f-p的要求的效果。
3.这幅图的力度效果练习,是一个由能自然到人为加工的过程,让学生对力度记号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表演《山谷静悄悄》教学基本要求
1.情景导入:山谷里有声音就会产生回声,没有声音的时候是怎样的呢?山谷里有什么景色呢?
2.聆听范唱第一乐段。 3.师生讨论:山谷有雾,有花,有小白兔,所以没有声音,静悄悄的。
4.再听听有什么声音。——范唱第二乐段, 5.“叮咚叮咚”是什么声音? 6.学唱歌谱。
(1)先唱第一乐段。前4小节和第7、8小节学生唱,中间第5、6小节教师接唱。要求划4/4拍指挥图式。
谁能完整唱第一部分的站起来唱!注意八分休止符。
(2)第二乐段各人自学,注意八分休止符、附点四分音符、顿音记号。 (3)讲解渐强、减弱()记号
(4)完整唱歌谱。注意前奏与问奏,进入要整齐,边唱曲调边划4/4指挥图式,注意各种记号。(教师的伴奏要优美、动听、和声配备要简洁明快。) 7.完整听一遍范唱:你能想像歌中的意境吗?
8.带着你想像的意境,有感情地表演《山谷静悄悄》。
编创与活动:到山谷去旅游 1.把本单元的内容整合起来,加上各种手段(打击乐、自制乐器、人声等)创设旅游情景。2.形式可以各组,也可以几个人,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大家策划创编。
音乐知识:渐强、渐弱
1.渐强、渐弱的标记很形象化,学生一看就懂,不必花太多时间讲理论。 2.结合《山谷静悄悄》穿插进行讲解。重在实践运用。
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听《回声》;音乐知识:力度记号;唱《友谊的回声》。 第二课时:唱《山谷静悄悄》;音乐知识:
第三课时:听《羊肠小道》;总复习;编创小品“到山谷去旅游”。
教 材 分 析
1.无伴奏合唱《回声》
本曲创作于16世纪,作曲者拉索是尼德兰(在今日的比利时)作曲家。这是一首双四声部男女混声无伴奏合唱曲。作者巧妙地采用轮唱形式,以一小型的合唱组间隔一小节追随大型合唱组,通过力度强弱的对比,生动地表现了回声在空旷、静谧的山谷中时隐时现,时强时弱的回荡,和谐而又富有色彩变化的和声更令人有置身于群山幽谷的感觉。
歌曲的歌词表现人与回声的对话,俏皮而有趣,赋予歌曲以强烈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也使人们领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愉悦和乐趣。
回 声(无伴奏合唱)[歌词]
回声,美妙的回声!它在哪里?在哪里?哈哈哈哈哈! 它发出笑声,瞧多么有趣!做什么?请你唱一支歌曲,唱给我们听。不能,不能够。为什么? 我不愿意。那为什么?不能告诉你们。那么请你别扰乱!假如你是懒汉,就永远地别作声。再见吧回声,再见吧回声!
记住我们,安静,安静!隐约听见!美妙回声,安静!
2.管弦乐《羊肠小道》
美国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科罗拉多河的大峡谷,长达数百公里,深约千余米,宽达十数公里,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之杰作,为世界上罕见的奇观异景。大峡谷以其令人心惊的巉岩削壁,五色斑斓的嶙峋怪石,谷底奔腾的汹涌急流日出日落的色彩变幻,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美国作曲家格罗菲(1892-1972)曾多次赴大峡谷旅游,雄伟壮观、富于诗情画意的景色激发了作曲家的创作欲望和灵感,他怀着敬仰、激动的心情,决定以音乐来表达大峡谷蕴含的变幻无穷的自然之美。此后,他以十年之久的时间,完成了《大峡谷》组曲。本曲是其中的第三乐章,也是组曲中最著名的一个乐章。
乐章开始,整个乐队以响亮的全奏滑音,模仿了驴叫声。接着,独奏小提琴奏出华彩乐段,这里,旅游者主题的音调与驴的叫声巧妙他融会在一起。这是乐曲的引子。 引子之后,乐曲进入主体。第一部分,在打击乐器模仿驴蹄的节奏中,双簧管奏出了一支断断续续的,带有爵士味的诙谐曲调:
音乐形象地描绘了旅游者骑驴悠然行进的神情。忽然,音乐变得急促起来,双簧管与低音单簧管相继奏出全部由三度跳进构成的下行旋律,仿佛驴子步伐踉跄地跑下山去。 当驴子的嘶鸣声重又响起时,在驴蹄声和诙谐的曲调上,圆号奏出了旅游者的主题:
这支气息宽广、富于歌唱性的旋律,气质开朗,具有美国西部音乐风性,表达了旅游者在大自然怀抱中舒畅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神奇景观的衷心赞叹。
这一主题在不同乐器、不同背景上反复三次,然后气氛变得热烈起来,前面出现过的各种音乐素材通过乐队全奏进行展开。在一声驴子的长呜中,音乐突然停顿。乐曲进入中间段落,给人们带来梦幻般的宁静。钢片琴奏出清泉般的音响,使人疑为仙乐飘飘。随后是再现段落,弦乐的明快拨奏迎来了管弦乐队全奏的高潮,有如游客驱驴在山路上疾跑,乐曲在乐队奏出的响亮的驴叫声中结束。
3.歌曲《友谊的回声》
这首歌曲以回声作比喻,表达了对友谊的赞美、珍惜和追求。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个由三个乐句组或的乐段。第一乐句由低音区开始,旋律层层上升又缓缓落下,仿佛是视线随着景物而在移动,音乐富有动感。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采用了切分节奏,通过由低向高的旋律进行,发出了越来越热情的呼喊,第三乐句揭示了歌曲的主题,表现了孩子们不仅是在向大自然发出呼唤,更是对友谊的炽热的追求。第二段落音乐转为平稳,表现了对友谊的赞美,前一乐段末句在这里再现,突出“友谊是美好的”这一主题。
4.歌曲《山谷静悄悄》
是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艺术歌曲,为一段体结构的分节歌。歌曲一开始用 “XO XO X-|”的节奏、很弱的音量,把我们带到了宁静的山谷之中,然后节奏紧缩并运用了切分节奏,描绘了充满生机的美丽山谷,使人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前三段歌词分别描写了山间的景物,富有动感,从“烟雾”“花”直至“溪流”“野兔”动感不断增强。在4小节间奏之后,“地质队叔叔”的出现,打破了原先的静谧安详,使山谷顿时热闹起来,锤子击石的叮咚声和溪水声交织成一支美妙的乐曲在山谷中回荡。四段歌词虽都配同样的旋律(第四段的旋律稍作变化),但由于歌词在形象、意境上有丰富细腻的变化和发展,歌曲很能使人们对山谷中的美丽景色产生想像
第八课 童 心
教 学 目 标
1.童心与童趣是连在一起的,他带给我们无限的欢乐,我们要珍惜这有限而宝贵的“小孩世界”,使其如春天一样充满生机。让我们尽情地歌唱这充满朝气、欢乐的时刻。2.用现代舞为歌曲即兴伴舞,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渲染这充满诗意的童心世界。
教 学 内 容
聆听《山童》教学基本要求
1.合唱曲《山童》是近年来创作作品中较优秀的作品之一,音调民族风格浓郁,歌词充满童趣,形象生动,内容带陈述性,层层深入,很受听众喜欢。
2.这首合唱曲较长,有条件的学校在欣赏时最好能把谱输入电脑,上课时随录音放映,学生看着歌谱能了解内容,欣赏才能有效果。至少把歌谱能抄出来供学生了解。 3.有时间最好能欣赏两次:第一次了解一下表现的内容,第二次从音乐中领悟山童在山间的活动,从而获得主题——童年多美好的意境。
聆听《真善美的小世界》教学基本要求
1.介绍迪斯尼乐园的背景。如有录像片、VCD音像资料插放,学生更为欢迎。 2.欣赏全歌:边听边划 2/4 拍指挥图式。
设问:你能听清楚歌词的内容吗?你能区分歌曲的段落吗?为什么? 3.师生讨论。 4.复听全歌。
要求:选择两件打击乐器,当你听到音乐转入第二乐段时,换一件打击乐器伴奏。 (也可设计两个动作,表示乐段的区分。)
5.再欣赏全歌。 要求:可以边听边哼;可以边听边选择自己喜爱的角色,如唐老鸭、米老鼠、白雪公主„„(教师准备些头饰、面具等道具供学生选择)随音乐的节拍跳自己设计的舞步,把我们教室想像是一个迪斯尼乐园,大家尽情地玩吧。(对音乐的分乐段,要用不同的动作能表现出来。)6.小结:童心在小世界里尽情地抒发吧!
表演《荡秋千》教学基本要求
1.荡秋千既是一项体育运动也是一项很有乐趣的休闲活动,儿童特别爱玩。贵州的仡佬族儿歌中的玩荡秋千是多么有趣!
2.听范唱,唱一遍歌,唱一遍曲。 设问你能听出这里有几句是重复的乐句。
3.学唱第一乐段曲调。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
(1)提示:这是一首欢乐的歌曲,速度应该稍快,但在开始学唱曲调时,可放慢速度。另外学唱曲调必需要打拍子或划 2/4 拍指挥图。
(2)难点与重点:十六分音符的节奏、附点四分符点节奏要唱好; “ ”、““ ”两处的大跳要唱准;八分休止符要断开。 4.学唱第二乐段曲调。学生自学。
5.用稍快的速度流畅地唱全曲。
6.欢快地表现儿童们在荡秋千时高兴玩耍的情景,有感情地表演《荡秋千》。
表演《小孩世界》教学基本要求
1.这是一首富有童趣想像的歌曲。内容似乎有些异想天开,但是这就是儿童的丰富的想像力。
2.歌曲的识谱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读谱解决。学唱曲调还是分两个乐段分别学唱为宜。在学唱曲调前范唱是不能缺少的环节,完整的有感情的范唱能激发学生学唱的欲望,给学生一个完整的音乐形象。
3.第一乐段的识谱教学有这样难点:
(1)附点节奏,这首歌的附点节奏很多,很重要,它能形象地表现儿童欢快的性格。(2)第四乐句的四级分解和弦的音准,要进行指导唱准。
(3)2/4 拍的节拍感,要求学生一定要划指挥图式,突出强弱,唱好节拍感。
4.第二乐段识谱的难点是二声部的和谐。前二句是和声式的,后二句是复调式的。所以难度不小,从班级实际出发,可以适当降低难度,作些改变。 5.如果第二乐段能唱好,结束句就容易唱好。 6.完整唱全曲时要唱出两个乐段的情绪上的对比,尤其第二乐段的开始两句,节奏拉宽要唱得舒展、赞美,与前后形成鲜明对照。
7.歌曲的处理要突出欢快自豪的情绪,速度稍快。
为歌曲伴舞
1.由于这首歌曲富有现代的气息,曲调带有通俗歌曲的风格,因此建议用现代舞动作为歌曲伴舞,更能表现其风格特征。
2.只要是双拍子的现代舞步都可以,如迪斯科舞步、恰恰舞步等。
3.选择打击乐为歌曲伴舞,烘托其气氛。
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用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荡秋千》、《山童》。 第二课时:《小孩世界》。 第三课时:《真善美的小世界》;总复习。
教 材 分 析
1.合唱曲《山童》
这是一首汲取我国西南地区民歌音调因素而创作的儿童合唱曲。 歌曲通过以第一人称出现的主人公——山童的耳闻目睹,展示了色彩绚丽、音响纷繁的山间景物,生气盎然,诗意浓郁,更充满谐情童趣,令人心驰神往。 歌曲可分为三个段落。
第一段旋律跳荡,节奏活泼,表现了孩子快乐舒畅的心情和对美好景物的热情赞美,同时又以多种多样的衬词,惟妙惟肖、有声有色地模仿了羊儿的踢踏鸣叫,河水的流淌喧哗,鞭儿的挥动作响,呈现出一幅诙谐、生动的有声图画。这个段落的后半部分撷取前面旋律进行中由“mi”与“si”构成的纯五度音程,运用重复、模进的手法加以展开,最后乐句由低而高连续上行,喻示了由静到动,由暗到明的山间黎明的景象。
紧接着一个节奏舒缓、起过渡作用的乐段把歌曲引入第二个段落,这个段落的节奏平稳、音调起伏,同主音大小调频频交替,营造了优美恬静却又充满生气的、如梦如画的意境。 随后,一个由同音反复构成的节奏性间奏打破了山间的宁静安谧,随着太阳冉冉升起,万物苏醒,山林变得热闹起来,这就是歌曲的尾声。调性转为原调,速度增快,词曲的材料均分别取自前面两个段落。最后再现了过渡性乐段并作了扩展,连续地用二分音符长音一字一音地唱出歌曲的主题——“童年多美好”。
2.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
这是一首歌唱美国“迪斯尼乐园”的歌曲。 在美国有两个迪斯尼乐园,它们都以已故美国著名的动画片大师、米老鼠形象的原创者——沃尔特•迪斯尼的名字命名的。乐园每年吸引了来自全世界数以千万计的游客。在这里,你能看到由人所扮演的米老鼠、唐老鸭、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在欢迎你;在这里,既有富于教育性的文艺节目,又有根据民间传说、神话、科学幻想为题材编成的“冒险乐园”、“未来世界”等等,使人兴趣盎然,流连忘返。这首歌曲表达了人们在这个小小世界中感受到的美好和欢乐以及对真善美这一人类心灵崇高境界的赞颂和追求。
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A段中每个乐句都是从弱拍开始,从低音向上大跳,跌宕起伏,充满活力,表现了游人们的欢乐情绪。B段为副歌,由强拍开始,旋律平稳,优美,节奏舒展,与A段形成对比,这是人们对真善美小世界发自内心的赞叹。 美国杨百翰大学艺术团几次来我国演出时,都以这首歌作为终场曲。在演唱中加入了口哨,采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并在音乐上使用了多次的转调。热情的演唱在乐队的烘托下,丰富和加强了歌曲的艺术感染力。
3.歌曲《荡秋千》
《荡秋千》是一首曲调活泼跳跃,节奏明快,反映仡佬族儿童生活情景的童谣,结构方整而短小。可以把它看着是一首三乐句结构的对称性极强的单二部曲式。除第二部分的首句与第一部分的首句同尾换头外,其余二个乐句完全一致。旋律的调式音阶“1、2、3、5、6”五声宫调式。A段的第一乐句有着鲜明的个性,曲调质朴流畅,口语化的旋律平稳而亲切,第二乐句词曲营造的意境浑然一体,在旋律上先是一个三度小跳“6→i”,继而下行六度大跳 “i→3”,再一个七度大跳“ ”,把秋千“上下来回”荡来荡去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第三句子又回到了平稳的旋律线上来,它似乎是荡秋千的儿童陶醉了,自由地飞荡,情景多美啊!
4.歌曲《小孩世界》
是一首曲调明快、活泼的儿童合唱歌曲。2/4 拍,大调式,二段体结构。
歌曲表现了人们向往美好的童心世界,追求愉快欢乐、和谐的生活。歌曲的第一乐段共有四个乐句,节奏规整,曲调欢快。第一乐句与第三乐句是旋律的完全重复,第二乐句和第四乐句在前乐句上作了四度、二度上移的旋律模进,特别是每个乐句的句尾都运用了相同的节奏型“ ”,衬词“啦”更增强了欢乐情绪的表现。第二乐段节奏舒展,曲调优美抒情,旋律进行出现在高音区与第一乐段形成了对比,表现了宽广的山野风光,紧接着富有跳跃的节奏音型与八分休止符的运用,使得歌曲更为活泼生动,同时带有复调式对比性的第二声部烘托,抒发了孩子们快乐的童心世界。尾声以级进下行的曲调,渐弱的声音,表达了人们对美好高洁的境界的向往。
第二篇:人音版第7册音乐全册教案
第一课《水乡》
教 学 目 标
1.这是一组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歌曲,表现一种特定的环境——水乡,充分体现了音乐与民族的关系,让我们热情地讴歌水乡,热爱我们的家乡。
2.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能辨别、比较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3.掌握竖笛的吹奏姿势。 教 学 内 容
聆听《采茶舞曲》教学基本要求 1.用江南山水风景图导入。 设问:
(1)谁到过杭州游玩?
(2)谁到过茶山,见过茶农采茶的劳动? 2.欣赏:《采茶舞曲》 设问:
(1)你听到这种曲调的风格吗? (2)这首歌曲讲述什么内容?
3.学习采茶时手的基本动作:左采、右采、上采、下采。
4.复听《采茶舞曲》:按节奏配上手的动作,并随录音哼唱《采茶舞曲》。进一步感受江南地方风格的特征。 5.再次复听。
6.小结:水乡的另一景色。
聆听《洪湖水,浪打浪》教学基本要求
1.介绍歌剧《洪湖赤卫队》的时代背景
2.介绍《洪湖赤卫队》剧情(讲故事):1930年湖北沔阳县委为配合红军行动计划,暂时把赤卫队撤离彭家墩。当地恶霸彭霸天乘机卷土重来进行报复。赤卫队在乡党支部书记韩英及队长刘闯的率领下袭击敌人,彭霸天设计派密探寻找赤卫队。队长刘闯中计暴露目标,韩英掩护队伍撤退时,自己与分队长王金标被捕。王金标叛变,韩英坚贞不屈。敌人逼她母亲劝降,但韩英母女互相激励宁死不屈。敌人又把叛徒王金标放回,要他把赤卫队诱入伏击圈。韩英在彭霸天的副官(地下党员)掩护下脱险,及时赶回部队枪毙了叛徒,配合大部队消灭了土匪彭霸天。
3.欣赏女声二重唱《洪湖水,浪打浪》。
4.小结:这是20世纪30年代湖北洪湖水乡的一景。 聆听《渔光曲》(筝独奏)教学基本要求
1.在聆听《渔光曲》(女声独唱)后,学生在对歌曲反映的内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再听器乐曲《渔光曲》。
2.欣赏筝独奏《渔光曲》。
设问:你能听到船在海面上遇到的各种情景吗?
3.师生议论筝独奏《渔光曲》与女声独唱《渔光曲》的表现形式与内容。 4.复听筝独奏《渔光曲》
5.小结:音乐表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同一个内容题材,不同的形式反映的情景各有特征。下节课我们将要做一个创作活动“远航”,今天的欣赏曲也是一种示范。 聆听《渔光曲》教学基本要求
1.介绍《渔光曲》的背景资料。
(1)这是1934上映的故事影片《渔光曲》的主题歌。
(2)20世纪30年代中国农民(渔民)的生活受三座大山压迫的简单历史介绍。
2.欣赏《渔光曲》第一段,边看图形谱,边听音乐。 (1)介绍《渔光曲》的内容特征(2)提出欣赏要求。
3.复听金曲,把歌词用投影片放出来,让学生边看歌词,边听音乐,身体也随音乐摇晃想像自己就在船上的情景。
4.师生讨论歌曲反映的内容与特征。学生中如能将歌词编成一个打渔的故事,教师要给以表扬,顺带议论为什么在形式上是女声独唱。 5.小结:这是旧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水乡。表演《采菱》教学基本要求
1.设问导入:谁吃过菱角?知道菱生成在何处吗?
2.这首歌曲的节奏较复杂,识谱有一定难度,本课又是四年级第一节课,所以这首的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民歌的风格,同时也为下节课的附点四分音符的学习作感性的铺垫。
3.教师的范唱不仅是唱歌,还要范唱歌谱,歌谱的范唱要同样的有感情,流畅而动听,有力度起伏。
4.听唱、学唱曲调一定要以乐句为单位进行,切忌支离破碎。5.这句的教学,不要讲解切分节奏
(该知识在五年级教材中),而是通过划船的动作去学习,能很自然的唱好。同样D.S.的反复记号也不必要求学生去记住掌握。
6.伴奏的加入既是训练节奏感,也是为了营造一种氛围,这是要求:(1)选择节奏,哪一节奏谱,更适合于这首歌曲的伴奏;(2)选择打击乐器;
(3)在哪里加入铃鼓使歌曲推向高潮。
教材上的伴奏谱仅是一谱例,还可让学生创编节奏谱。 7.小结:水乡一景。
表演《柳树姑娘》教学基本要求
1.歌名直接切入为导入:柳树的枝条,像什么? 2.聆听录音范唱。
设问:这首歌曲是齐唱还是合唱? 3.讲解附点四分音符: (1)这样的节奏
我们唱过,你能举出唱过的歌名吗?
(2)“ ·”这个音符是四分音符的后面加上一点,在乐理上我们称为附点四分音符,它与四分音符的区别就多了一附点,为了强调这附点,所以在名称上把附点放在前面称附点四分音符。我们学一下模仿蝉的叫声“知.了 ”所以蝉又名“知了”。“知了”的鸣叫就是带附点的。
4.再听录音范唱,大家看着歌谱轻轻跟唱曲调。 5.先学唱第一声部的前8小节曲调。
(1)设问:这8小节的曲调的节奏有一个规律你发现了吗? (2)我们一齐拍打一下它的节奏。 (3)慢速度地把音符唱着试试。 6.请自学后8小节。
7.完整把第一声部曲调唱好。 8.学唱第二声部。
(1)听录音范唱,注意第二声部进入的位置。 (2)第二声部“啦啦啦”表达什么情绪? (3)学习顿音记号“”。
(4)唱第二声部,看教师的指挥进入,要唱出欢乐的情绪。 9.二声部合唱。
10.小结:又一道水乡的风景线。 听辨练习:附点四分音符
1.从听觉上巩固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并与四分音符的区别对比。 2.从视觉上通过涂色找到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区别。音乐知识:附点四分音符 教学基本要求 1.在模仿“知了”鸣叫声中学习附点。
2.讲解附点四分音符的长短,从实践中掌握。
(1)图解:
(2)四分音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比较。
(3)从过去唱过的歌曲中找附点四分音符,如上节课《采菱》就有。(4)结合《柳树姑娘》的实践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5)名称的由来:强调附点,所以把附点放在前面。 (6)附点的时值:增加原音符时值的一半。音乐知识:顿音记号“”
1.在结合《柳树姑娘》的学唱中进行。 2.顺带了解顿音记号的作用即可。 竖笛吹奏姿势教学基本要求
1.介绍竖笛的特征与功能:
竖笛是有固定音高的吹奏乐器,由笛身与笛头两部分组成。
2.正确姿势:胸部自然挺起,两眼正视前方,身体与笛保持45度左右的俯角为宜。 3.播放一段竖笛的录音。当然最好教师自己示范吹一曲,以激发学生学竖笛的兴趣。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用三至四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采菱》、《采茶舞曲》。
第二课时:唱《柳树姑娘》,学习附点四分音符,听辨活动。听《洪湖水,浪打浪》 第三课时:唱《柳树姑娘》二声部合唱,听女声独唱《渔光曲》,竖笛姿势讲解。 第四课时:听筝独奏《渔光曲》,编创《远航》,总复习。 教 材 分 析
1.歌舞曲《采茶舞曲》
这首歌舞曲原系越剧《雨前曲》中舞蹈《采茶舞》的声乐部分。作者周大风曾在浙江茶区劳动和生活。他以流行于我国浙江、上海等南方地区的越剧音调为创作素材,使歌曲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全曲旋律清新优美,节奏活泼明快,结构方整对称,具有鲜明的舞曲风格和特点。
歌曲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徵调式,含四个乐句,采用越剧上下句曲体结构,前句与后句相互映照,前后呼应,勾勒出江南水乡的明媚春光。
从“插秧插得喜洋洋”起是歌曲的第二部分。音乐移到商调式上。前8小节的句式结构紧缩成2(小节)+2+2,描绘了茶农灵巧勤快的采茶动作。随后句式扩展,音调上扬,抒发了茶农的劳动热情。最后的4小节乐句转回到徵调式。这是乐段的补充,也是歌曲的尾声。2.歌曲《洪湖水,浪打浪》
《洪湖赤卫队》是我国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的一部歌剧,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为背景,描写了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和地主恶霸、反动势力的殊死斗争。
歌剧的音乐主要以湖北天沔花鼓戏及天门等地一带的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而成,既有30年代的时代气息,又有浓厚的乡土风味。这部歌剧上演至今,经久不衰。其中不少唱段在群众中广为流传。剧中人物韩英与秋菊的二重唱《洪湖水,浪打浪》便是一首最受人欢迎的歌曲。该曲取材于襄河民歌《襄河谣》,以宽广的节奏、明快绮丽的曲调,抒发了主人公韩英热爱家乡和人民以及对未来充满信心的崇高感情。
全曲由三个段落组成。前奏的曲调悠扬轻快,描绘了洪湖的水波荡漾,也象征了韩英的心潮起伏。
歌曲的第一段是两人齐唱,由起、承、转、合的四个乐句组成,优美精致,流畅动听。第四句“晚上回来鱼满舱”以其美妙的拖腔使旋律更为动人。这个拖腔也出现在歌曲各段的末尾。歌曲的中段是二重唱,共四句。旋律由低音区开始,婉转起伏。两个声部交替出现,相互陪衬,最后又变为齐唱。这是韩英和秋菊发自内心的赞叹。
歌曲的第三段也是一段二重唱,是第一段的变化再现。主旋律由高音部唱出,低音部延后两拍在下四度上模仿进入。然后两个声部时而交错,时而补充,各自独立又彼此交融,生动地表现了革命根据地的兴旺景象和人们的欢乐心情。歌曲的三个段落结尾都使用了同样的拖腔,三个段落之间又用了相同的间奏,使歌曲既有对比,又显得完整统一。 3.歌曲《渔光曲》
这是1934年上映的同名影片的主题歌。由于影片参加莫斯科展出时获得荣誉奖,这首歌曲也因此驰名海外。
歌曲采用不带再现部的三段体结构(即音乐的三个部分都不相同),但全曲都贯串了
这样的节奏型,加之引子和各段间的间奏又都取材于歌曲句首,因而前后非常统一。徐缓的速度,似波浪起伏的旋律线条以及有摇晃感的节奏型,描绘了渔船在茫茫大海中随波起伏的形象。歌曲的曲调采用五声音阶的宫调式,但却没有一般大调的明朗色彩,而是流露出浓重的压抑和忧愁。这正是歌曲魅力之所在。
由筝演奏的《渔光曲》系采用歌曲的第一部分曲调,共出现两次。第一次,低声部运用密集的分解和弦来衬托主旋律;第二次则使用宽松的分解和弦为主旋律伴奏,分别表现了海上波涛翻滚和风平浪静的情景。
作者介绍
任 光(1900~1941)作曲家。从小喜爱民间音乐。1919年到法国勤工俭学,同时学习音乐。1927年后回国参加进步的音乐活动。1934年创作了著名的《渔光曲》而一举成名。
4.歌曲《采菱》
是一首富有江南水乡色彩的歌曲,采用六声宫调式,曲调流畅、婉转,歌曲运用了许 多十六分音符构成的节奏型;
以及切分节奏,给人以轻盈
活泼之感。歌曲是一段体结构,为五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引子后第1-4小节)和第二乐句(第5-8小节)都是方整的4小节乐句,对称呼应;第三乐句(第9-14小节)分裂为由间奏隔开的两个乐节,显得更为活跃,生动;第四乐句(第15-18小节)节奏拉宽,运用了“
”这样的切分节奏,前后模进,模拟了
划船时有力的重复的动作节奏;最后乐句扩充为6个小节,旋律较多地出现在高音区,酣畅地抒发了水乡的孩子对自己乡土的深厚情感。5.歌曲《柳树姑娘》
是一首曲调优美,轻快的简易二部合唱歌曲。歌词简炼,它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水 乡万物一新,一片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歌曲为3/4拍,羽调式,一段体结构。全曲 “”为基本节奏型。第1-8小节,上下句对称,旋律采用了模进手法,三度、四度、五度的跳进使得曲调舒展而又优美,形象地表现了“柳树姑娘”在春风里飘柔的姿态。第二声部只用了第一声部的同音支声,配以八分音符节奏及跳音的“啦”唱法,烘托出欢乐的气氛。第9-12小节,节奏突然紧缩,向上三度的模进,使曲调更为欢快,与前形成了较强的对比。最后曲调又趋平稳舒展。结束句在富有民歌特色的衬词“啊哩啰”中欢快地结束。
第二课《国歌》
教 学 目 标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我们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公民都必需唱好《国歌》。在21世纪里我们要以《国歌》的精神,鼓舞我们奋勇前进。2.掌握旋律行进方向——“上行”的音乐知识和进行曲调即兴创作活动。教 学 内 容
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基本要求 1.聆听管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
(1)国歌的作者是谁,谁作词?谁作曲?
(2)你们唱过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歌曲吗?请举例并唱几句。 2.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作于1935年,影片《风云儿女》主题歌。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将它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3.聆听独唱、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在什么场合演唱或演奏《国歌》。 4.师生议论。
5.聆听管弦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设问:当国歌响起时你想到什么? 6.师生议论。
7.介绍人民音乐家聂耳生平及其代表作。聆听《歌唱祖国》教学基本要求 1.欣赏《歌唱祖国》(第一段歌词) 设问:
(1)听到过这首歌吗?什么时间听到的? (2)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是齐唱还是合唱? 2.复听《歌唱祖国》全曲。 设问:
(1)这首歌分为几个部分? (2)每个部分讲述什么内容?
(3)跟着音乐哼唱行吗? 3.师生议论。
4.完成课本上的编序号及涂色。
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教学基本要求 1.聆听齐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跟着录音小声唱曲调。
3.教师指出学生在唱曲调中不准确的乐句,在教师指导下把它唱准。 4.跟着录音或教师的伴奏歌唱国歌。 5.教师重点指导的部分:
带有“>”记号的要唱得加强力度。师生讨论这一句的含义,当时抗日战争的形势下的民族危机;当前21世纪我们民族是否还存在危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设问:为什么这句的力度要越唱越响? “起来!起来!起来!”的含义是什么?
设问:
(1)这一句的音乐形象,你想到什么?
(2)“前进”的谱上又用强音记号(>),为什么?
(3)为什么“前进”“前进”“前进”最后还要加一个“进”? 6.背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7.师生小结:在21世纪我们要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奋勇前进。 音乐知识:“上行”
用上行手法编创自己的歌: (1)先简单讲解“上行”
„„ (2)举一反三,(3)以上行的手法,即兴编自己的歌。如:
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用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四种形式)。 第二课时: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听《歌唱祖国》。 教 材 分 析
1.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20世纪30年代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当时我国正处于外敌入侵、民族危机深重之际,影片就是以抗日为主题的。这首歌曲的歌词是我国著名诗人、戏剧家田汉在被敌人逮捕前仓促地写在香烟纸上送出的。音乐家聂耳也因敌人迫害而即将离国,他主动提出:“作曲交给我,我干!”他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写成了歌曲。随影片的放映,这首歌曲在人民群众中激起强烈的反响,很快传遍了全国。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罗伯逊深切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曾多次演唱《义勇军进行曲》并灌制唱片,使这首歌曲的影响遍及全世界。1949年9月此歌被定为我国的代国歌,1982年12月4日五届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歌曲《歌唱祖国》
自1980年5月起,每当人们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新闻联播时,就可听到“开始曲”雄浑有力的音乐声,这就是歌曲《歌唱祖国》的曲调。这首歌曲诞生于1950年9月。它表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朝气蓬勃、蒸蒸日上的崭新面貌,记录了刚刚解放的中国人民雄伟奋进的步伐。歌词凝练集中,具有鲜明生动的形象;旋律气势豪迈而充满深情,连贯统一又富于变化。这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性,又具有高度艺术性的祖国颂歌;也是一首既有进行曲风格,又富有抒情性的群众歌曲。
第三课 月 夜
教 学 目 标
1.本课的四首描绘“月夜”的中外音乐作品,充满着诗意,表达了音乐与社会的人文性。让我们用轻柔的声音深情地表现这一特定的情景,体验这“月夜”的音乐带给人们的美好的意境。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连线”、“下行”的音乐知识,并用于创作活动。3.进入学习“开始吹竖笛”的实践活动——Tu的口腔动作。教 学 内 容
聆听《月亮月光光》教学基本要求 1.由于这是台湾民歌,歌词中带有方言,所以在聆听前要出示歌词,对方言要作解释(详见教材分析的谱例)。
2.欣赏《月亮月光光》,要求边听边看歌词,设问:这首歌曲讲述什么内容? 3.复听全歌。
设问:这首歌用什么速度演唱?
这样的速度对表演这首歌起什么作用? 4.再次复听。 设问:
(1)这首歌的节奏有什么特点,你能用线条把它画出来吗? (2)这首歌曲由几个声部演唱,也请用线条把它画出来行吗?
聆听《小夜曲》教学基本要求
1.解题:小夜曲原是中世纪欧洲骑士文学的爱情歌曲,是一种黄昏或夜间在室外演唱的歌曲或演奏的器乐曲。 2.欣赏《小夜曲》。
介绍作品:这是18世纪奥地利作曲家海顿所作《F大调第十七弦乐四重奏》中的第二乐章,音乐柔美、活泼动听。
3.复听《小夜曲》主题旋律。 设问:你能听出是几个声部?主旋律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衬托乐器的演奏方法上有什么特征。
4.再听一次全曲。
简单介绍弦乐曲重奏的形式,结合课本上的插图。 5.小结:这是描绘“月夜”主题的器乐曲。 聆听《梦幻曲》教学基本要求
1.介绍《梦幻曲》是《童年情景》之七。2.初听《梦幻曲》。设问:这一演唱形式有什么特征?是哪个声部演唱的?听完后介绍童声无伴奏合唱的形式特征。
3.复听《梦幻曲》主题旋律。
讲解:刚才听到的音乐都是由一个主题发展变化而成全曲。聆听主题音乐(出示主题旋律谱)。你感受到了什么气氛?给你的感觉是什么?跟着这段音乐哼唱一下。4.复听全曲。
5.小结:这是夜晚温馨而甜美的梦。表演《愉快的梦》教学基本要求
1.开门见山导入:晚上你做梦吗?你听听这是日本孩子做的《愉快的梦》—— 聆听范唱。 2.再听一次:要听清他做一个什么梦?在梦中看见了什么?(教师参与认真听,并打拍子。)3.师生谈话议论歌曲内容。
4.你们是否注意到我刚才听的时候在做什么?——打拍子。请大家看谱,我们过去打拍子,都是四分音符为一拍。而今天的拍子不一样,是八分音符为一拍。请大家听我唱4小节曲调,我边唱边打拍,请大家认真听,认真看(教师范唱4小节曲调)。
5.请大家边看谱,边跟我打拍子。我再唱这4小节,已经领悟的同学可轻轻跟我唱。6.按刚才的方法,大家自学下面第二句的4小节曲调。也就是带色块的4小节曲调。 7.第三句曲调再听我唱,请注意在什么地方换气。 8.大家跟着我一起唱第三乐句。
9.请大家整理一下全曲,自学把歌的曲调唱会。
10.大家要非常连贯流畅地把曲调唱一下。注意连音线。 11.再听一次范唱。 12.全体唱歌词。
设问:怎样才能把歌曲唱好? 13.师生讨论。
14.有感性地背唱歌曲。 听辨活动:曲调的上行或下行 1.教师弹奏二遍。
2.学生用手指向下或向下,表示听辨的答案。 3.跟着钢琴唱一唱,感受一下旋律行进的方向。 音乐知识:“下行”教学基本要求
1.结合歌曲《愉快的梦》的教学进行讲解。 2.当学生自学第二乐句时讲解。
设问:这4小节曲调的行进方向有什么特征?
小结:在音乐中曲调行进的方向往下行的,我们称为“下行”。 同时复习“上行”——温故而知新。
巩固:《愉快的梦》曲调还有哪几处是下行的曲调请找一找并唱一唱,有没有上行的曲调也找一找并唱一唱。 教 学 建 议
1.本课内容拟用三至四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夜晚多美好》;音乐知识:连线、竖笛。 第二课时:《月亮月光光》、《小夜曲》;竖笛。 第三课时:《愉快的梦》、《梦幻曲》。
2.寻找“月亮”的景色图片配合歌(乐)曲,以启发学生的想像与联想。教 材 分 析
1.歌曲《月亮月光光》
这是一首以台湾童谣为歌词的创作歌曲。由于歌曲旋律吸取了台湾地区的音调特点,因此歌曲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它们节奏完全相同,音调上抑扬起伏,优美流畅,勾勒出一幅月夜美景。充满乡土气息的歌词更是给人以亲切、温馨之感。
合唱的两声部在音程关系上以四、五度为主,具有柔美、谐和的和声效果及我国的民族风格。
2.弦乐四重奏《小夜曲》
本曲为海顿所作《F大调第十七弦乐四重奏》中的第二乐章。
乐曲分为两个部分。首先由第一小提琴带上弱音器奏出呈下行的柔美、活泼的主题旋律: 其他三个声部由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用拨弦奏法奏出吉他伴奏的效果,第二个主题由于运用大跳和变化音,使人感到更为活跃: 第一部分反复一遍以后,进入乐曲的第二部分。这里的主题是第一个主题的变化和发展: 由于大跳和装饰音的运用,使这段音乐显得热情而富于生气。接着出现了平稳柔和的另一段旋律。
作者介绍
海 顿(1732~1809)奥地利作曲家。出身贫苦,从小在艰苦条件下学习音乐。1761年在公爵家当乐长,工作繁重,地位低下,但在此逆境中创作了大量作品。至18世纪90年代初,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音乐家,后赴伦敦旅行,写了12部《伦敦交响曲》,这是他一生最优秀的作品,由此名震全欧。他的创作以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3.无伴奏合唱《梦幻曲》
德国作曲家舒曼在1847~1848年间创作了一部钢琴套曲,题名为《童年情景》。套曲共有十三首曲子,或写景、或状物、或抒情,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儿童纯真的心灵。作者通过对童年生活的甜蜜回忆,把人们引入天真无邪的儿童世界。
根据作曲家的要求,十三首小曲要连续演奏,但是人们却常将第七首《梦幻曲》作为独立的乐曲来演奏或欣赏。这段音乐的旋律温馨甜美,和声纯朴厚实,听来令人神往。此曲除了作为钢琴曲外,还被改编成各种器乐独奏曲、合奏曲以及无伴奏合唱曲。 这首曲子为单主题的三段体结构。
主题旋律由两个四小节的平行乐句组成:
旋律气息悠长,起伏匀称,极富歌唱性,刻画了回忆和沉思的意境。中音区和低音区的伴奏(唱)声部和谐地呼应,更衬托出主旋律的隽永秀丽。
到了中段,这一主题除了在调性上作了变化处理之外,音乐性格并没有改变,依然充满了温馨与柔和的情调:
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主题旋律的变化再现。它又一次使人感受到渗透在曲中的诗情画意,勾起人们对童年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当第二乐句在高音上作延长时,速度也逐渐慢下来,柔美的旋律将人们引入了美妙的梦幻境界,留下了无穷的遐想与回味:
无伴奏合唱是一种没有乐器伴奏的合唱形式。它要求充分发挥人声特性,运用和声手段造成丰满多彩的音响,运用复调手法造成音乐的流动感、层次感,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4.歌曲《愉快的梦》
这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儿童歌曲,它描绘了儿童在梦中那神奇般的想像,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对生活、对自然景色的认知和理解。歌曲具有摇篮曲的特点,6/8拍,速度较慢,节奏平稳,无太多的变化,表现了恬静、悠闲的意境。第一乐段的旋律进行具有下行的倾向,使音乐显得深沉而带有神秘的意味。第二乐段旋律进行转为上行,音区移高,前乐句的后半部分以模进的方式将前半部分的音型带入歌曲的最高音(la),和声上构成下属调,产生了明亮的色彩,使人好像听到孩子们在看到了幻境中的神奇景象时发出惊喜的呼喊。歌曲反映了儿童对新奇而美好的事物所怀的向往和追求。
第四课 快乐的课间
教 学 目 标
1.课间、课余是同学们放松、快乐的时刻,本课的五个作品仅仅反映学生们快乐的课余生活的一个侧面。在教育部“减负”的指示下,同学们会更生动活泼的学习、生活。2.在实践中初步掌握二拍子、三拍子的音乐知识并进行看图创作。教 学 内 容
聆听《乒乓变奏曲》教学基本要求 1.初听变奏曲主题曲调。
设问:你听这段音乐像什么在跳动? 2.复听主题曲调。
要求:看着书上的图形谱唱一次,跟着录音的音乐唱一次。 3.初听全曲。
设问:你能听出这一主题的不断变化吗?
你能说出这一主题(包含变化的主题)在全曲中共出现几次? 4.师生讨论。 5.复听全曲。
设问:你能从音乐声中感受他们在课余打乒乓球的比赛精彩场面吗?如果你愿意,下课后也去试试。
聆听《陀螺》教学基本要求
1.设问:谁玩过陀螺,或见到过陀螺?说说怎样玩法? 2.初听全曲。
设问:你能从音乐声中感受陀螺在孩子们的抽打玩耍中飞快的转动的情景吗?3.复听全曲。
聆听《旋转木马》教学基本要求
1.如果说孩子们玩陀螺是一种传统的游乐活动的话,那么玩电动木马就是现代的游乐活动了。
2.初听全曲。
设问:你能从快速的节奏、高低起伏的曲调流动中想像到孩子们在电动木马上旋转的情景吗? 3.复听全曲。
设问:你能听出乐曲的开始部分与最后一部分的曲调是相同的吗?当最后一部分再现第一部分曲调时,请举手表示你已听出来了,好吗?
4.小结:这两首乐曲都描绘了孩子们快乐的课余活动,你能讲讲自己的课余活动吗? 音乐知识:拍号 教学基本要求
1.2/
4、3/4拍号的音乐知识教学结合歌曲教学进行。即:2/4拍穿插在《哦!十分钟》中,3/4拍穿插在《大家来唱》中。不单纯进行。
2.2/
4、3/4拍号教学的重点是节拍感,即2/4拍的强弱。3/4拍的强、弱、弱。这一节拍感在前三年的音乐实践中都已进行,现在是在理论上让学生掌握,使这一节拍感成为他们自觉的音乐实践活动。
3.这种拍号的节拍感宜通过学习指挥图式、表演活动(队列步伐、跳圆舞曲)等对比,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和巩固。
4.在掌握了2/
4、3/4拍号后,让学生自己完成“在图的下方配上节奏或用图谱表示”的创作练习。
表演《哦,十分钟》教学基本要求
1.说理导入:上课时间40分钟非常宝贵,要集中注意力学习,下课10分钟也同样非常宝贵,因为只有休息、放松好,才能使下一节课精神更集中,这就是学习、休息两不误,你听听他们的十分钟在玩什么? 2.聆听范唱。
3.师生讨论这首歌曲的内容与情绪。 4.再听一次范唱,请全体看着歌谱。 5.学习曲调。
(1)先学习前8小节。
设问:这8小节中有哪两小节是一样的?重复出现了几次?这两小节你能唱一唱吗?剩下的两小节就四个音,我相信你能看着谱唱好。 (2)讲解2/4拍号及指挥图式。 (3)学习第二句的8小节。
(4)把这16小节连接起来唱一唱。边唱边划指挥图式。 (5)再下面的8小节,请跟着我的手势把它唱出来。 (6)最后一句六小节跟我学唱。
6.用“啦”把全曲哼一下,要唱得轻松愉快。 7.跟着我的前奏完整地把歌唱一唱。 8.练一下两小节的固定节奏型伴奏。 9.在伴奏的烘托下,欢快地歌唱。 10.小结:这课间十分钟快乐吗? 表演《大家来唱》教学基本要求
1.知识导入:刚刚我们学会了二拍子的拍号、强弱规律及其指挥图式。歌曲除了二拍子外,三拍子也非常多,下面一首歌是几拍子?你听!
2.聆听范唱,教师边范唱边打三拍子的图式。
3.这首歌就是3/4拍。再听一次。模仿我的动作一起跟音乐做三拍子指挥动作。 4.学曲调:先学唱第一声部。
用三拍子指挥图式边划动作边看谱唱。
(1)先学唱前8小节。注意1→i的跳跃要唱准,先想好音高再唱。 (2)再学唱后8小节。
5.学唱第二声部曲调,也分成两个8小节,二次学唱。 6.二声部合成(这是难点)。
(1)先唱好二个声部每句的第一个音,即: (2)一句一句合成,唱好一句巩固一句。
7.在曲调二声部都非常有把握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步:填上歌词,不然的话宁可唱第一声部的歌词,千万不可为了完成二部合唱而破坏了音乐的美感。一定要加强平时训练,水到渠成。
8.配上打击乐伴奏。还可以加上口风琴二声部的伴奏等。一切从班级实际出发。9.要非常注意歌唱的流畅性与乐感,表达孩子们快乐的课间生活。
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用三课时完成,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课时:《哦!十分钟》;2/4拍号,《乒乓变奏曲》。第二课时:《大家来唱》;3/4 拍号,为三幅图配节奏。第三课时:《陀螺》、《旋转木马》;二首歌曲总复习; 2/4拍3/4 拍对比。
教 材 分 析
1.钢琴曲《乒乓变奏曲》
《乒乓变奏曲》的主题音乐取材于儿童歌曲《小小球儿闪银光》,活泼欢快,表现孩子们打乒乓球时的快乐神情和熟练的球技。
像通常的变奏曲一样,主题非常简洁,带顿音的单声部旋律由左右手交替弹奏,灵巧轻快,好像乒乓球在小球手的你推我挡之下,一来一去,银光闪闪: 乐曲包含五个变奏。
第一变奏:主旋律在上方由右手弹奏,低音部左手弹奏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 第二变奏:左手在低音部弹奏主题,右手以上面这种分解和弦音型作伴奏。第三变奏:左、右手均弹奏十六分音符的分解和弦音型,但主旋律镶嵌在高音部的强位上,如: 第四、五变奏:在和弦的衬托下,主题变化为由下行旋律及上行琶音构成的旋律。两个变奏中主旋律分别出现于高音部及低音部。但乐曲最后仍由右手奏出一个旋律扶摇直上的乐句作为结束,使人如闻为精彩的球赛所发出的喝彩声。2.管弦乐《陀螺》
1871年法国作曲家比捷创作了十二首四手联弹钢琴曲《儿童游戏》,这是一套以音乐来描绘儿童世界的小品曲。后又根据其中的五首改编成管弦乐曲,1873年于巴黎正式演出。组曲中的每一首都有标题,分别为:《进行曲——喇叭与铜鼓》、《摇篮曲——布娃娃》、《即兴曲——陀螺》、《二重奏——小先生、小夫人》、《加洛普——舞会》。第三首《陀螺》表现了孩子们在玩陀螺游戏的情景。
木管乐器奏出的主题采用以八分音符与休止符组成的节奏和连续作上行六度跳进的旋律进行:
作者介绍
比 捷(1838~1875)法国作曲家、钢琴家。也是世界上演率最高的歌剧《卡门》的作者。比捷很早就显示了卓越的音乐才能。他4岁开始学习音乐,9岁进巴黎音乐院学习作曲。从音乐院毕业出来时已成为获奖的作曲家和第一流的钢琴家。他曾为戏剧《阿莱城姑娘》配乐,后被改编为两套管弦乐组曲。他还创作过多部歌剧,其中《卡门》于1883年在巴黎上
演获得成功后,誉满全球,成为世界音乐的不朽名篇。3.电子琴曲《旋转木马》
孩子们乘坐在正飞快旋转的木马上,怀着兴奋、激动、自豪、紧张等各种情绪,发出呼喊声、欢笑声,他们感到自己似乎正骑着一匹骏马向前飞驰。《旋转木马》这首电子琴曲就是表现了游乐场中这一幕情景。
乐曲为复三段体结构。4小节引子以旋律声部作半音进行的一组和弦及“ ” 这样的节奏提示了本曲的特点,并将人们带入了游乐场的热闹气氛中。
第一部分的主题由连续的十六分音符节奏和高低跌宕的曲调构成,描绘了电动木马快速旋转的形象:
随后是一个带有切分节奏的短小的连接句——仿佛是一个短暂的休息,把音乐又引回到木马旋转的主题。
第二部分音乐转入下属调(g小调→c小调),节奏疏密交替,密集和弦连续的反复,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表现了孩子们兴奋、欢畅的情绪以及游艺场中热烈、喧闹的气氛。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最后以取材于主题的尾声结束全曲。乐声渐弱,好像是酣畅快乐的情景在孩子们心中久久难忘。 4.歌曲《哦,十分钟》
是一首2/4拍,D宫调式,二段体结构的儿童歌曲。曲调欢快、活泼,语言形象生动。歌曲通过对孩子平日课间十分钟的描写,表现了孩子们在紧张的学习后,自由欢乐的心情。第一段节奏紧凑,曲调反复出现 这一音型,鲜明地表现了活蹦乱跳的孩子们在课间轻松、快乐的形象和喜悦的神情。第二段音调转为舒展,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运用旋律的模仿手法,四度、三度的跳进。
5.歌曲《大家来唱》
是一首意大利威尼斯民歌,全曲以优美、流畅的旋律,简洁的语言“你也唱,我也唱,大家来唱!”生动地描绘了快乐的孩子们围成圈,手拉手边唱、边跳、边舞的欢乐情景。歌曲是3/4拍,大调式,一段体结构,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一、四乐句曲调平稳,采用重复的手法,首尾呼应。第二、三乐句运用了旋律的模进及出现的八度大跳,把欢乐的情绪推向高潮,突出了“大家来唱”的主题。
第五课 妈妈的歌
教 学 目 标
1.世上只有妈妈好,音乐作品中有唱不完的妈妈的歌。让我们走出教室,共同策划表现好 “唱唱我们的妈妈”表达“音乐与人”的亲密关系。 2.欣赏三首中外名家的“摇篮曲”,初步了解其风格特征。3.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四拍子,并与二、三拍子进行对比学习。4.继续学习竖笛,吹好sol、la、si。 教 学 内 容
聆听《只要妈妈露笑脸》教学基本要求
1.这是一首孩子唱给妈妈的歌,选自朝鲜歌剧《血海》。
2.由于这首歌曲不长,曲调很流畅很动听,所以可以将歌曲用投影打出来或抄成歌片展出。
3.初听歌曲。要求了解歌曲的内容。 设问:
(1)妈妈为什么不露笑脸? (2)妈妈什么时候露笑脸?
4.复听歌曲。感受朝鲜音乐的风格。
设问:歌曲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音乐在节奏与旋律上有什么特征。 5.再次聆听歌曲
聆听大提琴曲《摇篮曲》教学基本要求 1.这是一首贺绿汀的名曲。2.初听第一乐段。 设问:
(1)这是中国风格的音乐还是外国风格的音乐? (2)从这段音乐中,你感受到什么情景? 3.师生议论。 4.初听第二乐段。
设问:这段音乐的情绪与第一乐段的情绪有什么变化? 5.欣赏第一、二乐段。
边听边画画来表达你对音乐的感受。 6.聆听全曲。
7.展示各人的画图,相互交流。
8.小结:妈妈在哼着曲子摇着摇篮,宝宝睡得多香啊! “唱唱我的好妈妈”演唱会
1.各组交流自己选的歌曲、乐曲,并推选代表。
2.由班长或课代表主持开班级演唱会,并邀请几位同学做评委。 3.评委宣布评委会的评选结果。
聆听管弦乐曲《摇篮曲》教学基本要求
1.这又是一首名曲,是德国勃拉姆斯创作的。原是歌曲,现被改编为管弦乐曲。由于它的曲调优美动人,在音乐会上成为一些歌唱家和演奏家的保留曲目。2.在欣赏器乐曲前,可先欣赏声乐曲,有条件的教师可以自己表演,让学生对曲调有初步的印 3.欣赏管弦曲《摇篮曲》。
设问:你熟悉这曲调吗?乐队表现怎样的情景? 4.复听全曲。
设问:你能辨别出几种乐器的音色?在教材中标出来。 5.小结:这是一首欧洲风格的摇篮曲。 表演《摇篮曲》教学基本要求
1.这是一首妈妈哄宝宝入睡时,唱给宝宝听的摇篮曲。
2.谈话:也许你已不记得婴儿期妈妈如何抱你、哄你入睡,但你可从影视片中,或周围邻居的妈妈哄小宝宝入睡的情景中,想像你当时的情况,这首歌就是歌唱那种情景的。3.听范唱。
4.再听一次。请看歌谱。上次我讲过那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这首歌谱同样也是八分音符为一拍,请大家边听边打拍子。
5.为了把这一曲调的节奏唱好,我们先复习一下第三课《愉快的梦》的曲调。6.用点谱法学唱第一乐句4小节(做到90%以上的学生都能唱好)。 7.在教师指导下再学唱第二乐句4小节。 8.学生自学第三、第四乐句(各4小节)。 9.能流畅、准确地完整唱好曲调后,唱歌词。
开放式教学
1.让学生课后自己去选一首符合本课题的歌,唱给妈妈听。
2.要求妈妈给孩子的唱写一个评语交给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该项活动的进行,也引起家长的重视与配合。
3.为下一节课全班开演唱会作好准备工作。 聆听、表演《摇篮曲》教学基本要求
1.本曲教学上采用一个曲目两种形式,既是欣赏聆听又作为歌唱表演,同时学习4/4拍号的知识。
2.建议听唱结合,听听唱唱,唱唱听听,以加深对这一名曲的理解及表演。
3.先聆听《摇篮曲》。
(1)初听时要求能听清歌曲所表达的内容。
(2)复听时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要能聆听伴奏如何为摇篮曲营造气氛,演唱者如何用歌声表现出《摇篮曲》的情感及风格。 4.师生讨论。
5.学唱《摇篮曲》曲调。
(1)在聆听两遍的基础上,对曲调已有所熟悉,先在教师指导下唱好第一句与第三句曲调。
(2)第一句是两小节,教师先示范唱一次并让学生跟唱,同时边唱边划指挥图式。 (3)第三句即第5、6小节,在划拍的同时很自然地把第5小节“2•”及“3•”唱得强一些,第6小节装饰音在唱曲调时暂时不唱。
(4)剩下的第二、四乐句学生稍自学一下即能唱出。 (5)连贯流畅地唱完整曲调,手还要划拍。 6.再聆听《摇篮曲》。 7.跟着音乐唱歌曲。
8.重点指导唱好第三句,尤其是带装饰音的这一小节。
9.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录音范唱,心里跟着唱体验音乐的特征与风格。 10.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有感情地表演《摇篮曲》。选择《摇篮曲》的词语
1.目的是让学生用选择法来选出适合于该音乐作品的风格与特征的词语。
2.通过复习三位著名作曲家作品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所以在活动时,先听这三首作品,再独立思考进行选择。
3.不要搞标准的答案,凡是属于慢、亲切、轻柔、深情、平稳等均可,反差太大的要给予指出,如雄壮、有力等,当然是不符合的。 音乐知识:4/4拍号 教学基本要求
1.穿插在歌曲《摇篮曲》(舒伯特曲)中进行。
2.第三拍是次强拍,特别要注意。其指挥图式是由里向外打,它的力度次于强拍的由上向下打,但比第二拍与第四拍要强。 3.顺带复习2/4与3/4。
贺绿汀的《摇篮曲》是2/4拍,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是3/4拍。
4.选择打击乐器为三首不同节拍的《摇篮曲》伴奏,就是带有三种节拍的对比及加深对这一音乐题材特征风格的认识。
5.听辨两种曲调是为了加强对二拍子与三拍子的最基本的单拍子的认识。 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唱《摇篮曲》;听《只要妈妈露笑脸》。
第二课时:听、唱《摇篮曲》(舒伯特曲),讲4/4拍号;竖笛训练。
第三课时:听二首《摇篮曲》;开演唱会。 教 材 分 析
1.歌曲《只要妈妈露笑脸》
这是朝鲜歌剧《血海》中的一首选曲。歌曲的基调明朗,情绪活泼,音调具有朝鲜民族的特点。歌曲可分为两个乐段。第一 乐段的节奏轻快,旋律多同音反复,平稳朴素,但四个乐句的句末落音()第二乐段的音调与前一乐段有着密切联系,但节奏舒展,与之形成对比,各个乐句旋律进行抑扬起伏,此起彼落,抒发了对妈妈深切真挚的感情。当第三乐句(“只要您呀笑一笑”)的旋律上扬达到高潮时,使人感受到一股奔涌而出的浓浓真情;而三连音节奏的运用则让人听到了儿女对妈妈的亲切呼唤。 2.大提琴曲《摇蓝曲》
这首摇篮曲是我国已故作曲家贺绿汀的佳作,和他的另一著名作品《牧童短笛》同时完成于1934年。在欧州著名作曲家亚历山大•齐尔品来我国举办的“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中获得二等奖(《牧童短笛》获一等奖)。
原曲采用三段体结构。第一段通过优美动听、真挚纯朴的曲调,描绘了一位慈母在摇篮边轻轻哼着催眠曲,轻拍着心爱的孩子催其入眠的情景。 中段出现了变化,仿佛风雨骤起,小孩被惊扰而感不安:
风雨渐止,一切又回复平静。平缓起伏的音乐主题再现,这是乐曲的第三段。结尾处音乐转入低音区,婴孩平静地进入梦乡的意境刻画得十分形象而传神。 作者介绍
贺绿汀(1903~1999)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湖南邵阳县人。1923年起修习音乐,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投身于革命,1928年创作的《暴动歌》曾在海陆丰一带流行。1931年入上海国立音乐院学习。1934年所作钢琴曲《牧童短笛》与《摇篮曲》在齐尔品举办的“征求中国风味的钢琴曲”评选中分别获一等奖和名誉二等奖。此后进入电影界,为进步影片《风云儿女》、《十字街头》、《马路天使》等谱写音乐。“八•一三”事件后,参加救亡活动,创作了《游击队歌》、《垦春泥》、《嘉陵江上》等风格清新的歌曲。1941年去苏区抗日根据地,在新四军鲁迅艺术工作团培养音乐干部。1943年到延安。解放战争期间任教于华北大学,并创作了《森吉德马》、《晚会》等管弦乐小品。解放后,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主要从事培养人才,并坚持创作,直至1999年去世前,笔耕不辍。半个世纪来,他共创作了3部大合唱、24首合唱、近百首歌曲、6首钢琴曲、十多部电影音乐等,并有不少论著。3.管弦乐《摇篮曲》 每当人们说到“摇篮曲”,就会想起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摇篮曲》,这是在他的两百余首歌曲中最受欢迎的一首,在古今摇篮曲中颇负盛名。
歌曲采用二段体结构。每个乐段都由两个4小节乐句组成。前乐段曲调比较平稳,柔和恬静;后乐段则在两个乐句句首使用了八度大跳,抒发出母亲谛视着孩子而产生的幸福、激动的心情。
歌曲的伴奏部分自始至终贯串着切分节奏,生动地模仿了摇篮摆动的律动。被改编为管弦乐曲的《摇篮曲》,虽然离开了歌词,但由于运用了丰富多彩的器乐音色,增强了音乐表现力,不仅营造了歌曲所具有的温存、亲切、安详的气氛,还赋予这首曲子更多的色彩变化。
4.歌曲《摇篮曲》
本单元的第一首由汪玲、杨存德作曲的《摇篮曲》,是一首由六个乐句加结尾的一段体歌曲。6/8拍,F宫调式。这首歌曲调优美流畅,婉转动听,六拍子的节奏更增强了动荡摇晃的感觉,在轻柔而稍慢的歌声中,生动地描绘出一幅“我”轻轻摇动摇篮,哄宝宝入睡的幽静画面。
5.歌曲《摇篮曲》
本单元中另一首歌曲《摇篮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这是他19岁时以克劳蒂乌斯的诗谱写的。歌曲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每个乐段分为两个乐句,每乐句都是4小节,因此结构十分规整:
第一乐段的两个乐句除句末终止音外,基本相同。旋律以级进为主,节奏平稳而有规律,歌曲充满了温馨、静谧的气氛。第二乐段开始时,出现了一个由附点四分音符构成的附点节奏 “X.X”,突出了“摇”的感觉,加上装饰音的运用,与前面的音乐形成了小小的对比,使歌曲洋溢着母亲对孩子无限温存慈爱的万千柔情。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完全重复,使歌曲前后呼应,自始至终处于安详柔美的意境之中。 作为艺术歌曲,除了旋律与歌词外,伴奏也是参与塑造艺术形象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手段,是歌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歌中伴奏音型“X X X X ”以及和声布局上采用主和弦与属和弦的交替,造成了安详的意境和摇篮摇动的形象,使这首著称于世的摇篮曲更具艺术魅力。
第六课 少年的歌
教 学 目 标
1.少年是人生的花季,他们最富于憧憬、最有朝气、最少保守,但“随着年岁由小变大,他的烦恼也增加了”。本课四首中外少年歌(乐)曲,以不同的情绪反映不同时代少年的不同生活,这就是音乐人文性主题的一种表现。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掌握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音名及变音记号——升记号唱法。教 学 内 容
聆听《牧羊姑娘》
1.介绍同名歌曲的歌词,以便了解乐曲所描绘的基本情绪。
2.看着教材上的谱例,教师用钢琴奏出其旋律,简单分析该曲调由高向低的下行进行,使音乐显得苍凉而悲伤。
3.欣赏双簧管独奏《牧羊姑娘》全曲。设问:双簧管音色演奏的这一乐曲给你的感受如何?是悲哀的还是欢乐的?
4.对照着《牧羊姑娘》原歌曲的歌词,你想像到穷苦的牧羊少女的凄凉的生活吗?再次聆听本曲。
5.小结:这是旧社会少年的生活缩影的歌。聆听《小机灵的歌》教学基本要求
1.设问导入:谁看过日本动画中《聪明的一休》?谁能说说一休的聪明伶俐的方方面面?
2.欣赏:《小机灵的歌》
3.复听时要求学生随音乐哼唱。
4.在二次欣赏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编简单的歌词,最后的“小一休”改为X X X。5.随音乐唱主题后,配上自己编的歌词,在音乐伴奏下表演“唱唱周围的小机灵”。6.小结:这是机灵少年的歌。
表演《我是少年阿凡提》教学基本要求
1.阿凡提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你能说出他的英雄事迹吗?
2.这是一首诙谐情调的歌曲,这首歌曲学生接触不多,所以要多让学生听录音范唱感受它的风格特征。
3.在学唱曲调前讲解音名与变音记号——升记号“#”。
(1)要讲解音名是健盘上固定不变的音高名称,而唱名,尤其我们现在教材中的简谱唱名的音高,是不固定的、流动的,通过具体歌曲说明。
(2)通过本歌第一乐句的第3小节,从唱的音高中让学生听 与 的比较区别中讲解变音记号的作用。
4.曲调学习可分为三部分,教师的指导重点在第一部分的曲调,即从第1小节到第17小节。而在第一部分中间,主要是头4小节及第13小节到第17小节。因此这9小节可以通过听唱与跟唱法学习,其它部分可在教师指导下学唱;第二部分即从第18小节开始到结束比较有规律,可以组织学生自学、互学进行学唱。
5.歌曲是以第一人称“我”演唱的,所以每一位学生在歌唱时,必需在歌声中体现角色的风度与气质。 6.伴奏的配置:
(1)口风琴双音弹奏有困难的班级,可以用两支口风琴二个声部伴奏,以降低难度。(2)打击乐的选择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把学生的方案归纳试奏,通过集体讨论选择一至二个方案伴奏。
7.歌词创作“谁要„„”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拓展他们的思路,这是综合能力的显示。
8.结合歌词创作进行小品设计与排练。各组可以施展集体的智慧创作表演。表演《小小少年》教学基本要求
1.这首歌通过媒体在少年中流传很广,要唱这首歌曲有两个问题。首先是把握好风格与情绪,因为这首歌反映的是从儿童到青年的过渡阶段少年的多变心理状态。其次技术上的问题,弱拍上的附点八分音符;每句的弱拍起唱。后半部分基本上是平行三度的二声部合唱。2.因为有一定难度,所以还得从聆听范唱切入,以加强对作品的感受。
3.在学唱曲调中结合进行附点八分音符节奏的学习,在实践中去掌握其节奏时值。 4.学唱曲调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乐段的8小节,第二部分是第二乐段的8小节。(1)第一乐段由两个乐句组成,教师指导学唱第一乐句的4小节,这一乐句的难点是: 这两种节奏。运用上一单元获得的4/4拍指挥图式,用划图式的方法解决节奏难点,如果第一乐句解决得好,第二乐句学生就能自学解决。另外要注意大跳的音准:。(2)第二乐段也是要解决好第三乐句,即:
最后第四乐句就能迎刃而解。第二乐段的重点是二声部的谐和有一定难度。如果班上有口风琴吹得较好的同学分别支撑一下,可能会解法得快些,但关键还是要锻炼学生唱一声部听另一声部的能力。 听辨活动
1.这是两条 与 节奏的对比练习。通过对比听辨,加深对这两种附点音符的理解。 2.第二条的附点八分音符均在第二拍弱拍上,唱好有一定难度,教师要加以提示。音乐知识:附点八音符 教学基本要求
1.从骑马的 的象声词节奏中形象地进行附点八分音符的知识讲解。 2.从连音线的图解中讲解附点八分音符时值。
3.对附点八分音符的掌握必需从本歌的歌曲实践中体验。
4.附点八分音符的教学与附点四分音符的学习,同样要对附点作用的强化讲解。在唱奏中对带附点的音要强调重些,而附点后面的音可弱化,这样一强一弱,附点就突出了。5.将 改成 的练习,是为了巩固 的技巧的强化而编制的大量的连续的 加深学生对 节奏的记忆。
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三课时完成,主要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课时:《我是少年阿凡提》;音乐知识;音名,变音记号;编创小品。 第二课时:《小小少年》;音乐知识;附点八分音符。 第三课时:聆听《牧羊姑娘》、《小机灵的歌》,总复习。 教 材 分 析
1.双簧管独奏曲《牧羊姑娘》
乐曲系根据同名歌曲改编而成。歌曲叙述了旧时一个穷苦的牧羊女的凄凉生活。歌词是这样的:“‘对面山上的姑娘,你为谁放着群羊?泪水湿透了你的衣裳,你为什么这样悲伤?’‘山上这样的荒凉,草儿是这样枯黄,羊儿再没有食粮,主人的鞭儿举起了抽在我身上。’”
乐曲的第一部分,独奏乐器双簧管奏出充满辛酸、哀怨的主题:
双簧管的音色带有忧郁的色彩,这四句曲调又都是由高向低进行,使音乐更显得苍凉而悲伤,令人为牧羊女的不幸而一掬同情之泪。
第二部分音乐是在主题旋律的基础上加以变化和发展的:
这一部分音乐在旋律上略有上扬,节奏也较活泼,音乐的色彩略显明亮。也许是牧羊女对往日曾有过的美好时光的回忆?也许是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可是这都是瞬间即逝的景象。末尾句下行的旋律使幻想破灭,回到了悲惨的现实——荒山枯草,凉风飒飒。
在双簧管独奏的华彩段之后,悲凉的主题旋律重现,由乐队和双簧管分别演奏前、后半段旋律,将孤独的牧羊姑娘和饥饿的羊儿留在那暮色降临的山坡上。 2.歌曲《小机灵的歌》
这是日本系列动画片《聪明的一休》的主题歌。旋律活泼、开朗、热情,切分节奏和同音反复的使用使歌曲朝气蓬勃,充满了生机。
歌曲引子用“格的格的”象声词配上“ ”的旋律,把动画片人物的机械式步伐动作,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第一乐段是由四个乐句组成的,第一、第二乐句为平行乐句,第三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第四乐句则是第二乐句的变化重复。但每句第3小节中的休止符及切分节奏 给人以 “机灵”之感。
经过4小节同音重复的连接句进入第二乐段。平行(同音重复)和上行的曲调、均称有力的节奏,表现了一休不怕困难、不怕邪恶的性格。尾声是引子的重复,但最后音调提高八度,表达了人们对一休的敬佩和赞美。 3.歌曲《我是少年阿凡提》
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新疆民歌风格的歌曲,2/4拍,二段体,G七声羽调式。曲调诙谐,欢快,它生动地赞扬了少年阿凡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优良行为。选材颇有新意,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好题材。歌曲在11小节跳跃的引子后,情绪欢快地进入第一乐段,这乐段共有四个乐句(4小节为一个乐句),第一乐句的句中出现了下滑音的唱法和临时变化音,即刻把少年阿凡提欢乐风趣的生动形象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第二乐句旋律上扬,唱出了少年阿凡提愉快的心情。第三、第四乐句分别插入两个乐节的间奏,特别是第四乐句运用了“0 X X”切分节奏和重音记号加强了语气,更加突出地表达了少年阿凡提对破坏自然环境的不良行为的愤恨心情,突出了歌曲的主题。第二乐段以连续密集的节奏音型出现,旋律采用了模进的手法,配以富有民歌特色的衬词“啦啦啦”、“唻唻唻”更鲜明地表现了主人公活泼向上的精神面貌,最后的乐句旋律作了变化重复,曲调宽紧交替,唱出了新一代少年阿凡提自豪、欢乐的心情。
4.歌曲《小小少年》
这是德国故事影片《英俊少年》中的一首插曲。影片描写了从小失去母亲,父亲又遭陷害入狱的少年海因切,在女律师雷娜特的帮助下,以自己的诚实和善良感动了对父亲怀有很
深成见的外公,最后外公和父亲消释前嫌,一家重新团聚的生动故事。影片是随着“小小少年”的歌声开始的。这首歌曲4/4拍,弱起节拍,歌曲为大调式,一段体结构。第一、二乐句,旋律变化重复,在句尾的变化上作了六度、七度的上下跳进,旋律坚定明朗,情绪愉快,充满孩子的朝气,一下子就把主人公的性格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第三、第四乐句歌曲以合唱形式出现,平行三度的和声进行,使音乐更为丰满,与前形成了对比,旋律同样是变化重复,曲调舒展而又起伏,在歌中虽然唱出了少年在成长中的烦恼,但此时此刻他仍然表达了充满欢乐、愉快的心情,表现了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第七课 回 声
教 学 目 标
1.回声是发生在山谷中的一种大自然现象,它充满了幻想与乐趣。本课的四首作品正是反映了音乐与自然的这一主题。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悟下去探索、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吧。
2.在音乐实践中掌握力度记号:f、p,并进行情景创作活动。
3.继续学习竖笛吹奏技巧——长音的练习,并进行二声部的吹奏表演。教 学 内 容
聆听《回声》教学基本要求 1.欣赏《回声》
设问:你听听这支歌讲些什么? 这支歌的歌名叫什么?
2.介绍《回声》是一首无伴奏合唱的世界名曲,从16世纪至今仍是一首经典的合唱曲目。
3.复听《回声》;边听边看教材中的歌词,听了这首歌使你联想起什么? 4.师生议论。
5.我们来做回声的游戏。
(1)介绍方法:刚才这支歌表演是采用一支小型合唱组(几个人)间隔一小节追随一支大型合唱组,形成声音力度强弱的对比,表现出回声的效果。我们也学着做一下,我们全班45人对5人。5人模仿45人发出的声音:“噢” “噢”。 (2)各组自己设计语言,做回声游戏。 6.选一组做得效果最佳的表演。
7.小结:我们自己做了“回声”的实验。 在音乐标记中“f ”代表强,“p ”代表弱,它是意大利文强与弱的第一个字母。 聆听《羊肠小道》教学基本要求
1.音乐导入:听这是什么动物的叫声? 播放《羊肠小道》的引子部分的驴叫。 2.介绍作品名称及组曲《大峡谷组曲》。 3.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
提示:这一部分你能听出驴叫声及驴子在山谷的羊肠小道上上山下山的走路声。 设问:在这一段音乐中你能想象旅游者骑着毛驴的情景吗?边听讲边编一个小故事,这一段主奏的乐器叫什么名称?
4.谁能讲讲你从音乐中听的故事? 5.欣赏乐曲第二部分。
提示:如果说第一部分主要是描写驴子的,那么这一部分主要描写的是什么?你能想像
吗?
6.师生讨论。
7.复听第一与第二部分。
提示:两部分连起来欣赏故事就较完整了,你能编出来吗? 8.完整欣赏全曲。
9.小结:山谷里的景色真美啊!大自然真美啊!表演《友谊的回声》教学基本要求
1.刚才我们做了“回声”的游戏,再听一首歌曲——《友谊的回声》。 2.讨论歌曲内容:为什么称“友谊的回声”。 3.学唱曲调:
(1)教师示范曲调。
(2)先学习四行谱:前面8小节大家自学。接下去部分由教师唱。自学的时候一定要用2/4拍指挥图式一边划拍,一边轻轻的唱谱把音高与节奏唱准。
(3)师生接唱四行歌谱:即学生唱前8小节,教师接唱后面的16个小节 师生交换接唱 学生完整唱第一乐段的四行谱。 4.学生自学第二乐段(最后的14小节歌谱)。 5.完整唱全曲。
6.教师要指导学生唱好歌曲的意境,把作品所描绘的景色表现出来,歌唱时脑海中要有画面。
音乐知识:力度记号f、p 教学基本要求
1.力度是音乐情绪的重要手段之一,力度记号是记录力度强度的标记。
2.课文第41页三幅画,从人数的对比上可以看出力度的表现要求越来越高。第一幅图:一人与众人,很显然,若以同样力度起唱,他们的音量对比是p-f。
第二幅图:一人与三人,虽然在力度上可能有些差别,但要表现p-f,必需作些技术上的处理。
第三幅图:一人对一人,那就必需在声音技术上作精心的处理,才能做到f-p的要求的效果。
3.这幅图的力度效果练习,是一个由能自然到人为加工的过程,让学生对力度记号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
表演《山谷静悄悄》教学基本要求
1.情景导入:山谷里有声音就会产生回声,没有声音的时候是怎样的呢?山谷里有什么景色呢?
2.聆听范唱第一乐段。
3.师生讨论:山谷有雾,有花,有小白兔,所以没有声音,静悄悄的。 4.再听听有什么声音。——范唱第二乐段, 5.“叮咚叮咚”是什么声音? 6.学唱歌谱。
(1)先唱第一乐段。前4小节和第7、8小节学生唱,中间第5、6小节教师接唱。要求划4/4拍指挥图式。
谁能完整唱第一部分的站起来唱!注意八分休止符。
(2)第二乐段各人自学,注意八分休止符、附点四分音符、顿音记号。 (3)讲解渐强、减弱()记号
(4)完整唱歌谱。注意前奏与问奏,进入要整齐,边唱曲调边划4/4指挥图式,注意各种记号。
7.完整听一遍范唱:你能想像歌中的意境吗? 8.带着你想像的意境,有感情地表演《山谷静悄悄》。
编创与活动:到山谷去旅游
1.把本单元的内容整合起来,加上各种手段(打击乐、自制乐器、人声等)创设旅游情景。
2.形式可以各组,也可以几个人,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大家策划创编。音乐知识:渐强、渐弱
1.渐强、渐弱的标记很形象化,学生一看就懂,不必花太多时间讲理论。 2.结合《山谷静悄悄》穿插进行讲解。重在实践运用。 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三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听《回声》;音乐知识:力度记号;唱《友谊的回声》。 第二课时:唱《山谷静悄悄》;音乐知识: 第三课时:听《羊肠小道》;总复习;编创小品“到山谷去旅游”。 教 材 分 析
1.无伴奏合唱《回声》
本曲创作于16世纪,作曲者拉索是尼德兰(在今日的比利时)作曲家。这是一首双四声部男女混声无伴奏合唱曲。作者巧妙地采用轮唱形式,以一小型的合唱组间隔一小节追随大型合唱组,通过力度强弱的对比,生动地表现了回声在空旷、静谧的山谷中时隐时现,时强时弱的回荡,和谐而又富有色彩变化的和声更令人有置身于群山幽谷的感觉。 回 声(无伴奏合唱)[歌词]
回声,美妙的回声!它在哪里?在哪里?哈哈哈哈哈!
它发出笑声,瞧多么有趣!做什么?请你唱一支歌曲,唱给我们听。不能,不能够。为什么? 我不愿意。那为什么?不能告诉你们。那么请你别扰乱!假如你是懒汉,就永远地别作声。再见吧回声,再见吧回声!
记住我们,安静,安静!隐约听见!美妙回声,安静! 2.管弦乐《羊肠小道》
美国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科罗拉多河的大峡谷,长达数百公里,深约千余米,宽达十数公里,是大自然鬼斧神工之杰作,为世界上罕见的奇观异景。大峡谷以其令人心惊的巉岩削壁,五色斑斓的嶙峋怪石,谷底奔腾的汹涌急流日出日落的色彩变幻,吸引着世界各地游客。美国作曲家格罗菲(1892-1972)曾多次赴大峡谷旅游,雄伟壮观、富于诗情画意的景色激发了作曲家的创作欲望和灵感,他怀着敬仰、激动的心情,决定以音乐来表达大峡谷蕴含的变幻无穷的自然之美。此后,他以十年之久的时间,完成了《大峡谷》组曲。本曲是其中的第三乐章,也是组曲中最著名的一个乐章。
乐章开始,整个乐队以响亮的全奏滑音,模仿了驴叫声。接着,独奏小提琴奏出华彩乐段,这里,旅游者主题的音调与驴的叫声巧妙他融会在一起。这是乐曲的引子。
引子之后,乐曲进入主体。第一部分,在打击乐器模仿驴蹄的节奏中,双簧管奏出了一支断断续续的,带有爵士味的诙谐曲调:
音乐形象地描绘了旅游者骑驴悠然行进的神情。忽然,音乐变得急促起来,双簧管与低音单簧管相继奏出全部由三度跳进构成的下行旋律,仿佛驴子步伐踉跄地跑下山去。 当驴子的嘶鸣声重又响起时,在驴蹄声和诙谐的曲调上,圆号奏出了旅游者的主题: 这支气息宽广、富于歌唱性的旋律,气质开朗,具有美国西部音乐风性,表达了旅游者在大自然怀抱中舒畅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神奇景观的衷心赞叹。
这一主题在不同乐器、不同背景上反复三次,然后气氛变得热烈起来,前面出现过的各种音乐素材通过乐队全奏进行展开。在一声驴子的长呜中,音乐突然停顿。乐曲进入中间段落,给人们带来梦幻般的宁静。钢片琴奏出清泉般的音响,使人疑为仙乐飘飘。随后是再现段落,弦乐的明快拨奏迎来了管弦乐队全奏的高潮,有如游客驱驴在山路上疾跑,乐曲在乐
队奏出的响亮的驴叫声中结束。 3.歌曲《友谊的回声》
这首歌曲以回声作比喻,表达了对友谊的赞美、珍惜和追求。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个由三个乐句组或的乐段。第一乐句由低音区开始,旋律层层上升又缓缓落下,仿佛是视线随着景物而在移动,音乐富有动感。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采用了切分节奏,通过由低向高的旋律进行,发出了越来越热情的呼喊,第三乐句揭示了歌曲的主题,表现了孩子们不仅是在向大自然发出呼唤,更是对友谊的炽热的追求。第二段落音乐转为平稳,表现了对友谊的赞美。
4.歌曲《山谷静悄悄》
是一首描绘大自然美丽景色的艺术歌曲,为一段体结构的分节歌。歌曲一开始用“XO XO X-|”的节奏、很弱的音量,把我们带到了宁静的山谷之中,然后节奏紧缩并运用了切分节奏,描绘了充满生机的美丽山谷,使人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前三段歌词分别描写了山间的景物,富有动感,从“烟雾”“花”直至“溪流”“野兔”动感不断增强。在4小节间奏之后,“地质队叔叔”的出现,打破了原先的静谧安详,使山谷顿时热闹起来,锤子击石的叮咚声和溪水声交织成一支美妙的乐曲在山谷中回荡。四段歌词虽都配同样的旋律(第四段的旋律稍作变化),但由于歌词在形象、意境上有丰富细腻的变化和发展,歌曲很能使人们对山谷中的美丽景色产生想像
第八课 童 心
教 学 目 标
1.童心与童趣是连在一起的,他带给我们无限的欢乐,我们要珍惜这有限而宝贵的“小孩世界”,使其如春天一样充满生机。让我们尽情地歌唱这充满朝气、欢乐的时刻。2.用现代舞为歌曲即兴伴舞,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渲染这充满诗意的童心世界。 教 学 内 容
聆听《山童》教学基本要求
1.合唱曲《山童》是近年来创作作品中较优秀的作品之一,音调民族风格浓郁,歌词充满童趣,形象生动,内容带陈述性,层层深入,很受听众喜欢。
2.这首合唱曲较长,有条件的学校在欣赏时最好能把谱输入电脑,上课时随录音放映,学生看着歌谱能了解内容,欣赏才能有效果。至少把歌谱能抄出来供学生了解。
3.有时间最好能欣赏两次:第一次了解一下表现的内容,第二次从音乐中领悟山童在山间的活动,从而获得主题——童年多美好的意境。 聆听《真善美的小世界》教学基本要求
1.介绍迪斯尼乐园的背景。如有录像片、VCD音像资料插放,学生更为欢迎。 2.欣赏全歌:边听边划 2/4 拍指挥图式。
设问:你能听清楚歌词的内容吗?你能区分歌曲的段落吗?为什么? 3.师生讨论。 4.复听全歌。
要求:选择两件打击乐器,当你听到音乐转入第二乐段时,换一件打击乐器伴奏。5.再欣赏全歌。
6.小结:童心在小世界里尽情地抒发吧! 表演《荡秋千》教学基本要求
1.荡秋千既是一项体育运动也是一项很有乐趣的休闲活动,儿童特别爱玩。贵州的仡佬族儿歌中的玩荡秋千是多么有趣! 2.听范唱,唱一遍歌,唱一遍曲。
设问你能听出这里有几句是重复的乐句。
3.学唱第一乐段曲调。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 4.学唱第二乐段曲调。学生自学。 5.用稍快的速度流畅地唱全曲。
6.欢快地表现儿童们在荡秋千时高兴玩耍的情景,有感情地表演《荡秋千》。表演《小孩世界》教学基本要求
1.这是一首富有童趣想像的歌曲。内容似乎有些异想天开,但是这就是儿童的丰富的想像力。
2.歌曲的识谱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读谱解决。学唱曲调还是分两个乐段分别学唱为宜。
3.第一乐段的识谱教学有这样难点:
(1)附点节奏,这首歌的附点节奏很多,很重要,它能形象地表现儿童欢快的性格。(2)第四乐句的四级分解和弦的音准,要进行指导唱准。
(3)2/4 拍的节拍感,要求学生一定要划指挥图式,突出强弱,唱好节拍感。
4.第二乐段识谱的难点是二声部的和谐。前二句是和声式的,后二句是复调式的。所以难度不小,从班级实际出发,可以适当降低难度,作些改变。 5.如果第二乐段能唱好,结束句就容易唱好。
6.完整唱全曲时要唱出两个乐段的情绪上的对比,尤其第二乐段的开始两句,节奏拉宽要唱得舒展、赞美,与前后形成鲜明对照。
7.歌曲的处理要突出欢快自豪的情绪,速度稍快。 教 学 建 议
本课内容拟用三课时完成。第一课时:《荡秋千》、《山童》。 第二课时:《小孩世界》。 第三课时:《真善美的小世界》;总复习。 教 材 分 析
1.合唱曲《山童》
这是一首汲取我国西南地区民歌音调因素而创作的儿童合唱曲。 歌曲可分为三个段落。
第一段旋律跳荡,节奏活泼,表现了孩子快乐舒畅的心情和对美好景物的热情赞美,同时又以多种多样的衬词,惟妙惟肖、有声有色地模仿了羊儿的踢踏鸣叫,河水的流淌喧哗,鞭儿的挥动作响,呈现出一幅诙谐、生动的有声图画。这个段落的后半部分撷取前面旋律进行中由“mi”与“si”构成的纯五度音程,运用重复、模进的手法加以展开,最后乐句由低而高连续上行,喻示了由静到动,由暗到明的山间黎明的景象。 紧接着一个节奏舒缓、起过渡作用的乐段把歌曲引入第二个段落,这个段落的节奏平稳、音调起伏,同主音大小调频频交替,营造了优美恬静却又充满生气的、如梦如画的意境。 随后,一个由同音反复构成的节奏性间奏打破了山间的宁静安谧,随着太阳冉冉升起,万物苏醒,山林变得热闹起来,这就是歌曲的尾声。调性转为原调,速度增快,词曲的材料均分别取自前面两个段落。最后再现了过渡性乐段并作了扩展,连续地用二分音符长音一字一音地唱出歌曲的主题——“童年多美好”。 2.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
第三篇:人音版第11册全册音乐教案 文档
第一课
同一首歌
【教材】人音版第11册
【单元内容】演唱《同一首歌》欣赏《我的祖国》、《大中国》并了解秧歌知识和合唱知识
【单元目标】
一、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
二、聆听欣赏曲《我的祖国》和《大中国》,能够演唱歌曲的主题;辨别并说出歌曲中速度和力度的变化,感受这种变化与表现歌曲情感的关系;能够辨别这两首歌曲的不同风格。
三、能够演唱歌曲《同一首歌》,能根据感情需要同抒情的、连贯的声音或热情激动的声音进行演唱,表现歌曲的感情,并创造性地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尝试用二声部演唱此曲。
四、学习秧歌知识,创造性地为歌曲《大中国》编配秧歌舞的动作。
五、学习有关合唱知识,知道合唱的声部及各声部位置。
【单元教学重难点】
1、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二声部歌曲。
2、能过认真聆听欣赏曲目,并且深入了解歌曲的内容、情绪,演唱形式和风格。
3、能够演、编歌曲《大中国》
4、通过实践了解有关合唱的知识
【教学时间分配】:三课时
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够完整准确地演唱《同一首歌》
情感目标:用抒情的、连贯的声音或热情激动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感情。能力目标:并创造性地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尝试用二声部演唱此曲。教学重点:感受体会歌词意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教学难点:二声部的学习和合唱练习。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二、导课:观看在吉林市举办的《同一首歌》演出录像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习歌曲
1、听音乐,学生随音乐轻声演唱歌曲。
2、老师重点指导学生演唱B乐段。
3、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4、讨论歌曲分成几段。如何进行歌曲处理?例如:哪些地方要唱得亲切抒情?哪些地方要唱得热情激动?
5、在准确演唱歌曲的基础上学习第二声部旋律并演唱曲谱。
6、尝试练习两个声部配合
四、设计演唱形式:
1、以讨论的方式试着自己设计各种演唱形式
2、不同形式有感情地表演《同一首歌》。
五、教师小结
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音乐与文学作品的交织,感受志愿军对祖国深切的思念和爱。教学重点:聆听《我的祖国》了解音乐创作背景,感受歌曲情绪。教学难点:通过比较了解歌曲情绪、力度、速度的变化
一、课前发声练习
二、复习《同一首歌》
三、新授:聆听《我的祖国》
1、导入:同学们,你们看过《上甘岭》这部影片吗?这部影片描写了中国志愿军在朝鲜战场著名的上甘岭战斗中,发扬革命主义精神,英勇战胜敌人的故事。在影片中战士们忍受饥饿、克服困难,坚守在坑道里,他们十分怀念祖国、思念家乡时演唱了这首歌曲。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旋律,小声哼唱歌词。
3、介绍作曲家刘炽,复听音乐。
4、比较两个乐段的情绪有什么不同,比较三段歌词有什么变化?学生讨论
四、作业:搜集歌唱祖国题材的歌曲
三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秧歌的表现形式以及简单的合唱声部知识,加深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教学重点:了解秧歌的表现形式以及合唱的声部知识
教学难点: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秧歌的表演中,更深刻地体会《大中国》赞颂祖国的主题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一)秧歌学习
1、导入:
什么是“秧歌”?包括哪些种类?
2教师跟着音乐《大中国》,即兴表演一段秧歌舞。
3全班跟着音乐学习几个简单步伐,进行秧歌表演。4小组合作排练。
5、小组进行展示、评价。
(二)合唱知识学习
教师讲解合唱各声部的位置,以及相关知识
(三)搜集或演唱歌唱祖国题材的歌曲
三、教师小结。
第二课 草原牧歌
教学目标:
一、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二、能够根据《银杯》及《小黄鹂鸟》的情感演唱歌曲,并能背唱《银杯》;能用独唱的形式演唱《银杯》,能用二部合唱的形式演唱《小黄鹂鸟》。
三、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及《万马奔腾》,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色。
四、学习并感受五声调式音阶,尝试用五声音阶进行旋律创作。教学重、难点:
1、继续训练用和谐自然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
2、学习五声调式,并进行创作。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
我们平时过节都是怎么过的呀?
二、学习歌曲《银杯》
1、歌曲简介:它是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的一首短调民歌。每当节日集会、招待宾客的时候,主人家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地高唱宴歌,以示对宾客的盛情。通常,宴歌的歌词多为珍重友谊、尊老爱幼、提倡团结的格言警句。
2、聆听《银杯》,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3、请学生跟着录音视唱歌谱。
4、老师伴奏,带着学生演唱歌谱。
5、完整的演唱歌谱。
6、自由朗读歌词。
7、把歌词带进歌谱中试着演唱。
8、老师随机纠错,指导。
9、完整演唱。
三、进行音乐知识拓展活动
1、让学生自由学习蒙古族的问候语及动作。
2、创设情境,随音乐进行蒙古族关节的情景,让学生充分体会气氛。
四、演唱《银杯》,结束新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银杯》
二、对比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和《天堂》。
1、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要求感受其情绪、风格。
2、学生讨论、交流,并提出在音色上与我们平时听到的女声演唱的不同之处。
3、对比聆听《天堂》,请学生思考,与上一首歌曲在风格、情绪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4、指名回答,并让学生跟着音乐的第一、二乐句划旋律线再次感受。
5、再次完整聆听音乐。
三、边播放录音,边完成作业。
第三课时
一、开课:
1、复习蒙古族的问候语及形式。
2、谈话:我们前节课学习了蒙古长调民歌——《银杯》,那么长调与短调有什么区别呢?(请学生复习长调与短调的含义,找出不同支出),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蒙古歌曲《小黄鹂鸟》,看看它到底属于哪一种类型。
二、学习歌曲《小黄鹂鸟》
1、老师范唱、初步聆听,学生感受旋律并判断它属于长调还是短调。
2、简单介绍歌曲。
3、让学生跟着录音,视唱歌谱。
4、老师伴奏,学生演唱歌谱。
5、自由朗读歌词。
6、师生共同交流、讨论如何读歌词才好听。
7、把歌词带进歌谱里,试着演唱。
8、随机纠错。
9、完整演唱。
三、音乐活动
1、找出《银杯》与《小黄鹂鸟》共同采用的音符。
2、即兴创作旋律。
五、老师小结。
第四课时
一、观看蒙古舞蹈录象——筷子舞
二、简介:
筷子舞是流行在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的一种民族舞蹈。这种舞蹈多在喜庆的节日里由男艺人做单人表演。表演时,演员右手拿一把筷子,用半蹲的姿势边唱边跳舞。舞动时,用筷子敲击手掌、肩部、腰部、腿部,有时还旋转着敲击地面。通常,舞蹈的节奏会由慢到快。总之,这种舞蹈具有节奏性强、情绪热烈欢快的特点。
三、跟着音乐,学动作。
四、随音乐舞蹈。
五、分组展示。
六、小结。
第三课 多彩的美洲
教学目标:
一、乐于以积极的态度体验美洲、拉丁美洲音乐的民族风格,喜爱美洲、拉丁美洲的民族音乐。
二、能够演唱歌曲《拉库卡拉查》和《红河谷》,能表现两首歌曲的不同情绪,并能背唱其中的一首歌。
三、聆听《平原,我的心》和《化装舞会》,能够领会拉丁美洲音乐的鲜明民族风格和它们的节奏特点。
四、结合歌唱、欣赏活动,参与敲打节奏等创造性活动。
教学重、难点:
1、歌曲《拉库卡拉查》后半拍开始的节奏特点是这首歌的重点和难点。
2、让学生领会、体验国标舞蹈的风格。
3、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红河谷》。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竞猜游戏开课: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啊我要给大家猜个谜语,打一个国家的名字,给四个提示:
1、它是美洲的一个国家;
2、它位于伽勒比海岸边;
3、他们国家最著名的舞蹈是“草帽舞”;
4、著名的“玛雅”文化就是他们的印第安人发明的。(墨西哥)
二、导入:那么下面就跟着一段桑巴舞的音乐,让我们尽情的舞蹈吧。(放《拉库卡拉查》录音)
三、学习歌曲
1、聆听录音,让学生感受旋律,思考“拉库卡拉查”是什么意思?
2、老师简介歌曲,并解释“拉库卡拉查”的含义。
3、再次聆听录音,感受歌谱旋律。
4、跟着伴奏演唱歌谱。
5、有感情朗读歌词。
6、学习歌曲。
7、纠错。
8、有感情完整的演唱歌曲。
四、让学生创编自己的“拉库卡拉查“。
第二课时
一、复习歌曲〈〈拉库卡拉查〉〉。
二、欣赏乐曲〈〈化装舞会〉〉
1、让学生说说自己心目当中的化装舞会是什么样子的。
2、初步聆听乐曲,说感受。
3、再次分部分聆听。
4、举行化装舞会
(1)化装晚会将各自扮演哪些角色?学生开始分组讨论,确定自己的角色,故事情节。有的说要扮演童话故事的人物,有的说要扮演语文书中的故事,有的说要扮演动画片中动物,有的说自己创编角色。说着说着有的学生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表演,真让人羡慕啊!(2)、怎样打扮自己呢?用什么材料更能突出角色?有的学生用皱纹纸做衣服,把自己变成美人鱼,有的学生用塑料袋披在身上,把自己装扮成天使,有的做头饰,有的做面具,各组分工合作制作,充分体现了合作精神,看到孩子们奇思妙想,真让人高兴呀!
(3)、纷纷上台表演。孩子们穿上各种表演的服装,带上面具或头饰,扮演成各种角色,然后开始表演,你看那有的表演憨态可鞠,有的表演绘声绘色,有的组分配非常合理,行动统一,有表演,有拿道具,欢声、笑声在教室里回荡,真让人感慨啊!
三、结束新课
第三课时
一、导入:在上课之前请同学们来聆听一首歌曲,如果听过的同学可以举手告诉老师,如果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演唱。
二、学习歌曲《红河谷》
1、教师用爵士乐的风格演绎全曲,伴随竖笛吹奏激趣
2、复听范唱,让学对歌曲有完整印象
3、先用mu哼唱全曲
4、朗读歌词
5、把歌词带入乐谱
6、纠错
7、有感情演唱
8、视唱两声部乐谱――强调歌曲弱起处整齐的进入――引导学生解决呼吸、句法及音色问题
三、简单跟着录音学唱英文歌词。
四、老师小结
第四课时
一、复习歌曲《红河谷》
二、欣赏乐曲《平原,我的心》
1、初听
2、讲解歌曲的一些历史,并引导学生去感受歌曲。
3、复听。
4、可以根据歌曲的舞蹈特即兴表演。
三、进行音乐练习。
第四课 芬芳茉莉
2008年09月06日 星期六 22:42
第四课 芬芳茉莉
教学目标:
1、接触多首以“茉莉花”为题的音乐作品,能够从中认识到以“茉莉花”为代表的中国民歌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乐于进一步收集并了解影响民歌变异的多种因素。
2、能够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来演唱根据《茉莉花》改编的合唱,并能够背唱一段歌词。
3、欣赏《图兰朵特》中的《东边升起月亮》、三首我国不同地区的《茉莉花》及合唱,能够听辨并能用语言文字表述出他们在情感、风格上的差异。
4、能用不同表演形式表现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茉莉花》,每个学生都在其中承担任务。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用欣赏茉莉花清新、小巧的心情演唱歌曲。
2、聆听不同地区的《茉莉花》,享受不同风格带来不同的感受。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开课
1、播放《东边升起月亮》,让学生听辨和我国哪首民歌相似?(茉莉花)
2、简介它是歌剧《图兰朵特》中的《东边升起月亮》,我们在下一节课将会欣赏到。
3、让学生说说他们对我国民歌代表《茉莉花》的认识、了解。
4、导入新课: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江苏民歌《茉莉花》。
二、学习新课
1、初步聆听,请学生边听边想,这首《茉莉花》的曲调可以用什么戏曲的动作来表示并说说为什么?
2、老师简介小调的相关知识。
3、请学生再次聆听歌曲,发现歌曲中哪些地方的演唱和我们平常的演唱不一样。
4、请学生跟着老师的伴奏学唱歌谱
5、学生自己演唱歌谱。
6跟着奔走把歌词朗读一遍,并想想怎样才能把茉莉花的香、小读出来。
7、把歌词带到旋律当中试着演唱。
8、老师指导、纠错,尤其是演唱这种江南小调的咬字方面要强调。
9、学生自由讨论、发表意见,如何在歌曲中把茉莉花的清新、秀丽、小巧的风格演唱出来。
10、分小组讨论并示范,随机进行评价。
11、完整的演唱。
三、随着《茉莉花》的音乐,结束新课。
第二课时
一、复习歌曲《茉莉花》。
二、欣赏《东边升起月亮》
1、初步介绍歌剧《图兰朵特》的创作故事背景、作曲家等等有关资料。
2、初听,让学生寻找歌曲中哪些地方和《茉莉花》一样,听到了请举手示意。
3、请学生跟着老师的伴奏,试着哼唱歌谱。
4、学唱歌曲。
三、老师小结。
第三课时
一、聆听三首不同地区的《茉莉花》,感受不同的风格
1、阅读音乐练习。
2、聆听三个不同地区的民歌《茉莉花》。
3、自由讨论不同的感受。
4、完成音乐练习。
二、聆听儿童合唱版的《茉莉花》,与民歌相比有什么不同。
三、演唱《茉莉花》,结束新课。第五课 神奇的童话
2008年09月06日 星期六 22:44
第五课 神奇的童话
教学目标:
1、喜欢以音乐方式所描述的童话——《洛列莱》、《魔法师的弟子》和《黄鹤的故事》。乐于主动了解其创作过程、文化背景及表现形式。知道法国作曲家迪卡斯。
2、能以叙述的口吻、平静的呼吸、有表情地齐唱或独唱《洛列莱》。能运用不完全小节的知识划分乐句,标记换气记号。
3、聆听《魔法师的弟子》、《黄鹤的故事》。能听辨《魔法师的弟子》、《黄鹤的故事》的主题及主奏乐器的音色与在音乐中的表情作用。
4、能依据《三个小和尚》的故事,集体创编表演,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承担任务。
教学重、难点:
1、用正确的发音方法和略带忧伤的心情演唱歌曲。
2、聆听乐曲,能听辨主题音乐及音色。
3、创编音乐短剧。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学生自由说说自己所喜欢的古希腊神话人物。
2、导入新课。
二、教授新课
1、播放歌曲《洛列莱》,学生初听,感受歌曲带给大家安静、略带忧伤的情绪。
2、简介歌曲的背景资料: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动人的传说:音乐之神阿波罗的儿子奥尔菲斯,他美丽的歌声能使猛兽俯首、顽石让路。一次,他率船在蓬托斯海航行,遇上两座浮动的岩礁。多少年来,这岩礁上的女妖用迷人的歌声诱惑来往船只上的船员,使他们不由自主地寻声而去,结果船撞在岩礁上粉身碎骨,人也随船葬身海底。奥尔菲斯知道这个危险,当歌声刚一传来,他便用棉球堵住了船员们的耳朵,又把自己的身子让人们捆绑在桅杆上,使之无法寻声而去。奥尔菲斯弹着里拉琴,高声歌唱,终于带船队闯过了险境。
3、让学生跟着音乐默唱歌谱。
4、跟老师的伴奏轻声哼唱歌谱。
5、自己按节奏朗读歌词
6、跟着音乐轻声哼唱歌曲第一段。
7、老师指导
8、完整地演唱歌曲第一段
9、自学歌曲的第二、三段。
10、师生讨论歌曲的演唱情绪。
11、完整演唱歌曲。
三、音乐活动
四、老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歌曲《洛列莱》
二、欣赏《魔法师的弟子》
1、简介乐曲背景资料
2、初听音乐,让学生对乐曲有大概的认识。
3、分部分欣赏:
(1)第一部分,让学生跟着音乐想像魔法师施法的情景。
(2)第二部分,学生演唱弟子命令扫把拎水的主题音乐。
(3)第三部分,听出是用了哪些乐器演奏的。
4、让学生讲讲听后的感想。
三、老师小结。
第三课时
一、欣赏《黄鹤的故事》
1、初听,想像讲了一个有关黄鹤的什么故事。
2、老师简介乐曲背景资料
3、学生自己自由交流听后感受
二、学习交响诗的知识:
1、讲解交响诗的含义:
按照文字、绘画、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构思创作的一种大型管弦乐曲。她是标题音乐的主要体裁之一。通常采用含有套曲因素的奏鸣曲式、变奏曲式等单乐章曲式。结构较自由。文学性的交响诗也称为音诗;以童话故事为题材的交响诗有时称为交响童话。
2、结合《黄鹤的故事》进一步解释交响诗。
三、老师小结。
第四课时
一、观看《三个和尚》的动画片,让学生说说你对这三个和尚的评论
二、集体创编《三个小和尚》音乐剧所需要的节奏
1、挑水的节奏
2、抬水的节奏
3、没水吃的节奏
4、念经的节奏
三、自由搭配,把以上的节奏组合在一起,为《三个小和尚》创编音乐剧
四、分组展示、评价
第六课 劳动的歌
教学目标:
1、能够对我国劳动号子和劳动歌曲感兴趣,喜欢演唱、聆听教材中的号子和劳动歌曲。
2、演唱《军民大生产》和《翁嘿呀》两首民歌,能背唱其中一首。演唱时声音要富有弹性,能够表现出歌曲的劳动节奏特点及乐观情绪。
3、通过学习演唱《军民大生产》、《翁嘿呀》和聆听《连连夯》、《船工号子》,体验号子和劳动歌曲的风格与特点。
4、知道劳动号子的音乐特点,初步了解劳动号子和创作劳动歌曲的关系。积极参与劳动号子的创编活动。
教学重、难点:
1、激发学生对劳动号子及劳动歌曲的兴趣。
2、学习、体验、表现劳动歌曲中的节奏特点及乐观情绪。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开门见山的导入,聆听《军民大生产》,感受与我们平常学习的歌曲有什么不同。
二、学习新课
1、揭题,简单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
歌曲创作于1945年,当时在陕甘宁边区广泛流传。表现了当年陕甘宁边区军民,响应党中央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号召,踊跃投入开荒生产的热烈情景。
2、再次聆听歌曲,找找歌曲最有特点的地方是哪里?(歌曲的衬词)
3、跟着音乐,自己想像劳动的形式,一起投入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中。
4、学生带着劳动时积极的情绪,一起来朗读歌曲中的衬词,为后面学习歌曲做铺垫。
5、歌曲第一段歌词,跟着节奏朗读。
6、指导朗读的情绪。
7、学习歌谱。
8、把歌词带入歌谱中学唱。
9、自学歌曲的二——五段。
10、检查学习情况。
三、音乐活动——根据平时的劳动场面创编歌词。
1、自由讨论,平时什么劳动场面最让你印象深刻。
2、分小组创编,要求带上动作。
3、分组展示,评价。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复习歌曲《军民大生产》
二、欣赏获取《连连夯》
1、老师简介歌曲:它是一首在打夯时唱的劳动歌曲,属于打夯号子类。多为一领众和形式。领唱者往往就是集体劳动的指挥者。《连连夯》就是连续不停打夯时所唱的号夯。词多即兴编唱,有时也引用某些戏曲唱词,唱词内容除与劳动相关外,也唱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之类的内容。
2、初步聆听,感受歌曲旋律。
3、让学生讲讲听后的感受。
4、请学生跟着音乐,有节奏的做打夯的动作。
5、说说体验的心情。
三、小结。
第三课时
一、开课
1、播放《大长今》的歌曲,让学生边唱边想,朝鲜歌曲在节奏和歌曲风格上和我们的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特点。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3、师生共同总结出朝鲜歌曲的节奏多为附点节奏。
二、学习歌曲
1、初步聆听歌曲《翁嘿呀》,感受哪些地方表现出有吃歌曲的节奏特点。
2、按节奏,自由朗读第一段歌词。
3、跟着老师的伴奏演唱歌谱。
4、把歌词带入歌谱中试唱。
5、老师指导、纠正。
6、完整、有感情地演唱。
7、自学第二段歌曲。
8、自己用第一段的学习方法来指导第二段的演唱情绪。
9、把歌曲完整的演唱一遍。
三、音乐活动——在有“翁嘿呀”的地方加上节奏。
四、小结。
第四课时
一、复习歌曲《翁嘿呀》
二、欣赏歌曲《船工号子》
1、老师简介歌曲的创作背景:
它是影片《旋涡里的歌》的一首插曲。歌曲吸取了四川民歌《川江船夫号子》的音乐素材和结构特点创作而成,是一首很有特色的、表现船工劳动的男声独唱曲。
2、初步聆听歌曲,感受旋律。
3、学生交流歌曲带给大家振奋人心的感受。
4、跟着音乐,带上拉纤的动作来感受。
5、试着哼唱歌曲。
三、小结。
课题:草原牧歌(网上找到的大家参考参考)总课时数:第1节 教学内容:
1、读谱知识:切分音;反复记号D.S.2、综合训练:
(一)节奏练习
3、歌曲:《银杯》曲谱 教学目标:
1、学习和掌握切分节奏。
2、认识和运用反复记号D.S.。
教学重点:学习和掌握切分节奏。认识和运用反复记号D.S.。教学难点:学习和掌握切分节奏。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综合训练一)
1、请同学们唱一唱综合训练一的旋律。
2、想一想:你觉得这两条旋律哪最难唱?(导出切分节奏)师:这部分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切分节奏。
二、读谱知识:切分音。
1、教师出示以前学过的比较简单的切分节奏,请同学拍手读出节奏。
2、出示切分音图式。
教师讲解:请同学将书上的几种节奏拍手读出来。(得出切分节奏的时值)。
3、请同学两人一组反复拍拍,看谁拍的准确。
4、将刚才演唱的两条旋律再唱一唱,请同学边唱边按书上要求的节奏打出拍子。
三、歌曲《银杯》曲谱。读谱知识。
1、教师范唱歌曲。请同学们说说有什么感受?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
2、听录音范唱,请同学跟着哼一哼。(注意:不要哼歌词,鼓励学生主要要哼曲谱)。
3、请同学将今天所学过的切分节奏找出来,并依次唱一唱。
4、再次听教师范唱,请同学说出教师演唱的顺序。
师:我为什么要按照这种顺序来演唱呢?因为歌曲中出现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反复记号D.S.5、教师讲解反复记号:注意:D.S.必须与 结合起来使用。请同学讲一讲书中的反复记号如何应用。教师出示几个反复记号,请同学说说怎样应用。
6、跟教师唱唱曲谱。注意:切分节奏处的唱法。课题:草原牧歌
总课时数:第2节 教学内容:
1、综合训练:
(二)2、歌曲《小黄鹂鸟》学唱;歌曲处理
3、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天堂 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用优美、亲切的歌声表达热爱家乡的真挚感情。
2、欣赏筝独奏曲,继续培养学生通过对旋律等音乐语言的分析来感受和理解音乐内容的初步能力,加深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教学重点:歌曲《小黄鹂鸟》学唱
教学难点:用优美、亲切的歌声表达热爱家乡的真挚感情。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同前节,注意切分节奏处唱法。
二、检查复习:
1、教师出示几种反复记号,请同学说说怎样演唱。
2、请同学说说以前都学过哪几种切分节奏。并拍一拍。(综合训练二)再请同学将上节课刚学过的切分节奏写出来,并拍一拍。
3、请同学跟琴唱歌谱。
三、学唱歌曲:
1、有节奏朗读歌词,注意情绪。
2、教师范唱,请同学跟着哼一哼,注意切分节奏处的演唱一定要准确。将切分节奏处找出,依次练唱。
3、跟琴练唱歌词。
4、处理:
讨论:演唱这首歌曲,应该用什么样的音色?速度?情绪? 练唱。
(注意引导学生用自然优美的音色,连贯流畅的气息,唱出水乡的孩子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尤其要注意一字多音处要唱的连贯)。
5、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可以表演。
四、欣赏:天堂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1、初听,请同学们说说听了之后有什么感觉?
2、分三部分细听,请同学们按照听听想想来听三部分的速度、旋律、分别是怎样表达的。(完成听听想想)
3、请同学听乐曲的第二部分,听到“fa”时举手表示,并说说这里出现fa后,乐曲发生了什么变化。
4、复听全曲,请同学跟着音乐表现出渔夫一天的工作。
五、教师小结:我国的民族音乐非常有特点,是有着悠久历史发展的。今后我们会学习更多的民族乐。
第四篇:人音版第5册全册音乐教案
摇啊摇 第一课 第 节 教学目标:
1、《摇啊摇》、《小酒窝》等作品,有如精致多彩的画面,它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从音乐声中感受并体验这种人间的真挚情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边听边看图形谱,从中初步感受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能基本唱准。教学重点、难点:
聆听、欣赏。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能基本唱准。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拍手进教室。(选用《苏珊娜》)
2、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好朋友,它是谁呀?(小兔子出场)生:兔子!兔:小朋友们你们好,我叫小兔!师:小兔子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钢琴曲,名字叫《摇啊摇》。兔: 小朋友们,这首钢琴曲是小兔子特别爱听得一首,音乐中有一段乐曲像我跑步一样轻快好听,你们能自己听一听,找一找吗?(这时候小乌龟,鸭子也纷纷出现了)乌龟:还有我,还有我呢,音乐里面也有像我的爬行速度一样慢的音乐,你们也找找看呀!鸭子:我走路一摇一晃,既不像小兔子跑得那样快,也不像乌龟爬得那样慢,我的速度说不好,反正你们帮我找一找,我还没有找到呢!
三、新授
1、聆听钢琴曲《摇啊摇》,请同学们根据三个小动物的话,来分乐段!听完,做简单分析,画书。
2、小游戏。聆听音乐学三种小动物走路的样子。(给学生走路空间)
3、分小组讨论,每组选出三个同学分角色扮演!
4、小兔子讲故事。让小兔子讲述她小的时候与外婆如何共度美好童年的?(创编一个小故事)兔:现在回忆起最难忘的事情就是外婆哄我进入梦乡的那个好听的童谣!同学们想知道吗?”(小兔子朗诵一遍歌词)生:让学生打开书读一遍。(没有感情!)兔:“不像不像,你们读的一点都不像我的外婆一样好听!外婆的声音很小。”生:这个时候让学生再读,他们的声音一定按照小兔子的要求,声音轻而弱。兔:“不像不像,还是不像我的外婆,我的外婆读的速度没这么快。”
生:第二次的要求同学们还能更好做到。兔:不像不像,还是不像我的外婆,我的外婆不但会读,还会唱呢,你们行吗?” 生:同学们听到这里他们憋足了劲异口同声地说:“行”。
5、学习歌曲,聆听几边。
6、学生小声跟唱。
7、音乐小知识——反复记号‖∶
∶‖
四、创编活动——进行简单表演 小兔子:哎!现在我真得很想回到从前,躺在外婆的怀抱里好好睡上一觉。外婆总会用他那温柔的手抚摸我的头、身体还有小尾巴!可惜可惜啊,再也看不到了!同学们你们会哄我入睡吗?(这个时候全班同学那种迫不及待的手已经开始按照小兔子刚才的一番话模仿了。)同学们当然说没问题!于是,主题曲再次想起,学生们终于理解了这首歌曲,用缓慢的速度,温柔的声音,细致的表演完成了这首歌曲!
五、课堂小结 :从音乐的体验中联想你的童年生活中最值得回忆的一幕,向大家说说。课时小节及体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小酒窝 第一课 第 节
教学目标:
1、《摇啊摇》、《小酒窝》等作品,有如精致多彩的画面,它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从音乐声中感受并体验这种人间的真挚情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边听边看图形谱,从中初步感受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进一步熟悉歌曲,通畅地唱好《摇啊摇》《小酒窝》曲调。有感情的背唱这两首歌曲,并进行即兴表演。教学重点、难点:
聆听、欣赏。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能基本唱准。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拍手进教室。
2、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
1、发声练习: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小猫 爱吃 鱼,鱼。
2、实践模唱,复习歌曲《摇啊摇》。
三、导入 师:世界真大,有许许多多美好的事物,比如:鲜花、绿草、蝴蝶、小溪、高山„„,到处充满美丽、和平、欢乐。最近老师也在同学们的脸上发现了美丽的东西,同学们互相观察观察到底老师发现了什么?生:各抒己见!师:老师最喜欢的是每个同学的微笑,因为我会看到你们每个人脸上可爱的小酒窝!
四、学习歌曲《小酒窝》
1、初听歌曲《小酒窝》,感受音乐的欢快的情绪。
2、按节奏朗诵歌词。
3、再次聆听歌曲,学生可以小声跟着录音学唱歌曲。
4、重点难点句教唱:“左边一个,右边一个,成天价笑呵呵咿呀咿子喂。”
5、跟着伴奏完整的演唱歌曲。
6、制作彩色小酒窝,利用剪刀剪出两个圆形酒窝贴到脸上,教师给学生配备即时贴纸。
7、休止符游戏。
×
×
○
× ○
×
×
×
×
○
×
×
×
×
×
○
五、聆听《我们多么幸福》
1、导入
师:看到每个同学的脸上都有两个笑起来的小酒窝,老师真开心,那么老师问一问大家你们在微笑的时候感受到了什么呢? 生:高兴!幸福!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我们的生活是快乐、幸福的!有一首歌曲就是唱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快乐,我想同学们一定很想听一听!
2、欣赏《我们多么幸福》,可以随着音乐拍手或做动作。
3、播放flash,结束本课!
六、课堂小结,听音乐走出教室。课时小节及体会:
母亲(诗歌)小草的母亲是谁?小草的母亲是大地,是她给了小草蓬勃的生命。鸟儿的母亲是谁?鸟儿的母亲是蓝天,是她给了鸟儿奋飞的空间。鱼儿的母亲是谁?鱼儿的母亲是江河,是她给了鱼儿畅游的场所。我们的母亲是谁?我们的母亲是祖国,是她给了我们幸福的生活。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草原 第一课 第 节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通过其他创编活动来初步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
2、通过小组合作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创造音乐美的才能和合作协调能力。教学重点:
1、通过在小组集体活动中,用各种创编活动来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2、创编活动,节奏练习,旋律片段创作。教学难点:掌握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碰铃、铃鼓、双响筒)。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拍手进教室。
2、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
1、发声练习: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小猫 爱吃 鱼,鱼。
2、实践模唱,复习歌曲《摇啊摇》、《小酒窝》。
三、导入
1、聆听音乐《草原放牧》
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看看,你们想不想去呀? 生:想!
师:在看的时候如果你有什么感受都可以用你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跟着唱、打拍子等等(放《草原放牧》flash给学生看)。
2、情境想象,进入主题
师:草原是不是很美丽呀?
生:是!(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老师作提示:天上有什么?地上有什么?草原有什么颜色?它们分别是什么?生:天上有白云,地上有羊、马、狗,草原有绿色、蓝色、红色、白色、棕色,绿色是草和山,蓝色是天空和河流,白色是云和绵羊,还有蒙古包是白色红边的,棕色是马和狗。)
3、初步掌握歌曲风格:
师:下面再给你们听一首歌,也是关于草原的。听的时候要思考这首曲子是什么速度、情绪、节奏和旋律是怎样的?(播放歌曲《草原上》的录音)
4、听一听、想一想《草原上》和《小酒窝》在情绪、速度上有什么不同?
A、优美、舒展地、宽广 B、欢快、活泼地、紧凑
四、学习歌曲《草原上》
1、进入新课:(师)今天我们要来当一回蒙古人,唱蒙古歌,跳蒙古舞。
2、聆听歌曲,初步感受内蒙民歌的特点。这首歌曲为4/4拍的羽调式内蒙古族歌曲,音乐语言简练易记,旋律线条起伏较大,基本素材只包含两个乐句的八小节乐段。节奏舒展,旋律优美,生动地勾画出一幅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就仿佛置身于一望无边的辽阔草原当中,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热爱家乡的美好生活,刻画了内蒙古人民的爽朗豪放、热情好客的性格。
3、用听唱法学习歌曲,小声的跟着录音范唱学习歌曲。
4、听辨音的长短:(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唱这曲子的时候,在同一个小节里有的歌词唱得短一些,有的要唱得长一些?请同学回答。(生)高、照、跑、叫、壮、肥。
5、实践活动:(师)现在这里有些打击乐器,你认为用哪种乐器可以表现出长音?哪种乐器表现短音? 6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五、拓展
1、进一步掌握风格,播放一段蒙古舞蹈《我也来当小骑兵》,让同学们留意看内蒙古舞蹈有什么特点。
2、老师鼓励学生在合作讨论中分组出来表演各自创编的表演活动共同评选出最有创意合作得最好的一组
六、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草原 第二课 第 节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通过其他创编活动来初步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
2、通过小组合作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创造音乐美的才能和合作协调能力。教学重点:通过在小组集体活动中,用各种创编活动来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教学难点:掌握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碰铃、铃鼓、双响筒)。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
2、师生问好。
二、导入
1、发声练习: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2、复习歌曲《草原上》。
3、聆听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
三、学唱歌曲
1、体验感知,聆听歌曲范唱。大家在歌声中感受到什么?(交流)
2、按节奏有表情的朗读歌词:
×× × │ × × │ × × │ × — ‖ 我是 个 草 原 小 牧 民
×× × │ × × │ × × │ × — ‖
手拿 着 羊 鞭 多 自 豪
3、有“La”模唱主旋律,注意难点。
4、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5、小声跟范唱完整的演唱歌曲。
6、创新表现,处理歌曲。大家想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这种形象?
四、拓展延伸,表现歌曲。
师:在课后,大家可以收集更多的歌唱草原的歌曲唱一唱,或者通过诗歌朗诵、或者创作、或者绘画等多种形式表达出来。
五、课堂小结,下课。课时小节及体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好伙伴 第一课 第 节
教学目标:
1、《同伴进行曲》等四首作品,反映了中外少年儿童同伴间的珍贵友谊之情,欢快、热情的音乐体现了好伙伴之间的合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
2、聆听《同伴进行曲》,听辨乐曲的相同乐段并学画图形谱。边听音乐边进行队列表演活动。聆听《船歌》时,能听辨合唱部分的二声部音调并画出二声部的图形谱。
3、流畅的唱好《原谅我》、《噢!苏珊娜》。为《原谅我》编新歌词,为《噢!苏珊娜》编舞,提高音乐表现力。教学重点、难点:
1、聆听、欣赏。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能基本唱准。
2、休止符、有感情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碰铃、铃鼓、双响筒)。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拍手进教室。
2、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
1、发声练习: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小猫 爱吃 鱼,鱼。
2、实践模唱,复习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三、聆听《同伴进行曲》
1、初听全曲,了解音乐风格和辨别演奏的乐器类型。
一问:音乐适合跳舞、走步还是睡觉? 二问:从音乐中你能听出是用哪种类型的乐器来演奏的?
2、分段听,要求能区分两个乐段不同的节奏、情绪。
(1)聆听乐段一和二:选择图形谱,说说为什么? 选择动作,说说为什么?并做一做。动作一:独自原地踏步,左右摆臂 动作二:同桌手拉手,横移步(2)聆听乐段三:选择与刚才的哪个乐段相同,完成书本作业画图形谱。
3、完整复听,队列表演(行进中的)
四、新授
1、游戏导入——《找朋友》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外国的新朋友——苏珊娜(洋娃娃代替或教师扮)。
2、聆听歌曲,按节奏拍手,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
3、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4、重点、难点:弱起和附点的唱法。
5、巩固:分两大组比赛唱。同时加入打击乐的伴奏(鼓——双响筒——合奏)。
6、表演:教师简介西部牛仔,并示范一下邀请舞,讲清楚跑跳步要领,动员男生学习牛仔邀请女生跳舞。
五、编创活动:
1、出示节奏谱,集体念念,拍拍。
2、视唱3、5、6三个音。
3、分四人小组讨论用三个音编一条旋律唱唱。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最好听。
六、课堂小结,下课。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好伙伴 第二课 第 节
教学目标:
1、《同伴进行曲》等四首作品,反映了中外少年儿童同伴间的珍贵友谊之情,欢快、热情的音乐体现了好伙伴之间的合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
2、聆听《同伴进行曲》,听辨乐曲的相同乐段并学画图形谱。边听音乐边进行队列表演活动。聆听《船歌》时,能听辨合唱部分的二声部音调并画出二声部的图形谱。
3、流畅的唱好《原谅我》、《噢!苏珊娜》。为《原谅我》编新歌词,为《噢!苏珊娜》编舞,提高音乐表现力。教学重点、难点:
1、聆听、欣赏。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能基本唱准。
2、休止符、有感情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碰铃、铃鼓、双响筒)。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拍手进教室。
2、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
1、发声练习: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小猫 爱吃 鱼,鱼。
2、实践模唱,复习歌曲《噢!苏珊娜》。
3、教师评价。(以鼓励为主)
三、聆听《船歌》
1、看着歌词初听全曲,(可带上身体律动)了解歌曲内容,简单说说,并说说心情如何?
2、复听,说说哪几句是一个人唱的?哪几句是很多人唱的?很多人唱的是不是都是同一个曲谱? 探讨一下书本作业:在刚练习完听辨两个单音的不同音高后,如何让学生凭听觉画出图形谱?如果让你老师画,你准备怎么画?
3、用不同的表演形式来区分不同的演唱形式。
领唱:一个人划船;齐唱:集体划船;合唱:分两组,一组站着划船,一组坐着划船。
四、学唱歌曲《原谅我》
1、导入:说说你如果做了对不起好朋友的事,你会怎样来向他倾诉,请求他的原谅?用一句有节奏的话来说。师示范:X X X.X X X X X-请你 原谅 我 原谅 我!
2、下面来听一听一位小朋友是怎样用歌声来请求他的朋友的原谅的。
3、学唱:要求用悄悄话式的歌唱方法来学唱歌曲。
4、为歌曲伴奏,配打击乐巩固歌曲。
5、创编新歌词,找个伙伴做游戏。
6、用“3、5、6”三音编自己的歌唱一唱。
7、教师评价。(以鼓励为主)
五、课堂小结,下课。课时小节及体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欣赏 第一课 第 节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唱好《放牛山歌》,为《小牧笛》编创表演唱。
2、聆听《牧歌》、《小放牛》,感受两种不同风格、不同音色色彩、不同情绪的音乐。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的演唱,以情带声。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
2、师生问好。
二、导入
1、聆听民间乐曲《小放牛》《牧歌》。
2、感受两种不同风格、不同音色色彩、不同情绪的音乐。
三、学唱歌曲
1、体验感知,聆听歌曲《放牛山歌》范唱。大家在歌声中感受到什么?
2、发声练习: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3、节奏练习:
2/4 ×× ×× │ ×× × │ × ×× │ × — ‖ 2/4 ××
× │ ×.× │ ×× × │ × — ‖
2/4 ×
×× │ ×× × │ × ×× │ × × ‖
4、有“La”模唱主旋律,注意难点。
5、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6、小声跟范唱完整的演唱歌曲。
7、创新表现,处理歌曲。大家想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这种形象?(交流、处理、试唱)
四、歌表演《小牧笛》
1、聆听音乐感受牧童在放牧劳动时的欢快情绪与民族风格。
2、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3、根据歌词内容,启发学生自己设计,和伙伴们一起边唱边表演《小牧笛》。
五、课堂小结。课时小节及体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妈妈的心 第一课 第 节
教学目标:
1、爱祖国、爱人民、爱长辈是我们少年儿童的崇高品格。本课就是表现了“音乐与人”这一主题。
2、聆听《鲁冰花》、《小白菜》,感受音乐的风格、音乐的音色色彩、音乐的情绪。教学重点、难点:
1、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四分休止符。
2、有感情的演唱,以情带声,做情景表演。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
2、师生问好。
二、导入
1、聆听云南纳西族民歌《妈妈之歌》,感受母子的深情。
2、讲解:歌曲通过母子两人的对答,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挚爱和期望以及孩子深情的回报。
3、复听歌曲并提问“歌曲是由男生唱?女生唱?童声唱?”
三、学唱歌曲
1、体验感知,聆听歌曲《妈妈的心》范唱。大家在歌声中感受到什么?
2、发声练习: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3、学习四分休止符,音乐中用休止符表示停顿,在简谱中表示就是“0”,四分休止符和四分音符的时值是一样的,都是一拍。
4、有“La”模唱主旋律,注意难点。
5、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6、小声跟范唱完整的演唱歌曲。
7、创新表现,处理歌曲。大家想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这种形象?(交流、处理、试唱)
四、音乐活动
1、跳格子游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复习歌曲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五、课堂小结,下课。课时小节及体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第一课 第 节
教学目标:
1、爱祖国、爱人民、爱长辈是我们少年儿童的崇高品格。本课就是表现了“音乐与人”这一主题。
2、聆听《鲁冰花》、《小白菜》,感受音乐的风格、音乐的音色色彩、音乐的情绪。
教学重点、难点:
1、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四分休止符。
2、有感情的演唱,以情带声,做情景表演。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小猫 爱吃 鱼,鱼。
3、复习歌曲《妈妈的心》。
二、聆听《鲁冰花》、《小白菜》
1、看着歌词初听全曲,(可带上身体律动)了解歌曲内容,简单说说,并说说心情如何?
2、复听,说说哪首是一个人唱的?哪首是很多人唱的?
3、探讨一下书本作业:刚听完的两首歌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连线)
三、学唱歌曲
1、讲故事导入。
2、聆听并思考:谁在唱摇篮曲?唱给谁听?
3、用哼鸣模唱歌曲。
1、学唱歌词:要求用悄悄话式的歌唱方法来学唱歌曲。
5、速度在本歌曲中起重要的作用,要求学生把握确切,以便更好的表演。(完成课本上的作业)
6、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样的声音更能表现宁静的气氛与情景?(轻柔的声音)
四、创编活动
1、用歌曲录音作背景音乐的伴奏,把歌词改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2、歌表演:演唱时要作为主人翁投入角色,心中要有故事的画面。
3、跳格子游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五、课堂小结:通过唱歌和讲故事,我们知道了妈妈辛不辛苦啊?知道妈妈那么辛苦后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我们应该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最起码自己的事情一定自己来做,自己的衣服自己穿,自己的鞋袜自己穿,自己的被子自己叠,自己的头发自己梳。听《唱给***摇篮曲》走出教室。课时小节及体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四季的歌 第一课 第 节
教学目标:
1、本课反映了少年儿童们在四季的各个阶段的童趣生活,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情趣与热爱,让我们热情的歌唱这丰富多彩的生活吧!
2、聆听《四季童趣》、《捉迷藏》、《樱花》、《雪花飞舞》,感受音乐不同的风格情趣。教学重点、难点:
1、创编活动。
2、有感情的演唱,以情带声,做情景表演。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
2、师生问好。
二、导入
1、大自然的四季变化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生机,让我们热情的歌唱这丰富多彩的生活吧!(播放歌曲《四季童趣》录音)
2、请小朋友们讲述在四季的各个阶段的童趣生活。
3、复听歌曲并感受音乐的情绪
三、学唱歌曲
1、体验感知,聆听歌曲《四季童趣》范唱。大家在歌声中感受到什么?
2、发声练习: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3、教唱歌曲时要按句听唱与教唱。
4、反复听范唱,跟录音哼唱曲调与歌词。用“La”模唱主旋律,注意难点。
5、跟教师的伴奏学唱歌曲。
6、小声跟范唱完整的演唱歌曲。
7、创新表现,处理歌曲。大家想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这种形象?(交流、处理、试唱)
四、创编活动
1、编自己的歌。
例:2/4 ×× ×× │ × × │ ×× ×× │ × — ‖ 6 1 2 3 │ 5 6 │ 5 3 2 1 │ 6 — ‖
2、复习歌曲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自制碗琴。
五、课堂小结,下课。课时小节及体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四季的歌 第二课 第 节
教学目标:
1、本课反映了少年儿童们在四季的各个阶段的童趣生活,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情趣与热爱,让我们热情的歌唱这丰富多彩的生活吧!
2、聆听《四季童趣》、《捉迷藏》、《樱花》、《雪花飞舞》,感受音乐不同的风格情趣。教学重点、难点:
1、创编活动。
2、有感情的演唱,以情带声,做情景表演。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小猫 爱吃 鱼,鱼。
3、复习歌曲《四季童趣》。
二、聆听《樱花》、《雪花飞舞》
1、看着歌词初听全曲,了解歌曲内容,简单说说。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每年春天开放,人们总是喜欢在这个时节赏花。
2、复听,思考歌曲的旋律出现了几次,每次的速度是否一样?
3、介绍《雪花飞舞》的创作背景。
4、初听乐曲,感受想象雪花漫天飞舞的情景。
5、复听乐曲,找出代表“雪花”的音调并哼唱。
三、学唱歌曲
1、导入:复习歌曲《藏猫猫》。
2、聆听《捉迷藏》:感受歌曲的情绪。
3、用哼鸣模唱歌曲。
4、学唱歌词:要求用悄悄话式的歌唱方法来学唱歌曲。
5、在熟练的基础上,用稍快速度来演唱歌曲。
四、创编活动
1、用歌曲录音作背景音乐的伴奏,做音乐游戏。
2、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五、课堂小结,下课。课时小节及体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钟声叮叮当 第一课 第 节 教学目标:
1、钟声能唤起人们无限的遐想,本课围绕这一主题选编了不同风格的歌曲,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激发对音乐的兴趣。
2、聆听《维也纳的音乐钟》、《灵隐钟声》,感受音乐不同的风格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创编活动。
2、有感情的演唱,以情带声,做情景表演。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
2、师生问好。
二、导入
1、聆听《维也纳的音乐钟》。
2、音乐钟的主题(见课本28页)。
3、复听歌曲并感受音乐的情绪,聆听主题曲调出现了几次?
三、学唱歌曲
1、体验感知,聆听歌曲《钟声叮叮当》范唱。大家在歌声中感受到什么?(交流)
2、发声练习: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3、反复多次听范唱,跟录音哼唱曲调。用“La”模唱主旋律,注意难点。
4、跟教师的伴奏学唱歌曲。
5、小声跟范唱完整的演唱歌曲,注意流畅而有起伏,在“V”处要换气。
6、创新表现,处理歌曲。大家想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这种形象?(交流、处理、试唱)
四、跟着琴唱一唱:do ri mi fa sol la si do
五、课堂小结,下课。课时小节及体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美丽的黄昏》 第一课 第 节
教学目标:
1、钟声能唤起人们无限的遐想,本课围绕这一主题选编了不同风格的歌曲,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激发对音乐的兴趣。
2、聆听《维也纳的音乐钟》、《灵隐钟声》,感受音乐不同的风格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创编活动。
2、有感情的演唱,以情带声,做情景表演。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小猫 爱吃 鱼,鱼。
3、复习歌曲《钟声叮叮当》。
二、聆听《灵隐钟声》
1、这是一首电子琴独奏曲,作者以电子琴的丰富音色和宽广的表现力,描绘出杭州著名佛寺——灵隐寺的风采。
2、初听,设问:听了这曲调你想像这是哪的场景?
3、复听,边看谱例边哼唱乐曲主题旋律,并用身体语言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三、学唱歌曲
1、导入:三拍子节奏练习。
2、聆听《美丽的黄昏》,感受歌曲的情绪。
3、用哼鸣模唱歌曲。
4、学唱歌词:要求用听唱法来学唱歌曲。
5、重点:在熟练的基础上,用二部轮唱来演唱歌曲。
四、创编活动
1、用“1 2 3 5 6”六个音按指定节奏编自己的歌。
3/4 × — × │ × — × │ × × × │ × — 0 ‖
2、复习歌曲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五、课堂小结,下课。课时小节及体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一只鸟仔 第一课 第 节
教学目标:
1、鸟是人类的朋友,本课以鸟为题材让我们“唱鸟”、“爱鸟”、“护鸟”,增强环保意识,增进自然常识,提高审美趣味,发展联想。
2、运用开放式的教学形式,到课外、校外去收集鸟鸣的录音,以实际行为去做好爱鸟活动。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的演唱,以情带声,做情景表演。
2、通过听辩、曲调接龙等形式,提高音乐基础能力与即兴创作的水平。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
2、师生问好。
二、导入
1、初听《空山鸟语》,思考这首曲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二胡)感受二胡的音色。
2、介绍刘天华的成就。
3、复听歌曲并提问:曲中除了“空山”、“鸟语”外,还有什么?是否有人在其中。
三、学唱歌曲
1、体验感知,聆听歌曲《一只鸟仔》范唱。大家在歌声中感受到什么?
2、发声练习: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3、学习四分休止符,音乐中用休止符表示停顿,在简谱中表示就是“0”,四分休止符和四分音符的时值是一样的,都是一拍。
4、有“La”模唱主旋律,注意难点。
5、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6、小声跟范唱完整的演唱歌曲。
7、创新表现,处理歌曲。(交流、处理、试唱)
四、音乐活动
1、跳格子游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复习歌曲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五、课堂小结,下课。课时小节及体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小乌鸦爱妈妈 第一课 第 节
教学目标:
1、鸟是人类的朋友,本课以鸟为题材让我们“唱鸟”、“爱鸟”、“护鸟”,增强环保意识,增进自然常识,提高审美趣味,发展联想。
2、运用开放式的教学形式,到课外、校外去收集鸟鸣的录音,以实际行为去做好爱鸟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的演唱,以情带声,做情景表演。
2、通过听辩、曲调接龙等形式,提高音乐基础能力与即兴创作的水平。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小猫 爱吃 鱼,鱼。
3、复习歌曲《一只鸟仔》。
二、聆听《对鸟》
1、看着歌词初听全曲,(可带上身体律动)了解歌曲内容,简单说说,并说说心情如何?
2、复听,问句与答句在曲调上是否完全一样?
3、探讨一下书本作业:看图说一说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从爱鸟的行为中培养学生的爱心。
三、导入:讲《小乌鸦爱妈妈》的故事
听!这是一个有关乌鸦一家的故事。(边听音乐边讲故事)从前,有一棵很高大的树,树上住着勤劳、善良的乌鸦妈妈,她每天都要飞到好远好远的地方去找虫子给她那一群可爱的乌鸦宝宝吃,小乌鸦在妈妈关心下越长越大了,妈妈真高兴。但这时候我们的乌鸦妈妈越来越老了,终于有一天小乌鸦都要飞翔了,它们一个个高兴地张开了翅膀拍拍飞出了家。妈妈哭了,因为她已经老得飞不动了,一个人孤单单地呆在家中。突然从远处飞来了一个小黑点。一只小乌鸦衔着它平生捕到第一条小虫回来了,它把小虫喂给了妈妈。接着又来了一只小乌鸦,两只,三只。可把妈妈高兴坏了。我们要不要学习小乌鸦?
小乌鸦真孝顺啊?我们为这感人的故事取一个名字吧!(出示课题)
四、学唱歌曲
1、我们来听听、看看歌词,跟着拍一拍节奏。这是一首2/4拍的节奏它的强弱规律是强、弱,下面大家边听边拍节奏。
2、模奏练习:2/4 ×× ×× │ × × │ × — │ × — ‖
3、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4、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5、小声哼唱歌曲,跟伴奏反复唱几遍,注意音准。
五、创编活动
1、为歌曲伴奏:(师)乌鸦妈妈觉得我们的歌唱的很不错,可就是太单调了一点,我们有什么方法给这首歌美化一下呢?对了我们不是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来伴奏一下呢?
2、律动:(师)同学们再想想除了为歌曲伴奏,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把这首歌变的更美?我们可以用动作来美化这首歌。下面我们用四人小组形式把这首歌的动作想想,自己编一编。可以按照节奏做动作也可以看歌词想想动作。歌表演时要作为主人翁投入角色,心中要有故事的画面。
六、课堂小结:通过唱歌和讲故事,我们知道了妈妈辛不辛苦啊?知道妈妈那么辛苦后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我们应该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最起码自己的事情一定自己来做,自己的衣服自己穿,自己的鞋袜自己穿,自己的被子自己叠,自己的头发自己梳。听《唱给***摇篮曲》走出教室。课时小节及体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桔梗谣 第一课 第 节
教学目标:
1、歌舞形式是表达人们喜悦心情的最佳方式之一。本课四首反映中外农民丰收歌舞的作品,赞美人们劳动丰收的喜悦只情。
2、边歌边舞表演《桔梗谣》、《圆圆和弯弯》,表现人们喜庆丰收的欢乐情绪。
3、聆听《丰收之歌》、《丰收的喜悦》,并即兴表演来抒发丰收的喜悦只情。
4、初步了解人声分类的音乐常识。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的演唱,以情带声,做情景表演。
2、通过听辩、曲调接龙等形式,提高音乐基础能力与即兴创作的水平。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教学过 程: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
2、师生问好。
二、导入
1、以每年的春节晚会的歌舞场面为导入。
2、《丰收之歌》是首丹麦民歌,丹麦人民豪放开朗、能歌善舞。
3、欣赏音乐并看课本中的歌词和插图,想象丹麦农民庆丰收歌舞场景。
三、学唱歌曲
1、解题:桔梗是朝鲜族人民爱吃的一种野菜。
2、体验感知,聆听歌曲《桔梗谣》范唱。大家在歌声中感受到什么?
3、发声练习: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4、有“La”模唱主旋律,注意难点。
5、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6、小声跟范唱完整的演唱歌曲。
7、创新表现,处理歌曲。(交流、处理、试唱)
四、音乐活动
1、人声的分类:童声、女生、男生。
2、复习歌曲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五、课堂小结,下课。课时小节及体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圆圆和弯弯 第一课 第 节 教学目标:
1、歌舞形式是表达人们喜悦心情的最佳方式之一。本课四首反映中外农民丰收歌舞的作品,赞美人们劳动丰收的喜悦只情。
2、边歌边舞表演《桔梗谣》、《圆圆和弯弯》,表现人们喜庆丰收的欢乐情绪。
3、聆听《丰收之歌》、《丰收的喜悦》,并即兴表演来抒发丰收的喜悦只情。
4、初步了解人声分类的音乐常识。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的演唱,以情带声,做情景表演。
2、通过听辩、曲调接龙等形式,提高音乐基础能力与即兴创作的水平。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小猫 爱吃 鱼,鱼。
3、复习歌曲《桔梗谣》。
二、聆听《丰收的喜悦》
1、初听全曲(可带上身体律动)了解歌曲内容,简单说说心情如何?
2、复听,这首歌曲是哪个地区的音乐风格?你能用舞蹈动作来表演一下吗?
3、探讨一下书本作业:把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结合起来,用色块来表示三段音乐的情绪变化。
三、学唱歌曲
1、导入:果实中哪些是圆的,哪些是弯的?
2、我们来聆听歌曲范唱,跟着拍一拍节奏。
3、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4、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5、小声哼唱歌曲,跟伴奏反复唱几遍,注意音准。
五、创编活动
1、为歌曲伴奏,渲染丰收的气氛。
2、拓宽思路,创编歌词。
3、律动:即兴舞蹈表演载歌载舞的丰收场面。
六、课堂小结 课时小节及体会: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五篇:人音版第5册全册音乐教案新建
第一课 童年
教学目标:
1、《童年的回忆》、《我们多么幸福》、《摇啊摇》、《小酒窝》等作品,有如四夫幅精致多彩的画面,它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从音乐声中感受并体验这种人间的真挚情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聆听《童年的回忆》时,边听边看图形谱,从中初步感受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进一步熟悉歌曲,通畅地唱好《摇啊摇》《小酒窝》曲调。有感情的背唱这两首歌曲,并进行即兴表演。
4、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能基本唱准。教学重点、难点:
1、聆听、欣赏。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能基本唱准。
2、休止符、有感情演唱歌曲。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
第一课时:《童年》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拍手进教室。(选用《苏珊娜》)
2、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好朋友,它是谁呀?(小兔子出场)
生:兔子!兔:小朋友们你们好,我叫小兔!
师:小兔子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钢琴曲,名字叫《童年的回忆》。
兔: 小朋友们,这首钢琴曲是小兔子特别爱听得一首,音乐中有一段乐曲像我跑步一样轻快好听,你们能自己听一听,找一找吗?(这时候小乌龟,鸭子也纷纷出现了)
乌龟:还有我,还有我呢,音乐里面也有像我的爬行速度一样慢的音乐,你们也找找看呀!
鸭子:我走路一摇一晃,既不像小兔子跑得那样快,也不像乌龟爬得那样慢,我的速度说不好,反正你们帮我找一找,我还没有找到呢!
三、新授
1、聆听钢琴曲《童年的回忆》,请同学们根据三个小动物的话,来分乐段!听完,做简单分析,画书。
2、小游戏。聆听音乐学三种小动物走路的样子。(给学生走路空间)
3、分小组讨论,每组选出三个同学分角色扮演!
4、小兔子讲故事。让小兔子讲述她小的时候与外婆如何共度美好童年的?(创编一个小故事)
兔:现在回忆起最难忘的事情就是外婆哄我进入梦乡的那个好听的童谣!同学们想知道吗?”(小兔子朗诵一遍歌词)生:让学生打开书读一遍。(没有感情!)
兔:“不像不像,你们读的一点都不像我的外婆一样好听!外婆的声音很小。”
生:这个时候让学生再读,他们的声音一定按照小兔子的要求,声音轻而弱。
兔:“不像不像,还是不像我的外婆,我的外婆读的速度没这么快。”
生:第二次的要求同学们还能更好做到。
兔:不像不像,还是不像我的外婆,我的外婆不但会读,还会唱呢,你们行吗?”
生:同学们听到这里他们憋足了劲异口同声地说:“行”。
5、学习歌曲,聆听几边。
6、学生小声跟唱。
7、音乐小知识——反复记号‖∶
∶‖
四、创编活动——进行简单表演
小兔子:哎!现在我真得很想回到从前,躺在外婆的怀抱里好好睡上一觉。外婆总会用他那温柔的手抚摸我的头、身体还有小尾巴!可惜可惜啊,再也看不到了!同学们你们会哄我入睡吗?(这个时候全班同学那种迫不及待的手已经开始按照小兔子刚才的一番话模仿了。)同学们当然说没问题!于是,主题曲再次想起,学生们终于理解了这首歌曲,用缓慢的速度,温柔的声音,细致的表演完成了这首歌曲!
五、课堂小结。
从音乐的体验中联想你的童年生活中最值得回忆的一幕,向大家说说。
第二课时:《小酒窝》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拍手进教室。
2、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
1、发声练习: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小猫 爱吃 鱼,鱼。
2、实践模唱,复习歌曲《摇啊摇》。
三、导入 师:
世界真大,有许许多多美好的事物,比如:鲜花、绿草、蝴蝶、小溪、高山„„,到处充满美丽、和平、欢乐。最近老师也在同学们的脸上发现了美丽的东西,同学们互相观察观察到底老师发现了什么?
生:各抒己见!师:老师最喜欢的是每个同学的微笑,因为我会看到你们每个人脸上可爱的小酒窝!
四、学习歌曲《小酒窝》
1、初听歌曲《小酒窝》,感受音乐的欢快的情绪。
2、按节奏朗诵歌词。
3、再次聆听歌曲,学生可以小声跟着录音学唱歌曲。
4、重点难点句教唱:“左边一个,右边一个,成天价笑呵呵咿呀咿子喂。”
5、跟着伴奏完整的演唱歌曲。
6、制作彩色小酒窝,利用剪刀剪出两个圆形酒窝贴到脸上,教师给学生配备即时贴纸。
7、休止符游戏。
×
×
○
× ○
×
×
×
×
○
×
×
×
×
×
○
五、聆听《我们多么幸福》
1、导入
师:看到每个同学的脸上都有两个笑起来的小酒窝,老师真开心,那么老师问一问大家你们在微笑的时候感受到了什么呢? 生:高兴!幸福!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我们的生活是快乐、幸福的!有一首歌曲就是唱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快乐,我想同学们一定很想听一听!
2、欣赏《我们多么幸福》,可以随着音乐拍手或做动作。
3、播放flash,结束本课!
六、课堂小结,听音乐走出教室。
母亲(诗歌)小草的母亲是谁?小草的母亲是大地,是她给了小草蓬勃的生命。鸟儿的母亲是谁?鸟儿的母亲是蓝天,是她给了鸟儿奋飞的空间。鱼儿的母亲是谁?鱼儿的母亲是江河,是她给了 5
鱼儿畅游的场所。我们的母亲是谁?我们的母亲是祖国,是她给了我们幸福的生活。
第二课 草原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通过其他创编活动来初步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
2、通过小组合作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创造音乐美的才能和合作协调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在小组集体活动中,用各种创编活动来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激发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2、创编活动,节奏练习,旋律片段创作。教学难点:掌握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碰铃、铃鼓、双响筒)。
第一课时:《草原上》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拍手进教室。
2、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
1、发声练习: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小猫 爱吃 鱼,鱼。
2、实践模唱,复习歌曲《摇啊摇》、《小酒窝》。
三、导入
1、聆听音乐《草原放牧》
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看看,你们想不想去呀? 生:想!
师:在看的时候如果你有什么感受都可以用你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跟着唱、打拍子等等(放《草原放牧》flash给学生看)。
2、情境想象,进入主题 师:草原是不是很美丽呀?
生:是!(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老师作提示:天上有什么?地上有什么?草原有什么颜色?它们分别是什么?生:天上有白云,地上有羊、马、狗,草原有绿色、蓝色、红色、白色、棕色,绿色是草和山,蓝色是天空和河流,白色是云和绵羊,还有蒙古包是白色红边的,棕色是马和狗。)
3、初步掌握歌曲风格:
师:下面再给你们听一首歌,也是关于草原的。听的时候要思考这首曲子是什么速度、情绪、节奏和旋律是怎样的?(播放歌曲《草原上》的录音)
4、听一听、想一想《草原上》和《小酒窝》在情绪、速度上有什么不同?
A、优美、舒展地、宽广 B、欢快、活泼地、紧凑
四、学习歌曲《草原上》
1、进入新课:(师)今天我们要来当一回蒙古人,唱蒙古歌,跳蒙古舞。
2、聆听歌曲,初步感受内蒙民歌的特点。这首歌曲为4/4拍的羽调式内蒙古族歌曲,音乐语言简练易记,旋律线条起伏较大,基本素材只包含两个乐句的八小节乐段。节奏舒展,旋律优美,生动地勾画出一幅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就仿佛置身于一望无边的辽阔草原当中,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热爱家乡的美好生活,刻画了内蒙古人民的爽朗豪放、热情好客的性格。
3、用听唱法学习歌曲,小声的跟着录音范唱学习歌曲。
4、听辨音的长短:(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在唱这曲子的时候,在同一个小节里有的歌词唱得短一些,有的要唱得长一些?请同学回答。(生)高、照、跑、叫、壮、肥。
5、实践活动:(师)现在这里有些打击乐器,你认为用哪种乐器可以表现出长音?哪种乐器表现短音?
6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五、拓展
1、进一步掌握风格,播放一段蒙古舞蹈《我也来当小骑兵》,让同学们留意看内蒙古舞蹈有什么特点。
2、老师鼓励学生在合作讨论中分组出来表演各自创编的表演活动共同评选出最有创意合作得最好的一组
六、课堂小结
内蒙古人的性格开朗, 而且很热情好客,如果你们到内蒙古去做客,他们一定会很热情地招待你,这就是我们中国众多少数民族中的内蒙古族,是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内蒙古草原参观活动结束了,请同学们骑着马离开这个美丽的大草原。(放《我也来当小骑兵》音乐,学生们做着骑马状离开课室)
第二课时:《我是草原小牧民》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
2、师生问好。
二、导入
1、发声练习: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2、复习歌曲《草原上》。
3、聆听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
三、学唱歌曲
1、体验感知,聆听歌曲范唱。大家在歌声中感受到什么?(交流)
2、按节奏有表情的朗读歌词:
×× × │ × × │ × × │ × — ‖ 我是 个 草 原 小 牧 民 ×× × │ × × │ × × │ × — ‖
手拿 着 羊 鞭 多 自 豪
3、有“La”模唱主旋律,注意难点。
4、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5、小声跟范唱完整的演唱歌曲。
6、创新表现,处理歌曲。大家想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这种形象?
四、拓展延伸,表现歌曲。
师:在课后,大家可以收集更多的歌唱草原的歌曲唱一唱,或者通过诗歌朗诵、或者创作、或者绘画等多种形式表达出来。
五、课堂小结。
第三课 友谊
单元主题:
音乐是世界性的、无国界的“语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语言”(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情感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本单元以四首作品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对音乐“语言”的理解和感悟,知道不同国家的人们能成为好朋友,好伙伴之间应该相互合作,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友谊能让所有的人享受阳光和快乐!
教学目标:
1、《同伴进行曲》等四首作品,反映了中外少年儿童同伴间的珍贵友谊之情,欢快、热情的音乐体现了好伙伴之间的合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
2、聆听《同伴进行曲》,听辨乐曲的相同乐段并学画图形谱。边听音乐边进行队列表演活动。聆听《船歌》时,能听辨合唱部分的二声部音调并画出二声部的图形谱。
3、流畅的唱好《原谅我》、《噢!苏珊娜》。为《原谅我》编新歌词,为《噢!苏珊娜》编舞,提高音乐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聆听、欣赏。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能基本唱准。
2、休止符、有感情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碰铃、铃鼓、双响筒)。
第一课时:《噢!苏珊娜》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拍手进教室。
2、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
1、发声练习: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小猫 爱吃 鱼,鱼。
2、实践模唱,复习歌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三、聆听《同伴进行曲》
1、初听全曲,了解音乐风格和辨别演奏的乐器类型。一问:音乐适合跳舞、走步还是睡觉? 二问:从音乐中你能听出是用哪种类型的乐器来演奏的?
2、分段听,要求能区分两个乐段不同的节奏、情绪。(1)聆听乐段一和二:选择图形谱,说说为什么? 选择动作,说说为什么?并做一做。
动作一:独自原地踏步,左右摆臂 动作二:同桌手拉手,横移步
(2)聆听乐段三:选择与刚才的哪个乐段相同,完成书本作业画图形谱。
3、完整复听,队列表演(行进中的)
四、新授
1、游戏导入——《找朋友》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外国的新朋友——苏珊娜(洋娃娃代替或教师扮)。
2、聆听歌曲,按节奏拍手,感受歌曲的欢快情绪。
3、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4、重点、难点:弱起和附点的唱法。
5、巩固:分两大组比赛唱。同时加入打击乐的伴奏(鼓——双响筒——合奏)。
6、表演:教师简介西部牛仔,并示范一下邀请舞,讲清楚跑跳步要领,动员男生学习牛仔邀请女生跳舞。
五、编创活动:
1、出示节奏谱,集体念念,拍拍。
2、视唱3、5、6三个音。
3、分四人小组讨论用三个音编一条旋律唱唱。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最好听。
六、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原谅我》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拍手进教室。
2、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
1、发声练习: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小猫 爱吃 鱼,鱼。
2、实践模唱,复习歌曲《噢!苏珊娜》。
3、教师评价。(以鼓励为主)
三、聆听《船歌》
1、看着歌词初听全曲,(可带上身体律动)了解歌曲内容,简单说说,并说说心情如何?
2、复听,说说哪几句是一个人唱的?哪几句是很多人唱的?很多人唱的是不是都是同一个曲谱?
探讨一下书本作业:在刚练习完听辨两个单音的不同音高后,如何让学生凭听觉画出图形谱?如果让你老师画,你准备怎么画?
3、用不同的表演形式来区分不同的演唱形式。
领唱:一个人划船;齐唱:集体划船;合唱:分两组,一组站着划船,一组坐着划船。
四、学唱歌曲《原谅我》
1、导入:说说你如果做了对不起好朋友的事,你会怎样来向他倾诉,请求他的原谅?用一句有节奏的话来说。
师示范:X X X.X X X X X-请你 原谅 我 原谅 我!
2、下面来听一听一位小朋友是怎样用歌声来请求他的朋友的原谅的。
3、学唱:要求用悄悄话式的歌唱方法来学唱歌曲。
4、为歌曲伴奏,配打击乐巩固歌曲。
5、创编新歌词,找个伙伴做游戏。
6、用“3、5、6”三音编自己的歌唱一唱。
7、教师评价。(以鼓励为主)
五、课堂小结。
第四课 放牧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唱好《放牛山歌》,为《小牧笛》编创表演唱。
2、聆听《牧歌》、《小放牛》,感受两种不同风格、不同音色色彩、不同情绪的音乐。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八分音符。
2、有感情的演唱,以情带声。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
第一课时:《放牛山歌》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
2、师生问好。
二、导入
1、聆听民间乐曲《小放牛》《牧歌》。
2、感受两种不同风格、不同音色色彩、不同情绪的音乐。
三、学唱歌曲
1、体验感知,聆听歌曲《放牛山歌》范唱。大家在歌声中感受到什么?
2、发声练习: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3、节奏练习:
2/4 ×× ×× │ ×× × │ × ×× │ × — ‖ 2/4 ××
× │ ×.× │ ×× × │ × — ‖ 2/4 × ×× │ ×× × │ × ×× │ × × ‖
4、有“La”模唱主旋律,注意难点。
5、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6、小声跟范唱完整的演唱歌曲。
7、创新表现,处理歌曲。大家想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这种形象?(交流、处理、试唱)
四、歌表演《小牧笛》
1、聆听音乐感受牧童在放牧劳动时的欢快情绪与民族风格。
2、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3、根据歌词内容,启发学生自己设计,和伙伴们一起边唱边表演《小牧笛》。
五、课堂小结。
第五课 妈妈的歌
教学目标:
1、爱祖国、爱人民、爱长辈是我们少年儿童的崇高品格。本课就是表现了“音乐与人”这一主题。
2、聆听《妈妈的歌》、《鲁冰花》、《小白菜》,感受音乐的风格、音乐的音色色彩、音乐的情绪。
教学重点、难点:
1、在实践活动中学习四分休止符。
2、有感情的演唱,以情带声,做情景表演。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
第一课时:《妈妈的心》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
2、师生问好。
二、导入
1、聆听云南纳西族民歌《妈妈之歌》,感受母子的深情。
2、讲解:歌曲通过母子两人的对答,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挚爱和期望以及孩子深情的回报。
3、复听歌曲并提问“歌曲是由男生唱?女生唱?童声唱?”
三、学唱歌曲
1、体验感知,聆听歌曲《妈妈的心》范唱。大家在歌声中感受到什么?
2、发声练习: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3、学习四分休止符,音乐中用休止符表示停顿,在简谱中表示就是“0”,四分休止符和四分音符的时值是一样的,都是一拍。
4、有“La”模唱主旋律,注意难点。
5、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6、小声跟范唱完整的演唱歌曲。
7、创新表现,处理歌曲。大家想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这种形象?(交流、处理、试唱)
四、音乐活动
1、跳格子游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复习歌曲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唱给妈妈的摇篮曲》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小猫 爱吃 鱼,鱼。
3、复习歌曲《妈妈的心》。
二、聆听《鲁冰花》、《小白菜》
1、看着歌词初听全曲,(可带上身体律动)了解歌曲内容,简单说说,并说说心情如何?
2、复听,说说哪首是一个人唱的?哪首是很多人唱的?
3、探讨一下书本作业:刚听完的两首歌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连线)
三、学唱歌曲
1、讲故事导入。
2、聆听并思考:谁在唱摇篮曲?唱给谁听?
3、用哼鸣模唱歌曲。
4、学唱歌词:要求用悄悄话式的歌唱方法来学唱歌曲。
5、速度在本歌曲中起重要的作用,要求学生把握确切,以便更好的表演。(完成课本上的作业)
6、让学生讨论用什么样的声音更能表现宁静的气氛与情景?(轻柔的声音)
四、创编活动
1、用歌曲录音作背景音乐的伴奏,把歌词改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2、歌表演:演唱时要作为主人翁投入角色,心中要有故事的画面。
3、跳格子游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五、课堂小结:通过唱歌和讲故事,我们知道了妈妈辛不辛苦啊?知道妈妈那么辛苦后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我们应该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最起码自己的事情一定自己来做,自己的衣服自己穿,自己的鞋袜自己穿,自己的被子自己叠,自己的头发自己梳。听《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走出教室
第六课 四季的歌
教学目标:
1、本课反映了少年儿童们在四季的各个阶段的童趣生活,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情趣与热爱,让我们热情的歌唱这丰富多彩的生活吧!
2、聆听《四季童趣》、《捉迷藏》、《樱花》、《雪花飞舞》,感受音乐不同的风格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创编活动。
2、有感情的演唱,以情带声,做情景表演。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
第一课时:《四季童趣》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
2、师生问好。
二、导入
1、大自然的四季变化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生机,让我们热情的歌唱这丰富多彩的生活吧!(播放歌曲《四季童趣》录音)
2、请小朋友们讲述在四季的各个阶段的童趣生活。
3、复听歌曲并感受音乐的情绪
三、学唱歌曲
1、体验感知,聆听歌曲《四季童趣》范唱。大家在歌声中感受到什么?
2、发声练习: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3、教唱歌曲时要按句听唱与教唱。
4、反复听范唱,跟录音哼唱曲调与歌词。用“La”模唱主旋律,注意难点。
5、跟教师的伴奏学唱歌曲。
6、小声跟范唱完整的演唱歌曲。
7、创新表现,处理歌曲。大家想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这种形象?(交流、处理、试唱)
四、创编活动
1、编自己的歌。
例:2/4 ×× ×× │ × × │ ×× ×× │ × — ‖
1 2 3 │ 5 6 │ 5 3 2 1 │ 6 — ‖
2、复习歌曲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自制碗琴。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捉迷藏》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小猫 爱吃 鱼,鱼。
3、复习歌曲《四季童趣》。
二、聆听《樱花》、《雪花飞舞》
1、看着歌词初听全曲,了解歌曲内容,简单说说。樱花是日本的国花,每年春天开放,人们总是喜欢在这个时节赏花。
2、复听,思考歌曲的旋律出现了几次,每次的速度是否一样?
3、介绍《雪花飞舞》的创作背景。
4、初听乐曲,感受想象雪花漫天飞舞的情景。
5、复听乐曲,找出代表“雪花”的音调并哼唱。
三、学唱歌曲
1、导入:复习歌曲《藏猫猫》。
2、聆听《捉迷藏》:感受歌曲的情绪。
3、用哼鸣模唱歌曲。
5、学唱歌词:要求用悄悄话式的歌唱方法来学唱歌曲。
6、在熟练的基础上,用稍快速度来演唱歌曲。
四、创编活动
1、用歌曲录音作背景音乐的伴奏,做音乐游戏。
2、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五、课堂小结。
第七课 钟声
教学目标:
1、钟声能唤起人们无限的遐想,本课围绕这一主题选编了不同风格的歌曲,让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激发对音乐的兴趣。
2、聆听《维也纳的音乐钟》、《灵隐钟声》,感受音乐不同的风格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创编活动。
2、有感情的演唱,以情带声,做情景表演。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
第一课时:《钟声叮叮当》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
2、师生问好。
二、导入
1、聆听《维也纳的音乐钟》。
2、音乐钟的主题(见课本28页)。
3、复听歌曲并感受音乐的情绪,聆听主题曲调出现了几次?
三、学唱歌曲
1、体验感知,聆听歌曲《钟声叮叮当》范唱。大家在歌声中感受到什么?(交流)
2、发声练习: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3、反复多次听范唱,跟录音哼唱曲调。用“La”模唱主旋律,注意难点。
4、跟教师的伴奏学唱歌曲。
5、小声跟范唱完整的演唱歌曲,注意流畅而有起伏,在“V”处要换气。
6、创新表现,处理歌曲。大家想用怎样的声音来表现这种形象?(交流、处理、试唱)
四、跟着琴唱一唱:do ri mi fa sol la si do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美丽的黄昏》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小猫 爱吃 鱼,鱼。
3、复习歌曲《钟声叮叮当》。
二、聆听《灵隐钟声》
1、这是一首电子琴独奏曲,作者以电子琴的丰富音色和宽广的表现力,描绘出杭州著名佛寺——灵隐寺的风采。
2、初听,设问:听了这曲调你想像这是哪的场景?
3、复听,边看谱例边哼唱乐曲主题旋律,并用身体语言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三、学唱歌曲
1、导入:三拍子节奏练习。
2、聆听《美丽的黄昏》,感受歌曲的情绪。
3、用哼鸣模唱歌曲。
4、学唱歌词:要求用听唱法来学唱歌曲。
5、重点:在熟练的基础上,用二部轮唱来演唱歌曲。
四、创编活动
1、用“1 2 3 5 6”六个音按指定节奏编自己的歌。3/4 × — × │ × — × │ × × × │ × — 0 ‖
2、复习歌曲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五、课堂小结。
第八课 爱鸟
教学目标:
1、鸟是人类的朋友,本课以鸟为题材让我们“唱鸟”、“爱鸟”、“护鸟”,增强环保意识,增进自然常识,提高审美趣味,发展联想。
2、运用开放式的教学形式,到课外、校外去收集鸟鸣的录音,以实际行为去做好爱鸟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的演唱,以情带声,做情景表演。
2、通过听辩、曲调接龙等形式,提高音乐基础能力与即兴创作的水平。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
第一课时:《一只鸟仔》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
2、师生问好。
二、导入
1、初听《空山鸟语》,思考这首曲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二胡)感受二胡的音色。
2、介绍刘天华的成就。
3、复听歌曲并提问:曲中除了“空山”、“鸟语”外,还有什么?是否有人在其中。
三、学唱歌曲
1、体验感知,聆听歌曲《一只鸟仔》范唱。大家在歌声中感受到什么?
2、发声练习: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3、学习四分休止符,音乐中用休止符表示停顿,在简谱中表示就是“0”,四分休止符和四分音符的时值是一样的,都是一拍。
4、有“La”模唱主旋律,注意难点。
5、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6、小声跟范唱完整的演唱歌曲。
7、创新表现,处理歌曲。(交流、处理、试唱)
四、音乐活动
1、跳格子游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复习歌曲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小乌鸦爱妈妈》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小猫 爱吃 鱼,鱼。
3、复习歌曲《一只鸟仔》。
二、聆听《对鸟》
1、看着歌词初听全曲,(可带上身体律动)了解歌曲内容,简单说说,并说说心情如何?
2、复听,问句与答句在曲调上是否完全一样?
3、探讨一下书本作业:看图说一说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从爱鸟的行为中培养学生的爱心。
三、导入:讲《小乌鸦爱妈妈》的故事
听!这是一个有关乌鸦一家的故事。(边听音乐边讲故事)从前,有一棵很高大的树,树上住着勤劳、善良的乌鸦妈妈,她每天都要飞到好远好远的地方去找虫子给她那一群可爱的乌鸦宝宝吃,小乌鸦在妈妈关心下越长越大了,妈妈真高兴。但这时候我们的乌鸦妈妈越来越老了,终于有一天小乌鸦都要飞翔了,它们一个个高兴地张开了翅膀拍拍飞出了家。妈妈哭了,因为她已经老得飞不动了,一个人孤单单地呆在家中。突然从远处飞来了一个小黑点。一只小乌鸦衔着它平生捕到第一条小虫回来了,它把小虫喂给了妈妈。接着又来了一只小乌鸦,两只,三只。可把妈妈高兴坏了。我们要不要学习小乌鸦?
小乌鸦真孝顺啊?我们为这感人的故事取一个名字吧!(出示课题)
四、学唱歌曲
1、我们来听听、看看歌词,跟着拍一拍节奏。这是一首2/4拍的节奏它的强弱规律是强、弱,下面大家边听边拍节奏。
2、模奏练习:2/4 ×× ×× │ × × │ × — │ × — ‖
3、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4、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5、小声哼唱歌曲,跟伴奏反复唱几遍,注意音准。
五、创编活动
1、为歌曲伴奏:(师)乌鸦妈妈觉得我们的歌唱的很不错,可就是太单调了一点,我们有什么方法给这首歌美化一下呢?对了我们不是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来伴奏一下呢?
2、律动:(师)同学们再想想除了为歌曲伴奏,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把这首歌变的更美?我们可以用动作来美化这首歌。下面我们用四人小组形式把这首歌的动作想想,自己编一编。可以按照节奏做动作也可以看歌词想想动作。歌表演时要作为主人翁投入角色,心中要有故事的画面。
六、课堂小结:通过唱歌和讲故事,我们知道了妈妈辛不辛苦啊?知道妈妈那么辛苦后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我们应该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最起码自己的事情一定自己来做,自己的衣服自己穿,自己的鞋袜自己穿,自己的被子自己叠,自己的头发自己梳。听《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走出教室。
第九课 丰收歌舞
教学目标:
1、歌舞形式是表达人们喜悦心情的最佳方式之一。本课四首反映中外农民丰收歌舞的作品,赞美人们劳动丰收的喜悦只情。
2、边歌边舞表演《桔梗谣》、《圆圆和弯弯》,表现人们喜庆丰收的欢乐情绪。
3、聆听《丰收之歌》、《丰收的喜悦》,并即兴表演来抒发丰收的喜悦只情。
4、初步了解人声分类的音乐常识。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的演唱,以情带声,做情景表演。
2、通过听辩、曲调接龙等形式,提高音乐基础能力与即兴创作的水平。
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
第一课时:《桔梗谣》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
2、师生问好。
二、导入
1、以每年的春节晚会的歌舞场面为导入。
2、《丰收之歌》是首丹麦民歌,丹麦人民豪放开朗、能歌善舞。
3、欣赏音乐并看课本中的歌词和插图,想象丹麦农民庆丰收歌舞的场景。
三、学唱歌曲
1、解题:桔梗是朝鲜族人民爱吃的一种野菜。
2、体验感知,聆听歌曲《桔梗谣》范唱。大家在歌声中感受到什么?
3、发声练习: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la
4、有“La”模唱主旋律,注意难点。
5、用听唱法学习歌曲。
6、小声跟范唱完整的演唱歌曲。
7、创新表现,处理歌曲。(交流、处理、试唱)
四、音乐活动
1、人声的分类:童声、女生、男生。
2、复习歌曲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五、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圆圆和弯弯》
一、组织教学
1、拍手进教室,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2、发声练习:1 2 3 4 │ 5 — │ 5 4 3 2 │ 1 — ‖
小猫 爱吃 鱼,鱼。
3、复习歌曲《桔梗谣》。
二、聆听《丰收的喜悦》
1、初听全曲(可带上身体律动)了解歌曲内容,简单说说心情如何?
2、复听,这首歌曲是哪个地区的音乐风格?你能用舞蹈动作来表演一下吗?
3、探讨一下书本作业:把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结合起来,用色块来表示三段音乐的情绪变化。
三、学唱歌曲
1、导入:果实中哪些是圆的,哪些是弯的?
2、我们来聆听歌曲范唱,跟着拍一拍节奏。
3、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4、用听唱法学唱歌曲。
5、小声哼唱歌曲,跟伴奏反复唱几遍,注意音准。
五、创编活动
1、为歌曲伴奏,渲染丰收的气氛。
2、拓宽思路,创编歌词。
3、律动:即兴舞蹈表演载歌载舞的丰收场面。
六、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