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科学下(华师大版)第三章第五节欧姆定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意图:
教学设计意图:
欧姆定律是科学八年级(下)第三章第五小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简单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是电学的重点内容。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它的学习对今后电学题解答、电功率计算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这节内容是第三章电的重点内容,也是整个电学的重点。
本章教学内容以欧姆定律为线索,从最基本的电路组成、电流、电压、电阻学习开始,到欧姆定律以及欧姆定律在理论和实际中的应用结束,教材从始至终站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角度安排教学内容。前四节内容的学习着力在对电学基本知识的掌握,对后面综合的电路分析打下基础,第五节内容欧姆定律着力在探究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外欧姆定律是实验定律,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将此内容的学习设计为学生探究活动,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探究得出电流、电压、电阻三者的关系。
针对这些目的,我在课件教案的设计上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先对电流、电阻、电压等基本概念进行复习,然后引入新课——研究同一段导体的电流、电压、电阻三者的关系,引导学生说出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方案。确立研究方案后让学生自行设计电路图,教师可以从旁指导。电路图确定后让学生练习连接实际电路,顺便可以复习一下实物连接的注意点。最后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研究结论。
第二篇:八年级科学下(华师大版)七章第二节植物的无性生殖教学设计意图
教学设计意图:
教学内容:植物的无性生殖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八年级(下)
第七章第二节内容,是学生植物的有性生殖和发育后的内容,是在学生了解植物有性生殖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基础上,在进一步学习植物无性生殖不需要两性生殖细胞结合就能生殖的内容。所以和第一节内容有对比性,可以总体了解植物的生殖方式。
教学目标:了解绿色植物无性生殖和营养繁殖的繁殖方式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植物的组织培养
教法设计思考:学生对这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无困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植物的无性生殖方式与生活中的植物对应起来。
教学步骤:
复习植物的有性生殖
↓
生活实例:马铃薯怎么种植
↓
是否是有性生殖
↓
无性生殖的概念
↓
无性生殖的类型
↓
区别: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第三篇:八年级科学下(华师大版)第八章第一节动物的有性生殖教学设计意图:
教学设计意图:
动物的有性生殖是八年级科学下第八章,第一节的内容。它在学习了植物的无性生殖之后,以对比的方式,安排了动物的有性生殖这一节内容,便于学生思维的衔接和知识的系统掌握。
在学习动物有性生殖前先让学生接触动物节少数的一些无性生殖,通过对比加深学生对有性生殖的理解。接下去列举三种有性生殖的方式,通过对比分析,以及一些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动物的有性生殖,最后以青蛙和蝗虫为例,介绍动物的胚后发育情况。使学生掌握无变态发育与变态发育的知识,了解变态发育的两种类型。
针对这些目的,我在课件教案的设计上注重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结合动物的受精方式和胚后发育类型等知识,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初步建立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生物与环境统一的辩证唯物论观点
第四篇:科学探究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科学探究:欧姆定律》说课稿
枧坝中学 邹习海
《科学探究:欧姆定律》,这节课是沪科版九年级第15章第2节的内容。
一、说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首先,探究欧姆定律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之后,它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掌握同一电路中三个电学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运用欧姆定律解决简单电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继续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多个变量关系的实验方法,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打下基础。
其次,欧姆定律(初中学习的是部分电路欧姆定律)作为一个重要的物理规律,反映了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重要的电学量之间的关系,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金钥匙。欧姆定律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初中物理中重点内容之一。
(二)教学目标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认知与技能:
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理解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能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归纳出欧姆定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体验探究的过程和科学发现的喜悦。并通过联系欧姆定律的发现史,在教学中渗透锲而不舍科学精神的教育。
(三)重点、难点分析
新课标中要求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本节课的重点为欧姆定律及其探究过程。而难点就是学生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欧姆定律。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课实际,在教学中,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注意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发展,更重视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的表现、探究能力的发展情况、探究的方法、合作的精神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
1、教法:
以教师引导和学生合作相结合的探究性学习为组织形式,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具体方法包括:提问法、讨论法、分组探究法、师生互动法等。
2、学法:
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充足的提问时间和空间并倡导多向怀疑,让学 生自主提问中发展提出问题的能力;
利用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本节课中的“控制 变量法”,并加以迁移应用,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具准备:
电池组、开关、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3只(5Ω、10Ω、15Ω)、导线若干。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提出问题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当电路中的电阻或电压发生变化时,电路中的电流就会发生变化。那么,电路中的电流跟电压、电阻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二)进行新课
2、猜想与假设
电流与电压可能有什么关系?电流与电阻有什么关系?引导并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a:既然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那么升高电压,电流会不会也跟着增大呢? b:既然电阻对电流有阻碍作用,那么增大导体的电阻,通过导体的电流会不会减小呢?
3、确定探究方法 设计实验方案
[讨论1]: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应该用什么方法?如何控制变量?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使用控制变量法的思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善:
a、控制电阻不变,改变电压,观察电流如何变化;设计并画出电路图和数据记录表格,由小组派代表画在黑板上,其他同学画在导学案上。
b、控制电压不变,改变电阻,观察电流如何变化。设计出数据记录表格,由小组派代表画在黑板上,其他同学画在导学案上。
[讨论2]: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设计思路,需要哪些仪器?这些仪器的作用是什么?如何组装?师生共同设计出满足实验要求的电路,并画在导学案上。
4、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学生4人一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提醒学生注意:电学实验的前两步骤相同,怎么操作。
注意学生的设计是否合理,仪器操作是否得当,数据记录是否正确,并做个别辅导。特别关注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的合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5、分析归纳 得出结论
对以上两个表格的两组数据进行仔细分析,并和其他实验小组进行交流,归纳出电流随电压、电阻变化的规律。
请各组派代表分析本小组的数据和发现,在交流与合作中完善、概括出结论:
a、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b、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在分析实验数据时,还可采用图像法。请同学们在导学案坐标图上画出电阻不变时,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图像能更直观地帮助我们归纳出电流随电压变化的规律。同样,还可画出电压不变时,电流随电阻变化的图像。由电流随电压、电阻变化的规律,进一步归纳出欧姆定律: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得出欧姆定律的公式I=U/R。
6、评估与交流
a、回忆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有无失误与不妥?又有哪些成功的地方?
b、实验中是否存在误差?产生误差的原因是什么?
c、两种情况的探究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
d、让学生得出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并让学生推出变形式。
并指出应用公式计算时,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同一段电路在同一时刻(即 同一性、同时性)。对于变形公式R=U/I,不能说R与U成正比,与I成反比,它只是在数值上等于U与I的比值。
7、知识应用
例题:一个电灯泡工作时的灯丝电阻是484Ω,如果电灯两端的电压是220V,求灯丝中通过的电流大小。分析:本题已知的两个量,电阻、电压都是针对同一导体电灯灯丝而言的,可直接应用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计算,但在解题时,一定要注意
(三)小结与作业
小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1、回顾本节课中的实验探究过程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2、本节课学会了哪些方法?
作业:
(1)、作业本作业巩固性练习。
(2)、讨论题:怎样用学过的知识和仪器,来测定一 未知的电阻值,请说出实验方案。使学生产生新的问题.新的求知欲望。
(三)板书设计
第二节 科学探究:欧姆定律
一、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保持电阻不变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关系;
2、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关系。
二、欧姆定律
1、内容: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U2、公式:I
R
《科学探究:欧姆定律》教学预案
枧坝中学 邹习海
一、教学目标
1.认知与技能:
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理解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能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归纳出欧姆定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体验探究的过程和科学发现的喜悦。并通过联系欧姆定律的发现史,在教学中渗透锲而不舍科学精神的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欧姆定律及其探究过程。
难点:学生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欧姆定律。
三、教具准备
电池组、开关、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定值电阻3只(5Ω、10Ω、15Ω)、导线若干。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提出问题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当电路中的电阻或电压发生变化时,电路中的电流就会发生变化。那么,电路中的电流跟电压、电阻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二)进行新课
2、猜想与假设
电流与电压可能有什么关系?电流与电阻有什么关系?引导并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a:既然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那么升高电压,电流会不会也跟着增大呢? b:既然电阻对电流有阻碍作用,那么增大导体的电阻,通过导体的电流会不会减小呢?
3、确定探究方法 设计实验方案
[讨论1]: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应该用什么方法?如何控制变量?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使用控制变量法的思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善:
a、控制电阻不变,改变电压,观察电流如何变化;设计并画出电路图和数据记录表格,由小组派代表画在黑板上,其他同学画在导学案上。
b、控制电压不变,改变电阻,观察电流如何变化。设计出数据记录表格,由小组派代表画在黑板上,其他同学画在导学案上。
[讨论2]: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设计思路,需要哪些仪器?这些仪器的作用是什么?如何组装?师生共同设计出满足实验要求的电路,并画在导学案上。
4、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学生4人一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提醒学生注意:电学实验的前两步骤相同,怎么操作。
注意学生的设计是否合理,仪器操作是否得当,数据记录是否正确,并做个别辅导。特别关注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的合作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5、分析归纳 得出结论
对以上两个表格的两组数据进行仔细分析,并和其他实验小组进行交流,归纳出电流随电压、电阻变化的规律。请各组派代表分析本小组的数据和发现,在交流与合作中完善、概括出结论:
a、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b、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在分析实验数据时,还可采用图像法。请同学们在导学案坐标图上画出电阻不变时,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图像能更直观地帮助我们归纳出电流随电压变化的规律。同样,还可画出电压不变时,电流随电阻变化的图像。
由电流随电压、电阻变化的规律,进一步归纳出欧姆定律: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得出欧姆定律的公式I=U/R。
6、评估与交流
a、回忆实验的设计与操作,有无失误与不妥?又有哪些成功的地方?
b、实验中是否存在误差?产生误差的原因是什么?
c、两种情况的探究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
d、让学生得出欧姆定律的内容和公式,并让学生推出变形式。
并指出应用公式计算时,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同一段电路在同一时刻(即 同一性、同时性)。对于变形公式R=U/I,不能说R与U成正比,与I成反比,它只是在数值上等于U与I的比值。
7、知识应用
例题:一个电灯泡工作时的灯丝电阻是484Ω,如果电灯两端的电压是220V,求灯丝中通过的电流大小。分析:本题已知的两个量,电阻、电压都是针对同一导体电灯灯丝而言的,可直接应用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计算,但在解题时,一定要注意
(三)小结与作业
小结: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1、回顾本节课中的实验探究过程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
2、本节课学会了哪些方法?
作业:(1)、作业本作业巩固性练习。
(2)、讨论题:怎样用学过的知识和仪器,来测定一 未知的电阻值,请说出实验方案。使学生产生新的问题.新的求知欲望。
(三)板书设计
第二节 科学探究:欧姆定律
一、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保持电阻不变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关系;
2、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关系。
二、欧姆定律
1、内容:一段导体中的电流,跟加在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U2、公式:I
R
《科学探究:欧姆定律》教学反思
枧坝中学 邹习海
本节课完全都是按照预计的去完成,学生已渐渐适应了新课的变化,能够积极投身于课堂中,思维比较活跃,在谈到电流形成的原因时,一些学生把电流和生物上的生长素做了对比,不论这种对比有没有道理,重要的是学生可以放开想问题。对于如何测车的流量,学生考虑的比较全面。一是鼓励,多给那些平时不回答问题的学生表达的机会,二是让学生在课前(回答前)做充分的准备,只有心中有了底,才敢站起来。
但总的来讲,不知道学生是怎么感觉的,我觉得这节课有一种模式化的感觉,突破口在哪里?下一个努力的方向是什么?课的目标定位在知识上,用知识去培养学生,发展学生,锻练学生,可能下一步的出路也就在这里。
第五篇:科学探究.欧姆定律教学设计doc
科学探究:欧姆定律教案教学设计
三建乡中心学校 李文孝
设计理念:
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注重科学探究和合作学习;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和科学思维方法,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态度与团队合作精神等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沪科版)九年级第十五章第二节《科学探究:欧姆定律》,为科学探究类型课。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数量关系,即欧姆定律。采用“变量控制法”来进行,分别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环节,完整地体验对一个问题进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
2.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中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变量控制法 3.通过实验探究,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的方法 4.尝试用图象法来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 2.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3.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用图像法分析实验数据和对实验结果的评估 学情与教材分析:
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的基础。对于“变量控制法”探究问题,学生在八年级已知道用,应该不陌生。通过前章的学习,学生已经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滑动变阻器,会连接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可在同一个实验电路中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学生还是第一次,由于先前的科学探究活动多数只涉及部分要素,而本节需完成探究实验的全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较高的要求。如实验电路设计、实验器材的选择、用图像法分析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的评估等都是本节的难点。这需要教师的点拨、引导,也需要同学间的合作。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那么,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和研究的问题。其实,这个关系早在十九世纪初时已被德国物理学家欧姆经过十年的艰辛探索总结出来了,成为电学中最重要的规律之一,即后来人们所称的欧姆定律(板书课题)2.首先请同学们自学教材P97-100页“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部分,完成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部分。
3.小展示,先小组内展示,再抽1小组班上展示。
二、进行新课
师:为了学习、研究欧姆定律,同学们,今天我们就试着用堂上短短几十分钟,借助于比欧姆时代先进得多的现成仪器,踏着平坦的道路重复一次欧姆及前人的研究工作,又来学当一次科学家,行吗?(话音刚落,学生们都高兴地同声叫:行!)好!那么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什么?
(一)提出问题
教师直接提出:电流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猜想与假设
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引导学生进行猜想。
请同学们再大胆地猜想一下,电流与电压、电阻可能有什么样的定量关系?
(提示学生:这种数量关系可用数学的函数关糸来表达)
将同学们的猜想写出来(在导学案上)
猜想与假设的对不对,必须用实验来验证
这节课将请同学们利用给出的器材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三)制定实验计划与设计实验 1.讨论研究实验的方法
如果一个物理量受多个因素影响,可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把一个多因素的问题转变成一个单因素的问题来研究,从而为我们研究问题带来许多的方便?
(变量控制法)
请学生讨论出实验研究方案,与同学交流、比较
(将导体接入电路,采用变量控制法分别研究:①当导体电阻不变时,改变导体两端电压,研究导体电流与电压的关系;②当导体电压一定时,改变导体电阻,研究导体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2.①本实验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测量通过导体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的电压)用什么器材测量?(电流表、电压表)
②电流表和电压表如何接入电路?
③本实验要选择哪些器材呢?为什么要选用滑动变阻器呢?(学生回答后,画出电路图)
本实验给出了三个电源、若干个定值电阻、双量程电表等供选用。
[电学器材的选择对学生来说是个薄弱点,教师须给出必要的指导,使学生形成从各个因素选择器材的意识,逐步提高学生选用器材的能力,培养安全操作的意识] 教师点拨:从实验器材的安全性、减少实验误差、方便操作等方面来考虑器材的规格。注意选择合适的电源,电压过大,会烧坏器材;电压过小会使电表指针偏转角度小,读数不准,造成较大误差。电表的量程要选择恰当,一方面要使被测值不超出量程,另一方面要考虑测量值的准确,能用小量程时要用小量程测量。
3.要完成实验1,必须保持什么不变,改变什么?
(保持导体电阻不变,改变导体两端电压,观察通过导体的电流有什么变化?)
小组讨论改变导体两端电压的方法,并将讨论结果与同学们交流
[学生提出的方案可能有几种:a.通过改变串联电池组的电池个数来直接改变导体两端电压,b.用电压可调的学生电源改变导体两端电压,c.在电路中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导体两端电压] 发动学生对提出的方案进行具体分析,兼顾考虑实验是否精确,操作是否方便及现有条件等因素,经讨论比较后选择。
教师重点强调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并引导学生回顾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 4.要完成实验2,必须保持什么不变,改变什么?
(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改变导体电阻的大小)
请各小组讨论a.怎样改变导体电阻R的大小?b.怎样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U不变呢?
讨论后各小组拿出方案与大家交流(可更换定值电阻来改变导体电阻R的大小;通过调节变阻器使导体两端的电压保持不变)
教师建议:导体电阻最好选用成整数倍的定值电阻,以方便对数据的分析。5.复习回顾电路的连接方法和注意事项
请学生回顾电流表和电压表使用方法后,教师对连接电路再进行点拨指导:
在连接同时有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电路时,一般先连接电压表以外的串联电路,最后再将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连接时注意两电表的正负接线柱和量程,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应选择合适,在不能估计被测数值的情况下,可用试触法确定电表的量程。
(四)指导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选择桌面上给出的器材进行实验。
要求:各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明确,严格执行仪器的使用规则,探究过程中首先设计好实验电路,计划好实验步骤(可参考教材);正确读取、如实填写实验数据;对自己的实验数据进行认真的分析、论证,并要求画出①电阻不变时,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②电压不变时,电流随电阻变化的图像;归纳出实验结论。(同学们操作,教师巡视指导)[探究结论是在测量多组数据的基础上,才能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考虑到时间问题,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每个实验只测三次,分析论证时可以与其他组交流共享数据;分析数据时,其中一部分小组只作I—U图象,另一部分小组只作I—R图象。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来探讨实验记录中有关物理量间是否存在严格的数量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五)分析与论证
选择3—4组同学利用投影机展示自己的实验数据及I—U图象和I—R图象,并逐一表述自己的分析论证过程和结论。
[分析与论证是实验的重要环节,让学生经历从物理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本实验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借助图像来描述数据间的的相互关系特征,能更直观地反映物理量间的关系,有助于归纳出科学规律。同时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和描述探究结果,能培养学生大胆表述自己观点的意识和正确表达的能力;通过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更强的探究兴趣。] 综合各小组的论证结果,得出结论:1.保持电阻不变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2.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六)评估与交流
请各实验小组进行自我评估,客观评估自己的实验过程及结果,并与其他小组的实验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实验中的失误,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研究实验改进的措施。将自己的评估和大家进行交流,教师再加以点评。
教师对评估活动的引导与提示:
1.在探究过程中,应该保持不变的物理量是否在操作中真正做到了保持不变? 2.实验小组的测量数据是否严格符合我们总结的规律?不符合的原因是什么?
3.比较本小组得出的实验与其他小组的实验结论有什么差别? 4.反思实验结论与开始的假设有什么差异? 5.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探讨减小误差的方法 6.该实验中还有没有什么影响因素没考虑到?
7.你的实验过程有没有不够完美之处?可以改进吗?研究改进实验方案的措施 [评估与交流是对探究的反思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从评估中感受自己的失败与错误,通过纠正错误,逐步走向正确,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评估与交流也是一种后续的学习,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扬长克短,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也有助于学生物理素养的形成。]
三、学科班长小结: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了电流跟电压成正比、跟电阻成反比;
2.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中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变量控制法 3.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了科学家的科学探究的方法
四、达标检测:(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设计思路:
本节探究型课是通过实验探究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实验指导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启发讨论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用 “变量控制法”将探究的问题通过两个实验来进行。通过实验一、二创设问题情景,启动思维,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与假设,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活动。在教师的不断引导和学生的积极思考、讨论下,解决怎样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和电流、实验器材的选择等问题,逐步突破实验设计这一难点。探究活动采用分小组活动方式进行,给学生提供多维互动的交流空间,便于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共享智慧,解决用图像法分析数据和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估的难点,使学生体验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通过评估与交流,让学生交流做法、共享数据、相互交流,更增强了团队合作的意识,同时也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本次探究全过程的体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